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

《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前言。简要描述疫情基本情况,出现疫情的时间、地点或单位,报告单位或报告人,何时开展调查,此起疫情波及的人数、范围等,那些单位参与了调查处理等。

一、暴发疫情现场调查

(一)疫情发生地或单位的基本情况

根据疫情情况,收集有关的行政区划、经济情况,环境和医疗卫生条件等;总人口、15岁以下人口数、人口流动状况;学校和幼儿园数,在校学生和幼儿数;相应疫苗接种情况等资料。

(二)发病概况

首例病例发病时间,追踪首例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染源的活动范围。疫情波及的人数、范围等,最后一例病例发病时间,是否有死亡病例发生。

(三)流行病学分布

1、时间分布。描述暴发疫情中从首发病例至最后1例病例,每一病例的发病时间。研究时间分布规律,从发病高峰推算暴露日期,查找引起爆发的原因。可绘制柱图表示。

2、地区分布。描述暴发疫情波及的乡镇、村屯或街道、社区的病例发病情况,或中小学、幼儿园、工厂等集体单位的发病情况等。可用发病数(率)地图或饼图等表示。

3、人群分布。描述患者的年龄别、性别、职业别等特征。可绘制柱图表示。

4、免疫史分布。

5、主要临床症状和转归以及其他任何有用的病例特有的特征。

6、暴发的有关流行因素,如气候、工作和居住环境、接触史及医疗卫生管理等。

二、实验室检测

本次暴发是否采集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室诊断,采集的病例数、何时检测,结果如何;是否采集病原学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采集咽拭子的病例数,采集尿液标本的病例数等,检测时间与结果。

三、控制措施

1、是否开展(医院、社区病例)主动搜索;如为幼托、学校暴发,是否建立晨检制度、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如为用工单位,是否建立进出登记和健康状况记录,描述其详细过程。

2、是否对当地该起暴发疾病相关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调查的年龄范围、人数,有明确疫苗免疫史人数。

3、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传染源(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疫点、疫区消毒等处理措施。

4、描述是否开展应急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如开展应急接种,应急接种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完成时间,接种范围、接种年龄、接种目标人数,实际接种人数。如进行预防性服药,详细说明服药名称、剂量、服药对象等。

5、采取的其他措施

四、结论与建议

综述本次暴发的流行特征,分析本次暴发的主要流行因素,对采取的暴发控制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

对今后疫情监测、控制工作及免疫策略等,提出有关建议。

第二篇: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报告、调查及处理工作,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指南。

一、暴发疫情的报告

(一)相关定义。

1、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2、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3、暴发疫情预警指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二)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1、疫情暴发单位发现达到预警指标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后,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

村学校向当地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并在2小时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及《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附表1)进行网络直报。

2、流感监测单位发现流感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20%)时,应立即报告上一级监测负责机构。

3、一旦实验室确定为流感等法定传染病疫情,所有实验室确诊或临床诊断病例均要进行个案网络直报,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个案病例的关联。

在“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承担检测工作的流感网络实验室录入疫情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当地负责网络直报该起疫情的疾控机构进行实验室样本的关联。

4、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进程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随时对《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首次报告进行相应的更正。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做好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5、流感样病例暴发事件的结束,应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当地专家组进行评估、确认,判定应以病例数恢复到当地发病基线水平为原则。

二、有关部门职责

(一)分级处理。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以县为单位,一周内发生3起以上暴发疫情,或发生模较大且病因不明的疫情,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组现场指导,必要时,省级、国家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现场指导。

各地可通过完善流感的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建立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占就诊病人比例的基线资料,设立不同的预警水平,分类采取针对措施。

(二)部门职责分工。

当局部地区出现流感样病例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负领导职责,提供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各有关部门或机构的职责如下: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开展医疗救治,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教育行政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暴发疫情信息收集;负责疫情的调查、核实和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指导辖区集体单位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医疗机构。负责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治疗和隔离,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临床相关样本的采集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

疫情报告、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疫情暴发单位。学校和托幼机构或其他疫情暴发单位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一旦发现符合前述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预警指标的事件时,应主动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当地乡镇卫生院防保组)进行报告,并每日报告新增病例情况;建立健全学校缺课/缺勤的监测、报告与管理制度;加强与卫生部门的信息沟通,主动配合卫生部门的调查和各项措施的落实;积极开展校园内的爱国卫生运动,清楚卫生垃圾和死角;做好单位配套设施(如洗手设备等)的装备。

三、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一)流行病学调查。

接到疫情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报告的疫情信息进行核实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寻找发生感染并造成传播流行的原因或线索、查找传播链、分析传播原因,从而为制订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包括:

1、核实诊断

接到疫情报告后,各医疗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流感样病例的诊断标准,对报告的病例进行核实诊断,确定流行或暴发的存在。

2、基本信息的收集

内容包括学校或其他单位基本信息,包括发生学校教职工和各班级的学生分布情况、单位名称、地址、报告人、联系方式;涉疫人数、

教学/生产活动形式(如学校全日制、夜校和寄宿等);全校或部分单位的名册及单位的平面图、示意图(注明工作住宿分班级、部门、楼层、区域);地理地貌、居住条件等。

3、进一步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报告的病例及时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患者资料:根据《流行性感冒病例调查一览表》(附表2),填写病人基本信息、主要症状、体征,病情、病程,检验结果(x光、血象);医生诊断或印象;病人隔离、治疗情况和效果、转归;

(2)分析病例三间分布,分析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3)该单位近2周考勤记录、因病缺勤情况,接触者健康情况;(4)事件发生前一周及发生后单位内外集体活动情况;(5)环境状况(通风、一般清洁状况、宿舍情况);(6)必要时收集其他影响传播的流行病学因素。

(7)综合资料分析疫情特点、疫情的发展和疾病特征,对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变化趋势作出分析。

4、疫情追踪调查

疫情处理期间,疫情暴发单位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本单位每日新增病例数。疾病预防在控制机构据此及时更新《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必要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于新发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及时掌握和评估疫情趋势,为调整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疫情的追踪应至少持续到事件结束后一周。在暴发疫情结束后一

周内,补充完成《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并进行网络直报。

(二)样本采集。

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暴发疫情病例样本的采集。

1、采样种类

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鼻拭子,必要时,可同时采集血清样本。

2、采样对象

(1)咽、鼻拭子。发病3天内,未服用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金刚乙胺、达菲等)的流感样病例。

(2)急性期血清:发病后7天内的流感样病例。(3)恢复期血清:发病后2~4周的流感样病例。

3、采样方法

(1)咽拭子采集。对婴幼儿患者采集样本时,先将棉拭子用hank 氏液(ph7.4)蘸湿,在试管壁挤干后,在被检者鼻咽部涂抹数次,然后将棉拭子置于含有3mlhank氏液的试管内送检。采集5岁以上患者样本时,棉拭子可不必用hank氏液蘸湿。

(2)鼻拭子。将棉签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以同一拭子拭两侧鼻孔。将棉签头部浸入3~4ml采样液中,尾部弃去。

(3)血清采集。采集静脉血5ml,离心后取液装至血清管中。血清样本应采集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

4、样本采集数量

每一起暴发疫情一般应采集10份左右咽、鼻拭子样本(如果现症病例在10例以下的,应尽量全部采样)。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可酌情增加采样批次和采样数量。

5、样本的包装

样本必须放在密封并有橡胶圈的螺口塑料试管内,作好标记;样本密闭后放入适当的塑料袋内;填写采样登记表,放入另一塑料袋密封。

样本放入专用运输箱内,放入冰排,然后充填柔软物质,同一份样本可以放在同一个塑料袋内再次密封。

6、样本的保存和运送

采集人员填写《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病例样本原始登记送检表》(附表3),并将样本运送至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

用于病毒分离和rt-pcr检测的样本采集后应在4℃条件下,于24小时内运送至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未能在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的,应置-70℃或以下温度保存。无-70℃条件的,可在-20℃冰箱中短暂保存。血清样本可暂冻存在-20℃以下冰箱。样本应由专人运送。

(三)样本检测。

1、实验室检测目的

核实暴发疫情是否为流感暴发;并对分离到的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分析,及时发现流感变异株;预测流行趋势。

2、实验室检测方法的选择原则

(1)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流感快速诊断试

剂盒检测、rt-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其中流感快速检测和rt-pcr检测可用于早期、快速的实验室检测。

(2)具备流感快速检测和rt-pcr检测条件的地区,可选择这两种快速检测方法,尽快明确疫情性质。不具备流感快速检测和rt -pcr检测条件的地区,应尽量采集标本,送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

(3)无论是否进行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和rt-pcr检测,都应进行常规的流感病毒分离鉴定。尤其是流感快速检测和rt-pcr检测阳性的标本,应尽量分离到流感病毒。

(4)血清学检测在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中仅作为一种推荐方法,供有条件的地区使用。

3、实验室检测方法(1)病毒分离鉴定

病毒分离鉴定是流感实验室诊断中最常用、高度敏感、最准确的方法之一,所分离到的病毒可长期保存,并进行抗原性、基因特性分析。因此,常规用于暴发疫情实验室检测。

(2)rt-pcr法和real-timepcr法检测病毒核酸

rt-pcr法和real-timepcr法是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的方法,能检测出非常低水平的流感病毒的核酸,不管病毒是否具有活性均可进行测定。可选择区分流感病毒的a型通用引物、b型引物和能区分a型流感病毒不同亚型的引物同时进行试验

(3)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

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盒可检测流感病毒的np抗原和m1抗原,用

于暴发疫情中流感样病例咽、鼻拭子或含漱液标本的快速检测。能在30分钟内提供检测结果,初步判断疫情性质,可在现场中使用,操作简便。

快速检测比病毒分离培养或rt-pcr的敏感性低,无法确定流感病毒的亚型,部分试剂盒不能区分a型或b型流感病毒的感染,无法获得毒株及其分子生物学和抗原特征的信息。但鉴于其特异性高,用于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检测,阳性结果可高度提示疫情性质,阴性结果尚不能排除流感。

(4)血清学检测

病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可采用本起暴发的分离株或国家流感中心每年提供的4种标准参照抗原,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如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较急性期增高4倍或以上,方可进行诊断。

如果仅采集到病例的单份血清,可在相邻无流感暴发的地区,采集相应对照人群(50人份以上)的血清,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可推断暴发流行的病因。

(5)其他检测。对于流感样暴发疫情,不能诊断为流感的,有条件的要开展其他病原实验室检测工作,以明确病原学病因。

(四)疫情性质判断原则。

1、单个病例的诊断按照国家流行行感冒诊断标准进行。

2、暴发疫情的性质应结合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五)疫情控制。

1、隔离病人

(1)对发热(体温≥38℃),或≥37.5℃伴畏寒、咳嗽头痛、肌肉酸痛者,应劝说其及时就医并回家休息或安排在单独宿舍区居住,休息期间不参加集体活动,不进入公共场所。

疫情发生单位指派人员配合当地卫生部门追踪记录转归情况。(2)热退48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患者可恢复正常上课或上班。

2、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个人卫生

(1)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学生上课时,宿舍要开窗通风;课间和课后教室通风。并注意将窗户全部打开,形成对流。

(2)自然通风不良的,机械加强通风。如确要使用的中央空调和分体空调,先请专业消毒公司清洗消毒空气滤网,管道再使用,并保证足够的新风量。

(3)使用分体式空调的场所上一节课后或一节活动后开启门窗,启动换气风扇换气,换气完毕再继续使用,换气时间按风扇流量、室内空间大小,保证室内空气交换1次以上。

(4)勤晾晒被褥、勤洗手、勤换衣、不合用手帕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嘴巴,使用一次性纸巾擦鼻涕),发病后或接触病人时要配戴好口罩等。

3、疫情监测分析

(1)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强化每日晨

检制度,发现流感样病人应劝其及时就医并回家休息。

有条件的地区,防保人员应每日参与学校晨检,指导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做好详细记录。督查学校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追踪学生缺课原因。测量体温时要注意安全。一般情况下,不提倡全员测量体温。

(2)缺勤/缺课监测

学校内因病缺勤/缺课短期内异常增加时,应在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的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3)医疗机构门诊监测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短期内发现就诊的流感样病例(尤其是中小学生)明显增多时,应做好登记,及时向当地防保所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信息监测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学校、辖区内医疗机构以及其他信息来源的报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疫情趋势,发现流感暴发苗头时及时预警。

4、在流感样病例暴发期间,高危险人群要减少避免集体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建议暂停或禁止学校等单位在疫情期间进行集体活动,尽可能减少与发病班级学生(员工)的接触,避免全校(单位)或较多人员集会。提倡学生多进行户外活动,但应减少剧烈运动。

5、在疫情发生期间,相关单位要采取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相结合的措施。日常性消毒可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由疫情

发生单位自行开展;终末消毒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6、加强健康教育,在疫情发生单位可采用张贴宣传画、板报等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

7、预防服药

明确疫情性质为流感暴发后,必要时,可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在疫情发生单位开展预防性服药。药物可选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有条件的还可选用达菲(tamiflu),用法参考who推荐量。也可选中药(方剂或合剂)进行预防。服药前要告知药物疗效、副作用等。预防性服药采取自愿原则。

8、应急接种

为控制流感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保护易感人群,必要时,可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对疫情发生单位中的易感人群开展流感疫苗应急接种。

附表1: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附表2:流感样病例调查一览表

附表3: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病例样本原始登记送检表

第三篇:一起学校流感暴发疫情调查一起学校流感暴发疫情调查分析洪雅县某中学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流感暴发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洪雅县某中学流感暴发疫情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该校共发现流感病例151例,平均罹患率6.31%;其中高一年级发病75例,罹患率最高(11.19%),占总发病数的49.67%;住宿生发病126例,占总发病数的83.4%。病原学检测

到此次流感暴发的毒株是甲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例。结论该学校流感暴发疫情以住宿生为主,其中高一年级罹患率高于其他年级。

202x-08-30/09-15,洪雅县某中学发生一起学校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疫情,经调查并采取科学防控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四川洪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洪雅

620360)作者简介。杨秀兰(1967-),女,专科,主管医师,主要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洪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流行病学调查及眉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

1.2诊断标准

参考卫生部《流感样病例暴发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1](202x年6月12日颁布)。

1.3标本采集处理

采集暴发点早期(3d以内)患者咽拭子25份,置于无菌病毒采样液,即用冰排保存,在4℃低温条件下专人送检。

1.4实验室检测方法

rt-pcr检测。2结果

2.1基本情况

该校于202x-09-01开学,共有4个年级,35个班,学生和教职工2392人。其中男性1299人,女性1093人;住校生1384人,走读生812人。教室人均面积0.98m2/人,宿舍人均居住面积1.5m2/人。

2.2发病情况

2.2.1流行病学调查

首发病例是高一、2班住宿制学生,于8月30日发病,出现发热(38.0℃)、畏寒、乏力、头痛,伴咳嗽、咽痛。患者发病前7d无外出史和流感样病人接触史。其家庭成员中1人发病,所在寝室3人发病,座位前后3排4人发病,所在班级先后15人发病。首发病例所在班级发病时间集中在9月3日~9月6日,该校整体发病时间集中在9月5日~9月11日,首发病例所在的高一年级发病时间最早,随后高

二、高

三、初三年级先后发病。此次流感局部暴发累及该校4个年级,25班,共计151例,平均罹患率6.31%,其中高一年级罹患率最高(11.19%),占总发病数的49.67%;该校住宿生发病126人,占总发病数83.4%,见表1。

2.2.2时间分布

首发病例于8月30日发病,9月6日达到高峰,7~10日发病稳定在较高水平,9月11日开始下降,13日以来病例明显下降,暴发时间持续17d,见图1。

图1

洪雅县某学校流感暴发疫情时间分布图

2.2.3人群分布

此次流感局部暴发遍及全校4个年级25个班151人。其中,男性87人,女性64人,男女性别比为1.36:1;高中生140人,占92.72%,初中生9人,占5.96%,教师2人,占1.32%。发病人数主要集中在高一年级,共发病75人,占发病总数的49.67%。

2.3临床表现

151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123人(81.46%),畏寒115人(76.16%),乏力117人(77.48%),头痛110人(72.85%),全身肌肉酸痛96人(63.58%),咳嗽58人(38.41%),咽痛51人(33.77%),流涕48人(31.79%),恶心20人(13.24%),呕吐15人(9.93%)。

2.4病原学监测

采集患者咽拭子25份,送眉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查出阳性5例,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例,甲型m基因阳性3例。

2.5处理措施

2.5.1严格疫情监测

网络直报人员从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发现该中学一周内出现多例流感样病例后,迅速深入医院和学校核实调查。传染病报告实行24h值班制,每天上网(6次以上)浏览疫情信息,随时掌握疫情发展动态。

2.5.2狠抓关键环节

流感暴发疫情发生后,卫生、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及时研究、部署各项防控措施,启动应急机制。成立了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两个专家组,明确了各小组的职责。对患病学生严格实施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努力切断传染源;对教学区、住宿区的定期消毒;对该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等高危人群实施流感疫苗应急接种,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学校采取放假2周措施。

2.5.3加强宣传教育

在全县中小学和托幼机构采用专题讲座、板报、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开展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了学生防病意识。制作发放《告市民书》、《告家长的一封信》、《流感防控措施》等宣传单,消除了广大市民的恐慌情绪。

通过对病例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定期消毒、疫苗应急接种、学校放假以及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51例病例均已治愈,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出现。3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2],此次疫情有以下特征:①突然发生,迅速蔓延;②流行情况与人群密集程度有关;③全身中毒症状重,呼吸道症状较轻;④病原学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例,甲型m基因阳性3例。因此判断这次暴发疫情为流感局部暴发,病原学监测这次流感局部暴发的毒株是甲型流感病毒,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例。引起此次流感局部暴发的原因:其一是由于首发病例未及时隔离治疗;其二是该校为住宿制学校,教室和寝室通风不足,接触密度大,首发病例继续在

校学习、生活,同班同学、同寝室同学相继感染而造成局部暴发。因此,当学校流感疫情暴发时,及时发现和隔离首发病例,对密切接触者规范管理,学校将每日晨检、午检工作落到实处,及时按规定向疾控机构报告疫情,将会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学校流感疫情暴发[3]-[5]。经流行病学调查,首发病例发病前7日无外出史和流感样病人接触史,无法追踪传染源头。

根据国家gbj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之规定,中学教室人均面积≧1.12m2,宿舍人均居住面积≧2.7m2/人[6]。该校的教室人均面积(0.98m2/人)和宿舍人均居住面积(1.5m2/人)均低于国家标准,校内人群密集,居住与活动空间拥挤,加上通风条件、教室和宿舍卫生都很差,学生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容易感染而发病[7]。

多数病例(包括首发病例)由于用药时间过长,病原学监测未检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较低(20.0%)。通过病原学监测结果:本次流感既有季节性流感,又有甲型h1n1流感。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人体对这种病毒缺乏免疫保护作用,所以在短时间造成暴发流行,少数病例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由于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疾病规律仍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8]。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与季节性流感类似,从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在今后流感防控工作中,要及早对现症病例和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检测,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9~10]。

洪雅县是一个农业县,部份地区经济、文化和卫生条件相对滞后,

人们防病意识淡薄,加上学校是一个人群密集的地方,在学校发生流感局部暴发较容易。因此应加强学校预防流感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病原学、流行病学监测;推行合理的流感疫苗免疫策略;改善教学和住宿条件,从而确保流感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防止学校流感暴发,维护学生健康和正常秩序。

第四篇: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202x年3月14日8:30am,通过疫情网络信息系统审核发现**县寸石镇太上村8组新发手足口病4例,3月15-16日**县人民医院又报告该村8组新发手足口病3例。我中心应急办立即给领导汇报了疫情相关情况,中心领导马上向县卫生局报告了疫情。经研究:专家一致确认这是疫情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令疾控中心立即派遣流调专业人员赴疫情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疫情状况,落实防控措施。3月17日8:30am,县cdc派遣唐清益、颜琳琳等5人分别前往县人民医院和寸石镇太上村疫情搜索疫情,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经调查3月9--15日寸石镇太上村陆续发生7例手足口病,他(她)们分别是伍恩泽、伍智杰、伍诗涵、伍嫣然、伍焱、伍孜然、刘佳铮,均为县人民医院住院病人。其中伍智杰、伍诗涵是同胞兄妹,伍嫣然、伍孜然是同胞姊妹。所有7名患儿均居住在一个院落,属邻里关系,平时玩耍相当密切。流调人员赶到后,一边开展流调,一边指导患者家庭消毒。3月18日县流病科向市cdc流病科进行了疫情调查和处置工作汇报,市cdc流病科科长王晖科长等专家组一行于当天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一、目的意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常是患者就诊的首诊场所,也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的关键环节;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以及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重要参与者。 二、基本分类 1.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危害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类详细如下: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甲型H1N1流感(新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新加)。 其中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具体种类包括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环境因素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预防接种或服药事件、医源性感染事件,还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导致的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等。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三、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流程图 1.传染病报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属于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报告传染病时要求: ①职业选择学生、托幼儿童、工人、干部职员、民工等时,应填写其所对应的工作单位。其中学生、托幼儿童的工作单位填写其所在学校或托幼机构。 ②现住地址是指病例发生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而不是病例的户籍地址。 ③发病时间主要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 ④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填写门诊日志时必须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病名、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时间、初诊或复诊等基本项目。

暴发调查报告

流感样病例暴发调查报告提纲及模板 一、基本情况 疫情发生地点的一般情况二、疫情发现报告情况介绍疫情发生、发现的经过三、流行 病学调查(一)三间分布 1. 临床症状 [附图或表] 2.时间分布 [附图或表] 3.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分布 [附图或表] 4.空间(居住地/教室分布、家庭聚集性)分布 [附图或表] (二)相关因素调查与分 析 1. 居民居住条件: 2. 禽畜饲养情况: 3. 疫苗接种情况: 4. 学校科室等人口密集场所通风状况:四、实验室检测 标本采样分数、(阳性标本数)、采样类型、采样和送检日期、检测方法和结果。 五、初步分析 结合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初步检测结果六、已采取的措施七、 存在问题八、下一步工作建议 关于xx市xx镇xx小学一起流感暴发疫情 初步调查报告 200x年x月x日下午,xx疾控中心接到xx市疾控中心报告:自x月xx日以来,xx市 xx镇xx小学学生中陆续有流感样病例发生;截至x月xx日,共发病xx例。 为进一步掌握疫情动态与趋势,控制疫情蔓延,我疾控中心派出流行病学专业人员x人 于x月x~x日到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xx小学地处xx镇xx村,距离xx市约公里,学生来自xx村n个自然村以及邻近 hp村的1个自然村。该校共有6个年级,12个班,在校学生776人,教师27人。学校课室 较拥挤,卫生状况较差,通风情况一般。学校无食堂及宿舍,学生在家住宿及用餐。学校无 校医,学生有病通常在村医处就诊。 xx村共有n个自然村,人口约xxxx人,村民以种田为生。该村饮用水以井水为主,村 中垃圾、污水较多,村民卫生习惯较差。部分村民家中散养家禽,无集中养殖。村民居住环 境拥挤,卫生状况较差,通风差。 村内有n个村医站,由于村庄偏僻,交通不便,平时村民到村医站就诊。二、疫情发现 报告情况 200x年x月x日上午10时,xx镇xx小学发现近几天学生缺勤人数增加明显,由班主任 家访及电话询问多名学生出现感冒症状,遂向xx镇中心小学报告。xx镇中心小学接到报告 后于10时30分报至xx镇卫生院。xx镇卫生院进行初步的核实诊断后于x月x日11时47 分报xx市疾控中心和卫生局。 接到报告后,xx市卫生局、疾控中心、人民医院的领导及相关专业人员会同xx卫生院 工作人员奔赴现场调查,初步确认该校已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x月x日下午1时接到 报告后,xx市卫生局、xx市疾控中心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调查。 三、流行病学调查 确定本起暴发调查的病例定义:x月xx日以来(至调查日),n个自然村内,凡发热(38℃ 以上),同时伴咳嗽、咽痛之一以上者;或明确发热并伴其他症状, 体温不详者。 调查组分成x个工作队,分别对xx村委会所属n个自然村,以及hp村委会所属n个自 然村进行挨家挨户排查。截止到x月x日,共搜集到病例75人,其中xx小学67人,xx镇 一中2例,xx镇e中3例,散居儿童3例。并对75例符合病例定义的人进行个案调查。 (一)xx小学发病情况 1. 临床症状 xx小学67例病人中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全身痛症状居多,分别占1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范文2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范文2篇仙人湾乡清水塘村产毒型大肠杆菌致腹泻暴发调查终结报告 2006年9月23日上午8:30,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本县仙人湾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清水塘村有110人发生不明原因群体性腹泻。主要症状为:大部分起病急、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粘液、水样便,少数病人低热、呕吐及里急后重。疫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病工作,落实专项医疗救治经费,明确提出“疫情不扩散、不死人”。主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郭小沅同志亲临现场指挥扑疫工作。县卫生局立即组织由疾病控制、卫监部门组成的8名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经详细调查及采样检测后确定:这是一起感染性腹泻病例暴发,暴露因素为村民饮用了被产毒型大肠杆菌污染的水源(3号水井)。通过对病人隔离治疗、水源消毒、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迅速控制,自15日发生第一例病人至25日最后一例病人止,历时11天,累计发病104例。目前疫情已经平息。现将本次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仙人湾乡清水塘村位于我县东南部,距县城70公里,距乡政府5公里,前临沅水, ,1780背后靠山,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降雨量960毫米,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其它经济作物。近年来,多数青年外出务工,部分村民在附近沅江淘金致富。该村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全村共辖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1011人。一组单独为小自然村,人口190人,二、三、四组为大自然村,人口821人,两自然村相距1000米,不共用水源。全

村共有3家卫生所,其中小村1家,大村2家。该村环境卫生一般,村民卫生意识较差,绝大部分村民有喝生水习惯。 二、水源情况: 病例发生在二、三、四组村民混居的大自然村,该村共有3口饮用水井,均位于该村排污沟旁边,位置较低(每口水井呈梯形均配有2口水池,供村民洗菜、洗衣用)。水井呈直线排列,井与井之间距离约100米,水井距住宅区80-100米(流调人员按排污沟方向把3口水井自上而下依次定为1号、2号、3号水井)。3口水井均无任何卫生防护措施,平时村民喝水、洗菜、洗衣均使用井水,稍用力震荡,洗菜、洗衣池水向上倒灌入水井。其中被污染的3号水井旁边又有污水池,位置与水井持平,下暴雨时污水可流进水井。 三、发病情况: 本次发病全部集中在二、三、四组村民居住的大自然村,该村总人口821人,其中外出务工184人,实际居住人口数637人,本次发病104人,罹患率16.1%。 1 一) 临床特征:调查104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大便为粘液、水样便,少有发热及里急后重。 5例住院病人资料:血象:1例病人白细胞数增高,其他正常,大便镜检1人有红细胞1+,白细胞1+。 二) 流行特征: 1、人群分布: 年龄: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最小的1岁零4个月,最大的 80岁,年龄分布见表1: 104例腹泻病人年龄分布表1 性别:男性发病者占58例,女性46例。男女之比为1.26:1。

学校结核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处置报告

学校结核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处置报告 摘要:目的:了解苍梧某中学学生肺结核引发疫情的原因,为该学校肺结核病防 控提供依据。方法:对苍梧某学校出现病例所有班级师生进行肺结核症状筛查、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X光片检查。结果:发生疫情班级为高一年级高一1班、高一2班。每班70-80名学生,教室面积约45㎡,每宿舍12名学生,面积约20㎡,学生宿舍卫生状况一般,通风较差。结论:应加强学校对传染病的管理,落实 晨检和症状监测,以及时发现和隔离结核病病人,预防服药是聚集性肺结核疫情中 密切接触者的有效预防手段。 关键词:肺结核;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2018年3月至6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某中学高一年级陆续发现5例肺结核患者。为查明该校肺结核引发疫情的分布、性质和影响范围,及 早发现病例并治疗,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的传播扩散,苍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结核病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成立现场疫情处理工作调查组开展了现场调查 处理。现将本次对苍梧县某中学引发结核病疫情流行病学的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已知报告病例高一年级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同班同学、任课老师 1.2 调查方法 对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症状调查、结核菌素(PPD)检查和胸部X光片检查。(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方法:在左前臂掌侧前1/3中央皮内注射5IUPPD,以局 部出现7-8mm大小的圆形橘皮样皮丘为宜。(2)查验反应:72h检查反应。以 皮肤硬结为准。(3)阴性(-):硬结平均直径<5mm或无反应者阴性。(4)阳 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者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5mm,<10mm为 一般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0mm,<15mm为中度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5mm或 局部出现双圈、水泡、坏死及淋巴管炎者为强阳性。所有调查对象进行X线正位 胸片检查。胸片异常者进行痰涂片查找结核杆菌,确诊为肺结核患者进行6个月 规范抗结核治疗。 1.3 调查目的 使学校师生能够正确认识结核病疫情情况,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主动配合接 受检查。消除事件发生所在学校师生的恐慌心理,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2、学校基本情况 苍梧某中学位于梧州市龙圩区城区,普通高中,全校共高一、高二、高三3 个年级50个班,在校学生3597人,教职工252人,寄宿生3330人,267人为走读生。发生疫情班级为高一年级高一1班、高一2班。每班70-80名学生,教室 面积约45㎡,每个宿舍12名学生,面积约20㎡,学生宿舍卫生状况一般,通 风较差。 3、疫情发生经过 3.1 首发病例,男,17岁,高一上学期为苍梧某中学高一4班学生,本学期开学 后(2018年2月25日)经学校重新分班,现属苍梧某中学高一2班学生。于2018年3月11日因“咳嗽、咳痰3个月,加重1个月”到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诊断:继发型肺结核并空洞形成两上肺涂阳初治。3月14日,苍梧县疾病

传染病疫情报告

传染病疫情报告 内容、时限及流程须知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精神,保障全体师生 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现将有关内容、时限及流 程告知如下:一、报告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 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 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 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 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 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二、报告时限及方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 法》第十九条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 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 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

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 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学校和托幼机构工作 规范》指出,当同一班级的学生一天内有3个或连续3天内 有5个以上学生有相似的发热等症状,学校需要在24小时 内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 《规范》强调,当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 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需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报告顺序:学生T班主任T校卫生室T当地疾控中心、 校领导T教育行政部门。 凡患有传染病的师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职工亦同。 东郭党山中学 资 料

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制度 一、引言 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制度是指为了及时掌握和监测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情况,保障公众健康安全而建立的一套报告机制。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能够快速、准确地报告传染病暴发疫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二、报告对象 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制度的报告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 政府部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2. 医疗机构:各级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3. 相关部门:公安、交通、教育、民政等部门。 三、报告内容 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制度的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要点: 1. 疫情基本信息:包括传染病名称、发病地点、发病时间、病例数量等; 2. 病例特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流行病学史等; 3. 病情严重程度:包括病情轻重、病死率等; 4. 防控措施:包括已采取的防控措施、疫苗研发情况、人员隔离措施等; 5. 风险评估:包括疫情扩散风险、公众健康风险等; 6. 报告人信息:包括报告单位、报告人姓名、联系方式等。 四、报告流程

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制度的报告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 1. 发现疫情: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发现传染病暴发疫情后,应 即将向所在地的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2. 确认疫情:卫生健康部门接到报告后,应派出专业人员进行疫情调查和确认; 3. 报告上级:卫生健康部门在确认疫情后,应及时向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4. 上级指导: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指导下级部门采取相应的 防控措施; 5. 信息共享: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应及时将疫情信息上报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以便统一协调和指导防控工作; 6. 公众通报:卫生健康部门应及时向公众发布疫情通报,告知公众防控措施和 注意事项。 五、报告要求 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制度的报告要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及时性:各级报告对象应在发现疫情后的最短期内进行报告,确保信息的及 时性; 2. 准确性:报告内容应准确、真实,不夸大、不隐瞒疫情; 3. 完整性:报告内容应包括所有相关信息,不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4. 标准化:报告格式应统一,便于信息的汇总和分析; 5. 保密性:报告人信息应严格保密,防止个人隐私泄露。 六、报告评估 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制度的报告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模板

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模板 前言:简要描述疫情基本情况,出现疫情的时间、地点或单位,报告单位或报告人,何时开展调查,此起疫情波及的人数、范围等,那些单位参与了调查处理等。 一、暴发疫情现场调查 (一)疫情发生地或单位的基本情况 根据疫情情况,收集有关的行政区划、经济情况,环境和医疗卫生条件等;总人口、15岁以下人口数、人口流动状况;学校和幼儿园数,在校学生和幼儿数;相应疫苗接种情况等资料。 (二)发病概况 首例病例发病时间,追踪首例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染源的活动范围。疫情波及的人数、范围等,最后一例病例发病时间,是否有死亡病例发生。 (三)流行病学分布 1、时间分布:描述暴发疫情中从首发病例至最后1例病例,每一病例的发病时间。研究时间分布规律,从发病高峰推算暴露日期,查找引起爆发的原因。可绘制柱图表示。 2、地区分布:描述暴发疫情波及的乡镇、村屯或街道、社区的病例发病情况,或中小学、幼儿园、工厂等集体单位的发病情况等。可用发病数(率)地图或饼图等表示。 3、人群分布:描述患者的年龄别、性别、职业别等特征。可绘制柱图表示。 4、免疫史分布。 5、主要临床症状和转归以及其他任何有用的病例特有的特征。 6、暴发的有关流行因素,如气候、工作和居住环境、接触史及医疗卫生管理等。

二、实验室检测 本次暴发是否采集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室诊断,采集的病例数、何时检测,结果如何;是否采集病原学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采集咽拭子的病例数,采集尿液标本的病例数等,检测时间与结果。 三、控制措施 1、是否开展(医院、社区病例)主动搜索;如为幼托、学校暴发,是否建立晨检制度、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如为用工单位,是否建立进出登记和健康状况记录,描述其详细过程。 2、是否对当地该起暴发疾病相关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调查的年龄范围、人数,有明确疫苗免疫史人数。 3、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传染源(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疫点、疫区消毒等处理措施。 4、描述是否开展应急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如开展应急接种,应急接种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完成时间,接种范围、接种年龄、接种目标人数,实际接种人数。如进行预防性服药,详细说明服药名称、剂量、服药对象等。 5、采取的其他措施 四、结论与建议 综述本次暴发的流行特征,分析本次暴发的主要流行因素,对采取的暴发控制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 对今后疫情监测、控制工作及免疫策略等,提出有关建议。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通用6篇)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通用6篇)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1 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主管卫生工作的王海亮老师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和校长提供情况。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中心学校疫情报告人及教育局和疾控部门报告。 五、学校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检应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记录在班务日志上。如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2 为了能够及时有序地应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我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上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成立由校长陈运占为组长,业务主任陈德伟为付组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班班主任负责本校传染病防治的各项具体工作。 2、各班班主任为本班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一旦发现本班有传染病疫情,应在1小时内向校长及主任报告。各班班主任应定期对各班卫生委员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及疫情报告程序进行培训。 3、针对不同季节的传染病,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传染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长沙市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

长沙市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 目的:通过报告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结果,为我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借鉴与参考。材料与方法:对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环境卫生调查资料、检验结果与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波及范围广、流行时间长,共发现病例22例(确诊病例15例,隐性感染者7例),罹患率0.74/万,发病相对集中,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畜间调查采集羊血液样本1106份,牛血液样本156份,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为:羊血液样本阳性34份,牛血液样本阳性0份。结论:本次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传染源为病羊,人群感染方式主要为养殖、屠宰、购买和加工羊肉、间接接触病羊污染物,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标签: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 布鲁氏菌病(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魯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流行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城市发病不多见。长沙市自解放以来至2010年前均无此类病例报告[1],2010年9月报道了首起疫情后,近一年多来无布病疫情报告。2012年5月长沙市某县人民医院报告一例“布病”病例,经疾控部门和畜牧部门共同调查,判断本次疫情为一起布病暴发疫情。造成疫情的原因为外来病羊输入本地养殖户,引起养殖户饲养羊群患病而导致人感染布病。现将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报告及现场个案调查、环境卫生调查、采样检验及处理结果。 1.2 调查方法 1.2.1 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格,对病例的发病诊疗经过、活动过程、暴露史和动物接触史进行回顾性个案调查。对主要活动、养殖场所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并对场所有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2.2 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 1.3 实验室检测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分离细菌。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传染病院内自查通报

传染病院内自查通报 第一篇:传染病院内自查通报 XXX中医医院传染病院内自查通报 各科室、部门: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院的发生与流行,保障我院患者及员工的健康,2018年1月5日院感科网络直报人员xxx在分管院长xxx的带领下,对我院2017年12月的xxx科以及检验科、放射科进行了传染病自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本月共查阅发热门诊就诊人次6人次,腹泻门诊0人次,其它门、急诊8179人次,住院部康复科64人次,住院部内科186人次,住院部外大科167人次。全院共查出传染病4例:其中住院部外大科1例,内科2例,门诊1例;隐性梅毒2例,丙肝1例,乙肝1例;均及时报告,无漏报例;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规范、准确。 2、各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日志信息登记项目齐全、记录完整、准确。 3、检验科和放射科的传染病异常结果有登记,登记项目齐全,有医生签字反馈。 二、建议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杜绝传染病误报、迟报、漏报,全院医务人员及职工继续支持传染病管理工作,使我院的传染病管理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特此通报! 院感科 2018年1月6日 第二篇:卫生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通报 疫情分析及报告管理自查通报2012年第2季度(03.25-06.25)东台市XXX卫生院(医院)编撰:XX签发:XXX 一、疫情分析 疫情报告:本季度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种,计

22例,其中肺结核报告2例、手足口14例,隐性梅毒0例、乙肝1例等。 本季度本院共诊断报告法定传染病6例,分别为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疑似等。 根据上述报病数据,手足口病在当前发病较多,请各科室在接诊过程中加以注意,发现门诊量异常增多情况立即与防保科联系。疫情调查处理:本季度处理散发疫情22例,处理率100%,处理合格率100%。本月手足口病的病例分别为团北村、南庄村、双坝村,病例之间无流行病学关联,经调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无相似症状病人。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本季度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三、疫情报告管理自查情况 本季度黄雪梅院长组织医疗科主任、防保科主任和传染病管理医生对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 1、检查结果:本季度共检查4个科室,5名医生门诊日志,登记完整率 90%(9 / 10),准确率90%(9 / 10);查出传染病1例,报告率100%,及时报告率100 %,卡片填写完整100 %,准确率100%。 2、存在问题:部分医生门诊日志填写不规范。 3、处理意见:限当责医生立即将存在问题整改到位,同时扣罚当季度奖金500元。 4、上期督查出的问题整改情况:经调查,门诊记录不完整已整改到位。 抄送:各科室 二〇一二年七月四日(医院公章)1 第三篇:传染病自查 传染病管理自查记录检查时间:年月日参加检查人员签字:检查科室: 检查结果: 存在问题:

传染病疫情报告整改措施

传染病疫情报告整改措施 传染病调研报告篇一 我国于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及其危害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至01月目前共有39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乙类共计26种。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按一般流感报告)、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丙类共计11种。 非法定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不是血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 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2、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3、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应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非法定传染病也要报告。 幼儿(包括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就诊时要问清楚,地址要填写详细,要写到学校,班级。 传染病报告检查时查:括号、处方、出入院登记、门诊日志、检验科、影像科等,所以门诊、检验科、影像科要有传染病登记本,发现传染病要登记、报告。 传染病自查报告篇二 一、疫情概况 根据门诊数据统计,2011年第二季度全院无报告传染病卡。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2、呼吸道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0例,无死亡。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与第二季度相比,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无报告,也无新发传染病的报告;手足口病、菌痢无报告,与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特征吻合。 四、第二季度传染病自查如下 1、我院无报告传染病,无迟、漏报现象。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报告、调查及处理工作,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指南。 一、暴发疫情的报告 (一)相关定义。 1、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2、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3、暴发疫情预警指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二)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1、疫情暴发单位发现达到预警指标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后,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当地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信息

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并在2小时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及《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附表1)进行网络直报。 2、流感监测单位发现流感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20%)时,应立即报告上一级监测负责机构。 3、一旦实验室确定为流感等法定传染病疫情,所有实验室确诊或临床诊断病例均要进行个案网络直报,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个案病例的关联。 在“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承担检测工作的流感网络实验室录入疫情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当地负责网络直报该起疫情的疾控机构进行实验室样本的关联。 4、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进程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随时对《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首次报告进行相应的更正。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做好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5、流感样病例暴发事件的结束,应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当地专家组进行评估、确认,判定应以病例数恢复到当地发病基线水平为原则。 二、有关部门职责 (一)分级处理。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水痘暴发疫情,暴发调查方案

水痘暴发疫情,暴发调查方案篇一:流行性水痘暴发疫情调查方案0409 流行性水痘暴发疫情调查方案 ××年××月××日××点××分,××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地点)有××人出现水痘症状,同时参照国家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于××月××日××点××分判定为水痘暴发疫情。××疾控中心进行情况核实及初步了解后,制定本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深入现场,进一步核实疫情,尽快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传播、蔓延。 (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掌握本次疫情的流行特征和暴发原因,完善并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三)进行总结、评估,科学分析问题,积累有关工作经验。 二、病例分类 临床病例:根据接触史、特征性皮疹、瘙痒等症状诊断或者无其他明显致病原因的一种急性发作疾病,全身出现弥漫性的丘疹与水疱。 1.疑似病例:符合临床病例定义,但无血清学,病毒学或其他相关检验,并与其他疑似或确定病例无流行病学上之关联。

2.临床确诊病例:经实验室确认(不一定符合临床病例定义),或符合临床病例定义且与其他疑似或确定病例有流行病学上之关联。 3.实验室确诊病例:从临床病例之中分离出水痘病毒,或比较病患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IgG抗体,结果有血清学上之显著意义,或血清学检验水痘IgM抗体呈阳性反应。 三、调查方法 采用个案调查表或者一览表(附表1与附表2),由业务技术专业人员,按病例定义逐个核实和调查已报告的病例,进一步确证、核实疫情。 开展主动搜索。对××××××××(水痘病例所在地医疗机构或社区人群开展主动搜索),填写附表3。 四、调查内容 (一)开展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快速汇总信息,掌握病例的三间分布,计算罹患率,分析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二)对疫情发生地水痘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及开展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 作进行调查评估。 (三)对疫情做全面调查分析,了解××××××××(水痘发生地)及其所在区域病例居住环境、医院感染管理、人口流动等情况,综合分析流行原因。

传染病疫情报告范文内容7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范文内容7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 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种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曲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诊、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 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 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 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等。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 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 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

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就于12、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 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病报告卡。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 出入院登记簿,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 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 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 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铅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字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设立传染病检点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严格按照远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 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15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 传染病疫情报告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染病疫情报告1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服、谎报和漏报。 一、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有缺项,漏项。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发现甲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小时内报告,乙类传染病及丙类传染病疫情24小时内报告。 三、发现传染病暴发,特大食物中毒或其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首诊医生应也最快的速度和方式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同时上报县疾病控制中心。 四、医院每月对门诊和住院登记日志进行自查和核对,避免传染病疫情漏报。 五、医院由专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工作。 六、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活动中发现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和流行时,应以最快的速度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同时上报县疾病控制中心。 七、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工作中未按要求进行门诊日志登记的,对传染病疫情瞒报、谎报、缓报甚至是漏报或不报的,将给予严重处罚,造成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传染病疫情报告2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卫办疾控发[2006]65号《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精神,拟定我校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报告程序,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疫情报告人在分管校长领导下,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