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一、信用风险的界定 20 世纪 90 年代,在全球经济、政治、技术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信用 风险正以指数形式增长着。 从居民个人来看,消费信贷的发展使得居民个人作为一个重要的信用 提供者出现。 万事达卡的一份报告这样写道 1995 年,万事达信用卡的发行增长率 以美元为记价单位为欧洲 25,亚洲 22,拉美 36,中东和非洲 22。 从公司企业的角度来看, 几乎所有的公司帐户上都有应收、 应付款项, 还有很多企业发行大量的公司债券。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各国的债务都在不断的上升。 这一切都说明了信用的巨大发展。 毋庸质疑,信用的可获得性以及人们从观念上对信用的接纳促进了现 代社会的发展。 信用使得一个人即使收入菲薄也能买得起房子、汽车和其他消费品。 这样反过来又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信用能促使企业快速地增长,如果没有信用的存在,企业仅凭自有资 金的积累很难发展成国际性的大企业。 信用还使得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满足公众对一些公共产品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随着信用的迅速发展,各种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注意。 从借款人个人不能按时还钱,到银行呆帐、坏帐的增多,一直到债务 国不能偿还债务本息。 这一切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信用风险指的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 成的风险,这种无力履行交收责任的原因往往是破产或其他严重的财务问 题。 信用风险可进一步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 如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证 券或价款,造成以交付的价款或证券的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 约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 遭受因市场价格变化不利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 信用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借款人的履约 能力出现了问题。 贷款的偿还一般通过取得经营收入、出售某项资产,或者通过其他的 途径借入资金而实现。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生产经营,由其经营所得来偿还。 因此,衡量借款人的履约能力最主要还要看其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 获利情况如何。 这一点无论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而言都是如此。 第二类是借款人的履约意愿出现了问题,这主要是借款人的品格决定

的。 借款人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具备在负债期 间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 这就要求借款人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必须是诚实可信的,并且能够努 力经营。 对于国家而言,一般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不过,借款人品格是难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计量的,一般只能根据过去 的记录和经验对借款人进行评价。 如果存在完备的信用档案,那么借款人在过去时间里违约的次数基本 上可以反应出借款人的品格。 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演变 近 20 年来,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 几个阶段 180 年代初因受债务危机影响,银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 与管理,其结果是《巴塞尔协议》的诞生。 该协议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数来量化风险,是对银行风险 比较笼统的一种分析方法。 1999 年 6 月 3 日,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发布关于修改 1988 年《巴寒尔 协议》的征求意见稿,该协议对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更为现实的选 择。 一方面,对现有方法进行修改,将其作为大多数银行计算资本的标准 方法,并且对于某些高风险的资产,允许采用高于 100 的权重。

另一方面,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目前摩根等国际大 银行使用的计量信用风险模型。 但是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模型的有效性,信用风险模型目前还不 能在最低资本限额的制定中发挥明显作用。 委员会希望在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后,使用信用风险模型将成为 可能。 2 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大银行认识到信用风险仍然是关键的金融风险, 并开始关注信用风险测量方面的问题,试图建立测量信用风险的内部方法 与模型。 其中以摩根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最为引人注目。 1997 年 4 月初,美国摩根财团与其他几个国际银行——德意志摩根建 富、美国银行、瑞士银行、瑞士联合银行和共同研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 个评估银行信贷风险的证券组合模型。 该模型以信用评级为基础,计算某项贷款或某组贷款违约的概率,然 后计算上述贷款同时转变为坏账的概率。 该模型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信贷产品,包括传统的商业贷款;信用证和 承付书;固定收入证券;商业合同如贸易信贷和应收账款;以及由市场驱 动的信贷产品如掉期合同、期货合同和其他衍生产品等。 3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金融业风险出现了新特点,即 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联合造成。 金融危机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综合模型以及操 作风险的量化问题,由此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引起人们的重视。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种类型 风险的通盘管理。 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 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 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 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这种方法不仅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银行机构本身产生的一种需求, 也是当今国际监管机构对各大金融机构提出的一种要求。 在新的监管措施得到落实后,这类新的风险管理方法会更广泛地得到 应用。 继摩根银行推出之后,许多大银行和风险管理咨询及软件公司已开始 尝试建立新一代的风险测量模型,即一体化的测量模型,其中有些公司已 经推出自己的完整模型和软件如软件公司建立的风险监测模型,并开始在 市场上向金融机构出售。 全面风险管理的优点是可以大大改进风险——收益分析的质量。 银行需要测量整体风险,但只有在具有全面风险承受的管理体系以后, 才有可能真正从事这一测量。 4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一种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 ——信用衍生产品逐渐成为金融界人们关注的对象。 简单地说,信用衍生产品是用来交易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在使用信 用衍生产品交易信用风险的过程中,信用风险被从标的金融工具中剥离, 使信用风险和该金融工具的其他特征分离开来。

虽然最早的信用衍生产品早在 1993 年就已产生,当时日本的信孚银 行为了防止其向日本金融界的贷款遭受损失,开始出售一种兑付金额取决 于特定违约事件的债券。 投资者可以从债券中获得收益,但是当贷款不能按时清偿时,投资者 就必须向信孚银行赔款。 但只有最近几年,信用衍生产品才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1997 年底, 全球信用衍生产品未平仓合约金额只有 1700 亿美元, 1998 年底的这一数字为 3500 亿美元。 而到了 2000 年底,这一数字更是增加到了 7400 亿美元。 三、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防范信用风险 1 利用期权对冲信用风险 利用期权对冲信用风险的原理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收取一种类似于 贷款者资产看跌期权的出售者可以得到的报酬。 这是因为,银行发放贷款时,其风险等价于出售该贷款企业资产看跌 期权的风险。 这样,银行就会寻求买入该企业资产的看跌期权来对冲这一风险。 对这种信用风险对冲方式的最早运用是美国中西部的农业贷款。 为保证偿还贷款,小麦农场主被要求从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购买看跌期 权,以这一期权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 如果小麦价格下降,那么小麦农场主偿还全部贷款的可能性下降,从 而贷款的市场价值下降;与此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 抵消贷款市场价值的下降。

图 1 显示了小麦看跌期权具有的抵消性效应。 附图 图 1 利用小麦看跌期权对冲贷款的信用风险 如图所示,当小麦价格为时,农场主的资产小麦价值恰好保证能偿还 银行贷款,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为零;当小麦价格从下降时,银行贷 款的报酬下降, 但是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上升; 当小麦价格从上升时, 银行贷款的报酬保持不变,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进一步下降。 但是,小麦看跌期权是由农场主购买的,作为贷款的抵押,因此银行 贷款的报酬并不发生变化。 此时,农场主的最大借贷成本是购买小麦看跌期权的价格。 这种信用风险的对冲方法看上去很完美,但是存在着下列两个问题 1 农场主可能由于个人的原因,而不是因为小麦价格的下降而违约。 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只保证了贷款者的还款能力,但是对于贷款者的 还款意愿却没有任何的保证。 可是从前面我们知道,信用风险的产生是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这两者 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农场主要想获得贷款必须购买看跌期权,从而必须支付一定的期权 费,使得农场主贷款的成本上升。 从农场主的角度来看,他肯定不愿意这 样做。 如果银行强迫农场主购买期权就有可能会损害银行和农场主的关系, 农场主也可以不选择这家银行贷款。

现在, 我们可以考虑一种更直接的对冲信用风险的方法——违约期权。 这种期权在贷款违约事件发生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期权购买者,从而 对银行予以一定补偿的期权。 如图 2 所示,银行可以在发放贷款的时候购买一个违约期权,与该笔 贷款的面值相对应。 当贷款违约事件发生时,期权出售者向银行支付违约贷款的面值;如 果贷款按照贷款协议得以清偿,那么违约期权就自动终止。 因此,银行的最大损失就是从期权出售者那里购买违约期权所支付的 价格。 这类期权还可以出现一些变体,比如,可以把某种关卡性的特点写入 该期权合约中。 如果交易对手的信用质量有所改善,比如说从级上升到级,那么该违 约期权就自动中止。 作为回报,这种期权的出售价格应该更低。 图 2 违约期权的收益曲线 附图 另外,类似于与利率相联系的期权,债券的发行者可以利用期权对平 均信用风险贴水进行套期保值。 例如,公司信用评级为+1,它计划在两个月后发行总价值为 100 万元 的 1 年期债券。 如果在这两个月内该公司的信用等级下降,那么它付给投资者的信用 风险贴水就会上浮,则公司势必要以更高的利率发行债券,融资成本必将

升高。 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公司可以购入一个买入期权,双方约定在信 用风险贴水上浮到一定限度后,由期权的出售方弥补相应多出的费用。 具体的说,若公司买入一个在两个月后发行 100 万元债券的风险贴水 的买入期权,期权价格为 1 万元,双方约定的信用风险贴水为 1。 如果风险贴水升至 2,就会使公司多付出 1 万元的融资费用,这些多 付出的费用由期权的出售者负责偿付。 同样,如果信用风险贴水降至 05,则买入期权无任何收益,但公司可 以以较低利率借款而较预定的借款费用节省 5000 元。 因而,买入期权在信用贴水上升时可以使其购买者以固定利率借款而 避免损失,利率下降时则可以享有相应的好处。 当然,享有这样权利的代价是要付出相应的期权费。 2 利用互换对冲信用风险 信用互换是银行管理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信用互换主要有两类总收益互换和违约互换。 在总收益互换中,投资者接受原先属于银行的贷款或证券一般是债券 的全部风险和现金流包括利息和手续费等,同时支付给银行一个确定的收 益比如图 3 中所示的,一般情况下会在基础上加减一定的息差。 与一般互换不同的是,银行和投资者除了交换在互换期间的现金流之 外,在贷款到期或者出现违约时,还要结算贷款或债券的价差,计算公式 事先在签约时确定。 如果到期时,贷款或债券的市场价格出现升值,银行将向投资者支付

价差;反之,如果出现减值,则由投资者向银行支付价差。 举例来说,假设一定银行以固定的利率 15 给予某一企业 1 亿美元的 贷款。 在贷款的生命周期内,如果该企业的信用风险增加,那么贷款的市场 价值就会下降。 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而造成的损失,银行可以同其他金融机构达成 一笔交易。 在该交易中,银行以年利率向作为交易对手的金融机构支付,该年利 率等于贷款承诺的利率。 作为回报,银行每年从该金融机构收到按可变的市场利率支付的利息 比如反映其资金成本的 1 年期的。 在贷款到期的时候,银行还要同其交易对手结算价差。 很显然,总收益互换可以对冲信用风险暴露,但是这种互换又使银行 面对着利率风险。 如图 3 所示, 即使基础贷款的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 只要发生变化, 那么整个总收益互换的现金流也要发生变化。 附图 图 3 总收益互换的现金流 为了剥离出总收益互换中的利率敏感性因素,需要开发另外一种信用 互换合约。 这就是违约互换,或者可以叫做纯粹的信用互换。 如图 4 所示,银行在每一互换时期向作为交易对手的某一金融机构支

付一笔固定的费用类似于违约期权价格。 如果银行的贷款并未违约,那么他从互换合约的交易对手那里就什么 都得不到;如果该笔贷款发生违约的情况,那么互换合约的交易对手就要 向其支付违约损失,支付的数额等于贷款的初始面值减去违约贷款在二级 市场上的现值。 在这里,一项纯粹的信用互换就如同购入了一份信用保险,或者是一 种多期的违约期权。 附图 图 4 违约互换的现金流 3 信用联系票据信用联系票据是指同货币市场票据相联系的一种信用衍生品。 信用联系票据的购买者提供信用保护。 一旦信用联系票据的标的资产出现违约问题,信用联系票据的购买者 就要承担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信用联系票据的发行者则相当于保护的购买者,他向信用联系票据的 购买者支付一定的利率。 如果违约情况未发生,他还有义务在信用联系票据到期的时候归还全 部本金;如果违约情况发生,则只须支付信用资产的残留价值。 图 5 展示了信用联系票据的整个现金流过程。 附图 图 5 信用联系票据的现金流 银行可以利用信用联系票据来对冲公司贷款的信用风险。

同时,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因为它还为其发行银行带来的现 金收入。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联系票据是对银行资产的一种重组。 但是,同其他信用衍生产品一样,贷款本身还保留在银行的帐户上。 随着信用联系票据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信用联系票据业务的金融 机构。 这些金融机构通常以-的形式发行信用联系票据, 发行所得的收入用于 购买安全性较高的资产,例如国库券或者货币市场资产。 有信用风险对冲需求的机构可以同的发行者签订一种纯粹的信用互 换合约。 当违约事件发生时,的发行者负责向购买者赔偿违约资产的损失,这 一支付过程由发行所购买的安全性资产所保证。 对于的发行者而言,这一交易过程不存在什么风险,它实质上是位于 信用保护的需求者例如,有信用风险对冲需求的银行和信用保护的提供者 中间的中介机构。 的购买者是信用保护的提供者,其收入就是安全性资产的利息以及发 行者从信用风险对冲机构那里收取的一部分费用。 具体交易过程参见图 6。 附图 图 6 以形式发行的信用联系票据 1 的购买者向的发行者购买; 2 的发行者用发行的收入购买安全性资产;

3 的发行者同有信用风险对冲需求的机构银行签订纯粹的信用互换合 约; 4 的发行者向的购买者支付安全性资产的利息以及一部分从银行收取 的费用; 5 的购买者向银行间接提供信用保护。 与违约互换相比较,信用联系票据减少了交易对手风险,因此有着对 冲信用风险需求的机构更乐于采取这种方式。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信用联系票据的一个具体的例子。 某信用卡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债券。 为降低公司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可以采取一年期信用联系票据的形 式。 此票据承诺,当全国的信用卡平均欺诈率指标低于 5 时,偿还投资者 本金并给付 8 的利息高于一般同类债券利率;该指标超过 5 时,则给付本 金并给付 4 的利息。 这样,信用卡公司就利用信用联系票据减少了信用风险。 若信用卡平均欺诈率低于 5,则公司业务收益就有保障,公司有能力 给付 8 的利息;而当信用卡平均欺诈率高于 5 时,则公司业务收益很可能 降低,公司则可付较少的利息,某种程度上等于是从投资者那里购买了信 用保险。 投资者购买这种信用联系票据是因为有可能获得高于一般同类债券 的利率。 在这个例子中,债券的购买者是保护的提供者,因为在购买债券的同

时也就购买了债券附属的信用联系票据;债券的发行者即信用卡公司是保 护的需求者;所要规避的信用风险是信用卡公司从事的信用卡业务。 四、信用衍生产品的作用 1 分散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发放贷款并提供相关的其他配套服务来获取利 润的。 这一点使其不可避免地处于信用风险持有者的地位。 一家银行贷款组合的收益—风险特征可以由下面两个参数表示 1 预期 收益,根据利差和预期贷款损失计算;2 意外损失,根据最大可能损失计 算。 预期收益依赖于利差和信用损失,而信用损失则是根据违约概率和挽 回率计算的。 意外损失的计算要基于许多贷款同时损失的假设。 意外损失还常常和贷款的违约相关性有关。 预期收益和意外损失的比是一个类似于股票基金夏普比率的指标。 这一比率的增加可以提高贷款组合的预期业绩。 这可以通过下面的两种策略来实现 1 减少具有较高意外损失,较低预期收益的贷款; 2 添加新的资产,这些资产能对贷款组合的夏普比率产生正的贡献。 在以前,银行只能通过购买或出售贷款资产才能实施这两种策略,而 且这种贷款出售规模很小,缺乏流动性。 然而,利用信用衍生产品,这些策略就能够很容易地实

现。 分散信用风险,这是信用衍生产品最基本的一个作用。 2 具有保密性 以前,银行主要通过贷款出售来管理信用风险,但这往往是银行客户 所不愿看到的事情。 这种方法会对银行和客户的关系造成损害,银行可能会因此丧失以后 对该客户的贷款机会以及其他一些业务,如获利颇丰的咨询业务等。 利用信用衍生产品则可以避免这种不利影响。 通过与信用保护者签订信用衍生合同,银行可以在客户不知道的情况 下将信用风险转移。 3 提高资本回报率 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一家银行的总资本不能低于风险资产总额的 8。 银行持有的低违约风险资产,如经合组织国家银行之间的贷款,其风 险权重为 20;银行持有的高风险资产,如对企业的贷款,其风险权重为 100。 这样,一家持有商业贷款的银行可以通过向另一家银行购买信用保护 的方法来达到降低信用风险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资本回报率。 假设有、两家银行,银行的信用等级较银行高。 银行的资金成本是-020,银行的资金成本是+025。 现在, 银行向企业发放利率为+0375 的 1000 万美元的贷款, 它必须为 该笔贷款保持 800000 美元的资本来满足 8 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假设为 5625,

则 银行净收益 10000000×6-10000000-800000×5425=100900 美元 银行资本回报率 100900800000=126 如果银行不愿意承担该笔贷款的风险,则与银行签订一个信用互换协 议,银行每年从银行收取 375 个基点的费用,同时在合同违约后承担向银 行赔偿损失的义务。 这样, 贷款违约的风险全部转移给银行, 银行只承担银行违约的风险。 银行 1000 万美元贷款的风险权重变为 20,即银行只要为该笔贷款维 持 160000 美元的资本就能达到资本充足的要求,此时 银行净收益 10000000×6-0375-********-160000×5425=28680 美元 银行资本回报率 28680160000=179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银行通过签订信用互换协议不仅避 免了该笔贷款的违约风险, 同时还使其资本回报率增加了 179-126126=42。 五、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 信用衍生产品一方面减少了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也给其使用者带来了 新的金融风险。 正如其它柜台交易产品一样,信用衍生产品是法人之间所签订的金融 合约。 这些合约将使其使用者面临着操作风险、交易对手风险、流动性风险 和法律风险。 1 操作风险 信用衍生产品最大风险的是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投资者不是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而是用来进行过 度的投机。 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因为其交易员进行了不当的衍生产品交易。 一方面,操作风险造成的后果可能极为严重;另一方面,操作风险也 是较容易控制的一种风险。 只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并且坚决执行,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操 作风险。 2 交易对手风险 交易对手风险指交易对手不履约的风险。 因为交易对手风险的存在,使得信用衍生产品并不能完全消除信用风 险。 但是同一般的信用风险相比,信用衍生产品本身的交易对手风险是微 不足道的。 这是因为信用衍生产品的交易对手或为一流的商业银行,或为信用等 级为级的投资银行。 这两类机构必定是资本充足并且违约概率较小。 3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对冲原有头寸的不确定性。 对于信用衍生产品的购买者而言,其目的是规避信用风险,而不是投 机获利,从而流动性风险并不是特别重要。 3 但是,若是对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发行者出售者或是希望对冲其原有 头寸的信用衍生产品的使用者则而言,流动性风险则必须加以考虑。

目前,信用衍生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活跃的二 级市场,从而使得信用衍生产品的使用者无法及时变现。 随着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流动性风险将会降低。 4 法律风险 信用衍生产品都是通柜台交易进行的,也就是说其合约多为非标准合 约,因此合约的条款不合法或是不规范的问题,这就给信用衍生产品的使 用者带来了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定稿)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处理客户信用额度评定、批准等具体工作,在维持对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降低应收账款,减少潜在的坏账损失风险,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信用管理制度内容 (一)收集客户信息 1、收集信息的目的:作为公司确定客户信用等级和批准信用额度的基础。 2、信息收集负责人:以事业部销售业务员为主,财务事业部为辅的多渠道方式进行。 3、具体操作: (1)事业部销售业务员应当对所有已经和将要与公司发生长期业务关系的客户情况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调查,其内容主要包括: (a)客户名称、法人概况、单位性质、经营业务范围; (b)注册资金、工商登记号、税务登记号; (c)银行账户、账号、资产状况; (d)近三年来公司的营运状况和经营业绩; (e)客户经销本公司产品的基本状况:年销量、类别、上年销售收入实绩、应收账款余额、回款平均天数、对接业务的配合情况; (f)当地市场的简要情况分析; (g)客户重大经济纠纷或司法案件; (h)联络方式、跟进负责人等资料;

(i)其他重要资料。 1 (2)业务员在调查收集上述客户资料时,必须按照当前普遍被业界接受的方式进行,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收集客户资料: 向客户内部有关业务人员咨询了解; 收集客户和媒体提供的公开经营资料; 向当地政府工商税务管理机构了解或查询; 向其他有关资信评估机构查询; 向客户的其他供货商了解其付款情况; 向客户主要产品的主要用户单位调查了解有关该客户内部管理情况; 其他合法的方法和手段; (3)业务员将调查了解到的客户信息,填写《客户信息表》后签字,并将重要的原始资料附在表后,交给部门统计员。 (4)统计员将业务员提供的客户信息表中的信息录入到“客户信用管理档案”中,进行密码保护,并将相应信息及原始资料送财务部备案。客户信用管理档案中的信息如有变化,应及时更新。 (5)业务员,销售经理应经常与客户保持沟通,定期巡回访问客户,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客户的经营和资信等变化情况。 (二)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流程 1、事业部业务员定期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将填写准确的“客户信息表”及其附件及时反馈给销售经理。 2、由销售经理对收集的客户资料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对收集的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鉴定后,填写《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评定表中的相关指标。

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和应对措施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林洁交通银行绍兴分行312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降低我国银行信用 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银行信用风险不良资产信用评级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067(2010)03-0179一O1 一 ,前言 现代金融业的竞争与其说是资产规模的竞争,不如说是金融风险管 理的竞争.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由于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以商业 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仍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金融 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同时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因此, 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已逐步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但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 较,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信息系 统建设滞后.从对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的角度来看,我国与发达 国家的差距还较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水平不高以及由此带 来的信息传递效率较低,从而带来信息失真现象,加大了管理中的操作 风险,难以实现与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统一性.(二)基础数据库不完善.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造成信息

之间冗余,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差.基础数据不统一和准确性不足,这使 得即便是简单的分析工具也由于数据的质量问题,导致分析结果缺乏可信度,从而无法建立各种信用风险的管理模型,无法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银行实际的信用风险管理中去.(三)风险管理的体制 性差异.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一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控制权垄断很难避免”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督机构有效性不足,从而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基础薄弱;二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的最大特征是纵向的,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是以分行为经营单位的体制,这种横向体制造成了金融效率低.(四),监管机构不完善.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信息化工具 与手段,无法实现对被监管对象进行持续,全面,有效监管.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应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品种与交易量大增,交易信息电子化,无纸化,业务的复杂性,风险的隐蔽性也越来越高,单靠手工方式,以有限的人力资源按照传统方式翻阅账本,传票等,难以有效识别金融机构风险. 三,降低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银行信用建设 依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个人信用报告的 生成完全是由征信服务中心和商业银行双方完成,个人客户是被排除在外的,个人客户仅在信用报告生成后发现有误时才可以提出异议.很明显,这种制度设计是以商业银行能真实,明晰,完整地征集个人信息为前提的.但是,在现实中,情况却往往相反.从目前的实际看,”办法”赋 予个人客户的四种权利,有点名存实亡.对于使用同意权,银行可以在

信用风险管理办法

XXX制度 信用风险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XXXXXXXXX-XXXX 编制部门: 审核: 批准: 版次号:A/0 生效日期:年月日

目录 修改记录 (3)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组织和职责 (7) 第三章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计量 (11) 第四章信用风险的监测和控制 (15) 第五章信用风险的报告 (23) 第六章授信政策 (24) 第七章附则 (28)

修改记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和健全XXX(以下简称“我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有效管理信用风险并降低信用风险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以及《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我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第三条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将信用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获得最高的经风险调整收益: (一)提高资产健全性,以特定的借款人、企业集团、行业、地区、产品等类似的风险特征对信用风险进行分类并管理,防止信用风险向某一方面偏重,把信用风险可能导致的非预期损失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内。 (二)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管理因交易对手不履行债务而导致的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及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损失指对我行的价值、财务状况、声誉、客户或员工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五条本办法所指信用风险管理指对信用风险进行主动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或化解、报告的过程。 第六条本办法管理对象包括除交易类账户和衍生产品外的所有银行账户表内外资产,主要包含计量信用风险暴露项目,即各项贷款、拆放同业和买入返售资产、存放同业、银行账户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不可撤销承诺及或有负债。 第七条信用风险管理理念: (一)全面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渗透到各项业务中,覆盖所有部门、各个支行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执行。 (二)及时调整。信用风险管理与我行面临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根据经营战略、理念、外部经济、政治即监管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 (三)成本与收益匹配。信用风险管理措施与具体业务规模、复杂程度和特点相适应,并在风险管理成本和收益之间寻求合理平衡。 第八条为有效改进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必须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一)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切实提高资产质量; (二)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观念,将信用风险和其它风险以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定稿)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定稿)

————————————————————————————————作者:————————————————————————————————日期: 1

5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条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处理客户信用额度评定、批准等具体工作,在维持对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降低应收账款,减少潜在的坏账损失风险,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信用管理制度内容 (一)收集客户信息 1、收集信息的目的:作为公司确定客户信用等级和批准信用额度的基础。 2、信息收集负责人:以经销商业务员为主,财务事业部为辅的多渠道方式进行。 3、具体操作: (1)经销商销售业务员应当对所有已经和将要与公司发生长期业务关系的客户情况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调查,其内容主要包括: (a) 客户名称、法人概况、单位性质、经营业务范围; (b) 注册资金、工商登记号、税务登记号; (c) 银行账户、账号、资产状况; (d) 近三年来公司的营运状况和经营业绩; (e) 客户经销本公司产品的基本状况:年销量、类别、上年销售收入实绩、应收账款余额、回款平均天数、对接业务的配合情况; (f) 当地市场的简要情况分析; (g) 客户重大经济纠纷或司法案件; (h) 联络方式、跟进负责人等资料; (i) 其他重要资料。

5 (2)业务员在调查收集上述客户资料时,必须按照当前普遍被业界接受的方式进行,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收集客户资料: 向客户内部有关业务人员咨询了解; 收集客户和媒体提供的公开经营资料; 向当地政府工商税务管理机构了解或查询; 向其他有关资信评估机构查询; 向客户的其他供货商了解其付款情况; 向客户主要产品的主要用户单位调查了解有关该客户内部管理情况; 其他合法的方法和手段; (3)业务员,销售经理应经常与客户保持沟通,定期巡回访问客户,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客户的经营和资信等变化情况。 (二)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流程 1、业务员定期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将填写准确的“客户信息表”及其附件及时反馈给销售经理。 2、由销售经理对收集的客户资料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对收集的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鉴定后,填写《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评定表中的相关指标。 3、主管总经理依据销售经理报来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及其附件,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4、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报送财务经理审核签字。 5、对超过授权批准金额的客户,主管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初步评定后,再由老板对客户信用等级予以批准。 6、对于已经存在的客户,主管副总负责根据销售人员提供的客户资料,结合编制的客户黑名单、财务部提供的该客户的历史欠款情况、该客户与黑名单上的其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一)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一) 一、信用风险的界定 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经济、政治、技术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信用风险正以指数形式增长着。从居民个人来看,消费信贷的发展使得居民个人作为一个重要的信用提供者出现。万事达卡的一份报告这样写道:“1995年,万事达信用卡的发行增长率(以美元为记价单位)为:欧洲25%,亚洲22%,拉美36%,中东和非洲22%。”从公司企业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公司帐户上都有应收、应付款项,还有很多企业发行大量的公司债券。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各国的债务都在不断的上升。这一切都说明了信用的巨大发展。 毋庸质疑,信用的可获得性以及人们从观念上对信用的接纳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信用使得一个人即使收入菲薄也能买得起房子、汽车和其他消费品。这样反过来又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信用能促使企业快速地增长,如果没有信用的存在,企业仅凭自有资金的积累很难发展成国际性的大企业。信用还使得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满足公众对一些公共产品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随着信用的迅速发展,各种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从借款人个人不能按时还钱,到银行呆帐、坏帐的增多,一直到债务国不能偿还债务本息。这一切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信用风险指的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

的风险,这种无力履行交收责任的原因往往是破产或其他严重的财务问题。信用风险可进一步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如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证券或价款,造成以交付的价款或证券的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约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受因市场价格变化不利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 信用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出现了问题。贷款的偿还一般通过取得经营收入、出售某项资产,或者通过其他的途径借入资金而实现。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生产经营,由其经营所得来偿还。因此,衡量借款人的履约能力最主要还要看其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获利情况如何。这一点无论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而言都是如此。第二类是借款人的履约意愿出现了问题,这主要是借款人的品格决定的。借款人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具备在负债期间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这就要求借款人(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必须是诚实可信的,并且能够努力经营。对于国家而言,一般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不过,借款人品格是难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计量的,一般只能根据过去的记录和经验对借款人进行评价。如果存在完备的信用档案,那么借款人在过去时间里违约的次数基本上可以反应出借款人的品格。 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演变 近20年来,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OC)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一、信用风险及其成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健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经济体之间信用关系的缺乏则是最主要的问题。信用成为当前商品过剩时期最稀缺的资源,信用的缺失造成了市场交易成本的极大提高,企业要为正常的商品交易支付更多的无效成本,同时面临更多的交易风险,这些情况直接造成了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下降。随着中国入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买方市场普遍形成,交易方式从现金交易逐步过渡到信用交易,信用经济蓬勃发展。与此相适应,信用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国绝大多数竞争性行业的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取客户订单,企业需要提供优惠的价格或赊销条件,导致利润越来越薄;另一方面,客户不守信用,随意拖欠账款,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解决收款难的问题,但由于信用管理经验不足,结果还是产生大量呆账、坏账,使本己单薄的利润被严重侵蚀。对于企业而言,不能够坐等环境的改变,尽快适应这样的环境,提高自己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现实的选择。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一个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能使企业在经营中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和良好的效益。 (一)信用风险的含义 信用风险指的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的风险。信用风险可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账款或权益,造成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约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遇受因市场价格变化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

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措施 1、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位队伍 担保风险的高发性、高散性与不确定性,势必要求管理层员工有很高的业务素质。管理层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经验,对担保风险和经营环境应有充分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同时要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并具备财务、管理、法律、投资等专业知识与从业经营的员工队伍。 2、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决策程序 担保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规范的领导体制和决策程序,注意控制担保决策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要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建立一套科学的规章和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内部组织机构之间要建立相互制衡机制,同时具有良好的外部约束和相互牵制机制。目前应强调按经济上的规律自主决策,项目选择上应杜绝行政命令担保和人情担保,担保对象要体现扶优扶强,不搞扶贫济困,要重点防范道德风险,要建立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并保持其权限的独立性,要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加强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 3、每笔业务的风险控制措施 可借助有关专业机构的人才、技术与经验,提高自身的信用调查与分析能力和对担保风险的有效识别与控制能力。如探索与专业信用服务机构共同组建具有高级专业水平的企业信用评级机构,通过信用评级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使项目审批公正、透明,努力把由于信息不完善把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由于申请担保的主要是中小企业,其财务规范性较低,因此应重点关注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的法律风险并对其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科学的预测。担保过程中应注重担保事后的及时性和连续性监督,对已经出现的担保事故要尽早处理,对高风险担保项目要重点关注,专人监控,提前制订追索方案,尽力降低代偿率和损失率。 4、在严格控制每笔担保风险的基础上,通过风险管理技术进一步分散风险。对担保资产组合的信用质量、流动性、多样化、单一风险、地理分布、期限管理应当有明确的要求。根据每笔担保情况,计算担保的平均持续期限,保持担保资金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一、比较分析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异同点及应用时注意事项。(一)模型概述 1.信用监测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 1993年,KMV公司利用布莱克—斯科尔斯-莫顿模型(BSM Model)提出了著名的信用监测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并经Longstaff和Schwarz (1995)、Dsa(1995)和Zhou(1997)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已基本成熟并成为当今世界最为著名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之一。 由于该模型是在BSM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有满足BSM模型的基本假设,即公司股票价格是个随机过程、允许卖空、没有交易费用和税收、证券可分性、不存在套利机会、证券交易的连续性、无风险利率在借款人还清债务前保持不变。KMV模型认为上市公司持有的资产分布及其资本结构特征决定了借款人的信用质量特征,并且借款人资本结构只有所有者权益、短期债务、长期债务和可转化的优先股。当借款人资产价值小于违约点就可能违约,并认为违约点在数量上是短期债务与半倍的长期债务之和。由于假设上市公司市场价值服从布朗运动,并且借款人资产收益服从正态分布,这样可以应用到期权理论求出预期违约率,因为银行发放贷款所获得的收益与卖出一份借款人企业资产的看跌期权是同构的,因而还可以计算贷款的价差。显然,该模型是用解析式来计算违约率的,它不像信用度量术和死亡模型是用统计的方法得出来的。 该模型的主要优势在于:它拥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即现代公司理财和期权理论的“结构性模型”;它采用的主要是股票市场的数据,因此,数据和结果更新很快,具有前瞻性;由于该模型将股权视为企业资产的看涨期权,所以它可以用于任何公开招股公司。然而,该模型也存在缺点:假设比较苛刻,尤其是资产收益分布实际上存在“肥尾”(fat-tailedness)现象,并不满足正态分布假设;对于非上市公司,不得不采用历史财务数据,数据的时效性大打折扣;没有根据借款人信用品质、担保情况、可转换性等区分长期债券;它是违约式(Default-Mode, DM)模型,对企业的杠杆比率捕捉钝化,具有静态性;不能处理非线性产品,如期权、外币掉期。 2.信用度量术(CreditMetrics) 1997年,J.P.摩根联合当时世界一流银行和KMV公司共同开发出信用度量术(CreditMetrics),采用二阶段法度量信用风险,此后,A. Nyfeler(2000)、Lawrece R. Forest和Kpmecpeat Marwick(2000),David Jones和John Mingo (2001)对此作了进一步解释和拓展,现已基本成熟并成为当今世界最为著名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之一。 该模型计算起来比较复杂,也有很多假设:债券未来市场价值和风险完全由其远期利率分布曲线决定(相同信用等级的远期利率分布曲线是相同的),在模型中,唯一的变量是信用等级;信用等级是离散的,在同一级别的债券具有相同的迁移矩阵和违约率,迁移概率遵循马尔可夫过程(Markov Process),同

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

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防范机制和策略 防范信用风险,应在充分发挥企业销售信用政策优势 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应收账款投资成本,避免坏账损失。企业应建立销售前、销售中和销售后的信用评估机制、债权保障机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形成一整套的信用 管理体系,从而进行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 (1)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强化客户管理。 “客户即市场,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 的主要来源。”因此信用风险管理必须从对客户的信用管 理开始,包括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规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 (2)建立债权保障机制,确保销售过程规范操作,做 到有法可依。 谈判时注意确定信用条件,包括给予信用的形式(如 付款方式)、期限和金额。在谈判过程中从最初与客户协 商到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应将各个方面都明确规定好。避 免由于一些简单的操作失误而造成严重的拖欠。签约时注 意寻求债权保障。 此外,为确保收回货款,要使用一定的债权保障手段,如担保、保险等。充分利用信用保险、国际保理服务及其 他衍生金融工具防范信用风险。

(3)建立债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应收账款的管理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三部分: 1、应收账款的日常监控管理属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 销售部门以放账的形式售出货物之后,面临的一个最 直接问题就是如何对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监控,保证及时 收回货款。此时信用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账龄分析”法是企业可选用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监控 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应收账款的收回时间加以分类,统计各 时间段内支付的或拖欠的应收账款情况,从而监督每个客 户的应收账款支付进度,对不同时间段内的逾期账款采取 不同对策。 应用账龄分析技术,推行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 的跟踪管理”,即从应收账款产生之日起,便与客户建立 定期联系,监督其支付情况,直到账款被全部收回。 2、应收账款的到期催收管理属于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 其核心内容是核实应收账款基础数据(包括时间、是 否逾期、业务概况、历史原因、责任人、金额、已采取的 措施等),建立催收基本资料,制定应收账款重点追讨对象,定期公布“黑名单”,以应收账款工作例会为机制, 对快到期应收账款、拖欠款和诉讼状况(特别是重点金额 款项)定期进行披露,从而进行监控。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境内外有关监管指引、本行《章程》,并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本行实现既定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本办法主要关注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本行还关注外部监管部门或本行董事会要求

关注的其他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收益与风险匹配 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考虑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能够满足股东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本行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 本行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部门、各级机构和各层级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实行前中后台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之间要有效沟通与协调,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风险分散 本行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行业、产品、期限和币种等维度上的适度分散,防范集中风险。严格遵循监管标准,审慎核定单一客户和关联客户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度。 本行实现市场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市场、产品、期限和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案例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三只眼 A公司是一家财务管理十分严格的公司,也有一套完善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因此公司的坏帐率和资金周转一直保持较好的水平,财务部张经理颇为自己的管理有方而洋洋得意;但销售部的陆经理可不这么看:生意不可能没有一点风险,坐在家里没有销售肯定不会产生任何呆帐,那样离公司倒闭大家回家也不远了。陆经理认为过于死板的信用政策影响了销售部的业绩,使公司损失了许多机会。 企业里的销售部和财务部似乎天生就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部门,更有这种说法:财务部代表和维护公司的利益,而销售人员代表着经销商和客户的利益,这不今天发生在A公司一件事情似乎更能证明这个看法: 温州B公司是A公司在当地的经销商,虽然说A公司在整个浙江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远远超过竞争对手占绝对的优势,但偏偏在温州的销售却不温不火,落后其竞争对手。当地的经销商换了好几个,到今年B公司已经是第四家了。 A公司本来就是浙江的企业,家门口的市场哪能不抢,陆经理对浙江省经理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三个月内改变这种局面。乘着竞争对手出现质量问题的大好时机,陆经理亲自坐镇温州,集中全省的销

售力量,分区划片开发温州的终端, 陆经理还从公司争取到极优惠的 促销政策,准备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收复温州市场。 一时间A公司的产品在温州终端大量铺货,但问题来了,由于B 公司的销售额比往常增加了几倍,不到10天公司批准的信用额度就已经用完了,B公司只能用现金买货,但一个星期后就支持不住了。一时间终端客户频频要货,B公司却没钱继续下订单了,B公司老板急的双脚跳,把陆经理的电话都打爆了,请求公司无论如何再放几个订单以解燃眉之急。 其实陆经理比谁都急,这次行动就是要趁竞争对手没有反应过来打他个措手不及,现在就好像仗打了一半子弹却没有了,如果竞争对手乘机反扑,这次行动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陆经理与财务部张经理多次协调,但张经理在通融放了一个订单后,再也不同意继续发货了,张经理的理由很充分,其一:公司所有客户的信用政策是年初销售部和财务部共同讨论后经总经理批准才决定的,现在要增加B公司的信用额度不是不可以,但要走程序不可能今天申请马上就批准。“销售成绩是销售部的,但由此而带来的信用风险却要财务部来承担,当然不干了。”这只是张经理没有说出的潜台词。 陆经理历数了种种理由并以个人担保要张经理继续发货,但张经理就是不买帐,A公司的信用控制是财务部一票否决制,陆经理虽然在电话那头暴跳如雷,一时也无可奈何。 为什么对这个问题,财务部与销售部门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张经理是为了公司的资金安全,严格执行公司的财务制度;陆经

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和建议

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和建议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在银行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之中,信用风险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出现流动性危机的主要根源,也是导致区域性乃至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是关系到商业银行乃至全球经济长期、稳健发展的关键,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也成为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A 银行为研究对象,针对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新要求,提出完善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信用状况或履约能力的变化造成资产价值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对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计量、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信用风险控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至少有三大目标:一是满足监管资本的硬性要求,二是满足股东资产回报和资本回报要求,三是将损失控制在接受的范围内。平衡“资本、风险、收益”三大目标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最重要的职责,其平衡能力的高低代表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好坏。 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实施《巴塞尔协议》,该协议突出强调了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和意义,主要强调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新协议将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纳入最低资本监管要求之中,并且提供了规范的风险评估技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个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以及市场纪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推出,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3.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A银行作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实施了信用风险垂直集中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信用风险垂直集中管理组织架构,授信业务全过程管理不断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该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3.1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效率有待提高 由于垂直集中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各级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权限有严格规定,超出权限的业务必须提交上级管理部门审批,造成审批环节冗长,在一

信用风险管理习题集

信用风险管理习题集 1301211851 信用风险管理张轩旗第一章1、巴塞尔委员会将商业银行的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的依据是 A. 按风险事故 B. 按损失结果 C. 按风险发生范围 D. 按诱发风险的原因2、一般情况下,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可以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灾难性损失。商业银行用来应对非预期损失的方法通常是 A. 提取准备金 B. 为银行投保 C. 增加资本金 D. 增加存款3、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之间具有关联又有差异,对他们之间的主要差别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风险来源的不确定性因素不同 B. 造成风险损失的结果不同 C. 两种风险的分布形态不同 D. 两种风险的数据频率不同

4、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多方面推动力,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推动力 A. 信用范围在增大 B. 信用风险技术发展 C. 人们对待信用的态度在改变 D. 监管部门的推动和金融管制放松 5、信用风险分析的结构模型,简约模型和得分模型,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是主要差别A. 模型的假设条件不同 B. 模型使用范围不同 C. 模型的实际使用效果不同 D. 模型使用的数据和资料不同第二章1、2004年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了一系列监管原则,提出了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以下不属于《巴塞尔资本协议》内容的是 A. 强调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 B. 提出推翻的风险评估技术 C. 提出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举的资本要求 D. 提出合格监管机构的条件和监管资本的范围2、以下属于2001年的《巴

企业战略-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式

★★★文档资源★★★ 摘要:信用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中最为重要的绿色资源,是从事商业活动的通行证。目前我国的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本文主要从企业运行的层面,着重探讨了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着眼于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培养和长期客户资源的开发,为企业走出信用困境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 信用的内涵是指一种建立在以授信人债权人)对受信人(债务人)在特定期限内付款或还款承诺的信任基础上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债务人无须付现即可取得商品、服务或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和风险可以说是伴生的。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不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法律不健全,公司面临由客户带来的信用风险在环环相扣的债务链作用下,********达到空前的程度,恶化了整个信用环境。 近20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其超越公司任何一个部门局部的管理目标,体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和利益,其四项基本的职能是客户资信信息的开发与管理;信用政策制订及信用额度审核;应收账款监控;拖欠账款的催收。中国企业完全以借鉴他们的办法,依托企业内部建立的信用部对风险控制进行全程跟进。 信用目标、政策与流程确立 这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式的基础,主要包括企业的预期销售目标、市场开发计划、资金结构、利润率分析、客户类型与质量、组织机构、信用管理水平与相关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建设等。 客户管理 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信用部门进行客户信息的全面调查。主要的途径有:通过客户信用申请表直接向客户调查,包含公司的基本资料、财务报表、信用资料等;通过公开的信息渠道和专门的服务机构进行调查,如从信用评估机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与客户有业务往来的供应商或债权单位、相关的工商税务财政部门获得的有效信息。 企业在搜集信用资料后,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定性分析是通过“五C”系统来进行,即:品质,指债务到期,客户愿意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能力,指客户的短期偿债能力;资本,指客户的净资产,即长期偿债能力;抵押品,指客户为获取信用可能提供担保的资产,是企业提供信用的安全保障;环境,指外部环境对客户履行债务而造成的影响。然后对客户可能的拒付风险进行定量化分析,进一步确认客户的信用风险程度。设定不同信用状况下客户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的分布值,给出相应的风险系数,计算累计风险系数,用“四象限法”(见图1),确定是否向该客户提供信用及不同的授信额度和信用条件。 应收帐款管理 应收帐款管理作为信用风险的过程管理,就是在发生商业信用后,在接受既定风险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及时预防、阻止或抑制不利因素的发展,使信用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企业不仅要从签约之前开始关注客户,而且要在应收帐款存在伊始使客户一直处在受控状态,监

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与评价讲解

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金融二班 马珂然 41216223

关键词:工商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一、绪论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权人由于债务人或交易对手违约造成损失的风险,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种风险主要源自借款人或者交易对手违约或资信状况恶化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对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控制风险。 工商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其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债券投资、资金业务、表外业务等也可能带来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出现流动性危机的主要根源,也是导致区域性乃至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是关系到商业银行乃至全球经济长期、稳健发展的关键,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也成为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该协议的推出,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举,加强银行监管透明度,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信用风险在银行风险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结果显示,信用风险占据了银行总体风险的60%。在我国,由于存在着较高的不良贷款率,更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更高的银行信用风险。从数据上来看,如果按照“一逾两呆”额口径计算,我国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5%;若按照“五级分类”的口径,与银监会不良贷款率不能超过5%的要求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然偏高。过高的不良贷款率带来的银行信用风险势必会严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二)适应《新巴赛尔协议》的需要 《新巴赛尔协议》在信用风险方面增强了资本要求的风险敏感度,并提出了运用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两种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衡量。这体现了《新巴赛尔协议》能进一步调动银行的积极性,增强银行的稳健经营,促使银行之间开展公平竞争。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巴赛尔协议》的实施对我国银行来说不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习题

信用风险管理 1、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中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 )进行分析。 A、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B、财务报表和损益表 C、财务报表和资产负债表 D、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答案】:A【解析】:P73。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中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分析。 2、下列关于财务比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盈利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 B、杠杆比率用来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C、流动性比率用于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 D、效率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 【答案】:A 【解析】:P75。盈利能力比率:用来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杠杆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用于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流动比率:用来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即分析企业当前的现金支付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和困境的能力。 3、企业2000年流动资产合计为3000万元,其中存货为1500万元,应收账款1500万元,流动负债合计2000万元,则该公司2000年速动比率为( )。 A、0. 78 B、0.94 C、0. 75 D、0.74 【答案】:C 【解析】:P75。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合计;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3000-1500)/2000=0.75; 4、企业的某年的税前净利润为6000万元人民币,利息费用为3000万元人民币,则其利息保障倍数为( )。 A、2 B、1 C、3 D、4 【答案】:C 【解析】:P74。利息偿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净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6000+3000)/3000=3; 5、现金流量表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买卖其他公司的股票等投资行为属于( )。 A、经营活动的现金流 B、投资活动的现金流 C、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D、销售活动的现金流 【答案】:B 【解析】:P75。买卖其他公司的股票、债券等投资行为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6、在对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的财务分析中,若企业申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商业银行应重点考虑企业正常()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够及时而且足额偿付贷款。 A、经营活动 B、担保活动 C、融资活动 D、投资活动 【答案】:A 【解析】:P76。对于短期贷款,应当考虑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是否能够及时而且足额偿还贷款;对于中长期贷款,应当主要分析未来的经营活动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本息,但在贷款初期,应当考察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来获得所需要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利息。 7、过去3年,某企业集团的经营重点逐步从机械制造转向房地产开发。商业银行在审核集团法人客户的贷款申请时发现,其整体投资现金流连年为负,经营现金流显著减少,融资现金流急剧放大,根据上述信息,下列分析恰当的是() A、该企业集团投资房地产已经造成损失 B、该企业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C、多元化经营有助于提升该企业集团的盈利能力 D、投资房地产行业的高收益确保该企业集团的偿债能力很强 【答案】:B 【解析】:P76。整体投资现金流连年为负,经营现金流显著减少,融资现金流急剧放大说明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8、针对企业短期贷款,商业银行对其现金流量的分析应侧重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