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碘克沙醇在心血管高危人群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观察

国产碘克沙醇在心血管高危人群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观察
国产碘克沙醇在心血管高危人群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观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Eagle-E医用血管造影系统说明

Eagle-E血管造影系统

Eagle-E血管造影系统是TCL医疗集团的高端血管造影机,采用了灵活的落地式机架、200kHz超高频高压发生器、全球顶级的旋转阳极球管、高达百万像素的图像分辨率,兼容心血管介入、神经内外科介入、外周大血管介入、消化系统疾病介入、妇科泌尿系统疾病介入、肿瘤介入等各科室介入手术。 1. 全功能性的兼容设计: Eagle-E的独特设计使它可以充分满足不同科室介入手术的需要,大尺寸C臂开口和宽广的C臂弧深能帮助医生获得更多角度的投照体位。智能的床旁控制系统,将机架和C臂的运动控制功能全部集中起来,帮助医生更加专注于手术,不必为设备的调控问题分散精力。12英寸影像增强器有大小不同三个视野,医生可以根据病患的情况自由选择合适的视野尺寸。标配的多功能软件包具有高清路径图功能,实时DSA功能,以及强大的血管狭窄百分比测量功能,为医生提供真实可见的参考数据。无论是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能充分确保医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复杂的介入手术。 临床适用范围包括心血管介入、神经内外科介入、外周大血管介入、消化系统疾病介入、妇科泌尿系统疾病介入、肿瘤介入等,应用范围从骨科的椎体成形术、妇产科的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消化科的ERCP,到外周介入的肿瘤栓塞化疗和血管跟踪造影、神经介入的血管瘤弹簧圈植入和动静脉畸形治疗、心脏介入的冠脉造影及PTCA、射频消融术、先心病封堵、起搏器植入等各科室介入治疗。

2. 落地式机架: 为适合不同科室的需要,Eagle-E设计上采用的是落地式机架,落地式的设计避免了天轨消毒的麻烦,充分保障手术的无菌环境要求。同时也免去了医院层流设计的麻烦,而且安装时对场地的要求也相对较少,减少了医院装修场地的费用。 落地式机架,不仅可以单轴转动,更可以多轴联动,且多轴是围绕一个空间的等中心点进行运动的,占地面积小,覆盖面积广。所有的机械运动包括床的运动都可以通过床边的手柄来完成。无论灵活性,稳定性,安全性还是操作的方便性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临床要求。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2020)要点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中已定义为“极高危”,但ASCV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再发风险存在差异。 本共识专家组对ASCVD危险分层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标准,找出超高危ASCVD患者,推荐相应的降脂治疗方案,更加明确地指导ASCVD的二级预防。 一、超高危ASCVD人群的定义 临床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肌梗死(MI)史、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重建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周围血管病变(PAD)等,以上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 (一)ASCVD二级预防的风险因素评估 全面评价ASCVD总体危险是防治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ASCVD患者直接列为极高危人群。然而,即使在ASCVD患者之间,再次发生ASCVD 事件的风险也截然不同:其10年严重血管事件的再发率在17%,其中

18%的人再发率<10%,22%的人再发率>30%。 对ASCVD 人群,虽然可通过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改善预后,但近年发表的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极高危ASCVD患者,LDL-C水平在达到1.8mmol/L的降脂目标后,仍有较大的残余风险,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可能存在更多获益。 (二)超高危ASCVD患者的定义 基于亚洲及中国人群的临床血脂管理经验,同时参考2018年AHA/ACC 胆固醇管理指南,建议中国超高危ASCVD患者的风险分层采用严重事件+高风险因素模式,定义为发生过≥2次严重的ASCVD事件或发生过1次严重的ASCVD事件合并≥2个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为超高危ASCVD患者(表1)。 二、超高危ASCVD患者的治疗 (一)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1. 干预靶点: 血脂异常特别是血清LDL-C水平升高是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LDL-C

最新飞利浦FD20平板血管造影系统描述简介教学提纲

飞利浦FD20(Allura Xper FD20)大平板血管造影系统 简介 设备图片 一、荷兰飞利浦FD20平板血管造影系统的作用。 放射介入检查和治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所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检查和治疗,适用于对心脏、肝脏、脑血管、消化道、输卵管、泌尿系等系统或脏器的病变部位疾病进行检查与治疗,已经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流和现代医院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平板血管造影系统正是放射介入检查和治疗的必备设备,飞利浦FD20平板血管造影系统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 飞利浦大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FD20):具备1125mA功率,125KV电压、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具有步进、旋转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非常好,具备医学影像管理系统(刻录、永久保存病人影像资料)。它的引进,

极大地拓宽了医院放射介入检查和治疗范围,提高医院放射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技术水平,为广泛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飞利浦FD20平板血管造影系统具有哪些优特点? 飞利浦 FD20平板血管造影系统是配备了全新第二代数字化大平板技术的最新机型;其第二代大平板与第一代相比探测层的厚度增加了38%,探测能力更加强大;象素尺寸更小,大大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信息量及图像质量是同类产品的4倍;配备最优的射线防护体系,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和操作人员的辐射伤害。 三、飞利浦FD20平板血管造影系统具有哪些高级功能? 1、具有软组织成像功能; 2、实时介入穿插引导; 3、减影下肢动脉跟踪血管造影; 4、旋转血管造影; 5、三维重建(3D-RA); 6、三维路图(3D Roadmapping); 7、三维与CT/MR图像融合技术。 四、飞利浦FD20平板血管造影系统适用于哪些患者? 心内科:可开展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手术。

CT冠脉造影与导管法血管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CT冠脉造影与导管法血管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本文通过探讨CT冠脉造影与导管法血管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得出结论: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保证患者得到有效、合理的检查和治疗,避免因重复检查造成资源的浪费。 标签:CT冠脉造影;导管法血管冠脉造影;应用 随着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以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检查手段越来越先进、成熟,诊断越来越明确[1]。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导管法血管冠脉造影,此种方法属于有创性检查方法。我们将CT冠脉造影与导管法血管冠脉造影加以对比。 1 机器 INTEGRISCV9血管机及SOMATOMD Defintion AS螺旋CT机。 2 方法 2.1导管法血管冠脉造影的方法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行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导管,先端分别置于左右冠状动脉内进行造影。造影剂采用欧乃派克(350mgI.ml-1)。左侧冠状动脉造影采用5~6个体位进行造影投照,右侧冠状动脉造影采用2~3个体位进行造影投照。 2.2 CT冠脉造影的方法冠状动脉CTA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扫描范围从气管分叉下方1cm至膈肌,采用造影剂跟踪触发技术,感兴趣区设于主肺动脉窗层面的升主动脉内,触发阈值180HU。达阈值后6s开始扫描。造影剂采用欧乃派克(350mgI.ml-1)总量70~80ml,流速5~6ml-s-1,随后等速注入40ml生理盐水。所有患者CT检查前均服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CT主要参数:管电压120~140kv,管电流800~1200mAs,厚度0.9mm,间隔0.45mm。 3 CT冠脉造影 3.1适应症 3.1.1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3.1.2冠状动脉的影像学筛查:①有以下症状者:常感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②体格检查:可以观察到冠状动脉是否存在板块以致狭窄、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异常。 3.1.3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疗效观察:冠状动脉术后复查: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以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观察其是否通畅或者是否存在再狭窄等情况。

碘帕醇-370和碘克沙醇-320在多排CT检查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碘帕醇-370和碘克沙醇-320在多排CT检查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Dushyant V. Sahani, MD, Gilles Soulez, MD, Ke-min Chen, MD, Luigi Lepanto, MD, Jian-rong Xu, MD, Rendon C. Nelson, MD, Luigi Grazioli, MD, Angelo Vanzulli, MD, Jay P. Heiken, MD 及参加IMP ACT研究的研究者 目的:在对比增强多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E-MDCT)检查中,前瞻性地比较碘帕醇-370和碘克沙醇-320对患者心率(HR)和对比增强有效性的影响。 方法:IMPACT是一项多中心、双盲研究,包括166例经随机化分配,按4 mL/秒静脉注射等碘剂量(40 gI)的碘帕醇-370或碘克沙醇-320进行肝脏(n = 121)或外周动脉(n = 45)CE-MDCT检查的患者。CE-MDCT检查采用16排MDCT扫描仪,按照预定成像方案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在注射对比剂前测量心率并持续监测至给药后5分钟。比较两组患者的HR均值和峰值增加量、以及HR增加量达到预定范围(>5且<10、≥10且<15、≥15且<20、>20 bpm)的受试者比例。由两位处于盲态的独立阅片人评估肝脏图像,通过预设定感兴趣区在动脉期和门脉期的表现评价对比增强[Hounsfield单位(HU)]。结果:对HR的影响:84例患者使用碘帕醇-370,82例接受碘克沙醇-320。两组的平均年龄、性别分布、体重、总碘剂量、剂量/体重、合并用药及β阻滞剂使用情况均可比。两组的基线HR平均值(碘帕醇-370组:72.3 ±12.5 bpm;碘克沙醇-320组:74.5 ±11.9 bpm)和给药后峰值HR较基线值的平均变化量(碘帕醇-370组:8.0 ±9.3 bpm,而碘克沙醇-320组为8.4 ±14.7 bpm,P = 0.72)均相似。两组中HR增加量<5、>5且<10、≥10且<15、≥15且<20或>20 bpm的受试者比例可比(P = 0.87)。有2例受试者对比剂注射后发生心动过速(HR上升>70 bpm,给药后峰值HR分别为146 bpm 和164 bpm),均出现在碘克沙醇-320组(2.4%)。对比增强:接受肝脏CT检查的121例患者中,60例使用碘帕醇-370,61例使用碘克沙醇-320。两组的平均年龄、性别分布、体重、总碘剂量和剂量/体重均可比。在动脉期,碘帕醇-370组的腹主动脉HU值显著高于碘克沙醇-320组,两位阅片人的测定结果一致[阅片人1:301.3 ±80.2 HU:273.6 ±65.9 HU,95% 可信区间(6.1-56.8),P = 0.02;阅片人2:302.0 ±73.6 HU:275.1 ±62.9HU,95%可信区间(2.3-51.3),P = 0.03]。在门脉期,两对比剂组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结论:当碘剂量和注射速度相同时,静脉团注碘帕醇-370和碘克沙醇-320对患者HR的作用相似。碘帕醇-370提供的动脉期增强显著优于碘克沙醇-320,但两者在门脉期的增强相似。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比剂,心率,肝脏增强 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图像质量受到几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与患者、扫描采集和对比剂注射参数相关的因素。在最后一类因素中,目前公认碘流速(mgI/秒)是CT血管造影检查中决定动脉增强程度的关键因素,而实质增强的延迟期受该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在给定碘浓度下加快对比剂(CM)注射速度,或在保持注射速度不变时提高对比剂的碘浓度,均可达到较高的碘流速。已经有几项研究证实,注射速度不变时,与碘浓度较低的溶液相比,碘浓度较高的溶液能提供更明显的动脉增强1-6。然而,一项近期的动物研究结果显示,当注射速度均为2 mL/秒时,尽管碘流速不同,碘克沙醇-320(威视派克320, GE Healthcare, Princetion, NJ)和碘海醇-350(欧乃派克350, GE Healthcare)提供的血管衰减相等,原因可能在于非离子型二聚体的粘度较高而渗透压较低7。与之相反,在一项使用碘克沙醇-270(威视派克270, GE Healthcare)或碘海醇-240(欧乃派克240, GE Healthcare)对患者进行肺血管CT造影的研究中,当静脉注射(IV)速度均为3mL/秒时,尽管非离子型单体的碘流速和粘度较低而渗透压较高,但两种对比剂的平均动脉衰减并无差异8。 除碘流速和可能具有影响的不同对比剂的理化特性之外,心率(HR)控制已经在CT检查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使用多排CT(MDCT),尤其是采用8排或16排CT扫描仪获取无运动冠脉血管造影图像的关键因素9,10。但就我们所知,目前尚无直接比较静脉团注不同对比剂对HR影响的报道。

碘克沙醇注射液说明书

核准日期:2011年12月01日 修改日期:2011年12月29日 碘克沙醇注射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碘克沙醇注射液 英文名:Iodixanol Injection 汉语拼音:Diankeshachun Zhusheye 【成份】 本品活性成份为碘克沙醇。 化学名称:5,5’-((2-羟基-1,3-丙二基)-双(乙酰基氨基))-双(N,N ’-双(2,3-二羟基丙基)-2,4,6-三碘-1,3-苯二甲酰胺)。 化学结构式: H N HO H N HO O O I I I N N O H 3C OH CH 3O I I H N OH I H N OH O OH O OH OH OH 分子式:C 35H 44I 6N 6O 15 分子量:1550.20 辅料:氨丁三醇,氯化钠,氯化钙,EDTA 钙钠,盐酸调节pH ,注射用水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明液体。 碘克沙醇是一非离子型、双体、六碘、水溶性的X 线造影剂。与全血和其它相应规格的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相比,所有临床使用浓度的纯碘克沙醇水溶液具有较低的渗透压。通过加入电解质,本品和正常的体液等渗。本品的渗透压和粘度值如下:

浓度 渗透压 mOsm/kg H 2 O 粘度(mPa﹒s)37℃20℃37℃ 320mgI/ml 290 25.4 11.4 *方法:蒸汽压渗透压测定法。 本品的pH 值为6.8-7.6。 【适应症】 X-线对比剂,用于成人的心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常规的与i.a.DSA)、外周动脉造影(常规的与i.a.DSA)、腹部血管造影(常规的与i.a.DSA)、尿路造影,静脉造影以及CT增强检查;儿童心血管造影、尿路造影和CT增强检查。【规格】 50ml:16g(I) 【用法用量】 给药剂量取决于检查的类型、年龄、体重、心输出量和病人全身情况及所使用的技术。通常使用的碘浓度和用量与其它当今使用的含碘X 线对比剂相似,但在一些研究中使用较低碘浓度的碘克沙醇注射液也得到足够的诊断信息。与其它对比剂一样,在给药前后应给病人充足的水分。 下列推荐的剂量可作为指导,用于动脉注射的单次剂量,可重复使用。 适应症/检查用量 动脉使用 动脉造影 选择性脑动脉造影一次注射5~10 ml 主动脉造影一次注射40~60 ml 外周动脉造影一次注射30~60 ml 心血管造影 左心室与主动脉根注 射 一次注射30~60 ml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一次注射4~8 ml

2020年AACEACE颁布降脂治疗预防心血管病流程图

2020年AACE/ACE颁布降脂治疗预防心血管病流程图 近日,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与美国内分泌学会(ACE)联合颁布了2020版降脂治疗预防心血管病专家共识流程图。此流程图是以2017年AACE/ACE降脂治疗预防心血管疾病指南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新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而形成的。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 1.ASCVD危险分层与降胆固醇目标 继续沿用2017版指南的原则,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5类,即极度高危(extreme risk)、很高危(very-high-risk)、高危(high risk)、中危和低危,其LDL-C控制目标依次为<1.4 mmol/L、<1.8 mmol/L、<2. 6 mmol/L、<2.6 mmol/L以及<3.4 mmol/L。其中极度高危分层包括以下患者:进展性ASCVD(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确诊ASCVD 并伴糖尿病或3-4期CKD或伴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男性55岁前或女性65岁前确诊ASCVD。详见下图。

2.关于降胆固醇药物的推荐 与上版指南相比,本流程图基于近年公布的新研究结果,对降胆固醇药物的选择与应用剂量进行了更新。其中他汀仍然被推荐为降胆固醇治疗的首选药物与基础药物,必要情况下可考虑在他汀基础上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胆酸隔置剂(考来维仑)和ATP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bempedoic acid。后者是近20年来美国首次批准的口服降胆固醇药物。对于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者确诊ASCVD的患者,单独使用他汀常难以使胆固醇达标,这种情况下联合应用bempedoic acid 有助于提高胆固醇达标率。该药迄今尚未获得以心血管结局为终点的临床试验证据。其临床终点研究CLEAR试验预期将于2022年结束。现有以胆固醇降幅为终点的III期临床试验显示,该药能使LDL-C降低16.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中断治疗率较高,且可能增加痛风风险。 基于FOURIER研究与ODYSSEY Outcomes研究结果,新版流程图对PCSK-9抑制剂(依洛优单抗和阿利西优单抗)做出了更为明确的推荐。 3.降甘油三酯药物 新版流程图最主要的更新是基于REDUCE-IT研究结果,对高纯度鱼油制剂IPE(icosapent ethyl)做出推荐,建议经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后甘油三酯仍然处于1.5~5.6 mmol/L的患者应用IPE预防心血管事件。

详细地冠脉造影全程图解

史上最详细:冠脉造影全程图解 作为一个新手,我想大家在第一次走进导管室时,会感到莫名紧张和茫然失措,你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该干什么。不要紧,当你能耐心读完以下文字后,也许结果会不一样。 学习冠脉造影,是学习介入治疗手术的前奏,是基础,是基本功,是一个飞行员在真正驾驶战斗机前,在教练机上的几千个小时的实战训练。 在接触介入造影术前,大家肯定做了不少的功课,而真正操作起来,却想不起来了。所以,今天我们将其简化,和大家一步一步地讨论单纯造影术的操作流程细节,和鲜为人知的注意事项。 就从推病人进导管室,上导管床开始学起吧!这时,你将成为助手的助手。 首先,帮助病人躺在导管床合适的位置上,头向C 型臂,现在大家越来越倾向于桡动脉入路,所以我们先从摆穿刺手,也就是固定右手开始。 将病人右臂外展45°左右,放在右手支撑板上,为了给操作者提供良好的穿刺体位,在病人右手腕下垫上绷带卷,或者纱布包,有条件最好垫上500 ml 的袋装盐水,既能支撑,病人舒服,还能充分暴露穿刺点。

把支撑板和盐水袋子用手术包的外包装袋套上,视野干净多了。 然后用绷带绕患者右手掌捆扎结实,避免其移动。自指尖一直到肘关节进行消毒,如下图。谨慎起见,建议将右股动脉穿刺点也准备好,提前消好毒。已备桡动脉穿不成功的不时之需。 消好毒,请站到一边,因为助手将铺手术巾了,这时你可以穿好铅衣,站在一旁看看肝素是怎么配置的,心电监护的联接,三联三通的联接,并学习助手操作。当你站在一旁观察上十几台造影术后,你大可以试一试助手的工作。有些工作不可能看会,比如说摇床到位! 一个合格的助手,其实不输术者,阜外医院的摇床者多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因为一台造影做得成不成功。最关键的不是你造没造成影,而是你造的影是不是能完整将血管展开看清。这就全凭助手摇床的技术了。 关于摇床,我们下次另讲。穿上手术衣,站在助手的位置上,该从何处下手呢?就从整理手术台铺无菌巾开始。首先要帮助操作者整理手术台,可以趁机学习造影所用的基本器械了。 一个造影所需的器械有: 桡动脉穿刺包(将东西取出,放到弯盘里备用);造影导丝(一般为绿色J 头硬导丝,或者超滑又叫泥鳅导丝,它将

冠心病患者强化降脂 降脂之路漫漫 仍需携手共进

冠心病患者强化降脂 降脂之路漫漫 仍需携手共进 作者:医学论坛… 信息来源:医学论坛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16 从最早的Framingham 研究揭示出高胆固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到后来的POSCH 、4S 等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与脂质代谢紊乱的不良影响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但是,出于对安全性的担心,仅仅将LDL-C 降低至≤100 mg/dl 的水平。直到后来REVERSAL 研究提示,LDL-C 的进一步降低可能使冠心病高危患者更加受益,PROVE-IT 、TIMI22、TNT 等一系列研究则再次强化了这一论点,强化降脂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将结合新近的临床试验结果,来探讨如何选择降脂药物才能更有效、更安全地达到强化降脂的目的。 冠心病患者危险程度的分级及降脂目标 2001年发布的NCEP ATP Ⅲ指南明确提出降脂治疗的强度取决于对冠心病风险的评估。高危患者(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LDL-C 靶标应达到<100 mg/dl,中高危患者(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且10年内发生冠心病风险10%~20%)或中危患者(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且10年发生冠心病风险<10%)LDL-C 靶标应达到<130 mg/dl,低危患者(0或1个危险因素)LDL-C 靶标应达到<160 mg/dl 。制定这些指南是希望医师能在常规的临床实践中结合这些建议,从而在心血管健康方面取得长足的改进。 此后,大量关于降脂的新的临床试验结果相继揭晓,2004年新修订的NCEP ATP Ⅲ指南报告参考了这些研究结果,建议对高危患者进行强化降脂治疗,提出对非常高危患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等]将LDL-C 的目标值确定为70 m g/dl 。 极高危患者 ——强化降脂的重点人群 根据更新的NCEP ATPIII 指南报告对极高危患者的定义,临床上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方案无非两种,对于ACS 患者,往往需要积极的治疗,如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而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等非急性发作的患者则更多依靠药物纠正血压、血脂、血糖的代谢紊乱。 辛伐他汀40mg 治疗ACS 疗效显著

一、设备名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系统教学内容

一、设备名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系统 二、数量:一套 三、临床应用范围及要求 可用于心、脑、外周血管等全身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 要求招标货物为高质量的性能稳定产品,功能符合使用要求,投标设备必须已具备CCC和SFDA证书;供货方能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在省内有技术服务维修站。 四、技术规格 1、★主机:采用高频100KW以上进口高压发生装置 1.1★逆变频率:≥100kHz 1.2最大摄影kV:≥125kV 1.3最大摄影mA:≥1000mA 1.4最短曝光时间:1ms 1.5具备患者承受临界射线剂量警告提示功能 1.6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 1.7配置液晶触屏,≥15英寸 2 、X线球管(进口) 2.1焦点设计:双焦点0.3mm/1.0mm 2.2最大焦点功率:≥105kW 2.3最大阳极热容量:≥1450Khu 2.4阳极转速:≥10000rpm; 2.5冷却方式:油冷+风冷 2.6遮光器辐射野形式方野 2.7金属滤过片调整0.1-0.3mm铜滤过可调 3、探测器系统(进口) 3.1★探测器类型:非晶硅碘化铯数字化平板探测器 3.2★最大有效成像视野≥30cm × 38cm 3.3多种物理成像视野,以适应不同临床介入需要≥5种 3.4最小探测视野≤15×15cm 3.5最大图像矩阵灰阶输出: 2048 × 1536 ×14 bit 3.6平板探测器分辨率≥2.5LP/mm 3.7像素尺寸≤194μm 3.8平板可电动旋转是 4、机架系统 4.1★大型多轴落地式C形臂 4.2RAO/LAO:-100°~+110° 4.3CRA/CAU:-55°~+45° 4.4SID运动范围:≥30cm

2013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介入治疗最新数据发布

2013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介入治疗最新数据发布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04-29发表评论分享 冠脉介入治疗 总体趋势 近年来,我国PCI总例数稳定增长(表1),2013年达454505例,但平均百万人PCI 例数为309.42例,而美国约为1800例/百万人,我国冠脉介入治疗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表1 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相关数据对比 注:2013年PCI总例数中包括军队医院数据(42110例),而后续分析中未包括。PC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DES,药物洗脱支架。 地区差异 2013年,15个省/区/直辖市PCI例数超过1万例,但不同地区、医院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6.6%的大医院完成全国37.8%的病例,约1/3的医院完成例数不到总量的5%。尽管要求小医院完成与大医院相似的PCI例数不合理,但从增长情况来看,手术量<100例/年的医院2013年手术量较2012年增长48.08%;而手术量≥1000例/年的医院增长率仅为6.68%,因而维持介入治疗持续增长的潜力在于基层医院。从专业角度来讲,推动介入治疗在县级医院开展是合理的,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须加强培训工作、资质认证、医院帮扶等。 适应证的把握 近几年的数据均显示,在行PCI的病例中,约90%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适应证的把握总体较合理。2009-2013年,我国平均支架置入数维持在1.45枚(2009年)~1.67枚

(2011年)之间。从国家层面来讲,维持在这个范围是合理的,不存在支架滥用现象。2013年,平均支架置入数1.51枚,有下降趋势。 STEMI诊治水平 2009-2013年诊断为STEMI的病例数在增加,实施直接PCI的例数也在增加,但STEMI患者实施直接PCI的比例始终维持在30%左右。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严重不足,这个问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系,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与配合。 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在数据收集、分析、评估、发布以及推动临床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需要完善之处。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也需要正视这些问题,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标准、行业发展的要求进行改善。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 总体趋势 来自网络直报系统的心律失常领域相关数据(表2)显示,总体而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目前仍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表2 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相关数据对比

3.1.2心血管高危人群的综合干预-胡大一、丁荣晶

心血管高危人群的综合干预 一、概述 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持续为居民首位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尤其35~54岁青壮年发病数增加最为迅猛。WHO全球健康报告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将比2000年增加3.7倍。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早期病变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高风险。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主要是由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在我国不同地区14组人群(共17 330人)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平均随访6.4 年,显示我国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80%与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有关,其中34.9%归因于高血压, 31.9%归因于吸烟, 11.4%归因于高胆固醇血症,3%归因于糖尿病。2004年全球52个国家(包括中国)参与的Interheart研究发现,8种已知的可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个体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危险的把握度为90%,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和精神紧张,进一步证明了冠心病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前提;但我国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不利。目前每年新增高血压或血脂异常人数1 000万,1992-2002年10年间,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大城市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上升40%。在我国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增加的同时,控制率却极低,2002年调查资料显示,全国血压控制率仅为6.1%;2006年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表明,血脂控制率仅为50%,高危、极高危人群仅为49%和38%;2006年糖尿病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6.5%)仅占25%。吸烟者中只有26%的人愿意戒烟,超过70%的吸烟者没有意识到吸烟对心血管健康的危害。说明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任重而道远。因此亟需加强心血管高危人群的综合管理,将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 二、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20世纪末以来,国际上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均强调了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整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治疗策略重要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心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分析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心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心血管造影(ACG)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均给予介入治疗,其中,室间隔缺损35例、动脉导管未闭54例、肺动脉狭窄11例。手术前,所有患者均通过ACG和超声心动图(CDFI)检查,对缺损和狭窄处直径进行测量。术中,应用ACG,对封堵器/球囊安放情况进行监测,同时,通过心脏彩超,查看是否存在残余分流。结果对比ACG 与CDFI测量的病变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以造影为依据,对封堵器/球囊位置进行适当调整,24 h后,所有患者无残余分流现象。结论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与CDFI一样,ACG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标签: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ACG;临床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CHD),属于先天性畸形范畴,其中,常见的类型有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和肺动脉狭窄(PS)。近几年,介入治疗呈现出不断发展趋势,并在CHD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手术,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和认可。然而,正确评估患者病情是介入疗效的保障[1]。为探究介入治疗CHD中ACG的临床应用,本院以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的CH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ACG与CDFI检查,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的CHD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47例,女5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81.49)岁。其中,VSD 35例、PDA 54例、PS 1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HD诊断标准。 1.2 方法 (1)ACG检查:采用日本东芝DSA造影机,将其调至ACG模式,并调整相对应的参数。应用Seldinger技术,实施造影检查,待导管校正后,使用自带软件,获得以下数据:VSD缺损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直径。(2)CDFI 检查:采用美国PHILIP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室、心房和主要血管的位置、结构以及连接关系进行判定。在此基础上,使用多普勒血流图,对心内、外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查方式下,不同类型的病变直径,分析研究CDFI与

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 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脂治疗能否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0例原发性高血压联合高脂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其治疗目标的收缩压 <150/100mmHg,LDL-C<2.8mmol/L;治疗组<130/90mmHg,LDL-C<2.2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如: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脑出血、脑卒中、血运重建以及次要终点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左心衰、短暂性脑缺血、再次新源性入院)的组间差异性。结果:经过12个月的治疗、观察并随访,260例患者中成功240例,其中对照组125例,治疗组115例。治疗组患者随访6、12个月的收缩压和随访12个月的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治疗组患者随访6、12个月的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是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概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脂治疗并不能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不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强化治疗 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使血流受到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产生心绞痛症状[1]。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临床医学上普遍认为的冠心病的两大危险因素[2]。目前,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社会上也不断研发出各种各样的降压和降脂的药物,这些药物对于有效降低血压和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冠心病患者高危人群采用多药联合治疗,冠心病的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3]。最近有几项临床研究显示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脂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时间的发生风险,对于这项研究,目前尚未有证据证明我国的冠心病患者能否适合强化降压和强化降脂的联合治疗[4]。因此,笔者根据现有的临床资料,探讨强化降压和强化降脂的联合治疗对于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现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60例原发性高血压联合高脂血患者,260例患者的冠脉均存在严重的狭窄病变。将这2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糖尿病、合并疾病、舒张压、收缩压、脉搏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项目对照组(n=130) 治疗组(n=130) P值X2年龄(岁)65.8±8.5 66.5±8.6 P>0.05 5.325 性别(男,女)(96,34) (98,32) P>0.05 5.365 体重kg/m225.5±3.6 26.2±3.1 P>0.05 6.214 糖尿病(n,%)(51,39.23) (53,40.76) P>0.05 5.684 合并疾病 陈旧性心肌梗死(53,40.76) (51,39.23) P>0.05 5.965 不稳定性心绞痛(68,52.30) (71,54.61) P>0.05 5.328 脑卒中(11,8.4) (12,10.09) P>0.05 5.698 (5,3.8) (4,3.07) P>0.05 6.125 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附件1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儿科专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途径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1.心血管内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4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内科专业科室的技术标准。 2.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2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

专业技术标准。 3.介入手术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符合心血管介入诊疗功能要求的心血管造影机,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设备。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相应的器械耗材和药品的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6)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配备符合相应手术要求的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专业需要。 (2)符合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危重患者救治要求。 (3)有呼吸机和多功能监护仪等设备。 (4)能够开展有创监测项目和有创呼吸机治疗。 (5)有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专职医护人员。 5.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 (1)能够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诊断设备进行常规检查和无创性心血管成像与血流动力学检查。 (2)有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和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13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

十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 (一)高危人群筛查 尽可能全面收集个体健康信息,内容包括: ①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 ②家族史: ③生活方式(膳食、身体活动、吸烟、饮酒): ④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 ⑤目前健康情况: ⑥药物使用情况: ⑦心理社会因素(家庭情况、工作环境、文化程度、有无精神创伤史): ⑧体检数据(血脂、血糖、心电图) (1)具有以下危险因素2项以上者,应视为脑卒中高危人群: ①直系亲属中有过脑卒中或冠心病史; ②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或有其他的心脏疾病、颈动脉狭窄、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其中之一的; ③吸烟; ④长期大量饮酒; ⑤缺乏体育运动,每周不能坚持三次(每次至少20-30分); ⑥肥胖; ⑦年龄超过50岁; ⑧膳食中饱和脂肪酸或胆固醇过多; ⑨男性; ⑩缺血性眼病史

(2)对于已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视为高危人群。 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因素和可改变因素。 1、不可改变因素 ①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比较年轻时患病者(男<55岁、女<65岁),其近亲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增加5倍。 ②年龄、性别: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49岁以后发病率升高。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③季节:70%的脑卒中发生秋末冬初气候骤变的时候。 2、可改变因素 ①血脂:血脂异常时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促使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 ②血糖: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也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尤其是心房纤颤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③高血压:血压增高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而且高血压史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④颈动脉疾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狭窄,当狭窄超过70%时,脑卒中风险是无颈动脉狭窄的2倍。 ④吸烟:吸烟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其他危险因素有相加协同的作用。 ⑤超重和肥胖:肥胖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此外,中心性肥胖较周围型肥胖致心血管疾病作用更强。 ⑥高同型半光氨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⑦缺乏有氧运动: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冠心病)

卫生部冠脉介入培训教材 第一章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放射防护 一放射线损伤 确定效应与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关,并存在阈值剂量概念,人体分次接受相当于阈值剂量的X线辐射,可不出现确定效应;因此确定效应的阈值剂量通常指单次电离辐射致放射线损伤的阈值剂量。这一阈值剂量并不适用于累积剂量,即使患者接受多次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累积剂量达到或超过阈值剂量,可不出现明显的放射线损伤。皮肤损害、白内障等属于确定效应。 随机效应在自然界中呈概率分布,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并不相关,不存在阈值剂量的概念。诱发肿瘤以及可遗传的基因异常属于随机效应。随机效应出现的概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机效应与累积剂量有关,因此,虽然多次接受相同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以较少确定效应,但并不能减少随机效应。 二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 (一)X线成像原理 X线是一种电离辐射,其光子能量约为可见光的5000-7500倍,因此产生与可见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X线光子具有穿透性,可不同程度地穿透人体的不同组织。X线在人体内衰减的程度不仅与X线光子的能量有关,还与人体组织内的化学组成、密度和厚度有关。X 线光子的能量越高,其穿透性越高,能量越低,其穿透性也就越差。 (二)接入性诊断和操作中X线成像过程 1.X线的产生X线管有阴极、阳极;在阴阳电极间电场的作用下,阴极发射的电子加速向阳极移动并高速撞击阳极金属,电子能量的一小部分转换为X线。阴极电流(mA)决定阴极释放的电子数量;阴阳极间的电压(kV)决定电子撞击阳极的速率。因此阴极电流决定X线光子的数量,X线管电压决定X线光子的能量。 2.X线在人体的衰减及影响成像的因素 (1)X线管电压; (2)X线管电量; (3)X线光束滤过; (4)散射; (5)减少图像噪声; 三如何减少)X线对患者和介入人员的放射线损伤 (一)设备参数 相关参数涉及电压、电流量、记录帧数等;现阶段使用的X线接受装置有两种类型:影像增强器和平板探测器。 (1)X线脉冲频率; (2)控制图像的放大倍数;X线成像系统的辐射剂量因放大倍数的增加而增加。 (二)介入人员操作时的可控性因素 1.减少透视及影像采集时间; 2.使用遮光器; 3.控制透视和摄影时的辐射剂量; 4.调整X线接收装置和球管的位置; 5.控制投照角度; 6.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完整版)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中已定义为"极高危",但ASCV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再发风险存在差异。2018年美国心血管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了胆固醇临床实践管理指南,将ASCVD患者的风险进一步细分为极高风险和非极高风险患者,并进行不同的治疗推荐,强调极高风险人群在高强度/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同时,也提出了非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推荐。2017年ACC专家组就"非他汀类药物治疗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ASCVD管理中的作用"制定了专家共识。但是,我国人群对于大剂量、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差,患者发生肝毒性、肌肉毒性的风险明显高于欧美国家患者,而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即可使我国的大多数患者LDL-C达标。此外,除了单一高强度的他汀治疗,联合降脂方案也可显著降低患者的LDL-C水平。因此,本共识专家组对ASCVD危险分层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标准,找出超高危ASCVD患者,推荐相应的降脂治疗方案,更加明确地指导ASCVD的二级预防。

一、超高危ASCVD人群的定义 临床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史、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重建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等,以上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 (一)ASCVD二级预防的风险因素评估 全面评价ASCVD总体危险是防治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既往指南大多评估患者的10年总体发病风险,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危,ASCVD 患者直接列为极高危人群。然而,即使在ASCVD患者之间,再次发生ASCVD事件的风险也截然不同:其10年严重血管事件的再发率在17%,其中18%的人再发率<10%,22%的人再发率>30%。ASCVD 患者1年内面临极高的再发事件风险,中国国家卒中登记处入选11 560例患者,结果显示有17.7%的患者1年内卒中再发。国外亦有研究发现,患者发生ACS后1年内再发缺血性事件的风险为9.2%。丹麦一项登记队列研究在平均3.6年的随访中观察到,MI发生后1年内患者再次发生MI、卒中或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为20%。EPICOR Asia 研究结果显示,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2年内再发率为3.0%~8.7%。此外,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也可能增加患者未来事件的风险,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风险更高。与单纯PAD患者相比,同时合并P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