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教案

凤阳花鼓教案
凤阳花鼓教案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课题:《凤阳花鼓》

教材版本: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下册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小鼓、自制沙锤等打击乐器多媒体

教材分析:《凤阳花鼓》是安徽地区有名的民间小调,其旋律优美、歌词朴实便于传唱,深受老百姓所喜爱,因凤阳流传最早而出名,所以称之为《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学唱《凤阳花鼓》,体验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激发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唱美歌曲,体验民族风情。

3.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凤阳花鼓》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用通俗、自然有感情的背唱该歌曲。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唱歌曲当中的衬词,以及安徽民歌的韵味的把握是难点。

教学过程

师生音乐方式问好(老师自定)

课前发声练习:

1=C 4/4

1 2 3 |3 4 5| 5 6 5 4| 3 2 1‖

同学们你们好,老师您好。

(发声要求口腔打开,轻声高位,吸气的状态去歌唱)

一、导入新课

(学生在《新编凤阳花鼓》的民族管弦音乐中步入教室。)

师:同学们下午好!伴随着优美的音符,让我们一同踏上今天的音乐课堂之旅。今天,我们的音乐大巴要开往哪里呢?让我们从下面的歌声中来寻找答案吧。(师播放歌曲《凤阳花鼓》生欣赏。)

二、新授

1、欣赏歌曲《新编凤阳花鼓》的MTV对唱版, (让学生初步感受

歌曲并回答相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你们知道歌中唱的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吗?

生;应该是凤阳吧,因为歌曲的名字叫《凤阳花鼓》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学的这首《凤阳花鼓》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首安徽民歌,因在凤阳最为著名,它的曲调自然、质朴、歌词生活化、口语化,在演唱中加入了花鼓的演奏,使得歌曲更加的生动形象。下面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花鼓幻灯片)

2、我们都来学乐器----------认识了解打击乐器--《花鼓》

(师:这是双条鼓,通常,表演者单手持鼓,另一只手拿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起源于凤阳,因此称凤阳花鼓。展示PPT幻灯片)师:请大家听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

生:清脆。

师:好,下面,请大家随老师的鼓声一起用双手拍击节奏。看谁的耳朵最棒,

(师用双条鼓敲击节奏)咚咚咚呛

1、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2、X X X X X | X X X X X - ||

3、利用模仿鼓声(咚咚咚呛)来做发声练习。

师:大家演奏的非常不错,那这鼓的声音,我们能不能用歌唱的

方式来表现呢?

4、歌曲学唱。学生跟老师弹琴伴奏模唱歌曲啦

4/4 1 1 6. 5 5 3 ︱2 1 2 3 5 - 切分节奏型

4/4 5 5 1 6 5 3︱2 5 3 2 1 -

(设计意图通过曲谱模唱能够重点解决音准和切分节奏的演唱问题)

5、教师范唱。

师:首先听老师演唱这首歌曲,仔细听找出这首歌是有几个基本乐句组成?歌词有什么特点?(课件曲谱、4个乐句、衬词)

师:(唱完)针对老师的问题讨论一下。来,你说

生:有4个基本乐句,歌词中有很多衬词。

分析乐句歌词特点鱼咬尾

师:请大家随琴试唱一下前4个乐句

师:(唱完)在这4个乐句中,大家看有什么特点?

生:每一句的最后一个音符和下一乐句的第一个音符是一样的。这就是民歌的一个创作手法“鱼咬尾”。

师:好,了解了“鱼咬尾”的这一音乐创作手法,让我们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带着喜悦、欢快的心情随琴演唱。

生:随琴演唱歌曲。

6、解决难点衬词

师:非常好听,那衬词部分我们该怎么样?你说一下,请坐。

师;(师范唱俩句,得儿加头部动作)跟老师的琴演唱后俩行

师:同学们,老师是被你们的歌声深深打动,那你们知道最初这首歌是在什么情形下演唱的吗?

生:喜悦节日

师:呵呵,其实不然,这首歌最早是用在讨饭时演唱的。下面请欣赏另一个版本的《凤阳花鼓》,同学们在听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师:说凤阳,如今的凤阳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已经富裕起来了,凤阳人把这首歌曲当做是表达幸福生活的心声。听听我们的幸福生活。

师生合作;下面拿起你们手中的小鼓、沙锤在加上老师的的电子琴我们一起歌唱吧。

7、比一比看看谁最棒;师;分三个组进行创编、表演。要求分男女声部演唱的同时加入打击乐伴奏,比一比看看哪组配合的最完美。学生用小鼓、沙锤、演唱、拍手、演唱等方式进行合作)然后进行展示。过程略

三、音乐知识扩展:民族五声调式

师:看,有的同学急不可待的要下车去参观呢?不要着急,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让我们再接再厉,一起完成。

师:这首《凤阳花鼓》曲调优美,它是由几个音符组成的呢?让我们在歌声中找寻答案(师唱曲谱)

生:歌曲中运用的音符:1、 2、 3、 5、 6共五个音符

师:这五个音符在中国古代分别被称为: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音乐拓展

师:(1)同学们学会了歌曲,了解了民族五声调式。欢快的凤阳花鼓奏响了,让我们下车一起去欣赏(合唱版凤阳花鼓)。

(2)欣赏《鄂尔春小调》、《沂蒙山小调》和《太阳春来喜洋洋》三个不同地区的民歌进行对比,

通过不同地区的民歌学习,感受民间不同地区的不同音乐风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音乐大巴之旅今天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是,老师相信,音乐带给大家的将是最美好的祝愿,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

师;同学们我们下周再见!生;老师再见!

亮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亮点是创编环节,《凤阳花鼓》这首歌曲,旋律简单易学,内容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因此,让学生用鼓、铃鼓、沙锤等打击乐器,通过创编简易节奏律动,边唱边表演,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不足:教学环节比较简单,总体语言比较口语化、简洁。

建议:用影视音乐导入会使学生更快的深入的了解凤阳花鼓,更生动,更形象。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新集九年制:薛丽涛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打击乐器合奏,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2、学习打击乐器的合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以及具有自己民族特色韵味的民歌,那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民族以及他们的民族歌曲列举一二。 山歌好比春江水{广西} 月亮出来亮晶晶{仡佬族} 北京的金山上{藏族} 掀起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等等。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歌很多很多而我们只学到了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

二、讲授新课 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喜爱的民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1)介绍凤阳 凤阳县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北濒淮河,凤阳县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里,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石英资源大县。 (2)介绍凤阳花鼓 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一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 (3)播放旧时的《凤阳花鼓》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是旧时的《凤阳花鼓》,从歌词和旋律听大家觉得刚才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悲凉}那 我们来看看旧时的凤阳看看当时的环境如何导致这首歌曲如此 的悲凉。 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 学生讨论,请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老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灰色可以代表心情很悲伤,黑色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很黑暗,棕黄、土黄表示环境很萧条等

《凤阳花鼓》说课稿

《凤阳花鼓》说课稿 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凤阳花鼓》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首先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唱歌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八音之乐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关东地区音乐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继续学习华夏音乐打下基础,所以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凤阳花鼓》是一首安徽民歌,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曲调抒情,富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七年级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模唱学习歌曲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歌曲创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歌曲,热爱祖国,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歌曲《凤阳花鼓》中衬词的演唱及运用 难点: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运用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听、多唱、多想、多讨论、多创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真正体验快乐音乐的宗旨。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在选择学法指导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音乐能力,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动静结合,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主要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自主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几个环节: (一)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2分钟) 欣赏民歌《编花篮》,介绍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 民歌。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通过这样的一个设计引起学生对"凤阳”及"凤阳花鼓"的兴趣,为下面学习歌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学唱歌曲(占时15分钟) 本环节,我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听唱、教唱、设疑、讨论等方法,练习6/8拍节奏,准确的换气点和弱起的整齐,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放手让同学们自主探究学习,改变以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固定模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作品的风格,感知歌曲的特点,并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1、借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凤阳花鼓》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在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是什么情绪?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作答:

第二节抖空竹

体育课说课稿《抖空竹》 一、本课教材:1、左右绕线;2、游戏:抖空竹接力 二、教学创意: 本课教学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以团结协作、自主创编为主题,选用“一材多用”、“大容量、高密度、小强度”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学中玩。抓住教材本身的民族传统因素和学生实际,积极创造机会,自然渗透德育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选自《花式空竹二十四式》左右绕线。 主教材左右绕线是抖空竹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技巧动作的基础,教学重难点是空竹转速与平衡、绕线顺序。对学生进行抖空竹安全教育,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因此,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运动基础较薄弱,侧重于感性。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直观示范法,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空竹运动,熟悉空竹运动历史,感受空竹运动的乐趣。

2、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95%左右的学生初步学会左右绕线的基本方法,提高左右绕线完成率,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及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六、教学过程: 1、课的开始与准备:本部分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基本部分提供必要的心理与生理准备。设计如下: 教学过程常规--→热身跑---→凤阳花鼓操→复习空竹基本功 运动负荷小中中小 运动时间1’30”1’3’2’ 教学方法师生共习法、复习时采用口诀法 教学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直观性原则 教学目标引发动机、进入状态 2、基本部分:本部分是整堂课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本课重点,要完成两个教学任务。因此,要求学生情绪饱满,认真练习,讲求效益,并注重劳逸结合。教学中注意层次、面向全体,发展个性,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 主教材“左右绕线”是基础教学,其重点是“绕线顺序”。通过讲解、示范、模仿、巩固方法,提高平衡、协调、灵敏性。 基本部分设计如下: 教学过程左右绕线游戏:抖空竹接力 左绕线右绕线1、抖空竹接力2、空竹拼图 步骤 运动时间18’10’ 教法讲解示范法、口诀法、重复练习法、游戏比赛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说明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欣赏自己》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学生特长的小结和肯定,以及同伴的积极评价,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消除自卑,同时也感受被同伴欣赏的快乐。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演示:一列火车徐徐开出,师谈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乘上火车到光明城去旅行,好不好?不过有个条件,先请大家学习案例、阅读[咨询台],回答几个问题,只要开动了脑筋,就可以去旅行了。 1、学生自由阅读案例和[咨询台],思考: 1)、你对军和高晶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 2)、你对军的所思所想有什么看法? 老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它们。可见正确认识自己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非常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乘上《欣赏自己》的列车,在旅行过程中学会欣赏自已吧!

二、活动过程: 一)、我的优势在那里 1、课件演示:火车来到第一站,站牌上一面写着“我的优势在那里”, 一面出示测试表,让同学自我评评。 学生填后师作简单评析,让学生初步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让他们大声说说自己的优势。 二)、别人眼中的我 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二站,站牌一面写着“别人眼中的我”,一面 是要求:找你的好朋友和他说说悄悄话,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 2、班交流,师问:你同意同学对你的评价吗?愿意说出来吗?并对敢于 说出自己缺点的学生进行表扬。 3、小结后课件出示:别人的眼睛是镜子,有时比你自己更了解你。(齐读) 三)、讨论“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 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三站,站牌上写着“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请同学介绍海迪事迹,然后让同学谈体会。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执教者:罗路珍执教时间:2014/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能背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间小调。 2、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并能根据歌曲情绪让学生选择不同打击乐器与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难点: 1、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 2、正确并有感情地演唱含一字多音的前十六分音符阳的乐句; 3、掌握衬词“得儿”舌颤音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歌曲所包含的内在情绪,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练声开嗓(略) 二:新授歌曲

1、导入:猜歌; 2、引出课题并板书; 3、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听后说一说歌曲是哪个省的民歌歌曲情绪怎样 4、介绍歌曲出处和凤阳花鼓相关知识: 师: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被迫离开家园,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养不活一家老小,有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卖了,骨肉分离,这让人觉得多么酸楚、痛苦,有的凤阳人背着花鼓到处流浪卖唱,于是凤阳花鼓也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5、介绍凤阳花鼓构造: 过渡语:这就是凤阳人在卖唱时用的他们家乡特有的凤阳花鼓。 a课件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b请学生说一说这凤阳花鼓有什么特点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花鼓小巧玲珑,鼓条为两根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最初表现形式为一人击鼓,一人唱曲,通常有打击乐器锣、鼓相间伴奏。歌词多为悲切之词。 6、再一次情感体验:出示《凤阳花鼓》歌谱,带学生跟唱一遍。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8、学生听原唱小声哼唱歌曲,唱完后,教师问学生: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

凤阳花鼓说课

《凤阳花鼓》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歌曲还表达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歌曲充满安徽凤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唱《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通过简单节奏伴奏,是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伴奏。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和示范教唱歌曲,通过对比法体会新旧《凤阳花鼓》的情感表达,启示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歌曲进行再创造。 情感目标:通过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好时光。 3、教学重点: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地方风味及衬词的演唱 4、教学难点:1、对《凤阳花鼓》歌词的改编及简单节奏伴奏型的创编表演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锣和鼓 二、说学情 我校七年级学生没有很好的音乐基础,他们从小很少跟音乐接触,对音乐课有较高的热情,但仅限于流行音乐。通过一学期的培养,他们在音乐素养方面有了提高,但不牢固。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不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地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聆听法、示范法、对比赏析法、启示法等 四、说学法 从本科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习法:整体感知法、试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带问听看视频 1、视频中的歌曲跟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播放视频旧版《凤阳花鼓》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凤阳花鼓这首歌,通过提问看视频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表达,简单了解凤阳花鼓,为后面的对比、情感目标做铺垫 (三)、整体感知 引导掌握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汇总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1、判断题(请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 李检察长廉洁公正,见利思义,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2、选择题 最喜欢画花鸟虫鱼、要为百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一代艺术大师() (A)张大千(B)齐白石 (C)徐悲鸿(D)黄宾虹 3、填空题 描写传统节日的七言绝句《元日》,前两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后两句诗是、 4、填空题 请按笔顺规范说出正确的笔画: 孝字的第五笔是(),第六笔是()。 5、选择题。 请把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宣纸(B)寒喧 (C)渲泄 6、选择题。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教育思想。 (A)存在主义(B)要素主义 (C)实用主义(D)永恒主义 7、判断题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在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 8、选择题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一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部自传体散文集。 (A)叶圣陶(B)大江健三郎 (C)高尔基(D)泰戈尔 9、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另外出于唐代的两位古文作家是() (A)韩愈和刘禹锡 (B)白居易和柳宗元 (C)韩愈和柳宗元 (D)刘禹锡和白居易 10、连线题 请将以下发明的它们的发明者连线: 蒸汽机富兰克林 火车诺贝尔 炸药瓦特 避雷针斯蒂芬森 11、选择题 请把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弦律 (B)装帧 (C)蜇伏 12、简述题。 某老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板书: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话有意思吗?怎么一个时间就是一句话,连用三个时间写成了三句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4.1凤阳花鼓 教案设计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能背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间小调。 2、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并能根据歌曲情绪让学生选择不同打击乐器与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难点: 1、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 2、正确并有感情地演唱含一字多音的前十六分音符阳的乐句; 3、掌握衬词“得儿”舌颤音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歌曲所包含的内在情绪,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练声开嗓(略) 二:新授歌曲 1、导入:猜歌; 2、引出课题并板书; 3、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听后说一说歌曲是哪个省的民歌?歌曲情绪怎样? 4、介绍歌曲出处和凤阳花鼓相关知识: 师: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被迫离开家园,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养不活一家老小,有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卖了,骨肉分离,这让人觉得多么酸楚、痛苦,有的凤阳人背着花鼓到处流浪卖唱,于是凤阳花鼓也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5、介绍凤阳花鼓构造: 过渡语:这就是凤阳人在卖唱时用的他们家乡特有的凤阳花鼓。 a课件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b请学生说一说这凤阳花鼓有什么特点?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花鼓小巧玲珑,鼓条为两根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最初表现形式为一人击鼓,一人唱曲,通常有打击乐器锣、鼓相间伴奏。歌词多为悲切之词。 6、再一次情感体验:出示《凤阳花鼓》歌谱,带学生跟唱一遍。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8、学生听原唱小声哼唱歌曲,唱完后,教师问学生: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 (进行切分音、舌颤音的掌握学习。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老师利用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旋律以填不同的表扬语,来对切分节奏的熟悉与掌握,同时加深该句旋律的印象)。 师:恩,这是这首歌中最有特色,它带着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民族方言风格。其中“得儿”也就是人们模仿打击乐器的发音,譬如小锣,让我们也来模仿模仿。通过老师的手势及示范,指导学生用打颤舌的方法,正确地把握儿化音轻而短的特点。该部分的练习步骤即为: (1)师示范模仿念“得儿”,并加以手势提示,儿化音时舌头应灵敏而迅速的收回,且发音要短而轻; (2)学生练习; (3)师生共同唱一唱这部分的旋律。 师:大家唱得真好,现在我们把余下的一句乐句来师示范唱一次(要唱出得意的感觉)唱一唱。生跟师轻声慢速划拍子唱旋律(解决前十六分音符演唱难点);听唱法解决一字多音的练唱要圆滑,告诉学生句中的“哎哎哎呀”,其实也为衬词,其作用也为抒发情感,烘托气氛。 师:你觉得这句乐句传达给大家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生:得意,自豪 生有感情地唱一次乐句。

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大家好!我叫孙慧玲,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书在本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所以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及影响。我主要通过开展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提高学生表达、总结问题的能力。 (2)、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我主要通过资料引入、开展辩论的方法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3)、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二、说学情与学法

《凤阳花鼓》教案

《凤阳花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称词的演唱。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2、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流行于安徽一带,是黄梅调的前身,旋律流畅自然,婉转秀丽,易上口流传,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乞讨的象征。 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3、教师弹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请同学们说说你听了这首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说说这首歌描述些什

么? 学生:悲愤痛苦难过同情…… 4、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凤阳花鼓还走出国门,获得赞誉。 同学们,你们觉得凤阳的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种心情呢?我们就用我们的歌声来表达吧! 四、学唱新歌: 1、听《凤阳花鼓》旋律,感觉一下这首歌跟老师刚刚演唱的那首旧时的《凤阳花鼓》有什么不同? 2、范唱: 教师带着愉悦的心情,深情地演唱歌曲《风阳花鼓》,让学生在歌曲中美的旋律、美的节奏地感染下想自己来演唱歌唱。 大家觉得这首歌曲好听是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情绪去演唱? 生:高兴、喜悦。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这首歌曲吧。不过,在学歌之前呀,我们先来解决几条比较难的节奏,看看同学们学的快不快。 3、出示节奏:

初中音乐《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音乐《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采用欣赏法、互动法和小组合作等方法,体会歌曲洋溢的欢乐气氛。 【知识与技能】 准确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了解歌曲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难点】 切分节奏的演唱,一字多音的演唱,衬词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茉莉花》,提问学生这首民歌的名字及地区。教师总结“每个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安徽的民歌《凤阳花 鼓》。”(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热烈的。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部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出衬词部分。(三)探究学习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掌握切分节奏; 2、教师示范念衬词“得儿”,用手势作为辅助,学生感受儿化音的特点; 3、教师钢琴伴奏,带学生学唱旋律部分; 4、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注意歌词中衬词部分的演唱; 5、引导学生总结演唱中的不足之处,例如切分节奏的演唱、以及一字多音的演唱,并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解决; 6、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四)巩固提高聆听旧时《凤阳花鼓》,请学生分小组思考并讨论新旧《凤阳花鼓》有何区别。之后,请小组发言,而后进行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到了充满生机的新凤阳,人们所唱的《凤阳花鼓》也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凤阳花鼓》不仅融入到了寻常生活中,更是成为了节日中、迎客时的必不可少的节目,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了解凤阳、喜爱凤阳,热爱我们各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并能像凤阳人民一样热爱生活。最后学生们再次唱起《凤阳花鼓》,结束了今天的课程。

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参加本次教师专业发展全员远程培训,观看聆听一线专家精 湛的讲解与答疑,与广大一线优秀的教师互动交流,让我获益匪浅, 下面就中小学名族音乐教学谈几点我的认识与感受。 一、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所有的音乐元素,都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1、能培养学生民族审美观和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教育一般包括民歌、戏曲、说唱和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现代音乐四个方面,他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我国民族音乐,用旋律塑造意境,强调作品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给人带来启示、带来温馨、带来欢乐、陶冶心灵。例如:我国的民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可谓世界第一。民歌内容有描写青年爱情生活的,有反映劳苦大众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有歌颂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还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如:《凤阳花鼓》这首歌,表达了淮河两岸人民在旧社会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又深受淮河洪涝之害,过着“身背花鼓走四方”的流浪生活。江苏民歌《茉莉花》以细腻优美的音乐,反映出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图兰朵》的歌剧中公主的主题音乐。河北民歌《小白菜》,形象地反映了旧社会幼女的悲惨生活,受后娘虐待,怀念亲娘的凄苦心情,激发学生对万恶旧社会的痛恨之心,唤起学生对新社会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3]我国的民歌讲究韵味,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常带有舞蹈性节奏;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多采。我国的戏曲也同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而且其中还包含着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不会欣赏这些美,不知道民族音乐中有这些珍贵的财富。相反,对时下的流行音乐都兴趣十足。他们的审美观念是建立在一个不健全的、狭小的、且不利于身心发展的局限范围。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音乐的审美观,以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民族音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让学生在民族音乐声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温馨,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通过民族音乐教育,能渗透民族文化的精魂 课堂教学内容,是深化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础。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来发现体验民族音乐的美。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歌曲音乐

凤阳花鼓说课稿

凤阳花鼓说课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七年级音乐下册《凤阳花鼓》说课稿 新集九年制:薛丽涛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首学唱曲目《凤阳花鼓》,这是一首安徽的民歌体现了安徽凤阳县的民风和地方特色,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曲调抒情具有叙事性,歌舞相结合,富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导入新课过程:提问学生所知道的民族特色及代表歌曲,学唱歌曲过程:新旧歌曲的对比,难点的教唱讲解,老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集体齐唱,个别独唱等步骤有效地使学生掌握新歌,表现协作过程:让学生各自拿着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其余学生用手拍打节奏并演唱着歌曲。即演唱组、节奏组和表演组进行互动创作,深入小结阶段:总结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歌曲,热爱祖国,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说教法】 通过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安徽民歌的特点,结合节奏,歌词,打击乐器的创编伴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符合少年活泼,富有民族的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增进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想像能力。【说学法】 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提高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现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说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打击乐器合奏,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型。 2、学习打击乐器的合奏。 【说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学生所知道的民族以及代表歌曲。 二、讲授新课 (1)介绍凤阳。 (2)介绍凤阳花鼓。 (3)播放旧时的《凤阳花鼓》。 (4)学唱现在的《凤阳花鼓》。 三、合作表演 (1) 再次听录音齐唱《凤阳花鼓》并仔细辨听歌曲里面的打击乐器。 (2) 认识打击乐器。 (3) 师生互动。

第7课改革开放的起步

大彭中学八年级历史学科第7课《改革开放的起步》导学案 主备周云生审核李荣荣姓名班组号 2018年 3 月日课时 学习过程备注 一、链接旧知识【PPT显示】:(填一填)(约5分钟) 1.1977年,中共全会作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议,是这次会 议最重要和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重新确立了, 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 实行的伟大决策。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3.意义: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 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使我国进入了以和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学习目标: 1、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地点、制度名称,、记住特区名称、所属省 份。 2、归纳建国后农村几次重要改革。 3、分析理解农村改革的原因和重大意义,理解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二、自主先学【独立完成,发现疑难处记得用红笔做上标注】(约15分钟) 阅读课本48—53,边读书边划出重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题,小组内交流 订正,记背,组长监督默写,互批互改。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生产队成为全国农村率 先搞“的一个典型。 2.建立和普遍施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 “成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3.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 克服了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和 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 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特区: 1.1979年4月,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2.1980年国家决定在广东省,,和福建省的建立特区。 三、质疑探究(约8分钟) 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特区采取特殊的政策?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1)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 运用发声中)6|6||u(2) 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视唱(难点附点)(2遍) (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 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 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 惨生活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 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

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 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填词演唱(2遍)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 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 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 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 方(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 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完美的演唱: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 《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

初中音乐《凤阳花鼓》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一、教育理念 本课教唱的歌曲是《凤阳花鼓》,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在此基础上,并且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 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 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力求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 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美的音乐情绪中充分感受 《凤阳花鼓》的民间音乐风格,使整个音乐课堂充满安徽民间歌舞的 氛围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凤阳花鼓的知识。学唱歌曲《凤阳花鼓》并有感情的表演唱。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 今天的幸福生活。 3、把握衬词,并用不同乐器进行伴奏 三、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感受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不同

四、教学难点 歌曲中《凤阳花鼓》衬词的演唱及节奏性 五、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乐器(锣、铃鼓、木鱼、三角铁)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学生边听边唱参与《青春舞曲》的音乐表演,配以手鼓伴奏、身体律动融入音乐课堂,聆听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激发学生兴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比如民族、服饰等,当然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歌,下面就跟随老师的脚步融入今天的音乐 课堂。 (二)学习歌曲 1、介绍“凤阳花鼓”的由来及表现形式,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一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ft鼓,一人口唱小调。 2、聆听旧《凤阳花鼓》,并通过读歌词的方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音节凄婉、令人神醉),了解当时凤阳的生活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 3、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提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

河北《凤阳花鼓》说课稿

河北《凤阳花鼓》说课稿 通过最新河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招时间分布比较分散,全年都有招聘,笔试科目一般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初中音乐人教版歌唱课的内容。音乐课是是一堂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着同学们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这首歌一个课时完成,首先是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歌曲热烈活泼、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喜爱。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开始进入到思维心理上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有着自己对音乐的看法,生活中更关注的是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对于民族民间音乐有的甚至有觉得很“土”的想法,甚至有的会有“崇洋媚外”的感觉。《凤阳花鼓》则刚好是一个契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形式的兴趣,一方面需要老师通过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营造渲染课堂的氛围。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水平,我从本课的目标定以下三个。 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为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喜爱之情。过程与方法体现在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喜爱之情。知识与技能体现为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够为音乐进行乐器创编。 本课的重难点: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彻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要伴随着情感,重点不仅仅是歌唱,更多的是学生对歌曲感情的抒发。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表面的学习演唱歌曲,他们还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本课的难点设置为了解《凤阳花鼓》的特点以及两首《凤阳花鼓》的不同特点。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法、欣赏法、比较法。

花鼓教学设计

《花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凤阳花鼓》,记忆主题旋律,积极参与歌舞表演。 2.听辨、熟悉《花鼓》的三个乐段,能听出各个主题出现的顺序。 3.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并体验旋律的节奏、节拍、音区、速度、情绪及所表现的场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音乐活动熟悉、体验、表现音乐主题。 难点:听辨主题不同的表现方式。 一、导入 1.模仿老师拍腿拍手三种不同的声势动作,由简到难。 2.逐步加入衬词。 3.念读歌曲衬词,加入二声部声势动作。 二、学唱民歌《凤阳花鼓》 1.欣赏老师歌舞表演,了解凤阳花鼓是安徽民间一种歌舞表演形式。 2.揭题。 3.聆听老师范唱曲谱,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4.辨别相同或相似乐句,和老师合作接口唱。 5.跟琴声配唱歌词,用快乐的情绪唱歌。

6.学习两个简单的花鼓动作,为歌曲表演。 7.完整演唱歌曲,分组合作,加入声势动作伴奏和花鼓动作表演。 8.交流歌曲所表现的场景。 三、欣赏《花鼓》第一乐段 1.听辨老师钢琴模拟演奏的锣鼓节奏,并跟着拍一拍。 2.初听《花鼓》第一乐段主题,听辨音乐中熟悉的《凤阳花鼓》的旋律。 3.加入四二拍和四四拍的声势动作唱唱相似的乐句,辨别两个主题的异同。 4.完整听第一乐段,出示聆听要求:乐段中主题重复了几次?每次有什么不同? (1)听完交流,主题在高低音区分别出现。 (2)结合钢琴的五线谱例,老师从不同音区示范演奏主题,讲解钢琴丰富的表现力。 (3)以丝巾为道具为高低音区主题设计不同的动作。择优,跟着音乐一起做一做。 (4)再听时,男女生代表不同音区主题,跟着音乐哼唱。 四、欣赏《花鼓》第二、三乐段 1.完整聆听《花鼓》,看聆听要求:a.听到锣鼓节奏时请你用动作模仿一下。b.在乐曲的哪些部分你听到了熟悉的旋律?听到锣鼓节奏模拟演奏,听到熟悉的音乐用前面学过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唱歌《凤阳花鼓》教案2新人教版

《凤阳花鼓》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凤阳花鼓》,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2、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通过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对比,使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好时光。 教学分析: 《凤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歌曲还表达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歌曲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称词的演唱。 教学准备: 锣、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二、引入: 这是谁?她们在做什么呢? 三、新课教学: 1、带着思考欣赏音乐《凤阳歌》。 2、观察凤阳花鼓:听音乐,画花鼓。(每组选上一名同学进行画花鼓比赛,看谁画的像画的美。给赢的组以奖励。) 四、学唱新歌: 1、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2、解决难点:板书“得儿飘得儿飘,得儿另当飘”,教师演唱,请学生进行模仿,每一组进行模仿比赛。(请演唱对的同学教唱他们自己组的同学。) 3、跟音乐演唱歌曲:学生自己学唱。 4、检查学唱情况,师生接唱游戏。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5、巩固与处理:加锣、鼓为音乐伴奏演唱。(学生为歌曲设计节奏型,并用鼓和锣敲出来。) 五、创编歌词:

“我唱我歌”,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说XX,唱XX,XX就是好地方,自从XXXX后,一年更比一年强。”再由学生听音乐自己创编。(进行新旧花鼓音乐的对比,使学生珍惜好时光。) 六、小结下课。

《凤阳花鼓》说课稿

《凤阳花鼓》说课稿 寺耳中学:叶茂盛 一、说教材 《凤阳花鼓》是人教版音乐课本中七年级上册的一首安徽民歌,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曲调抒情具有叙事性,歌舞相结合,富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 1、导入新课过程:通过提问不同民族的民歌导入新课。 2、学唱歌曲过程:通过新旧歌曲的对比,教师教唱,重点节奏型讲解,录音范唱,等步骤有效地使学生掌握新歌。 3、表现协作过程:让熟悉这首歌曲的学生各自拿着民族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其余学生用手拍打节奏并演唱着歌曲。即演唱组和节奏组进行互动创作。 4、深入小结阶段:总结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歌曲,热爱祖国,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二、说教法 通过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安徽民歌的特点,结合节奏,歌词,打击乐器的创编伴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符合少年活泼,富有民族的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增进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想像能力。

三、说学法 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现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说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打击乐器合奏,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重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3、学习打击乐器的合奏。 六、说教学程序: 开始我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民族的民歌导入新课,这样的一个开头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接下来我又设计了一个介绍的环节: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