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辩证法和数学

浅谈自然辩证法和数学
浅谈自然辩证法和数学

浅谈自然辩证法和数学

摘要:数学也和自然界一样充满了矛盾,所以数学本身就是一部辩证法。宇宙间充满着矛盾和变化,矛盾表现在一切事物的各个方面。数学中也充满着矛盾和矛盾的互相转化。这种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相反形式的转变就是现实世界矛盾在数学中的反映。在初等数学中,加和减、乘和除、乘方和开方都是一对矛盾,是简单的矛盾,最初它们是绝对分离不能统一的,后来加减之间、乘除之间、乘方开方之间一切固有差别都消失了,它们都可以相互转化,用相反的形式来表示。

关键词:辩证法;数学;常数;变数

一、数学与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无处不存在着对立统一,即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要求人们全面地看问题,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并且具有其独特的内部规律,不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不认识事物的内部规律,得出的观点必然是主观主义的。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数学所反映的数目关系和空间形式同样也充满着矛盾,充满着“对立统一”的内容。如:正数与负数,实数与虚数,乘法与除法,微分与积分,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是数学整体性的具体体现。事实上,数学整体性是一系列繁简不一、层次不同的具体数目和形体关系的内容,按一定逻辑和顺序组成的严密知识体系。强调数学的整体性,就是要使人们的头脑反映这种数学的整体性,使客观的东西逐步地变成主观的东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全面地看问题,对外界事物能够有正确的判断和清醒的认识,用丰富的想像力,高度的概括力,发挥智力的独创性,形成思维的完整结构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二、常数中的辩证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和形的概念都是从现实世界中来的。人类认识数是从认识一、二、三……,这些自然数开始的,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深化,对数的研究范围也就不断扩大,从自然数到整数,又到分数,后来又发现有些量不仅有大小的区别,还具有相反的意义,因而产生了正数与负数,它们是同时被定义的,是先认识清楚相反意义的量的基础上定义的。代数学上的负数,只是对正数而言,只是在和正数的关系中才是实在的。它们互相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在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必须先约定某一种意义为正。在特殊情况下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数量,即只考虑绝对值,这时正负就不起作用了。即使在有区别的情况下也只是一种规定,例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坐标轴方向一改变,正就为负,负就为正。所以恩格斯指出:“正和负可以,作彼此相等的东西—不管把嘴方面当作正,把哪方面当作负,都一样的,”但是代数学的抽象把它们〔负数〕当作独立的实数,所以负数出现以后,正和负又是以安全平等的资格独立参加运算,因而负在运算中又起了一定的作用。例如,乘积的符号由乘数中负数的个数来决定,去括号时前面有负号就要

改变括号内各项的符号等等,这反映了负数积极主动的一面。由于负数的独立运算,推动了数

学的发展,扩大了数的范围,出现了虚数,但是在实数范围内研究问题时,又必须注意到根号下的式子必须是非负的数,不然又会出现许多错误。

对于常数“零”是无与有的对立统一体。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式把它消灭”。所以,辩证法中,否定是对一定事物有一定内容的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否定是发展。因而辩证法所理解的无,不是完全空洞的虚无,不是什么东西也没有,而是“某个特定的无”。“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无是对有的否定,它在否定旧事物的同时,产生新事物,肯定新事物的存在,因而这一否定同时又是肯定。“零是任何一个确定的盆的否定,所以不是没有内容的。相反地,零是具有非常确定的内容的。”也就是说零是特定的、具体的、丰富的,有确定内容的。零是一切正负数之间的界线。零本身也是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于原点。在坐标系中,零的位置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其他各点。由于原点选取的不同,曲线方程的简一单与复杂就不同。

三、变数中的辩证法

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数学从研究常数到研究变数。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以后,牛顿、菜布尼兹完成了微积分,使数学进入了新的时期。冲破了过去那种孤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物体运动的路程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为s=s(t)求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家知道,在匀速运动时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但在变速运动中,速度不再是常数了,利用初等数学只能求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描写的只是物体运动在t ?时间内的平均状况,而不能反映出t ?时间内每一时刻的速度,即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物体运动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显然必须取0t ?=,这时0s ?=,瞬时速度0/0v =,因而什么结果也没有得到。初等数学走到了它的尽头,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

问题的根源在于初等数学静止地、孤立地,即形而上学地研究问题的结果。它只孤立地考虑了物体在时刻t 一点的情况。而物体运动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是不能和它前后时刻隔裂开来的,隔裂开来就否定了运动本身,正像从物体运动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一张摄影照片上看不出这物体的运动速度一样。恩格斯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

从常数到变数,数学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在上面的例子中s=s(t)已不再是一个或若干个孤立的t 和与其对应的一个或若干个孤立的s,而是一系列连续变化的t 和与其对应的一系列连续变化的s 。由此,在考察运动速度时, t ?也不再是常数而是变数了。微分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即建立在变数的基础上,建立在运动和辩证法的基础上。

微分既是零又体现了变化过程。微分的本质正是这样一种“零”与“非零”的矛盾的对立统一。这个“零”与“非零”的矛盾的对立统一正是变量静止和变化的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表现。微分必须达到零,即差值的消失,正反映了变量的静止的一面;而微分必须肯定变化过程,正反映了变量的变化的一面。微分反映了变量变化和静止的矛盾的对立统一。

四、辩证法对学习数学的帮助

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宗教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发展的历史证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加准确的计算、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才能获得促进人类进步和幸福的数学成果。

五、总结

“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如果有了对辩证思维规律的领会,进而去了解那些事实的辩证性质,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达到这种认识。无论如何,自然科学现在已发展到如此程度,以致它再不能逃避辩证的综合了。”所以只有坚持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才能使自然科学研究沿着正确的路线前进,一旦背离了辩证唯物主义,就不可避免地陷入混乱和谬误的深渊,因此,在自然科学前进的路标上,我们同样应该写上:“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而遵循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反杜林论》[M],人民出版社.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人民出版社.

[3] W.海茨:《数学与世界观》[M].

[4] G.克劳斯:《从哲学观点看博奕论》[M].

[5] 刘云章.打开你的数学思路.江苏科技出版社.

[6] 吉大数学系.数学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

[7] 舒炜亮.自然辩证法原理.吉林人民出版社.

浅谈《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1873 年5 月30 日,恩格斯给马克思写信说: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我脑子里出现了下面这些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接下来,恩格斯结合物理学和化学简要说明了他的思考。一般说来,人们把这封信视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起点。在以后的岁月中,恩格斯先后写下10篇较完整的论文和170多个札记和片断,并在逝世前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粗略整理,这就是后来的《自然辩证法》。尽管恩格斯没有亲眼见到手稿的正式出版,在其生前手稿的核心思想还是公开了,与之相关的文献是《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自然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则为这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是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恩格斯认为,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植根于自然科学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建立,标志着思辨地构造体系的旧自然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 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古代自然观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从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认知革命后,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许多人为之献身。恩格斯认为,“这是一次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在这个伟人云集的时代,在人们开始渴望以科学的自然辩证法正确的认识、解释这个世界,并威胁到神学的时候,一些为了真理而奋斗的先驱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自然科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 (2012 ----2013学年第1学期) 学院(中心、所):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论文题目: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授课教师(职称): 研究生姓名: 年级: 学号: 成绩: 评阅日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4年月日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自然辩证法已不再是单纯理论的研究,它对于自然科学研究者有着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两大内容,即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举例说明了这两大内容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二者与科学发展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自然观自然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

研究,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1、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 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古代中国有数不清的如四大发明这样为世界科技作出卓越贡献的成就。但是如果按学科来看,古代中国的主要科学成就都集中在应用领域,例如制造业、建筑业等;而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成就相对贫乏。一本介绍数学发展历史的书中说,对数学贡献最大的是欧洲人,同时,书中也介绍了巴比伦、埃及、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数学成就,却对中国的数学成就只字未提。想来也有一定道理,古代中国鲜有数学成就,能登大雅之堂的就更少了。还有一个例子,汉代刘徽在修订《九章算术》时,发现了其中的多处错误,如计算弓形面积的公式、计算球体体积的公式等。这些公式被用来计算建筑用料已有100多年了,期间应当有很多人发现过实际用料与预期不同,却从来没人想过这些公式是对是错。 中国人匮乏的数学天份正是受自然观影响的一个结果。由于中国人对现有的自然界颇为满足,也就失去了改造自然的兴趣和动力。这种思维方式蔓延开来,就造成了中国人普遍满足于问题在表面上得以解决,而对于隐藏于表象之下的事物内因缺乏兴趣,懒于对问题刨根追底。所以古代中国对于自然界的研究始终都只停留在肤浅的客观观察阶段,极少有人把观察结果抽象总结成理论,更不要提用理论来指导改造自然了。数学作为一个最基础,最抽象的学科,受害也最深。 2、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一般关系的学说 自然辩法诞生于l9世纪中叶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三个方面的重大变化和发展冲击着人们原有的自然图景和思维方式,为其创立提供了客观基础。表现如下:一是大机器生产带来的人类生产活动的高度社会化,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和交往,改变着人们旧有保守的、静止和孤立的思维习惯和方法;二是自然科学的一系列伟大发现展现了自辩法发展的本性和规律,冲击着人们业已形成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为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使自然观的革命有了理论指导。自然辩证法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和诸多因素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一场伟大的理论革命。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等,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思想观点等,诸多体现具有划时代的变革。 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术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等。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创新 摘要: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技创新分不开的。马克思认为,科技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自然辩证法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指导性;科技创新精神是当代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因此,自然辩证法对于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学科,一方面,创新精神是其题中之义,因为它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创新的结晶,而且正处在不断的创新之中;另一方面,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创新精神也是自然辩证法之显著特征和突出功能的充分显现。因此,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 对于加强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由恩格斯创立,被马克思称为是“关于自然哲学的著作”。[1] 从某种意义上说, 自然哲学可以看作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或科学技术哲学的本体论。实际上, 人们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范畴里, 已经进行了自然哲学的研究和论述。 20 世纪是人类历史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人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利用科学技术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 科学和技术自从17 世纪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 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充分显示造福功能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这也就是西方社会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产生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以及反科学思潮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科学技术一旦失控时我们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1939 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合成的DDT(化学名称为二氯二苯三氯乙烷),对生态的毁灭性影响;1978年被宣布处于紧急状态的建造在两万多吨化学有毒物质上的拉夫运河小区;1986年泄漏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15000多名救护人员死亡, 500万人因辐射而致病;1989年瓦尔迪兹号油轮上1100万加仑原油渗入水中, 造成20亿美元损失;2001年横扫英国的, 使畜牧业遭到毁灭性打击的口蹄疫, 损失高达300亿英镑;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等等一系列20世纪全球所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技术和工业灾难。[2]从某种意义上说, 自然哲学可以看作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或科学技术哲学的本体论。实际上, 人们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范畴里, 已经进行了自然哲学的研究和论述。 当今,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而新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核心又是创新。因此,新时期的科学发展特点要求科技人员既要具有精深的专

自然辨证法论文-浅析人工智能

浅析人工智能 21007002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哲学 摘要:人工智能是一门通过运用人类智能的机理来使机器模拟人的智能的学科。它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也是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数学、控制论、信息论、决定论、神经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本文了分三部分对人工作智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第一部分给出了人工智能的科学定义及哲学定义,第二部分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一部分分析了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之一,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一方面成为人类智能的延长,另一方面又为探讨人类智能机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 1、人工智能的科学定义 人工智能在科学层面上定义为一门通过运用人类智能的机理来使机器模拟人的智能的学科。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让它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数学、控制论、信息论、决定论、神经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 人工智能有三种,第一种是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试图让机器做你所做的事,如在工厂里干活,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第二种是通过接受大量不同的科学训练及日常生活的训练,使机器具有可以理解不同种类的事情、语言、制造计划、测试计划、解决问题、监视我们行动的能力等等;第三种是包括具有动机、情感、情绪等能力的机器,例如感到孤独,窘迫、自豪、厌恶、兴奋等。 2、人工智能的哲学定义 在哲学意义上,人工智能被看作是一般性的智能科学,或更确切地说,被

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概论》心得体会 摘要: 本文主要是自己对自然辩证法的一些认识,以及对于这门课程的一些初步的理解。同时,结合物理和数学中的一些历史事件来阐释自然辩证法在基础学科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自己课后的一些思考,并且对于如何更好地完成这门课的教学对老师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数学危机感想建议 引言: 经过一学期系统而又认真的学习,我对《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有了一个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自己的哲学观念以及辨证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学习之后的心得体会。首先是我对自然辩证法的内容的理解,然后是自然辩证法在数理学科中的运用,最后对于课堂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感想以及一点建议。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和发展过程 最初,《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1]。在书中,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在研究过程中,恩格斯从自然界中进行着的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以与人相联系的最复杂的运动结束,并且始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保持着不断发展的批判性。 后来,自然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今,在高校课堂上,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

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2.自然辩证法在数理学科中的运用 作为数学系的一名研究生,我更关心自然辩证法在基础学科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指导作用。数学,物理,和哲学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17,18世纪,在数学和物理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或者是物理学家也都是出色的哲学家。正是由于他们能够正确的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描述,思考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以及他们的内在逻辑。才能在关键时刻,正确的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从而做出巨大的成就。下面,我就举数学和物理中的两个典型例子,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知识来分析一下。 2.1自然辩证法与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发表著名的相对论以前,洛伦兹和庞加莱就已经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洛伦兹存在绝对静止以太的观念出发,考虑物体运动发生收缩的物质过程得出洛伦兹变换。在洛伦兹的理论中,变换所引入的量只看作是数学上的辅助手段,并不包含相对论的时空观。庞加莱作为数学家,反而没有拘泥于数学公式,而是从哲学角度,运用辩证思想,看到了普遍的真理。 爱因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而是将前两位的工作和思想合二为一。,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立足于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着眼于修改运动、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重新导出洛伦兹变换,并赋予洛伦兹变换崭新的物理内容。在狭义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是最基本的关系式,狭义相对论的运动学结论和时空性质,如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收缩、时间延缓、速度变换公式、相对论多普勒效应等都可以从洛伦兹变换中直接得出。 因此,在晚年,对于前面两位科学家之于狭义相对论的贡献,爱因斯坦这样评价道:“洛伦兹已经认出了以他命名的变换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分析是基本的,而庞加莱进一步深化了这个远见。”[2]而我要补充一句,爱因斯坦则运用他非凡的智慧将狭义相对论从上帝那里带到了人间。 2.2.自然辩证法和三次数学危机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启示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启示 2 德庆白珍 经过八周十六课时的自然辩证法学习,我受益匪浅。首先我认识到自然辩证法本身是科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并且在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实验中发展壮大,并随时接受实践的检验。通过对自然辨证法的研究,我们能够掌握科学的发展和研究规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索自然,学习科学,锻炼思维。为我们的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 一、对《自然辩证法的》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写于1873-1886年。包括十篇论文、一百六十九段札记和片断、两个计划草案,共一百八十一个部分。是恩格斯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给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随着恩格斯这部著作中译本于1929年的出版,逐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传播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它在广大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得到更广泛的学习和传播。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和对于自然认识和改造的哲学。也就是说自然辩证 法是关于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活动的一般性质、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的 哲学学说。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 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在自然观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 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 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 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大自然 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如何看待人 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致力探寻的问题。19世纪以来,随着马 克思原理的发展,辩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渐被人们接受,它是建立在现代科 学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自然界发生、 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与看法。恩格斯指出:整个自然界是统一的,其中各个 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都是普遍联系的。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对立都不

自然辩证法--数学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一种精确的科学语言,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数学作为新兴学科,其发展本身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计算数学是研究如何用计算机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科学,它的核心是提出和研究求解各种数学问题的高效而稳定的算法。高效的计算方法与高速的计算机是同等重要的,计算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已与理论分析、科学实验共同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计算数学与其他领域交叉渗透,形成了诸如计算力学,计算物理,计算化学,计算生物等一批交叉科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及其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关键字:计算数学辩证法实践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一种精确的科学语言,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环境、地质、人口、交通等新的领域渗透,并在很多情况下起着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数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库。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的观点已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而计算数学正是对数学的继承和发展,其本身就是辩证与统一的结合。 不论是用数学方法在科技和生产领域解决哪类实际问题,还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学科,首要的和关键的一步是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并加以计算求解。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可谓是如虎添翼。因此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数学这门自然科学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计算机出现以后, 数学方法正日益深入地渗透到各门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已经成为研究现代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数学是基础教育中最受重视的学科, 也是各级各类学校最广泛的学习科目之一。而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其理论及数学教育中处处都蕴含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它以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为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为数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数学科学则遵循自然辩证法规律而产生、变化和发展, 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一门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基础科学,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数学越来越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成为理论思维的重要形式。正逐步向各门学科渗透,成为全部科学的基础。数学这门学科是根据自然辩证法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发展起来的。按照古希腊数学哲学的观点,数的本原就是万物的本原,数的属性是正义,数目的属性是灵魂、理性或机遇,其他事物也能用数来表示。数学源自实物的实性,而数学方法是进人哲学殿堂的阶梯,是认识理想世界的准备工具。数学方法就是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运用数学所提供的感念、理论、方法和技巧,进行数量和结构方面的分析、描述、推导、运算和判断,揭示其规律性的一种方法。而计算数学其本事就是通过周密推算,调试而产生的数学分支。 哲学不像具体科学那样,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无法解决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可哲学来自于具体学科的最普遍规律、方法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同时又对具体学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而基础学科数学同样包含相同的哲理。正如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内在的道理,因而在庞大的数学世界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应运而生的计算数学的分支,对于其的产生也是具备哲学中事物发展的基本特征。

自然辩证法之我见

中国传媒大学博(硕)士学期课程论文

浅谈自然辩证法对理工科研究生学习的指导意义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方法论。理工科是自然科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理工科研与自然辩证法密切相连、不可分割。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理工科研究生的学习,对理工科研究生的科研学习生活提出要求,提倡科研工作者以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指导和引领具体科学工作,以寻求更好的突破创新和发展进步。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理工科,哲学,自然科学 一、引言 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人的尊严和尊贵之处正在与人类能够思考,能够感悟哲学。哲学是思想的灯塔,能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哲学是智慧的圣火,能够点亮我们内心的期冀;哲学是生活的艺术,能够给予我们灵感和启迪;哲学是幸福的源泉,与哲学相伴能够使我们的生活积极而充满阳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从学科性质上来说,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从学科位置上来说,自然辩证法又属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一个独立的层次,它与哲学和具体学科相互交叉,是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中介和桥梁。 作为工科在读研究生,未来的科研工作者,自然辩证法作为我们的必修学位课程,对完善工科研究生知识结构、更新思维方式、开拓眼界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以及怎样去学习并运用自然辩证法,本文联系所学知识和研究方向,对这三点内容给出自己的见解,具体探讨自然辩证法对工科研究生的指导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概述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1873年到1883年,恩格斯写下了《自然辩证法》一书,这标志着自然辩证法的诞生。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 观,其中科学技术观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1]。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承购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辩证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思想和出发点来看,自然辩证法关注自然科学的进展并研究与之相关的哲学命题;从理论成果上来看,自然辩证法是自然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革命;从书中的预言及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启示来看,自然辩证法提示了人类关于自然界的报复问题,关于科学的高度专门化问题,以及考察科学思想的历史方法等。总而言之,自然辩证法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并完成了重要的奠基性工作。 从其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上来看,自然辩证法可分为两大部分,即自然界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前者是客观辩证法,属于自然哲学的范畴,包括自然界的进化过程,自然观的演变以及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2 ---- 2013学年第1学期) 学院(中心、所):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论文题目: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授课教师(职称): 研究生姓名: 年级: 学号: 成绩: 评阅日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4年月日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自然辩证法已不再是单纯理论的研究,它对于自然科学研究者有着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两大内容,即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举例说明了这两大内容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二者与科学发展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自然观自然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1、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 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古代中国有数不清的如四大发明这样为世界科技作出卓越贡献的成就。但是如果按学科来看,古代中国的主要科学成就都集中在应用领域,例如制造业、建筑业等;而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成就相对贫乏。一本介绍数学发展历史的书中说,对数学贡献最大的是欧洲人,同时,书中也介绍了巴比伦、埃及、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数学成就,却对中国的数学成就只字未提。想来也有一定道理,

自然辩证法与创新精神

自然辩证法与创新精神 摘要:创新精神是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表现在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目的、方法论功能所蕴含的创新机理以及它曾经和正在引导科学家的创新等方面。因此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联系密切,应当突出自然辩证法的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和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创新;培养 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自然辩证法的范式正在进行一次新的转变,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范式。从自然辩证法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创新精神是其题中之义,因为它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创新的结晶,而且正处在不断的创新之中;从自然辩证法的功能来看,它既包含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又包含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创新精神也是自然辩证法之显著特征和突出功能的充分显现。因此,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对于加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自然辩证法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范式 自然辩证法(德文Dialektik der Natur,英文dialectics of nature),原本是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自然辩证法由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三部分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融,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材料和理论思想,使当代自然辩证法被拓展为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范式。这一范式的转变可以从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加以考察。 1.当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

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

1.从各自所学的专业来谈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其意义 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 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帮助: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 加准确的计算。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宗教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意义: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知 识,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这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或是工作做准备。而研究生的学习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们不再僵化思维,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个哲学概括,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辩证法,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罗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进程即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2.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 成这种情况?

由自然辩证法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自然辩证法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观点与看法。辩证的自然观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自然界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与看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状态。20世纪初,全球人口约有16亿,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约增长3倍。人口激增,经济增长,需求扩大,使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障碍。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对自然辩证法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认识,并结合新时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和谐相处。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源、环境、生态、和谐相处 一、辨证的自然观 自然界指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是在意识以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它既包括人类已知的也包括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小至粒子,大至宇宙。它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无穷多样性,不断地为人的意识所认识并被人所改造。[2]从广义上讲,是指整个宇宙,即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物质世界及其一切表现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即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列宁的物质概念指明了自然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千姿百态、无限多样。同时,自然界的物质性决定了物质世界所具有的内在统一性——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变化和过程都遵循一定规律。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物质所表现出来的对称性等则都是物质世界统一性的具体表现。 1.2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物质系统具有的不可还原的整体性质。任何物质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

自然辩证法对当代科学研究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对当代科学研究的启示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对于西方科学哲学,我们要进行批判性地吸收,任何一种有前途的学术发展都必须适合中国的实际,因为中国有固有的文化内涵、特殊的思想理论背景和独特的现代化进程。自然辩证法对当代科学研究的启示:以实践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科学理论的合理性;发展科学与增长知识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性的作用,也要看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要正确处理自然科学与科学哲学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科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早期哲学家对认知的探索 哲学作为爱智之学,在其产生之初,就是要在变幻的“多”之下,寻求一个永恒不变的“一”。无论是米利都学者的“水”、“无定形者”、“气”、“火”“四根”还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的痴迷,不过都是要给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提供一个可靠的根基。探索万物的本原体现了早期哲学家对基础主义的追求[2]。 但理解世界的根基是什么?从柏拉图以来的西方知识论的传统来看,基础主义的追求目标经历了从绝对真理到绝对标准的演变,当绝对标准遭到质疑时,基础主义纲领就开始面临失败的命运了[3]。从柏拉图开始,基础主义者把可靠知识的根基设定为绝对真理,笛卡尔、康德等唯理论者是这一传统的后继者;培根及其后的洛克、实证主义者、分析哲学家在认识到唯理论的局限后,放弃了对绝对真理的追求,转而把知识的根基设定为永恒的标准。知识的真由绝对可靠的方法标准来保证

北京大学 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 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理士多德 句中的“师”是指柏拉图 2. “自然说数学语言,这个语言的字母和符号是角、圆和直线。”这句话表达了自然数学 化的思想,说这句话的人是伽利略。 科学数学化的开端是伽利略, 先河是毕达哥拉斯。 3. 提出“万物本源是水”的古希腊哲学家是:泰勒斯。 4.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现代科学最接近的古代学说)。 5. 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6. 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凸现规律,系统科学的第一原理)的哲学家是:亚里 士多德。 7. 较好地解决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的矛盾的是: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8. 用电路装置模拟地下水属于什么模拟:C A. 物理模拟 B. 过程模拟 C. 数学(数量)模拟 D. 功能模拟 ∵物理模拟=过程模拟,数学模拟是两者数量关系上接近,水流方程和电磁场的相似,仿生属于功能模拟。 9. 下列说法最好地表达了鸭兔图实验结果的是:观察渗透理论(概括面广,表达较温和) 理论决定着我们能观察到说什么。——爱因斯坦(太绝对) 10. 《自然辩证法概论》属于什么学科?科学技术哲学 11. 被恩格斯称为“在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自然科学成就是:(18 世纪)星云假说 12. “科学始于问题”是由谁的观点?波普尔(英) 13. 核能的预言、发现、开发和利用过程表明,在现代社会:科学往往走在生产和技术的 前面。(核能是这样,其他不一定) 质能关系式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已经提出,E=mc2 14. 信息论的创立者:申农(美) 系统论——贝塔朗菲(奥地利)控制论——维纳(美) 耗散论——普里高津(比利时) 15. 属于经验论者的哲学家是:弗朗西斯·培根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客观存在,无法逾越和不可忽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依赖于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而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或同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不和谐则是指人与自然的外在关系。目前人们更多的是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的价值与意义,忽视了产生这一价值和意义的内在源泉,即人性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问题。所以,为了确保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人与自然必须达成内在一致,才能担保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在行为方面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关键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它们构成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由此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生态环境则是大自然的有机整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人与自然的原始关系 在古代的理念中,一般会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关系。 关于敬畏自然,古代关于树木禁伐,野生动物禁猎以及对死刑犯执行的时间限制,多与敬畏自然,敬畏鬼神的思想有关。鬼神崇拜,实际上也是自然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不可知的自然规律进行神化之后,就产生了鬼神。中国的宗教,基本上源于对大自然的思考,而不是对人的思考。某一特定时间(如春天),地点(如皇家陵园)不准砍伐树木,体现了设禁者害怕遭到鬼神(或者具有意志的自然界)的惩罚和报复的观念。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怪,很多与动植物,山林,土地,水有关,如狐狸精,土地神,山神,龙王,树精树怪等。统治者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时,也受到鬼神崇拜的影响,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基于无知的敬畏态度。 关于顺应自然,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靠天吃饭"。"靠天吃饭"具体就是靠山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它根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化合物直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宇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的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1. 从存在到演化 以往的自然科学,如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的电磁场论,包括相对论和量于力学等,所描述的都是可逆过程,表现出时间反演是对称的,未来和过去没有差别。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也就从认识存在深入到认识演化,即认识到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演化的,并试图在存在和演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2.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 自从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来,确定论观点在自然科学领域一直被奉为正统,以致机械决定论者构造了一个封闭的简单的宇宙模式.认为只要人们找到一个无所不包的宇宙方程,并且知道宇宙的一切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正如人的认识发展道路是从认识简单事物开始一样.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从研究简单系统开始的。经典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线性的、解析的、平衡态的、规则的、有序的、确定的、可逆的、可作严格逻辑分析的对象,这本来是合理的、必然的,但也形成一种传统观念,即认为复杂性只存在于生命和社会历史领域,物理世界是简单的。 4、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 以往的科学实质上是以线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线性科学。数学的发展早已为线性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包括线性代数、线件微分方程、博立叶分析、线性算子理论和随机过程的线性理论在内的强有力的解析方法和工具。 2、如何理解技术的发展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现代科技每前进一步,都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孕育产生了第三次新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当代科学和高技术突飞猛进,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更是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广阔的空间,产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影响。总之,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代人在社会生产力上的制高点。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能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认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认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我国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在高科技的发展上占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