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概念的方法

高二数学概念的方法
高二数学概念的方法

高二数学概念的方法

一、温故法

学习新概念前,如果能对孩子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作一些结构上的变化来引进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

二、操作法

对有些概念的教学,可以从感性材料出发,让孩子在操作中去发现概念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三、类比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分析两相关概念的异同,归纳出新授内容有关知识;有利于帮助孩子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促进知识迁移,提高探索能力。

四、喻理法

为正确理解某一概念,以实例或生活中的趣事、典故作比喻,引出新概念.

五、置疑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揭示教学自身的矛盾来引入概念,以突出引进新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调动孩子了解新概念的强烈的动机和愿望。

六、创境法

如在讲相遇问题时,为让孩子对相向运动的各种可能的情况有所感受,可以从研究"鼓掌时两只手怎样运动"开始。通过拍手体验,在边问、边议中逐步讲解。实践证明,如此使孩子犹如身临其境去体验并理解有关知识,能很快准确地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算法的概念 优秀教案

算法的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 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教学重点】 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教学难点】 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算法,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算法等。因此,算法其实是重要的数学对象。 二、探索研究 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是指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三、例题分析 例1.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是否为质数做出判定。 解析:根据质数的定义判断 解:算法如下: 第一步:判断n是否等于2,若n=2,则n是质数;若n>2,则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依次从2至(n-1)检验是不是n的因数,即整除n的数,若有这样的数,则n

高二数学下知识点

一.常用逻辑用语 1. 四种命题,(原命题、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 (1)四种命题的关系, (2)等价关系(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 (a )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同假。(b )否命题与逆命题同真、同假。 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1)定义:若p 成立,则q 成立,即 q p ?时,p 是q 的充分条件。同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成立,则q 成立,且q 成立,则p 成立 ,即q p ?且p q ?,则p 与q 互为充要条件。 (2)判断方法: (i )定义法, (ii )集合法:设使p 成立的条件组成的集合是A ,使q 成立的条件组成的集合为B ,若B A ?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同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A=B ,则p 与q 互为充要条件。 (iii )命题法:假设命题:“若p 则q ”。当原命题为真时,p 是q 的充分条件。 当其逆命题也为真时,p 与q 互为充要条件。 注意:充分条件与充分非必要条件的区别: 用集合法判断看,前者: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后者: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3. 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 (1)关系: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否定。 关键词 否定词 关键词 否定词 关键词 否定词 关键词 否定词 都是 不都是 至少一个 一个都没有 至多一个 至少两个 属于 不属于 4. 逻辑连结词“或”,“且”,“非”。 (1)构造复合命题的方式:简单命题+逻辑连结词(或、且、非)+简单命题。 (2)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 p q 非p p 或q p 且q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只否定结论,后者结论与条件共同否定。 二.圆锥曲线 一、椭圆方程.

上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4题,满分56分)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过点)2,1(、)6,3(的直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____. 2.若i 是虚数单位,复数z 满足5)43(=-z i ,则z 的虚部为_________. 3.正四面体ABC S -的所有棱长都为2,则它的体积为________. 4.以)2,1(-为圆心且过原点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 5.从一副52张扑克牌中第一张抽到“Q ”,重新放回,第二张抽到一张有人头的牌,则这两个事件都发生的概率为________. 6.已知圆锥的高与底面半径相等,则它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比为________. 7.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二面角111C D A B --的大小为__________. 8.双曲线14 22 =-y x 的顶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_________. 9.某人5次上班途中所花的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9,11,10,,y x .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y x __________. 10.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已知36,91==BC AA , N 为BC 的中点,则直线11C D 与平面N B A 11的距离是___________. 11.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8个顶点都在球面O 的表面上,E 、F 分别是棱1AA 、1DD 的中点,则直线EF 被球O 截得的线段长为________. 12.从3名骨科、4名脑外科和5名内科医生中选派5人组成一个抗震救灾医疗小组,则骨科、脑外 科和内科医生都至少有1人的选派方法种数是_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13.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盒子里有一只苍蝇,苍蝇为了缓解它的无聊,决定要考察这个盒子的每一个角,它从一个角出发并回到原处,并且每个角恰好经过一次,为了从一个角到另一个角,它或直线飞行,或者直线爬行,苍蝇的路径最长是____________.(苍蝇的体积不计) 14.设焦点是)5,0(1-F 、)5,0(2F 的双曲线C 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记为曲线T ,若点ΛΛ),,(),,2(),,1(2211n n y n P y P y P 都在曲线T 上,记点),(n n y n P 到直线02:=+-k y x l 的距离为),2,1(Λ=n d n ,又已知5lim =∞ →n n d ,则常数=k 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题,满分20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答题纸的相应编号上,将代表答案的小方格涂黑,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一个圆柱形的罐子半径是4米,高是9米,将其平放,并在其中注入深2米的水,截面如图所示,水的体积是( )平方米. A .32424-π B .33636-π C .32436-π D .33648-π 第15题图

上海市高二数学期末考试

高二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9分) 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1 2+= n n a n ,求这个数列第6项____________ 2、在等差数列{}n a 中,1615210S d a ,则,且=-==_____________ 3、若等差数列{}n a 共有十项,其中奇数项的和是12.5,偶数项的和是15,则公差d =________ 4、已知等差数列{}{}n n b a 、满足5 32+= n n b a n n ,它们的前n 项之和分别记为n n T S 和,求 11 11T S 的值_______________ 5、设n S 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580a a +=,则 52 S S =____________ 6、已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Sn 是它的前n 项和。若a 2· a 3=2a 1,且a4与2a 7等差中项为54 , 则S 5=__________ 7、已知向量a 与b 都是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120?,且3= +b a k ,则实数k 的 值是 8、若向量a =)(,2x x ,b =)(3,2x -,且a ,b 的夹角为钝角,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9、设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θ,)3,3(=a ,)1,1(2-=-a b ,则cos θ= . 10、已知向量(4,0),(2,2),AB AC == 则BC AC 与的夹角的大小为 . 11、P 为ΔABC 所在平面上的点,且满足AP =AB +12 A C ,则ΔABP 与ΔABC 的面积之比是 _______. 12、对于n 个向量, 12n a ,a ,,a ,若存在n 个不全为零的实数12,,,n k k k 使得 120n k k k +++= 12n a a a 成立,则称向量 12n a ,a ,,a ,是线性相关的.按此规定,能使向 量(1,0),(1,1),(2,2)==-=123a a a 是线性相关的实数123,,k k k 的值依次为 13、若==k k 则,01 2 131 12 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苏教版数学高二选修4-2矩阵与变换学案第09课时 逆矩阵的概念

第09课时 逆矩阵的概念 一、要点讲解 1.二阶逆矩阵的概念: 2.逆矩阵的求法: 二、知识梳理 1.对于二阶矩阵,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称A 是可逆的,B 称为A 的逆矩阵. 2.在六种变换中,__________变换一定不存在逆矩阵. 3.一般地,对于二阶可逆矩阵(0)a b A ad bc d c =-≠?????? ,它的逆矩阵为1A -=________________. 4.若二阶矩阵A 、B 均可逆,则AB 也可逆,且(AB )-1=____________. 5.已知A 、B 、C 为二阶矩阵,且AB = AC ,若矩阵A 存在逆矩阵,则___________. 三、例题讲解 例1. 对于下列给出的变换矩阵A ,是否存在变换矩阵B ,使得连续进行两次变换(先T A 后 T B )的结果与恒等变换的结果相同? (1)以x 为反射轴的反射变换; (2)绕原点逆时针旋转60o作旋转变换; (3)横坐标不变,沿y 轴方向将纵坐标拉伸为原来的2倍作伸压变换; (4)沿y 轴方向,向x 轴作投影变换; (5)纵坐标y 不变,横坐标依纵坐标的比例增加,且满足(x ,y )→(x + 2y ,y ). 例2. 用几何变换的观点判断下列矩阵是否存在逆矩阵,若存在,请求出逆矩阵;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1)0110??????=A ; (2)11210??????????=B ; (3)0110??-????=C ; (4)1010?????? =D ; 例3. 求矩阵3221??? ???=A 的逆矩阵. 四、巩固练习 1. 已知矩阵122301,,231210??????? ?????--??????===B C A ,求满足AXB = C 的矩阵X .

高中数学必修2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平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 0°,90° ) 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 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最小角定理: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 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esp.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

上海市2021年高二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卷(一)

上海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卷(一) 一、填空题 1.在空间中,若直线a与b无公共点,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2.若点H(﹣2,4)在抛物线y2=2px的准线上,则实数p的值为______. 3.若椭圆上一点P到其焦点F1的距离为6,则P到另一焦点F2的距离为 ______. 4.若经过圆柱的轴的截面面积为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______. 5.经过点(﹣2,2)且与双曲线﹣y2=1有公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______.6.已知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4y的最大值为______. 7.一个圆锥的侧面积展开图是一个半径为2的半圆,则此圆锥的体积为______.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0y中,直线(t为参数)与圆(θ为参数) 相切,切点在第一象限,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 9.在北纬45°的线圈上有A、B两地,它们的经度差为90°,若地球半径为R,则A、B 两地的球面距离为______. 10.设α与β是关于x的方程x2+2x+m=0的两个虚数根,若α、β、0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构成直角三角形,那么实数m=______. 11.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的长度都为4,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的角是______(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12.已知复数z满足|z|=3,则|z+4|+|z﹣4|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3.已知x、y、u、v∈R,且x+3y﹣2=0,u+3v+8=0,T=x2+y2+u2+v2﹣2ux﹣2vy,则T 的最小值为______.

14.已知曲线C的方程为F(x,y)=0,集合T={(x,y)|F(x,y)=0},若对于任意的(x1,y1)∈T,都存在(x2,y2)∈T,使得x1x2+y1y2=0成立,则称曲线C为曲线,下列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中,是曲线的有______(写出所有曲线的序号) ①2x2+y2=1;②x2﹣y2=1;③y2=2x;④|x|﹣|y|=1;⑤(2x﹣y+1)(|x﹣1|+|y﹣2|)=0. 二、选择题 15.“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是“l⊥α”的一个()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6.曲线Γ:2x2﹣3xy+2y2=1() A.关于x轴对称 B.关于原点对称,但不关于直线y=x对称 C.关于y轴对称 D.关于直线y=x对称,也关于直线y=﹣x对称 1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A.若z1、z2∈C,z1﹣z2>0,则z1>z2 B.若z∈R,则z?=|z|2不成立 C.z1、z2∈C,z1?z2=0,则z1=0或z2=0 D.z1、z2∈C,z12+z22=0,则z1=0且z2=0 18.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则下列四个命题: ①点P在直线BC1上运动,三棱锥A﹣D1PC的体积不变 ②点P在直线BC1上运动,直线AP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大小不变 ③点P在直线BC1上运动,二面角P﹣AD1﹣C的大小不变 ④点P是平面ABCD上到点D和C1距离相等的动点,则P的轨迹是过点B的直线.其中的真命题是()

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15)—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二.命题走向 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内容,本章的重点是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三种逻辑结构。 预测2007年高考对本章的考察是: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在5分左右,考察的热点是算法的概念。 三.要点精讲 1.算法的概念 (1)算法的定义:广义的算法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那么我们可以说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菜谱是做菜的算法等等。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的算法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和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征:①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应当做到准确无误、“不重不漏”。“不重”是指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无用的步骤,“不漏”是指缺少哪一步都无法完成任务。 ②逻辑性:算法从开始的“第一步”直到“最后一步”之间做到环环相扣。分工明确,“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③有穷性:算法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当到达终止步骤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结果,也就是说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的持续进行。 (3)算法的描述: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程序语言。 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2)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推荐高中数学2-4逆变换与逆矩阵2-4-1逆矩阵的概念教学案苏教版选修4_2

2.4.1 逆矩阵的概念 1.逆矩阵的定义 对于二阶矩阵A 、B ,若有AB =BA =E ,则称A 是可逆的,B 称为A 的逆矩阵,记为A -1 . 2.逆矩阵的性质 (1)若二阶矩阵A 、B 均可逆,则AB 也可逆,且(AB )-1 =B -1A -1 . (2)已知A 、B 、C 为二阶矩阵且AB =AC ,若A 存在逆矩阵,则B =C . 3.逆矩阵的求法 (1)公式法:对于二阶矩阵A =???? ??ab cd ,若ad -bc ≠0,则A 必可逆,且A -1 = ????????d ad -bc -b ad -bc -c ad -bc a ad -bc . (2)待定系数法. (3)逆变换法. [对应学生用书P30] [例1] 求矩阵A =?? ?? 3 22 1的逆矩阵. [思路点拨] 设出逆矩阵,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或直接利用公式法求解. [精解详析] 法一:待定系数法:设A -1 =??????xy zw , 则??????3 22 1??????xy zw =???? ??1 00 1. 即????3x +2z 3y +2w 2x +z 2y +w =??? ?1 00 1, 故? ?? ?? 3x +2z =1,2x +z =0,? ?? ?? 3y +2w =0, 2y +w =1, 解得x =-1,z =2,y =2,w =-3,

从而A 的逆矩阵为A -1 =?? ??-122-3. 法二:公式法:ad -bc =3×1-2×2=-1≠0, ∴A -1 =???? ??-122-3. 用待定系数法求逆矩阵时,先设出矩阵A 的逆矩阵A -1 ,再由AA -1 =E 得相等矩阵,最后利用相等矩阵的概念求出A -1 . 1.(江苏高考)已知矩阵A =?? ????-1002,B =???? ??1206,求矩阵A -1 B . 解:设矩阵A 的逆矩阵为??????ab cd ,则?? ????-1 0 0 2??????ab cd =?????? 1 00 1,即??????-a -b 2c 2d =???? ??1 00 1 故a =-1,b =0,c =0,d =12 ,从而A 的逆矩阵为A -1=???????? -1 0 0 12, 所以A -1 B =? ?? ?? ??? -1 0 0 12?????? 1 20 6=???? ??-1 -2 0 3. 2.已知矩阵M =???? 21 -3-1所对应的线性变换把点A (x ,y )变成点A ′(13,5),试求M 的逆矩阵及点A 的坐标. 解:由M =????21 -3 -1,得2×(-1)-(-3)×1=1≠0, 故M -1 =????-1-1 32. 从而由????21 -3-1????x y =???? 13 5得 ????x y =????-1-1 32????13 5=????-1×13+3×5-1×13+2×5=??? ? 2-3, 故? ?? ?? x =2,y =-3,即A (2,-3)为所求.

上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上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已知命题p:?x∈R,x﹣2>lg(x+1),命题q:f(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 p∨q是假命题 B . p∧q是真命题 C . p∧¬q是真命题 D . p∨¬q是真命题 2. (2分) (2017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椭圆()上存在一点满足, 为椭圆的左焦点,为椭圆的右顶点,则椭圆的离心率的范围是() A . B . C . D . 3. (2分) (2018高二上·舒兰月考) 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都是正数,且成等差数列,则 () A . 8 B . 16 C . 27

4. (2分)(2018·长沙模拟) 记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若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5. (2分)在△ABC中,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且有20a +15b +12c = ,则△ABC的形状为() A . 锐角三角形 B . 钝角三角形 C . 直角三角形 D . 等腰直角三角形 6. (2分)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 ,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 .则“”是“Sn的最小值为S1 ,且Sn无最大值”的() A .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 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7. (2分)已知{an}为等差数列,且a2=3,a6=5,S7=() A . 42

C . 24 D . 34 8. (2分) (2015高二下·椒江期中)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已知,, ,则用向量,,可表示向量等于() A . B . C . D . 9. (2分)(2017·莆田模拟) 已知双曲线 =1的一条渐近线斜率大于1,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 A . (0,4) B . (0,) C . (0,2) D . (,4) 10. (2分)已知向量,,则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A . B . C . 4

高中数学 矩阵及逆矩阵 试题及解析

高中数学矩阵及逆矩阵试题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D为()A.B.C.D. 2.定义=a1a4﹣a2a3,若f(x)=,则f(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 A.y=2sin(x﹣)B.y=2sin(x+) C.y=2cos x D.y=2sin x 3.给出一个算法=x1y2﹣x2y1,如果,那么实数a的值等于()A.0B.1C.2D.3 4.设行列式=n,则行列式等于()A.m+n B.﹣(m+n)C.n﹣m D.m﹣n 5.设=,n∈N*,则n的最小值为() A.3B.6C.9D.12 6.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A.2πB.πC.D. 7.有矩阵A3×2,B2×3,C3×3,下列运算可行的是() A.AC B.BAC C.ABC D.AB﹣AC 8.定义运算=ad﹣bc,则函数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A.B.C.D. 9.已知矩阵A=,C=,若AC=BC,则矩阵B=()

A. B. C. D.,其中a,c为任意实数 10.已知矩阵A的逆矩阵A﹣1=,则矩阵A的特征值为() A.﹣1B.4C.﹣1,4D.﹣1,3 11.矩阵的逆矩阵是() A.B.C.D.12.矩阵A=的逆矩阵为() A.B. C.D. 13.设A为n阶可逆矩阵,A*是A的伴随矩阵,则|A*|=()A.|A|B.C.|A|*D.|A|n﹣1二.填空题(共22小题) 14.若=0,则x=. 15.若θ∈R,则方程=0的解为. 16.增广矩阵()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x,y)=. 17.已知矩阵A=,矩阵B=,计算:AB=. 18.N=,则N2=. 19.若行列式=1,则x=. 20.二阶行列式的运算结果为.

上海市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数学学科期末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 一.填空题(1--6每小题4分,7--12每小题5分,共54分) 1.已知复数i i z += 2(i 为虚数单位),则=||z . 2.若)1,2(=d 是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则l 的倾斜角的大小为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3.抛物线2 4y x =的焦点坐标为 . 4.6 2x ? - ?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的值是 . 5.已知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5 2600 x y x y x y +≤??+≤? ?≥??≥?,则34z x y =+的最大值是 . 6.已知虚数ααsin cos i z += 是方程0232 =+-a x x 的一个根,则实数 =a . 7.已知21,F F 为双曲线C:12 2 =-y x 的左右焦点,点P 在双曲线C上,1260F PF ∠=?,则 =?||||21PF PF . 8.某校高二年级共有六个班,现从外地转入4名学生,要安排到该年级的两个班级且每班安排2 名,则不同的安排方案种数为 . 9. 设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23cos 13sin x y θ θ =+??=-+?(θ为参数),直线l 的方程为320x y -+=,则曲 线C 上到直线l 距离为 10 的点的个数为____________. 10.已知抛物线y x 32=上的两点A、B 的横坐标恰是关于x 的方程02 =++q px x (,p q 是 常数)的两个实根,则直线AB 的方程是 .

11.在ABC ?中, AB 边上的中线2CO =,若动点 P 满足221 sin cos 2 AP AB AC θθ=?+?() R θ∈, 则 ()PA PB PC +?的 最 小 值 是 . 12.已知椭圆C:)0(1 22 22>>=+b a b y a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21,F F ,P 为椭圆C上任一点,M =||||||||2121PF PF PF PF ?+-。M的最大值为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 1.集合; 2.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逻辑连结词; 7.四种命题; 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课时,12个) 1.映射; 2.函数; 3.函数的单调性; 4.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6.指数概念的扩充; 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8.指数函数; 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 1.数列; 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 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5.线段的定比分点;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8.平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 1.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不等式的解法;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5.两条直线的交角; 6.点到直线的距离; 7.用二元一次

上海高中数学教材目录表(2017.08.12)(最新整理)

上海市高中数学二期课改新教材目录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 一、集合三、对数 1.1集合及其表示法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4.4 对数概念及其运算 1.3集合的运算四、反函数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4.5 反函数的概念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五、对数函数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4.6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1.6子集与推出关系 4.7 简单的指数方程 第二章不等式 4.8 简单的对数方程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第五章三角比 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任意角的三角比 2.3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5.1 任意角及其度量 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5.2 任意角的三角比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二、三角恒等式 3.1函数的概念 5.3 同角三角比的关系 3.2函数关系的建立和诱导关系 3.3函数的运算 5.4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3.4函数的基本性质正弦和正切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5.5 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 一、幂函数余弦和正切 4.1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三、解斜三角形 二、指数函数 4.2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5.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4.3借助计算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和解斜三角形 第六章三角函数 一、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 图像和性质 6.2 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3 函数y=Asin(?x+Φ)的 图像和性 质 二、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 6.4 反三角函数 6.5 最简三角方程

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七章数列和数学归纳法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一、数列11.1 直线的方程 7.1 数列11.2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7.2 等差数列11.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7.3 等比数列11.4 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数学归纳法第十二章圆锥曲线 7.4 数学归纳法12.1 曲线和方程 7.5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12.2 圆的方程 7.6 归纳---猜想---论证12.3 椭圆的标准方程 三、数列的极限12.4 椭圆的性质 7.7 数列的极限12.5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7.8 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12.6 双曲线的性质 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8.1 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12.8 抛物线的性质 8.2 向量的数量积第十三章复数 8.3 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13.1 复数的概念 8.4 向量的应用13.2 复数的坐标表示 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13.3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一、矩阵13.4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9.1 矩阵的概念13.5 复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 9.2 矩阵的运算13.6 实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行列式 9.3 二阶行列式 9.4 三阶行列式 第十章算法初步 10.1 算法的概念 10.2 程序框图 10.3 计算机语句和算法程序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一、 三角函数 1、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 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2=+αα, 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 =-)23sin(απαcos -,)2 15(απ -ctg =αtg , =-)3(απtg αtg -。 4、函数B x A y ++=)s i n (?ω ),(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率是π ω 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 )(2 Z k k x ∈+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 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 i n =的递增区间是?????? +-2222πππ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 )(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 22 πππ 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 o s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12tg tg -。 8、三倍角公式是:sin3α=αα3 sin 4sin 3- cos3α=ααcos 3cos 43 - 9、半角公式是:sin 2α=2cos 1α-± cos 2α=2 cos 1α +± tg 2α=α αcos 1cos 1+-±=ααsin cos 1-=ααcos 1sin +。

高二数学上 10.1《算法的概念》教案(沪教版)

第1课时 算法的概念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算法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与主要特点; 2.能按步骤用自然语言写出简单问题的算法过程学;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将问题的解决过程用自然语言表示为算法过程.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核心.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阅读教材第4页. 二.问题情境 1.情境:介绍猜数游戏(见教材第5页). 2.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策略,哪一种较好? 三.学生活动 学生容易说出“二分法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算法化(按步骤)的表达. 说明:以上过程实际上是按一种机械的程序进行的一系列操作. 四.建构数学 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步骤称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法. 1.广义的算法——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例如: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空调说明书是空调使用的算法.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 2.本章主要讨论的算法(计算机能够实现的算法)——对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例如:解方程(组)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问题的算法等. 3.本节采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 五.数学运用 1.算法描述举例 例1.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 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运用公式123n +++ +=2)1(+n n 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n =5; 第二步:计算2 )1(+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算法3 用循环方法求和. 第一步:使1S =,;

高二上学期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二上学期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两个实数a与b之间的大小关系 2.不等式的性质 (4)(乘法单调性) 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2)如果a>0,那么 (3)|a?b|=|a|?|b|. (5)|a|-|b|≤|a±b|≤|a|+|b|. (6)|a1+a2+……+an|≤|a1|+|a2|+……+|an|. 二、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a2≥0;(a-b)2≥0(a、b∈R) ②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要证明a>b(a0(a-b<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 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 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三、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不等式的同解性 (5)|f(x)|0)

上海市高二下数学期末复习含答案

高二(下)数学期末复习 一.填空题: 1.计算:2(12)(32)1i i i +-+ += 8+3i . 2.?∈(π,2 3π),直线l :?sin x +?cos y +1=0的倾角α= 2π-? . 3. 与两平行直线1l :3x -y +9=0与2l :3x -y -3=0等距离的直线方程 为: 3x -y +3=0 . 4.在复平面上,满足条件2<|z |≤4的复数z 所对应的点Z 组成的图形的面积是 12π . 5.一条渐近线方程3x +4y =0,且经过点是(4,6)的双曲线标准方程是27 2 y -482x =1. 6.与直线y =x +1平行,被椭圆2244x y +=截得的弦长为2的直线l 的方程 是: y =x ± 455 . 7.若|i a ai 222+-|=2,则实数a 的值是: ±3 . 8.已知复数1z =3+4i ,2z =t +i ,且21z z ?是实数,则实数t 等于 34 . 9.直线a ∥平面α,直线b ?平面α,则a 、b 的位置关系是 平行或异面 . 10.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D =BC =2,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若EF =3,则AD 、BC 所成角为 60o . 11.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AA 1和BB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C 1M 与DN 所成角的大小为 9 1 arccos . 12.已知命题:椭圆252x +92y =1与双曲线112x -5 2 y =1的焦距相等.试将此命题推广到一般情形,使已知命题成为推广后命题的一个特例: 椭圆22a x +22b y =1与双曲线22c x -22 d y =1)(2222d c b a +=-的焦距相等 . 二.选择题: 13.设M 、N 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则下列答案中正确的是( B ) (A )MN = (21AB +CD ); (B )MN <(2 1AB +CD ); (C )MN >(21AB +CD ); (D )MN 与(21AB +CD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14.命题甲:“双曲线C 的方程为22a x -22 b y =1(a >0,b >0)”,命题乙:“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y =±x a b ”,那么甲是乙的( A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15.设1z ,2z 为复数,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D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必修二)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必修二) 第1章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π π+ = 4 圆台的表面积2 2R Rl r rl Sπ π π π+ + + = 5 球的表面积2 4R Sπ =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h S V? = 底 2锥体的体积h S V? = 底 3 1 3台体的体积h S S S S V? + + =) 3 1 下 下 上 上 ( 4球体的体积3 3 4 R Vπ = 第二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 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 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 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 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 2 2 2r rl Sπ π+ = D C B A 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