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症状

猪丹毒的症状
猪丹毒的症状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为非化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诊断要点

(1)流行性特点本病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北方地区以夏季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而在南方地区则在冬春季节流行。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传染,有时爆发流行。以4-6月龄的架子猪发病最多;在流行初期猪群中,往往突然死亡1-2头健壮大猪,以后出现较多的发病或死亡病猪;如能及时用青霉素治疗,常能得到显著疗效,终止此病的流行。

(2)临诊特征

急性型:比较常见,精神不振、体温42~43℃不退,以突然爆发,死亡率高。发病初期个别猪无症状突然死亡,食欲下降,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等部位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指压退色。常于3~4天死亡。发病后死亡率达80%~90%。

亚急性型(荨麻疹型):皮肤出现疹块,颜色紫红色,在胸部、颈部、腹部、背部、四肢等处出现,俗称“打火印”。手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可于几天后消退干枯,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同时伴有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急性型而死。病程约1~2周。

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至数月。剖检病变

<1>急性型的死猪以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肾、脾肿大为特征;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或有出血。肾浴血肿大,呈似大紫肾,包膜散在弥漫暗灰色不规则斑纹,被膜易剥离,呈花斑肾。脾充血肿大,紫红色;切面外翻隆起,脆软的髓质易于刮下。胃底及,幽门部粘膜弥漫性出血和小点出血尤其严重。

<2>慢性型的死猪,可见左心二尖瓣有菜花样赘生物,或有关节炎。

防治方法

(1)做好预防注射,详见本册免疫与疫苗部分。

(2)及时用青霉素按公斤体重1.5-3万单位,每天2-3次肌注,连用3-5天。绝大多数病例的疗效良好,极少数不见效,可选用氧哌嗪青霉素,若与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合用,疗效更好。

(3)在非疫区搞好猪场的卫生、消毒等工作,可免受猪丹毒丝菌感染。

治疗方法

菌克的治疗肌肉注射:用黄芪多糖注射液稀释头孢,一支治疗400斤体重,一天一次,连用两天即可治愈。

猪丹毒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浅谈猪丹毒诊断及其治疗 ***** 专业:动物防疫与食品检验 主考学校:甘肃农业大学 准考证号:442112100029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22013年6月14日 浅谈猪丹毒诊断及其治疗 D Diagnosis and treat ment of swine erysipelass a n d t r e a t m e n o f s w i n e e r y s i p e l a s ***** TanwenJun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猪丹毒病原体 (4) 流行病学 (5) 1传播特性 (5) 2流行特点 (5) 临床症状 (6) 1急性败血型 (6) 2亚急性疹块型 (6) 3慢性型 (6) 病理变化 (7) 诊断 (7) 1病理变化诊断 (7) 2实验室诊断 (8) 3血清学试验 (8) 4鉴别诊断 (8) 治疗方法 (8) 1西药治疗 (8) 2中药治疗 (9) 预防措施 (9) 1病前措施 (9) 2发病后的措施 (10) 附录 (10) 参考文献 (12) 后记(致谢) (13)

浅谈猪丹毒诊断及其治疗 ***** 摘要: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是败血症症状、发高热、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等。本病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染,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很大,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而且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为了使养猪户更多地了解该病,加强防范意识,本文就猪丹毒的临床症状、诊断、防治措施方面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猪丹毒症状诊断治疗 1.猪丹毒的病原体 猪丹毒的病原为红斑丹毒丝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紫色)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它不形成芽孢和荚膜,无运动性,呈单个、成对或成堆存在,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对酸的抵抗力很强,耐胃酸。 本菌为微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在普遍培养基上可以生长,培养温度为37℃,pH7.2~7.5。在普遍琼脂平板上生长较差,长成半透明极小的圆形菌落,如添加血液或血清时则生长较好;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呈圆形、光滑、灰白色、透明、边缘整齐、针尖大露珠样的小菌落;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形成狭窄绿色溶血圈;在肉汤培养中,呈均匀的微浑浊,不形成菌膜和菌环,底部有少量沉淀,振摇后,沉淀物上升呈絮片状;在明胶穿刺培养时,沿穿刺线横向放射状生长,表现为特征性的试管刷状,是区别于李斯特氏菌的一个特征。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h后,用显微镜反光观察,有光滑S型,菌落小呈蓝绿色,荧光强,毒力强,从急性病例分离的菌株大多为S型;粗糙R型,菌落呈土黄色,无荧光,毒力弱,从慢性病猪、带菌猪分离的菌株为R型;中间I型,呈金黄色,荧光弱,毒力介于上两型之间。 根据菌体抗原不同,将猪丹毒丝菌分为25个血清型,我国主要是1a和2型。猪丹毒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阴暗的地方可以生存1个月以上,在室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和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为特征。该病能感染各年龄阶段的猪,但主要侵害育成猪和架子猪。猪丹毒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各地养猪的规模化和技术化,加之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猪丹毒的防治水平不断提高,猪丹毒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近年来有的猪场忽略了猪丹毒等细菌性疾病的免疫预防,致使猪丹毒又有了流行的趋势。免疫接种和使用青霉素是防治猪丹毒的最有效、最简便最低廉的措施。 关键字:猪丹毒,特征,防治 目录 1.病原 (4) 1.1 分类、形态和特征 (4) 1.2 培养特性 (4) 1.3 血清型及其致病性 (5) 2.流行病学 (5) 2.1 传染源 (5) 2.2 传播途径 (5) 2.3 易感动物 (5) 2.4 流行特点 (5) 3.临床症状 (5) 3.1 特急性型 (5) 3.2 急性败血性 (6) 3.3 亚急性疹块型 (6) 3.4 慢性型 (6) 3.5 隐形型 (6) 4.病理变化 (7) 4.1 特急性型 (7) 4.2 急性型 (7) 4.3 亚急性型 (7) 4.4 慢性型 (7) 4.5 隐形型 (7) 5 诊断 (7) 5.1 典型临床特征 (7) 5.2 实验室诊断 (8) 5.3 鉴别诊断 (9) 6 防治 (9) 6.1 急性败血型治疗方法 (9) 6.2 亚急性型猪丹毒治疗 (10) 6.3 慢性型猪丹毒治疗 (10) 6.4 隐形型 (10) 6.5 预防 (11) 7 防治体会 (11)

参考文献 (11)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是猪传染病中重要而古老的病种之一。该病主要侵害架子猪,特征性病理变化为急性型的败血症全身变化、亚急性型的特征性疹块变化以及慢性型的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1]。该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至今世界各国尚未彻底净化该病,常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呈世界性分布,对人类健康也易构成威胁[2]。1878 年,首次发现猪丹毒病。该病在我国最早发现于四川,1946 年以后,其他各省相继有所报道,是威胁我国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3]。 1.病原 1.1 分类、形态和特征 猪丹毒的病原为丹毒丝菌属红斑丹毒丝菌,习惯上又称之为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不运动,不产生芽孢,无荚膜。本菌为平直或微弯纤细小杆菌,大小为0.2~0.4微米×0.8~2.5微米。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陈旧的肉汤培养物内和慢性病猪的心内膜疣状物中,多呈长丝状,有时很细。本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而进入肠道。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在老龄培养物中菌体着色能力较差。 一般化学消毒药对丹毒杆菌有较强的杀伤力,如3 %来苏儿、1 %-2%苛性钠、5 %石灰乳、1 %漂白粉、3 %克辽林5-15 min均可把该菌杀死。该菌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杆菌,因此,该菌可通过胃而进入肠道。猪丹毒杆菌在体外对磺胺类药物无敏感性,抗菌素中对青霉素极为敏感。 1.2 培养特性 该菌为微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pH值在6.7-9.2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2-7.6,生长温度为5-42℃,最适温度为30-37℃。普通琼脂培养基和普通肉汤中生长不良,如加入0.2 %-0.5 %(W/V)葡萄糖或5%-10%的血液或血清,并在10%的CO2中培养,则生长旺盛。猪丹毒杆菌在血液或血清琼脂平板上培养的菌落形态,根据来源不同,有光滑型(S)、粗糙型(R)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I)3 种类型,三者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互变。急性病猪分离的菌落为S型,培养24h其菌落纤细、针尖大呈露珠样、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有微蓝色光,直径小于1mm;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呈α溶血环,菌体短细,毒力很强,在肉汤内培养轻度均匀浑浊,无菌膜,有少量沉淀。粗糙型菌落(R型)一般多见于久经培养或慢性病猪和带菌猪的分离物中,菌株毒力很低,菌落较大,表面粗糙,边缘不整,土黄色,呈长丝状;在肉汤中培养时,明显浑浊,有多量沉淀。中间型菌落(I 型)呈金黄色,毒力介于光滑型和粗糙型之间。明胶穿刺时,细菌沿穿刺线向四周发育,呈试管刷状生长,明胶不液化,为丹毒杆菌的特征。在麦康凯琼脂上一般不生长。 猪丹毒杆菌可发酵葡萄糖、果糖和乳糖,产酸不产气,一般不发酵甘油、山梨醇、甘露醇、鼠李糖、蔗糖、松田糖、棉实糖、淀粉、菊糖等。该菌能产生H2S,不产生靛基质和接触酶,不分解尿素,在石蕊牛乳中无变化,MR试验及VP试验阴性。 1.3 血清型及其致病性 至今已发现1a、1b、2-24和N型共26个血清型,大约80 %以上的猪源性分离株属1型(1a 和1b)和2型。不同血清型猪丹毒杆菌对流行病学、免疫防制、实验室诊断均有重要意义。其致病力及免疫原性与菌型有一定关系,1型菌的致病力较强,2型菌的免疫原性较好,而弱毒株的血清型最为复杂。败血型猪丹毒病例分离的菌株,95%以上为1a型;皮肤疹块型病例和慢性关节炎病例分离的菌株80%以上是1a型和2型[4]。引起猪急性经过或全身发疹

猪丹毒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 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为非化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 一、流行特点 本病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北方地区以夏季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而在南方地区则在冬春季节流行。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传染,有时爆发流行。以4-6月龄的架子猪发病最多;在流行初期猪群中,往往突然死亡1-2头健壮大猪,以后出现较多的发病或死亡病猪;如能及时用青霉素治疗,常能得到显著疗效,终止此病的流行。 二、临床特征 败血症型:为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个别健壮猪突然死亡,未表现任何症状。多数病猪则表现减食,或有呕吐,寒战,体温突然生高达42°C以上,常躺卧不愿走动,大便干。有的后期腹泻;皮肤上出现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红斑,指压时褪色。若小猪得猪丹毒病时,常有抽搐神经症状。 疹块型:亚急性型猪丹毒,皮肤表面出现疹块是其特征症状,俗称"打火印"或"鬼打印"。现实生产中较少见此类性病例。 慢性型:这种类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的,主要病症是心内膜炎或四肢关节炎。三、病理变化 急性型的死猪以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肾、脾肿大为特征;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或有出血。肾浴血肿大,呈似大紫肾,包膜散在弥漫暗灰色不规则斑纹,被膜易剥离,呈花斑肾。脾充血肿大,紫红色;切面外翻隆起,脆软的髓质易于刮下。胃底及,幽门部粘膜弥漫性出血和小点出血尤其严重。 四、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尸体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猪丹毒病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特别是与猪瘟、猪肺疫、猪流行性感冒、猪弓形虫病、李氏杆菌病作区别诊断。 必要时进行化验室诊断,常用方法:采血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试验、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等。 五、预防 1、改善圈舍环境,保持干净。 2、天气突变、夏季高温。 3、减少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 4、猪只出栏后,严格消毒,禁止不消毒继续饲养下一批猪。 5、做好猪丹毒疫苗。 六、治疗 治疗方案一: 恩诺沙星注射液+高热通治+板蓝根注射液 用法:高热通治0.05-0.2ml/kg,恩诺沙星注射液0.1ml/kg,板蓝根注射液15-20ml/次,混合肌注,1天2次,连用3-5天。 治疗方案二: 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安乃近注射液 用法: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0.22-0.33ml/kg,恩诺沙星注射液0.1ml/kg,混合肌内注射,安乃近注射液1-3g,肌内注射,1天2次,连用3-5天。 治疗方案三: 全迪+重症三日康+活力素

猪丹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猪丹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红斑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根据其发病周期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关节炎型三种类型。 猪丹毒丝菌的血清型众多,根据细胞壁热稳定性抗原的类型,利用兔高免血清沉淀反应可以将猪丹毒丝菌分为1a、1b、2、3、4、5……26、N等28个血清型。猪丹毒丝菌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以1a、1b、2这三种血清型毒力最强、流行范围最广。猪丹毒不同血清型之间有良好的交叉免疫保护力,这使得通过疫苗免疫防控猪丹毒成为了可能。 猪丹毒丝菌的宿主范围非常广泛,目前已经得到确认的就有30种鸟类和50种哺乳动物。猪丹毒对外界环境的耐受力非常强,其在土壤中至少可以存活35天,若条件适宜,则时间更长。猪丹毒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非常广泛,其在5-44℃这个温度范围内可以正常生长繁殖,30-37℃是其最佳生长范围。猪丹毒属于条件性致病菌,30-50%健康猪群的扁桃体及淋巴结中均可以分离出该菌,一旦外界环境突变、猪群受到较大应激,猪丹毒红斑丝菌就会趁机而入,导致疫情的爆发。口鼻分泌物、粪便、尿液、污染的饲料及蚊虫叮咬均可成为该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猪丹毒的以上生长特点可以完美的解释为什么猪丹毒在炎热多雨的夏季多发。 前几年,猪丹毒在我国的很多省份已经基本上消失匿迹。但自2012年起,猪丹毒在广西、江西、湖南、湖北等很多省份又出现了规模性散发。而且本次爆发以急性败血型为主,病程很短,死亡率极高,药物治疗根本来不及。由于该病的发病对象是3月龄以上的肥猪及母猪,其给广大养殖者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面对这次来势汹汹的猪丹毒疫情,首先我们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卫生,多消毒、勤消毒。在此基础之上一定要做好疫苗免疫,建立和完善机体的主动免疫屏障。 目前最常用的猪丹毒疫苗是猪丹毒、猪肺疫和猪瘟的三联苗,该疫苗曾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自身的一些固有缺陷不可忽视:猪丹毒三联苗的不同疫苗成分会竞争免疫资源,导致猪丹毒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确实。研究表明,猪丹毒单联苗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多联苗的免疫效果;猪丹毒三联苗的免疫应激大,免疫注射部位往往会形成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影响肥猪的肉用价值。猪群免疫猪丹毒活疫苗后,其体温在3-5天时间内会有所上升,影响猪群的采食量,导致猪群的日增重减少;猪丹毒红斑丝菌对抗生素比较敏感,然而猪群保健和饲料中往往离不开不同类型的抗生素,这会严重影响猪丹毒活疫苗的使用效果。这也是很多猪场使用猪丹毒活疫苗免疫后,仍然爆发疫情的一个重要原因;猪丹毒活疫苗存在毒力返强风险,1932年日本曾经培育出一株吖啶黄抗性的猪丹毒弱毒苗,并在20世纪60-70年代大量投入使用。然而目前日本学者从爆发猪丹毒的猪群体内分离出的致病毒株也具有吖啶黄抗性,其同疫苗株有很高的分子同源性,该数据表明日本目前的流行株就是由原来的疫苗株进化而来。目前我国也有专家指出,我国目前流行的猪丹毒致病株同疫苗株也有较高的同源性。

生猪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模拟考试1

试题名称正确答案 1、 宰前检疫时,当发现国家防疫法律法规规定的一类动 物传染病的,应()进入屠宰场。 A:准许 B:选择性 C:禁止 D:消毒后 [C] 2、 肉品检验以()检验为主,必要时辅以细菌学、血清学、组织病理学和理化学等化验室检测。 A:肉眼 B:化验 C:理化 D:感官 [D] 3、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如实记录其屠宰的生猪来源和生猪产品流向。生猪来源和生猪产品流向记 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A: 1年 B: 2年 C: 3年 D: 5年 4、宰后剖检淋巴结常用哪种方法() [A] A:纵切 B:斜切 C:横切 5、宰后检疫时,为保持肉品的完整性,检疫刀只能在 规定的检疫部位() [A] A:顺纤维切开 B:横断切开 C:斜拉切开 D:随意切开 6、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是() A:机械清除 [D] B:掩埋 C:化学消毒 D:生物热消毒 7、动物疫病发展不同时期中最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是() [C] A:潜伏期 B:前驱期 C:明显期 D:转归期 8、经土壤传播的传染病是下列哪一种() [A] A:炭疽 B:猪气喘病

C : 流行性脑炎 D : 传染性法氏囊病 9、 由于受到寒冷或机械刺激而产生的异常肉是 ( ) A : 黄疸 B : 黄脂 C : 红膘 D : 白肌肉 [C] 1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肺脏病变属于( ) A : 肺气肿 B : 纤维素性肺炎 C : 肺萎缩 D : 肺肉变 [B] 11、 检查咬肌的目的是检查( ) A : 旋毛虫 B : 住肉孢子虫 C : 有无病变 D : 囊虫 [D] 12、 图中肌肉中显示的是哪种寄生虫病( ) A : 旋毛虫 [B]

猪丹毒

第一节猪丹毒 (Erysipelas suis) 本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也有表现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 1882年Pasteur首先从猪丹毒病猪体内分离到丹毒杆菌,随后猪丹毒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许多地区也有发生。人也可被感染,称为类丹毒。 病原红斑丹毒丝菌(Erysrpelothnx rlursiopathiae)俗称丹毒杆菌,属于丹毒杆菌属(Erysipe-lothrf:X).是一种纤细的小杆菌,在感染动物的组织触片或血片中,呈单在、成对或小丛状。从心脏瓣膜疣状物中分离的本菌常呈不分枝的长丝,也有呈中等长度的链状。本菌不运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本菌为微需氧菌,在血琼脂或血清琼脂上生长更佳,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h长出的菌落,用显微镜反光观察,有光滑(S)型,菌落小呈蓝绿色,荧光强,毒力强;粗糙(R)型,菌落大呈土黄色,无荧光,毒力低;中间(I)型呈金黄色,荧光弱,其毒力介于上述两型之间。 经酸或热酚水抽提菌体胞壁抗原,高免兔血清,作琼扩试验是血清分型基础,已确认有25个型(即la、lb、2~ 22,及N型)。我国主要为la和2型,其中l、2两型等于迭氏(Dedie,1949)的A、B型。A型菌株多分离自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病例,毒力较强,可作为攻毒菌种;B型菌株常见于关节炎病猪,毒力弱些,而免疫原性较好,可作为制苗的菌种。灭活苗应以B型菌种为主,否则免疫力欠佳。至于弱毒活苗,则A、B两型均可应用。人工感染猪以皮肤划痕或皮内注射较易成功;滴眼和滴鼻感染更易引起发病;口服或静脉、肌肉、皮下及腹腔内注射,较难引起发病。 本菌对盐腌、烟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肝、脾4℃159d,仍有毒力:露天放置77d的肝脏,深埋1.5m 231d的尸体及12.5%食盐处理的猪肉,于4℃148d 仍有活菌。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1%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5%石灰乳中很快死亡。但对石炭酸的抵抗力较强(在0.5%石炭酸中可存活99d)。对热的抵抗力较弱。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其他家畜如牛、羊、狗、马和禽类包括鸡、鸭、鹅、火鸡、鸽、麻雀、孔雀等也有病例报告。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约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存在此菌。已知50多种哺乳动物、几乎半数的啮齿动物和30种野鸟中分离到本菌。此外,鱼类(鳞、鳃)也带菌。病猪、带菌猪以及其他带菌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排出菌体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本病也可以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蝇、虱、蜱等吸血昆虫传播。屠宰场、加工场的废料、废水,食堂的残羹,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肉粉等)喂猪常常引起发病。富含腐殖质、沙质和石灰质的土壤特别适宜于本菌的生存,在弱碱性土壤中可生存90d,最长可达14个月,因此土壤污染在本病的流行病学上有极重要的意义。 本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易感性降低,但l岁以上的猪甚至老龄种猪和哺乳仔猪也有发生死亡的报告。 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些地方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另一些地方不但发生于夏季,就是冬春季节也可形成流行高潮。本病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染,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 症状潜伏期人工感染为3—5d,个别短的为ld,长的可延至7d。 急性败血型:在流行初期有一头猪或数头猪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其他猪相继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达42-43℃,稽留,虚弱,不愿走动,卧地,不食,有时有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呈粟状,附有黏液,后期出现下痢。严重的呼吸增快,黏膜发绀。部分病猪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以耳、颈、背等部位较为多见,如治愈后这些部位的皮肤坏死、脱

猪丹毒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猪丹毒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点击次数:701 ?日期:2013-10-25 11:17 ?编辑:admin ?来源:华夏养猪网 ?评论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和散发,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多见于3-12月龄猪,病程2-4天,大猪病死率40%-90%,往往损失严重,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有发生。 一、病原简介 猪丹毒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S型(多是急性型)、R型(慢性或老龄培养物)和I型(中间型)。本菌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一般的消毒药就能杀死。 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进入肠道,引起发病。 二、主要症状 1、急性型: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个别猪只不表现任何症状即突 然死亡。病猪主要表现有:高烧不退,精神不振、不食或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且附有粘液,有的后期腹泻。发病1-2天后,皮肤上出现红斑,其大小和形状不一,以耳、颈、背、腿外侧较多见; 2、亚急性型:其主要特征是皮肤疹块。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41℃ 以上,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界线分明的大小不等的红色疹块,压之褪色,逐渐转成紫红色以后结痂似龟壳样,俗称“鬼打印”或“火打印”。 3、慢性型:以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病 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全身衰弱、生长发育不良。其特征是背部、肩部、耳朵、蹄部和尾部形成局灶性坏死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结痂或形成黑色干硬的皮革样病灶。 三、防控措施

(一)预防 1、疫苗接种:在高发区域及高发季节时,在肉猪断奶后接种猪丹毒弱毒冻干苗或灭活苗,间隔一个月再接种一次。 2、加强饮水消毒和管理,防止病从口入,特别是使用自然水和浅表水的养殖户,以及喀斯特地貌的区域也要注意水源的消毒,包括冲栏用水。 3、注意饲料的清洁和卫生,确保饲料无丹毒污染,平时尽量不用湿料。 4、加强舍内卫生的清理,减少冲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出现高温高湿。 5、加强猪舍周边杂草及杂物的清理以及消毒,做好灭蝇灭蚊工作,减少吸血昆虫的传播。 6、注意病猪和病死猪的处理,防止传播病原。 7、高危地区适当增加青霉素类药物的保健。 8、提高警惕,平时仔细巡栏,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9、对猪场的种猪或养户中大猪突然出现发烧、减料等症状的,可直接肌注青霉素400万单位/头做治疗性诊断。 (二)治疗 本病首选治疗药物为青霉素,药效快。如果发病猪为急性型,应采用短效青霉素大剂量注射,400-600万单位/头(即3-4支/头),每日注射两次,持续四天。如非急性发病,可采用注射长效青霉素,两天一次,连续三次,猪群可全群用0.1%-0.12%阿莫西林饮水或拌料。四环素对本病也有一定的效果,0.05%的剂量拌料可用于预防保健。

猪丹毒防治,猪丹毒用什么药最好

猪丹毒临床症状 一般将猪丹毒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 急性败血型:此型最为常见,以突然暴发、急性经过和高的病死率为特征。在流行初期有一头或数头猪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其他猪相继发病。病猪体温达到42~43℃,稽留不退,体弱,不愿走动,躺卧地上,不食,有时呕吐。结膜充血,眼睛清亮。粪便干硬呈栗状,附有粘液。小猪后期有的发生下痢。严重的呼吸增快,粘膜发绀。部分病猪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以耳、颈、背等部较为多见。病程短促,可以突然死亡。有些病猪经3~4天体温降至正常以下而死。病死率80%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发生猪丹毒时,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1天。 推荐;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猪益肽2kg,连用5-7天,病发症状基本消失。 预防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猪益肽1kg,连用3-5天,也可长期添加。让猪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5倍-10倍, 特点:从高免猪血清抗体中分离,冻干,包被得到的特异性血清冻干粉,其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并具有调理,凝集和沉淀病原体,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解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该药作用迅速,30分钟内可减轻疼痛 亚急性疹块型:此型症状比急性型较轻,其特征是皮肤表面出现疹块,俗称“打火印”。病初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口渴,便秘。体温升高至41℃以上。通常于发病后2~3天后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的皮肤发生疹块,呈方块形、菱形或圆形,稍突起于皮肤表面,大小约一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初期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淤血,紫蓝色,压之不褪。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日以至旬余,病猪自行康复。

种猪测定方法比较

种猪测定方法比较 一、加拿大 (一)场内测定方案注:① SIP 是加拿大的国家猪改良程序,是对猪的一个综合的测定和遗传评定程序。 1、申请:希望登记加入加拿大SIP的群应该与地区负责该省方案管理中心联系。一旦直接负责管理该方案的代理认为申请者满足登记的要求,在场测定就可以开始。 2、基本要求:以下为最低要求,可以根据各自地区中心的考虑增加: (1)申请者拥有或维持一个有可识别祖代的猪育种群。最少个体数目可由各自的地区中心设定,但一般建议每个要参加评定的品种至少有20头母猪。 (2)群中所有种畜必须通过刺号、耳缺号或耳牌永久地和清楚地识别。如果一种物理刺号不合适(如对一些有颜色的个体),仍需提供可供SIP使用的有效刺号。不可登记个体应使用商品群代码分配刺号。纯种及商品群代码都要从CLRC②获得,以保证其在加拿大内独一无二的标志。(CLRC是加拿大畜禽记录公司。)(3)育种者必须保持该群完整的和最新的育种和管理纪录。该记录最少要包含如下信息:待测猪所在窝的父亲和母亲的品种和刺号;所有断奶猪的出生日期、父亲和母亲、品种、刺号和性别。 (4)育种者必须提供可接受的圈栏、称重和处理设备以有效地收集测定数据,并在猪称重和测膘时协助技术员。SIP场内测定方案根据所收集数据可分成两种测定类型。母猪生产力及称重和测膘程序如下所述。 3、母猪生产力:母猪生产力数据的收集不受监督。数据可直接从群记录提供以进入相应的数据库,有关省代理应决定最合适的程序。SIP的地区管理者应确保用以收集体重信息的磅秤准确和正确使用。完整和最新的育种和管理记录也应随时可供检查。母猪生产力的数据可从母猪群管理的商业软件包传送。但是,用户必须保证所收集的数据满足SIP要求。当刺号不完整,SIP与商业软件之间的界面可提供一些转换或拒绝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可与地区中心联系以核实界面要求。 4、称重与测膘:称重与测膘程序为一受监督的性能记录和评定程序。公猪和母猪的活重为75—115kg 之间时,由委任的技术员称重和用超声波探测背膘厚。

猪丹毒治疗方法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主要侵害架子猪。 一、猪丹毒症状图片 如有更多问题,欢迎点击下方(右侧)咨询技术老师解决问题! 一、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其它动物、人也可感染,称为类丹毒,良性经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多雨季节多发。病猪、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损伤皮肤,吸血昆虫传播。 二、临床症状:潜伏期短的1天,长的7天。 急性型:常见,精神不振、体温42—43℃不退,以突然爆发,死亡

高。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退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4天死亡。 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至数月。 如有更多问题,欢迎点击下方(右侧)咨询技术老师解决问题! 三、病理变化 急性型猪丹毒肠粘膜发生炎性水肿,胃底、幽门部严重,小肠、十二指肠、回肠粘膜上有小出血点,体表皮肤出现红斑,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或紫红色,质松软,包膜紧张,边缘纯圆,切面外翻,脾小梁和滤胞的结构模糊。肾脏表面、切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肿大。心包积水,心肌炎症变化,肝充血,红棕色。肺充血肿大。 疹块型:以皮肤疹块为特殊变化。 慢性型:溃疡性心内膜炎,增生,二尖瓣上有灰白色菜花赘生物,瓣膜变厚,肺充血,肾梗塞,关节肿大,变形。 四、猪丹毒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尸体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猪丹毒病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特别是与猪瘟、猪肺疫、猪流行性感冒、猪弓形虫病、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作者:李建云 来源:《云南农业》 2019年第1期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和在皮肤上形成方形、圆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此病是生猪屠宰检疫中查出较多的疾病之一,且近年来查出的病例有上升趋势,因此,做好猪丹毒病的检疫,对保障养殖业安全和人体健 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检疫方法 1.1 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在3-9月龄的猪,尤其以架子猪最为多发。主要发生在夏秋多雨炎热的季节,以 6-8月为最多。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病,也可经皮肤创伤或蚊蝇等媒介而感染。当带 菌猪的抵抗力下降也可引起内源传染。 1.2 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最常见。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2℃以上,稽留不退,精神沉郁,伏卧不起,不愿走动,不食,粪干硬附有粘液,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病程较短,常发生突然死亡,不死的 转为疹块型和慢性型。 2) 亚急性疹块型。病初体温升高,食欲不振,1~2 d 后在颈、背、胸、四肢和臀部皮肤上出现扁平凸起的紫红色疹块,界限明显,有的呈菱形、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少则几个,多者数十个。 随着疹块的出现,病猪体温有所下降,病情减轻,数天后疹块变为灰白色,凸起部逐渐下陷,最后形成干的痂皮而脱落,此型病猪如果及时治疗一般都能治愈。 3)慢性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变而来。其主要特征是病猪体温时而正常时而升高,有的四肢关节肿大,跛行;有的发生心内膜炎;有的在耳、背及尾部发生局限性坏死,形成皮革样痂皮,很久都不会脱落。 1.3 病理变化 急性型病猪主要是胃及小肠有出血性炎症,尤其是胃底部粘膜潮红、肿胀,有点状出血,并有较多的粘液,严重时出血点密集使粘膜呈弥漫性暗红色。淋巴结充血、出血肿胀;脾脏充血肿大,质地柔软;肾脏肿大出血。疹块型病猪皮肤上有圆形、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紫红色疹块;慢 性型病猪由于心内膜炎在二尖瓣形成菜花状的疣状物,这是该病的特征性病变,也是生猪屠宰检 疫中判定猪丹毒病的主要依据。 1.4 病原学诊断 1)采集病料。可采耳静脉血或疹块内挤出的血液和渗出液,也可采心、脾、肝、肾、淋巴结等脏器。

本科实验——猪丹毒杆菌的检测

猪丹毒杆菌检验 1 实验目的 了解猪丹毒杆菌的检验方法 2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2.1 冰箱:2℃~5℃。 2.2 恒温培养箱:36℃士1℃,42℃士1℃。 2.3 恒温摇床:30-200RPM 2.4 凝胶成像系统仪器 2.5 显微镜 2.6 振荡器。 2.7 电了天平:感量0.1 g。 2.8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250 mL(各6个)。 2.9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刻度)、10 mL(具0.1 mL刻度)或微 量移液器及吸斗。 2.10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12个)。 2.11 无菌试管:10 m m×75 mm(45个)。 2.12 无菌毛细管。 2.13 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2.14 接种环、接种针(各6个)。 2.15 载玻片 3 培养基和试剂

3.1 缓冲蛋白胨水(BPW) 3.2 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培养基 3.3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培养基 3.4 胎牛血清 3.5 三糖铁(TSI)琼脂 3.6 乳糖发酵管 3.7 半固体琼脂 3.8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 3.9 SIM培养基 3.10 硝酸盐培养基 3.11 硝酸盐还原试剂(甲液:氨基苯磺酸;乙液:甲萘胺)3.12 革兰氏染色液(一套) 3.13 甲基红 3.14 1%明胶 3.15 香柏油

4 检验程序 5操作步骤 5.1增菌 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 g( mL),加在225 mL 营养肉汤中,以均质器打碎1 min 或用乳钵加灭菌砂磨碎,或置于盛有225 mL BPW 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 。若样品为液态,不36℃±1℃ 120r/min ,8h 四区划线,挑取单菌落 挑取2~3环于3mL TSB 培养基(加血清)中 革兰氏染色 显微镜检测 MR 实验、V-P 试验、靛基质 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 MR —、V-P —、硫化氢+、靛基质—、硝酸盐还原—、 明胶穿刺—、TSI (产酸,不产气,产硫化氢) 36℃±1℃,24h 共4个试管 硫化氢试验、明胶穿刺 试验、TSI 实验 PCR 检测,凝胶电泳,凝胶成像 报告 36℃±1℃ 24h 检样 TSA 培养基(加血清) 25g (mL )样品+225mL BPW

猪丹毒治疗方案

猪丹毒 1、病因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急性猪丹毒的特征为败血症和突然死亡。亚急性猪丹毒患猪的皮肤则可能出现红色疹块。 2、流行病学 猪丹毒杆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猪丹毒杆菌常由消化道侵入,随之繁殖于扁桃腺,继而造成病菌侵进血液循环。严重的菌血症迅速变成全身性败血症和突然死亡。稍后,病菌可滞留在皮肤,关节或心脏瓣膜,转变成亚急性及慢性型。 患猪主要为3月龄至上市龄猪群。有时候,后备年轻母猪亦感染。 3、临床症状与皮肤病变特征 其特征是一只或数只猪突然死亡。患猪体温升至42℃以上,高热稽留。急性猪丹毒的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感染后2-3天皮肤呈凸起的红色区域,此红斑大小形状不一。病好转时红斑可消失,病恶化时则融合成片。 亚急性疹块型:其特征是皮肤表现出疹块。通常发病后2—3天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位的皮肤发生疹块,呈方块形,菱形,偶呈圆形,稍突于皮肤表面。初期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紫蓝色,压之不褪。 慢性型以跛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发病初期为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 急性病例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部分初期病猪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以耳、颈、背等部位较多见,指压褪色,指去复原,病程为3~4天,不死转为疹块型和慢性型。 猪丹毒的典型病变是皮肤红斑与疹块。慢性猪丹毒患畜的几个关节可见非化脓性关节炎。其他内部器官有时出现梗塞,特别是心瓣膜炎症时。 4、防治 基本原则发生后应立即使用药物控制,晚期治疗效果不理想。 1 对发病猪立即使用注射给药

芪泰素15毫升+比肟求1支 打120斤猪连用3天 2 对发病猪场全群混饲给药 优舒克1000g+黄芪多糖500克拌料1吨 连续使用1~2周。

猪丹毒的症状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为非化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诊断要点 (1)流行性特点本病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北方地区以夏季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而在南方地区则在冬春季节流行。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传染,有时爆发流行。以4-6月龄的架子猪发病最多;在流行初期猪群中,往往突然死亡1-2头健壮大猪,以后出现较多的发病或死亡病猪;如能及时用青霉素治疗,常能得到显著疗效,终止此病的流行。 (2)临诊特征 急性型:比较常见,精神不振、体温42~43℃不退,以突然爆发,死亡率高。发病初期个别猪无症状突然死亡,食欲下降,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等部位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指压退色。常于3~4天死亡。发病后死亡率达80%~90%。 亚急性型(荨麻疹型):皮肤出现疹块,颜色紫红色,在胸部、颈部、腹部、背部、四肢等处出现,俗称“打火印”。手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可于几天后消退干枯,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同时伴有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急性型而死。病程约1~2周。 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至数月。剖检病变 <1>急性型的死猪以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肾、脾肿大为特征;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或有出血。肾浴血肿大,呈似大紫肾,包膜散在弥漫暗灰色不规则斑纹,被膜易剥离,呈花斑肾。脾充血肿大,紫红色;切面外翻隆起,脆软的髓质易于刮下。胃底及,幽门部粘膜弥漫性出血和小点出血尤其严重。 <2>慢性型的死猪,可见左心二尖瓣有菜花样赘生物,或有关节炎。 防治方法 (1)做好预防注射,详见本册免疫与疫苗部分。 (2)及时用青霉素按公斤体重1.5-3万单位,每天2-3次肌注,连用3-5天。绝大多数病例的疗效良好,极少数不见效,可选用氧哌嗪青霉素,若与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合用,疗效更好。 (3)在非疫区搞好猪场的卫生、消毒等工作,可免受猪丹毒丝菌感染。 治疗方法

一例猪丹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控案例分析

养猪SWINE PRODUCTION 2019第5期一例猪丹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控案例分析 林艳 (成都天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100) 中图分类号:S858.28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957(2019)05-0101-02 摘要四川某农场肥育猪发生皮疹,部分病猪伴有发烧症状,猪群体况良好,无其它临床症状。 病毒性疾病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均为阴性。从发热猪静脉血液中分离到革兰氏阳性杆菌,口服感染健康易感断奶仔猪,成功复制出典型的皮疹病例。发病猪群通过抗生素治疗1周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综合分析确诊为猪丹毒杆菌感染。关键词猪丹毒;皮疹;鉴别诊断;案例分析收稿日期:2019-09-04作者简介:林艳(1986-),女,四川绵阳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生物制品研究工作.E-mail:linyan102@https://www.360docs.net/doc/ad5838336.html,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通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兽共患病。人可经外伤感染, 发生皮肤病变,称“类丹毒”[1] 。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但以架子猪的发病率最高,病猪和带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蚊虫活跃、高温高湿的季节多发,主要通过消化道以及破损皮肤接触感染,进入血液,而后定植在局部和引起全身感染。 根据临床表现猪丹毒可以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发病急,大多体温会超过42℃,食欲不振;可在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一般发病2d 内死亡率可达80%以上[2]。亚急性型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病症状较轻,体温在41℃左右,患病猪皮肤出现方形、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疹块,疹块部稍凸起,中间苍白,边缘红色,界限明显,很像烙印,固有“打火印”之称;病猪一般可自愈,死亡率较低。慢性型猪丹毒通常是由急性转变而来,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3]。 猪丹毒杆菌共有26个血清型,大多数菌株为1型和2型,从急性败血症分离的菌株多为1a 型,从亚急 性和慢性病例分离的多为2型[1,4] 。20世纪90年代以前,猪丹毒曾经在我国广泛流行,并造成严重的危害。随着猪丹毒疫苗与抗生素的使用,该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业人员曾一度认为猪丹毒 已经从我国消失[5] 。然而2013年以来,我国广西、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多地相继暴发猪丹毒疫情,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对养殖业的危害正不断加剧[6]。1病例背景 2019年5月, 四川眉山某家庭农场出现肥育猪丘疹(图1),最初怀疑蚊虫叮咬,2d 后猪群食欲减退,部分猪出现发烧症状,丘疹中心出现结痂(图2)。 养户怀疑是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皮炎症状,对猪群接种的圆环疫苗的免疫效果提出质疑。通过对猪群免疫程序、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猪群体况良好,无明显消瘦,无呼吸道病症状等其它临床表现,初步判定为猪丹毒引起的发烧与皮疹,采集5头发热猪前腔静脉血用于实验 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2.1病原菌分离鉴定 将采集的发热猪静脉血接种含4%新生牛血清的TSB 培养基增菌培养24h ,取增菌培养液划线接种含4%新生牛血清的TSA 培养基。5份血液样本中有 2个分离到病原菌, 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菌,形态呈短杆状、弯曲状、长丝状(图3)。 病原菌接种麦康凯培养基不生长,含新生牛血清的TSA 平板培养24h ,呈露珠状小菌落。明胶穿刺试验,呈试管刷状生长,明胶不液化。该病原菌的生长特性与猪丹毒杆菌一致 。 图1猪丹毒早期皮疹图2猪丹毒皮疹症 状 图3病原菌革兰氏染色镜检101

猪瘟与猪丹毒的鉴别诊断要点

68、猪瘟与猪丹毒的鉴别诊断要点 猪瘟猪丹毒 季节不分季节多发于夏秋季节 年龄老幼都发病3~~~6个月 体温40.0~~41.5°C 42~~~43°C 食欲初期减退,渐废绝食欲废绝 皮肤较薄的地方有出血点指压不褪色指压褪色 粪便病初干硬,附有粘液,后期下痢,带血干硬如算盘珠,后期下痢 运动及姿势步态摇摆不稳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后肢无力,关节发炎而跛行 咽喉有小出血点无 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内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胃及小肠出血性炎症充血,出血,胃底部大片出血 大肠回肠瓣附近扣状溃疡无 脾脏出血点出血,肿大 肾脏贫血,有小出血点暗红色水肿,有出血点 膀胱出血点无 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大理石状充血,肿胀,切面多汁 药物治疗无效青霉素疗效显著,磺胺类药物也有效69、猪瘟与猪丹毒的鉴别诊断要点 猪瘟猪丹毒 季节不分季节多发于夏秋季节 年龄老幼都发病3~~~6个月 体温40.0~~41.5°C 42~~~43°C 食欲初期减退,渐废绝食欲废绝 皮肤较薄的地方有出血点指压不褪色指压褪色 粪便病初干硬,附有粘液,后期下痢,带血干硬如算盘珠,后期下痢 运动及姿势步态摇摆不稳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后肢无力,关节发炎而跛行 咽喉有小出血点无 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内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胃及小肠出血性炎症充血,出血,胃底部大片出血 大肠回肠瓣附近扣状溃疡无 脾脏出血点出血,肿大 肾脏贫血,有小出血点暗红色水肿,有出血点 膀胱出血点无 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大理石状充血,肿胀,切面多汁 药物治疗无效青霉素疗效显著,磺胺类药物也有效70、猪瘟与猪丹毒的鉴别诊断要点 猪瘟猪丹毒 季节不分季节多发于夏秋季节 年龄老幼都发病3~~~6个月 体温40.0~~41.5°C 42~~~43°C 食欲初期减退,渐废绝食欲废绝 皮肤较薄的地方有出血点指压不褪色指压褪色 粪便病初干硬,附有粘液,后期下痢,带血干硬如算盘珠,后期下痢 运动及姿势步态摇摆不稳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后肢无力,关节发炎而跛行 咽喉有小出血点无 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内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胃及小肠出血性炎症充血,出血,胃底部大片出血 大肠回肠瓣附近扣状溃疡无 脾脏出血点出血,肿大 肾脏贫血,有小出血点暗红色水肿,有出血点 膀胱出血点无 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大理石状充血,肿胀,切面多汁 药物治疗无效青霉素疗效显著,磺胺类药物也有效71、猪瘟与猪丹毒的鉴别诊断要点 猪瘟猪丹毒 季节不分季节多发于夏秋季节 年龄老幼都发病3~~~6个月 体温40.0~~41.5°C 42~~~43°C 食欲初期减退,渐废绝食欲废绝 皮肤较薄的地方有出血点指压不褪色指压褪色 粪便病初干硬,附有粘液,后期下痢,带血干硬如算盘珠,后期下痢 运动及姿势步态摇摆不稳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后肢无力,关节发炎而跛行 咽喉有小出血点无 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内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胃及小肠出血性炎症充血,出血,胃底部大片出血 大肠回肠瓣附近扣状溃疡无 脾脏出血点出血,肿大 肾脏贫血,有小出血点暗红色水肿,有出血点 膀胱出血点无 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大理石状充血,肿胀,切面多汁 药物治疗无效青霉素疗效显著,磺胺类药物也有效72、猪瘟与猪丹毒的鉴别诊断要点 猪瘟猪丹毒 季节不分季节多发于夏秋季节 年龄老幼都发病3~~~6个月 体温40.0~~41.5°C 42~~~43°C 食欲初期减退,渐废绝食欲废绝 皮肤较薄的地方有出血点指压不褪色指压褪色 粪便病初干硬,附有粘液,后期下痢,带血干硬如算盘珠,后期下痢 运动及姿势步态摇摆不稳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后肢无力,关节发炎而跛行 咽喉有小出血点无 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内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胃及小肠出血性炎症充血,出血,胃底部大片出血 大肠回肠瓣附近扣状溃疡无 脾脏出血点出血,肿大 肾脏贫血,有小出血点暗红色水肿,有出血点 膀胱出血点无 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大理石状充血,肿胀,切面多汁 药物治疗无效青霉素疗效显著,磺胺类药物也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