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接入平台技术白皮书

公共接入平台技术白皮书
公共接入平台技术白皮书

公共接入平台技术白皮书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公共接入平台模型 (2)

1.1拨号数据基础网络的雏形 (2)

1.2树立电信品牌优势 (2)

1.3与社会ISP和ICP结盟

1. 公共接入平台模型

1.1 拨号数据基础网络的雏形

拨号网络的规模需求已经形成用户需求

公共接入平台是一种网络设备拥有者和网络经营者分离的模式

实现三个统一统一业务和统一管理

利用固定网的优势然后通过端口批发的方式向各个ISP和企业提供端口租用服务网络管理和业务提供电信运营商能够根据现实的PSTN网络状况

使整个网络向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

为大规模的拨号网络建设提供了基础由于统一了接入平台和管理平台

为普遍业务提供了可能性

公共接入平台的三个统一特性合理化公共接入平台就是拨号数据基础网络的雏形

由电信统一建设统一经营

电信拥有最大的固定网资源

在与新运营商的竞争中充分利用

管理资源和业务资源

从而牢固树立电信的品牌优势

共同培养INTERNET市场

公共接入平台通过端口批发的方式

造就了两者相互依存的良性发展态势一方面巩固了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可以联手共同培养INTERNET市场

引导市场秩序化发展

2. 公共接入平台的应用技术

拨号接入应用业务要求的提高

单纯的拨号接入服务器已经不能满足建设的需求

数据侧的网络技术和能同时适应PSTN侧和数据侧的网络管理技术

是普遍接入服务因而对接入服务器本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解决端局到汇接局中继拥塞造成的呼损

l信令网技术

l端局/汇接局直连技术

l中继合群/混合接入技术

l时钟技术

l MODEM技术

l安全技术

4. 数据侧的网络技术

数据侧的网络技术其中包含

话务统计

l多级多域的网络管理技术

l ISP管理中心

l二次计费中心

5.1 PSTN侧的网络技术---数据旁路技术

5.1.1 端局/汇接局中继直连技术

数据旁路技术主要解决上网业务对PSTN网络的冲击

接入服务器放在汇接局的位置端局通过号码分析

从而避免使用原有PSTN网络端局到汇接局的中继资源

直连中继的数目由该端局处理的数据业务流量的大小决定

一般认为当端局到汇接局之间的话务量高于0?íòa????ê1ó??????±á??D?ì

<0.2ERL采用从汇接局旁路的方式

再从汇接局旁路

数据话务量直接在端局分析这就形成一根中继线上有多个接入号码所以AS必须能够处理一根中继线上的多个接入号码这就是中继混群和混合接入技术

5.1.3 信令网技术--SDP

首先SS7是共路信令

大大提高了信令链路的利用率

一台AS将同时与各个端局相连所以AS 应采用SS7 ALINK与SS7 STP连接

A8010一条ALINK能处理的最大端口数为17000

′ó1??£2|o?í?????×?AS数目的增多

为了减少AS对LINK和信令点编码的占用

Singal Distributed Point每个SDP相当于信令网的一个SP

SDP与PSTN采用ALINK连接

一个SDP为多个接入服务器提供信令资源

普通SS7 GW将SS7终结

是集中式信令处理系统而且SS7转换为Q.931后丰富的信令内容不能很好的体现

SDP在网络中的主要作用是将SS7的应用部分换成IP承载确定话路路由

因此SDP具有非常强大的信令处理能力

现在的 SDP 处理能力可以超过10万端口

都可以通过升级

只需做软件升级和在主控框添加SDU板

SDP组网时需要构筑专用的信令承载网该承载网一般采用路由器建设在同一个site之内既可以方便的实现信令分配点功能又可以极大程度的节约经济成本

l A8010 SDP连接AS的数目

24

l A8010 单点呼叫处理能力

768Caps

5.1.4 时钟技术

接入服务器需要内部交换

时钟技术对接入服务器的接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AS内部中继电路到端口的交换是AS内部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

其入中继电路到端口是一一对应的

如果有一个MODEM端口损坏

否则从该电路时隙呼上来的用户只能造成呼损

入中继电路可以交换到任何一个MODEM端口AS会自动标识该端口不可用从而避免了呼损

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基本原理是将入中继的某个时隙提取出来

完成时隙的交换写时隙的前提条件就是接在交换网片的所有时隙都是同步的

AS直接与端局或汇接局的交换机连接如果全网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钟系统在做内部时隙交换时

从而造成掉线

首先在主控框有一个4K*4K的大交换网板

其次在RPU板上有一个小交换网片无论A8010使用全交换还是RPU内部局部交换的方式

A8010支持2MHz?§3?′ó?????D?ììáè?ê±?ó

??ò??μí3ê±?ó±£?¤??DD?ú?t???ò??ê?èy??ê±?óμ????èé?A8010能够较好地适应外界的同步时钟

时钟源选择灵活

因而要求AS的MODEM必须有良好的先进性

和兼容性

A8010是世界上首先采用MODEM V92技术的少数厂商之一

ITUóé?a??μ?°?μ?ì??÷?téú2ú3§éìConexant公司提出新增了如下四个特点

对于具有同样特性的MODEM

êμ??oóD?á??óμ??ì?ùá??ó

这一特点使得拨号上网用户在上网浏览的过程中既可以接听第三方的电话呼入又能够保持和局端Modem的连接关系成为可能

通过引入新的调制方法

l V.44 Data Compression

?ü?úV.92Modem中的应用使得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都比V.90 Modem快

华为公司与MODEM芯片厂商CONEXENT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随着厂商同步发展

现有的高密版A8010的硬件即可支持V92

A8010支持从BAM直接加载对MODEM芯片软件进行在线升级

可随时保证应用最新的MODEM芯片技术

A8010采用世界领先的CONEXENT公司的MODEM芯片目前通过测试的MODEM终端类型有

实达-网上之星未知外置33.6k 实达-网上之星Rockwell外置56k 全向QXCOMM未知外置33.6k Hayes Fax Rockwell外置56K TopStar未知外置56K Hayes Fax Rockwell外置56K ROCK网际High客未知外置56K 新全向Rockwell外置56K

云舟CL外置56K 3COM黑猫未知外置56K GVC超级魔电300TOPIC外置56K ECOM Rockwell外置56K

网达CL外置56K 清华同方Rockwell外置56K MaxTech Rockwell外置56K Combo CL外置56K Legend III Topic外置56K Legend II Rockwell外置56K 先科Rockwell外置56K

帝盟Rockwell外置56K TP-Link CL外置56K 同维SOHO CL外置56K 同维-灵狐Rockwell外置56K 新Acer56k MOTOROLA外置56K 万胜Rockwell外置56K

Legend新一代INTER外置56K 通讯家CL外置56K

网际霸王CL外置56K

网络尖兵Motorola外置56K

万胜Rockwell外置56K

NEC Rockwell外置56K

新干线Rockwell外置56K

金浪猫王CL外置56K

金浪2000CL外置56K

金浪ESS内置56K 金浪(软猫)RockWell内置56K

GVC 超级魔电RockWell内置56K 3COM U.S.Robotics未知内置56K 全向(软猫)RockWell内置56K

TP-LINK CL内置56K

网际小霸王CL内置56K

花王Addonics Rockwell外置56K

5.1.6 PSTN侧安全技术

在PSTN侧采用双路由组网PSTN做路由

这样如果其中一台AS故障

对用户来说再拨一次对使用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5.2 数据侧的网络技术

数据侧的网络技术其中包含

主要完成用户上网的预认证

通过公共接入平台的CMC 来完成

l 预认证

用户上网

断该用户所拨的ISP 的用户数是否达到租用端口数

l 多层次的端口批发业务

如允许有一定

数量的机动端口

但采用另外的费率

如记者等

租用端口数到达后

也采用特

殊的费率

为了避免每个用户上网

提高上网效率

如端口数的80%

?D?μμ?′?oó

需要开始做预认证

用户上网的用户名和口令验证由ISP 各自完成

CMC 与AS 之间的协议为CCP ????3§éìò22?ó?D-òé???¨

CMC 的硬件平台为SUN E 系列服务器

A8010 Master-N

5.2.2 端口批发的资源管理技术

资源管理包括IP地址管理和端口管理

这是端口批发业务开展的前提公共接入平台由CMC统一分配IP地址

总共有2个POP点有20个IP地址平均每个AS配置10个IP地址其中一个POP 点有15个该ISP的用户上网所以有5个用户没有分配到IP 地址而另一个POP点有5个IP地址空闲没有用在一个POP点IP地址资源不足所以必须要实现IP地址的全网统一分配全网设置一个IP地址分配中心

每一个用户上来用户下网后所以公共接入平台的资源管理技术要求IP地址统一动态分配

5.2.3 端口批发的路由管理技术

采用IP地址动态分配后用户有可能从任何一个POP点的任何一个端口上来因而

所以存在路由问题

1?T·¨×?×óí???·?

 从AS出去的数据流量

3±?D?òa?°?òμ?ó??§?ù?úμ?AS

 标准动态路由协议不可使用使网络瘫痪

有三种方式

大多数AS厂商都提供VPDN方式的端口批发解决方案

利用隧道技术来解决三层的路由问题

方式即由ISP路由器来完成

所有IP地址资源统一分配

但存在两个问题

 L2TP效率低下一般认为批发的端口数超过2000

B L2TP的隧道是建立的TCP连接不能做双

路由备份TCP连接中的任何一个路由器异常

此时用户仍旧占用端口只有下网重新建立一条隧道才能恢复数据流量

实现简单管理容易

只适合对小规模和对安全性要求较低的ISP ò?°?ó?óú?óòμó??§oíD?μ?é??áISP

?a?a1????aᢇ?RMC

·?ê?à′?a??

?a??′óAS出去的数据流量找到对应的ISP出口

根据用户获得的IP地址然后将数据流量送到该ISP出口路由器是引擎技术

效率很高后者由于要查找ACCESS LIST

??′?使用RMC

ISP路由器首先将数据包丢到它对应的RMC

在RMC之上接入路由协议

每个用户上网后该用户接在本AS上

路由指向本AS AS不需要发广播包来通知RMC做路由刷新因为对于AS来说

所以直接将RMC的IP地址配置在AS里

而无须发广播包

采用RMC后但在实际组网中

经常处于网络中心位置AS 与RMC 通过BACKBONE 连

A8010实现了AS 到RMC 的GRE 协议

RMC 方式采用的源地址路由技术

GRE 隧道技术

因而RMC 方式适合于大型的端口批发业务也可以通过实现双路由来解决安全性问题

RMC 的缺点在于组网比较复杂所以一般

用于大规模端口批发业务

36系列路由器可处理

5000个用户

5.2.3.3 统一地址

ISP 使用自己的IP 地址

必须从ISP 自己

的出口路由器出去对于中国的实情

没有自己的地址

这样的端口批发也称为端口租用

用户的数据出口共用公共接入平台的出口

统一出口

IP 地址不再专属某个ISP

?é?±?óóéAS 分

所以不存在上面讨论的路由问题

统一出口是一种最简单的端口批发模型

不需要VPDN 或RMC

?????μí3??Dè???óCMC

做端

020406080100120投资

容量

备份

速度

兼容性

口批发的业务管理即可

最佳方式是统一地址出口其次是RMC

5.3 网络管理技术

5.3.1 PSTN侧的网络管理

完善的话务统计话务统计白皮书

5.3.2 多级多域的网络管理技术

公共接入平台一般为大型拨号网络端口数庞大

一般在每个汇接区配置一个二级网管中心

设备监控在整网设置一个一级网管中心

做全网的性能分析

5.3.3 ISP管理中心

ISP租用端口后以此为依据

所以公共接入平台提供ISP管理中心通过权限控制

5.3.4 二次计费中心

用于公共接入平台与ISP进行结帐

所以公共接入平台需要保留一份用户的上网记录

二次计费的实现向ISP的RADIUS SERVER 发计费包的同时保证了所有上网用户计费信息的记录

采用了两个RADIUS进程

比RADIUS PROXY的集中处理转发模式更安全

FusionCube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Cube HCI 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

前言 概述 本文档介绍了华为FusionCube 3.2 虚拟化超融合基础设施(FusionCube Hyper- converged Virtualization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FusionCube 3.2 HCI)的产品价值、产 品架构、高性能、线性扩展、系统安全以及系统可靠性。 借助本手册,您可以全面了解FusionCube 产品。 读者对象 本文档主要适用于以下工程师: ●营销工程师 ●技术支持工程师 ●维护工程师 符号约定 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注意”不涉及人身伤害。

目录 前言 (ii) 1产品概述 (1) 2产品价值 (2) 3产品架构 (4) 3.1FusionSphere 场景架构 (5) 3.1.1架构 (5) 3.1.2典型配置 (6) 3.1.3组网 (9) 3.1.4工作原理 (9) 3.2 Vmware 场景架构 (10) 3.2.1 架构 (11) 3.2.2 典型配置 (11) 3.2.3 组网 (14) 3.2.4 工作原理 (15) 4分布式存储 (16) 4.1架构概述 (17) 4.2关键业务流程 (20) 4.2.1数据路由 (20) 4.2.2IO 路径 (21) 4.2.3Cache 机制 (23) 4.3存储管理 (25) 4.3.1存储集群管理 (25) 4.3.2存储服务化 (26) 4.4数据冗余 (26) 4.4.1多副本 (26) 4.4.2Erasure Code (27) 4.5特性介绍 (28) 4.5.1SCSI/iSCSI 块接口 (28)

中科云计算平台技术白皮书

LINGHANGTECHNOLOGIES CO.,LTD 中科云计算平台技术白皮书 北京领航科技 2014年04

目录 1.云计算概述 (4) 2.产品介绍 (5) 2.1 传统数据中心架构向云基础架构的变革! (5) 3.应用领域 (6) 3.1云计算应用场景标准 (6) 3.2产品应用领域 (7) 3.2.1 电子政务领域 (7) 3.2.2 教育领域 (7) 3.2.3 医药医疗领域 (7) 3.2.4 制造领域 (7) 3.2.5 金融与能源领域 (8) 4.功能特性 (9) 4.1虚拟计算 (9) 4.2融合存储 (9) 4.3动态拓展 (10) 4.4性能实时监测,故障报警 (11) 4.6网络管理 (12) 4.7在线迁移 (13) 4.8业务连续 (13) 4.9资源调度 (13) 4.10负载均衡 (14) 4.11安全可靠,容灾备份 (15) 5.产品优势 (16) 5.1秒级获取 (16) 5.2融合架构 (16) 5.3定制性能 (16) 5.4高扩展性 (16) 5.5高可用性 (16) 5.6高稳定性 (17)

5.7易管理 (17) 5.8定制镜像,快速部署 (17) 5.9异地灾备 (17) 5.10全面监控 (17) 6.平台模块 (18) 6.1云主机 (18) 6.2云硬盘 (18) 6.3云监控 (19) 6.4云镜像 (19) 6.5云安全 (19) 7.系统硬件要求 (20) 7.1系统总体要求 (20) 7.2中科云计算基础设施设备要求 (20) 8.价值与效益 (22) 8.1价值 (22) 8.2效益 (23)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附件六:应用单位接入要求

附件六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应用单位接入要求
(试 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二〇一三年三月




目 次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与定义................................................................................................................................... 3 4 前置环境....................................................................................................................................... 5 5 系统组成....................................................................................................................................... 6 5.1 前置目录服务 ................................................................................................................... 6 5.2 前置交换服务 ................................................................................................................... 8 5.3 前置环境配置 ................................................................................................................. 10 5.3.1 系统硬件 .............................................................................................................. 10 5.3.2 系统软件 .............................................................................................................. 10 5.3.3 环境配置具体要求 .............................................................................................. 11 5.3.4 其他要求 .............................................................................................................. 12 5.3.5 注意事项 .............................................................................................................. 12 6 前置环境管理............................................................................................................................. 14 6.1 6.2 6.3 6.4 角色 ................................................................................................................................. 14 提供者管理要求 ............................................................................................................. 14 使用者管理要求 ............................................................................................................. 14 管理者管理要求 ............................................................................................................. 14
I

工业大数据白皮书2017版

一张图读懂工业大数据 1. 工业大数据 工业大数据是指在工业领域中,围绕典型智能制造模式,从客户需求到销售、订单、计划、研发、设计、工艺、制造、采购、供应、库存、发货和交付、售后服务、运维、报废或回收再制造等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及相关技术和应用的总称。 工业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有三类: 第一类是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数据。主要来自传统企业信息化范围,被收集存储在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此类数据是工业领域传统的数据资产,正在逐步扩大范围。 第二类是设备物联数据。主要指工业生产设备和目标产品在物联网运行模式下,实时产生收集的涵盖操作和运行情况、工况状态、环境参数等体现设备和产品运行状态的数据。此类数据是工业大数据新的、增长最快的来源。 第三类是外部数据。指与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和产品相关的企业外部互联网来源数据。 2. 工业大数据的地位 2.1 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定位 工业大数据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关键技术标准的左侧,属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五大关键技术之一。

2.2与大数据技术的关系 工业领域的数据累积到一定量级,超出了传统技术的处理能力,就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方法来提升处理能力和效率,大数据技术为工业大数据提供了技术和管理的支撑。 首先,工业大数据可以借鉴大数据的分析流程及技术,实现工业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可视化。其次,工业制造过程中需要高质量的工业大数据,可以借鉴大数据的治理机制对工业数据资产进行有效治理。 2.3与工业软件和工业云的关系 工业软件承载着工业大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任务,是工业数据的重要产生来源,工业软件支撑实现工业大数据的系统集成和信息贯通。 工业大数据技术与工业软件结合,加强了工业软件分析与计算能力,提升场景可视化程度,实现对用户行为和市场需求的预测和判断。 工业大数据与工业云结合,可实现物理设备与虚拟网络融合的数据采集、传输、协同处理和应用集成,运用数据分析方法,结合领域知识,形成包括个性化推荐、设备健康管理、物品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目录 前言 (4) 1.引言 (5) 1.1适用范围 (5) 1.2引用的规范文件和有关规定 (5) 1.3术语和定义 (6) 1.4缩略语 (7) 2.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7) 2.1平台介绍 (7) 2.1.1概述 (7) 2.1.2体系架构 (7) 2.1.3系统结构 (9) 2.2功能体系 (9) 2.2.1数据交换 (9) 2.2.2交换节点管理 (10) 2.2.3交换流程管理 (11) 2.2.4系统管理 (11) 2.3技术要求 (12) 2.3.1基本要求 (12) 3.系统性能要求 (13) 3.1开发环境要求 (13) 3.1.1要求描述 (13) 3.1.2性能指标 (13) 3.2平台部署、运行要求 (14) 3.2.1要求描述 (14) 3.2.2性能指标 (15) 3.3数据共享交换服务要求 (15) 3.3.1要求描述 (15) 3.3.2性能指标 (17)

3.4平台扩展性需求 (17) 3.5平台管理模式要求 (18) 3.5.1要求描述 (18) 3.5.3性能要求 (18) 3.6共享交换应用服务要求 (18) 3.5.1要求描述 (19) 3.7对性能的规定 (19) 3.8运行环境适应性要求 (20)

前言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并且在多年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功能技术条件编制而成的。 政府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为本单位的办公业务系统开发软件接口,实现与数据交换平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与全市其他单位的系统联网进行电子公文、业务资料、业务信息等各类信息资源的交换。 本规范只给出交换平台的技术约定,不涉及信息资源的管理规定。各单位使用本规约的时候,应注意遵守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白皮书

目录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整体态势 (1) (一)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保持活跃创新态势 (1) (二)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呈现蓬勃发展良好局面 (1)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 (2)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路径 (3) (一)平台应用场景逐步聚焦,国内外呈现不同发展特点 (3) (二)我国平台应用进展迅速,大中小企业协同推进 (5) 1.平台应用全面开展,模式创新与跨界融合成为我国特色.5 2.我国大中小企业基于平台并行推进创新应用与能力普及.7 (三)平台应用发展层次与价值机理逐步清晰 (9) 1.由单点信息化走向跨域智能化,应用呈现三大发展层次.9 2.数据分析深度与工业机理复杂度决定平台应用优化价值和 发展热度 (12) (四)垂直行业平台应用走向纵深 (13) 1.高端装备行业重点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展平台应用.. 13 2.流程行业以资产、生产、价值链的复杂与系统性优化为应用 重点 (15) 3.家电、汽车等行业侧重于规模化定制、质量管理与产品后服 务应用 (17)

4.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平台应用以产品溯源与经营管理优化为 重点 (18) 5.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关注质量管理与生产效率提升 (19)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进展 (20) (一)边缘功能重心由接入数据向用好数据演进 (22) 1.数据接入由定制化方案走向平台通用服务 (22) 2.边缘数据分析从简单规则向复杂分析延伸 (23) 3.通用IT 软硬件架构向边缘侧下沉,为边缘应用创新提供更 好载体和环境 (24) (二)模型的沉淀、集成与管理成平台工业赋能的核心能力. 26 1.信息模型规范统一成为平台提升工业要素管理水平的关键 (26) 2.机理模型、数据模型、业务模型加速沉淀,工业服务能力不 断强化 (27) 3.多类模型融合集成,推动数字孪生由概念走向落地 (28)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从定制开发走向成熟商业方案 (29) 1.平台聚焦工业特色需求,强化工业数据管控能力 (29) 2.实时分析与人工智能成为平台数据分析技术的创新热点. 30 3.平台贴近工业实际,完善工具不断提高工业数据易用性. 31 (四)平台架构向资源灵活组织、功能封装复用、开发敏捷高效加速演进 (32) 1.容器、微服务技术演进大幅提升平台基础架构灵活性.. 32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文字版)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架构,以及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中政府监督平台和企业监控平台的功能要求、平台性能与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监管平台及企业自建或运营商搭建的卫星定位系统平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85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 20263 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 JT/T 794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JT/T 79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简称卫星定位系统)GNSS for operating vehicles 以提供道路运输车辆实时位置和状态信息为特征,具有运输车辆驾乘人员及运输车辆管理者等用户远程信息服务,反映运输车辆实时动态数据,满足政府监管部门及运营企业对系统信息运用要求,能对服务范围内的车辆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综合性信息处理的系统。 3.2 政府监管平台(简称政府平台)govern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以计算机系统及通信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卫星定位技术等手段,实现对管辖范围内的车载终端和接入平台进行管理的系统平台,主要实现对上级平台的数据报送和对下级政府平台的管理、对企业平台的监管和服务。 3.3 企业监控平台(简称企业平台)enterpris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企业自建或委托第三方技术单位建设的卫星定位系统平台,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通过接入通信网络对服务范围内的车载终端和用户进行管理,并提供安全运营监控的系统平台,主要实现对平台中的车辆安全运营的实时监控。 3.4 接入平台access platform 接入到政府平台的平台,包括企业平台和下级政府平台。 3.5 车载终端vehicle terminal 安装在道路运输车辆上满足工作环境要求,具有卫星定位系统、移动网络接入、道路运输车辆行驶记录、道路运输车辆相关信号采集和控制,与其他车载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提供政府平台或企业平台所需的信息,完成卫星定位系统对车辆控制功能的装置。 3.6 在线车辆online vehicles 当前连接到政府平台和企业平台,且正常定位的车辆。 3.7 上线车辆previously online vehicles 政府平台或企业平台设定时间内在线连接,且当前处于运营状态的车辆。

企业原生微服务平台技术方案建议书

企业原生微服务平台技术方案建议书

目录 1. 微服务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 (3) 2. 微服务分布式事务处理 (10) 3. 自动化测试框架 (12) 3.1.说明 (13) 3.2.使用 (15) 4. 微服务监控 (15) 5. 微服务与docker (36) 6. 微服务与devops (43) 7. 代码管理 (47) 8. 基础开发平台 (49) 9. 微服务的价值 (50)

微服务是目前最先进的开发方式,使用spring cloud、boot开发微服务非常成熟,如何对一个产品进行微服务开发,这里给出详细指导。 1.微服务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 微服务是目前最先进的架构设计思想,在许多国内外大互联网公司得到成功的应用,其核心是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把应用分解为小的服务模块进行独立开发。微服务的这一特点使其便于部署到容器,对整个开发、测试、运维都发生了革命性影响,有力地支持了devops开发,便于敏捷开发和自动化测试,利于独立部署、维护升级和故障处理,提高效率和质量,带来了一系列优势。那么,微服务有哪些奥秘呢?下面从技术原理上进行剖析。 化整为零的思路不是开发一个巨大的单体式的应用,而是将应用分解为小的、互相连接的微服务。一个微服务一般完成某个特定的功能,比如下单管理、客户管理等等。每一个微服务都是微型六角形应用,都有自己的业务逻辑和适配器。一些微服务还会发布API给其它微服务和应用客户端使用。其它微服务完成一个WebUI,运行时,每一个实例可能是一个云VM或者是Docker容器。 Spring Cloud是微服务开发的优秀框架,在spring Boot的基础上进行开发,Spring Cloud 为开发者提供了在分布式系统(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智能路由、微代理、控制总线、一次性Token、全局锁、决策竞选、分布式会话和集群状态)操作的开发工具。使用Spring Cloud 开发者可以快速实现上述这些模式。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 (2017)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 2017年11月

编写说明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与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在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近期,国务院《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作为其重点任务。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的指导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组织编写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希望加强研究与交流,与业界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 白皮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体系架构与关键要素,明确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什么,有哪些功能和作用。第二部分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体系,并重点对平台层、边缘层与应用层的主要技术创新趋势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明确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业体系,提出当前平台布局的四种路径,以及平台与应用生态构建的主要模式。第四部分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应用场景及案例。第五部分则重点面向平台企业,提出了平台发展的相关建议。 白皮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联盟成员及国内外众多平台企业的大力支持。相关企业不仅结合自身平台发展情况,从平台功能与应用案例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素材支持,更是进行了多次现场调研和探讨,为白皮书观点的形成与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白皮书编写过程中获得了众多专家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感谢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谢少锋司长、安筱鹏副司长对白皮

书的全面指导。同时,清华大学访问学者郭朝晖、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e-works 数字化企业网总编黄培、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秘书长苏明灯、工业4.0研究院副院长王明芬等专家在白皮书成稿过程中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我们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认识也还是初步和阶段性的,后续我们将根据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情况和来自各界的反馈意见,在持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修订和发布新版报告。

HC大数据产品技术白皮书

H3C大数据产品技术白皮书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20年4月

目录 1 H3C大数据产品介绍 (1) 1.1产品简介 (1) 1.2产品架构 (1) 1.2.1 数据处理 (2) 1.2.2 数据分层 (3) 1.3产品技术特点 (4) 先进的混合计算架构 (4) 高性价比的分布式集群 (4) 云化ETL (5) 数据分层和分级存储 (5) 数据分析挖掘 (6) 数据服务接口 (6)

可视化运维管理 (7) 1.4产品功能简介 (7) 管理平面功能: (12) 业务平面功能: (14) 2DataEngine HDP核心技术 (15) 3DataEngine MPP Cluster核心技术 (16) 3.1MPP + Shared Nothing架构 (16) 3.2核心组件 (16) 3.3高可用 (17) 3.4高性能扩展能力 (18) 3.5高性能数据加载 (18) 3.6OLAP函数 (19) 3.7行列混合存储 (19)

1H3C大数据产品介绍 1.1产品简介 H3C大数据平台采用开源社区Apache Hadoop2.0和MPP分布式数据库混合计算框架为用户提供一套完整的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具备高性能、高可用、高扩展特性,可以为超大规模数据管理提供高性价比的通用计算存储能力。H3C大数据平台提供数据采集转换、计算存储、分析挖掘、共享交换以及可视化等全系列功能,并广泛地用于支撑各类数据仓库系统、BI 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帮助用户构建海量数据处理系统,发现数据的内在价值。 1.2产品架构 H3C大数据平台包含4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运维管理,包括:安装部署、配置管理、主机管理、用户管理、服务管理、监控告警和安全管理等。 第二部分是数据ETL,即获取、转换、加载,包括:关系数据库连接Sqoop、日志采集Flume、ETL工具 Kettle。

各类数据规范以及平台与平台对接技术规范.doc

各类数据规范以及平台与平台对接技术规 范 附件1 各类数据规范以及平台与省平台对接技术规范1、各类数据规范组织机构数据规范序号中文名称信息名称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 1 组织机构Id OrganizationId Int 否主键,自增长 2 组织机构名称OrganizationName V ARCHAR 500 否 3 组织机构代码OrganizationCode V ARCHAR 500 否 4 组织机构父级节点ParentId Int 否 5 组织机构类型OrganizationType V ARCHAR 500 否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企业 6 描述Description V ARCHAR 2000 是7 排序Sort Int 否升序平台日志数据规范序号中文名称信息名称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 1 操作人Account V ARCHAR 100 否 2 日志时间LogDate DateTime 否 3 日志类型LogDate V ARCHAR 500 否业务、异常4 内容Content VARCHAR 4000 否5 IP地址IPAddress V ARCHAR 500 否信息栏目数据规范序号中文名称信息名称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 1 栏目Id ColumnId Int 否主键 2 栏目名称ColumnName V ARCHAR 500 否 3 栏目代码ColumnCode V ARCHAR 500 否4 栏目父级节点ParentId Int 否5 栏目链接ColumnLink V ARCHAR 500 是6 排序Sort Int 否7 启用IsEnable Tinyint 否1启用0禁用资源信息数据规

DreamBI大数据分析平台-技术白皮书

DreamBI大数据分析平台 技术白皮书

目录 第一章产品简介 (4) 一、产品说明 (4) 二、产品特点 (4) 三、系统架构 (4) 四、基础架构 (7) 五、平台架构 (7) 第二章功能介绍 (7) 2.1.元数据管理平台 (7) 2.1.1.业务元数据管理 (8) 2.1.2.指标元数据管理 (10) 2.1.3.技术元数据管理 (14) 2.1.4.血统管理 (15) 2.1.5.分析与扩展应用 (16) 2.2.信息报送平台 (17) 2.2.1.填报制度管理 (17) 2.2.2.填报业务管理 (33) 2.3.数据交换平台 (54) 2.3.1.ETL概述 (55) 2.3.2.数据抽取 (56) 2.3.3.数据转换 (56) 2.3.4.数据装载 (57) 2.3.5.规则维护 (58) 2.3.6.数据梳理和加载 (65) 2.4.统计分析平台 (67) 2.4.1.多维在线分析 (67) 2.4.2.即席查询 (68) 2.4.3.智能报表 (70) 2.4.4.驾驶舱 (74)

2.4.5.图表分析与监测预警 (75) 2.4.6.决策分析 (79) 2.5.智能搜索平台 (83) 2.5.1.实现方式 (84) 2.5.2.SolrCloud (85) 2.6.应用支撑平台 (87) 2.6.1.用户及权限管理 (87) 2.6.2.统一工作门户 (94) 2.6.3.统一消息管理 (100) 2.6.4.统一日志管理 (103) 第三章典型用户 (106) 第四章案例介绍 (108) 一、高速公路大数据与公路货运统计 (108) 二、工信部-数据决策支撑系统 (110) 三、企业诚信指数分析 (111) 四、风险定价分析平台 (112) 五、基于斯诺模型的增长率测算 (113) 六、上交所-历史数据回放引擎 (114) 七、浦东新区能耗监控 (115)

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

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平台 技术白皮书

目录 2.1系统架构 (2) 2.1.1统一管理 (3) 2.1.2深度融合 (4) 2.1.3弹性扩容 (5) 2.1.4预集成 (5) 2.2分布式存储软件 (5) 2.2.1分布式机头 (6) 2.2.2分布式缓存 (6) 2.2.3精简配置 (7) 2.3高性能SSD存储 (8) 2.4高速IB交换网络 (9) 2.5可靠网络设计 (9) 3.1 E9000机框 (10) 3.2 E9000刀片 (11) 3.3 10GE交换 (14) 3.4 InfiniBand交换 (15) 4.1数据库基础设施配置规格指标 (17) 4.2 HANA一体机配置规格指标 (18)

1 引言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来构建IT系统,提升IT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但同时面临如下挑战: ●基础设施平台部署和管理复杂,运维费用仍然维持增长趋势 ●安装部署复杂,硬软件来自多厂商,规划、部署、调优需要丰富的经验支撑 ●多厂商设备,售后支持界面多,解决问题慢 ●维护体系庞大(不同厂商硬件设备维护、虚拟平台管理) ●小规模数据中心优势不明显(人员要求高,上规模才有优势) ●扩充不灵活,业界数据库一体机大多采用固定规格配置,不能按业务需求灵活部署计算和存储资源,不能支持多种数据库。 客户越来越关注成本控制、业务敏捷、风险管控几方面,希望能拥有总成本低、新业务的上线时间快、资源可弹性伸缩、安全可靠、高性能的IT系统。 华为公司全力打造的华为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基础设施(Huawei FusionCube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for Database)正是以计算/存储/网络融合、预集成、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业务快捷部署、统一运维管理、资源水平扩展为其设计理念,充分满足企业未来业务需求,帮助其IT系统转型以更快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 本文档描述了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基础设施的架构、软硬件及其配置形态。本文档供销售工程师,渠道商,高级业务经理以及希望用FusionCube部署数据库相关IT设施的客户。

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技术要求与接口规范

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技术要求与接口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技术要求与接口规范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建设原则与目标、系统总体架构、系统功能要求、系统性能要求、自身安全性、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接口。 本部分适用于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性能、安全性、部署方式、接口等技术要求,指导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综合管理平台规划、设计和建设,也可作为各级电子政务外网管理部门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8030 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8448-2012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 安全管理系统 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SOC) 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收集和整合各类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等安全事件,并运用关联分析技术、智能推理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实现对安全事件信息的深度分析和识别,能快速做出报警响应,实现对安全事件进行统一监控分析和预警处理。 3.2 网络管理系统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NMS) 提供拓扑管理、设备配置、故障告警、性能监测和报表管理功能,实现对网络运行的集中统一管理。 3.3 脆弱性 Vulnerability 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系统在需求、设计、实现、配置、运行等过程中,有意或无意产生的缺陷,这些缺陷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之中,一旦被恶意主体所利用,就会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损害,从而影响构建于信息系统之上正常服务的运行,危害信息系统及信息的安全。脆

容器服务C精编S平台V技术白皮书

容器服务C精编S平台 V技术白皮书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目录 第1章系统概述 (4) 1.1建设背景 (4) 1.2痛点分析 (4) 1.3系统简介 (4) 1.4建设目标 (5) 第2章系统架构 (6) 第3章 CI&CD流程 (7) 第4章功能说明 (9) 4.1功能清单 (9) 4.2开发集成 (10) 4.2.1 代码仓库 (10) 4.2.2 项目管理 (10) 4.2.3 工程管理 (10) 4.3应用管理 (11) 4.3.1 应用管理 (11) 4.3.2 服务管理 (11) 4.3.3 容器管理 (12) 4.4交付中心 (12) 4.4.1 基础镜像 (12) 4.4.2 项目镜像 (12) 4.4.3 应用市场 (13) 4.5运维管理 (13) 4.5.1 集群管理 (13) 4.5.2 主机管理 (14) 4.5.3 监控管理 (14)

4.5.4 告警管理 (15) 第5章运行环境 (16) 5.1服务器环境要求 (16)

第1章系统概述 1.1建设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应用模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模式,面向教育、企业及政府单位的企业应用逐步走向云化、互联网化,但是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往往会出现服务器环境越来越复杂,管理依赖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运维压力大,开发、测试、运维的整体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团队竞争力下降。行业的问题积累,有时需要新技术的出现才能解决。Docker的横空出世,让人们看到了build、ship、run一体化的希望,而奕云CaaS正是希望基于docker 的容器化技术,解决用户从代码自动编译打包,到线上运行维护的全套需求. 1.2痛点分析 传统运维模式的问题: ●随着业务快速发展,服务器环境越来越复杂,各种紧急上线,技术债务,临时版本 的程序,脚本等,可能长期得不到清理,最终引发问题。 ●技术平台快速发展,管理依赖是件很麻烦的事,而且影响运维和开发的沟通。 ●环境统一问题,经常导致上线失败。开发、测试、运维协作困难。 ●监控体系不断重构,难以满足需求。 ●规模小无需自动化,而规模大后再自动化又容易引起问题。 ●十分依赖经验丰富的运维人员。 传统单体架构问题: ●加载、编译耗时长。 ●代码管理负责。 ●横向扩展难。 ●各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高。 针对以上问题,奕云容器管理平台设计了可以帮助您构筑企业级 DevOps 流程工具链和交付文化以及微服务架构的敏捷开发流程,助力企业实现交付能力的平滑升级。 1.3系统简介 奕云caas平台是基于容器的企业应用支撑云平台,为企业提供Devops、微服务架构、自动化运维等解决方案,通过奕云CaaS平台提供的容器服务,助力企业实现基础设施云化,应用架构现代化,开发流程敏捷化,打造行业领先的IT能力。 容器服务是基于基础设施提供的 Docker 容器引擎服务平台,覆盖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开发、测试、演练、上线等生命周期管理,保持应用系统快速搭建和各环境的一致性。 容器技术可以处理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性,提供一个标准化的交付方式,统一配

服务管理平台产品白皮书

服务管理平台 1产品综述 1.1产品定义 服务管理平台,是将基于服务技术、组件式开发的、独立运行的服务进行统一的接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实现异构服务间集成与管理,最终实现所有运行中的服务可以有序、正常、持续的运转。 1.2产品定位 服务管理平台是针对系统庞大、需求持续增加、需求变化较为频繁、接口数目庞大、接口调用频繁,并倾向于使用服务架构系统管理,而提供一体化的服务管理平台。服务管理平台通过集成支撑服务、行业服务、工具服务、中间件服务,对所有的服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对上层应用的服务调用提供基础支撑。 2产品核心价值 2.1快捷部署 现有平台,针对单一系统,功能的增加或者原有功能的修改,都需要开发人员重新梳理原有系统接口,并针对每个接口进行调整然后重新测试部署,对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都带来不小的负担,开发实施时间长。

服务管理平台正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而出现的,灵活的服务配置改变原有单模式,将服务按功能或行为划分为响度独立的功能服务,每个服务都可独立部署运行,对外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快速应对用户需求的变化。 2.2强大的服务管理支撑 服务管理平台可接入依照服务模式和灵活的调度策略开发出来的产品模块,实现服务的注册、服务依赖关系的管理、服务的资源目录、服务路由等功能,并可实现服务的计量功能,提供全面化的服务统一管理功能。 2.3一致的服务调用 服务管理平台对接入的服务的运行进行统一的管理,根据服务的调用关系,实现服务运行过程中的降级、熔断等调度功能,最终达到服务能有序、高效、正常的运行。 3产品架构

服务管理平台通过统一网关来接受外部系统的服务调用,并实现服务路由、均衡负载、权限控制等功能。 服务管理平台中的Adapter模块,主要实现第三方服务的接入、具体业务需求的定制和配置管理,以满足不同项目的特定业务和技术需求。 服务管理平台可对接入的服务进行统一的调度,可对运行中的服务根据系统需要进行降级、升级或熔断等操作,保证各服务正常有序的运行。服务管理平台还可以对接入的服务运行状况进行统一的监控,按照消息机制,将故障的服务统一通知给与故障服务相关联的其他服务,避免因故障服务的原因,引起其他服务运行失败。 缓存模块主要实现配置项数据、部分业务数据的缓存,以减少与DB的交互次数,提高效率。

IT综合监控平台 技术白皮书

IT综合监控平台– APEX IM APEX IntegrationManager是一款以业务系统的综合监控为核心,全方位的IT综合监控平台,从业务系统视角出发,对IT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器硬件、软件及服务)进行全面监控,保障业务系统正常稳定可靠运行,支持的监控类型超过数十种,支持的监控指标超过数千个。

IM的主要功能: ●网络设备、链路监控 支持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监控、支持链路流量、链路带宽利用率、链路丢包率、链路错包率等指标的监控,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实时监控各台网络设备的可用性和负载情况,以及各条链路的当前可用性、流量大小情况,并支持通过曲线图查看链路的历史流量情况。 ●服务器监控 支持Windows、AIX、Linux、Solaris、HP-UX等服务器的监控,能够监控服务器的CPU使用率、物理内存/虚拟内存使用率、磁盘分区使用情况、磁盘IO (包括平均每秒IO请求数、平均每秒读字节数、平均每秒写字节数、IO等待队列深度、平均IO完成时间等关键指标)、系统进程与服务的运行情况、系统日志(EventLog与Syslog)、服务器系统时间等。

服务器硬件状态监控

支持IBM、DELL、HP服务器的硬件状态(服务器需支持IPMI协议),包括机箱温度、电源电源、风扇状态和转速 虚拟化监控 支持对Vmware vSphere虚拟机环境进行监控,对虚拟环境的监控方式是通过vCenter Server对ESX/ESXi宿主机间接进行监控,所有的数据均从vCenter Server上获取,不直接与ESX/ESXi宿主机进行通讯。即APEX IT监控系统与vCenter Server通过SOAP/HTTP协议集成,对整个虚拟环境进行监控。 宿主机 对于物理机,也就是宿主机,支持获取该物理机的硬件配置情况,包括:宿主机上安装的ESX/ESXi软件fullName、支持的SDK API的版本号。宿主机的硬件能力属性、宿主机的BIOS信息,包括biosVersion,和releaseDate。 CPU信息,包括CPU个数、CPU核心总数、每核心CPU频率、CPU并发线程数,CPU厂商、物理内存总大小。 网卡个数和网卡背板带宽;磁盘总大小、已使用容量、剩余容量、使用百分比。 自动发现该宿主机上当前已经创建的虚拟机的数量,当虚拟机的数量增加、减少时能够自动感知到这种变化,当虚拟机被删除或被迁移到其它宿主机时能够自动产生告警。 除了静态信息,还需要能够定时采集物理机的动态性能数据,当性能数据超过阈值时能够产生告警,包括:电源状态、可用性、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使用率、磁盘IO、网卡流量、响应时间。

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已经提出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从这些具体要求出发,总集成工作中的详细设计方案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要求,明确功能和性能要求。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列出经过我们初步细化后主要子系统的关键技术要求。 5.6.1.4.1、通信接入平台 通信接入平台负责接入各种通信网络,为应急平台提供统一的通信手段接入能力。此外,通信接入平台还承担CTI服务器的角色,并提供IVR功能。其简要功能需求如下: ?提供多种网络接口/信令,用于接入多种通信网络,例如ISDN(PRI/BRI)、 R2、中国一号、QISG、DPNSS、NDDI、E&M等接口 ?提供排队功能 ?提供CTI服务器的功能,包括控制和管理功能。 ?提供IVR 交互语音应答系统,负责解析并执行加载到IVR中的流程文 件。这些流程文件是利用业务生成环境软件定制的,可以完成某项特定 的功能。 ?提供相应的的应用开发环境。 5.6.1.4.2、有线调度系统-电话调度系统 实现对省内部门、地市应急平台的电话调度功能,能够与国务院应急平台有线电话调度系统互联。支持电话调度功能,并与普通电话网互联互通。满足下列功能或性能指标: ?支持点呼、组呼、群呼、优先呼叫、电话会议、数字录音功能; ?支持群答、等待、转移、连选、保持、转接功能; ?支持强插、强拆、监听功能; ?支持缩位拨号、呼出一次拨号功能;

?支持呼入一次拨号 ?支持一键呼出、一键组呼功能; ?支持号呼通功能,呼叫某个已设置多个号码循呼功能的用户时,系统自 动根据设定的号码优先级,逐个循呼; ?可组织包括党政专网电话、公网电话、移动电话、卫星电话及无线集群 电话等的电话会议,应具有同时组织至少2组独立电话会议的能力,电话会议总容量应满足不小于30方同时通话的需要;后续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每个调度台应具有同时接入2路电话、同时接听2路电话,同时呼出2 路电话的能力;后续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可显示被收号码,被叫号码能自动关联用户名及相关信息系统; ?系统可靠性不小于99.9999%; ?应具备2.048Mbps或155Mbps中继接口; ?须支持中国7号信令、ISDNPRI、BRI信令; 相关标准 ?YD/T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