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系针状焦的市场现状与生产技术难点

石油系针状焦的市场现状与生产技术难点
石油系针状焦的市场现状与生产技术难点

国内外ABS树脂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国内外ABS树脂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ABS树脂是由丙烯腈(A)、丁二烯(B)和苯乙烯(S)组成的三元共聚物,是苯乙烯系列树脂中发展与变化最大的品种。苯乙烯赋予树脂刚性、电性能、易加工性及表面光泽性;丁二烯赋予树脂韧性及低温抗冲性;丙烯腈则赋予树脂耐化学性、耐侯性、耐热性及抗张强度。由于三种组分的结合,优势互补,使得ABS树脂具有耐热、表面硬度高、尺寸稳定、耐化学性及电性能良好,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电子电器、仪器仪表、汽车、建材工业和日用制品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ABS树脂的生产和消费也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但目前我国ABS树脂的生产能力和产量还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1 生产工艺 ABS树脂是在聚苯乙烯树脂改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7年,美国橡胶公司(USR)首先采用共混法实现了ABS树脂的工业化生产,该法工艺简单,但产品耐老化性能较差,加工性能也较差,目前已经被淘汰。1954年,美国BorgWarner(博格—华纳)化学品公司将丙烯腈和苯乙烯在聚丁二烯胶乳中进行接枝聚合,制成了乳液接枝型ABS 树脂,并首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乳液接枝法ABS树脂的开发成功,为后来ABS树脂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之后,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纷纷引进ABS树脂生产技术并建设工厂,并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各自的ABS树脂生产技术。目前,ABS树脂的

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乳液接枝法、乳液接枝—掺混法、连续本体法、本体—悬浮法、乳液接枝—悬浮法、乳液接枝—连续本体法等,其中乳液接枝—掺混法又可细分为乳液接枝—乳液SAN(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掺混法、乳液接枝—悬浮SAN掺混法和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3种生产方法。经过多年实际运行和市场竞争的考验,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和连续本体聚合法这两条工艺路线成为目前生产力最强的ABS树脂生产工艺路线。 1.1 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 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是在乳液接枝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目前国内外生产ABS树脂最主要的生产工艺,主要由接枝用主干胶乳的合成、主干胶乳与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接枝共聚,本体SAN共聚物的合成以及ABS接枝共聚物与SAN树脂的掺混等步骤组成。 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生产ABS树脂的优点在于,一是SAN 的合成比较简单,污染小;二是ABS中的橡胶含量和SAN的分子量、含量可有效控制,可生产综合性能好,特别是韧性和刚性均很高的ABS树脂;三是因其工艺的灵活可调,产品牌号多,应用范围广。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是提高胶乳质量、缩短反应停留时间和增大胶乳粒径。 1.2 连续本体聚合法 连续本体聚合法由日本东丽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现工业化生产,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生产工艺。它与生产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的连续本体法很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反应多了丙烯腈单体。

2016年丙烯市场报告

【丙烯】 一、物化性质 丙烯propylene,CAS No.115-07-1、结构式CH2=CHCH3、无色气体、带有甜味。气体的相对密度1.46、液体的相对密度0.5139、熔点-185.2℃、沸点-47.7℃、自燃温度460℃、临界温度91.4~92.3℃、临界压力4.5~4.56MPa。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0%~11.1%(体积)。 丙烯是一种无色可燃气体,蒸气比空气重,能长距离移动到一个明火源并产生回火。工业上它通常以液体形式装卸,因此当皮肤和眼睛接触到液体丙烯时会造成冷灼伤。高浓度丙烯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二、技术进展 丙烯的生产工艺可分为联产/副产工艺和专门工艺两大类,目前丙烯生产以乙烯装置联产品和炼厂副产品路线为主,世界上约70%的丙烯来自于蒸汽裂解装置的联产品和炼油厂的常规催化裂化装置,丙烷脱氢等专门技术的比例正逐步提高。全球丙烯的来源如表1: 表1 全球丙烯的来源(单位:%) 2005年2010年2015年 蒸汽裂解65 58 43 催化裂化30 34 33 专用装置 5 8 24 合计100 100 100 IHS化学在2014世界石化大会上表示,2000年世界专产丙烯产量仅占丙烯总供应量的3%,但2013年专产丙烯产量已占丙烯总供应量的14%,预计到2018年将增加至总供应量的29%。 蒸汽裂解产品丙烯收率如表2: 表2 蒸汽裂解产品丙烯收率 裂解原料丙烯收率% 乙烷 2.6 丙烷16.2 正丁烷17.2 石脑油16.1 瓦斯油15.1

乙烯裂解装置联产丙烯是全球丙烯资源最传统和最主要的来源,占全球丙烯产能的40%以上,蒸汽裂解装置生产的丙烯纯度达99.6%,通常是聚合级丙烯。炼油厂常规催化裂化装置回收是丙烯的第二大来源,目前约占全球丙烯产能的30%以上,炼油厂生产的丙烯纯度约在70%左右,通常是炼厂级丙烯。 随着聚丙烯等下游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以乙烷为原料的新建乙烯生产装置比例的增加,丙烯资源供应逐渐呈现出紧张态势。相应地,以丙烯为目的产物的生产技术研究越来越活跃,丙烯生产技术已成为当前炼油和化工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甲醇制烯烃(MTO)、甲醇制丙烯(MTP)、丙烷脱氢(PDH)生产丙烯、烯烃转化(易位转化)生产丙烯等专门生产丙烯的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在亚洲、中东和北美等具有资源优势的地区。目前增产丙烯的新技术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 1.改进FCC(流化催化裂化)技术 全球FCC装置通过调整原料品种、催化剂、工况和操作条件来增产丙烯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国内外许多公司都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典型的催化裂化(FCC)装置每生产1吨汽油大约副产0.03~0.06 吨丙烯。经过升级改造和采用合适的催化剂助剂之后,丙烯的产率可达到18%~20%。近年针对FCC装置发展了多种增产丙烯的工艺技术,主要有: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的深度催化裂化工艺(DCC)、凯洛格一布朗路特(KBR)公司的Maxofin工艺和Superflex工艺、UOP公司的催化裂化(Petro FCC)工艺、鲁姆斯公司的选择组分催化裂化(SCC)工艺。 与传统的FCC相比,这类技术操作条件更为苛刻,要求反应温度、剂油比更高,催化时间更短。 表3 主要改进FCC炼油技术比较表 技术所有者UOP公司Lummus公司中石化石科院KBR/美孚公司工艺Petro FCC SCC DCC Maxofin 催化剂ZSM-5加合物ZZSM-5加合物ZSM-5 ZSM-5 起始温度(℃)560 -- 530-590 565-620 压力(MpaG)0.1-0.2 -- 0.1-0.2 0.1 催化剂/油(wt/wt)-- -- 10-15 10-16 反应时间(秒)-- -- 5-10 1-2 丙烯收率(wt%)22 18-20 18-25 20 工业化装置有-- 有--

5000吨丙烯腈设计说明书详解

化工设计说明书 5000t/a丙烯腈合成工段的课程设计 5000 T/A ACRYLONITRILE SYNTHESIS SECTION OF THE COURSE DESIDN 学院(部):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化工13-3 学生姓名:王庆松 指导教师:丰芸 2016 年 5 月16 日

5000t/a丙烯腈合成工段的课程设计 摘要 丙烯在引发剂(过氧甲酰)作用下可聚合成一线型高分子化合物―聚丙烯腈。聚丙烯制成的腈纶质地柔软,类似羊毛俗称人造羊毛,它强度高,比重轻、保温性好、耐日光、耐酸和耐大多数溶剂。丙烯腈与丁二烯共聚生产的丁腈橡胶具有良好的耐油、耐寒、耐溶剂等性能是现代工业最重要的橡胶、应用广泛。 关键词:丙烯腈,强度,广泛,重要

目录 5000t/a丙烯腈合成工段的课程设计 (1) 摘要 (2) 1.绪论 (5) 1.1 引言 (5) 1.2设计任务 (5) 1.3丙烯腈的物理性质 (6) 1.4丙烯腈的化学性质 (6) 1.5丙烯腈的制取方法 (6) 1.6丙烯腈的发展简史及展望 (7) 1.7市场分析 (7) 2.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8) 2.1发生的主反应和副反应 (8) 2.2生产工艺流程 (8) 2.3物料衡算 (9) 3.丙烯腈合成工段生产工艺流程图和物料流程图 (12) 4.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 (13) 4.1 浓相段直径计算 (13) 4.2 浓相段高度 (13) 4.3 扩大段直径 (14) 4.4 扩大段高度 (14) 4.5 浓相段冷却装置的换热面积 (14) 4.6 稀相段冷却装置的换热面积 (14) 5.设计结果汇总 (16) 5.1 工艺设备一览表 (16) 5.2 原料消耗综合表 (21) 5.3 能量消耗综合表 (21) 5.4 排出物综合表 (23)

石油基础知识.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石油 答: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P1 ) 2.石油的基本性质(主要化学成分、常温常压下状态、密度、粘度、凝固点、闪点、燃点、自然点、溶解性、原油中的有害物质) 3.天然气(成分、比重) 答:主要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叫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气态烃,以甲烷为主,其中还有少量的C2~C5烷烃成分及非烃气体。 4.天然气水合物 答:甲烷与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可形成一种冰样的水合物,称为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 5.液化天然气(LNG) 6.天然气分类(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干气、湿气、酸气、净气) 按照矿藏特点可分为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按烃类的组成可分为干气、湿气、酸气、净气 7.石油工业 答:通常说的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P5 ) 8.对外依存度 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采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 9.储采比 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是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采的年数 10.油气当量 二、问答题 1.石油工业的行业特点。 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技术密集的行业。 2. 请画出石油行业产业链结构图。P4 3. 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在哪个国家,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什么? 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美国. 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德雷克井 4. 一般认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端是指的那个油田?产量最高的油田?行业精神代表和人物? 答:一般认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应以1939 年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作为开端 5. 中国原油资源集中分布在哪八大盆地? 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 6. 中国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哪九大盆地? 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7. 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能源安全原则、能源可持续利用原则、能源与环保协调原则。 8. 中国可行的能源供应路线是什么?阐述其具体原因。 固体燃料----- 多元化能源---- 可再生能源为主新型能源供应路线 就可持续原则来讲,中国今后不能走“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资源分布及环境保护要

关于沥青针状焦的生产

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厂 关于沥青针状焦的 生产工艺及市场调查报告 2010年3月1日

一、煤系针状焦的用途及生产工艺 何为煤系针状焦及针状焦的特性和用途 1)精制的煤沥青,经过延迟焦化和煅烧而制得的层状结构明显的各向异性焦炭,外观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和导热性能好,粉碎后呈细小的针状颗粒,因而得名针状焦,针状焦主要用于制造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特种碳素制品。 针状焦是20世纪70年代碳素材料中大力发展的一个优质碳种,主要用于生产电炉炼钢用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石墨电极分普通电极、高功率电极和超高功率电极,在原子反应堆中用作高能中子减速材料,也用于火箭技术中。根据原料各线的不同,针状焦的生产分油系和煤系两种。目前国际上的油系针状焦只有美、英、日等少数国家掌握着生产技术,煤系针状焦只有日本一家能生产。而全世界大体上年生产针状焦120万吨左右,全部为上述几个国家所垄断,我国年需要大体40万吨左右,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碳素工业的发展。对此,我国从“六五”期间起将针状焦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0多年来,先后建成了几套针状焦装臵,但均属工业性试验的性质。 2)随着超高功率电炉钢生产的发生,必然促进超高功率电极的生产,而针状焦就是制造超高功率电极的骨料。针状焦具有各向异性,热膨胀系数小,比电阻小,含杂质少等优点,因此由针状焦制造的超高功率电极,必然具有电阻率小,热膨胀系数小,而热冲击性强,机械强度高,抗氧化性能好、消耗低等优点。与普通电极炼钢相比,冶炼时间可缩短到三分之一,吨钢电耗可减少一半,生产能力可增加1.3倍。

二、煤系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针状焦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预处理、延迟焦化和煅烧工序。 1)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的目的是除去原料中的一次喹啉等杂质,调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适宜,制取适合于生产针状焦的精制沥青。 预处理的方法有加氢法、热聚合法和溶剂法等。加氢法对去除杂原子和调制适宜时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比较有效。热聚合法适用于焦油或沥青闪蒸油为原料,采用热聚合调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溶剂法对去除沥青中的喹啉不溶物等杂质很有效。 2)延迟焦化:针状焦原料的延迟焦化工艺流程和设备与软沥青延迟焦化基本相同,只有在焦化条件和操作上采取某些必要的措施,如控制进料的升温速度,注汽量和调整循环比,使油料在焦化塔内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充分利用中间物质的塑性流动和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同时使气相物产生剪切力,创造调“汽流拉焦”的条件,最终形成流线状结构的针状焦。 3)煅烧:通常采用回转窑进行煅烧,其煅烧温度比普通沥青焦高100—150℃,约为1450℃。经过煅烧后的针状焦,可以改善炭结构,提高焦炭真密度和降低挥发份,煅烧后的针状焦质量指标如下:热膨胀系数(100—600℃)≤1.15×10-6/℃ 电阻率≤600 真密度≥2.13g/cm3 硫≤0.4% 长宽比(k) ≥1.65 挥发份≤0.5% 氮≤0.7% 灰分 0.07%

现有国内煤系针状焦和国外针状焦质量的比较

金州化工针状焦现状及对策 一、国内煤系针状焦和日本煤系针状焦的对比 是制造石墨电极最重要的指标;同时硫、氮含量也高,高硫、高氮焦在石墨化过程中容易造成“气胀”,降低石墨电极性能,甚至造成石墨电极的报废。 葫芦岛设计院可研报告提供的针状焦指标

状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二、针状焦研究方向 由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国内针状焦现在还无法和日本针状焦相比,要改变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1、原料预处理 原料是生产针状焦的关键,没有好的原料就无法生产出好的针状焦产品,目前原料预处理的方法有热缩聚法和溶剂法两种,热缩聚法对去除杂质比较有效,溶剂法对去除喹啉不溶物比较有效,但两种方法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无法去除杂环化合物,而杂环化合物中的硫、氮以及一些金属元素对针状焦的质量有严重的影响。所以研究如何去除原料中的杂环化合物,选择不同配比的原料生产不同品状的针状焦来满足电极生产的需求就成为研究的关键。 2、延迟焦化 目前国产针状焦虽然CTE有所降低,但CTE的各向异性度差,产品质量不稳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合理控制焦化压力、时间、温度,选择合理的压力、温度、反应时间、拉焦程度就成为针状焦生产的研究方向。 3、煅烧 煅烧温度越高针状焦质量就越好,高的煅烧温度不但能提高针状焦的真密度,对降低针状焦中氮、硫含量都非常有效。受到国内耐火材料的限制,目前煅烧的最高温度只能达到1450℃,提高煅烧温度是国内针状焦生产企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4、我公司针状焦的对策 ①尽快和兴德公司进行对接,要求兴德公司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原料 处理方法等。 ②对国内现有针状焦企业进行考察,了解现有企业的生产技术情况(尤 其是原料配比、原料的H/C比、芳构化程度、N、S含量、延迟焦化操作温度、压力、时间、煅烧温度等),主要对山西宏特、鞍山热能院、锦州石化、上海宝钢针状焦项目进行考察。 ③积极和国内科研院所合作,针对现有工艺从原料的配比入手,探讨不同原料配比对针状焦质量的影响,找到最合理的原料配比。利用科研院所的优势研究温度、压力、时间对针状焦质量的影响,找到不同原料的不同操作参数。 ④国外企业根据不同用途提供不同品类的针状焦供碳素企业使用,并和电极生产企业合作研究使用的最佳条件。国内企业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少,应加强和石墨电极企业的联系沟通,了解石墨电极企业对针状焦性能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 ⑤在企业内部可以做如下工作: Ⅰ、尽快完善品保部化验室,具备开展实验的条件。

丙烯腈生产现状

国内外丙烯腈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丙烯腈(AN)是三大合成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在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世界丙烯腈产品用于腈纶生产约占50%。随着西方国家腈纶产量逐年减少,丙烯腈在纤维中的消耗比例正在呈逐年下降趋势。丙烯腈用于ABS、丁睛橡胶生产约占30%,用于生产己二腈约占10%。丙烯腈还应用于己内酞胺、多元醇聚合物等生产中,消耗量占10%左右。 丙烯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由炼油厂裂化装置的炼厂气回收;二是在石油烃裂解制乙烯时联产所得。丙烯大部分一直来自炼油厂,近年来,由于裂解装置建设较快,丙烯产量相应提高较快。和世界市场一样,近年来我国丙烯的发展速度也逐渐超过了乙烯。2000年,我国乙烯需求量478.89万吨,而丙烯的需求量却达到498.85万吨,首次超过乙烯,之后丙烯的需求量一种保持在乙烯之上。与乙烯相似,由于丙烯分子中含有双键和α-活泼氢,所以具有很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在工业生产中,利用丙烯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羧基化、烷基化及其聚合反应等,可得一系列有价值的衍生物。 丙烯腈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液体,味甜,微臭,沸点77.5℃,凝固点-83.3℃,闪点0℃,自燃点481℃。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苯、四氯化碳、乙醚和乙醇中,与水部分互溶,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3%(w),水在丙烯腈中的溶解度为3.1%(w)。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为3.05~17.5%(v)。丙烯腈和水、苯、四氯化碳、甲醇、异丙醇等会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和水的共沸点为71℃,共沸物中丙烯腈的含量为88%(w),在有苯乙烯存在下,还能形成丙烯腈-苯乙烯-水三元共沸混合物。丙烯腈剧毒,其毒性大约为氢氰酸毒性的十分之一,能灼伤皮肤,低浓度时刺激粘膜,长时间吸入其蒸气能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疲倦等,因此在生产、贮存和运输中,应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工作场所内丙烯腈允许浓度为0.002mg/L。 丙烯腈分子中有双键(c=c)和氰基(C N)两种不饱和键,化学性质很 活泼,能发生聚合、加成、水解、醇解等反应。 聚合反应发生在丙烯腈的C=C双键上,纯丙烯腈在光的作用下就能自行聚合,所以在成品丙烯腈中,通常要加入少量阻聚剂,如对苯二酚甲基醚(阻聚剂MEHQ)、对苯二酚、氯化亚铜和胺类化合物等。除自聚外,丙烯腈还能与苯乙烯、丁二烯、乙酸乙烯、氯乙烯、丙烯酰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共聚反应,由此可制得各种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涂料和粘合剂等。 丙烯腈是三大合成的重要单体,目前主要用它生产聚丙烯腈纤维(商品名叫“腈纶”)。其次用于生产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物),和合成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水解所得的丙烯酸是合成丙烯酸树脂的单体。丙烯腈电解加氢,偶联制得的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原料。 一世界丙烯腈产能和市场需求分析 2005年世界丙烯腈产能为614万吨/年,2006年全球丙烯腈产能为617万吨/年。截至2009年,全球丙烯腈能力为623.7万吨/年。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相?具有同一种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均一物质统称为相。1、相平衡: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气液两相共存,此时气液两相的相对量及浓度分布不随时间的改变此时称为相平衡状态。?3、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种物质达到蒸汽压时的温度称为沸点。、临界压力?4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压强)。就是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也就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物质的摩尔体积称为临界摩尔体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状态称为临界状态。、临界温度?5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气态物质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6、泡点?指的是一定组成的液体,在恒压下加热的过程中,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也就是一定 组成的液体在一定压力下与蒸气达到汽液平衡时的温度。 7、露点? 露点指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相同;当水 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露点温度,湿球温度的定义是在定压绝热的情况下,空气 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不同的蒸汽压(即具有不同的挥发度)的特性,加热液体混合物,借助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在精馏塔内进行气液相的传质和传热,使挥发度打的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明显多于液相中的含量,从而达到将该组分从混合液中分离的目的。 17、回流比的定义,对精馏操作的影响?答:精馏操作中,由精馏塔塔顶返回塔内的回流液流量与塔顶产品流量的比值,称为回流比。 增加回流比,对于从塔顶得到产品的精馏塔来说,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但却要降低塔的生产能力,增加水、电、汽(热源物质)的消耗,将会造成塔内物料的循环量过大,甚至导致液泛,破坏塔的正常操作,但精馏段轻组分得到提纯,塔底带轻组份较多。回流比过小,则塔板液相减少,气液传质不好,造成塔底重组份带到塔顶,严重时造成塔顶产品质量不合格 、回流的作用?18 从塔内取走热量保证温度分布均匀,维护塔内热量平衡,同时为塔内提供液相充分接触,保证塔内传质传热的进行,更好的进行多次汽化、冷凝。 、回流的方式?19

针状焦行业行动计划

针状焦行业行动计划 ——20xx年xx月 针状焦是一种新型优质的炭素材料,其为银灰色多孔固体,呈明 显的纤维状或针束状结构,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和较好的润滑感。针 状焦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原材料,包括石油渣油、煤焦油沥青等。下游 主要为应用市场,目前,针状焦主要作为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电炉炼钢 用电极的骨架材料、石墨电极、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化学电容器等方面。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国内电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电容器 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针状焦行业的发展。 新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产业发展要把握好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结合产业自身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科学制定具有战略性、前 瞻性和导向性的发展规划,全面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对扩大就业, 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 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总量扩张,着力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高端产品,推进一体化发展,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第二章发展原则 1、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产业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资金投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2、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制定合理技术路线,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3、宣传推广,公众参与。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宣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加强舆论监督,营造开展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4、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5、政策引导,市场推动。推动产业发展既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又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和机制,把各种要素引导到产业发

丙烯腈生产现状及前景分析

丙烯腈生产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应用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的 生产。目前,国内十多家丙烯腈生产商基本采用丙烯氨氧化法来生产丙烯腈。近年,国内丙烯腈的产能和产量稳步增加。丙烯腈以其在ABS 合成树脂方面等的应用及我国未来一段时间ABS 的迅猛需求将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三大合成材料原料 丙烯氨氧化法 产能 产量 ABS 前言:丙烯腈是丙烯的第二大下游产品。丙烯是源自石油、煤、天然气的重要基础有机化 工原料,全球丙烯的产能已超1亿吨/年,其中约60%用于生产聚丙烯,其余部分用于生产丙烯腈、环氧丙烷、丙烯酸、异丙苯/苯酚/丙酮、羰基合成醇等基本有机原料。而我国2012年的丙烯产能1800万吨/年,产量1500万吨,其中约75%用于生产聚丙烯,基于丙烯原料的有机化工产业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随着我国今后几年中丙烯产能的快速增长,加快除聚丙烯以外的丙烯化工的综合发展已成为我国烯烃化工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丙烯腈是丙烯的第二大下游产品。认清丙烯腈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对于开发丙烯下游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丙烯腈的介绍及应用 丙烯腈是丙烯的第二大下游产品。虽然世界各国消费构成不同,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世界上大约有61 %的丙烯腈用于生产腈纶纤维,年需求量以2 %~3 %的速率增长;ABS 是丙烯腈的第二大用户,因该产品具有高强度、耐热、耐光和耐溶剂性能好等特点,今后10 年其需求量将以4. 5 %的速度增长;丁腈橡胶应用比例大约占4 % ,年增长率在1 %以上,主要用在汽车行业上;近年来己二腈用量增多,年增长率为4 % ,主要用于生产乌洛托品;丙烯酰胺的需求量亦以年均2 %的速率增长,主要用于纸张、废水处理、矿石处理、油品回收、三次采油化学品等方面。丙烯腈在其它方面应用也较多,如生产碳纤维、水处理树脂、防腐剂、涂料等,需求量将以年均3 %的速率增长。见下图。国内丙烯腈主要应用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领域,其中,腈纶约占丙烯腈总需求的40%,ABS 树脂占35%,其它占25%。 丁腈橡胶 皮革、纺织品 纸张、处理剂 丙烯酸树脂 ABS 塑料 ABS 树脂 丁腈乳胶 丙烯酸 AS 树脂 丙烯腈 丙烯酰胺 抗水剂 己二醇 聚丙烯腈纤维 a-氯化丙烯腈 尼龙66 合成羊毛 (腈纶) 合成纤维

7万吨年丙烯腈精制工段工艺设计—脱氢氰酸塔工艺设计及分析开题报告

安徽建筑大学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年月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目的 (1)通过对丙烯腈工艺流程的设计和优化,了解丙烯腈的特性、国内外生产概况、生产工艺流程及其研究进展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废水处理问题。 (2)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以期实现高产率、低能耗的目的。 (3)对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可以排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使生产更加安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研究意义

丙烯腈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为了从特定的原料得到所需的 产品,根据既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采用相关的单元过程 及单元操作,设计出优化的工艺流程,并根据工艺条件选择合 适的设备,设计合理的工厂布局,以满足生产的要求,同时这 些设计又要符合有关非工艺类和工程经济的要求,做到技术上 可行、符合安全条例、经济上合理。通过年产(),确定最优 方案,以达到使其工艺产率增加,能耗降低,降低环境污染的 目的。 二、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 1、研究现状 (1)催化剂的研制 目前主要通过丙烯氨氧化制备丙烯腈,采用促进作用的的 F e-B i-M o-O或者促进作用的F e-S b-O。近年来,锡/锑/氧 催化系统在烯丙基氧化和氨氧化中作为催化剂进行了广泛研究。 然而,近年来,一些公司开始着手研究丙烷氨氧化法制备 丙烯腈。其中一个直接氨氧化烷烃的催化剂系统是锑/钒/氧。 目前最有潜力的系统为M o-V-N b-T e-氧化物催化系统, 具有62%的丙烯腈产率。 (2)工艺过程的改进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提高, 丙烯腈生产技术的改进主要集中在节能降耗、环保等方面,焦 点是中和塔污水的处理,主要的技术进展如下:省去氢氰酸精 制塔,由脱氰塔顶直接分离出高纯度氢氰酸,提高脱氰塔的效率;萃取塔侧线出料,由萃取塔下部侧线抽出乙腈,将抽出液 送到乙腈回收塔,增大乙腈浓度,减少蒸汽消耗;增设废热锅炉 回收热量;利用萃取塔或乙腈解析塔塔釜排除的循环水热量; 降低反应器出口的氨含量,避免较难处理的硫铵废水问题;中 和塔硫酸循环使用,节约资源,且丙烯腈回收率较高,物耗低 缺点是投资大;未反应氨回收再循环使用工艺,未反应氨、磷 酸铵回收循环使用,资源利用率高;中和塔改造提高丙烯腈回

第九章石油生产基础知识-天然气

天然气概念,是指以烃类气体为主的天然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并含有一些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等非烃类气体。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热值高、燃烧稳定、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热值为8500大卡/米3。它们分布在岩石圈、水圈及地球内部。 地壳中,天然气就其产状分析,有游离态、溶解态(溶于原油和水中)、吸附态和固态气水合物四种类型。就其分布特点,又可分为聚集型和分散型两类。气层气(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油溶气属聚集型,也称为常规型天然气;水溶气、煤层气、页岩气、固态气水合物则属分散型,称为非常规型天然气。从与油藏的关系划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气顶气、油溶气以及油藏之间或油藏上方的、在成因上与成油过程相伴的气藏气,均归于伴生气;与油没有明显关系的或仅含有少量原油的气藏气,成因上与煤系有机质或未成熟的有机质有关而生成的天然气称为非伴生气。 常规的天然气储存形式多样,包括气层气、油溶气、凝析气 气层气指在原始储层条件下,天然气以自由气相储存于储层内 油溶气指原始储层条件下,天然气以溶解状态存于储层内的原油中 凝析气指原始地层条件下,天然气以自由相存在,但当地层压力降到露点压力以下时,有反凝析现象产生 水溶气指在原始储层条件下,天然气体溶解于储层内的边水或底水中 煤层气也称煤矿瓦斯气,从已经进行的研究和预测表明,具有巨大的潜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不同程度地启动了煤层气开发工作。近十年来,页岩气成为勘探开发着力开拓的领域。 天然气的组成、物理性质及用途 天然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各种碳氢化合物,其中甲烷(CH 4 ) 占绝对多数(>80%),次为乙烷(C 2H 6 )、丙烷(C 3 H 8 )、丁烷(C 4 H 10 )及其它重质 气态烃,它们是天然气的主要可燃成分。除上述烃类气体外,天然气中还含有少 量二氧化碳(CO 2)、氮气(N 2 )、氧气(O 2 )、氢气(H 2 )、硫化氢(H 2 S)、一氧化 碳(CO)等气体和极少量氦(He)、氩(Ar)等惰性气体,这些不可燃烧成分,影响天然气的热值。 ①根据重烃含量分类 干气: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以甲烷为主,甲烷含量达90%以上,乙烷与乙烷以上的重烃很少或没有。 湿气: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仍以甲烷为主,对乙烷、丙烷等重气体烷烃和水分含量在10%以上的天然气称为湿气。油田伴生气大部分是湿气,只有经过多级分离和净化才能变成干气。 在现场简易鉴定干气与湿气的方法为:将天然气点燃,仔细观察火焰颜色,若为蓝色即为干气;若为黄色即为湿气。也可将气体通入水中,水面上呈彩色油膜的则为湿气;干气不具此特征。 ②根据矿藏分类 气田气:天然气中主要含甲烷,约占80%~98%,重烃气体很少,约占0~5%,不含戊烷或戊烷以上的重烃或含量甚微。 油田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除含甲烷外,乙烷或乙烷以上的重烃较多,在5%~10%以上,和石油共生,又称为石油气。 凝析气:天然气中除含有大量甲烷外,戊烷或戊烷以上的烃类含量也较高,含有汽油和煤油组分。主要是由于油、气藏的埋藏深度加大,处于高温、高压下

针状焦的研究进展

针状焦的研究进展 摘要: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针状焦生产现状,针状焦的生成机理,生产技术进展及典型工艺。认为拓宽针状焦原料来源是针状焦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针状焦煤系针状焦油系针状焦延迟焦化 针状焦是制造超高功率电极、特种炭素材料、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高端炭素制品的优质材料,具有具有电阻率小、热膨胀系数低、石墨化性能好、机械强度高、抗氧化性能好、消耗低等优点[1]。在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中,有其特殊用途和重要意义。其外观为银灰色、有金属光泽的多孔固体,其结构具有明显流动纹理,孔大而少且略呈椭圆形,颗粒有较大的长宽比,有如纤维状或针状的纹理走向,摸之有润滑感。其按原料不同分为油系和煤系两种。以石油重油为原料生产的针状焦为油系, 以煤焦油沥青及其馏分为原料生产的针状焦为煤系。两种针状焦生产工艺不完全相同,但用途基本相同。 1 针状焦国内外生产现状[2] 全世界针状焦产能在100万吨左右,生产企业只有7家,集中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几个国家。石油系以美国为代表,煤系针状焦目前仅日本三菱和新日铁掌握其生产技术,且技术高度保密。全世界7家针状焦生产企业中,有四家在日本,目前,国外针状焦主要生产公司及其生产能力见表1。其中油系针状焦占产量的60%。 表1 国外针状焦主要生产企业及生产能力 企业名称设计能力,(万t/a)原料来源ConocoINC(英国HUMBER工厂) 23 油系 ConocoINC(美国休斯顿工厂) 14 油系美国炭/石墨集团海波针状焦公司14 油系日本兴亚株式会社(KOA)8 油系 日本水岛制油所7 油系日本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14 煤系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6 煤系 我国针状焦产品长期依赖进口。国家从“六五”期间起将针状焦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世纪80年代,石油科学研究院先后探明了成焦机理、选择了原料、确定了新的焦化工艺、建立了新的测试方法利用催化裂化澄清油和重循环油抽出芳烃为原料,在延迟焦化装置上成功地进行了工业试验。安庆石化总厂、锦州石化公司,两家均采用石科院的技术,制备出了油系针状焦,但其规模普遍较小,质量很不稳定,不能满足生产高功率、超高功率石

2016年丙烯腈生产与市场探究

2016年丙烯腈生产与市场探究 本文对2016年全球丙烯腈生产的情况、生产商的产能以及全球市场需求、价格、技术发展现状、市场发展前景等展开论述,同时对丙烯腈在2016年进行科研开发的情况进行介绍。 标签:2016;丙烯腈;市场分析 一、影响丙烯腈供需平衡的因素 对于丙烯腈的供需平衡产生影响的,一是需求,二是能源和原材料,三是装置的新投产或者停产。 例如2000年的能源价格疯涨,使得丙烯和合成氮的成本增加,但是丙烯腈的价格并未上涨。这是由于ABS树脂生產商以及丙烯酸纤维的需求大大降低,所以影响了丙烯腈的价格上涨。受到上述两项因素的影响。2001—2003年的丙烯腈的消费以每年 1.5%的速度增长,丙烯腈的需求量也按照每年3%的速度恢复。到2016年,全球的丙烯腈的需求,每年增长大约为15万吨,消费量达到了500万吨。尽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是生产生们依然对丙烯腈市场的恢复持乐观态度。 新装置的投产,也会对原有市场的平衡产生影响,例如台湾的台塑投产了20万的装置,就引发了丙烯腈价格的下跌。 美国的工厂在丙烯腈的供应上一直占有优势,包括生产规模、分销成本、技术生产能力等,因此丙烯腈的成本较低,占有全球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二、丙烯腈的市场价格分析 经历了上世纪末期的供应过剩、需求下降和美元疲软导致的价格下降,丙烯腈在21世纪中期恢复到了较高的价格水平,而且生产厂家依然能够保持盈利。但是到了2015年,尤其是4季度后,丙烯腈的价格出现了迅速的下跌。2016年1季度,价格加速下跌。 按照传统的丙烯腈的销售情况来看,12月到3月一般是销售淡季。但是2016年,淡季的开始提前到了11月。采购商对于市场的波动反映十分迅速,发现了丙烯腈出现了价格的下跌,立刻将购买量予以降低,倒置了生产商的库存增加,产品的销量下跌。从全球丙烯腈现货市场的库存情况和现货价格的下降,就能看到端倪。生产商已经无利可图,仅仅是维持着原料的生产和运费。2016年之后,如果现货价格依然保持低位,则生产商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可谓惨烈。而且,即便是通过现货交易,利润依然无法与价格下跌前比拟。 三、丙烯腈生产技术分析

丙烯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丙烯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万吨丙烯腈合成工艺项目 安徽工业大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拟建地区 1.1.3 项目规模 1.1.4 项目分析—我国丙烯腈现状 1.2 项目设计依据、标准及原则 1.2.1 项目设计依据 1.2.2 项目使用的专业标准规范 1.2.3 项目设计原则 1.3 项目背景及意义 1.3.1 供需情况 1.3.2 供需预测 1.3.3 丙烯腈产业链价值分析及发展建议 1.3.4 丙烯腈下游主要产业链价值分析 1.4 研究范围 1.5 研究结论 1.6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第二章建设规模 2.1设计原则 2.2市场分析

2.2.1原料成本分析 2.2.2 产品市场分析 2.3下游产品分析 2.4生产规模的确定 第三章丙烯腈合成工艺技术 3.1 总论 第四章集成方案 4.1 集成依据 4.2 与企业系统集成 4.3 项目集成 4.3.1 物料集成 4.3.2 能量集成 4.4 总结 第五章厂址选择 5.1 厂址选择原则 5.2 厂址简介 5.2.1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 5.2.2 南京科学文化底蕴深厚 5.3 区位优势

5.3.1 自然环境 5.3.2 自然资源 5.3.3 交通运输 5.3.4 基础设施 5.3.5 经济环境 5.3.6 科研力量 第六章经济与社会效益 6.1工程概况 6.2编制依据 6.3编制方法 6.4 项目总投资估算 6.4.1 固定资产投资 6.4.2 无形资产投资 6.4.3 递延资产费用 6.4.4 预备费 6.4.5 流动资金 6.4.6 建设期贷款利息 6.4.7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6.4.8 项目总投资汇总 6.5资金统筹 6.5.1 资金来源 6.5.2 还款计划

丙烯腈生产技术进展

2007年第26卷第10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1369· 化工进展 丙烯腈生产技术进展 吴粮华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 201208) 摘要:重点论述了丙烯腈催化剂、流化床反应器及丙烯腈生产中环保节能降耗等生产技术的进展,并展望了丙烯腈生产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丙烯腈;氨氧化;催化剂;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TQ 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07)10–1369–05 Advances in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Acrylonitrile WU Lianghua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SINOPEC,Shanghai 201208,China) Abstract:Acrylonitrile is a kind of important chemical raw material. In this paper,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acrylonitrile were elaborated in details. And the main directions of acrylonitrile catalysts and processes. Keywords:acrylonitrile;ammoxidation;catalyst;production technology 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来合成聚丙烯腈纤维、ABS/SAN树脂、己二腈、丙烯酰胺、碳纤维等。丙烯腈于1893年由法国化学家首次制得,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丙烯腈才开始工业化生产。1960年,INEOS/BP(Sohio)成功地开创了由丙烯、氨和空气在多相催化下于流化床反应器中直接氨氧化制造丙烯腈的新工艺[1],带动了α-烯烃选择性氧化及相关学科的全面发展。从丙烯、异丁烯等为原料,选择性氧化反应制备丙烯醛(酸)、丙烯腈、甲基丙烯醛(酸)、甲基丙烯腈等都已得到广泛工业化。目前用于此类反应的工业化催化剂都是多组份复合金属氧化物体系,主要的活性组分是钼铋盐等[2]。由于新工艺具有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原料易得、成本低等优点,Sohio工艺自开发成功后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而同一时期,英国的Distillers公司、法国的Ugine公司、意大利的Montedision公司和SNAM公司及奥地利的O.S.W 公司虽然也分别开发出了自己的丙烯氨氧化催化剂和工艺,但由于技术和经济上无法和Sohio工艺竞争,因此这些工艺已完全淡出市场。目前全世界丙烯腈的生产几乎都采用Sohio的丙烯氨氧化工艺。该工艺经40多年的发展,工艺技术已非常成熟。该工艺自问世以来,工艺上没有重大的改进,主要以研究新型催化剂为主及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开发,同时开展以节能降耗、环保等为目标的工艺技术改造,以提高装置效率。进入到90年代后,丙烷氨氧化制丙烯腈成为研究的热点。 1催化剂的研究开发 催化剂始终是丙烯腈生产的核心。各主要的丙烯腈技术开发商都着重于高性能催化剂的开发,目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催化剂有美国INEOS/BP公司C-49MC、旭化成工业公司的S-催化剂、Solutia 公司的MAC-3及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SRIPT)的MB-98、SAC-2000等。INEOS/BP是这一领域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其开发的催化剂从最初的磷钼酸铋催化剂,丙烯腈收率60%左右,到70年代的C-41催化剂,收率提高到了70%,之后又相继推出了C-49和C-49mc催化剂,将丙烯腈的收率进一步提高至79%~80%。根据市场需求,INEOS/BP也在收稿日期 2007–07–02;修改稿日期2007–08–02。 作者简介吴粮华(1960—),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丙烯腈工业催化剂及丙烯腈成套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电话 021–68468623;E–mail wulh@https://www.360docs.net/doc/ad5673926.html,。

石油产物基础知识

石油产品基础知识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汽油: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种。汽油的沸点范围(又称馏程)为30 ~ 205°C,密度为0.70~0.78克/厘米3,商品汽油按该油在汽缸中燃烧时抗爆震燃烧性能的优劣区分,标记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号俞大,性能俞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以改善使用和储存性能。受环保要求,今后将限制芳烃和铅的含量。 喷气燃料:主要供喷气式飞机使用。沸点范围为 60~280℃或150~315℃(俗称航空汽油)。为适应高空低温高速飞行需要,这类油要求发热量大,在-50C不出现固体结晶。煤油沸点范围为180 ~ 310℃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稳、光亮而不冒黑烟。目前产量不大。 柴油: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对

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成为重。故上述前者称为轻柴油,后者称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点分级,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温度,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船舰。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对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和流动性好。燃烧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庆原油制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达68。高速柴油机用的轻柴油十六烷值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工业燃油:性能与柴油近似,主要用作锅炉及工业炉的燃料,其凝固点在+5~20℃之间,按粘度分为1#燃油和2#燃油两种标号。 燃料油(重油) :用作锅炉、轮船及工业炉的燃料。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区分不同牌号。 石油溶剂: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做溶剂,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 润滑油:从石油制得的润滑油约占总润滑剂产量的95%以上。除润滑性能外,还具有冷却、密封、防腐、绝缘、清洗、传递能量的作用。产量最大的是内燃机油(占40%),其余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