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适形放疗流程

三位适形放疗流程
三位适形放疗流程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过程)流程

体位选择与固定

病人影像信息的采集— CT、MRI、PET

目的:1.获取病人信息

2.确定摆位标记

3.确定参考标记

获取病人信息

●扫描范围:考虑到采用非共面照射,CT扫描的范围应足够大,体部扫描的肿瘤前后各沿长4~5cm,脑部扫描时应包括整个头颅。

●扫描层厚:根据病变大小,部位而异,一般头颈部肿瘤采用层厚3mm,体部肿瘤采用层厚5mm。

●增强扫描:浓积在病灶及其同围的造影剂会对剂量计算产生影响,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放疗时的剂量分布之间的误差。

●方法:把没有增强的CT和已强化的CT融合在一起。画病灶以增强CT为值,做治疗以未增强CT为准。

确定摆位标记

●找3-5个体位固定不动的点,可以是骨性标记,记录其坐标值。

确定参考标记

●固定参考系:固定头架上或埋在床里的N形线(拓能公司)如图所示:

●相对参考系:至少三个以上的点,用针或铅丝等做皮肤标记,作为参考标记点。位置选择遵从下列原则:

●1.不因呼吸和器官及组织的运动而变化太大,在模拟机上、CT机上能显像

●2.对皮下脂肪层较薄的部位,体位固定器与身体形成的刚性较好,皮肤标记可设在体位固定面罩上(如头颈部肿瘤)

●3.对皮下脂肪层较厚的部位,设立皮肤标记使其位移最小( 如腹部肿瘤)

●4.标记点离靶中心位置越近越好,内标记比体表标记引起的误差小

注意的问题:

1.校准激光灯的重合准确性

2.皮肤上贴的标记物和所画的线要重合

3.在加速器治疗摆位时,两侧参考标记都要核对

射野等中心的确定与靶区及危险器官轮廓的勾画

●射野等中心:自动设置或手动设置

●根据肿瘤的多少及相互关系可确定一个等中心或多个等中心

靶区及危险器官的勾画:临床医生和影像医生在TPS上勾画

●GTV的确定:CT、MRI、PET

●CTV—PTV:GTV+Margin(治疗过程中靶区的移动和摆位误差在内的综合误差)

●注意的问题:当PTV与危险器官轮廓相互重叠的时候,可以适当缩小PTV或危险器官的体积●危险器官的确定:为了确保危险器官实际受照剂量不超过剂量计算结果,危险器官要考虑器

官的移动和摆位误差,加以一定的Margin

照射野的设计

●首先,医生提出对靶区的剂量要求和危险器官的剂量限制

●其次,物理计划师针对要求合理选择射线性质、能量、射野多少、入射方向、组织补偿等

●一般头颈部肿瘤选择6MV X线,体部肿瘤选择15MV X线

布野原则:对单一肿瘤4-7个野即可;过多,正常组织受量大;过少,适形度不好

适形射野边界的确定:在BEV窗口,射野边界与PTV边缘之间的宽度(block aperture margin)恰当选择。

射线能量越大所需aperture margin越小,头颈部肿瘤采用MLC所需aperture margin取3-5mm,体部肿瘤采用MLC所需aperture margin取5-10mm。一般头颈方向较前后左右要大些

三维剂量计算—数学模型的选择

●三维计划常常提供了多种三维剂量计算模型,计算模型所考虑的修正因素越多,计算速度越慢,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剂量分布越相符

剂量分布显示

●常用剂量分布显示和观察方式: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二维剂量分布显示;三维等剂量面分布显示;DVH;剂量统计表等

●射野权重的调整:剂量计算完成后通过调整射野权重以改善剂量分布

●剂量归一:1处方归一点:等中心/肿瘤中心

●2剂量显示归一点

计划的评价与优化

●评价三维计划的手段有:

● 1.二维横切面、冠状面、矢状切面剂量分布图

● 2.三维剂量分布

● 3.DVH

● 4.剂量统计表

●优化手段有:

● 1.修改射束方向

● 2.修改射野形状

● 3.修改射野权重

● 4.修改射野性质和能量

● 5.修改射野修饰(wedges,compensators)

治疗计划文件输出

●治疗计划文件(计划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诊断、住院号、定位号等。

●2.治疗体位说明包括治疗体位、体位固定方法、摆位说明等。

●3.射野参数包括射野等中心参数、射野权重、机架角、光栏角、光栏大小、射线性质及能量、床角等。

●4.射野修饰物block或block aperture 、MLC、wedge的方向和楔形角等。

●5.剂量计算模型。

●6.组织不均匀性校正——CT值表。

●7.射野BEV数字重建X光片。

●8.剂量分布图、剂量—体积直方图、剂量统计表。

●9.计划所用软件及射野资料(beam data)说明。

●10.计划完成时间、计划参与者。

验证模拟

(verification simulation)

●3.计算深度(depth of calculation)验证:计算深度即射野中心轴在体表的入射点到射野中心的距离,等于(SAD-SSD)。在体表可见投影的射野如AP野,在摆位完毕后读出SSD即可验证该野的计算深度是否与虚拟模拟的计算深度相符。射野上下界是否和CT模拟的一样,大致位置是否符合。

●4.治疗计划各项参数的可行性验证:虚拟模拟所设计的各项治疗参数是否可行,需在治疗前进行验证。特别是非共面照射计划,常常可能出现机架角与治疗床或病人身体相撞的情况。故治疗前治疗计划可行性验证是必要的。

●上述验证模拟可在治疗机上进行,也可在传统模拟机上进行,建议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在治疗机上进行,因为传统模拟机与治疗机之间存在机械误差,在治疗机上进行验证才是最终验证。

治疗实施(treatment delivery)

●治疗开始前,医师、物理师应指导治疗师充分理解治疗过程,如正确的体位固定方法、射野的方向性等,确保各项治疗参数的正确输入和准确执行。

●物理师和主管医师必须参与第一次治疗,向治疗师说明摆位技巧和摆位质量控制方法,交代摆位和治疗过程的基本要求。

●治疗开始后应进行每周一次的射野影像检查(weekly portal imaging)以检测摆位误差是否在治疗计划的估计范围之内。

●剂量监测可及时发现一些重大失误,如忘记组织补偿器的放置或放置方向错误、MU输入错误等。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计划与2D计划的主要区别

●2D 3D

病人信息采集通过数字化仪手工输入轮廓自动采集病人信息

并定义组织密度

采集信息范围等中心平面整体信息采集,包括靶区

及其上下一定范围所有层

面CT信息

靶区及危险器在等中心平面进行在整体范围内进行,BEV 官的定义立体显示

图像处理功能无图像质量可调整

图像融合功能无有

射野设计背景CT轴面以DRR为背景,并有轴、冠、矢状

参考面

剂量计算模型简单,误差大主要根据中心复杂,误差小考虑射野斜入射效正,

轴深度剂量、离轴比计算,组织不均匀性效正等

无组织不均匀性效正。

剂量分布显示单一横切面二维显示任意轴面、矢状及冠状切面二维显

示,三维等剂量面显示

DVH 无有

头颈部肿瘤治疗计划

●鼻咽癌

●鼻腔筛窦癌

●颅内肿瘤

鼻咽癌

●我国鼻咽癌90%以上为低分化鳞癌,易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向颈部淋巴引流区转移,血行转移。在放疗中应尽可能保护的危险器官包括脑干、脊髓、垂体、眼(角膜和晶体)、下颌骨、口腔、腮腺等。应注意的是,当靶区与重要结构靠近重叠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鼻咽癌首程根治性放疗的三维计划

原发NPC各个器官的剂量限定

●GTV:67.2Gy (6500—7300)-原发鼻咽区

●CTV:50.4Gy (4600—5500)-预防淋巴结

●Parotid gland-L: Dmean=30Gy -患侧腮腺

●Parotid gland-R: Dmean=26Gy -健侧腮腺

●Eye,optic-nerve: Dmax =45Gy -眼、视神经

●Pituitary: 45Gy -垂体

●Lens-L/R: 8Gy -晶体

●Brainstem: Dmax= 54Gy -脑干

●Mandadble:Dmax= 60Gy -下颌骨

电动光栅静态调强示意图

MLC Step-&-Shoot IMRT Delivery

鼻腔筛窦癌

颅内肿瘤

●靶区所在部位需注意保护的危险结构主要有脑干、双侧眼球(角膜和晶体)等。颅内肿瘤局部照射应尽可能采用多方位非共面适形野照射,一般采用5~7个野,以得到高度适形的剂量分布。在定义靶区和危险器官后,可通过BEV窗观察靶区和危险器官的位置关系。再通过不断地调整射野角度、床角度、MLC的位置来避开危险器官。

立体定向放疗是什么

立体定向放疗是什么 放疗是目前癌症治疗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副作用最大的治疗手段。很多病人并不愿意接受化疗,从内心抵触化疗。或者有的病人相信化疗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要求增加化疗或减少化疗次数。那么到底立体定向放疗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概念随着伽玛刀的发明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得以变成现实,成为一门新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概念随着伽玛刀的发明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得以变成现实,成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围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不同医疗设备的发明及新技术相继出现。上世纪八十年代,Colombo和Betti等学者对医用直线加速器加以改进,增加了立体定向系统和准直器,采用非共面多弧度小野三维集束照射病灶,取得了与伽玛刀类似的治疗效果。将这种经过改进的直线加速器称为X刀(X-knife)。一般采用分次治疗,在学术界称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radiotherapy,SRT )。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渐成熟起来的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yapy,3DCR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全身伽

玛刀及体部伽玛刀等设备均属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范畴。其特征是三维、小野、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 根据单次剂量的大小和射野集束的程度,SRT目前分为二类。第一类SRT的特征是使用三维、小野、集束、分次、大剂量(比常规分次剂量大的多)照射。此类均使用多弧非共面旋转聚焦技术,附加的三极准直器一般都为圆形。一般X-刀、全身伽玛刀及体部伽玛刀等属于此类,但X-刀在采用颅骨固定定位和单次大剂量治疗时可称为SRS。第二类SRT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常规分次的放射治疗。3DCRT特别是IMRT属于此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它们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区别。相同之处都是在立体定向下,通过不同的技术尽量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减少靶区外组织的受量。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定位的精度和靶区之外剂量衰减的程度,SRT 比SRS误差大,靶区外放射剂量的衰减没有SRS那样陡峭。正因为这样的原因,SRT还没有达到“外科”的程度,这就决定了SRT 是多次大剂量(比常规放疗分次剂量大,比SRS小)治疗,而SRS 是一次性大剂量治疗。 上述内容就是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的关于立体定向放疗的

立体定向放疗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立体定向放疗是什么 导语:放疗是目前癌症治疗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副作用最大的治疗手段。很多病人并不愿意接受化疗,从内心抵触化疗。或者有的病人相信化疗就可以解决 放疗是目前癌症治疗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副作用最大的治疗手段。很多病人并不愿意接受化疗,从内心抵触化疗。或者有的病人相信化疗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要求增加化疗或减少化疗次数。那么到底立体定向放疗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概念随着伽玛刀的发明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得以变成现实,成为一门新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概念随着伽玛刀的发明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得以变成现实,成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围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不同医疗设备的发明及新技术相继出现。上世纪八十年代,Colombo和Betti等学者对医用直线加速器加以改进,增加了立体定向系统和准直器,采用非共面多弧度小野三维集束照射病灶,取得了与伽玛刀类似的治疗效果。将这种经过改进的直线加速器称为X刀(X-knife)。一般采用分次治疗,在学术界称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radiotherapy,SRT )。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渐成熟起来的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yapy,3DCR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全身伽玛刀及体部伽玛刀等设备均属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范畴。其特征是三维、小野、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 根据单次剂量的大小和射野集束的程度,SRT目前分为二类。第一类SRT的特征是使用三维、小野、集束、分次、大剂量(比常规分次剂量大的多)照射。此类均使用多弧非共面旋转聚焦技术,附加的三极准直器一般都为圆形。一般X-刀、全身伽玛刀及体部伽玛刀等属于此类,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体部三维适形放疗的定位技术

体部三维适形放疗的定位技术 发表时间:2012-12-11T09:52:34.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荆明吕坤鹏赵继国[导读] 通过CT的扫描和定位,可以获得精确的治疗体位和用于治疗计划的大量图像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定位的精度。 荆明吕坤鹏赵继国(山东淄博万杰肿瘤医院放疗中心 255213)【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228-01 【摘要】体部三维适形放疗通过利用立体定向体架、真空负压垫、CT扫描定位后可以清楚地显示靶区和邻近器官在立体三维空间中的相互关系。CT定位的精度较高,靶区范围明确,照射野相对较小,所以都要进行严格的体位固定,确保靶区定位与治疗体位的一致性及治疗摆位的重复性。【关键词】体部三维适形放疗立体定向体架 CT扫描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技术,是指在三维空间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状与靶区的形状始终保持一致。利用立体定向体架、真空负压垫及CT等先进的影像设备,确定病变和邻近重要器官的准确位置和范围。立体定向体架用于定位和重复摆位,能够非常清楚地确定靶区,借助它能在充分防护正常组织的情况下对肿瘤组织进行高剂量照射。利用立体定向体架的外参考坐标系统,常规的CT扫描即可提供精确、可靠的定位,通过设置基准点建立体外参考坐标系统,使立体定向体架的坐标系与加速器坐标系统保持一致。立体定向体架在横向、纵向、和深度(X、Y、Z)三个方向上都标有刻度,用来确定病灶空间位置的标准坐标系。真空垫是一种理想的定位材料,对射线几乎没有衰减,而且与空气当量接近,在负压状态下可以保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变形,确保靶区定位与治疗体位的一致性。我院自1996年引进三维适形放疗设备以来,共治疗病人9000余例,现将定位方法总结如下: 一、方法 1. 在给患者采集CT定位图像之前,首先要在立体定向体架中垫上适当规格的真空负压垫,让患者在半成型的真空负压垫中轻轻左右摆动,使体位充分舒展,身体充分与真空负压垫接触后,再抽真空定型,使真空负压垫的形状正好与患者体表曲面吻合。摆位既要考虑到治疗时布野的要求,又要考虑到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每次治疗摆位的可重复性。 2. 体位固定完成后,利用弧形定位尺来确认Z轴坐标数据并认真记录弧形定位尺与立体定向体架的对应刻度,使病灶不能超出立体定向体架的有效治疗范围。利用胸部摆位校验器在患者体表选择2个标记点作为体表标记,一般选择位置变化较小的骨性部位,该标记就确定了患者与立体定向体架的相对位置,这样可以使患者与立体定位体架融为一体,使多次治疗的体位重复性得到保障。 3. 在CT激光灯下确认立体定向体架的方向,使之与立体定向体架两侧的Z轴坐标数据完全重合,并记录CT中线的X轴坐标数据。然后用水平尺校准立体定向体架的水平,保证CT扫描层面与基础平面平行。 4. 如需控制患者的呼吸运动,可以利用横隔控制器来降低横隔运动的幅度,并记录横隔控制器的坐标数据和高度,使病变随呼吸运动产生的位移降低到最小,保证靶区的准确性。 5. 患者病灶靠近下肢,可以利用腿部激光灯在患者腿部做出相应的标记,并记录L轴坐标数据。 6. 摆好位后,患者带立体定向体架进行CT扫描,建立靶区空间坐标,因为在立体定位体架上,除了可以看到的三维坐标刻度外,还有可以让计算机辨认的隐形坐标点。 7. 用计划系统制定三维适形治疗计划。 8. 患者带立体定向体架再进行CT扫描,验证重复摆位的精确性。 二、结论 1. 采用精确治疗体位的固定技术,不仅使三维适形放疗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而且能够进一步缩小计划靶区的范围,使之更接近于临床靶区。 2. 立体定位体架定位准确、重复性好,能保持受照靶区的三维空间位置不变。真空负压垫能与体型保持最佳适形状态,横隔控制器能降低横膈运动幅度,配合胸、腿部标记器等,能确保立体定向体架定位和重复摆位精度。 3. 通过CT的扫描和定位,可以获得精确的治疗体位和用于治疗计划的大量图像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定位的精度。参考文献 [1]韩俊庆,王力军主编,《放射治疗技术》2009年5月第2版:197,130-131. [2]胡逸民,杨定宇主编,《肿瘤放射治疗技术》1999年5月第1版:102,200. 45例乳腺癌二维超声征象蓝菊松曹海秀吴伟(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332000)【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228-02 【摘要】目的分析各种类型乳腺癌超声表现。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45例乳腺癌超声特征。观察其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后方回声等。结果各种类型乳腺癌超声表现不尽相同,归纳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沙粒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等。结论超声是乳腺癌首选检查方法,但仍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关键词】乳腺癌超声表现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并且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乳腺癌已越居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因此通过各种检查手段早期、及时、正确的诊断乳腺癌已成为临床医生密切关注的问题。超声因其简便易行,已成为诊断乳腺肿瘤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近期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超声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组45例乳腺癌患者均来自我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我院乳腺外科住院的女患者,年龄32~66岁,平均51岁,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

放射治疗流程审批稿

放射治疗流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放射治疗流程 为了保证精确及高质量的放疗,使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对放射治疗一般工作流程做简单的介绍: 1. 制定治疗方案 放疗前,医师根据每位患者的详细病史和体征、病理诊断、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资料、全身情况等,集体讨论制定最适合的个体治疗方案,确定初步的放疗原则,然后向患者解释为什么要放疗,放疗预期大致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应、并发症和后遗症等,并签署放疗知情同意书(一式2份,一份放疗科存档,另一份附病历),需要增强的患者医生处方增强造影剂并安排静脉留置针,为模拟定位做准备,这部分工作一般在放疗科或病房完成。2. 体位固定及模拟定位(影像学资料的获取) 确定放疗原则后,由医生、物理师和技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和制作固定模具(保证每次放疗时良好的体位重复性,并尽量使患者感觉舒适,减少体位变动误差对精确放疗的影响,保证准确的放疗)。一般情况下,瘤患者选择可塑面膜或头颈肩膜固定,而胸腹部患者选择真空垫或体膜固定,乳腺放疗使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完成后,需要增强扫描病人签署造影剂应用知情同意书后行放疗模拟扫描定位(要求有家属陪同)。获取患者肿瘤及其周围器官组织详细的影像数据。 3.影像学资料的初步处理及放疗靶区的确定

由物理师将图像导入计划系统,进行初步的影像数据处理,保证图像高质量,医师准确勾画靶区。影像数据经过初步的处理后,由医师勾画放疗病灶靶区和需保护的重要器官组织轮廓图,精确放疗靶区包括GTV(CT/MRI等显示的肿瘤轮廓)、CTV(包括GTV和肿瘤可能侵犯的亚临床灶)、PTV(考虑了患者器官运动和摆位误差的CTV)。 4. 计划设计和评估优化 放疗靶区和重要器官组织轮廓勾画完成后,由物理师根据医师要求设计精确复杂的放疗计划。放疗计划设计完成后,要由医师和物理师进行评估并反复优化,直到满意为止,评估优化目标是在保证肿瘤获得足够放疗剂量的同时,尽可能控制重要器官组织的照射剂量不超其耐受剂量,而保护重要器官组织的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5.放疗计划验证 这是放疗前最后一步准备工作,包括三项:放疗中心位置验证(即复位)、射野验证和剂量验证。放疗中心位置验证:依照计划系统给出的肿瘤中心位置,找出对应的体表标志作为放疗时摆位的依据。射野验证:指在确定放疗中心位置后,利用模拟机拍摄X光片,核对中心位置、每个照射野形状、入射角度和射野大小等是否正确,可将位置误差控制在2~3mm以内。剂量验证:由物理师通过人体仿真体模,比较实体内所接受的射线照射剂量与计划系统所设计的照射剂量是否一致。 6. 放疗实施

宫颈癌放射治疗标准流程纲要.doc

宫颈癌放射治疗(2016年版) 一、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宫颈癌,行放射治疗。 宫颈癌Ⅰ - Ⅳ期选择放射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等。 1.症状:接触性阴道流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肿物。 3.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C53.902宫颈癌疾病编码。 2.无放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48 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肿瘤标记物(血 SCCA 、血 CA125 等); (5)心电图、胸片; (6)盆腔增强 CT 或 MRI 扫描; (7)腹部超声检查; (8)盆腔定位 CT。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凝血功能 +D 二聚体; (2)ECT 或 PET-CT 检查; (3)临床需要的其他检查项目。 (六)放射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照射范围应包括肿瘤以及区域淋巴结引流区域。

(七)放射治疗中的检查和副反应的治疗处理。 1.至少每周复查血常规,必要时复查肝肾功能。 2.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急性副反应,给予必要的治疗。 3.治疗中根据病情复查影像学检查,酌情对治疗计划进行调整或重新定位。 (八)治疗后复查。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 2.盆腔 CT。 3.腹部 B 超。 (九)出院标准。 1.完成全部放射治疗计划。 2.无严重毒性反应需要住院处理。 3.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其他合并症/ 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病情变化或放疗并发症无法继续放射治疗。 二、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宫颈癌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8 天

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制度与流程.doc

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制度与流程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放射治疗实施之前,必须设计制定放射治疗计划,这个工作主要由临床医生和物理师协作完成。本制度是规范科室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流程,保障患者获得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高质量的放射治疗。 1.建立规范的病历档案 患者入院后,按照肿瘤患者的特殊病历书写要求,建立患者病历档案。首先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时间、伴随症状和发展规律,既往诊疗医院和诊疗过程,有无病理诊断,每次治疗的详细方案,目前病情变化和一般情况等。其次根据患者入院后需要,完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明确病理诊断,全面准确的评估病情,确定临床诊断及分期,如果入院前患者相关检查资料及诊断已经基本完成,可以直接完成病历书写。最后是24小时内完成病历的建立,完善必要的检查后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讨论做好准备。 2. 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患者实施放疗之前,应由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组织进行该患者治疗方案的集体讨论,讨论人员包括管床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其他相关专业的会诊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临床或病理分期、治疗经过、一般状况和经济能力等,按照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讨论患者整体治疗策略、是否实施放疗、有无放疗禁忌症等内容,最后形成统一的治疗意见,并告知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

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3.治疗部位的影像学定位 经过临床医生的讨论决定实施放射治疗后,根据不同的放射治疗部位选择适当的放射治疗方式。放射治疗有普通外照射、后装内照射、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和图像引导放疗等几种模式,根据需要分别在X线定位机、CT机、MRI和PET-CT下进行影像学定位。定位之前由临床医师和物理师讨论,根据不同治疗部位选择热塑膜或者真空垫固定体位。由物理师和主管医师带领患者至定位设备处,普通外照射在X线透视下由医师确定肿瘤的中心和四周边界,拍摄定位X光片,其他精确放疗模式均需获取患者肿瘤及其周围器官组织详细的影像数据,扫描后的影像数据传输至TPS计划系统,由物理师进行初步的影像数据处理。 4.放射治疗的靶区讨论 在精确放射治疗模式中,患者的定位扫描影像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应由具备放射治疗上岗证的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负责治疗靶区的讨论和勾画,经与物理师讨论后勾画出放疗靶区和需要保护的重要器官组织轮廓图。放射治疗靶区包括GTV(CT/MRI等显示的肿瘤轮廓)、CTV(包括GTV和肿瘤可能侵犯的亚临床灶)、PTV(考虑了患者器官运动和摆位误差的CTV)。 5.计划设计和评估优化 勾画完成放射治疗靶区和重要保护器官组织轮廓后,物理师按照临床医师的要求利用TPS计划系统设计射野及布野,设计完成后与

三维适形放疗流程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过程)流程 1.体位选择与固定 2.病人影像信息的采集— CT、MRI、PET 目的:1.获取病人信息2.确定摆位标记3.确定参考标记 1)获取病人信息 扫描范围: 考虑到采用非共面照射,CT扫描的范围应足够大,体部扫描的肿瘤前后各沿长4~5cm,脑部扫描时应包括整个头颅。 扫描层厚: 根据病变大小,部位而异,一般头颈部肿瘤采用层厚3mm,体部肿瘤采用层厚5mm。 增强扫描: 浓积在病灶及其同围的造影剂会对剂量计算产生影响,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放疗时的剂量分布之间的误差。 方法: 把没有增强的CT和已强化的CT融合在一起。画病灶以增强CT为值,做治疗以未增强CT为准。 2)确定摆位标记 找3-5个体位固定不动的点,可以是骨性标记,记录其坐标值。 3)确定参考标记 固定参考系: 固定头架上或埋在床里的N形线(拓能公司)如图所示:

相对参考系: 至少三个以上的点,用针或铅丝等做皮肤标记,作为参考标记点。位置选择遵从下列原则: 不因呼吸和器官及组织的运动而变化太大,在模拟机上、CT机上能显像; 对皮下脂肪层较薄的部位,体位固定器与身体形成的刚性较好,皮肤标记可设在体位固定面罩上(如头颈部肿瘤); 对皮下脂肪层较厚的部位,设立皮肤标记使其位移最小(如腹部肿瘤); 标记点离靶中心位置越近越好,内标记比体表标记引起的误差小; 注意的问题: 校准激光灯的重合准确性 皮肤上贴的标记物和所画的线要重合 在加速器治疗摆位时,两侧参考标记都要核对 3.射野等中心的确定与靶区及危险器官轮廓的勾画 射野等中心: 自动设置或手动设置 根据肿瘤的多少及相互关系可确定一个等中心或多个等中心 靶区及危险器官的勾画: 临床医生和影像医生在TPSxx勾画 1/4 GTV的确定: CT、MRI、PET

2020年放射治疗流程(课件)

2020年放射治疗流程(课件) 放射治疗流程 为了保证精确及高质量的放疗,使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对放射治疗一般工作流程做简单的介绍: 1.制定治疗方案 放疗前,医师根据每位患者的详细病史和体征、病理诊断、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资料、全身情况等,集体讨论制定最适合的个体治疗方案,确定初步的放疗原则,然后向患者解释为什么要放疗,放疗预期大致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应、并发症和后遗症等,并签署放疗知情同意书(一式2份,一份放疗科存档,另一份附病历),需要增强的患者医生处方增强造影剂并安排静脉留置针,为模拟定位做准备,这部分工作一般在放疗科或病房完成。......感谢聆听 2. 体位固定及模拟定位(影像学资料的获取) 确定放疗原则后,由医生、物理师和技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和制作固定模具(保证每次放疗时良好的体位重复性,并尽量使患者感觉舒适,减少体位变动误差对精确放疗的影响,保证准确的放疗)。一般情况下,头颈

部肿CT扫描完成后,将影像数据刻光盘传输至放疗科计划系统,这部分工作在放疗科和CT室进行。瘤患者选择可塑面膜或头颈肩膜固定,而胸腹部肿瘤患者选择真空垫或体膜固定,乳腺放疗使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完成后,需要增强扫描病人签署造影剂应用知情同意书后行放疗模拟扫描定位(要求有家属陪同)。获取患者肿瘤及其周围器官组织详细的影像数据。......感谢聆听 3。影像学资料的初步处理及放疗靶区的确定 由物理师将图像导入计划系统,进行初步的影像数据处理,保证图像高质量,医师准确勾画靶区。影像数据经过初步的处理后,由医师勾画放疗病灶靶区和需保护的重要器官组织轮廓图,精确放疗靶区包括GTV(CT/MRI等显示的肿瘤轮廓)、CTV(包括GTV和肿瘤可能侵犯的亚临床灶)、PTV(考虑了患者器官运动和摆位误差的CTV).......感谢聆听 4. 计划设计和评估优化 放疗靶区和重要器官组织轮廓勾画完成后,由物理师根据医师要求设计精确复杂的放疗计划.放疗计划设计完成后,要由医师和物理师进行评估并反复优化,直到满意为止,评估优化目标是在保证肿瘤获得足够放疗剂量的同时,尽可能控制重要器官组织的照射剂量不超其耐受剂

放射治疗流程概述

放射治疗一般由以下几个主要流程组成: 登记-->诊断检查--> CT定位-->器官(靶区)勾画-->计划设计(和计划评估)-->计划验证和确认-->治疗(多次)-->出院-->随访。 其中,几个关键的步骤是: 1、诊断检查 检查主要是确诊肿瘤,肿瘤早期多数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内脏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十分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及肿瘤系列化研究的飞速发展,肿瘤的实验室诊断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杂交瘤技术研究的成功和单克隆抗体工程的崛起,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指标。常规实验检查虽然不能诊断肿瘤,但是对于鉴别诊断和决定肿瘤治疗方案是不能缺少的,这些方法有:(1)血、尿、粪常规检查;(2)痰液检查;(3)胸、腹水检查;(4)胃及十二指肠液检查;(5)生化检查;(6)肿瘤标记物用化学或免疫学方法检查。 这里不对这些常规方法做深入解释,需要提出的是,影像检查都是在这个阶段进行的,比如CT/MRI/PET-CT等。 (1)普通X线检查:胸部X线透视和拍片,方法简便,容易发现肺部肿块,是肺癌诊断不可缺少的基本检查。骨骼、鼻咽和鼻窦的肿瘤诊断也需x线检查参考。消化道肿瘤需做胃肠钡剂照影x线检查。泌尿道和胆道造影有助于泌尿系肿瘤和胆道肿瘤的诊断。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也离不开x线检查。此外,各部位的血管造影也要行x线检查。 (2)B型超声检查:能显示人体软组织的形态及活动状态,而且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是肿瘤初筛首选的诊断方法,尤其对肝、胰、胆囊、甲状腺和泌尿生殖系肿瘤颇有诊断价值。

(3)放射性核素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P-32、I-131、Au-198、In-113、Tc-99、Ga-67等,如用Au-198诊断肝癌,可在病灶部位显示出充盈缺损区或占位性病变;用Ga-67诊断肺癌,可在病灶处见到浓集的放射性“热区”。但核素检查并非是肿瘤唯一的特异型诊断,因为肝囊肿、肝脓肿也可以出现占位性病变,肺部炎症也可显示出放射性浓集的“热区”。因此,必须与临床其他检查配合,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现在常用Tc-99做全身骨显像检查,能早期发现骨转移和原发性骨肿瘤。 (4)CT:解剖影像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分辨率高,横断面断层可避免影像的重叠,能够发现早期较小的肿瘤,特别是能够直接显示腹部实质脏器的解剖结构,例如胰腺癌临床诊断十分困难.有了CT之后,诊断率可大大提高。

放射治疗流程

放射治疗流程 为了保证精确及高质量的放疗,使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对放射治疗一般工作流程做简单的介绍: ??? ? 1. 制定治疗方案 ????? 放疗前,医师根据每位患者的详细病史和体征、病理诊断、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资料、全身情况等,集体讨论制定最适合的个体治疗方案,确定初步的放疗原则,然后向患者解释为什么要放疗,放疗预期大致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应、并发症和后遗症等,并签署放疗知情同意书(一式2份,一份放疗科存档,另一份附病历),需要增强的患者医生处方增强造影剂并安排静脉留置针,为模拟定位做准备,这部分工作一般在放疗科或病房完成。 ????? 2. 体位固定及模拟定位(影像学资料的获取) ????? 确定放疗原则后,由医生、物理师和技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和制作固定模具(保证每次放疗时良好的体位重复性,并尽量使患者感觉舒适,减少体位变动误差对精确放疗的影响,保证准确的放疗)。一般情况下,瘤患者选择可塑面膜或头颈肩膜固定,而胸腹部患者选择真空垫或体膜固定,乳腺放疗使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完成后,需要增强扫描病人签署造影剂应用知情同意书后行放疗模拟扫描定位(要求有家属陪同)。获取患者肿瘤及其周围器官组织详细的影像数据。 ??? ? 3.影像学资料的初步处理及放疗靶区的确定

?????由物理师将图像导入计划系统,进行初步的影像数据处理,保证图像高质量,医师准确勾画靶区。影像数据经过初步的处理后,由医师勾画放疗病灶靶区和需保护的重要器官组织轮廓图,精确放疗靶区包括GTV(CT/MRI等显示的肿瘤轮廓)、CTV(包括GTV和肿瘤可能侵犯的亚临床灶)、PTV(考虑了患者器官运动和摆位误差的CTV)。????? 4. 计划设计和评估优化 ????? 放疗靶区和重要器官组织轮廓勾画完成后,由物理师根据医师要求设计精确复杂的放疗计划。放疗计划设计完成后,要由医师和物理师进行评估并反复优化,直到满意为止,评估优化目标是在保证肿瘤获得足够放疗剂量的同时,尽可能控制重要器官组织的照射剂量不超其耐受剂量,而保护重要器官组织的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 ????? 5.放疗计划验证 ????? 这是放疗前最后一步准备工作,包括三项:放疗中心位置验证(即复位)、射野验证和剂量验证。放疗中心位置验证:依照计划系统给出的肿瘤中心位置,找出对应的体表标志作为放疗时摆位的依据。射野验证:指在确定放疗中心位置后,利用模拟机拍摄X光片,核对中心位置、每个照射野形状、入射角度和射野大小等是否正确,可将位置误差控制在2~3mm以内。剂量验证:由物理师通过人体仿真体模,比较实体内所接受的射线照射剂量与计划系统所设计的照射剂量是否一致。 ????? 6. 放疗实施 ???? 上述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且核对完全准确无误,才可实施真正的放射治疗。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超过允许程度的误差,医生、物理师、技师还要寻找原因,予以纠正,为了保证患

放射治疗中的流程

放射治疗中的流程 核技术01 夏永震 20114170114 1895年伦琴发现X线,1898年居里夫发现放射性镭,1899年报道了第1例经放疗治愈的皮肤癌病人。1920年Coolidge使用了放射线量的测量方法,定出了剂量单位即伦琴。20世纪70年代后CT、模拟定位机、TPS的投入使用为提高治疗效果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放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放射治疗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加速器产生高能X线等用来杀死肿瘤细胞。放射治疗的目的在于给予肿瘤体积最大的照射剂量,同时 使周围正常组织尽量少受照射,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生活质 量。放疗也可作为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如缓解肿瘤疼痛和减轻肿瘤压 迫等症状。 放疗患者从就诊到治疗到治疗结束,要经历四个过程:体模阶段,计划涉及,计划确认,计划执行。四个环节的有机配合是放射治疗取得 成功的关键。放射治疗有两种照射方式:一种是远距离放疗(外照射),即将放射源与病人身体保持一定距离进行照射,射线从病人体表穿透进 人体内一定深度,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另一种是近距离放疗(内照射), 即将放射源密封置于肿瘤内或肿瘤表面,如放入人体的天然腔内或组织 内(如舌、鼻、咽、食管、气管和子宫体等部位)进行照射,即采用腔 内,组织间插植及敷贴等方式进行治疗,亦称后装治疗,它是远距Co60治疗机或加速器治疗肿瘤的辅助手段。 有四个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放射治疗剂量的准确性:1.患者材料,如受照射部位的外轮廓,肿瘤的位置及其组织密度等;2.射野的物理条件,如百分深度剂量,等剂量分布等测量的不准确;3.肿瘤周围重要的器官和 范围确定的不准确;4.每次摆位时的重复性不好或治疗过程中患者体位的 移动。对这些影响因素应给予足够的注意。 放射治疗的工作主要由临床医生、物理师和技师三者协作完成。作为放疗医生、物理师、技师,在患者放疗实施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 作,如何保证患者得到精确而高质量放疗?下面我们对放射治疗一般工 作流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 制定治疗方案: 放疗前,医师集体讨论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根据每位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资料、一般情况等,制定 合适的个体治疗方案,确定初步的放疗原则。 2.体位固定: 确定初步的放疗原则后,由医生、物理师和技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和制作固定模具。在放疗技术日益“高、精、尖”发展的今天, 首要条件是要有可靠的体位固定保证,保证每次放疗时良好的体位重 复性,并尽量使患者感觉舒适,减少体位变动误差对精确放疗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头颈部肿瘤患者选择可塑面膜固定,而胸腹部肿瘤患者 选择真空垫或体膜固定。 3.影像学资料的获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