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物理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

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的现象,从宏观物体的一体碰撞到微观物体的粒子碰撞都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实验通过两个体的碰撞、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应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力学原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实验原理

1. 碰撞:指两运动物体相互接触时,运动状态发生迅速变化的现象。正碰是指两碰撞物体的速度都沿着它们质心连线方向的碰撞;其他碰撞则为斜碰。

2. 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两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不变。

3. 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作的运动称平抛运动,运动学方程为x?v0t,y?12gt(式t中是从抛出开始计算的时2 间,x是物体在时间t内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y是物体在该时间内竖直下落的距离,g是重力加速度)

4. 在重力场中,质量为m的物体在被提高距离h后,其势能增加了?ep?mgh

5. 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其动能为ek?12mv 2

6.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任何物体系统在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过程中,若合外力对该物体系统所做的功为零,内力都是保守力(无耗散力),则物体系统的总机械能(即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保持恒定不变。

7. 弹性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

8. 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不守恒,其中一部分转化为非机械能(如热能)。二.实验仪器

碰撞打靶实验仪如图1所示,它由导轨、单摆、升降架(上有小电磁铁,可控断通)、被撞小球及载球支柱,靶盒等组成。载球立柱上端为锥形平头状,减小钢球与支柱接触面积,在小钢球受击运动时,减少摩擦力做功。支柱具有弱磁性,以保证小钢球质心沿着支柱中心位置。图1 碰撞打靶实验仪

升降架上装有可上下升降的磁场方向与杆平行的电磁铁,杆上的有刻度尺及读数指示移动标志。仪器上电磁铁磁场中心位置、单摆小球(钢球)质心与被碰撞小球质心在碰撞前后处于同一平面内。由于事先二球质心被调节成离导轨同一高度,所以,一旦切断电磁铁电源,被吸单摆小球将自由下摆,并能正中地与被击球碰撞。被击球将作平抛运动,最终落到贴有目标靶的金属盒内。

小球质量可用电子天平称衡。

三.实验内容

(一)必做内容:

1. 调整导轨水平,如果不水平可调节导轨上的两只调节螺钉。

2. 用电子天平测量被撞球(直径和材料均与撞击球相同)的质量m,并以此也作为撞击球的质量。

3. 根据靶心的位置,测出x,估计被撞球的高度y,并据此算出撞击球的高度h0(预习时应自行推导出由x和y计算高度h0的公式)

4. 通过绳来调节撞击球的高低和左右,使之能在摆动的最低点和被撞球进行正碰。

5. 把撞击球吸在磁铁下,调节升降架使它的高度为h0,细绳拉直。

6. 让撞击球撞击被撞球,记下被撞球击中靶纸的位置x。(可撞击多次求平均),据此计

算碰撞前后总的能量损失为多少?应对撞击球的高度作怎样的调整,才可使击中靶心?(预习时应自行推导出由x和y,及计算高度差h-h0=?h的公式)

7. 对撞击球的高度作调整后,再重复若干次试验,以确定能击中靶心的 h 值;被撞球击中靶纸的位置后记下此 h 值。

8. 观察二小球在碰撞前后的运动状态,分析碰撞前后各种能量损失的原因。

(二)选做内容:

观察两个不同质量钢球碰撞前后运动状态,测量碰撞前后的能量损失。用直径、质量都不同的被撞球,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并讨论之。(注意:由于直径不同,应重新调节升降台的高度,或重新调节细绳)

四.思考题

1. 如两质量不同的球有相同的动量,它们是否也具有相同的动能?如果不等,哪个动能大?

2. 找出本实验中,产生?h 的各种原因(除计算错误和操作不当原因外)。

3. 在质量相同的两球碰撞后,撞击球的运动状态与理论分析是否一致?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4. 如果不放被撞球,撞击球在摆动回来时能否达到原来的高度?这说明了什么?

5. 此实验中,绳的张力对小球是否做功?为什么?

6. 定量导出本实验中碰撞时传递的能量e和总能量 e的比?=e/e与两球质量比? =m1/m2的关系。

7. 本实验中,球体不用金属,用石蜡或软木可以吗?为什么?

实验原理:(要求同学们能够自己推导有关计算公式,自行设计并画出实验原理图)以下仅为参考:

1.撞击球下摆至最低点过程,机械能守恒:

(1)

2.撞击球与被撞球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正碰),动量守恒:,(2)

3.被撞球以初始速率

做平抛运动:

(3)

(1)、(2)、(3)式得:

式中,为靶心位置,(4)为撞击球与被撞球高度差的理论值。为被撞球的高度,

当被撞球的高度为为

由此得碰撞系统在整个运动过程的能量损失应为

,,撞击球与被撞球高度差的理论值为时,被撞球实际击中靶纸的位置由此,若使被撞球击中靶心,撞击球的初始高度应调高至

,即使得

篇二: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仪。

被撞球3个(铁球,铜球,铝球,其中铁球和撞击球质量相等)。

实验目的、意义和要求

目的: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碰撞现象。

意义:利用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利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验问题。

要求:

预习实验原理的各个力学规律。

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即从理论值到实际值的过程。

实验前应回答的问题

实验仪底盘为什么要调水平。

由x和y推导出时h0的表达式。

由x,和y计算高度差的公式,进而推导出体系在整个过程中的能量损失δe。实验内容

完成实验室给出的数据表格。

选做实验——从剩余的两个小球中任选一个(建议做铝球)完成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被撞球的质量发生变化,或者质量和体积都发生变化时,体系的能量损失会有怎样的变化。

实验报告要求

计算碰撞前后的总能量损失δe。

回答课本p31,p32思考题。

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感想体会和建议。

参考书籍与材料

相关表格下载

碰撞打靶—表格仅供参考,数据要求记录在报告纸上。

建议问题

老师,碰撞打靶实验最后计算出来能量损耗值,是否还要计算不确定度?如果钢尺和游标卡尺上没有标明“最大误差”或“不确定度限值”,要怎么计算测量长度的不确定度?

本实验没要求计算不确定度,因此没有给出不确定度限值。—高渊2009/10/1909:17

老师,如果x值选择较小,是否会使能量损失百分比增大?

是在具体操作中出现这个疑问吗?如果不是,建议来实验室做一下,看看损失百分比是否增大.—高渊2010/04/1511:12

老师,我觉得测量x的值时是不是可以多打几个点,比如说10个点,由于这些点一般比较密集,所以可以较容易找到这些点的中心,这样就只需要测一次x的值就可以了,然而取三个点然后取平均值的方法个人觉得有些随意,一是取三个点样本太少,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二是这三个点每次单独测x时的随意性较大,人为的误差较大,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略有不妥。另外在算撞击球的h时,是不是应该加上0.5d,毕竟在算平抛运动速度时,不需要加0.5d,但是在算h时,就不能不加了,否则h就少了0.5d,误差较大吧?–张子恒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因为有一些公式所以不知道怎么上传。请问一下老师的电子邮箱

同学,这个网站首页的通讯录一栏里能找到所有教师和助教的邮箱。—乐永康2012/03/0722:23

书上实验内容必做内容第三步说根据x来估计y值,怎么估计啊?x=vt;y=1/2gt^2,怎么根据x来估计y啊?难道测时间t吗?那这样也太不准了吧,相差一秒就相差5米啊?不懂啊,求指教。。。。。

估计嘛,本就没要求必须达到何种精确程度。一秒很长了,你拿个秒表掐绝对不会有那么大误差的。—高渊2012/05/0717:21

老师好,我想问的也是第5个同学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够解答的再详细一点,谢谢。就是实验仪器中并没有给出秒表,所以无法测时间,但是老师回答的是用秒表掐时间,如果说可以用秒表的话,那么第三步测x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究竟如何才能根据x测出y?真的不懂,希望老师能指教!再次感谢!—黄禹铭2012/10/2809:13

首先问题的顺序理了一下,上面的问题按时间顺序应该是第五个;至于书上说的估计,由于靶纸能放的x范围有限,y值也就是被撞球的高度调节范围也很有限,一般可以试打几次即可,知道x和y大概取什么数值即可,而不是用x测出y,本实验中x和y都是初始条件;

至于秒表的说法,是针对那个同学说的测量时间误差大的疑问,不是真的建议用秒表。—高渊2012/10/2823:10

谢谢老师啦!——黄禹铭2012/10/3022:46

老师,我想请问一下,模拟题中为什么操作完全正确仍然会发生非正碰的情况?还有,调节平衡时上下两个转轴各是什么用呢?

总有视觉误差吧,很难保证绝对正碰;下边一对转轴调节撞击球的摆动轨迹,上边一对转轴调节撞击球对应于被撞球的位置。—高渊2012/06/2501:27

那实验仪器底盘调节水平是为了保证是平抛运动还是保证是正碰呢?—黄一霏2012/06/2418:57

都保证啊。—高渊2012/06/2501:21

老师请问改变高度由h0到h值,物理过程因数据改变已经不是同一个过程,但是计算损失的能量却用了两个不同过程的数据计算,这算不算是系统误差—陈泓宇2012/09/2423:32

用撞击球上升的高度来计算重力势能,近似得出撞击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虽然可能有2个或者更多操作过程,但算重力势能的话就只考虑高度的改变,这个计算不带来系统误差。—高渊2012/09/2510:23

老师,我想说,碰撞打靶中,用于释放撞击球的磁铁,在按下开关后,会不会还对铁球有作用力,而这个阻力对球做的负功应该也算是误差吧,在我看来磁铁能吸住球的磁力应该比较大了,那会不会有较大的误差,如果可以改进,是不是可以改进一下电磁铁的吸放情况,就是按下开关,在足够长的时间里会没有磁力,我相信科学家做这个实验,应该不是用的电磁铁来释放小球吧。—-陈泓宇2012/10/907:32

磁力也就是在释放的一瞬间会对小球有作用力,由此产生的误差肯定会有,但是可以分析到。电磁铁方便啊,可以重复使用操作,原先方法好像是用电热丝烧断连接小球与摆绳的胶带纸。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建议欢迎提出来,我们可以用以改进实验。—高渊2012/10/1511:09 老师,h应该是以球中心为准的吧?不是底部;还有,设置这么一套装置的意义何在呢?可不可以改进装置,避免调试中出现过大误差?(比如把绳牵引撞击球换成让球从斜槽中自由下落,只要保证对心碰撞即可。)—王靖雯2012/11/1622:36

h0一般建议以底部为准,当然以球心为准也可以啊,只要公式随之而调整,也就是考虑是否加上球的半径而已;这个实验设计的最初目的就是要同学自己调整正碰,看看谁细心、耐心,出现状况能否不急躁找出问题所在;基础物理实验都是验证已知物理规律,能否测得精确的结果不是主要目的,所以不会采用特别精确的仪器,实验中和实验所用仪器允许误差比较大的情况出现,但要求能找出误差和问题所在,从而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实验课对同学能力的主要考核方向。—高渊2012/11/1823:34

老师你好,请问能量损失与两球质量差有什么关系呢?我做的铜球损失最大,其次是铝球,最小的是铁球,但是质量差最大的是铝球啊,貌似找不到什么规律,是不是铜球的数据得到的不对啊?—胡蔚萍2012/11/2721:40

能量损失和两球质量差的关系可以参考思考题6,根据两球质量比的变化,传递的能量和总能量的比值也会不一样,但这是理想情况,本实验中由于还有每次调节碰撞中条件的不同,以及摩擦力不同的影响,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情况,铝球的数据经常是能量损失比较小的,这些都可以具体分析,数据应该没有问题。—高渊2012/11/2808:52篇三:“碰撞打靶”实验中能量损失的分析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碰撞打靶实验中能量损失分析学生姓名:xxx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应用物理

班级:08应物

学号:0809810038

指导教师:xxx

二零一二年五月

摘要

介绍了碰撞打靶实验仪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对实验中的基本原理,实验中所用到的方法,实验过程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实验中所得到的结论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质量不同的撞击球对能量损失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空气阻力、摩擦力、非正碰、非弹性碰撞带来的能量损失,这些问题的分析对以后实验的进行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碰撞;打靶;能量损失

abstract

describes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targeting collision experimen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echanic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experiment, the method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al conclusions obtained in the analysis, found the quality of different the impact on the energy loss of the ball, but also of the air resistance, friction, non-regular touch, non-elastic collision caused by energy loss analysis of these issues after the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provide some help.

keywords: collision; shooting; energy loss

引言????????????????????????????????5 1基本概念????????????????????????????? 6 1.1关于碰撞???????????????????????????? 6

1.2关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6

1.3关于单摆运动和平抛运动????????????????????? 6 2碰撞打靶实验能量损失的原理???????????????????? 6

2.1装置介绍及使用方法??????????????????????? 6

2.1.1装置介绍??????????????????????????? 6

2.1.2使用方法??????????????????????????? 7

2.2碰撞打靶实验数据的测量????????????????????? 8 3数据记录与处理?????????????????????????? 9

3.1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 9

3.2对数据的处理??????????????????????????11

3.3误差分析????????????????????????????11

3.4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12 4分析各种能量损失的原因?????????????????????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本实验实是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宏观物体的一体碰撞到微观物体的粒子碰撞都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单摆运动和平抛运动是运动学中的基本内容,能量守恒与动量守恒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本碰撞打靶实验仪研究两个球体的碰撞,以及碰撞前小球的单摆运动和碰撞后被撞球的平抛运动,运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并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差值,求得碰撞前后的能量损失,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力学原理, 并探讨碰撞中能量损失的诸方面的原因, 是一个较好的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 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的现象,从宏观物体的一体碰撞到微观物体的粒子碰撞都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实验通过两个体的碰撞、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应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力学原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原理 1. 碰撞:指两运动物体相互接触时,运动状态发生迅速变化的现象。"正碰"是指两碰撞物体的速度都沿着它们质心连线方向的碰撞;其他碰撞则为"斜碰"。 2. 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两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不变。 3. 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v 0沿水平方向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作的运动称平抛运动,运动学方程为t v x 0=,2 21gt y =(式t 中是从抛出开始计算的时间,x 是物体在时间t 内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y 是物体在该时间内竖直下落的距离,g是重力加速度) 4. 在重力场中,质量为m的物体在被提高距离h后,其势能增加了mgh E p =? 5. 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其动能为2 21mv E k = 6.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任何物体系统在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过程中,若合外力对该物体系统所做的功为零,内力都是保守力(无耗散力),则物体系统的总机械能(即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保持恒定不变。 7. 弹性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 8. 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不守恒,其中一部分转化为非机械能(如热能)。 二.实验仪器 碰撞打靶实验仪如图1所示,它由导轨、单摆、升降架(上有小电磁铁,可控断通)、被撞小球及载球支柱,靶盒等组成。载球立柱上端为锥形平头状,减小钢球与支柱接触面积,在小钢球受击运动时,减少摩擦力做功。支柱具有弱磁性,以保证小钢球质心沿着支柱中心位置。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1误差分析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大学物理实验学期: - 学年第一学期任课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实验1 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及其处理。 二、实验内容 1.推导出满足测量要求的表达式,即 0? (?)的表达式; 0= (( * )/ (2*θ)) 2.选择初速度A,从[10,80]的角度范围内选定十个不同的发射角,测量对应的射程, 记入下表中: 3.根据上表计算出字母A 对应的发射初速,注意数据结果的误差表示。 将上表数据保存为A. ,利用以下程序计算A对应的发射初速度,结果为100.1 a =9.8 _ =0 =[] _ = ("A. "," ") _ = _ . ad ()[:-1] = _ [:]. ('\ ') _ = _ . ad ()[:-1] = _ [:]. ('\ ') a (0,10): .a d( a . ( a ( [ ])* / a . (2.0* a ( [ ])* a . /180.0))) _

+= [ ] 0= _ /10.0 0 4.选择速度B、C、D、重复上述实验。 B C 6.实验小结 (1)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将B表中的数据保存为B. ,利用以下程序对B组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结果为 -2.84217094304 -13 a =9.8 _ =0 1=0 =[] _ = ("B. "," ") _ = _ . ad ()[:-1] = _ [:]. ('\ ') _ = _ . ad ()[:-1] = _ [:]. ('\ ') a (0,10): .a d( a . ( a ( [ ])* / a . (2.0* a ( [ ])* a . /180.0))) _ += [ ] 0= _ /10.0 a (0,10): 1+= [ ]- 0 1/10.0 1 (2) 举例说明“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的概念。 1. 精密度 计量精密度指相同条件测量进行反复测量测值间致(符合)程度测量误差角度说精密度所 反映测值随机误差精密度高定确度(见)高说测值随机误差定其系统误差亦。 2. 正确度 计量正确度系指测量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程度测量误差角度说正确度所反映测值系统误差 正确度高定精密度高说测值系统误差定其随机误差亦。 3. 精确度 计量精确度亦称准确度指测量测值间致程度及与其真值接近程度即精密度确度综合概念 测量误差角度说精确度(准确度)测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综合反映。 比如说系统误差就是秤有问题,称一斤的东西少2两。这个一直恒定的存在,谁来都是 这样的。这就是系统的误差。随机的误差就是在使用秤的方法。 篇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习题答案

一牛顿环的各环是否等宽?密度是否均匀?解释原因? 因为环是由空气劈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叠加干涉形成的。劈的上表面变化在横向是不均匀的,故光程差也不是均匀变化的。所以各环是不等宽的环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各环不等宽,半径小的环宽,越到外边越窄,密度是不均匀的,牛顿环的半径公式是:半径r等于根号下(m+1/2)λR,其中m为环的级数。从公式可以看出,半径和环数并不是线性关系,这样环自然不均匀。计算可以知道,越往外环越密。 二牛顿环的干涉圆环是由哪两束相干光干涉产生的? 半凸透镜下表面和下底面上表面的两束反射光 三电桥由哪几部分组成?电桥平衡的条件? 由电源、开关、检流计桥臂电阻组成。 平衡条件是Rx=(R1/R2)R3 四接通电源后,检流计指针始终向一边偏转,试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指针向一侧偏转就说明发生了电子的定向移动了,这个应该没问题。 指针不偏转,有2种情况吧,其1呢是整个电路发生了断路或其他故障,还1种情况则是流过的电流太小,不足于使电表发生偏转或其偏转的角度肉眼根本看不到。 无论如何调节,检流计指针都不动,电路中可能出现故障是调节臂电阻断路或短路。。无论如何调节,检流计指针始终像一边偏而无法平衡,电路中有可能出现故障是有一个臂(非调节臂)的电阻坏了。(断路或短路) 五什么叫铁磁材料的磁滞现象? 铁磁物质经外磁场磁化到饱和以后,把磁场去掉。这些物质仍保留有剩余磁化强度。需要反方向加磁场才能把这剩余磁化强度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铁磁的磁滞现象。也是说,铁磁材料的磁状态,不仅要看它现在所处的磁场条件;而且还要看它过去的状态。 六如何判断铁磁材料属于软.硬材料? 软磁材料的特点是:磁导率大,矫顽力小,磁滞损耗小,磁滞回线呈长条状;硬磁材料的特点是:剩磁大,矫顽力也大 用光栅方程进行测量的条件是什么? 条件是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入光栅平面上,光波发生衍射,即可用光栅方程进行计算。如何实现:使用分光计,光线通过平行光管射入,当狭缝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时,就能使射在狭缝上的光经过透镜后成为平行光 用光栅方程进行测量,当狭缝太窄或者太宽会怎么样?为什么? 缝太窄,入射光的光强太弱,缝太宽,根据光的空间相干性可以知道,条纹的明暗对比度会下降! 区别是,太窄了,亮纹会越来越暗,暗纹不变,直到一片黑暗! 太宽,暗条纹会逐渐加强,明纹不变,直到一片光明!

实验三 打靶实验报告

实验三打靶实验报告 14级软件工程班候梅洁14047021 【目的要求】 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单摆运动和平抛运动是运动学中的基本内容,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本实验研究球体的碰撞及碰撞前后的单摆运动和平抛运动,应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从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的差别上,研究实验过程中能量损失的来源,自行设计实验来分析能量损失的相对大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力学原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仪器道具】 碰撞打靶实验仪、米尺、物理天平等。 碰撞打靶实验仪示意图:

的运动状态。测量两球的能量损失。 1.用天平测量被撞球(直径与材料均与碰撞相同)的质量m,并以此作为撞击球的质量。本实验经过重复测量得m=3 2.80g。 2.调整导轨水平(如果不水平可调节导轨上的两只调节螺钉) 3.采用仪器的初始值,使被撞球的高度为仪器可设定的最小值Y=16cm,分别设定5组撞击球高的值h 。然后每组中分别进行4次碰撞,测量4次靶心距离X,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与用设定撞击球 高的值计算出的靶心距离理论值X 相比较。 (根据mgh 0=1/2mv2、X=vt和Y=1/2gt2可得X=Y 4h ) 4.计算E 1、E 2 :E 1 =mgh ,E 2 =1/2mv2=mgX2/4Y

设定被撞球的高度Y=16cm一定时, 靶心距 离理论 值 X 0/cm 撞击球 高的理 论值 h0/cm 靶心距 离测量 值X/cm 靶心距 离测量 值的平 均值 /cm 理论能 量E 1 实际能 量E 2 能量损 失△E 1 2 3 4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 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 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参考答案

习 题(参考答案) 2.指出下列测量值为几位有效数字,哪些数字是可疑数字,并计算相对不确定度。 (1) g =(9.794±0.003)m ·s 2 - 答:四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4”是可疑数字,%031.0%100794 .9003 .0≈?= gr U ; (2) e =(1.61210±0.00007)?10 19 - C 答:六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0”是可疑数字,%0043.0%10061210 .100007 .0≈?= er U ; (3) m =(9.10091±0.00004) ?10 31 -kg 答:六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1”是可疑数字,%00044.0%10010091 .900004 .0≈?= mr U ; (4) C =(2.9979245±0.0000003)8 10?m/s 答:八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5”是可疑数字 1.仪器误差为0.005mm 的螺旋测微计测量一根直径为D 的钢丝,直径的10次测量值如下表: 试计算直径的平均值、不确定度(用D 表示)和相对不确定度(用Dr 表示),并用标准形式表示测量结果。 解: 平均值 mm D D i i 054.210110 1 ==∑=

标准偏差: mm D D i i D 0029.01 10)(10 1 2 ≈--= ∑=σ 算术平均误差: m m D D i i D 0024.010 10 1 ≈-= ∑=δ 不确定度A 类分量mm U D A 0029.0==σ, 不确定度B 类分量mm U B 005.0=?=仪 ∴ 不确定度mm U U U B A D 006.0005.00029.0222 2≈+=+= 相对不确定度%29.0%100054 .2006 .0%100≈?=?= D U U D Dr 钢丝的直径为:%29.0)006.0054.2(=±=Dr D mm D 或 不确定度A 类分量mm U D A 0024.0==δ , 不确定度B 类分量mm U B 005.0=?=仪 ∴ 不确定度mm U U U B A D 006.0005.00024.0222 2≈+=+= 相对不确定度%29.0%100054 .2006 .0%100≈?=?= D U U D Dr 钢丝的直径为: %29.0)006.0054.2(=±=Dr D mm D ,%00001.0%1009979245 .20000003 .0≈?= Cr U 。 3.正确写出下列表达式 (1)km km L 310)1.01.3()1003073(?±=±= (2)kg kg M 4 10)01.064.5()13056430(?±=±= (3)kg kg M 4 10)03.032.6()0000030.00006320.0(-?±=±= (4)s m s m V /)008.0874.9(/)00834 .0873657.9(±=±= 4.试求下列间接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并把答案写成标准形式。

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目录 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2) 1 测量与误差 (2) 2 误差的处理 (6) 3 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的表示 (10) 4 实验中的错误与错误数据的剔除 (13) 5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5) 6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7) 习题 (25)

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1 测量与误差 1.1 测量及测量的分类 物理实验是以测量为基础的。在实验中,研究物理现象、物质特性、验证物理原理都需要 进行测量。所谓测量,就是将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选来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得出它们.................................... 的倍数关系的过程........ 。选来作为标准的同类量称之为单位,倍数称为测量数值。一个物理量的测量值等于测量数值与单位的乘积。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乃至不同的地区,同一种物理量有着许多不同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就分别有码、英尺、市尺和米等。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国际计量大会于1990年确定了国际单位制(SI ),它规定了以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作为基本单位,其他物理量(如力、能量、电压、磁感应强度等)均作为这些基本单位的导出单位。 1.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测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测量,是指直接将待测物理量与选定的同类物理量的标准单位相比较直接得到测量值的一种测量。它无须进行任何函数关系的辅助运算。如用尺测量长度、以秒表计时间、天平称质量、安培表测电流等。另一类是间接测量,是指被测量与直接测量的量之间需要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的辅助运算,才能得到被测量物理量的量值的测量。如单 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时,需先直接测量单摆长l 和单摆的周期T ,再应用公式2 24T l g π=,求得重力 加速度g 。物理量的测量中,绝大部分是间接测量。但直接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不论是直接测量,还是间接测量,都需要满足一定的实验条件,按照严格的方法及正确地使用仪器,才能得出应有的结果。因此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细心地进行操作读数和记录,才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和加强实验技能训练的目的。 2.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 同一个人,用同样的方法,使用同样的仪器,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尽管各次测量并不完全相同,但我们没有任何充足的理由来判断某一次测量更为精确,只能认为它们测量的精确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把这种具有同样精确程度的测量称之为等精度测量。在所有的测量条件中,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这时所进行的测量即为不等精度测量。在物理实验中,凡是要求多次测量均指等精度测量,应尽可能保持等精度测量的条件不变。严格地说,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测量条件不变是很困难的。但当某一条件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大时,乃可视为等精度测量。在本书中,除了特别指明外,都作为等精度测量。 1.2 误差及误差的表现形式 1.误差 物理量在客观上有着确定的数值,称为真值。测量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获得物理量的真值。但由于测量仪器精度的局限性、测量方法或理论公式的不完善性和实验条件的不理想,测量人员不熟练等原因,使得测量结果与客观真值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误差。若某物理量测量的量值为x ,真值为A ,则产生的误差x 为: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 案

(1)利用f=(D+d)(D-d)/4D 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什么优点? 答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透镜光心位置的不确定而带来的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误差。 (2)为什么在本实验中利用1/u+1/v=1/f 测焦距时,测量u和v都用毫米刻度的米尺就可以满足要求?设透镜由于色差和非近轴光线引起的误差是 1%。 答设物距为20cm,毫米刻度尺带来的最大误差为0.5mm,其相对误差为 0.25%,故没必要用更高精度的仪器。 (3)如果测得多组u,v值,然后以u+v为纵轴,以uv为横轴,作出实验的曲线属于什么类型,如何利用曲线求出透镜的焦距f。 答直线;1/f为直线的斜率。 (4)试证:在位移法中,为什么物屏与像屏的间距D要略大于4f? 由f=(D+d)(D-d)/4D → D2-4Df=d2→ D(D-4f)=d2 因为d>0 and D>0 故D>4f 1.避免测量u、ν的值时,难于找准透镜光心位置所造成的误差。 2.因为实验中,侧的值u、ν、f都相对较大,为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左右,而误差为1%,即一毫米到几毫米之间,所以可以满足要求。 3.曲线为曲线型曲线。透镜的焦距为基斜率的倒数。 ①当缝宽增加一倍时,衍射光样的光强和条纹宽度将会怎样变化?如缝宽减半,又怎样改变?

答: a增大一倍时, 光强度↑;由a=Lλ/b ,b减小一半 a减小一半时, 光强度↓;由a=Lλ/b ,b增大一倍。 ②激光输出的光强如有变动,对单缝衍射图象和光强分布曲线有无影响?有何影响? 答:由b=Lλ/a.无论光强如何变化,只要缝宽不变,L不变,则衍射图象的光强分布曲线不变 (条纹间距b不变);整体光强度↑或者↓。 ③用实验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否可测量细丝直径?其原理和方法如何? 答:可以,原理和方法与测单狭缝同。 ④本实验中,λ=632。8nm,缝宽约为5*10^-3㎝,屏距L为50㎝。试验证: 是否满足夫朗和费衍射条件? 答:依题意: Lλ=(50*10^-2)*(632.8*10^-9)=3.164*10^-7 a^2/8=(5*10^-5)^2/8=3.1*10^-10 所以Lλ<

大学物理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物理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 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的现象,从宏观物体的一体碰撞到微观物体的粒子碰撞都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实验通过两个体的碰撞、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应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力学原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原理 1. 碰撞:指两运动物体相互接触时,运动状态发生迅速变化的现象。"正碰"是指两碰撞物体的速度都沿着它们质心连线方向的碰撞;其他碰撞则为"斜碰"。 2. 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两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不变。 3. 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 0沿水平方向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作的运动称平抛运动,运动学方程为 ? 0 , ?12 (式中是从抛出开始计算的时2 间,是物体在时间内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是物体在该时间内竖直下落的距离,g是重力加速度) 4. 在重力场中,质量为m的物体在被提高距离h后,其势能增加了? ? 5. 质量为的物体以速度运动时,其动能为 ?12 2 6.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任何物体系统在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过程中,若合外力对该物体系统所做的功为零,内力都是保守力(无耗散力),则物体系统的总机械能(即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保持恒定不变。 7. 弹性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 8. 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不守恒,其中一部分转化为非机械能(如热能)。 二.实验仪器 碰撞打靶实验仪如图1所示,它由导轨、单摆、升降架(上有小电磁铁,可控断通)、被撞小球及载球支柱,靶盒等组成。载球立柱上端为锥形平头状,减小钢球与支柱接触面积,在小钢球受击运动时,减少摩擦力做功。支柱具有弱磁性,以保证小钢球质心沿着支柱中心位置。 图1 碰撞打靶实验仪

物理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物理实验中的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陈雅 要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实验及现象,深入地研究实验,应该借助实验误差理论。在实验数据处理时,若处理不当,也会引入误差,或增大误差。因此,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应该考虑不同处理方法带来的误差影响。本文就以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个基本实验──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例,来说明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验误差的影响。 为处理纸带方便起见,对纸带上的一列点应标上计数号码。标注计数号码的方法因实验要求不同而异。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中,计数起点0要标在运动的起点。但是,在“测加速度”的实验中,通常将计数起点0选在靠近运动起点的某一清晰点上。以后各点顺序标以1,2,…,n-1,n,n+1…考虑到实验中加速度常不很大(点迹过密)、不一定要算出各点(时刻)的即时速度、读数误差的影响及数据处理简便等因素,计数点常不以各点顺序逐点标注,而是间隔几个相同数目的点子来标(通常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图1所示。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常用下述公式计算法和图像法确定。 1.公式计算法 ①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定义来计算。设T为时间间隔,以下同。 ⑴

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来计算。 如果将打出的第一点作为计数起点0,则 ⑵如果不以第一点为计数起点,那么 ⑶ 或者用逐差法⑷ ③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速度的关系来计算。 ⑸ 由于⑴、⑸都要涉及速度,要先把速度计算出来,就增加了不少计算过程,也增加了计算误差,所以一般不用这两种计算方式。 如果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打点周期为0.02s,下面就用⑵、⑶两式计算加速度值,对纸带各点测量的误差所引起的偶然误差进行分析: 第一,当用计算时,根据误差公式,有 (单位mm)⑹ 决定于纸带的有效长度,通常为600mm~800mm,所以上式右边前一项

大学物理实验

目录 实验一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2) 实验二弦线振动的研究 (4) 实验三碰撞打靶实验 (6) 实验四利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 (9)

实验一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目的 1.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气源,通用电脑计数器,游标卡尺,物理天平等。 实验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 F =m a . 验证此定律可分两步 (1)验证m 一定时,a 与F 成正比。 (2)验证F 一定时,a 与m 成反比。 把滑块放在水平导轨上。滑块和砝码相连挂在滑轮上,由砝码盘、滑块、砝码和滑轮组成的这一系统,其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大小等于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W 减去阻力,在本实验中阻力可忽略,因此砝码的重力W 就等于作用在系统上合外力的大小。系统的质量m 就等于砝码的质量、滑块的质量和滑轮的折合质量的总和. 在导轨上相距S 的两处放置两光电门k 1和k 2,测出此系统在砝码重力作用下滑块通过两光电门和速度v 1和v 2,则系统的加速度a 等于 S v v a 22 122-= 在滑块上放置双挡光片,同时利用计时器测出经两光电门的时间间隔,则系统的加速度为 )11(2)(2121 22 22122t t S d v v S a ?-??=-= 其中d ?为遮光片两个挡光沿的宽度如图1所示。在此测量中实际上测定的是滑块上 遮光片(宽d ?)经过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但由于d ?较窄,所以在d ?范围内,滑块的速度变化比较小,故可把平均速度看成是滑块上遮光片经过两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同样,如果t ?越小(相应的遮光片宽度d ?也越窄),则平均速度越能准确地反映滑块在该时刻运动的瞬时速度。 实验内容 1.观察匀速直线运动 (1)首先检查计时装置是否正常。将计时装置与光电门连接好,要注意套管插头和插孔要正确插入。将两光电门按在导轨上,双挡光片第一次挡光开始计时,第二次挡光停止计时就说明光电计时装置能正常工作; (2)给导轨通气,并检查气流是否均匀; (3)选择合适的挡光片放在滑块上,再把滑块置于导轨上; Δd 图1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1)利用f=(D+d)(D-d)/4D 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什么优点? 答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透镜光心位置的不确定而带来的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误差。 (2)为什么在本实验中利用1/u+1/v=1/f 测焦距时,测量u和v都用毫米刻度的米尺就可以满足要求?设透镜由于色差和非近轴光线引起的误差是1%。 答设物距为20cm,毫米刻度尺带来的最大误差为0.5mm,其相对误差为 0.25%,故没必要用更高精度的仪器。 (3)如果测得多组u,v值,然后以u+v为纵轴,以uv为横轴,作出实验的曲线属于什么类型,如何利用曲线求出透镜的焦距f。 答直线;1/f为直线的斜率。 (4)试证:在位移法中,为什么物屏与像屏的间距D要略大于4f? 由f=(D+d)(D-d)/4D → D2-4Df=d2→ D(D-4f)=d2 因为d>0 and D>0 故D>4f 1.避免测量u、ν的值时,难于找准透镜光心位置所造成的误差。 2.因为实验中,侧的值u、ν、f都相对较大,为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左右,而误差为1%,即一毫米到几毫米之间,所以可以满足要求。 3.曲线为曲线型曲线。透镜的焦距为基斜率的倒数。 ①当缝宽增加一倍时,衍射光样的光强和条纹宽度将会怎样变化?如缝宽减半,又怎样改变? 答: a增大一倍时, 光强度↑;由a=Lλ/b ,b减小一半 a减小一半时, 光强度↓;由a=Lλ/b ,b增大一倍。 ②激光输出的光强如有变动,对单缝衍射图象和光强分布曲线有无影响?有何影响? 答:由b=Lλ/a.无论光强如何变化,只要缝宽不变,L不变,则衍射图象的光强分布曲线不变 (条纹间距b不变);整体光强度↑或者↓。 ③用实验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否可测量细丝直径?其原理和方法如何? 答:可以,原理和方法与测单狭缝同。 ④本实验中,λ=632。8nm,缝宽约为5*10^-3㎝,屏距L为50㎝。试验证: 是否满足夫朗和费衍射条件? 答:依题意: Lλ=(50*10^-2)*(632.8*10^-9)=3.164*10^-7 a^2/8=(5*10^-5)^2/8=3.1*10^-10 所以Lλ<

4.2“碰撞打靶”实验中能量损失的分析

4.2“碰撞打靶”实验中能量损失的分析 一、试验目的、意义和要求 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单摆运动和平抛运动是运动学中的基本内容;能量守恒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本实验研究两个球体的碰撞及碰撞前后的单摆运动和平抛运动,应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从理论分析与实践结果的差别上,研究实验过程中能量损失的来源,自行设计实验来分析各种损失的相对大小,从而更深入的理解力学原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参考书籍与材料 1.郑永令,贾起民。力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沈元华,陆申龙。基础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三、实验前应回答的问题 (一)关于单摆运动和平抛运动 1.什么是单摆?什么是单摆运动?单摆运动中,动能与势能是如何相互转换的?在加速度为g的重力场中,质量为m的单摆的最大速度v与最大高度h的关系如何?实际的单摆运动中可能有哪些能量损失?如何判断和测量这些能量损失的大小? 2.什么是平抛运动?平抛运动中,动能与势能是如何相互转换的?质量为m、初速度为v的平抛物体所抛出的水平距离x和下落的铅直距离y的关系如何?平抛运动中可能有哪些能量损失?如何判断和测量这些能量损失的大小? (二)关于碰撞 1.什么是弹性碰撞?什么样的碰撞可看作弹性碰撞?实际上是否有真正的弹性碰撞? 2.什么是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中是否有能量损失?什么是完全非弹性碰撞?什么样的碰撞可看作完全非弹性碰撞?实际上是否有真正的完全非弹性碰撞? 3.什么是正碰撞?什么是斜碰撞?正碰撞或斜碰撞和弹性碰撞或非弹性碰撞是否有关? (三)关于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1.什么是能量?什么是机械能?什么是动量? 2.在什么条件下,体系的总能量守恒?在什么条件下,体系的机械能守恒? 3.在什么条件下,体系的总动量守恒?在非弹性碰撞中,总动量是否守恒? 四、实验室可提供的主要器材 1.“碰撞打靶”装置。用两细绳挂在两杆上的铁质“撞击球”被吸在升降架上的电磁铁下;与撞击球质量和直径都相同“被撞球”放在升降台上。升降台和升降架可自由调节其高度。可在滑槽内横向移动的竖尺和固定的横尺用以测量撞击球的高度h、被撞球的高度y和靶心与被撞球的横向距离x。 2.不同大小、不同材料的撞击球和被撞球。 3.游标卡尺、电子天平、钢尺等。

实验4.刚体碰撞实验

实验四 刚体碰撞实验 2017年9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理论力学课程中碰撞一节基本知识的理解,熟悉对碰撞问题 的分析方法,掌握恢复系数、冲量比等参数的力学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介绍三维空间碰撞问题的简化处理方法。 实验内容:1.恢复系数e 的测定 2.冲量比μ的测定 3.三维空间碰撞简化处理方法的介绍 实验设备:碰撞实验台(见下图) 通过程序或手动控制,可以使发球器中存储的钢球以自由下落的方式发出;当钢球碰落到撞块A 时发生碰撞,并回弹继续运动;当钢球碰落到撞块B 时,再次发生碰撞,回弹继续运动;最后钢球将溅落到底板的某一位置。 实验步骤及实验原理: 1. 恢复系数e 的测定 1:发球器 2:碰撞块A 3:碰撞块B 4:立柱 5:滑轨 6:底板 7:围栏 8:调节螺钉(3?) 该碰撞台中的可调节部分为: 2与4之间可转动,调碰撞面A 法向 3与6之间可转动,调碰撞面B 法向 6与8之间可转动,调平实验台 测定恢复系数时,需将碰撞块A 的上表面的外法线调至垂直向上的方向,即方向余弦向量为(0,0,1)T 。钢球自由下落开始时的位置已知,通过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可以反算出钢球碰撞后的回弹高度,从而可以计算出碰撞中的恢复系数。见图2。 设初始高度为0h ,碰撞前速度为1v *, (*注:下文中一律以:i v 表示第i 次碰撞前钢球的质心速度,i V 表示第i 次碰撞后钢球的质心速度) 图2:回弹高度测定

设碰撞后钢球回弹的最高位置为m ax h ,碰撞后钢球的质心速度为1V 。则: 012gh v =, max 12gh V -= (负号说明方向为-Z 方向) 恢复系数的定义为:A A v v V V e --- =11,碰撞块A 的碰撞前和碰撞后速度均为0,可得: max h h e = (1) 测出m ax h 的值便可以由式(1)计算出恢复系数e 2. 冲量比μ的测定 测定冲量比时,同样需将碰撞块A 的上表面的外法线调至垂直向上的方向,另外还要取下碰撞块B ,这时钢球经过第一次碰撞将直接溅落在底板上。通过测量其溅落位置并结合已测定的恢复系数可以得到冲量比的测定结构。见图3。 测量钢球在底板上的溅落位置可按如下方法进行:发球前在底板上平铺一张坐标纸(或其他白纸均可)并记录下它在底板上的位置,即它在图1中的O-XYZ 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然后在其上在平铺一张复写纸,并用压块固定。当球溅落在底板上时,便通过复写纸在坐标纸上留下痕迹。实验结束后,测量这些痕迹在坐标纸上的位置,并结合坐标纸在O-XYZ 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可以得到实验中钢球的实际溅落位置。 1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误差理论》作业参考答案 1、(1)±0.05cm 或 ±0.5mm (2) ±0.01cm 或 ±0.1mm (3) ±(4) ±0.2℃(5)± 2、(1)2位 (2)7位(3)5位(4)6位(5)5位(6)2位 3、(1) 299300=510?;983±4=()21004.083.9?±;=310-? ±()310001.0521.4-?±;32476510?=910?; (2) g =mg 410?=Kg 210-? (3) m =±Kg =±510?g =±mg 810? (4) =t ±S =±min =±×10-1 min 4、(1)N=±cm (2)首位数码“0”不是有效数字,未位数码“0”是有效数字,正确答案是四位有效数字。 (3)28cm =mm 210? 280mm =cm (4)L=(±)mm 410? (5)?≈(6) 31010.460.1160.121500 400?≈?? 5、(1)X =81+++++++=8 1 ? =4.154cm X ?= {() 1881-? [ 2 2 22 2 22 2 2 1 ≈~0.009cm X =X ±x ?=±0.009cm 或 X =X ±x ?=±0.01cm E = 154 .4009.0?100%=% 或 E =15.401 .0?100% =% 注:使用计算器时计算过程中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以不考虑,最后结果应按照教材P6的“不确定度 取位规则”和“测量有效数字取位规则”。 (2)、X = 61(+++++)=6 413 .17=2.902167cm X ?= {() 1661 -?2 + 2+ 2+2+ 2+ 2 } 2 1 = 30 000017 .0≈0.0008cm X ±x ?=±0.0008cm E = 9022 .20008 .0?100%=%

误差分析及实验心得

误差分析及实验心得 误差分析 1 系统误差:使用台秤、量筒、量取药品时产生误差; 2 随机误差:反应未进行完全,有副反应发生;结晶、纯化及过滤时,有部分产品损失。 1、实验感想: 在实验的准备阶段,我就和搭档通过校园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阅到了很多的有关本实验的资料,了解了很多关于阿司匹林的知识,无论是其发展历史、药理、分子结构还是物理化学性质。而从此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的各个过程细节,但毕竟是我们第一次独立的做实验,导致实验产率较低,误差较大。 在几个实验方案中,我们选取了一个较简单,容易操作的进行实验。我与同学共做了3次实验,第一次由于加错药品而导致实验失败,第二次实验由于抽滤的时候加入酒精的量过多,导致实验产率过低。因此,我们进行了第三次实验,在抽滤时对酒精的用量减少,虽然结果依然不理想,但是我们仍有许多的收获: (1)、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通过此次的开放性实验,使我们了解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使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明白了在实践中我们仍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2)、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这次的开放性实验要求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学一起完成,而且不像以前实验时有已知的实验步骤,这就要求我们自己通力合作,独立思考,查阅资料了解实验并制定方案,再进行实验得到要求中的产物。我们彼此查找资料,积极的发表个人意见,增强了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我们科学严谨的求知精神,敢于追求真理,不怕失败的顽强毅力。当然我们也在实验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 九、实验讨论及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练习了乙酰水杨酸的制备操作,我制得的乙酰水杨酸的产量为理论上应该是约1.5g。所得产量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分析得到以下可能原因: a、减压过滤操作中有产物损失。 b、将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时有产物残留。 c、结晶时没有结晶完全。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有些操作导致的损失可以避免所以我在以后的实验中保持严谨的态度。我通过本次实验我学到了乙酸酐和水杨酸在酸催化下制备乙酰水杨酸的操作方法初步了解有机合成中乙酰化反应原理巩固和进一步熟悉了减压过滤、重结晶基本操作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到乙酰水杨酸中杂质的来源及其鉴别方法通过误差分析可能原因进一步更深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养成严谨的态度。

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习题1 (1)

大学物理实验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总分42分,每空1分) 1. 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由 和 共同决定。 2. 5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仪器误差为 。 3. 量程为10mA 电流表,其等级为1.0,当读数为6. 5mA 时,它的最大误差为 。 4. 不确定度σ表示 。 5. lg35.4= 。 6. 在分光计实验中,望远镜的调节用的是 法。 7. S 是表示多次测量中每次测量值的 程度,它随测量次数n 的增加变化很 ,N S 表示 偏离真值的多少,它随测量次数n 的增加变化很 。 8. 在杨氏模量实验中,若望远镜的叉丝不清楚,应调节望远镜 的焦距,若观察到的标尺像不清楚则应调节望远镜 的焦距。钢丝的伸长量用 法来测定。 9. 计算标准偏差我们用 法,其计算公式为 。 10.表示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精密度 ,它属于 偶然 误差,用 误差(偏差)来描述它比较合适。 1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长度,刚好为15mm,应记为 mm 。 12.根据获得测量结果的不同方法,测量可分为 测量和 测量;根据测量的条件不同,可分为 测量和 测量。 13.电势差计实验中,热电偶的电动势与温差的关系为 关系,可用 法、 法和 法来求得经验方程。 14.789.30×50÷0.100= 。 15.10.1÷4.178= 。 16.2252= 。 17.用分光仪测得一角度为300,分光仪的最小分度为1,,测量的结果为 。 18.对于连续读数的仪器,如米尺、螺旋测微计等,就以 作为仪器误差。 19.分光计测角度时由于度盘偏心引起的测量角度误差按正弦规律变化,这是 误差。 20.在示波器内部,同步、扫描系统的功能是获得 电压信号,这种电压信号加在 偏转板上,可使光点匀速地沿X 方向从左向右作周期性运动。 21.系统误差有 确定性 的特点,偶然误差有 随机性 的特点。 22.在测量结果的数字表示中,由若干位可靠数字加上 位可疑数字,便组成了有效数字。 23.在进行十进制单位换算时,有效数字的位数 。 24.静电场模拟实验应用了 法,它利用了静电场和 的相似性。 二、单项和多项选择题(总分30分,每题3分) 1.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达式是: A .L=23.68+0.03m B .I=4.091+0.100mA C .T=12.563+0.01s D .Y=(1.67+0.15)×1011P a 2.在下面的李萨如图中,如果在X 轴方向信号的频率是100Hz ,那么在Y 轴方向信号的频率是: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和答案(整理版)

第一部分:基本实验基础 1.(直、圆)游标尺、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答:P46 2.物理天平 1.感量与天平灵敏度关系。天平感量或灵敏度与负载的关系。 答:感量的倒数称为天平的灵敏度。负载越大,灵敏度越低。 2.物理天平在称衡中,为什么要把横梁放下后才可以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答:保护天平的刀口。 3.检流计 1.哪些用途?使用时的注意点?如何使检流计很快停止振荡? 答:用途:用于判别电路中两点是否相等或检查电路中有无微弱电流通过。 注意事项:要加限流保护电阻要保护检流计,随时准备松开按键。 很快停止振荡:短路检流计。 4.电表 量程如何选取?量程与内阻大小关系? 答:先估计待测量的大小,选稍大量程试测,再选用合适的量程。 电流表:量程越大,内阻越小。 电压表:内阻=量程×每伏欧姆数 5.万用表 不同欧姆档测同一只二极管正向电阻时,读测值差异的原因? 答:不同欧姆档,内阻不同,输出电压随负载不同而不同。 二极管是非线性器件,不同欧姆档测,加在二极管上电压不同,读测值有很大差异。 6.信号发生器 功率输出与电压输出的区别? 答:功率输出:能带负载,比如可以给扬声器加信号而发声音。 电压输出:实现电压输出,接上的负载电阻一般要大于50Ω。 比如不可以从此输出口给扬声器加信号,即带不动负载。 7.光学元件 光学表面有灰尘,可否用手帕擦试? 答:不可以 8.箱式电桥 倍率的选择方法。 答:尽量使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最大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倍率。 9.逐差法 什么是逐差法,其优点? 答:把测量数据分成两组,每组相应的数据分别相减,然后取差值的平均值。 优点:每个数据都起作用,体现多次测量的优点。 10.杨氏模量实验 1.为何各长度量用不同的量具测?

打靶命题汇总(DOC)

山西地理教师网络教研活动第二期 高考打靶命题(猜题) 汇总人:景华府 2017.5.19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命题人:白瑞生 孝义复习中心 气候舒适度是为了从气象学角度评价不同天气/气候条件下人体 的舒适状态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是人类活动和人居环境的重要影 响因素。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气温(16~24 ℃是人体感觉舒 适的范围)、风速、湿度、日照时数、昼长等。读我国某季节气候舒 适期天数等值线图,完成1-3题。 1.图示季节最有可能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影响该季节气候舒适期长短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 .距海远近 D .海拔高低 0 1.6 10 20 40 30 50

3.该季节,海南省受气候舒适期作用较小的的产业活动是()A.工业生产 B.旅游业 C.蔬菜种植 D.会展业 命题人:毕科运城中学 植物的花期长度是指一株植物从第一朵花开放到最后一朵花开 毕延续的时间,即植物从开花始期到开花末期所经过的时间。下表是研究中国主要木本植物过去50 年(1963-2012)花期长度的变化趋势。据此,回答4-6题。 4.关于中国境内的花期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花期长度延长的序列明显少于缩短的序列 B.乔木和灌木相比,花期长度显著缩短的比例明显较小 C.花期长度延长或缩短由开花始期的提前或推迟决定 D.灌木花期的延长趋势比乔木更加显著 5.有专家发现英吉利海峡的根西岛 85%的物种花期长度在1985-2011 年呈缩短态势,并且缩短平均趋势与中国花期长度的平均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异。形成这种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因研究时段的不同 B.与研究的植物种不同 C.不同研究区的气候类型 D.研究水平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