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研究现状及思考_邓大君

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研究现状及思考_邓大君
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研究现状及思考_邓大君

Hereditas (Beijing) 2014年5月, 36(5): 403―410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4209571.html,

综 述

收稿日期: 2014-01-07; 修回日期: 2014-01-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921140311,31261140372)资助

作者简介:邓大君,教授,研究方向:肿瘤病因学和DNA 甲基化研究。E-mail :dengdajun@https://www.360docs.net/doc/ac14209571.html, DOI: 10.3724/SP.J.1005.2014.0403 网络出版时间: 2014-3-3 12:41:25

URL: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4209571.html,/kcms/detail/11.1913.R.20140303.1241.001.html

DNA 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邓大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研究所, 北京 100142

摘要: DNA 甲基化通过调节基因转录、印记、X 染色体灭活和防御外源性遗传物质入侵等, 在细胞分化、胚胎

发育、环境适应和疾病发生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是当前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文章介绍了在过去几年中TET 介导的DNA 羟甲基化及其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DNA 主动去甲基化及其与被动去甲基化的关系, DNA 甲基化建立及其与组蛋白修饰、染色质构象、多梳蛋白和非编码RNA 结合等关系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DNA 甲基化的转化应用前景。

关键词: DNA 甲基化; 去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稳态; 转化研究

DNA methylation and demethylation: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

Dajun Deng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and Institute , Beijing 100142, China

Abstract: DNA methylation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cell differentiati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host adaptation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athogenesis through regulation of gene transcription and imprinting, X-inactivation, and de-fense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invasion,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hottest research fields on epigenetics. In the past few years, a number of important findings on DNA methylation have been achieved. These findings include discovery of TETs-catalyzed cytosine hydroxymethylation and its functions in the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e and passive DNA demethylation;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DNA methylation pattern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histone modifications, chromatin configuration, polycomb group proteins and non-coding RNA bindings. DNA methylation has become a new potential biomarker and therapy target.

Keywords: DNA methylation; demethylation; epigenetics; homeostasis; translational research

DNA 甲基化是指DNA 序列中的腺嘌呤(A)或胞嘧啶(C)碱基在甲基化转移酶的催化下与甲基发生共价结合, 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传递给子细胞的表

观遗传现象。由DNA 腺嘌呤甲基化酶(DNA adenine methylase, DAM)催化形成的O 6-甲基腺嘌呤(6mA)是一种CTAG 序列复制后维持甲基化, 在细菌表观

404 Hereditas

(Beijing) 2014第36卷

遗传过程中发挥作用, 具体功能包括染色体复制、错配修复、毒力基因表达控制、外源性基因防御等[1,2]。近年发现DNA腺嘌呤甲基化还参与细菌细胞周期控制[3]。细菌DNA腺嘌呤甲基化的具体过程及功能已经研究的比较清楚, 本文不做进一步叙述。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内的C5-甲基胞嘧啶(5mC)由一组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 DNMT)催化形成, 包括从头甲基化和DNA复制后维持甲基化两种形成途径。在成年脊椎动物体细胞中主要发生在胞嘧啶-鸟嘌呤(G)二核苷酸(CpG)位点上; 在植物细胞和动物胚胎干细胞还可发生在非CpG位点上。胞嘧啶甲基化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化和环境适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功能包括X染色体灭活、基因印记、基因长效沉默、细胞分化、外源基因防御、异物代谢等, 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近年取得了诸多研究进展。本文简要综述了DNA去甲基化的机制和DNA甲基化建立及维持研究的主要进展, 并对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1 DNA主动去甲基化及其机制

DNA胞嘧啶甲基化是一种共价修饰, 化学性质稳定。5mC有两种形成途径:DNA半保留复制后由UHRF1(Ubiquitin-like, containing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招募DNMT1, 催化半甲基化DNA 双链中未甲基化链的维持甲基化(Maintenance me-thylation); 由DNMT3a和DNMT3b催化未甲基化DNA双链的从头甲基化(de novo methylation)。DNA 去甲基化也存在被动去甲基化和主动去甲基化两种途径。细胞可通过抑制DNMT1表达或催化活性来阻断DNA的维持甲基化,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稀释/降低基因组中甲基化胞嘧啶的密度, 实现被动去甲基化(图1A)。最近日本学者报道, 这种被动去甲基化机制是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原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去除基因组亲本DNA甲基化的关键机制[4]。在高等脊椎动物卵子受精后, 经过4次卵裂, 除印记基因外, 基因组DNA将完全去甲基化, 形成全能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形成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的完全去甲基化现象。卵裂过程中如果只存在被动去甲基化, 经过4次分裂的ESC基因组中至少还应该保留1/16的甲基化胞嘧啶, 无法实现完全去甲基化。显然, 在胚胎干细胞中还存在其他去甲基化的机制。

胞嘧啶脱氨基酶能够催化未甲基化和甲基化胞嘧啶脱氨基, 分别形成尿嘧啶(U)和胸腺嘧啶(T)。甲基化胞嘧啶的脱氨基效率明显高于未甲基化者。胞嘧啶脱氨基是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基因组发生CpG 抑制(CpG suppression)的主要原因。在肿瘤细胞基因组中, 大部分点突变都是CpG位点的胞嘧啶转换成胸腺嘧啶(C:G→T:A)[5,6]。由于脱氨基形成的尿嘧啶或胸腺嘧啶与互补链上的鸟嘌呤不配对, 在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将在尿嘧啶或者胸腺嘧啶DNA糖苷酶等的催化下, 按碱基切除修复(BER)方式修复。通过这种胞嘧啶脱氨基-碱基切除修复途径, 细胞的确有实现DNA主动去甲基化的可能。在受到感染、辐射等致癌物打击后, 宿主靶器官/组织的胞嘧啶脱氨基酶(包括APOBEC和AID等)含量会迅速上升, 全基因组同步低甲基化。尚不清楚这种脱氨基酶活性的升高是否为全基因组低甲基化发生的关键环节。Popp等[7]研究表明, AID缺乏小鼠的原生殖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升高, 但是胚胎和胎盘组织的总甲基化水平无差别, 提示AID可能仅在原生殖细胞主动去甲基化过程中发挥作用。AID是胞嘧啶脱氨基酶家族的一员, 在离体条件下能够使单链DNA胞嘧啶脱氨基, 在B细胞中高表达, 促进编码免疫球蛋白IgM的基因转化成编码IgG的基因。该基因遗传缺陷将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免疫缺陷综合征(无IgG、IgA、IgE, 对细菌感染高度易感)或Ⅱ型高IgM综合征 (HIGM2)。在脊椎动物细胞基因组中还存在许多其他DNA胞嘧啶脱氨基酶。不同的胞嘧啶脱氨基酶有不同的DNA序列偏好, 如AID偏好WRCY(W=A或T; R=嘌呤; Y=嘧啶), APOBEC偏好胞嘧啶串(Cs)上的末位胞嘧啶, APOBEC1偏好TC 位点, APOBEC3DC偏好WC位点, 却未发现偏好CpG位点的胞嘧啶脱氨基酶。尽管甲基化胞嘧啶的脱氨基效率明显高于未甲基化者, 胞嘧啶脱氨基-碱基切除修复途径是否为脊椎动物细胞实现CpG位点主动去甲基化的主要途径尚缺乏定论。

2009年美国的两个研究小组同时发现脑组织和ESC DNA中存在5-羟甲基胞嘧啶(hmC), 证明TET1 (Ten-eleven translocation methylcytosine dioxygenase 1)能够催化DNA中5mC氧化成为hmC(图2), 推测

第5期邓大君: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405

hmC的功能之一是参与DNA主动去甲基化[8,9]。2011年徐国良等与美国学者同步报道, TET1和TET2基因还能够使hmC进一步氧化, 形成5-醛基胞嘧啶(fC)和5-羧基胞嘧啶(caC)[10,11]; 在离体条件下DNA 中的caC可被胸腺嘧啶DNA糖苷酶切除, 用siRNA 敲减该酶含量后ESC中caC含量升高, 推测它参与了caC的碱基切除修复过程(图1B)。TET3基因在小鼠受精卵去除雄原核DNA甲基化标记过程中也能发挥作用[12]。Williams等[13]也报道, 在哺乳动物ESC 基因组中广泛存在TET1蛋白结合和hmC。值得注意的是, Hackett等[14]报道TET1和TET2蛋白催化的hmC形成与小鼠原始生殖细胞分裂过程平行, 在去除亲本DNA甲基化印记过程中发挥作用, 提示TETs介导的DNA主动去甲基化与细胞分裂过程存在密切关系。TET1和TET2可与干细胞因子NANOG 相互结合, 共同在诱导小鼠细胞获得多能性过程中发挥作用[15]。

尽管斑马鱼等低等脊椎动物的精子DNA的甲基化水平与其体细胞相同, 在胚胎发育早期, 雄源性DNA的总甲基化水平仍然维持不变[16~18], 这与小鼠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早期基因组存在普遍的去甲基化明显不同。相反, 斑马鱼在卵子成熟过程中就完成了全基因组去甲基化, 而小鼠卵子在受精卵分裂(卵裂)过程中才能够完成全基因组去甲基化, 尽管这种去甲基化在卵子成熟过程中就开始了[19]。这些结果说明, 在低等脊椎动物与哺乳动物之间, 与ESC 获得全能性相关的基因组去甲基化方式存在明显差别。

那么, DNA主动去甲基化与被动去甲基化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呢?在常规的碱基切除修复过程中需要切除一小段核苷酸序列(2~6 bp), 而CpG位点的甲基化在DNA双链中是对称性的。如果DNA 双链上同一甲基化CpG位点发生同步氧化和碱基切除修复, 将导致DNA双链断裂, CpG位点密集(如CpG岛和Alu元件及重复序列LINE)的DNA甚至可能碎片化(图1B)。如果以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半甲基化DNA为切除修复底物, 则可避免这种DNA 断裂或碎片化。如上所述, 被动去甲基化和TET氧化5mC均在原生殖细胞DNA去甲基化过程中发挥作用[14]。笔者认为全基因组TET主动去甲基化存在与DNA被动去甲基化配合完成的可能(图1C)。

在缺乏细胞分裂相关的被动去甲基化的条件下,

图1 5-甲基胞嘧啶的被动(A)、主动(B)、被动伴主动(C)去甲基化模式

406 Hereditas (Beijing) 2014 第36卷

图2 DND 胞嘧啶的修饰与去修饰过程

DNA 是否能够实现主动去甲基化呢?2012年沈哲鲲等[20]报道, 在非细胞体系中, DNMT3a 和DNMT3b 能够直接切除双链DNA 胞嘧啶中的羟甲基, 而DNMT1无此作用。DNMTs 基因在ESC 中基本不表达, 在分化的细胞(如胚球和衍生的体细胞)中表达, 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DNMTs 是否的确参与这些分化细胞的主动去甲基化过程还有待研究。在植物细胞去甲基化方面, 2012年Qian 等[21]发现植物细胞内的乙酰化酶IDM1可以与甲基化的DNA 结合, 催化该区域的组蛋白发生乙酰化, 创造环境使5mC 糖苷酶发挥功能, 从而使DNA 发生去甲基化。

hmC 不仅参与原生殖细胞和ESC 去甲基化, 而且还可不进一步氧化, 稳定地存在于成体组织细胞中。在不同成年组织的细胞中, hmC 的分布与核小体组蛋白H3K27me3存在高度的相关性[22]。hmC 在成年组织的细胞基因组内为什么不会象在ESC 中那样进一步氧化?其功能尚未明确。在小鼠脑组织中, hmC 可以较高的丰度稳定存在[8]; 在斑马鱼和人体

细胞老化过程中, 其体细胞基因组中临近CpG 岛周围区域(CpG island shores)的甲基化水平不断降低[23]; 在胰腺肿瘤基因组中hmC 的含量不断降低, 可聚集在原癌基因DNA 上[24]。

最近研究表明, hmC 的形成还受环境因素影响, 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会显著促进培养细胞hmC 含量[25]; 还原型维生素C 处理可明显提高小鼠ESC TET1的催化活性和hmC 水平[26]; 苯巴比妥处理能够迅速诱发大鼠肝脏基因组hmC 的分布改变[27]。这些结果提示hmC 的稳定性比5mC 低, 对环境因素更加易感, 与环境适应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改变关系更密切。

2 DNA 甲基化状态的建立和维持

基因转录起始点(TSS)周围CpG 岛甲基化是基因长期稳定沉默的标志,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哺乳动物的胚泡(Blastocyst)内完全去甲基化的ESC 按照不同的分化方向, 在DNMT3a 和

第5期邓大君: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407

3b的催化下发生有序的从头甲基化, 建立细胞分化相关甲基化谱。从头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现象还广泛存在于机体正常适应环境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建立环境适应相关甲基化谱。在DNMTs高表达的细胞中(例如肿瘤细胞), DNA中的CpG位点的默认状态到底是非甲基化的还是甲基化的?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失活是肿瘤组织中的常见现象, 一般认为这种失活的机制是这些基因的转录抑制复合物招募了DNMTs, 导致CpG岛甲基化。然而, 这一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在体细胞基因的躯干部位(Gene body)70%以上的散在CpG位点都是甲基化的。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转录基因维持去甲基化状态的机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不仅可通过竞争性结合miRNA或PcG蛋白等途径来发挥正向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28~35], 而且还可通过与DNMT1结合来阻断其甲基化活性, 维持目的基因DNA的去甲基化状态[36]。H3K4me3是基因存在转录活性的标志, H3K4me1则是H3K4me3形成的基础。2009年Hu等[37]发现未甲基化的H3K4是DNMT3L的结合区, 能够促进DNMT3L-DNMT3a复合物的从头甲基化作用。未甲基化的H3K4还能够诱导DNMT3a蛋白的构象变化, 提高其甲基化酶活性; DNMT3a的甲基化活性与H3K4me1的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38]。近年来, 包括ENCODE研究在内的各种高分辨率的转录因子结合组和DNA甲基化组研究揭示, 活性基因转录起始点附近序列是转录复合物的稳定结合区, 在这些区域染色质中普遍存在甲基化的H3K4, DNA 则呈低甲基化状态[39]。基因组中DNA的甲基化与核小体的分布亦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在人胃癌发生过程中, p16基因CpG岛甲基化具有以核小体为基本单元脉冲式扩展的特征[40]。在降低组蛋白甲基化酶G9A和SUV39H1蛋白水平和基因启动子区H3K9me2/3水平后, 启动子区结合的HP1和DNMT1减少[41]。Ficz等[42]用hmC特异性抗体对全基因组进行hMeDIP-测序分析, 发现hmC大部分分布于小鼠胚胎干细胞常染色质区。Sun等[43]用AbaSI 酶切-测序法发现, hmC主要分布在小鼠ESC基因组的CTCF结合区, 特别是存在H3K4me1的区域, 而不是在H3K27ac富集区。在骨髓间质干细胞中也存在高水平的hmC[44]。种种迹象表明, 在DNMT1充分表达的条件下, DNA中大部分CpG位点的默认状态是甲基化的。在基因常转录的区域存在活跃的DNA去甲基化现象。上述现象说明, 基因的转录产物及其相关的组蛋白修饰在维持DNA去甲基化状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旦基因处于非转录状态, 则将失去这些去甲基化机制的保护, 发生甲基化。

我们最近的工作表明, 尽管肿瘤细胞中p16基因的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状态非常稳定, 仍然伴有低水平的局部甲基化和羟甲基化及去甲基化, 这种局部甲基化变化不稳定地存在于每个细胞中, 说明该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是以稳态(Homeostasis)的模式维持(待发表)。因此, 有必要对甲基化状态稳态维持是否具有普遍性、稳态调控的网络构成等开展进一步研究, 以了解表观遗传的本质。

3结语与展望

人体内存在200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不仅各自有不同的细胞分化相关DNA甲基化谱, 而且还有随着生存环境因素和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适应相关DNA甲基化谱。显然, 与基因组相比较, 人体内DNA甲基化组等表观遗传组更加复杂多样, 研究工作尤其艰巨。DNA基因组序列完全相同的人ESC 如何分化成不同的细胞?DNA甲基化如何与其他表观遗传网络协调工作?这些网络是怎样有效适应不同生存环境因素变化的?这些网络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哪些能够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这些都是仍然有待阐明的热点问题。表观遗传现象极其复杂, 一方面需要杰出的科学家们继续创造性地工作, 以揭示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网络启动、扩展、维持、去除的基本规律, 另一方面还需要投入相当的资源, 发展灵敏可靠的低成本单细胞组学分析技术, 剖析DNA甲基化等在影响疾病发生、评价环境因素安全、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抗病能力中的作用及机制, 研究其潜在应用价值。随着深度测序成本的降低和各种数据挖掘软件的出现, 动物体内不同类型细胞之间和不同物种之间的比较表观遗传组学的研究可望蓬勃发展, DNA 甲基化的进化形成机制有望得到揭示。

与直接检测基因的表达产物RNA和蛋白质不同, 基因转录启始点周围CpG岛甲基化状态反映的

408 Hereditas

(Beijing) 2014第36卷

是基因表达状态的长期稳定变化, 在各种条件下保存的样品中均能够稳定存在。此外, 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的CpG岛可分别使用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特异性技术检测, 检测方法极其灵敏。这些使得CpG岛甲基化变异具备成为理想的生物学标志物的各项条件, 尤其是在检测杂合性组织中存在的少数细胞时能够发挥特殊作用[46]。目前欧洲已经批准用循环性SEPT9甲基化筛查结肠癌, 本课题组用p16甲基化早期预测上皮异型增生癌变诊断试剂也在开发中; 用循环型MGMT甲基化预测甲基脲类化疗药物敏感性开始用于临床试验; DNA甲基化阻断剂脱氧杂氮胞苷已经批准用于骨髓异型增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开始向其他瘤种扩展[45]。我国是疾病资源和人力资源大国, 当前掀起的转化医学研究高潮使得DNA甲基化与疾病关系研究也在全国各地不断展开, 近期有望涌现一批有临床用途的DNA甲基化产品。

参考文献

[1]Marinus MG, Casadesus J. Roles of DNA adenine methy-

lation in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s: mismatch repair,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and more. FEMS Microbiol Rev,

2009, 33(3): 488–503.

[2]Chatti A, Landoulsi A. The DNA-methylation state regu-

lates virulence and stress response of Salmonella. C R Biol,

2008, 331(9): 648–654.

[3]Collier J.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the bacterial cell cycle.

Curr Opin Microbiol, 2009, 12(6): 722–729.

[4]Saya Kagiwada, Kazuki Kurimoto, Takayuki Hirota, Ma-

sashi Yamaji and Mitinori Saitou. Replication-coupled passive DNA demethylation for the erasure of genome

imprints in mice. EMBO J, 2012, 32: 340–353.

[5]Pleasance ED, Cheetham RK, Stephens PJ, McBride DJ,

Humphray SJ, Greenman CD, Varela I, Lin ML, Ordó?ez

GR, Bignell GR, Ye K, Alipaz J, Bauer MJ, Beare D, But-

ler A, Carter RJ, Chen L, Cox AJ, Edkins S, Kokko- Gonzales PI, Gormley NA, Grocock RJ, Haudenschild CD,

Hims MM, James T, Jia M, Kingsbury Z, Leroy C, Mar-

shall J, Menzies A, Mudie LJ, Ning Z, Royce T, Schulz-

Trieglaff OB, Spiridou A, Stebbings LA, Szajkowski L,

Teague J, Williamson D, Chin L, Ross MT, Campbell PJ,

Bentley DR, Futreal PA, Stratton MR. A comprehensive

catalogue of somatic mutations from a human cancer ge-

nome. Nature, 2010, 463(7278): 191–196.

[6]Alexandrov LB, Nik-Zainal S, Wedge DC, Aparicio SA,

Behjati S, Biankin AV, Bignell GR, Bolli N, Borg A, B?rresen-Dale AL, Boyault S, Burkhardt B, Butler AP,

Caldas C, Davies HR, Desmedt C, Eils R, Eyfj?rd JE,

Foekens JA, Greaves M, Hosoda F, Hutter B, Ilicic T, Im-

beaud S, Imielinsk M, J?ger N, Jones DT, Jones D, Knappskog S, Kool M, Lakhani SR, López-Otín C, Martin

S, Munshi NC, Nakamura H, Northcott PA, Pajic M, Pa-

paemmanuil E, Paradiso A, Pearson JV, Puente XS, Raine

K, Ramakrishna M, Richardson AL, Richter J, Rosenstiel

P, Schlesner M, Schumacher TN, Span PN, Teague JW,

Totoki Y, Tutt AN, Valdés-Mas R, van Buuren MM, van 't

Veer L, Vincent-Salomon A, Waddell N, Yates LR, Aus-

tralian Pancreatic Cancer Genome Initiative, ICGC Breast

Cancer Consortium, ICGC MMML-Seq Consortium, ICGC PedBrain, Zucman-Rossi J, Futreal PA, McDermott

U, Lichter P, Meyerson M, Grimmond SM, Siebert R, Campo E, Shibata T, Pfister SM, Campbell PJ, Stratton

MR. Signatures of mutational processes in human cancer.

Nature, 2013, 500(7463): 415–421.

[7]Popp C, Dean W, Feng S, Cokus SJ, Andrews S, Pellegrini

M, Jacobsen SE, Reik W. Genome-wide erasure of DNA

methylation in mouse primordial germ cells is affected by

AID deficiency. Nature, 2010, 463: 1101–1105.

[8]Kriaucionis S, Heintz N. The nuclear DNA base 5- hy-

droxymethylcytosine is present in purkinje neurons and

the brain. Science, 2009, 324(5929): 929–930.

[9]Tahiliani M, Koh KP, Shen Y, Pastor WA, Bandukwala H,

Brudno Y, Agarwal S, Iyer LM, Liu DR, Aravind L, Rao A.

Conversion of 5-methylcytosine to 5-hydroxymethylcytosine

in mammalian DNA by MLL partner TET1. Science, 2009,

324(5929): 930–935.

[10]He YF, Li BZ, Li Z, Liu P, Wang Y, Tang Q, Ding J, Jia Y,

Chen Z, Li L, Sun Y, Li X, Dai Q, Song CX, Zhang K, He

C, Xu GL. Tet-mediated formation of 5-carboxylcytosine

and its excision by TDG in mammalian DNA. Science,

2011, 333(6047): 1303–1307.

[11]Ito S, Shen L, Dai Q, Wu SC, Collins LB, Swenberg JA,

He C, Zhang Y. Tet proteins can convert 5-methylcytosine

to 5-formylcytosine and 5-carboxylcytosine. Science, 2011,

333(6047): 1300–1303.

[12]Gu TP, Guo F, Yang H, Wu HP, Xu GF, Liu W, Xie ZG, Shi

L, He X, Jin SG, Iqbal K, Shi YG, Deng Z, Szabó PE,

Pfeifer GP, Li J, Xu GL. The role of Tet3 DNA dioxygenase

in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by oocytes. Nature, 2011, 477(7366): 606–610.

[13]Williams K, Christensen J, Pedersen MT, Johansen JV,

Cloos PA, Rappsilber J, Helin K. TET1 and hydroxyme-

thylcytosine in transcription and DNA methylation fidelity.

第5期邓大君: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409

Nature, 2011, 473(7347): 343–348.

[14]Hackett JA, Sengupta R, Zylicz JJ, Murakami K, Lee C,

Down TA, Surani MA. Germline DNA demethylation dy-

namics and imprint erasure through 5-hydroxymethylcytosine.

Science, 2013, 339(6118): 448–452.

[15]Costa Y, Ding J, Theunissen TW, Faiola F, Hore TA,

Shliaha PV, Fidalgo M, Saunders A, Lawrence M, Dietmann S, Das S, Levasseur DN, Li Z, Xu M, Reik W, Silva JCR, Wang J. NANOG-dependent function of TET1 and TET2 in establishment of pluripotency. Nature, 2013, 495(7441): 370–374.

[16]Jiang L, Zhang J, Wang JJ, Wang L, Zhang L, Li G, Yang

X, Ma X, Sun X, Cai J, Zhang J, Huang X, Yu M, Wang X, Liu F, Wu CI, He C, Zhang B, Ci W, Liu J. Sperm, but not oocyte, DNA methylome is inherited by zebrafish early embryos. Cell, 2013, 153(4): 773–784.

[17]Potok ME, Nix DA, Parnell TJ, Cairns BR. Reprogram-

ming the maternal zebrafish genome after fertilization to match the paternal methylation pattern. Cell, 2013, 153(4): 759–772.

[18]Almeida RD, Loose M, Sottile V, Matsa E, Denning C,

Young L, Johnson AD, Gering M, Ruzov A. 5-hydroxy-

methyl-cytosine enrichment of non-committed cells is not

a universal feature of vertebrate development. Epigenetics,

2012, 7(4): 383–389.

[19]Smith ZD, Chan MM, Mikkelsen TS, Gu H, Gnirke A,

Regev A, Meissner A. A unique regulatory phase of DNA methylation in the early mammalian embryo. Nature, 2012, 484(7394): 339–344.

[20]Chen CC, Wang KY, Shen CK. The mammalian de novo

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3A and DNMT3B are also DNA 5-hydroxymethylcytosine dehydroxymethylases. J Biol Chem, 2012, 287(40): 33116–33121.

[21]Qian W, Miki D, Zhang H, Liu Y, Zhang X, Tang K, Kan Y,

La H, Li X, Li S, Zhu X, Shi X, Zhang K, Pontes O, Chen X, Liu R, Gong Z, Zhu JK. A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regulates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n Arabidopsis.

Science, 2012, 336: 1445–1448.

[22]Haffner MC, Pellakuru LG, Ghosh S, Lotan TL, Nelson

WG, De Marzo AM, Yegnasubramanian S. Tight correla-

tion of 5-hydroxymethylcytosine and Polycomb marks in health and disease. Cell Cycle, 2013, 12(12): 1835–1841.

[23]Shimoda N, Izawa T, Yoshizawa A, Yokoi H, Kikuchi Y,

Hashimoto N. Decrease in cytosine methylation at CpG island shores and increase in DNA fragmentation during zebrafish aging. Age (Dordr), 2014, 36(1): 103–115. [24]Bhattacharyya S, Yu Y, Suzuki M, Campbell N, Mazdo J,

Vasanthakumar A, Bhagat TD, Nischal S, Christopeit M,

Parekh S, Steidl U, Godley L, Maitra A, Greally JM, Ver-

ma A. Genome-wide hydroxymethylation tested using the

HELP-GT assay shows redistribution in cancer. Nucleic

Acids Res, 2013, 1(16): e157.

[25]Thaler R, Spitzer S, Karlic H, Klaushofer K, Varga F.

DMSO is a strong inducer of DNA hydroxymethylation in

pre-osteoblastic MC3T3-E1 cells. Epigenetics, 2012, 7(6):

635–651.

[26]Blaschke K, Ebata KT, Karimi MM, Zepeda-Martínez JA,

Goyal P, Mahapatra S, Tam A, Laird DJ, Hirst M, Rao A,

Lorincz MC, Ramalho-Santos M. Vitamin C induces Tet-dependent DNA demethylation and a blastocyst-like state in ES cells. Nature, 2013, 500(7461): 222–226. [27]Thomson JP, Hunter JM, Lempi?inen H, Müller A, Terra-

nova R, Moggs JG, Meehan RR. Dynamic changes in 5-hydroxymethylation signatures underpin early and late events in drug exposed liver. Nucleic Acids Res, 2013, 41(11): 5639–5654.

[28]Hansen TB, Jensen TI, Clausen BH, Bramsen JB, Finsen

B, Damgaard CK, Kjems J. Natural RNA circles function

as efficient microRNA sponges. Nature, 2013, 495(7441):

384–388.

[29]Yap KL, Li SD, Mu?oz-Cabello AM, Raguz S, Zeng L,

Mujtaba S, Gil J, Walsh MJ, Zhou MM. Molecular inter-

play of the noncoding RNA ANRIL and methylated his-

tone H3 lysine 27 by polycomb CBX7 in transcriptional

silencing of INK4a. Mol Cell, 2010, 38(5): 662–674. [30]Gupta RA, Shah N, Wang KC, Kim J, Horlings HM, Wong

DJ, Tsai MC, Hung T, Argani P, Rinn JL, Wang Y, Brzoska

P, Kong B, Li R, West RB, van de Vijver MJ, Sukumar S,

Chang HY. Long non-coding RNA HOTAIR reprograms chromatin state to promote cancer metastasis. Nature,

2010, 464(7291): 1071–1076.

[31]Huarte M, Guttman M, Feldser D, Garber M, Koziol MJ,

Kenzelmann-Broz D, Khalil AM, Zuk O, Amit I, Rabani

M, Attardi LD, Regev A, Lander ES, Jacks T, Rinn JL. A

large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 induced by p53 mediates

global gene repression in the p53 response. Cell, 2010, 142: 409–419.

[32]Zhao J, Ohsumi TK, Kung JT, Ogawa Y, Grau DJ, Sarma

K, Song JJ, Kingston RE, Borowsky M, Lee JT. Ge-

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polycomb-associated RNAs by RIP-seq. Mol Cell, 2010, 40: 939–953.

[33]Guttman M, Rinn JL. Modular regulatory principles of

large non-coding RNAs. Nature, 2012, 482(7385): 339–346. [34]Poliseno L, Salmena L, Zhang J, Carver B, Haveman WJ,

Pandolfi PP. A coding-independent function of gene and

pseudogene mRNAs regulates tumour biology. Nature,

410 Hereditas

(Beijing) 2014第36卷

2010, 465(7301): 1033–1038.

[35]Tay Y, Kats L, Salmena L, Weiss D, Tan SM, Ala U, Kar-

reth F, Poliseno L, Provero P, Di Cunto F, Lieberman J, Rigoutsos I, Pandolfi PP. Coding-independent regulation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PTEN by competing endogenous mRNAs. Cell, 2011, 147(2): 344–357.

[36]Di Ruscio A, Ebralidze AK, Benoukraf T, Amabile G, Goff

LA, Terragni J, Figueroa ME, De Figueiredo Pontes LL, Alberich-Jorda M, Zhang P, Wu M, D'Alò F, Melnick A, Leone G, Ebralidze KK, Pradhan S, Rinn JL, Tenen DG.

DNMT1-interacting RNAs block gene-specific DNA me-

thylation. Nature, 2013, 503(7476): 371–376.

[37]Hu JL, Zhou BO, Zhang RR, Zhang KL, Zhou JQ, Xu

GL. The N-terminus of histone H3 is required for de novo DNA methylation in chromati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9, 106(52): 22187–22192.

[38]Li BZ, Huang Z, Cui QY, Song XH, Du L, Jeltsch A,

Chen P, Li G, Li E, Xu GL. Histone tails regulate DNA methylation by allosterically activating de novo me-

thyltransferase. Cell Res, 2011, 21(8): 1172–1181. [39]The ENCODE Project Consortium. An integrated en-

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in the human genome.

Nature, 2012, 489(7414): 57–74.

[40]Lu ZM, Zhou J, Wang X, Guan Z, Bai H, Liu ZJ, Su N,

Pan K, Ji J, Deng D. Nucleosomes correlate with in vivo progression pattern of de novo methylation of p16 CpG islands in human gastric carcinogenesis. PLoS

ONE, 2012, 7(4): e35928.

[41]Wu LP, Wang X, Li L, Zhao Y, Lu S, Yu Y, Zhou W,

Liu X, Yang J, Zheng Z, Zhang H, Feng J, Yang Y,

Wang H, Zhu WG.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depsi-

peptide activates silenced genes through decreasing

both CpG and H3K9 methylation on the promoter. Mol

Cell Biol, 2008, 28(10): 3219–3235.

[42]Ficz G, Branco MR, Seisenberger S, Santos F, Krueger

F, Hore TA, Marques CJ, Andrews S, Reik W. Dynamic

regulation of 5-hydroxymethylcytosine in mouse ES

cells and during differentiation. Nature, 2011, 473(7347):

398–402.

[43]Sun Z, Terragni J, Borgaro JG, Liu Y, Yu L, Guan S,

Wang H, Sun D, Cheng X, Zhu Z, Pradhan S, Zheng Y.

High-resolution enzymatic mapping of genomic 5-hydroxymethylcytosine in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Cell Rep, 2013, 3(2): 567–576.

[44]Ruzov A, Tsenkina Y, Serio A, Dudnakova T, Fletcher J,

Bai Y, Chebotareva T, Pells S, Hannoun Z, Sullivan G,

Chandran S, Hay DC, Bradley M, Wilmut I, De Sousa P.

Lineage-specific distribution of high levels of genomic

5-hydroxymethylcytosine in mammalian development.

Cell Res, 2011, 21(9): 1332–1342.

[45]Deng DJ, Liu ZJ, Du YT. Epigenetic alterations as

cancer diagnostic,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biomarkers.

Adv Genet, 2010, 71: 125–176.

(责任编委: 朱卫国)

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临床上基本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专业的医生都在使用抗生素,它的使用率是非常高,对于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的感染,寄生虫的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我们平常的很多疾病也确实属于感染性疾病,如普通的感冒,上呼吸道的感染,泌尿道的感染,皮肤的感染,但他们引起的感染原是不同的,上呼吸道80-90%是病毒感染,而泌尿道的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我们要用抗病毒的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就要用抗细菌的抗生素。在医院里抗生素的使用占总量的30-50%。其中一部分是需要使用的,另外一部分属于不合理使用。除了医院,老百姓的家里都会有抗生素存在,药店里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抗生素。在我国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的指导管理。 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是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50%。抗生素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处于社会初步发展阶段,国家的研究能力、原创能力不强,药品以仿制为主,众多的药厂都在生产抗生素。第二,同一种抗生素有上百家的药厂家生产,这样市场销售就可能存在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出现。第三,医学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医生都有自己专业方面的问题,抗生素是常用药专业性不如本专

业那么强,这样就会存在误用或者滥用的情况。第四,患者和患者家属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病。比如感冒了,按照医学的观点,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感染,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第五,我们国家药品规定方面的问题,很早以前就分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抗生素应该属于处方药,但在药品销售过程中,大家去买药的时候有人需要出示处方吗?除了中药的药剂,西药只要讲出名字就可以买到,甚至有医药超市让自己选药,这样准确性会高吗?无疑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第六,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大量使用。我们经常会听到我国出口的食物被检测出一些抗生素的残留而拒绝在海关之外的报道。据我了解,在畜牧业使用抗生素的量远远超过人类使用量的总和。在环境中有比较多的抗生素存在,那环境中的细菌早已接受过抗生素,已经产生耐药性了,人体如果再获得耐药菌的感染治疗就比较困难。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一个方面是引起细菌耐药,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退回到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状态,没有抗生素使用,人类将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比如,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前大家觉得控制得非常好,但是现在耐药的结核菌非常多,治疗起来就很困难。这就可能引起死亡率的增加,而且治疗耐药性结核花费的

DNA甲基化_去甲基化与癌症

收稿日期:2012-10-04 第一作者:周建生(1988-),男,硕士生,E-mail: zhoujiansheng0902@https://www.360docs.net/doc/ac14209571.html, *通信作者:焦炳华(1962-),男,博士,教授, E-mail: jiaobh@https://www.360docs.net/doc/ac14209571.html, DNA 甲基化/去甲基化与癌症 周建生,杨生生,缪明永,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摘要:DNA 甲基化是真核细胞基因组中常见的可遗传的表观遗传修饰,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个体发育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并且DNA 甲基化水平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DNA 甲基化及被动去甲基化主要是在DNA 甲基转移酶家族参与下完成的,而DNA 的主动去甲基化机制尚不是很明确。在肿瘤细胞中DNA 的整体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但抑癌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却出现高甲基化。目前尽管有DNA 去甲基化药物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但药物特异性较差,因而研究特定基因的主动去甲基化机制有助于研发特异性高的药物用于癌症的治疗。 关键词:DNA 甲基化;DNA 去甲基化;癌症;表观遗传治疗 Relationship between DNA methylation/demethylation and cancer ZHOU Jiansheng, YANG Shengsheng, MIAO Mingyong, JIAO Binghua *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lleg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DNA methylation, the most common heritable epigenetic marker of eukaryote genom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cell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development. Aberrant DNA methylatio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cancer. It is well accepted that DNA methylation and DNA passive demethylation are mainly catalyzed by the family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s.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DNA active demethylation is unclear. In cancer cells, the global genomic levels of DNA methylation are lower, but the promoter methylation levels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s are higher than in normal tissues. Several demethylating agents have been applied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ancer, but these agents are lack of specificity for target genes. So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active demethylation of specific genes avail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specificity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Key words: DNA methylation; DNA demethylation; cancer; epigenetic therapy 表观遗传的概念最初是由Conrad Hal Waddington 于1942年提出的,他认为基因型通过一些偶然的、不确定的机制决定了不同的表现型[1];1987年Holliday 将这一表观遗传概念用于DNA 甲基化水平改变引起基因表达活性改变现象[2];现代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 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功能发生改变,并产生可以遗传的表型。主要的表观遗传标记存在于染色体的不 同水平,包括DNA 和组蛋白修饰、组蛋白多样性、直接结合于DNA 或组蛋白上的染色体非组蛋白修饰、核内RNA(nuclear RNA, nRNA)、染色体高度有序的结构及位置效应等。其中,DNA 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参与许多生物过程,包括基因转录调控、转座子沉默、基因印记、X 染色体失活及癌症的发生发展等。本文主要综述DNA 甲基化/去甲基化机制及DNA 甲基化/去

DNA甲基化功能汇总

Functions of DNA methylation: islands, start sites, gene bodies and beyond DNA甲基化功能:岛,起始位点,基因体和其他 peter a. jones 摘要 DNA甲基化通常被描述为一个“沉默”的表观遗传标记,的确,5-甲基胞嘧啶的功能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现在,归功于甲基化绘图的基因组规模的改良,我们可以评估在不同的基因组背景下的DNA甲基化:在基因体上,在调控元件和重复序列上,转录起始位点有或者没有CpG岛。新出现的图片是DNA甲基化功能似乎随背景而改变,DNA甲基化和转录的关系比我们最先认识到的更为微妙。有必要提高我们对DNA甲基化的功能的理解,为了解释这个疾病标记中观察到的变化,比如癌症。 两篇重要的文章在1975年分别表示胞嘧啶残基的甲基化在CpG二核苷酸背景中能作为表观遗传标记。这些文章提出序列可以被重新甲基化,即甲基化通过一种机制的体细胞分裂能够被遗传,包括一种能识别半甲基化CpG回文的酶,甲基基团的存在,可以由DNA结合蛋白和DNA甲基化直接沉默基因解释。虽然这些关键原则中的几个被证明是正确的,解开DNA甲基化与基因沉默的关系已被证明是具有挑战性的。 在CpG序列背景下,在动物身上的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5-甲基胞嘧啶(5mC)。据报道,在哺乳动物的其他序列的甲基化广泛分布在植物和一些真菌中。在哺乳动物中,非CpG甲基化的功能目前未知。在这里我主要集中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的CpG甲基化,包括在其他动物和植物中观察到的差异的讨论。 理解DNA甲基化的功能需要通过基因组考虑甲基化的分布。超过一半的基因脊椎动物的基因组包含短(约1 kb)CpG丰富的区域称为CpG岛(CGIS),其余的基因组因为CpGs而耗尽。当5mC通过自发或酶胸腺嘧啶脱氨基作用被转换成胸腺嘧啶,认为基因组的损失是由于甲基化的序列在种族中的脱氨基;认为CGI存在是因为他们可能是从来没有或只有瞬时甲基化。然而,有很多关于准确定义CGI是什么的讨论,虽然在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就是抗菌药物生产与使用大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严重,WHO 对世界不同地区的监测报告指出,中国全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4%,联合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比率占抗菌药物使用的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就整个国家来说,有50%的人患病时使用抗菌药物,但事实上,只有25%的患者患病时需要使用。近年来,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率上升、新的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出现,我国卫生部为了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先后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出台,更就是掀起了督查医院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热潮。 一、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1、整治前 抗菌药物在我国滥用现象明显,在我院,情况也不容东观。如抽查门、急诊处方时,发现诊断为感冒、发烧甚至有一例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都应用了抗菌药物。根据统计,2011年共抽查了4174张门、急诊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处方1499张,占35、91%,属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有89张,占5、94%。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501张,占33、42%,联用三种抗菌药物处方的有12张,占0、80%。住院科室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在病历抽查中发现,无论就是哪一类的切口手术都会在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而且很多时候都就是二联甚至就是三联的。住院患者使用率达70%,外科高达97%,更让人难以置信的就是,皮肤科抗菌药物使用率竟然100%,DDD值也大得吓人,192DDD,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为89DDD。抗菌药物用金额占药品使用总金额的37、82%,在医院药品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中,就有3到4个品种就是抗菌药物,其中1到2个品种就是排名前5的,滥用现象明显。 2、整治后 随着一系列整治抗菌药物滥用的相关文件出台,我院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管理与治理活动,并陆续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控制细菌的耐药,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2015年1月-8月抽查门、急诊处方7343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处方1136张,占15、47%,属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2张,占1、06%,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42张,占3、70%,联用三种抗菌药物处方的有12张,占0、26%。根据2015年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结果显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正常细胞功能、遗传印记、胚胎发育以及人类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目前新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对甲基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甲基化检测方法被开发出来以满足不同类型研究的要求。这些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基因组整体水平的甲基化检测、基因特异位点甲基化的检测和新甲基化位点的寻找。 近15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DNA甲基化研究的重要性,开发出一系列检测DNA的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这些方法分为:基因组整体水平的甲基化检测,特异位点甲基化的检测和新甲基化位点的寻找。根据研究所用处理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基于PCR的甲基化分析方法;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甲基化分析方法;基于重亚硫酸盐的甲基化分析方法和柱层法等。 DNA甲基化的分析方法很多,可分为总基因组甲基化的检测和单基因序列特异性甲基化分析的研究。总基因组甲基化的检测又分为全基因组序列特异性甲基化分析和基因组非特异性甲基化水平的研究。前者包括甲基化差异性杂交显示(differential methylation hybridization,DMH)、寡核苷酸微阵列法和基因组限制性酶切扫描法(restriction landmarkgenomescanning,RLGS);后者包括3H—SAM掺人后液闪检测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 对单基因序列特异性甲基化分析包括传统的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methylation sensitiv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MSREs)分析、比较简洁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全面反映甲基化情况的亚硫酸氢钠变性后测序(bisulfitegenomic sequencing)、甲基化敏感性单核苷酸引物扩增(methylation sensitive single nucleotide primer extension,Ms—SnuPE)、较新颖的甲基化荧光检测(methylight)、结合亚硫酸氢钠变性的限制性酶分析(combined bisulfite restrictionan alysis,COBRA)、酶的区域性甲基化特异性分析(enzymatic regional methylation assay,ERMA)和变性高压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 甲基化敏感的单核苷酸的扩增(Ms—SnuPE) Ms—SnuPE即甲基化特异的单核苷酸扩增,它能对不同甲基化特异位点进行快速定量,是一种快速估计特异性CpG位点甲基化不同情况的定量方法。 先用重亚硫酸盐处理基因组DNA,未甲基化的胞嘧啶全部转化为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不变。进行PCR扩增,然后取等量扩增产物置于2管中,分别作为Ms—SnuPE单核苷酸引物延伸的模板。设计用于Ms—SnuPE延伸的引物的3’端紧邻待测碱基。同时于2个反应体系中加入等量的Taq酶、引物、同位素标记的dCTP或dTTP。这样,如果待测位点被甲基化,则同位素标记的dCTP会在反应延伸时连于引物末端;若是未被甲基化,则标记的dTTP参与反应。末端延伸产物经电泳分离和放射活性测定后可得出C/T值,即为甲基化与非甲基化的比值,从而分析得到待测片段中CpG位点甲基化情况。 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MSRE)法 methylation sensitiv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MSRE是一类对其识别位点含有甲基化碱基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目前至少已发现320种。此类酶如在其切割位点中含有一个甲基化碱基,则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就不能切割DNA。MSRE法是基于甲基化敏感Ⅱ型限制性内切酶不能切割含有一个或多个甲基化切点序列的基本原理。用甲基敏感Ⅱ型内切酶及其同工酶(对甲基化不敏感)切割含有一个或多个甲基化CpG序列的片段,然后用DNA印迹法分析。此法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Moore等(1946)首次报道,在中添加抗生素,能明显提高肉的日增重。自此,人们对抗生素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先后有60余种抗生素应用于畜牧业,在动物疾病防治、提高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不科学地滥用,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及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2006年,欧盟全面禁止了抗生素添加剂的应用。我国是畜禽生产大国,但由于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出口量仅占生产量的0.9%-l.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要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抗生素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已成为畜牧工作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1.抗生素在畜禽中的使用现状 化学工业学会和制药工业学会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抗生素原料生产量约为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占年总产量的46.1%)用于畜牧业。美国忧思科学联合会(UCS)估计:约有70%的抗生素及相关药物被用作、、肉牛的添加剂。https://www.360docs.net/doc/ac14209571.html,王云鹏等对国内5省、市进行的业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调查表明,饲养场滥用抗生素现象相当严重。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包括B一内酰胺类的阿莫西林、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和新霉素、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林可胺类的克林霉素等。在第10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副主任马越研究员曾指出: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总量中90%被用在食用动物身上,且其中90%都只是为了提高转化率而作为添加剂来使用。

1.1盲目、随意用药问题突出。 据调查,在畜禽过程中,抗生素被应用于无使用特征、治疗单纯病毒感染、预防用药超过规定的时间、剂量不足或剂量过大等现象比比皆是。目前,我国户(场)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郊区,大部分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只有初中乃至小学文化,没有或缺乏科学技术和知识,不懂得合理用药的方法,不清楚抗生素残留的危害,部分户仅凭着经验饲养,畜禽无病“防病”意识太强,诊断疾病水平较低,凭感觉用药问题突出。随着畜禽疾病的复杂化,诊断难度的加大,滥用药率高达60%~90%。 1.2过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情况普遍存在。 者传统的思想认为:质量较差,含量不足,使用药物多多亦善,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加大抗生素使用剂量和长期使用现象普遍存在。据了解,少者,用药剂量加大2倍~3倍;多者,加大数倍至十几倍。同时,—些厂家为了提高销售量,使用非常用的名称,以冒充新药,蒙骗户的现象以及随着复方的大量涌现,经销商推荐用药程序的“详细周到”,也加剧了抗生素的过量和长期使用的现象。 1.3使用禁用抗生素现象时而发生。 2000年以来,国家陆续公布了一些在畜禽生产中禁用的药物。如农业部2002年4月公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等。其中明文禁止氯霉素及其盐、酯(包括琥珀氯霉素)及制剂在所有食品动物作所有用途的使用。但在监督检查或场中时而能够看到,其使用依然禁而不止。

DNA甲基化和肿瘤的关系

DNA 甲基化与肿瘤 一、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 5-甲基胞嘧啶是天然存在的修饰碱基,甲基化的 mCpG ,在DNA 双链中对称出现。哺乳类动物基因组约60 %的表达基因5′端启动子存在未被甲基化的CpG岛,而启动子区域外的CpG岛大都为 mCpG。正常情况下,非活化的X染色体、印迹基因等的启动子区域的CpG岛为甲基化状态,而看家基因的 CpG岛则是去甲基化状态。 DNA 甲基化状态与基因表达呈负相关。其调控作用主要在转录水平抑制基因表达。 DNA甲基化的检测方法 经过亚硫酸盐处理后的DNA中胞嘧啶(C)转变为胸腺嘧啶(T),但是甲基化的中的CpG二核苷酸C 未转变为T,而无甲基化的CpG二核苷酸则发生这种转变,由此可以推断DNA是否发生甲基化。TATAGGGCGAATTGGGCCCTCTAGATGCATGCTCGAGCGG CCGCCAGTGTGATGGATATCTGCAGAATTGCCCTTTAGTAT TGTTTGGTGAAATGGTACGTGTTTATAATTTTAGTTATTTAG GAGGTTGAGGTAGGAGGATTTTTTGAGTTTAGGAGTTTAA GTTTAGTTTGGGTAATATAGTTTAGTGGTTATATTAAAAAA AGTAAAATAGTCGGGCGCGGTGGTTTACGTTTGTAATTTTA GTATTTTGGGAGGTCGAGGCGGGTGGATTACGAGGTTAGG AGGTTGAGATTATTTTAAGGGCAAT

DNA 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 ①DNA 双螺旋结构的大沟为DNA 与多种转录因子的作用部位,mCpG的甲基化胞嘧啶突入大沟,抑制转录因子的结合而抑制转录。②mCpG 激活阻遏蛋白因子,如DMAP1、TSG101、 Mi2等,通过阻遏蛋白因子的作用抑制转录。③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乙酰化的研究发现,组蛋白H3、H4 的赖氨酸去乙酰化后带负电荷,与带正电荷的DNA 结合更紧密,不利于转录过程中的聚合物解聚,从而抑制基因转录。甲基化的CpG 结合蛋白(MeCPs) 与DNA 的mCpG结合,并与组氨酸去乙酰化酶(HDAC) 形成复合物共同抑制转录。 二、DNA甲基化与肿瘤 以往的研究认为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主要是基因突变、缺失导致的DNA 序列改变。在肿瘤研究中,检测到许多肿瘤的重要基因并未发生突变、缺失,基因表达的异常主要通过DNA 甲基化实现。癌基因的去甲基化和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可导致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癌基因的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改变是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DNA 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导致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DNA甲基化的异常与基因突变、缺失等基因组异常也有密切的关系

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概述 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机制,包括将甲基转移到胞嘧啶的C5位置形成5-甲基胞嘧啶。DNA甲基化通过招募参与基因抑制的蛋白或通过抑制转录因子与DNA的结合来调节基因表达。在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的模式在基因组中发生变化,这是DNA从头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动态过程的结果。 DNA甲基化是被一个甲基转移酶家族所催化,转移S腺苷甲硫氨酸(SAM)的一个甲基到第五个碳胞嘧啶残基形成5mc , Dnmt3a和Dnmt3b可以建立一个新的DNA甲基化模式来去修饰DNA,被称为从头甲基化。另一方面,Dnmt1在DNA复制过程中起作用,将亲代DNA链上的甲基化模式复制到新合成的子链上。这三种DNA都广泛参与胚胎的发育。这三种DNA都广泛参与胚胎的发育。当细胞到达终末分化时,Dnmt的表达大大降低。这似乎表明有丝分裂后细胞的DNA甲基化模式是稳定的。 大部分DNA的甲基化发生在鸟嘌呤核苷酸或CpG位点之前的胞嘧啶上。总的来说,哺乳动物基因组中CpG位点的减少可能是由于5 - mc可脱氨成胸腺嘧啶的诱变潜力。剩余的CpG位点分布在整个基因组中,除了CpG岛外,它们都被严重甲基化。DNA甲基化对沉默逆转录病毒分子、调节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基因印记和X染色体失活至关重要。不同基因组区域的DNA甲基化可能根据潜在的遗传序列对基因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DNA甲基化的位置 1.1 基因间区 大约45%的哺乳动物基因组由转座因子和病毒因子组成,这些因子被大量甲基化而沉默。这些元素中的绝大多数是通过DNA甲基化或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5mC的破坏而产生的突变而失活的。如果表达,这些元素是潜在的有害的,因为它们的复制和插入可以导致基因损坏和DNA突变。胞内颗粒(IAP)是小鼠基因组中最具侵袭性的逆转录病毒之一。在整个生命过程中,IAP在配子形成、发育和成年阶段都被高度甲基化。甚至在胚胎内部,当基因组其余部分相对低甲基化时,Dnmtl维持对IAP元件的抑制。当Dnmtl被基因突变耗尽,导致广泛的低甲基化时,IAP元素被表达。这表明,在基因间区,DNA甲基化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抑制潜在有害基因元素的表达。 1.2 CpG岛 CpG岛是大约1000个碱基对长度的DNA延伸,它们的CpG密度比基因组的其他部分高,但通常不会甲基化。大多数基因启动子,大约70%,在CpG岛。特别是,管家基因的启动子常常嵌入到CpG岛。CpG岛,尤其是那些与启动子相关的基因在小鼠和人类之间高度保守。在整个进化过程中,CpG岛屿的位置和保存意味着这些区域具有重要的功能。 CpG岛通过调控染色质结构和转录因子的结合来促进基因表达。DNA有规律地包裹在组蛋白周围,形成被称为核小体的小段。DNA与组蛋白的联系越紧密,对基因表达的宽容程度就越低。CpG岛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比其他DNA片段包含更少的核团。与CpG 岛相关的少数核小体常含有组蛋白,其修饰涉及增强基因表达。尽管约50%的CpG岛包含已知的转录起始位点,但CpG岛往往缺乏常见的启动子元件,如TATA boxes 。由于许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富含GC, CpG岛可能会增强对转录起始位点的结合。CpG岛虽然缺乏共同的启动子元件,但却能增强DNA的可达性,促进转录因子的结合。 CpG岛的甲基化导致了稳定的基因表达沉默。在配子发生和胚胎早期发育期间,CpG 岛经历了差异甲基化。通过CpG岛调控基因表达的甲基化能力对建立很重要。印迹基因仅由两个遗传亲本染色体中的一个表达,它们的表达由遗传亲本决定。除了印迹基因外,CpG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改进

2014年5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改进 一、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2014年5月份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继续下降,分别达到39.75、49.3150.2和47.1442.81。药占比和抗菌药物使用率较4月份分别上升了0.9和0.8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持续下降,比上月降低了4.33DDDS/100人天。药占比和抗菌药物使用率增高的原因经调查主要是一些较常期住院的老病人因为三夏季节的临近,比较集中的办理出院手续,这些长期住院的病人一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感染情况,另一方面诊断明确,慢性病多,治疗检查项目少、用药多,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药占比都较高,所以拉升了这两项指标。这两项指标仍然在国家和省卫计委的控制标准以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虽然降低幅度较大,已经接近国家要求三级综合医院“努力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争取达到40以下”的目标。 药占比超标的科室继续由质控科按标准扣罚科室奖金。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率超标的科室同样的点数扣罚科室奖金。 二、药物及抗菌药物消耗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抗菌药物使用量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使用金额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前五名的药品使用量和使用金额较前两个月没有大的变化。5月28日召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决定对抗菌药物使用累计3个月居于前三名的美洛西林舒巴坦(0.625和2.5两个规格)进行15%降价处理,对药物使用金额大的新海能降价进药、对耐药率高于75%

的头孢唑林(新泰林)暂停药处理。要求药学部、医务部、监察科、审计科、党办、招标办和采购办共同联合对供应商进行降价进药和停药。进一步加大抗菌药物的监控和干预力度,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 三、微生物送检率: 微生物送检率目前除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达标以外,非限制级和限制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均不达标,问题的关键在于意识和观念的改变。目前对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没有采取处罚措施。而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审批机制控制,没有病原学检查,特殊级抗菌药物一般无法使用,所以送检率高。下一步将探索控制到人的做法,如果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能达标,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 微生物送检情况如下表:

DNA甲基化实验操作原理及方法-Hxg

DNA 甲基化重亚硫酸氢盐修饰法(DNA METHYLATION BISULFITE MODIFICATION) 实验操作原理及方法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可以检测特定DNA序列的甲基化状态。 二、实验原理: DNA 甲基化是指由S-腺苷甲硫氨酸(SAM)提供甲基基团,在DNA 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的作用下,将CpG 二核苷酸的胞嘧啶(C)甲基化为5-甲基化胞嘧啶(5-m C)的一种化学反应。DNA 甲基化是调节基因转录表达的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的修饰方式。 DNA 甲基化主要在转录水平抑制基因的表达。DNA 甲基化引起基因转录抑制的机制可能主要有以下3 种:(1)DNA甲基化直接干扰特异性转录因子与各基因启动子中识别位置的结合。(2)序列特异性的甲基化DNA 结合蛋白与启动子区甲基化CpG 岛结合,募集一些蛋白,形成转录抑制复合物,阻止转录因子与启动子区靶序列的结合,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3)DNA 甲基化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抑制基因表达。 重亚硫酸氢盐修饰法检测DNA甲基化的基本原理是基于DNA变性后用重亚硫酸氢盐处理,可将未甲基化胞嘧啶修饰成尿嘧啶。此反应的步骤是:1、在C-6位点磺化胞嘧啶残基;2、在C-4处水解去氨基来产生尿嘧啶磺酸盐;3、在碱性条件下去硫酸化。在这个过程中,5-甲基胞嘧啶由于甲基化基团干扰了重亚硫酸氢盐进入到C-6位点而保持着未反应的状态。在重亚硫酸氢盐处理后,使用针对每个修饰后DNA链的引物进行PCR反应。在这个PCR产物中,每5-甲基胞嘧啶显示为胞嘧啶,而由未甲基化胞嘧啶转变成的尿嘧啶则在扩增过程中被胸腺嘧啶所取代。 BSP(bisulfate sequencing PCR) :重亚硫酸盐使DNA中未发生甲基化的胞嘧啶脱氨基转变成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保持不变,进行PCR扩增。最后,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并且与未经处理的序列比较,判断是否CpG位点发生甲基化。

DNA甲基化的总结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转移酶(DNMTs)的催化下,将甲基基团转移到胞嘧啶碱基上的一种修饰方式。它主要发生在富含双核苷酸CpG岛的区域,在人类基因组中有近5万个CpG岛[5]。正常情况下CpG岛是以非甲基化形式(活跃形式)存在的,DNA甲基化可导致基因表达沉默。DNMTs的活性异常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例如位于染色体上的DNMT3B基因突变可导致ICF综合征。有报道[6]表明,重度女性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生与2条X染色体上TMP1基因去甲基化比例增高有关。DNMT基因的过量表达与精神分裂症和情绪障碍等精神疾病的发生也密切相关。风湿性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DNA甲基化之间关系已经确定[7],在SLE病人的T细胞发现DNMTs活性降低导致的异常低甲基化。启动子区的CpG岛过度甲基化使抑癌基因沉默,基因组总体甲基化水平降低导致一些在正常情况下受到抑制的基因如癌基因被激活[8],都会导致细胞癌变。 甲基化作用是转录水平上表达调控的基本方式之一。由于宿主细胞基因组DNA中不 同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存在某种平衡,并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特点。一旦转基因的整合破坏了这种平衡及空间特征,破坏后的结构便成为宿主基因组防御系统识别的信号,使新整合的DNA 序列发生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甲基化基因序列则通过抑制甲基化DNA结合蛋白(MeCP2)的结合而抑制转录的顺利进行Ⅲo。在拟南芥中发现了DNA甲基化可以导致基因沉默汹埘]。在基因沉默过程中,外源或内源性信号引起部分DNA序列中CpG的甲基化,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2(MeCP2)结合到甲基化的胞嘧啶上聚集HDACs使组蛋白去乙酰化,该蛋白与去乙酰化的组蛋白通过聚集更多的DNA 甲基转移酶来加强沉默信号,从而引起基因沉默H?。 ?。DNA甲基化对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一组蛋白介导的,这些蛋白可能含有共同的高度保守的甲基化的CpG结合结构域(MBD)L45 J。DNA甲基化在基因印记、x染色体失活、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直接作用机制可能是CpG岛甲基化干扰了一些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与基因调控区的结合,使甲基从DNA分子大沟中突出,从而阻止转录 因子与基因相互作用。间接机制可能是由于甲基化DNA与甲基化DNA结合蛋白结合或DNA甲基化改变染色质结构,这2种情况都间接阻碍TF与DNA结合从而抑制转录m1。DNA甲基化一般是通过转录抑制机制来调节特定基因的,具体的机制可能有:5一MeC伸入DNA双螺旋大沟,影响转录因子的结合;序列特异的甲基化DNA结合蛋白(MDBP一1,MDBP一2)与甲基化的启动子序列特异性结合而抑制转录因子与靶序列的结合;甲基化CpG结合蛋白(MeCPl,MeCP2)与甲基化的二核苷酸CpG结合,发挥类似转录抑制蛋白的作用H“。一般DNA甲基化会通过干扰转录因子与识别位点结合和招募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 acefltransfeI"SeS,HAT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形成辅助阻遏复合体,使基因沉默而抑制其表达,而去甲基化则使沉默的基因重新激活Ⅲ卜 DNA甲基化尤其是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会导致基因表达的下降或沉默。甲基化抑制基因的表达目前认为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甲基化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可直接阻碍一些转录因子与其结合位的结合;另一方面可能与一些甲基化

DNA甲基化研究综述

DNA甲基化研究综述 The summarize of the research on DNA methylation 郭文媛 (生物技术 1353227) 摘要:DNA 甲基化是真核生物表观遗传学中一种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是一种酶催化的修饰过程。其是在DNA 甲基转移酶催化下,将甲基基团转移到胞嘧啶的5 位碳原子上,使之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的化学修饰过程。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中,此修饰过程通常发生在5'-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上。大量相关研究表明,DNA 甲基化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 Abstract:DNA methylation is an important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eukaryotes.It is a kind of enzyme catalysis modification process: refers to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process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 catalysis,the transfer of methyl groups onto cytosine carbon atom 5,making them into 5-methyl cytosine.In humans and other mammals,the modification process usually occurs in 5'CpG -'dinucleotide cytosine.A large number of releva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NA methyl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diseases. 关键词: DNA 甲基化; 甲基转移酶;表观遗传学; CpG 岛; Dnmt1; Dnmt3a; Dnmt3b; 基因沉默; DNA甲基化结合蛋白; 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 Key words:DNA methylation; Methyltransferase; Epigenetics; CpG island; Dnmt1; Dnmt3a; Dnmt3b ; Gene Silencing ;MBD; human epigenomeproject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不改变DNA 的一级结构而改变表型的一种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主要包括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体重构、RNA 干扰等。 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DNA 甲基化水平受到环境、疾病、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不同的细胞、组织或个体之间,甚至同一细胞或个体的不同发育时期,其DNA 甲基化状态和程度都可能存有差异。 2003 年10 月,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委员会正式宣布投资和启动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 human epigenomeproject,HEP) 。HEP 的主要目标是研究人类所有基因在主要组织以及200 多种细胞中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甲基化模式,并在基因组水平绘制不同组织正常和疾病状态时的甲基化变异位点图谱[4],本文结合2013年至今DNA甲基化研究文献,综述了DNA甲基化分布特点和与疾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1.DNA甲基化 1.1DNA甲基化与DNA去甲基化 DNA 甲基化是表观遗传( Epigenetic) 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指在DNA 甲基转移酶( DNA methyltransferase,DMT) 的催化下,以s -腺苷甲硫氨酸( SAM) 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特定碱基上的过程。 DNA 去甲基化也被称为DNA 甲基化丢失(lossof DNA methylation), 即甲基基团从胞嘧 啶上消失的过程。包含主动去甲基化与被动去甲基化2 种模式。 1.2DNA甲基化分布 DNA 甲基化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DNA甲基化原理

DNA甲基化 甲基化检测服务-亚硫酸氢钠处理后测序法(bisulfite genomic sequencing PCR, BSP)是利用未甲基化的胞嘧啶可以被亚硫酸氢钠发生脱氨基变为尿嘧啶的原理,用两一特异性引物扩增后测序。测序法克服了只能针对单个位点检测,并且这些位点必须是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缺点,可以对任何基因序列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 甲基特异性的PCR扩增(MS-PCR)示意图 DNA甲基化(英语:DNA methylation) DNA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它是由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 DNMT)催化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 SAM)作为甲基供体,将胞嘧啶转变为5-甲基胞嘧啶(mC)的一种反应,在真核生物DNA中,5-甲基胞嘧啶是唯一存在的化学性修饰碱基。CG二核苷酸是最主要的甲基化位点,它在基因组中呈不均匀分布,存在高甲基化、低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的区域,在哺乳动物中mC约占C总量的2-7%。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主要方式,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为外遗传编码(epigenetic code)的一部分,是一种外遗传机制。DNA甲基化过程会使甲基添加到DNA分子上,例如在胞嘧啶环的5'碳上:这种5'方向的DNA甲基化方式可见於所有脊椎动物。在人类细胞内,大约有1%的DNA碱基受到了甲基化。在成熟体细胞组织中,DNA甲基化一般发生於CpG双核苷酸(CpG dinucleotide)部位;而非CpG甲基化则於胚胎干细胞中较为常见。植物体内胞嘧啶的甲基化则可分为对称的CpG(或CpNpG),或是不对称的CpNpNp形式(C与G是碱基;p是磷酸根;N指的是任意的核苷酸)。特定胞嘧碇受甲基化的情形,可利用亚硫酸盐定序(bisulfite sequencing)方式测定。DNA甲基化可能使基因沉默化,进而使其失去功能。此外,也有一些生物体内不存在DNA甲基化作用。

抗生素使用现状

我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我国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十年时间,而产生耐药菌素却在两年之内,未来呈无有效抗生素的可怕趋势。 我国医院抗菌药使用率达74%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计划”启动仪式上,上述数字和事实击打着每一个与会人员的心房。合理用药,特别是合理使用抗生素,成为专家、官员心目中需要各界加强关注的严重问题。 医学界流行一句话说,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但买抗生素却很难。然而,我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据了解,虽然经过多方的艰辛努力,但是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在2007年仍然高达74%,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也在21%以上。其频率和强度都高于欧美国家20%~50%。一些医生和患者甚至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感觉不舒服就服用一点。 抗生素的滥用从技术上造成细菌耐药性增长,从而致使其自身在较短时期失效。上个世纪40年代,青霉素作为最早抗菌药物,成功地解决了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难题,随后问世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又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那时,曾有人断言,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当时,全球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但是,40年后这一数字猛增至2000万。 这种尴尬境遇和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专家说,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菌药,都属于抗菌药滥用。广泛的、大剂量的使用抗菌药物加速了细菌的耐药性变异,从而使得药物本身没有了实际作用。比如,当年人类研发青霉素用了20年,然而,在不到20年内,它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对治疗淋病等传染病就没有了效果。这种情况还在加速中。 卫生部医管司评价处处长刘勇表示,目前我国每研制一个抗生素要10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只需两年。“如果我们再不加以控制,过不了多长时间老百姓看病吃药就没有有效的抗生素可以用了。”因此,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将细菌耐药列为威胁人类安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据了解,在北京协和医院,上个世纪80年代的院内真菌感染率是0%,到了200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7%~8%。“院内血流感染中,G(+)球菌上升,主要是MRSA、MRSCoN和肠球菌属,G(-)杆菌出现泛耐药的非发酵菌(不动杆菌和绿脓),临床治疗很困难。”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王爱霞说,某种抗生素用得越多,就越容易产生耐药性。 受到这种情况的影响,在渡过20世纪90年代前的开发热潮后,许多大的制药公司越来越不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第三季度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点评分析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品种最多、进展最快的药物,但由于其不合理应用现象 普遍存在,已出现药源性疾患、二重感染、细菌耐药等诸多不良后果。为了更好地了解我院抗 菌药物应用情况,切实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院定期开展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对不合理使用现象加以干预,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证患者群众的 生命安全。以下为本季度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 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本季度抽查我院门诊处方 583 张,含抗菌药物处方 241 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41.34%,远远高于我国规定要求的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2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指出,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 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多为医师经验性给药,较少作药敏试验,很显然是不满足以上要求的。虽然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不一定错,但无形中增加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概率是肯定的,对于个别判断错误的经验性给药还会给患者带来毒副 作用以及延误治疗的不良后果。因此,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择正确合理的抗菌药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 2、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频率 本次点评对抽取的门诊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作了统计,结 果显示如下(每种抗菌药物在处方中出现一次频率计为1): 序号抗菌药物使用频率 1 头孢他啶55 2 阿奇霉素26 3 美洛西林21 4 阿洛西林19 5 头孢西丁钠14 6 美洛西林舒巴坦13 7 青霉素钠13 8 氨氯西林10 9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8 10克霉唑8 11其他品种69 3、抗菌药物使用的剂型分布 本次点评抗菌药物处方241 张中,使用的抗菌药物剂型分布如下: 含口服剂型抗菌药物的处方45 张,占 18.67%,含注射剂型抗菌药物的处方 174 张,占 72.20%,外用及其他剂型26 张,占 10.79%。与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