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1.2.3水盐调节课后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1.2.3水盐调节课后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1.2.3水盐调节课后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水盐调节

一、非标准

1.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B.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肾上腺和下丘脑

解析:产生渴觉的感受器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而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是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

答案:A

2.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解析:过量饮水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降低,进而导致细胞因吸水过多而肿胀。静脉滴注高浓度的NaCl溶液,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可有效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使症状缓解。

答案:A

3.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解析: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喝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此时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抑制,因而不

会产生渴觉,故A项错;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抗利尿激素增加,故B项错;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较高,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就会增强,因此C项对,D项错。

答案:C

4.下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集合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集合管抗利尿激素

解析:图中A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B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血浆渗

透压下降。C为渴觉中枢,引起口渴感觉,主动饮水。

答案:C

5.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含量变化曲线依次是( )

A.④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食物较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先增多,当渗透压恢复正常时又减少;醛固酮有保Na+排K+的作用,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醛固酮的量先减少,当渗透压趋向恢复正常时又增加,故选D。

答案:D

6.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K+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Na+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D.人体内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排放

解析: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Na+,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K+。Na+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人体内水、Na+、K+的主要排出途径都是肾脏排尿,因而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A

7.尿崩症患者因某种激素分泌不足,每天尿量可多达十几升,且尿液的渗透压低于正常人,这最可能是下列哪种器官或组织病变所致?( )

A.下丘脑—垂体

B.肾上腺

C.肾脏

D.胰岛

解析:尿崩症患者每天尿量可多达十几升,且尿液的渗透压低于正常人,这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所致,抗利尿激素的产生部位是下丘脑,由神经垂体释放。

答案:A

8.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之后仍具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并由神经垂体释放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

解析: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分泌,并由神经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尿量会减少;激素发挥作用后会分解失去活性。

答案:A

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解析:大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所以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答案:C

10.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④或①→③→⑤

D.②→①→④或②→①→③→⑤

解析: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机制有两方面:一方面通过神经调节,产生渴觉,增加对水的摄入;另一方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减少尿液的排出。

答案:C

11.下列与醛固酮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

A.K+在体内贮留,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B.Na+在体内贮留,造成水肿

C.肾小管分泌K+过量,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D.腹泻丢失大量Na+,血压下降

解析: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分泌K+。而腹泻与醛固酮分泌异常无关。

答案:D

12.图甲表示人体内ADH(一种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乙是正常人一次性饮入1 000 mL清水后排尿率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DH表示抗利尿激素,它的分泌是由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起的

B.图甲中显示的ADH合成、分泌发生变化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C.图甲中a、b、c分别表示促进、抑制、抑制

D.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引起图乙A→B结果的原因是ADH合成、分泌增加

解析:根据图甲可知,ADH分泌的刺激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因此,可以推测ADH代表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神经垂体相应部位释放的。图甲中显示的ADH合成、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图甲中a表示ADH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表示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对血浆渗透压升高起抑制作用),c表示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血量增多(对血量减少起抑制作用)。图乙中A→B表示机体排尿量增加,这是由ADH的合成、分泌减少引起的。

答案:D

13.下图是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①~⑦的名称。

①,

②,③,④,⑤,⑥,⑦

(2)由③引起的行为变化是,产生的生理效应

是。

(3)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是和,这两种方式分别由和

调节。

(4)严重腹泻时会导致[ ],此时应及时补充。

答案:(1)①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②渗透压感受器③大脑皮层④下丘脑神经细胞⑤抗利尿激素⑥肾小管、集合管⑦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2)通过产生渴觉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3)饮水量增加尿量减少神经体液

(4)⑦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生理盐水

14.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人一次性饮1 000 mL 清水,1 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 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

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解析:大量饮水后,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增加。1 h后,随着机体排出了大

量的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又逐渐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这

种调节方式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答案: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减少通透性负反馈

15.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兔的水盐代谢调节的实验,以下为实验报告,请予以完善。(注:兔与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差不大)

实验名称:兔的水盐代谢调节

(一)材料与方法

(1)家兔12只,2.5 kg/只,随机分为3组(甲、乙和丙组),每组4只。

(2)对甲组兔静脉滴注1.5%的NaCl溶液,乙组滴注0.9%的NaCl溶液,丙组滴注蒸馏水,滴注量均为200 mL,0.5 h滴完。

(3)从滴注开始收集、测定2 h内兔的尿液量。

(二)结果与分析

(1)甲、乙、丙三组兔的平均尿量比较:。

(2)原因:

(三)讨论

(1)实验设计时每组兔能否只用1只?为什么?

(2)有人认为需要增加1组兔才能使本实验设计更为完善。你认为对该组兔最有必要作何实验处理?为什么?

解析:给甲、乙、丙三组兔分别注入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和蒸馏水。丙、乙、甲三组兔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依次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所受的刺激依次

升高,下丘脑分泌经神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依次增多,肾小管、集合管等对原尿中的水重吸收的量依次增多。所以丙、乙、甲三组兔尿量依次减少。

答案:(二)(1)丙组尿量最多,乙组其次,甲组尿量最少

(2)甲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乙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变,尿量较甲组多;丙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最多

(三)(1)不能。只用1只兔容易因个体差异造成结果不准确

(2)用这组兔作空白对照,不滴注任何液体,可以使甲、乙、丙三组兔的尿量有更好的比较基准

2016届高考(中图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3.1.2.33.1.2.4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40分钟100分) 一、基础全面练(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流行于夏季的霍乱传染病,发病急骤,先泻后吐呈喷射性呕吐,早期无腹痛、体温不高。除对患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外,还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 ) A.水和K+ B.水 C.水和Na+ D.水和Na+、K+ 【解析】选C。当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患某些疾病导致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就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导致机体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及时补充生理盐水,就可以缓解上述症状。因此据题意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水和Na+。 2.(2015·青岛模拟)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及抗利尿激素有减少尿液形成的作用。 【解析】选C。下丘脑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引起渴觉。另外神经冲动传到垂体,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 【易错提醒】渴觉产生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而不是在下丘脑。3.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在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选D。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在严寒的冬季,当冬泳运动员进入训练时,冷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纤维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并沿传出神经纤维传到甲状腺、肾上腺、骨骼肌、立毛肌、皮肤血管等部位,引起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强,机体耗氧量增加,立毛肌、骨骼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反应。由于人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体温不会下降,而是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高中生物水盐调节同步测试练习题.

高中生物水盐调节同步测试练习题 2019-01-06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对于钾盐和钠盐来讲,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 A.钠盐 B.钾盐 C.都容易缺 D.都不易缺 2.排水和排盐的关系是() A.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伴随着排水 B.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C.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伴随着排水 D.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3.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4.血钾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的重要作用。当血钾含量过高时,人体出现的症状是() A.心动过缓 B.心动过速 C.心率不齐 D.心动周期缩短 5.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起促进作用的是() A.肾小管内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醛固酮升高 6.在肾小管分泌钾的能力增强时() A.尿量增加,醛固酮分泌减少 B.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 C.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减少 D.尿量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 7.可以使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多的直接因素是() A.渗透压升高 B.下丘脑兴奋 C.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垂体后叶兴奋

8.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保钠排钾,维持血钾和血钠平衡 B.保钾排钠,维持血钾和血钠平衡 C.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D.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9.Na+和K+的主要吸收部位和排出部位分别是() A.大肠、小肠和皮肤、大肠 B.小肠、小肠和肾脏、肾脏 C.大肠、小肠和肾脏、皮肤 D.大肠、小肠和皮肤、皮肤 10.与醛固酮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A.K+在体内贮留,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B.Na+在体内贮留,造成水肿 C.腹泻丢失大量Na+,血压下降 D.肾小管滤K+过量,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11.原尿中的H2O、Na+、K+有99%被重吸收,吸收部位是() A.肾小管和肾盂 B.肾小囊和肾小管 C.肾小管和集合管 D.集合管和肾盂 12.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肾小管在吸水的同时吸收无机盐 B.口渴时体内水绝对少 C.肾小管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 13.人一次饮水后,尿量明显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A.循环血量增加,所以尿量增加 B.下丘脑激素的作用,使水分重吸收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形成稀释尿 D.血压升高,导致尿量增加 1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该出现()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水 15.在竞赛进入最后阶段,有的运动员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这是由于随着人体大量出汗而向外排出过量的() ①水②Ca2+ ③Mg2+ ④Na+ ⑤尿素⑥K+ A.①⑥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018高中生物每日一题水盐平衡调节!

每日一题水盐平衡调节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参考答案】D 节,C正确。渴感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D错误。 解题必备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 学霸推荐 1.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大脑皮层 D.上丘脑和下丘脑 2.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3.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 B.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尿量增加 C.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 D.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尿量减少 4.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 1.【答案】C 【解析】食物过咸,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渴觉,使人通过主动饮水,补充血液水分,C项正确。 2.【答案】B 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项正确。 3.【答案】A

【高中生物】基础生物学作业

(生物科技行业)基础生物 学作业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基因遗传学领域研究的深入,基因治疗这一新的医学手段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可以纠正和补偿因基因缺陷与异常引起的疾病,以人体的靶细胞为工程载体,对其基因进行基因置换或增补,使其在体内表达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可以治疗许多以往医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为癌症等绝症的治疗开辟了新天地。 关键字:生物技术;基因治疗;研究;靶细胞;癌症; 一、什么是基因治疗 1.基因治疗的定义 狭义的概念: 指用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置换或增补患者体内有缺陷的基因,因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广义的概念: 指把某些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体内,使其在体内表达,最终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法。 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从广义说,基因治疗还可包括从DNA水平采取的治疗某些疾病的措施和新技术。 2.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的定义 遗传病的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引入患者细胞内,以纠正致病基因的缺陷而根治遗传病。纠正的途径既可以是原位修复有缺陷的基因,也可以是用有功能的正常基因转入细胞基因组的某一部位,以替代缺陷基因来发挥作用。基因是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功能单位,是位于染色体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将外源的基因导入生物细胞内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方法或载体,目前基因转移的方法分为生物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腺病毒载体是目前基因治疗最为常用的病毒载体之一。基因治疗目前主要是治疗那些对人类健康威胁严重的疾病,包括:遗传病(如血友病、囊性纤维病、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等)、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类风湿等)。

专题复习-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考点2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基础知识自主疏理 1.水盐调节 (1)水的平衡 ①人体内的水的来源和去路: 在○的调节下, 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排出的水。 (2)盐调节 ①无机盐平衡 ~ 肾脏排盐特点: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K+: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②Na+、K+平衡的调节:由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固醇)来调节,Na、K的平衡,属于○ 方式。 (3)水盐平衡的意义 ①水和钠盐在维持○渗透压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如果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则影响○的稳定; ②钾在维持○渗透压、○上有重要作用; ③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排出代谢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血糖调节 (1)血糖平衡:血糖含量在○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 (2)来源和去路: (3)调节方式:有激素调节(直接):升高血糖的激素有:○、降低血糖的激素有:○(唯一)和神经调节(间接)。 (4)生理意义: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3.体温调节 (1)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体内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来维持; (2)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3)体温调节:在炎热环境下由○起调节作用;在寒冷环境下以○ 为主要的○调节。 版本差异的内容 4.模拟尿糖的检测(中国地图版)(浙江科技版) ` (1)实验原理 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H2O2,H2O2和过氧化氢酶反应生成水和原子氧,原子氧可以将试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中葡萄糖的含量。 (2)材料用具 试管5支,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萄糖试纸,模拟的尿样本两份。 (3)方法步骤 ①取5支试管,分别编号为l、2、3、4、5.并分别加入4 mL上述不同的液体 ②分别用滴管从样本瓶内吸取溶液,滴2滴于葡萄糖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4)结果分析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 校对:○物质代谢○尿○神经和体液○肾脏○不吃不排○不吃也排○激素调节○细胞外液○血压、心率○细胞内液○心肌舒张、兴奋性○80~120m g/dL ○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糖元○非○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胰岛素○能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神经○神经调节○神经一体液 ) ●自主检测过关 1.下列关于人体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人的下丘脑上,是一高级神经中枢 B.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 C.下丘脑能够调节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功能 D.下丘脑能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分泌醛固酮、肾上腺素等激素 1.D解析: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 2.(08江苏南通二次调研)1999年科学工作者从某些植物中提取分离出一种功能类似于动物胰岛素的植物胰岛素,该物质能很好地耐受消化酶和酸性环境,且易被人体直接吸收。最近,国家卫生部正式确认植物胰岛素为调节血糖的功效成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最新高中生物同步训练:1.2.3-水盐调节(中图版必修3)

1.下表为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日水的进出量(mL): A.剧烈运动:当b+c>b′时 B.急性肠炎:当b+c>b′时 C.发高烧:当b+c=b′时 D.正常状态:当b+c=b′时 解析:选C。剧烈运动时,a′量会增加,所以摄入的水中b+c>b′才能避免失衡;急性肠炎时,c′量会增加,尿量减少,因此b+c>b′,不会造成水分失衡;发高烧时,经皮肤蒸发的水大于正常状态,即a′会增加,水分散失量大,会造成水分失衡;正常状态,b+c=b′时,总的摄入与排出平衡,不会出现水分失衡。 2.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大脑皮层 D.上丘脑和下丘脑 答案:C 3.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起促进作用的是( ) A.原尿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D.醛固酮升高 答案:A 4.如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解析:选D。此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饮1升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由图可知,饮清水后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故A、B两项正确。饮1升生理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基本不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和尿量都基本没什么变化,所以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C项正确。饮清水后,随着尿量增加,如图所示,3 h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逐渐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与饮生理盐水的曲线发生交叉或重叠,故D项错误。 5.调节无机盐平衡的重要激素是( ) A.抗利尿激素B.醛固酮 C.肾上腺素D.甲状腺激素 答案:B6.(2012·桂林中学高二检测)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①]______________,促进[②③]的____________作用,调节水盐平衡,这样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2)下丘脑除了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外,在人体生命活动的________等调节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3)醛固酮是通过促进________的重吸收来带动水的重吸收的。 (4)水和盐是同步被吸收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统计学作业

生物统计学SPSS作业 4.6 桃树枝条的常规含氮量为2.40%,现对一桃树新品种枝条的含氮量进行了10次测定,其结果为:2.38%、2.38%、2.41%、2.50%、2.47%、2.41%、2.38%、2.26%、2.32%、2.41%,试问测定结果与常规枝条含氮量有无差别。 解:1、假设H1:u1=u2,即新品枝条与常规枝条含氮量无差别。对H2: u1!=u2。 2、取显著水平α=0.05。 3、用SPSS软件进行检验计算如下: (1)打开SPSS软件,输入数据,如图 (2)如图在主菜单栏选择“分析”选项的“比较均值”,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独立样本T检测”。

(3)在下图中将左边方框中的“新品枝条含氮量”放到右边的“检验变量”方框中,并选择“确定”。即可得出“单样本T检验”的检验结果。

4、结果分析 由SPSS “单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可知t=-0.371 Sig. (2-Tailed)是双尾t检验显著概率0719大于0.05,所以可以接受假设H1,即新品枝条与常规枝条含氮量无差别

4.8 假说:“北方动物比南方动物具有较短的附肢。”未验证这一假说,调查了如下鸟翅长(mm)资料:北方的:120 113 125 118 116 119 ;南方的:116 117 121 114 116 118 123 120 。试检验这一假说。 解:1、假设H1:u1=u2,即北方动物和南方动物的附肢没有差别。对H2: u1!=u2。 2、取显著水平α=0.05。 3、用SPSS软件进行检验计算如下: (1)打开SPSS软件,输入数据,如图 (2)如图在主菜单栏选择“分析”选项的“比较均值”,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独立样本T检测”。 (3)在下图中将左边方框中的“翅长”放到右边的“样本变量(s)”方框中,将“状态”放到“分组变量”中,并选择“定义组”。

高中生物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物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关于教学,新课改的其中一个要求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最重要的则是了解学生。这次的调查活动,就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心理作为出发点的。最终,希望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通过调查研究,对高中生的学习生物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准确把握高中生对生物这一非主课的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就高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情况,对课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在邯郸市滏春中学高一的学生,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在高一年级随机选取二个班级的同学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9份,其中有效问卷155份。回收率为99.4%,有效率为97.5%。 三、调查数据与分析 ㈠学习生物的态度的情况 调查显示,有55%的学生喜欢学习生物,有5%不喜欢学习生物,从这看同学们对于学习生物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只有少部分的人对于学习生物不感兴趣。在上生物课时,有99%的学生喜欢做生物实验,他们都认为实验比较有趣不至于向在课堂上时没有自己的动手能力,看着老师在表演,自己也想过过演员的梦。所以同学们都较喜欢上生物实验课,但从我与几个在一线的生物教师交谈中发现,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实验大部分都没有做,都进行了口头实验。这使得同学们对实验的向往。 ㈡学习生物的方法 1、上课的预习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多能在课前都不预习,只有11%的学生在课前翻一下书,对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 22%的学生则是把预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老师要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合理膳食和自我保健。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落实方案 1.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 2.结合必修课本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突破策略 通过观察投影、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析总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用具 实物展示台(人体水的摄人和排出途径表),有关多媒体课件(展示K+的动态平衡过程、Na+的来源和去路及肾小管、集合管的结构和重吸收过程)。 ●学法指导 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表、插图、课件。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理解、迁移。 ●教法建议 讲述、讨论、观察、总结 在学习“水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利用展示台展示“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分析、讨论、总结。 在学习“无机盐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展示“体内Na+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的多媒体课件和演示“K+的动态平衡示意图”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对“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主要包括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糖的平衡、体温的稳定、pH的平衡等方面。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问题。 [教学目标达成]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一)水的平衡和调节

014福师《生物统计学》在线作业一、二

014福师《生物统计学》在线作业一 黄镇 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1. 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r>tb B. trx)<α,就认为x是抽不到的。A. 假设检验原理B. 小概率原理C. 中心极限定理D. 概率分布律 13. 设配对资料的变量值为x1和x2,则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D A. 分别按x1和x2从小到大编秩 B. 把x1和x2综合从小到大编秩 C. 把x1和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D. 把x1和x2的差数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14.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分为处理因素和______因素。服药后病好了,则“病好了”这个结果可能是药导致的(药无效)、______药导致的(药无效)。C A. 非处理因素,也可能不是 B. 误差因素,也可能不是 C. 误差因素,不可能不是 D. 非处理因素,不可能不是 15.由于所选的特征在“药有效”时可能出现、在“药无效”时也可能出现,所以除了__D____外,所选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2 分子生物学技术课后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2 分子生物学技术课后作业(含解析)苏教版 选修1 1.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变性、退火、延伸三大步,这三大步需要的温度依次是( ) A.94 ℃、55 ℃、72 ℃ B.72 ℃、55 ℃、94 ℃ C.55 ℃、94 ℃、72 ℃ D.80 ℃、55 ℃、72 ℃ 解析:当温度上升到94 ℃(90~96 ℃)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称之为变性;当温度下降到 50 ℃(40~60 ℃)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当温度上升到 72 ℃(70~75 ℃)左右时,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A、T、C、G)在Taq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称为延伸。 答案:A 2.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 ) A.可加快DNA的复制速度 B.引物可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 C.引物的5'端有助于DNA聚合酶延伸DNA链 D.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解析: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为了明确地表示DNA的方向,通常将DNA的羟基(—OH)末端称为3'端,而磷酸基团的末端称为5'端。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 链。因此,DNA复制需要引物。当引物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后,DNA聚合酶就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DNA链,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答案:D 3.下列有关PCR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CR反应所需要的引物只是RNA B.PCR反应所需要的材料是核糖核苷酸 C.PCR反应所需要的酶在60 ℃会变性 D.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进行 解析:PCR反应需要的引物是DNA或RNA,反应所需要的材料是脱氧核苷酸,PCR所需要的酶是耐高温的,在60 ℃不会变性。 答案:D 4.有关PCR技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于PCR的引物长度通常为15~40个核苷酸 B.在用PCR技术扩增DNA时,DNA的复制过程与细胞内DNA的复制类似 C. PCR反应只需一定的缓冲溶液、DNA模板以及四种脱氧核苷酸 D. PCR一般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分为变性、复性、延伸 解析:PCR反应中需要的条件有模板(DNA分子)、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酶(耐高温Taq DNA聚合酶)、引物(一段DNA或RNA)和一定的缓冲液等。 答案:C 5.PCR技术扩增DNA,需要的条件是( ) ①目的基因②引物③四种脱氧核苷酸④DNA聚合酶等⑤mRNA⑥核糖体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⑥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解析:PCR技术需要目的基因作为扩增的模板,耐高温DNA聚合酶催化反应的进行,而引物是满足DNA聚合酶起作用的需要,四种脱氧核苷酸是该过程的原料。 答案:C 6.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4 ℃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 ℃下退火(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 ℃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依靠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D. 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水盐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2.态度观念方面 (1)增强学生自我保健的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局部与整体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3.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识别、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知识解释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 教学手段 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问题、图表和信息资料,创设探究的情境; 2.挂图、板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1.投影本章题图,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照片上所展示的内容与哪些生命活动有关?(2)结合照片上的场面,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通过分析、讨论明确: (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兔疫,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2)中国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做可爱的人。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1)吃的东西过咸,为什么会感到口渴?(2)为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 (3)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盐水? (4)“以饮料代水”的做法科学吗?…… 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处于外在的兴奋状态。 1.提供信息资料: (见书中小资料)分析讨论,的出结论:水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的主要成分,且含量稳定。 2.引导学生讨论: (1)人体内的水是从哪来的? (2)排尿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吗? 回忆旧知识,联系自身生理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2)排尿不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 1.引导学生回忆: (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作业答案

《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作业答案(李春喜、姜丽娜、邵云、王文林编着) 第一章概论(P7) 习题1.1 什么是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1)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是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实验调查资料,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2)生物统计学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和统计推断两大部分的内容。其基本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提 供整理和描述数据资料的科学方法;②确定某些性状和特性的数量特征;③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④提供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⑤提供实验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 习题1.2 解释以下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互作、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准确性、精确性。 答:(1)总体(populatian)是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2)个体(individual)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元。 (3)样本(sample)是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4)样本容量(sample size)是指样本个体的数目。 (5)变量(variable)是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的某种特征。 (6)参数(parameter)是描述总体特征的数量。 (7)统计数(statistic)是由样本计算所得的数值,是描述样本特征的数量。 (8)效应(effection)试验因素相对独立的作用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简称效应。 (9)互作(interac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10)实验误差(experimental error)是指实验中不可控因素所引起的观测值偏离真值的差异,可以分为随 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11)随机误差(random)也称抽样误差或偶然误差,它是有实验中许多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实验 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产生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增加抽样或试验次数降低随机误差,但不能完全消。 (12) 系统误差(systematic)也称为片面误差,是由于实验处理以外的其他条件明显不一致所产生的倾 向性的或定向性的偏差。系统误差主要由一些相对固定的因素引起,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控制的,只要试验工作做得精细,在试验过程中是可以避免的。 (13) 准确性(accuracy)也称为准确度,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 近的程度。 (14) 精确性(precision)也称精确度,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 度的大小。 (15)准确性是说明测定值堆真值符合程度的大小,用统计数接近参数真值的程度来衡量。精确性是反映 多次测定值的变异程度,用样本间的各个变量间变异程度的大小来衡量。 习题1.3 误差与错误有何区别? 答:误差是指实验中不可控制因素所引起的观测值偏离真值的差异,其中随机误差只可以设法降低,但不能避免,系统误差在某种程度上可控制、可克服的;而错误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人为的作用所引起的差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第二章实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P22、P23)

(完整word)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推荐文档

必修② 遗 传 与 进 化

问题探究: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的后代开的花,会是什么颜色? 知识目标: 1. 杂交常识: ①杂交的操作方法:P3 图1-2. ②孟德尔选豌豆做遗传实验的原因:豌豆是传粉受粉的植物,还具有易于 区分的。 ③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P4 左上角图1-4):你从杂交实验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 什么规律吗? 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请完成下列假说的内容并用遗传图解释) ①假说内容: a.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②.遗传图解:(能力目标) 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细胞中,控制着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作业: 1. 请列举出你在本节内容中所见到的新的专业术语并加以理解。 2.P8 基础题及资料上相关试题。

问题探讨:观察P9 左上角的奶牛场图片,思考怎样才能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 知识目标: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画出遗传图并作出分析,首先看该现象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②.该现象是否有其他规律存在? 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请用棋盘法画出遗传分析图): 3.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请用测交图解说明): 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自己总结): 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遗传因子=基因 ②.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④.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A 和a。 能力目标: 总结计算杂交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方法;灵活掌握运用自由组合定律。 作业: P12-13 基础题和拓展题.

高中生物学习计划

高中生物学习计划 ①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 听讲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总有些人,课堂上不认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白白浪费掉45分钟,反而在课下再花时间去完成转化,此时已没有老师的指导,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显然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如此花双倍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就是常说的事倍功半。只要我们把主要功夫下在课上,那么,课下的`负担也就会减轻,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时间上也会更加充裕,这就是常说的事半功倍。所以,听讲这一步骤是极为关键的。 ③复习和作业 每节课上,一般老师都要留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多是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是个负担。因此,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该先进行复习,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心理学家对遗忘和记忆都进行过实验和研究,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就是说,刚刚学习完知识后,遗忘很快就开始,而且一开始遗忘得较多,过一段时间间隔之后,遗忘的发展越来越慢,遗忘得也就慢了。根据这一遗忘规律,我们应该进行及时的复习,不要等到遗忘得差不多时,再进行复习,那样,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由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所以我们复习得越及时越好。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习题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章末复习(三) 1.下列关于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减少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2.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液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4.关于水分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排出的途径中,只有肾脏调节水的平衡 B.通过线粒体的代谢过程不能提供水的来源 C.人体每天摄入的水和排出的水的量是绝对相等的 D.水排出的四条途径都能以水的摄入量调节水的排出量 ) 5.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6.如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尿的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Array A.饮清水后约1.5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高中生物 第三节 水盐调节学习导航 中图版

第三节水盐调节 思维激活 Na+平衡的特点是什么?根据这个特点人不吃盐行吗? 提示:平衡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根据这个特点如果人不出汗可以维持钠盐的平衡,但是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丢失的钠盐最多,所以必须不断地补充钠盐,才能维持钠盐的平衡,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自主整理 1.水盐进出量的平衡 (1)水的来源与去路 水的来源有食物中的水、饮水、物质代谢产生的水。水的去路有排尿、排汗、呼吸、排便。其中主要的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中的水,主要去路是排尿。 (2)无机盐的来源与去路 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食物中的无机盐大部分被消化道吸收,未被吸收的随粪便排出,内环境中过多的无机盐主要经肾脏和汗腺排出。肾脏对Na+的排出原则是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对K+的排出原则是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特别注意补充钾盐。 2.水盐平衡的调节 肾脏是参与机体水盐调节的最重要器官,它通过尿的生成机制排出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无机盐等以保持内环境水盐平衡,这种平衡依赖于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1)水平衡调节 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垂体使其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的作用,使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渗透压下降;另一方面将神经冲动传至位于下丘脑外侧的饮水中枢,使人主动增加饮水,使渗透压下降。反之,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可以通过反馈调节使相关各项生理作用减弱。 (2)无机盐调节 当血钾升高或血钠降低时,可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并促进K+的分泌;当血钠升高或血钾降低时,可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以及K+的分泌减少。 3.水盐平衡的意义 水盐平衡维持了内环境中渗透压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对于机体完成各种生命活动是必须的。人体每昼夜产生的代谢废物至少需要500 mL的尿液来溶解排出。 高手笔记 1.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 2.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3.水盐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 4.钠盐主要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钾盐主要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还能维持心肌细胞的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 名师解惑 1.参与水平衡神经调节的感受器、效应器 剖析:参与水平衡神经调节的感受器叫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当人饮水不足时,会引起细胞外液透压升高,此时渗透压感受器就会兴奋。

生物统计学作业操作步骤及分析3

第一次作业 习题2.5 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mol/L)测定结果如下: 4.77 3.37 6.14 3.95 3.56 4.23 4.31 4.71 5.69 4.12 4.56 4.37 5.39 6.30 5.21 7.22 5.54 3.93 5.21 6.51 5.18 5.77 4.79 5.12 5.20 5.10 4.70 4.74 3.50 4.69 4.38 4.89 6.25 5.32 4.50 4.63 3.61 4.44 4.43 4.25 4.03 5.85 4.09 3.35 4.08 4.79 5.30 4.97 3.18 3.97 5.16 5.10 5.85 4.79 5.34 4.24 4.32 4.77 6.36 6.38 4.88 5.55 3.04 4.55 3.35 4.87 4.17 5.85 5.16 5.09 4.52 4.38 4.31 4.58 5.72 6.55 4.76 4.61 4.17 4.03 4.47 3.40 3.91 2.70 4.60 4.09 5.96 5.48 4.40 4.55 5.38 3.89 4.60 4.47 3.64 4.34 5.18 6.14 3.24 4.90 试根据所给资料编制次数分布表. 解:1.求全距7.22-2.70=4.52(mol/L) 2.确定组数和组距组数10 组距=4.52/10=0.452(mol/L)取组距为0.5(mol/L) 3.确定组限和组中值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习题2.7 根据习题2.5的资料,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习题2.8 根据习题2.5的资料,计算中位数,并与平均数进行比较。 习题2.9 某海水养殖场进行贻贝单养和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对比试验,收获时各随机抽取50绳测其毛重(kg),结果分别如下: 单养50绳重量数据: 45,45,33,53,36,45,42,43,29,25,47,50,43,49,36,30,39,44,35,38,46,51,42,38,51,45,41,51,50,47, 44,43,46,55,42,27,42,35,46,53,32,41,48,50,51,46,41,34,44,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