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灌注桩设计说明

基础工程灌注桩设计说明
基础工程灌注桩设计说明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灌注桩基础设计

学部城建学部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日期 2014-12-05

第一章桩基础地质条件概述

1.1地形

拟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1.2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层土:素填土,层厚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f=95kPa 第二层土:淤泥质土,层厚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65kPa

第三层土:粉砂,层厚6.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110kPa

第四层土:粉质黏土,层厚4.2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165kPa 第五层土:粉砂层,钻孔未穿孔,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 ak=280kPa 1.3岩土设计参数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参数

表1-2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k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单位:kPa

1.4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

1.5场地条件

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1.6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30m,宽9.6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外差450mm。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如图1-1

图1-1网布置图

1.7上部结构荷载

上部荷载(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

1-3、1-4

表1-3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题号

F K(kN)M K(kN×m) V K(kN)

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

9 2310 2690 2970 275 231 238 165 162 153

表1-4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题号

F(kN)M(N*m)V(kN)

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

9 2910 3790 3430 286 251 266 204 188 196 1.8材料

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为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第二章 灌注桩设计

1)灌注桩基设计设计方案

初步选择持力层,确定桩型和尺寸

室外地坪标高为-0.45m ,自然地坪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不再进行沉降计算,拟采用直径为500mm 的混凝土沉管灌注桩。

选用第五层土粉砂层为持力层,由《建筑桩基设计规》可知,桩尖深入持力层的长度不宜小于1.5(1.5d =0.675m ),这里取0.75m ,设计桩长15.0m ,承台高0.95m ,承台底面埋置深度-1.5m ,桩顶伸入承台50mm ,桩顶标高-1.55m ,桩底标高为-16.55m ,桩长为15.0m 。

2)单桩承载力计算

查《建筑桩基设计规》得表2-1:

表2-1 土侧(端)阻标准值及其深度

(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

∑+=+=pk

p i sik p pk sk uk q A l q u Q Q Q (3-1)

()3.140.500.1522 3.328 6.645 4.2600.75751100.5kN

sk Q =???+?+?+?+?= (3-2)

kN 6.17690050.014.34

1

2=???=

pk Q (3-3) 1100.5176.61277.1kN uk sk pk Q Q Q =+=+=

(2)基桩竖向荷载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承台底部地基土较为松软的填土,压缩性大,因此不需考虑承台土效应,即0=c η,则

1277.1

638.6kN 2uk a Q R R K ==== (3-4)

根据上部荷载初步估计桩数为:

2310 3.62638.6

k a F n R =

== (3-5) 初步设计桩数为4根。

桩基验算

根据《建筑桩基设计规》,当按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进行计算时,荷载应取效应的标准组合值

由于装机所处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且场地无可液化砂土、粉土问题,因此可不进行地震效应的竖向承载力验算。

根据初步设计桩数采用正方形承台,由《建筑桩基设计规》桩间距为设计为3d ,桩中心距承台边缘为d ,则承台初步设计为2500mm ×2500mm ,如图2-1

图2-1 承台平面布置

2.50 2.50 1.520187.5kN k G =???= (3-6) 计算时取荷载标准组合,则

2310187.5624.38638.64k k k F G Q kN Ra n ++===<= 故而如此设计是合理的

承台最终验算

计算时取荷载标准组合,则

max max 2

(2751650.75)0.75)

624.38624.38132.9240.750.75757.30 1.2R 766.32kN Y k k M N N y kN +??=+

=+=+??=<=∑ (3-8) max

min (2231580.75)0.75

N 624.38624.38-113.83

2

40.750.75

491.460

y k k M N y kN +??=-

=-

=??=>∑ (3-9) 满足设计要求,故此次设计是合理的。

3)承台设计

根据以上桩基设计及构造要求,承台尺寸为2.5m ×2.5m 如图2-2,初步设计承台厚0.95m ,承台混凝土选用C25,f t =1.27N/mm 2,f c =11.9N/mm 2;承台钢筋选用HRB335级,f y =300N/mm 2。

灌注桩基础课程设计

灌注桩基础课程设计 1、设计资料 (1)设计题号6,设计轴号○B (○A 轴、○C 轴柱下仅设计承台尺寸和估算桩数)。 (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 ○A 轴荷载:N k 165V m kN 275M kN 2310F k k k =?==;; ○B 轴荷载:N k 162V m kN 231M kN 2690F k k k =?==;; ○C 轴荷载:N k 153V m kN 238M kN 2970F k k k =?==;; (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A 轴荷载:N k 204V m kN 286M kN 2910F k k k =?==;; ○B 轴荷载:N k 188V m kN 251M kN 3790F k k k =?==;; ○C 轴荷载:N k 196V m kN 266M kN 3430F k k k =?==;; (4)工程地质条件 ①号土层:素填土,层厚1.5m ,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ak f =95kPa 。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3.3m ,流塑,承载力特征值ak f =65kPa 。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6.6m ,稍密,承载力特征值ak f =110kPa 。 ④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4.2m ,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ak f =165kPa 。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ak f =280kPa 。 (5)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于地表下3.5m ,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6)场地条件 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7)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30m ,宽9.6m 。室外地坪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400mm ×400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图如下:

钻孔灌注桩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钻孔灌注桩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及设计计算内容 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上部构造、标准及其部分荷载: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桥面净-9+2?0.5,主梁布置见下图。主梁标准跨径L=20m,计算跨径19.5m,梁长19.96m 边板重23.767kN/m,中板重22.394(护栏、桥面铺装等均已计入)纵向风力: 盖梁引起的风力1.157KN,对桩顶的力臂为7.07m 墩柱引起的风力0.85KN,对桩顶的力臂为:3.26m 横桥向按无水平力计算 冲击系数:228 +μ .1 1= 3、地质水文资料:

地基土:软塑粘性土,地基土比例系数4/5000m KN m =,地基土桩侧摩阻力 KPa q k 50=,地基土内摩擦角040=?,黏聚力为0;桩入土长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7.0=λ,清孔系数80.00=m ,土容重3/0.10m KN =γ(已扣除浮力),地基土容许承载力KPa f a 300][0= 4、材料: 钢筋:盖梁、桩柱主筋用HRB335钢筋,其他均用R235钢筋; 混凝土:盖梁用C30,墩柱、钻孔灌注桩用C25。 5、构造型式见附图 柱直径采用120cm ,桩直径采用140cm 6、支座型式:橡胶支座,厚28mm 7、设计标高: 桥面中心标高:6.989m 盖梁顶面标高:5.873m 桩顶标高:-0.7m 地面标高:-1.2m 最大冲刷线标高:-3.2m 下部构造图 8、盖梁计算(一组) 1)永久作用计算 2)可变作用计算 3)内力组合计算 4)截面配筋设计及承载力校核

9、桥墩墩柱计算(二组) 1)永久作用计算 2)可变作用计算 3)内力组合计算 4)截面配筋计算及应力验算 10、钻孔灌注桩计算(一、二组) 1)荷载计算:永久作用、可变作用 2)桩长计算 3)桩内力计算 4)桩身截面配筋与承载力验算 5)水平位移验算 三、设计依据与参考资料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基础工程》,王晓谋 4、《钢筋混凝土结构》 5、公路桥涵标准图 6、桥梁计算示例丛书:混凝土简支梁(板)桥 第二节盖梁计算 1 荷载计算 (1)上部结构永久荷载见表3-1: (2) 盖梁自重及作用效应计算(1/2盖梁长度) 图3-2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某实验室多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考核成绩:-------------------- 建筑教研室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课程设计指导书 (5) (一)课程设计编写原则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指南 1、设计资料的收集 (5) 2、桩型、桩断面尺寸及桩长的择 (7) 3、确定单桩承载力 (7) 4、桩的数量计算及桩的平面布置 (10) 5、桩基础验算 (11) 6、桩身结构设计 (14) 7、承台设计 (15) 三、附录 附录一:课程设计评定标准 (21)

《桩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题目:某实验室多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时间及地点:2009年月日-- 月日(1周),教室 指导教师: 一、课程设计基础资料 某实验室多层建筑一框架柱截面为400mm×800mm,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设计值:轴力F=2800kN,弯矩M=420kN·m,H=50kN。经勘查地基土层依次为:0.8m厚人工填土;1.5m厚黏土;9.0m厚淤泥质黏土;6m厚粉土。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表所示,地下水位离地表1.5m。试设计该桩基础。 表7-35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号土层名称土层 厚度 (m) 含水 量 (%) 重力密 度 (kN/m 3) 孔隙 比 液限 指数 压缩模量 (Mpa) 内摩 擦角 (0) 凝聚 力 (kPa) ①②③ ④⑤ ⑥人工填土 黏土 淤泥质黏 土 粉土 淤泥质黏 土 风化砾石 0.8 1.5 9.0 6.0 12.0 5.0 32 49 32.8 43.0 18 19 17.5 18.9 17.6 0.864 1.34 0.80 1.20 0.363 1.613 0.527 1.349 5.2 2.8 11.07 3.1 13 11 18 12 12 16 3 17 二、设计依据和资料(详见实例) 三、设计任务和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通过《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桩基础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基本掌握主要承受竖向力的桩基础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本课程设计拟结合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多层、高层办公楼,已知其柱底荷载、框架平面布置、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建筑物的环境及施工条件进行桩基础设计计算,并绘制施工图,包括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桩配筋图及施工说明。 桩基设计依据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IGJ94-94)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课程设计成果及要求 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桩基础设计计算及施工图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说明书

基础设计规范(桩基础部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8.5桩基础(一) 8.5 桩基础 8.5.1 本节包括混凝土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低桩承台基础。 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8.5.2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 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 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 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5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 6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静压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7配筋长度: 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 3)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 4)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8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Ⅰ级钢)的30倍和钢筋直径(Ⅱ级钢和Ⅲ级钢)的35倍。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桩和柱的连接可按本规范第8.2.6条高杯口基础的要求选择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纵筋插入桩身的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9 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中,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求。 8.5.3 群桩中单桩桩顶竖向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钻孔灌注桩设计说明

钻孔灌注桩设计说 、一般说 【一】本说明为通用说明,说明中凡有”符号者适用于本设计 【二】本说明及附图中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标高以米为单位 0.000.004.35米为室内地面标高【三】本工程的绝对高程 设计依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家规程进行设计,主要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20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200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200 、桩体施工说 【一】本工程根据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设计,日期201月 【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采用钻孔成孔灌注桩,桩长约4~7米 以-层粉土及-层粉土做桩端持力层,桩端以桩长控制 【三】本工程设计转孔灌注桩为端承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图纸中设计桩长是根据地质资料估计的桩端的终孔标高应以持力层岩样和 孔进尺为主要依据,以设计桩长为参考依据 2桩孔成形后必将孔底沉渣清理干净,清空后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5,桩孔 检合格后立即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 【四】本工程设计钻孔灌注桩为摩擦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必须保证图纸设计桩长桩端终孔标高的决定一设计桩长为主,以成孔 尺速度为辅 2桩孔成形后必须讲孔底沉渣晴朗干净,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15, 孔质检合格后立即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 【五】本工程设计钻孔灌注桩为摩擦—端承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必须保证图纸设计桩长桩端终孔标高的决定一设计桩长为主,以成孔 尺速度为辅 2桩孔成形后必须讲孔底沉渣晴朗干净,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10, 孔质检合格后立即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 【六】施工要求 1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时,施工期间护筒内泥浆面应高于地下水1.米以上, 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1.米以上,泥浆制备和处理详情 JGJ94-2006.3.条6.3.条 2冲击成孔及钻孔成孔灌注桩的机具选择、护筒的埋设、冲(钻)孔施工要领 要求应遵照规JGJ94-200中有关具体条文 】钻孔成孔灌注桩详6.3.条6.3.条 】冲击成孔灌注桩详6.3.1条6.3.1条 3当清孔指标可能超过规定值时,应采取桩端后筑浆技术,清孔后应立即浇灌

基础设计规范(桩基础部分)

基础设计规范(桩基础部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1——8.5桩基础(一) 8.5 桩基础 8.5.1 本节包括混凝土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低桩承台基础。 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8.5.2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 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 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 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 0.5m。 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5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 6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静压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7配筋长度: 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 3)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 4)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8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Ⅰ级钢)的30倍和钢筋直径(Ⅱ级钢和Ⅲ级钢)的35倍。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桩和柱的连接可按本规范第8.2.6条高杯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桩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西南交通大学

目录 一、概述 (3) 1.1 设计任务 (3) 1.2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桩的计算宽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桩的变形系数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桩顶的刚度系数ρ1,ρ2,ρ3,ρ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计算承台底面形心O 点的位移a,b,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计算作用在每根桩顶上的作用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计算局部冲刷线处弯矩M0,水平力Q0及轴向力N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验算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y 处截面的弯矩 y M 及 y 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桩顶纵向水平位移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钻孔灌注桩技术规范

钻孔灌注桩技术规范 (2) 2.2.1.1 适用范围 (2) 2.2.2 术语 (2) 2.2.3 基本规定 (2) 2.2.4 施工准备 (3) 2.2.5 材料和质量要求 (4) 2.2.6 施工工艺 (7) 2.2.7 质量标准 (16) 2.2.9 安全环保措施 (17)

钻孔灌注桩技术规范 2.2.1.1 适用范围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按成孔工艺和成孔机械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其适用范围如下: 1.冲击成孔灌注桩:适用于黄土、黏性土或粉质黏土和人工杂填土层中应用,特别适合于有孤石的砂砾石层、漂石层、坚硬土层、岩层中使用,对流砂层亦可克服,但对淤泥及淤泥质土,则应慎重使用。 2.冲抓成孔灌注桩:适用于一般较松软黏土、粉质黏土、砂土、砂砾层以及软质岩层应用,孔深在20m 内。 3.回转钻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软、硬土层,如淤泥、黏性土、砂土、软质岩层。 4.潜水钻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软、硬土层,如淤泥、淤泥质土、黏土、粉质黏土、砂土、砂夹卵石及风化页岩层中使用,不得用于漂石。2.2.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2.2.2 术语 1.灌注桩:先用机械或人工成孔,然后再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的基桩。2.泥浆护壁:用机械进行贯注桩成孔时,为防止塌孔,在孔内用相对密度大于1 的泥浆进行护壁的一种成孔施工工艺。 2.2.3 基本规定 2.2.3.1 桩位放样允许偏差如下: 1.群桩:20mm; 2.单排桩:10mm。 2.2.3.2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进行检查时, 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灌注桩可对护 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2.2.3.3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2.2.3.3 的规定,桩顶标高至 少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要求见表2.2.7-2。每浇注50m3 必须有1 组试 件;小于50m3 的单柱单桩,每根桩必须有1 组试件;每个柱子承台下的桩至少应有l 组试 件。

桩基础课程设计(仅供参考)

院系:土木学院 姓名: *** 学号: ********班号:土木1001指导教师:罗晓辉日期:2013年6月

目录 1.设计资料 1.1 上部结构资料 (4)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4)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4) 2.1 选择桩型 (4)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4) 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5) 4.1 B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 4.2 C柱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 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与非复合作比较) (5) 5.1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B承台) (5) 5.2五桩承台承载力计算(C承台) (7) 5.3 比较 (8) 6. 桩基础沉降验算 (8) 6.1 B柱沉降验算 (8) 6.2 C柱沉降验算 (8) 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 8. 承台设计 (10) 8.1四桩承台设计(B柱) (10) (1)柱对承台的冲切 (10) (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1) (3)斜截面抗剪验算 (11) (4)受弯计算 (11) (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2) 8.2五桩承台设计(C柱) (12) (1)柱对承台的冲切 (12)

(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2) (3)斜截面抗剪验算 (13) (4)受弯计算 (13) (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3)

1.设计资料 1.1 上部结构资料 某建筑方案,上部结构为五层框架,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 B C 附图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见附加资料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2.1 选择桩型 采用预制桩(静压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⑤层为粉砂,压缩性低,所以第⑤层是比较适合 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2d),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2+2+4+8+1=17m。 初步选定承台埋深为2.1m。

土木5桥梁桩基础课程设计word文档

桥梁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1、桥墩组成:该桥墩基础由两根钻孔灌注桩组成。桩径采用φ=1.2m ,墩柱直径采用φ=1.0m 。桩底沉淀土厚度t = (0.2~0.4)d 。局部冲刷线处设置横系梁。 2、地质资料:标高25m 以上桩侧土为软塑亚粘土,其各物理性质指标为:容量γ=18.5kN /m 3,土粒比重G=2.70g/3cm ,天然含水量%21=ω,液限 %7.22=l ω,塑限%3.16=p ω。标高25m 以下桩侧及桩底土均为硬塑性亚粘土,其物理性质指标为:容量γ=19.5kN /m 3,土粒比重G=2.70g/3cm ,天然含水量 %8.17=ω,液限%7.22=l ω,塑限%3.16=p ω。 3、桩身材料:桩身采用25号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弹性模量 αMP E h 41085.2?=,所供钢筋有Ⅰ级钢和Ⅱ级纲。 4、计算荷载 ⑴ 一跨上部结构自重G=2350kN ; ⑵ 盖梁自重G 2=350kN ⑶ 局部冲刷线以上一根柱重G 3应分别考虑最低水位及常水位情况; ⑷公路Ⅱ级 : 双孔布载,以产生最大竖向力; 单孔布载,以产生最大偏心弯矩。 支座对桥墩的纵向偏心距为3.0=b m (见图2)。计算汽车荷载时考虑冲击力。 ⑸ 人群荷载: 双孔布载,以产生最大竖向力; 单孔布载,以产生最大偏心弯矩。 ⑹ 水平荷载(见图3) 制动力:H 1=22.5kN (4.5); 盖梁风力:W 1=8kN (5); 柱风力:W 2=10kN (8)。采用常水位并考虑波浪影响0.5m ,常水位按45m 计,以产生较大的桩身弯矩。W 2的力臂为11.25m 。

图4 5、设计要求 ⑴确定桩的长度,进行单桩承载力验算。 ⑵桩身强度验算:求出桩身弯矩图(用座标纸画),定出桩身最大弯矩值及其相应截面位置和相应轴力,配置钢筋,验算截面强度(采用最不利荷载组合及常水位)。 ⑶计算主筋长度、螺旋钢筋长度及钢筋总用量。 ⑷用A3纸绘出桩的钢筋布置图。 二、应交资料 1、桩基础计算书 2、桩基础配筋图 3、桩基础钢筋数量表

钻孔灌注桩设计说明

钻孔灌注桩设计说明 一、一般说明 【一】本说明为通用说明,说明中凡有“√”符号者适用于本设计。 【二】本说明及附图中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标高以米为单位。 【三】本工程以000.0±为室内地面标高,000.0±的绝对高程为350.4米。 二、√设计依据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家规程进行设计,主要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8 三、桩体施工说明 √【一】本工程根据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设计,日期为2010年6月。 √【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采用钻孔成孔灌注桩,桩长约为42米~78米,以③-3层粉土及④-1层粉土做桩端持力层,桩端以桩长控制。 【三】本工程设计转孔灌注桩为端承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图纸中设计桩长是根据地质资料估计的,桩端的终孔标高应以持力层岩样和成孔进尺为主要依据,以设计桩长为参考依据。 2.桩孔成形后必将孔底沉渣清理干净,清空后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50,桩孔质检合格后立即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 【四】本工程设计钻孔灌注桩为摩擦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必须保证图纸设计桩长,桩端终孔标高的决定一设计桩长为主,以成孔进尺速度为辅。 2.桩孔成形后必须讲孔底沉渣晴朗干净,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150,桩孔质检合格后立即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 √【五】本工程设计钻孔灌注桩为摩擦—端承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必须保证图纸设计桩长,桩端终孔标高的决定一设计桩长为主,以成孔进尺速度为辅。 2.桩孔成形后必须讲孔底沉渣晴朗干净,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100,桩孔质检合格后立即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 √【六】施工要求: 1.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时,施工期间护筒内泥浆面应高于地下水位1.0米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 1.5米以上,泥浆制备和处理详情见JGJ94-2008第6.3.1条至6.3.3条。 2.冲击成孔及钻孔成孔灌注桩的机具选择、护筒的埋设、冲(钻)孔施工要领等要求应遵照规程JGJ94-2008中有关具体条文: 【1】钻孔成孔灌注桩详第6.3.4条至6.3.9条; 【2】冲击成孔灌注桩详第6.3.10条至6.3.17条。 3.当清孔指标可能超过规定值时,应采取桩端后筑浆技术,清孔后应立即浇灌水下

高层公寓楼桩基础设计说明

高层公寓楼桩基础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岩土工程勘察-----------------------------------------2 三、桩基础方案选择---------------------------------------4 四、桩型、桩长和桩的截面尺寸的选择-----------------------5 五、桩基承载力验算(标准组合)---------------------------9 六、桩基沉降验算(准永久荷载)---------------------------12 七、桩身截面强度验算(基本组合)-------------------------15 八、桩基承台验算(基本组合)-----------------------------18 九、参考规及资料---------------------------------------23 十、施工图-----------------------------------------------23 一、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及其周围,除中细砂层为液化土外,未发现有影响场地

稳定性的其他不良地质作用,也无洞穴、孤石、管线临空面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场地稳定,适宜拟建筑物建设。 二、岩土工程勘察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土层由素填土①、淤泥②、粉质粘土③、中细沙④、残积土⑤、全风化花岗岩⑥、强风化花岗岩⑦和中风化花岗岩⑧组成。其中: 素填土为新近填土,松散。工程地质性能差; 淤泥为流塑状,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粉质粘土呈可塑状,中压缩性,力学强度和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中细沙呈松散-稍密,饱和,局部会产生轻微液化,力学强度和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残积土呈可塑、硬塑状,中的-低压缩性,力学强度和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全风化花岗岩层力学强度和工程地质性能中等; 强风化花岗岩层力学强度高,工程地质性能良好; 中风化花岗岩力学强度高,工程地质性能良好,未钻穿。 综上所述,场地岩土体种类较多,但土层分布均匀,除中细沙局部会产生轻微液化外,各土层工程地质性能变化不大,场地综合性较好。 三、桩基础方案选择 拟建高成建筑物,场地上部土层承载力较低,不具备天然地基的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开封段TJ-2标段 运粮河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方案 郑民高速公路开封段TJ-2标段运粮河大桥,中心桩号为K40+628,共计19 跨20米预应力组合箱梁,设计钻孔灌注桩100根。桥墩桩基桩径为1.6m,桩长为38m,共90根,0#、19#台桩基桩径1.5m,桩长为35m,共10根。桩基设计为摩擦桩。 一、编制依据 1.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安 全施工规程、工程施工定额; 2.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开封段TJ-2标段的招标文件》、施工图设计》、施工承包合 同》; 3.国家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法规、条例和政策; 4.我部对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相关资料; 5.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下发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法》; 6.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开封段总监办下发的〈关于钻孔灌注桩施工提示》 (开封境一期总监办2010】07号); 7.其他文件,创优方案、首件工程认可制、样板工程评审制等管理制度和办法。 二、工程概况 1、从设计的工程地质纵断面图中可以看出,桩基穿越的地层分别为粉土、粉砂、粉土、粉砂、细砂。土质含沙量大,必须购置优质造浆粘土。 2、本桥桩基接立柱,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桩位置偏差 3、桩基主要工程量 三、施工组织 1、人员情况

项目部成立以常务副经理为组长的桩基工程施工领导小组。项目常务副经 理为组长,总工为副组长,工程部、质检部、工地试验室及桩基队的部分人员为组员。 本项工程由桥梁一队担任施工。在大桥右侧临时征地 3.6亩设置钢筋加工场,现场安装160变压器供电。钻孔工班12人,钢筋加工工班15人(含焊工5人),混凝土工班10人(含吊车司机2人),杂工3人(含机修工1人) 施工现场设技术员1名,负责技术指导;试验员1名,负责现场试验检测;测量工2名,负责测量放线。 图表3-2 施工人员准备情况 2、机械设备情况 在桩基开工前拌合站必须完成安装调试标定试拌等工作,具备正常生产混 凝土的条件。混凝土拌合有备用JS500设备一套,混凝土拌合站配备120KW 发电机组,以备停电所需。混凝土运输车5部,必须进场,并保证正常运输。各种钢筋加工设备到位并生产半成

钻孔灌注桩技术规范

建筑——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技术规范 (2) 2.2.1.1 适用范围 (2) 2.2.2 术语 (2) 2.2.3 基本规定 (2) 2.2.4 施工准备 (3) 2.2.5 材料和质量要求 (4) 2.2.6 施工工艺 (7) 2.2.7 质量标准 (16) 2.2.9 安全环保措施 (17)

钻孔灌注桩技术规范 2.2.1.1 适用范围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按成孔工艺和成孔机械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其适用 范围如下: 1.冲击成孔灌注桩:适用于黄土、黏性土或粉质黏土和人工杂填土层中应用,特别适合于有孤石的砂砾石层、漂石层、坚硬土层、岩层中使用,对流砂层亦可克服,但对淤泥及淤泥质土,则应慎重使用。 2.冲抓成孔灌注桩:适用于一般较松软黏土、粉质黏土、砂土、砂砾层以及软质岩层应用,孔深在20m 内。 3.回转钻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软、硬土层,如淤泥、黏性土、砂土、软质岩层。 4.潜水钻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软、硬土层,如淤泥、淤泥质土、黏土、粉质黏土、砂土、砂夹卵石及风化页岩层中使用,不得用于漂石。2.2.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2.2.2 术语 1.灌注桩:先用机械或人工成孔,然后再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的基桩。 2.泥浆护壁:用机械进行贯注桩成孔时,为防止塌孔,在孔内用相对密度大于 1的泥 浆进行护壁的一种成孔施工工艺。 2.2.3 基本规定 2.2.3.1 桩位放样允许偏差如下: 1.群桩:20mm; 2.单排桩:10mm。 2.2.3.2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进行检查时, 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灌注桩可对护 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2.2.3.3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2.2.3.3 的规定,

桩基础课程设计--灌注桩基础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桩基础课程设计 完成日期:2013年11月20日

灌注桩基课程设计 1.设计题目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灌注桩基础设计 2.设计荷载 (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 k=2040kN M k=242kN.M V k=145kN ○B轴荷载:F k=2280KN M k=223 KN.M V k=158 kN ○C轴荷载:F k=2460kN M k=221kN.M V k=148kN (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 k=2650kN M k=253kN.M V k=193kN ○B轴荷载:F=3560 kN M=228 kN.M V=175 kN ○C轴荷载:F k=3120kN M k=244kN.M V k=188kN 设计○C轴柱下桩基,○A、○B轴柱下仅设计承台尺寸和估算桩数。 3.地层条件及其参数 1). 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95kPa。 ①号土层:素填土,厚度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f ak =65kPa。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厚度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 =110kPa。 ③土层:粉砂,厚度6.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 =165kPa ④号土层:粉质粘土,厚度4.2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 =280kPa。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 ak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表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土层编号 土的名称 孔隙比 e 含水量 W (%) 液性指数 I l 标准灌入锤击数 N (次) 压缩模量 Es ① 素填土 - - - - 5.0 ② 淤泥质土 1.04 62.4 1.08 - 3.8 ③ 粉砂 0.81 27.6 - 14 7.5 ④ 粉质粘土 0.79 31.2 0.74 - 9.2 ⑤ 粉砂层 0.58 - - 31 16.8 表2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k 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 土层编号 土的名称 桩的侧阻力q sk 桩的端阻力q pk ① 素填土 22 - ② 淤泥质土 28 - ③ 粉砂 45 - ④ 粉质粘土 60 900 ⑤ 粉砂层 75 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桩基验收标准

桩基础 5.1.1 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 群桩 20mm; 单排桩 10mm。 5.1.2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现场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说明: 5.1.2 桩顶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如不做中间验收,在土方开挖后如有桩顶位移发生不易明确责任,究竟是土方开挖不妥,还是本身桩位不准(打入桩施工不慎,会造成挤土,导致桩位位移),加一次中间验收有利于责任区分,引起打桩及土方承包商的重视。 5.1.3 打(压)入桩(预制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3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表5.1.3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

说明: 5.1.3 本规范表5.1.3中的数值未计算及由于降水和基坑开挖等造成的位移,但由于打桩顺序不当,造成挤土而影响已入桩的位移,是包括在表列数值中。为此必须在施工中考虑合适的顺序及打桩速率。布桩密集的基础工程应有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沉桩的挤土影响。 5.1.4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 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 要求执行。每浇注50m2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表5.1.4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5.1.5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不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说明: 5.1.5 对重要工程(甲级)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本检验桩的垂直承载力。工程的分类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第3.0.1条的规定。关于静载荷试验桩的数量,如果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单一,当地又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设计确定。承载力检验不仅是检验施工的质量而且也能检验设计是否达到工程的要求。因此,施工前的试桩如没有破坏又用于

钻孔灌注桩设计示例

某桩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摩擦桩的设计 、设计资料 1. 设计标准以及上部构造 设计荷载:公路一I 级; 桥面净宽:净一11+2X 1 m ; 标准跨径:Lk=20m ,梁长19.96m ,计算跨径19.5m ; 上部构造: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 T 梁桥设计。 2 ?水文地质条件 各土层地质情况及有关钻孔灌注桩桩基设计参数见附表一< 3. 材料 4. 桥墩尺寸 图1-1 双柱式墩计算图 5. 水文地质条件 各土层地质情况及有关钻孔灌注桩桩基设计参数见附表一。 、荷载计算 主梁 集度(KN/m ) 梁长(m ) 自重(KN ) 1 (5) 26.14 19.96 521.75 2 (4) 27.24 19.96 543.71 3 27.24 19.96 543.71 合计 1609.17 N2= (13x1.5x1.6-0.8x0.6x1.6 ) x25=760.8KN N3=1.2x1x9.5x25=285KN N4=3.14x0.6 2x4x25=113.04KN 5、作用于桩顶恒载反力: N 恒 N N 2 N 3 恒 2 1440.53kN 6、每延米桩长自重力: q=3.14x1.52/4x (25-10) =26.50 KN/m (已扣除浮力) (二)活载计算 钢筋:盖梁主筋用 HRB335钢筋,其他均用 R235钢筋; 混凝土盖梁、墩柱用 C30,系梁及钻孔灌注桩用 C25 1、两跨恒载反力 N1=1609.17KN 2、 盖梁自重反力 3、 系梁自重反力 4、 一根墩柱自重

1?顺桥向活载计算 1.2、顺桥向可变荷载移动情况,求得支座活载反力最大值 公路--I 级 a 单孔布载: 1 单列车:B i =0 B 2 19.50 10.5 238 340.38 KN 2 B B 1 B 2 340.38 KN 双列车:2B=680.76 KN b 、双孔布载: 1 单列车: B 10.5 — 1.0 19.50 2 204.75 KN 2 1 B 2 238 1.0 10.5 1.0 21.50 350.88 KN 2 B B 1 B 2 204.75 350.88 555.6 3 KN 双列车:2B=1111.26KN 人群荷载(图1 — 3) 1 单孔荷载(一侧):B 0.00 KN B 2 3.5 — 1.0 19.5 34.13 KN 2 238KN 图1-2 单孔、双孔布载

基础工程灌注桩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灌注桩基础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制

目录 1.设计资料 3 2.桩的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5 3.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6 4.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6 5.桩基础沉降验算 6 6.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7 7.水平承载力校核 9 8.承台设计计算 9 9.连系梁设计 11 10.抗震设计 11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任务要求:荷载序号;21号;计算位置:7轴+C轴;桩类型:灌注桩)1.设计资料 1.1岩土设计参数 某体型简单高层结构,柱截面 500×500mm2,C30混凝土。 1.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 1.5,承载力特征值 fak = 110kPa。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 3.5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 fak = 50kPa。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 4.5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 fak = 120kPa。 ④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 4.0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 fak = 175kPa。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 fak = 270kPa。 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岩土设计参数如表 1 和表 2 所示 各层土重度依据《工程地质手册》表3-1-24规定: 土的名称 重度(KN/) 素填土18.7 淤泥质土17.1 粉砂19.5 粉质黏土19 粉砂层19.5

1.4水文地质条件 ⑴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⑵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 3.5m。 1.5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1.6设计题目 1.6.1 桩基础设计 ⑴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 8 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柱截面尺寸均为 500mm ×500mm,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桩基础工程说明

桩基础工程说明 2.0.1 桩基础工程指陆地上打桩,包括打预制混凝土桩、打拔钢板桩、灌注桩、人工挖孔桩、 钻 (冲)孔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锚杆、地下连续墙等,不同土壤类别、机械类别和性 能均包括在定额内。 2.0.2 本定额打、压桩未包括接桩,打、压桩接桩按相应子目计算。 2.0.3 经建设单位审定的施工方案,单位工程内出现送桩和打桩的应分别计算,送桩按相应 打、压桩定额子目工日及机械台班乘系数1.2计算: 2.0.4 打试验桩按相应子目的人工、机械乘以系数2计算。 2.0.5 单位工程打、压 (灌)桩工程量在下表规定数量以内时,其人工、机械按打、压(灌) 2.0.6 定额不包括清除地下障碍物,若发生时按实计算。 2.0.7 现场预制方桩: 1扣除方桩相应子目的消耗量,按含量套预制方桩制作子目,其他不变。 2方桩运输按"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中预制混凝土构件运输子目计算。 3方桩运输仅适用于承包方在预制加工场制作运至施工现场。 4方桩接桩钢材用量不同时,可按实调整,其他不变。 2.0.8 人工挖孔桩护壁混凝土已包括规范规定凸出土面的20cm高度。 2.0.9 打钢管混凝土灌注桩,钻(冲)孔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的混凝土含量按1.2扩散系数考 虑,实际出槽量(以实际配合比,容重按2400kg/ m3 计算)不同时,可调整。 2.0.10 管桩桩芯填混凝土,按相应子目计算。 2.0.11 灌注桩 1 在原位打扩大桩时,人工费按85%,机械费按50%计算。 2 打灌注混凝土桩至地面部分(包括地下室)采用砂石代替混凝土量其材料按实计算。 3 如在支架打桩,人工及机械费乘以系数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