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药的临床应用_百度文库解读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_百度文库解读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_百度文库解读

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教学目的:

1 介绍肌松药的选择及应用方法,讲解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正确应用肌松药拮抗药的指征、方法与注意事项

2、重点讲解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3 重点讲解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教学要求:

1、掌握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的基本原则,重点掌握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2、熟悉肌松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熟悉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正确应用肌松药结抗药的指征、方法与注意事项

3、了解肌松药的选择及应用方法,肌松药作用的消退过程与残留肌松作用

教学内容:

1、肌松药的选择及应用方法

2、正确应用肌松药拮抗药的指征、方法与注意事项

3、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4、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

5、重点讲解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肌松弛药松弛骨骼肌(简称肌松),是全麻中重要的辅助用药,用以在全麻诱导时便于作气管内插管和在术中保持良好肌松。肌松药不能在病人清醒时应用,更不能替代麻醉药和镇痛药。使用肌松药必须注意气道管理,和根据肌松程度作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保证病人有效和足够的每分钟通气量。

肌松药还适用于危重病人在机械通气时消除病人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之间的对抗,以及用以治疗痉挛性疾病等。

第一节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

(一)用于气管插管

(二)起效时间与肌松强度

(三)预给量

(四)肌松的维持

(五)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1.琥珀胆碱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两种不同类型的肌松药合用其作用是拮抗的。琥珀胆碱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合用临床上有三种情况:①诱导时为了减轻琥珀胆碱的不良反应如肌纤维成束收缩,减少术后肌痛,减轻高钾血症及腹内压升高等,在静注琥珀胆碱前数分钟先静注小量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其后静注琥珀胆碱的作用被减弱,要保持预期的琥珀胆碱的阻滞深度,必须要增加琥珀胆碱用量。②诱导用琥珀胆碱作气管插管,肌松维持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此时琥珀胆碱增强其后的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这可能是琥珀胆碱在去极化肌松消退过程中发生Ⅱ相阻滞所致。同样,在琥珀胆碱反复间断静注或静滴较长时间出现典型的Ⅱ相阻滞时,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可引起异常深的神经肌肉传导阻滞。③术中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维持,在接近手术结束时为加深肌松而静注琥珀胆碱,例如为易于缝合腹膜,此时琥珀胆碱的作用既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又产生去.极化阻滞,且可能产生Ⅱ相阻滞,以致延长肌松时间。

2.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1)前后复合应用:两种不同时效的肌松药前后复合应用,则前用的肌松药影响其后加用的另一肌松药的时效,如长时效肌松药后加用中时效或短时效肌松药,长时效肌松药使其后加用的中时效或短时效肌松药的时效延长;反之,短时效肌松药后加用长时效或中时效肌松药,短时效肌松药使其后加用的长时效或中时效肌松药的时效缩短。(2)同时复合应用:其结果可能是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这取决于肌松药的化学结构。目前使用的

肌松药有两大类即甾类和苄异喹啉类,如果化学结构为同一类的两肌松药复合应用其作用相加,不是同一类的两肌松药复合应用其作用协同。

第二节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一)自主神经系统作用

肌松药或多或少地兴奋或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以外的胆碱能受体,产生迷走阻滞作用。琥珀胆碱可兴奋自主神经节,对其前已使用阿托品的病人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反之则引起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后者见于儿童,特别是在距首次静注琥珀胆碱5min后再追加给药时更易发生心动过缓,甚至引起心脏停搏,但在其前先静注阿托品、硫喷妥钠、神经节阻滞药及非去极化肌松药,对此有预防作用。

(二)组胺释放

快速静注相当量的肌松药均可引起组织浆细胞和嗜碱性细胞释放组胺。使血浆组胺浓度升高。另外控制肌松药用量和缓慢静注可降低血浆组胺浓度和减少与组胺有关的循环系统不良反应。使用组胺受体(H1和H2受体)阻滞药,可防止肌松药的组胺释放。

第三节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一)影响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

凡影响肌松药在体内分布和消除者均可影响肌松药作用。

(二)影响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浆和细胞外液pH改变对肌松药作用影响十分复杂,较为肯定的是呼吸性酸中毒增加氯筒箭毒碱和泮库溴铵的肌松作用,且使其作用不易为新斯的明拮抗;代谢性碱中毒同样抑制新斯的明对上述两肌松药的拮抗,且延长和增强戈拉碘铵作用;低钾血症和高钠血症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低钙血症和高镁血症减少乙酰胆碱释放,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钙剂可用来拮抗肌松药与镁的协同作用。

2.低温低温对肌松药作用的影响与低温程度有关,

3.年龄过去认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去极化肌松药不敏感而对非去极化肌松药敏感。但近年来研究表明,新生儿对氯筒箭毒碱虽较敏感,其产生肌松的血药浓度较低,但其体液量相对较大,分布容积增加,因此其量与成人相似,而且其消除半衰期延长,因此追加次数应减少。婴儿和成人比较,维库溴铵的作用延长。老年人因体液量减少和肾排泄减慢,肌松药用量应减少,但对肝肾功能正常或应用不依赖肾功能消除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其用量与成年人相似。

4.神经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病人对非去极化肌松药非常敏感,而对去极化肌松药相对不敏感,但后者易发生Ⅱ相阻滞。肌强直综合征病人对非去极化肌松药反应虽正常,但较正常人易发生术后呼吸抑制;而对去极化肌松药,可能引起全身肌肉痉挛性收缩而影响呼吸道通畅和通气。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病人的血钾可高、可低或正常,但其特点均是发作性肌无力或肌麻痹,对低钾型病人应避免过多补充碳水化合物和钠盐,预防低钾血症并应尽可能避免应用肌松药。而对高钾血症病人,应避免使用琥珀胆碱,因该药可能产生肌强直。对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疾病,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增强,而去极化肌松药如琥珀胆碱可能引起高钾血症。

5.假性胆碱酯酶异常该酶量和质的改变可影响琥珀胆碱的分解而影响其时效。

(三)药物相互作用

1.吸入全麻药吸入全麻药作用达一定深度即能产生肌松,吸入全麻药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合用时,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用量减少、时效延长且其间存在着量效关系。吸入麻醉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的顺序是,最强为异氟醚、安氟醚和地氟醚,其次是氟烷,最弱为氧化亚氮。吸入全麻药对去极化肌松药的相互作用较弱,异氟醚增强琥珀胆碱作用较氟烷强,安氟醚和异氟醚可促使琥珀胆碱较早演变为Ⅱ相阻滞。

2.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局麻药能增强肌松药作用。大剂量局麻药本身有神经肌肉传递阻滞作用,较小剂量的局麻药能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和去极化肌松药作用。局麻药增强肌松药作用不仅限于神经肌肉接头,即作用于接头前膜减少乙酰胆碱囊胞的含量和作用于接头后膜阻断钠通道,从而降低接头后膜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局麻药还可直接作用于肌纤维膜。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中,凡影响心脏传导和电活动的药也均可能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离子传导而增强肌松药作用。

3.抗生素许多抗生素能增强肌松药作用。

4.抗惊厥药和精神病药

5.其他

第四节肌松药的拮抗

肌松药在体内不断消除,血药浓度逐步降低,肌松药由神经肌肉接头部向血内转移,使乙酰胆碱在该部位的相对浓度不断增高,而使更多的胆碱受体从与肌松药结合状态中解离

出来而恢复正常功能。

增加乙酰胆碱浓度或延长乙酰胆碱作用时间,均可能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和依酚氯铵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使较多的乙酰胆碱与非去极化肌松药竞争受体,此外新斯的明又可作用于接头前增加乙酰胆碱释放,新斯的明还有对胆

碱受体直接兴奋作用。

用抗胆碱酯酶药拮抗残余肌松,其量取决于肌松深度,残余肌松较深需要量较大。

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对抗胆碱酯酶药的作用有影响,如呼吸性酸中毒不仅加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阻滞作用,且影响抗胆碱酯酶药的作用。当PaCO2超过50mmHg时,抗胆碱酯酶药几乎不可能拮抗残余肌松。有代谢性碱中毒、低钾血症和高镁血症时,残余肌松也同样难以为

抗胆碱酯酶药所逆转。

低温致外周血管收缩影响肌松药在体内再分布和血流灌注。肌松药难以从神经肌肉接头部渗出,抗胆碱酯酶药也难以进入神经肌肉接头。

对用抗胆碱酯酶药难以逆转残余肌松的病人,应考虑其他可能影响肌松药作用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是否存在有影响肌松药在体内消除的因素。为消除抗胆碱酯酶所引起的毒蕈碱样不良反应,常需伍用抗胆碱药,如阿托晶或格隆溴铵。

新斯的明和吡啶斯的明的起效和时效在时间上与格隆溴铵相一致。所以拮抗上述两药的副作用时,主张合用格隆溴铵来代替起效快和时效短的阿托晶。老年人应用抗胆碱酯酶药应谨慎,尤其是对应用了心血管系统的药,如洋地黄、β-受体阻滞药和三环类抑制药的病

人,抗胆碱酯酶药易引起心动过缓和心律紊乱。

抗胆碱酯酶药不能拮抗去极化肌松药作用,但当去极化肌松药作用发展为Ⅱ相阻滞时,则抗胆碱酯酶药有拮抗作用。对非典型性假性胆碱酯酶缺乏病人,应用琥珀胆碱所引起的肌张力长期不能恢复,可输新鲜血或胆碱酯酶制剂等加速琥珀胆碱分解。

第五节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临床上监测肌松药的最佳方法是使用神经刺激器,这是通过神经刺激器刺激周围神经干,诱发该神经支配肌群的收缩,根据肌收缩效应评价肌松药作用程度、时效与阻滞性质。

监测肌松药作用除用神经刺激器外,还可靠直接测定随意肌的肌力,如抬头、握力、睁眼、伸舌,以及通过测定呼吸运动如潮气量、肺活量、每分钟通气量和吸气产生最大负压,但这些方法的缺点是:①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全麻深浅;②测试要求病人清醒合作;③不能精确定量或定性地评估肌松药作用。

(一)不同神经刺激模式的临床意义

神经刺激器是一个脉冲发生器,其产生刺激的基本单位是一个矩形脉冲波,脉冲波以不同的频率与方式组合就构成不同种类的刺激。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有单次肌颤搐刺激、四个成串刺激、强直刺激、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肌颤搐计数和双短强直刺激等。

1.单次肌颤搐刺激简称单刺激。单刺激引起的肌收缩效应与所用刺激频率有关,常用的刺激频率为0.1Hz和1.0Hz,频率超过0.15Hz肌收缩效应逐渐降低,并维持在一较低水平。

肌松药消退过程中,肌颤搐的幅度由25%恢复到75%的时间称恢复指数,此反映肌颤搐恢复速率。肌颤搐抑制90%以上可顺利完成气管插管,腹部手术要求肌颤搐保持抑制在90%以上。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一般应在肌颤搐恢复到25%以上才可应用。

2.强直刺激部分非去极化肌松药阻滞时,强直刺激引起的肌强直收缩的肌力不能维持,出现衰减。而强直刺激后短时间内给予单刺激,肌颤搐增强出现易化。临床上将强直刺激引起的衰减与其后的易化用于鉴别肌松药阻滞性质和判断阻滞程度。

强直刺激用于评定术后残余肌松常用频率为50Hz,持续刺激时间为5s,如果不出现衰减,可作为临床上随意肌张力恢复的指标。

3.四个成串刺激(TOF)给四个单刺激后分别产生四个肌颤搐,它们分别为Tl、T2、T3和T4。用四个成串刺激监测时可不需要在用药前先测定对照值,可以直接从T4/Tl的比值来评定阻滞程度,而且可以根据有无衰减来确定阻滞性质,部分去极化阻滞时,虽然四个肌颤搐幅度均降低,但T4/T1>0.9或接近1.0。

非去极化阻滞程度增加时,T4/T1比值逐渐降低,当T4消失时,约相当于单刺激对肌颤搐抑制75%,阻滞程度进一步加深,T3、T2和T1依次消失,这时分别相当于单刺激肌颤搐抑制80%、90%和100%。

T4/T1>0.75,提示临床上肌张力已充分恢复,此时抬头试验已能维持5s或更长时间。

4.强直刺激后单次刺激的肌颤搐计数(PTC)在非去极化肌松药完全抑制了单刺激和四个成串刺激引起的肌颤搐时,可进一步用PTC来估计阻滞深度。

5.双短强直刺激(DBS) DBS的肌收缩衰减较TOF衰减更明显,因此,在无记录装置的条件下,用手触感觉评定术后残余肌松,用DBS较TOF分辨效果好。

(二)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在目前上述监测尚不能普遍应用时,至少对下列病人应监测神经肌肉传递功能:①肝、肾功能障碍或全身情况差、疾病严重以致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可能受影响的病人;②重症肌无力和肌无力综合征等肌松药药效有异常者;③对支气管哮喘、严重心脏病等病人,为避免在术后使用新斯的明等抗胆碱酯酶药拮抗肌松药残余作用的病人;④对过度肥胖、严重胸部创伤、严重肺部疾病及呼吸功能受损已近临界水平、术后需充分恢复肌力的病人;⑤长时间应用或持续静滴肌松药的病人。

教学提纲:

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

第二节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第三节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第四节肌松药的拮抗

第五节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重点:1、肌松药的选择及应用方法

2、正确应用肌松药拮抗药的指征、方法与注意事项

3、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难点: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病例素材:女性 25岁术前诊断为宫外孕,术前患者血压为90/50mmHg心律为120次/分,预行剖腹探察术,行全身麻醉,应手术时间短,应选用何种肌松药?

学科发展动态: 结合《现代麻醉学》第三版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Anesthesiology》第五版Miller主编及《临床麻醉新进展》补充教学内容。

思考题:1 松药拮抗药的指征?

2 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3 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课堂小结:

本章介绍了肌松药的选择及应用方法,讲解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正确应用肌松药拮抗药的指征、方法与注意事项,重点讲解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及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肌松药临床问题解答

肌松药临床问题解答 Prof.Dr.Crul JF著 陈锡明杭燕南译孙大金校 1.作用机制 1.1 肌松药在何处产生肌松作用? 肌松药(或称神经肌肉阻滞剂)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或横纹肌运动终板上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肌松药既与接头后受体结合,也与接头前受体结合。接头后受体负责肌肉纤维的兴奋和收缩,因此是肌松药的主要作用部位。接头前受体亦参与运动神经的刺激过程,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肌松药产生肌松作用与接头前和接头后两种受体的阻滞有关。 多数肌松药也与身体其它部位的胆碱能受体结合,如心脏和植物神经系统,这与肌松药的某些不良反应有关,特别是早年使用的肌松药。 肌松药属于完全电离的季鞍类化合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无作用。 1.2 肌松药对接头前、后受体的选择性及亲和力的差异有何临床意义? 虽然多数非去极化肌松药对这两类受体的选择性略有差别,一般在临床上的意义不大。肌颤搐反应的抑制主要与接头后受体阻滞有关;而四个成串或强直刺激反应的衰减现象是接头前受体阻滞的结果。小剂量肌松药就可产生接头前受体的阻滞作用。接头后受体的阻滞作用与剂量相关。 1.3 去极化与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区别是什么? 根据与接头后胆碱能受体结合产生的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将肌松药分为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两大类。去极化肌松药具有乙酰胆碱活性,起肌松作用前首先兴奋运动终板,表现为全身肌肉的成束收缩。成束收缩是术后发生肌肉疼痛,以及用药后血清钾骤升的主要原因。 非去极化肌松药在运动终板处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而药物本身无内在兴奋作用,因此不会引起肌肉成束收缩。为此,常将非去极化肌松药称为竞争性肌松药。 1.4去极化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在临床上有哪些区别? 当今,仅有一种去极化肌松药即琥珀胆碱还在临床上应用,其它可用的肌松药均属非去极化类肌松药。 琥珀胆碱起效非常迅速,常用于快速气管插管,随后再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维持手术中的肌松作用。目前,一般不再使用琥珀胆碱维持手术中的肌松。某些新型非去极化肌松药可用于常规气管插管,正日益受人们的青昧。这样,气管插管和术中肌松使用同一种药,从而避免琥珀胆碱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去极化和非去极化肌松药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也比较符合药理学的观点和方法。 1.5 为何说非去极化肌松药优于去极化肌松药? 因为非去极化肌松药没有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的不良反应。琥珀胆碱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眼内压升高、颅内压升高、高血钾、恶性高热,以及假性胆碱能酶缺陷时肌松作用延迟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国家,如美国主张小儿麻醉时,应避免使用琥珀胆碱。 安全、起效快、作用短的非去极化肌松药正在逐步进行临床应用,琥珀胆碱将逐渐退出病床应用。 1.6 为什么仍在使用琥珀胆碱? 主要是使用上的习惯,以及琥珀胆碱的价格低于非去极化肌松药。然而,我们在比较价格时,不仅要考虑药物本身的费用,还应考虑到处理不良反应的费用问题。与琥珀胆碱相比,非去极化肌松药在使用中,用于处理不良反应的费用是很低的。 1.7 去极化和非去极化肌松药能一起应用吗? 不能。从药理学的观点来看,这两类药物一起作用不是好方法,应当废弃。 然而,临床上在下列情况时仍在应用: 为预防肌肉成束收缩和术后肌痛,常在用琥珀胆碱前先给小剂量的非去极化肌松药,用作“预箭毒化”处理。现已知道,“预箭毒化”后琥珀胆碱的作用减弱,插管条件变差。因此,这种使用方法将失去使用目的。 术中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术毕前有时用琥珀胆碱加深肌松作用(如关腹时肌松欠佳)。这种方法并不合理,此时琥珀胆碱的作用难以预料,可能产生混合性的肌松状态。 1。8 什么是双相(11相)阻滞? 长时间、大剂量使用琥珀胆碱后,神经肌肉阻滞的性质可从去极化转变为非去极,称“双相”阻滞、“混合性”阻滞或II相阻滞。II相阻滞的作用时间一般短于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时间,有时却难以预料,需要长时间的机械通气。 1.9 血浆胆碱酯酶缺陷病人使用琥珀胆碱会发生什么情况? 第 1 页

第八章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讲解

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一、填空题 1. 选择合适的肌松药,应当根据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 琥珀胆碱的不良反应有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和______等等。 3. 吸入麻醉药达到一定深度时可以产生肌松,与肌松药合用时,非去极化肌松药用量减少,时效延长,存在量效关系。其增强效应最强的是______。 4. 肌松药可分为、两大类,每类代表药物分别为、。用非去极化松药的拮抗剂是。. 5.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中,临床上常用的刺激方式有、强直刺激、、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肌颤搐计数、双短强直刺激等。 二、判断题 6. 肌松药是全麻的重要辅助用药,避免深麻醉带来的危害,可以减少镇痛药的用量。 7. 使用肌松药时必须供氧和维持人工通气,以保证有效的和足够的分钟通气量。 8. 肌松药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组胺释放以及去极化肌松药引起的高钾血症是肌松药引起心血管副反应的常见原因。 9.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可以加强氯筒箭毒碱和泮库溴胺的肌松作用,但容易被新斯的明拮抗。 三、名词解释 10. 残余肌松作用 11. TOF 四、选择题 A型题 12.静注肌松药产生肌松的顺序,哪项正确:() A.眼肌-颈部肌-上肢肌-下肢肌-腹肌 B.腹肌-下肢肌-上肢肌-颈部肌 C.眼肌-上肢肌-腹肌-下肢肌-颈部肌 D.眼肌-颈部肌-腹肌-上肢肌-下肢肌 E.以上都不是 13. 有关肌松药的使用,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肌松药是全麻的重要辅助用药,可以避免深麻醉带来的危害。 B. 肌松药不能代替麻醉药,应有完善的镇痛。 C. 主张联合用药。

肌松药临床应用问题解答

《肌肉松弛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遵循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安排,2009年5~11月在我国一定的地区进行了《肌肉松弛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巡讲和解读,现将讨论时与会这所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解答。一关于非去极化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的拮抗 1麻醉期间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手术结束时是否需常规拮抗? 尽管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中、短时效肌松药,并对其药理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但术后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仍时有发生,严重者可致残或危及生命。2009年9月在上海召开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时,Miller R 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曾提到一项纳入86,9483例患者的大样本研究显示,术后积极拮抗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麻醉风险。《专家共识》建议“术毕无明显指征显示肌松药阻滞作用已完全消退,应进行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拮抗”,这里没说明是否需“常规”拮抗,但是很明确,要求术中给予肌松药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认真评估是否存在着残留肌松作用,如果存在肌松作用,必须拮抗之,并要严密观察患者情况。 2新斯的明-阿托品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时,因阿托品作用起效比新斯的明快,是否应该先给新斯的明,然后再阿托品? 用新斯的明-阿托品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时,《专家共识》建议“须同一注射器给予新斯的明和阿托品”,由于根据新斯的明和阿托品影响心率的作用起效时间分别注药可产生心率增快和减缓的大幅度变化,对稳定血流动力不利。拮抗前如心率超过100bpm,可以适当减少给予阿托品的剂量(新斯的明2.5mg和阿托品1.0mg),如心率低于55bpm,可以适当增加给予阿托品的剂量(新斯的明2.5mg和阿托品1.5mg),但必须连续监测心率的变化,当心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时,再按需静注阿托品,以稳定心率。 3在无肌松药效应监测的情况下,术毕给予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最佳时机? 在无肌松药效应监测情况下,术毕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最佳时机应在给予中效肌松药30min后或者长效肌松药50min后,患者开始自主呼吸时。同时需鉴别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及麻醉性镇痛药对自主呼吸恢复的影响。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_百度文库解读

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教学目的: 1 介绍肌松药的选择及应用方法,讲解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正确应用肌松药拮抗药的指征、方法与注意事项 2、重点讲解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3 重点讲解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教学要求: 1、掌握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的基本原则,重点掌握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2、熟悉肌松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熟悉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正确应用肌松药结抗药的指征、方法与注意事项 3、了解肌松药的选择及应用方法,肌松药作用的消退过程与残留肌松作用 教学内容: 1、肌松药的选择及应用方法 2、正确应用肌松药拮抗药的指征、方法与注意事项 3、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4、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 5、重点讲解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肌松弛药松弛骨骼肌(简称肌松),是全麻中重要的辅助用药,用以在全麻诱导时便于作气管内插管和在术中保持良好肌松。肌松药不能在病人清醒时应用,更不能替代麻醉药和镇痛药。使用肌松药必须注意气道管理,和根据肌松程度作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保证病人有效和足够的每分钟通气量。

肌松药还适用于危重病人在机械通气时消除病人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之间的对抗,以及用以治疗痉挛性疾病等。 第一节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 (一)用于气管插管 (二)起效时间与肌松强度 (三)预给量 (四)肌松的维持 (五)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1.琥珀胆碱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两种不同类型的肌松药合用其作用是拮抗的。琥珀胆碱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合用临床上有三种情况:①诱导时为了减轻琥珀胆碱的不良反应如肌纤维成束收缩,减少术后肌痛,减轻高钾血症及腹内压升高等,在静注琥珀胆碱前数分钟先静注小量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其后静注琥珀胆碱的作用被减弱,要保持预期的琥珀胆碱的阻滞深度,必须要增加琥珀胆碱用量。②诱导用琥珀胆碱作气管插管,肌松维持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此时琥珀胆碱增强其后的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这可能是琥珀胆碱在去极化肌松消退过程中发生Ⅱ相阻滞所致。同样,在琥珀胆碱反复间断静注或静滴较长时间出现典型的Ⅱ相阻滞时,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可引起异常深的神经肌肉传导阻滞。③术中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维持,在接近手术结束时为加深肌松而静注琥珀胆碱,例如为易于缝合腹膜,此时琥珀胆碱的作用既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又产生去.极化阻滞,且可能产生Ⅱ相阻滞,以致延长肌松时间。 2.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1)前后复合应用:两种不同时效的肌松药前后复合应用,则前用的肌松药影响其后加用的另一肌松药的时效,如长时效肌松药后加用中时效或短时效肌松药,长时效肌松药使其后加用的中时效或短时效肌松药的时效延长;反之,短时效肌松药后加用长时效或中时效肌松药,短时效肌松药使其后加用的长时效或中时效肌松药的时效缩短。(2)同时复合应用:其结果可能是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这取决于肌松药的化学结构。目前使用的

第8章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第8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一、选择题 A型题 1.肌松药最早应用始于 A.1846年 B.1860年 C.1884年 D.1942年 E.1951年 2.组胺释放作用最强的肌松药是 A.筒箭毒碱 B.泮库溴铵 C.阿曲库铵 D.美维松 E.琥珀胆碱 3.作用最快的非去极化肌松药 A.维库溴铵 B.阿曲库铵 C.美维松 D,哌库溴铵 E.罗库溴铵 4.琥珀胆碱用量达下列多少以上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A.50~100mg B.110~150mg C.160~200mg D.210~250mg E.260~300mg 5.给肌松药后骨骼肌的松弛有一定规律,下列哪项描述正确 A.眼轮匝肌肉~隔肌~肋间肌~四肢肌肉 B.眼轮匝肌肉~四肢肌肉~隔肌~肋间肌 C.眼轮匝肌肉~肋间肌~四肢肌肉~隔肌 D.眼轮匝肌肉~上肢肌肉~肋间肌~隔肌 E.眼轮匝肌肉~肋间肌~隔肌~四肢肌肉 6.快诱导气管插管,最常用的肌松药是 A.琥珀胆碱 B.筒箭毒碱 C.维库溴铵 D.泮库溴铵 E.阿曲库铵 7.预注给药剂量一般为插管剂量的 A.1/2 B.1/3~1/4 C.1/5~1/10

D.1/15 E.1/20 8.使用新霉素而致呼吸抑制,用新斯的明拮抗效果不满意时,可行人工呼吸并用适当的药物,以选用下列哪种药物为正确 A.阿托品 B.链激酶 C.葡萄糖酸钙 D.尼可刹米 E.丙烯吗啡 9.肌松药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部位为 A.α蛋白亚基 B.β蛋白亚基 C.γ蛋白亚基 D.σ蛋白亚基 E.σ与β蛋白亚基 10.正常情况下,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次数为 A.1 B.2 C.3 D.4 E.5 11.对神经肌肉接头前膜作用较强的非去极化肌松药是 A.杜什氯铵 B.泮库溴铵 C.阿库氯铵 D.罗库溴铵 E.阿曲库铵 12.超强刺激的强度应是比产生最大肌收缩效应的强刺激度还要增强 A.5%~9% B.10%~15% C.16%~29% D.20%~25% E.26%~30% 13.各种临床常用的肌肉松弛药化学结构中一般都有与乙酰胆碱相似的季铵基团。三碘季铵酚是例外,有三个此种基团,其他肌松药大多含有几个此种基团 A.1个 B.2个 C.4个 D.5个 E.6个 14.神经肌肉接头后膜上受体的α蛋白亚基的分子量为 A.40 000 B.50 000 C.60 000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解读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一、肌松药在临床麻醉中的作用。 按照经典的全麻分期,吸入麻醉的深度达三期一级时,肌肉张力正常;达三期二级时,开始松弛;只有达到三期三级时,方可显著地松弛,以满足气管插管的需要;而深达三期四级时,才能完全松弛。40年代前,如遇对肌松要求较高的手术,只能通过加深麻醉来实现。换句话说,只能通过增加病人的风险来实现。1942年肌松药问世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大大避免了深全麻带来的危害,同时也扩大了对麻醉药的选择,提高了控制呼吸的质量。使得临床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大为提高。它是麻醉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全身麻醉的四要素:感觉阻断-镇痛,意识阻断-意识消失,运动神经阻滞-肌肉松弛,神经反射的阻断-反射迟钝。因此,肌松药是复合全麻中重要的辅助药,肌松药的临床应用是麻醉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每个麻醉学专业人员的必修课。 二、本文的重点:有关各肌松药的作用原理,药代动力学特性,不良反应等药理学内容,我们已经学过,在此不一一赘述。 1.肌松药的应用原则? 2.如何评估肌松药的阻滞性质和深度? 第一节肌松药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1.配合麻醉药进行快速诱导及气管插管,多选用琥珀胆碱或本可松。使咬肌松弛、声门开大,有利于插管操作。

2.浅麻醉下需要获得满意的肌肉松弛,但必须同时进行呼吸管理;一般多选用非去极化肌松药,便于术终拮抗,如用琥珀胆碱持续静滴,应断续监测神经-肌阻滞情况。 3.控制呼吸及扶助呼吸时应用肌松药使操作顺利,特别在开胸手术时可有效地防止纵隔摆动,在胸腔或腹腔内进行精细操作时,可以抑制膈肌运动。另外,用肌松药消除自主呼吸,可降低机体代谢30%,有利于增加心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储备。 4.低温麻醉时可有效地防止寒战,有利于降低代谢及体温下降。 二、肌松药的应用原则!! 目的是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充分发挥肌松药提供的有利因素,防止由使用不当所造成的不良作用。要做到此点,除了全面掌握肌松药的药理学知识以外,在临床应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严密呼吸管理:所有肌肉松弛药对呼吸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应用时必须非常重视对呼吸的管理。对呼吸的观察不能只看呼吸的“有”或“无”,更要判断呼吸通气量是否够用,并及时给以扶助。所以应用肌肉松弛药最好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或有加压面罩进行控制呼吸的设备,以便在呼吸抑制时,进行扶助或控制呼吸。 2.应用肌松药的病人,术终必须恢复通气量或能自行抬头,才能离开手术室,否则必须携带简易呼吸器回病房。对手术后残余肌松药的处理,不论是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或去极化肌松药,也不论是应用拮抗药或不用拮抗药,其总的原则是在肌张力未充分恢复前均应用人工通气维持,保证足够有效的通气量,避免呼吸性酸中毒以及维持良好的循环,促使肌松药在体内的消除。 3.完善的镇痛:肌松药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疼痛反应,也能减少全麻药和镇痛药的用量,有助于在浅麻醉下完成手术。但是肌松药本身没有麻醉和镇痛作用,更不能用其替代麻醉药和镇痛药。如果手术时麻醉过浅,甚至病人神志清醒,则病人能清楚地记忆手术时的情景和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