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侵染性病害侵染全过程

植物侵染性病害侵染全过程

植物侵染性病害侵染全过程

侵染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侵入、潜育和发病三个时期。侵入期:从病原物萌发开始到建立稳定的寄生关系止。潜育期:是病原物从寄主夺得生存条件、扩展、发育的时期。绝大多数真菌和细菌扩展的范围只限于侵染点附近,称为局部侵染,如叶斑病。与此相反,病原物入侵后便扩展整个植株或植株的绝大部分,称系统侵染,病毒、类菌质体以及少数真菌和细菌的扩展属于这一类,如枣疯病、青枯病、榆荷兰病。一般来说,局部侵染引起局部性病害,系统侵染引起系统性病害,但也有少数例外。潜育期长短相差甚远,多数在10天左右。叶斑病短至数天,枝干病害长约十几天至数十天,活立木腐朽病长达数年至数十年。发病期:随着病原物侵染的深化,引起寄主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表现出各种症状。症状的出现标志着一个侵染程序的结束。看完以上内容,对于植物侵染性病害侵染过程相信大家也有了答案,其实出现这类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养护不当造成的。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病虫害的)短期预报:以天为单位,预测3 ~ 10天病害或虫害的情况。 如依据田间菌量积累情况、短期天气预报及病原物的侵染特点等预测病害情况B从害虫前一个虫期预测后一个虫期的发生期和发生量。 病程:病原物侵染植物的过程叫病程。一般将病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及发病期。 病症: 是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结构。 初侵染和再侵染: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对植物最初的侵染,称为初侵染。再侵染则是由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再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或健康植株。传染性病害:由真菌、病毒、细菌、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叫传染性病害。 垂直抗性:垂直抗性的植物品种仅对病原物的某些小种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性,而对其它小种不具抗性。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个侵染过程的为单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病原物对寄主有多个侵染过程,为多循环病害 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 在同一寄主上完成真菌的生活史,为单主寄生。需要在不同科的寄主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多胚生殖:在一个卵内发生两个或数百个、甚至多达上千个胚胎,进而发育成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 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 寄生性:病原物寄生在活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的能力。 兼性寄生物:以腐生为主,兼能寄生的生物。 交叉保护: 是指病毒的弱毒株系可以保护植株免受同一病毒强毒株系的严重为害的现象。利用交叉保护,可以通过给植物接种病毒的弱毒株系的办法,从而达到防止强毒株危害的目的。 颉颃作用:是指一种生物的存在和发展限制了另一种生物存在和发展的现象。 经济阂值:是接近但未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时的害虫种群密度或植物受害的程度。 经济受害允许水平: 作物因虫害造成的损失与防治费用相等的那个关键性种群密度或作物受损害的程度。 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及侵染后所造成损失的能力称为抗病性。 年生活史:昆虫以当年越冬虫期开始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成为年生活史。 农业防治: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耕作栽培制度,选用抗(耐)性品种,加强保健栽培管理以及改造自然环境等来抑制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侵染循环:侵染性病害从上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趋性: 是昆虫以反射作用为基础的进一步的高级神经活动,是昆虫对外部刺激产生的反应行为,或趋或避,其趋性有趋光性、趋化性及趋温性。 全部种群治理: 是采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和方法,将害虫的种群彻底灭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现象称群集性。 生理年龄抗性:寄主植物不同生理年龄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有差异。 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一定空间内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自然综合体,系统凭借其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达到控制虫害或病害的目的。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生物之间构成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环节,称为食物链,但一个单纯的食物链是不存在的,通常是许多彼此交错联系的食物链结合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世代: 昆虫的生活周期从卵开始,经过幼虫、踊到成虫性器官成熟并能繁殖后代为止,称为一个世代,简称一代o 世代重叠: 是指同一时期内,出现前代和后代混合发生,代界不明显的现象。 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色、温度、湿度及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 休眠与滞育:昆虫的体眠是由环境因素不适宜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不良环境消除后,可立即停止休眠恢复生长发育。 滞育是由外界环境条件和昆虫的遗传稳定性支配,造成昆虫的生长发育暂时中止的现象。在滞育期,给予良好条件,也不能解除。症状: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由病状和病症两部分组成。病状是植物本身表现的异常状态,病症是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结构。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的内部和外部,生理和组织上均表现出不正常的现象。 植物检疫: 是由国家颁布法规,并建立专门的机构,对植物及其产品的运输、贸易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的植保措施。 致病性: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能力。 种群与群落:种群,农田生态中的种群是在特定空间与时间内彼此密切关联的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群落:在特定环境中彼此相互作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一定成分、结构、功能及与环境有相互关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组合。 专性寄生物:只能寄生不能腐生的生物,或者说只能从寄生的活细胞获取营养的寄生物。 填空题1 1993 年,一种危险性检疫害虫由境外传人我国,在海南三亚市反季节瓜菜作物上首次被发现,现已扩大到全国20多个省市,它是一种多食性的潜叶害虫,对瓜类、豆类危害尤其严重,这种害虫是美洲斑潜蝇 病原物的浸染过程分为侵人前期、侵入期、潜伏期和发病期四个时期。 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能力称为(致病性)。 病原物入侵并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症状,称为(潜育期)。 不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垂直抗性由(主基因)基因控制,水平抗性又称(寡非专化性)抗性,由(一般性多) 基因控制。 蝽象属于半翅目。 当今治理有害生物的策略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和大面积种群治理、全部种群治理三种。 海棠锈病又名苹栓锈病,主要危害海棠及仁果类观赏植物和栓柏。黄瓜霜霉病的菌丝体在(越冬植株)上越冬,其传播途径有:气流传播、雨水和昆虫传播 黄瓜霜霉病的菌丝体在越冬植株上越冬,其传播途径有气流传播、雨水和昆虫传播 黄瓜幼嫩叶片抗霜霉病,而成熟叶片易感病,说明寄主植物(不同生理年龄)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有差异。 蝗虫、蟋蟀、蝼蛄属于(直翅)目。 蝗螂目昆虫的头部呈三角形,触角丝状,口器为咀嚼式,前胸极长,前足为捕捉足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有免疫、抗病、耐病和感病等几种。昆虫的变态方式有不全变态和全变态。 昆虫的腹部是(代谢与生殖)的中心,腹腔内有(消化、排泄、呼吸、神经、循环和生殖)等器官。 昆虫的呼吸器官是由(外胚层内陷)而成的管状器官系统,分为( 气门)、(气管)。和( 微气管)。 昆虫的口器有多种类型,最主要的是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 昆虫的头部附器有口器、触角和眼 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有关的(消化腺)。 昆虫的主要特点是种类和数量繁多分布广泛和适应能力强 昆虫分类的阶元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卵在母体内孵化后,由母体直接产出幼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卵胎生 美人蕉锈病病原属于(担子菌亚门的锈菌)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孢子体在活的寄主上)越夏和越冬。 苗木猝倒病的典型特征为苗木猝倒 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变化。 蔬菜霜霉病主要危害十字花科、高宦、葱蒜、瓜类、菠菜类蔬菜,,主要的为害部位是叶片 我国危害茄科蔬菜的瓢虫主要有(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两种。 我国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蜘虫主要有挑蜘( 烟蜘〉、萝卡螃( 菜缝管蜘)和甘蓝蜻〈菜蜘)三种。 舞毒峨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 仙人掌的(黄色球)类品种易感炭疽病。 引起月季白粉病的病原菌是蔷薇单囊壳菌,该病的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芽鳞中越冬。 影响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 有些真菌侵入寄主后形成的吸收养分的特殊结构叫(吸器 在气温25—30℃条件下,雨量与柑橘溃疡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植物病害病症的类型包括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和脓状物 植物病害病状的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畸形和萎焉。 植物病害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因素,一是(致病性强繁殖数量大的病原物) 、二是(连续连片种植面积大的感病品种) 三是(有利于病原物侵染繁殖及传播的环境条件)。 植物病原细菌的形状为杆状、田间诊断细菌病害的方法之一是观察植物组织切口是否有菌版溢出。 植物病原细菌均为杆状,繁殖方式为裂殖 子囊菌无性繁殖一般形成分生抱子,有性繁殖形成子囊抱子。 选择题1 白菜抗霜霉病的品种为(青帮品种)。 步行甲的胸足为(步行足)。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教案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一)病害的侵染过程 简称病程,指从病原侵入开始,经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引起寄主一系列病变,直到寄主表现症状,病原开始释放传播体为止的过程。病程是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最基本环节,既是病原物侵染致病的过程,又是寄主发生病变而受害或同时发生种种抵抗反应的过程。病程是个连续过程,为便于研究,人为的分为3个阶段,即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1、接触期 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到开始萌发入侵称接触期。接触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病毒、植原体和类病毒的接触和侵入是同时完成的,细菌从接触到侵入几乎也是同时完成的,都没有明显的接触期。 真菌接触期的长短不一,一般真菌的分生孢子寿命较短,同寄主接触后如不能在短期内萌发,即失去生命力;而当条件适宜时,孢子在几小时内即可萌发侵染。在接触期,病原物在寄主体表的活动受外界环境条件,寄主的外渗物质,根周围和茎、叶表面微生物活动的影响。这些微生物与病原物之间产生明显的颉抗作用或刺激作用。因此,病原物同寄主植物接触并不一定都能导致侵染的发生。 2、侵入期从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植物到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长短,各种病害不尽相同。病原物在侵入寄主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寄主的抵抗才能侵入。不同的病原物其侵入途径和侵入条件不同。 伤口侵入伤口的种类很多,如修枝伤、叶痕、虫伤、灼伤、冻伤及机械损伤等。病毒和植原体从伤口侵入,寄生性较弱的细菌如棒杆菌、野杆菌、欧氏杆菌多从伤口侵入,许多兼生真菌也从伤口侵入,内寄生植物线虫多从植物的伤口和裂口侵入。 自然孔口侵入有些真菌可以从气孔、皮孔、水孔、蜜腺等自然孔口侵入。如锈菌的夏孢子,许多叶斑病的病原菌都是从气孔侵入的。寄生性较强的细菌如假单孢杆菌、?黄单胞杆菌多从自然孔口侵入,少数线虫也从自然孔口侵入。 直接侵入真菌孢子萌发以后,可借助芽管的机械压力或酶的分解能力,直接穿透表皮层和角质层而侵入植物体内。大多数锈菌的担孢子都能钻透角质层而侵入。苗木立枯病菌可以从未木质化的表皮组织穿透侵入。寄生性种子植物以胚根直接穿透枝干皮层,少数植物线虫从表皮直接侵入。 侵入所需外界条件,首先是湿度,指的是植物体表的水滴、水膜和空气湿度。细菌只有在水滴、水膜覆盖伤口或充润伤口时才能侵入。绝大多数真菌的孢子必须吸水才能萌发,雨、露、雾在植物体表形成水滴或水膜是它们侵入的首要

植物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指导书

标本采集与制作综合实习(植物病害) 指导教师:丁晓帆适用专业:植保 植物病害标本是对其症状的最直观的记载和描述。它在教学中具有直观、不受季节和区域限制的特点。因此,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是植物病理学科实验(习)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过程中,应对症状的变化情况给以特殊的注意。例如,症状可能表现为典型症状,也可能表现为非典型症状,在采集时,均应加以注意。一种病害,在同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表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也可以先后表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如橡胶白粉病。 标本采集后,除去需要及时分离和鉴定的标本外,其余的一般都要经过制作之后保存起来,以备需要时进行分离和鉴定;或者是在教学和研究时,供观察和识别,要求是能尽量保持原来的性状。 一、目的要求 学会采集植物病害标本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常见的叶片和果穗等干标本以及对柔嫩果实的浸渍标本的制作,同时训练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学习并掌握标本干燥制作、浸渍制作以及玻片标本制作等基本方法。 二、基本原理 室外采集标本是获取植物病害标本的重要途径,也是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了解植物病害发生情况的最好方式。标本的制作是为了日后能较为方便地观察植物病害的症状,无论用干燥制作法保存标本,还是用浸渍制作法保存标本,都是为了尽量减缓所保存标本变质的速度或不使其腐烂霉变。同时也是为了尽量使标本保持其原色,以延长标本的使用时间和提高标本的保存质量。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是为了直观地观察病原物、辅助诊断、鉴定病害种类,并通过永久玻片标本的制作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基本素材。 三、采集和制作标本用具 1.采集标本的用具采集夹、采集袋、标本夹、标本纸、标本箱(筒)、剪刀、修枝剪、高枝剪、手锯、手铲、纸袋、标签、手持放大镜及采集记录本、海拔仪、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小木板、挑针、镊子、滴瓶、各种试剂等。 (1)采集夹。在野外临时收存新采标本的轻便夹子。一般由两个对称的用一些木条按适当的间距平行排列的栅状板(亦有用胶合板或硬纸板组成的),其上附有背带,在接近四个角落的地方,设有长短可以调整的活动固定带或弹簧,以适应采集过程中标本逐渐增多的需要。 (2)采集箱。用于临时收存新采集的果实等柔软多汁的标本。是由铁皮制成的扁圆箱,内侧较平,外侧较鼓,箱门设在外侧,箱上设有背带。 (3)标本夹。是用来翻晒、压制标本的木夹。由两个对称的一些平行排列的栅状板组成。每块栅状板在接近上下端处钉一根厚实的方木条,木条端部向外突出约5cm长,以便于用绳捆绑标本夹。标本夹上:应附有约6m长的一条绳子。 (4)标本纸。主要用来吸收标本的水分,使标本逐渐干燥。—般用草纸或麻纸作标本纸,它们的吸水性较好。旧报纸也可代替,但因其上有油墨吸水性较差。 (5)修枝剪。主要用于剪取较硬或韧性较强的枝条,高处的枝条要使用高枝剪,难于折断的枝干则要借助于手锯。手铲用来挖掘地下患病植物器官(如根、块根、块茎等)。 2.制作植物标本用具及试剂剪刀、标签、标本瓶、玻璃瓶、玻璃板、塑料绳、标本盒、水浴锅(或简单的加热装置)、水、硫酸酮、亚硫酸、甲醛溶液、明胶、石蜡等。 四、实验操作 (一)室外采集 1.病叶用剪刀剪取病植物上的发病叶片。如小麦(玉米、美人蕉等)锈病的病叶、水稻稻瘟病的病叶、玉米叶斑病(大、小斑病)的病叶、大豆(瓜类)霜霉病的病叶、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叶、丁香(九里香)白粉病的病叶及香蕉黑星病的病叶等,装入采集夹中。尽量剪取整个病叶,同时,对于每一片叶上的病斑,在颜色、大小以及形状方面都应是较为一致的。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参考答案 植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 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 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 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 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7、病症、病状 8、马铃薯晚疫病 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 三、选择 1、a 2、d 3、a b d 4、b c d 5、a b d 6、b d 7、a b c 8、a c 四、判断对错 1、√ 2、× 3、√ 4、× 5、√ 6、× 7、× 8、√ 五、简答题 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为病害的三要素。植物病害发生需要有三者互相配合。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引起非传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非传染性病害降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促进传染性病害的发生。二者相互促进,往往导致病害加重。 2、什么是病症和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 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1、叶片出现斑点或斑块 如果叶片的斑点或斑块起皱变褐,可能是缺水造成的。若斑部软化、呈黑褐色,可能是浇水过冷、水溅到叶片上、化学药品的伤害、日灼病或病虫造成的。若斑点湿润有水疱状或干燥而凹陷,这是病害造成的。有几种害虫能刺吸植物的叶片为害。 2、突然落叶 叶片没有褪色就萎蔫,突然脱落,往往是由于植物受到了突然的袭击,如温度骤然的大幅度升降,白天日照强度的急增,或强冷风的吹袭;土壤的过度干燥, 特别是木本植物更易落叶。 3、顶部叶片小而黄,严重时出现褐斑 喜酸性土植物和对钙质敏感的植物在北方浇含钙质多的水(硬水)和用含钙质比较多的培养土容易出现的现象。 4、叶片卷曲脱落 由于温度低,顶部喷水或吹冷风造成的。 5、叶片黄化脱落 偶尔有老叶片脱落是正常的。大量的叶片同时黄化脱落则表明浇水过多,室内温度骤然降低或局部冷空气对流所致。 6、叶片呆板无生气 可能是光线过强或红蜘蛛为害的结果。健壮的叶片积满灰尘,也会缺乏生气, 注意清洗。 7、叶片出现损伤性裂口和孔洞 通常原因是:宠物或人为的机械损伤(刚萌发的叶芽受伤)是昆虫为害。 8、花蕾脱落 导致叶片脱落的原因同样可以引起花蕾脱落。花蕾脱落最常见的原因是空气干燥、缺水、光照少、开花前盆的位置变动或昆虫为害。 9、花很快枯萎 最可能的原因是缺水、空气干燥、光线太弱或温度太高。 10、叶片萎缩 要么是土壤干燥,要么浇水太多或盆底排水孔堵塞,以至使根系腐烂。也可 能是阳光太强(特别是中午)、空气干燥、温度太高,根系长满盆或虫害。 11、新植株落叶 刚换盆,新购买的植物或植物从一房间移到另一环境稍有变化的房间,掉 1-2片叶子是正常的现象。注意换盆时用稍大一些的盆,买植物拿回家时要小心 保护植物渐渐从阴处移到明亮处,尽是减少对植物的刺激。 12、底部叶片干燥脱落 有三种原因:缺乏光照、温度过高或缺水。 13、植物生长缓慢或不生长

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

实训十、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采集和制作标本,了解植物病害标本采集要求,学会标本的采集与记录,掌握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进一步巩固病害知识,每人抽签完成1份病害标本。 二、材料和用具标本夹、吸水纸、塑料袋、纸袋、标签、铅笔、记号笔、小刀、枝剪、手锯、标本缸、酵酸铜、硫酸铜、95%乙醇、甲醛溶液、亚硫酸、甘油、蒸馏水等。 三、内容与方法 (一)病害标本的采集 1 标本采集基本要求 采集完整的标本,最好是先摄影然后再压制或浸渍保存,拍照越清晰越好,要求拍正常植株和病害部位。每号标本,样本数量应至少采集2-3份。 2 取样部位 (1)标本上有子实体的应尽量在老叶上采集 因为它比较成熟,许多真菌有性阶段的子实体都在枯死的枝叶上出现,而无性阶段子实体大多在活体上可以找到。 (2)柔软多汁的子实体或果实材料,则应采集新发病的幼果。 (3)病毒病应尽量采集顶梢与新叶。 (4)线虫病害标本应采病变组织,为害根部的线虫病害标本除采集病根外还应采集根围土壤。 (5)表现蔫萎的植株要连根挖出,有时还要连同根际的土壤等一同采集。 (6)对于粗大的树枝和植株,则宜削取一片或割取一截。 (7)如果病害在叶、果实和枝干上都有表现时,尽量采集全面。 (8)寄生类应和寄主一起采集。病害症状很特殊病害,要连同植株的枝叶或花一起采集,以便鉴、定其寄主名称。 3 标本数据记录和标本编号 要求记录准确、简要、完整。完整的记录与标签同样十分重要,要有寄主名称、 采集日期与地点、采集者姓名、生态条件和土壤条件等。 4 标本采集方法 (1)枝干类、根部病害标本的采集 取其得病部位,用锯、枝剪或高枝剪采取,切勿用手折断,影响标本的美观,对纤维长而强韧的枝干等,尤应注意。 (2)叶部病害标本的采集 大型叶植物,它们的叶子和花序均很大,采集标本时可采一部分或分段采集,以同株上幼小叶加上花果组成一份标本(同时标明叶实际大小);或把叶、叶柄各自分段取其一部分; 对于像菟丝子、列当这样的寄生植物应连同寄主一起采集,并记录寄主的名称。 (3)肉质或多汁植物(花、果实)病害标本的采集 应将其纵切或横切,有时需将其内部的组织挖出,还要考虑是否将一半的材料浸泡在保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课件资料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植物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和吸汁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 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常见的种类有: (一)炭疽病类 1.症状 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 1.症状 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植物病害标本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病理学科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实物,它在教学中具有直观、不受季节和区域限制的特点。因此,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是植物病理学科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 在北方由于季节分明,作物品种丰富,植物病害发生频繁,大部分的植物病害标本都能从田间采集到。但是,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要充分掌握病害发生的季节规律及寄主的生长规律才能收获症状特征比较典型的标本。 1.1 病害标本采集的工具 植物病害大多发生在根、茎、叶和果实上,因此所用工具要针对不同的部位,常用的工具有刀、剪、锄、锯等,还有标本夹、标本箱、标本纸、小玻瓶、纸袋、标签和记录本等。 1.2 标本的采集 大田采集主要分为按季节采集和按寄主采集。按季节采集主要是针对每年只在特定时期发生的病害。如白粉病具有性阶段,小麦白粉病多在每年5—6 月能够采集到;植物的灰霉病则在低温阴雨的条件下容易发病,每年3—5 月最容易采到。按寄主采集主要针对寄主范围广泛的病害,如霜霉病,可以在很多植物病害的叶片上发现,常见的有莴苣、葡萄、白菜等;疫病如番茄、马铃薯、辣椒疫病等。 1.3 采集标本的记录 为了区分采集的不同的标本,采集时要进行记载。主要包括寄主名称、时间和地点、采集人姓名、主要发生情况和必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2 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 采集的标本通过鉴定以后,除去作为分离用的标本外,一般都用干燥法或浸渍法进行保存,要求能够尽量保存标本的本来性状。一些微小的可以做成玻片标本,比较难以保存的和特殊的标本可通过多媒体扫描系统或显微系统存入计算机中,制成相应的文体图形、动画、视频图像等。

植物常见病害及特征

根腐病:病菌侵染部位:根部、茎基部、嫁接口、茎结处等。 生产中实际发生的病害有:腐皮镰孢菌根腐病、拟茎点霉根腐病、枯萎病、蔓枯病、白绢病、菌核病、疫病。 根腐病:其中腐皮镰孢菌根腐病是非嫁接黄瓜的主要根腐病种类,诊断特征一是地下茎基部腐烂,缢缩不明显;二是茎基部导管变褐色;三是茎基部后期导管变褐色,但不向上发展,即地上部茎的导管不变色。而拟茎点霉根腐病是当前嫁接黄瓜的主要根腐病种类。 镰刀菌枯萎病:黄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属世界性病害,在我省各地都有发生,特别是保护地黄瓜,由于连年种植,土壤中菌量逐年积累增多,发病日趋严重。其诊断特征是病株呈萎蔫状;严重时剖开根、茎部导管,见到变黄褐色或黑褐色,其它病害没有此症状。 白绢病:被害部位主要发生在植株茎基部,在病部上面长有呈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呈辐射状,边缘明显,所以叫白绢病,同时还生有茶褐色的小菌核。 疫病:诊断特征为,茎基部软化缢缩、植株萎蔫枯死,但是,导管不变色,这点和枯萎病不同。枯萎病与黄瓜疫病的主要区别为,黄瓜枯萎病一般不为害叶片。有时叶脉发黄,成网纹状。为害叶片,开始呈水浸状,暗绿色小斑,后扩展为近圆形大病斑黄瓜枯萎病不为害瓜条,疫病为害瓜条,开

始水浸状凹陷,后皱缩软腐,表面生有灰白色霉状物;黄瓜枯萎病呈萎蔫,严重时枯死,疫病呈萎蔫,很快枯死;黄瓜枯萎病地上部茎基部纵裂,疫病地下茎基部软腐缢缩、腐烂;导管黄瓜枯萎病致使导管变黑褐色,疫病不变色。 黄瓜蔓枯病:黄瓜蔓枯病除为害黄瓜外,还能为害冬瓜、南瓜、西葫芦、甜瓜和西瓜等。黄瓜茎、叶都能被害。其诊断要点,一是叶子病斑大,呈半圆形或“V”字形,同时病斑上面长有许多小黑点;二是茎被害多发生于节部,病斑白色,有琥珀色胶质物流出,散生有大量的小黑点,严重时造成蔓枯。 菌核病属于土传真菌病害,塑料棚、温室或露地黄瓜均可发病,但以塑料棚黄瓜受害重,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主要为害果实和茎蔓。

植物病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 1、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有何不同?相互关系如何?(15分) 答:(1)病因 (2)有无传播、蔓延 (3)病症 (4)其他田间表现 (5)非侵染性病害为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提供条件 (6)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会加重非侵染性病害,形成恶性循环。 评分:(1)(2)各4分,(3)(4)(5)各2分,(6)1分。 2、谈一谈你对“病害三要素”的认识。(14分) (1)植物要生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感病的植物,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和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2)植物本身是植物发病的内因。植物的遗传特性、生理状况和发育阶段决定植物对于外界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反应能力。 (3)植物生长环境中存在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是病害发生的前题条件。植物生什么病,由该因素决定。 (4)当感病的植物和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同时存在时,环境条件就是病害发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并且病害严重与否也受环境条件的制约。 3、不整囊菌的闭囊壳和白粉菌的闭囊壳(子囊壳)有何不同?(10分) 答:(1)壳壁结构的不同 (2)子囊排列方式的不同 (3)子囊壁是否消解 评分:(1)(3)各3分,(2)4分。 4、简述鞭毛菌的分纲依据,并写出各纲的名称。(15分) 答:分纲依据:游动孢子鞭毛的数目、类型及着生位置。 (1)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 ):游动孢子前端有两根长短不等的尾鞭。 (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后端有一根尾鞭。 (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前端有一根茸鞭。 (4)卵菌纲(Oomycetes)游动孢子有两根等长的鞭毛,前端有一根茸鞭,后端有一根尾鞭。 评分:分纲依据给7分,各纲的名称每个2分。 5、简述担子菌的分纲依据,并写出各纲的名称。(15分) (1)分纲依据:担子果的有无,担子果的类型。 (2)冬孢菌纲(Teliomycetes):无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冬孢子; (3)层菌纲(Hymenomycetes):有担子果,裸果型或半被果型。担子是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 (4)腹菌纲(Gasteromycetes):有担子果,被果型。担子是无隔担子。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2)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 植物病理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 :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与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 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 )( )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 )( )( )( )(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 )( )( )( )( )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 )( )( )( )五种类型。 5、( )( )( )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 )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 ) 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 )与( )。 8、1945年,爱尔兰由于( )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 )( )( )( )等。 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 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 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 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7、病症、病状 8、马铃薯晚疫病 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 三、选择 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就是( )。a、脓状物b、霉状物c、粉状物d、颗粒状物

《植物病害流行学》

侵染概率infection probability:又称侵染几率。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侵染梯度(infection gradient):又称病害梯度(disease gradient)或传播梯度(gradient of spread),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重叠侵染:当寄主植物有限的侵染位点遇上大量的病原物接种体时,在一个发病的位点上,同时或先后遭受接种体不止一次的侵染,但最终只形成一个发病点,在这个发病点上即发生了重叠侵染。 遗传稳态(genetic homeostasis):当寄主—病原物系统在协同进化中建立的病害平衡状态因受到遗传因素或外界条件的干扰和破坏时,寄主—病原物系统可进行自我调节,仍保持或恢复平衡状态,生物群体这种使本身遗传组成保持平衡并抵制突然变化的倾向称为遗传稳态。 水平的抗病性(horizontai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的抗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菌的所有小种的,这种抗性是水平的,不属于基因对基因系统,其抗性是催化作用和催化产物决定的。 侵染单位:当一个传播单位与一个适当的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并有适当的环境条件,使其侵染成功,这样一个传播单位就变成一个侵染单位。一个侵染单位占据一个侵染位点并可识别和计量。 垂直抗病性(Vertical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是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它小种,这种抗性是垂直的,也称专化性抗性,存在基因对基因的关系,是由蛋白质的聚合作用决定的。 ES(expect system):是一个(或一组)能在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广泛的ES应包括专家知识、统计模型、模拟模型集合为一体。IPM:它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采用尽可能相互协调的有效防治措施并充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并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EIL:经济损害水平相当于经济损害阈,是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害虫种群密度(病害水平)。侵染链infection chain:由多个侵染环构成的链,是病原物传播体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系统分析system analysis :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对问题的充分调查,找出其目标和可行方案,并通过直觉和判断,对这些方案的结果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问题中作出最佳的决策。 稳定化选择(Stabilizing selection):和定向选择方向相反的选择压力叫稳定化选择。即在病原物同一位点上对无毒基因的选择优于毒性基因,不利于毒性基因突变,使之在后代中出现的频率下降。 单年流行病害(monoetic disease):是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度量病害流行进展的时间尺度,一般以“天”为单位。 积年流行病害(polyetic disease):积年流行病害是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度量病害流行进展的时间尺度一般以“年”为单位。与单利病害(simple interest disease)同义。 微梯拂利亚效应(The Vertifolia Effect):植物抗病性是一种复合性状,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是混合存在的,在培育垂抗品种的过程中丧失水平抗性。这种现象称为Vertifolia效应。突发流行(Explosive epidemic):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漫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植保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试卷) 一.填空题 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和()。 2.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等。 3.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及()等。 4.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直接从()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5.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和繁衍后代的(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6.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7.细菌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9.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 )1.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 B.斑点 C.萎焉 D.畸形 ( )2.在植物病害中,______ 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 )3.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 B.无性孢子 C.无法比较 ( )4.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 B.植物的病征 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 D.传染性 ( )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 ( )6.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 ( )7.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A.高温高湿 B.适温高湿 C.适温低湿 D.低温低湿 ( )8.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A.接触期 B.侵入期 C.潜育期 D.发病期 ( )9.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常见植物病害

真菌学实验报告 20种病害的病原鉴定 姓名:张佳佳 专业:植物病理学 学号:09207006 2011年4月

1.小麦白粉病Wheat Powdery Mildew 危害症状: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病原特征: 学名:有性态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DC.) Speer. f.sp. tritici Marchal ,异名为Erysiphe graminis DC. f.sp. tritici Marchal,属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无性态为串珠状粉孢菌Oidium monilioides。 病原形态:菌丝体表寄生,蔓延于寄主表面在寄主表皮细胞内形成吸器吸收寄主营养。在与菌丝垂直的分生孢子梗端,串生10~20个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5~30×8~10(um),侵染力持续3~4天。病部产生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黑色球形,大小163~219um,外有发育不全的丝状附属丝18~52根,内含子囊9~30个。子囊长圆形或卵形,内含子囊孢子8个,有时4个。子囊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胞无色,单核,大小18.8~23×11.3~13.8(um)。子囊壳一般在小麦生长后期形成,成熟后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开裂,放射出子囊孢子。 2.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 危害症状: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小麦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以后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后期产生黑色的疱状冬孢子堆。条锈病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在成株上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幼苗期则不排列成行。 小麦上三种锈病的症状有时容易混淆。田间诊断时,可根据“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加以区分。在幼苗叶片上夏孢子堆密集时,叶锈病与条锈病有时亦难以区分,但因条锈病有系统侵染,其孢子堆有多重轮生现象。 病原特征: 学名: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sp. tritici Eriks.,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病原形态:夏孢子堆长椭圆形,0.3~0.5mm×0.5~1mm,裸露后呈粉状,橙黄色。夏孢子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32~40μm×22~29μm,孢子壁无色,壁厚1~2μm,内含物黄色,具6~16个发芽孔,排列不规则。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长期埋生于寄主表皮下,灰黑色。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稍缢缩,36~68μm×12~20μm,顶

植物保护学试题及答案 复习资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昆虫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寡足型幼虫2.羽化3.有效积温法则4.滞育5.天敌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在划短线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昆虫翅脉的中文名称或简写字母。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什么是IPM?2.农业防治法包括哪些途径? 3.作物的抗虫性包括哪些方面? 4.什么是熏蒸性杀虫剂?如何应用? 四、论述题(共18分) 简述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的发生过程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及对其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 模拟试题答案1 病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植物病害:长期异常的环境胁迫和病原生物的侵染,超过了植物的耐受限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新陈代谢异常,导致植物出现病态表现,甚至死亡,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2分) 2.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发病后,发病部位出现的病态表现。(2分) 3. 侵染过程:植物病害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接种体从越冬、越夏场所通过传播和寄主植物接触到寄主植物发病直至死亡的过程,包括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四个环节。(2分) 4. 积年流行病害:病害循环过程中没有再侵染,或再侵染对病害发病程度影响不大的病害。病害的发生程度取决于初始菌原量。(2分) 5.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形成的植物病害,不具有传染性,一般在田间具没有发病中心。(2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脓状物(菌脓) 2.子实体 3.壶菌门 4.休眠 5.稀释限点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5分) 答:植物病害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次发生的过程。(3分)它主要包括: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菌的越冬和越夏以及病原物的传播三个主要环节。(2分) 2. 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5分) 答:该病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包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因此,病稻草和带菌谷种是来年病害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2分)在草堆等处越冬的病菌在第二年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遇降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传播,昆虫也可传播。(1分)孢子接触稻株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并从表皮的机动细胞或伤口侵入。(1分) 3. 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有那些?(5分)

(完整版)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植物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和吸汁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 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常见的种类有: (一)炭疽病类 1.症状 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 1.症状 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