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范学院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1

南阳师范学院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1
南阳师范学院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1

(三)专项学分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四年内至少修够8学分,且部分学分为必修学分,不能由其它学分代替。

1、读书,读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取得学分。

(1)学生读完推荐书目中的6本书,且每本均有1500字左右的笔记算l学分。

(2)学生所读书目必须是学校推荐书目。

2、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

(1)学生所做的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须经系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委托的学年论文所属或相近专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评定合格后,可获得1学分。

(2)学年论文的字数由各系视具体情况自定,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

(3)凡属系正常教学计划内的课程设计暂不记入专项学分。

(4)文科学生至少修一学分,完不成者缓发毕业证书,直到达标。

3、听讲座

(1)学生参加6次讲座活动,每次记有较为详细的笔记,可获l学分。

(2)学生所听非专业性讲座不得少于3次。笔记要求有听讲座的时间、地点及讲座题目、内容等。

(3)笔记必须提交原件,复印、补写均不算学分。

4、社会实践活动

(1)每参加2次社会实践活动并有2篇主题报告可记为1学分。个人被校团委或团省委评为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且有主题报告者,分别获得1学分、2学分。集体被团省委评为优秀社会实践队且有主题报告者可每人记1学分。

(2)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报告原则上不少于1500字。

5、发表文章

(1)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每篇2学分,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每篇l学分,文学类文章每5篇1学分。

(2)发表文章的所获得的学分必须要以原件为依据。

6、普通话

(1)从入学开始,学生即可申请参加普通话达标测试,普通话达到省级普通话测试合格标准,记l学分。

(2)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此学分,且不能用其它专项学分代替,完不成者缓发毕业证书,直到达标。

(3)此学分以校语委所下通知或省语委下发的普通话合格证书为依据。

7、计算机

(1)通过国家一、二级考试或河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可记1-2学分。

(2)文科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至少1学分,理科学生毕业前必须修完2学分,且不能用其它

专项学分代替,完不成者缓发毕业证书,直到达标。

(3)此学分以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为依据。

8、英语

(1)非英语专业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可获1-2学分,英语专业通过国家四、八级考试可获1-2学分。

(2)此项内容也可依据学院制定的达标标准计算学分,学生毕业前至少获1学分,完不成者缓发毕业证书,直到达标。

9、竞赛

1) 获校级比赛一、二、三等奖者,可分别获得2学分、1学分、0.5学分。

获省级比赛一、二、三等奖者,可分别获3学分、2学分、1学分;

获国家级比赛一、二、三等奖者,可分别得6学分、4学分、3学分。

10、创新与发明创造

(1) 学生的发明创造获得有关技术部门认定或获得国家专利,其等级与学分认定参考学生竟赛所获学分标准认定。

(2) 学生的创新与发明创造必须要有相关部门的认定证书并加有公章。

(3) 学校鼓励学生创新。对因创新与发明创造而多获学分的学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鼓励。

11、综合实验技能

各系依据专业特点制定考核标准,并将各专业考核标准报教务处备案。考核工作由各系组织实施,达标学生可获1学分,此学分为理科学生必修学分。

12、素质教育学籍卡于学生毕业时由教务处统一填写,并加盖公章后,装入本人毕业档案。

四、本细则自2002级学生开始实施。

附:1、南阳师范学院学生专项学分申请表

2、南阳师范学院学生专项学分登记表

3、南阳师范学院学生素质教育学籍卡

附件1:

南阳师范学院学生专项学分申请表

系素质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签名: 系(盖章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完整清晰解说

1. 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考试和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 2.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大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3.从教育的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4.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5.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形课程”,比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等。 6.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

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

四川大学文件 川大教〔2008〕116号 关于印发《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修订)和《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修订)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实施创新教育学分制是学分制改革条件下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举措。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本科生创新教育,学校修订了《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和《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师生职工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⒈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修订) ⒉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修订) ⒊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申请表 ⒋四川大学本科生申请创新教育学分汇总表 四川大学 二○○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实施办法 (修订)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与个性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教育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中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评定获得的学分。本科生必须获得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求的创新教育学分方能毕业。 第三条创新教育学分主要通过评定在校生科研与实践成果、学习与竞赛成果、特长与技能证书和其他活动项目等四大类十二个项目(附件2)而获得。 第四条创新教育学分的申请和认定: 1.申请时间:每学期第12-16周。 2.申请材料:学生本人填写《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申请表》(附件3)部分栏目,准备必要的证明材料各一份。 3.申请与认定、审批程序: (1)学生按以下要求请相关部门或教师审核申请材料,并在

素质学分通知

关于两江校区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填写和审核的通知一、素质教育学分的具体内容: 参见《学生手册》(2014年9月版)第89页,重庆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二、本次素质教育学分时间安排: 即日起至 5月31日学生如实在系统填写,并上报相关证明纸质复印件(辅导员保管); 6月1日至6月6 日,进行学院审核; 6月8日至6月12日,进行学校审核。 三、本次素质教育活动填写的活动和项目: 国防教育合格和校规校纪考试合格 参加运动会开幕式展演、参加迎新生的志愿活动 校区学生会、学生社团、事务中心助理团、学部学生会,以及班级学生干部2014年9月至今参加学生活动获奖学生(纸质复印件)。 四、素质教育学分班导师审核工作流程(班导师版) (1)登陆“数字化校园”-----点击左侧“教务”下面的“素质教育学分” (2)进入界面之后,点击左侧“班级负责人”下拉菜单下面的“班级记录审查”,

就会出现全班学生的提交记录,班导师需要逐一审核提交完毕。(此步骤完成之后班导师工作基本就结束了) 注意:班导师“班级记录提交”主要针对班团会缺席和违纪违规的学生,提交一次就要扣除相应的分值,这和前面的“班级记录审查”(此环节提交一次加分)环节不一样。换句话说,如果学生都按要求参加了班团会的那就不用提交,系统会默认为给分,如果该生确实受到学校处分和违纪违规,那就按要求提交进行扣分。 五、素质教育学分学生录入流程(学生版) (1)登陆“数字化校园”-----点击左侧学生管理与服务板块下面的“素质教育学分”

(2)点击进入界面后就会有关于素质教育学分的介绍,同学们可以先阅读一下,然后点击右上方“我的学分计划”了解一下自己大学四年里所需要完成的素质学分整体构成情况,了解之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填写录入工作; (3)点击右上方“我的学分情况”,就会看到左侧有很多菜单内容,其中必修部分“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模块内容由学院和班导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提交,其余必修部分由学生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1.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我国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那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在那里呢? 我们认为,“应试教育”以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为教育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目的的根本不同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在谈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时,有人把取消考试称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起点与一种标志,这种认识与做法是错误的。历来的考试,都是教育的手段,我们必须科学地动用考试这种手段,来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比如认真地对待每次考试,并通过考试及其知识质量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工作,必然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文化科学素质。可见实施“素质教育”也要科学地运用考试这种手段,进行必要的应试训练。这与作为一种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的“应考试教育”中的考试是有区别的。“素质教育”,反对频繁的考试、搞突然袭击、以考试压学生,用考分排队等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2.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严重危害 “应试教育”的严重危害,包括显性危害与隐性危害。其显性危害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其隐性危害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甚至至今还很少有人提及。而实际上,其隐性危害的后果,大大超过显性危害。 “应试教育”隐性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身心摧残上。由于“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的状况;频繁的各类考试、按考分来区分学生的优劣,扼杀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的艰苦努力,它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自觉性。面对当前的现实,广大教师应如何去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主要是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3.1要更新教育观念。

《文物鉴赏》教学大纲

《文物鉴赏》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物鉴赏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4课时 开课单位:政史学院 授课对象:历史学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目标 课程性质:中国古文物鉴赏包括文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几种常见的古器物(陶瓷器、青铜器、玉器、古钱币等)的欣赏鉴定等几个组成部分,属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拓展。它是师范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学习好这门课程,能够提高广大在校学生认识文物、收藏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并且可提升学生中文物爱好者的鉴赏能力,培养参与市场投资收藏能力,造就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文物鉴定人才。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历史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是学生在已修完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历史教育类限选课程。其教学目的为: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文物学的基本知识,增强依法保护、管理文物的自觉性,基本上掌握陶瓷器、青铜器、玉器、古钱币等主要类别文物鉴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基础、史学理论等知识和基本理论。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绪论文物学概述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物含义的演变、文物学的研究范围、文物管理的内容与手段、文物管理的法规;理解文物学的特点、文物学的任务、文物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文物的价值和作用,掌握文物的概念、受国家保护的文物种类;理解并掌握文物分类的一般方法,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境进境管理和发掘管理等专项内容。 本章重点:文物的概念;受国家保护的文物种类;文物分类的一般方法;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境进境管理。 本章难点:文物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境进境管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物学及其研究范围 一、文物与文物学 文物含义的演变;文物的概念;受国家保护的文物的种类和条件;文物学的特点;文物学的任务;文物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二、文物学的研究范围 研究文物的价值和作用;研究文物的分类;研究文物的鉴定;研究文物古迹与古器物;研究文物管理;研究文物保护技术 第二节文物的价值和作用 一、文物价值的认识 二、历史价值 三、艺术价值 四、科学价值 五、文物的作用 文物的教育作用;文物的科研作用;文物的借鉴作用;文物开发为旅游资源的作用。 第三节文物的分类 一、文物分类的意义及要求 文物分类的意义;文物分类的要求 二、文物分类的一般方法 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存在状态分类法;价值分类法;来源分类法;社会属性分类法 第一章瓷器 教学目标: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陶瓷器的基本知识,理解陶瓷器鉴定的内容与方法,懂得古代瓷器的保养方法,掌握古代瓷器的艺术特征。使学生了解陶瓷器鉴定的内容与方法,初步掌握中国古代陶瓷器的基本特征,掌握陶瓷器鉴定的基本知识。 本章重点:什么是瓷器,陶与瓷的关系,瓷器的产生及发展。瓷器鉴定的内容,瓷器鉴定的方法,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特征,发展的不同阶段与种类,早期瓷器(东汉晚期以前)的特征,青瓷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的特征,“南青北白”(隋、唐、五代)时期瓷器的特征,“名窑林立”阶段(宋、辽、金)瓷器的特征,彩绘瓷阶段(元、明、清)瓷器的特征。以及陶瓷器文物的损坏,陶瓷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中国古代瓷器鉴定的内容与方法,古代陶瓷器的保养。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有关瓷器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瓷器,陶与瓷的关系,瓷器的产生及发展 第二节瓷器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瓷器鉴定的内容,瓷器鉴定的方法,

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试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作者: 摘要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个概念,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一般舆论倾向是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但在具体实践中,出于对学生升学深造的迫切需求,一些家庭和学校又往往看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谁能让学生考高分,就算谁教学有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被人为地片面化和矛盾化了。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就像一对孪生儿一样共存于一个母体之中,他们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同一个目的的两个侧面。就是说,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试能力是素质教育在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怎样摆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呢?一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本质和他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作用,二要全面了解应试教育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 一、素质教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指人类自身素养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过程。它产生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人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生存能力、观察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思想品格素养和社会交际能力等等。从根本上讲,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素质教育就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过程中。人类靠素质教育传播知识、经验和技能;靠素质教育培养人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开拓创新能力;靠素质教育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总之,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素质教育。 从范围上讲,素质教育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类型。确切地说,人类的素质教育是自家庭开始的。从婴儿呱呱坠地,直至学话、学步、入学和后来的步入社会,有意无意的素质教育无处不在。其中在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中,学校教育至关重要。因为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发育身体和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学生在学校中可受到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知识、技能教育,较之家庭和社会教育更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和成就。从内容上讲,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不同社会形态和不

创新与技能学分管理办法及创新学分认定表 (1)

辽东学院 本科学生创新与技能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了实施创新、创造、创业教育,加强学生课外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与技能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技能竞赛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所取得的具有一定创新和技能的智力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认定后所取得的学分。 第三条为加强创新与技能学分的管理,学校将课外创新与实践活动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创新与技能学分的评定原则和认定标准,根据学生在创新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学分,并记载其成绩。 第四条创新与技能学分的构成范围包括: (一)学术论文类: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文学作品、书评、读书心得等。 (二)发明创造类:包括科技发明与发现、实用设计、商标设计、专利技术、科技奖励等。 (三)科研活动类:包括承担科研课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承担大学生创新性实践基金计划项目以及参加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活动等。 (四)学科技能竞赛类:包括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活动;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学科和各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竞赛活动;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比赛和竞赛活动。 (五)等级资格证书类:包括省级以上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有关行业协会通过统一考试而取得的外语类等级证书、计算机类等级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从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书。 (六)社会实践活动类:包括学校统一组织的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等活动。 第五条创新与技能学分按以下基本原则予以认定: 1.学术论文以公开出版的刊物或学术会议出版的论文集为依据。 2.技术成果以校(市)级以上部门或单位组织专家鉴定会形成的科技成果鉴定文件为依据;技术转让以双方签订的技术成果转让合同为依据;技术成果开发与推广以学校或个人应收到的相应经费为依据;发明专利以正式的专利证书为依据。 3.科研课题、科研奖励以校(市)级以上部门或单位颁发的证书或文件为依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活动以课题立项合同书或主持人的证明为依据;参加学术交流、学

南阳师范学院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1

(三)专项学分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四年内至少修够8学分,且部分学分为必修学分,不能由其它学分代替。 1、读书,读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取得学分。 (1)学生读完推荐书目中的6本书,且每本均有1500字左右的笔记算l学分。 (2)学生所读书目必须是学校推荐书目。 2、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 (1)学生所做的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须经系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委托的学年论文所属或相近专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评定合格后,可获得1学分。 (2)学年论文的字数由各系视具体情况自定,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 (3)凡属系正常教学计划内的课程设计暂不记入专项学分。 (4)文科学生至少修一学分,完不成者缓发毕业证书,直到达标。 3、听讲座 (1)学生参加6次讲座活动,每次记有较为详细的笔记,可获l学分。 (2)学生所听非专业性讲座不得少于3次。笔记要求有听讲座的时间、地点及讲座题目、内容等。 (3)笔记必须提交原件,复印、补写均不算学分。 4、社会实践活动 (1)每参加2次社会实践活动并有2篇主题报告可记为1学分。个人被校团委或团省委评为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且有主题报告者,分别获得1学分、2学分。集体被团省委评为优秀社会实践队且有主题报告者可每人记1学分。 (2)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报告原则上不少于1500字。 5、发表文章 (1)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每篇2学分,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每篇l学分,文学类文章每5篇1学分。 (2)发表文章的所获得的学分必须要以原件为依据。 6、普通话 (1)从入学开始,学生即可申请参加普通话达标测试,普通话达到省级普通话测试合格标准,记l学分。 (2)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此学分,且不能用其它专项学分代替,完不成者缓发毕业证书,直到达标。 (3)此学分以校语委所下通知或省语委下发的普通话合格证书为依据。 7、计算机 (1)通过国家一、二级考试或河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可记1-2学分。 (2)文科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至少1学分,理科学生毕业前必须修完2学分,且不能用其它专项学分代替,完不成者缓发毕业证书,直到达标。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便油然而生,相对应试教育来说,素质教育肯定要先进的多,但我们是否把我们坚持了两千年的应试教育完全摒弃?中国现在能否完全实现素质教育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是一种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而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它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主体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 应试教育确实存在众多弊端,它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一味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但这种开发智力的方法也是百害而无一利,它严重束缚了学生发散思维的拓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十分缺少创新能力,并且胆子特别的小,他们往往做事时十分的稳重,缺乏冒险精神,为什么中国至今没有出现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除了科研环境赶不上别人外,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缺乏大胆创新的精神。另外,如果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我们的智力提升了,但我们在德、体。美方面是否能达标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在应试教育下拼命学习,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从而我们失去了干大事的本钱,那么我们成绩再好也没用。另外,没有美好的品德也是不行的,并不是说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品德都不好,我们说的是应试教育不注重学生美德的培养,没有好的美德,就好比没有根基的大厦,是会倒塌的。曾经有一位名人这样说过“有高文凭,不一定有高能力,有高能力,不一定有好的美德”,可以看出美德是决定我们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当然要先进的多,素质教育真正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它并不承认考试中能得高分的就是好学生,而要看学生的整体情况,包括文明礼节,身体健康,动手能力等诸多方面。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召唤,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谁掌握的创新型人才越多,谁就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素质教育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应试教育是要求学生怎样学习,两者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分数的

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南阳师范学院 关于印发《南阳师院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院属各有关单位: 《南阳师院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经学院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三年三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素质教育学分制细则通知

南阳师范学院 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为配合我院学分制的实施,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南阳师范学院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以保障我校新教学计划的落实。 一、素质教育学分的管理与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及协调工作。办公室由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科研处、实验中心、图书馆等单位人员组成。 2、各系应成立相应的素质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主任、主抓学生工作的书记、团总支书记、教学秘书等组成,负责素质教育学分的具体认定与核算。 二、素质教育学分分配 素质教育学分包括文理交叉课学分、公共艺术类课程学分和专项学分。其中文理交叉课和艺术类课程规定为8—12学分,专项学分为8学分。凡修不够16学分者,毕业生资格审查中视为不合格。 三、素质教育学分的认定与核算 (一)文理交叉课程与公共艺术类课程学分的认定与核算 1、学生所修文理交叉课和公共艺术类课程可由院系确定,亦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各系拟修的文理交叉课和公共艺术类课程必须向教务处报送开课计划。教务处确认后进行安排并组织实施。 2、文理交叉课与公共艺术类课程的成绩以考试方式予以评定。主考单位将学生成绩一式两份,分别送至教务处与学生所在系。学生所在系根据学生成绩登录学分。 (二)专项学分的认定与核算 1、需申请专项学分的学生应于每学期期终考试前一周内填写《专

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战

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战 摘要: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核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已经出炉!可以说,“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但何为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归根究底,仍要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战如何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 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立德树人靠什么来落小落细落实呢?这是个问题。 曾几何时,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填满了学校生活的缝隙,师生争分夺秒,为的是获取更多的知识。然而当知识以几何级态势增长,这种方式还能奏效吗? 人们意识到,知识教学要“够用”,但不能“过度”,因为知识教学过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受阻。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闲暇。因为学校教育绝不是给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国际上长达 20 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中国,应试教育可谓是源远流长:自隋代创建科举制度直到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的一千多年的漫长时间里,科举始终是大批文人学子踏上仕途的唯一途径。而自明朱元璋制定八股文以后,科举考试的应试色彩愈发浓烈。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考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使应试教育达到巅峰。但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快显现:重分数,轻发展;重少数,轻多数;重知识,轻能力;重死记硬背,轻灵活运用;重应试学科,轻视其它学科。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使备种教育因素不协调,造成了学生学得死,负担重,甚至畸形发展。 就在此时,针对应试教育的缺陷,素质教育正式提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至此,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之战正式展开。

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认定范围及标准

附件1: 河南科技大学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认定范围及标准 类别项目认定内容学 分 认证材料备注 学科竞赛类国家级、省(部)级 各类大学生专项学科 竞赛(如电子设计竞 赛、数学建模竞赛、 机械创新设计竞赛、 外语竞赛等)及“挑 战杯” 国家级一等奖 4 1.获奖文件 2.获奖证书 3.其它材料 学校有关学科竞赛 奖励文件; 集体奖项与个人奖项重 复时采用两项认定的最 高学分;国际级一、二等 奖记4学分、国际级三等 奖记3.5学分、国际级优 秀奖记3学分;国家级优 秀奖记2.5学分; 国家级二等奖 3.5 国家级三等奖 3 省级一等奖 3 省级二等奖 2.5 省级三等奖 2 科技活动类 科研项目获奖成果 省(部)级以上参加 3 证书或文件 主管部门颁发的获奖证 书或文件 市(厅)级参加 2 科研项目鉴定成果 省(部)级以上参加 2.5 成果鉴定书 学校(含)以上部门或组 织的鉴定 市(厅)级参加 1.5 校级参加 1 专利 发明专利 3 专利授权证书 学校出具的证明 (科技处或社科处) 实用新型专利 2 外观设计专利 1 科研课题(横向课题) 立项 省(部)级以上参加 2.5 立项任务书 学校SRTP立项文件 课题组教师推荐意见 市(厅)级参加 1.5 校级(SRTP)参加 1 学校组织的学术报告参加6次 1 主办单位证明上限2学分 论文作品类 核心期刊(含)以上 第一作者 2.5 出版刊物 核心期刊认定以最新版 核心期刊目录为依据 第二作者 2 第三及以后作者 1 CN级刊物 第一作者 1.5 第二作者 1 第三及以后作者0.5 省级(含)以上报刊第一作者 1.5 出版报纸、杂志 地市级报刊第一作者 1 作品 第一作者 2 正式出版 第二作者 1.5 第三及以后作者0.5 会议收录论文 第一作者 2.5 主办单位提供的会议 论文集及收录证明 第二作者 2 第三及以后作者 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较谈 “素质教育”一词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创造物。即使查遍10 多年来出版的教育类辞书,诸如《教育大辞典》、《世界教育辞典》等,均无“素质教育”的条目。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顾名思义,乃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多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准确地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为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与此相反“应试教育”则是指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面向考试”,造成“教学为了考试”的畸形局面。由于“教”与“学”跟着考试走,学生便成了考试的奴隶。历史表明,在考分优秀者中间,不乏“应考艺术”出众者,而他们在实践中又显得缺乏创造能力。这就是所谓“高分低能”的现象,“高分低能”现象乃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之一。因为升学率和以分取人,势必导致“唯分数论”的倾向。于是,片面教学以应付考试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严重影响了学 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这已不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形势对人才的要求。于是提出了改革“应试教育”的任务,但又苦于无策。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作为征服“应试教育”的武器。那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到底区别在哪里呢?下面笔者试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来加以比较。 一、两种教育目的比较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不同的教育目的,对人的身心素质及社会价值作出的规定也存在差异。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重心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这显然是不对的,尽管教育部早在十几年前就提出要坚决改变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做法,要求“从全国到地方坚决不搞高校中学生招生考试的名次排比”,“坚持把学校和学生从频繁的考试中解脱出来”,“必须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只抓少数,忽视或放弃大多数”等,然而这种状况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至今并没有多少改善。分数,仍然是学生前程的敲门砖;排队,仍旧是教师的荣辱榜;升学率,还是学校的生命线。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学生必定是智力因素较高,非智力

英语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1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学制、授予学位 050201 英语四年文学学士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英语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并为研究生教育输送优质生源。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能够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进行英语及汉语语言文字处理,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习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英语教学和英语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 2. 具有较好的汉英表达能力和英汉互译能力; 3. 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和现状,对主要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有概括的了解; 4. 了解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艺术素养,并具有 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英语教学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 题,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和从事英语教学的基本能力;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应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 定的科研能力; 三、主要课程 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译汉、汉译英、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美概况、英语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日语、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英语教学论。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 育实习、毕业论文等。 五、学位及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69学分方能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南阳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辩证看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辩证看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问题是多年教育界的热点问题,本人认为二者之间并不是一种对立与否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概念,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区、联系这三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字: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优缺点;联系 在近些年来对应试教育的种种批评中,许多人把应试教育理解为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品德、兴趣、爱好等。并且由于过分重视考试,以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从而造成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种理解实际上是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看成是两个绝对对立的教育模式。实际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各有优缺点,并且有着一定的联系。 1.1应试教育的概念 应试教育简单地说,是以升学考试为目的、以选拔或者淘汰为主要目的为主要手段的教育。具体来说有五个特征: 1)是一种淘汰或者选拔的教育; 2)以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教与学的绝对依据; 3)以升学为轴心设置课程和安排教育内容,因而与全面发展个性背道而驰; 4)它以追求升学率为直接目标,是以死记硬背,全面灌输为教学方式。 5)不断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 1.2素质教育 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它是一种能够改变和提升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立足于个体的差异,尽可能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的教育。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方面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除了在内涵方面、价值取向方面不同外,由于受到价值取向的不同,二者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和达成所要的结构也有不同。 2.1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不同 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同的。在应试教育中,太过于强调考试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功能,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未能真正地体现出来。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考试,为了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考试对于学生的牵引作用表现得过于突出,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全面的发展,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只能服从考试制度的安排。在应试教育中,考试制度的设立缺乏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考虑,缺乏应该以何种制度来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考虑,这就是应试教育存在的巨大问题。相反地,素质教育不仅强调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也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相对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制度对于学生更为合理科学。在素质教育体制中,学生不仅仅是简单地受到知识教育,同时,学生的潜在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领悟能力以及德智体各方面也得到相应的教育和培养。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价值的培养。素质教育体制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制度或模式都可以纳入素质教育中来,以最大限度地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比较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比较 韩荣斌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不同的教育目的,对人的身心素质及社会价值做出的规定也存在差异。我国现代教育的奠基者之一蔡元培先生强调:“教育是求远效的,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①在他看来,教育既是满足社会现实功利需要,教育更是指导社会,是社会理想的制定者和实行者。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重心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搞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 一、两者办学宗旨的比较 简单地说“应试教育”的办学宗旨就是选拔人才的教育,它注重和关心的只是少数升学有望尖子生,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以“考试成绩”为客观标准。它以片面追求升学率来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目的的确定、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教师的安排、工作的部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管理措施的制订等等都围绕考试升学转。这种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突出选拔功能的“应试教育”的最大危害性是:造成相当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上成为被淘汰的对象。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功能,注重和关心的是全体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现代化社会中有效地生活的那些品质和特征,努力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它注重学生个性和个体潜能上的差异,注重全体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进步,气质类型的发展,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素质教育以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人才结构的多样化、多层次,把学生当作主动发展的对象,鼓励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以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综合衡量学习质量和办学水平。如果他是一只鸟,就让他尽情歌唱,如果他是一朵花,就尽力散发花的芬芳。 二、两者教学内容的比较 “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简单说可以是考试内容,考什么学什么,它以书本知

认识自我,规划人生(职业规划期末考试超有用资料)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庄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从古代起,认识自我就成为了认识的一个重大目标。怎么认识自我呢?认识自我有些什么内容,有些什么意义呢?本书就是从这些角度说明了认识自我是一种重要的智慧。 人是万物之灵,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弱点。人类要发展,首先要认识自身的规律。认识自我,不仅是认识作为个体的自身,而且应该认识作为群体的人类整体,而且应该深刻地、科学地、全面地认识人类群体的种种特征和来龙去脉。本书分章节介绍了人们对人类形态特征、直立行走、人体结构、血液、性、生育和避孕、自身起源、大脑、梦、疾病、死亡和自身能力的认识,以及人类对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把握,对未来的计划和期盼。认识自我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认识自我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前提。人类认识自我由认识自身的构造开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智慧,直到今天,人类仍在为认识自我进行不懈的努力。由于对自我的认识的加深,人类在不断进化,兴衰演化,是大自然最普遍的规律,人类是大自然伟大的创造,是大自然进化的精华,只要人类正确认识自身,理性地纠正自己的缺点,发展自己的智慧,就将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本书有大量的事实论证,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是一本集科学性和趣味性一体的优秀科普读物。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据上海媒体报道,2007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中出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15名已经二十六七岁的上海名校硕士生“回炉”参加成人高考,希望重新读大学,究其原因,乃是“选错了专业,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于此”,希望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重新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这15名同学从小学一路读到硕士,19年寒窗苦读,蓦然回首才发觉自己选错了专业,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但是,“中国中学生职业规划第一人”吴志兰女士指出:可悲还不仅止于此!来自“北京最好的中学”——人大附中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00%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98%的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绝大部分学生以“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为唯一目标,而对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怎样去实现这个目标表示“没有仔细想过”。而另外一项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则显示,70%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还有一些大学生甚至毕业时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如果说人生规划的缺席是中国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呢?圣诞节前夕,我参加了我校一些班级的主题班会,班会的共同主题是“畅谈理想”。在班会上我发现谈到自己的人生规划时,有的同学双目炯炯有神,被问及如何实现理想时也能侃侃而谈,胸中俨然已多次勾画过自己的人生蓝图;有的同学虽然能说出自己心中的理想,但是对如何实现理想、现在该如何努力却语焉不详、说不清楚;还有很多同学则是神情茫然,毫无思路,显然尚未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甚至不曾认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比如,我试图询问一位立志于从事企业管理的同学:你了解哪些企业家?你认为新时代的企业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你打算在中学阶段搞好学习的同时,如何培养自己的领袖素质,比如分析论证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超前学习与系统思考能力?你打算报考哪所大学的什么专业?这位同学回答是“老师,俺还没有想过恁多”。我又询问一位立志于做网络游戏的同学,是否了解陈天桥的网游产业战略思想和史玉柱的网游营销策略,是否了解开发网游所用软件和所涉及的专业素质,他的回答同样是“俺没有想过”。我还曾经问一位志向独特的同学:你立志于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你认为快乐人生的四大根基“爱心、宽容、修养与爱好”你都具备了吗?小气、自私、刻薄、暴躁的人注定无法拥有快乐,没有真正喜爱的健康娱乐方式的人则必然陷入低级、庸俗和无聊,这些,你思考过吗?你理解了吗?她也表示,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些问题。同学们,“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青少年时期我们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觉锻炼和改造自己,那么,不仅谈不上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与人生理想,就连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这种理想也是难以实现的。说到此,我想起了我校优秀校友之一的郭婧然同学。她大学二年级时,就竞选成为北京大学生科学院学生会主席。这得益于她高中三年在我校得到的综合素质锻炼,得益于她主动设计和自觉实践人生规划。比如她在我校高中三年始终担任学生会干部,经常在各种场合演讲,曾经多次担任“小老师”给低年级学生讲课,作为一名理科生她还广泛涉猎人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据有关研究材料表明,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偏重“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即偏重掌握基础知识与形成基本技能。这个阶段从1949年至1979年,为期约30年。第二阶段为强调智力阶段,即强调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这个阶段从1979年至1982年,为期仅4年。?第三阶段为重视非智力因素阶段,并把非智力因素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个阶段从1983年至1989年,为期约7年。第四阶段为加强素质教育阶段,即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个阶段大约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开始,现在正处于全面转轨的攻坚阶段。 那么,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呢? 素质,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而且有多维的审视角度和思路。一般说来,所谓“素质”,通常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种涵义是生理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人们天生的感知器官、神经系统,又称遗传因素或天赋;第二种涵义是教育学实质也是社会学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后天社会性的一面,认为素质是在先天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换句话说,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诸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各种品质构成的整体结构。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一个先天的聋哑人,当然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但假如一个人的音乐天赋再好,却没有得到后天的培养,也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因此,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名学生先天获得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 国家教委朱开轩主任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往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明确提出:“应试教育”不是对以前和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单纯以升学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 否定“应试教育”不是要否定现行的教育。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大体可以从以下10点表现出来:①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

《教育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教育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高频考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独立地看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它们的特征都难以显示出来,因为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两者相比较而存在。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教育目的的迥然不同。 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这种教育观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都获得发展,教育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开发人的潜能。 应试教育则立足于“选拔人”来培养人,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拔性教育,即这种教育只着眼于少数学习好的、有升学希望的学生。考试的地位被拔高到一种无以复加的境地。 此外,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还在于: (1)教育对象不同。“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它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而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以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 (3)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素质教育则要求开发学生的潜能与优势,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4)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形式、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质教育则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和教师的水平。 (5)教育结果不同。在“应试教育”下,多数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在素质教育下,全体学生的潜能达到充分发挥,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同步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