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1年10月

第6期林业资源管理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December 

2011No.6

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闫宏伟1,黄国胜2,曾伟生2,聂祥永3,高显连2

(1.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北京100714;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3.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杭州310019

)摘要:对我国森林资源监测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在当前形势下推进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的必要性,以及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的总体目标、技术路线和实施思路,并就近期如何推动一体化监测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一体化监测;抽样调查;区划调查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22(2011)06-0006-06

Considerations on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

rated ForestResource Monitoring 

System in ChinaYAN Hongwei 1,HUANG Guosheng2,ZENG Weisheng2,NIE Xiangyong3,

GAO Xianlian2

(1.Depart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Beijing100714,China;2.Academy 

of ForestInventory and Planning,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Beijing100714,China;3.East China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Institute,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Hang

zhou310019,China)Abstract: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 monitoring in China was briefly reviewed at first,and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onitoring system were analyzed.Secondly,the necessity for im-plementing integrated forest resource monitoring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was elaborated,andthe overall objectives,technical routine and implementation thought of integrated forest resourcemonitoring in China were proposed.Finally,some suggestions on the efforts in near future forpromoting integrated forest resource monitoring 

were presented.Key words:forest resource,monitoring system,integrated monitoring,sampling survey,division survey

收稿日期:2011-10-24;修回日期:2011-11-04

作者简介:闫宏伟(1968-)

,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工作。通讯作者:曾伟生,教授级高工。Email:zengweisheng

@sohu.com 森林资源监测是林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公益性事业,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林业科学发展,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森林资源“双增”目标,更好地服务于林业改革发展,森林资

 第6期闫宏伟等: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源监测工作需要开拓发展思路,创新监测方法,改进技术手段,增强服务能力,不断优化和完善监测体系,逐步实现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林业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1 我国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简要回顾

经过几代林业调查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20世纪50年代,借鉴前苏联的森林调查技术和规程,进行地面实测和航空测量,查清了我国主要林区的森林资源状况。60年代,引进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抽样技术,革新了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技术方法。70年代,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开始建立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查清了全国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8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健全了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一类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和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等调查制度,设立了东北、华东、西北、中南四个区域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和省级监测机构,并逐步引进“3S”等高新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监测方法,基本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2]。进入21世纪,为适应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要求,扩充生态监测内容,并进一步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初步形成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基本框架,综合监测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所提升[3-6]。经过60a的发展,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从无到有,监测队伍逐步壮大,监测方法不断改进,形成了国家监测体系和地方监测体系同步发展的格局。

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森林资源专项核(调)查工作,80%的森林经营单位已开展了多轮二类调查工作[6-7]。通过这些调查监测工作,全面查清了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变化情况,为准确把握林业发展趋势,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满足了不同时期林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信息需求。如2009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7],就为我国提出2020年森林“双增”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以及编制和通过《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等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面对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依然存在监测能力不足和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6,8-11],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和地方监测不协同。一是监测体系不衔接。一类清查采用抽样调查,二类调查采用区划调查,两类体系未能有效衔接,尚未实现优势互补,调查结果局限性明显。二是监测工作不协调。由于一类清查、二类调查独立运行,未能形成合力,导致投入经费不足,工作效率低下,成果难以共享。三是监测结果不一致。两类调查的监测对象相同,由于监测方法的差异,调查时间的不同,客观上存在着不一致的两套数据,导致国家决策与地方实施断层,计划与规划不符,经营与管理脱节,直接影响国家政策措施的落实。

2)监测成果时效性差。一是监测时间不统一。一类清查每年调查1/5的省份、5a完成1次全国清查,全国汇总的成果没有统一时间基准点;二类调查开展时间各省也差异很大,省级汇总结果也无统一时间基准点。这导致各省林业建设成效无法横向比较和评价,也给全国林业规划编制和发展目标确定带来难度。二是监测周期过长。一类清查5a一次,二类调查10a一次,国家和省级森林资源主要指标5a或10a不变,满足不了信息需求。三是监测应急能力差。由于尚未建立年度更新机制,监测成果现势性较差,快速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性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的能力不足,难以及时评估森林资源损失和生态破坏程度。

3)监测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一是监测技术手段落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了高分辨率遥感技术,以及电子测径、激光测高、红外测距等现代技术手段,调查装备日趋现代化;而我国仍以传统手段为主,还是采用罗盘、围尺、测绳等简单工具来开展野外测量,工作效率较低。二是新技术应用不充

林业资源管理第6期 

分。遥感图像主要用于区划调查的辅助资料和森林分布图制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仍停留在制图和数据管理的初级阶段,模型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在数据更新中也未得到充分应用。三是综合集成应用水平不高。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和数据库等各项技术主要满足于单一目标和单一用途,其集成应用尚停留在探索和试用阶段。

4)监测工作应变能力不强。一是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较弱。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履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迫切需要森林年度碳储量变化信息,但现行监测体系难以满足要求。二是服务于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的能力不足。国家级公益林地占全国林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国家每年投入数十亿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迫切需要及时评估公益林建设成效,但现行体系还难以满足要求。三是服务于森林资源监管工作的能力较差。加强森林资源监管,迫切需要快速掌握全国森林资源变化趋势,捕捉区域森林资源变化情况,精准落实局部森林资源变化地块,以增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而现行体系还难以满足要求。

5)监测工作基础建设滞后。一是标准化建设工作滞后。森林资源监测缺乏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现行各类调查技术规定多数仍停留在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层面上,尚未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二是林业基础数表建设滞后。20世纪80年代以前编制的调查数表,至今未进行全面检验和及时修订,森林生物量计量数表尚缺;经营类数表很不健全,评价类数表基本还是空白。三是调查队伍能力建设滞后。国家级监测机构不健全,地方各级调查队伍水平不一;资质管理尚不规范,调查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尚未建立常态化技术培训机制,知识更新缓慢。

2 开展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现代林业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森林资源监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承担着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从国际上看,全球生态危机、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林业已从单一行业进入了国家和国际政坛,成为各国首脑的共同话题[12-13]。从国内看,中央赋予了林业“四个地位”和“四大使命”,林业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显现,全社会对林业建设成就的关注程度愈来愈高[14-15]。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强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6]。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蓄积量,增强森林固碳能力。为此,抓住林业建设和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条件,总结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快优化改革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积极推进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十分必要。

1)推进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是凸显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展现林业生态建设成效的客观要求。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森林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有力支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内政外交,需要准确评估我国森林碳汇能力;参与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以及履行相关国际公约,对森林资源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对国家级公益林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效进行评价,也需要针对性更强、现势性更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信息。

2)推进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是有效监督森林资源消长情况、促进我国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确保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森林“双增”目标[12],已成为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核心。围绕“双增”目标,编制和落实林业发展规划、计划,需要基数准确、时间一致、上下衔接的森林资源信息;推动造林绿化工作,落实具体造林地块、核准每年造林面积、评价整体造林成效,需要有现势性更强的森林资源信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有效监督各地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落实,需要时效性更高的森林资源变化信息。

3)推进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是监控林地和森林地块变化情况,增强森林资源监管工作针对性的必然选择。森林资源监管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促

 第6期闫宏伟等: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进森林资源发展的根本措施。对森林资源实行全面监管,需要及时掌握森林资源总体变化趋势,把握监管的方向;对森林资源实行重点监管,需要及时获取局部区域森林资源下降或生态状况恶化的警示信息,确定监管的重点;对森林资源实行精准监管,需要具体掌握森林资源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的山头地块,抓住监管的要害。开展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利用多阶遥感技术,将森林培育利用、占用征收林地和破坏森林资源等情况落实到山头地块,使森林资源监管针对性更强,充分发挥监测的预示性、警示性和指引性作用。

4)推进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林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需要。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现代林业的客观要求。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指导森林经营单位和广大林农有效开展森林经营、评价经营效果,都离不开及时准确、落实到山头地块的森林、林地、林木信息的支撑。开展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可以将森林和林地资源数据,以及地籍和林权信息,落实到现地,为资源管理、森林经营、林地流转和资产评估提供精准翔实的森林资源基础信息,充分发挥监测服务于管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林农的作用,促进林业生产力的提高。

5)推进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发挥林业监测成果作用的必备条件。快速反映森林火灾、病虫害、重大气候灾害和地质灾害等各种灾害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的影响,是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的现实要求。从国土、环保、水利、海洋、气象等行业和部门来看,已经对土地利用现状、环境破坏、水文海洋等资源变化实现了大范围、快速动态监测,及时跟踪、预警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分析和评估突发事件产生的影响。开展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可以提升快速反应和信息支撑能力,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共同应对重大灾害等突发事件,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公众服务。

总之,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林业建设的深入推进,对森林资源监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看,森林资源监测呈现出监测目标多元化、方法手段现代化、分析评价综合化、信息服务多样化的发展趋势[6,17]。从国内相关部门看,第二次国土调查提出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一张图”模式,使我国森林资源监测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也为改进完善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带来了有益启示。从当今技术发展看,以遥感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当一部分林业调查监测单位掌握了利用“3S”等各种新技术开展调查监测的方法,具备了综合运用各类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成果开展信息服务的能力[3,18-24]。因此,优化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推进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

3 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的总体思路

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满足国家宏观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保障实现2020年森林资源“双增”目标为宗旨,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建共享、平稳过渡”的原则,扎实推进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不断提升综合分析评价与信息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监测与成果集成应用水平,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撑。

3.1 总体目标

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在保持现有监测体系稳定的前提下,统筹国家和地方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统一技术标准,创新监测方法,整合监测成果,最终形成国家和地方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一盘棋”,森林资源“一套数”,森林分布“一张图”,建成上下一体、服务高效的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

具体包括四个一体化:一是组织管理一体化。统筹国家和地方监测工作,按照“目标一致、上下协调,分工协作、合建共享”的原则,共同组织开展集国

林业资源管理第6期 

家和地方监测于一体的全国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形成全国“一盘棋”。二是监测方法一体化。从不同层次用户的信息需求出发,通过综合利用抽样调查、区划调查等多种监测方法,形成以定期全面调查和年度动态监测为主体、多阶遥感监测及专项和应急监测为补充的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新模式,实现全国森林资源“一套数”,森林分布“一张图”。三是技术手段一体化。核心是把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各种技术有机结合、集成应用,增强监测能力,提高监测水平。四是成果服务一体化。以服务为导向,对定期全面调查、年度动态监测、多阶遥感监测及专项和应急监测等各项调查监测结果进行集成管理,形成尺度上相互补充、论断上协调一致、展现上完整统一的一体化监测成果(图1)

图1 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概念框图

3.2 技术路线

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的技术路线是:集成应用遥感、GIS等高新技术,综合利用抽样调查和区划调查方法,统一监测时间基准点,开展森林资源普查(或定期全面调查),将森林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形成“一套数”和“一张图”,使监测成果同时服务于国家和地方需求。综合应用多阶遥感监测、数学模型技术和现地变更调查,开展森林资源年度动态监测,实现全国森林资源年度出数,并为实施森林资源有效监管和森林增长目标考核评价提供支撑。以定期全面调查和年度动态监测为基础,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开展专项和应急监测,以满足国家或地方森林资源决策管理和经营活动的特定需要。最终形成区划调查与抽样调查相互补充、现状调查与动态监测相互结合、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同步采集、宏观决策与微观经营同时满足、国家成果与地方成果协调一致的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的技术框架如图2所示。

具体满足四个方面的需求:一是提供时间基准点统一的森林资源现状和年度变化数据,重点满足国家对监测信息时效性的需求;二是实现国家和地方森林资源监测数据成果相一致,使林业决策与实施相衔接;三是具备快速准确掌握森林资源变化情况的能力,重点解决森林资源监管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四是提供全国森林资源可视化服务,满足林业决策管理对监测信息的现势性需求

图2 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技术框架

3.3 实施思路

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复杂,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一是要规划先行。推进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首先要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考虑国家和地方需要,科学编制《全国森林资源监测

01

 第6期闫宏伟等: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体系建设规划》。二是要试点引路。推进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要抓好试点、做好示范,再以点带面,通过试点示范推动监测体系的改革创新。三是要同步并行。推进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要积极稳妥,在一体化监测新模式成熟前的一定时期内,现行监测体系尤其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要与新体系同步运行,经过比较、检验和完善后,才能向新体系平稳过渡。

4 近期工作建议

为了积极推进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工作,逐步实现森林资源一套数、一张图的目标,为各层次用户提供不同时空尺度的信息服务,建议近期着力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4.1 研究提出一体化监测技术方案

在深入分析抽样调查和区划调查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现行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体系存在的问题,对协调产出一套数的技术方案从操作层面进行具体研究。同时,开展森林资源数据年度更新方法研究,分析影响森林资源变化的各类因子,提出对主要森林资源监测指标进行年度更新的具体方法。最后,形成《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技术方案》。

4.2 针对各种可选方案开展试点工作

选择3~5个森林资源监测基础较好并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开展整合调查方法的试点工作。对各种本底调查可选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开展年度数据更新试运行,并对更新方法进行完善。在试点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确定可行方案,为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4.3 推进森林植被多阶遥感动态监测工作

利用MODIS和TM等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每年对全国及重点区域森林植被变化进行全覆盖监测;从中典型选取100个左右森林资源变化明显的县级区域,利用Rapideye,Quickbird等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局部监测,形成多阶遥感监测成果。同时,尽快制定全国森林植被多阶遥感动态监测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为业务化运行打好基础。

4.4 开展国家级公益林动态监测评价试点

结合《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的林地落界工作,以中高分辨率遥感资料为主要信息源,参照已有的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将国家级公益林准确落实到山头地块,并建立公益林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动态监测试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监测公益林的数量、质量及其结构变化情况,对公益林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及取得的生态效益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4.5 推进森林资源监测标准化建设工作

编制森林资源监测技术标准目录,为推进监测技术标准的系统化和系列化打下基础;筛选优化森林资源调查、生态状况监测、森林资源监管检查等指标,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指标体系;编制出台森林资源多阶遥感监测、数据库建设等系列技术标准。

4.6 尽快完善全国林业数表体系

完善林业数表种类,建立完整的林业数表体系;制定林业数表编制技术规程,统一数表编制方法;修订、更新已不适用的林业数表,新编缺少的林业数表;将林业数表及其编制方法纳入国家和行业标准,实现林业数表的系列化、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易淮清.中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发展史[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2]林业部.关于建立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有关问题的决定[J].林业资源管理,1989(2):3-5.

[3]冯仲科,游晓斌,任谊群.基于3S技术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监测系统构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4):90-92.

[4]肖兴威.中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4(3):1-5.

[5]肖兴威.中国森林资源清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6]肖兴威.中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7]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资源报告———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R].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下转第26页)

林业资源管理第6期 

[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2):203-208.

[2]谢晨,彭道黎.退耕还林政策十年评价:农户的视角与大学生的观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赵武军,余劲,郭斌.退耕还林与农户收入关系研究综述[J].财贸研究,2007(6):53-58.

[4]谢旭轩,张世秋,朱山涛.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3):457-464.[5]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Z].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6]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7]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EB/OL].(2010-11-03)[2011-08-30].http://www.

forestry.gov.cn/portal/main/s/3032/content-449178.html.[8]朱山涛,张世秋,陶文娣,等.影响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因素识别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108-112.

[9]龙廷位.云南省2000—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2):128-131.

[10]支玲,张媛,李广宇.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影响评价[J].林业经济,2010(3):81-86.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搞好“五个结合”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EB/OL].(2010-11-01)[2011-08-30].http://tghl.forestry.gov.cn/portal/tghl/s/2166/content-448768.html.[12]张蕾,戴广翠,谢晨.退耕农户长期生计分析[J].林业经济,2006(2):12-19.

(上接第11页)

[8]曾伟生,周佑明.森林资源一类和二类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3,22(4):8-11.

[9]周光辉,曾伟生,陈雪峰.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25(4):1-5.

[10]曾伟生.森林资源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数据的协调性问题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27(1):50-52.

[11]刘三平,李利,曾伟生.关于完善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思考[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30(3):1-4.

[12]胡锦涛.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20):14-15.[13]United Nations.Report on the ninth session of united nationsforum on forests[R].New York:United Nations,2011.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EB/OL].(2003-09-10)[2011-10-24].http://www.chinanews.com/n/2003-09-10/26/345171.html.

[15]温家宝.高度重视林业的改革和发展[J].求是,2009(16):3-4.

[16]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EB/OL].(2011-10-18)

[2011-10-24].http://public.tjufe.edu.cn/office/dan-gjian2/view.php?tbl=dangjian&id=305.

[17]唐守正,张会儒.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文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8]王登峰.广东省森林生态状况监测报告(2002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19]刘安兴.浙江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方案[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4):449-453.

[20]聂祥永.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信息资源整合架构探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6(2):51-56.

[21]王福生.基于GIS的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方法[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1):13-14.

[22]高显连,彭松波.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J].业资源管理,2008(2):28-31.

[23]刘斌.3S技术在江苏市级森林覆盖率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苏林业科技,2011(2):10-15.

[24]李世明,王志慧,韩学文,等.森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3):132-138.

62

森林资源管理方案

森林资源管理方案 一、加强林地管理工作 各地要把保护林地作为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国家对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严明奖惩,强化责任,采取严格措施,加强对林地的保护管理,形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管理机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近年来征占用林地情况进行认真清理,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占用林地案件的处理力度。各地实施的土地治理工程,凡属于林地的治理后必须用于造林,不得改变林地用途和性质。 二、规范集体森林资源流转行为 (一)依法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凡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须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农户同意,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议,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应当在所在地依法设立的林业生产要素市场采取拍卖或者招标的方式公开进行。林地和林木的流转应按“林业要素市场”规定的程序进行,必须进行森林资源评估,不得搞暗箱操作、贱卖山林。森林资源依法流转后,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监管,搞好服务,督促林地使用者及时造林。 (二)认真抓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各地林业部门作为同级人民政府的林权登记申请受理机关。认真审查申请材料,把好林权登记申请受理关。对“四至”清楚、权属关系明确、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的每宗林地,要及时为林权所有人办理林权证。凡流转程序不合法、林权登记手续不完备和林权争议未解决的一律不得办理林权证。 (三)积极支持和鼓励集体林地向林浆纸项目流转。依法管理。 (四)依法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对集体森林资源流转的收益部分要确定合理的分配方式分利到户。提留前必须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农户或村民代表同意。农户每年的收益部分都要以股权证的

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文介绍了3S技术, 既 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优越性和应用方法。 总结了3S 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森林资源;监测;3S技术 引言: 森林是林业的基础,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建设与安全 的重要保证。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日益重视和关心,森林经营已经从过去着眼于木 材资源的开发转向注重多种资源的开发,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到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种效益,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因此,新技术的运用是实现森林 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科学的进行森林资源监测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 根据森林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 开发建设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需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3S”技术,既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一、3S技术简介 3S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 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GIS)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 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区域和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 宏观决策等领域。 2、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以人造卫星组网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整个系统由卫星部分、地面接收部分及用户组成。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能进行实时定位、测距、勘界、收集矢量数据[2]。 3、遥感技术

2021年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范文

2021年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范文 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根据《》文件精神和市林长办要求,为着力开展林长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总体部署,认真贯彻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坚持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保护修复林业生态、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构建“增绿、护绿、用绿”的林业发展新思路,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林长制信息化建设与×林业微信公众号、林长制专栏联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林业生态治理动态信息、林业政策法规、便民服务、监督建议提供渠道,进一步团结群众力量,共同保护森林资源,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生态富民工程建设,实现×区“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民更富”的发展愿景。 三、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根据×年×区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初步统计,×区国土总面积×万亩,其中林地面积×万亩,占×%;

湿地面积×万亩,占×%,全区森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区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为贯彻落实省林业局《关于做好“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林业资源实际情况,按照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和每个护林员管护面积原则上不少于×亩、不大于×亩的要求,依据湿地资源分布及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将辖区内所有森林和湿地资源进行管护责任区域划定,并建立森林和湿地资源管护责任区与护林员一一对应的责任关系,构建起全覆盖、网格化的森林资源管理网络队伍。将林长制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和具体责任人。 (一)管理方式通过专职护林员队伍整合组建、森林资源网格化区划和专职护林员与管护责任网格对应落实,进一步完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建设,打造林长制生态文明建设平台。 巡护系统主要包括林长、林长办工作人员、基层监管员和专职护林员等人员,具有专职护林员巡护轨迹记录上传、巡护发现问题上报处理、巡护轨迹及发现问题统计展示等功能。各级林长通过手机APP 对巡护系统中展示的生态富民工程建设、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森林资源灾害等数据进行指挥调度,实现分级管理,逐步实现林长制信息化。用法治精神,推动各级林长用交办、督办等方式履行职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组建队伍×.监管员原则上由基层林业站所人员或包村干部担任。 ×.分级设立“林长”。

2016《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小班 2.森林永续利用 3.森林成熟 4.信息 5.法正林 6.森林 7.林种区 8.森林调整 9.林班 10.森林档案 11.森林区划 12.全龄林 13.轮伐期 14.择伐期 15.采伐限额 16.标准年伐量 17.法证蓄积量

18.数量成熟 19.森林资源管理信息 20.郁闭度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号码,直 接填写到每题的括号内。 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2.()在1826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⑵⑶Endres ⑷ 3.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的蓄积量为12万m 3,轮伐期为100年,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⑴1200万m 3⑵24万m 3⑶12万m 3⑷120万m 3 4.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 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⑷皆伐、择伐和渐伐 5.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到2008年全部完成调查任务。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⑴%⑵%⑶%⑷% 6.国有林场森林区划的系统是()。 ⑴林场—营林区—林班⑵林场—营林区—小班 ⑶林场—经营区—林班—小班⑷林场—营林区—小班 7.法正蓄积量的计算表达式是()。 ⑴2u Z V u n ?=⑵Z u V u n ?=⑶2 2Z u Z V u u n - ?=⑷22Z u Z V u u n +?= 8.在设计对象技术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技术力量跟不上或设计对象资料缺少时 使用()。 (1)一阶段设计(2)两阶段设计(3)三阶段设计(4)作业设计 9.某经营单位马尾松大径材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55年,要求当年采伐当年更新,则其轮伐期为()。 ⑴54年⑵55年⑶56年⑷59年 10.按照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通常把森林划分为()五大林种。 ⑴用材林、公益林、兼用林、特种用途林和水源涵养林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 ?为什么要学习? ?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化社会大背景 ?信息技术应用 ?1992年,国家林业局设立信息中心 ?2010年的目标,建成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系统 ?前言 目前已建立的全国性的林业信息系统: ?全国森林资源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荒漠化监测信息系统 ?全国林火监测信息系统 ?全国生态林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林业局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信息网络及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前言 课程意义: 一、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现代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求更精准、翔实的林业基础信息作支撑 ?提升森林管理水平、创新、方法手段 ?前言 二、依法行政和强化管理的根本保障 ?信息化管理,避免信息混乱,弄虚作假 ?标准化软件,数据不实,管理不规范 ?及时更新,动态反映,解决时效性差的不足 ?前言 ?三、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迫切需要 ?缺乏科学有效管理手段,信息化水平低,信息难共享,极大浪费 ?措施: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标准、大大提高数据权威性和影响力 ?前言 ?四、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必然选择 ?监测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工作,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有力支撑 ?五、推动科技进步和人才建设的重要的举措 ?推动林业科技水平提高 ?推动整个行业人才成长和队伍素质提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数字林业和林业信息化 ?一、数字林业 ?信息化的林业,包括林业大部分要素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在数字地球大框架指导下,应用遥感、计算机、数字化、网络、智能术和可视化等技术,把地球上的各种林业信息用地理坐标确定与连接起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

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

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 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 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根据《》文件精神和市林长办要求,为着力开展林长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总体部署,认真贯彻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坚持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保护修复林业生态、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构建“增绿、护绿、用绿”的林业发展新思路,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林长制信息化建设与*林业微信公众号、林长制专栏联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林业生态治理动态信息、林业政策法规、便民服务、监督建议提供渠道,进一步团结群众力量,共同保护森林资源,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生态富民工程建设,实现*区“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民更富”的发展愿景。 三、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根据*年*区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初步统计,*区国土总面积*万亩,其中林地面积*万亩,占*%; 湿地面积*万亩,占*%,全区森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区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为贯彻落实省林业局《关于做好“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林业资源实际情况,按照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和每个护林员管护面积原则上不少于*亩、不大于*亩的要求,依据湿地资源分布及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将辖区内所有森林和湿地资

森林资源论文森林资源评估论文

森林资源论文森林资源评估论文 浅谈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摘要】森林资源管理贯穿于森林的培育、保护、利用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休现,在林业发展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意义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林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林业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保护和节约森林资源上,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为了永续利用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改革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创新森林资源管理机制、完善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大”严管林”工作力度,全面做好新时期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对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保障林业持续快速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1.当前森林资源及其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和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还远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森林资源的多种需求。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虽然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7位,但是全国森林覆盖率

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l%,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左右。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78.06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8.5%,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则只有35立方米。森林平均郁闭度为0.54,其中郁闭度在0.2~0.3的林分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20.1%。林木平均生长率为3.98%,每公顷林分平均生长量为3.36立方米,仅为林业发达国家的50%。总之,我们要用占世界3%~4%的森林资源,来满足占世界22%的人口对林业的多种需求,森林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森林资源面临的这种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二是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模式单一、监管不到位和基础建设落后的状况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要求。长期以来,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特别是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森林资源名为国家所有,实为企业自管自用,产权虚置、政企不分、责权不清,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利用难以实施有效的监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还没有完全突破计划经济 体制的束缚,管理模式单一,分类指导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管严的没有管严,该放活的没有放活;少数地方对保护森林资源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监督管理不力,致使乱砍滥伐、超限额采伐、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在局部地区仍时有发生;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建设薄弱、执法手段落后,一些地方二类调查严重滞后,森林资源家底不清,多数基层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机构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概述

. . . . .. . 研究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森林经理学研究进展作业名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概述学号: 学生: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概述 引言: 森林资源与人类时时刻刻都发生着关系,但是要达到森林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森林资源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本文概述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背景,并且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利用目标以及包括3S技术、抽样技术、数学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新技术在内的一些新技术,并对今后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发展进行展望。 1、关于概念的界定 1.1森林资源 从广义上讲森林资源是包括了林地、林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构成森林资源环境的水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的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关系人类生存的资源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1]。 1.2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指根据监测的目标,运用相关技术与指标,查清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现状及其消长变化情况,以及对森林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定期的调查、核查、检查、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的过程[2]。 2、提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背景

2.1 森林资源利用过程产生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导致森林资源的衰减,森林面积的减少,进而促使生态环境的恶化,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这就改变了人们对森林的传统认识观念,使得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森林除了要产生经济效益外,还要更加注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地管理和合理地经营森林是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的基础[3]。森林资源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在人类的干扰与恢复过程中,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对森林资源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是实现对森林资源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的重要途径。因此,有效的森林资源监测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引起了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2.2 监测体系需要与时俱进 1975年以来,我国已建立了以省为总体,以固定样地为基础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动态监测体系。该监测体系的成果已在我国的林业决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们对森林多种效益认识的加深,随着森林资源经营水平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体系急需进行更新和完善[4]。以省为总体,以固定样地为基础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动态监测体系,虽然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一个省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然而,却难以反映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更难反映地区以下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因此需要充分地利用现行的先进技术,以较少的投人获取可以有效地直接服务于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森林资源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信息。其次,目前的监测体系难

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有效遏制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现就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广泛宣传,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严格管理,持续开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森林资源总量稳定增长,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40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1.82%,活立木总蓄积量43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6.5%,位居全省前列。但全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非法开矿采石、乱开滥垦、毁林开荒等非法破坏林地问题整治不彻底,植被恢复不到位,有的违法行为没有停止,非法使用林地问题依然存在;无证、超限额采伐,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名,乱砍滥伐林木问题比较突出;非法收购、运输、加工木材的问题屡屡发生,扰乱了正常木材流通秩序;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采挖野生保护植物现象在部分地方比较猖獗,也极易引发人身伤亡和火灾安全事故。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

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职责,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各项工作 (一)加强林地管理,规范林地征占用行为。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加强林地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森林法》和林地保护的有关规定,符合征占用林地条件的各类建设项目,执行使用林地许可制度;不符合征占用林地条件的,坚决禁止使用林地。要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或肆意破坏林地资源行为,进一步规范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严禁越权审批、违规审批或以临时占地之名代替永久占地审批。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监督管理,定期组织开展非法征占用林地专项整治活动,对破坏林地资源的违法案件,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纠正一起;对情节严重的,追究当事人和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二)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禁止非法采伐林木。严格执行省、市“X”期间林木采伐相关政策规定,除房前屋后的四旁树、自留地树木、批准占用林地上的林木外,所有采伐胸径5公分以上林木的都必须纳入限额管理。各县区要严格执行规定,绝不能挪用、挤占,更不得私自调整和增加采伐限额,严禁超限额采伐林木。发展食用菌产业,要按照“有指标、有资源、秩序好、管得住”的要求,以森林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前提,适度发展,并计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 1.1 引言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造成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随机性的 1.1 引言 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造成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随机性的特点,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 在我国,林业防火一直是林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它关系着国家林业安全、环境保护、生态旅游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重庆市海普软件产业有限公司为满足新时期林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遇到的各种需求,适时推出《森林卫士365》大型数字林业综合管理全面解决方案,客户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扩充和裁剪业务模块,构建符合自身工作体系的林业管理信息系统。 本系统利用地理信息(GIS)、遥感(GPS)等信息技术、大型集中监控技术,结合林业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林业防火的经验,建立林业防火指挥系统。从而实现各级林业防火办信息的快速流转、森林防火安全的实时管理、森林气候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更新、林业火灾预防、火灾扑救指挥

的辅助决策、林业火灾的灾后评估等多方面功能,实现林业防火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实现信息的规范管理和共享利用。 特别是在森林烟火的智能监测和预警方面,海普公司利用独有的可编程三维精确定位摄像系统和森林烟火智能识别软件,整合户外远程联网监控系统,可实现林区图像的清晰采集、智能分析、智能预警,有效降低烟火的误报和漏报,实现目标的精确定位。 本方案侧重于站在用户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系统的需求分析、到系统的设计思想、技术方案综述,再到系统的构建,都尽量通俗易懂。关于系统所涉及的硬件选型、设备参数及报价,本方案并未涉及,我们将采用附件的方式一一详述。 1.2森林防火技术一览 1.2.1国际森林防火技术 德国:FIRE-WATCH森林火灾自动预警系统 德国投入使用的FIRE-WATCH森林火灾自动预警系统,正常监测半径10公里,安装该系统每套需7.5万欧元,而在勃兰登堡州安装需要 120-130套,约1000万欧元。 美国:护林飞机和红外遥感火灾预警飞机巡逻 美国利用“大地”卫星在离地面大约705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探测地面上的高温地区、浓烟地带以及火灾遗址。美国使用无人驾驶林火预警飞机进行24小时监测,虽获得

森林资源管理

绪论 第一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述 一森林资源经营管理(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的概念 什么是概念?概念是人们对某事物本质的理解及认识程度。概念不是一成变的,它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的提高而不断的更新和改变。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也是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认识的提高而不断的变化着,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有以下几个: 1 如何经营森林、如何管理森林的一门学科 2 研究如何实现森林永续利用(forest sustained yield)理论与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 3 为林业局(林场)编制森林经方案(计划)的学科 在调查林业局(场)的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反馈意,对方案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制。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叫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 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内容和任务 1 调查森林资源状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前提是了解森林资源,了解森林资源必须进行资源调查。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地域辽阔等特点给调查工带来诸多困难。 2 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 主要包括森林经营管模式、各种森林资源的价值计算和评估、森林经营投资损益的判别、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等内容。 (1)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宏观模式指在较大地域空间中国家、省、地区等的森林经营管理方式,如分类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等。微观模式指森林经营单位内的经营方式。 (2)森林资源价值计算、评估:无论哪种类型的森林资源对人类而言都有经济的和非经济的价值,经济价值体现在木材、林副产品等。非经济价值体现在生态效益、社会文化效益等方面。 (3)森林评价: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评估,为提高森林经营效益做准备。

森林资源调查劳动定额管理体系研究

森林资源调查劳动定额管理体系研究 劳动定额管理是森林资源调查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与林业规划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由于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管理的前提,对于推动林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必须以强化劳动定额管理为切入点,为森林资源调查奠定坚实基础。从概述森林资源调查入手,对其建立劳动定额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策略进行研究。 标签: 森林资源调查;林业;劳动定额管理;管理效率 1森林资源调查概述 森林资源调查实质上就是指对某些特定范围内的森林,根据预先确定好的调查目的,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如遥感、测量、数据处理以及测树等,全面系统地进行森林资源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调查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森林资源的数量、资源的质量、结构分布、生长状况以及消耗情况等等,同时还包括与森林资源相关的社会、自然和经济等条件。较为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全面调查法、典型调查法、综合调查法及抽样调查法等等。在进行具体调查时,一般都是按照调查目的、对象、现有资料、技术条件、成果要求、林区自然条件等状况,并借助地面或是航天手段来予以实施。现如今,在林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森林资源调查体系,由于该体系分为三种类别,故此又被称之为森林资源调查三级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1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可简称为一类清查,它不但是国家森林资源监测的主体,而且也是获取各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森林资源面积、覆盖率、结构、蓄积和变化情况的科学方法,由此类清查得出的结果通常都会作为国家最权威的林业基础数据,由此看来,此类清查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类清查主要是由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并由各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实施,其每隔5年开展一次,清查的具体范围是省级行政区域。一类清查的理论基础是数理统计,所遵循的是系统抽样原则,并以5年作为一个周期进行重复调查。通过一类清查不仅能够准确地掌握当前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而且还能够对森林资源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正因如此,使之成为评价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1.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 体系的综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 摘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一个量测、记载和评价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动态的技术系统。在监测体系中,监测的主体是人,监测的对象是森林资源。人的主要任务是量测、记载和评价森林资源动态,而空间和时间则界定监测活动的范围及模式。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对林地的经营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监测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但目前对森林监测的研究与评价,在范围上偏向于大尺度的国家级、区域级监测,在监测内容上主要以资源监测为主、辅以有限的生态状况监测。本文主要是对监测系统指标体系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森林资源;监测指标体系;综述 Abstract:Theforestresourcemonitoringsystemisameasurementofforestresourceswithi nadynamicdocumentandevaluatecertainspatialandtemporalrangeoftechnicalsystems.I nthemonitoringsystem,themonitoringofthehumanbody,theobjectofthemonitoringoffor estresources.People'smaintaskistomeasure,recordandevaluatethedynamicsofforestr esources,andspaceandtimearetodefinethescopeandmodeofmonitoringactivities.Fores tResourcesMonitoringSystemoperationandmanagementofforestplaysanimportantrole,t husenhancingthebuildtopromotesustainablemanagementofforestresourcesandthemanag ementofthemonitoringsystem.Thisarticleberelatedtothe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a nddoasimplecommentary. Keywords:forestresources;the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commentary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使得森林经营已经从过去着眼于木材资源的开发转向注重多种资源的开发,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到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种效益,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森林资源监测已由传统的森

浅谈德国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

浅谈德国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 【摘要】本文总结并简单介绍了德国森林资源及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二是全国森林健康调查;三是全国森林土壤和树木营养调查。 【关键词】德国森林资源;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德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森林健康调查,该项调查从1984年开始每年进行。二是全国森林清查,周期为10年,1986-1988年原西德开展过一次,2001-2002年开展了东、西德合并后的第一次真正全国范围的清查。三是森林土壤调查,1987-1993年开展第一次,2006-2008年第二次,周期为15年。从抽样框架上看,德国的森林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1个层次是以高斯-大地坐标系为基准建立的系统性网状抽样(16km×16km,8km×8km或4km×4km密度)的监测样地体系,称为大规模森林状态监测体系,简称水平I 监测体系;第2个层次是在典型的森林地区建立固定观测样地进行的森林生态系统强化监测体系,简称为水平II监测体系;第3个层次是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一般问题,由一些集中的研究组织和研究场地构成。 从监测内容上看,德国国家森林资源环境监测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二是全国森林健康调查;三是全国森林土壤和树木营养调查。3种调查周期不同,内容不同,综合起来,构成了德国森林资源监测的技术体系。 1.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德国的森林调查始于1878年,初期是通过询问作为纳税的基础,各地做法各异不便进行比较,逐步发展成比较系统的森林经理调查,这项工作主要在国有林、集体林和大的公司林中定期进行,小林主的森林一般不进行正规调查,因此,常造成整体森林资源不清问题。西德1971年对巴伐利亚进行全州森林资源清查,1976年开始讨论全国森林清查问题,直至1984年修改联邦森林法,明确规定用抽样调查方法,全联邦统一程序进行清查,必要时应定期复查。从1986年到1988年各州进行了森林资源清查,最后由西德农林部汇总分析,于1990年印出报告。森林现状的解析基准日为1987年10月1日。调查由各州独立进行,利用GIS 进行全国汇总。这次调查,联邦森林面积计算误差为±10万hm2。目前德国正在酝酿进行新一轮的森林资源清查,这次调查将涵盖所有15个州,面积约35万km2。 2.森林健康调查 森林健康调查的目的在于弄清大气和土壤污染引起的森林损害趋势和程度。早在20世纪60年代,德国就开始大气和土壤污染对森林损害的研究,到80年代整个欧洲发现森林落叶和颜色发生异常,尤其是中山地带的针叶树更为突出。初步研究结果可能是空气污染所致,于是欧洲成立了“空气污染跨国长期公约组织”,有法国、德国等8个国家参加。决定从1985年起各国每年进行1次森林损害调查,参加国统一布点,在地形图公里网上每16km×16km布置样点进行观察并呈报成果,用于对整个欧洲进行监测,这个组织到1992年发展为23个欧洲国家,4456块样地,94699株样树,每年进行1次监测调查。 德国森林健康调查始于1984年,是在4km×4km的森林资源清查样地上进行的,为了避免对森林清查工作的影响,将损害调查样点向北移200m,从样点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分析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分析 摘要:森林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只有保护森林资源,如土壤、水、空气等方面的生物繁殖基础资源,才能更好的保证人类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造成了能源的无限制消费,不仅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也使我们的能源出现了稀缺的现象。因此,保护森林资源成为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森林资源已经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能源,如果地球上没有森林资源,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面对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不足的现象,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能够实现可持续的目标。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林业资源在自然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也能使我们从森林资源中获取一些利益。自我国设立环境法以来,森林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同时,森林资源是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定了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但现在中国的森林资源管理存在很大问题,有大量的砍伐森林现象,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森林资源。我们要尽快找到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以便更长远地发展国民经济。 一、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现状 1.农民法制观念淡薄,伐木造田现象严重。部分农民的法律观

念淡薄,对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不足,林粮间作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严重的影响造林成活率,同时,森林保护意识不强,只考虑眼前利益,大面积的树木被砍伐来种植粮食,导致造林成活率低。不仅如此,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法制观念同样淡薄,对这种现象不进行管理,导致一些农民无视法律的约束,非法砍伐森林,造成森林大面积剥蚀,最后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山体滑坡,许多严重的问题已经出现,对此,人们必须认真对待。 2.木材凭证限额采伐制度执行难度大。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采伐能力,从而制定年度森林采伐限额,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针对保护和管理的森林资源,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法令。即使如此,在大多数的林业木材生产县,一般是没有有效实施这一法规的,采伐限额难以执行的最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农民为自己的利益,从而对深林无节制的进行乱砍乱伐。同时,在贯彻党和国家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的一些地方,往往表面具有活力和活力,但在实践中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完全消除森林砍伐现象。 3.林政管理队伍力量微薄。在现阶段我国的林业管理队伍并不健全,管理人员质量参差不齐,人员布局不合理,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却身在管理的职位上,领导管理不规范,管理和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个别人员

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从核心概念出发,介绍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方法,比较国内外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特点,同时分析了世界主要林业发达国家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现状。在分析中国森林资源监测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森林资源监测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形势对监测工作的需求,指出中国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的发展趋势和建设目标为监测内容多样化、监测周期年度化、监测技术标准化、监测手段一体化和监测信息共享化。 关键词: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研究进展 1、森林资源监测的内容和建设构想 我国现在各方面的监测体系很多,林业部门除了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监测体系外,还有沙漠监测、生态定位观测、森林病虫害观测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还提出了森林环境监测体系。各种调查监测体系如何协调配合,从而实现跨部门、多学科共同监测国家的土地资源利用的目标。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GIS 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是建立我国林业科学监测体系的必由之路。要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首先必须对监测对象的现状有科学的认识,认识监测对象发展的科学规律。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监测的内涵和任务正发生巨大的转变,一是由单一林木蓄积调查为主的资源调查向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转变;二是由资源现状调查向动态监测转变;三是由以地面调查为主向地面调查与应用科学技术全面结合转变;四是由单独的技术调查向技术和执法性相结合的调查转变。为了适应林业工作向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性转变,监测工作必须首先实现战略性转变:从单项的监测向综合的、动态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分析和评价转变;从侧重于宏观监测向宏观监测、重点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效益监测评价并重转变;从以地面调查为主要手段的监测评价方法,向以广泛应用高新技术为标志的监测评价方法转变;从单纯搜集信息向信息更新与管理,为决策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服务转变。国家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体系的内容组成部分有森林资源监测体系、野生动植物监测体系、荒漠化监测体系、林火监测体系、湿地监测体系、生态工程监测体系、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其他监测体系。基于对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这一林业发展总体战略思想的认识,我国提出了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总体战略思想:确立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为主体、各专项监测相结合的国家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系统和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为主体、各专题调查相结合的地方森林资源监测系统为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 2、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新技术 2.1 3S技术 3S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和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简

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a5211214.html, 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解析作者:张荣 来源:《科技资讯》2020年第03期 摘 ;要:我国森林资源的分配情况具有较大的复杂性,为了充分掌握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作为保护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我国的监测技术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与设备质量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参考国外的先进成果,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地监测实施方案,在充分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做到合理的保护与开发。该文主要介绍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技术种类,并且分析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期望,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建议与策略措施,期望可有效提升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森林资源 ;调查 ;监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S757.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c)-0067-02 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国家资源,其与我国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因此,相关部门应对森林资源监测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完善监测技术,从而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森林资源作为林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详细调查与了解森林资源的信息,将其作为制定林业发展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只有在充分掌握森林资源的详细信息,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与保护策略,保障我国森林资源的长期健康发展。 1 ;森林资源监测种类 根据调查监测的目的、内容的缺别,监测形式具有多样化,常见的为以下几种。 1.1 1级调查 1级调查主要是对全国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与监测,将各大省区作为主要的监测对象,对其所在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区域内的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以及规模等内容[1]。 1.2 2级调查 2级调查的对象是一级行政单位的森林管理场所,主要针对某个单独区域内的森林资源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区域内的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以及实际的场地布置情况等内容。 1.3 3级调查

中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_肖兴威

中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肖兴威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北京100714) 摘要:论述了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的重大意义,在研究分析国内森林资源监测状况和国际森林资源监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我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关键词:森林资源;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战略 中图分类号:F326 2;S757 2;X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22(2004)03-0001-05 S trategic Ideas for the Constru 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 ystem of Forest Resou rces and Ecological C onditions in Ch ina XIAO Xingwei (Depar tmen t o f Forest Resources,S FA ,Beij ing 100714,China ) Abstract: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cond-i tions w 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situ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 of forest resources monitoring,and directed by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the g eneral frame of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colog ical conditions w as put forw ard Key words:forest resources,ecological conditions,comprehensive monitoring,strategy 收稿日期:2004-03-06;修回日期:2004-05-25 作者简介:肖兴威(1958-),男,黑龙江巴彦人,在读博士,长期从事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1 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的意义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主要任务。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明确了新时期我国林业工作的总体战略思想,即: 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同时指出,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 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 对林业的第一需求,这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对新世纪林业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 求。 从世界林业发展的进程看,一般都要经过森林原始利用、木材过度利用、森林恢复发展、多功能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五个阶段。中国林业目前整体上处于以木材生产利用为主的发展阶段,一只脚刚刚从木材过度利用阶段拔出,另一只脚才踏入森林恢复发展阶段的初期。按传统的发展方式,森林恢复发展阶段还要经过治理小于破坏、治理与破坏相当、治理大于破坏三个阶段,才能逐步转入多功能利用阶段。中国林业要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以六大工程为载体,通过推进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五大转变,跨过 边治理、边破坏 的发展阶 2004年6月第3期林业资源管理 F OREST R ESOU RCES M ANA GEM EN T June 2004NO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