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重点整理资料

植物地理学重点整理资料
植物地理学重点整理资料

植物地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

1物种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种内的个体间可以交配繁殖产生新个体,不同物种见存在生殖隔离。

种群: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群落:一定空间内生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

2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根本原则: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表现为形态学、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生态学、细胞学、基因特征等一系列相似性。

基础:进化论。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木本到草本等,呈螺旋状进化

分类系统:在发展和修正过程中

3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

界、门、纲、目、科、属、种。必要时每个单位分出亚级或一些辅助单位。如科一级可以分出亚科,族等。种可以分出亚种。

4植物的命名(例子+格式)

学名(Scientific name): 按照统一的命名法规,给每个物种制定的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通用林奈双名法。

二名法(又称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

二名法是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的某一物种的学名,是林奈(Carl von Linne, 瑞典人,1707~1778) 首创。二名法命名的种名中第一个字是属名(名词),第二个字是种名(形容词)

南京丽藻Nitella nanjingensis Han et G. X. Wang

桃Prunus persica L.

银杏Ginkgo biloba L.

三名法(trinomial nomenclature): 用三个拉丁字表示亚种或变种的命名法。

变种(variety, var.)

蟠桃Prunus persica var. compressa Bean

亚种(subspecies, subsp., ssp.)

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ssp. flabelliformis

5植物界的大类群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两门)

共同特征:包括细菌和蓝藻两门,都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核膜包围核质,也没有内质网膜,DNA未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简单的环形分子,没有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壁由非纤维素的另种多糖与氨基酸结合物构成,繁殖方式为直接分裂。

细菌与蓝藻的区别在于,蓝藻和细菌同是原核生物,但是蓝藻除含有藻胆素外,还含有Chla,细菌只含有细菌叶绿素;蓝藻无鞭毛,而细菌有;蓝藻含有叶绿素a,以及数种胡萝卜素、蓝藻素,可营光合作用。蓝藻具有双光合作用过程,而细菌是单光合作用过

程。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a植物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

b具有光合作用色素(叶绿素a),不同的门之间各种色素比例差异较大(分门依据之一);

c繁殖方式多样,除直接分裂完成无性生殖外,也有有性生殖。

d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

f合子萌发后要脱离母体,不能形成胚。

与其他植物类群的区别:

(a )藻类和光合细菌

藻类(除蓝藻外)具有真核细胞结构(如双层膜、细胞核、色素体等),而细菌为原核类;

蓝藻和细菌同是原核生物,但是蓝藻除含有藻胆素外,还含有Chla,细菌只含有细菌叶绿素;蓝藻无鞭毛,而细菌有;蓝藻具有双光合作用过程,而细菌是单光合作用过程。

(b )藻类与真菌

藻类含有光合作用色素叶绿素,而真菌没有叶绿素;真菌细胞壁成分是真菌纤维(5碳糖),而藻类细胞壁含多糖。

(c )藻类与苔藓

共性:光合自养;原植体;

区别:苔藓植物合子不离开母体已经开始萌发(形成胚)

(2)真菌一般特征:

(a )真菌营养体除少数原始种类(如酵母菌)外,一般是由向四周伸展的菌丝(hyphae)构成菌丝体(mycelium);

(b )菌丝通常为圆管状,直径(0.5~) 1~15 (~100μm),长度差异很大,菌丝细胞间有带孔的横隔,或者为没有横隔多核菌丝;

(c )细胞壁成分为多糖类的几丁质;

(d )以各种孢子繁殖。

(3)地衣的一般特征

a地衣是一种由真菌和藻类组合的复合有机体。

b地衣的形态几乎完全由真菌决定,有壳状、叶状、枝状等形态;

c喜光性植物;

d对空气污染敏感;

e耐干旱:悬崖峭壁、树皮、沙漠等地方有分布;

f耐寒性强:在高山雪线上、冻土带、南北极等极端环境有地衣生长。

●苔藓与蕨类植物

(1)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植物体有茎、叶分化,但是没有完善的维管束,没有根的分化(有时具有简单的假根);多细胞结构的生殖器官:颈卵器(archegonium)精子器(antheridium),故又称颈卵器植物(Archegoniatae);

合子萌发不离开母体,并形成胚,故又与蕨类、种子植物合称为有胚植物(embryophyta); 配子体发达,在世代交替中占优势,孢子体退化,这一点与其他陆生高等植物不同。(2)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植物体(孢子体)有根茎叶分化;

有维管束系统(原始的维管植物);

配子体产有颈卵器和精子器;

具有独立生活的配子体和孢子体,区别其他高等植物。孢子体占优势,配子体逐渐退化。蕨孢子叶的局部:叶脉二叉分枝,孢子囊着生叶背边缘,叶缘反卷成假盖。幼叶拳卷。 种子植物

(1)裸子植物门

主要特征:

a孢子体特别发达,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

b大型叶簇生枝顶,叶多为针形、条形或鳞片形,极少数为扁平宽叶;

c胚珠裸露:孢子叶大多数聚生成球果状,称孢子叶球,小孢子叶聚成小孢子叶球(雄球花staminate);大孢子叶(心皮)丛生或聚生成大孢子叶球(雌球花female cone);

d具有颈卵器结构;

e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

f具有多胚现象。

(2)被子植物门

主要特征

(a)具有真正的花,开花过程是被子植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故又称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s)或显花植物(phanerogamia);

(b)孢子体高度分化,组织分工完善。具有导管.

(c)胚珠包藏在由1个心皮(大孢子叶)或几个心皮结合成的子房内。

(d)子房受精后,继续发育,形成果实(fruit)。

(e)植株形态、生境、营养及传粉方式的多样化。

(f)双受精现象和异质性胚乳。

单子叶植物一般特征

1.草本或稀为木本,主根不发达,须根系,散生中柱,通常无形成层,通常不能加粗;

2.叶脉通常为平行脉或弧形脉,稀为网状脉;

3.花通常3基数,或稀为4或5基数,外轮和内轮花被通常相似;

4.胚具1顶生子叶。

双子叶植物一般特征

胚具子叶2片;

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

茎内开放型维管束,环状,有形成层。

叶片除少数外,均具网状脉。

花通常为4~5基数。

6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1)个体发育: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也叫植物的生活史、或生活周期。

2)、系统发育: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变和衰亡的历史进程。包括两个基本阶段:一是起源,即从无到有,一个新物种或类群源于某个祖先,经演进分化而来;二是,类型从少到多,然后再减少乃至部分类型灭绝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变化

1植物区系:植物区系(Flora):一定地理区域内植物种类的总和,也就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个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植物种类的总和。

2世界种(cosmopolitan species )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成为世界种。

3特有种(endemic species):各种植物的分布都限于某一地区范围内,成为特有种。通常可以分为大陆特有、省域(provincial)特有,地方特有和局地(local)特有。

4分布中心:多度中心、发生中心、变异中心、残遗中心

5分布中心:属的分布区内部如果出现若干种的分布集中现象,可以据此绘制种数的等值线。其中种数最丰富的地区称为该属的分布中心或多样性中心。但分布中心也可能超过两个。

6属的相似性系数

C :两地共有的属的数目 B :乙地植物属的数目A:甲地植物相似性系数

7植物区划概念

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物(区系)区划(flora division)。

8植物区划单位

植物区(kingdom)植物地区(region)植物省(province)植物小区(district)

9六个植物区

1)泛北极植物区(全北植物区):大体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是面积最大的植物区。

●北方亚区:

●古地中海亚区

●马德雷亚区

特有:云叶科伯乐树科南天竹科木通属泡桐属石蒜属(记两种即可)

2)古热带植物区:

●非洲亚区

●马达加斯加亚区

●印度-马来西亚亚区

●玻利尼西亚亚区

●新喀里多尼亚亚区

特有:毛茛属悬钩子属

3)新热带植物区:美人蕉科凤梨科甘属木属

4)好望角植物区(开普植物区):没写

5)澳大利亚植物区

6)泛南极植物区

10 中国植物区系分区分为两个: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只需记一下亚区大概范围和一两个代表种)

(1)泛北极植物区:

欧亚森林植物亚区:阿尔泰、天山:(西伯利亚落叶松、黑桦、雪岭云杉)

亚洲荒漠植物亚区:藜科

欧亚草原植物亚区:贝加尔针茅、石生针茅、羊草

青藏高原植物亚区:蒿草属、紫花针茅、西藏蒿、青藏苔草

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松属、木兰科、茶科、安息香科

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

(2)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森林植物亚区:台、琼、粤、桂、滇(龙脑香科、山龙眼科、野牡丹科)

11阿连纽斯(Arhenius,1921)与格莱森(Gkeason,1922)研究了种数和面积的关系:S=CAZ (Z次方)

式中:S——岛屿种类总数;

A——岛屿面积;

C——岛屿内种类密度(单位面积内种数)

Z——统计指数,在对数形式表达式中为回归直线斜率。

12岛屿生物地理平衡理论:岛屿上的物种数目决定于迁入物种和灭亡物种的平衡,而且是一种动态平衡,即不断有物种灭绝,由同种或别种的迁入而得到补偿。(p65) 特点:1)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灭绝不断被新迁入的种所代替;

2)大岛屿比小岛屿能维持更多的物种数;

3)随岛屿离大陆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的种数逐渐降低;

4)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变化。

13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入侵到另一个新环境,对新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损伤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危害:

●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

直接威胁。

●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三章植物生活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1生境:植物个体或群体栖息地上的小环境称为植物的生境。

2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生态因子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5个,每个需要举例子)p75

1)综合作用:多因子对生物的联合作用、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概念不需背,帮助理解)

2)主导因子作用:在诸多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

子的作用就是对生物群体生长、发育、演替等生态过程有决定作用。

3)直接和间接作用:一些生态因子直接对生物及其群落产生影响,而一些生态因子通过

对其他因子的影响发生作用,这称为间接作用。例子:如地形因子中起伏程度、坡向、坡度、

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

4)阶段性作用:在生物及其群落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各种因子的作用特性差异明显。

5)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各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不可缺

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一因

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例如如果光照不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来补偿。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Liebig ’s “Law of minimum):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

状况的食物的量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

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作用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A因子强度(如光照)生理过程强度

耐受限定律

谢尔福德“耐受限定律” (Shelford ’s “Law of tolerance ”):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

和质量上的不足或者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

不能生存。

耐受限图解

耐受性上限 耐受性下限

需要会举例子(

p76)

5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亦称生态价6生态型(ecotype): 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同一种群,适应于分布区内各个部分的局部条件,而出现某些生理、形态上的差异,称为生态型,也称生态差型(ecocline),以表示种内生态属性的连续性变化。

7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裂解水分子,同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8 主要是了解C3 C4植物的区别(图表3-1p84很重要)

C3植物是指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里,在叶肉细胞基质中,一个CO2被一个五碳化合物(1,5-二磷酸核酮糖,简称RuBP)固定后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3-碳酸甘油酸),即CO2被固定后最先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三个碳原子,所以称为C3植物。

C4型植物CO2同化的最初产物是四碳化合物苹果酸或天门冬氨酸的植物。

四碳植物能利用强日光下产生的ATP推动PEP与CO2的结合,提高强光、高温下的光合速率,在干旱时可以部分地收缩气孔孔径,减少蒸腾失水。C4植物的CO2补偿点很低,故C4植物在CO2含量低的情况下存活率更高。这些特性在干热地区有明显的选择上的优势。

9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光合作用合成与呼吸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度,即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与呼吸释放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10 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11光周期现象:受光照和黑夜时间长短变化所制约,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依次有规律出现的现象。

12长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时,植物才能够开花,否则只能进行营养生长,不能形成花芽。如:凤仙花、冬小麦、大麦、油菜、菠菜、甜菜、甘蓝和萝卜等。13短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植物才能够开花,否则只能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如:牵牛、菊类、水稻、玉米、大豆、烟草、麻和棉等,通常在早春或深秋开花。14中日性植物:中日性植物只有在某一定中等长度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而在较长或较短日照下均保持营养生长状态的植物。例如甘蔗,最适日照长度是12.5小时,再长和再短的日长下都不开花。

15中间性植物: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如番茄、黄瓜等。

16温度的3基点:最低温最适温最高温

17积温:是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积累之和。(可按年、季、月或大春生产季、小春生产季、干季、雨季等不同时段,统计计算积温,一般根据应用服务需要确定。计算作物所需积温一般按作物生长发育时期划分,如计算播种至拔节、播种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等时段的积温。)括号内不用背

18有效积温是某作物生育时期内日有效温度的总和,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的差值即有效积温。(有效积温中不包含低于生物学零度(起始温度)的温度值,所以用来表征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条件的要求(作用,要背)更为准确。多应用于作物生育速度的计算和发育时期的预报。括号中除黑体其余可不背。

19对低温的适应:形态上、生理上、行为上(p103)

1)躲避寒害的形态学特征:

●体表被毛浓密,颜色深暗

●植株低矮并呈分支密集的垫状、莲座状体形或匍匐状,既能增加热量吸收、又

能减少热量散失,有利于保持体温。

●小型革质越冬常绿叶,储存营养物质(石南型)

2)生理适应:

●极地和高山植物在可见光谱中的吸收带较宽,并能吸收更多地红外线。

3)行为适应:

●主要表现为生长方式、向热移动与休眠方面。

20春化作用:有些植物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植物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自然露地栽培的秋播植物是在越冬过程中接受自然低温刺激通过春化阶段的,不同植物和同一植物不同的类型,对低温春化作用需求不一样。(背黑体部分)

21物候:随着温度的变化,植物依次出现种子萌发、叶伸展、现花蕾、花始开、花盛开、结实、叶变色、落叶、生长停滞或休眠的现象。

22旱生植物的简要特点(p118):(旱生植物借助形态、结构、生理和生长特性,在干旱条件下能长期忍受干旱并且能保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长发育。旱生植物适应干旱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减少水分丢失或者提高水分吸收与储存能力。)括号中的看看就行,背更行

●有些植物具有减少水分损失的旱生结构:叶片缩小变厚、栅栏组织发达、角质层蜡层

发达、表皮毛密生、气孔下陷、叶片内卷并包藏气孔。

●有些植物具有加强吸水能力和储水能力的生理和生长特征,如提高细胞液浓度,以降

低叶细胞的水势,根系发达,提高原生质的水合程度等。

23水生有花植物在长期的进化选择中,形成了适应特征与生态类群,长长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沉水植物大概特点:全株沉没水中,通气组织发达,叶绿体大而多,以营养繁殖为主。

◆浮水植物的叶子或植物体漂浮在水面,上部直接接触空气和阳光,条件较好。上表皮着

生气孔,并覆盖角质层或蜡层,水下器官与沉水植物结构相似,维管束和保护组织不发达。

◆挺水植物:其下半部浸没水中,上部枝叶挺立水上,如芦苇、慈姑。挺水植物的通气组

织发达、维管束、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发育健全,在强烈的阳光下植株蒸腾旺盛,并常能忍受短期一定限度的土壤干燥。

24生活型: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

生活型系统分类:主要参照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差别

?高位芽植物

?地上芽植物

?地面芽植物

?隐芽植物

?一年生植物

25Raunkiaer 生活型系统大概了解(p160)

26生长型(growth form):依据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形态特征,划分出的植物类型称为生长型。

27生长型系统划分原则:就是以植物营养器官(茎和叶)的多方面形态生长特征来划分植物生活型。如茎的形态、分枝、木质化程度,叶形大小、质地、换叶方式、着生特点等。28生长型系统与生活型系统的对比:划分依据不同——生活型系统: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生长型系统以植物营养器官(茎和叶)的多方面形态生长特征来划分植物生活型。如茎的形态、分枝、木质化程度,叶形大小、质地、换叶方式、着生特点等。(不要和下面的生活型,生态型搞混)

29

?生活型(life form):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

体形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相似。这是由不同科属植物趋同进化而形成的。

?生态型(ecotype):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同一种群,适应于分布区内各个部分的局部条件,

而出现某些生理、形态上的差异,称为生态型,也称生态差型(ecocline),以表示种内生态属性的连续性变化。

30生活史(life history):动植物微生物一生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

31植物的生活史类型:(p165)

◆一年生植物特点:一年生植物的优势在于生殖期早,产籽量大,以休眠种子适应恶劣环

境:其劣势在于只生活一个生长季、因此在高度上的竞争力弱,适合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小环境常不稳定、因而成活率低。所有一年生植物为一次繁殖,采用大爆炸策略,先逐步储存光合产物,结实耗尽资源即死。

◆多年生植物特点:优势是多年占据生长空间,不需要将资源与能量用于本质结构的生产

与维持。此外还常能通过根茎、匍匐茎和气生根扩展营养空间。其劣势在于每年都必须重新生长新枝,并重新争取光照条件。大多数多年生植物是多次繁殖,但全部二年生植物和少数多年生植物是一次繁殖。

◆乔木和乔木状植物特点:优势是占据上层空间、光源充足、有机物生产效率高,生命持

续时间长、生殖能力强。由于过多资源与能量用于营养生长,不仅生殖生长的资源与能量分配相对较少,而且生殖较晚。这类植物几乎都为多次繁殖植物,只有极少数属于一次繁殖。

(以下是第三章是ppt上第三章的思考题,和老师画的重点相关的几题,一些没有提过的已删)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答:1、综合作用:多因子对生物的联合作用、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在诸多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作用就是对生物群体生长、发育、演替等生态过程有决定意义的作用。

3、直接和间接作用:一些生态因子直接对生物及其群落产生影响,而一些生态因子通

过对其他因子的影响发生作用,这称为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中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

4、阶段性作用:在生物及其群落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各种因子的作用特性差异明显。

5、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各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例如如果光照不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来补偿。

三、限制因子与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及其应用。

答:1、限制因子规律(不同于木桶原理):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

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的特点:易变性、狭域性、敏感性限制因子作用的补充和完善:①限制因子定律只有在严格稳定状态下适用;②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子的补偿作用;③限制因子是对物种、种群而言的,不同生物乃至同一生物种群的不同发育阶段,限制因子可能会发生变化;④限制因子强调的是因子的不足,实际上因子过高也会对生物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

2、Liebig(利比希)最小因子规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应用:1、园林绿化的植物品种引种栽培与管理;2、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品种的引种驯化;3、农业生产中,合理科学施肥;4、渔业生产中,天然饵料生物的增殖;5、有害生物防治与控制;6、生态修复重建中,生境修复与关键生物引种。

四、耐受限定律、生态幅的概念以及应用。

答: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或者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耐受力、耐受幅、生态价):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亦称生态价。

六、简述光的生态作用以及生物的适应性。

答:1、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①光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合成与呼吸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度,即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与呼吸释放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黄化现象:植物因受光不足,不能形成叶绿素而呈现黄色、机械组织不发达、茎细软、伸长较快、叶子不舒展的现象。某些植物的黄化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豆芽、韭黄、石刁柏等。

②影响光强的环境因素a、纬度、天气、地形(山地的阴坡、阳坡);b、植被(高大植物、森林植物顶冠层的遮光);c、水体(光在水体中的衰减、水体消光系数、光补偿深度等);d、大气中的颗粒物组成及含量。

③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据需光度,植物的生态型分为

阳生植物(heliophyte,喜阳植物heliophyllus) 适应性特点:叶一般小而厚,枝叶稀疏、树冠透光、枝下高较高。光补偿点相当于全光照的3%~5%。

如:蒲公英、杨、柳、桦、松、杉和栓皮栎。

阴地植物(sciophyte,喜阴植物、适阴植物sciophiles) 适应性特点:叶一般大而薄,枝叶浓密、枝下高较矮。光补偿点相当于全光照的0.5%~1%。

如:人参、三七、半夏、细辛、铁杉、观音座莲、山酢浆草、连钱草、紫果云杉、红豆杉。

2、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①光质的生态效应:生理有效辐射、生理无效辐射。

光谱成分红、橙、黄、绿、青、蓝、紫,其随空间发生变化的一般规律为:短波光随纬度增加而减少,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时间变化上,冬季长波光增多,夏季短波光增多;一天之内中午短波光较多,早晚长波光较多.

生理有效辐射: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谱范围在可见光区(380~760 nm)大部分波段的光,这部分辐射称为生理有效辐射。

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合成有促进作用,糖的合成;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促进蛋白质合成;

生理无效辐射:绿光等很少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辐射。

②影响光质的主要因素:海拔高度、空气湿度、大气中的尘埃、臭氧层、植物顶冠层。

③有色薄膜的生态应用:有色薄膜可改变光质影响作物生长,达到增产,改善品质的目的。实验研究表明:浅蓝色薄膜育秧与无色薄膜相比,浅蓝色薄膜秧苗根系较粗壮,插后成活快,生长健壮,叶色浓绿,鲜重和干重都有增加,测定的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高。主要是因为太阳光通过有色薄膜时,被选择透过和吸收,这样薄膜内的光质因薄膜颜色不同而发生变化。如浅蓝色薄膜可以大量透过光合作用所需的380-490纳米的光(透过率60%以上),因而有利于植物的光合和代谢过程。

3、光周期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①光周期: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光周期现象:受光照和黑夜时间长短变化所制约,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依次有规律出现的现象。

②影响光周期的因素: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恒定,因此,光周期是地球上最严格和最稳定的周期性变化现象。影响光周期的主要因素有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③植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长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时,植物才能够开花,否则只能进行营养生长,不能形成花芽。如:凤仙花、冬小麦、大麦、油菜、菠菜、甜菜、甘蓝和萝卜等。

短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植物才能够开花,否则只能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如:牵牛、菊类、水稻、玉米、大豆、烟草、麻和棉等,通常在早春或深秋开花。中日性植物:中日性植物只有在某一定中等长度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而在较长或较短日照下均保持营养生长状态的植物。例如甘蔗,最适日照长度是12.5小时,再长和再短的日长下都不开花。

中间性植物: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如番茄、黄瓜等。

动物的光周期: 侯鸟:侯鸟的迁徙由日照长度的变化所引起;鸟类的开始生殖时间也受日照长度的周期性变化决定;鱼类的生殖和迁移也有光周期现象;昆虫的光周期现象;哺乳动物的生殖和换毛:长日照兽类:随着春天日照长度的逐渐增加而开始生殖,如雪貂、野兔和刺猬等,尤其是高纬度的种类;短日照兽类:随着秋天日照逐渐缩短,开始交配繁殖,到春天条件较好时产出幼子。

七、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的生态学意义。

答:①三基点:温度是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任何生物都生活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外界环境中并受着温度变化的影响。生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各自选择了自己最合适的温度,通常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在生态学上称为温度的“三基点”。在适温范围内生物生长发育良好,超过这一范围,则生长发育停滞、受限,甚至死亡。不同生物的“三基点”是不一样的。

②有效积温是某作物生育时期内日有效温度的总和,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的差值即有效积温。K = N ·(T-C) 例如,某作物的生物学零度为10℃,某日温度12.1℃,则该日有效温度为12.1-10.0=2.1℃,某发育时段逐日有效温度之和,即为该发育时段的有效积温。有效积温中不包含低于生物学零度(起始温度)的温度值,所以用来表征作物生长发育

对热量条件的要求更为准确。与活动积温相比,有效积温变化小,相对较为稳定,多应用于作物生育速度的计算和发育时期的预报。

八、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答:1、在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分布(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及草原;寒带苔原。

2、在山区垂直分布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夏绿阔叶混交林;山地夏绿阔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矮林带;亚高山草甸;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山地苔原;

九、水分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的适应。

答:1、水的生态作用(a) 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b) 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陆生植物的水分平衡,植物吸收水分产生蒸腾作用,形成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3、植物对水的适应(a) 陆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b) 水生植物的适应性特征:通气组织发达,以保证各器官对氧气的需求;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适应于水流,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水下叶片多分裂为带状、线状,而且叶片很薄(有的甚至仅一层细胞),以增加吸收阳光、无机营养盐和CO2的叶面积。(c) 水生植物类型: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

第四章植物群落

1群落(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或特定的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外貌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2种群(population): 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3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4种面积曲线(制图过程,与画图)书上p180(以下内容是ppt上摘取,便于理解)

群落组成调查(以植物群落为例)

调查步骤:

(1) 踏勘。将调查区段植物群落划分成若干片段,或识别群落(即识别实体);

(2) 样地位置定位。在已识别的片段中选择样地;

(3) 样方设计。根据调查地段的实际情况确定样方的形状和大小;

(4) 测量与记录。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记录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样地的设置

样方:群落调查一般是在调查区域内选择典型区块,划定方形(或任方形)的详细调查区域(样地),故又称样方。也有使用圆形样地的,称为样圆。

大样方:一般用于乔木群落或者结构稀疏的群落调查,样方面积10~1000 m2不等。

小样方:一般用于草本群落或者林下植物群落,面积1m2,简便易行。

样方最小面积确定的调查方法:

对角线法、坐标法、逐步扩大法

一般群落调查的最小面积: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 试卷类型:A 卷 题号 一(20分) 二(20分) 三(10分) 四(15分) 五(20分) 六(15分) 总分 得分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1.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 得分 评分人 得分 评分人

发酵工程考试整理

1发酵:把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 2发酵工程: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 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3为什么要采用高浓度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液体发酵大都采用分批培养,这 种培养方式的缺点 是:发酵液中最终细 胞浓度不高。如果通 过改进工艺技术,使 发酵液中微生物细 胞增殖到很高的浓 度,那么,高浓度的 细胞将会产生高浓 度的发酵产物,这样 就可以大大提高发 酵设备的利用率,降 低生产成本。基于这 种目的,人们开始研 究微生物高细胞浓 度的培养技术。采用 高细胞浓度培养技 术,发酵液中菌体浓 度比分批式培养可 高10倍以上 高浓度细胞培养的 方法:1流加培养2 高细胞浓度连续培 养3菌体循环利用等 4四大工程:发酵工 程 ( Fermentation )2 酶工程 (蛋白质工 程) 3基因工程 4细 胞工程 5菌种:用于发酵过 程作为活细胞催化 剂的微生物,包括细 菌、放线菌、酵母菌 和霉菌四大类。 6具有生产价值的发 酵类型有五种:①微 生物菌体发酵;②微 生物酶发酵;③微生 物代谢产物发酵;④ 微生物的转化发酵; ⑤生物工程细胞的 发酵 7初级代谢产物:在

菌体对数生长期所产生的产物,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8液体深层发酵优点:①液体悬浮状态是很多微生物的最适生长环境。②在液体中,菌体及营养物、产物(包括热量)易于扩散,使发酵可在均质或拟均质条件下进行,便于控制,易于扩大生产规模。③液体输送方便,易于机械化操作。④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进行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⑤产品易于提取、精制等。因而液体深层发酵在发酵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9自然选育在生产过 程中,不经过人工处 理,利用菌种的自发 突变而进行菌种筛 选的过程 10诱变育种:就是人 为地利用物理或化 学等因素,使诱变对 象细胞内的遗传物 质发生变化,引起突 变,并通过筛选获得 符合要求的变异菌 株的一种育种方法。 11表型迟延现象:突 变基因的出现并不 等于突变表型的出 现,表性的改变落后 于基因型改变的现 象成为表型延迟现 象。 12原料:从工艺角度 来看,凡是能被生物 细胞利用并转化成 所需的代谢产物或 菌体的物料,都可作 为发酵工业生产的 原料。 13培养基灭菌的定 义:是指从培养基中 杀灭有生活能力的 细菌营养体及其孢 子,或从中将其除 去。工业规模的液体 培养基灭菌,杀灭杂 菌比除去杂菌更为 常用。 14灭菌与消毒的区 别:灭菌:用物理或 化学方法杀死或除 去环境中所有微生 物,包括营养细胞、 细菌芽孢和孢子。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

竣工资料编制及档案整理程序

编号:SY-AQ-00321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竣工资料编制及档案整理程序 Compilation of completion data and filing procedures

竣工资料编制及档案整理程序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目的 本规定明确了基本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及工程档案的建立、实施、审查、移交等过程,旨在保证各种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安装、调试等环节质量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系统性,以及案卷质量和质量责任的可追溯性,促进技术资料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范围 2.1本程序适用于参与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三期2×300MW 级供热机组扩建工程建设的设备制造单位、施工承包商、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移交的设计、施工、建筑、安装、调试等工程项目资料的管理及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内部形成的文件资料的归档管理。 2.2特殊行业、特殊专业有特殊规定的,参照有关规定执行。如:

消防、焊接等。 3.责任 3.1施工承包商 3.1.1负责在单位工程开工前建立单位工程文件包,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承包项目竣工文件和图纸进行收集、积累和整理。 3.1.2负责竣工资料文件包的整理、移交。 3.1.3负责补充、完善达标投产各阶段考核发现的竣工资料文件包的缺陷,并负责整改,保证竣工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依据本程序要求向建设单位方提交有关的项目档案。 3.2监理单位 3.2.1监理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负责划分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文件包,负责联系设计、施工承包商进行审查完善,并报至三期办。 3.2.2监理单位为工程建设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单元工程文件包的审查、接收单位。 3.2.3负责组织并参加设备开箱验收、竣工资料验收会;负责收集相关资料,经整理汇总后移交三期办。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1.1 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到中国采集植物标本,在1839~1938年的一百年的时间内,西方国家从中国引走了数千种植物,目前,仅爱丁堡植物园就保存了中国原产的植物1500多种,我国观赏植物能够在世界园林中确立如此高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观赏植物为我国特产,如山茶花(Camellia japoica)、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牡丹(paeonia suffructicosa)、银杏(Ginkgo biloba)、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nobcides)、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猬实(Kolkwitzia amabilis)等等;②世界上许多重要观赏植物的分布中心在中国,如槭属、山茶属、百合属、石蒜属、含笑属、木犀属、丁香属、报春属、竹类植物、兰科植物、蔷薇属等;③世界许多重要观赏植物品种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国植物,中国的月月红和香水月季是现代月季最重要的亲本,没有中国的月月红就没有周年开花的现代月季,没有中国的香水月季就没有现代月季的芳香气息;中国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是形成杂种常绿阔叶杜鹃的亲本,英国人常说“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英国的园林”;中国的金花茶是培育黄色茶花的亲本;其它著名的种类还有报春属、兰属、绣线菊属、落新妇属等。 1.2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有植物种类约30万种以上,我国有3万多种植物,约占1/10,其中苔藓植物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蕨类植物52科,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6%;木本植物8000种(包括种、变种、变型和栽培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属750种,中国就有11科34属240多种。针叶树的总种数占世界同类植物的37.8%。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属的54%和24%。 经过近30年的调查和研究,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基本搞清,全世界观赏植物约有3万种,常用的约6000种;我国原产的观赏植物约1~2万种,常用的约2000种。 1.3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研究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传统保存方法主要有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两种,超低温保存和核心种质构建是近年才开始的新技术。 1.3.1原地保存(conservation in situ) 指将种质资源在原生地进行保存,又称就地保存。设立植物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区是主要形式,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地理标识、生境/物种保护区、景观/海景保护地、自然资源保护地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1.3.2异地保存(conservation ex situ) 指将种质资源迁移出原生地栽培保存,又称迁地保存。异地保存的主要形式有国家和地方建立的植物种质资源库、植物良种基地收集区(圃)、植物园、树木园及种子资源贮藏库等。 1.3.3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 是指将植物活体材料在超低温条件下(-196℃)长期保存,待需要的时候将其恢复到常温状态,并确保其正常生长的一套技术。种质资源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由cryo 和preservation组成,从词义看,低温所涉及的温度范围是不确定的。习惯上,人们将-80℃以下的低温称为超低温,干冰温度(-70℃)称为极低温,低温则从4℃往下推(李广武等,

食品11发酵工程重点整理汇总.

第一章绪论 1.发酵的定义 工业上所称的发酵是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它包括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 2.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的定义 发酵工程,是利用“生物细胞”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主要是发酵罐或生物反应器的自动化、高效化、功能多样化和大型化)生产各种特定的有用物质,或者把微生物直接用于某些工业化生产的一种生物技术体系。 3.发酵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提供高性能生产菌种的菌种技术、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产品的发酵技术和最终获得合格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 4.发酵工艺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发酵原料的选择及预处理,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扩大培养,发酵设备选择及工艺条件控制,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等。 5.发酵工程的产品可分为以下六大类: (1)微生物菌体细胞如酵母菌、食用菌、微生物农药的生产。 (2)微生物酶类如各种酶种、酶制剂和各种曲类的生产。 (3)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初级代谢产物氨基酸、有机酸、有机溶剂、核苷酸、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生物碱和植物激素的生产等。 (4)微生物的转化产物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某一种酶或酶系将一种化合物转化成含有特殊功能基团产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如将甘油转化为二羟基丙酮,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将山梨醇转化为L-山梨糖等。特别是甾体激素的转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5)工程菌发酵产物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取得了飞跃的发展。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创造出许许多多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工程菌”,用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6)动物、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产物如利用木瓜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木瓜蛋白酶,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天然食用色素等。 6.根据发酵的特点和微生物对氧的不同需要,可以将发酵分成若干类型: (1) 按发酵原料来区分:糖类物质发酵、石油发酵及废水发酵等类型。 (2) 按发酵产物来区分:如氨基酸发酵、有机酸发酵、抗生素发酵、酒精发酵、维生素发酵等。 (3) 按发酵形式来区分,则有:固态发酵和深层液体发酵。 (4) 按发酵工艺流程区分则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流加发酵。 (5) 按发酵过程中对氧的不同需求来分,一般可分为:厌氧发酵和需氧发酵(通风发酵)两大类型。 7.发酵工程的特点 (1)发酵工程使用的原料来源广泛,多为农副产品,其中以碳源为主,只加入少量有机和无机氮源,不含有毒物质。 (2)发酵工程的反应过程比较温和,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而且,反应过程是以生物体的自身调节方式进行,多个反应就像是一个反应一样,可在单一设备中进行,因此一种设备可有多种用途。 (3)容易进行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如酶、化学活性体等。 (4)能够高度选择性地进行复制化合物在特定部位的反应,如甾体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等。(5)生产产品的微生物菌体本身也可作为发酵产物。例如,富含蛋白质、酶、维生素的单细胞蛋白等。 (6)发酵过程是纯种培养过程。生产中使用的设备、管道、截门和培养基都必须严格灭菌,

竣工资料编制要求概述

各参建单位资料员: 你们好! 首先欢迎参加陕西美鑫铝镁合金配套动力站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为了达到本工程达标投产的目标,请大家严格按照陕西美鑫动力站的有关资料编制相关规定进行归档立卷工作,如果移交的案卷不合格我们将不予接收,这样势必会影响工程款结算,所以请大家务必重视。 祝合作愉快! 附件:1、工程资料形成中应注意的问题 ?附件1: 竣工资料形成中应注意的问题 1、资料整理移交原则是哪个单位形成的资料由哪个单位自行整理移交。 2、为便于资料归类,材料报审要求同种材料在一起报审(即:钢材、水泥….分别填写报审单,不应将钢材、水泥在一张报审单上上报),不要混报。 3、施工单位所用报审表统一采用监理提供的报审表,一定要用对,要注意什么事用什么表,不能用错,属于多用表格的可将不要的字扛掉(如:报施工计划就将调试扛掉。《施工/调试进度计划报审表》) 4、工程资料质量要求:在运转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洁。工程建设中所形成的重要文字材料,图纸资料必须原件归档,不得使用复印件,形成的档案材料所用纸张大小必须是A4幅(210×297mm),大于A4的纸张要折叠成A4幅面。工程中使用的各种表格必须为铅印或激光打印机打印件,不得使用复印件或普通色带打印机打印件(如表式为复印件,数据虽用合格书写材料书写也不能作为原件)。形成的图表、文字材料要求做到布局合理,整齐美观,文字不得涂改,页面设置:竖向左侧(装订边)25mm,右侧20mm,以便装订后不影响查看页面信息。

工程建设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必须用合格书写材料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红色墨水、纯蓝墨水、复写纸等书写,只能用碳素笔和黑墨水书写,且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图面整洁,不得使用涂改液。 5、形成的资料要求各项内容填写全,不要空项,如没有发生的项目可写“无”或划“/”。签字处一律手签,并采用可识别字体。 6、为使资料统一规范,凡报审资料中涉及有附件的,要求将所附资料全称写上(即附件:1、××××)。如果工程联系单是对某个问题的回复,事由请写明对××××号×××单的回复意见,有附图的要求附图有标题栏(具体格式见:施工附图标题栏格式)。 7、不经过报审的施工记录为了保证其原始性,要求将表格打印后,记录内容用手填写(指:钢材、水泥跟踪记录、砼测温养护记录等等),但填写时必须工整,不得有涂改。 8、形成的文字性材料(如:施工组织、方案、措施等等)封面格式一般要求有:编制、审核、批准、日期、单位落款、公章等内容,并且排版合理。 9、提供的资质材料要求复印清晰,并加盖资质单位公章。 10、施工中要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过程照像,尤其是隐蔽工程,竣工后向档案室移交6张6寸的竣工照片、电子照片各一套(要有:时间、地点、事由、摄影人等文字说明)。 11、竣工资料要求以PDF格式扫描并刻光盘一份移交。 ? 工程竣工资料管理归档规定 1 总则 1.1本规定适用于陕西美鑫投资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美鑫公司)铝镁合金配套动力站项目工程,对工程建设中文件包的建立、实施、审查验收、移交归档等管理,旨在保证各种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安装、调试等环节质量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工程质量与质量责任的可追溯性,促进

植物地理学(整理)

第一章 1.物种P6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P6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P6) 3.植物的命名原则P8 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并统一使用拉丁文。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 学名= 属名+ 种名+ 命名人 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 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 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第二章 1.植物区系P26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世界种P30 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3.成对种P35

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 4.替代种P35 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微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 5.生物入侵P71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6.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P29 (1)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 (2)间断分布区: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7.植物分布区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P37-42 (1)气候演变 (2)地形变化 (3)板块运动 8.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P45-46 地理成分(根据生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来划分的。) 发生成分 迁移成分 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的。)生态成分

最新发酵工程重点总结

发酵工程重点总结

第一章 发酵: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生物反应过程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反应器中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与保藏、菌种扩大生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分离纯化制备等技术。 发酵工业的特点?(7点) 1.发酵过程一般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化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较简单。 2.可用较廉价原料生产较高价值产品。 3.反应专一性强。 4.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的生物转化修饰。 5.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 6.菌种是关键。 7.发酵生产不受地理、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限制。 工业发酵的类型? 厌氧发酵 1. 按微生物对氧的不同需求需氧发酵 兼性厌氧发酵 液体发酵(包括液体深层发酵) 2.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浅盘固体发酵 深层固体发酵(机械通风制曲) 分批发酵 按发酵工艺流程补料分批发酵 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连续发酵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带有细胞再循环的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发酵生产的基本工业流程? 1. 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种培养基的配制; 2. 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消毒灭菌; 3. 扩大培养出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接种入发酵罐中; 4. 控制最适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的代谢产物; 5. 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 6. 回收或处理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

工业发酵的过程的工艺流程图? 第二章 1、发酵工业菌种分离筛选的一般流程? 调查研究(包括资料查阅) 试验方案设计 含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如何使样品中所含微生物的可能性大?) 样品预处理(如何在后续的操作中使这种可能性实现) 菌种分离 根据目的菌株及其产物特点分 选择性分离方法随机分离方法 (定向筛选←选择压力) (用筛选方案- 检测系统进行间接分离) 富集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基条件培养 (初筛) 菌种纯化 复筛 菌种纯化 初步工艺条件摸索再复筛生产性能测试 较优菌株1-3株 保藏及进一步做生产试验某些必要试验和 或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毒性试验等 2、菌种选育改良的具体目标。(4点)? 1.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如何持续深入推进内控管理工作学习资料

“以内控加强管理,以管理带动发展” ------深入推进**公司内控建设的措施 企业管理水平高低与企业的效率、效益直接相关,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而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经营过程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内控工作既是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各项业务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因此,内部控制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逐渐适应的过程。 下面我从内控工作的内容及重要性出发,结合**公司内控建设的现状,谈一下2010年如何深入加强**公司的内控建设: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及重要性 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 一是保证将企业所有经营活动都纳入计划轨道,完成计划规定的任务,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 二是改善经营管理,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消

除和防止各种经营管理弊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三是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水平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企业内部控制的好与坏,关系到企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企业竞争力高低。内控的目的不是消除风险,也不是降低风险,而是将其控制在可承担的风险范围内,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是预防,而不是等着风险来了,再采取措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从理论角度讲: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对偏离计划行为的检查,第二层含义是对偏离行为进行纠正。两者结合,就能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公司内控建设的现状 2009年是**公司的“内控管理年”,在**审计事务所提出的“管理建议书”的具体内容基础上,对内控推进的具体工作事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整理和提炼并编制了内控工作计划,同时对工作计划内容的责任部门、工作时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最新发酵工程复习资料重点

发酵工程复习资料重 点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的定义 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服务的一门科学。 淀粉质原料进行蒸煮的目的是使植物组织和细胞膜彻底破裂,淀粉成为溶解状态进行液化;同时对进料进行灭菌;排除原料中的一些不良成分及气味。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蒸煮设备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能使淀粉细胞完全破裂,淀粉溶解成均匀的糊状物; (2)尽量减少淀粉和糖分的损耗,避免产生其它不必要的有害的化学变 化; (3)节省蒸汽,减少热损失; (4)设备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具有耐磨性,能使物料在锅内充分翻动,受 热均匀; (5)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 连续蒸煮有低温长时间的罐式连续蒸煮,中温的柱式连续蒸煮和高温短时间的管式连续蒸煮 后熟器 在连续蒸煮中,后熟器是利用经加热器或蒸煮锅(罐)加热后的料液余热,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的继续蒸煮,因此,后熟器又称维持器。对后熟器的要求是,料液在后熟器中的整个截面上均匀地由下向上推动,力求做到先进先出。

真空冷却指的是醪液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即醪液进入负压状态)醪液本身产生大量蒸气(二次蒸气),并被抽出,这样便消耗了醪液大量的热量,因而醪液很快冷到与真空度相应的温度,这种醪液冷却法就称为真空冷却 糖化设备主要是糖化罐,其容积按1m3的糖化醪需要的1.3m3容积来计算。其旋转方向与冷却水在蛇管中水流的方向相反 ?连续糖化罐的作用是连续地把糊化醪与水稀释,并与液体曲或麸曲乳混 合,在一定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保持流动状态,以利于酶的活动。二级真空冷却的连续糖化法。对蒸煮醪的前冷却和后冷却均采用真空冷却的糖化工艺,叫二级真空冷却糖化法 发酵罐的定义:是为一个特定生物化学过程的操作提供良好而满意的环境的容器。 ?1.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 ?好气:抗生素、酶制剂、酵母、氨基酸,维生素等产品是在好气发酵罐 中进行的;需要强烈的通风搅拌,目的是提高氧在发酵液中的传质系 数; ?厌气:丙酮丁醇、酒精、啤酒、乳酸等采用厌气发酵罐。不需要通气。 ? 2. 按照发酵罐设备特点分类: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包括循环式,如伍式发酵罐,文氏管发酵罐,以 及非循环式的通风式发酵罐和自吸式发酵罐等。

学校内部控制培训资料全

海则滩九年制学校 内部控制 海则滩九年制学校 2016.2.18

目录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 (1) 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2) 权力运行机制实施方案 (10) 权力运行监督 (15) 学校管理内控制度.(预算、收入、支出、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经费报销、申购验收、报废报损、会计档案).17 不相容职务分离办法 (22) 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24) 财务公开制度 (25) 会计工作交接制度 (26)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27) 票据管理制度 (29) 会计员岗位职责 (29) 审核岗位职责 (31)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3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支出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34) 预算编制内部控制制度 (35) 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 (36)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39) 资产清查制度 (41)

海则滩九年制学校内部控制领导小组 为贯彻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针,为尽快建立符合规范要求和我校自身特点,权责明确、运行有效、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快推进管理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实施,经研究决定由工会为内部控制牵头部门并成立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胡耀荣 副组长:杨炜 成员:艾春文张翔宇高云郑渊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和评价工作,内部控制坚持问题导向和共同治理原则,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和监督的相互作用,形成监管合力,优化监督效果,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学校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学校内部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 海则滩九年制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为深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根据《靖边县财政局关于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一、领导决策机制 (一)学校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控) 领导小组职能:

水利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编制顺序(精)

水利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编制顺序 第一卷:竣工验收资料 1、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 2、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 3、分部工程验收签证 4、工程质量评定汇总表 5、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第二卷:竣工资料(施工管理资料 1、工程概况表 2、承包单位概括、组织机构及人员资质 3、施工组织设计及批复文件 4、施工放样报验单及监理审查意见 5、进出场设备申报单及监理审查意见 6、施工人员进出场情况申报表及监理审查意见 7、开工申请报告及开工令 8、监理通知单及工作联系单 9、施工过程中往来函件 10、设计变更 11、有关施工会议纪要

12、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及处理报告、重大缺陷处理预检查记录 13、施工大事记 14、施工日志、工序管理资料 第三卷:质量保证资料 1、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资料核查表 2、原材料进场签证单 3、原材料出厂合格证 4、原材料技术性能指标 5、原材料自检报告及统计资料 6、原材料监理见证取样单 7、中间产品检测试验资料 8、中间产品试件及统计资料 9、配合比试验报告(混凝土 10、配合比试验报告(砂浆 11、土方碾压检测资料 12、土方碾压监理见证取样单 13、设备进场签证资料 14、设备出厂合格证及有关技术文件 15、基桩试验检测资料

16、试运行资料 17、重要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18、重要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单 19、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资料核查表第四卷:质量评定资料 1、工程项目划分审批文件 2、工程质量评定汇总表 3、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 4、外观质量检测表、评定表 5、外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6、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7、隐蔽工程质量评定表 8、工程试运行期间观测资料 9、其他质量评定表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总体规律,重点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整治与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力综合配置、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工程设施合理布局等方面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性论证和科学依据。将地理科学专业建成专业口径宽、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省内外同类院校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教师素质和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具有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及环境教学、地理教育研究工作,也能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环境保护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洞庭湖区专题研究、地理教学技能、乡土地理。 四、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地质与地貌实习、气象与水文实习、植物与土壤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测量与地图实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分散实践:地球概论、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质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计量地理学等课程实践。

发酵复习提纲(整理)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复习提纲(08级): 1.发酵、发酵工业,酿造、酿造工业含义 发酵:广义:通过微生物的培养使某种特定代谢产物或菌体本身大量积累的过程。 狭义:厌氧微生物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能量代谢并获得能量的一种方式。发酵工业:(巴斯德)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获得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叫发酵工业。如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基酸、酶、维生素、某些色素等。 酿造(brewing):我国人们对一些特定产品发酵生产的特殊称法,是未知的混合微生物区系参与的一种自然发酵。 酿造工业:经自然培养、不需提炼精制、产品由复杂成分构成并对风味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或调味品的生产过程。如黄酒、白酒、清酒、葡萄酒、酱油、醋、腐乳、豆豉、面酱等。 2.在食品发酵与酿造发展历程上,有哪些里程碑人物及对应贡献 (1)微生物形态学发展阶段: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他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片的细胞结构;列文虎克1676年,用自磨镜片创造了一架能放大 266倍的原始显微镜,他一生制作了419台显微镜; (2)微生物生理学发展阶段: 巴斯德的功绩: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发酵是由微生物进行的一种化学变化,不同类型的发酵是由形态可以区别的各种特殊的微生物所引起的。)、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免疫学—预防接种、④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的功绩:1880年,发现可以通过稀释把多种微生物分离开来,建立了单种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 ●建立了研究的微生物一系列方法,把早年在马铃薯块上的培养技术改为明胶平板 (1881)和琼脂平板(1882) ●显微镜技术:包括细菌鞭毛在内的许多染色方法、悬滴培养法以及显微摄影技术。 ●利用平板分离方法找到并分离许多传染病的病源菌(炭疽、结核、链球、) ●1884年提出了科赫法则:病原微生物存在于病体而非健康体;可纯培养;纯培养物 接种后染病;可重新分离再培养。 ①发明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②证实炭疽病因—炭疽杆菌、发现结核病原菌—结核杆菌、③科赫法则。 外科消毒术(Lister,1865)和乳酸菌的分离、根瘤菌等土壤微生物的研究(M·W贝,C·H 维)、无酵母菌压汁酶功能的发现(E.Buchner,1897)、化学药剂和抗生素发现和临床应用(1909-1935)、酿造技术日趋完美 (3)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期):1956年,Watson 和 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为微生物遗传学及育种技术的研究带来极大发展。 3.菌种退化变异的原因 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退化。 根源:内:菌种的遗传物质发生了负变外:传代过多,条件不适宜 1).有关基因的自发突变 2).育种后未经很好的分离纯化 由于许多微生物细胞中含有一个以上的核,经诱变处理后,往往容易形成不纯的菌落;即使是单核细胞,也会出现不纯的菌落。这些不纯菌落,如果未经很好地分离纯化,在经过几次

监理——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编制目录及格式

水利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编制目录及格式、顺序 一、竣工验收资料封面 二、验收申请报告(申报表和书面申请报告) 三、表格资料(注:每一大项前要求加大项标题附页) (一)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评定表………………………………... (二)单位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三)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建设方或监理提供)………………………………(四)合同工程项目开工令(进场通知、合同项目开工申请、开工令)……….(五)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 [施工技术方案(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附:施工进度横道图) 的报审与批复] (六)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资料核查表…………………… 原材料试验、中间产品检验、金属结构、机电设备、重要隐蔽工程施工 记录资料(工程现场施工照片—现场照片可另装成册) (七)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 分列排序各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分部工程开工申请和开工通知、重要 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等级签证表、工程检验认可书、单元工程施工 质量报验单和评定表。 (八)往来信函………………………………………............................ (包括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往来信函) (九)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主要内容:工程概况、工程投标、施工进度管理、主要施工方法、施工 质量管理、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合同管理、经验与建议、施工管理机构 设置及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投标时计划投入的资源与施工实际投入资源 情况表、工程施工管理大事记、技术标准目标,施工中使用的技术标准。)(十) 竣工图纸(图幅:不小于A3纸)(另装成册并盖竣工图章)……………..

发酵工艺学第三版吐血整理 重点

第一章 发酵fermentation: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 发酵工程:是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主要利用的是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发酵生产药物的类型:抗生素、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维生素、氨基酸 第二章 微生物药物的合成:在微生物体内酶催化下将小分子物质逐步合成分子量较大产物的生化反应过程。(呈现多代谢作用或代谢栅栏特征) 微生物体内存在着严密、精确、灵敏的代谢调节体系。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机制复杂,具有多系统、多层次的特点。 代谢调节的3个部位:细胞(及细胞器)膜、酶本身、酶与底物的相对位置及间隔状况。 代谢调节的3种形式:细胞透性的调节、代谢途径的区域化和流向、代谢速度的调节。 酶活性调节通过改变代谢途径中一个或者几个关键酶的活性来调节代谢速度调节方式。特点是迅速 及时 有效 经济 12种酶活性调节方式 前馈作用、终产物抑制、补偿性激活、协同(多价)反馈抑制、累积反馈抑制、 增效(合作)反馈抑制、顺序反馈抑制、同工酶调节、联合激活或抑制调节(终产物抑制的补偿性逆转)、平衡合成、代谢互锁、假反馈抑制。 次级代谢产物的特点 1、 特定菌种产生的代谢产物 2、 菌种特定生长阶段的产物 3、 是多组分的混合物 4、 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或起始物进行合成 5、 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受初级代谢的调控 6、 次级代谢酶在细胞上具有特定的位置和结构 7、 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过程受基因控制 8、 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对环境因素特别敏感 9、 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与菌体的形态有一定关联。 10、 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特殊。 分叉中间体: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有一些中间代谢物,既可以被微生物利用来合成初级代谢产物,也可以被用来合成次级代谢产物。 多组分的原因 1、 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酶对底物的特异性不强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酱油的生产技术:1、酱油发酵中主要微生物及其在酱油酿造中的作用 2、固态低盐法酿造酱油的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3、酱油颜色与风味等的形成机理(重点) 酱油:是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酿造酱油: 以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按发酵工艺分为两类: 1)高盐稀态发酵酱油:①高盐稀态发酵酱油②固稀发酵酱油 2)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 配制酱油中的酿造酱油比例不得少于50%。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以及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 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调味品(安全问题:氯丙醇。) 生抽——是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并按提取次数的多少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特别工艺制成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之用。 酱油酿造的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食盐、水、其他辅助原料 (重点)酿造酱油的主要微生物:酱油酿造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一个阶段是制曲,主要微生物是霉菌;第二个阶段是发酵,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和乳酸菌。 用于酱油酿造的霉菌应满足的基本条件:1)不生产真菌毒素、2)有较高的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3)生长快、培养条件粗放、抗杂菌能力强;4)不产生异味。 一、曲霉 1、米曲霉 是生产酱油的主发酵菌。 碳源:单糖、双糖、有机酸、醇类、淀粉。 氮源:如铵盐、硝酸盐、尿素、蛋白质、酰胺等都可以利用。 基本生长条件:最适生长温度32-35℃,曲含水48%-50%,pH约6.5-6.8,好氧。 主要酶系: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蛋白酶分为3类: ——酸性蛋白酶(最适pH3.0) ——中性蛋白酶(最适pH7.0) ——碱性蛋白酶(最适pH9.0-10.0 2、酱油曲霉 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突起,多聚半乳糖羧酸酶活性较高。 3、黑曲霉 含有较高的酸性蛋白酶。 二、酵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