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了各级教育机构的重

要发展方向。作为职业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在信息化

教学方面也开展了早期的尝试。然而,就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职业院

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仍面临很大发展空间。为此,职业院校应加强信息

化教学改革,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一、信息化平台建设

建设信息化平台是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建设信息化

平台,职业院校可以实现教育教学内容的在线化、校园管理的智能化、学生评价的精准化等重要目标。职业院校可以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一

套信息化平台,以提升学生的学习风险,同时实现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

二、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职

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在信息化教学上的经验也相

对稀缺。必须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信息

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各种教学形式,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

三、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职业院校在信息化教学中还需要加强质量管理。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任务不仅包括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还包括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有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教学。

四、探索在线教育

职业院校也可以在在线教育方面进行积极尝试。在线教育可以解决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和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职业院校可以结合在线教育和职业教育方向,借助网络的力量将职业教育普及化,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总体来说,职业院校需要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加强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教师培训的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和在线教育的尝试,职业院校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的职业成长保驾护航。

教学模式改革及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开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 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 感兴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优化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4、优化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讲究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致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优化教学手段: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优化教学内容:熟悉课程标准,落实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传授与训练;充分挖掘与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7、优化教学时间:要压缩教师单向传输信息的时间,精讲精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的时间。 8、优化教学评价:以学论教,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依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 三、教改的组织领导 组长:刘自强 副组长:王留国张福亭 组员:姚金辉李爱丽张红峰张元峰康秀荣 四、学习阶段 只有学习,才能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育人理念,专业组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和各类专业进修。 1、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组织专家来校作有关讲座和报告。 2、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 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17.08.31 •【文号】教职成〔2017〕4号 •【施行日期】2017.08.3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现就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机遇与基本要求 1.“十二五”以来,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不断健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持续深入,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教师信息化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来看,与国家实施“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需求相比,与世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相比,与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还亟待提升。进一步推进我国职业

教育信息化发展,是适应当今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如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举措。 2.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服务全局、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完善机制、持续发展,努力改善职业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提升现代化水平。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职业教育特色。要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突出行业与区域特点,注重对薄弱学校的帮扶,推动协调发展。要面向职业教育各领域、各环节,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创新教学、服务和治理模式。要探索建立共建共享、开放合作新机制,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3.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基础能力明显改善,落实“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90%以上的职业院校建成不低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的数字校园,各地普遍建立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机制;数字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基本覆盖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各专业领域,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初步形成;应用水平显著提高,网络学习空间全面普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广泛应用,自主、泛在、个性化的学习普遍开展,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决策、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水平普遍提升;信息素养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实现常态化,职业教育行政管理者和院(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保障支撑队伍的技术服务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二、全面落实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平台的研究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平台的研究 摘要:笔者从本校智慧校园建设出发,针对信息化教学改革方面,对搭建信息 化教改平台中的技术参数和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打造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 习环境的“移动数字化课堂”,深刻改变学校教与学的方式。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改革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指出了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要求深入落实《教育信息 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好教育信息化“奋进之笔”,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 的学习能力。”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字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 步深入,新型教学应用信息化形式,为实现学生“减负”、助力教师改革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利用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已成为 我国教育界全行业关注的热点。 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是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工作重点 是教学方式的信息化变革,需要对教学方式整体设计,是软硬件、资源与教学过 程的重新整合。随着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与应用尝试,承载应用的方式逐 渐从笨重的PC和笔记本电脑演变到轻巧便携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数字化教学改革相关应用的内容也从硬件采购、网络建设为主,变成了将数 字终端、软件、资源、平台等集成为一体的整体性解决方案的全面部署。信息化 教学改革平台建设应遵循如下思路: 一、信息化教学改革平台结构体系 数字化教学改革平台现阶段由多个应用系统和两项服务构成: “服务系统”是整个数字化教学改革平台的基础部分,也是整个平台的核心部分,平台运行涉及到的学校、院系、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信息、报表等要 素都在服务系统中才能建立、编辑或删除,其他应用系统的信息和业务处理,都 要通过“服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数据存储和统计查询。 “课程开发系统”和“教学系统” 是用数字化手段承载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材 准备、备课、授课、作业管理等日常教学工作的应用部分,是改变教学模式的有 益探索,是引导教师“易教乐教”的现代化工具,是落实教改任务中“教”这方面工 作的重要系统模块。 “学习系统”和“移动学习系统”是用新颖的数字化手段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转变学习习惯的应用部分,是引导学生“易学乐学”“终生学习”的现代化工具,是落实教改任务中“学”这方面工作的重要系统模块。 “能力测试系统”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多终端上使用随 堂快测、网络练习、网络考试等功能,有效地检验授课与学习的效果,提升教师 授课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习跟踪系统”用于管理学生实习环节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 的实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动态,掌握学生实习作业和实习日志等情况;学生可以 随时汇报实习情况,及时完成实习作业,按要求填写实习日志,便于学校对实习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课堂改革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课堂改革 作者:王义伟武敏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第9期 【作者简介】王义伟(1987—),男,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 王义伟武敏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3004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教师已不能将自己置身于信息化浪潮 之外。实践证明未来的教育将是“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与学,教育信息化技术是教师实现课堂改革的重要手段。以微课为例阐述教育信息化呈现的形式,以及在教育信息化中高职教师应 发挥教育信息化的践行者、新课堂建设者、教师团队的引领者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微课;高职教育;教师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信息化教学应用覆 盖全体教师、信息化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 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这意味着,教师是无法置身于教育信息化浪潮之外的,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技术不会取代老师,但是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 会逐渐被淘汰。传染病毒的暴发,虽延缓了大中小学开学的进程,但教育部向全国各类学校提 出“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的号召,一时间“线上教与学”成了当下最热的话题之一,老 师们将课堂由线下搬到线上。在这特殊时期,老师们的课堂被推向“云端”,从而加速了教育 信息化的推进速度。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更应该抓住机遇,迅速行动,用新思想武装头脑,用信 息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培养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应用技能 型人才。 一、教育信息化服务于课堂教学 要想将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要做到“三个转变”,即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 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 转变。这就要求教育信息化绝不是小规模的尝试,也不是针对几门课程,而是需要学校、教师、学生都使用,结合实践不断创新,从而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都知道教育教学的主要活 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以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时,一定是让学习具有个性化,教学具有差异化,归根到底是将教学活动融入教育信息化,在课堂上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展 现给学生。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教育信息化还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课前、课后和线上、线下的 个性化学习需要,丰富学习者课余学习,也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因此,教学信息 化可以服务于学校的“大课堂”教学,也可以满足于学习者的“小课堂”学习。 二、教育信息化主要呈现的学习特征 目前,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有慕课云学习、微课微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可视化 学习、跨界学习、个性化学习等。这些信息化教学技术具有碎片化、可视化、非线性、结构化 等特征,正逐渐被教育者和学习者所接受,尤其是微课教学开始普及。微课呈现的是学习形式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 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8.03.15 •【字号】鲁教职字〔2018〕12号 •【施行日期】2018.03.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加快构建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体系,推动我省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对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正促使学校形态、学习方式和组织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省职业教育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推动职业教育变革和创新,培养大批高素质高质

量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山东教育强省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创新为核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职业院校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我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职业院校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智能校园;推动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学校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推动职业教育教与学形态的变革创新,使其更加适合“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果;显著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教学资源和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能力大幅提高;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和决策信息化水平,职业教育信息化整体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三、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贯彻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推动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共享数字校园,加快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教育环境。鼓励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智能校园。加快推行基于统一校园IP网络的安防监控、门禁、考勤、数字广播、校园电视台、消费、生物识别、一卡通等物联网应用及整合集成,大幅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能力。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试点,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学校、试点区域,形成一批职业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示范区域,带动和提升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了各级教育机构的重 要发展方向。作为职业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在信息化 教学方面也开展了早期的尝试。然而,就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职业院 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仍面临很大发展空间。为此,职业院校应加强信息 化教学改革,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一、信息化平台建设 建设信息化平台是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建设信息化 平台,职业院校可以实现教育教学内容的在线化、校园管理的智能化、学生评价的精准化等重要目标。职业院校可以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一 套信息化平台,以提升学生的学习风险,同时实现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 二、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职 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在信息化教学上的经验也相 对稀缺。必须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信息 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各种教学形式,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

三、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职业院校在信息化教学中还需要加强质量管理。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任务不仅包括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还包括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有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教学。 四、探索在线教育 职业院校也可以在在线教育方面进行积极尝试。在线教育可以解决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和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职业院校可以结合在线教育和职业教育方向,借助网络的力量将职业教育普及化,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总体来说,职业院校需要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加强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教师培训的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和在线教育的尝试,职业院校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的职业成长保驾护航。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市场营销新型教学模式探究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市场营销新型教学模式探究 一、引言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指导文件,定位了未来教育信息化五年建设的宗旨、思路和方向。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将以“网络化教育”为核心,向着“可视化、多媒体化、操作性强的教育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新型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对教师教学成效及学生学习效果做出合理评价,并为之提供可靠依据。从狭义上来讲,就是将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作为基础,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等现代网络技术来进行辅助和处理信息资源。 二、中职市场营销学科特点与教学现状的具体分析 (一)中职市场营销学科特点 1.明确中职市场营销课程的地位 市场营销是一门博大精深、综合实践性强的交叉性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储备与应用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将市场营销确认为商贸类专业学生学考的专业基础科目,将促销方案撰写作为学考专业技能考试科目,占学考总分五分之三的比重,可见该课程举足轻重的地位。 2.重视教学过程的理实一体化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例如,教学理论知识可以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教授实践技能则可以通过组织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辩论、小组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参加交流互动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实施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在传统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这种单一且乏味的教学方式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学业水平考试的背景下,多数教师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将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有机结合,但学生依旧缺乏提升自身营销技能的训练机会。 2.教学过程缺少互动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真正融入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由于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前知识迁移准备不足等,教学效果不佳。此外,很多教师将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成纯理论课,弱化了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与完善的过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去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实现自己所要达到的效果。 (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现状 1.大部分营销课堂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停留在初级层次 中职学校部分市场营销教师会通过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来展示所涉及的授课内容,或者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短视频或图片,以此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虽然利用了信息化手段,但是运用手段单一,效果不佳。 2.中职教师缺乏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的探究精神 在信息化教学中,很多教师墨守成规,缺乏对新事物的探究精神,忽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所以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中职课程改革中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内容产生兴趣,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更多教学资源。其次,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信息传递以及交流沟通,以此完成知识传授工作。最后,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三、融合信息技术,实施新型中职市场营销教学模式

信息化赋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

信息化赋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 作者:边亮 来源:《河北职业教育》2022年第03期 摘要:培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永恒的课题,“三教”改革是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教育信息化推进“三教”改革,既是职业教育实施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任务,也是职业教育发展提质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教师、教材、教法的内涵认知,分析职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三教”改革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践路径,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三教”改革;职业教育 回顾过去的十年,信息技术对教育,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广泛。特别是“十三五”以来,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要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定位,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上,还是有很多职教同仁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信息技术仅仅是教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这样的一种认识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趋势,对系统推进“三教”改革极其不利。 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更加关注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的智慧课堂正在逐步取代以“粉笔+黑板”“电脑+投影仪”的传统课堂模式。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因此需要充分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并以此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与此同时,还要对当前的教育体系做出持续改进,使其朝着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等方向不断发展[1]。 在这一背景之下,职业教育的“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的深度变革,一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走以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改革发展之路。 一、信息化背景下“三教”改革的基本推动力 (一)政策推动: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政策体系 信息技术展现出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随着工业4.0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且正在广泛而深远地推动着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2]。 为了推进信息化教育的进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确保信息素养的提升从理念变为现实行动,国家各级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在2017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

浅谈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浅谈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也逐渐走向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职业教育进行管理和教学过程实施的全过程覆盖。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接受的是被动的教育。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和网络化呈现,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主要以课堂授课和实践操作为主,但是这种模式有时会存在时间和空间限制,难以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情况。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虚拟实验、虚拟仿真等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实践操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繁琐且耗时,容易出现人为错误和信息丢失等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等,实现信息的高效收集和传递。通过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可以有效管理和共享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内职业教育需要与国际接轨。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跨地域和跨国境的教育资源共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方式,为国际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它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师资力量和资源投入不足等。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大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面临的问题与路径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面临的问题与路径 作者:龚玮 来源:《河北职业教育》2021年第06期 摘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职院校永恒的主题,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推行“三教”改革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向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通过对教师、教材、教法的内涵认知,分析高职院校在“三教”改革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改革路徑。 关键词:三教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一、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背景 2019年4月,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谢俐副司长撰文提出:“要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完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这是职业教育领域首次出现“三教”改革的理念。《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的文件颁布,是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职教20条,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其目的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驱动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1]。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必须从解决“双师型”数量、重启新一轮的教材建设、扭转教法“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的状况。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新时代教育发展。[2] 二、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意义 (一)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建设的一项基本而长期的任务。在“三教”改革体制中,教师素质是核心动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我国师资队伍建设还没有完全适应。新时期,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其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创新的教师队伍,迫切需要加强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优化教学团队的规模和结构,知识结构和教育背景结构,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只有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担负起国家振兴任务的新一代接班人。 (二)推进教材革新

2023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政策

2023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政策 随着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推动,职业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2023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政策应运而生,以指导和规范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步骤,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政策背景 1.新时代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培养技能的场所,而是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化技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3.全球化视野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全球化竞争下,我国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信息化素养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 二、政策目标 1.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以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2.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和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人才,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化素养。 3.优化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的科学管理。 三、政策具体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保障信息化建设经费,提高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 2.完善教育资源建设: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构建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资源共享评台,确保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均衡利用。 3.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和能力提升,推动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全面提高。 4.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在职业教育课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教育元素,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创新探究

“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 设创新探究 摘要: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许多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手 段和途径,因其自身优势被广泛运用到职业教育的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信 息化社会的建设,还可以实现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三教改革发展至今已经成 为职业教育实现信息化2.0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手段。本文就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意义进行阐述,进一步探究三教改革视域下职 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三教改革;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诞生 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对职业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树 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应该在教学中以三教改革为基础,对教师、教材、教 法这三方面的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样一来,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水平都会 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教学更契合十四五教学规划中的指示精神。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适应时代的发展 当今社会正逐步向信息化社会迈进,但是职业院校中教师仍然坚持采用传统 的教学形式,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锻炼,所 以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新型的科学技术。不仅会对 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还会给用人岗位留下不良的印象。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 需求,在三教改革视域下对学生实施信息化的教育,是对时代发展的适应和深化 [1]。 2.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教学质量,只有提升教学质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初的教学目标。当前职业院校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和统一化的教学方案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沿用,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的处境中。在职业教育中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便于师生间交流的展开和针对性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二、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1.教师能力改革 教师能力改革是三教改革的核心内容,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与教育体系的融合,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将教师培养成为信息技术的操作者、传播者和研发者。教师要及时转换观念、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适应于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其二,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要在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熟练的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加强混合式教学与职业教育间的契合性。其三,深化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真正实现教学角色转变。 2.教材内容改革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要想实现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就要丰富教材内容,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有机融入到教材中。一是,制定活页教材,将行业的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讲解。以解决当前现存的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制定符合实际规范要求的教材。二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组织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过硬的教师,以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平台。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索然无味的文字知识,以动画和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 3.教法形式改革 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可以满足新时代学生对于学习的个性化需求。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形式,

中国 职业教育 信息化 政策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职业教育 面临着许多挑战。高等教育的普及导致了职业教育的就业率下降,许 多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难以满足 社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而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 育信息化的政策。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可以帮助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 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信息化政 策的实施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园网络建设、教学设备更新、教师和学 生信息化技能培训等。

2. 优化教学资源:通过建设和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虚拟实验室、远程教育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3. 推动课程改革:结合信息化技术,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信息化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 5. 推动校企合作: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校企共建,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四、我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支撑。我非常看好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未来发展,并期待相关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和执行。 总结 通过对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深入探讨,我们不难发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动力。只有不断深化信息化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加强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对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 背景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面一直面临着许多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 的需求,因此急需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 2. 项目建立 为了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全国高等 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由教育部 主导,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共同参与,旨在通过 深入研究和多方合作,推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 3. 项目目标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 - 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了解 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 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案,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模式。 - 开展教师培训和学生指导,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质。 - 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 学水平的提高。

4. 项目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信息技术课程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研。 - 教学改革方案研究:根据调研结果,针对性地制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 教师培训和学生指导:举办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培训班和学生指导活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意识。 - 教育资源共享评台建设:打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共享评台,促进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 5. 项目成果 截止目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 发表了多篇相关学术论文,促进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成立了教师培训基地和学生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 建立了一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为其他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6. 展望未来

对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改革的思考.docx

对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改革的思考 王立星 曲阜中医药学校 摘要: 在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成为职业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教学对中职学校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组织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师素质; 作者简介:王立星,山东省曲阜市,曲阜中医药学校。 基金:2016年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基于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立项编号ZJXH2016203)的研究成果 一、传统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传统的中职学校“重技能轻知识”,以培养学牛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对科学文化知识不够重视,因此,很多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并不高。 二、信息化教学对中职教师的素质要求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网络和多媒体,将所有可用的教育资源整合为信息海洋,将教学内容数字化,以实现教学个性化,提倡学牛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发展创新意识,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价。面对信息化浪潮,屮职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质,懂得并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信息化教学要求中职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信息化教育浪潮中,中职教师要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首先要重视创新意识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要改变崇尚经验和权威的陈旧观念,倡导创新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第一教育目标。学习是终身性的,人的发展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己的过程屮实现。因此,中职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时时学习、事事学习,处处学习,教会学牛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信息化教学要求中职教师提高信息化素养 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就要有利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中职教师应该具有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能力,能够利用网络信息为学生创造丰富、生动、实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中职教师耍提高自身素养,掌握能够与信息化教学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拓展和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牛的文化底蕴。第三,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与学生进行信息化沟通,如利用微博、微信、博客等现代交流方式。最后,教师要提升个人道德素养,以身作则,合理、合法使用网络,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信息化教学要求中职教师变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角,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牛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形式呆板,内容枯燥,遏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课外学习的能力。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转变角色定位,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信息资源的查询者,信息化课堂的设计者,信息化课程的开发者,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倾听者和交流者。 三、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探讨 (-)资源教学模式,创设信息化课堂 资源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运用齐种资源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利用齐种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上课前查询搜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整理并设计到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牛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拟和演示,提出问题,表达看法,解决难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开阔视野,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最新资讯,与教师进行直接的对话和沟通也可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一起探究,共同思考。 (二)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实践能力,更能够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中职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竞赛,让学牛在竞争的过程中,交流方法,开阔思维,鼓励学牛利用计算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根据新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现就推进全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建设方案: 一、全面推进我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我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加快全区职业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举措。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对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应用服务、共享体系,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优质教育网络信息资源,促进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离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以及城乡职工技术培训,促进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扩大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真正把我区建设成为职业教育大区和强区,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信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队伍建设为保证,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为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共享提供技术支撑平台,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各个领域的应用水平,为推动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争取5年内建成以“中国懒网职业教育网”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全区各职业院校为结点,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体系;引进开发数量充足、技术先进、门类齐全、灵活实用的职业教育教学辅助课件、网络课程、模拟仿真系统管理辅助软件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建成以中国懒网网络平台为中心的区、市、学校三级职业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营造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和管理的良好氛围,逐步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基础设施建设。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按照区、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和有关标准,分别建设区、市职业教育网络平台、学校校园网,以及保证其正常运转、互连互通的相关配套基础设备设施;搭建实施宏观管理或共性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等系统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