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2016年最新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2016年最新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2016年版)

一、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实践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符合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要点:具备下列(1)、(2)、(3)或(1)、(2)、(4)条者可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血清ALP升高、γGT升高。

(2)B超或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肝外胆管及肝内大胆管梗阻征象。

(3)免疫荧光法抗线粒体抗体(AMA)≥1:40或ELISA 法AMA-M2定量测定高于正常值。

(4)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显示典型的肉芽肿性胆管炎、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小叶间胆管破坏、数目减少,细小胆管增生,可伴有纤维化和肝硬化。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实践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对症治疗(对皮肤瘙痒、骨质疏松的治疗及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2.熊去氧胆酸的应用。

3.对熊去氧胆酸无效或疗效不明显者,可在此基础上加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等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清蛋白电泳、

免疫球蛋白+补体测定、自免肝相关抗体谱检查、抗线粒体抗体谱、ENA谱、骨质疏松相关检查、AFP、其他肝癌或肝纤维化相关指标;

(3)腹部超声、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

(1)腹部CT平扫+增强或MRCP.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骨密度测定、电子胃镜;

(2 )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ANCA谱、甲状腺抗体、RF、CCP等其他自身抗体测定;

(3)排查其他引起肝脏损伤的原因:甲肝、戊肝病毒抗体、PCR-CMV-DNA、PCR-EBV-DNA、血铜测定、铁三项、a-抗胰蛋白酶等。

(4)肝脏病理学检查。

(七)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

1.术前准备:穿刺检查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超声探查胸腹水情况,如有异常,纠正后再行穿刺;穿刺前测血压、脉搏;术前24小时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二代头孢一次,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白眉蛇毒血凝酶针一次。

3.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4.术后处理:加压固定、卧床休息2 4小时、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应用预防性止血药物。

(八)保肝药物及对症治疗药物的应用。

1.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要求,予以熊去氧胆酸胶

囊治疗。酌情可选择异甘草酸镁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针、还原性谷胱甘肽针、多烯磷脂酰胆碱针、促肝细胞生长素针等保肝药物治疗。

2.皮肤瘙痒:可选择消胆胺、利福平、纳洛酮、舍曲林等药物。

3.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口服钙剂、肌注维生素D3注射液及磷酸盐类等药物的应用。

4.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九)出院标准。

1.诊断明确。

2.乏力、瘙痒等症状好转。

3.胆红素、ALP、γGT等肝功能指标稳步下降。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诊断合并其他肝脏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转入相应路径。

2.因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异常、大量腹水等原因,需纠正后再行肝穿刺活检术及肝脏病理学检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对熊去氧胆酸无效或效果不明显者需予以加用泼尼松、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或其他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胆汁淤积性肝病-流行病学综述

概述: 胆汁淤积型肝病(肝内胆汁淤积)系指多种原因所致的细胞分泌胆汁发生障碍,毛细胆管、细胞骨架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功能异常,使胆汁分泌减少,导致正常数量的胆汁不能下达十二指肠,并使胆汁成分(结合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等)返流至血液。临床上是一组有黄疸、瘙痒,伴血清结合胆红素、胆固醇、胆汁酸、ALP、5-核苷酸酶和白蛋白增高的症状体征。 肝内胆汁淤积患者早期往往无不适症状,仅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丫-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升高,故国内外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曹旬旬等以ALP水平>x正常值上限(ULN,且GGT水平>3X ULN为胆汁淤积的诊断标 准,对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胆汁淤积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胆汁淤积的总发生率 为%。在慢性肝病患者中,胆汁淤积的发生率较高,依次为原发性硬化 性胆管炎(%)、各种原因所致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其他 依次为肝肿瘤(%)、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炎(%) 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表现: 主要表现为肝内梗阻性黄疸,有时与肝外梗阻不易区别。患者常显重度黄疸,而且持续时间长,全身皮肤瘙痒,尿色深黄似浓茶样,大便灰白如陶土色。肝炎病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表现相似或较轻,全身状况也比急性黄疸型肝炎要好。 但整个病程长,黄疸至少持续在3周以上,甚至数月不退或消退缓慢。实验 室检查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ALP)、谷氡酰转肽酶(GGT)、胆固醇均升高,ALT中度升高。尿液检查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 此为梗阻性黄疸的特征,因为般黄疸型肝炎应该是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阳性。 超检查有肝脏增大,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这点可与肝外梗阻性黄疸相区别。淤胆型肝炎黄疸 虽较严重,但病情轻,食欲好,一般肝炎症状均较轻者。 治疗: 2015 中华医学会颁布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对于治疗方面,给出以下建议: 推荐意见6:熊去氧胆酸(UDCA和S-腺苷蛋氨酸(SAMe可用于治疗多种

2015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2015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16 2015 10 25 DILI的诊断推荐意见 1.DILI临床诊断?前仍为排他性诊断,应结合?药史、临床特征和肝脏?化学指标动态改变的特点、药物再刺激反应、其他肝损伤病因的排除等进?综合分析。肝活检组织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1B) 2.推荐RUCAM因果关系评分量表作为临床实践中DILI临床诊断的应?量表。>8分为极可能(Highly probable),6~8分为很可能(Probable),3~5分为可能(Possible),1~2分为不太可能(Unlikely),≤0分为可排除(Excluded)。(1B) 3.完整的DILI临床诊断应包括诊断命名、临床类型、病程、RUCAM评分结果、严重程度分级。(1B) 4.在??免疫性肝炎(AIH)基础上发?的DILI、药物诱导的AIH和伴有??免疫特征的AIH样DILI(AL-DILI)常难以鉴别。应详细采集?药史和分析??免疫指标,动态观察临床治疗应答及免疫抑制剂停药后的反应,必要时?肝组织学检查加以鉴别。(2C) 5.有基础肝病背景或存在多种肝损伤病因的患者,应?具有潜在肝毒性的药物时应注意更密切的监测。诊断DILI时应?分慎重,需排除原有肝病的发作和加重,仔细甄别肝损伤的最可能原因,以便正确治疗。(1B) DILI的治疗推荐意见 6.DILI的?要治疗措施是及时停?导致肝损伤的可疑药物,对固有型DILI可停药或减少剂量。(1A) 7.为避免贸然停药可能导致原发疾病加重的风险,FDA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停药标准可供参考(出现下列情况之?):(1)?清ALT或AST>8U LN;(2)ALT或AST>5U LN,持续2周;(3)ALT或AST>3 ULN,且TBil>2 ULN或INR>1.5;(4)ALT或AST>3 ULN,伴疲劳及消化道症状等逐渐加重,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1B) 8.对成?药物性ALF和SALF早期,建议尽早选?N-?酰半胱氨酸(NAC)。视病情可按50~150 mg/(kg·d)给药,疗程?少3 d。(1A) 对于?童药物性ALF/SALF,暂不推荐应?NAC。(2B)

胆汁淤积性肝病 流行病学综述

胆汁淤积性肝病 概述: 胆汁淤积型肝病(肝内胆汁淤积)系指多种原因所致的细胞分泌胆汁发生障碍,毛细胆管、细胞骨架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功能异常,使胆汁分泌减少,导致正常数量的胆汁不能下达十二指肠,并使胆汁成分 (结合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等)返流至血液。临床上是一组有黄疸、瘙痒,伴血清结合胆红素、胆固醇、胆汁酸、ALP、5-核苷酸酶和白蛋白增高的症状体征。 肝内胆汁淤积患者早期往往无不适症状,仅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升高,故国内外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曹旬旬等以ALP水平>1.5×正常值上限(ULN),且GGT水平>3×ULN为胆汁淤积的诊断标准,对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胆汁淤积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胆汁淤积的总发生率为10.26%。在慢性肝病患者中,胆汁淤积的发生率较高,依次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75.00%)、各种原因所致肝硬化(47.76%)、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2.86%),其他依次为肝肿瘤(35.97%)、自身免疫性肝炎(30.77%)、药物性肝病(28.31%)、酒精性肝炎(16.46%)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70%)。 表现: 主要表现为肝内梗阻性黄疸,有时与肝外梗阻不易区别。患者常显重度黄疸,而且持续时间长,全身皮肤瘙痒,尿色深黄似浓茶样,大便灰白如陶土色。肝炎病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表现相似或较轻,全身状况也比急性黄疸型肝炎要好。 但整个病程长,黄疸至少持续在3周以上,甚至数月不退或消退缓慢。实验室检查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 ALP)、谷氡酰转肽酶( GGT)、胆固醇均升高,ALT中度升高。尿液检查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此为梗阻性黄疸的特征,因为般黄疸型肝炎应该是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阳性。B超检查有肝脏增大,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这点可与肝外梗阻性黄疸相区别。淤胆型肝炎黄疸虽较严重,但病情轻,食欲好,一般肝炎症状均较轻者。 治疗: 2015中华医学会颁布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对于治疗方面,给出以下建议:

休克抢救流程

休克 一、抢救流程 1.吸氧。 2.检查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心电、血压脉搏、尿量、体温等)。 3.建大静脉通道补液(必要时建两条静脉通道或静脉切开)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休克。 二、诊断依据 1.有各种原因造成的出血、大量丢失体液、烧伤、严重创伤、感染或过敏等病史。 2.低血压成人收缩压≤10.6kPa(80mmHg),儿童则成比例地降低。 3.心动过速。 4.尿量减少。 5.周围血管灌注不足:四肢湿冷,面色和口唇苍白,肢体出现斑点,脉搏弱快而扪不清等。 6.精神状态改变:不安、激动、精神错乱,亦可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 三、救治原则 1.置病人仰卧或腿抬高仰卧位;血压正常或低于正常的肺水肿患者应置坐位。 2.吸氧。 3.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4.补充血容量:这是治疗的关键。立即静脉输液,恢复足够的血容量。按先晶体液后胶体液原则补充。 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休克早期不宜用血管收缩药物,只有血容量已基本补足,又无继续出血以及酸中毒与心功能不全时,可选用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等。 6.纠正酸中毒。 7.顽固休克可用纳洛酮2mg静注,必要时重复,同时可使用皮质激素。 8.过敏性体克紧急使用肾上腺素,继而使用抗组织胺药和激素,严重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必要时可做气管插管或环甲膜穿刺;感染性休克加用抗生素。 9.病因治疗。 四、注意点 鉴别休克原因对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低血容量休克治疗为一边输液,一边使用升压药多巴胺;感染性休克应用多巴胺、阿拉明时要注意滴速;心源性休克,应用多巴胺后,若血压改善可同时使用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 心脏骤停一、抢救流程:1.立即检查有无意识和大动脉搏动。2.呼叫其他人帮助抢救,必要时报告上级。3.立即按ABCD步骤进行复苏(必要时可调整复苏步骤顺序)。4.建立上肢大静脉通道并根据医嘱使用复苏药物。5.持续心电血压监测。6.头部冰帽降温。二、诊断依据:1.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2.大动脉脉搏消失。3.呼吸停止。4.心电图表现VF、VT或严重心动过缓或呈等电位线(心脏停搏)。三、救治原则:(一)、心室颤动 1.室颤持续则连续三次电击:能量递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一、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需要立即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及时进行救治。 1、切断过敏原 临床上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以β-内酰胺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最为多见,给药途径则以静脉用药发生率最高,约占78.22% 当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除去过敏原。如患者为静脉用药时,停止输液,换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保留静脉通路。 2、注射肾上腺素 严重过敏反应一经确诊,第一时间注射肾上腺素。 2.1肌肉注射 肾上腺素最佳使用方式是大腿中外侧肌肉注射。 药品: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规格:1ml:1mg);剂量:按0.01mg/kg计算,成人最大剂量为0.5ml(0.5mg)。 儿童给药方案各异,按年龄的肌注剂量如下: 6个月以下,50ug(0.05ml); 6个月~6岁,120ug(0.12ml); 6~12岁,250ug(0.25ml) 肾上腺素可以重复应用,但是要至少间隔5分钟,直到患者的状况稳定。 特别提醒: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吸收较慢,6~15分钟后起效。国外皮下注射法早已寿终正寝,希望国内再也见不到这一用法。 2.2静脉注射 极危重患者,如收缩压0~40mmHg,或有严重喉头水肿征象的患者,应该静 脉给予肾上腺素。 药品: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配制:取规格为1ml:1mg的肾上腺素注射液1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0倍。 剂量:取1:10000肾上腺素静脉注射3~5ml,缓慢静推至少5分钟。或:1ml 肾上腺素注射液(1ml:1mg)+5?糖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滴速为 1~4ug/min。 特别提醒1: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的患者需要全程监控心电图、血压、脉氧,以防发生高血压危象及心室颤动。 特别提醒2:即使在心肺复苏中,由于大剂量肾上腺素不利于长期生存,也不再被推荐。肾上腺素用于心肺复苏时的标准剂量为1mg,即把1mq肾上腺素稀释在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再继续推注生理盐水20ml,然后抬高上肢305。 每3~5min给1次1mg。 3、液体支持 循环系统不稳定的患者,既需要肾上腺素又需要液体支持。因为如果没有有效地循环血量,肾上腺素是无效的。 可以用晶体或胶体溶液,通常为0.9%氯化钠注射液。起始量为10~20分钟内 输人20ml/kg。必要时可以重复使用。如果输液量超过40ml/kg要考虑多巴胺

超声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比较

超声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6-07-11T15:55:18.1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作者:戈杨任铭香林军 [导读]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属于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病理学呈进行性特点,主要由非化脓性、破坏性小胆管炎。 戈杨任铭香林军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功能室;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各57例,分别设为病毒组和原发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肝硬化患者超声影像学对比,组间腹腔淋巴结肿大、胆管壁增强、肝脏形态缩小、弥漫性结节状增生、肝内细颗粒状回声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明显(P均<0.05)。结论:应用超声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其区别较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超声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比较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nd viral hepatitis cirrhosis. Methods: November 2013 - November 2015 period in our hospital admissions of viral hepatitis cirrhosis and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atients, 57 cases in each, respectively for virus group and primary group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ultrasonic diagnosis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ultrasound contrast imaging, inter group abdominal lymph node enlargement, bile duct wall enhancement, reduce the liver morphology and diffuse nodular hyperplasia and liver in fine granular echo and othe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mparing the incidence,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nd viral hepatitis cirrhosis, the difference is bigger,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ultrasound diagnosis;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viral hepatitis cirrhosis; comparison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属于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病理学呈进行性特点,主要由非化脓性、破坏性小胆管炎,发展成为肝硬化,早期超声诊断表现并不明显,后期超声影像有特异性变化[1]。本研究将原发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图像做对比,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各57例,分别设为病毒组和原发组,原发组中男性40例,女性17例,年龄在42—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49±3.94)岁。病毒组中,男性45例,女性12例,年龄在43—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47±3.56)岁。给予2组肝硬化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本研究选择 GE-P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的频率设为3.—5.0 MHz,由高资历超声影像学专业医师检查和操作,给予患者胆、肝、脾、胰等超声检查,密切观察患者肝内胆管系统、肝实质回声等特征变化。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腹腔淋巴结、肝内胆管系统、肝实质回声等进行检查,对比组间影像征象。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肝硬化患者超声影像学对比,原发组患者腹腔淋巴结肿大、胆管壁增强的发生率较低,与病毒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原发组患者肝脏形态缩小、弥漫性结节状增生、肝内细颗粒状回声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较高,与病毒组对比,差异均明显(P均<0.05)。具体情况见下表 1 。 3 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临床中常见的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之一,若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那么发展为肝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的几率较高,另外该病症也较易合并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2]。原发性胆汁性感染应的肝内胆管细胞病理变化以非化脓性、进行性、破坏性胆管炎为主要特征,直到中晚期,小叶胆管会消失,同时出现肝硬化、继发性纤维化等变化[3]。大量研究表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高发人群是中老年。其中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主要由病毒性的炎症所引起的,当前鉴定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已经成为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4]。 本研究给予患者超声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影像学征象有腹腔淋巴结肿大,细颗粒表现、结节增生、肝脏形态缩小,与病

2015_年最新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极具挑战的难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在2007 年发布了「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内容仅针对急性DILI,2014 年7 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发布了首个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实践指南,迈出了药物性肝损伤规范化诊治的第一步,然而该指南仅适用于特异质性肝损伤。 近期,中华医学会肝脏分会发布了国内首个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该指南同时适用于固有型DILI(InDILI)和特异质性DILI(IDILI)。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本指南的要点。 流行病学 1. 我国尚缺乏面向普通人群的大规模DILI 流行病学数据,其主要原因为我国DILI 数据多来自医疗相关机构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难以明确DILI 在人群中的确切发病率。 2. 明确指出DILI 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如药物代谢酶等的HLA 遗传多态性、非遗传因素如年龄、性别、妊娠、基础疾病等)、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酒精、吸烟等)。 DILI 的耐受性、适应性及敏感性的定义 指南明确了DILI 耐受性、适应性以及敏感性的定义,耐受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期间未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证据;适应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证据,但继续用药生化学指标恢复正常;易感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甚至停药后出现DILI,且不能呈现适应性缓解。准确区分上述概念对DILI 的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仍然分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肝毒性和特异质性肝毒性两大类,而亦有学者将其概括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所致的「上游」事件以及肝脏靶细胞损伤通路和保护通路失衡构成的「下游」事件,目前观点倾向于认为「适应性免疫攻击」是最后的共同事件。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策略|临床要点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策略|临床要点 导读:药物性肝损伤(DILI)普遍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生物标志物、影像和病理形态学特征,且多数DILI起病隐袭,因此其往往并不容易识别,导致DILI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排查法,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很常见,并进而影响正确的治疗选择。如何及时而准确地诊断DILI,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合理的治疗,是临床上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DILI的诊断策略 1. 临床常用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评估方法 初次接诊肝损伤患者时,若发现有可疑伤肝药物应用史,在一定的潜伏期后出现了肝损伤,并可初步排除其他任何原因引起的肝损伤,临床上即应考虑存在DILI的可能,但此时往往难以立即确诊。进一步前瞻性考察停药后肝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实验室、影像乃至组织病理学等辅助检查充分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伤,才能基本确认是由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上述逻辑对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的因果相关性进行判断,这是一种程序简化的“总体判断法”,又称“专家判断法”或“专家观点法”。而Roussel Uclaf 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量表则在梳理相关诊断逻辑所需要素的基础上,通过量化评分对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判断,这是一种经过校验的结构化的量化评估方法,是本文阐述的诊断策略重点。 ? RUCAM量表 RUCAM量表包括7个评估项目,涵盖了对DILI从起病到结束整个过程的评估,主要适用于前瞻性评估,也可用于药物应用史和基础疾病史及临床生化指标监测完善的DILI 病例的回顾性评估,是全球应用最广泛且最受肯定和好评的DILI因果关系评估工具。 应用RUCAM量表首先应当遵循其操作规程和肝损伤判断标准: (1)通常用于前瞻性评估,一般不用于或很少用于回顾性评估,因为绝大多数回顾性资料存在信息不全或缺失而无法弥补的问题。

肝硬化

肝硬化 掌握要点 肝硬化的概念、病因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失代偿) 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肝硬化的治疗(一般处理、腹水) 概况(1) 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的后期阶段。 病理—肝细胞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细胞结节性再生、肝逐渐变形、变硬。 临床—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 病因: 酒精性、病毒感染、其他原因肝脏纤维化腹水、门脉高压(出血)、肝性脑病、肝癌。 病毒性肝炎 1、主要为乙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一般不发展为肝硬化。 2、肝炎后肝硬化多数表现为大结节性肝硬化;少数病例如病程缓慢迁延,炎性坏死病变较轻但较均匀,亦可表现为小结节性肝硬化。 3、从病毒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的病程,可短至数月,长至数拾年。 慢性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饮酒,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直接损害,经脂肪肝而发展为肝硬化是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发病机理。 80g, 4年---肝纤维化 80g, 10年---肝硬化 胆汁淤积 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外胆管阻塞持续存在,可导致肝细胞缺血、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而继而形成肝硬化(继发性)。 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的肝内细小胆管炎症与梗阻所致者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循环障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和各种病因引起的肝静脉阻塞综合症(Budd –Chiari 综合症),可致肝脏长期瘀血缺氧,小叶中心区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而导致瘀血性肝硬化,在形态上呈小结节性。 药物及化学毒物 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可损害肝脏。 如长期服用异烟肼、四环素、双醋酚汀、甲基多巴等,或长期反复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磷、砷、氯仿等可引起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进而发展为中毒性(药物性)肝硬化。 代谢性疾病 由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致某些物质因代谢障碍而沉积于肝脏,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肝硬化。 营养障碍

休克抢救流程

休克 一、抢救流程 1。吸氧。 2.检查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心电、血压脉搏、尿量、体温等)。 3。建大静脉通道补液(必要时建两条静脉通道或静脉切开)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休克。 二、诊断依据 1.有各种原因造成的出血、大量丢失体液、烧伤、严重创伤、感染或过敏等病史。 2.低血压成人收缩压≤10.6kPa(80mmHg),儿童则成比例地降低。 3.心动过速。 4.尿量减少。 5。周围血管灌注不足:四肢湿冷,面色和口唇苍白,肢体出现斑点,脉搏弱快而扪不清等. 6。精神状态改变:不安、激动、精神错乱,亦可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 三、救治原则 1.置病人仰卧或腿抬高仰卧位;血压正常或低于正常的肺水肿患者应置坐位。 2.吸氧。 3.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4.补充血容量:这是治疗的关键。立即静脉输液,恢复足够的血容量。按先晶体液后胶体液原则补充。

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休克早期不宜用血管收缩药物,只有血容量已基本补足,又无继续出血以及酸中毒与心功能不全时,可选用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等. 6。纠正酸中毒。 7。顽固休克可用纳洛酮2mg静注,必要时重复,同时可使用皮质激素。 8。过敏性体克紧急使用肾上腺素,继而使用抗组织胺药和激素,严重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必要时可做气管插管或环甲膜穿刺;感染性休克加用抗生素。 9.病因治疗. 四、注意点 鉴别休克原因对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低血容量休克治疗为一边输液,一边使用升压药多巴胺;感染性休克应用多巴胺、阿拉明时要注意滴速;心源性休克,应用多巴胺后,若血压改善可同时使用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 心脏骤停一、抢救流程:1.立即检查有无意识和大动脉搏动。2。呼叫其他人帮助抢救,必要时报告上级.3.立即按ABCD步骤进行复苏(必要时可调整复苏步骤顺序)。4.建立上肢大静脉通道并根据医嘱使用复苏药物。5.持续心电血压监测。6.头部冰帽降温。二、诊断依据:1.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2.大动脉脉搏消失。3.呼吸停止。4.心电图表现VF、VT或严重心动过缓或呈等电位线(心脏停搏)。三、救治原则:(一)、心室颤动1.室颤持续则连续三次电击:能量递增为200、200~300、360J,其间电极板不离开皮肤。若电击后心电图出现有组织电活动或呈直线则不必再电击。2.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3.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4。标准胸外按压。5。开放上肢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lmg/次,每3~5分钟l次。6。持续心电监护7。可酌情应用胺碘酮150~300mg、利多卡因1。0~1.5mg/kg、硫酸镁1~2g.电击、给药、按压循环进行。8。头部冰帽降温。(二)、无脉搏电活动(PEA)和心脏停搏1.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2.呼吸器人工呼吸.3。标准胸外按压。4.开放上肢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

2015年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 2015年10月 一、背景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4]。TCM是指在我国中医等传统民族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生产和使用的各种草药和非草药类的中药材、饮片和复方中成药,NM是指应用现代医药理论和技术制备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DILI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之一[1,5],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ALF)甚至死亡[6]。迄今仍缺乏简便、客观、特异的诊断指标和特效治疗手段。 美国于2003年创立了DILI协作网络(DILIN),2004年启动了DILIN前瞻性研究(DILIN-PS)[2]。2012年发布了LiverTox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c15648390.html,)[7],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基于有限证据出台了全球首个针对特异质型DILI(IDILI)的临床指南[3]。我国于2014年发布了中国HepaTox 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c15648390.html,)[8]。LiverTox和HepaTox网站分别记录了近700种和400余种常见药物的肝损伤信息,为临床医生慎重处方具有潜在肝毒性的药物及评估其风险和收益提供了重要依据。 近年来国内有多个非肝病专业学会发布了各自领域的DILI相关专家共识,但相应的证据选择和评估标准欠规范。为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DILI的认知并开展相关科研工作,避免诊疗实践中的困惑,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力求公正和客观地起草了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固有型DILI(intrinsic DILI,InDILI)和IDILI的防治。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对涉及DILI临床诊治的部分提出了相关建议。随着DILI研究新证据的确认,指南将适时更新。 本指南采用GRADE系统对推荐意见的级别(见表1)和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见表2)进行评估。 在形成推荐意见时,不仅考虑到证据的质量,还要权衡干预的利弊与负担、患者偏好和价值观的可变性,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荐措施的公平性与可实施性等。 表1 GRADE系统推荐强度等级 推荐强度具体描述 强推荐(1级)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 弱推荐(2级)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2015 最新「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要点总结 2015-11-06 15:18 来源:丁香园作者:galaxy-sk 字体大小 - | +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极具挑战的难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在 2007 年发布了「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内容仅针对急性DILI,2014 年7 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发布了首个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实践指南,迈出了药物性肝损伤规范化诊治的第一步,然而该指南仅适用于特异质性肝损伤。 近期,中华医学会肝脏分会发布了国内首个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该指南同时适用于固有型DILI(InDILI)和特异质性DILI(IDILI)。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本指南的要点。 流行病学 1. 我国尚缺乏面向普通人群的大规模DILI 流行病学数据,其主要原因为我国DILI 数据多来自医疗相关机构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难以明确DILI 在人群中的确切发病率。 2. 明确指出DILI 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如药物代谢酶等的HLA 遗传多态性、非遗传因素如年龄、性别、妊娠、基础疾病等)、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酒精、吸烟等)。 DILI 的耐受性、适应性及敏感性的定义 指南明确了DILI 耐受性、适应性以及敏感性的定义,耐受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期间未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证据;适应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证据,但继续用药生化学指标恢复正常;易感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甚至停药后出现DILI,且不能呈现适应性缓解。准确区分上述概念对DILI 的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仍然分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肝毒性和特异质性肝毒性两大类,而亦有学者将其概括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所致的「上游」事件以及肝脏靶细胞损伤通路和保护通路失衡构成的「下游」事件,目前观点倾向于认为「适应性免疫攻击」是最后的共同事件。 指南提出,将DILI 的发生发展完全归因于活性代谢产物增多而导致毒性增加的传统观念并不准确,目前观点认为,肝组织修复状态可能是肝损伤进展或消退的内在决定性因素。 指南新引进「恢复性组织修复(RTR)」的概念,RTR 以肝细胞再生和肝组织修复为特征。 近年提出的「两阶段模型」备受重视,阶段I 是DILI 的启动阶段,与药物的中间产物、自由基生成等机制有关,而阶段II 是肝损伤的「进展或消退阶段」,与RTR 的「缺乏」或「充分」相对应。

胆汁淤积性肝病-流行病学综述

概述: 胆汁淤积型肝病(肝内胆汁淤积)系指多种原因所致的细胞分泌胆汁发生障碍,毛细胆管、细胞骨架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功能异常,使胆汁分泌减少,导致正常数量的胆汁不能下达十二指肠,并使胆汁成分 (结合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等)返流至血液。临床上是一组有黄疸、瘙痒,伴血清结合胆红素、胆固醇、胆汁酸、ALP、5-核苷酸酶和白蛋白增高的症状体征。 肝内胆汁淤积患者早期往往无不适症状,仅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升高,故国内外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曹旬旬等以ALP水平>×正常值上限(ULN),且GGT水平>3×ULN为胆汁淤积的诊断标准,对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胆汁淤积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胆汁淤积的总发生率为%。在慢性肝病患者中,胆汁淤积的发生率较高,依次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种原因所致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其他依次为肝肿瘤(%)、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表现: 主要表现为肝内梗阻性黄疸,有时与肝外梗阻不易区别。患者常显重度黄疸,而且持续时间长,全身皮肤瘙痒,尿色深黄似浓茶样,大便灰白如陶土色。肝炎病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表现相似或较轻,全身状况也比急性黄疸型肝炎要好。 但整个病程长,黄疸至少持续在3周以上,甚至数月不退或消退缓慢。实验室检查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 ALP)、谷氡酰转肽酶( GGT)、胆固醇均升高,ALT中度升高。尿液检查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此为梗阻性黄疸的特征,因为般黄疸型肝炎应该是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阳性。B 超检查有肝脏增大,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这点可与肝外梗阻性黄疸相区别。淤胆型肝炎黄疸虽较严重,但病情轻,食欲好,一般肝炎症状均较轻者。 治疗: 2015中华医学会颁布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对于治疗方面,给出以下建议: 推荐意见6:熊去氧胆酸(UDCA)和S-腺苷蛋氨酸(SAMe)可用于治疗多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病例报告 作者:郭津生日期:2011-7-5 14:04:35 点击:1111 国际肝病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郭津生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主诉 反复乏力、纳差、瘙痒、伴巩膜黄染3年余。 现病史 患者,女,46岁。3年前因乏力、纳差、瘙痒、巩膜黄染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TBil约70 mmol/L,ALT 156.8 U/L,g-GT 1168 U/L,ALP 1430 U/L,行肝穿刺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予熊去氧胆酸(UDCA)等药物治疗,症状及生化学指标有缓解后停药。之后病情常有反复,自主间断服用小剂量UDCA(0.25~0.5 g/d)治疗。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头晕、乏力、纳差、瘙痒、巩膜黄染,为进一步诊治于2006年1月收住入我院。 既往史 既往否认肝炎病史,5年前有子宫肌瘤切除术史。无烟酒嗜好。否认糖尿病、甲亢、关节炎等其他免疫性疾病史。否认输血和化学毒物接触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可。神清,皮肤巩膜黄染(+),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无殊。心率72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中上腹深压不适感,无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 cm;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辅助检查(括号内为正常值范围) 血常规:RBC 3.17×1012/L,Hb 98 g/L,WBC 4.8×109/L,PLT 184×109/L。 肝功能:TBil/CBil 45.8/21.2 mmol/L(0.0~17.0/ 0.0~60 mmol/L),白蛋白 31 g/L (35.0~55.0 g/L)球蛋白46 g/L(20.0~30.0 g/L),ALT 82 U/L(0.0~75.0 U/L),AST 127 U/L(0.0~70.0 U/L),g-GT 312 U/L(5.0~50.0 U/L),ALP 270 U/L(15.0~115.0 U/L);PT 13.6 s(10~13 s)。 免疫球蛋白:IgG 34.79 g/L(6.9~16.2 g/L),IgM 5.95 g/L(0.6~2.63 g/L)。 血脂血糖正常、CEA、AFP、CA125和CA199均正常。 肝炎病毒标志:抗-HBc(+),余均为(-)。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

胆汁淤积性肝病流行病学综述

胆汁淤积性肝病流行病 学综述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胆汁淤积性肝病 概述: 胆汁淤积型肝病(肝内胆汁淤积)系指多种原因所致的细胞分泌胆汁发生障碍,毛细胆管、细胞骨架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功能异常,使胆汁分泌减少,导致正常数量的胆汁不能下达十二指肠,并使胆汁成分 (结合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等)返流至血液。临床上是一组有黄疸、瘙痒,伴血清结合胆红素、胆固醇、胆汁酸、ALP、5-核苷酸酶和白蛋白增高的症状体征。 肝内胆汁淤积患者早期往往无不适症状,仅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升高,故国内外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曹旬旬等以ALP水平>×正常值上限(ULN),且GGT水平>3×ULN为胆汁淤积的诊断标准,对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胆汁淤积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胆汁淤积的总发生率为%。在慢性肝病患者中,胆汁淤积的发生率较高,依次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种原因所致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其他依次为肝肿瘤(%)、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表现: 主要表现为肝内梗阻性黄疸,有时与肝外梗阻不易区别。患者常显重度黄疸,而且持续时间长,全身皮肤瘙痒,尿色深黄似浓茶样,大便灰白如陶土色。肝炎病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表现相似或较轻,全身状况也比急性黄疸型肝炎要好。

但整个病程长,黄疸至少持续在3周以上,甚至数月不退或消退缓慢。实验室检查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 ( ALP)、谷氡酰转肽酶( GGT)、胆固醇均升高,ALT中度升高。尿液检查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此为梗阻性黄疸的特征,因为般黄疸型肝炎应该是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阳性。B超检查有肝脏增大,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这点可与肝外梗阻性黄疸相区别。淤胆型肝炎黄疸虽较严重,但病情轻,食欲好,一般肝炎症状均较轻者。 治疗: 2015中华医学会颁布了,对于治疗方面,给出以下建议: 推荐意见6:熊去氧胆酸(UDCA)和S-腺苷蛋氨酸(SAMe)可用于治疗多种肝病所致的胆汁淤积,治疗剂量熊去氧胆酸为10-15mg/kg/日(A1)。S-腺苷蛋氨酸初始治疗使用注射用SAMe,每日,肌肉或静脉注射,共两周。维持治疗,使用SAMe片,每日(B1)。 推荐意见7:免疫机制介导的胆汁淤积需充分权衡治疗收益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可试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B1)。积极内科治疗无效时也可考虑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方法治疗(C1),出现严重肝衰竭者可以考虑肝移植(A1)。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 推荐意见9:各型肝炎病毒感染均可引起胆汁淤积型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大多能自愈,无须特殊药物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治疗上首先选用抗HBV和HCV药物,有胆汁淤积表现者可选用UDCA和/或SAMe (B1)。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1. 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2—0.5ml,此剂量可每15—20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亦可静注,剂量是1—2ml. 2.脱离过敏原,结扎注射部位近端肢体或对发生过敏的注射部位采用封闭治疗(0.00596肾上腺素 2~5ml封闭注射). 3.苯海拉明或异丙嗪50mg肌注. 4.地塞米松5~10mg静注,继之以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滴. 5.氨茶碱静滴,剂量5mg/kg. 6.抗休克治疗:吸氧,快速输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等. 7.注意头高脚底位,维持呼吸道通畅. 以上几点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基本步骤,在抢救中应强调两点:一是迅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二是要积极治疗,特别是抗休克治疗和维护呼吸道通畅. 过敏性休克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特点是发生突然,来势凶猛。50%患者在接受抗原物质后的5分钟内出现症状。 1、症状:过敏性休克发生时,可涉及多系统,以循环系统的病变最明显。 循环系统表现由于血管扩张、血浆渗出,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心悸、脉弱、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严重者心跳停止。 呼吸系统表现由于喉头、气管、支气管水肿及痉挛或肺水肿,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出现气急、胸闷、憋气、喘鸣、紫绀,可因窒息而死亡。 神经系统表现由于脑缺氧、脑水肿,表现为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严重者有意识障碍、昏迷、抽风、大小便失禁。 消化系统表现由于肠道平滑肌痉挛、水肿,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皮肤粘膜表现由于血浆渗出,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等征兆,常在过敏性休克早期出现。 2、体检:神志清楚或昏迷,面色苍白或发绀,皮肤可有风团、充血性班丘疹、眼结膜充血,脉细弱、血压低、四肢厥冷出汗,呼吸困难、两肺痰鸣音或湿罗音,心音低钝,腹部可有压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反应性增高,嗜酸细胞增多。 2、尿常规可有蛋白出现。 3、血清钠、钾、氯、碳酸氢盐有失蘅的改变。 4、血清IgE增高。 5、皮肤敏感试验可出现阳性反应。 6、心电图可有ST-T段变化或心律失常。 7、胸部X线片,有时出现休克肺。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首先要确认休克的存在,其次明确为过敏引起。 (1)病史中有注射或应用某种药物或食物后立即发生的全身反应。既往有无类似过敏史。有无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史。 (2)有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2、鉴别诊断需和其他各种休克鉴别 (1)感染性休克:有感染中毒表现。 (2)心源性休克:有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疾患的病史。

基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数据的生存分析

基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数据的生存分析

一、数据背景 1、数据名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数据 2、数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c15648390.html,/datasets/pbc 3、数据简介:该数据以pbc的名字包含在程序包survival中,数据集有20个变量,共有418个患者的观测,每个患者只有一次观测。其数据是来自于梅奥诊所所审理的从1974年到1984年这十年间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例。总共有424个PBC患者,按照资格标准随机采用安慰剂对照药物D-青霉胺进行。312个个案在数据集中参加随机试验,而附加的112个个案没有参加临床试验,但有基本的测量记录。6个个案失去了确诊后没有跟进,所以数据上附加的是106个个案以及312个随机参与者,共418组观测值。 4、变量介绍: 5、分析思路:如果对后面106个观测值的缺失值整列进行弥补然后对418个观测值进行分析意义不大,因此只将前312个观测值单独提取出来进行非参数、参数、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建立。本文的分析包括:选择对生存函数有显著性影响的因子进行建模;通过图形、统计检验的方法比较各个因子变量的不同取值下的

生存曲线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是否显著;建立的模型是否满足前提假定等。 6、数据预处理:由于前312个观测值存在缺失的情况,因此首先进行弥补。之后由于原始数据中status变量分为活着,肝移植和死亡三个结果,而生存分析要求结果为两分类互斥事件,因此将肝移植和死亡的变量值合并。最终status 变量的取值为0=活着,1=换肝或死亡,并在312个观测值中将分类变量status、trt、ascites、hepato、spiders、edema、stage转换为因子。 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概况如下: 数据集一共包括19个变量,其中11个数值型变量:time、age、bili、chol、albumin、copper、alk.phos、ast、trig、platelet、protime;8个分类变量: status、trt、sex、ascites、hepato、spiders、edema、stage;无缺失值。 二、非参数模型 1、不含变量的Kaplan-Meier估计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称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在我国很少见,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妇女。临床表现为长期梗阻性黄疸、肝大和因胆汁刺激引起的皮肤瘙痒等。还常伴有高脂血症和皮肤黄色瘤。肝内外的大胆管均无明显病变,门管区小叶间胆管上皮可发生空泡变性及坏死并有淋巴细胞浸润,继而小胆管破坏并出现淤胆现象,纤维组织增生并侵入、分隔肝小叶,最终发展成肝硬化。远离原发胆汁性肝硬化要从预防做起。 1、调理食疗 肝硬变病患平常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脂肪的食物为主,因此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应该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能量,减少肝脏的消灭,减轻肝脏的负担,增生肝细胞修复和重生的动力。 2、补充维生素 肝硬变病患关于多方面的原因,可造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少,肝硬变病患可适量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因此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品、微量元素。 3、合理安排生存 肝硬变病患平常应当多休息,留意节制性生存,不要熬夜、过度疲惫,以免严重肝损伤,从而不利于病症的恢复。肝硬变病患应当在个人能力范围内适当的过程运动,以不感觉到疲劳为度。 4、适量饮酒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脏器,酒精对肝细胞具有强烈的毒害作用,一旦肝脏负荷过重,就会发生酒精性肝病。据统计,如果每日饮白酒超过100毫升,连续5年即可引起酒精性肝病。已经患有肝病的人,则更不宜饮酒。 5、健康饮食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需要患者或健康人自己在生活中、饮食上进行调整,应做到营养均衡,规律饮食,少吃高油脂高脂肪的食物,切不可暴饮暴食,多吃各种新鲜蔬菜、豆制品、水果等,对肝脏的保护大有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