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闭症儿童训练中的结构化教学

浅谈自闭症儿童训练中的结构化教学
浅谈自闭症儿童训练中的结构化教学

浅谈自闭症儿童训练中的结构化教学法

陈永红

(英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湖北英山438700)摘要:TEACCH结构化教育史由美国北卡罗那来大学建立的一套专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方法,是现时在欧美国家获得最高评价的孤独症训练课程。该方法主要针对孤独症儿童在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对孤独症呢过儿童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对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关键词:结构化;时间程序表;个人工作系统

儿童自闭症也称孤独症,由美国精神病学家Kanner1943年最先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认为孤独症是一种仅发于中上阶层人士的疾病,目前该病已经在世界各国的各个阶层,各个种族均有发现。孤独症患病率各国报道不一,Costelle1996年报道广泛性障碍的患病率为22/万,其中孤独症儿童患病率为10/万。1982年陶国泰在我国首先报道4例儿童孤独症。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男女比例为4:1,在我国男女比率更为悬殊,约为9:1.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训练要求个性化、系统化、严格化、一致性、科学性。目前常用的训练方法有ABA应用行为疗法,TEACH结构化教学法,感觉统合训练法,听觉训练法等①。

结构化教学时是指导者安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环境,并尽量利用视觉提示,透过个别化学习计划,帮助孤独症呢过儿童建立个人工作系统和习惯,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以便融入集体和社会。

例如美国北卡罗那莱大学史考布勒教授等人(Eric Schoper﹠Robert Jay)自一九六六年起积累了二十年来的临床经验与研究,以儿童的生活自理为目标综合了诊断、评量、早期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教师家长的研修,以及职业教育等,发展出的一套“孤独症及有相关沟通障碍儿童的治疗与教育计划”(Treatment and Education for Autisticand Communicticon handicapped Children,简称TEACCH)。该计划是通过家长的参与和社区的配合,把结构化学习由课题扩展到家庭及社会。孤独症儿童在接受TEACCH 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之前,必须接受PEP(儿童发育量表)测验,根据PEP评量结果和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迟缓以及普遍呈现不平衡的成长现象,为每个孤独症儿童设计的是一套适合个别需要的教育计划(IEP)。这种结构化教学的设计是活用儿童的视觉优势,以弥补其本身欠缺处理环境情报的理解能力和抽象能力的基本问题。采用视知觉优势以辅助教学的方法颇多,TEACCH计划的特点主要是采用视觉清晰、视觉重整、有规律的工作惯性及视觉指令等方法,使孤独症儿童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

结构化教学主要分三种形式:环境安排、时间程序表、个人工作系统。结构化教学还可以用在其他课堂教学中,如美劳课、音乐课、游戏课等。

1实践环境的安排

环境安排的目的是让自闭症儿童清楚明白每一个范围的用途及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儿童的活动、工作和生活环境,划分清楚的界线,

以建立其中的范围,减少儿童分心,让他明白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活动。首先确立范围,再确立其中的活动。

1.1环境安排的部署

第一、设立活动范围及活动区。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立课室、中心或学校范围。其中,课室范围包括小组区、睡眠区、饮食区等;中心或学校范围包括游戏区,如花园、操场、大肌肉室;唱游区,如音乐室;治疗区,如语言治疗室、物理治疗室;其他区如电脑室、厨房、接见室等。

第二、活动区间及活动标示一般有固定或活动间隔,竖立式、地面式、标记式间隔。标示形式有实物、相片、象征、图画、文字及上述引而不发形式。标示内容有场景、活动、负责人及组合标示。选择间隔方法和标示形式要根据各个活动区的具体情况、特点来选择恰当的,布置好与活动相搭配的环境有助于训练的进行。

1.2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实践环节安排

在做好环境安排的上述部署后,就可以进行活动了。工作人员要先带学生看放在区域的标示,解释在这个活动范围所进行的活动,并提出要求。例如,要到饮食区吃饭,就告诉儿童:“我们在饭桌吃饭,要坐下来慢慢吃。”看完标示,就带学生立即进入活动的区域,安顿学生在活动范围进行活动,并再次解释在活动范围多进行的活动,并提出要求,例如,到了饮食区餐桌前,就告诉儿童说:“对的,我们在饭桌吃饭,要坐下来慢慢吃。”

2时间程序表充分利用了自闭症儿童的形象思维

由于儿童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有困难,记忆力差且语言能力低,往往对下一个活动状况由于不了解而不安,故根据其能力采用文字卡或具体实物的提示制作成整日的活动内容时间安排表,以便儿童容易了解活动的内容和顺序,称之为时间程序表。时间程序表是用来安排孩子一天的活动流程的,时间程序的制作可用木头、拼接板,让儿童透过“看”时间表,明白某段时间将要发生的事情,以减少焦虑,让他的生活有规律,成人透过改动时间的流程,让儿童预告将要进行的活动、工作和生活的项目及程序,包括活动流程和工作步骤。

在教儿童使用时间程序表时,首先要教儿童明白时间程序表,一般都在两周左右才能学会。我们的工作人员要教儿童注视标示,明白标示指示的活动,指示的地方,再拿标示到活动区,把标示放入袋中或容器里。具体教导方法是,工作人员把标示给儿童,并说,现在该放做什么?要求儿童注视标示,如上个人工作系统/是上小组课/还是上个别训练等。当儿童注视标示,工作人员可在说明活动内容后,把标示交给儿童,提示他要拿到目的地,配对那处的标示,并重申该活动是做什么,然后把标示放入袋或其他容器中。工作人员在教儿童使用程序表时应该注意,要按学生不同的能力来计划。

当儿童使用时间程序表后,让儿童自行到时间表区看时间表。主要是让儿童知道时间表的位置,自己能找到自己的时间表,按次序取标示,处理标示。当儿童学会这一切之后,再慢慢提升儿童运用时间程序表的能力。这一阶段,主要让儿童自己完成,工作人员要适当地

1)找时间表区。当儿童看时间表区时,就说,“这个是时间表区吗?“若儿童标示能掌握,可透过手势指示、动作协助、标示,指示他往时间表区走。

2)寻找自己的时间表。有引导性的物件给儿童,指示他寻找自己的时间表。引导性的物件可以是A)儿童的相片、B)特别颜色的卡片、C)特定卡通人物。把该儿童的时间表放于特定位置,若儿童能分辨自己的相片,可在进入时间表区后,说:你的时间表呢?要求儿童指着时间表上的相片。

3)为儿童介绍时间表的内容。早上及午睡后第一次检视时间表时,由上至下向儿童介绍时间表的内容。当儿童熟悉检视时间表后,便不一定每次听其介绍内容。

4)指示儿童找第一项活动。对儿童说:我们要开始做了,指示或协助儿童取出指示。要求儿童说出该活动,若他未能回答,工作人员可以说出,但要求其注视标示。

5)指示儿童往进行活动的地点。对儿童说:我们这个是小组课/个人工作系统……

6)取下一程序的标示。提示儿童,如说:你的时间表/到时间表区。运用初期,每次只放下一活动的标示,以确保儿童取得正确,然后逐渐增加标示的数目,鼓励儿童用手指由上至下检视时间表。

7)处理标示方式。取出携带标示到活动区,配对后放入活动区的袋中或容器中,放回自己的时间表上,打上对勾或删去该活动的标

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提升运用时间表的方法:

1)指示儿童找时间表的形式——从协助到提示,再到听口头指令;2)逐渐增加干涉,如:其他儿童的时间表;3)增加标示数目;4)指示从物件/图画/相片到文字;5)并列时间活动内容;6)改变处理方式;7)张贴式时间表——携带式时间表。

3 个人工作系统在结构化教学内容占据很大一部分,在个人工作系统中,融合了时间程序表

个人工作系统(Individval Work System——IMS)目的是让儿童建立工作,增强儿童独立工作的能力,温习及巩固已掌握的技巧及能力。以为在个人工作系统中所要完成的工作都是根据儿童在其他课程所学的技能技巧,结合自身情况而制作个人的计划和设计教具。建立个人工作系统的第一阶段:Pre—Iws这一阶段的目的:建立儿童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习的重点是建立工作程序。教导方法是:1)介绍要完成的工作,对不用标示的儿童,便指着要完成的工作项目,对儿童说:你今天需完成这几项,做完后找老师;对于用标示的儿童,便指着要完成的工作项目或他的课桌上得程序表,对儿童说:今天你要完成这些作业,先做……(如:三角形标示的),再做……(如正方形标示的)。

2)指示儿童开始工作。对儿童说:我们开始工作了,并辅助儿童找到第一个工作项目并取出工作项目回工作桌开始工作。

3)指示儿童完成项目。可用动作的协助、动作指示、示范或口

头指示,但必须适时减少协助。当儿童王城时,可指示儿童,工作做完了,要放回到完成栏或放回架上。

4)指示儿童下一项目。指示儿童还有项目要做,必要时可指着下一项目或指着桌面标栏上的标示。

5)如儿童工作期间表现散漫,可重新指示他们完成后有什么奖励;有需要时,可用动作协助特,他们快些完成,建立他完成工作的习惯;检查有关工作项目是否适合②。

应该注意的问题:

1)每天订下一段时间(如IWS时段)的任务,让儿童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练习工作程序;2)位置宜有别于IWS的地方,目的是防止儿童养成在IWS地方有工作人员协助的习惯;3)工作项目宜为儿童以后实习的项目;4)按儿童能力先计划IWS环境学习安排,并在Pre —IWS时段练习;5)训练这阶段的程序亦可在IWS时间工作,当儿童能有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独立运作整个程序时,便可提升至第二阶段;6)若用配对标示贴法,要每一标贴预备三套,以供使用。

“第二阶段:IWS这一阶段目标:儿童能透过IWS学习时间,提升他们的独立及学习能力。学习重点:1)提升IWS过程的能力,至愈近一般儿童自行温习功课的情况;2)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的实际能力,从而透过经常的温习,巩固儿童的能力。”②

操作中注意的事项:

1)工作人员要远离儿童,避免儿童有所依耐;2)提升IWS过程时,可考虑:(A)工作位置由固定位置到变动位置;(B)标示方法:

有没有标示—配对标示—文字—日志/时间表;(C)处理标示:有配对标示—反辅标示—打对钩标示/删去标示;(D)增多工作项目;(E)与其他儿童一同做IWS,增多干扰儿童的项目;(F)工作项目的摆放位置,由儿童不离开位置取到离开位置取;(G)增加完成IWS后的沟通。3)提升项目的内容,多采用ITS/小组等其他课堂时达到的目标为题材。4)可在ITS时间练习要提升的能力,待稳定后才在IWS 中独立进行。

在个人工作系统中,融合了时间程序表,个人工作系统所设置的工作项目与其他课程密切相关,所设计的教具基本上都是在其他过程中已经学会的,在这里做一个巩固复习,教具设计的常规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4 在小组教学中,也可用结构化教学法的策略

4.1 常规策略

1)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先用图画或其他标示,告诉儿童这一环节将有什么活动,而这一环节完成后,又将有什么活动。

2)可把自理的活动的程序,如:洗手的程序,贴在洗手间的墙上,让儿童依着程序完成。

4.2 视觉提示策略

1)“在上主题教学课时,可多用不同的教具,突出主题的重点;

2)在上音乐课时,可用图画代表不同的儿歌,让儿童看着图画选择要唱的歌曲;

3)在上大肌肉课时,可用物件/图画提示当天的活动的程序或

不同的活动。”③

以上只是某些课堂的建议,在其他课堂也可以使用结构化教学法进行教学。

结构化教育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训练内容包括儿童的模仿、粗细动作、知觉能力、认知、手眼协调、生活自理、社交及情绪情感等方面。强调训练场地或家庭家具的特别布置,玩具及其他物品的特别摆放;注重训练程序的安排好所谓的视觉提示;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语言、身体姿势、提示、标签、图表、文字等各方法增进儿童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运用行为强化原理和其他行为矫正原理帮儿童客服行为,增加良好行为。

“指导者在选取TEACCH的计划内容以便设计个别化教学计划时要以PEP测验结果,作为观察日常问题行为和设计教学计划的参考以及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基准,对各个孤独症儿童的整体发展与症状问题有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要从日常生活出发促进儿童自身的适应能力为主,正确认识儿童的缺陷以促进儿童技能;采用认知理论和行为分析理论,进行结构化教学(Strucyured Teaching)”④

参考文献:

①邹小兵,儿童孤独症及其相关障碍「J」.广州爱慧专刊,1996,(2).

②曾兰斯,儿童孤独症训练指南(1)「M」.香港:香港协康会出版社,1996.

③郭欣.孤独症的训练与治疗「J」.北京星星雨杂志2001(1).

④协康会.儿童孤独症训练指南(2)——教学策略「M」香港:香港协

康会出版社,1996.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

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因此,老师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康复训练,主

特教老师总结的孤独症训练方法大全,绝了

特教老师总结的孤独症训练方法大全,绝了! 孤独症孩子的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位孤独症特教老师的完整训练计划,希望能为各位家长带离开一些心得与体会,帮助到患儿的家庭训练。 需遵守的总原则: 1. 每次上课中伴随目光对视训练。 2. 在执行复杂指令前先将每个步骤与技能全部掌握。 3. 为保持强化物的有效性应经常更换强化物。 4. 不理睬发脾气与反抗,坚持工作。 注意:在每个分类中的技能是按由简单到难的次序排列的,然而训练的每个计划中,都应从各分类选取需教的技能。 训练时间:约3——4个月 1 注意力 在教孩子如何集中注意力时,指令:“看着我”是非常关键的。提示孩子坐

在椅子上,放平两手,老师或家长坐得很近,不允许孩子坐姿不正或跑开。老师或家长的态度是一贯性,坚定,提要求,对任何服从的表示给予表扬,拥抱,抚背。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是关键的第一步。 1) 看着我 面对面 1秒,2秒,5秒 由活动转向老师或家长 (让他从事活动,然后教他在老师或家长说“看着我”时,抬头看并进行目光接触。提示:将手放在孩子下巴下面,将强化物放在眼睛的水平高度) 2) 对姓名的反应 2 听从一步的指令 指令:坐下站起来过来手放好举起手拥抱一下转过来跺脚挥手等,起先用身体提示,然后减退提示。 “触摸身体部位”:头,脚,肚子,眼睛,腿等 “做给我看”:吃,喝,拍手,挥手,拥抱,转身,站住,坐住,走路,跑步等。 3 模仿活动 “跟我这样做” 大肌肉:拍手,举手臂,拍腿,拍桌子,摸头,打哇哇,跺脚,站起来,摇头不,点头是 小肌肉:使用手指,开合手掌,接触身体部位等。 积木模仿:老师或家长将积木搭成形状,让他模仿,用 3块~5块。 物体模仿:教模仿使用物体,如将勺子放入杯子中,用面巾纸擦面,将玩具车放入玩具箱里。 画图模仿:抓笔,画线,画图等。 4 指令反应 老师或家长将孩子想要的物品举起,叫他“用手指”,提示他将手直接指向物品(接触),然后给他,以后减退提示并增大距离。 5 配对

自闭症与结构化教学

孤独症儿童与结构化教学(一) 1.1 历史结构化教育是1970年由EricSchople创建的,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训练项目。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那州议会通过立法建立了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教育部门该部门 设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该教育称结构化教育。 目前,“TEACCH”已成为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和教育的代名词。TEACCH项目是 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的一个公共卫生项目,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旨在改进孤独症和社交障 碍儿童与家庭、亲人、社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项目。经过三十年的研 究,TEACCH已成为一项对孤独症儿童治疗和教育非常有效的综合性教育措施。据统计,经过TEACCH训练的孤独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 该教育项目曾获得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成就金奖,被认为是一种杰出的服务、训练和研究模式。 美国有45个州,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已开始进行结构化教育,包括美国、英国、丹麦、瑞典、法国、比利时、冰岛、巴西、新加坡、沙特、科威特、俄罗斯、波兰和我国的、等。 通过三十年的应用和研究,TEACCH已得到世界的认可,被认为建立和推动了儿童发育疾 病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1.2结构化教育的容结构(structure) 这个名词,最初是用于建筑学的,指将东西按一定的形式排列起来。 例如,一个园艺师在设计一个成功的花园时,必须采用结构化的概念,种子、植物必须以一定的组合形式来安排,既要考虑到各种植物对树荫、和水的偏爱不同,又要系统地考虑彼 此间的紧密关系。使用这种结构化的概念,既可使每种植物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弥补 和避开各自的弱点。这样,植物就可长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结构化的概念也可适用于教育,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而弥补和避开其弱处。 结构化教育不同于感觉统合治疗或听觉统合治疗,它不是使用单一的技术或方法。TEACCH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孤独症患儿在长大成人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包括帮助他们理 解周围世界,获得与人群交流的交往技巧,并教会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如何做出选择和决定。 TEACCH项目包括:诊断、评价、结构化教育、个体发育计划、社会技巧训练、职业训练、家庭和社区计划,以及父母训练和咨询。 个体发育计划必须根据孩子的成熟度、进步情况而不断修改。定期对个体的能力和潜 力进行评价(注意不是评价缺陷)。 对孤独症患儿的评价称PEP(psycho-educationalprofile),其实是心理教育剖面图,可 以发现孤独症患儿的技能在哪个区域还没有达到,哪个区域已经达到。将这些评价结果融入到个体发育计划中去。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转载) 使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使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和?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和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使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

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附: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参照下面的几个例子去教: 项目一:摹仿大肌肉群运动: ①和孩子面对面坐按椅子上。尽量使他注意你(确定他注意了你,就可以开始了)。 ② 一边做一个动作,一边同时说“这样做。”动作可以是: 拍桌子拍手 挥手(象打招呼似的) 握双手拍腿 摇头点头 转身用手把脸捂起来 拍肩膀跳 抱臂拍肚子 踏步伸手 敲椅子插腰 拍头摩擦手掌等 ③ 每个动作都要提示孩子,帮助他成功,然后给于强化。 逐渐地减少实践的提示,改变强化方式。减少提示,加强表扬获奖励。最后孩子能够按照指令反应正确时才给他强化。 项目二:摹仿口形的运动: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确定他是否注意。 ② 边示范边说:“这样做。” 口型动作包括: 张嘴伸舌头 噘嘴磕牙齿 吹的动作笑 吻舌头抵上下牙齿等

注意: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语音模仿,那么一边做动作,一边要发出声响。如果孩子不能够摹仿你,你们可以坐在镜子面前操作。从镜子里学习模仿动作。 跟别的其它项目一样,只要做对了就要给他强化。先给帮助提示,逐渐减少到孩子听到了口头指令就能够正确反应。 项目三:相配、区别物体 A.相配(一双、一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主义力集中。 ② 把一件物品(比如∶杯子、扣子---)放在桌子上面。 把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物品给孩子,同时叫他相配,“把一样的 东西放在一起”。 ④ 提示他做出正确的反应(把东西放在了第一个物品的旁边--较近),给以强化。 B.相配(两双、两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把两个不同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比如:一个杯子,一个勺子,这两件东西要从形状上不容易混淆)。两件东西要摆放的距离孩子一样远。 拿另外的一件东西(和上面的一件东西相同)给孩子,要求他“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 如果他摆得不对,马上把东西放还给他,让他重新来一次。对他 说∶“不对”并且重复说:“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用手把手地提示让他正确摆放。 ⑤ 对他正确的操作给以强化。和以上操作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强化。 在孩子学会了将以上两件物品相配以后,再练习随意地相配(比如:一次用杯子,两次用勺子)。也要使用提示和强化的手段。 C.相配(两对物品位置变换不定)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自闭症儿童训练计划纲要

自闭症儿童训练计划纲要 一初级训练计划纲要 (一)参与能力 1、独立坐在椅子上 2、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3、听到指令“看这我”有目光对视反应 4、对“放下手”有反应 (二)模仿动作 1、操作动作模仿(如:敲积木、用杯子喝水、把物品放到篮子里等) 2、粗大动作模仿(如:拍手、跺脚、摸头等) 3、粗细动作模仿 4、嘴部动作模仿(如:口型模仿) (三)、语言理解能力 1、听懂一步指令(如:过来开灯关门) 2、识别身体部位(如:手机肚子肩等) 3、识别物品 4、识别卡片 5、识别熟悉的人(从家庭到生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6、听懂动词指令 7、识别卡片上的不同动作(如:睡觉喝水吃走拍等) 8、识别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如:冰箱、电视、桌子。椅子等\ 9[、指出书中的图画 10、识别物体功能

1l、识别身体部位功能 12,识别方位(如:上下、甲.外、中间,旁边,前后,左右等) (四)语言表达能力 1、听到“你想要什么?”能用手指出相应物品 2,在有愿望时能指出所需要的物品 3、模仿声音和词语 4、命名物体 5、命名卡片 6、用语言表达想要的东西 7、说出“是”或“不是”(或用手势)表示想要或不想要的东 西 8、叫出熟悉的人 9、作出选择 10、各种打招呼(如:嘿!你好!早上好I中午好!晚上好!晚安!再见等) 11、回答社会性问题 12、说出卡片上的其他人和自己 13、说出物体的功能 14、说出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那里、这里、里外, 中间、旁边、高低 等) (五)、学业配备 1、配对 (1)、完全相同的物品 (2)、完全相同的卡片 (3)、物体到卡片

(4)、卡片到物体 (5)、颜色、形状、拼音、数字 (6)、不完全相同的物体 (7),物体之间的联系(如:牙刷和刷牙、笔和文具盒、书本和书包等) 2、独立完成简单的活动 3、识别颜色 4、识别形状 5、以别拼音, 6、识别数字 7、唱数1—10 8、点数 (六)\精细能力 1、在形状箱内找出三个同等大小的物体 2、把10件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入碗内 3、穿5个大孔的珠子 4、仿搭3块积木 5、正确握笔乱写乱画 6、把橡皮泥撮尖、搓圆、压扁、做成球状 7、正确撕纸 8、把一张纸延着折痕对折 (七)飞大肌肉运动能力 l、独立行走 2、从站立的姿势蹲下再站起来 3、扶着一只手上下楼梯约2次

孤独症儿童一对一训练活动实例模仿

简介: 模仿是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没有模仿孩子不能学习适应他(她)的文化所必须的语言和其他的行为方式。因此,模仿技能的发展在任何一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是一个必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因为孤独症儿童学习模仿具有特殊的困难,因此有必要教给他们模仿技能,而不是让他们以迟缓的或怪异的方式顺其自然地发展。 最初的模仿技能涉及到简单的和直接的重复,如发出语音和拍手,这些一般是在较小的年龄里学习的;后来模仿比较、特殊的行为。本节所列举的练习,设计的目的是用其来增强模仿的技能,它们通常是在早期要学会的,是学习语言所必须,是特别令人感兴趣的。还没有发展出语言的时候,问题通常涉及到儿童只有非常薄弱的模仿能力,因为所有语言都涉及到嘴唇和舌头的运动,最好首先从粗大和精细运动的模仿开始,这样孩子可以学会模仿的基本过程。 模仿的活动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动机、感觉、记忆,以及不仅控制嘴和手部的肌肉的一系列的粗大运动,而且还包括控制嘴和手部的肌肉联合的精细运动。模仿可以是即时的,如孩子第一次重复向他(她)说的某个词语;模仿也可以是延迟的,如模仿过去所经历过的某个行为或词语。孤独症儿童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从所记住的行为中选择适当的行为模仿有困难。 正如前面所解释的,在设计任何一个教授模仿技能的方案时,首先要对孩子的模仿技能的水平进行一次准确的评估。下面所列举的这些活动只是第个发育水平的典型活动的例子,可以用它们教模仿技能。 (1)模仿敲打 功能领域及年龄:模仿:运动0-1岁 精细运动:抓握0-1岁 感知觉:视觉0-1岁 目的:学习模仿。 目标:模仿用勺子敲打的一种方式。 材料:2个勺子、壶。 操作过程: 让患儿坐在桌子旁边,通过在他的范围内摆动勺子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后,用勺子以有节奏的方式敲击桌子。用你的另外一只手,把第二把勺子放到他的手里,强化他抓握。辅助他的手(即握住他的手)握住勺子以你正在做的节奏形式敲击桌子。逐渐减少对他的手的控制,看一看他没有你的辅助是否愿意继续做。当他在没有辅助下,能够敲击桌子的时候,把敲击桌子改成敲打壶。观察患儿是否随着你转换。如果他没有转换,把他的手转换到壶上,继续你的敲击。如果需要,就帮助他开始。过一分种,再转换到敲击桌子,重复这个过程,使他能跟随你转换,继续做这个活动,直到他能够每次在没有你帮助移动他的手时,能够模仿在桌子和壶之间转换的模式。 (2)模仿最初的语音 功能领域及年龄:模仿:发音0-1岁 口语认知:发音0-1岁 目的:促进发音模仿。 目标:模仿一系列单音节的声音。 材料:无。 操作过程: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是发育障碍的一种。其两大特征是幼儿期的社会性孤独、对他人(尤其是孩子)漠不关心和复杂的,重复的生活常规。 适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最大的变化通常在社会与情感问题方面。这些孩子变得更有情感,更爱交往,较少抵制变化,少一些不必要的恐惧,能更多地意识到真正的危险,在公共场合表现也好些。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方面的困难也变得不那么显着,只是这些领域的变化不如一般行为方面那么大。但是,在这些点滴进步的同时我们更不可忽视的是该阶段的儿童要适应九年义务教育,要适应与他人的群体教育,适应学校生活,所以我们还应在不同领域为其制定教育训练目标。只有有了切合某个孤独症儿童个体特征的目标,再加上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使其有更大进步。 以下是我们从不同领域为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拟订的教育训练目标的描述。 一、认知 认知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认知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思维等几部分。一个孤独症儿童要适应教育的前提,首先就应以不同的感知觉、思维等进行训练。如果其注意听的能力很差,那么也就无法适应课堂教学,就应在注意听、听的记忆、听的敏锐度等方面训练。认知是一切活动的前提。 (一)视觉的运用,应达到能追视视野内任何方向的物体;能以视觉辨别不同形状和颜色;眼手协调能对准目标敏捷地操作;能指出前一个活动看到的物品三种以上;能分辨各种空间位置关系。如:里外、上下、左右、斜正,能仿写文字。 (三)听觉的运用,应达到能听到声音马上抬头,并做出相应反应;能分辩两种以上声音或口语;能实行上一活动预定的命令;能依序反应刚才听到的三个命令。例:xx,请你关上门,把笤帚拿来,把这堆垃圾扫走。 (三)触觉的运用,应能以手指触觉分辨各种物体;能指出一个活动摸到物品。 (四)味觉的运用,应肯尝试各种味道的食物;能以味觉分辩食物的种类;能指出前一个活动吃到的食品,例如:刚才你吃的是什么?(是巧克力) (五)嗅觉的运用,应肯尝试各种气味,嗅觉的怪异表现应适度减少。(例:xx 特别爱嗅有臭味的东西,别人的脚等);应能指出下一个活动嗅到的食品。

孤独症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 需遵守得总原则: 1、每次上课中伴随目光对视训练。 2、在执行复杂指令前先将每个步骤与技能全部掌握。 3、为保持强化物得有效性应经常更换强化物。 4、不理睬发脾气与反抗,坚持工作。 注意:在每个分类中得技能就是按由简单到难得次序排列得,然而训练得每个计划中,都应从各分类选取需教得技能。 第一疗程(3个月) 1 注意力 在教儿童如何集中注意力时,指令:“瞧着我”就是非常关键得。提示儿童坐在椅子上,放平两手,老师坐得很近,不允许儿童坐姿不正或跑开。老师得态度就是一贯性,坚定,提要求,对任何服从得表示给予表扬,拥抱,抚背。让儿童集中注意力就是关键得第一步。 1) 瞧着我 面对面 1秒,2秒,5秒 由活动转向老师(让她从事活动,然后教她在老师说“瞧着我"时,抬头瞧并进行目光接触。提示:将手放在儿童下巴下面,将强化物放在眼睛得水平高度) 2) 对姓名得反应 2 听从一步得指令 指令:坐下站起来过来手放好举起手拥抱一下转过来跺脚挥手等,起先用身体提示,然后减退提示。 “触摸身体部位” :头,脚,肚子,眼睛, 腿等 “做给我瞧”:吃,喝,拍手,挥手,拥抱,转身,站住,坐住,走路,跑步等 3模仿活动 “跟我这样做” 大肌肉:拍手,举手臂,拍腿,拍桌子,摸头,打哇哇,跺脚,站起来,摇头不,点头就是 小肌肉:使用手指,开合手掌,接触身体部位等。 积木模仿:老师将积木搭成形状,让她模仿,用 3块~5块。 物体模仿:教模仿使用物体,如将勺子放入杯子中,用面巾纸擦面,将玩具车放入玩具箱里. 画图模仿:抓笔,画线,画图等. 4指令反应

老师将儿童想要得物品举起,叫她“用手指",提示她将手直接指向物品(接触),然后给她,以后减退提示并增大距离. 5 配对:物体间/图画与物体间/图画间/色彩间/字母间/数字间 6语言模仿:元音/辅音~词语~词语组合一开始可接受相近音,再慢慢纠正 7 玩耍: 形状块 / 动物拼图(同时老师发出动物得叫声并学习动物得动作) 珠子/钟型拼图 积木 / 数字拼图 音乐(VCD,电子琴,打击乐器) 娃娃书 8 区别物体 叫她“给我”:球, 杯子,鞋等,逐渐增加桌上物品得数量 9 区别图画 叫她指着:从两幅画到许多画 10认识物品名称 “这就是什么?” 用真实物品或图画,开始时接受相近回答 11 就是/否 摇头说不-—对不想吃得东西?点头说就是——对想吃得东西开始提示,然后减退? 12 认识动作:? 1)对老师“我在做什么?”?挥手,跳,站,坐,拍手,跑,擤鼻子,亲吻,笑,走路,睡觉,打开,喝水,吃饭,哭等(示范回答,开始时接受相近答案)?2)对自己“您在做什么?" 3)对别人“她在做什么?" 开始时只要求动词,如“在跳”? 13 认识色彩(从理解到表达) 2) “这就是什么颜色?”举起物品(示范,再减退) 1)指红色/蓝色/黄色等? 14 所有格 指出****得鞋(姓名)(为您得/我得得训练打好基础)? 15形状(从理解到表达) 1)指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 “这就是什么形状?”,举起相应形状得木块(示范正确回答,再减退) 第二疗程(2个月)?保持以上所有课程,包括目光接触? 1 比较,对比:?大/小指着大得/小得车子 2 动作+物体得表达方式 “喝果汁”“吃饼干”

自闭症教案

自闭症康复训练综合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自闭症康复训练综合课,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①社会行为的训练;②数理概念——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③语言沟通——了解特征四季、填词、说句;④逻辑训练——事物关系与空间方位;⑤精细动作——小肌肉。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就是针对自闭症学生个体特征的一对一训练课,受训者是本校六年级一名高功能自闭症学生,该生通过在校两年的康复训练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听从老师的指令,学习时有参与互动的能力。通过训练自主性、主动性语言明显增多,但在社会交往中不能正确使用人称代词,与他人沟通时语言表达不流畅,词汇量贫乏,用词不恰当。在一对一的训练中能接受普通小学的一年级的教学内容。 三、训练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对新知识的分解细化,逐步让学生掌握;应用结构化训练中的视觉安排、程序时间表,使学生通过清晰的视觉组织,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现在要做什么、接下来会做什么,使自闭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 四、训练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社会行为——使自闭症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身边的人; (2)语言沟通——通过情景训练使自闭症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

句表达; (3)数理概念——使学生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培养自闭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社会行为——通过情景训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上课的老师; (2)语言沟通——通过训练能和老师做一问一答的对话; (3)数理概念——通过动手操作、结合生活经验使自闭症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社会行为——使学生能和老师有目光接触和交流的意识; (2)语言沟通——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语言能力; (3)数理概念——使学生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4、补偿缺陷与能力开发: (1)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 (2)语言沟通——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数理概念——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从指令完成训练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情景对话、语言沟通。

孤独症生活自理训练教学

孤独症生活自理训练 作者:dingtianbao 来源:日照孤独症康复中心更新时间:2010-2-26 16:58:45 生活自理不仅对于孤独症儿童,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能力。然而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来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家长的重心往往在于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生活技能的形成。这也是很多孤独症儿童到8、9岁还不会自己独立穿衣、吃饭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孤独症儿童在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方面都有困难,在像穿衣服、吃饭等适当的社会行为方面往往大部分需要成人的帮助。然而,在科学的训练 和细心的关怀下,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能够学会相当复杂的自我帮助性技能。但家长并没有有意识地加以训练,致使自己成为孩子永久性的生活保姆。这是最令家长痛心的,也是家长最不希望的。 生活自理一般是指自我服务性活动。在这里,我们从进餐(包括喝水)、洗漱、如厕、穿(脱)衣服四个方面来说明。任何一个生活自理活动都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链条,因此,我们在训练前,要首先将活动分解成若干个环节,然后根据环节逐一进行训练。可以从第一个环节开始训练,我们称为“前进法”;也可以从最后一个环节开始训练,我们称为后退法;也可以从最简单的环节开始训练,具体情况依孩子的能力而定。当每个环节都能完成得很好时,要将各个环节连成链条,训练孩子活动的连续性、完整性。 第一节进餐 进餐包括喝水是最基本的技能。我们经常看到孤独症儿童由于手的动作发育不好、视觉注视能力差,往往勺子里的饭或者杯子里的水还没到嘴边就已撒得不剩什么了。因此,进餐的成功取决于孩子手部动作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 一、喝水 1、材料的选择: 杯子的大小要适中,易于孩子操作。 2、步骤 l 学会拿空杯子 l 拿起装有水的杯子(开始时水不要太多) l 将杯子移到嘴边 l 喝水 l 将杯子放下 3、具体训练过程 第一步:把空杯子放在孩子面前,对他说“拿杯子”。如果孩子不能做出正确反应,马上辅助他以手的正确姿势将杯子拿起。并用语言表扬他。直到他能独立拿起杯子为止。 第二步:把装有水的杯子放在孩子的面前,对他说“拿杯子”。如果孩子不能独立完成,马上辅助,直到能独立完成为止。 第三步:1—2步能独立完成后,撤掉以前的语言提示“拿杯子”。给予语言提示“把杯子端起来”。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马上辅助他保持手臂的平衡,将杯子移到嘴边。当能够独立完成时,撤掉语言提示“把杯子端起来”。 第四步:以上能独立完成后,给予语言指令“喝水”。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马上辅助他。如果孩子能够张开嘴喝水,要马上强化他。 第五步:以上能独立完成后,给予语言提示“把杯子放桌子上”。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马上辅助他将杯子从口中拿出来,放到桌子上,给予强化。孩子一旦能独立完成,撤掉语言提示“把杯子放桌子上”。 以上运用的是身体辅助。如果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动作模仿能力,用示范的方法当然更好。

(完整版)结构化教学方法

结构化教学方法 在讨论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时,结构化教学是一个被人们议论过多次的一个话题。国内不少学者及专业人虽在其著作中都提到了结构化教学。‘‘孤独症儿童通常需要高度结构化的教育程度,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杨晓玲};‘孤独症儿童缺乏主动学习和与别人交往的愿望,针对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应采取有计划的结构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十分必要的。“(王书荃)那么什么是结构化教学法?它能给予孤独症儿童哪些方面的帮助?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本 文将对以上几个问题作简略的介绍: 一、什么叫结构化教学法 结构化教学法是由美国北卡罗拉纳州大学精神科学系的一个专门研究、支援和推行孤独症儿童教育的部门在“自闭症与沟通障碍儿童的治疗与教育计划”(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l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中提出来的。(这个教育计划简写为"TEACCH”)结构化教学法,也称系统教学法,(Structuared Teaching)就是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学习程序,让儿童按照设计好的结构从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教学空间、教学设备、时间安排、交往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作系统安排,形成一种模式,使教学的各种因素有机地形成一体,全方位地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学习。 结构化教学法考虑到孤独症儿童在学习上的优势:视觉辨别及记忆要优于听觉的辨别及记忆。也就是说,孤独症儿童对看到的东西比听到的内容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住。同时结构化教学法又考虑到孤独症儿童在学习上的诸多困难:由于言语障碍,听不懂、记不住较为复杂的内容,理解不了教师及家长的需求,还由于他们对非口语信息(面部表情、手势等)接收的困难,不太可能从面部表情及手势这些帮助理解的线索上得到什么信息,多数儿童在学习字词方面也有特殊困难。结构化教学法充分利用了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运用实物、图片、像片、数字、文字这些可视性强的媒介来标明要学习的内容及步骤,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中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思想和扬长避短的原则。 二、结构化教学法的5个组成部分 结构化教学法由5个部分组成:(一)视觉结构;(二)环境结构;(三)常规;(四)程序时间表;(五)个人工作系统。 (一)视觉结构 视觉结构就是把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工作程序作适当的安排,使儿童无需语言,只用视觉的辨别,便可以明白和理解学习的要求。视觉结构又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视觉清晰显示;2,视觉组织;3.视觉指示,视觉清晰显示就是把学习中重要资料或物件部分清晰显示出来,以便于儿童辨认。例如在进行分类练习时,若以物体的形状来分类,则要突出物体的形状,选同一色的物体;若以物体的颜色来分类,则要选择有醒目颜色的同一形状的物体,以此来突出分类的重点,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又如,为使儿童能较容易地看到并辨别出自己的座位,放置个人用品的地方,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椅子上或个人用品橱上贴上不同颜色<根据儿童的爱好来选择)的纸,上面贴有他们的照片或写有他们的名字。总而言之,用颜色、形状及各种形式的醒目标签标出学习的重要资料或物体部分,是视觉清晰显示的重要点,视觉结构的笫2部分是视觉组织。视觉组织就是物件和空间的组织安排方法 ......,有序的组织安排,使儿童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和涉及的地点、材

自闭症儿童视觉训练技巧

自闭症儿童视觉训练技巧 作者:唐山世纪星学校三级副主任自闭症训练师朱迎春自闭症儿童在视觉表现上,有的会很敏感,有的会很迟钝。视觉训练是自闭症儿童训练中的重要内容。那对于这方面我们怎么来提高呢?有哪些技巧呢?接下来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摇铃追视 自闭症孩子与老师面对面坐着,老师手持一个小摇铃,放于自闭症孩子眼前阅30至60厘米距离。孩子眼睛望着摇铃,老师手拿摇铃在自闭症孩子的眼前做上、下,左、右,斜线,及打圈地移动,自闭症孩子需要用眼睛跟随着小摇铃移动,而头部保持不动。 二、指指头 老师与自闭症孩子面对面坐着,老师在双手的食指上各画一个圆点。首先,老师将其中一食指伸出放于自闭症孩子面前不同的位置,孩子必须留意手指上圆点的位置,然后快速而准确地用自己的手指尖触摸一下圆点。孩子需重复以左右手轮流练习,至到左右手同样熟练。 三、木头滚 自闭症孩子躺在一张毛毯上,老师拿起毛毯的一边帮助自闭症孩子滚至另一边,如孩子能轻易完成,孩子可以尝试自己滚动。然后,老师放一条直线在地上,孩子躺在地上,身体和脚伸直,双手则举高于头顶,头部要贴着直线。自闭症孩子要尝试在地上滚动,同时头部要尽量保持贴着直线。 四、玩具追视 自闭症孩子盖上左眼坐在老师对面,老师将一玩具放在自闭症孩

子眼前约1-2尺距离,孩子集中注视着该玩具,老师把玩具依次序以左右、上下、斜线、及打圈方式移动,孩子头部须保持不能移动,而眼睛则跟随着玩具转动,并保持一直注视着该玩具。完成后,再以左眼及双眼重复练习。 五、贴地移动 自闭症孩子平躺在地上,双手放于身体两旁,双脚伸直合上,首先老师要说出自闭症孩子将要移动的手脚部位,然后老师协助自闭症孩子移动手脚,先是单独移动手或脚,然后可以同时移动手和脚。 如果自闭症孩子能够轻易完成,老师可指示孩子自己移动手脚的其中一部位(即左手、右手,左脚或右脚),老师先轻拍一下孩子将要移动的部位,孩子要根据老师的指示做动作,老师亦可同时轻拍孩子多于一个部位(如左手左脚,左手右脚),自闭症孩子要配合手脚的动作一起进行,但手脚的动作必须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注意事项:顺序不论;每天至少6至8分钟;做完一种后,休息时间不要太长;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转载) 应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应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与?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与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

感觉统合与结构化教学方式融合对自闭症儿童的帮助

感觉统合训练融合结构化教学对自闭症儿童的帮助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冯勇 摘要: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时融合结构化教学方式进行康复教育。方法:在日常训练中,针对自闭症儿童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尝试融合结构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游戏设计。结果:增进自闭症儿童对环境、对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论:运用滑板、大笼球、秋千、弹跳床和平衡木等游戏设施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前庭、本体觉和皮肤接触等感觉运动刺激,能促进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组合和统一,最终可以促进大脑功能的改善,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水平、行为和反应能力,为复杂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生、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再融合结构化教学的方式方法,对增进自闭症儿童的身体意识、感知觉发展、运动能力和增加语言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感觉统合结构化教学自闭症儿童 感觉运动是儿童日后所有能力发展的基础。临床观察:很多自闭症儿童在视觉、听觉、触觉和前庭平衡觉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失调,具体表现为:视听觉敏感或迟钝(如喜欢躲避目光接触,却过分关注闪烁的灯光,喜欢尖叫或特别讨厌汽车引擎的声音等);防御性触觉(不喜欢被人触摸),或对疼痛的感觉比较迟钝;前庭障碍(害怕被人翻滚、喜欢旋转);本体觉模糊(对人体缺少清晰的认识,或不擅长控制自己的行为、动作,行动比较粗鲁)等。这些感觉运动方面的障碍限制了自闭症儿童从外界获取有益的信息刺激,同时也阻碍了他们发展自身潜在的认知和社会能力。因而,在现代早期干预体系中,感觉知觉运动方面的训练一直是推动自闭症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感觉统合训练是目前被广泛运用于自闭症儿童治疗的一种干预方式。 在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方式上,很大程度地都是运用感觉统合器械的功能性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比如:自闭症儿童的前庭障碍问题,很多老师就采取滑板之类的器械进行密集式的训练,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接受这种简单的滑冲刺激,达到了对前庭觉进行刺激的作用,但这种单纯的训练效果对于自闭症儿童就显得不够,如何能做到在训练过程中让自闭症儿童透过视觉接收,理解、处理记忆讯息,能在游戏项目的训练程序中学习呢? 日常训练中,针对自闭症儿童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时,尝试融合结构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游戏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一般资料 阿文,男孩,4岁,独生子女,顺产,家族无遗传史。先天发育无异常,语言模仿能力较强,但主动语言较少,沟通能力差,喜欢独自表述电视广告语言;粗大运动尚可,能灵活跳羊角球,双脚跳跃,能听从老师的口令完成任务;认知能力需加强;有非常明显的情绪行为,发脾气时会哭闹、乱蹦跳、撞墙及打头等不良行为。 2、训练方法 运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在设计游戏项目时,融入结构化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设置,训练时指示与提示和增强物的使用都加以组织并系统化,以创造学生成功的经验。这使得学生更能预测学习情境,并且帮助自闭症儿童克服:分心、抗拒改变、缺乏动机等一系列心理行为。 例(1): 滑板训练:老师协助学生俯爬在滑板上,做飞行式动作(双手臂向两侧张开),然后从滑道滑出8米,滑板停止滑动后学生控制滑板进行180度的转弯,然后双手协助独立返回; 游戏规则:在这个游戏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视觉追踪能力再融入一些任务式的项目,在滑板滑行到7米的位置放一个小球,学生滑行到小球位置快速抓起小球继续滑行到8米停止,

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及沟通训练作业(1)

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及沟 通训练作业(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及沟通训练 一、孤独症儿童的视觉特点是什么? 孤独症儿童,常通过视知觉较快的掌握环境,他们喜欢观看发光的或旋转的物体,如旋转的车轮、锅盖、伞等。另外,还过分关注细节,他们能看到地上十分微小的东西,或者看图画书时只把注意力放在图画的某个细小的角落而忽视了画面整体,这都是他们过分关注细节的表现。所以,在视知觉上发展良好的孤独症儿童,其整体学习效果更好。 二、请简述图片沟通系统的六阶段 在进行训练前,先进行强化物评估,找出孤独症儿童最喜欢、喜欢和最不喜欢的食物和玩具。 阶段一:以图片为交换物体,用图片交换表达需要 1、目标 (1)当孤独症儿童看见某件很想要的物品时,能拿起唯一的图片,递向训练者,并把图片放在训练者手中。(2)第二训练者在孤独症儿童身后,负责提供身体提示。 2、方法 (1)将孤独症儿童的喜欢物体放在第一训练者身边,第一训练者伸出手。 (2)第二训练者在孤独症儿童身后用手协助他拿起图片,递给第一训练者,并放在他手中。 (3)第一训练者接触到图片时,便回馈道“啊,你想吃薯片”跟着将食物交给孤独症儿童。 阶段二:提高自发性:提高沟通及适用沟通簿的自发性

1、目标:当孤独症儿童看见想要的物体时,能走到沟通簿那里,从板面撕下唯一的图片,然后走到沟通者面前,将图片交给他。 2、方法 (1)先让孤独症儿童自由拿去训练物,在十至十五秒后,将训练物移走。 (2)孤独症儿童需在沟通簿上取走图片,走进训练者并将图片交给他以换取训练物。 (3)稍后再增加孤独症儿童和训练者的距离,要他拿着图片走到训练者处。(4)跟着又增加他与沟通簿的距离,要他先走到沟通簿处拿取图片。 (5)若需协助,可使用身体协助或开手提示。 阶段三:辨别图片;分辨图片以进行要求 1、目标:当训练者出示物体,学生能从数幅图片中找出该物体之图片,并且交给训练员。 2、方法 (1)在沟通簿上贴上很喜欢物体和不喜欢物体的图片各一张,再向孤独症儿童出示他的喜欢物体。 (2)当他交出适当的图片时,便将喜欢物体交给他。 (3)在沟通簿上贴上很喜欢物体和次喜欢物体的图片各一张。 (4)当孤独症儿童选出其中一张图片交给训练者后,训练者向他说:“好,你取吧!”后,孤独症儿童便选出与图片相应的物体(相对检查) (5)稍后,在沟通簿上贴上五张喜欢物体的图片,孤独症儿童选出其中一张图片进行交换,在自行选出相应的物体。 (6)然后,训练孤独症儿童在看不见喜欢物体的情形下,自己拿出图片来与训练者换取物体。 (7)如果孤独症儿童拿错与图片相应的物体,可以向孤独症儿童做出提示。例如:孤独症儿童拿起薯片的图片,但却伸手去拿巧克力,训练者可以用手指指着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