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配筋例题

柱配筋例题
柱配筋例题

6.15已知某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柱,处于一类环境,安全等级为二级,截面尺寸为400 mm×500mm ,柱的计算长度l c =l 0=4.0m ,选用C35混凝土和HRB400钢筋,承受轴力设计值N =1400kN ,弯矩设计值M 1=247kN ?m ,M 2=260kN ?m 。若箍筋直径d v =10mm ,采用对称配筋,求该柱的对称配筋面积。

【解】

(1)确定基本参数

查附表1-2、附表1-5、附表1-10和附表1-11可得:C35混凝土f c = 16.7N/mm 2;HRB400钢筋f y = f ’y =360N/mm 2;α1=1.0,β1=0.8;ξb = 0.518

查附表1-13,一类环境,c =20mm

取402/v 's s =++==d d c a a mm ,则460405000=-=-=s a h h mm

A =400×500=200000mm 2,I=bh 3/12=400×5003/12=4.167×109mm 4,

mm 34.144==A I i

202030max a =??????

=,h e mm

(2)判别考虑二阶效应的条件

M 1/ M 2=247/260=0.95>0.9

l 0/ i =4000/144.34=27.71

34-12 M 1/ M 2=22.6,所以l 0/ i >34-12 M 1/ M 2

N /( f c A )=1400000/(16.7×200000)=0.42<0.9

故需考虑二阶效应

(3)求考虑二阶效应的弯矩设计值M

C m =0.7+0.3 M 1/ M 2=0.985

ζc =0.5f c A /N =0.5×16.7×200000/1400000=1.19>1.0,所以取ζc =1.0

11.1/)/(130011c 2

00a 2ns =???

??++=ζηh l

h e N M

C m ηns =1.09335>1.0,则M =C m ηns M 2 =284.27kN ?m

(4)计算e 0、e i

mm 1.2031014001027.28436

0=??==N M e

mm 1.223201.203a 0i =+=+=e e e

(5)计算ξ,并判断偏心受压类型

518.0456.04604007.160.1101400b 3

0c 1=<=??

??==ξαξbh f N

所以为大偏心受压。

(6)计算A s 和A 's

0.174m m

460

802456.00s

=='>=h a ξ mm 1.433402501.2232s i =-+=-+=a h

e e

()()2

2

3s

0y 20c 1s mm 197)

40460(3604604007.160.1)456.05.01(456.01.4331014005.01=-??????-?-??='-'--='=a h f bh f Ne A A s αξξ

400500400%2.0=??>mm 2

本题采用对称配筋,其配筋面积总和为719+719=1438 mm 2,与习题6.3非对称配筋面积总和421.9+954.4=1376.3mm 2相比,多61.7 mm 2。由此可见,相同条件下,对称配筋要比非对称配筋总配筋量要多一些。

(7)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轴心受压承载能力

由l 0/b =4000/400=10,查表6-1 得φ=0.98

按公式(6-17)计算

[]kN

1400kN 3402N 103402)719719(3605004007.1698.09.0)]

([9.03s s y c =>=?=+?+????=+''+=N A A f A f N u ?

满足要求。

(8)验算全部纵筋的配筋率

???<>=?+=?+=%

5%55.0%72.0%100200000719719%100s 's A A A ρ ,满足要求 (9)选配钢筋

受拉和受压钢筋均选用

(A s =763mm 2),满足配筋面积和构造要求。

6.16 已知条件同习题6.7,采用对称配筋,求该柱的对称配筋面积。

【解】

(1)确定基本参数

查附表1-2、附表1-5、附表1-10和附表1-11可得:C30混凝土f c = 14.3N/mm 2;HRB400

钢筋f y = f ’y =360N/mm 2;α1=1.0,β1=0.8;ξb = 0.518

查附表1-13,一类环境,c =20mm

取382/v 's s =++==d d c a a mm ,则562386000=-=-=s a h h mm

A =400×600=240000mm 2,I=bh 3/12=400×6003/12=7.2×109mm 4,mm 2.173==A I i

202030max a =????

??=,h e mm

(2)判别考虑二阶效应的条件

M 1/ M 2=124/155=0.8<0.9

l 0/ i =6600/173.2=38.11

34-12 M 1/ M 2=24.4,所以l 0/ i >34-12 M 1/ M 2

N /( f c A )=3100000/(14.3×240000)= 0.9

故需考虑二阶效应

(3)求考虑二阶效应的弯矩设计值M

C m =0.7+0.3 M 1/ M 2=0.94

ζc =0.5f c A /N =0.5×14.3×240000/3100000=0.55<1.0

414.1/)/(130011c 2

00a 2ns =??

? ??++=ζηh l h e N M C m ηns =1.326>1.0,则M =C m ηns M 2 =205.97kN ?m

(4)计算e 0、e i

mm 4.661031001097.2053

6

0=??==N M e mm 4.86204.66a 0i =+=+=e e e

(5)计算ξ,并判断偏心受压类型 518.0964.0562

4003.140.1103100b 3

0c 1=>=????==ξαξbh f N 所以为小偏心受压。

(6)按小偏心重新计算ξ

mm 4.348383004.862

s i =-+=-+=a h e e 由式(6-35)得

()()790

.0518.05624003.140.1)

38562()518.08.0(5624003.140.143.04.3481031005624003.140.1518.010310043.02

33b 0

c 10b 120c 10c 1b =+???+-?-????-??????-?=++'----=ξαξβααξξbh f a h bh f Ne bh f N s

(7)计算A s 和A 's

ξ=0.790<ξcy =2×0.8-0.518=1.08

由式(6-36)得

()()2

2

3s

0y 20c 1s mm 9.1147)

38562(3605624003.140.1)790.05.01(790.04.3481031005.01=-??????-?-??='-'--='=a h f bh f Ne A A s αξξ

480600400%2.0=??>mm 2

本题采用对称配筋,其配筋面积总和为1147.9+1147.9=2295.8mm 2,与习题6.7非对称配筋面积总和516.4+1140.8=1657.2mm 2相比,多638.6mm 2,由此可见,相同条件下,对称配筋要比非对称配筋总配筋量要多一些。

(8)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轴心受压承载能力

由l 0/b =6600/400=16.5,查表6-1 得φ=0.855

由式(6-17)可得:

[]kN

3100kN 9.3276N 109.3276)9.11479.1147(3606004003.14855.09.0)]

([9.03s s y c =>=?=+?+????=+''+=N A A f A f N u ? 满足要求

(9)验算全部纵筋的配筋率

?

??<>=?+=?+=%5%55.0%96.0%1002400009.11479.1147%100s 's A A A ρ ,满足要求 (10)选配钢筋

受拉和受压钢筋均选用

(A s =1140mm 2),满足配筋面积和构造要求。

混凝土配筋计算例题

1、某宿舍的内廊为现浇简支在砖墙上的钢混凝土平板(例图 4-1a ),板上作用 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q k =2kN/m 。水磨石地面及细石混凝土垫层共 30mm 厚 (重 力密度为22kN/m 3),板底粉刷白灰砂浆12mn 厚 (重力密度为17kN/m^)。混凝 土强度等级选用C15,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PB23熱轧钢筋。试确定板厚度和受 拉钢筋截面面积。 带的配筋,其余板带均按此板带配筋。取出 1m 宽板带计算,取板厚h=80mm <例 图 4-1b ),—般板的保护层厚 15mm 取 a s =20mm 则 h 0=h-a s =8O-2O=6Omm. 2 .计算跨度 单跨板的计算跨度等于板的净跨加板的厚度。因此有 l o =l n +h=2260+80=2340mm 3 .荷载设计值 恒载标准值:水磨石地面 0.03X 22=0.66kN/m 1000 |120 80 £260 234 250 232kN/iYl 例图 4-1(a )、(b )、(c ) 内廊虽然很长, 但板的厚度和板上的荷载都相等, 因此只需计算单位宽度板

钢筋混凝土板自重 (重力密度为25kN/m 3) 0.08 x 25=2.0kN/m 白灰砂浆粉刷 0.012 x 17=0.204kN/m g k =0.66+2.0+0.204=2.864kN/m 心3+据 =-x 6.232x2 342 =4.265 kN m 8 8 5 .钢筋、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由附表和表4-2查得: C15 砼: HPB235冈筋: 6 .求x 及A s 值 由式(4-9a )和式(4-8)得: 7 .验算适用条件 ^ = —= 0.181 < A =0 614 弓虬 60 洗 A 和? p 二亠二 ------------- =0.62% >/? ■ = 0.20% * 処 1000x60 心 8 .选用钢筋及绘配筋图 选用 ?@130mm (A s =387mm 2),配筋见例图 4-1d 恒载设计值: 色=#0空=1 2 X2.8S4 3.-432klT/m 活何载设计 值: 夸 龊匕—1.4 x 2.0 — 2.80k±T/u-i 活荷载标准值: q k =2.0kN/m 4.弯矩设计值M (例图4-1c ) —7.3. ctj — 1.00 乙=210N/mm a 1 2x4265000 " 7.2x1000x60 L 2M p - 耳 V 嘶碣 10^5X1000X7.2 ^^ =60 =10.85mm 210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 直径: 《砼规》 (Ⅰ)柱 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3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3.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 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

结构设计pkpm柱配筋详解

2014年7月14日 1、柱大样配筋 一根角筋面积 轴压比 柱节点域 H边配筋面积(包括角筋) 抗剪箍筋 面积 B边配筋面积加密抗剪箍筋面积-非加密抗剪箍筋配筋面积(包括角筋) 2、后浇带 1.后浇带混凝土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2.贯通钢筋的后浇带宽度大于等于800,L1为搭接长度。 3、局部神将版升高或降低的高度>300时,设计应补充绘制截面配筋图,局部升降板配置双向贯通纵筋。 4、柱编号:①柱高相同。②分段截面和配筋尺寸对应相同。 5、配梁上部纵筋时,不同大直径钢筋不超过两级!

6、剪力墙截面注写:①注写截面尺寸及大样,配筋。 ②注明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Lc ③墙身注写:墙身编号、墙厚尺寸、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拉筋 ④墙梁注写:编号、截面尺寸b,h、箍筋、梁上部纵筋、下部纵筋、顶面高差(高,低于顶面标高时注写) 7、剪力墙洞口在原位的标注:洞口编号、洞口几何尺寸、洞口中心相对标高、洞口每边补强钢筋。 JD 矩形洞 YD 圆形洞 几何尺寸:b * h 宽x高矩形洞 D 直径圆形洞 8、洞口补强钢筋:①洞口宽、高均不大于800时,注写具体数值。 例:JD 2 ; 400x300 ; +3.100 ; 3φ14 矩形洞口2,宽x高400x300,洞口中心距楼面标高为+3.100米,补强筋为3φ14。 ②大于800时,在洞口的上、下方设置补强暗梁,并注写上、下暗梁的纵筋与箍筋具体数值,补强暗梁梁高为400。 例:JD 5;1800x2100;+1.800;6φ20 φ8@150

矩形洞口5,宽x高1800x2100,洞口中心距楼面标高为1.800米,补强暗梁的纵筋6φ20,箍筋φ8@150(当为圆洞时有环向加强筋,注写在箍筋之后) 9、剪力墙:①列表注法、截面注法(大样) ②可单独绘制也可同柱,墙一同绘制。 ③标高、楼面结构层、结构层号 ④偏心尺寸 ⑤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剪力墙梁三部分。 ⑥可分别列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剪力墙梁表。 ⑦编号分类:墙柱,墙身,墙梁三类构件。 10、墙柱:①约束边缘构件YBZ------>约束边缘暗柱,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翼墙,约束边缘转角墙。 ②构造边缘构件GBZ------>构造边缘暗柱,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翼墙,构造边缘转角墙。 ③非边缘暗柱 ④扶壁柱 约束边缘构件一般用于下部抗震结构,其抗震受力作用大于构造边缘构件(抗规P63~P66) 11、墙身编号:墙身--Q、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组成,排数写在括号内:Qxx(x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

1梁筋 在钢筋的计算过程中,梁筋的计算是最为复杂的,因为它需要计算上部通长筋、支座钢筋、中部钢筋(腰筋、扭筋)、底筋、箍筋、拉筋、吊筋,当遇到有悬挑的时候还需要 锚固长度还与非悬挑不一致,因此,需要详细了解03G-101,在此以上图为例进行说明。 1.1上部通长筋 1)上部通长筋=净跨长度+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当处于中间楼层) 2φ25=(7.2*4-0.45*2+38*0.025*1.2*2+2*38*0.025)*2 说明:搭接长度以12米为定尺长度,即12m一搭接。。。。。。。 该工程为一级抗震,混凝土的等级为C30,锚固长度按表1-1取38d, 表1-1 搭接长度按照下表1-2以1.2*锚固长度取值 表1-2 2)上部通长筋=梁总长+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当处于基础层,该部分钢筋锚固到梁底)2φ25=(7.2*4-0.03*2+38*0.025*1.2*2+2*(0.7-0.03*2))*2 保护层按照下表1-3取值:(在本工程中取30) 表1-3 3)当然,有时候遇到悬挑钢筋的时候,如下图,还需要计算弯折部分的钢筋,详见国标。

1.2支座钢筋 ○1轴支座筋6Ф25 4/2 其中2Ф25是通长的,所以上2Ф25=(1/3*(7.2-0.45-0.325) +38*0.025)*2 下2Ф25=(1/4*(7.2-0.45-0.325) +38*0.025)*2 ○3轴支座筋8Ф25 4/4所以上2Ф25=(1/3*(7.2-0.325-0.325)*2+0.65)*2(相邻两跨净跨取大值) 下4Ф25=(1/4*(7.2-0.325-0.325)*2+0.65)*4 ○4轴支座筋2Ф25/ 2Ф22所以下2Ф22=(1/4*(7.2-0.325-0.325) +0.325)*2 6Ф25 4/2 上2Ф25=(2/3*(7.2-0.325-0.325) +0.65)*2 下2Ф25=(2/4*(7.2-0.325-0.325) +0.325+1.2*38*0.025)*2 ○5轴支座钢筋同○3轴支座钢筋 上2Ф25=1/3*(7.2-0.45-0.325)*2 下2Ф25=1/4*(7.2-0.45-0.325)*2 ○6轴支座钢筋同○1轴支座钢筋 8Ф25 4/4 上2Ф25=(1/3*(7.2-0.45-0.325) +38*0.025)*2 下4Ф25=(1/4*(7.2-0.45-0.325) +38*0.025)*4 8Ф10(2)指的是吊筋处的箍筋 1.3架立钢筋 ○1~○34Ф12=(1/3*(7.2-0.45-0.325) +2*0.15)*4 ○3~○44Ф12=(1/3*(7.2-0.325-0.325) +2*0.15)*4 ○4~○54Ф12=(1/3*(7.2-0.325-0.325) +2*0.15)*4 ○5~○64Ф12=(1/3*(7.2-0.45-0.325) +2*0.15)*4 1.4腰筋 腰筋=跨净长+搭接长度+2*15*d(当为抗扭筋时,+2*锚固长度) 所以在本题目中,配G6Ф12=(7.2*4-0.45*2+2*15*0.012+1.2*34*0.012)*6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得配筋与尺寸要求: 【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得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得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得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得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与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得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得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 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 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一般取150-200。(大于600得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瞧配筋就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③上下层纵筋得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 (7)箍筋配置原则: ①柱箍筋加密区得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得1/6、与500mm得最大值。2)底层柱得下端不小于柱净高得1/3。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4)剪跨比不大于2得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得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得柱、框支柱、一级与二级框架得角柱,取全高。 ③框支柱与剪跨比不大于2得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框支柱:例如底框结构,柱子上部就是墙,则就是框支柱;剪跨比小于等于2即就是短柱,当剪跨比不大于2而且柱得反弯

混凝土计算题和答案解析

四、计算题(要求写出主要解题过程及相关公式,必要时应作图加以说明。每题15分。) 第3章 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1.某多层现浇框架结构的底层内柱,轴向力设计值N=2650kN ,计算长度m H l 6.3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 c =14.3N/mm 2),钢筋用HRB400级(2'/360mm N f y =),环境类别为一类。确定柱截面积尺寸及纵筋面积。(附稳定系数表) 2.某多层现浇框架厂房结构标准层中柱,轴向压力设计值N=2100kN,楼层高l 0=H =5.60m , 混凝土用C30(f c =14.3N/mm 2),钢筋用HRB335级(2'/300mm N f y =),环境类别为一类。 确定该柱截面尺寸及纵筋面积。(附稳定系数表) 3.某无侧移现浇框架结构底层中柱,计算长度m l 2.40=,截面尺寸为300mm ×300mm ,柱内配有416纵筋(2'/300mm N f y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 c =14.3N/mm 2),环境类别为一类。柱承载轴心压力设计值N=900kN ,试核算该柱是否安全。(附稳定系数表)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已知梁的截面尺寸为b ×h=200mm ×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 c =11.9N/mm 2, 2/27.1mm N f t =, 钢筋采用HRB335,2/300mm N f y =截面弯矩设计值M=165KN.m 。环境类别为一类。求: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2.已知梁的截面尺寸为b ×h=200mm ×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22/9.11,/27.1mm N f mm N f c t ==,截面弯矩设计值M=125KN.m 。环境类别为一类。 3.已知梁的截面尺寸为b ×h=250mm ×450mm;受拉钢筋为4根直径为16mm 的HRB335钢 筋,即Ⅱ级钢筋,2 /300mm N f y =,A s =804mm 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22/1.19,/71.1mm N f mm N f c t ==;承受的弯矩M=89KN.m 。环境类别为一类。验算此梁截面是否安全。 4.已知梁的截面尺寸为b ×h=200mm ×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22/1.19,/71.1mm N f mm N f c t ==,钢筋采用HRB335,即Ⅱ级钢筋,2/300mm N f y =, 截面弯矩设计值M=330KN.m 。环境类别为一类。受压区已配置3φ20mm 钢筋,A s ’=941mm 2,求受拉钢筋A s 5.已知梁截面尺寸为200mm ×400mm ,混凝土等级C30,2/3.14mm N f c =,钢筋采用 HRB335,2 /300mm N f y =,环境类别为二类,受拉钢筋为3φ25的钢筋,A s =1473mm 2,受压钢筋为2φ6的钢筋,A ’s = 402mm 2 ;承受的弯矩设计值M=90KN.m 。试验算此截面是否安全。 6.已知T 形截面梁,截面尺寸如图所示,混凝土采用C30,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 直径: 《砼规》 (Ⅰ)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得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得配筋率不宜大于5%; 3 偏心受压柱得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得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得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3.3 I形截面柱得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得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得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得截面面积、?腹板开孔得I形截面柱,当孔得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得一半、孔得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得净间距时,柱得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得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得刚度与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 6.3。3 梁得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得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 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得底面与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得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梁得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得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得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得1/4; 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得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得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得1/20;对其她结构类型得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得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得1/20、 间距:

混凝土结构计算例题

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例题 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计算跨度l =5.4m ,承受均布荷载,恒载标准值g k =10kN/m ,活载标准值q k =16kN/m ,恒载和活载的分项系数分别为γG =1.2,γQ =1.4。试确定该梁截面尺寸,并求抗弯所需的纵向受拉钢筋A s 。 解:⑴选用材料 混凝土C30,2c N/mm 3.14=f ,2t N/mm 43.1=f ; HRB400 钢筋,2y N/mm 360=f ,518.0b =ξ ⑵确定截面尺寸 mm 675~450540081~12181~121=??? ? ??=??? ??=l h ,取mm 500=h mm 250~16750021~3121~31=??? ? ??=??? ??=h b ,取mm 200=b ⑶内力计算 荷载设计值 kN/m 4.34164.1102.1k Q k G =?+?=+=q g q γγ 跨中弯矩设计值 m kN 4.1254.54.348 18122?=??==ql M ⑷配筋计算 布置一排受拉钢筋,取mm 40s =a ,则m m 46040500s 0=-=-=a h h 将已知值代入 ??? ? ?-=20c 1x h bx f M α,得??? ??-??=?24602003.140.1104.1256x x 整理为 0876929202=+-x x 解得m m 238460518.0m m 1080b =?=<=h x ξ,满足适筋梁要求 由基本公式,得2y c 1s mm 858360 1082003.140.1=???==f bx f A α 002.000179.0360 43.145.045.0y t <=?=f f Θ, 002.0min =∴ρ

10框架柱的配筋计算10教程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选取第一层柱进行计算和配筋: 1.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柱的配筋采用对称式(以利于不同方向的地震作用),为便于施工,柱子纵向钢筋绑扎接头,应避开箍筋加密区。搭接、锚固及截断见混凝土结构施工整体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柱截面尺寸为550550mm mm ?,'35s s a a mm ==,055035515h mm =-=。 (1)确定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及几何参数 采用30C 混凝土,2300/y f N mm =,214.3/c f N mm =,采用335HRB 级钢筋, '2300/y y f f N mm ==,21.43/t f N mm =,1 1.0α=,0.55b ξ=。 a. A 轴线外柱 查柱组合表可以知道A 轴线外柱 max 129.72M KN m =?,max 1322.85N KN =。 (2)判断大小偏心受压 0.50.514.35505502162.88b c N f A KN ==???= 0.52162.88 1.64 1.01322.851322.85 b c N f A N ===>,截面破坏时为大偏心受压破坏。 原始偏心距 3 0129.7210981322.85 M e mm N ?=== 附加偏心距 550 18.32030 30 a h e mm ===<,取20a e mm = 初始偏心距 i 09820118a e e e mm =+=+= 1max max 0.52162.88 1.64 1.0132 2.85 b c N f A N N ξ= ===>,取1 1.0ξ= 0 2 1.150.01 1.150.01 6.0 1.09 1.0l h ξ=-=-?=>,取2 1.0ξ= 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为 00 1.03300 33006.05550 l H l h == ==>所以需要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220120 1 11()1 6.0 1.0 1.0 1.11118 14001400515i l e h h ηξξ=+ =+???=?? /2 1.11118550/235370.98i s e e h a mm η=+-=?+-= (3)求s A 和's A

基础设计例题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某办公楼为砖混承重结构,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外墙厚为370mm ,上部结构传至000.0±处的荷载标准值为 K F = 220kN/m, K M =45kN ·m/m ,荷载基本值为F=250kN/m, M=63kN .m/m ,基础埋深1. 92m (从室内 地面算起),室外地面比室内地面低。地基持力层承载力修正特征值a f =158kPa 。混凝 土强度等级为C20 ( c f = 9. 6N/mmZ ),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 2210mm f y N =。试设计该外墙基础。 解: (1)求基础底面宽度 b 基础平均埋深:d=×2一0. 45)/2=1. 7m 基础底面宽度:b =m d f F G K 77.1=-γ 初选b= × = 地基承载力验算 .517.12962max +=++=b M b G F P K K K k =<a f =满足要求 (2)地基净反力计算。 a j a j b M b F P b M b F P KP =-=-=KP =+=+=2.375.717.10862.1805.717.10862min 2max (3)底板配筋计算。

初选基础高度h=350mm ,边缘厚取200mm 。采用100mmC10的混凝土垫层,基 础保护层厚度取40mm ,则基础有效高度ho =310mm. 计算截面选在墙边缘,则1a = 该截面处的地基净反力I j p = ( 计 算底板最大弯距 ()()221max max 97.09.1192.180261261 ?+??=+= I a p P M j j =m m ?KN 3.75 计算底板配筋 mm f h M y 1285210 3109.0103.759.06 max ???= 选用14φ@110㎜()21399mm A s =,根据构造要求纵向钢筋选取8φ@ 250 ()2 0.201mm A s =。基础剖面如图所示: 用静力平衡条件求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 条件:下图所示条形基础,底板宽,b=其余数据见图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 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 第11.4.12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1.4.12-1 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 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 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0.8%的要求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 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 表9.5.1 率(%)

混凝土配筋计算例题审批稿

混凝土配筋计算例题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1、某宿舍的内廊为现浇简支在砖墙上的钢混凝土平板(例图4-1a),板上作用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q k=2kN/m。水磨石地面及细石混凝土垫层共30mm厚(重力密度为22kN/m3),板底粉刷白灰砂浆12mm厚(重力密度为17kN/m3)。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C15,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PB235热轧钢筋。试确定板厚度和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例图4-1(a)、(b)、(c) [解] 1.截面尺寸 内廊虽然很长,但板的厚度和板上的荷载都相等,因此只需计算单位宽度板带的配筋,其余板带均按此板带配筋。取出1m宽板带计算,取板厚h=80mm(例图4-1b),一般板的保护层厚15mm,取a s=20mm,则h0=h-a s=80-20=60mm. 2.计算跨度 单跨板的计算跨度等于板的净跨加板的厚度。因此有 l0=l n+h=2260+80=2340mm 3.荷载设计值 恒载标准值:水磨石地面×22=m

钢筋混凝土板自重(重力密度为25kN/m3)×25=m 白灰砂浆粉刷×17=m g k=++=m 活荷载标准值:q k=m 恒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 值: 4.弯矩设计值M(例图4-1c) 5.钢筋、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由附表和表4-2查得: C15砼: HPB235钢筋: 6.求x及A s值 由式(4-9a)和式(4-8)得: 7.验算适用条件 8.选用钢筋及绘配筋图 选用φ8@130mm(A s=387mm2),配筋见例图4-1d。 ?

框架柱配筋设计

框架柱配筋设计 1.纵向钢筋 1.1纵向钢筋直径及根数(非抗震) (1)纵筋直径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砼规》9.3.1第1条) (2)纵筋根数 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砼规》9.3.1第4条) 1.2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抗震) 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增加0.1。(《砼规》11.4.12,《高规》6.4.3,《抗规》6.3.7) 特一级框架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应按本规程表6.4.7规定的数值增加0.02采用;全部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百分率,中、边柱不应小于1.4%,角柱不应小于1.6%。(《高规》3.10.2第3条) 1.3纵向钢筋最大配筋率 柱的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5%、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高规》6.4.4第3条) 框架柱、框支柱(抗震)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砼规》

11.4.13,《砼规》9.3.1第1条) 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砼规》11.4.13,《高规》6.4.4第4条) 2.箍筋 2.1箍筋加密区范围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应符合本条第2款一级抗震等级的要求。(《砼规》11.4.12第3条)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中的最大值;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底层柱根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砼 2.2加密区箍筋构造 (1)加密区箍筋肢距 柱箍筋加密区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中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当采用拉筋且箍

(完整word版)施工配合比计算例题

【例】某室内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5~50mm ,混凝土为机械搅拌和机械振捣,该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采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水泥:强度等级42.5的普通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为1.13,密度ρc=3.1g/cm3; 中砂:级配合格,细度模数2.7,表观密度ρos=2650kg/m3,堆积密度为ρos ′=1450 kg/m3; 碎石:级配合格,最大粒径为40mm ,表观密度ρog=2700kg/m3,堆积密度为ρog ′=1520 kg/m3, 水:自来水。 试求: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初步配合比 1. 确定配制强度(fcu,o) )(2.330.5645.125645.1,,MPa f f k cu o cu =?+=+=σ 2. 确定水灰比(W/C) 6.00 .4807.046.02.330.4846.0=??+?=+=ce b a cuo ce a f f f c w ααα MPa f f g ce c ce 0.485.4213.1,=?=?=γ 3. 确定用水量(mwo) 查表,则1m3混凝土的用水量可选用mwo=175㎏。 4. 确定水泥用量(mco) )(27364 .0175)(00kg C W m m w c === 5. 确定砂率s β 由W/C=0.64,碎石最大粒径为40mm ,查表5—25,取合理 砂率为36%。 6. 计算砂石用量(mso ,mgo) 1)体积法 1101.02700 2650100017531002730=?++++go s m m 36.0=+go so so m m m 解得:mso=702㎏,mgo=1248㎏。 2)质量法 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为2400㎏/m3,则: mso+mgo=2400-175-273 36.0=+go so so m m m 解得:mso=702㎏,mgo=1250㎏ 初步配合比为:mwo=175㎏,mco=273㎏, mso=702㎏,mgo=1250㎏。

单筋截面计算题和答案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习题 4.3.1 选择题 1. 梁的保护层厚度是指() A 箍筋表面至梁表面的距离 B 箍筋形心至梁表面的距离 C 主筋表面至梁表面的距离 D 主筋形心至梁表面的距离 正确答案A 2. 混凝土梁的受拉区边缘开始出现裂缝时混凝土达到其() A 实际抗拉强度 B 抗拉标准强度 C 抗拉设计强度 D 弯曲时的极限拉应变? 正确答案D 3. 一般来讲提高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的最经济有效方法是() A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 提高钢筋强度等级 C 增大梁宽 D 增大梁高正确答案D 4. 增大受拉钢筋配筋率不能改变梁的() A 极限弯矩 B 钢筋屈服时的弯矩 C 开裂弯矩 D 受压区高度 正确答案C , 5. 不能作为单筋矩形梁适筋条件的是() A x ≤ x b Bξ≤ξb C αs≤αs,max D M>αs,maxα1f c bh20 正确答案D 6.适筋梁的受弯破坏是() A 受拉钢筋屈服以前混凝土压碎引起的破坏 B 受拉钢筋屈服随后受压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 C 破坏前梁的挠度和裂缝宽度不超过设计限值 D 受拉钢筋屈服恰好与混凝土压碎同时发生 正确答案B ' 7.对适筋梁,受拉钢筋屈服时() A 梁达到最大承载力 B 离最大承载力较远 C 接近最大承载力 D 承载力开始下降 正确答案C 8.受弯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采用等效矩形应力图其确定的原则为() A 保证压应力合力的大小和作用点位置不变 B 矩形面积f c x等于曲线面积 C 由平截面假定确定等于中和轴高度乘以系数β1 。

D 试验结果 正确答案A 9.梁的正截面破坏形式有适筋梁破坏、超筋梁破坏、少筋梁破坏它们的破坏性质是() A 都属于塑性破坏 B 都属于脆性破坏 C 适筋梁、超筋梁属脆性破坏少筋梁属塑性破坏 D 适筋梁属塑性破坏超筋梁、少筋梁属脆性破坏 正确答案D 。 10.图示单筋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相同材料强度相同配筋率不同其极限受弯承载力M u大小按图编号依次排列为 A a<b <c <d B a>b>c>d C a=b <c <d D a <b<c =d 正确答案 D 11.下列表述()为错误 A 第一类T形梁应满足M≤α1 f c b f’h f’ (h0-’)、 B 验算第一类T形梁最小配筋率(ρ≥ρmin )时用ρ=A s/bh计算 C 验算第二类T形梁最大配筋率(ρ≥ρmax)时用ρ=A s2/bh0计算 D 受均布荷载作用的梁在进行抗剪计算时若V=<时,应验算最小配筋率正确答案C 12.设计工字形截面梁当ξ>ξb时应() A 配置受压钢筋A' s B 增大受拉翼缘尺寸b f C增大受拉钢筋用量 D 提高受拉钢筋强度 正确答案A … 13.在双筋梁的设计中x<0说明() A 少筋破坏 B 超筋破坏 C 受压钢筋不屈服 D 受拉钢筋不屈服 正确答案C 14.梁中配置受压纵筋后() A 既能提高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又可减少构件混凝土徐变 B 加大构件混凝土徐变 C 只能减少构件混凝土徐变 D 能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框架柱截面估算

一.用轴压比估算柱截面 1、估算公式:Ac>=Nc/(a*fc) 其中:a----轴压比(一级0.7、二级0.8、三级0.9,短柱减0.05)fc---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Nc---估算柱轴力设计值 2、柱轴力设计值:Nc=1.25CβN 其中:N---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轴力标准值(已包含活载)β---水平力作用对柱轴力的放大系数 七度抗震:β=1.05、八度抗震:β=1.10 C---中柱C=1、边柱C=1.1、角柱C=1.2 3、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轴力标准值:N=nAq 其中:n---柱承受楼层数 A---柱子从属面积 q---竖向荷载标准值(已包含活载) 框架结构:10~12(轻质砖)、12~14(机制砖) 框剪结构:12~14(轻质砖)、14~16(机制砖) 筒体、剪力墙结构:15~18 单位:KN/(M*M) 4、适用范围 轴压比控制小偏心受压或轴心受压柱的破坏,因此适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底部楼层柱截面的估算。 二.柱配筋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电算结果往往是构造配筋即可。按柱的构造配筋率0.8%配筋,只相当于定额指标的1/2~1/3,有经验的设计人是不会采用的。因为受地震作用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和大开间、大进深的边柱,一般均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而电算程序则是按两个方向分别为单向偏心受压的平面框架计算配筋,结果往往导致配筋不足。 笔者建议:框架柱配筋的调整可做以下几项: 1)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也可两个方向均进行计算后比较各柱的配筋,取其教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 2)调整柱单边钢筋的最小根数:柱宽<=450mm时3根,450<柱宽<=750mm时4根,750mm<柱<=900mm时5根。(注意:柱单边配筋率不小于0.2%) 3)将框架柱的配筋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放大大些(不小于1.4倍),边柱次之,中柱放小些(1.2倍) 4)由于多层框架时电算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层不均匀时,再适当放大一点框架柱的配筋也是可以理解的,具体放大多少,就要由设计人的经验决定 5)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柱箍筋直径宜增加2mm

土方钢筋砼计算例题

(二)土的工程性质 1.土的含水量 式中:G 湿——含水状态时土的质量 G 干——烘干后的质量 2.土的可松性 【例1-1】某建筑物外墙为条形毛石基础,基础平均截面面积为2.5m 2。基槽深1.5m ,底宽为2.0m ,边坡坡度为1:0.5。地基为粉土,Ks=1.25;Ks ′=1.05。计算100m 长的基槽挖方量、需留填方用松土量和弃土量。 【解】 挖方量 315.4121005.12 )5.05.122(2m V =????++= 填方量 335.1621005.25.412m V =?-= 填方需留松土体积 3s s 325.19305 .125.15.162m K K V V =?=?'=留 弃土量(松散) 32s 121.3225.19325.15.412m V K V V =-?=-=留弃 一、基坑、基槽和路堤的土方量计算 当基坑上口与下底两个面平行时(图1-2),其土方量即可按拟柱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即: 式中:H ——基坑深度(m ) F 1,F 2——基坑上下两底面积(m 2) F 0——F 1和F 2之间的中截面面积(m 2) 当基槽和路堤沿长度方向断面呈连续性变化时(图1-3),其土方量可以用同样方法分段计算。 即: ()2011146 F F F L V ++= 式中:V 1——第一段的土方量(m3) L 1——第一段的长度(m )。

将各段土方量相加即得总土方量,即: 式中:V 1,V 2,…,V n ——为各分段土的土方量(m 3)。 1.某矩形基坑,坑底面积为20mx26m ,深4m ,边坡系数为0.5,试计算该基坑的土方量。 解:底面积F1=20x26=520m2 (1分) 顶面积F2=(20+4x0.5x2)x (26+4x0.5x2)=720m2 (1分) 中截面面积F0=(20+4x0.5x2÷2)x (26+4x0.5x2÷2)=616m2 (1分) 土方量V=H/6(F1+4F0+F2)=4/6x (520+4x616+720)=2469.33m2 2、某基坑坑底面积为6mx10m ,深4m ,边坡系数为0.33,K p =1.25, K p ,=1.05,需回填空间的体积为120m 3 ,用体积为5 m 3 的汽车将余土外运,求余土外运车次及预留回填土的体积。 解:F 1=AB=6x10=60m 2 (1分) F 2=(A+2mH)(B+2mH)=(6+2x4x0.33)(10+2x4x0.33)=109.21m 2 (1分) F 0=(A+mH)(B+mH)=(6+4x0.33)(10+4x0.33)=82.86m 2 (1分) V 坑(自)=H/6(F 1+F 2+4F 0)=333.77m 3 (2分) V 坑(松)=V 坑(自)x1.25=417.21m 3 (1分) V 回(压)=120m 3 V 回(自)=V 回(压)/K P ,=114.29m3 (1分) V 回(松)=V 回(自)xKP=142.86m3 (1分) V 余(松)=V 坑(松)-V 回(松)=274.35m3 (1分) N=V 余(松)/V 0=54.87=55(车) (1分) 二、场地平整标高与土方量 (一)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1.初步设计标高 式中:H 0——所计算的场地设计标高(m ) N ——方格数; H 11,…,H 22——任一方格的四个角点的标高(m )。 如令:H 1——1个方格仅有的角点标高; H 2——2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 的规范要求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 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条) 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 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 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条)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 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的要求 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 表9.5.1 率(%)

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 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条) 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λ≤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抗震规范规定 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六、柱纵筋间距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0.3.1条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2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3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 4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抗震设计规范 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七、框架柱箍筋最小直径 (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10第6.3.8-2条) 2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