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和方程时精修订

曲线和方程时精修订
曲线和方程时精修订

曲线和方程时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课题:求曲线的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

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

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

【问题】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

【实例分析】

例1:设、两点的坐标是、(3,7),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首先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

解法一:易求线段的中点坐标为(1,3),

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的斜率为

于是有

即l的方程为

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

(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应该证明,证明的依据就是定义中的两条).

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则

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这说明点的坐标是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设点的坐标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则

到、的距离分别为

所以,即点在直线上.

综合(1)、(2),①是所求直线的方程.

至此,证明完毕.回顾上述内容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中,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最后得到式子

,如果去掉脚标,这不就是所求方程吗可见,这个证明过程就表明一种求解过程,下面试试看:

解法二: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也就是点属于集合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所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果然成功,当然也不要忘了证明,即验证两条是否都满足.显然,求解过程就说明第一条是正确的(从这一点看,解法二也比解法一优越一些);至于第二条上边已证.

这样我们就有两种求解方程的方法,而且解法二不借助直线方程的理论,又非常自然,还体现了曲线方程定义中点集与对应的思想.因此是个好方法.

让我们用这个方法试解如下问题:

例2:点与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距离的积是常数求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这是一个纯粹的几何问题,连坐标系都没有.所以首先要建立坐标系,显然用已知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作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仿照例1中的解法进行求解.

求解过程略.

【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分析上面两个例题的求解过程,我们总结一下求解曲线方程的大体步骤:

首先应有坐标系;其次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然后写出表示曲线的点集;再代入坐标;最后整理出方程,并证明或修正.说得更准确一点就是: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例如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的点的集合

(3)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

(4)化方程为最简形式;

(5)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一般情况下,求解过程已表明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如果求解过程中的转化都是等价的,那么逆推回去就说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所以,通常情况下证明可省略,不过特殊情况要说明.

上述五个步骤可简记为:建系设点;写出集合;列方程;化简;修正.

下面再看一个问题:

例3:已知一条曲线在轴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点到点的距离减去它到轴的距离的差都是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

【动画演示】用几何画板演示曲线生成的过程和形状,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寻找关系.解:设点是曲线上任意一点,轴,垂足是(如图2),那么点属于集合

由距离公式,点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将①式移项后再两边平方,得

化简得

由题意,曲线在轴的上方,所以,虽然原点的坐标(0,0)是

这个方程的解,但不属于已知曲线,所以曲线的方程应为,它是关于轴对称的抛物线,但不包括抛物线的顶点,如图2中所示.

【练习巩固】

题目:在正三角形内有一动点,已知到三个顶点的距离分别为、

、,且有,求点轨迹方程.

分析、略解:首先应建立坐标系,以正三角形一边所在的直线为一个坐标轴,这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另一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比较简单,如图3所示.设、的坐标为、,则的坐标为,的坐标为.

根据条件,代入坐标可得

化简得

由于题目中要求点在三角形内,所以,在结合①式可进一步求出、的范围,最后曲线方程可表示为

?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1)解析几何研究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2)如何求曲线的方程

(3)请对求解曲线方程的五个步骤进行评价.各步骤的作用,哪步重要,哪步应注意什么【作业】课本第72页练习1,2,3;

【板书设计】

高级中学数学公式定理汇总

高中数学公式结论大全 1. ,. 2.. 3. 4.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个.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设为此式 (3)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4切线式:。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6.解连不等式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 7.方程在内有且只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或。 8.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则; ,,. (2)当a<0时,若,则, 若,则,. 9.一元二次方程=0的实根分布 1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2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或; 3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 10.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的条件依据 (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形如,,不同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3) 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的有解充要条件是 。 (4) 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 对于参数及函数.若恒成立,则;若恒成立,则;若有解,则 ;若 有解,则 ;若 有解,则 . 若函数无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可以仿此推出相应结论 11.真值表 12.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个 至多有个 小于 不小于 至多有个 至少有 个 对所有,成立 存在某,不成立 或 且 对任何,不成立 存在某,成立 且 或 p q 非p p或q p且q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曲线和方程的概念说课

《曲线和方程的概念》说课稿 临朐二中谢文利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以及教后评价六个方面来汇报对教材的钻研情况和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恳请在座的领导、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关于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曲线和方程”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一般曲线(也包括直线)与二元方程的关系作进一步的研究。这部分内容从理论上揭示了几何中的“形”与代数中的“数”相统一的关系,为“形”与“数”的相互转化开辟了途径,同时也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为解析几何 https://www.360docs.net/doc/ac6235406.html,/view/900761eae009581b6bd9eb45.html 的教学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 本节教材主要讲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ac6235406.html,/view/9d02094fc850ad02de8041ad.html) 坐标法、解析几何等概念,讨论怎样求曲线的方程以及曲线的交点等问题。共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此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这两个概念,并对概念进行初步运用。我在处理教材时,不拘泥于教材,敢于大胆进行调整。主要体现在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进行归纳上,通过构造反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分析、正反对比,逐步揭示其内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定义。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会用定义来判断点是否在方程的曲线上、证明曲线的方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借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对问题的不断探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4、关于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由于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学生只有透彻理解了这个概念,才能用解析法去研究几何图形,才算是踏上学好解析几何的入门之径。因此,我把曲线和方程的概念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另外,由于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刚刚进入高二的学

最新初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曲线和方程时

课题:求曲线的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 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 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 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岀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 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岀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 【问题】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岀曲线的方程. 【实例分析】

例1:设「、亦两点的坐标是、(3,7),求线段工三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 的斜率为 于是有 y~ 沪奶7 即丨的方程为 -0 ① 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 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 '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 (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 应该证明,证明的依据就是定义 中的两条). 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设是线段」:王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贝9 呦?|阙 即 J (呵十if 十S 十if = J (仓_ 十也 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首先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 解法一:易求线段 二占的中点坐标为(1, 3),

曲线与方程(轨迹方程)

高二数学第二章曲线与方程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中“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含义; 2、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及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理解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及一般步骤; 学习难点:曲线和方程概念的理解; 学习过程: 完成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中“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含义; 新授知识: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其曲线C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 (x ,y )=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例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过点A (3,0)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为x=3 ; (2)到x 轴距离为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y=2 ; (3)到两坐标轴距离乘积等于1的点的轨迹方程为xy=1 ; 练习:1、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组成的直线方程是0=-y x 吗? 2、已知等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是)3,0(A ,)0,2(-B ,)0,2(C ,中线O AO (为原点)的 方程是0=x 吗?为什么? 3、若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方程(,)0f x y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C 的方程是(,)0f x y = B.方程(,)0f x y =的曲线是C C.坐标不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 D.坐标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都在曲线C 上 例2、已知方程252 2=+by ax 的曲线经过点)3 5,0(A 和点)1,1(B ,求a 、b 的值。 练习:已知方程 2 2 25x y +=表示的曲线C 经过点)A m ,求m 的值。 完成教学目标2: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及一般步骤; 类型一:待定系数法求轨迹方程(设出标准方程,根据题意求出a ,b ,p ) 例1:已知A,B,C 是长轴长为4的椭圆上的三点,点A 是长轴的一个顶点,BC 过椭圆的中心O , 且0=?,||2||=,求椭圆的方程。 练习:已知椭圆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 轴上,椭圆C 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类型二: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即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含x ,y 的等式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了。注意:是否应该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例2:已知点F(1,0),直线l:x =-1,P为平面上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垂 足为点Q,且FQ FP QF QP ?=?,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练习:已知动点M 到定点A (1,0)与到定直线l :x=3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初中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超全)

》 初中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超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导学案:第二章第一节曲线与方程第一课时

第二章第一节曲线与方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 2. 建立“数”与“形”的桥梁,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探究 问题1. 画出2 2x y =)21(≤≤-x 的图像 问题2.画出两坐标轴所成的角在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并写出其方程 问题4. “方程(,)0F x y =叫做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叫做方程(,)0F x y =的曲线”这 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试试】 1.点(1,)P a 在曲线2250x xy y +-=上,则a =___ . 2.曲线220x xy by +-=上有点(1,2)Q ,则b = . 【技能提炼】 1.证明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常数(0)k k >的点的轨迹方程式是xy k =±. 【变式】到x 轴距离等于5的点所组成的曲线的方程是50y -=吗? 2.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1)--,(3,7),求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变式】已知等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3)A ,(2,0)B -,(2,0)C .中线AO (O 为 原点)所在直线的方程是0x =吗?为什么?

教师问题创生 学生问题发现 变式反馈 1. 如果命题“坐标满足方程f (x, y)=0的点都在曲线c 上”是不正确的,那么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坐标满足方程f (x, y)=0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 B.坐标满足方程f (x, y)=0的点有些在曲线c 上,有些不在曲线c 上 C.曲线c 上的点不都满足方程f (x, y)=0 D.一定有不在曲线c 上的点,其坐标满足方程f (x, y)=0 2. 与两个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y=|x | B.y=x C.y=-x D.02 2=-y x 3. 下面各对方程中表示的曲线相同的一对是( )。 A. y=1与y=0x B.y=x 与x y =1 C.|y |=|x |与2 2x y = D.2lg x y =与x y lg 2= 4. 已知△ABC 的面积为4,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 A.y=2 B.y=-2 C.y=2和y=-2 D.y=2或y=-2 5.下列方程的曲线分别是什么? (1) 2x y x = (2) 222x y x x -=- (3) log a x y a =

初中数学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

一.初中你可以刷题,运气好你可以刷到和中考很像的题,过程方法老师都帮你总结好了一套模板你就用吧,错不到哪去 高中你还想刷到高考的题?基本上没什么可能,固定过程模板套路是没有的,每道题都有区别,方法你得自己总结,它也是因人而异的。必须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势你才能在高中活下去 二、知识的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高中数学知识广,难度大,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例如函数,将会陆续学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甚至抽象函数等;例如几何,将由初中的平面几何推广到立体几何。 1.抽象与具体的差异——高中知识抽象程度完爆初中!高中学生普遍感到数学公式枯燥难记忆、数学符号抽象难想象、数学习题晦涩难理解,以函数的概念为例,初中的“变量说”是以生活中的事例为依托通过文字的叙述给出的,抽象程度较低,而高中教材采用了抽象程度更高的“函数映射说”通过引进函数符号f(x),使得函数的众多性质可以通过形式化加以定义和证明。初高中课本的函数定义的对比:初中的定义:高中的定义:你觉得这样的定义抽象么?而且数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性还有逐层递进的特点,如果不能理解抽象程度较低的知识,学习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就会有困难。有一个问题没听懂,后面不懂的就越来越多,致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恶性循环。 2.动态与静态的差异——变才是唯一不变的!在初中阶段往往习惯于“静态”思维,而高中数学无论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所以,为了更好地感知高初中数学的区别,我们先复习圆的以下五个定理.从运动的观点看P点,如果我们允许P点可以在一条弦上自由运动,当P点运动到使圆中两弦垂直,且其中一条为直径时,其线段间的关系为定理(1),若P点运动到圆外,则两弦变成割线,即为定理(3),若其中一条割线变成切线的位置,即为定理(4) ,若另一条割线也变成切线,则成定理(5)了.尽管它们表述的容不一,但都有△APC∽△DPB这一统一关系式.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在解高中的有关问题时,要学会运用运动思想,善于处理动与静之间的关系. 三、知识学习过程的差异新教材高中数学体现了“螺旋式上升过程”的理念,将同一模块的知识分成片,每一片知识安排在的不同的学时或学年,例如函数,在必修1、必修4、选修2-2,分别是在高一和高二学年学习。这样的学习,要求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讲授某一知识的进阶容时,学生经常忘记之前的学习的容,这就要求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尤其是第一次的学习时,一定要及时解决问题,不遗留问题,要不断的进行巩固。知识网络较初中知识更加复杂,需要注重知识结构的在联系。 四、学习方式的差异 1.学习时间上的差异: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同学全面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门课学生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门课,这样分配到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而高中数学难度广度又上了一个台阶。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能多挤出时间学习数学,你就可以比他人获得更高的成绩。 2.解题方式的区别:初中学生更多是模仿式的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或者甚至是机械的记忆,而到了高中,随着知识的难度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即就是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现在高考数学考察(尤其是全国卷),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和机械的训练使学生带来了不利的思维定势,对高中学生带来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闭了学生的丰富反对创造精神。高中的试题,往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初中更多,要求对高中数学知识网络之间有着整体的把握,要求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才能产生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节点。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①可以自学么?初中的容比较简单直观,看书一般就能够理解,基本上可以自学。但高中的数学知识,过于抽象,难度提升,需要老师的必要的讲解与指导。②是否需要自学?大部分初中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老师会不断的进行整理归纳,学生也进行反复大量的训练,学生基本上不需自学,甚至一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饭来口的习惯,只要掌握好老师归纳总结的,基本成绩都不会太差。但高中的知识面广,要全部要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课后还需要通过自学归纳对课堂上的容进行整理。高中生学习数学时差异程度大,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练习。学好数学,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本身的自觉学习。 五、对思维习惯提出更高的要求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举几何的例子来说,我们都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公开课教学设计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海南华侨中学王芳文 1.教学背景 1.1 学生特征分析 我授课班级是海南侨中理科班,方法储备上,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基本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规律,但是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简单模仿,反复练习层次上,对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深,缺少抽象概括及分析综合能力。 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直线方程,圆的方程以及椭圆的相关知识,学生熟知椭圆的定义,会根据题目条件求简单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但是由于接触学习椭圆的时间还相对较短,对椭圆的基本性质了解不深,而且理性思维比较欠缺,且计算能力的短板约束使得在处理直线与椭圆等综合问题时还存在困难。把新问题转化为已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缺乏选择、调整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1.2教师特点分析 自己教学中的优势:注重问题引导、思路分析、善于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善于鼓励学生,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不足:课堂教学语言相对不够准确简练、板书不够清晰美观。 1.3 学习内容分析 1、内容分析:学生初步认识圆锥曲线是从椭圆开始的,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其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如果双曲线研究的透彻、清楚,那么抛物线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所以说本节课的作用就是纵向承接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研究,横向为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从高考大纲要求和课程标准角度来讲,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作为了解内容,在高考的考查当中以选择、填空为主。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双曲线缺少应有的重视,成为了学生的一个失分点。而且由于学生对椭圆与双曲线的区别与联系认识不够,无法做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在学习双曲线时极易与椭圆混淆。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类比体会椭圆与双曲线的异同点,使得椭圆与双曲线的学习能相互促进。 2、例题分析: 温故:帮助学生复习椭圆的定义,提出问题。 探究:如图,实验操作:1.取一条拉链,拉开一部分;

曲线与方程,圆的方程

曲线与方程、圆的方程 江苏 郑邦锁 1.曲线C 的方程为:f(x,y)=0?曲线C 上任意一点P (x 0,y 0)的坐标满足方程f(x,y)=0,即f (x 0,y 0)=0;且以f(x,y)=0的任意一组解(x 0,y 0)为坐标的点P (x 0,y 0)在曲线C 上。 依据该定义:已知点在曲线上即知点的坐标满足曲线方程;求证点在曲线上也只需证点的坐标满足曲线方程。求动点P(x,y)的轨迹方程即求点P 的坐标(x,y)满足的方程(等式)。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步骤:①建系,写(设)出相关点的坐标、线的方程,动点坐标一般设为(x,y),②分析动点满足的条件,并用等式描述这些条件,③化简,④验证: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且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满足条件。 [举例1] 方程04)1(22=-+-+y x y x 所表示的曲线是: ( ) A B C D 解析:原方程等价于:???≥+=--4 0122y x y x ,或422=+y x ; 其中当01=--y x 需422-+y x 有意义,等式才成立,即422≥+y x ,此时它表示直 线01=--y x 上不在圆422=+y x 内的部分,这是极易出错的一个环节。选D 。 [举例2] 已知点A (-1,0),B (2,0),动点M 满足2∠MAB=∠MBA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解析:如何体现动点M 满足的条件2∠MAB=∠MBA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用动点M 的坐标体现2∠MAB=∠MBA 的最佳载体是直线MA 、MB 的斜率。 设M (x ,y ),∠MAB=α,则∠MBA=2α,它们是直线 MA 、MB 的倾角还是倾角的补角,与点M 在x 轴的上方 还是下方有关;以下讨论: ① 若点M 在x 轴的上方, ,0),90,0(00>∈y α 此时,直线MA 的倾角为α,MB 的倾角为π-2α, ,2 )2tan(,1tan -=-+==∴x y x y k MA απα (2090≠α) ,2tan )2tan(ααπ-=- ,)1(11222 2+-+?=--∴x y x y x y 得: 132 2 =-y x ,∵1,>∴>x MB MA .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绝对经典)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高中数学选修1-1《圆锥曲线与方程》知识点讲义

高中数学选修1-1《圆锥曲线与方程》知识点讲义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一、曲线与方程的定义: (),C F x y 设曲线,方程=0,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C x y F x y ?①曲线上一点的坐标满足=0; ()(),,. F x y x y C ?②方程=0解都在曲线上 ()(),,. C F x y F x y C 则曲线称是方程=0的曲线,方程=0是曲线的方程 二、求曲线方程的两种类型: () 1、已知曲线求方程;用待定系数法 ()()() 2,;,x y x y 、未知曲线求方程①设动点②建立等量关系; ③用含的式子代替等量关系;④化简;别出现不等价情况⑤证明;高中不要求

椭圆 一、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画法 {} 121222,2P PF PF a F F a +=<、定义: 3、方程 ()()22 22 22221010x y y x a b a b a b a b +=>>+=>>①或 ② () 22 22+10x y a b a b =>>二、几何性质: 1,. x a y b ≤≤、范围: 2x y O 、对称性:关于、、原点对称. ()()()()12123,0,,0,0,,0,. A a A a B b B b --、顶点 222 4,,a b c a b c =+、之间的关系: () 2 25101c b e e a a ==-<<、离心率: 0, 1e e →→越圆越扁

扩展: ()2222 22222x y x y m b a b a m b m <--①与椭圆+=1有相同焦点的椭圆方程为+=1 ()() 2222 22221010x y y x k k ka kb ka kb +=>+=>②有相同离心率的椭圆为或 . a c a c -+③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最小距离是,最大距离是 12P P F PF ∠④为椭圆上一动点,当点为短轴端点时,最大. 24. AB F ABF a V ⑤为过焦点的弦,则的周长为 ()()1122,,,y kx b A x y B x y l =+⑥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则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弦长为: ()( )2 22 121 2 12114l k x k x x x x ?? =+-= ++-?? ()2 12121222110114k l y y y y y k k ??=+ -=++-??或当存在且不为时,()2210,0. Ax By A B +=>>⑥当椭圆的焦点位置不确定时,可设椭圆的方程为

曲线和方程_1

曲线和方程 教学目标(1)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概念. (3)通过曲线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求曲线方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5)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曲线与方程是在初中轨迹概念和本章直线方程概念之后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讨论曲线方程概念后,介绍了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以及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即由曲线的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又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前者回答什么是曲线方程,后者解决如何求出曲线方程.至于用曲线方程研究曲

线性质则更在其后,本节不予研究.因此,本节涉及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两大基本问题.(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曲线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线方程方法,以及领悟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②本节的难点是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教法建议(1)曲线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概念,也是基础概念,教学中应从直线方程概念和轨迹概念入手,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出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曲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基础是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注意强调曲线方程的完备性和纯粹性.(2)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直线方程的知识帮助学生领会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学习解析几何的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为学习求曲线的方程做好逻辑上的和心理上的准备.(3)无论是判断、证明,还是求解曲线的方程,都要紧扣曲线方程的概念,即始终以是否满足概念中的两条为准则.(4)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可以看得更清楚:设表示曲线上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表示二元方程的解对应的点的坐标的集合.可以用集合相等的概念来定义“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即(5)在学习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时,应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从曲线的几何条件,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代数方程(曲线的方程),这

2.4 曲线与方程

2.4曲线与方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及其应用 1.若等腰三角形ABC底边的两端点分别是A(-4,0),B(2,0),则顶点C的轨迹是( ) A.一条直线 B.一条直线去掉一点 C.一个点 D.两个点 2.若点(2,-3)在曲线2x2-ay2=5上,则实数a的值等于( ) A.1 3B.1 C.3 D.±1 3 3.已知曲线y=x2-x+2与直线y=x-m有两个交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1,+∞) B.(-∞,-1] C.(-∞,-1) D.(-∞,1)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方程|x| 3+|y| 2 =1所表示的曲线是( ) A.两条平行线 B.一个矩形 C.一个菱形 D.一个圆 5.方程x+|y-1|=0表示的曲线是( ) 6.(2020山东日照高二月考)方程4x2-y2-4x+2y=0表示的图形是( ) A.直线2x-y=0 B.直线2x+y-2=0 C.点(1 2 ,1) D.直线2x-y=0和直线2x+y-2=0

题组二 求曲线的方程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等于3的点M 的轨迹方程为( ) A.x+y=3 B.x+y=-3 C.|x+y|=3 D.|x|+|y|=3 8.(2020浙江湖州高二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定点A(-1,2)与动点P(x,y)满足OP ????? ·AO ????? =8,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A.x-2y-8=0 B.x-2y+8=0 C.x+2y-8=0 D.x+2y+8=0 9.已知动点A 在圆x 2+y 2=1上,则点A 与定点B(4,0)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A.(x-2)2+y 2=1 4 B.(x-2)2+y 2=1 C.(x-4)2+y 2=14 D.(x+2)2+y 2=1 4 10.已知动点P(x,y)与两定点M(-1,0),N(1,0)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常数λ(λ≠0),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11.已知A(-1,0),B(2,4),△ABC 的面积为10,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 12.(2020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月考)已知线段AB 的长等于10,两端点A,B 分别在x 轴,y 轴上移动,若点M 在线段AB 上,且AM ?????? +4BM ?????? =0,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13.已知圆C 的方程为x 2+y 2=4,过圆C 上的一动点M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m,设m 与y 轴的交点为N,若向量OQ ?????? =OM ?????? +ON ?????? (O 为坐标原点),求动点Q 的轨迹方程.

高中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数学公式,是表征自然界不同事物之数量之间的或等或不等的联系,它确切的反映了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是我们从一种事物到达另一种事物的依据,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如一些基本公式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 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高二数学 7.5曲线和方程(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

高二数学 7.5曲线和方程(第一课时)大纲人教 版必修 7、5 曲线和方程课时安排4课时从容说课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我们己知,在建立了直角坐标系之后,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就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然而曲线是由具有某种特征的点集在一起所形成,即曲线为点集,既然平面内的点与作为它的坐标的有序实数对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那么对应于符合某种条件的一切点,它的坐标是应该有制约的,也就是说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之间受到某种条件的约束、这种约束可由两变数x、y的方程f(x,y)=0来表明、于是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就变换到x、y的二元方程的解的集合、这两个集合应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于是,一个二元方程也就可以看作它的解所对应的点的全体组成的曲线;二元方程所表示的x、y之间的关系,就是以(x、y)为坐标的点所要符合的条件,这样的方程就为曲线的方程;反之,这条曲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曲线,所以探求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问题,就变为探求这些点的坐标应受怎样的约束条件的问题、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应初步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基本方法、步骤、●课题

7、5、1 曲线和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曲线的方程、 2、方程的曲线、 (二)能力训练要求会用曲线和方程的概念直接判断比较简单的曲线和方程间的关系、 (三)德育渗透目标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曲线C和方程F(x,y)=0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这时,才能把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教学难点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间的对应关系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 7、5、1 A第二张:记作 7、5、1 B●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师]在本章开始时,我们研究过各种直线的各种方程,详细讨论了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下面哪位同学给大家叙述一下它们的关系?[生甲]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个表示这条直线的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生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师]这两位同学所描述的都正确,即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是将其两者综合

初中与高中数学公式

初中与高中数学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

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