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2020年高考化学之高频考点(37)

高中化学2020年高考化学之高频考点(37)
高中化学2020年高考化学之高频考点(37)

2020年高考化学之高频考点(37)

知识点溶度积常数及应用

1.溶度积的相关计算

(1)已知溶度积求溶解度

(2)已知溶解度求溶度积

已知溶解度S(因为溶液中溶解的电解质很少,所以溶液的密度可视为1 g·cm?3),则100 g水即0.1 L溶液中溶解的电解质的质量m为已知,则1 L溶液中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便可求出,利用公式即可求出

K sp。

(3)两溶液混合是否会产生沉淀或同一溶液中可能产生多种沉淀时判断产生沉淀先后顺序的问题,均可利用溶度积的计算公式或离子积与浓度积的关系加以判断。

2.溶度积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原理:当Q c>K sp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就会生成沉淀。

(2)沉淀的溶解

原理:当Q c<K sp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沉淀就会溶解。

化学方法溶解沉淀的原理是:使沉淀溶解平衡向着溶解的方向移动。常用的方法有:

①碱溶解法。如用NaOH溶液溶解Al(OH)3,化学方程式为

NaOH+Al(OH)3NaAlO2+2H2O。

②盐溶解法。除了酸、碱可以溶解难溶电解质,某些盐溶液也可用来溶解沉淀。如NH4Cl溶液可溶解Mg(OH)2。

③配位溶解法。在难溶物中加入配位剂,因形成配合物而降低难溶物的某种离子浓度,使平衡右移,沉淀溶解。

④氧化还原溶解法。有些金属硫化物(CuS、HgS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只能溶于氧化性酸,通过减小c(S2?)而达到沉淀溶解的目的。如

3CuS+8HNO3(稀)3Cu(NO3)2+3S↓+2NO↑+4H2O。

(3)沉淀的转化

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条件:两种沉淀的溶度积不同,溶度积大的可以转化为溶度积小的。

应用:锅炉除垢、矿物转化等。

3.溶度积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

(2)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能改变溶度积。

(3)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两个相反过程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离子浓度的大小,改变反应所需的离子浓度,可使反应向着所需的方向转化。

(4)只有组成相似的物质(如AgCl与AgI、CaCO3与BaCO3),才能用

K sp的相对大小来判断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5)K sp小的难溶电解质也能向K sp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需看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4.四大平衡的比较

常温下,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

物质CaCO3MgCO3Ca(OH)2Mg(OH)2Fe(OH)3 K sp 4.96×10-9 6.82×10-6 4.68×10-6 5.61×10-12 2.64×10-39

A.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杂质,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

液效果好

B.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

液效果好

C.向含有Mg 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Mg 2+)∶c(Fe3+)=2 .125×1021

D.将适量的Ca(OH)2固体溶于100mL水中,刚好达到饱和

[c(Ca2+)=1.054×10-2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其中加入100mL

0.012mol/L的NaOH,则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

例:查阅资料可知:t℃时,可用Na2S沉淀X2+、Y2+、Z2+(用M2+表示),所需S2-最低浓度的对数值lg c(S2-)与lg c(M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离子对应的硫化物中K sp(XS)最小,约为1×10-20

B.将ZS固体加入水中,部分溶解,继续加入少量水,固体量减小,溶液中c(S2-)增大

C.YS、XS的饱和溶液中:=1×1020

D.在c(X2+)=c(Z2+)=c(Y2+)=1×10-5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10-4mol·L-1的Na2S溶液,最先沉淀的是YS

【答案】C

化学

高中化学58个考点14、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4、元素周期表 1.复习重点 1.周期表的结构。理解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2.依据“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元素推断和确定几种元素形成化合物形式。2.难点聚焦 二、周期表 1.位、构、性三者关系 结构决定位置,结构决定性质,位置体现性质。 2.几个量的关系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负价|=8 3.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 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 除外)。 ⑵在周期表中,第ⅡA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第1~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15。 ⑶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种类满足以下规律:设n为周期序数,则奇数周期中为 2)1 (2 + n 种,偶数周期中为 2)2 (2 + n 种。 ⑷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ⅠA、Ⅱ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Ⅳ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⑸设主族元素族序数为a,周期数为b,则有:①a/b<1时,为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碱;②a/b=1时,为两性元素(H除外),其最高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③a/b>1时,为非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酸。无论是同周期还是同主族元素中,a/b的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反之,a/b的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⑹元素周期表中除第Ⅷ族元素以外,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或偶)数。 ⑺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左下方的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⑻对角线规则: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这一规律以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 3.例题精讲 例1今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按C、A、D、E的顺序增大。 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 与气态物质EB4。 ⑴写出五种元素名称 A B ,C ,D , E 。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讲解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 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 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 n=N/NAn=m/M 5.气体的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提问:为什么液体、固体没有摩尔体积) n=V/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使用“物质的量”与“摩尔”时的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 ①“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②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时间”,“长度”等一样,其单位是摩尔(mol)。 ③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 1 mol苹果的说法是错误的。 ④物质的量中所指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

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如NaCl、Na2SO4等)。 (2)摩尔 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离子。不能说1 mol氢,应该说1 mol氢原子(或分子或离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 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 O2中约含有个6.02×1023氧分子 2mol C中约含有1.204×1024个碳原子 1mol H2SO4中约含有6.02×1023硫酸分子 1.5mol NaOH中约含有9.03×1023个Na+和9.03×1023个OH-; n 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23。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 = n·N A,由此可以推知n = N/N A N A = N/n 3.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②“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一定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这句话对否?为什么? 不对。因为摩尔质量的单位有g·mol-1或kg·mol-1等,只有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才与微观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③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有何关系?为什么? 相等。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以12C质量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任何原子的质量之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4.物质的量n、质量m、粒子数目N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考点1常用化学计量 (1) 考点2化学计量在计算中的应用 (4) 考点3物质的分类胶体 (7) 考点4离子反应 (9) 考点5氧化还原反应 (13)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 考点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16) 考点2物质结构 (18) 考点3化学反应与能量 (20) 考点4 电化学基础 (23) 考点5化学反应速率 (27) 考点6化学平衡 (29) 考点7弱电解质的电离 (33) 考点8溶液的酸碱性及pH (36) 考点9盐类的水解 (38) 考点1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42) 第三部分元素化合物 考点1 钠及其化合物 (44) 考点2镁、铝及其化合物 (47) 考点3铁及其化合物 (50) 考点4铜及其化合物 (53) 考点5金属元素小结 (55) 考点6碳、硅及其化合物 (57) 考点7 氯及其化合物 (59) 考点8硫及其化合物 (61)

考点9氮及其化合物 (64) 考点10非金属元素小结 (67) 考点11无机物的推断 (70) 考点12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74) 考点13无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77) 第四部分有机化合物 考点1烃 (79) 考点2同分异构体 (82) 考点3卤代烃 (84) 考点4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 (86) 考点5烃的含氧衍生物—醛 (89) 考点6烃的含氧衍生物—羧酸酯 (91) 考点7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94) 考点8有机反应类型 (97) 考点9有机合成与推断 (100) 考点10 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105) 第五部分化学实验 考点1无机化学实验综合 (107) 考点2有机化学实验综合 (114)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考点1 常用化学计量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上海高中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上海高中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 ....,沸点为 ...HCHO ...). ....-.21℃ ...-.24.2℃ .....CH ..3.Cl..,.沸点为 .....).甲醛(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高考化学提分高频考点资料

高考化学提分高频考点 【1】氧化物的分类 1. 氧化物的分类: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复杂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Fe3O4、Pb3O4等); 不成盐氧化物: CO、NO 2. 易混淆概念分辨 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酐(CH3CO)2O等;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NO2、N2O4、H2O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ZnO(两性),Mn2O7、CrO3(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NO2因与碱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NO,因而不是酸性氧化物。 ※Na2O2因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O2,因而不是碱性氧化物。 【2】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Cl2、O3、Na2O2、浓HNO3;化学变化;不可逆 化合作用:SO2;化学变化;可逆 吸附作用:活性炭;物理变化;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3】能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 1、有毒气体(NO 2、Cl2、NO等)——去毒; 2、色素——漂白; 3、水中有臭味的物质——净化。

【4】“黑色金属”有哪些 化学上把铁、铬、锰三种金属和铁基合金统称为“黑色金属”。 【5】Fe2+与Fe3+的鉴别方法 Fe2+与Fe3+的性质不同而又可以相互转化。中学化学中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鉴别。 1.观察法: 其溶液呈棕黄色者是Fe3+,呈浅绿色者是Fe2+。 2.H2S法: 通往H2S气体或加入氢硫酸,有浅黄色沉淀析出者是Fe3+,而Fe2+溶液不反应。2Fe3++H2S==2Fe2++2H++S↓ 3.KSCN法: 加入KSCN或其它可溶性硫氰化物溶液,呈血红色者是Fe3+溶液,而Fe2+的溶液无此现象。这是鉴别鉴别Fe3+与Fe2+最常用、最灵敏的方法。 Fe3++SCN?==[Fe(SCN)]2+ 4.苯酚法: 分别加入苯酚溶液,显透明紫色的是Fe3+溶液,无此现象的是Fe2+的溶液。 Fe3++6C6H5OH→[Fe(C6H5O)6]3?+6H+(了解) 5.碱液法: 取两种溶液分别通入氨气或碱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Fe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的是Fe2+溶液。Fe3++3NH3·H2O==Fe(OH)3↓+3NH4+; Fe3++3OH ̄== Fe(OH)3↓ Fe2++2 NH3·H2O==Fe(OH)2↓+2NH4+; 4 Fe(OH)2+2H2O+O2==4 Fe(OH)3 6.淀粉KI试纸法: 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的是Fe3+溶液,无变化的是Fe3+溶液。 2 Fe3++2I ̄==2 Fe2++I2 7.铜片法:

2019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3分)元素Og中文名为(气奥),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稀有气体元素,下列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数是118 B.中子数是295 C.质量数是117 D.第六周期0族元素 2.(3分)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次氯酸漂白B.盐酸除锈C.石油分馏D.煤干馏 3.(3分)下列反应只需破坏共价键的是() A.晶体硅熔化B.碘升华C.熔融Al2O3D.NaCl溶于水4.(3分)下列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A.Cu加入氯化铁B.Zn加入硫酸 C.H2通入灼热氧化铜D.高温下水蒸气通入Fe 5.(3分)25℃时,0.005mol/L Ba(OH)2中H+浓度是() A.1×10﹣12mol/L B.1×10﹣13mol/L C.5×10﹣12mol/L D.5×10﹣13mol/L 6.(3分)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B. C.D.CH2=CH﹣C≡CH 7.(3分)已知有一种烃的结构类似自行车,简称“自行车烃”,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它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B.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C.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D.与环己烷为同系物 8.(3分)聚异戊二烯的单体是()

A.B.(CH2)2C=CH﹣CH2 C.(CH3)2C=CH﹣CH2D. 9.(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可能是非极性分子 C.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10.(3分)用镁带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来测定氢气的气体摩尔体积,所用的步骤有①冷却至室温,②调节使水准管和量气管液面持平,③读数。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③②①11.(3分)关于离子化合物NH5(H有正价和负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为+5价 B.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1 C.阴离子为8电子稳定结构 D.阳离子的电子数为11 12.(3分)能证明亚硫酸钠中部分变质所需要的试剂是() A.硝酸钡,稀硫酸B.稀盐酸,氯化钡 C.稀硫酸,氯化钡D.稀硝酸,氯化钡 13.(3分)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酚酞代替指示剂 B.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C.若氢氧化钠吸收少量CO2,不影响滴定结果 D.当锥形瓶内溶液由橙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高考化学58个考点名师精讲(45)石油 煤

考点45石油煤 1.复习重点 1.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2.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 2.难点聚焦 一石油的成分: 1、石油组成:碳、氢、硫、氧、氮等。 2、石油成分: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二石油的炼制: 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做原油。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种成品,如汽油、柴油等。 原油含水盐类、含水多,在炼制时要浪费燃料,含水量盐多会腐蚀设备。所以,原油必须先经脱水、脱盐等处理过程才能进行炼制。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石油的分馏与石油的蒸馏原理相同,实验5-23中: ①蒸馏烧瓶、冷凝管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 ③冷凝管的进、出口方向能否倒置? 1、石油的分馏 先复习随着烃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烃的沸点也相应升高的知识,然后启发学生如何能把石油组成里的低沸点烃和高沸点烃分离开。(答: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冷却先分离出来。随着温度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冷凝也分离出来。)向学生说明原油开始沸腾后温度仍逐渐升高。同时问学生为什么?这说明原油是混合物。 工业上如何实现分馏过程呢?主要设备是加热炉和分馏塔。 按P137图5-24前半部分介绍,要突出介绍分馏塔的作用。最后总结石油常压分馏产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接着,提出重油所含的成分如何分离?升温?在高温下,高沸点的烃受热会分解,更严重的是还会出现炭化结焦、损坏设备,从而引出减压分馏的方法。 按课本P137图5-24的后半部分介绍减压分馏过程和产物: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 2、石油的裂化: (1)提出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 如何提高轻质燃料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引出石油的裂化。什么叫裂 化?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裂化过程举例: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学考知识点资料讲解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1 1.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3.点燃可燃气体(氢气等)前要验纯。 4.酒精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着火用细沙盖灭。 5.分离提纯的装置: 依次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 6.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主要仪器:漏斗。 7.蒸馏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主要仪器包括蒸馏烧瓶,冷凝管)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冷凝水“下进上出”。 8.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主要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剂不能溶于水,如四氯化碳,不可使用酒精。 9.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植物油和水。主要仪器:分液漏斗。使用时注意“下层放、上层倒”。 10.蒸发的主要仪器:蒸发皿。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不可加热至蒸干。 11.精盐含(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的提纯的方法: 加氯化钡目的: 除去Na2SO4,加入氢氧化钠目的是除去MgCl2, 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CaCl2和BaCl2, 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NaOH和Na2CO3。 12.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3.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 l-1数值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量相同(如氯化氢相对分子量为:36.5,摩尔质量为:36.5g/mol) 14.22.4L/ mol的使用条件: ①标准状况下(0℃ 101KPa);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15.物质的量的计算的四个公式:n= 16.溶液稀释的公式:c(浓)·V(浓) = c(稀)·V(稀) 17.两个浓度的转化公式:c=1000ρω/M 1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 ..的仪器:××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9.有关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做题步骤: (1),将已经m,V气,c、V液计算成n, (2)列化学方程式将已知与待求的物质建立联系,求出待出物质的n (3)将求出的n转化为最终要求的m,V气,c、V液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考点4 离子反应 一、离子共存 ?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有关离子的 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等。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含有的离子:Fe 2+(浅绿色)、Fe 3+(黄色)、Cu 2+(蓝色)、MnO 4-(紫 色)、Cr 2O 72- (橙色)。 (2)在酸性溶液(pH <7的溶液、能使pH 试纸变红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含有大量Al 3+ 、Fe 3+的溶液、c (OH - )=1×10—13 mol/L 的溶液等)中含有大量的H +,不能共存的离子有:OH -、CO 32-、SO 32-、S 2-、F -、ClO -、SiO 32-、AlO 2-、CH 3COO -、C 6H 5O -、S 2O 32- 等);弱酸的酸式根离子( HCO 3-、HSO 3-等)。 (4)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SO 42-与Ba 2+、Pb 2+、Ca 2+ ;CO 32- 与Ca 2+、Mg 2+、Ba 2+; Ag +与SO 42-、CO 32-、PO 43-、Cl -、Br -、I -;S 2-与Fe 2+、Cu 2+、Pb 2+;H +与SiO 32-;OH -与Mg 2+、Al 3+、Fe 3+、Cu 2+等。 (5)相互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Fe 3+与S 2-(HS -)、SO 32-(HSO 3-)、I -;酸性条件下NO 3-、 MnO 4-、ClO -与 Fe 2+、S 2-、SO 32-、Br -、I - 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lO -、MnO 4-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仍具有氧化性;NO 3-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氧化性极弱,可与上述离子共存。 (6)因相互促进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Al 3+和Fe 3+与AlO 2-、CO 32-、HCO 3-、ClO -;AlO 2-与NH 4+、Al 3+ Fe 3+ Mg 2+;NH 4+与SiO 32- ; (7)因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Fe 3+与SCN -、C 6H 5O - 等。 二、常考的离子检验 1.阴离子的检验 OH -: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紫色石蕊变为蓝色、橙色的甲基橙变为黄色,证明有OH -。 CO 32-和HCO 3-:加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CO 32-或HCO 3-。 CO 32-+2H + == H 2O +CO 2↑ HCO 3- +H + == H 2O +CO 2↑ CO 2+Ca(OH)2 == CaCO 3↓+H 2O SO 42- :先加盐酸,如果没有沉淀,再加入几滴BaCl 2溶液,若有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 42-。

高中化学_石油_煤知识点详细归纳汇总

考点45石油 煤 一 石油的成分: 1、石油组成:碳、氢、硫、氧、氮等。 2、石油成分: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二 石油的炼制: 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做原油。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种成品,如汽油、柴油等。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石油的分馏与石油的蒸馏原理相同,实验5-23中: ①蒸馏烧瓶、冷凝管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 ③冷凝管的进、出口方向能否倒置? 1、石油的分馏 随着烃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烃的沸点也相应升高 工业上如何实现分馏过程呢?主要设备是加热炉和分馏塔。 石油常压分馏产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减压分馏过程和产物: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 2、石油的裂化: (1)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3、石油的裂解 裂解是深度裂化,裂解的目的是产乙烯。 三: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分类和组成 煤是工业上获得芳香烃的一种重要来源。分类: 另外,煤中含少量的硫、磷、氢、氧、氮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Si 、Al 、Ca 、Fe )。因此,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和物。(煤不是炭) 2、煤的干馏 定义: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比较) 煤高温干馏后的产物: ??? ??焦炭 固体可作氮肥氨和铵盐粗氨水煤焦油液体等还有少量和主要成分是焦炉气气体煤的干馏产物:),(,:)N ,H C ,CO ,CO (CH H ::242242 3.煤的气化和液化 (1)煤的气化 煤的气化是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是碳和水蒸气的反应:C(s)+H 2O(g) = CO(g)+H2(g)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高考化学58个考点精讲 考点50 乙醛 醛类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考点50乙醛醛类 1.复习重点 1.乙醛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银镜反应的操作要点和反应原理; 3.醛类的结构及性质、相关计算。 2.难点聚焦 、乙醛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HC42 ,结构式是,简写为CHOCH3。 注意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而不能写成—COH。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 甲基与醛基 ()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 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 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 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 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 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

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 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注意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OHCOOCHOCH22234452??????点燃 乙醛不仅能被2O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实验6—7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3AgNO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实验现象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说明: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高中化学选修选修五知识点整理(详细讲解)

.. 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 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 成氢键 )。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 常用乙 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 乙醇既 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 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 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 于闻 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 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F..,.沸.点.为.-.2.9...8.℃.). 322 氯.乙.烯.(..C.H 2 氯.乙.烷.(..C.H 3 2 3Br,沸点为 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 CH3(CH2) 4CH 3环己烷 甲醇CH3OH甲酸HCOOH 溴乙烷C2H5Br乙醛CH3CHO 溴苯C6H5Br硝基苯C6H5NO 2 ★特殊: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 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特殊:苯酚(C6H5OH)、苯甲酸(C6H5COOH)、氨基酸等在常温下亦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高中化学2020年高考化学之高频考点(22)

2020年高考化学之高频考点(22) 知识点化学平衡状态及判断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动态标志:v正= v逆≠0 ①同种物质: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②不同物质:必须标明是“异向”的反应速率关系。如a A+b B c C+d D ,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静态标志:各种“量”不变 ①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或浓度不变; 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不变; ③温度、压强(化学反应方程式两边气体体积不相等)或颜色(某组分有颜色) 不变。 (3)综合分析 举例m A(g)+n B(g)p C(g) +q D(g)状态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 定 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

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 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 成m mol A,即v正=v逆 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生成 p mol C 不一定平衡v A∶v B∶v C∶v D=m∶n∶p∶q,v正不一定等 于v逆 不一定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消耗了 q mol D 不一定平衡 压强 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 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当m+n≠p+q时 平衡 一定,当m+n=p+q时不一定平衡 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体系温度一定 平衡 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颜色含有有色物质的体系颜色不再变化平衡 (1)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

专题42 考前必练(九)-2017年高考化学高频考点穿透卷 pdf版含解析

1.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元纸币将逐步被硬币替代,硬币是合金 ②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③ “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H2O2,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③④⑤⑥ 【答案】B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与水反应生成1 mol硫酸 B. 1 L 1mol/L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 N A C. 78 g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 N A D. 1 mol N2与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 N A 【答案】D 【解析】A.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不可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B.醋酸是弱酸不可能完全电离,故B错误;C.苯中无碳碳双键,故C错误;D.合成氨是可逆反应,反应物的限度不可能达到100%,则1 mol N2与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 N A,故D正确;答案为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B配制Fe(OH)3胶体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 C 除去Na2CO3固体中 NaHCO3 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 D制取NH3直接加热NH4Cl固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答案】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4.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Y、Z、W分別是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甲为单质,乙为红棕色气体,Y为淡黄色固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 B. C. D的氢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C. 相对分子质量W>X,沸点W>X D. B的氢化物常温下一定为气态,C的氢化物常温下为液态 【答案】C 【解析】A、B、C、D为短周期内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元素,X、Y、Z、W分别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甲为单质,乙为红棕色气体,乙是NO2。Y为淡黄色固体,则Y为Na2O2,Y能与W反应生成甲为O2,X与氧气反应生成Z,Z与氧气反应生成乙,所以X是氨气,Z是NO,故A为H元素、B为N元素、C为O元素、D为Na。则A. 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D>B>C>A,A 错误;B. NaH是离子化合物,B错误;C.水分子以及氨气分子间均能形成氢键,相对

2014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与推断题解析精讲篇

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与推断专题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 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 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补充性质【高中化学中各种颜色所包含的物质】 1.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 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浓度,黄—橙) 3.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 (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磷酸银(Ag3PO4)工业盐酸(含Fe3+)、久置的浓硝酸(含NO2)(3)棕黄:FeCl3溶液、碘水(黄棕→褐色) 4.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NO2气(红棕)、溴蒸气(红棕) 5.褐色:碘酒、氢氧化铁(红褐色)、刚制得的溴苯(溶有Br2) 6.绿色:氯化铜溶液、碱式碳酸铜、硫酸亚铁溶液或绿矾晶体(浅绿)、氯气或氯水(黄绿色)、氟气(淡黄绿色) 7.蓝色:胆矾、氢氧化铜沉淀(淡蓝)、淀粉遇碘、石蕊遇碱性溶液、硫酸铜溶液

高考化学最全的高频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最全的高频考点总结 一、氧化物的分类 1. 氧化物的分类 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复杂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Fe3O4、Pb3O4等); 不成盐氧化物:CO、NO 2. 易混淆概念分辨 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等;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NO2、N2O4、H2O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ZnO(两性),Mn2O7、CrO3(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NO2因与碱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NO,因而不是酸性氧化物。 ※Na2O2因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O2,因而不是碱性氧化物。 二、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Cl2、O3、Na2O2、浓HNO3;化学变化;不可逆 化合作用:SO2;化学变化;可逆 吸附作用:活性炭;物理变化;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三、能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 有毒气体(NO2、Cl2、NO等)——去毒 色素——漂白 水中有臭味的物质——净化

四、“黑色金属”有哪些 化学上把铁、铬、锰三种金属和铁基合金统称为“黑色金属”。 五、Fe2+与Fe3+的鉴别方法 Fe2+与Fe3+的性质不同而又可以相互转化。中学化学中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鉴别。 1.观察法 其溶液呈棕黄色者是Fe3+,呈浅绿色者是Fe2+。 2.H2S法 通往H2S气体或加入氢硫酸,有浅黄色沉淀析出者是Fe3+,而Fe2+溶液不反应。 2Fe3++H2S==2Fe2++2H++S↓ 3.KSCN法 加入KSCN或其它可溶性硫氰化物溶液,呈血红色者是Fe3+溶液,而Fe2+的溶液无此现象。这是鉴别鉴别Fe3+与Fe2+最常用、最灵敏的方法。 Fe3++SCN?==[Fe(SCN)]2+ 4.苯酚法 分别加入苯酚溶液,显透明紫色的是Fe3+溶液,无此现象的是Fe2+的溶液。 Fe3++6C6H5OH→[Fe(C6H5O)6]3?+6H+(了解) 5.碱液法 取两种溶液分别通入氨气或碱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Fe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的是Fe2+溶液。Fe3++3NH3·H2O==Fe(OH)3↓+3NH4+; Fe3++3OH ̄== Fe(OH)3↓ Fe2++2 NH3·H2O==Fe(OH)2↓+2NH4+ ; 4 Fe(OH)2+2H2O+O2==4 Fe(OH)3 6.淀粉KI试纸法 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的是Fe3+溶液,无变化的是Fe3+溶液。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 1.复习重点: 1、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重要的元素(CL、Br、N、S、H、O、Si、Na、Mg、Al、Fe、Cu等)单质及其化 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转化关系,是分析解决推断题的必备的基础知识。 2、以网络的形式让学生自我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筑学生自我的知识框架 3、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框图题两大题型,解选择题要谨防题设的陷井。解框图题不外乎两种方法, 一种是根据特殊性质找到题眼后顺藤摸瓜,另一种是缩小范围后发散推理。 2.难点聚焦 1.氯元素的知识网络 2.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 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经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 (1)HClO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能力有如下关系:H2CO3>HClO>HCO3-,请分析下列反应: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 NaClO + CO2+H2O=NaHCO3+HClO 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2+NaHCO3=NaCl+CO2↑+HClO (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 ClO-+H2O 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若遇到铁盐、铝盐易发生双水解: 3ClO-+Fe3++3H2O=Fe(OH)3↓+3HClO (3)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如: 硫酸亚铁溶液遇漂白粉: 2Fe2+ + 5ClO- + 5H2O = 2Fe(OH)3↓+Cl- + 4HClO 漂白粉遇亚硫酸酸盐: ClO-+SO32-=Cl-+SO42- ??2HCl+O2↑ (4)HClO见光易分解:2HClO?→ (5)次氯酸钙中的Ca2+、ClO-可以表现出一些综合性质。如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钙溶液中:Ca(ClO)2+CO2+H2O=CaCO3↓+2HClO

高考化学高频考点穿透卷 含解析 (8)

考前必练(八) 1.化学与环境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燃煤中加人生石灰可降低含硫化合物的排放 B.可用淀粉溶液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 C.酿酒工业中使用的“酒曲”是一种酶 D.可用蒸馏法、电渗析法淡化海水 【答案】B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0.5L 2mol/L盐酸中含有N A氯化氢分子 B.在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含有N A个电子 C.常温下,24gC2H518OH分子中含有3.5N A个共价键 D.若2H2S+SO2=3S+2H2O生成3.2g硫,则反应过程中转移0.1N A个电子 【答案】B 【解析】A项,HCl是强电解质,溶于水完全电离,错误;B项,1个氖原子中含有10电子,在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是0.1mol,含有N A个电子,正确;C项,C2H518OH摩尔质量为48g/mol,1个C2H518OH分子中含有8个共价键,24gC2H518OH分子中含有4N A个共价键,C错误;D项,2H2S+SO2=3S+2H2O反应中生成3molS转移4mol电子,则生成3.2g硫,反应过程中转移0.4/3N A个电子,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3. 2017年春节期间,一种“本宝宝福禄双全”的有机物刷爆朋友圈,其结构简式如下:(-CHO, 一种官能团,其名称为醛基),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本宝宝福禄双全”谐音且两个醛基位于苯环间位的有机物有 A.4种 B.6种 C.7种 D.9种 【答案】C 【解析】两个醛基位于苯环间位,F原子与两个醛基相邻有2种,Cl原子与两个醛基相邻有2种,F原子与两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