120院前急救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院前急救网络管理办法

120院前急救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院前急救网络管理

办法

院前急救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为了确保院前急救质量和安全,规

范院前急救网络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该制度旨在提高院前急救

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以下是院前急救网

络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一、机构设置

1.设立院前急救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协调和管理院前急救网络的工作。

2.设立院前急救指挥中心,负责接收急救求助信息,指导急救人员进

行急救工作。

3.设立院前急救指挥中心的联络室,负责与急救机构和医疗机构进行

沟通和协调。

4.设立院前急救团队,由急救人员组成,负责实施院前急救任务。

二、人员要求

1.院前急救网络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医疗知识和丰富

的急救经验,且持有急救员证书。

2.院前急救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指挥能力,且

通过急救员培训和考核。

3.院前急救团队的成员必须具备急救员或相关医疗从业资格,且通过

相关培训和考核。

4.院前急救网络管理中心和院前急救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院前急救

团队的成员都应定期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以保持专业水平和技能。

三、急救服务流程

2.急救指挥:急救指挥中心应根据急救求助信息,指导急救人员进行

急救工作,并与急救机构和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

3.急救任务执行:院前急救团队应按照急救指挥的要求,迅速响应急

救任务,到达现场后进行急救操作和护送患者到医疗机构。

4.急救报告和记录:院前急救团队应及时填写急救报告和记录,包括

现场情况、急救操作和患者转运等信息,并及时上报给急救指挥中心和医

疗机构。

四、质量和安全管理

1.急救设备和药品的配置和管理:机构应配置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和药品的正常运行。

2.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机构应定期组织急救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他们的急救技能和知识水平。

3.急救记录的管理和保密:机构应对急救记录进行管理,并保证患者

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密。

4.急救服务的评估和改进:机构应定期对院前急救服务进行评估,收

集患者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提高院前急救服务的质量。

五、违规行为处理

1.对于因违反急救规章制度的行为,机构应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警告、记过、停职、辞退等。

2.对于因急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机构应及时报告相关

部门,配合调查,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上是院前急救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中的主要内容,旨在确保院前

急救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的生命救治率和提供急救服务的满意度。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院前急救管理是针对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的情况下,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正确地采取和实施急救措施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管理工作。以下是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一、急救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1.急救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受过专业的培训和 考核,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应严格管理急救物资和设备,确保急救设备、用品、药品的 配备和保养。 3.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增强急救能力和专业素质。 二、急救流程和操作规程 1.制定标准化急救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每次急救的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2.明确急救车辆的出车要求和流程,统一配备急救箱、胸外压 设备等必备急救设备。 三、急救记录和信息管理 1.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应立即进行现场勘查和记录,详细记 录患者病情、治疗过程、处理措施等信息。 2.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建立急救信息管理系统,确 保急救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和及时。 四、急救救助协调管理 1.与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建立联系,加强医院与社区、企 事业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2.加强与急救志愿者、专业医疗救援组织合作,协调资源,提 升急救救助能力。 以上是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通过建立标准的急救操作规程、加强急救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做好急救记录和信息管理、加强急救救助协调管理等方面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为了更好的推进院前急救管理,我们需要加强和实践以下内容: (一)建立急救指挥中心 急救指挥中心是协调急救资源、指挥急救工作、接听百姓求助信息与容灾信息等端口。建立急救指挥中心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响应急救需求,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急救指挥中心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机构,实现信息共享、联动协作,建立紧急队伍,缩短救援响应时间。 (二)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急救是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职业之一,医务工作者的技能操作和素质对于提高急救工作的效果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始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标准要求,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三)加强急救资源的配置和更新 急救设备、药品和器材等资源是保障急救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应及时更新、配备和保养。急救设备应具备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药品和器械应满足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以保证急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院前医疗急救是指在疾病或意外事故发生后,通过医疗机构之外的急救措施,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为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急救人员的要求和培训: 1.院前急救人员必须具备医疗背景知识和专业技能,持有急救 培训机构颁发的相关资格证书。 2.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保持其专业能力的水平。 二、院前急救设备的管理: 1.确保急救车辆及设备配备齐全,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良好状态。 2.加强对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储备,保证设备和药品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三、院前急救的指导和协调: 1.建立院前急救指导中心,并保持24小时不间断工作。 2.指导中心负责对急救现场指导和协调,对各级急救机构进行 指导和监督,保证急救工作的协调性和连续性。 四、院前急救信息管理: 1.建立院前急救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急救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录入、存储和分析。 2.确保急救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五、院前急救质量管理: 1.建立院前急救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急救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升院前急救的质量和效果。 六、急救人员的权益保护: 1.加强对急救人员的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2.保护急救人员在工作中的权益,加强对急救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安全性和保障性。 综上所述,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是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的基本准则,其目的是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只有通过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才能不断提升急救工作的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急救服务。 七、院前医疗急救流程的规范化: 1.紧急呼叫:当遇到急救情况时,社会公众可通过紧急呼叫电话寻求帮助。相关部门应在接到呼叫后,迅速派遣急救人员前往现场。 2.现场评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进行现场评估,确认患者的病情和急救需求。 3.急救措施:根据现场评估结果,急救人员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一)为规范和加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提高抢救水平和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医疗法、急救法及相关法 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院前医疗急救 活动,以及其他有条件和能力的单位、个人参与急救工作的情况。 (三)院前医疗急救应以社会公益为宗旨,尽可能提供优质、 高效、安全的服务。应当遵循科学救治原则,注意安全、防止病情 恶化、保护患者隐私权和人身安全。 二、技术要求 (一)医护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相应执业 资格证书,能够熟练运用院前医疗急救器械和设备,并能进行合理 用药和严格的医学观察。 (二)院前医疗急救器械和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检修、维护、保养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制度执行。

(三)院前医疗急救车辆应当具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保持通畅的通信、导航、监控等系统,确保运行安全和稳定性。 (四)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有完善的急救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预案,并能够针对不同的急救情况进行有效的应对。 三、急救流程 (一)接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24小时值班机制,听取报警人报案的信息,确认急救需要,并派遣医疗救护人员前往现场。 (二)现场急救和转运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应当进行简要的初步诊断和处理,确定疑似诊断,并进行转运。急救车辆应当保证到达现场的时间和路线最短,尽可能减少转运过程中的病情恶化和安全风险。 (三)院内救治 急救车辆到达医疗机构后,应当及时移交患者,并与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配合,按照规定的急救流程进行救治。医院应当建立合理的急诊医疗系统和科学的医疗质量监控机制,提高院前医疗急救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管理要求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为了提高我国的院前医疗急救水平,做好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制定了《院前医疗急救管理 办法》。该办法共有10章,94条,下面是对该办法的详细解读。 第一章,总则。该章节主要介绍了院前医疗急救的定义、基本 原则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院前医疗急救应该以人为本,注重综合施救和优质服务,加强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协调等。 第二章,急救体系。该章节主要规定了急救体系的划分和急救 站的设置原则。提出急救站的设立应该考虑人口密度、交通情况、 重点区域等因素。并且急救体系应该与社区医疗机构相互配合,形 成医疗急救救援能力互补的网络体系。 第三章,急救人员。该章节主要规定了急救人员的资格条件和 职业素养要求。要求急救人员有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 沟通和协作能力,必须具有专业资格证书和经过急救培训。 第四章,急救设备和药品。该章节主要规定了急救车辆、急救 器材和药品的配置、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期望急救车辆要经 过专业认证,急救器材和药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标识要求。 第五章,急救行动。该章节主要规定了急救行动的程序和要求。强调院前急救行动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及时、科学、规范进行急救 救治,做到“一秒钟挽救生命,一分钟补救重症,一小时拯救病人”。

第六章,急救可达度和急救质量控制。该章节主要规定了急救 可达度和急救质量控制的要求。重要的是,急救人员应该及时赶到 急救现场,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并且加强急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高急救的效果和安全性。 第七章,急救资助。该章节主要规定了急救费用的资助范围和 资助方式。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和经济困难患者的急救费用,应该进 行一定程度的政策资助和救助。 第八章,急救纪律和安全。该章节主要规定了急救人员的工作 纪律和安全要求。要求急救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保证患者的安全 和尊严。在急救过程中必须保证设备和药品的安全使用,注意医疗 质量和卫生。 第九章,急救救助体系建设。该章节主要规定了急救救助体系 建设的要求。要求政府加强对院前急救救助工作的资金投入和资源 保障。并且促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急救服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形成急救应急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第十章,法律责任和附则。该章节主要规定了院前急救工作中 的法律责任和一些管理制度的执行细则。对于院前急救工作的违法 和失误行为,应该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上述是《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和规定,我国正 在逐步完善院前急救体系,提高医疗急救救援能力,全力保障每一 位患者的生命健康。

院前急救管理规定

院前急救管理规定 院前急救管理规定是什么样的形式,具体的内容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院前急救方面的管理规定,供大家参考。 院前急救管理规定 一、院前医疗急救的服务范围 《条例》界定了院前医疗急救、急危重伤病员的概念,明确了院前医疗急救的工作范围,尽可能避免乱拨“120”电话,滥用急救资源,提高急救资源的使用效率。院内转诊、恢复期转运等活动,不属于院前医疗急救的服务范围。 《条例》第3条指出,“院前医疗急救,是指‘120’急救医院在市医疗急救指挥机构统一指挥调度下,对急、危、重伤病员在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急、危、重伤病员,是指其症状、体征、疾病符合国家规定的急危重伤病标准,若不及时救治,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伤病员。” 二、每四万人配备至少一辆“120”急救车辆 《条例》规定,“120”急救车辆,按人口数量配置,统一车辆标志,统一安装卫星定位、车载视频等。“120”急救车辆专车专用,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统一调度,不得用于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鼓励医疗机构配备其它服务车辆,满足转诊、出院等特殊服务。 急救车辆驾驶员具有准驾车型两年以上驾驶经历,具备相应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熟悉服务区域交通路线,并通过淄博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岗前培训和考核。“120”急救车辆使用年限超过八年或者行驶里程超过四十万公里。应当及时更新。 三、接听后一分钟发出指令四分钟派出车辆 对于“120”急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条例》对指挥调度人员接听电话、派出车辆、到达现场等服务环节的时间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要求接听完呼救信息后一分钟内向“120”急救医院发出调度指令,“120”急救医院应当在接到调度指令后四分钟内派出急救车辆。

院前急救管理办法

院前急救管理办法 院前急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效率,保障人民群众 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院前急救工作,包括急救设备、急救人员、急救车辆和急救机构的管理。 第三条院前急救工作应当坚持生命至上、时间至关重要的原则,执行科学、规范、高效的急救流程,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 第二章急救设备的管理 第四条急救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定期进行维护 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五条急救设备的配备应当根据急救机构的级别和实际需求进 行合理配置,并有相应的储备设备。 第六条急救设备应当设置明显的标识和使用说明,方便急救人 员和群众使用。 第三章急救人员的管理

第七条急救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持有国家认 可的急救证书。 第八条急救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急救处理能力 和应急反应能力。 第九条急救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服从指挥、勇于担当,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权益。 第四章急救车辆的管理 第十条急救车辆应当根据急救机构的级别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 配置,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第十一条急救车辆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车辆的正常 运转。 第十二条急救车辆应当配备专职驾驶员,具备相关职业驾驶证,并接受专业的急救培训。 第五章急救机构的管理 第十三条急救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注册和备案,并定期 进行技术评估和质量审查。 第十四条急救机构应当配备急诊医生和护士,并提供必要的培 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

第十五条急救机构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急救流程,确保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六章附件 本文档附件一:急救设备清单 本文档附件二:急救人员资格证明 本文档附件三:急救车辆配置要求 附件一:急救设备清单 1-脉氧仪 2-自动体外除颤器 3-输液泵 4-人工呼吸器 附件二:急救人员资格证明 急救人员须持有国家急救证书,通过国家认可的急救培训和考核。 附件三:急救车辆配置要求 1-必备设备:脉氧仪、自动体外除颤器、输液泵、人工呼吸器等。

120院前急救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院前急救网络管理办法

120院前急救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院前急救网络管理 办法 院前急救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为了确保院前急救质量和安全,规 范院前急救网络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该制度旨在提高院前急救 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以下是院前急救网 络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一、机构设置 1.设立院前急救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协调和管理院前急救网络的工作。 2.设立院前急救指挥中心,负责接收急救求助信息,指导急救人员进 行急救工作。 3.设立院前急救指挥中心的联络室,负责与急救机构和医疗机构进行 沟通和协调。 4.设立院前急救团队,由急救人员组成,负责实施院前急救任务。 二、人员要求 1.院前急救网络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医疗知识和丰富 的急救经验,且持有急救员证书。 2.院前急救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指挥能力,且 通过急救员培训和考核。 3.院前急救团队的成员必须具备急救员或相关医疗从业资格,且通过 相关培训和考核。

4.院前急救网络管理中心和院前急救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院前急救 团队的成员都应定期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以保持专业水平和技能。 三、急救服务流程 2.急救指挥:急救指挥中心应根据急救求助信息,指导急救人员进行 急救工作,并与急救机构和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 3.急救任务执行:院前急救团队应按照急救指挥的要求,迅速响应急 救任务,到达现场后进行急救操作和护送患者到医疗机构。 4.急救报告和记录:院前急救团队应及时填写急救报告和记录,包括 现场情况、急救操作和患者转运等信息,并及时上报给急救指挥中心和医 疗机构。 四、质量和安全管理 1.急救设备和药品的配置和管理:机构应配置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和药品的正常运行。 2.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机构应定期组织急救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他们的急救技能和知识水平。 3.急救记录的管理和保密:机构应对急救记录进行管理,并保证患者 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密。 4.急救服务的评估和改进:机构应定期对院前急救服务进行评估,收 集患者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提高院前急救服务的质量。 五、违规行为处理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精选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1 (一)急诊检验制度 1、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急诊检验,经常检查急诊检验的仪器、试剂,认真做好每件急诊检验。 2、急诊检验单由医生填写。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生采集;血液及分泌物或排泄物由护士或检验人员采集。急诊检验单连同标本应及早送检验科。 3、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标本后,应迅速进行检验,准确、及时地报告检验结果。 4、认真做好急诊检验登记、查对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病人的意见,不断改进急诊检验工作,提高急诊检验质量。 (二)急诊检验范围 1、急诊病人。 2、门诊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重症病人或病情突变者。 (三)急诊检验的基本项目 1、血液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DIC诊断项目、疟原虫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2、尿液常规检验:尿蛋白、尿糖、尿隐血、尿胆原试验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3、大便常规检验:涂片镜检、潜血试验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

项目。 4、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理学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蛋白定性、糖定性或半定量,涂片法作细菌检验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5、生化检验:钾、钠、氯、钙、糖、肌酐、尿素氮、淀粉酶、胆碱脂酶测定,血气分析,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心肌损害标志物测定,肝功能试验,以及其他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6、胃液的毒物分析:如巴比妥类、有机磷类的毒物测定,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7、急诊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其它项目,根据临床需要,由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商定。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2 一、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三、接触每一例患者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液,干手纸巾,严格手套使用指征,禁止戴手套使用手消毒液。 四、各诊室应定时通风,每日诊疗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做好消毒记录。 五、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物体表面如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清洁,必要时用50gL含氯消毒剂擦拭。 六、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时,对于含少量血体液(<10n1)等物质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对于被血体液(>10m1)等污染的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2000-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盖污染物上吸附清除后用200mg/L含消毒液漫泡的抹布以污染表面为中心,由外向内擦拭物体表面,作用30min。消毒过程有记录。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院前急救设施齐全,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 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并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六)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

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七)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八)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求救大致原因,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 (必要时派出护工)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 车。有关救护车的工作程序详见(救护车的管理制 度) (九)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由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痰及分泌物, 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 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 护,除颤,体外起博器的使用,有生命危险的心 率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院前急救系统制度

院前急救系统制度 一、院前急救组织体系 1. 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组织体系,包括急救中心、急救站、急救分站等。 2. 急救中心应具备以下条件: a)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 具备足够的医疗资源,包括医生、护士、急救车辆、急救设备等。 c) 具备健全的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d) 具备完善的培训和演练机制。 e) 具备高效的应急反应能力。 3. 急救站和急救分站应接受急救中心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具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和人员,能够及时响应并处理突发事件。 二、院前急救运行机制 1. 院前急救应遵循“及时、快速、准确”的原则,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急救中心应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提高急救效率和质量。 3. 急救中心应建立完善的急救流程,包括接警、派车、现场救治、转运、后续治疗等环节。 4. 急救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医疗技能和素质,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

5. 急救车辆应具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并能够安全、快速地将患者转运至医院。 6. 急救中心应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的情况和处理结果。 三、院前急救培训与演练 1. 急救中心应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培训和演练,提高急救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2. 培训和演练内容应包括现场救治、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技能,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训和演练应注重实践操作和模拟演练,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培训和演练结束后,应对参与人员进行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 对于新入职的急救人员,应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素质。 四、院前急救质量控制 1. 急救中心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院前急救的质量和安全。 2. 质量控制应包括对急救流程、医疗设备、药品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全面监督和管理。 3. 急救中心应定期对院前急救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出车前: (1)救护车为医疗救护专用,实行24小时院内值班,由院办公室统一安排(夜间由行政值班,特殊情况下医务科可直接调用)。(2)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保持车辆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接到电话10分钟内必须出车。并填写有出车登记,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 (3)急救车应按规定停放在指定位置,定人、定车、责任到人。车上的设备、附件不得私自拆卸,如需变动,需经院办公室批准后由专业人员拆卸。 (4)急诊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班交接。当日出诊前必须对照《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对抢救物资进行检查。护士长每周一次检查药品、器材、物品,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 二、出车中: (1)院办公室或行班值班接到120电话,并简单询问病情及后,立即通知驾驶员及值班医生、护士,告之简要病情和,医务人员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10分钟内出发(用物见《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出发前出诊医生必须与报警人取得联系,再次询问病情。 (2)当班驾驶员严禁饮酒,不得酒后驾车。驾驶车辆时不得抽烟,不得与人闲谈,驾驶室内不得私自带人,病人及陪护人员上车后应关好车门后再启动车辆。

(3)救护车司机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认真执行操作规范。确保行车安全。完成救护任务后及时返回医院,不得路途中办私事和单独出车,私自出车。 (4)医护人员、救护车司机在出车救护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佩戴工作牌,对病人及家属在态度热诚,文明礼貌。 (5)出诊人员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进入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情况,对危重病人必须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并签署《120出诊、转诊、转院知情同意书》,取得家属签字。 (6)抢救病人要严格遵守医疗急救工作程序及急救原则,按急救医疗规范及服务标准对待病人,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 (7)使用担架搬运病人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将病人固定于担架上。(8)接送过程中医护人员至少应有一人在病人身旁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系危急重症病菌,医护人员均须在病人身旁密切病人生命体征变化,便于及时处理,严禁医护人员坐在驾驶室内。如遇危急情况,可第一时间报告院办公室或行政值班,取得院办公室或行政值班的同意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近医院抢救,杜绝责任事故发生。(9)加强查对制度,不管是在现场还是在路途中救护,护士所执行的口头医嘱及所有操作,包括时间、药名、剂量、给药方法,要及时记入抢救记录,所有药品安瓿及包装均要核对后带回医院。(10)接诊病人返回医院后,出诊医师要立即对接诊医师交接出诊情况。如系危急重症患者或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须提前向行政值班或院办公室汇报,告之相关科室提前做好准备。

院前急救(120)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120)工作制度 1、院前急救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要做好院前急救准备工作,检查急救车辆、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达100%,保证急诊出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求,确保绿色生命通道畅通。 2、接听电话时应问清患者姓名、年龄、简要病情、地址及联系方式,并记录在院前急救登记本上。如遇病情凶险者,应电话指导病人家属现场施救. 3、接到出诊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急救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报市120急救中心并经科室主任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驶时,应及时向市120急救中心或科室主任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 4、接诊病人时,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作简单的体格检查及病史采集,掌握第一手资料,酌情作急救处理。 5、现场急救时,护士执行医生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如抢救30分钟后无效死亡则当场向家属宣布死亡并签字,无家属者告知相关者或现场警察并取得签字。

6、根据病情向病人家属简要说明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病情危重者必须征得家属同意并在《院前病情告知书》签字后方可转运。 7、病情危重复杂者,在转运途中及时通知医院相应科室做好抢救准备,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 8、危重病人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守护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在院前急救病历本上。注意运送途中车内人员安全,包括固定好担架,提醒患者家属坐稳扶好,不靠车门等。 9、病人在我院救治需转院者,主管医师必须提前与急诊科取得联系,完善相关资料后予以转院。 10、急诊病人接诊回院后,如属它科疾病医护人员必须护送病人到相应科室,与值班医师交接后才能离开,必要时协同科室抢救。 11、院前急救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或呕吐物时,必须戴手套和口罩,如手或身体其它部位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用肥皂水清洗;如考虑为传染性疾病,须穿防护服,必要时戴护目镜。 12、若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等),急诊科遵照急救中心统一调配,并通知有关科室做好接诊、抢救准备,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并上报院领导组织协调、支援。 13、遇全部出诊又有急救任务时,报院总值班安排有关科室医护人员增援。 附件: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管理,规范院前医疗急救行为,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院前医疗急救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院前急救站或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以下简称急救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 第三条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社会力量参与院前医疗急救的,应当依申请同意后,经县120指挥中心审核验收通过并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同时服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管理。 第二章机构设置 第四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纳入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根据区域人口、医疗资源、现有院前急救机构的分布状况,按照就近、安全、迅速、有效的原则设立,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管理。

第五条院前急救站或急救网络医院,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设置、审批、登记和注销。 第六条院前急救站或急救网络医院的设置应当符合院前急救站规定的标准,并有独立的法人代表,须按规定时间参加医疗机构年度校验。 第七条院前急救站或急救网络医院按照院前医疗急救需求配备通讯系统、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开展现场抢救和转运途中救治、监护。 救护车的装备要严格按《浙江省院前医疗急救救护车装备基本标准的通知》(浙卫发[2018)44号)标准进行配备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院前急救站或急救网络医院救护车及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的着装应当统一标识,统一标注院前急救站名称和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120”。 第三章执业管理 第九条院前急救站或急救网络医院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须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指南。 第十条执行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救护车应配备至少配置医师1名,驾驶员1名,护士1名,担架员1名。医师和护士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并注册在相应的院前急救站或急救网络医院内。 医疗救护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前,应当经急救中心培训考核合格。 驾驶员须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具有准驾车型三年以上驾龄,具备相应

120急救中心管理制度

120急救中心、管理制度 1、急救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对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等全面负责。 2、急救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值班人员必须遵守各项劳动纪律,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出现脱岗现象。 4、上班要做好出车准备,待命期间坚守工作岗位,不离岗外出。 5、遵守电话的使用规定,使之时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接受并记录调度指令后按规定时间迅速出车。 7、救护车辆未经中心领导批准,一律不得挪作他用;行政用车必须经医院院长批准。 8、出车人员对待患者及家属要文明礼貌,廉洁正派,热情服务。 9、司机行车要坚持安全第一,安全与速度相统一的原则,遵守交通规则。 10、医师负责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的应用、补充和维护,并遵守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药品、药品、氧气等当班使用,当班补充,仪器设备保持性能良好。 11、司机负责救护车的使用,维护和保洁。医师负责车辆消毒。 12、爱护急救中心内一切物品,各种物品的管理要负责到人,保持室内整洁,保持室外的环境卫生。 13、在日常急救工作中,如有违反救护车使用制度及院前急救工作制度者,责令其书面检讨、将列入医院医疗考核指

标.

120医护人员岗位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2、在急救单元中实行医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以患者为中心,做好院前急救工作。 3、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操作常规,积极妥善处理好院前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医师要将病情、治疗方案、转送医院及时告知病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转送中做好途中监护工作。 4、患者转送至医院急诊科后,必须与当班医务人员交代患者病情和用药情况,写好院前急救病历,严格遵守病案管理制度。 5、遇重大抢救和灾难事件应及时向中心领导报告。 6、保障设备完好,提高使用率,及时补充药品和器材,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按常规进行器械与车厢消毒。 7、严格遵守本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忠于职守,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120管理制度运行流程和工作职责

管理制度运行流程工作职责 急救中心管理制度 1、120急救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对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等全面负责。 2、120急救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每班保持三辆救护车值班,救护车必须停靠在指定的地点。 3、120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各项劳动纪律,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出现脱岗现象。 4、遵守电话的使用规定,保持120急救中心的联络畅通,出现故障及时修理,并向主任报告维修情况。 5、值班护士(接线员)负责接听并记录相关电话内容和出诊来回时间,所有人员严格服从120急救中心调度安排,做到令行禁止,接到求救电话及时(5分钟内)出车. 6、出诊人员在接到指令后及时出发、到达现场、完成任务、返回120急救中心后15分钟内由医生按规定内容填写急救资料(如院前急救病历等),实行医生、护士双签名。 7、驾驶员,随车医生、护士为一抢救小组,在执行任务时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说话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在抢救病人的途中不得谈论与患者病情无关的话题。 8、主任、护士长对救护车进行严格管理,救护车只做医疗救护用,不得挪做他用,特殊用车应上报医院领导批准。 9、120急救中心内一切物品的管理要责任到人,保持室内整齐清洁,保持室外的环境卫生. 急救工作流程 (一)医师急救运行流程 1、接受任务:接到调度命令及时到达指定位置. 2、途中:利用手机及时与患方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必要时指导患者及家属现场自救。 3、到达现场:携带急救器械箱及其它病人可能需要的急救设备迅速赶至病人身边,按照急救医疗规范对病人实施检查和急救。

4、指导并协助将病人抬上救护车,按急救医疗规范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安全检查及患者生命体征监护。 5、送达医院:陪同患者完善检查,并给与相关处理后陪同护送至相关科室。 6、完成任务:按规范填写院前急救单,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如车辆需要消毒应及时通知和指导司机消毒或换车。 (二)护士急救运行流程 1、接班:提前10分钟接班,换工作服,挂上岗证,与上一班人员交接检查急救物品、氧气等急救用品,将急救用品放上救护车,随时做好出救准备. 2、接受任务:接到求救电话,召集同组人员及时出车. 3、到达现场:携带药品箱、氧气袋等,随同医师迅速赶至病人身边,遵医嘱实施护理操作,配合医师对病人实施抢救。 4、送达医院:陪同医师一起完善对患者的检查,并送至病区,向病区护士交代给药情况,按要求补齐已用过的物品与材料。 5、完成任务:登记出诊记录及药品、氧气、器械使用情况,补充药品、氧气,协助消毒车辆,随时准备执行新的任务。 (三)司机急救运行流程 1、提前10分钟上班,换工作服,挂上岗证,与上一班人员交接通讯设备、车辆,检查车辆油、水、证件、通讯设备,整理车容。 2、与上一班人员交接并检查担架、支架、被子等是否完好齐全,是否符合强度要求;担架布、固定带有无损坏等,带好收费清单及收费收据。 3、接受任务:接到调度命令,立即上车开启警报、警灯,将车辆开至指定位置准备出车. 4、出车:出发时司机途中保持与120急救中心的联系,到达现场附近应积极查找病人位置,对环境复杂区域应及时与中心联系;找不到病人,在没有确定病人已走或谎报前必须继续查找;如确定是谎报 或病人已送走,向中心负责人报告并认可后方可返回. 5、到达现场:将车辆开至靠近现场、安全并易于出动地点,锁好

医院院前120急救网络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院前急救,是指“120”网络医院及其下设的急救机构在医疗急救指挥机构的指挥调度下,对急、危、重伤病员在事发现场和转送医疗机构途中的院前紧急医疗救护。 第二条院前急救工作总体遵循“统一受理、统一指挥、分片分区、就近就急、 (考虑专科)尊重自愿”的原则,保证急救工作高效、及时、安全。 第三条“120”网络医院及其下设的急救机构,是指由市卫生健康局按有关建设标准评审合格后,由市卫生健康局审批并统一命名、挂牌的承担“120”急救任务的医疗机构。 第四条院前急救网络由市卫生健康局、市 120 急救指挥中心、“120”网络医院及其下设的急救机构组成。依托市“120”指挥调度平台,通过各急救机构实施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形成统一指挥、合理分流、就近派车、快速反应、有效救治的急救网络。 第五条凡未申请加入院前急救网络的单位,其救护车不得擅自使用“120”标志。 第六条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组建有专业特长(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创伤、传染病、生化中毒

等)的应急专业救护队,其他医疗机构应配备一个院前救护小队,除承担日常急诊任务外,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市卫生健康局调遣参加救护工作。 第七条市卫生健康局职责 (一)规划设置并组织领导全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与运行。 (二)协调财政部门,建立长效、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三)按照有关规定,根据辖区内人口数量、地域范围、经济条件等,加强急救中心的应急储备。 (四)加强监督,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 (五)制定院前急救规范化文件和突发重大伤亡事件救治应急预案。 第八条市 120 急救指挥中心职责 (一)统一协调、指挥、调度全市院前急救工作,统筹医疗急救资源。 (二)设立“120”急救医疗呼救电话,实行24 小时值班制度,随时接受呼救。 (三) 指导院前急救网络成员单位急救工作,确保急救网络正常运行;制订年度考核方案,实施院前急救网络成员单位年度考核工作,报告年度考核工作总结及拟选性先进单位和个人呈局审定通报表彰。

卫生部120管理制度

卫生部120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卫生部120管理制度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卫生部120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卫生部120管理制度1 1、在急诊科主任领导下,严格执行医院及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 2、必须严守岗位,听从指挥,随叫随到,完成任务后,须立即回院,不得在外担搁。接到120指令后,白天不超过3分钟,夜间不超过5分钟出车。必须按规定着装,带齐必备抢救物品。 3、病人文明礼貌,服务周到,遵守职业道德,按规定收费,严禁私收费及向病人索要钱物。 4、熟悉各抢救物品的摆放位置及使用方法,做好抢救物品的准备、检查、整理、更换工作,及时清理过期失效物品。 5、急救医护人员必须及时做好医疗文书记录,对危重病患者,及时做好病危通知并请家属签字,对现场死亡的,只作死亡诊断,避免不安全因素,实行保护性医疗。 6、病人接回医院后,应向医生汇报病情及抢救经过,做好交班记录。 7、积极参加院部及科室各项政治、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8、在卫生包干区内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卫生部120管理制度2 为加强救护车的使用管理,保障医疗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生命绿色通道畅通,依据zz市人民医院亳医办[20xx]49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制定本制度。 一、使用管理 “120”车辆接受院办和院前急救科的双重管理。“120”的使用

由院前急救科负责安排,维修保养审批与监管由院办负责。 1、救护车是我院承担全市医疗救援任务的专用车,以保障广大患者紧急医疗救援需要为准则,实行24小时多班值班制,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迅速完成出车救护任务。 2、救护车原则上不承担医疗救援工作以外的出车任务,特殊情况用车,须经领导同意并签发派车通知单,在不影响急救用车的情况下,由院前急救科负责人统一安排。救护车辆应按照规定停放在指定位置。 3、每天由医生、护士查看自己车上的物品、设施、药品是否齐全,能否正常使用。 4、驾驶人员应履行职责,每天检查自己的车辆,看是否正常,是否需要维修,要保证车辆以良好的状态进行运转。“120车辆每车固定一名驾驶员,责任到人,不准私自调换车辆,车辆维修时,本车驾驶员必须在维修现场,不得安排该驾驶员出车(特殊情况除外)。 5、在值班车辆出现故障或维修时,院前急救科主任、护士长可以随时调动休息车辆、人员进行顶班。 6、护士长每月定期检查各车急救备用药品是否过期失效,急救设施是否齐全、功能是否完好,及时补充急救药品、物品。 7、向院外车辆通报、泄露出车信息,与院外车辆勾结倒卖病人,为院外车辆提供服务,提供医院医疗物品等违规违纪行为者,一经查实按照私收费论处。 8、“120”工作人员无论值班与否均要24小时开通手机,紧急情况下,科主任、护士长、调度员可以调动所有“120”车辆和人员。 9、调度员按顺序派车,驾驶员要服从调度员安排,休班时应将车钥匙交到调度室,车辆停在指定区域。 二、维修、保养管理 1、车辆维修必须严格执行维修审批制度,由院办司机班班长建立单车维修保养记录档案和台帐。车辆维修在指定维修厂维修。车辆出现故障后,驾驶人员向办公室提出申请,填写车辆维修审批单,经修理厂技术员检查鉴定后提出修理方案,由司机班班长核查并经办公室主任签字审核后方可送修。车辆维修时,驾驶人员必须在场,对修理

医院院前120急救分站管理实施细则

“120”院前急救分站 管理实施细则 为了全面推进市医疗急救分站标准化建设、 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 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分 站的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 促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了院前急救分站管理实施细 则。 第一章 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医疗急救分站科学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 一、急救标识: 包括:站牌、灯箱、肩章、臂章、领花、胸牌、车辆标识三类 7 项,要求符合《甘肃省紧急医 疗救援网络 VIS 设计》标准: 标识内容 香槟色底色,黑色字体标注急救分站名称的铜质站牌, 要求悬挂于各急救分站所在医院正门或者院方指定的统 一地点 底色为白色,上有蓝色急救标识及分站名称 黑底色上绣有蓝色“生命之星”急救标识以及中英文“中 国急救”字样 以白蓝色为主,白色底印有 “生命之星” 急救标识 衬衣领角处绣有蓝色的 “生命之星” 急救标识 以蓝白为主色调,右侧呈白底上印“蓝色生命之星”, 左 侧以蓝色为底, 印有急救人员姓名、分站名称、 职务 及工号 标识名称 站牌 灯箱 肩章 臂章 领花 胸牌 标识类别 站点标识 服装标识 序号 1 2

三、急救服装: 院前急救人员上班期间必须统一着装(白色衬衫,藏蓝色茄克、藏蓝色西裤、黑色皮鞋)左 侧胸前佩带工牌,保持服装整洁。如遇到紧急重大事故时应统一穿着示警荧光背心。按季节统一换 装。 四、急救车辆: 车辆配置数量:急救分站至少配置 2 台;车载通讯设备配置: 车载对讲机和车载 GPS ;医疗辅 助设施配备: 棉被、束缚带、 呕吐袋、垃圾桶 (配专用垃圾袋);车辆外观:外观完好,警灯、警 报器功能正常, 锁扣安全可靠; 医疗舱:车内电源、照明良好。医疗设备、 药品、耗材放置整齐有 序, 固定牢靠,有标签;车内公示: 《收费标准》、《医疗舱限乘人数规定》、《温馨提示》,张贴位 置明显、有服务监督电话号码;车辆卫生: 车体、驾驶舱、医疗舱清洁, 无杂物、物品放置整齐、 无异味、地板清洁、 车内无烟头、烟灰;车辆维护:有车辆定期检查及保养记录,有安全知识学习 记录。 要求 急救分站至少配备 2 台 警灯、警报器功能正常, 外观完好、门窗锁扣安全 车内电源、照明良好。医疗设备、 药品、耗材放置整齐有序, 固定牢 靠,有标签 车载对讲机,车载 GPS 功能正常 棉被、束缚带、 垃圾桶 (配专用垃圾袋)、呕吐袋 内容 车辆数量 车辆外观 医疗舱 通讯设备 辅助设施 序号 1 2 3 4 5 要求 白色衬衫,藏蓝色茄克、藏蓝色西裤、 深色鞋 短袖白色衬衫,藏蓝色西裤、 深色鞋 藏蓝色大衣、藏蓝色西裤、 深色鞋 内容 春秋装 夏季装 冬季装 序号 1 2 3 二、人员配备: 每一个急救分站至少有 3 个院前急救单元,每一个急救单元人员由医生、护士(或者助理医师)、驾 驶员组成,所有人员资质符合《甘肃省院前急救人员岗位准入制度》要求。急救分站设有站长(可 兼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要求 至少有 3 个院前急救单元组 符合《甘肃省院前急救人员岗位准入制度》要求 执业医师 1 名、护士(或者助理医师) 1 名、驾驶员 1 名,可 以另配担架员 有站长岗位设置,有相应岗位职责 内容 人员数量 人员资质 人员配置 站 长 序 号 1 2 3 4 车体白色, 车身先后部喷有红色“120”字样和蓝色“生 命 之星”急救标识; 车身两侧喷有蓝色急救分站名称及 “生命之星”急救标识 车辆标识 车体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