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默写答案

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默写答案
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默写答案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一、重点知识:

、三大产业的地位

、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与目标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农业的地位(作用)及其表现【★】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

表现:()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农业。

()可见,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

、工业的地位及其表现【★】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起着主导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

表现: ()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物质、大量的原材料。

()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定义【▲】

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它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第三产业的特点【▲】

一般不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

()第三产业的地位【★】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产业结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

、现代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

()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高新技术涵盖的六大技术产业部门是信息、生物、新材料、能源、宇航、海洋开发

()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

()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总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格局是怎样的?【★】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

、社会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社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密切联系。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大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是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劳动者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劳动者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

()政府的就业政策,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

、我国的就业方针: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就业的含义

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法定劳动年龄是(男:周岁—周岁,女:周岁—周岁)

、劳动者正确择业应考虑的问题

()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追求。

()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

、就业和创业的关系

()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人们可以在就业过程中创业,也可以在创业过程中就业。

、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

、劳动者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保护()接受职

业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

()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遵守

职业道德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

()任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利的重要性

()在劳动关系中,一方当事人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当事人是劳动者。用人单位在经济上处

于优势,而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

()在劳动关系中常会出现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文明社会不

能允许的,应当以法律手段捍卫劳动者的尊严和利益。为此国家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劳

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的一种法定用工制度,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具有法律约束力。

、劳动合同的含义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

目的在于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合同形式确定下来。

.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协商、调解、仲裁(最重要的环节,法定的必经程序)、诉讼

三.联系实际、整理相关知识

、三大产业的关系

()三大产业是社会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有

4

【高中政治电子版知识点】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1.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A) 2.现代产业发展趋势(A) 3.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B) 4.现阶段劳动就业的良好机遇(A) 5.劳动者的择业、就业和创业(B) 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B) 7.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C) 1.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 Ⅰ.农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三大产业Ⅱ.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Ⅲ.服务业(除工、农业以外的行业) Ⅰ.农业与畜牧业 三次社会大分工Ⅱ.手工业与农业(手工业工业) Ⅲ.商业的出现 流通部门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第三产业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农业的作用: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基础作用。 ①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②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农产品原料,为工业品提供重要的市场,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富余的劳动力,为国家建设提供了相当多的资金积累。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 ●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①土地等自然资源紧张 ②生产技术总体比较落后 ③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不高 ④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怎么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 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 ●三农问题的表述: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为什么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工业的作用:

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知识网络: 考点解析 一、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考点1) 1、三大产业 (1)三大产业的产生和划分 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近代社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两个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最基本部门,他们构成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 (2)三大产业的关系 第一产业为第二产业提供原料、重要市场、劳动力;为第三产业提供重要市场、劳动力。 第二产业为其他产业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第三产业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交通运输、邮电信息、科技信息、金融信贷、科技开发、培养人才等各种服务,吸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促进各经济部门的 交通运输、邮电信息、科技信息 金融信贷、科技开发、培养人才

2、第一产业(农业) (1)含义: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 (2)地位和作用:(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基础作用。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3)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特别是其中的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粮食不仅解决吃饭问题,还提供大量的副食品。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重要市场,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可见,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取决于农业的发展水平。 (4)因此,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 相关时政: (1)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有利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巩固农业的基础作用;有利于发展经济,拉动内需;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高效益农业。 (2)雪灾过后农产品价格上涨。猪肉涨价、农副产品涨价等,都说明了农业问题的重要性。 3、第二产业(工业) (1)含义: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2)地位和作用: 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 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①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尤其是以提供物质技术装备的作用最为重要。 ②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③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国防的巩固,都离不开工业。 相关时政:思考 我国实现工业化需要走什么道路?为什么? 新型工业化道路。 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等 3、第三产业(服务业) (1)含义: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行各业的总称。 (2)特点:一般不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因此,也被称为广义的服务业,也被称为劳务,也为社会创造财富而统计进国内生产总值。(GDP)(3)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

经济转型给劳动就业带来了什么

经济转型给劳动就业带来了什么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市场机制必然发挥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如果资本存量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与劳动力的供给总量不相一致,就必然出现大量的劳动力剩余,形成严重的社会失业现象。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使劳动力就业由总量平衡的问题转向就业的结构问题,一旦劳动力的就业素质提高速度落后于经济结构转型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则将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本文从经济转型的内涵出发,研究经济转型对劳动力就业提出…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全,有人想找工作找不到而造成非自愿失业;另一方面由于总需求管理政策作用的局限性,福利救济或社会保障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无法消除贫困问题。这就促使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再度探讨当前的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在逐渐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如果政府采取一些直接创造就业的方法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将会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充分就业;政府;直接干预 依靠劳动力市场和政府直接干预有机结合来解决充分就业和消除贫困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

义,也是有别于非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现实经济中,要想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将总需求(消费、投资以及货币因素)和总供给(生产结构和技术)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缺一不可。 一、劳动力充分就业与总需求水平 虽然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国维持经济增长的能力却越来越受到挑战: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越来越差;财政政策的作用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不能以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代替政府支出启动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就可能陷入极大困境之中。这些增加支出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债务混乱和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经济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寻找替代刺激私人部门的方法来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出对劳动力需求的无限空间,同时使这些就业量与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的利润目标相独立。由于政府能够将就业目标和利润目标相分离,所以对劳动力无限需求的责任就应该由政府来承担。但需要指出,这一过程必然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而不能够像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那样,国有企业成了政府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工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角度看,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也是严重存在的,只不过由于国有企业不自负盈亏,不讲经济效益,多余的劳动力隐性失业才没有成为社会上公开的显性失业者。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企业逐渐成为市场

上海市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常识》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素材 (2)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一、要点讲解 1.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 复习时要了解,社会生产中众多产业部门和行业,被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狭义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行各业的总称,又被称为广义的服务业。 复习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三大产业划分的标准是“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二是第一、二产业是两个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最基本的部门,第三产业则主要提供服务;三大产业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的产值一起被统计进入国内生产总值。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 (1)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2)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农产品原料,为工业品提供重要市场,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富余劳动力,为国家建设提供资金积累。 可见,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 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复习时要明白工业不是第二产业的全部,而是第二产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原材料。其中以提供物质技术装备的作用最为重要。 (2)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用工业品生产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 (3)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复习时要知道,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这一点是从第三产业通过提供各种服务,促进各经济部门的结合,推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发展,从而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来理解。 (2)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行业并存,能吸纳大量的和不同层次的各类人员,是我国当前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量的主要途径。 (3)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产业,有助于人们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和技术水平,陶冶情操。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其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今后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总体竞争能力。但是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由产业升级而引发的劳动就业问题。基于此,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全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作用,深入研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效果,探索适宜的产业技术路径,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兼顾解决就业问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促进就业并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业问题需要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增长。在为高速经济增长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理性地看到,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是源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廉价劳动力的投入。这种“高消耗、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无法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2002

年我国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开始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上来,但我国很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008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各国纷纷出台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方面期望挽救危机,另一方面期望通过创新布局谋求实现后危机时代的领先。这次危机虽然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同时也促使我国政府高屋建瓴地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在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由产业升级而引发的劳动就业问题,值得关注。从作用机理来看,产业升级对就业的影响十分复杂,学者们对此也持有不同的观点,具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产业升级对就业具有破坏效应,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资本和技术会逐步取代劳动力,带来大量的失业人口;另外,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层次也进一步提升,如果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则会形成低素质劳动力供大于求、高素质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对就业也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产业升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毁灭旧有工作的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并且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更多的利润可用于再投资,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样可以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李小鹏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是高一经济常识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第三课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因为它是联结第三课中两部分内容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纽带。在前一课时学习了《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现阶段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为接下来就业有关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学情分析:高一新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在理解抽象的理论问题方面存在难度,对国家的政策条文存在陌生感和距离感,必须用生动、感性的材料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才能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身边熟悉的社会资源,调查研究本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与本校同学家长的就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与变化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与我国现阶段劳动就业在三大产业之间的变动趋势,理解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2、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在搜集、筛选社会信息过程中,提高学生信息处理与实践探究的能力;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朱家角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通过对我国产业发展现状与就业形势的了解与思考,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劳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源。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一政治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单元综合 沪教版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因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B) A. 目的是显著提高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B. 有助于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C.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唯一途径 D. 是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2.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逐步增设疗养院、休养所、文化宫、运动场、图书馆等设施供劳动者享用。这表明国家尊重劳动者的(D) ①取得劳动报酬权②休息休假权 ③获得劳动保护权④享受社会福利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处理争议最重要的环节是(C)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5、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党中央如此重视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是因为(B) 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③调动农民积极性,扩大内需的需要④还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小王是一家电脑公司的员工,因欠薪和待遇问题与公司发生了劳动争议,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小王一纸诉状把公司告到了人民法院,但法院没有受理。这是因为在诉讼前小王未经以下法定的必经程序,即(C)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劝说 7. 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我国正在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下列提法中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是( B ) A.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019年我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

我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 作者:李长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5年11期 1995年,我国人口突破了12亿大关,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在经济高速度增长的同时,人口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流动的人口达8000万之众,汹涌澎湃的“民工潮”冲击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城市劳动失业率不断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总计达2亿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相当一部分正在以无序的形态流入城市,形成一支远远超过我们统计数字的失业大军。人口增长、劳动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复杂的正相关与负相关的关系,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特别多的发展中大国,认真研究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之间既带有一般性又带有特殊性的规律,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70年代以来,我国坚持不懈地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控制取得了显著成绩,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了差不多一倍。尽管如此,我国的人口发展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即使增长率下降,增加的绝对数还是相当大的。现有人口的庞大绝对数字和每年净增1400多万人的基本格局仍要长期持续下去。据保守的估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6亿。 显然,现在我国12亿人口对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过于沉重的负担。人口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世界不少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都面临着深刻的人口问题。现在粮食生产的增长已经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世界人口若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增长,三、四十年内粮食短缺将是人类生存面临的共同问题。到2030年,我国粮食需求缺口将达21600万吨,即使到时候中国经济已有实力拿出大量外汇进口粮食,在世界上恐怕也很难找到可以供中国这么大需求胃口的粮食供应地。 从国际人口动态比较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增长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而下降的,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当前我国除了要继续坚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政策之外,还要尽快地把经济搞上去。只有这样,才可以早日改变长期以来十分被动的人口政策。 从人口的年龄结构看,在出生率比较高的贫困和发展中国家,0-14岁的非成年人口占的比率达到40%左右;而出生率较低的欧美国家和日本,非成年人口仅占21-22%。非洲、拉美、南亚等从属人口指数高达80—90%,而发达国家的从属人口指数为50-60%。显而易见,发展中国家沉重的从属人口负担和高人口出生率同样,对经济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制约。80年代以来,非成年人口的比率低于30%,有了明显下降,1990年从属人口指数为63%,与世界平均数持平。但应当看到我国与其他所有国家的不同和其中的隐忧。由于我国不得已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不是渐趋缓慢而是陡然下降,这样,今后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将变得比任何国家突出,在20年后,会一下子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在作出控制人口的两难选择后的一个必然代价。应当进一步看到,非成年人口虽然是纯粹的消费者,但却是一种潜在的劳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 第三产业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增长,2008年GDP增速保持在9%左右,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也取得了巨大发展。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岗位,实现了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同步发展。本文重点就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人口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测算,量化第三产业及内部主要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为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关键词:第三产业就业 一、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及对劳动就业的带动情况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第三产业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投资建设成就显著。随着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新兴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家政服务、职业介绍、物业管理、信息咨询等服务形式方兴未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买卖迅猛发展。会计和审计咨询、科技咨询、法律咨询、市场调查等行业积极发展,加快了会计师、律师等专门人才的培养步伐。规范发展了典当、拍卖等商品市场中介服务方式,稳步发展证券、保险、房地产、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建立健全了保险经纪代理等中介人制度,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劳动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2008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571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33.2%。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站GDP的比重为40.1% 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GDP) 300670亿元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40.1% 就业人口77480万人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5717万人 第三年产业从业人说占总就业人数比重33.2% 上述数据参照《中国统计年鉴(2009)》 对第三产业发展和就业情况的回归分析

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以椒江区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 胡佩芬 2012-11-16 9:52:29 来源:《中国统计》2012年第7期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必然会带来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的组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是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 一、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关系 1.产业结构升级使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依次提高。与此同时,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到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不显著,大量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并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根据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椒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椒江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存在同步性(见表1)。

2.产业机构的升级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具有双向互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人才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人才结构调整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得以实现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因素。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形成大量的技术人才;技术人才不断开发出新兴技术;利用这些新技术又设计开发出新产品,新产品的生产会形成新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在这一互动作用关系中,人才结构处于主动作用的地位,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源动力。而人才结构的调整主要是为了符合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排挤和吸纳劳动力的双重效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由于资本和技术的替代作用,会排挤低素质的劳动力,高素质人才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时,便会出现职位空缺。这是对就业的排挤效应。另一方面,原有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会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吸纳作用往往会超过排挤作用,导致就业的增加。 二、椒江区劳动力与就业现状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抽样结果显示,椒江区经济活动参与率为73.62%,与“五普”的72.24%相比略有提高。我区劳动力与就业现状呈以下特点:劳动力总量呈增长态势,劳动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化;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产业构成变化较大,在第

【发展】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默写答案

【关键字】发展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一、重点知识: 1、三大产业的地位 2、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与目标 3、休息者的权利与义务 二、基础知识分层目标: ◆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A) 1、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2、农业的地位(作用)及其表现【★】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 表现:(1)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农业。 (3)可见,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 3、工业的地位及其表现【★】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起着主导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 表现: (1)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物质、大量的原材料。 (2)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3)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4、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定义【▲】 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它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2)第三产业的特点【▲】 一般不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 (3)第三产业的地位【★】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现代产业发展趋势(A) 1、产业结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 2、现代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 (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2)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3)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3、高新技术涵盖的六大技术产业部门是信息、生物、新材料、能源、宇航、海洋开发 ◆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休息就业的影响(B) 1、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举措【★】 (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 (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 就业关系

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经济学 班级:10706 完成日期:2013年5月10日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越来越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并且在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作出很大的贡献,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线性回归的计量方法(方法)对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贡献率及就业结构趋势等作了分析 关键词:产业劳动力就业国内生产总值回归分析 劳动力就业问题是每个国家都必须关心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查阅文献发现,国内有众多的学者对劳动力就业进行了分析,但根据产业结构结合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分析却很少,本文综合性描述了我国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变化情况,劳动力在三产业中就业情况,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对劳动力在三产业中就业结构进行了回归分析。 一、我国的产业变动变动及劳动力就业情况。 1、产业变动情况。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且在“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的变动仍然保持了这一趋势,只在2010年中,第三产业率下降了1 个百分点,但大的趋势仍然为一直上升的趋势。 图一: 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形成的动态图(图) 可以看出:三个产业产出在总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变化:第一产

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在1990以后,低10%的范围变动;第二产业国内生产值所占的比重一直在50%的范围波动,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 基本上是保持着上升的趋势。 2、劳动力的变化。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劳动力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图2 , 我们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中未从业的比例在逐年下 降,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具体是,第一产业从持续下降至35% ,第二产业从20%持续上升至305 ,第三产业从18%上升至40%.我们看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改变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就业方面有着显著的提升。 二、中国的就业结构趋势及国际比较 配第克拉克定律揭示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尽管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劳动力就业结构可能会因为国家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其基本趋势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等非农业部门转移,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会出现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现象。库兹涅茨的多国统计和钱纳里的多国模型的实证研究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存在。 从历史趋势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第一产业结构偏差越来越大,第三产业的结构偏差整体趋势是越来越小,这是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但是,我国的第二产业结构偏差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 从国际横向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多国模型表明,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世界其他国家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偏差

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默写答案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一、重点知识: 1、三大产业的地位 2、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与目标 3、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A) 、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2、农业的地位(作用)及其表现【★】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 表现:(1)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农业。 (3)可见,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 3、工业的地位及其表现【★】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起着主导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 表现: (1)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物质、大量的原材料。 (2)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3)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4、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定义【▲】 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它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2)第三产业的特点【▲】 一般不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 (3)第三产业的地位【★】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 、产业结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 2、现代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 (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2)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3)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3、高新技术涵盖的六大技术产业部门是信息、生物、新材料、能源、宇航、海洋开发

劳动就业形势分析展望

劳动就业形势分析展望 劳动就业形势分析展望 劳动就业形势分析展望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得到改善。但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城镇就业压力增大,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难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全市就业再就业形势总体分析 (一)1—9月劳动就业情况及特点 全市就业再就业目标完成较好。1—9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7万人,完成省政府实施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114.36%;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1.8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94%,“4050”人员完成456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08%,城镇登记失业率3.76%,控制在.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7.7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8.46%,新增参保人数完成3.0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85%。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全社会从业人员平稳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是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主要途径和根本保障。经济发展越快,提供的就业岗位越多。近几年,郴州经济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速度发展,为实现全社会从业人员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达274.36万人。与相比新增7万人,增长2.62%,其中:城镇单位(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实现就业约28.04万人,同比减少4万人。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从业人员约26.54万人,同比增长21.41%。农村从业人员约219.78万人,同比增长2.75%。 2、个体、私营经济活力增强,就业人员增长迅速。1—9月,全市完成新增就业人员4.57万人,其中:个体、私营企业新增就业人员1.82万人。全市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从业人员约26.54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8.69%.每年新增就业人员2万多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城镇就业的主要增长点。 3、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第二、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是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人员最具潜力的行业,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第二、三产业中的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就业结构得到改善。全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48:21.6:30.4,与相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了0.7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增加了0.7个百分点。 4、就业方式、就业观念进一步转变,就业渠道不断拓宽。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现了新的行业、新的职业,人们的就业观念也随之有了新的改变,社会就业呈现多层次、多形式格局。一是通过开展灵活的家政服务实现就业。如在城市涌现的大量钟点工,家政公司、搬家公司等。二是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群体。1-9月,全市各级社区补贴公益岗位800多万元,安置就业人员8251人。三是通过技能培训,与周边地区及沿海城市建立劳务合作关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9月,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4.52万人次,自发外出或通过有关部门介绍输出劳务人员85.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2.84%,同比增加1.6万人,形成了新的劳务经济产业。四是鼓励发展私营、个体等非公有经济创造就业机会。为下岗职工开办个体、私营企业给予政策优惠,提供低息贷款支持,自谋职业人数增加。据统计,全市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992本,提供小额低息贷款843笔,金额1455万元。 (二)就业和再就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我市劳动力仍处在高成长期,加上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成效逐步显现,部分行业受冲击较大,就业再就业面临种种困难。 1、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从供给方面来看,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全市新增劳动力人数约9—10万人,减去自然减员和其他减员等因素退出劳动年

浅谈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就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谈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就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谈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就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有需求就有市场,在劳动需求的促使下,职业技术教育也就应运而生。在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要正确地协调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保证供求市场的平衡,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从我国劳动就业形势方面展开了分析,探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劳动就业形势与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关系,拟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劳动就业职业技术教育经济发展就业形势 一、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仅仅依靠传统的劳动方式注定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最终将会被淘汰。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及促进社会和谐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技术的研发需要高端专业人才,而后期真正的投入生产则仰仗于底层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职业教育提高了人才队伍素质,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撑了行业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劳动者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工作的热情,提高对工作的忠诚度,企业非常需要这样热忱度高的技能型技术人才。 纵观当今职业教育整体形势,呈蓬勃发展之势。我国正处于关键的社会转型期,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仍将不断扩大,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仍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在我国劳动就业市场以及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我国劳动就业形势 当今就业者就业行业选择多元化,但合理就业的比率则很低,这是由对自身未来工作的要求看法以及自身能力素质决定的。多数就业者趋向于选择自己喜欢或者专业对口的工作,而并未考虑自身的能力能否胜任,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据最新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仅达38%,而研究生就业率仅占三成,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受教育程度高了,自视也甚高,不合心意的工作宁愿不做,把

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就业

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就业 一、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必然会带来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的组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是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 1.产业结构升级使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依次提高。与此同时,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到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不显著,大量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并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根据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存在同步性。 2.产业机构的升级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具有双向互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人才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人才结构调整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得以实现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因素。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形成大量的技术人才;技术人才不断开发出新兴技术;利用这些新技术又设计开发出新产品,新产品的生产会形成新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在这一互动作用关系中,人才结构处于主动作用的地位,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源动力。而人才结构的调整主要是为了符合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排挤和吸纳劳动力的双重效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由于资本和技术的替代作用,会排挤低素质的劳动力,高素质人才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时,便会出现职位空缺。这是对就业的排挤效应。另一方面,原有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会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吸纳作用往往会超过排挤作用,导致就业的增加。

高中地理 产业结构调整及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教案

第三课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 第二节第一框产业结构调整及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以及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学会在情景材料、图表数据中获取信息、获得新知识的思考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了解未来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深刻影响,看清现阶段的劳动力就业方向。 二、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 1.教师收集《我国的苹果出口之路》相关资料,做好多媒体展示准备。 2.学生收集《杨浦区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相关资料,作介绍准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世界公认的十大健康水果是哪些吗? 生:苹果、梨、草莓、等等 师:苹果排名第一。现代医学资料研究表明,苹果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维生素B1、B2等营养成分。中医也认为,苹果对治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有疗效。因此,世界市场对于苹果的需求非常大。 【多媒体显示】我国的苹果出口之路(1) 我国是苹果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特别是中国烟台的苹果非常有名,但我国往年的苹果年出口量仅占总量的1%左右。出口量小的主要原因是质量差,大小不均,含糖量低,虫果率高,采后保质能力差,果实农药残留超标等。而且我国水果加工量仅占总产量的7.5%,水果的储藏能力也较低,不足总量的15%,烂果率高达25%以上,再加上高档果率不足5%,这必然造成普遍的卖果难,苹果出口量非常小。再来看远到而来的“洋水果”,个头大,外形美观,包装精美,价格也普遍比较高,如日本的红富士。日本的苹果加工量更是占到了总产量的23%,远远高于我国。 师:我国以往的苹果产量很高,出口量却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呢? 生:品种少,产品差,加工量较少等。 师:但是现在我们的苹果出口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多媒体显示】苹果出口之路(2) 我国现在的苹果种类繁多,有富士、乔纳金、王林、北斗、新红星等,这些种类的苹果不仅产量丰富,而且个头大,外形美观,口感佳,抗病虫害能力强。 目前对于苹果这种水果的加工量也增大了,除了新苹果以外,我们还把苹果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加工,最多见的是做成冷冻苹果,直接压榨成新鲜苹果汁或制成浓缩苹果汁,制成袋装的苹果薄片或脆片,或者苹果罐头,苹果果冻软罐头,脱水的苹果产品,甚至加工成苹果酒。 师:现在我们的苹果出口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大家来说说为什么? 生:各种优质的苹果种类出现了,改变了原来苹果口感差,外型不佳,抗病虫害能力差的质量问题;各种各样有苹果加工成的制品多了,如苹果汁、苹果罐头、苹果酒、苹果片等。 师:原来我们的苹果产量丰富,可是质量不好,而且品种单一。后来我们采取各种现代化科学培育的方式,如嫁接、选取国外优秀品种回国培育等方式,培育出了一批品种优良的苹果新品种。 苹果的种植技术也发生了改革,推广“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苹果种植技术,使苹果产量连年增加。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但是大部分地区进行的还是传统农业,我国已加入WTO,苹果等农产品的供给也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 作者:佚名时间:2007-11-21 19:59:00 一、问题的提出和已有的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发现,在3%的GDP 增长率水平上,GDP 增长速度每提高2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下降1个百分点;反之,GDP 每下降1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上升1个百分点。奥肯定律被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明,也就成为调控宏观经济,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依据。 但是,统计分析显示,20世纪80年代我国GDP 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就业增长0.32个百分点,而目前还不足0.1个百分点,“九五”期间就业增长速度不足“六五”的三分之一。为什么我国在1997年以后进入稳定增长的阶段,劳动力市场却失衡加剧,失业率逐年增加,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呢? 国内关于中国的就业问题的思路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条从劳动力市场角度讲。蔡昉、顾建平认为传统的就业制度、工资制度和分割的劳动就业市场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第二条思路从供给方面讲。岳崇明、赖小琼、胡鞍钢等人认为非正规就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虽然中国的就业问题与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需求有关,但是我们认为我国的就业问题需要联系产业结构考虑,一方面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问题,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内部的协调发展问题。 二、中国的就业结构趋势及国际比较 配第克拉克定律揭示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尽管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劳动力就业结构可能会因为国家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其基本趋势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等非农业部门转移,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会出现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现象。库兹涅茨的多国统计和钱纳里的多国模型的实证研究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存在。 从历史趋势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第一产业结构偏差越来越大,第三产业的结构偏差整体趋势是越来越小,这是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但是,我国的第二产业结构偏差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其中在1987—1991年期间偏差最小,但是随后又扩大,并且在1998年后不断扩大,这与库兹涅茨和钱纳里总结的国际经验正好相反。库兹涅茨和钱纳里认为,在工业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