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肠衣进出口情况

中国肠衣进出口情况
中国肠衣进出口情况

中国肠衣进出口情况

4.1.1 近5 年的出口情况

中国肠衣出口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年出口额在3亿美元左右。2002年受欧盟药残检验标准的影响,出口金额略有下降。经过肠衣出口企业的共同努力,2003 年肠衣出口出现恢复性增长,2004 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详见图8)。

4.1.2 出口总量和总额

我国出口肠衣主要包括猪肠衣和羊肠衣,其中猪肠衣年出口量维持在4万吨左右。2000年我国猪肠衣出口量为4.28 万吨,出口金额为1.89 亿美元,2004 年出口量增加到4.81 万吨,出口金额增加到2.37 亿美元,较2000 年分别增长12.35%和25.4%。羊肠衣出口量基本维持在1万吨左右,2004 年出口量最多,达到1.37 万吨,出口金额达2.64 亿美元。

4.1.3 出口的国内地区分布

我国肠衣出口地区的分布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市。2002年我国出口肠衣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省份为8 个,其中江苏省出口金额最多,为5605 万美元;2004 年,出口金额在1000 万美元以上的省份增加到12 个,其中上海和江苏的出口额均超过8000 万美元,分别为8734 万美元和8536 万美元。从肠衣出口的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这一地区的肠衣原料以收购和进料加工为主,其次是河北、山东、天津、四川、河南等传统出口地区。南部省份出口金额较少(详见表1)。

4.1.4 出口分类

我国出口的肠衣种类主要分为猪肠衣和羊肠衣,其中猪肠衣出口约占我全部出口额的50%。羊肠衣又分为绵羊肠衣和山羊肠衣两种,我国出口的羊肠衣以绵羊肠衣为主,出口额约占我肠衣全部出口额的30-40%,绵羊肠衣出口额约为山羊肠衣出口额的5 倍。其他类别的肠衣在我肠衣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详见图9、图10、图11)。

4.1.5 出口国别(地区)分布

我国肠衣出口市场遍及世界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肠衣主要出口市场,我国对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肠衣金额占我全部出口金额的70%左右,出口市场较为集中(详见图12、图13)。

4.1.6 出口的贸易方式

我国肠衣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一般贸易约占我肠衣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其次是来料加工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约占我肠衣出口额的20%。其中来料加工贸易规模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5000-6000 万美元左右。随着世界各国检验标准的不断提高,进料加工贸易呈稳步上升趋势,2002 年我国进料加工贸易金额为1261.5 万美元,到2004 年增加到1913 万美元(详见图14)。

4.1.7 中国进口肠衣情况

我国除出口肠衣外,每年还从国外进口部分肠衣,进口肠衣的规模约为4000万美元左右,2004 年进口肠衣金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5394 万美元(详见表2)。

中国进口肠衣的主要来源国为美国、新西兰、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其中美国连续几年成为我最大的进口肠衣来源国。2004 年,我国从美国进口肠衣金额为1588 万美元,占我全部进口金额的29.4%。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作为畜牧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年出口肠衣量也很大。我国进口的肠衣原料多采用来料加工的贸易方式,很少用于国内消费,通常经过工厂加工后出口。

4.2 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

4.2.1 我国现行肠衣国家标准

我国原有的肠衣国家标准制定于1987 年,由于近几年肠衣市场变化很快,国际市场对

于出口肠衣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肠衣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目前修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预计2005 年年底之前可以公布实施。

与原来的标准(GB-7740-87)相比,修订后的标准主要变化如下:

1、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标准。

2、盐渍类肠衣增加了盐渍马肠衣、盐渍牛肠衣、盐渍猪肥肠、盐渍猪拐头、盐渍牛拐头、盐渍羊奶胃、盐渍猪膀胱。

3、盐渍类肠衣取消了盐渍牛小肠。

4、干制类肠衣增加了干制猪肠衣、干猪套管肠衣、干羊套管肠衣。

5、规定了天然肠衣、盐渍肠衣、干制肠衣、副、双副(小把)、大把、起用长度、筋络、胡须、拐头、羊奶胃、盐红、扁径、靛点、破洞、沙眼、硬洞、毛圈、套管肠衣、带大、带小等术语的定义。

6、增加了检验准备、检验内容和检验方式的内容。

7、增加了实验室抽样和实验室检验的内容。

8、品质检验中增加了干制肠衣的检验方法。

9、增加了对检验记录的要求和检验结果判定。

10、增加了肠衣包装容器外须有中文或英文标识、企业代号和企业名称的要求。

11、增加了运输方面的内容。

4.2.2 国际通行标准

目前,尚无统一的肠衣国际标准,由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进口的肠衣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将其纳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2.3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于药物残留的规定

4.2.3.1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农业部公告193 号)

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topic/images/200552393233.doc

4.2.3.2《截至2004年6月底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肠衣中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澳大利亚)

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wenben03.jsp?id=46436

4.2.3.3《截至2004年6月底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肠衣中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wenben03.jsp?id=46437

4.2.3.4《截至2004 年6 月底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肠衣中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欧盟)

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wenben03.jsp?id=46442

4.2.3.5《截至2004 年6 月底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肠衣中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新西兰)

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wenben03.jsp?id=46443

4.2.3.6《截至2004 年6 月底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肠衣中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美国)

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wenben03.jsp?id=46444

4.2.4 主要进口国质量标准及食品安全要求

4.2.4.1 欧盟

4.2.4.1.2 欧盟食品安全体系

为统一监控食品安全,恢复消费者对欧洲食品的信心,欧盟委员会于2002 年初正式成立了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FSA),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由管理委员会、咨询论坛、八个专门科学小组和科学委员会等部门组成,该局对欧盟内部所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务进行统一管理,负责与消费者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直接对话,建立成员国食品卫生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向欧盟委员会提出决策性意见等。欧盟食品安全管

理局不具备制定规章制度的权限,只负责监督整个食物链,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做出风险评估,为制定法规、标准以及其他的管理政策提供信息依据。

在FSA督导下,一些欧盟成员国也对原有的监管体制进行了调整,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集中到一个部门。德国于2001年将原食品、农业和林业部改组为消费者保护、食品和农业部,接管了卫生部的消费者保护和经济技术部的消费者政策制定职能,对全国的食品安全统一监管,并于2002 年设立了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和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两个机构;丹麦通过持续改革,将原来担负食品安全管理职能的农业部、渔业部、食品部合并为食品和农业渔业部,形成了全国范围内食品安全的统一管理机构;法国设立了食品安全评价中心,荷兰成立了国家食品局。

4.2.4.1.3 欧盟食品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pl/UE/prawo/02_178/e02178vo.pdf

4.2.4.1.4 欧盟食品安全与动植物健康监管条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docs/882-2004.doc

4.2.4.1.5 动物源性食品特殊卫生条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pl/UE/prawo/04_853/e04853v.pdf

4.2.4.1.6《欧盟自第三国进口动物活体及动物产品时,第三国政府机关应遵守的管理细则的说明》

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wenben03.jsp?id=46433

4.2.4.2 美国

4.2.4.2.1 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

美国负责食品安全的主要机构有卫生部(DHHS)下辖的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的食品安全检验署(FSIS)和动植物卫生检验署(APHIS)及美国环境保护署(EPA)。FSIS 负责确保肉、禽和蛋制品安全、卫生和正确标识。FDA 负责保护消费者免受掺杂、不安全和虚假标贴的食品危害,管辖的食品范围是除FSIS管辖范围之外的所有食品。EPA的任务包括保护消费者免受农药带来的危害,改善有害生物管理的安全方式。任何食品或饲料中含有FDA不允许的食品添加剂或兽药残留,或含有EPA没有规定限量的农药残留或农药残留限量超过规定的限量,法规都不允许其上市。而APHIS 在美国食品安全网中的主要角色是防止植物和动物的有害生物和疾病。

美国有关食品安全的主要大法包括: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FFDCA)、联邦肉类检验法(FMIA)、禽肉制品检验法(PPIA)、蛋制品检验法(EPIA)、食品质量保护法(FQPA)和公共健康服务法(PHSA)。

美国对肉禽蛋产品进口的检验检疫一般按下列程序实施:检查输出国的检验检疫体系是否是与美国的体系等同,确保进口肉、禽蛋产品在与美国等效的检验、检疫体系下生产、加工。这种保证是通过定期评估有资格向美国出口国家在疾病、残留、污染、加工工艺、商业欺诈等风险领域中的控制的有效性来实现。确保进口到达入境口岸实施检验检疫时有恰当的证书,证明产品符合美国的标准;货物到达口岸时,信息输入口岸自动进口信息计算机系统(AIIS),并在其指导下对进口产品实行采样。检验数据不但用于决定以后特定国家、特定工厂所生产的产品进行采样的频率,还用作评估该国检验检疫系统的补充信息。美国农业检查员(APHIS属下PPQ)在货物到达口岸时实施验证验货,在AIIS系统将进口信息发送全国口岸的同时,指示不同的检验检疫机关在目的地对进口产品实施检验检疫。

4.2.4.2.2《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

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blaw/FDA/fdctoc.htm

4.2.4.2.3《联邦肉类检验法》

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opacom/laws/meat.htm

4.2.4.3 日本

4.2.4.3.1 日本食品安全体系

日本的农产品自给率很低,需要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农产品及食品。为保障国民健康,日本政府不断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多年来,日本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主要由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负责实施具体的管理工作。为了消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日本于2003 年6 月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并于2003 年7 月在内阁府里设置了食品安全委员会。

日本涉及到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的代表性法律制度有《农药取缔法》(1948年公布)和《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法》是以防止饮食引起的危害的发生,促进食品卫生的提高为目的的法律。根据其第7 条制定的食品规格之一就是农药残留标准。1991 年以前,日本只对26 种农药,53 个品种农产品制定了残留标准指数。1992 年以后,日本不断地扩大农产品残留农药标准的范围,到2001 年3 月时已经对214 种农药,约130 种农产品按品种制定了8,000 个以上的标准指数。这些标准适用于日本国内市场上流通的国产和进口农产品及加工食品。食品出口国在生产管理上基本上采用WTO/SPS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所规定的国际标准控制出口农产品的农药使用量,而日本的农药残留标准比国际标准严格得多。

所有出口到日本的食品(包括畜产品)必须通过厚生劳动省所管辖的食品检疫所(全国有32个检疫所)的检查和海关手续之后才可以进入日本国内市场流通。由于食品的种类不同,其到检疫检查环节的渠道也不一样。加工食品及鱼贝类进口之后可以直接到食品检疫所,但新鲜蔬菜、水果、谷物、大豆及畜产品在检疫之前必须先到农林水产省所管的植物检疫所(全国有89 个检疫所)和动物检疫所里接受检疫检查。合格的产品才能到食品检疫所,而不合格的产品则被返送、废弃、烧掉,不能作为食品进入日本国内。

4.2.4.3.2 日本《食品卫生法》及修订情况

2006 年5 月,日本将实施新修订的《食品卫生法》,对残留的规定将更加严格:

1、现行的日本食品卫生法规定了244种农药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修订后,244种以外的农药最高残留标准将采用临时标准(0.01 —0.05ppm)。为了监测现行贸易状况,横滨检验所于2004 年8 月至2005 年3 月共抽取分析了8000 份样品,发现了比照临时残留标准超标的进口产品。日方提醒,新法实施后,这样的超标产品将不能进入日本市场。

2、日本目前农残的监测项目为74 种,新法实施后,要求检测项目增加到400 项。按照日本的检验惯例,抽样的严格程度依据进口产品检验合格情况分别可以是5%的抽查、50%抽查、批批抽查和禁止进口。所以,日方提醒贸易伙伴尽早熟知日本检验范围的变化情况和检验管理办法。

表3:日本《食品卫生法》中规定的食品中不得检出的药品目录

英文名称中文名称主要用途

2,4,5-T 2,4,5- 涕农药除草剂

AMITROLE 氨基三唑,杀草强农药除草剂

CAPTAFOL 敌菌丹农药杀菌剂

CARBADOX including QCA 卡巴多司动物药合成抗菌剂

COUMAFOS/COUMAPHOS 蝇毒磷动物药杀虫剂

CHLORAMPHENICOL 氯霉素动物药抗生物质

CHLORPROMAZINE 氯丙嗪动物药镇静剂

DIETHYLSTILBESTROL 乙酚,二乙基己烯雌酚动物药

CYHEXATIN、AZOCYCLOTIN 环己锡,三唑锡(倍乐霸,灭螨锡,三唑环锡) 农药DIMETRIDAZOLE 二甲硝咪唑动物药寄生虫驱除剂抗原虫剂

DAMINOZIDE 丁酰肼农药成长调整剂

NITROFURANS 硝基呋喃动物药合成抗菌剂

PROPHAM 苯胺灵农药除草剂成长调整剂

METRONIDAZOLE 灭滴灵动物药寄生虫驱除剂抗原虫剂

RONIDAZOLE 皮蝇磷动物药寄生虫驱除剂抗原虫剂

4.2.4.3.3 日本食品卫生法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00101/522/233.HTM

4.3.1 中国出口肠衣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

1 依据

本规范根据《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卫生法规、标准制定。

2 适用范围

2.1 本规范适用于出口肠衣加工企业。

2.2 本规范中的肠衣是指可供人类食用的各类天然肠衣。

3 定义

3.1出口肠衣加工企业系指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认监委)注册的肠衣加工车间、冷库及储存库。

3.2 肠衣:系指采用健康牲畜的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膀胱等器官,经过特殊加工,对保留的组织进行盐渍或干制的产品。

3.3 原肠:系指未经刮制的健康牲畜的小肠。

4 原料、辅料的卫生

4.1 出口肠衣加工企业对原料应制定合理有效的源头控制措施,避免来自空气、土壤、水、饲料、肥料中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保证原料的安全卫生。

4.2 国产肠衣原料应当来自官方兽医监督的屠宰场。供宰动物经宰前、宰后检验检疫符合人类食用,并具有产地官方兽医部门检疫合格证明。供宰动物应按规定进行疫病监测和残留监控,不合格的不得用于加工肠衣产品。

4.3 进口肠衣原料应当来自经认监委注册的国外生产加工企业,并具有出口国家或地

区官方兽医部门出具的检疫证书和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4.4原料应在良好的卫生条件下运至出口肠衣加工企业。国产原肠在原料的收集期间,应进行适当的冷藏。运输原料的容器内部表面光滑,易于清洗消毒。进口原肠应密闭包装并保持清洁卫生,冷冻运输至肠衣加工企业专用冷库,包装应进行销毁或防疫性消毒处理,防止疫病传播。

4.5 加工用盐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肠衣专用盐,并具有检验合格证,进厂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加工用盐应专库存放,并保持清洁卫生,不受污染。

4.6 加工肠衣的其他辅助材料(如套管、压缩片、网袋等)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4.7 超过保质期的原料、辅料不得用于生产。

4.8 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分别存放在不会受到污染的区域。

5 企业的设计和环境卫生

5.1企业不得建在有碍食品卫生的区域,厂区周围无有害气体、灰沙及其他污染源。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厂区内不得兼营、生产、存放有碍食品卫生的其它产品。

5.2厂区主要道路应铺设适合于车辆通行的坚硬路面(如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等),路面平整、易冲洗,无积水。

5.3厂区布局和设计合理,应建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料、辅料、成

品、包装物料、化学物品等储存设施和废物、垃圾暂存设施,避免交叉污染。

5.4 厂区排水系统畅通,地面不得有积水。废水、废料的处理和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5.5 原肠处理车间应与肠衣加工车间严格分开,有独立的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

5.6 厂区卫生间有冲水、洗手、防蝇、防虫、防鼠设施,墙裙以浅色、平滑、不透水、耐腐蚀的材料修建,易于清洗并保持清洁。

5.7 生产区与生活区应分开设置。

6 车间及设施卫生

6.1 车间面积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工艺流程布局合理,排水畅通;车间地面应用耐腐蚀的无毒材料修建,防滑、坚固、不渗水、不积水、无裂缝、易于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地面排水坡度为1 —2%。

6.2 车间出口及与外界相连的排水、通风口应安装防鼠、防蝇、防虫等设施。

6.3 排水系统应设置过滤网及防止异味溢出的水封装置。排水沟为明沟或加盖,沟底应呈弧形。

6.4 车间内墙壁、屋顶或天花板应用无毒、浅色、防水、防霉、不脱落、易于清洗的材料修建,墙角、地角、顶角具有弧度。

6.5 车间窗户有内窗台的,内窗台应下斜约45 度;车间门窗应采用浅色、平滑、易清洗、不透水、耐腐蚀的坚固材料制作,结构严密;车间非封闭的窗户应装设固定的纱窗。

6.6 车间应设有通风设施,天花板上不得有冷凝水。车间温度控制在25℃以下。

6.7 车间内应有适度的照明,光线以不改变肠衣的本色为宜。照明设施应装有防护罩。

6.8 车间入口处及车间内适当的位置应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洗手、消毒、干手设施,洗手水龙头为非手动开关。消毒液浓度应能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

6.9 车间入口处应设鞋靴消毒池。

6.10 应设有和车间相连接并与生产人员数量相适应的更衣室、卫生间,其设施和布局不得对车间造成潜在的污染。不同清洁区应设有单独的更衣室。卫生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门、窗不得直接开向车间且关闭严密;卫生间设有洗手、消毒和干手设施,并有排气和防蝇虫装置,确保清洁卫生。

6.11 车间内的设备、设施和工器具应用无毒、耐腐蚀、不生锈、坚固的材料制作,易于清洗消毒。禁止使用竹木器具。

6.12 废弃物容器应选用不透水的材料制作,并有明显的标识。

6.13加工车间的工器具应在专门的房间或区域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后的工器具应当放在专门的搁架上备用。

7 水的卫生

7.1 加工用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和其他相关标准的要求。每年对水质的公共卫生检测不少于两次。企业应定期对加工用水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必要时检测余氯含量。

7.2 企业应备有供水网络图。加工用水的管道应有防虹吸或回流装置。

7.3 储水设施应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材料制成,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应定期清洗和消毒,避免加工用水受到污染。

8 加工卫生

8.1 车间入口处和车间内适当位置应设有相应标示或警示牌。

8.2 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应严格进行清洗消毒,盛放肠衣的容器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8.3 加工前后应对加工场地、加工器具、操作台及时清洗消毒,并指定专人负责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8.4 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跌落地面的产品和废弃物,应在固定地点用有明显标志的专用容器分别收集盛装,并在检验人员监督下及时处理。

9 包装、储存、运输的卫生

9.1用于包装肠衣的物料应符合卫生标准并且保持清洁卫生,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易褪色。

9.2 内、外包装物料应分别专库存放。包装物料库应干燥、通风,保持清洁卫生。

9.3 肠衣应专库存放。盐渍肠衣需冷藏保存,温度控制在0-10℃。冷库应配备自动温度显示、记录装置并定期校准。

9.4 库内应有防霉、防鼠、防虫设施,保持清洁、整齐,并定期消毒。同一库内不得存放可能造成相互污染或串味的其他物品。

9.5 库内物品应与墙壁、天花板保持一定距离并分垛存放,标识清楚。

9.6 原料、成品运输工具应及时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10 有毒有害物品的控制企业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有毒有害物品的储存和使用管理规定,确保厂区、车间和实验室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和化学试剂等有毒有害物品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对肠衣和包装物料造成污染。

11 检验的要求

11.1 企业应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检验机构,配备相应资格的检验人员。

11.2 企业应当建立实验室,配备相应检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检验仪器须进行计量检定的,按规定进行检定。

11.3 企业委托社会实验室承担检验工作的,应当签有合同,并且该实验室应当具有相应的资格。

12 人员卫生

12.1企业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并制定卫生健康检查计划。从事肠衣加工和管理的人员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做临时健康检查。凡患有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者,必须调离肠衣加工岗位。

12.2 从事肠衣加工和管理的人员应保持个人清洁,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工作时不得戴首饰、手表,不得化妆;进入车间时应更换工作服、帽、鞋,并洗手、消毒;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服、帽、鞋;工厂应设立专用洗衣房,工作服应集中管理,统一清洗消毒,统一发放。

12.3 清洁区与非清洁区等不同岗位的人员应穿戴不同颜色或标志的工作服、帽,以便区分。不同区域人员不准串岗。

13 卫生质量体系运行的要求

13.1 企业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人员从事卫生质量管理工作。

13.2 企业应制定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卫生控制程序,并有效执行,做好记录。

13.3 企业应建立并执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并做好记录,对影响肠衣卫生的关键工序,企业应制订明确的操作规程并进行有效的监控。

13.4 企业应制定和执行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制度,制度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纠偏措施和追溯性等内容。

13.5 企业应制定产品标识、质量追踪和产品召回制度,以保证出厂产品在出现安全卫生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召回。

13.6 企业应制定和执行加工设备、设施的维护程序,保证加工设备、设施满足生产加工的需要。

13.7企业应制定和实施职工培训计划并做好培训记录,保证不同岗位的人员熟练完成本

职工作。

13.8 企业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每半年进行一次内部审核,一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并做好记录。

13.9 对反映产品卫生质量情况的有关记录,企业应制定标记、收集、编目、归档、保管和处理的程序,并贯彻执行;所有记录必须真实、准确、规范,保存期不少于2 年。

14 对于必须使用传统工艺生产加工的产品(如干制肠衣),在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可以按传统工艺生产加工。

15 本规范由认监委负责解释。

16 本规范自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实施。原国家商检局发布的《出口肠衣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同时废止。

4.3.2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

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article.htm1?Id=2612

4.3.3《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

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Article_Show.asp?ArticleID=710

4.4 世界主要国家对肠衣采取的消毒措施

未经任何处理的肠衣危险性极大,如非洲猪瘟病毒在腌制的火腿和各种香肠中能存活30 天,实验性感染的非洲猪瘟病毒在加工的肠衣中至少存活97 天,实验性感染的口蹄疫病毒在盐渍肠衣中至少存活14 天,猪肠衣中至少存活26 天,口蹄疫病毒在取自病猪并经加工的肠衣中可存活250天,实验性感染的传染性水泡病毒在盐渍肠衣中至少存活200天。

世界各国对于进口肠衣的消毒非常重视。目前,肠衣消毒主要有三种方法:药物杀菌处理、热处理、辐射处理。各国对肠衣的消毒方法也不尽相同,澳大利亚采用柠檬酸和乳酸,德国和日本则采用次氯酸处理,美国对盐渍肠衣进行50℃、15 分钟热处理或辐射处理。日本则对进口肠衣采用稀释500 倍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超过2 小时。0.5% 柠檬酸或0.5% 乳酸溶液4~5 分钟可灭口蹄疫病毒,0.01% 次氯酸钠溶液亦可,3% 的次氯酸钠溶液则可灭活非洲猪瘟病毒,过氧乙酸无论对细菌、病毒均有极强的杀伤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均采用0.2% 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4.5 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与我国规定的差异

目前,世界各国都没有专门针对肠衣的国际标准,各国把对肠衣的监管纳入整体的食品卫生管理体系。发达国家的标准更加系统化,体系更为完善,其标准技术水平高,而且其标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与食品安全紧密结合在一起。我国将肠衣标准独立开来,便于对肠衣商品进行管理。

我国原有的肠衣品质标准和检验标准分开,修订后的新标准将二者合二为一,更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由于世界各国对于药残问题非常重视,修订后的标准增加了农药残留等指标,以便与国际标准接轨。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现状、竞争力及问题分析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现状、竞争力 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现状 (一)主要数据。以下为1991年以来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及所有汽车产品的出口金额统计(见下表)。不难看出,近15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持续增长,入世以来增长尤为迅速,每年增速都在30%左右。同时,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在全部汽车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上升,2005年已达80%以上,是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绝对主力。(二)出口方向以及产品类型。从出口方向上来看,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汽车生产大国是我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出口国。与此同时,对中东、南美、非洲等一些新兴市场的开拓也取得了成效。在国外建厂、收购国外企业的现象也已经出现,如万向钱潮收购美国公司(主要供应万向节)。在出口产品种类方面,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中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底座、保险杠、线束、玻璃、刹车片、离合器、散热气、消声器、万向节这些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占据了很高的比例。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出口也有一定的发展,但绝大部分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际大型零部件生产商手中。(三)目前我国汽车出口主要有以下四条渠道第一条渠道是随着整车出口,即依附于整车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以一汽解放为例,我方主要是出口到越南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外方通常是先选中整车企业的车型,然后才会到发动

机厂进行考察,最后一起出口。这是目前国内产品出口用得比较多的办法。第二条渠道是外方直接来华采购,即通过跨国汽车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进入国际市场。目前,全球的汽车整车企业都在不断降低零部件的自制率,而实行全球采购的策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率多数都超过了50%。第三条渠道是生产企业直接对外销售。通过在外国市场上做二级供应商,直接将产品出口国外,保证企业出口的持续增长。第四条渠道是依靠外贸公司。专业外贸公司长期从事进出口业务,熟悉产品和市场,有固定的销售渠道,而且能够及时掌握国际市场的动态,同时其组织货源渠道也很畅通,所以很有优势。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主要竞争力 (一)成本优势1.低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非常重要,日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年日本发展汽车产业,并能在国际市场上与欧美抗衡,靠的主要就是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但随着日本工资的大幅上涨,低成本优势很快消失,只好将很大一部分汽车产业链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与之相比,我国劳动力储备充足,长期供大于求,因而将能持续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同时我国不仅拥有低成本的劳动力,还拥有庞大的熟练技术人员队伍。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部件产品上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底座、保险杠、线束、玻璃、刹车片、离合器、散热气、消声器、万向节等产品,国内价格往往比国际价格低大约20%。可以说,劳动力优势是我国目前汽车零部件出口的最大竞争力优势。2.土地成本优势。我国正处于工业发展中期阶段,土地价格与

2010至2014年中国汽车进出口情况详细分析

2010至2014年中国汽车进出口情况详细分析一、汽车行业进出口总体走势 14年上半年的中国汽车进出口市场冰火交融,进口高速增长,而出口整车大幅负增长。造成14年进口车走强的原因是:今年世界经济出现双速增长,一方面主要经济体恢复态势基本确立;而另一方面发展中经济体由于自身原因等,经济发展速度出现明显放缓。中国进口车因13年初的异常低基数,今年1季度进口车市场强劲反弹,2季度的增速已经逐步回落。近两年中国整车出口形势尤其严峻,而零部件出口受益于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强而增长很强。汽车零部件出口未来表现仍会较好。 一、汽车行业进出口总体走势 1、历年汽车行业进出口增长分析 图表 1中国06-14年汽车及零部件进出口走势 注:此处汽车产品不包括摩托车及其零部件、排量≤250mL的发动机。 7月10日,海关总署召开2014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上半年外国外贸进出口主要情况:进出口呈现逐步回暖态势。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值为5.9万亿元,下降3.8%。二季度进出口6.5万亿元,增长1.8%。其中,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由4月份的下降1.4%逆转为增长1.5%,并在6月份进一步扩大至5.6%。。 为平衡欧美贸易的顺差,汽车进出口继续努力保持贸易逆差。2014年上半年全年全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879亿美元,同比累计增长22%。其中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488亿美元,出口391亿美元,实现贸易逆差97亿美元。

汽车行业进出口历经几个阶段,进出口的增速特征也体现的较充分。02年-07年中国靠出口高增长而经济增速较快,在此背景下的汽车行业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但自08年-10年的汽车进口增速超越出口增速,加之进口促进战略的实施,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和高端消费的主要市场。12-14年以来的进出口都进行调整,而进口恢复较快,14年上半年进口增速28%。相对于国内车市的火爆,出口拉动车市的效果也有改善,14年出口增速15%,出口恢复也较好。 2、近年汽车整车与零部件进出口走势 图表 2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06-14年逐年走势 汽车行业进出口走势与总体的外向型经济走势特征基本一致,08年以前的出口高速增长,但随着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出现,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增速远低于进口增速,导致10年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占进出口总量比例仅有45%,不足三年的时间份额下降14个百分点。而11年以来的汽车行业出口增速快于进口,12年出口占比达48%。14年随着新兴市场低迷,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占比仍下降到44%。 其中前几年出口危机最为严重的是整车出口,而13年的整车出口也是表现偏弱。14年的整车出口金额仅为整车进出口总金额364亿美元的17%,较07年的40%高点下滑23个百分点。我们进口有国产化的分流,出口有国家的支持,但出口弱、进口强的局面依旧很突出 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出口有所改善。相对出口最差的10年零部件出口的份额占汽车零件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较07年仅下降3个百分点,14年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也占到汽车零部件进出口总额的64%,出口仍是零部件进口较多。 3、汽车工业进出口逐季走势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nalysis of the Export of Chinese Automobile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

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大学 中国·** 年月

摘要 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是幼稚产业,如何发展好我国的汽车工业一直以来就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汽车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并于2005年出口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出口数量也首次超出进口,实现了历史性转折。但是在我国汽车出口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体现出了我国汽车出口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我国汽车出口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认真分析了我国汽车出口的现状、特点,总结了我国汽车出口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的企业和政府在未来发展汽车出口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我国汽车出口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关键词:汽车出口对策发展趋势 - I -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Analysis of the Export of Chinese Automob ile Abstract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ese national economy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at the same time,an infant industry. How to develop it greatly has always been of great concern to people. In recent years,the number of automobile exports is growing. And in 2005,Exports has been more than 10 billion U.S. dollars for the first time. Export volume exceeded the im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too,which was a historic turning point. However,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utomobile exports,we can see the advantages,on the other hand,we can also see some problems of Chinese auto exports. In this paper,to this case,I make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uto exports,summing up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ur country's auto exports.With learn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from abroad,I make several suggestions to Chinese auto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xports,and give a reasonable prospect about export trend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 II -

10至14年中国汽车进出口情况详细分析

2010至2014年中国汽车进出口情况 详细分析 2010至2014年中国汽车进出口情况详细分析一、汽车行业进出口总体走势14年上半年的中国汽车进出口市场冰火交融,进口高速增长,而出口整车大幅负增长。造成14年进口车走强的原因是:今年世界经济出现双速增长,一方面主要经济体恢复态势基本确立;而另一方面发展中经济体于自身原因等,经济发展速度出现明显放缓。中国进口车因13年初的异常低基数,今年1季度进口车市场强劲反弹,2季度的增速已经逐步回落。近两年中国整车出口形势尤其严峻,而零部件出口受益于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强而增长很强。汽车零部件出口未来表现仍会较好。 一、汽车行业进出口总体走势1、历年汽车行业进出口增长分析图表1中国06-14年汽车及零部件进出口走势

注:此处汽车产品不包括摩托车及其零部件、排量≤250mL的发动机。7月10日,海关总署召开2014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上半年外国外贸进出口主要情况:进出口呈现逐步回暖态势。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值为万亿元,下降%。二季度进出口万亿元,增长%。其中,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4月份的下降%逆转为增长%,并在6月份进一步扩大至%。。为平衡欧美贸易的顺差,汽车进出口继续努力保持贸易逆差。2014年上半年全年全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879亿美元,同比累计增长22%。其中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488亿美元,出口391亿美元,实现贸易逆差97亿美元。汽车行业进出口历经几个阶段,进出口的增速特征也体现的较充分。02年-07年中国靠出口高增长而经济增速较快,在此背景下的汽车行业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但自08年-10年的汽车进口增速超越出口增速,加之进口促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分析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分析 1 中国汽车出口的发展 近15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甚至在入世后,中国的汽车产业没有像原来认为的受到极大冲击,反而走上快速发展之路。1997年中国汽车产量仅为158万辆,出口约1.5万辆。到2012年,产量已经达到1927万辆,增长12倍;出口93万辆(1~11月),增长63倍,汽车产品已遍及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进口到出口,从逆差到顺差,中国汽车正在走着许多中国工业品的老路,在“Made in China”这组魔力词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出口繁荣异常。汽车出口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主要力量,成为实现中国贸易顺差的生力军。 但是,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德国汽车出口量占整个产量的75.9%,日本是50.3%,韩国是64.9%,中国2010年汽车出口比例为3.1%,2011提升至4.6%,但仍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其他国家,甚至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和印度的汽车出口比例也远远高于中国,见图1。同时,这也说明中国汽车走出去的空间还很大。 图1 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产量与出口比例 数据来源:OICA、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 从纵向看,在中国入世以前,中国汽车出口规模很小,入世后快速发展起来,到2011年达到约85万辆,到2012年前11个月已经超过93万辆,预计全年将超越100万辆的水平,见图2。中国汽车出口业务不仅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趋势。在2007年和2008年,不仅国内市场快速扩容,汽车进出口市场也令人惊喜,无论是进出口量还是进出口金额均再创新高。但是到了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汽车出口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整车出口数量同比几乎减少一半,除轿车之外的其他车型出口价格也出现回落。在2010年有所回升,但是也没有达到2008年的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到2011年和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过2008年的水平,创历史新高,但是出口结构性缺陷仍然存在,出口的车型仍以经济型为主。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与前景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与前景 汽车工业是被公认为具有高度产业关 联性的工业,德鲁克曾称汽车工业是“工业中的工业”。汽车产业既是资本、技术密 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极高的波及作用,对经济有巨大的推动力。汽车工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汽车工业从产生开始,就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汽车工业的发展,是在机械设计、结构设计、材料更新、工艺进步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的。严格地讲,汽车工业本身就是在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最早形成的最具知识经济特征的产业部门。因此,汽车工业的较快发展有利于带动整个工业结构的升级。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受汽车产业链条长、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大和投资回报高的诱惑,到2005年,全国有27个省都在推进汽车业,21个省生产轿车,共有2443 个汽车企业,其中115个整车厂、改装厂551

个、摩托车厂154个、发动机制造厂56个、汽车摩托车配件厂1567个、相关配套行业168个。根据有关方面分析,2005年中国有整车生产能力550万辆,到2007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多万辆。从供给趋势看,中国国内的汽车供给将进入过剩时代。加入WTO以来,由于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大举进入,中国汽车产业已经由供不应求迅速转向供 过于求的阶段,届时,全国所具备的整车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市场需求能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指出,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而且这种供过于求的矛盾现在已经初见端倪,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一、中国汽车出口势头强劲 2004年中国汽车进出口市场的运行有 了新动向——出口势头反超进口势头。自2005年4季度以来,一直保持进出口贸易顺差。在2006年汽车进出口贸易顺差破纪录以后,2007年1—12月中国汽车出口创汇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出口贸易顺差高达亿美元。其中整车出口608331辆,同比增长% ,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Export Trade)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Re-Export Trade)。 摘要:本文力求从多锥度全方位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展望。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出口 我国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整个产业产值规模占国家GDP的5.3%。在我国汽车工业60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汽车零部件行业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与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全球化、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与国内整车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每年源源不断地将产品出口到世界214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汽车OEM配套市场及AM售后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跻身全球最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与出口国。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主体 1、贸易主体的构成 根据中国机电商会汽车分会的专业统计数据,至2014年我国从事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和公司共计2.35万家。这些构成出口贸易的主体从类别上可划分为制造性企业和贸易性公司,从产权结构上可划分为国有、外资、合资、民营及上市公司等。 2、贸易主体的比例 2014年我国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数量占规模企业数量的20%,然而在我国整个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份额中占据了63%,这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据了35%。而本土的国有、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占规模企业数量的80%,在出口贸易份额中占据37%,这其中85%的产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201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201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2017年02月20日 11:43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一向风光无限的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市场在2015年突然“急刹车”,近两年来更是变得形势复杂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全球经济整体低迷,总体疲软,竞争激烈,汽车消费市场萎缩,加之汇率因素影响,使中国汽车出口和海外生产均受到很大影响;二是传统出口市场萎缩,同时面临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出口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拉美、俄罗斯、中东和北非等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时有程度不一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比较大,外部环境的不稳定直接导致了市场需求疲软。而传统汽车强国及一些汽车产业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不断挤压;三是各种贸易壁垒依然存在,有时还会加重,使国内企业在向部分海外市场出口产品时受阻。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累计出口金额645.73亿美元,累计同比下降2.81%,占汽车产品出口金额的84.97%,由此可以看出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额在整个汽车商品出口额中贡献度仍然很大。 201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类别中,排在前三位的行驶系统、汽车电子电器及车身及附件,分别出口190.82亿美元、103.73亿美元、92.72亿美元。在行驶系统中,轮胎的出口额为114.56亿美元,占行驶系统出口额的60.04%,占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的17.74%,仍然是零部件产品出口的生力军。但同时由于近年来自国外的贸易摩擦对轮胎出口的不利影响,轮胎出口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 201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排名前10位的目的国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墨西哥、英国、俄罗斯联邦、加拿大、泰国和印度。向这10个国家出口的金额为393.04亿美元,占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的60.87%,数据表明,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是以发达国家为主,新兴国家为辅的市场格局。 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将面临严峻、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中国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性价比”优势虽然存在,但将不再明显;它将进入一个重大的调整期,这对中国汽车行业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摆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面前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增长方式,由简单的产品出口向技术、资本输出转变,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际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格局基本成型,作为后起之秀,要想打开市场,必须找到新的方法和渠道,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跨境电商就成为‘弯道超车’,抢占市场份额新模式

中国汽车进出口数据分析

1.中国汽车进出口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市场的汽车消费迅剧膨胀,近些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增长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攀升,预计未来十年内中国汽车的需求量将会保持10%到15%的增长速度,这种惊人且持续且高速的增长速度必然将会带动中国的汽车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和生产国。 据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略有增长,2011年全国汽车产量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4%;全国汽车销量为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45%。乘用车好于行业平均水平,2011年全国乘用车产量1448.53万辆,同比增长4.23%,占总产量的78.64%;乘用车销量1447.24万辆,同比增长5.19%,占总销量的78.20。 进出口数据方面,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11年全年的中国汽车累计进口103.9万台,年度累计增速为28%;而全年海关出口汽车85万台,增速为50%, 从整车进口商品市场表现看,11年全年狭义乘用车进口增长28%到100.4万台,与汽车进口的总体增速基本一致。其中轿车和SUV分别进口41万台和43万台,约占狭义乘用车进口总量的41%和43%,MPV车型约占狭义乘用车进口总量的16%为16万多台。客车和货车进口数量所占进口总量比例较小,分别为1.3万台和1.945万台。并且通过下图可以看出,近期SUV进口保持较为强势的增长状态,而轿车进口则稳步增长,进口车的增长差异化较为明显。

上述两个图表指出,11年全年中国进口轿车41万辆,进口的主力国家是德国和日本,两国合计所占轿车进口总量的70%,年内美国和法国所占比例有所增长,11年全年SUV车型进口表现突出,达到43万辆,日韩系和美系SUV是市场主力,约占进口总量的65%,另外斯洛伐克,英系SUV进口量表现不俗。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与前景

汽车工业是被公认为具有高度产业关联性的工业,德鲁克曾称汽车工业是“工业中的工业”。汽车产业既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极高的波及作用,对经济有巨大的推动力。汽车工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汽车工业从产生开始,就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汽车工业的发展,是在机械设计、结构设计、材料更新、工艺进步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的。严格地讲,汽车工业本身就是在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最早形成的最具知识经济特征的产业部门。因此,汽车工业的较快发展有利于带动整个工业结构的升级。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受汽车产业链条长、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大和投资回报高的诱惑,到2005年,全国有27个省(区、市)都在推进汽车业,21个省(区、市)生产轿车,共有2443个汽车企业,其中115个整车厂、改装厂551个、摩托车厂154个、发动机制造厂56个、汽车摩托车配件厂1567个、相关配套行业168个。根据有关方面分析,2005年中国有整车生产能力550万辆,到2007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多万辆。从供给趋势看,中国国内的汽车供给将进入过剩时代。加入WTO以来,由于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大举进入,中国汽车产业已经由供不应求迅速转向供过于求的阶段,届时,全国所具备的整车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市场需求能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指出,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而且这种供过于求的矛盾现在已经初见端倪,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一、中国汽车出口势头强劲 2004年中国汽车进出口市场的运行有了新动向——出口势头反超进口势头。自2005年4季度以来,一直保持进出口贸易顺差。在2006年汽车进出口贸易顺差破纪录以后,2007年1—12月中国汽车出口创汇3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42.2,进出口贸易顺差高达96.86亿美元。其中整车出口608331辆,同比增长75.7,累计出口创汇68.10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在汽车出口主要品种中,轿车累计出口188638辆,同比增长1.0倍,累计出口创汇14.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四轮驱动轻型越野车累计出口25671辆,同比增长2.2倍,累计出口创汇27.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小客车(九座及以下的)累计出口43211辆,同比增长2.0倍,累计出口创汇35.31亿美元,同比增长2.2倍;卡车累计出口247723辆,同比增长59.7,累计出口创汇2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汽车零件累计出口创汇122.77亿美元,同比增长38.3;摩托车累计出口10971208辆,同比增长6.8,累计出口创汇38.27亿美元,同比增长19.8。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整理的由海关总署提供的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2007年,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伊朗、荷兰、英国、加拿大和阿联酋,出口金额分别达到89.72亿美元、36.35亿美元、18.50亿美元、16.80亿美元、12.04亿美元、10.64亿美元、10.26亿美元、9.33亿美元、8.85亿美元和8.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98、24.34、250、48.16、58.53、79.97、26.29、87.51、10.89和50.20。2007年,上述十个国家共出口金额220.58亿美元,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54。 二、汽车出口市场的特点 (一)整车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中国汽车整车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出口各类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含装有发动机的汽车底盘)24.1万辆,同比增长71.2;出口金额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0.7。出口数量和金额已经分别达到了2006年全年的70.1和86.2,占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金额的0.87。尤其是出口汽车的平均单价已经达到1.12万美元,同比增长23。按照出口金额对比,载重车仍然位居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一位。其出口数量在上半年达到10.4万辆,同比增长59.1,占中国出口汽车总数量的43.2;出口金额7.92亿美元,同比增长85.3,占中国出口汽车总金额的29.3。 (二)小轿车是汽车出口中增长最快的产品种类 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在中国的小轿车出口中,1.5升以下小排量车型已经不是惟一,排

我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的汽车出口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出口发展迅猛。随着汽车出口的发展,同时暴露出我国汽车出口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汽车出口长期健康发展的瓶颈。扩大我国汽车出口,政府要加强出口的政策引导,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加强政府间合作,争取整车认证的相互认可;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积极拓展适合现阶段的多元化海外市场,完善服务网络建设,以实现我国汽车出口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汽车出口现状与对策 汽车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汽车出口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汽车出口对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汽车出口的现状及特点 1.出口总量快速增长 中国加入WTO后尤其是2003年以来,中国整车出口快速增长,汽车出口量从2002年的不足3万辆上升到2008年的68万辆,出口量增加了20多倍,年均增幅高达81%。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出口量大幅下降了45.7%,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我国汽车出口开始摆脱之前的低迷走势,整车出口量达56.62万辆,同比增

长53%,尽管同比增长幅度很大,但与危机之前的2008年相比,还是有11.5万辆的差距。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汽车工业协会信息统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e2887456.html,/相关数据整理。 图1 2001~2010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量增长情况 2.出口规模小,出口占生产量比重低 中国汽车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规模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就整体规模而言,还是非常的小。2010年,我国整车出口仅仅占到了全国货物出口总额0.4%。从出口量来看,中国一直以来和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相差悬殊。汽车第一出口大国日本2010年共出口了483.84万辆汽车,作为第一汽车生产大国的中国出口量只有日本的11.7%(见表1)。从出口量占生产量的比例来看,我国生产用于出口的比例很小。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1826万辆,但是出口还不到57万辆。德国、韩国、日本生产的汽车一半以上均用于出口,巴西生产用于出口的比例也达到了20%以上,而中国仅为3%。 3.出口汽车以商用车为主,乘用车增长强劲 2010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数量和金额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专用汽车和汽车底盘之外,其它各种车型的增长幅度都比较大,出口量和出口金额的平均增幅达到53%和35%。2010年我国仍是出口商用车为主,出口额占当年汽车整车出口总值的73%。乘用车的增长势头强劲,增速达到68.9%,远远快于商用车25.3%的增长速度。 我国商用车在汽车出口中的比例呈下降的趋势,商用车出口比例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学号:A08050129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nalysis of the Export of Chinese Automobile 学生姓名:赵志强 指导教师:王晶 所在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09 年 5 月 --

摘要 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是幼稚产业,如何发展好我国的汽车工业一直以来就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汽车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并于2005年出口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出口数量也首次超出进口,实现了历史性转折。但是在我国汽车出口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体现出了我国汽车出口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我国汽车出口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认真分析了我国汽车出口的现状、特点,总结了我国汽车出口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的企业和政府在未来发展汽车出口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我国汽车出口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关键词:汽车出口对策发展趋势 --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Analysis of the Export of Chinese Automob ile Abstract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ese national economy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at the same time,an infant industry. How to develop it greatly has always been of great concern to people. In recent years,the number of automobile exports is growing. And in 2005,Exports has been more than 10 billion U.S. dollars for the first time. Export volume exceeded the im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too,which was a historic turning point. However,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utomobile exports,we can see the advantages,on the other hand,we can also see some problems of Chinese auto exports. In this paper,to this case,I make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uto exports,summing up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ur country's auto exports.With learn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from abroad,I make several suggestions to Chinese auto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xports,and give a reasonable prospect about export trend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Automobile Exports Countermeasures Development Trends --

第2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出口现状

第2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出口现状 2.1 进出口规模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规模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汽车零部件产品对外贸易额为513.3亿美元,增速有所放缓;其中进口162.8亿美元,出口350.5亿美元,出口额占汽车产品出口额的76.4%(如表1所示)。2006年以后,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已占全球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10%以上。 2.2 出口产品种类 虽然中国零部件的出口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出口的零部件产品中,主要集中在铝车轮、水箱、玻璃、电线束等附加值低、高资源消耗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低,出口附加值低,OEM市场占有比例低,进入中低端维修市场的居 多,关键零部件出口额仅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18.3%。但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汽车出口产品正在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转移。例如,附加值较低的传统优势产品——汽车轮胎,出口总额所占比例已由2003年的21%降低至2008年的13%;而技术含量较高、尉加值相对较高的汽车发动机及零件产品出口金额所占比例增加1.6的百分点。(如表2所示)

2.3 产品出口区域 从出口区域上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已经出口至216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排在前列,出口至这些发达国家的产品总额约占总出口额的6l%(如表3所示)。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汽车整车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前三位分别是俄罗斯、伊朗和阿尔及利亚)同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竟然各不相同,互相不对应。这种现状表明,海外出口中汽车整车企业与汽车零部件企业协作程度较低,不利于整车企业的海外市场的拓展。

2.4 出口企业性质 从出口企业性质分析,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出口额比例中,外商独资企业高居榜首,占总出口额的34.8%。其次是中外合资企业,占总出口额的24%。其中有外资背景企业的占出口总量的59.3%。民营(个体)企业约占总出口额的22.4%。国有企业只占总出口额的14.7%(如表4所示)。由此可见,中国汽车产品的出口主要由外资企业占主导,在汽车零部件产品中尤其突出,外资基本控制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尤其是在高端产品的出口上。

2019年1-9月中国汽车行业进出口分析报告

2011年中国汽车行业从09-10年的高增长爬坡期转入调整期,国内市场增速在3%左右的低位波动。汽车进出口由于金融危机后的启动较晚,10年仍处于高速增长时期,11年的进口随国内市场的增速低迷和日本地震而增速大幅放缓,而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依旧保持顽强上升的态势。日本地震对中国进口车和进口零部件影响在2季度充分体现,3季度进口恢复。但随着欧洲债务危机,中国汽车出口又面临多层次的压力。 伴随中国这个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跨国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值和收获也越来越大;而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曲折,中国汽车出口也是倍感艰辛。根据全国乘联会数据研究看,今年中国汽车行业进出口延续10年后期的反差走势特征: 1、自05年中国汽车市场二次腾飞以来,11年的中国持续成为汽车行业的净进口国,今年1-9月达到逆差81亿美元,较10年同期的逆差高出10亿美元。汽车贸易逆差主要依靠汽车整车的进口实现。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增长明显慢于出口增长。下半年贸易逆差仍会明显增大。 2、整车进口数量和档次持续增长。2011年1-9月汽车整车进口72.8万台,同比增长24%,进口报关金额304亿美元,同比增长39%,进口额增长远高于进口量增速。1-9月进口车上牌61.2万辆,同比增长30.2%,年内各季度上牌增速逐季回落,3季度仅有20%。 3、汽车整车出口持续恢复,仍需要有效支持。今年1-9月的出口量62.5万台,同比10年1-9月增长54%,其出口金额增速58%,稍高于出口量的增速。随着新兴经济体需求强劲,中国对南美的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市场出口高增长,且越南、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较快。 4、乘用车出口超强表现。今年3季度的乘用车出口占汽车出口的57.6%左右,较10年同期的54.5%增长3个百分点,这与乘用车国内市场压力大,出口投入加强是密切相关。其中轿车出口增长迅猛,体现了国内轿车自主品牌的实力增强,只要有较好的模式和机会,以较车为代表的汽车出口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汽车行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经济型轿车的出口要取得突破,今年的小排量乘用车表现较好。但未来汽车整车出口在短期能难以爆发式增长,发展小排量仍是抢占新兴市场的重要突破点。 5、贸易制裁逐步爆发。为何我们把目前走势与08年初走势对比,首先是中国的轿车出口高增长,且在部分国家的高增长,其次是世界性经济衰退风险加剧,贸易保护压力急剧扩大,中国威胁论进一步抬头,巴西等的制裁估计在明年初体现,我们的明年自主品牌出口压力巨大。 6、10年下半年以来的汽车零部件进出口逐步进入平稳发展期。09年3季度以来的汽车零部件进口高速增长,这种局面已经改善,11年3季度的出口汽车零部件的增速回升到30%左右的高位平稳水平。 7、随着中国轿车在南美市场的超高速增长,南美国家的不满和贸易保护倾向急剧体现,贸易摩擦已经出现,这对未来的轿车出口可持续发展带来不确定影响。 8、随着日本地震体现出的国内供应链仍不完整,进口整车和进口零部件带来的国产中高端车型缺货影响在4月中旬后逐步体现。而随着日系供应快速恢复,3季度的进口车继续高增长,国产车的高端车型生产供应也大幅增长,市场需求与供应的矛盾不仅在国产车,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