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校本课题

初中地理校本课题
初中地理校本课题

项目类别校本课题

研究类型教育科研

三河中学课题

申请书

课目编号:_____001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开发地理校本课程

成果形式:_ 学校展示____________

计划完成时间:_ 2015年12月________

课题负责人:____李晓云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教研组:_____政史地

填表时间:2014年9月10日

三河中学

二○一四年九月

开发地理校本课程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李晓云解修飞

一、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意义

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是新课改对学校和教师的新要求。是新课改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对创办特色学校的要求。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认识“我们的家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的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特有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心社会,关注热点,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走向实践,这是任何课程形式都无法比拟的。

二、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目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全面实施,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对于推动素质教育,突出特色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独特个性专业化特长人才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21世纪是高科技、高信息、高速度等为突出特点的现代社会,并且还是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纪,特别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然而,国民的高素质从哪里来呢?这就需要靠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是培养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因而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是核心,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极积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要清晰的认识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深化新课程改革,开发地理校本课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探究能

力、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培养是校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

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特有的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是在地理课程教学中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使他们的生活、经验、问题、困惑、理解、智慧、意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统统地活跃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综合考虑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释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定不移地热爱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使得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到发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教学的方法

我校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将围绕初中地理教材进行延伸扩展或者创新,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选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学习,研究本地区地理特色、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开发地理校本课程。

我们地理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是,首先,充分发挥地理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挖掘教材中的一切与提高学生素质的有关材料,充分运用所有信息,

结合三河周边的情况编写一系列的探究专题,例如三河古城的环境保护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问题,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评价等,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其次,是结合区域特点编辑适当的练习,围绕一定主题或课题活动为学生设计出几套探究性的练习,加强学生在学习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第三、做好课外活动课的设计安排, 让学生亲自调查研究学校及其周边的人文和自然地理特征,搜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建设成就的有关信息,获取第一手资料,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测量、标本制作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等科学精神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天文观测、气象测量、环境监测等内容需要学生的参与性强,学生要亲自动手去做、去观察、去记录、去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和结论,这就要求学生求真、求实,对于数据的计量要仔细全面,然后自己试着下结论。第四、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里的有关地理书刊和信息室的电脑网络,以其为学习窗口,让学生从中方便直接的获取必要的最新地理信息,拓展科学知识,开展多层面、动态化的比较分析评价。

四、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结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的要求,本课题研究注重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的阵地,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地理教学的价值。结合我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师资力量和学校周边的地质地貌环境,多样的生物物种,开发和利用,农业生态和工业污染等状况,指导学生进行考察、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地理意识以及解决地理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

养,使青少年学生们懂得如何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重点是: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懂得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让学生身入田间地头,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深入探索地方经济的发展、风土人情、地质地貌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等。通过探究性的研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

五、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优势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西南部,东116°40′52″-117°21′39″、北纬31°30′22″-32°00′21″。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东连合肥市郊区,隔巢湖与巢湖市相望;西与六安市接壤;南沿丰乐河与舒城县、庐江县为邻;北抵寿县、长丰县。肥西素有"淮军故里、改革首县、花木之乡、巢湖明珠"之美誉,地跨江淮流域之间,临淝水之南,滨巢湖西岸,为全国百强县之一,中部十强县,是安徽省经济强县之一。这些为我们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们要在地理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的程中充分利用用这些丰富的区域地理素材,把握住目标,突出地域性特点。有组织有计划的让学生身入田间地头、走进大自然去探索了解地方经济发展,人地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通过实地考察本区域的地形、地质、气象、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经济因素,如工业、农业、人口、资源、环境、城镇、交通、风土民情,去记录,获取数据,去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经济是肥西县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树立科学的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让学生去观察比较人口和资源的关系。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人均意识”、“忧患意

识”,使他们能正确的认识“我们的家园”,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全民族的危机感和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去勇于探索。

六、充分挖掘教材中人地关系素材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地理育人”是地理学科教育的根本思想。

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根据我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要充分挖屈教材中的有关人地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一方面人类有权利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通过改造自然,获取更多的物质和能量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是以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本发展规律为先决的,另一方面人类有义务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保持自然的稳定和繁荣。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要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以和谐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一是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二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三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又如为解决我国人多,吃、穿、用、住的问题,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进行了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很多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某些资源已出现枯竭现象,滥砍乱伐森林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土地荒漠化,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日益加重,然而这些又构成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空前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的

素质;依靠科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通过挖掘教材中这些人地关系素材要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我们人类应该善待自然,尊重生命,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保护好环境,我们的经济才能更好健康的快速发展。这种把书本中的基础理论和环境保护问题同经济建设紧密地相结合,既充分的发挥了地理的教育功能,贯彻了素质教育,又进行了探究性的研究,促进了青年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培养和造就他们成为具有竞争意识、勇于探索、高度民族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地理校本课程 *** 前言 ***坐落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继承了“铁人精神”,建校几十年以来,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的思维正日趋形成新教育理念的潮流,******遵循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单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考试的分数”来诠释的旧教育观,应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遗弃.应该将目光投入到新课程的开发上来,以期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

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这种实践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形成了具有赤金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明确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对学生的要求突出以下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2、最大限度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3、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4、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期望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DOC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生活与地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 (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 教学目录: 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 3.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 4.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 5.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一一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知识与技能一一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

地理校本课程 *** 前言 ***坐落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继承了“铁人精神”,建校几十年以来,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的思维正日趋形成新教育理念的潮流,******遵循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单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考试的分数”来诠释的旧教育观,应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遗弃。应该将目光投入到新课程的开发上来,以期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这种实践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

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形成了具有赤金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明确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对学生的要求突出以下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2、最大限度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3、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4、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期望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教材主要由“气象万千”和“野外生存”两部分组成。教材编写紧扣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气候,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希望本教材对学生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写调查报告和地理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读图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二、课程背景 根据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地理教学的教材建设应该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编写。那么如何界定校本课程的地位是编写的关键,因为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之所在。现行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既提供了指导思路,也为校本课程的建设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加强地理学习能力和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中学尤其是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和突破口。因而在完成统编教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做好活动和选修课的设计安排是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统编教材有机补充的校本课程,应该为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设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案。所以把校本课程定位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能力培训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的选修课、活动课教材的层面上,既可以避免内容上和统编教材的冲突与雷同,又可以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设计思路,对统编教材的内容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予以有机补充。 三、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志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船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甘肃日报/2010年/9月/30日/第009版 教育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张家川县张川镇中学马国良 校本课程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开发地理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需求与个性发展的关注及重视,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情感交流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促进创新品格的形成。 就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而言,在内容的选择和实施途径的设计上要以国家统编教材的知识为基础,围绕一定的知识体系去开展,这样才不会失去校本课程的科学性。教材编写内容的选择设计方面,要符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在实际开课过程才能够真正为教师的教学起到参考作用。又因为地理选修课活动课必须要考虑到趣味性设计,让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关键,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因而激发兴趣是校本教材编写和内容选择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关键性原则。考虑到地理学科综合性因素,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发应当突破学科的界限,朝综合性方面创新,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综合考虑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在选择内容和实施途径的设计上尽量考虑到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事实上,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包罗万象,有天文方面的知识,有人文地理内容,有经济发展状况的内容,有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状况和污染物,等等。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转变领导观念,扩大学校自主权。由于受“高考”与“中考”指挥棒作用的影响,基层学校的“课改”工作已基本上流于形式,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因此,转变领导的传统观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非常重要,学校领导应大力支持,开足一定比例的校本课程课时,突出学校特色,使学校拥有自由自主的自我开发空间。 其次,提高地理教师素质,发挥课程开发的主导作用。地理教师是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只有不断提高其素质,才能保证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成效。地理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现代地理学理论,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发挥其课程开发实施的主导作用。 再次,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学生的发展需求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地理爱好、地理特长也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地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课程的实施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最后,精心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一种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人格,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之,教材编写要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思想,要以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及能力情感的培养为着眼点,充分体现现代课堂特色和新课标的精神实质。 第1页共1页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以旅游活动课的开设为例 生地教研组 校本课程是学校或学校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在理解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学校、教师、学生),设计、组织并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是学校一级的课程,是学校自定的课程,因而能够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对学生获得知识、参与生活、增加体验、实现创新的培养更具针对性。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贯彻国家课程的过程中,都允许和鼓励一定比例的校本课程的存在。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我国实施新课程以来,在校本课程方面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在岗教师还是职前教师,都要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 如何组织实施好校本课程,本人认为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条件;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及实施。其中理论基础是支撑;环境条件是基础;设计及实施是根本。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对于基层学校来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要求并不很高,主要是指能够直接指导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理论,包括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开发实施的目的以及教师的基本理念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情。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要为基础的,难以顾及每个学校、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校

本课程直接指向本校学生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兴趣和发展中的不足、缺陷,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完善学校办学的个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理念是实践和行动的指南,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体现下列理念。 课程观:课程是教育情景与教师、学生互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生成性。 学生观:学生不仅有个别差异,也有主动建构学习的能力,课程因学生需要进行调整。 教师观: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 二、环境条件分析 环境条件分析包括:(1)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如社会变革、社会期望、地区状况、社会教育资源等。(2)学校内部环境分析,如办学条件、师资状况、学生需求、校风等。 我们学校是一所全寄宿制的学校,学生主要来自经济条件较好、比较重视教育的家庭。学生外出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多,他们在旅游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想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更加强烈。同时,由于不具有像走读生那样在家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发展兴趣特长的机会就会受到学校统一安排的限制。 旅游活动课的开设,可以直接解决我校学生这两个现实问题。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鼓励(如每年五一和十一的长假安排),人们外出旅游的频率增加,在旅游的过程中往往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旅游区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在这方面学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1 2 ★课程名称: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4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3版《初中地理》 ★授课时间:24——26课时 5 6 ★授课教师: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 7 ★授课对象:郑州市第76中学七一班——七六班 一、课程目标 8 9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要求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10 间联系,强调不同尺度地域在各种地理因素,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11 成的区域特征和区域间的联系。因此要求学生要“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12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3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4 15 (一)、知识与技能 16 1.能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初步认识人口、经济 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并能认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7 18 2.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19 相互关系。 20 (二)、过程与方法 21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22 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23 变化的基本规律。 24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25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

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26 27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地理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相互交流。 28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9 1. 尊重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知道30 国际合作的意义,逐步形成全球意识。 31 2.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 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2 33 34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35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36 第一节自然环境(2课时) 37 第二节人文环境(2课时) 38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39 第一节日本(2课时) 40 第二节东南亚(1课时) 41 第三节印度(2课时) 42 第四节俄罗斯(2课时) 43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44 第一节中东(2课时) 45 第二节欧洲西部(2课时)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课时) 46 47 第四节澳大利亚(1课时)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标准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生活与地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 (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 教学目录: 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 3.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 4.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 5.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但是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课程目标 1.学生知道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范围以及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学生能应用地图说出区域的范围、位置,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并能了解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之间的联系,能根据略图描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学生能认识我国省内的区域,学习评价自然区域的特点,区域联系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4.学生知道并认识跨省区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归纳区域的主要气候特征,能什么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并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三省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实施对策: 1.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地理课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3.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千姿百态的地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图文稿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 要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下册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实验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下册》 授课时间:22---26课时 授课教师:张天林 授课对象:七年级1---3班 课程目标: 1.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课程内容: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区域地理校本课程实施

《区域地理》校本课程实施 一、课程基本说明 1、课程开设依据 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初中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进行系统的复习。由于初中阶段初三已不再开设地理课程,有些学校甚至在初中阶段少开地理课。导致学生在初高中知识衔接上出现许多问题,许多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读图判图能力急待加强;再加上高二阶段区域地理复习时间可能不充足。因此,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既将世界和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点落实到位,又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效衔接起来,帮助学生搭建系统的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并能熟悉众多必须掌握的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区域发展策略,这是每一个高二地理教师和文科学生都要认真对待的难题。对此,有必要开发符合本校文科生实际需求的区域地理校本课程,以方便师生高效复习区域地理。 2、课程主要特点 (1)课程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改革理念。可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 (3)注重实用效能,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张扬个性优势 (4)课程内容注重培养探究意识,充分开发创新潜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理论联系实际。(5)课程开发以学校的环境以及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存在的,可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校本课程与地理课程一脉相承。学生在学习校本课程时,可以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加以利用,让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体验、感悟、提升。 3、课程学时 课程共约60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使学生具有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基本知识、能力和情感,使学生不仅知道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方法和结论而且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领会地理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关注学生掌握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强调把注意力放在学科整体知识结构的理解上,而不是对孤立事实的记忆上;强调学习概括性的、应用性的、有迁移价值的地理原理性知识而不是某些个别国家、个别省区的具体知识。培养五项核心地理技能即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培养学生注重空间关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比较的思维品格,进行地理要素及其普遍存在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区分主导因素,进而把握区域特征以及通过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弄清区域差异,以突出区域特征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 使学生既受到一定程度的地理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体会地理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地理对于未来进一步学习的作用;初步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感受地理学的美。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热爱自己的国家并意识到自己所负有的责任;关心周围环境和地域上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欣赏自然的美,理解人类的不同生活状况。 培养学生兴趣、好奇心与负责的态度相结合,能认识到各种科学方法的用途和局限,愿意接受不确定事物,敢于质疑,具有怀疑精神和证伪精神,不迷信权。威善于与他人合作,具有尊重自然的态度,关心环境的质量等等。 让人有社会责任感和良知。营造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三、课程内容体系 内容由文字、图像、练习系统组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初中地理校本课题

项目类别校本课题 研究类型教育科研 三河中学课题 申请书 课目编号:_____001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开发地理校本课程 成果形式:_ 学校展示____________ 计划完成时间:_ 2015年12月________ 课题负责人:____李晓云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教研组:_____政史地 填表时间:2014年9月10日 三河中学 二○一四年九月

开发地理校本课程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李晓云解修飞 一、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意义 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是新课改对学校和教师的新要求。是新课改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对创办特色学校的要求。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认识“我们的家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的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特有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心社会,关注热点,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走向实践,这是任何课程形式都无法比拟的。 二、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目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全面实施,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对于推动素质教育,突出特色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独特个性专业化特长人才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21世纪是高科技、高信息、高速度等为突出特点的现代社会,并且还是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纪,特别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然而,国民的高素质从哪里来呢?这就需要靠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是培养德

《地理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年10 月第3 版《初中地理》 ★授课时间:24——26 课时 ★授课教师: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 ★授课对象:郑州市第76 中学七一班——七六班 一、课程目标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要求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不同尺度地域在各种地理因素,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区域特征和区域间的联系。因此要求学生要“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并能认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2.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地理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相互交流。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尊重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知道国际合作的意义,逐步形成全球意识。 2.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2 课时) 第二节人文环境( 2 课时)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2 课时) 第二节东南亚( 1 课时) 第三节印度(2 课时) 第四节俄罗斯( 2 课时)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2 课时) 第二节欧洲西部( 2 课时)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 课时) 1

中学地理校本学习课程开发与实践探析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探析-地理论文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探析 文/孙小艳 【摘要】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兼顾理科和文科两大领域的知识,在中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开发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帮助中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需要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遵循课程开发原则,在提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本文对如何开发中学地理校本课程进行简要分析,旨在推动地理校本课程教学进程。 关键词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现阶段中学地理教学仍存在延续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的问题,在教学上缺少灵活性和多变性。地理教师需要认识到单一的课程并不能满足中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尽力挖掘地理教材教学资源,激发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以此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效率。 1.遵循具体的课程开发原则 1.1突出实践性 中学地理教学的改革对中学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学不再是为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而服务,而更强调自身的实践性。开发中学地理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夯实知识,提高技能,是为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服务的。因此,在开发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时要突出实践性,多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让中学生深入生活,走出课堂,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想思考问题。

1.2突出特色性 地理学科与其他文科学科不同,其中仍蕴含了理科知识。这就决定了地理校本课程本省是一门特色课程。因此,在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时,教师需要突出特色性,用地理学科的特色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探索地理知识的兴趣与欲望。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本地区地理特点,选取有特色的题材,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和真实感。例如,保定地区的中学在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时可以结合保定本地的历史发展情况,列举保定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等,凸显校本课程的意义。 2.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探析 2.1科学制定课程纲要 地理校本课程在中学校本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编写校本内容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纲要,地理学科需要根据学校教学总政策和原则制定校本纲要,促使地理校本内容符合地理教学改革的要求。地理校本纲要内容需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针、教师资源、开课时间以及教学材料等。通过科学制定课程纲要,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依据。同时,地理教师需要探究教学资源,结合其他学科校本提纲的制定经验,弥补地理学科本身制定纲要的缺陷,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制定科学性的课程纲要。 2.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 在传统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教师对课程开发认识不到位,教学方式较为陈旧的现象,教师消极应付课程开发的现象还很严重,一部分教师对自身认识不到位,自身能力不强,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欠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校本课程开发效率。所以,在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实践过程中,中学校需要设立课程开发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

趣味地理 QU WEI DI LI 昌邑市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 昌邑市实验中学校本课程

昌邑市实验中学坐落于丝绸之乡潍坊昌邑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建校几十年以来,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的思维正日趋形成新教育理念的潮流,昌邑市实验中学遵循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单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考试的分数”来诠释的旧教育观,应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遗弃。应该将目光投入到新课程的开发上来,以期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这种实践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昌邑市实验中学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形成了具有赤金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明确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对学生的要求突出以下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2、最大限度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3、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4、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昌邑市实验中学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期望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教材主要由“认识自然”、“野外生存”、“环境保护”、“了解区域经济”四部分组成。教材编写紧扣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气候,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希望本教材对学生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教材由实验中学地理教师李文慧、王荣杰、杨怀兴、赵燕、魏春芳、陈竹萍、刘家兴、张晓丹编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下册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地理七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22---26课时 授课教师:吴小乐 授课对象:七年级3---8班 课程目标: 1.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2课时) 第二节自然环境环(2课时)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生活与地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 (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 教学目录: 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 3.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 4.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 5.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不断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钥匙”,并且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地理了,他们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与终身发展的需要。地理实践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则是初中阶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续。 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地理意识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判断空间方位,确定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及结构,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组成之一。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理念。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基础性、时代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是本次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其中,“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7门选修模块的开设以及采用学分制的管理形式,可以说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地理学习面临的历史重任是多元的,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来说,赋予的含义也是不相同的。侧重生活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生存需要的学生和注重应用与操作的地理学习;

初中地理课程纲要举例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二节 设计教师: 日期: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课时:2课时 二、课程元素 1、课程目标 本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程标准是: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于本节课,根据地理课标的要求我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a.知识目标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范围、地形、气候和河流流量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面、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b.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通过分析南北地区人文差异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c.德育目标 (1)通过图片、资料、视频等了解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感受我国南北方人民的智慧和人地关系的协调和谐之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 2、课程内容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略)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略) 3、课程实施 分为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 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时,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 在大屏幕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提问)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大屏幕显示,逐个比较,依次显示) 板书: 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最冷月均温低于0℃;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最冷月均温高于0℃。 活动1:(课本第8页活动第1题) 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