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情况分析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情况分析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

第三产业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增长,2008年GDP增速保持在9%左右,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也取得了巨大发展。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岗位,实现了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同步发展。本文重点就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人口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测算,量化第三产业及内部主要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为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关键词:第三产业就业

一、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及对劳动就业的带动情况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第三产业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投资建设成就显著。随着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新兴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家政服务、职业介绍、物业管理、信息咨询等服务形式方兴未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买卖迅猛发展。会计和审计咨询、科技咨询、法律咨询、市场调查等行业积极发展,加快了会计师、律师等专门人才的培养步伐。规范发展了典当、拍卖等商品市场中介服务方式,稳步发展证券、保险、房地产、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建立健全了保险经纪代理等中介人制度,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劳动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2008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571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33.2%。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站GDP的比重为40.1%

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GDP) 300670亿元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40.1%

就业人口77480万人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5717万人

第三年产业从业人说占总就业人数比重33.2%

上述数据参照《中国统计年鉴(2009)》

对第三产业发展和就业情况的回归分析

下表为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

1988年~2008年第三产业生产值与第三产业就业情况

年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万人)Y 第三产业生产值(亿元)X

1988 9933 4590.3

1989 10129 5448.4

1990 11979 5888.4

1991 12378 7337.1

1992 13098 9357.4

1993 14163 11915.7

1994 15515 16179.8

1995 16880 19978.5

1996 17927 23326.2

1997 18432 26988.1

1998 18860 30580.5

1999 19205 33873.4

2000 19823 38714.0

2001 20228 44361.6

2002 21090 49898.9

2003 21809 56004.7

2004 23011 64561.3

2005 23771 73432.9

2006 24614 84721.4

2007 24917 103879.6

2008 25717 120486.6

对以上数据做简单的散点图

散点图显示第三产业生产值X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Y间存在强烈的依赖关系。随着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就业人数也随之增加

设第三产业就业人数Y受到1个自变量X的影响,这种影响关系可归结为线性关系:

Y=β_1+β_2 X+ε

其中β_1 、β_2为待定参数,ε为随机误差,且Eε=0。

图1 模型综述表

模型综述中给出了调整的判定系数R ?^2=0.838,一般来说R ?^2?0.8就表明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可以接受。

图2 方差分析表

残差分析表给出了SSR、SSE以及SST、F统计量的值与对应的P值,由于Sig.=0.000,可以判定回归方程是非常显著的。

图3 系数分析表

系数分析表给出了常数项β_1与回归系数β_2的估计,由此得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Y关于第三产业总产值X的回归方程为:

Y=12930.464+0.135X

三、影响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主要障碍

尽管近年来第三产业发挥了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具体说来,以下几个方面是影响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障碍:

(一)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

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一个产业,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无论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还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都不高。说明第三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要通过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第三产业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近年来加大了对基础服务设施如社区服务设施、劳动力市场设施和农产品流通设施的建设,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投资主要靠政府主导,靠市场带动的机制尚未完善。投资结构也不甚合理,第三产业中用于科研、技术服务和金融等方面的投资不足,再加之地方财力有限,相关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大,其就业的潜力难以发挥。

(三)人才培养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不理想

一些新兴服务领域,如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行业是就业弹性较高的领域,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由于对第三产业的人才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人才培养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难以对接,人才培养跟不上市场的要求,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劳动就业的对策措施

要继续发展和提高传统第三产业,鼓励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加快优化行业结构,全面扩展第三产业规模,增大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继续鼓励和支持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和仓储、批零贸易、餐饮和邮电通信等传统行业的发展;重点加快发展以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及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生产性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加强对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管理和监督,通过制定规划,引导第三产业发展方向,鼓励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一)大力优化环境,促进健康发展

第三产业大多属于竞争性行业。零售餐饮业、运输邮电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等经营性第三产业,这些行业只需政府创造一定的发展条件,而无需直接投入,就可以得到迅猛的发展。一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肃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限制竞争行为及其他违法行为,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摊派、收费、罚款,创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二是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政府从县级财政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鼓励发展的第三产业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吸引更多银行信贷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三是出台重点行业的扶持政策。采取积极的财税、金融、投资和价格政策,对旅游业、社区服务业、商贸物流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完善出台相应

的扶持政策,在政策、机制上对各种新兴的服务行业加以扶持和引导,加快其发展。四是制定积极的消费政策,优化服务消费环境,鼓励和引导居民扩大住房、旅游、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消费支出,改善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

(二)加强劳务输出,扩大异地就业

扩大劳务输出是提高劳务输出的整体规模和效益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劳务输出产业化发展步伐,实行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和一体化服务。一要规范和强化劳务输出管理,依托现有就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劳务输出人员的职业培训,积极探索以市内培训、市外就业的方式扩大劳务输出的途径,与沿海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二要进一步健全劳务输出管理体制。

(三)逐步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体系

市场是商品的集散地,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商品经济。经过培养和完善规则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为重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推行现代化营销方式,调整内部结构,增强企业活力,构建以商品市场为基础,要素市场为支柱,与经济相适应的较为完善的商品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各类市场,主要依靠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要敞开大门,让自治区乃至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我市。首先,各级政府要在经营场地、筹集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简化登记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以促进各类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其次,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利用地区的种种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品、农副产品等消费品市场等。其三是要发展、开发消费市场,改革传统商业的运营模式,逐步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

(四)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为第三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产业是以城市经济繁荣为特征、以城镇经济为基础载体的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就是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进一步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以至定居的门槛,发展乡镇企业,充分发挥其规模小、成本低、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给予有效的经济政策,在税收方面大力扶持,可以有效拓宽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引导农民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向二、三产业转移,努力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五)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高第三产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快第三产业各类人才的培养,选拔和造就一支素质高、作风硬、懂经营、善管理的第三产业的管理人才,培养一大批能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需要的服务专业人才。活化用人机制,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积极吸引和聘用县内外高级人才。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 如上岗培训 ) ,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竞争意识和业务水平,增强其就业、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 9月份,应届高校毕业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明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已在四处奔走找工作了。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正在各个城市集中进行。 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高度关心的话题。今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660万人,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每年都有近7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来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监测显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弱的情况下,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好于往年。 但多数高校毕业生还是感到压力重重。“找工作太难”、“起薪太低”、“大学毕业生还不如农民工抢手”……找工作、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仍然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严峻现实。 高校毕业生毁约率走高—— 大学生找工作不难,找一份自己满意、又能胜任的工作不容易 当同学们都已经开始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的时候,南京大学(微博)(招生办)工程管理学院2007级学生寇羲却每天泡在图书馆,准备明年初考研(论坛)。 去年底,寇羲也和其他同学一样,一边努力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结果,既没找到满意的工作,考研准备也不充分,两头都没有着落,只得再复习一年。 寇羲学的专业是工业工程,毕业后一般都会到制造业企业工作,但她一直想从事与IT、金融有关的职业。所以,找工作期间尽管收到了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几家企业的录用通知,但因为“不想去工厂”、“专业不对口,做得很吃力”、“薪水待遇太低”等原因,寇羲放弃了这几个录用通知。 “我自己总结,觉得大学期间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什么思考,找工作的时候才忽然发现自己的专业出来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不是自己愿意做的,因此有些工作找到了也没有签约。”寇羲告诉记者,“耽误了一年,很可惜。”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状况基本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的情况下,对多数毕业生而言,找一份工作不难,但要找一份自己满意、又有能力胜任的工作却并不容易。 毕业生就业毁约率增高,颇能反映当前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据权威机构对全国692所高校近2万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调研显示,16%的毕业生曾经有毁约的经历。在毁约的原因中,拿到了更好录用通知的以41%的比例排在首位。其他原因

计量经济学---第三产业..

中国第三产业增长值指数 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 专业名称:经济学 班级:经济121603班 学生姓名:武立婷 学号: 201216050329 指导老师:乔彬 二零一五年一月

摘要 第三产业是指除了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企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可以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第三产业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转化,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快现代化的进程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众所周知,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仍存在巨大差距。本文旨在对影响中国第三产业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找出其因素,并针对它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第三产业;分析;建议

1 模型设立的背景及意义 1.1 设立模型的背景 第三产业是指除了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企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可以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业等等。范围极为广泛,基本上可以算是一种服务性产业。在我国,第三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以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期内部结构也进一步得到优化,不但传统的第三产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饮食业等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一些新兴的第三产业如旅游,电子信息服务,贸易及房地产等部门也保持着迅猛地发展势头。它不仅能够多方面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而且还以其特有的服务职能,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因此,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当今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服务市场会引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对于尚处于稚嫩阶段,总体竞争实力还很弱的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必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了解到影响第三产业的因素所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供参考,使我国的第三产业在持续的增长的同时还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劳动人口的就业压力。 1.2 模型设定的意义 首先,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扩大就业。从地方财政收入看,工业经济以增值税为主,仅中央财政就拿走75%;第三产业则主要实行营业税制,其税收绝大部分留在地方,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最为直接。在就业方面,三产提供的就业岗位比重高、空间大。 其次,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降低单位GDP能耗,减轻环境污染。 第三,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物质文化需要。

2018中国就业情况分析

2018年我国就业人数统计、人均收入支配及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字体大小:大中小2019-01-12 09:44 来源:中国报告网 就业人口,在我国是指在16周岁以上,特殊职业需要18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城镇就业人口是指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就业人口,包括在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从业的人员。 一、我国就业形势的基本特征 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减速换挡、结构优化调整、动力加快转换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显得更加重要。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稳就业”放在了“六稳”工作之首。在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延续稳定向好势头。但也应注意到,就业领域存在的一些区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仍比较突出,对实现高质量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1、就业整体形势延续稳定向好 2009年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部

2018年以来,尽管面临来自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外部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环保要求趋严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等内部环境压力,我国就业形势整体仍呈现稳定向好的态势。从就业人数看,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6万人,同比均增加3万人。从失业情况看,1-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在5.1%以下的较低水平,低于5.5%的年度调控目标;6-9月,全国主要就业群体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维持在4.3%-4.4%的区间小幅波动;三季度末,全国登记失业率为3.82%,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降至多年来低位。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2、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占GDP的比重达到53.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对保持就业稳定发挥了重要贡献。测算表明,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人数大约比第二产业多20%左右。2017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44.9%,高于第二产业16.8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内部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就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速居前。随着网店、微商、网购快递等网络创业就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1978年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部 3、创业创新成为就业增长重要源泉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 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 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长师青年在线发布单位:信息网络部发布时间:2010/5/3 阅读:224次近几年随着国家劳动就业制度与毕业生就业制度得改革,为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创造了良好得条件,但同时也使毕业生承担了选择主体得巨大压力与竞争得严峻挑战。“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得出现,使大学生得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家长及学者关注得话题,并成为社会得焦点问题之一.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得原因就是多方面,也就是较复杂得,而大学生得就业去向、择业标准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就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得一个不可忽视得原因。了解大学生得择业意向,加强对大学生得就业指导,帮助她们就业,就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得重大课题。 近期,我系组建了“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小组”,在南京市人才市场对前往应聘得1000名大学生就业行为与意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外企就是大学生就业得首选;(2)大学生期望收益越高就业概率越低. 一、调查方式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得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回收率为94%。 二、问卷内容设计 针对毕业生就业得主动性、依据、态度、所需信息等方面,共设24个选择题.(见附: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三、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为10届毕业生。 四、调查分析:五种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 通过调查得结果,经过详细得分析发现,影响毕业生择业行为得因素可以分为五类: 因素一:劳动力市场得制度性分割,影响大学生择业取向

为了了解大学毕业生得择业取向,调查小组在问卷中设计了以下一个问题:您意向就业得地区就是哪里。调查结果发现,将近八成得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部分学生愿意去西部就业;大中城市就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得首选;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 22、6%得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而77、4%得学生不愿意去,也就就是说有将近八成得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从性别来瞧,男生愿意去农村工作得比例比女生高出5个百分点.21、5%得毕业生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这比一般人想象得比例要更高些,因为西部地区并不等于农村地区,特别就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国家西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显得落后,因此,65%得毕业生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由于学生最瞧重得就是发展前景,而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得改革开放,无论就是经济发展水平,还就是市场化程度,为大学生今后得发展提供了更多得发展空间。因此,沿海地区成为大学毕业生得就业首选。 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调查小组将单位划分为8类,即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外企、乡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与其她。调查结果显示:“外企"就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得首选单位,占近30%。实际上,最近十几年来,外企一直受到学子们得青睐。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得逐渐消融,“党政机关"得吸引力较以前相比减弱,但仍有近1/5得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究其原因,调查小组分析认为,除工作相对稳定外,在很多人得心目中,公务员就是个非常体面得职业.“高新技术企业”排在了第三位,超过“国有大中

浅析提高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一)

浅析提高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一) 本文通过对中小型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的优势分析,具体研究了青海省中小型企业吸纳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企业自身管理及就业人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增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当前,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当中,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劳动力总量的矛盾还是相当突出。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会异常地显现。一方面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过程中,对技能工人、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会有明显的增加。另一方面与用人单位要求相适应的技工技能人才相对短缺,所以这个矛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更加显现。三是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 国内外研究和现实无不证明中小型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跃市场、促进就业、完善竞争、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以及某些客观因素存在,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瓶颈。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部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经济发展环境方面都要明显好于西部地区。 一、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优势 1.创业相对容易。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少,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更少,门槛较低,创业风险较小。一个人或几个人联合就可以创办一个小企业,规模小,创办速度快,能迅速建成投产,提供劳动力就业机会也较为迅速。另外,从行业分布来看,目前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很广,涉及了几乎所有竞争性的行业和领域,除了航天、金融保险等技术、资金密集度较高和国家专控的行业外,广泛的分布在第二、三产业的各类行业中,如采掘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这使得中小企业的创业很容易。 2.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大。中小企业集中在规模经济较小、资本需求量少、见效快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为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虽然从单个企业来看,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少于大型企业,但是从整体来看,中小企业就业的人员要远远大于大型企业。 3.资本有机构成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相同的资金投入,中小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再创造新岗位的能力方面远大于大企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据统计,同样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创办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是大企业的四倍多,可见中小企业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4.能够灵活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从发展模式看,中小企业更能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专业化分工细,中小企业的产业聚集化程度较高,多数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容易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更容易吸纳劳动力就业。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中小企业投资起点低,组织成本低、规模小,进入和退出市场容易,一方面它吸纳就业的成本低,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经营灵活,容易转产,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较强,能根据环境的改变快速进行转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均能形成对就业的快速需要,对劳动关系的调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也是保持中小企业较高就业机会的重要因素。 二、青海省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 位于西部青海省内的中小企业,近几年来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条件,迎来了难得的新的发展机遇。首先是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青海省已经形成了以水电、石油天然气、盐湖、有色金属等四大支柱产业,以及依托高原无污染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的特色产业,为中小企业在青海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产业空间;第二就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最后是政策环境的完善带来的保障作用,如各地信贷体系的建立、产业集群化的推动、扶持重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等。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太原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理工院班级:生科063 姓名:赵乐学号:9 指导老师:唐瑞 摘要: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一行13人组建了温州大学“与我同行共访校友足迹”暑期社会实践考察队,走进温州乐清,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从点—线—面的角度寻求相关信息。 关键词:历届大学生就业状况温州大学温州乐清民营企业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2008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2008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的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劳动就业与第三产业增长关系计量分析

劳动就业与第三产业增长关系计量分析 一般认为,第三产业是增加就业的主领域,而本文从另一个角度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广东劳动就业与第三产业增长的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到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探索了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实证分析表明,从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增加值,但行业内部结构调整过程中就业结构的变化差异制约着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发挥。 标签:劳动就业;第三产业增长;协整;误差修正模型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伴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第三产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其第三产业增加值更是一直居于全国首位,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引起就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和外省劳动力大量涌入,导致广东劳动力供给的压力持续增大,同时制造业对就业增长的吸纳能力逐渐减弱以及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的涌现,使解决就业成为广东目前乃至今后长时期内的艰巨任务。因此,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就业问题,研究两者的相互关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劳动就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首先,对经过处理的数据进行平稳性分析,以避免“虚假回归”的问题。然后,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辩证地确定两者的相互关系。最后,在协整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研究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短期动态关系。 2 广东劳动就业与第三产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2.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分别选取1978—2007年的第三产业从业人数(L3)和第三产业增加值(GDP<SUB>3)作为劳动就业和第三产业增长的衡量指标。考虑到指标可得性以及时间序列资料的可比性,对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按1978年的可比价折算。同时,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以及数据的波动性,分别取自然对数形式表示为lnGDP<SUB>3和lnL3。 2.2 平稳性检验 本文运用ADF单位根检验(Augment Dickey-Fuller test)来对以上对数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和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如果直接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就会出现“虚假回归”现象。因此,对它们分别取一次差分并再次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它们的一阶差分形式ΔlnGDP<SUB>3和ΔlnL3都是平稳

工作分析总结与建议

工作分析总结与建议 耿小东 一、我们存在的问题 当初在与汇仁签订的合同中没有约定工作分析这一项工作,后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决定做工作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组织结构的调整结果必须在工作分析中得到体现,即形成部门职能说明书和新增岗位以及经过调整岗位的岗位说明书;二是为了给薪酬划分等级,进行工作分析为岗位评估做准备。这样看,工作分析工作就成了整个人力资源项目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觉得就是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不足为工作分析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和比较被动的局面。 以上的问题澄清了,接下来的就是技术上和组织上的问题,考虑到工作分析兼有以上两种性质,我觉得我们这次项目开展中的的主要问题是: 组织方面 1.工作分析应该是阶段性的任务,而不应该与薪酬并行,在工作分析主体 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可对薪酬的框架与思路进行整体设计; 2.工作分析应该由大部分人进行参与,且应该有组织结构项目的成员; 3.工作分析需要的时间没有一个总体规划,应该综合汇仁的规模(岗位数 量)、细化程度来估算一个合理的时间;需要多长时间,做到什么程度可 根据工作进展的情况与客户保持不断的沟通,以便明确责任和肯定阶段 性成果。 汇仁工作分析备忘 ?在工作分析培训时,应该由陈年代参加主持,以提高部门主管的重视程度,为工作分析工作开一个好头;人力资源诊断报告和工作分析培训放在一起讲,时间安 排很被动,客户接受与领会起来比较凌乱,我们对培训的内容是非常清楚的,而 客户理解起来确需要一个过程; ?在做第一次岗位说明书的时候,给人感觉就很仓促,就像应付差事,没有考虑到客户的实际情况,大部分部门主管不重视,有些部门就直接将原来做过的岗位说 明书照抄照搬,草草了事; ?将收上来的岗位说明书没有进行规范和全面的修改,只是根据组织结构调整的情况对一部分管理者岗位的说明书做了职责与权利方面的统一,下发之后,大部分 部门又是连看也没有看就原封不动地交了上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综上所述, 花了时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直到标杆岗位开始进行职位因素评估之后,才对职责、权限方面尤其是任职者素质要求这一块做了比较严格和明确的统一规范。 技术方面

2018年就业形势分析

2018年就业形势分析 一、面临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一)适龄劳动力数量依然很大,供给持续高位运行,远远大于市场需求量。 2017年,全国适龄劳动力9亿人以上 2018年新成长劳动力1500万人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820万人。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1、三大困难群体就业“齐聚头”,压力剧增 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2、受经济环境影响,返乡农民工增多,回乡创业不易,带来 新的压力 A、企业改制、产能提升、高新技术更新,对劳动力的需求进 一步减少,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当前就业质量就一步提升,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急需提高。 B、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进,进城农民工 大量涌入,就业门槛降低,流动性增强。 C、受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复速过缓, 带来的企业倒闭和裁减员工的影响尚未全部衰退。 D、新的经济形式兴起,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制造加工业和 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就业方向逐步向第三产业和家庭服务业转移,带来了新的要求。 (三)高校扩招,带来高校毕业生持续困难的压力 A、高校教育与社会就业需求的脱节,就业信息渠道的缺乏与 不畅,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学、教的单一与孤立,理论与实践脱节,工作能力的欠缺, 缺乏职业生涯整体规划。 C、自我认识不足,盲目定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追求高 薪。 (四)、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带来就业发展的不平衡西部+基层———就业空间和就业机会更大,缺乏人才(环境 和发展空间不足) 二、积极的政策应对:拓展渠道,开展公共职业介绍,加强转移 就业,做好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就业援助,做好就业困难家庭的帮扶就业。 三、围绕脱贫攻坚,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活动。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人社部部署要求,人社部门的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从5个方面着手: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加强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促进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提高其社会保障水平;引导各类人才服务贫困地区;提升贫困地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其重点是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和培训。依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向贫困劳动力发布招聘信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活动,多渠道促进就业

2018年中国就业状况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就业状况分析 报告

目录 一、2016年就业发展基本状况 (4) (一)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增速下降 (4) 1.就业总量保持增长,规模增速下降速度加快 (4) 2.城镇新增就业量依然较高,登记失业率达到多年来最低水平 (5) 3.农民工总量继续扩大,增长速度加快 (7) (二)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分布更趋合理 (7) 1.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持续增加 (7) 2.城乡就业结构持续改善,城镇就业人员占比进一步提高 (8) (三)就业报酬继续稳步增长,增长格局有所变化 (9) 1.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继续保持增长 (9) 2.农民工收入增幅下降 (10) 3.行业工资增长变化较大 (11) 二、2016年就业工作的基本进展情况 (12) (一)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平稳推进 (13) 1.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仍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13) 2.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就业脱贫 (14) 3.积极推进其他重点群体就业 (15) (二)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16) 1.出台创业创新政策,为创业带动就业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16) 2.创业带动就业数量增加 (17) (三)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18) 1.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强 (18) 2.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 (18) 三、2017年中国就业形势展望 (20) (一)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依然是解决就业总量压力的首要任务 (20) (二)推进资源重组和相关改革仍旧是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所在 (21)

图表目录 图表1 2012~2016年全国就业总量及增长率 (5) 图表2 2012~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5) 图表3 2012~2016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 (6) 图表4 2012~2016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 (7) 图表 5 2012~2016年农民工总量、外出农民工数及总量增长率 (7) 图表 6 2012~2016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分布情况 (8) 图表7 2012~2016年城乡就业结构分布情况 (9) 图表8 2012~2016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10) 图表9 2012~2016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速 (10) 图表10 2012~2016年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及增速 (11) 图表11 2016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分行业年平均工资及增速 (12) 图表12 2013~2016年全年新登记企业数和增长率 (17)

2018年度医务科工作情况分析总结

2018年上半年医务科工作总结 2018年上半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医务科以改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为中心,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为主题,严抓医疗规范和核心制度的落实,保证医疗服务工作规范运行做了大量工作。现将2018年上半年医务科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工作情况: (一)医疗质量管理 1、以健全和完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为根本,以依法执业为基础,2018年上半年逐渐规范医疗质量管理各项登记,进行痕迹管理,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循序渐进。规范。 完成部内大交班培训,开始在我院实行部内大交班,共同协调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各科室的问题、抱怨越来越少,制度流程越来越好。 2、加强监督检查,科室每月对医疗质量进行自查,科室间交叉检查,医务科抽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现场点评,并限时整改,提高了检查效果。每季度召开医疗质量与安全例会形成了常规,确定参会对象、地点、时间、内容,重点反馈医疗质量检查考评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将整改项目例入下一次督查的重点内容,提高了督查和整改效果,医务科对医疗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与科室拟定整改措施。

3、医疗指标完成情况 开放床位数93张;门急诊总人次61062(去年同期53151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7911人次;出院总人数3117人次(去年同期2905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212人次;出院患者实际占用床位数16339(去年同期11137天),较去年同期上升%;病床使用率%(去年同期%),较去年同期上升%;平均住院日天(去年同期天),较去年同期增加天;手术台次835(去年同期773),较去年同期增加62台次;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去年同期%);处方合格率% (去年同期%);治愈好转率%;病历甲级率100%(去年同期%),较去年同期上升%;急危重症抢救35例(去年同期72例),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100%(去年同期100%);“三基”考核达标率%;孕妇建卡1679人;医院感染发生例数29例(去年同期13例),较上年上升%。 (二)教学与培训 1、2018年上半年组织2次“三基”考试,技能与理论相结合,合格率达,经补考后达100%(去年同期),“三基”考试成绩纳入绩效考核。针对临床医技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院内专题知识讲座12次(去年同期23次),共计参训900人次(去年同期1773人次)。 2017年我院外出参加短期培训23次(去年同期34次),参训达94人次(去年同期84人次)。 2、临床进修 (1)医务科制定下发了《临床进修学习管理规定》,对各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时间:2016-08-30 来源:阳光美文网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6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关键词:复杂而艰巨,仍难好转 又是“最难就业季”,76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多难? 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5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 月末,2016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渐入尾声。比起大型招聘会,这场招聘会规模显得小了不少。80家公司的招聘窗位依序隔出的通道中,摩肩接踵的应聘者似乎都带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不论男女,显然都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以使自己更富职场气质。在与招聘方的礼貌克制交谈之中,应聘者们仍有一些相似的复杂情感:急切、倦怠,期待中掺杂着焦虑。

就业难 在当下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6年就业形势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 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7万,以7%增长终结持续两年的报考颓势。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考研人群中56%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研大军中往届毕业生占了足足四成。经济下行背景下,压力正逐步向考研和就业传导。 以前老师老说我们专业工作难找,我想能有多难呢?但是就真的难到了这个地步,你不体验根本没法理解。”聂少卿说。他就读的专业是安全生产,如果毕业对口就业,则负责大型施工企业、大型厂矿、生产型企业等企业的安全生产。但最近两年来,受“去产能”等宏观政策影响,相关职位需求人大幅减少、就业紧张。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城市选择取向调查: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变热门 长期以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工作往往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梦想,这些城市因政治、经济等因素形成罕有的顶端优势资源,且足以让父母亲属们倍觉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偏紧和就业层面下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发展、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引言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与发展、家庭的稳定幸福、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近年来持续上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人才市场中竞争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不乐观,2013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这个数字在不断刷新,20l4年的毕业生人数729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非常大。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显示,美、英等国大学生就业也不乐观,青年人就业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对就业形势、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走向市场化,为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奠定良好基础。但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中,机遇与挑战都有。 (一)从统计方面看,社会人才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差距较大,

未能落实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持续增多,就业压力巨大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20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300万,每年将会有300万多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估计我国未来几年内在人才需求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人员过剩的现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的大环境联系密切,大学生就业也呈现出数量不匹配的特点。10年来,因为高校扩招力度加大,大学生数量增加走高,加上毕业时间、就业程序的同步造成了“一致”效应。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所下降,随毕业生数量增加而有所下降。如2010年到20l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由630万增加到了729万,6年里,毕业生数量增加幅度很快。 (二)从地域视角看,随着国家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的大量出台,二线、三线城市人才吸引能力将逐步增强 近几年,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面临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城市的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精英移民在一线城市的增加速度无法实现同步发展,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尤其是房价上涨等造成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加大。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大量“西部开发、中部掘起’’等政策出台,促进了一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经济规模、创业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对人才的吸引力将显着增强。 (三)从就业产业结构视角看,三大产业的就业空间各有优势,战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二: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

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 第三产业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增长,2008年GDP增速保持在9%左右,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也取得了巨大发展。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岗位,实现了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同步发展。本文重点就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人口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测算,量化第三产业及内部主要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为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关键词:第三产业就业 一、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及对劳动就业的带动情况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第三产业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投资建设成就显著。随着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新兴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家政服务、职业介绍、物业管理、信息咨询等服务形式方兴未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买卖迅猛发展。会计和审计咨询、科技咨询、法律咨询、市场调查等行业积极发展,加快了会计师、律师等专门人才的培养步伐。规范发展了典当、拍卖等商品市场中介服务方式,稳步发展证券、保险、房地产、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建立健全了保险经纪代理等中介人制度,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劳动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2008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571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33.2%。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站GDP的比重为40.1% 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GDP) 300670亿元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40.1% 就业人口77480万人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5717万人 第三年产业从业人说占总就业人数比重33.2% 上述数据参照《中国统计年鉴(2009)》 对第三产业发展和就业情况的回归分析

现状分析与工作计划

现状分析与工作计划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人,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充实的东西。只有这样,我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当中更好的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单位做出更多的贡献。也只有充实了自己,才能发现问题并有能力解决它。根据我馆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以下分析和计划。 一.情况分析: 1.我馆现有电子计算机24台,小型服务器1台、展示平台1个。(建议更换大型服务器1台) 2.上一年电脑设备卫生保养方面,做好不够好,本年度应注意,采取一些新措施,以推动本项工作的开展。 3.对于网络维护管理水平较低,鉴于本年度要开展网络科研开发,建议开展一些相应的实验,以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网络管理和维护,保证馆内网快速、高效、安全、稳定。 2.根据新的应用,不断调整并优化网络结构,合理分配网络资源。 3.加强网络技术监控,排除各种网络安全隐患,防止网络攻击和病毒风暴。 4.采取有效措施,精心部署微软系统补丁和网络防病毒系统,有效遏制网络带宽占用、网络攻击和病毒传播。 5.建立交互性服务网站,及时宣传网络及信息安全信息,解答用户遇到的各种问题。 6.创新网络运行与管理新体制,避免滥用网络资源和资源浪费。 7.加强机房的管理,高效合理的使用机房。把硬件设备进行编号,建立硬件设备简单账目。 8.做好设备卫生保养工作。 9.协同其他同事一起做好我馆数据库的建设。 10.及时做好工作中的总结工作,积累工作经验。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 2.加强工作的计划性,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与其它同事的合作,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 4.加强科室内、外的交流,及时进行沟通。 5.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向计算机使用者进行相关的技术指导。 6.借助行政力量进行管理。 7.向计算机使用者进行信息技术工作宣传,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自觉地加入到维护管理工作之中。 四.学习计划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 1.初步认识计算机及硬件概念。 2.简单DOS,Windows X系列 , Office办公软件简单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