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的生物传粉学研究

芍药的生物传粉学研究
芍药的生物传粉学研究

芍药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摘要:对师大雁塔校区牡丹园的2个栽培品种的芍药进行了连续两个月的观察和研究表明:不同居群、不同品种的芍药花期相同,均为23~27d。芍药不存在无融合生殖,有微弱的自交性,不存在闭花授粉现象。是以昆虫为媒介以异交为主要传粉方式的物种。不同花期的结实率没有显著差异。芍药的结实率较低。

关键词:芍药;生物学特性;传粉昆虫;传粉生物学

A study on the pollination biology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Abstract: We observed two cultival population of penoy in Penoy Garden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respectively for about two month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wering stage of penoy is about 23 to 27d of different population and cultival .Penoy is a kind of cross pollinating and entomophilou plant with weak capability of selfing . No apomixes and cleistogamy was found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for seed bearing rate in different flowering stage. Seed bearing rate is low.

Key words:Paeonia lactif lora Pall. ;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pollination insect ; pollination Biology

芍药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植物,也是中医药常用的中草药之一,由于长期的挖掘,特别是近年来旅游活动频繁及严酷的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芍药种群数目不断下降,芍药的自然分布范围日趋萎缩处于濒危状态。因此对芍药的保护性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芍药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开花和结实率较低,产生种子较少。昆虫的传粉作用是影响芍药种子产量的因素之一。

1.研究地点和方法

观察研究时间为2011年的5月至7月。.研究地点为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牡丹园,其地理坐标是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我们选取了四块面积为4m2的正方形样方,平坦,非沙质土壤。具灌溉条件。旨在观察芍药的花期,花的类型,花的发育特点,花的传粉方式和结实情况。

研究方法:.每个居群随机选取15朵花观察记录开花过程及变化,借助解剖镜观察同一朵芍

药开花后不同时期、同一株芍药的不同花朵在同一时间柱头分泌粘液的情况,记录花瓣、雄蕊大部分已脱落,花盘开裂,心皮明显增大的情况,种子成熟时,将蓇葖果分朵收集,

跟踪观察昆虫访花行为,访花速率根据每种10头访花昆虫每分钟采访花朵数平均值;不同开花状态在花中滞留时间是根据每种访花昆虫10头在不同开花状态下花中滞留时间的平均值;花中滞留时间是随即观察10头访花昆虫在花中滞留时间的平均值;以网捕或捕捉方式采集正在芍药花中活动的昆虫,将标本带回室内鉴定、统计、保存。

日活动规律是在晴天,每隔1h沿着样方走20~30min统计访花昆虫个体数目。2.结果与分析

2.1芍药的传粉方式

芍药是以昆虫为媒介以异交为主要传粉方式的物种,从芍药的花部特征来看,有适于异花传粉的特征,如花大而艳丽、具芳香,雌雄异熟(雌蕊先熟);同时也有不利于异花传粉的特征如芍药同一朵花的柱头可授期和花粉活力较强期重叠较长。我们观察到了小淡脉隧蜂和棕边管食蝇。

小淡脉隧蜂Lasioglossum sp2体长6~7mm。头长等于宽。唇基较平,基部刻点密。胸部背面毛白色。腹部背板各节间无明显毛带,是农校栽培品种芍药花中活动的主要传粉昆虫,20min内每朵花上平均出现5次。该蜂的采粉毛位于转节腿节,胫节上,雌性腹部腹面粘有大量花粉。访花时直接落到花瓣或雄蕊群采集花粉,前足抱握花药取食花粉的同时用后足快速收集花粉。偶尔用中足和后足包握花粉用前足刷头部的花粉送入口器中,在收集和花粉的过程中,在雄蕊群内轮活动时,偶尔身体接触到柱头或爬过的雌蕊群。

棕边管食蝇Eristalis arbustorum(L.)又名为短腹管食蚜蝇,时农校栽培品种芍药花中活动的主要传粉昆虫。20min内每朵花上平均出现11次,访花时直接落到花瓣或雄蕊群中,主要用中足及后足支撑身体站在雄蕊群中转圈或爬过雄蕊群舔食花粉,同时用两前足来回搓动花粉。在雄蕊群中活动时头部在花药之间伸入,直接伸出喙舐食花粉,偶尔2前足刷头部,将头部粘有的花粉送到口器。

传粉昆虫的各项指标

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晴天、无风)

2.2环境因子对访花速率的影响

传粉昆虫的活动能力直接关系到其传粉效率。光照、温度、风速、湿度或降雨等气候因素对昆虫的活动能力有明显的影响。大约在早7:00~9:00蜂类和食蚜蝇类开始访花,随着气温的升高,时间的推移访花者数量逐渐增高,不过温度过高对访花蜂类、食蚜蝇类的访花也有影响。在炎热的日子,每日的高温时段内(13:00~16:00;平均气温在30度)其访花频率有所降低。

2.3芍药的花期及发育特点

芍药花在5月上中旬开花,花色丰富,花朵硕大,形似牡丹,开于茎顶端或叶腋,花梗长。芍药花期较短,一般为8--10天,天气凉爽或置遮阴处,花期可延续半个月。花谢之后,及时剪去花梗,以免消耗养分。

芍药将蕾期至枯萎期划分为6个发育时期:(1).露色期:萼片开裂,外层花瓣露出,萼片移于花蕾中下部,花蕾变软;(2)绽口期:外层花瓣外移,内层花瓣露出,萼片下翻,花蕾呈蓬松状;(3)初开期:外层花瓣展开,向内多层花瓣松散,内层花瓣仍然合拢;(4)半开期:多层花瓣展开,内层花瓣松开,露出花心;(5)盛开期:内层花瓣展开,雄蕊完全露出;(6)衰败期:外层花瓣失水,花瓣成熟散落。

2.4 芍药的结实情况

四个样方的结实情况较接近,且均很低,平均每朵花分别产生了16.7、16.2、16.3、16.5粒种子,故可认为芍药存在着微弱的自花授粉现象。

四个样方平均结实情况统计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表明,四个样方情况彼此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可能因为芍药花期较短,各花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对昆虫的吸引度几乎没有差别;二是居群的试验花朵数目太少,可能有所误差。

3. 结果与讨论

对花及其结构的认识只有与传粉生态学联系在一起,即把花作为一种适应于传粉的功能单位,而不仅仅是一种生殖上的结构单位来看待,才能获得客观而全面的了解。对于虫煤植物的传粉,花部结构特征对访花行为和花粉传递机制的影响反过来又作用于植物作为雌性(花粉受体)和雄性(花粉供体)亲本的繁殖成功率。在花与传粉者之间维持这种关系的往往是蜜腺、花粉、气味以及花色等被称之为“诱物”的花部综合特征。从生物适应的观点来看,有花植物在花序的结构、类型、着生位置、花数以及花部的各种表型特征等方面所展示出的复杂的多样性,常常代表了在其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对多种多样的传粉模式的适应。

如果访花昆虫的采访高峰与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期三者完全重叠,那么异花受精的成功率就很高。芍药绝大部分结实率都来自于异花授粉的结果,只有微弱的自交性。所以昆虫的传粉作用和传粉强度对其结实率有明显的影响。同花期植物对其中某一植物传粉昆虫传粉效率的影响有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同花期植物种类越多、数量越大,吸引到群落来的传粉昆虫的种类就越多、数量也越大,每一种植物被采访的机会增加;二是同花期植物对某种植物上传粉昆虫的竞争,影响到传粉昆虫对这种植物的采访频率,进而影响到传粉效率。

四块样方的传粉昆虫种类及数量没有较大差异,它们传粉时仅靠体毛粘附的少量花粉来完成,在舔食花粉或用前足来回搓动更有助于芍药自花传粉。对它们的访花速率和日活动规律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活动高峰期及重叠又彼此交错,日活动节律又正好与花粉散粉高峰期和柱头最佳可授期同步,所以认为上述昆虫既存在对蜜腺植物的竞争,又起到补充授粉作用。

芍药花蕾建成以后一直外被花萼,蕾体坚硬紧实,当其充分发育并明显增大具备开花生理潜力时,进入开花过程的硬蕾期,即开花0级。萼片停止生长,花瓣随之露色,标志着开花过程启动,在正常条件下开花已经变得不可逆,成为切花采收的适宜时期。由于“透色”是花蕾内部生理与外部形态急剧变化的时期,深入观察该期的特点,是科学确定切花采收期与采收标准的基础。

芍药不仅能作为一种观赏植物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应加强对其授粉昆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增加芍药的结籽率,以便于维持和加大居群规模。

参考文献

[1] 红雨,刘强。芍药的访花昆虫和传粉昆虫。广西植物,2004 41(5)

[2] 红雨,刘强。芍药的传粉生物学研究。广西植物,1000-3142(2006)02-0120-05

[3] 王荣华,刘亚莉,李嘉瑞。不同发育阶段牡丹和芍药切花开花生理特性的研究。园艺学报,2005,32(5):861~865.

[4] 成仿云,高水平,于晓南。芍药花蕾成熟及开花的阶段划分与形态类型。园艺学报,2009,36(4):611~613.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_》教案

第2章探索生命 第1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一些科学事实。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寻找事实产生的原因,提出解释事实的各种假说和理论。生物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不断研究的过程,研究过程要用到不同的方法,要让学生不断学会研究方法很重要,所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生物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以后学习生物学打好基础,也为社会进步带来新的希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材料获取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讨论中,体验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处理、归纳信息,设计实验方案。 教法:通过媒体展示,提高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采用观察、思考、阅读、探究方法等相结合。 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内容设计意图 导入教师 活动我们现在学的生物教材是属于生物学,生物学是一门不断研究 的学科,也是一门自然科学,既然是一门自然学科,那么在研 究的过程中就要遵循自然规律,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研究,就 应该首先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主题 一、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 活动 提问:同生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用到哪些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学生 活动 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 活动 多媒体展示:科学家们的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 调查、分类、实验等,引出实验法最重要 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 二、过度 思考 既然实验法是最重要的,那么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呢? 设置悬念引入思考 教师 活动 引出:本节课要以“实验法研究的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 放走的猎物”为例来了解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响尾蛇的图片和有关响尾蛇的文字介绍 感知认识 学生 活动 认真观察、阅读信息,加强对响尾蛇的了解 感知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 活动 展示图片:播放响尾蛇捕捉老鼠的视频,并对视频内容作解释 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 活动 认真观察、迅速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取信 息的能力 教师 活动 提问学生:通过观察录像,叫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 活动 学生主动起来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客观评价,指出在众多问题中,本节课统一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共 - 1 -

第一章传粉生态学(DOC)

第一章植物的传粉生态学和生物化学 ?地球年龄46亿年 ?原核生物出现—35亿年 ?19亿年前的元古代出现藻类 ? 4.4亿年前的志留纪中后期至3.5亿年前的石炭纪,蕨类植物发展成为茂密的森林 ? 2.2亿年前的三叠纪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发展起来,花粉靠风传播 ? 1.8亿年前的侏罗纪,被子植物出现 ? 1.3亿年前的白垩纪各式各样的花发展起来 ?第三纪(7000-1000万年前)专门取食花蜜和花粉的蜜蜂和鳞翅目昆虫发展起来 ?长期选择进化,被子植物形成鲜艳的花色,芳香的气味,香甜而营养丰富的花蜜 第一节传粉 ?外力把花粉带到柱头或珠孔附近的过程叫传粉 一、非生物传粉(随机、浪费) 1、风媒(95-98%非生物传粉) ?裸子植物 ?禾本科、莎草科、灯心草科、荨麻科的部分,毛茛科的唐松草属等 特点:分布于纬度和海拔较高的地区;有柔荑花序、有长花丝、花暴露、叶小、花早于叶、雌雄异株或异花。花粉数量大、多圆形、小。 2、水媒花 ?大多数为单子叶植物,水下生活 ?18个属,其中17个单子叶植物属,12个是海生的 ?传粉在水面上进行,如川蔓藻、水马齿 ?传粉在水下进行,茨藻、喜盐草和金鱼藻 二、生物传粉(80%被子植物) 1.脊椎动物传粉者 (1)鸟媒 南美、澳洲、南部非洲的蜂鸟;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太阳鸟;夏威夷的管舌鸟;印度-澳洲的吸蜜鸟 花白天开放、颜色鲜艳、花蜜丰富、无挥发气味 山龙眼科、苦苣苔科、荵冬科、芭蕉科 (2)蝙蝠媒 澳大利亚的猴面包树和龙舌兰,夏威夷的Musa fehi 花夜间开放,不鲜艳,有很强的气味,花粉和花蜜丰富 (3)兽媒 松鼠、鼠和一些低等的灵长类 澳大利亚的长吻袋貂,体长7cm,牙齿退化而舌很长,适于采集花蜜,主要采集山龙眼科植物的花。 2.昆虫传粉者 (1)甲虫媒 金龟子科 木兰、壳斗科 (2)蝇媒 ?原始形式,喙短、个体小

【高中生物】珙桐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生物科技行业)珙桐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珙桐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花部特征和昆虫访花 生物科学2002级1班方强 指导教师丁春邦 摘要:通常认为雄花两性花同株是植物性表达从两性花进化到雌雄异株的过渡类型之一。珙桐为典型的雄花两性花植物。在神农架进行定点观察,统计昆虫访花数据和花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珙桐的传粉过程中,昆虫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蜜蜂和蝇类,均有较高的访花量。且蜂类和蝇类有不同的访问时间。苞片的大小﹑颜色和花序散发的气味,也强烈影响着传粉效率。 关键词:珙桐传粉者雄花两性花同株 PollinationBiologyin Davidiainvolucrate ----FloralPropertiesandInsectVisiting FangQiangBiologicalScience,Grade2002 DirectedbyDingChun-bang(Prof.Ph.D) Abstract:Sexexpressionin Davidiainvolucrate istypicallyandromonoecious. ByfixedpositionobservinginShennongjia,countinginsectvisitinganddevelo pmentsituation,wegettheresultthatindicates,inpollinationofthedovetree,t heinsectplaysanimportantrole,especiallyhoneybeeandflies,whichhavemuc hhighervisitfloweramount.Andtheyhavedifferentvisitingtimes.Size,colorof bractsandthesmellinfluenceefficiencyofpollinatingstrongly. Keywords:Davidiainvolucrate,pollinator,andromonoecy

细胞生物学常用研究方法

Southern杂交: 是体外分析特异DNA序列的方法,操作时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核DNA或线粒体DNA切成DNA片段,经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到醋酸纤维薄膜上,再用探针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即可辨认出与探针互补的特殊核苷序列。 将RNA转移到薄膜上,用探针杂交,则称为Northern杂交。 RNAi技术: 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可以利用siRNA或siRNA表达载体快速、经济、简便的以序列特异方式剔除目的基因表达,所以现在已经成为探索基因功能的重要研究手段。 Southern杂交一般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尼龙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或者紫外线照射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标记探针进行杂交,用放射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从而检测特定DNA分子的含量]。 扫描电镜技术: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样品表面结构有关,次级电子由探测器收集,信号经放大用来调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 细胞显微分光光度计:用来描述薄膜、涂层厚度超过1微米的物件的光学性能的显微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电镜超薄切片技术:超薄切片是为电镜观察提供极薄的切片样品的专门技术。用当代较好的超薄切片机,大多数生物材料,如果固定、包埋处理得合适,可以切成50-100微米的超薄切片。 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这是一种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方法。 放射自显影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radioautography;autoradiography)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其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如14C和3H)标记的化合物导入生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标本制成切片或涂片,涂上卤化银乳胶,经一定时间的放射性曝光,组织中的放射性即可使乳胶感光。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直接研究溶液和活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20,000 道尔顿以下)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其它分子的结构,而不损伤细胞。 DNA序列分析:在获得一个基因序列后,需要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尽量发掘信

疾病分子生物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疾病分子生物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的不断进步,许多疾病便转入了基因治疗阶段,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恰好为医药领域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必将会为各种疾病的治愈提供一个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本文则就白血病、胆管癌和肺结核三种疾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疾病研究进展 前言: 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检测受检者体内 DNA 或 RNA 的结构变化,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1]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其具有非常显著的优越性,既可以直接对个体基因状态进行检测,又可以对表型正常的携带者以及特定疾病的易感者作出诊断和预测。因此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广泛应用于白血病、胆管癌和肺结核等几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因此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将其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进展[2] 1.1白血病简介 白血病是一类常见和多发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形态学分型为其主要诊断方法,但对于一些形态不典型的病例易误诊,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白血病存在着某种染色体易位,而易位会产生新的融合基因。癌基因的扩增、原癌基因点突变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等。 1.2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目前 FISH 广泛用于检测染色体重组和标记染色体,检测多种基因疾病的染色体微缺失和用于非整倍体疾病的产前诊断.其基本原理是用标记了荧光素生物素或者地高辛的单链 DNA 探针和与其互补的 DNA 退火杂交,通过检测附着在玻片上的分裂中期或间期细胞上的核 DNA 位置反映相应基因的状况适用于多种临床标本( 如血液骨髓组织印片和体液,甚至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等),具有直观、方便、敏感、可量化、方法多样和适应不同检测目的等优点,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传染致病的机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技术和特异性防治措施等,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和与微生物有关的免疫性疾病,保障人类健康的目的。 1. 近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 70年代,计算机和数码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微生物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微生物编码鉴定技术,进而创造出了半自动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使微生物学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技术进入了自动化和电脑化的时代。 80年代,免疫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微生物领域渗透,使各种免疫标记和分析技术从传统的酶、荧光和放射免疫测定发展为时间分辨荧光、电化学发光等技术,大大提高了免疫分析的敏感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和多肤抗原合成技术,大大提高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自动免疫分析仪的诞生,为感染性疾病的血清诊断提供了许多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新手段。 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限制性内切酶、DNA杂交、测序和扩增技术的应用,使基因技术用于诊断由某些不能培养或需很长时间和特殊条件培养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成为可能。 新世纪十年来,临床微生学特别是在及时正确鉴定和控制耐药菌株传播及新发和再发的传染病的及时诊断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微生物的检测创造了新的机遇。 2. 我国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 上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我国医学微生物学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在细菌和病毒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成绩更为显著。 2.1 细菌学研究 (1)分子生物学 基因研究:主要为病原菌致病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如白喉毒素基因、绿脓杆菌外毒素A 的I区基因、百日咳杆菌亚毒素基因,以及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启动子对外源基因在分枝杆菌中表达的影响等。 抗原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外膜抗原成分分析及特定成分的提取,如B群脑膜炎双球菌LOS抗原研究、霍乱弧菌0139菌毛的提取、钩端螺旋体蛋白的纯化及免疫生物学研究等。 (2)致病及免疫 细菌粘附与转移:研究了肺炎球菌表面蛋白在细菌体外粘附中的介导作用,及幽门螺杆菌对胎儿胃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等,并取得进展,采用活体内细菌移位示踪方法,研究了肠道菌透肠向腹腔转移的途径,证实了肝衰竭时可导致肠道菌群上移及易位等。 毒素:霍乱毒素对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与致病发生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免疫:抗细菌核心糖脂域单克隆抗体,对LPS体外诱导细胞释放INF-α和IL-6及其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明确了结核杆菌主要蛋白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反应,证实了由幽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发展

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及发展 摘要:本文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研究领域等作了简单介绍,阐述了分子生物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药学专业着重讨论了其在药学及中药开发发面的应用,并进一步对分子生物学未来的研究技术、方向和前景做了展望。 一前言 生物以能够复制自己而区别于非生物。生命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进行“自我更新”。进行“自我更新”体现了一种最高级和最复杂的运动状态。这种运动就是生物机体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以更新本身的物质组成,而山现生长、繁殖,在这样的过程中保证了将自身的特征传给历代;同时也不断地向环境输送一些物质和释放能量。在生物机体的组成物质中,防水分外,有各种无机盐类和各种有机化合物。其中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在进行自我更新运动中,以其功能的重要性占第一位。为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问题,产生了分子生物学这一学科[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2]。 分子生物学的最终目标是远大的,从产生基本细胞行为类型的各种分子的角度,来理解这五类行为类型:生长、分裂、分化、运动和相互作用。即分子生物学力图完整地描述细胞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联系,从而理解细胞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3]。 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促使人们对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的认识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在农业、畜牧、林业、微生物学等领域发展十分迅速,如转基因动植物等。在医学领域,为医学诊断、治疗及新的疫苗、新药物研制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医学科学中原有的学科发生分化组合,医学分子生物学等新的学科分支不断产生,使医学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不认识到这一点就很难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二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4-7]:

传粉生物学相关的书籍

这些书你知道的有多少呢?个人整理出了一部分与传粉生物学相关的书籍名录,并附上了部分书的电子版下载地址,传出来跟大家共享。“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些书肯定只是这方面的一小部分,网友们可以把没有列出来的书名补上,或有这些书的电子版,可以上传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共同促进大家的理论基础,正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有关传粉生物学的书籍汇总1.《植物界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果》达尔文著萧辅译 电子版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ad8559195.html,/contents.html 2.《兰科植物的受精》达尔文著 电子版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ad8559195.html,/contents.html 3.《同种植物的不同花型》达尔文著 电子版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ad8559195.html,/contents.html 4.《植物生活史进化与繁殖生态学》张大勇著 电子版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ad8559195.html,/forum/download.php?id= 53767 5.《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Flowers》作者:Lawrence D. Harder, Spencer Charles Hilton Barrett 电子版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ad8559195.html,/forum/viewtopic.php?t=1 4669 6.《Evolution and function of heterostyly》作者:Spencer C. Barrett

7.《Major evolutionary transitions in flowering plant repr oduction》作者:Spencer Charles Hilton Barrett 8.《Floral biology: studies on floral evolution in animal-p ollinated plants》作者:David G. Lloyd,Spencer Charles Hi lton Barrett 9.《Pollination ecology: a practical approach》作者:Amo ts Dafni 10.《pollen and pollination》作者:Amots Dafni,M. Hesse, Ettore Pacini 11.《Practical Pollination Biology》作者:Amots Dafni, Pet er G Kevan and Brian C Husband 12.《Plant-Pollinator Interactions: From Specialization to Generalization》作者:Nickolas Merritt Waser, Jeff Ollerton 13.《Competition for pollin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flow ering time》作者:Nickolas Merritt Waser 14.《The pollination of flowers by insects》作者:A. J. Ric hards 15.《Plant breeding systems》作者:A. J. Richards 16.《Lost Sex:The Evolutionary Biology of Parthenogene sis》作者:Isa Schön, Koen Martens and Peter Dijk 17.《The natural history of pollination》作者:Michael C.

最新生物学常见模式生物资料

模式生物 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此时,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比如:孟德尔在揭示生物界遗传规律时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而摩尔根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在他们的研究中,豌豆和果蝇就是研究生物体遗传规律的模式生物。由于进化的原因,许多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物种中是保守的,这是模式生物研究策略能够成功的基本基础。选择什么样的生物作为模式生物首先依赖于研究者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然后寻找能最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物种。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就发现,如果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相对简单的生物上则发育现象的难题可以得到部分解答。因为这些生物更容易被观察和实验操作,因此,除了在遗传学研究外,模式生物研究策略在发育生物学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一些物种被大家公认为优良的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非洲爪蟾、蝾螈、小鼠等。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组研究时代的到来,模式生物研究策略得到了更加的重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在其它合适的生物中去研究,同样人类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也可以选择合适的生物来模拟。 目前在人口与健康领域应用最广的模式生物包括,噬菌体、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秀丽隐杆线虫、海胆、果蝇、斑马鱼、爪蟾和小鼠。在植物学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有,拟南芥、水稻等。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还会有新的物种被人们用来作为模式生物。但它们会有一些基本共同点: 1)有利于回答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能够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类群; 2)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容易获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和繁殖; 3)世代短、子代多、遗传背景清楚; 4)容易进行实验操作,特别是具有遗传操作的手段和表型分析的方法。 背景 早在20世纪最初的20年中,甚至更早到19世纪,人们就发现,如果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相对简单的生物上则发育的现象难题可以得到部分解答。因为这些生物的细胞数量更少,分布相对单一,变化也较好观察。由于进化的原因,细胞生命在发育的基本模式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同一性,所以利用位于生物复杂性阶梯较低级位置上的物种来研究发育共通规律是可能的。尤其是当在有不同发育特点的生物中发现共同形态形成和变化特征时,发育的普

芍药的生物传粉学研究

芍药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摘要:对师大雁塔校区牡丹园的2个栽培品种的芍药进行了连续两个月的观察和研究表明:不同居群、不同品种的芍药花期相同,均为23~27d。芍药不存在无融合生殖,有微弱的自交性,不存在闭花授粉现象。是以昆虫为媒介以异交为主要传粉方式的物种。不同花期的结实率没有显著差异。芍药的结实率较低。 关键词:芍药;生物学特性;传粉昆虫;传粉生物学 A study on the pollination biology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Abstract: We observed two cultival population of penoy in Penoy Garden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respectively for about two month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wering stage of penoy is about 23 to 27d of different population and cultival .Penoy is a kind of cross pollinating and entomophilou plant with weak capability of selfing . No apomixes and cleistogamy was found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for seed bearing rate in different flowering stage. Seed bearing rate is low. Key words:Paeonia lactif lora Pall. ;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pollination insect ; pollination Biology 芍药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植物,也是中医药常用的中草药之一,由于长期的挖掘,特别是近年来旅游活动频繁及严酷的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芍药种群数目不断下降,芍药的自然分布范围日趋萎缩处于濒危状态。因此对芍药的保护性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芍药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开花和结实率较低,产生种子较少。昆虫的传粉作用是影响芍药种子产量的因素之一。 1.研究地点和方法 观察研究时间为2011年的5月至7月。.研究地点为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牡丹园,其地理坐标是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我们选取了四块面积为4m2的正方形样方,平坦,非沙质土壤。具灌溉条件。旨在观察芍药的花期,花的类型,花的发育特点,花的传粉方式和结实情况。 研究方法:.每个居群随机选取15朵花观察记录开花过程及变化,借助解剖镜观察同一朵芍

七年级生物上册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北师大版

第2章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的 1、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2、尝试设计简单的实验并控制实验条件; 1、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一个表格并分析数据。 教学重点 实验法研究的的一般步骤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观、思、读、探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文献法、实验法 二、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1、实验法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2、活动“讨论实验法基本程序” 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计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三、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探究影响分布鼠妇的环境因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以实验法研究的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为核心,探究实验法基本程序的。 复习提问:①上节课我们学习哪四位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②他们的研究成果是什么?③他们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回答:略。)

导入:他们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文献法、实验法。这就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那么实验法包括哪些内容呢? 阅读书P27——28,看看科学家们对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分析,进行实验的,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思考这么几个问题:①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②科学家们做出了什么样的假设? ③这个假设是根据什么做出的或者说在作假设前科学家都做了哪些工作?④实验中人为控制的条件是什么?⑤为什么要强调多次重复以上的实验?(同学们边回答教师边讲解,加深同学们的认识。) 结合影片,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着事先设 :将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沿着事先设定的弯曲路径, 进行实验,观察到响尾蛇的头缓慢地左右移动,同时它的舌迅速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 1.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由于 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携带和传 递遗传信息,因此分子遗传 学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由于 5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该 领域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 论体系和研究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领域。研究内容包括核酸/基因组的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核酸存储的信息修复与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 2.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执行各种生命功能的主要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尽管人类对蛋白质的研究比对核酸研究的历史要长得多,但由于其研究难度较大,与核酸分子生物学相比发展较慢。近年来虽然在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对其基本规律的认识尚缺乏突破性的进展。 3.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细胞内、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构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及其它各种功能的完成均依赖于外界环境所赋予的各种指示信号。在这些外源信号的刺激下,细胞可以将这些信号转变为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例如蛋白质构象的转变、蛋白质分子的磷酸化以及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变化等,从而使其增殖、分化及分泌状态等发生改变以适应内外环境的需要。信号转导研究的目标是阐明这些变化的分子机理,明确每一种信号转导与传递的途径及参与该途径的所有分子的作用和调节方式以及认识各种途径间的网络控制系统。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在理论和技术方面与上述核酸及蛋白质分子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当前分子生物学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 4.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肽类生长因子、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的分子机理等。 从基因调控的角度研究细胞癌变也已经取得不少进展。分子生物学将为人类最终征服癌症做出重要的贡献。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翅果油树传粉生物学的初步研究_魏学智

第27卷 第6期 植 物 研 究2007年 11月 V o.l 27 N o .6 BULLET I N OF BOTAN ICAL RESEARCH N ov ., 2007 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基金项目(20031096) 第一作者简介:魏学智(1956)),男,教授,从事植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收稿日期:2006-11-21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翅果油树传粉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魏学智 刘亚娟 郭小虎 梁建东 时利新 巩江桥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临汾 041004) 摘 要 对翅果油树进行了传粉生物学的野外观察和实验表明:(1)翅果油树的花具有自花传粉 的结构特征,同时具有蜜腺,又具备异花传粉的特征。传粉者主要是一种家养的蜜蜂。(2)翅果油树花形态结构与传粉者的形态和传粉行为非常协调和适应,昆虫的传粉部位主要是头前部和胸部。(3)蜜腺的产蜜量大,开花后1~2天蜜腺分泌量最大。对传粉昆虫竞争中具明显优势。昆虫的访花频率明显高于同花期的其他植物。(4)翅果油树没有融合生殖现象。关键词 翅果油树;传粉生物学 The Pri m ary Study on Polli nati on B iol ogy of a Protective P lant ,E l aeagnusM ollis D iels WE I Xue -Zh i L I U Ya -Juan GUO X iao -H u LI A NG Jian -Dong SH I L-i X i n GONG Jiang -Q iao (Schoo l of life sc i ence Shanx i N or m a l ,L i nfen 041004) Abstract Fie l d and experi m ental observations on po lli n ati o n i n E laeagnus M ollis D iels sho w ed that : (1)E l a eagnusM ollis D ie ls can go sel-f and cross -po llinati o n .The effective po llinato rs w ere native cap -ti v e bees in t h e species .(2)The flora lm orpholog ical characteristics o f E laeagnus M ollis D iels are har -m on ied w ith the po lli n ator .sm o r pholog ical structure and po llinati o n behav ior .The po lli n ators use the ir heads and thoraxes to transfer po llens .(3)E laeagnusM ollis D iels has floral nectar y structure and secre -ti n g nectar y ie l d reaches the peak 1~2d after its bloo m i n g .Because o f a m ple nectar yie l d it has obv i o us advan tage in attracti n g the po llinators ,and t h e v isiti n g frequency o f flora l v isitors on E laeagnus m ollis D iels w as re m ar kably h i g her t h an other plants at sa m e flo w ering ti m e .(4)There is no apo m i x es i n E lae -agnusM ollis D i e ls .Key w ords E laeagnusM ollis D iels ;po lli n ati o n bio l o gy 翅果油树(E laeagnus M ollis D i e ls)隶属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是国务院1999年首批公布的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山西南部翼城县、乡宁县的低山石质山区。陕西秦岭仅在户县崂峪沟剩有10余株成年树 [1] 。翅果油树分布区域 狭窄,植株开花多,但结果率低[1] 。文本旨在通过 对翅果油树花的结构、传粉昆虫的种类、传粉过程、传粉昆虫的访花频率的观察与研究,以及翅果油树 蜜液分泌量的测定,并通过对未开的花人工去雄、 人工自花授粉、人工异花授粉后套袋等实验,初步探讨翅果油树传粉生物学的特性及其与濒危状态的关系。 1 研究地点与方法 1.1 研究地点 观察和实验地点设在山西翼城县甘泉林场。

CcdB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分析

学号2007218018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综述 专业微生物学 姓名贾卉 入学时间2007年9月 日期2009年1月8日

CcdB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摘要:毒素-抗毒素系统广泛存在于质粒及大肠杆菌染色体中,在缺乏抗毒素的情况下,毒素通过作用于细胞内不同的酶,使细胞中毒,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本文综述了ccd系统及自杀基因ccdB的作用原理和机制。 关键词:毒素-抗毒素系统、Ccd系统、CcdB Key words: Toxin-antitoxin system, Ccd system, CcdB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是一种可能与细胞生长阻滞或是细胞凋亡有关的系统。该系统最初发现存在于大肠杆菌F质粒上[1],典型的TA系统由两个基因构成。两个基因分别编码一种稳定的毒素蛋白和一种不稳定的抗毒素蛋白,毒素对细菌有致死作用,而抗毒素通过与毒素形成复合体,中和毒素的毒性,使宿主菌能够存活。 TA系统主要存在于一些低拷贝质粒上,细菌分裂后,不稳定的抗毒素蛋白被迅速降解,不具有质粒的子代细菌就会被稳定的毒素蛋白杀死,这种作用称为分裂后致死效应(the post segregation killing effect,PSK),近一步研究发现在大肠杆菌的染色体上也存在TA系统,但染色体上的抗毒素蛋白对毒素蛋白并不能起到解毒的作用,只有依靠质粒上的抗毒素蛋白才能保证细菌存活,低拷贝质粒正是依靠TA系统的PSK效应,稳定在宿主中存在。 目前已知的TA系统包括7个质粒编码TA基因家族:ccd、mazEF、vapBC 、phd/doc、parDE、higBA和relBE[2, 3]。虽然TA系统在基因结构和调控模式上十分相似,但是每种毒素的作用原理却存在很大差异。CcdB和ParE通过使促旋酶失活抑制DNA复制,使细胞中毒。RelE通过切割mRNA,抑制翻译过程导致细胞凋亡。而HigB的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楚。1.Ccd系统 Ccd(control of cell division or death)为F质粒小F复制子上的一个组件,F质粒共编码三种TA基因系统[4],Ccd系统[5]只是其中的一种,由CcdA和CcdB两个基因共同构成,也可以称为H、G或是letA、letB,分别编码两种小分子量蛋白:CcdA蛋白(8.7kDa)与CcdB蛋白(11.7 kDa)。CcdA蛋白易被Lon蛋白酶降解,在系统中起到解毒剂的作用,CcdB蛋白较CcdA蛋白稳定,是一种细胞毒素,在没有解毒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导致细胞凋亡。 2.CcdB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据《植物生物学》周云龙版不包括植物生理学部分+前生物竞赛笔记) 共同点:植物重要的生理过程,均有水分参与作用。 2、有世代交替必有核相交替,有核相交替不一定有世代交替。 3、比较旱生叶和水生叶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 旱生植物叶:第一类叶小而厚,多茸毛,表皮细胞壁角质层发达,有的具有复表皮,气孔下陷或限生于局部区域(气孔窝)。栅栏组织层数多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海绵组织和细胞间隙不发达,机械组织发达。原生质体少水性,细胞液高渗透压。另一类为肉质植物,有发达薄壁组织,能保持大量水分,水的消耗少能耐旱。 沉水叶:1、叶小而薄,叶常常裂成细丝状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气体和盐类,表皮细胞壁薄多含叶绿体,因此表皮既是保护组织又是吸收同化组织。2、叶肉质不发达,细胞层数少便于光的透入,提高光合效率。3、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不发达,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弥补气体吸收不足。4、一般表皮细胞壁薄,角质层薄,无气孔表皮毛。 5、单轴分枝/合轴分枝 单轴分枝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由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主轴,侧芽发育形成侧枝,侧

枝又以同样的方式形成次级侧枝,主轴生长明显占有优势的分时方式。常见于裸子植物。 合轴分枝:没有明显的顶端优势,顶芽只活动一段时间便死亡或生长极为缓慢,紧邻下方的侧芽开放长出新枝,代替原来的主轴向上生长,生长一段时间后又被下方的侧芽取代,如此更迭。使树冠呈伸展状态,更利于通风透光,大部分被子植物为这种分枝方式。假二叉分枝为合轴分枝的一种。(注意区别二叉分枝) 6、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A.双子叶植物多为木本,少草本;多为直根系;茎为环状中柱具形成层;叶常为网状脉;花同被,多为4、5基数;胚具2枚子叶;花粉具3个萌发孔。 B.单子叶植物多为草本少木本;多为须根系;茎为散生中柱,无形成层;也常为平行脉;花多3基数,胚具1个子叶;花粉具有1个萌发孔。 7、如何区别根、茎横切面; A.茎上有年轮,根中没有 B.根中具有凯氏带 C.茎中有特别明显的射线 8、三切面(三切面的判别主要要借助于射线的形态、分布) A.横切面:可见到同心圆似的年轮,所见到导管、管胞、木纤维等均为横切面观,可观察到它们的孔径、壁厚及分布状况;仅射线为纵切面观,呈辐射状排列,显示射线的长和宽。 B.切向切面:也称弦向切面。垂直于茎半径所做纵切面(不过中心)年轮常呈倒U形,所见导管、管胞、木纤维均为纵切面,可见其长宽及细胞两端形状、特点;但射线为横切面观,轮廓为纺锤形,可见高宽。 C.径向切面:通过茎的中心做的纵切面,所见管胞、导管、木纤维、射线都是纵切面,可见高、长。射线细胞排列整齐,并与茎的纵轴相垂直。 9、掌状三小叶/羽状三小叶:掌状三出复叶三个小叶柄等长,羽状三出复叶顶端小叶柄较长。 10、如何区别叶片的上下表皮 靠近木质部的为上表皮(近轴面、腹面),反之为下表皮(远轴面、背面)。此为最正确判断方法。但一般情况下气孔器多的为下表皮,反之为上表皮。深绿色为上表皮,浅绿色为下表皮 11、无限花序/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是在开花期间其花序轴可继续生长,不断产生新的苞片与花芽,开花的顺序是花序轴基部的花或边缘花先开,顶部花或中间花后开(自下而上,由外向内);有限花序的花轴顶端不在向上产生新的花芽,而是由顶花下部分形成新的花芽,花开放的顺序从上向下或从内向外。 12、自花传粉可以推出什么特征? 两性花;雄蕊雌蕊同时成熟,柱头对接受自身花粉无生理上障碍。(需同时成立)请自己推出异花传粉可以知道的信息。 13、风媒花/虫媒花

分子生物学在医药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医药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韩静静 摘要 分子生物学是对生物在分子层次上的研究。这是一门生物学和化学之间跨学科的研究,其研究领域涵盖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学科。分子生物学主要致力于对细胞中不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包括DNA,RNA和蛋白质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调控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进程中的分子基础。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认为“DNA 制造 RNA,RNA 制造蛋白质,蛋白质反过来协助前两项流程,并协助 DNA 自我复制”。 分子生物技术也称之为生物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标志,它是以基因重组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种.以便与工程原理相结台进行生产加工.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DNA测序技术、DNA芯片技术、酶工程技术等。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诞生以70年代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迄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重大问题方面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 二十世纪生物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对生命现象和疾病本质的认识逐渐向分子水平深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分子医学和基因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逐渐认识到,无论健康或疾病状态都是生物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分子中起关键性作用者为基因及其表达产物蛋白质,因此从本质上说,所有的疾病都可以被认为是“基因病”。近十年来,分子生物技术已成为医学领域最有力的研究工具,以下从基因工程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核酸序列测定技术、基因诊断与基因体外扩增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研究中为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诊断和药物研制、开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技术医药基因芯片蛋白质组学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简介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理解生物现象的学科。本课程主要介绍当前分子生物学中几个热点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关注DNA、RNA和蛋白质几个生物大分子及细胞信号转导。内容主要包括DNA的多态性、非编码RNA、蛋白质的转运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凋亡、系统生物学等。 This course 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molecular biology, with a focus on three key macromolecules DNA, RNA and protein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of the cell. Main contents include DNA polymorphism, non-coding RNA,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rotein traffic, regulation of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and some other hot research topics.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have basic molecular biology knowledge before taking this course.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二、总学时数及学分: 18学时,1学分 理论课18学时 三、授课对象: 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 预修知识要求:要求有化学、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学相关知识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基础上,熟悉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动向;了解分子生物学活跃的前沿领域的主要动向及发展趋势;为选课对象开展毕业或学位论文设计提供一些启示,为学生自学自己领域的研究进展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选课要求:主修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研究生相关课程、成绩合格者。根据《进展》课程内容提示,可独立查阅英文文献资料。掌握《进展》课程基本内容,了解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学会利用课程授课相关内容开阔视野,更好的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五、理论课内容:(按学科发展不断更新,内容目前暂定) 第一章DNA多态性(3学时)DNA Polymorphism 第二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3学时)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第三章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转运(3学时)(Intracellular Protein Traff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