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转盘萃取塔实验讲义

实验七  转盘萃取塔实验讲义
实验七  转盘萃取塔实验讲义

实验七液-液萃取塔的操作及其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

转盘塔是一种外输入能量的液—液萃取设备,具有结构简单、生产能力大、

功率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物油纯化,核燃料处理、原油净化、维生素净化、

废水处理等方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学会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的影响;

2.了解引起萃取塔液泛不正常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3.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的结构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

萃取是分离混合液体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弥补精馏操作无法实现分离的方法之一,特别适用于稀有分散昂贵金属的冶炼和高沸点多组分分离,它是依据液体混合物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但是,萃取单元操作得不到高纯物质,它只是将难以分离的混合液转化为容易分离的混合液,增加了分离设备和途径,导致成本提高。所以,经济效益是评价萃取单元操作成功于否的标准。

1.萃取和吸收的区别

⑴相同之处:

两者均是利用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某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吸收是气液接触传质,萃取是液-液接触传质,两者同属相际传质,因此两者的速率表达式和传质推动力的表达式是相同的。

图1. 萃取和吸收的区别

⑵不同之处:

由于液-液萃取体系的特点,两相的密度比较接近,界面张力较小,所以,能用

于强化过程的推动力不大,加上分散的一相,凝聚分层能力不高;而气液吸收两相密度相差很大,界面张力较大,气液两相分离能力很大,由此,对于气液接触效率较高的设备,用于液-液接触效率不一定高。为了提高液-液相际传质设备的效率,常常需外加能量,如搅拌、脉动、振动等。另外,为了让分散的液滴凝聚,实现两相的分离,需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也即凝聚空间,简称分层分离空间。

2.萃取塔结构特征

由于液-液萃取体系的特点,从而使萃取塔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⑴需要适度的外加能量; ⑵需要足够大的分层分离空间。 3.萃取塔的操作特点 ⑴分散相的选择

a.容易分散的一相为分散相: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很易转相,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宜选择容易分散的一相为分散相。

b.不易润湿材质的一相作为分散相:对某些没有外加能量的萃取设备,像填料塔和筛板塔等,使连续相优先润湿塔器内壁,对萃取效率的提高相当重要。

c.根据界面张力理论:由于界面张力变化对传质面积影响很大,对正系统

dx

d

>0,传质方向如图2所示,此时的液滴稳定性较差,容易破碎,而液膜的稳定性较好,液

滴不易合并,所形成的液滴平均直径较小,相际接触表面较大。

图2. 表面张力理论图

d.粘度大的、含放射性的、成本高的、易燃易爆的物料选为分散相。本次实验所选用的物系是清水萃取煤油中的苯甲酸,它正好符合上面a 、b 、c 、d 四项依据,因此选油相为分散相。

⑵外加能量的大小

外加能量的目的是使一相形成适宜尺寸的液滴,因为液滴的尺寸不仅关系到相际接触面积,而且影响传质系数和塔的流通量。所以外加能量有它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

有利:a.增加液-液传质面积; b.增加液-液传质系数。 不利:a.返混增加,传质推动力下降;

b.液滴太小,内循环消失,传质系数下降;

c.容易发生液泛,通量下降。 基于以上两方面考虑,外加能量要适度。 ⑶液泛 a.定义:

当连续相速度增加、分散相速度下降或外加能量增加,此时分散相上升或下降速度为零,对应的连续相速度即为液泛速度。

b.影响液泛的因素:

①外加能量的太大有关,外加能量指振幅 和振动频率。

②与通量和系统的物性有关,通量指相比,系统的物性主要指σμρ,,。

图3. 分散相分层分离空间位子图 4.萃取塔的操作与控制 ⑴ 开车

若选择重相为连续相,分层分离空间在塔顶,先灌满重相;若选择轻相为连续相,分层分离空间在塔底,先灌满轻相。换句话说,先灌满连续相,再开分散相。

⑵ 物料衡算

维持分相界面恒定,可以达到总物料的平衡;操作中利用Π管来控制总物料平衡。 ⑶ 达到稳定操作的时间

稳定时间=3×替代时间 (一般需20min ) 5.萃取设备内的传质效果 ⑴影响传质效果的因素

影响萃取传质效果的因素不外乎和吸收一样,有操作因素和设备因素。 ①操作因素: S ,Xs ,T ,溶剂比(相比),与吸收相比对传质的影响力度略差些。 ②设备因素:分散相的选择对传质相当重要,应综合评价再作选择。外加能量中的振幅和振动频率的大小,对于某一具体萃取过程,一般应通过实验寻找合适的能量输入量。

⑵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

图4. 平衡线和操作线关系图

()()R F m A x x G x Ha K N -=?=油 ⑴

()

m

R F x x x Ka G H ?-=

油 ⑵

R

F F R F F m x x x x x x x *

*

----=?ln

)

0()( ⑶ 其中 k

x x E

F

=*代入上式,E C 由⑷式物料衡算求得,其中萃取计进口浓度为0。 ()()0-=-E R F x G x x G 水油 ⑷

H=H OR N OR ⑸

N OR :反映分离的难易 ; H OR :反映设备的性能

由⑵式看出,为了测出传质单元高度随外加能量的变化关系(H ~f),设备中需要安装的仪表依据是:

油G ——需要装一个测油相的流量计;

,,R F C C m C ——需要在设备中安装能配制丙酮和空气混合气体的装置,取样进

口和出口,经色谱分析可得或计算得到;

E C ——需要装一个测水相的流量计就可以通过物料衡算求得;

f(振动频率)——需在设备中安装振动频率控制系统。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图

根据以上仪器清单加上料液输送泵、萃取塔体及塔内构件、管道、阀门、贮槽等,组建如下实验装置图。

图5.转盘萃取塔实验装置流程图

四、实验步骤

1.原料进口浓度按照每20kg 煤油加入约10g 苯甲酸,通过旁路阀全开,启动泵打循环,待苯甲酸完全溶解后,先灌满连续相,即水相,然后再打开分散相,即油相,此时应关小旁路调节阀。操作时将水流量计开至20L/h ,油流量计开至20L/h ,此时油的实际流量为2

2.68 L/h 。由泵输送的过多的油,可通过旁路阀回流至料液槽。

2.打开调压开关,调节电压使电机马达带动固定在中心轴上的转盘作水平转动。电压和转速相对应。

3.实验顺序和布点:从小电压做起,至电压大到使萃取塔中出现第二个分界面(发

生了液泛)时实验结束。其间布点6个,它们转速分别为:30、150、350、500、600、900、1200、1400。避免600-900之间布点,因为此时正是中心轴共振区域,中心轴晃动厉害。

4.油水分界面的高低由界面控制阀调节,一般维持在分层分离空间的中间或偏上些,若油层太薄,将界面控制阀开大些,反之,将界面控制阀关小些,当进口连续相流量等于出口连续相流量时,界面高度保持恒定,总物料平衡。分散相出料多和少受界面高低控制,它是靠溢流的,没有阀门控制。

5.通过进口原料取样阀,取100ml煤油,用25ml移液管将煤油分别移入三个滴定瓶中,然后在三个滴定瓶中分别加入25ml水,再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摇动滴定瓶,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通过化学滴定分析等当量求取进口煤油中苯甲酸的浓度N

F

。三个结果取算术平均。

6.改变6种不同的转速,每改变一次,需待15min后,才可在油相出口处取样(这些时间用于新工况下连续相置换老工况下连续相),分析方法同⑸,从而获得出口煤

油中苯甲酸的浓度N

R

,煤油中苯甲酸绝对量的减少等于转移至水中的苯甲酸的绝对

量,进而求得x

E

7.实验结束后,通过油箱低阀切换可将萃余相打入原料槽,此时加少许苯甲酸,待充分溶解后循环使用。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装置号:;塔径:80mm;塔板数:31块;板间距:30mm;塔高:750mm;温度:℃。

1.原始数据记录

NaOH浓度:0.02mol/L 取样煤油体积数:25ml

水流量:油流量=20:20

即油流量:18.12kg/h;水流量:19.94kg/h 水流量:油流量=30:30

即油流量:27.17kg/h;水流量:29.91kg/h

油进口处NaOH耗量(ml)初读数末读数

油出口处NaOH耗量(ml)

No. 转速初读数末读数

1 80

2 180

3 260

4 330

5 420

6 520 2.过程运算表

No.

转速

r.p.m

油出口浓度×104

Kg/kg

水出口浓度×104

Kg/kg

推动力ΔXm×104

Kg/kg

HOR

m

效率η

%

1

2

3

4

5

6

六、数据处理要求

1.选择一组数据进行举例计算。

2.作出HOR与转速之间的关系图。

七、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1.明确实验的结论,即HOR随转速的变化规律。

2.分析本实验的萃取方式的优势?还有那些萃取方式?

3.如何强化萃取?

4.萃取在实际中应用举例?

八、思考题

1.液液萃取设备与气液传质设备有何主要区别?

2.本实验为什么不宜用水作为分散相?倘若用水作为分散相,操作步骤应该任何?两相分层分离段应设在塔顶还是塔底?

3.重相出口为什么采用Π形管?Π形管的高度是怎么确定的?

4.对液液萃取过程来说,外加能量是否越大越有利?

5.什么是萃取塔的液泛?在操作中,你是怎么确定液泛速度的?

传热实验讲义

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换热器的结构; 2.掌握换热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标定方法; 3.学会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工业生产中换热器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换热设备。它是由许多个传热元件(如列管换热器的管束)组成。冷、热流体借助于换热器中的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而达到加热或冷却任务。由于传热元件的结构形式繁多,由此构成的各种换热器之性能差异颇大。为了合理的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对它们的性能应该要充分的了解。除了文献资料外,实验测定换热器的性能是重要途径之一。 换热器是一种节能设备,它既能回收热能,又需消耗机械能。因此,度量一个换热器性能好坏的标准是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和流体通过换热器的阻力损失Δp 。前者反映了回收热量的能力,后者是消耗机械能的标志。因此.在组织换热器的性能测定时,需要安排上述两方面的内容。 1.传热系数K 速率方程式为:m t A K Q ???=,式中: t m m t t ???=?ε逆 1 2211221ln )()t T t T t T t T t m -----=?(逆 而Q = q V ρCp Δt = q V ρCp ( t 2 - t 1 ) 换热系数K 是冷流体侧的传热面为基准的传热系数。即:),(h c G G f K = m c h h c c A A A A K λδαα+?+=11 符号说明: K 传热系数,W/m 2.K ; α 流体的给热系数,W/m 2.K ;

A 换热器的传热面积,m 2; Qv 流体的体积流量,m 3/s ; Cp 流体的恒压热容。j/kg.K ; T 热流体温度,℃; t 冷流体温度,℃; Δt 传热温度差,K 。 t ε? 传热平均温差的修正系数,全逆流时t ε?=1,对于单壳程双管程或二管程以上的t ε?值可从录附计算方法中求得。 λ 固体壁导热系数,W/m.K ; δ 固体壁厚度,m 。 由传热速率方程式可知:影响传热量的参数有传热面积A ,传热系数K 和过程的平均温度Δt m 三要素。 当生产工艺决定了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后,传热负荷的变化是随流体的流速变化而变化。分析传热阻力的控制因素,用改变流体的流率或改变流体的进口温度,能较方便地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 由流体力学知: 22 u p ??=?ρξ 式中:Δp 流体通过管道的阻力损失,Pa ; u 流体在换热器管道中的流速,m/s 。 3.换热器的操作和调整 换热器的热负荷发生变化时,需通过换热器的操作,以完成任务。由传热速率方程式知,影响传热量的参数有传热面积,传热系数和过程的平均温度差三要素,由热量衡算方程知,由于换热器的热(或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不能随意改变。在操作时的调节手段只能改变冷(或热)流体的流量和进口温度。 热(或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由生产工艺决定。传热负荷的变化是由热(或冷)流体流速变化所致。由图1知,若冷(或热)流体流速的变化率相同,则仅能维持平均温差相同,不能满足热负荷变化的要求。若传热阻力受冷(或热)流体控制,采用较大的冷(或热)流体的变化率,使传热系教和平均温差同时发生变化,以达到热负荷变化的目的。若传热阻力受热(或冷)流体控制,应该采用调整冷(或热)流体的进口温度;使平均温差增加或减少,从而满足热负荷变化的要求。按照上述的操作原则进行调整,能较

最新浙江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分析解析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 指导老师: 叶向群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吸收实验 实验类型:工程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填料塔吸收操作及体积吸收系数测定 1 实验目的: 1.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并熟悉吸收塔的操作; 1.2 观察填料塔的液泛现象,测定泛点空气塔气速; 1.3 测定填料层压降ΔP 与空塔气速u 的关系曲线; 1.4 测定含氨空气—水系统的体积吸收系数K y a 。 2 实验装置: 2.1 本实验的装置流程图如图1: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2015.12.26 地点:教十2109

2.2物系:水—空气—氨气。惰性气体由漩涡气泵提供,氨气由液氮钢瓶提供,吸收剂水采用自来水,他们的流量分别通过转子流量计。水从塔顶喷淋至调料层与自下而上的含氮空气进行吸收过程,溶液由塔底经过液封管流出塔外,塔底有液相取样口,经吸收后的尾气由塔顶排至室外,自塔顶引出适量尾气,用化学分析法对其进行组成分析。 3 基本原理: 实验中气体流量由转子流量计测量。但由于实验测量条件与转子流量计标定条件不一定相同,故转子流量计的读数值必须进行校正。校正方法如下:

3.2 体积吸收系数的测定 3.2.1相平衡常数m 对相平衡关系遵循亨利定律的物系(一般指低浓度气体),气液平衡关系为: 相平衡常数m与系统总压P和亨利系数E的关系如下: 式中:E—亨利系数,Pa P—系统总压(实验中取塔内平均压力),Pa 亨利系数E与温度T的关系为: lg E= 11.468-1922 / T 式中:T—液相温度(实验中取塔底液相温度),K。 根据实验中所测的塔顶表压及塔顶塔底压差△p,即可求得塔内平均压力P。根据实验中所测的塔底液相温度T,利用式(4)、(5)便可求得相平衡常数m。 3.2.2 体积吸收常数 体积吸收常数是反映填料塔性能的主要参数之一,其值也是设计填料塔的重要依据。本实验属于低浓气体吸收,近似取Y≈y、X≈x。 3.2.3被吸收的氨气量,可由物料衡算 (X1-X2) 式中:V—惰性气体空气的流量,kmol/h;

暑假讲义七年级升八年级第12讲 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掌握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点梳理: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定义: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例1 如图,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BC 、AC 边上,且AE=CD ,AD 与BE 相交于点F. (1)求证:△ABE ≌△CAD ; (2)求∠BFD 的度数. 例2 如图,∠ACB=90°,∠B=30°,CD ⊥AB.求证:AD= 4 1 AB.

课内练习: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O为△ABC内任意一点,OE∥AB,OF∥AC,分别交BC于点E,F,△OEF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2.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样的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B) A.10米 B.15米 C.25米 D.30米 课后练习: 1.若右图所示,已知点D在BC上,点E在AD上,BE=AE=CE,并且∠1=∠2=60°.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2.如右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分别截出AD=AE,△ADE是等边三角形吗? 说明理由。

3.如右图所示,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评分∠ACD,CE=BD, 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3.在Rt△ABC中,∠C=90°∠A=30°,若AB=4cm,则BC=_______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一底角是30°,底边上的高为9cm,则其腰长为_______,顶角是__________. 5.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A=30°,则 CD=____AC, BC=____AB, BD=____BC, BD=_____AB. 6.在△ABC中,∠B=∠C=15°,AB=2cm,CD⊥AB交BA的延长线与点D,则CD的长为 ___________. 8.如右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AD∥BC,CD⊥AD,若△ABC的周长为36cm,求AD的长。 9.如右图所示,在△ABC中,∠A:∠B:∠C=1:2:3,CD⊥AB于点D,AB=10,求DB的长。

液液萃取塔实验装置

液-液萃取塔实验装置 说明书 天津大学过程工业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天津市睿智天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目录 一. 实验设备的特点 二. 实验装置的基本情况和技术数据 三. 实验方法及步骤 四. 使用实验设备应注意的事项 五. 附录 附录1. 实验数据的计算过程及结果 附录2. 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列表 附录3. 附图

一. 实验设备的特点 1. 本装置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本实验装置塔身为硬质硼硅酸盐玻璃管,其它均为不锈钢件制成,可适用于多种物系; 2. 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调速稳定。环境污染小,噪声小。 二. 实验装置的基本情况和技术数据 实验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1-水泵;2-油泵;3-煤油回流阀;4-煤油原料箱;5-煤油回收箱;6-煤油流量计; 7-回流管;8-电机;9-萃取塔;10-转盘;11-π型管;12-水转子流量计;13-水回流阀; 14-水箱;15-转数测定器; 萃取塔为桨叶式旋转萃取塔。塔身为硬质硼硅酸盐玻璃管,塔顶和塔底的玻璃管端扩口处,分别通过增强酚醛压塑法兰、橡皮圈、橡胶垫片与不锈钢法兰连结。搅拌转动轴的底端有轴承,顶端亦经轴承穿出塔外与安装在塔顶上的电机主轴相连。电动机为直流电动机,通过调压变压器改变电机电枢电压的方法作无级变速。操作时的转速由仪表显示。在塔的下部和上部轻重两相的入口管分别在塔内向上或向下延伸约200 mm,分别形成两个分离段,轻重两相将在分离段内分离。萃取塔的有效高度H 则为轻相入口管管口到两相界面之间的距离。

主要设备的技术数据如下: 1. 萃取塔的几何尺寸: 塔径D=37 mm 塔身高=1000 mm 塔的有效高度H=750 mm 2. 水泵、油泵: CQ型磁力驱动泵 型号: 16CQ-8 电压: 380V 功率: 180W 扬程:8米 吸程: 3米流量: 30升/分转速2800转/分 3. 转子流量计:不锈钢材质型号LZB-4 流量1-10 L/h 精度1.5 级 4. 转速测定装置 搅拌轴的转速通过直流调压器来调节改变,转速的测定是通过霍尔传感器将转速变换位电信号,然后又通过数显仪表显示出转速。 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水相为萃取相(用字母E表示,本实验又称连续相、重相)。煤油相为萃余相(用字母R 表示,本实验中又称分散相、轻相)。轻相入口处,苯甲酸在煤油中的浓度应保持在0.0015-0.0020(kg苯甲酸/kg煤油)之间为宜。轻相由塔底进入,作为分散相向上流动,经塔顶分离段分离后由塔顶流出;重相由塔顶进入作为连续相向下流动至塔底经π形管流出;轻重两相在塔内呈逆向流动。在萃取过程中,苯甲酸部分地从萃余相转移至萃取相。萃取相及萃余相进出口浓度由容量分析法测定。考虑水与煤油是完全不互溶的,且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都很低,可认为在萃取过程中两相液体的体积流量不发生变化。 三. 实验方法及步骤 1. 在实验装置最左边的贮槽内放满水,在最右边的贮槽内放满配制好的轻相入口煤油,分别开动水相和煤油相送液泵的电闸,将两相的回流阀打开,使其循环流动。 2. 全开水转子流量计调节阀,将重相(连续相)送入塔内。当塔内水面快上升到重

综合实验讲义

综合实验讲义 编写:李雅丽王香爱郭佰凯 祝保林李吉锋 化学与材料学院 二零一六年六月

目录 综合实验一四氧化三铅组成的测定 综合实验二锌钡白的制备 综合实验三己二酸的绿色合成及表征 综合实验四乙酰二茂铁的合成及分离 综合实验五富平合儿柿饼中铁、锌含量的测定综合实验六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工业分析)综合实验七表面活性剂特征参数的测定 综合实验八几种农作物秸秆热值的测定

综合实验一四氧化三铅组成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练习称量、加热、溶解、过滤等基本操作; 2练习碘量法操作、练习EDTA测定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3掌握一种测定Pb3O4的组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Pb3O4为红色粉末状固体,俗称铅丹或红丹。该物质为混合价态氧化物,其化学式可以写成2PbO﹒PbO2,即式中氧化数为+2的Pb占2/3,而氧化数为+4的Pb占1/3。但根据其结构,Pb3O4应为铅酸盐Pb2PbO4。 Pb3O4与HNO3反应时,由于PbO2的生成,固体的颜色很快从红色变为棕黑色: Pb3O4+4HNO3=PbO2+2Pb(NO3)2+2H2O 很多金属离子均能与多齿配体EDTA以1:1的比例生成稳定的螯合物,以+2价金属离子M2+为例,其反应如下: M2++EDTA4-=MEDTA2- 因此,只要控制溶液的PH,选用适当的指示剂,就可以用EDTA标准溶液,对溶液中的特定金属子进行定量测定。本实验中Pb3O4经HNO3作用分解后生成的Pb2+,可用六亚甲基四胺控制溶液的pH为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液进行测定。 PbO2是种很强的氧化剂,在酸性溶液中,它能定量的氧化溶液中的I- PbO2+4I-+4HAc=PbI2+I2+2H2O+4Ac- 从而可用碘量法来测定所生成的PbO2. 三实验用品 仪器:分析天平、台秤、称量瓶、干燥器、量筒(10mL,100mL)、烧杯(50mL)、锥形瓶(250mL)、漏斗、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50mL)、洗瓶、滤纸、PH试纸 试剂:四氧化三铅(A.R.)、碘化钾(A.R.)、HNO3(6molL·L-1)、EDTA 标准溶液(0.02mol·L-1)Na2S2O3标准溶液(0.02mol·L-1)、NaAc-HAc(1:1)混合液、NH3·H2O(1:1)六亚甲基四胺(20%)、淀粉(2%), 四实验步骤 1 Pb3O4的分解 用差量法准确称取干燥的Pb3O4 0.5g,置于50ml的小烧杯中同时加入 2mL6mol·L-1HNO3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反应,可以看到红色的Pb3O4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实验6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第四组成员:王锋,郑义,刘平,吴润杰 一、 实验名称 填料吸收塔实验 二、 实验目的 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并实际操作。 2、 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3、 学习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内容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曲线,并用ΔP/Z —u 曲线转折点与观察现象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填料塔在某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四、实验原理 1.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 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压强降与气液流量有关,不同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ΔP 与空塔气速u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6-1 填料层的ΔP ~u 关系 当无液体喷淋即喷淋量L0=0时,干填料的Δ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Δ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 ,上转折点称为“泛点”。这两个转折点将Δ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恒持液量区、载液区与液泛区。

五、实验装置和流程 图6-2 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流程图 1-风机、2-空气流量调节阀、3-空气转子流量计、4-空气温度、5-液封管、6-吸收液取样口、7-填料吸收塔、8-氨瓶阀门、9-氨转子流量计、10-氨流量调节阀、11-水转子流量计、12-水流量调节阀、13-U型管压差计、14-吸收瓶、15-量气管、16-水准瓶、17-氨气瓶、18-氨气温度、20-吸收液温度、21-空气进入流量计处压力 实验流程示意图见图一,空气由鼓风机1送入空气转子流量计3计量,空气通过流量计处的温度由温度计4测量,空气流量由放空阀2调节,氨气由氨瓶送出,?经过氨瓶总阀8进入氨气转子流量计9计量,?氨气通过转子流量计处温度由实验时大气温度代替。其流量由阀10调节5,然后进入空气管道与空气混合后进入吸收塔7的底部,水由自来水管经水转子流量计11,水的流量由阀12调节,然后进入塔顶。分析塔顶尾气浓度时靠降低水准瓶16的位置,将塔顶尾气吸入吸收瓶14和量气管15。?在吸入塔顶尾气之前,予先在吸收瓶14内放入5mL 已知浓度的硫酸作为吸收尾气中氨之用。吸收液的取样可用塔底6取样口进行。填料层压降用∪形管压差计13测定。 六、实验操作方法及步骤 1、测量干填料层(△P/Z)─u关系曲线: 先全开调节阀 2,后启动鼓风机,用阀 2 调节进塔的空气流量,按空气流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读取填料层压降△P,转子流量计读数和流量计处空气温度,测量12~15组数据?然后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以空塔气速 u为横坐标,以单位高度的压降△P/Z为纵坐标,标绘干填料层(△P/Z)─u关系曲线。 2、测量某喷淋量下填料层(△P/Z)─u关系曲线: 用水喷淋量为30L/h时,用上面相同方法读取填料层压降△P,?转子流量计读数和流量计处空气温度并注意观察塔内的操作现象, ?一旦看到液泛现象时记下对应的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在对数坐标纸上标出液体喷淋量为30L/h下(△P/z)─u?关系曲线,确定液泛气速并与观察的液泛气速相比较。 3、测量某喷淋量下填料层(△P/Z)─u关系曲线: 用水喷淋量为50L/h时,用上面相同方法读取填料层压降△P,?转子流量计读数和流量计处空气温度并注意观察塔内的操作现象, ?一旦看到液泛现象时记下对应的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在对数坐标纸上标出液体喷淋量为50L/h下(△P/z)─u?关系曲线,确定液泛气速

(暑假一日一练)2020七年级升八年级数学暑期衔接班讲义第二十讲专题七综合题题型专题训练

A E D C B A D C B A E D C B A F E D C B 第二十讲:专题七:综合题题型专题训练 一、如图,等腰Rt △ABC 中,AB=AC ,∠BAC=90°,BD 平分∠ABC. (1)求证:AB+AD=BC ; (2)如图,过点C 作CE ⊥BD ,E 为垂足,求证:BD=2CE ; (3)如图,连结AE ,求证:AE=CE. 二、如图,等腰Rt △ABC 中,AB=AC ,∠BAC=90°,D 为AC 上的任意一点,AE ⊥BD 于点E ,CF ⊥BD 于点F. (1)求证:①AE=EF ;②EF+CF=BE ;

A F E D C B A F E D C B (2)如图,若 D 为AC 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线段 EF 、CF 与线段BE 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 三、 如图,△ABC ,分别以AB 、AC 为腰向形外作两个等腰直角△ABE 、△ACF ,过A 作直 线l ,直线l 分别交BC 、EF 于N 、M 两点. (1)当直线l ⊥BC 时,求证:ME=MF ; (2) 当直线l 经过BC 的中点N 时,求证:l ⊥EF ;

N M C B A N M C B A (3) 如图,若梯形ABCD ,AD ∥BC ,分别以AB 、DC 为腰向形外作两个等腰直角△ABE 、 △ACF ,设线段AD 的垂直平分线 交线段EF 于点M ,求证:ME=MF. 四、如图,在等边ΔCBN 中,点M 为BN 上一点,且∠CMA=60°,AN ∥BC 交AM 于A. (1)判断△ACM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试问:线段AN+MN 与CN 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猜想; (3)若点M 为BN 的延长线上任一点(不包括N 点),(1)、(2)②中的结论还成立吗? 请画出图形,并证明你的猜想. D N M F E C B A

转盘萃取塔实验装置实验指导书

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系列之 转盘萃取塔实验装置实验指导书 杭州言实科技有限公司 2006.4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三、实验装置 (5) 四、实验方法 (6) 五、注意事项 (7) 六、报告内容 (7) 七、思考题 (7) 八、附录 (8)

转盘萃取塔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液--液萃取塔的结构及特点。 ⒉掌握液--液萃取塔的操作。 ⒊掌握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液—液萃取设备的特点 液--液相传质和气液相传质均属于相同传质过程。因此这两类传质过程具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相当差别。在液液系统中,两相间的重度差较小,界面张力也不大:所以从过程进行的流体力学条件看,在液液相的接触过程中,能用于强化过程的惯性力不大,同时已分行的流体力学条件看,在液液相的接触过程中,能用于强化过程的惯性力不大,同时已分散的两相,分层分离能力也不高。因此,对于气液接触效率较高的设备,用于液液接触就显得效率不高。为了提高液液相传质设备的效率。常常补给能量,如搅拌、脉动、振动等。为使两相逆流和两相分离,需要分层段,以保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让分散的液相凝聚,实现两相的分离。 2、液—液萃取塔的操作 (1)分散相的选择 在萃取设备中,为了使两相密切接触,其中一相充满设备中的主要空间,并呈连续流动,称为连续相kl一相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连续相中,称为分散相,哪一相作为相对设备的操作性能、传质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分散相的选择可通过小试或中试确定,也可根据以下几方面考虑。 1)为了增加相际接触面积,一般将流量大的一相作为分散相;但如果两相的流量相差很大,并且所选用的萃取设备具有较大的轴向混合现象,此时应将流量小的一相作为分散相,以减小轴向混合。 2)应充分考虑界面张力变化对传质面积的影响,对于>0系统,即系统的界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而增加的系统;当溶质从液滴向连续相传递时,液滴的稳定性较差,容易破碎,而液膜的稳定性较好,液滴不易合并,所以形成的液滴平均直径较小,相际接触表面较大;当溶质从连续相向液滴传递时,情况刚好相反。在设计液液传质设备时,根据系统性质正确选择作为分散相的液体,可在同样条件下获得较大的相际传质表面积,强化传质进程。 3)对于某些萃取设备,如填料塔和筛板塔等,连续相优先润湿填料或筛板是相当重要的。此时,宜将不易润湿填料或筛板的一相作为分散相。 4)分散相液滴连续相中的沉降速度,与连续相的粘度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减小塔径,提高二相分离的效果,应将粘度大的一相作为分散相。 5)此外,从成本、安全考虑,应将成本高的、易燃、易爆物料作为分散相。 (2)液滴的分散 为了使其中一相作为分散相,必须将其分散为液滴的形式,一相液体的分散,亦即液滴的形成,必须使液滴有一个适当的大小。因为液滴的尺寸不仅关系到相际接触面积,而且影响传质系数和塔的流通量。 较小的液滴,固然相际接触面积较大,有利于传质;但是过小的液滴,其内循环消失,液滴的行为趋于固体球,传质系数下降,对传质不利。所以,液滴尺寸对传质的影响必须同时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

实验七填料塔吸收实验

实验七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和吸收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填料特性及吸收装置的基本流程。 2.熟悉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3.掌握总传质系数K Y a测定方法。 4.了解空塔气速和液体喷淋密度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测定干填料及不同液体喷淋密度下填料的阻力降?P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曲线,并确定液泛气速。 2.测量固定液体喷淋量下,不同气体流量时,用水吸收空气—氨混和气体中氨的体积吸收系数K Y a。 三、基本原理 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填料塔是一种重要的气液传质设备,其主体为圆柱形的塔体,底部有一块带孔的支撑板来支承填料,并允许气液顺利通过。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堆和乱堆两种方式,填料分为实体填料和网体填料两大类,如拉西环、鲍尔环、θ网环都属于实体填料。填料层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可以使液体均匀喷洒在填料上。液体在填料中有倾向于塔壁的流动,故当填料层较高时,常将其分段,段与段之间设置液体再分布器,以利液体的重新分布。 吸收塔中填料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而气体在通过填料层时,由于克服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而导致了压强降?P的产生。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吸收设备的主要参数,它包括压强降和液泛规律。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为了计算填料塔所需动力消耗,确定填料塔适宜操作范围以及选择适宜的气液负荷。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的测定主要是确定适宜操作气速。 在填料塔中,当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干填料(L=0)时,与气体通过其它固体颗粒床层一样,气压降?P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可用式?P=u1.8-2.0表示。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为一条直线,斜率为1.8-2.0。在有液体喷淋(L≠0)时,气体通过床层的压降除与气速和填料有关外,还取决于喷淋密度等因素。在一定的喷淋密度下,当气速小时,阻力与空塔速度仍然遵守?P∝u1.8-2.0这一关系。但在同样的空塔速度下,由于填料表面有液膜存在,填料中的空隙减小,填料空隙中的实际速度增大,因此床层阻力降比无喷淋时的值高。当气速增加到某一值时,由于上升气流与下降液体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开始阻碍液体的顺利下流,以致于填料层内的气液量随气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现象称为拦液现象,此点为载点,开始拦液时的空塔气速称为载点气速。进入载液区后,当空塔气速再进一步增大,则填料层内拦液量不断增高,到达某一气速时,气、液间的摩擦力完全阻止液体向下流动,填料层的压力将急剧升高,在?P∝u n关系式中,n的数值可达10左右,此点称为泛点。在不同的喷淋密度下,在双对数坐标中可得到一系列这样的折线。随着喷淋密度的增加,填料层的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下降。 本实验以水和空气为工作介质,在一定喷淋密度下,逐步增大气速,记录填料层的压降与

七升八暑假衔接学习讲义

七升八暑假衔接学习讲 义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一、图形的全等 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观察右面两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图形为什么 2. 由全等图形类比得出: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比如,在图中,△ABC与△DEF能够完全重合,它们是全等的。 其中顶点A,D重合,它们是对应顶点;AB边与DE边重合, 它们是对应边;A ∠重合,它们是对应角. ∠与D △ABC与△DEF全等,我们把它记作“△ABC≌△DEF”. 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对应边上的高,对应角的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 几何语言: () ∠A= , ∠C= ,∠B= . () 练习: 1.如图6,△ABC≌△AEC,∠B=75°, ∠ACB=5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解:A

2.如图7,△ABD ≌△EBC ,AB=3 cm ,AC=8 cm ,求DE 解: 3.判断: ○1全等三角形的边相等,角相等,中线相等,角平分线相等.(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 ○3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5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4.填空:如图所示,已知△AOB ≌△COD ,∠C =∠A ,AB =CD ,则另外两组对应边为________________,另外两组对应角为________________。 5.如图3,已知CD ⊥AB 于D , BE ⊥AC 于E, △ABE ≌△ACD ,∠C=20°,AB=10,AD=4,G 为AB 延长线上的一点,求∠ABE 的度 数和简记为"边角边",符号表示:"SAS" 例1. 下列哪组三角形能完全重合(全等) 例2.如图,在△ABC 和△A ′B ′C ′中,已知AB =A ′B ′,∠B =∠B ′,BC =B ′C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例3. 在△ABC 和△A ′B ′C ′中(自己画图) (1)?????''='∠=∠''=C B BC B B B A AB (2) ?? ? ??='∠=∠''=______A A B A AB A B C (图 A D B G A C D B O

化工原理实验—萃取

液液萃取塔的操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的结构和特点; (2)掌握液液萃取塔的操作; (3)掌握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外加能量 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通量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1.液液萃取设备的特点 液液相传质和气液相传质均属于相间传质过程。因此这 两类传质过程具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相当差别。在液液系统中,两相间的重度差较小,界面张力也不大,所以从过程进行的流体力学条件看,在液液相的接触过程中,能用于强化过程的惯性力不大,同时已分散的两相,分层分离能力也不高。因此,对于气液接触效率较高的设备,用于液液接触就显得效率不高。为了提高液液相传质设备的效率,常常补给能量,如搅拌、脉动、振动等。为使两相逆流和两相分离,需要分层段,以保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让分散的液相凝聚,实现两相的分离。 2.液液萃取塔的操作 (1)分散相的选择在萃取设备中,为了使两相密切接触,其中一相充满设备中的主要空间,并呈连续流动,称为连续相;另一相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连续相中,称为分散相。哪一相作为分散相对设备的操作性能、传质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分散相的选择可通过小试或中试确定,也可根据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 1)为了增加相际接触面积,一般将流量大的一相作为分 散相;但如果两相的流量相差很大,并且所选用的萃取设备具有较大的轴向混合现象,此时应将流量小的一相作为分散相,以减小轴向混合。 2)应充分考虑界面张力变化对传质面积的影响,对于 dx d >0的系统,即系统的界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而增加的系统;当溶质从液滴向连续相传递时,液滴的稳定性较差,容易破碎,而液膜的稳定性较好,液滴不易合并,所以形成的液滴平均直径较小,相际接触表面较大,当溶质从连续相向液滴传递时,情况刚好相反。在设计液液传质设备时,根据系统性质正确选择作为分散相的液体,可在同样条件下获得较大的相际传质表面积,强化传质过程。 3)对于某些萃取设备,如填料塔和筛板塔等,连续相优 先润湿填料或筛板是相当重要的。此时,宜将不易润湿填料或筛板的一相作为分散相。 4)分散相液滴在连续相中的沉降速度,与连续相的粘度

实验七八

实验七最大功率传输条件的测定 实验名称:最大功率传输条件测疋实验类型:综合性口设计性■ 所属课程及代码:★电路(1)(2008185) 实验学时: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含源一端口网络等效参数的基本测量方法,验证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加深对等效的思想是 对外电路等效的实质的认识。 2、掌握负载获得最大传输功率的条件。 3、设计实验电路完成最大功率传输条件的测定。 4、了解电源输出功率与效率的关系。 二.预习与参考 1、戴维宁和诺顿各等效参数及测量方法,等效定理。 2、负载获得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及定理等。 3、直流电源、数字万用表、直流电流表等仪器的使用说明。 4、proteus仿真软件的基本使用。 三.设计指标 1 、电源与负载功率的关系 图7.1可视为由一个电源向负载输送电能的模型。 当R=0或R=S时,电源输送给负载的功率均为0,以不同的R.值代入上式可求得不同 的P值,其中必有一个R.值使负载从电源处获得最大功率。 F O为电源内阻和传输线路电阻的总和, F L为可变负载电阻,负载R L消耗的功率P表示为 P |2R L U R O R L 2 R L 图7.1电源向负载输送电能的模型。

2、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当满足R_=F O 时,负载从电源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态。 3、匹配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在电路处于“匹配”状态时,电源本身要消耗一半的功率。此时电源的效率只有 50% 显然对电力系统的能量传输过程是绝对不允许的。 发电机内阻很小,电路传输最主要目标是 高效率送电。为此负载电阻应远大于电源内阻, 即不允许运行在匹配状态。 在电子技术中却 完全不同。一般的信号源本身功率较小,且有较大的内阻。负载电阻(如扬声器)往往是较 小的定值,希望能从电源获得最大的功率输出, 而电源的效率往往不予考虑。通常设法改变 负载电阻,或者在信号源与负载之间加阻抗变换器 (如音频功放的输出级与扬声器之间的输 出变压器),使电路处于工作匹配状态,以使负载能获得最大的功率输出。 4、实验可结合两种参考方案: (1)硬件实现:戴维宁和诺顿等效及最大功率传输的硬件电路实现,如图 (2)软件实现:利用 proteus 仿真软件设计实现,戴维宁和诺顿等效及最大功率传输 的仿真电路如图 7.3所示。 P MAX U R O R L 2 R L 2R L 4R L 。此时,称此电路处于“匹配”工作状 7.2所示。 11 -- J US O 南电 5 艮 nu c=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七填料塔吸收实验 实验七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和吸收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填料特性及吸收装置的基本流程。2.熟悉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3.掌握总传质系数KYa测定方法。4.了解空塔气速和液体喷淋密度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测定干填料及不同液体喷淋密度下填料的阻力降?p 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曲线,并确定液泛气速。 2.测量固定液体喷淋量下,不同气体流量时,用水吸收空气—氨混和气体中氨的体积吸收系数KYa。 三、基本原理 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填料塔是一种重要的气液传质设备,其主体为圆柱形的塔体,底部有一块带孔的支撑板来支承填料,并允许气液顺

利通过。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堆和乱堆两种方式,填料分为实体填料和网体填料两大类,如拉西环、鲍尔环、?网环都属于实体填料。填料层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可以使液体均匀喷洒在填料上。液体在填料中有倾向于塔壁的流动,故当填料层较高时,常将其分段,段与段之间设置液体再分布器,以利液体的重新分布。 吸收塔中填料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而气体在通过填料层时,由于克服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而导致了压强降?p的产生。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吸收设备的主要参数,它包括压强降和液泛规律。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为了计算填料塔所需动力消耗,确定填料塔适宜操作范围以及选择适宜的气液负荷。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的测定主要是确定适宜操作气速。 在填料塔中,当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干填料(L=0)时,与气体通过其它固体颗粒床层一样,气压降?p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可用式?p=u1.8-2.0表示。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为一条直线,斜率为1.8-2.0。在有液体喷淋(L?0)时,气体通过床层的压降除与气速和填料有关外,还取决于喷淋密度等因素。在一定的喷淋密度下,当气速小时,阻力与空塔速度仍然遵守?p?u1.8-2.0这一关系。但在同样的空塔速度下,由于填料表面有液膜存在,填料中的空隙减小,填料空隙中的实际 速度增大,因此床层阻力降比无喷淋时的值高。当气速增加

2018年七年级升八年级数学 暑期衔接班讲义 第十讲 专题二 全等三角形题型训练(无答案) 新人教版

. 第十讲:专题二:全等三角形题型训练; 【知识要点】 1.求证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定理):①SAS ;②ASA ;③AAS ;④SSS ;⑤HL ; 需要三个边角关系;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2.“SAS ”、“SSS ”、“ASA ”、“AAS ”、“HL ”五种基本方法的综合运用. 【例题精讲】 例 1.判断下列命题: 1.(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边上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 ( ) 2.(1)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2)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4)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6)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7)两边及其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8)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9)两边及其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0)两边及其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1)两角及其一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2)两角及第三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3)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 ) (14)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 ) (15)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 ) (16)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 ) 例 2.如图 △1,方格中有 ABC 和,且它们可以仅通过平移完全重合,我们称△ABC 和为“同 一方位”全等三角形. (1)如图 △2,方格中有一个 ABC ,请你在方格内,画出一个与△ABC 不是“同一方位” 的全等三角形△DEF ,并且满足条件:DE=AB ,∠A=∠D ,AC=DF ; (△2)你能够画出多少种不同的 DEF ?(“同一方位”全等三角形算为一种)

萃取塔实验讲义

萃取塔实验讲义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脉冲填料萃取塔的结构。 2. 掌握填料萃取塔的性能测定方法。 3. 掌握萃取塔传质效率的强化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填料萃取塔是石油炼制、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部分广泛应用的一种萃取设备,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制造等特点。塔内填料的作用可以使分散相液滴不断破碎和聚合,以使液滴表面不断更新,还可以减少连续相的轴相混合。本实验采用连续通入压缩空气向填料塔内提供外加能量,增加液体滞动,强化传质。在普通填料萃取塔内,两相依靠密度差而逆相流动,相对密度较小,界面湍动程度低,限制了传质速率的进一步提高。为了防止分散相液滴过多聚结,增加塔内流动的湍动,可采用连续通入或断续通入压缩空气(脉冲方式)向填料塔提供外加能量,增加液体湍动。当然湍动太厉害,会导致液液两相乳化,难以分离。 2.萃取塔的分离效率可以用传制单元高度HOE 和理论级当量高度he 来表示,影响脉冲填料萃取塔分离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填料的种类、轻重两相的流量以及脉冲强度等。对一定的实验设备,在两相流量固定条件下,脉冲强度增加,传制单元高度降低,塔的分离能力增加。 3.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苯甲酸在煤油中的浓度约为0.2%(质量)。水相为萃取相(用字母E 表示,在本实验中又称连续相、重相),煤油相为萃余相(用字母R 表示,在本实验中又称分散相)。在萃取过程中苯甲酸部分地从萃余相转移至萃取相。萃取相及萃余相的进出口浓度由容量分析法测定之。考虑水与煤油是完全不互溶的,且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都很低,可认为在萃取过程中两相液体的体积流量不发生变化。 (1) 按萃取相计算的传质单元数OE N 计算公式为: ()?-= E b E t Y Y E E E OE Y Y dY N * 式中:Y Et ─苯甲酸在进入塔顶的萃取相中的质量比组成,kg 苯甲酸/kg 水; 本实验中Y Et =0。 Y Eb ─苯甲酸在离开塔底萃取相中的质量比组成,kg 苯甲酸/kg 水; Y E ─苯甲酸在塔内某一高度处萃取相中的质量比组成,kg 苯甲酸/kg 水;

药理学实验讲义

药理学实验讲义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 2010-7

目录 实验一实验动物操作的基本机能 (2) 实验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4) 实验三全血水杨酸二室模型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 (5) 实验四肝肾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6) 实验五药物镇痛实验 (7) 实验六巴比妥类药物的抗惊厥作用 (9) 实验七利多卡因对抗氯化钡引起的心律失常实验 (13) 实验八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14) 附录1 药理学实验基本要求 (19) 附录2 药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22)

实验一、实验动物操作的基本机能 一、目的:学习实验动物编号、捉持、给药、采血等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 (一)动物:小白鼠10只,雌雄各半,体重18g ~ 22g。家兔1只,雌雄均可。 (二)器材:1 ml注射器,5 ml注射器,针头,灌胃针头,大烧杯,天平。 三、方法 1. 性别鉴别 小鼠的性别鉴别通常以肛门与生殖孔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距离近者为雌性,距离远者为雄性。家兔可以从生殖器分辨其性别。 2. 编号 可根据情况和习惯而定,符合清晰易辨、简便耐久的要求即可。例如小鼠,右前肢皮肤外侧涂色标记为1号,腹部右外侧皮肤涂色标记为2号,右后肢皮肤外侧涂色标记为3号,头部皮肤涂色标记为4号,背部正中皮肤标记为5号,尾巴根部标记为6号,7、8、9号在左侧同1、2、3号,第10号不色。 3.捉持 右手提起鼠尾,放在粗糙物(如鼠笼)上面,轻轻向后拉其尾,此时小鼠前肢抓住粗糙面不动;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头部皮肤和双耳;其余三指和掌心夹住其背部皮肤及尾部。这样小鼠便可被完全固定在手中。 4. 给药 (1)小鼠的给药方法 ①灌胃(po):将小鼠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处插入口腔,沿上 腭插入食道。如遇阻力,可将灌胃针头抽出再另插,以免穿破食道或误入气管,造成动物死亡。灌注量一般为0.1~0.2ml/10g,不超过0.5ml/只。 ②肌内注射(im):两人合作,注射部位多选后腿上部外侧。一处注射量不超过0.1ml。 ③皮下注射(ih):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 后即可进行注射。一般小鼠在背部或前肢腋下。注药量一般为0.1~0.2 ml/10g。 ④腹腔注射(ip):左手将小鼠握持固定,使其腹部朝上。右手持注射器,取300角从下腹 部外侧向头端刺入腹腔,进针部位不宜太高,刺入不能太深。注射量0.05~0.2ml/10g,不超过0.5ml/只。 ⑤静脉注射(iv):将小鼠置于固定筒内,使其尾巴露在外面,用70%酒精涂擦尾部,或 将鼠尾浸入50℃水中。待尾部静脉扩张后,左手拉住尾尖,右手进针,注射量不超过 0.5m/只。 (2)家兔的给药方法 ①灌胃:一人将兔身固定于腋下,一手固定兔头,另一手将开口器放入兔口。另一人将导 尿管从开口器孔插入口内,再慢慢插入食道和胃。为慎重起见,可将胃管外端放入水中,如无气泡,则可证实导尿管在胃内。灌胃量一般为10 ml/kg。如用兔固定盒,可由一人操作。 ②静脉注射:一人固定兔身和兔头,另一人在使兔耳边缘血管(耳缘静脉)扩张后,从静脉 末端刺入血管,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针头和兔耳,右手注药(图2-10)。注药量一般为2 ml/kg,等渗液可达10 ml/kg。

填料塔吸收实验数据及处理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5 1 1.5 2 空塔气速 单位高度压降 空气流量u(m 3) H1(cm) Ppa P/H 0.375 0.18 17.64 0.027 0.5 0.3 29.4 0.045 0.7 0.45 44.1 0.068 0.9 0.75 73.5 0.113 1.1 1.05 102.9 0.158 1.3 1.3 127.4 0.196 1.5 1.6 156.8 0.241 1.7 1.9 186.2 0.286 1.9 2.2 215.6 0.332

0.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0.000 0.2000.4000.6000.800 1.000 1.200 1.400 1.600 流量 液体喷淋量20L /h 空气流量u H1 Ppa P/H 0.375 0.550 53.900 0.083 0.500 1.100 107.800 0.166 0.600 1.500 147.000 0.226 0.700 1.850 181.300 0.279 0.800 2.200 215.600 0.332 0.900 2.700 264.600 0.407 1.000 4.100 401.800 0.618 1.100 5.100 499.800 1.428 1.200 6.370 624.260 0.960 1.300 7.150 700.700 1.078 1.400 21.000 2058.000 3.166 1.500 33.000 3234.000 4.9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