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文献综述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文献综述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文献综述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文献综述

一、课程

1.课程概念的词源分析

(1)唐朝孔颍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据考这是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显露。

(2)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3)在西方,“课程”这个术语源自古罗马战车竞赛的“跑道”一词,拉丁语“currere”(跑道)转义作为教育上的术语,即课程的原本意义,意谓“学习者学习的路线”。尔后,获得了两个不同的含义,一是“学校课程”(course of study)的含义,二是“人生阅历”(course of life)的含义。作为教育术语,“课程”一词是在1582年荷兰的莱顿(Leiden)大学里得到首次确认。

(4)1859年,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发表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一书,书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该词源于“currere”,据此,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

2.课程概念常见的四种涵义

(1)课程作为学科。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的课程定义是这样的: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即指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的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我们认为,课程不仅仅是,也不止是学科。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内容,而且也把课程内容仅限于源自文化遗产的学科知识。其最大缺陷是把课程视为外在于学习者的静态的东西,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不够。

(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如课程论专家塔巴(H.Taba)认为课程是“学习的计划”,奥利沃(P.O.liva)则认为课程是“一组行为目标”,约翰逊(M.ohnson)认为课程是“一系列有组织的、有意识的学习结果”,等等。

我们认为,这种课程定义最接近课程本身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其缺陷一:是以“教”为主线对课程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的一种描述。缺陷二:不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甚至不同学生的实际。缺陷三:只是一种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书面的课程概念,不是真实地、具体的、多样的、活生生的课程概念。最大缺陷即忽略了学习者的现实经验。

(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杜威就把课程视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如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卡斯威尔(H.L.Caswell)和坎贝尔(D.S.Campbell)

认为“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一切经验”;另一著名课程论专家福谢依

(A.W.Foshay)认为“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的一切经验”。

我们认为,这种课程定义的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从而消除了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消解了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应当指出,有些持这种课程定义的学者有忽略系统知识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的倾向。

(4)课程作为复杂的会话。把课程理解为每一个人、不同阶层、不同种族活生生体验到的存在的时候,课程具有了全新的含义,它不再只是一堆材料,而嬗变为一种“符号表征”,一种可以基于多元主义价值观解读的“文本”(text),通过这种“解读”可以获得多元课程“话语”(d iscourse),多元课程“话语”可以展开复杂的“会话”(conversation),在复杂“会话”中寻找课程理解的共同基础。

我们认为,“复杂的会话”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认同“课程作为复杂的会话”是理解课程的前提。

3.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课程的会话本质;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空无课程”并重;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4.课程概念的综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课程的理解:一方面应回归课程的本源——“跑道”的意义,如果侧重于“道”,我们就会更多地关注课程的内容;如果侧重于“跑”,我们就会更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我们所要把握的是把这两者完整地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的一种经历、体验。另一方面,更应尊重课程的发展与演变,课程还应该是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学生与教师的经验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整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的有机构成的时候,它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幼儿园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概念常见的四种涵义:

1.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园整体教育或某一科目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等。”(卢乐山.1991)

2.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中幼儿的全部活动或经验。”(王月媛.1995)

3.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冯晓霞.1997)

4.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与教师指导下,为达到幼儿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有程序的学习活动。”(傅淳.1997)

5.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保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李季湄.1997)

6.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虞永平.2001)

上述幼儿园课程概念体现了三种倾向:学科倾向、活动倾向、经验倾向。

(二)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1.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全部活动以及活动的过程;幼儿、教师、材料、环境构成了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生态系统。

(1)它不仅指“上课”,还包含日常生活和游戏。

(2)它不仅是“显性课程”,还包含“隐性课程”。

(3)它不仅是“正规课程”,还包含“非正规课程”。

2.幼儿园课程是关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一个系统;是教育思想转变为教育实践的桥梁。

(1)不同的教育思想,产生了不同的课程模式。

(2)教育思想必须以“课程”为载体,才能变为教育实践。

(3)课程是为了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转化为幼儿园教育实践。

三、课程领导

(一)课程领导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汪菊(2004)认为,课程领导研究的兴起是课程与领导理论并行交融发展的结果,是课程理论发展的一种必然。

“课程领导”(curriculum leadership)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哥伦比亚大学A.Harry Passow

教授1952年完成的"Group Centered Curriculum Leadershi p”博士论文,但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当时的人们热衷于课程的科学管理,也经常把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混用,课程领导也未具有新的时代内涵。进入20世纪70年代,课程领导才以新的内涵面世,并受到人们的注目,涌现出一批课程领导研究的学者和文章。

国外课程领导研究经历了要素确立期、概念发展与模式建立期、模式应用与理论深化期三个阶段。综合国内外中小学校课程领导研究的各类文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小学校课程领导研究的五方面代表性观点、校长的课程领导研究、行政人员与教师的课程领导研究。

(二)课程领导的内涵

——人们一般把“领导”理解为一种指挥群体活动的行为,它通过领导者或领导团体所特有的权力、人格魅力、专业素养等对群体行为产生引领作用,以实现群体共同的目标。那么,什么是“课程领导”呢?可以这样认为:课程领导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的总称,它的目的是影响课程改革与开发的过程和结果,实现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的目标。这一定义强调,课程领导具有普遍性。凡是有课程改革与课程开发的地方,不论是国家、地方、学校还是课堂层面,都需要课程领导的存在。此外,课程领导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与团体,在我国,更加强调校长个人的课程领导行为。(摘自杨明全:《试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

——为什么校长应该履行其课程领导的角色?其一,一套高品质的课程对于追求卓越的学校而言,乃是一项重要的因素。高品质的课程乃是十项影响学生学习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无良好的课程内容,有再好的教学方法,到头来还是可能导致一些品质低劣的学习结果。其次,虽然州和学区在课程的实施和研究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专家学者们也都同意,在基层的学校现场之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变革正在进行着。能够整合州、学区、学校和班级四个层次课程功能的课程领导工作,才是最理想的。同时,有相当多的证据显示,校长在学校的整个领导效能上,具有关键地位。(摘自AllanA.Glatthorn著,单文经等译:《校长的课程领导》)

——在传统的课程管理体制中,课程的管理权力集中于上层教育管理机构和管理者手中,只有他们才是课程管理的主体,管理主体单一。课程领导则注重课程权力共享,集权与分权的均衡,它把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人员、课程专家、教师、家长、社区代表和学生等与课程相关的组织和人员都看作是课程领导的主体,使他们能广泛分享课程领导的权力与职责,扩大了课程领导的参与面,实现了课程领导主体多元化。(摘自郑先俐,靳玉乐:《论课程领导与学校角色转变》)

——课程领导是一个多层次的活动系统。国家对课程的领导主要是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教育目的的确立。地方对课程的领导则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具体检查和监督学校对国家课程的执行情况。地方课程的根本意义在于管理,地方对学校课程管理的本质在于服务。学校对课程的领导是指校长对教师教学过程的领导,是国家、地方课程领导的落脚点。三级课程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领导的对象、方式不同,具体的领导责任也不相同,是一种根本目标一致基础上的上级对下级的领导关系。教师的课程领导主要指的是教师能够为学校课程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具体落实学校的课程决策。在我国,最基本的、与受教育者关系最为密切的课程领导表现在教师对课程的决策。(摘自李定仁,段兆兵:《试论课程领导与课程发展》)

——课程的组织体系应是自由、民主、开放的,体系里的每个学校和教师都是具有创意和创造力的主体,课程领导就是要使他们在分享决策权的基础上进行纵横沟通以形成共同目标。同时,通过个体对共同目标的理解和体认,形成协同努力的发展机制。这同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相适应的。它通过让学校和教师分享权力、民主参与,最大限度确保他们创造力的发挥。(摘自靳玉乐、赵永勤:《校本课程发展背景下的课程领导:理念与策略》)(三)“课程领导”概念综述

“课程领导”是对课程以及跟课程有关的人、财、物方面的决策、指挥、创新,较多地考虑管理中的人文、价值和发展动力因素。“课程领导”不是在“控制”别人,而是在“引导”别人作出高层次的判断与“自我管理”,激励相关人员投入持续成长的生活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共同性。它强调的是一个团体或组织,不是领导个人,是教师和领导的共同体,要达成的是共同的目标。

二是平行性。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是平等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他们具有相同的工作节奏。

三是参与性。强调不是靠领导者个人的权威、命令、控制、监督来实施,而是依靠教师或组织内每一个成员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讨论和决定,即强调以组织目标为中心实施合作,使参与者积极奉献。

四是互动性。教师和领导者的行为是一种持续变化、充满活力的互动过程,也是教师和领导者及其他各成员间围绕学校发展问题的互动过程。

五是发展性。课程领导关注的是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业发展,最终达到学校的共同发展。即使参与者认同、适应组织共同的价值和目标,并与个人目标形成联系,达到共同的发展。

四、课程领导力

(一)“课程领导力”概念与内涵

1.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践的控制能力。课程领导力包括:准确的理解力、资源的开发力、实施的规划力、文化的构建力(《上海教育》第2007-09A 期)

2.学校课程(领导)能力是在学校课程实践中形成的:目的明确的课程实践,培育着意识自觉的课程能力主体,创新性的课程实践,培育着创新性的课程能力主体,高水平的课程实践,培育着高水平的课程能力。学校课程的决策过程,就是学校课程决策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过程;学校课程规划的制订过程,就是学校课程规划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过程;学校课程开发过程,就是学校课程开发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过程;学校课程愿景的形成过程,提升着全校形成课程共同愿景的能力和水平。从课程能力所指涉的范围来认识,我们可以形成区域课程能力、学校课程能力和个体课程能力三个层次的理解。(彭钢.《课程与教学:一种重要的学校文化软实力——全面建设学校课程能力的有关思考》)

3.领导力是把握组织的使命及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一种能力。领导力(Leadership)可以被形容为一系列行为的组合,而这些行为将会激励人们跟随领导去要去的地方,不是简单的服从。(《戴明管理与企业实践》)

(二)我们的理解

1.课程领导是学校领导的核心,学校有什么水平的课程领导力,就有什么水准的课程改革与发展。

2.学校课程领导力不仅包括校长个人的课程领导力,也包括学校中其他成员的课程领导力。

3.学校课程领导力包括学校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估等在内的整个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

4.学校课程领导力不仅指对学校课程的行为能力,而且还包括课程思想、精神、文化、行为等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能力。

五、幼儿园课程领导力

(一)关于“幼儿园课程领导力”

1.对幼儿园课程领导的研究,上海市走在前列,而其它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上海市先后出台了《上海市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

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幼儿园课程领导中不同主体的能力发展要求,即:提高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幼教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提高园长课程领导力的论坛、研修活动。目前,已有部分有关园长课程领导力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见诸于杂志、网络。如:上海市卢湾区奥林幼儿园在《幼儿园发展与园长的课程领导力》中提出了园长课程领导的切入点(塑造共同愿景)、立足点(建构课程规划)、关键点(推助教学改革)和落实点(引领专业发展);浦东新区浦南幼儿园的研究认为,园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课程决策、组织架构、实践引领等方面。

2.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一种团队领导力,不仅仅取决于园长的素质与行为,也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行为。但园长需要确立在推进课改中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做最有价值的事的意识,要树立对幼儿园课改过程申所有参与者负责,把自己的职能从指令者、监管者转变为倾听者、指导者、服务者。只有认真倾听教师、家长、社区人士的内在声音,才能使课程决策反映多方面的利益,并取得平衡,以增强课改的科学性、可行性,便广大教师、家长与社区居民成为课改的追随者。因为追随程度是衡量领导力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贾宗萍.让课程领导力在课改过程中到位)

(二)我们的理解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领导力中的一种。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在实践中体现为: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课程决策和规划,影响和激发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引导教师不断进行课程实践创新,最终达成提升课程品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再造幼儿园组织和文化等课程发展的根本目标。我们认为,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不仅包括园长个人的课程领导力,也包括教师、家长等其他成员的课程领导力,它是为了幼儿园课程发展,组织幼儿园的所有元素协调运作,实现课程改革整体目标的一种团队力量。在本课题中,主要研究幼儿园中园长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园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包括:一是课程的解读力,即对课程政策的理解;二是课程的规划力,即统筹利用园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规划、设计幼儿园课程,形成共同的课程愿景的能力;三是课程指导力,即指导教师设计、实施课程的能力;四是课程实施的评价力,即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对课程实施结果(保教质量)进行评价的能力;五是课程文化的建构力,即如何构建一种民主、开放、创新、共享的课程文化。

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本园的课程规划为依据,创造性地设计课程环境,有效实施课程,全面提升课程质量的能力,主要包括:一是课程的意识力;二是课程设计力;三是课程执行力(实施力)。综上所述,“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应该包括课程决策、组织架构、实践引领——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估等在内的整个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能力。

质量管理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质量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综述 学生: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搞好质量管理是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本文拟对质量管理的涵义、发展历程及动向进行论述。同时,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质量管理改进新趋势的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质量管理;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改进新趋势。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rends Student:XX Tutor:XX Abstract: Do a good job in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imag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 enterprise. Based on amounts of former works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discuss some main issues about the meaning of quality management,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Meanwhile, the paper have a summary of 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suggestion of some future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Keywords Quality Management:;Development history;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 引言:飞利浦电器公司总裁蒂默宣称:质量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反映了质量与社会、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质量已成为了效率、完美、合理和进步的同义词,“生活质量”的提出把质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1]。为了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人类对质量管理科学的研究和人类的质量管理活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且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由于人类质量观念的不断更新也导致了质量管理新的发展。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及趋势,通过综述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分析了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通过比较目前各学者的研究,深入探讨未来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初步提出质量管理今后发展应克服的问题及建议。 1.质量管理发展理论回顾 1.1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而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先后形成了事后质量检验、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前质量预防等方法,也出现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手段。质量管理的发展持续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极大地丰富了产品市场,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 究” 项目启动暨培训大会 会议资料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一○年四月 沪教委基〔2010〕33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提升中小学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年)》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本市中小学(幼儿园)二期课改,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我委制定了《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指导所辖教育机构按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我委基础教育处联系(联系人:李如海,联系电话:)。 附件: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一○年四月八日 主题词:教育课程计划印发通知 抄送: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4月8日印发 (共印60份) 附件: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07〕46号)的落实,深化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特制定本计划。 一、意义 课程领导力是以校(园)长为核心的课程团队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划、执行、建设和评价的能力。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教育科研等部门以及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认识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1.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本市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学校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改革的系列要求,把握好课程计划的要求与课程校本化实施之间的关系,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科学评价课程及其实施成效等。因

2018年秋季《幼儿园课程论》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幼儿园课程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幼儿园课程 答: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终身教育 答:“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3.幼儿园课程目标 答:一般较特定地表述为幼儿园要求的教育成果,它指引幼儿园教师或课程编制者计划课程方案,也反映着一个幼儿园系统的教育取向。 4.幼儿园教育活动 答:为了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和以幼儿为主体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答:(1)启蒙性。 (2)生活性。 (3)游戏性。 (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5)潜在性。 2.认知理论的幼儿园课程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认知理论幼儿园课程的共同特点:(1)高度重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教学,倡导主动学习;(2)强调活动与游戏的教育价值,可以说没有游戏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就没有儿童的真正发展( 3)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3.幼儿园课程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答:幼儿园课程评价内容为:(1)对照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检查和评估已经拟订的课程计划在目标、内容、组织与方法等方面的适宜性;(2)在课程实施中及时记录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并以此定期对照教育教学计划中预定目标,检查评估该目标本身以及所实施的教育内容、组织、方法和手段等的适宜性;(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指导思想几各项要求,检查评估教师的行为、态度、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和互动方式是否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4)对照课程目标,测查评估幼儿身心诸方面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 4.确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研究儿童;研究社会;研究人类知识。从三方面的研究信息中获得支持。 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答: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具备的基本特征:(1)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不以解决幼儿园全部幼儿的发展问题为目的,它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向某一部分幼儿;(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必须具备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正面价值;(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必须以幼儿的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中的相关理论观点为基础;(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目标;(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完成必须经由系统的方法。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五指活动课程的内容并评价五指活动课程。 答:一、五指活动课程的内容:依据活教育的课程观,在长期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陈鹤琴提出,“幼稚园的课程可以以自然、社会为中心”进行选择,形成五类活动:(1)健康活动:包括伙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2)社会活动:包括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以及社会常识等;(3)科学活动:包括植物的培植,动物的饲养,自然现象的研讨,当地自然环境的认识等;(4)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5)语文活动:包括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二、五指活动课程的评价:(1)优点:“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陈鹤琴先生创建五指活动课程的两大基本原则。五指活动课程中一些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我国现阶段的幼儿教育课程的改革和编制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2)局限性:首先,理论层面上岁努力避免课程中的知识中心倾向,力求课程向幼儿靠拢,但在实践层面上仍然比较注重教材,而对幼儿反应的注意程度仍显不足。其次,尽管陈鹤琴先生一再强调五指活动课程中五指不是五个学科,应整合成一个整体进行施教,但在推行时,有时仍被误解而分科进行。再次,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方面有些不足。 2.论述几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答:一、20 世纪20—— 30 年代幼稚园课程改革的特点:(1)第一次制订并颁发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2)幼稚园课程中国化与科学化是课程改革的主题;(3)课程的指导思想深受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4)幼稚园课程内容的范围以比较广泛,而且具体实用;(5)课程的研究成果很丰富,产生了

详解卓越女性领导力的发展之道

详解卓越女性领导力的发展之道 中国女企业家是职业卓越女性领导的重要群体,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卓越女性领导教育程度提高,中国女企业家群体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她们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据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女企业家约占企业家总数的20%,其中个体和私营经济中的女企业家占总数的40%以上,她们领导的中小型企业盈利面在97%以上,销售收入在1个亿以上的企业已占到13%左右,并已有近50%的女企业家走向国际化发展之路。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女企业家接近80%,年龄在30至50岁的女企业家占到总数的76%. 田雨筠(资深管理模型专家,中国管理实战实力派代表人物;天下伐谋高级合伙人,通用管理学院院长.) 田雨筠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学历。具有20年管理实战,30年企业管理研究经历。在IT、金融、投资、教育、机械、汽车、医疗、房地产、贸易、国防军工、HR研究、文化传播等多个行业领域(含世界500强企业,集团公司,上市公司)中担任企业中高层以上管理者。 田老师做事低调、务实、谦虚;擅长管理模型教学和实战现场互动;案例深刻、生动、解惑.。田老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模型、人力资源、管理运营、职业规划、思维训练。 为了让人们发掘自己的卓越性,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生活而提供支持的教练式领导力,才是当今社会卓越女性领导领导者最需要的领导力。领导特质就是基于普通素质、又按领导角色的特点和要求而形成或具备的、专门适合于履行领导职能职责或者从事领导活动的个体特征。换言之,领导特质就是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胜任并履行特定领导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领导影响和领导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领导者个人借以生存、工作、发展和做出贡献的内在条件和特殊本领。 卓越女性领导领导者所拥有的独特的细腻同温柔,往往令她们在管理实践中大放异彩。另外的一些调查也证明“卓越女性领导管理者的协调能力比较好,更注重体察员工的心理需求。并且卓越女性领导做事认真、细心,稳定性强。”卓越女性领导管理者的韧性较强,在逆境中表现坚强。卓越女性领导善于沟通,比较容易说服别人。并且卓越女性领导处事细腻,决策慎重,企业不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这些都是成功企业家必备的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成长和社会转型,组织中关于领导的观念和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体的潮流是从英雄主义的领导逐步转变为平民化的领导;由专权、复杂型的领导逐步转变为简约化的领导;由强权、刚性的领导逐步转变为柔性化的领导;由少数人的领导逐步转变为人本主义的“自我领导”;由显性化领导走向隐形化领导。与之相适应,组织对领导风格的性别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卓越女性领导性别取向所代表的柔性领导风格更加适合组织发展的需要。女企业家和卓越女性领导经理人在敏感程度、投入程度和其他一些人与人之间关系等方面所具有的柔性化技巧,会使组织表现出更具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对组织内员工来说,女企业家和卓越女性领导经理人实施的柔性化行为管理机制也降低了因行为效果不确定所带来的收益风险。 传统的领导观念对卓越女性领导存有刻板印象,认为卓越女性领导比较人际关系取向、

全球领导力文献综述与分析讲课讲稿

全球领导力文献综述与分析 2014年02月25日17:53 来源:《领导科学》(郑州)2012年11(中)期作者:李云飞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作者简介】李云飞,天津商业大学F2U合作学院。 一、全球领导力的定义 全球领导力在世界范围内是个热门话题,同传统的领导力一样,始终没有一个被所有人认可的定义。研究全球领导力的专家学者根据各自的经验、不同的文化背景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最初全球领导力的概念是借鉴进而延伸传统的国内领导力而来的(Yeung and Ready,1995),但是学者们很快意识到由于全球竞争的不定性和多种压力,全球领导力远比国内领导力复杂,这种不定性和压力增加了领导者的工作范围(Weber,1998)。Adler(2001)阐明了这个问题:“全球领导力不同于国内领导力,它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文化之间的观念,而不仅仅是指领导者在本国特定的领导风格的有效性,也不是比较不同国家的不同领导方式……” 有些学者是从跨文化视角定义全球领导力的。Dorfman(2003)将全球领导力定义为一种跨越地理和文化边界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局限于全球化事物,也不局限于个人及其知识、技能和能力,也不局限于组织中的CEO。Carey等(2004)提出,全球领导力能够跨越地理和文化的边界以激发组织成员共同的愿景、促进合作的决策、适应全球变化浪潮、激励和授权多样化的员工队伍。 Mendenhall(2011)对全球领导者和领导力做了广义的界定:全球领导者是指那些通过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有效沟通而在组织中产生重大正量改变,在跨界利益相关者、外部权力机构的不同来源,以及在当时复杂的地理和文化条件下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程序的领导者。 基于以上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全球领导力概念的核心就是多元化,包括文化、人力资源、地理等。不同范畴的多样化增加了领导力环境的复杂性,因此,有效性成为全球领导力的终极目标。 二、研究历史回顾 领导力的研究在国际上可以追溯到1900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1900年至1940年期间,领导力研究致力于挖掘领导者独特的素质,最有代表性的是伟人理论,这个理论强调领袖是天生的,而不是制造的。根据Toyne和Nigh(1997)的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商务的出现促使学者着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领导力以及不同文化对领导力的影响,然而这些研究并非当时国际商务研究的主流。 20世纪60年代,有些研究商业管理的学者开始关注管理跨国公司的相关问题,他们的研究促使人们对民族文化本质以及这些文化本质的不同对管理不同国家员工带来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个研究量规被称作“比较管理”。这些学者把人类学文化框架扩展至商业应用领域,起到了开创性作用(Redding 1997;Schollhammer 1969)。

专题讲座园长课程领导力

专题讲座 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提升 刘昊(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讲师) 本讲座的题目为“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提升”,主要讲述三个问题:第一,“WHY”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升园长的课程领导力?第二,“WHAT”的问题——什么叫园长的课程领导力?第三,“HOW”的问题——如何提升园长的课程领导力? 一、为什么要提升园长的课程领导力 首先,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园长对幼儿园课程的选择、决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本案例中,这个幼儿园之所以遇到各种困难,其根源在于课程的设置出了问题。课程,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如果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不当,不能够满足幼儿、家庭、社会的需求,也不符合本园实际的话,必然会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都带来不利影响。而课程的决策者,应当是幼儿园园长。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园长课程领导力的原因。 具体而言,园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层次上。第一,从宏观的层次看,园长课程领导力是国家贯彻学前教育目的的核心一环。一个国家举办学前教育的目的,可以包括五大层次:理想的目的,即依据教育价值观所拟定的教育宗旨;正式的目的,即写入国家正式文件中的教育目的,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学前教育目的所进行的规定就属于正式的教育目的,即“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教师的教育目的,即教师心目中所理解的教育目的;教育过程中的教育目的,即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所真正贯彻的教育目的;幼儿身上体现出的教育目的,即从幼儿的学习、发展成果上,其身心是否体现出和谐发展的状态。在这几个层次上,后三个层次能否体现国家在宏观层次上对教育目的所作出的规定,都取决于园长是否能够有效引领全园教职工深入领会、切实贯彻国家的教育目的。第二,从中观的层次看,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与“结果性质量”。所谓结构性质量,指的是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物质、环境、人力等支持性条件,包括校舍环境、教学设施的配备和质量、班级规模、师生比例、教师受教育状况等要素。而过程性质量,是指学前教育活动实施过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质量,如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教学实施质量、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联系、互动质量等要素。而“结果性质量”则指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状况,也就是教育的成果。在三者中,结果性质量是判定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最终决定因素和检验标准。而研究表明,对幼儿发展水平影响最大的,就是过程性质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这同样取决于园长对课程的领导能力。最后在微观的层次上,园长的角色定位应当包括三种:首先是要

《幼儿园课程论》模拟试题

《幼儿园课程论》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的不同上,主要表现为相对更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相对更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强调的程度如何等方面。 2.按教育活动的途径来划分,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课程理论家__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 4.在蒙台梭利课程中,自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 5.我国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受唯理派哲学思想影响的是() A. 蒙台梭利课程 B. 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 C. 方案教案 D. 直接教案模式 2.综合性课程的长处有( )。 A. 是由关联的课程,能对儿童各方面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联系。 B. 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 C. 能促进儿童主动的学习。 D. 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下列较多地被运用在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 A. 生成性目标 B. 表现性目标 C. 行为目标 D. 结果目标 4.在直接教案课程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 A. 儿童行为的训练者 B.儿童学习的共同建构者 C. 儿童主动活动的鼓励者 D.儿童行为的强化者 5.()的课程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生成性,因而它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A. 瑞吉欧教育体系 B. 凯M和德弗里斯课程方案 C. 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 D. 海伊斯科普课程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勃朗芬布朗纳所谓的外系统

她时代的女性领导力发展

她时代的女性领导力发展 2012年07月24日10:32 来源:《培训》2012年第7期作者:顾邦友申小玉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5 “她时代”的女性领导力发展。女性领导力发展现状如何?阻碍女性晋升管理层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应该如何培养女性领导人才,并帮助她们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当今全球成长最快、最猛的力量是什么? “不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而是另一个群体——女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领导行为实验中心主任、米其林领导力和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李秀娟博士如是说。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与亚洲协会联合发布的《上升到顶端:亚太地区女性领导力调查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亚洲协会会长丁文嘉(Vishakha N. Desai)在报告中就指出:“亚洲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而女性力量也在崛起。在过去三十年里,其他任何领域都没有像她们一样发展得如此之快。” 不过,尽管女性在健康、教育、就业等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在高层领导岗位上,她们仍然落后于男性。 那么,女性领导力的发展现状如何?阻碍女性晋升管理层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应该如何培养女性领导人才,并帮助她们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素描:全球与中国的女性领导力现状 《上升到顶端》报告中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女性董事群体主要集中在特定领域。若以至少拥有3名女董事为评估标准,媒体(19.8%)、保险(18.3%)、银行(17%)、零售(16.7%)是女性董事占比最高的几个领域,汽车与配件(3.8%)、化工(3.8%)、工业产品与服务(3.9%)等领域最低。在亚太地区的公司董事会中,中国的女性董事比例为8.5%;澳大利亚最高,约10%;日本最低,仅为0.9%(见图表1)。 尽管男女不平等的差距正在缩小,但职场“渗漏管”问题依然存在——面对从中级管理层向高级管理层晋升的选择时,很多职业女性主动放弃升迁,以免在社会上显得过于强势。日本女性退出中高层竞选的比例最高,超过70%,中国大陆次之,约为53%(见图表2)。

园长的课程领导力

园长的课程领导力 在具体的课程运作过程中,园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决策。课程决策是对课程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也是课程发展、创新和优化的过程,其关系到课程实践的成败。可以说,课程决策是基础,是关键。 1.把握课程编制的方向 课程编制是建立高品质课程的关键,直接影响到课程实践以及教师、幼儿的发展。同时,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要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体验和教学策略、课程媒介或资料、课程评价”等课程决策的内容要素既要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适合不同幼儿多方面发展需要的课程,并能通过课程的实施丰富本园的内涵。 2.赋予教师决策的权利 课程领导力的真正内涵在于激发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实现课程范式的转变。教师最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的能力与兴趣,因此可以作出最适宜本班幼儿发展水平与状况的课程决策。为此,园长作为课程领导者,首先要努力营造宽松、有利于教师广泛参与课程开发的环境,让教师享有自主选择、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决策权;其次,让教师作为主体共同完善幼儿园课程方案并参与课程决策。当教师拥有课程决策权时,将有助于幼儿园吸纳来自于教师课程实践中的有效信息,并根据课程实践的变化完善课程决策。课程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面临的是课程的实际情况,对已形成的课程决策内

容教师要进行再判断和选择。在这期间,园长的课程领导力与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关系是:前者是导向、服务和激励,后者是开放、对话和重构;帮助教师明确课程选择的方向,引领教师基于新课程的“研究性”“生成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边进行课程实践,边进行课程决策,激励教师在课程活动的实际情境中自主、灵活地决定和开发课程。 二、组织架构。园长课程领导力的重点是如何重构组织,营造一个良好的课程实践生态环境和氛围,创造“智慧共享”的条件,使幼儿园成为教师平等对话、分享的场所。在这里,组织成员的人际关系是开放、合作和平等的。 1.建立课程实践研究的矩阵组织 矩阵组织是一种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既讲分工又讲协作,将集权化与分权化结合起来,以工作任务为目标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课程实践研究的矩阵组织中,纵向为领导层面的信息流,横向为教师研究层面的信息流。纵向的领导信息流一方面体现为领导层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为支持和服务的功能,努力为课程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为那些面向问题的课程专题项目研究创造良好的平台。横向的研究信息流则主要围绕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目标,有机整合教育教学的资源,从事课程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2、形成课程项目实践研究团队 为了避免幼儿园课程领导小组的课程决策带来的课程实施整齐划一的弊端,我们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式,根据教师的经验、特

幼儿园课程论 1考试答案

幼儿园课程论1 (判断题)婴幼儿人园后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婴儿每季度应体检一次;1-3岁的婴儿,每半年体检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3岁以上的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量身高和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对 2 (判断题)晨检工作应在婴幼儿每天清晨入园时进行,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是“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对 3 (判断题)幼儿园应为幼儿建立预防接种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种类、剂量、次数、间隔时间等进行预防接种,并防止漏种、错种或重复接种。对 4 (判断题)教师入园前健康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了解的幼儿病史、检查婴幼儿当前的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了解婴幼儿预防接种完成的情况等。不对 5 (判断题)对即将入幼儿园生活的婴幼儿进行健康检查,更好地掌握每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是入园前的健康检查的目的之一。对 6 (判断题)幼儿园应建立和健全健康检查制度。健康检查的对象应包括新人园的婴幼儿、在园的婴幼儿以及幼儿同幼儿的父母。不对 7 (判断题)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标准体重的20%~29%为中度肥胖。不对 8 (判断题)由于神经、内分泌及遗传疾病引起体重超过正常标准,医学上称之为继发性肥胖。对 9 (判断题)卧位测量身高时,身体的中轴应与测量板的中线重叠。对 10 (判断题)晒太阳可预防婴幼儿患佝偻病。对 11 (判断题)物理降温时体温降至不对 12 (判断题)2~3岁婴儿常因呼吸道感染而患扁桃体炎。不对 13 (判断题)幼儿园应为幼儿建立预防接种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种类、剂量、次数、间隔时间等进行预防接种,并防止漏种、错种或重复接种。对 14 (判断题)对即将入幼儿园生活的婴幼儿进行健康检查,更好地掌握每名婴幼儿家长小时候生长发育的特点,是入园前的健康检查的目的之一。不对 15 (判断题)肥胖儿童运动时常因肥胖而动作笨拙,心慌气短。对 16 (判断题)帮助肥胖儿童减肥不能太快, 应在孩子能接受的情况下进行,并注意均衡营养,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 17 (判断题)2~12岁儿童的标准体重可用公式体重(kg)=年龄×2+7(或8)粗略计算。对 18 (判断题)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标准体重的40%~59%为重度肥胖。对 19 (判断题)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标准体重的20%~29%为中度肥胖。不对 20 (判断题)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标准体重的30%~39%为轻度肥胖。不对 21 (判断题)由于神经、内分泌及遗传疾病引起体重超过正常标准,医学上称之为继发性肥胖。对 22 (判断题)照顾肥胖儿的工作程序是了解肥胖儿的原因;观察肥胖儿饮食起居 的习惯,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加强对肥胖儿的身体锻炼,合理膳食,帮助其减轻体重。对 23 (判断题)体弱儿身体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先天不足。不对 24 (判断题)幼儿园应为幼儿建立预防接种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种类、剂量、次数、间隔时间等进行预防接种,并防止漏种、错种或重复接种。对 25 (判断题)晨检工作应在婴幼儿每天清晨入园时进行,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是“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对 26 (判断题)婴幼儿人园后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婴儿每季度应体检一次;1-3岁的婴儿,每半年体检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3岁以上的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量身高和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对 27 (判断题)教师入园前健康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了解的幼儿病史、检查婴幼儿当前的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了解婴幼儿预防接种完成的情况等。不对 28 (判断题)对即将入幼儿园生活的婴幼儿进行健康检查,更好地掌握每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是入园前的健康检查的目的之一。对 29 (判断题)幼儿园应建立和健全健康检查制度。健康检查的对象应包括新人园的婴幼儿、在园的婴幼儿以及幼儿同幼儿的父母。不对 30 (判断题)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标准体重的20%~29%为中度肥胖。不对 31 (判断题)由于神经、内分泌及遗传疾病引起体重超过正常标准,医学上称之为继发性肥胖。对 32 (判断题)摸额头是最简便、精确的测体温的方法。不对 33 (判断题)卧位测量身高时,身体的中轴应与测量板的中线重叠。对 34 (判断题)晒太阳可预防婴幼儿患佝偻病。对

新时代女性领导力拓展:概念,维度及提升策略【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新时代女性领导力拓展:概念,维度及提升策略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1.研究意义 有句话说得好--“展望未来,推动摇篮的一双手一定能够推动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解放,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其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政治,企业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领导者。在中国商业史上,“她力量”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汹涌澎湃的存在。30年前,伍淑清和她创立的航空食品开启了国内合资企业的先河。10年来,谢企华以掌门的身份叱咤钢铁业,并成为《中国企业家》惟一登上“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排行榜的女性企业家。而中国几个千亿级企业背后,更活跃着“铁娘子”身影。 2009年,2010年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相继推出两届“年度商界木兰”,把聚光灯打在这些女性企业家和女性领导者身上,她们的积极,热情,坚韧,稳健、锋利,强悍、活力,魅力以及她们所独有的女性领导魅力,让人惊叹连连。 2.预期目标 学术界在高度关注领导力的同时,尤其关注中国新时代女性领导力。本文以新时代女性领导力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对新时代女性领导力的概念,特质,发展优势和发展障碍以及提升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本文综合运用女性心理学,社会科学,领导科学,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多学科多领域,通过文献阅读,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出新时代女性领导力的概念,较男性领导其所独有的发展优势;结合现实社会,从女性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三方面入手,探究限制女性领导者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从而深入探究中国女性领导者该如何突破“玻璃天花板”,全面提升女性领导力,成为独具魅力,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新时代女性领导者。有句话说得好:“成功是别人对你事业的认知,幸福是自己对生活的感知”。“真正的女性领导者要有魄力、能力、潜力,要有求知欲和上进心,不断完善自己”。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男女性格和领导方式差异的研究 在(Schein,1973)和(Schein,1975)的男女性格特征调查中显示,一些被认为是中层经理的性格特征里,大多与一般男性的性格特征相吻合。因而,相比于我们对女性的行为期望而言,我们对男性行为期望更类似于我们对领导者的行为期望。 女性角色与人们对领导认知之间的矛盾带来描述性和说明性偏见(Burgess和Borgida,1999,Eagly和Karau,2002;Heilman,2001):描述性的偏见在于女性角色与领导力模式之间缺乏匹配,由此推导出,女性不具备基本的领导素质去承担领导者的角色;而说明性的偏见在于女性运用了男性化的领导力模式,违背了社会对她的性别角色期望。而Eagly和Karau(2002)提出“角色一致”理论,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论》试题及答案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幼儿园课程论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空1分.共10分) 1.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一--------。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与--------,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一。 3.结构化程度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多地会表现出_----------,---------,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课程特征。 4.蒙台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由--------、-------- 、--------和--------这4个方面组成。 二、选择题 1.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 )。 A.博比特 B.泰勒 C.惠勒 D.斯坦豪斯 2.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 )。 A.蒙台梭利课程 B.瑞吉欧教育方案C.方案教案 D.福禄贝尔的恩物教案3.“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这个课程目标是(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目标 4.以皮亚杰理论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 )。 A.光谱方案 B.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 C.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 D.海伊斯科普课程 5.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有( )。 A.能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 B.能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C.能促进儿童系统地把握知识、技能 D.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多元文化课程 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 3.目标模式 4.DI直接教案模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从《史蒂夫乔布斯传》看乔布斯管理风格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从《史蒂夫乔布斯传》看乔布斯管理风格 学生姓名:李志伟 专业:应用心理学 指导教师:汪瑜 年月日

文献综述 1.概念的界定 1.1管理能力的定义 关于管理能力的定义,主要有强调管理能力形成过程和强调管理能力结果两个层面的含义。强调管理能力形成过程层面的主要有:我国学者黄宝强在其《创新概论》中将管理能力定义为:“人在创新活动中体现出的总体活动能力。管理能力是人在提出新思想、制定新战略、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推出新产品等一系列创新活动中所展现的创新素质水平。’中国学者陶学忠在其《管理能力培育》中将管理能力定义为“管理能力是人们应用发明成果开展变革活动的能力,这个变革活动是指从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再到将新事物推向社会使社会受益的系列变革活动。这里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可以是对某些发明产生商业化应用新思想及新事物。也可以是根据社会实际产生的发明创造的设想及其发明创造以及进一步实施的商业化运作的活动能力。 1.2对领导力的理解 企业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关乎企业的兴衰存亡,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企业经济。一般来说,“领导力(Leadership)可以被形容为一系列行为的组合,这些行为将会激励人们跟随领导要去的地方,而不是简单的服从。”那么,到底领导力是什么呢?在更多的时候,真正的领导力应以获得的追随者的能力来衡量,即获得追随者的能力才是真正的领导力。最后都要归结到获得追随者的能力,如果没有追随者,就谈不上什么领导,更谈不上领导力的发挥了。一般来说,获得的追随者愈多,领导力就愈大。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乔布斯作为美国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办人和前执行总裁,他不只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出色、全面的管理实践者。他的每一次苹果产品发布会和公众演说都备受关注和好评,并且也吸引了一部分学者对其演讲特点进行研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卡迈恩.加洛于2010

《幼儿园课程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幼儿园课程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AB)。A、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B、强调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C、强调教师的直接教学D、强调儿童的动手能力2、课程编制过程模式的特点有(ABD)。A、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反对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B、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C、操作性比较强,比较容易推广D、提倡儿童主动的学习和建构,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控制性3、如果课程编制者认为课程内容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他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然会( AB)。A、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B、注重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C、较多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D、强调教师的事先预设4、下列关于蒙台梭利的描述正确的是( BC )。A、她是幼儿园的创立者B、她设计的课程反映了强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C、她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D、她是唯理论的代表人物5。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A)。A、发展一互动B、恩物C、游戏D、活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一般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与——。 7、依据泰勒的直线型目标模式而展开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分别是——、选择内容,组织实施和——。8。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是——和——。9、我国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和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0、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更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较多地采用——的形式。11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主要是由——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张雪门13、单元教学14、幼儿园课程评价15、多元文化课程四、筒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17、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哪三种取向?这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18、低结构化教学和高结构化教学有哪些区别?19、方案主题活动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0、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2l、试分析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幼儿园课程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AB 2、ABD 3、AB 4、BC 5、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心理学哲学社会学7、确定目标课程评价8、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教师和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9、《幼儿园工作规程》10、活动11、“计划一做一忆”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张雪门: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行为课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直接来源自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课程形式主要为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13、单元教学: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出单元,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并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的课程形式。14、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15、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17、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哪三种取向?这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1)课程内容即教材。这种取向将课程内容作为是预设的的知识和技能。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把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

我国女性领导力: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3609406.html, 我国女性领导力: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 作者:白露 来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03期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女性在领导与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女性领导力作为领导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受到领导科学、人力资源开发等学科领域的关注以及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有关女性领导力组成要素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但从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存在着研究焦点的过于集中、研究方法单一,致使研究结果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且研究结论信度不高的缺陷。从整体上对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加以改进,我国女性领导力研究领域仍然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关键词:女性领导力;管理;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3-0062-0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女性参与各行业工作领域的范围和比例不断扩大,并且取得了切实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正如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指出的,当经过长时间 的努力,通过学习“成功玩转”男人制定的规则时,女性积极参与商业发展便为时不远了。从全球范围看,女性劳动力正逐渐地从传统意义上的男性领域收复她们应有的专业和管理阵地,尤其是有将近25%的女性跨入了组织的管理层和领导层,正如阿德勒(N.J.Adler)在20世纪90年代所憧憬的——“如果仅仅把管理岗位提供给男性,这是一把任何公司都负担不起的…超级豪华座椅?,通向管理或领导职位的路径必须向女性敞开和拓宽”,如今已成为现实。在我国,伴随着社会文化的日新月异、民众思想的与时俱进,女性获得相较于以前更多的理解与尊重,在工作场所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女性半边天”、“她时代”等名词的持续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特别是女性领导已不再是“稀缺动物”的代名词。这种发展境遇引发实践领域对女性领导关注程度的提升,无疑推动了我国女性领导力研究的发展。 一、我国女性领导力研究回顾 本文以“女性领导、女性领导力、女性管理者”等为关键词,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对2007年至2012年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类汇总,共搜索出557条文献数据。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作者发现,当前关于女性领导力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即:女性领导特质、女性领导风格、女性领导力发展障碍和女性领导力提升策略。为此,本文拟通过对女性领导力研究现状的综述,力求揭示我国学术界关于女性领导力研究的特点,并对这一研究的未来趋势提出思考和探讨性意见。 (一)关于女性领导特质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