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梁的受力计算

悬挑梁的受力计算
悬挑梁的受力计算

附件三:钢梁B的抗弯强度验算:

一、悬挑梁A的受力计算:

悬挑脚手架按照带悬臂的单跨梁计算。

悬出端C受脚手架荷载N的作用,里端B为与楼板的锚固点,A为墙支点。

悬臂单跨梁计算简图

支座反力计算公式

支座弯矩计算公式

C点最大挠度计算公式

其中k = m/l,k l = m l/l,k2 = m2/l。

本算例中各参数为:

m=1580mm,l=2920mm,m1=630mm,m2=1480mm;

水平支撑梁的截面惯性矩I = 1130.00cm4,截面模量(抵抗矩) W = 141.00cm3。

受脚手架作用集中强度计算荷载N=10.51kN(不考虑风载)

水平钢梁自重强度计算荷载q=1.2×26.10×0.0001×7.85×10=0.25kN/m k=m/l=1.58/2.92=0.54

k1= m1/l=0.63/2.92=0.22

k2= m2/l=0.51/2.92=0.51

代入公式,经过计算得到

支座反力 RA=29.56kN

支座反力 RB=-7.41kN

最大弯矩 MA=-22.49kN.m

抗弯计算强度 f=22.49×106/(1.05×141000.0)= 151.908N/mm2水平支撑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15.0N/mm2,满足要求! 二、钢梁B的内力计算:

内力按照集中荷载P与均布荷载q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L=2840mm,a1=630mm,b1=2210mm,a2=300mm,b2=2540mm

F1=29.56kN,F2=10.51kN

最大弯矩的计算公式为:M=ql2/8+F1a1b1(1+a1/b1)/l+ F2a2b2(1+a2/b2)/l+ F2 l/4 水平钢梁自重荷载q=26.10×0.0001×7.85×10=0.21kN/m

则代入公式:M=29.46.00KN.m

抗弯强度计算:

= M/r x w x ≤[f]

= 29.46×106/1.05×141000 = 198.987N/mm2

该钢梁的抗弯强度计算 < [f]=215N/mm2,满足要求!

(完整版)梁的内力计算

第四章 梁的内力 第一节 工程实际中的受弯杆 受弯杆件是工程实际中最常见的一种变形杆,通常把以弯曲为主的杆件称为梁。图 4 — i 中列举了例子并画出了它们的计算简图。如图( a 表示的是房屋建筑中的板、梁、柱结 构,其中支撑楼板的大梁 AB 受到由楼板传递来的均布荷载 口;图(b )表示的是一种简易挡 水结构,其支持面板的斜梁 AC 受到由面板传递来的不均匀分布水压力; 图(c )表示的是- 小型公路桥,桥面荷载通过横梁以集中荷载的形式作用到纵梁上;图( d )表示的是机械中 的一种蜗轮杆传动装置,蜗杆受到蜗轮传递来的集中力偶矩 m 的作用。 1.1 梁的受力与变形特点 综合上述杆件受力可以看出: 当杆件受到垂直于其轴线的外力即横向力或受到位于轴线平面 内的外力偶作用时,杆的轴线将由直线变为曲线, 这种变形形式称为弯曲.。在工程实际中受 弯杆件的弯曲变形较为复杂,其中最简单的弯曲为平面弯曲。 1.2 平面弯曲的概念 工程中常见梁的横截面往往至少有一根纵向对称轴, 该对称轴与梁轴线组成一全梁的纵向对.. 称面(如图4 — 2),当梁上所有外力(包括荷载和反力)均作用在此纵向对称面内时,梁轴 线变形后的曲线也在此纵向对称面内, 这种弯曲称为平面弯曲.。它是工程中最常见也最基本 的弯曲问题。 1.3 梁的简化一一计算简图的选取 工程实际中梁的截面、支座与荷载形式多种多样, 较为复杂。为计算方便,必须对实际梁进 行简化,抽象出代表梁几何与受力特征的力学模型,即梁的计算简图...。 选取梁的计算简图时,应注意遵循下列两个原则:(1)尽可能地反映梁的真实受力情况;(2) 尽可能使力学计算简便。 a 房屋建筑中的大梁 c 小跨度公路桥地纵梁 图4-1 b 简易挡水结构中的斜梁

悬挑脚手架阳角悬挑梁计算书2013-11-28

悬挑脚手架阳角悬挑梁计算书 一、基本参数 1、脚手架参数 2、型钢参数 3、布置图 悬挑脚手架阳角处型钢布置图

二、立杆计算 1、荷载计算 Glk k (2)构配件自重N G2k =0.79+1.98+0.33=3.10kN 其中:脚手板重量:12×1.50×0.40×0.11=0.79kN 栏杆、挡脚板重量:12×1.50×0.11=1.98kN 安全网重量:22.20×1.50×0.01=0.33kN (3)活荷载包括: a.施工荷载N Qk =1.50×0.40×(3.00+2.00)=3.00kN b.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水平风荷载标准值ω k =μ z μ s ω =0.65×1.040×0.30=0.20kN/m2 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 W =0.9×1.4M ωk=0.9×1.4ωk L a h 2/10=0.9×1.4×0.20×1.50×1.802/10 =0.12kN·mm=120000N·mm 2、立杆长细比验算 立杆计算长度l =kμh=1.0×1.50×1.80=2.70m 长细比λ=l /i=2.70103/15.90=170≤210 立杆长细比λ=170.00<210,满足要求。 3、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计算 立杆计算长度l =kμh=1.155×1.50×1.80=3.12m 长细比λ=l /i=3.12×103/15.90=196 查《规范》表A得,υ=0.188 4、立杆稳定性验算 1)不组合风荷载时 N 1=1.2(N Glk + N G2k )+1.4ΣN Qk =1.2×(2.37+3.10)+1.4×3.00=10.76kN N/( A)=10.76×1000/(0.188×424)=134.99 N/mm2 2)组合风荷载时

联梁悬挑架计算实例

编号:SM-ZD-87368 联梁悬挑架计算实例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联梁悬挑架计算实例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工程概况及计算依据 临海市中心区商业街13#楼,总建筑面积15826m2 ,总共12层,建筑物阁楼层檐口高度为37.47m ,外悬挑脚手架分两次悬挑,分别在5.57m 和20.07m 楼层悬挑一次,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18.9m ,立杆采用单立管。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1.50m ,立杆的横距1.05m ,立杆的步距1.50m 。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 连墙件采用两步两跨,竖向间距3.0m

,水平间距3.0m 。 施工均布荷载为3.0 kN/m2,同时施工2层,最大悬挑段脚手板共铺设11层。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20a 号,其中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3.0m ,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2.00m 。 悬挑水平钢梁上面的联梁采用〔14a 号,相邻悬挑钢梁之间的联梁上最多布置2根立杆。 悬挑水平钢梁下面采用支杆、上面采用钢丝绳与建筑物拉结。 最里面支点距离建筑物1.20m ,支杆采用∟6.3。 二、大横杆的计算: 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见图1)。 1.均布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 kN/m;

悬挑梁的受力计算

悬挑梁的受力计算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附件三:钢梁B的抗弯强度验算: 一、悬挑梁A的受力计算: 悬挑脚手架按照带悬臂的单跨梁计算。 悬出端C受脚手架荷载N的作用,里端B为与楼板的锚固点,A为墙支点。 悬臂单跨梁计算简图 支座反力计算公式 支座弯矩计算公式 C点最大挠度计算公式 其中 k = m/l,k l = m l/l,k2 = m2/l。 本算例中各参数为: m=1580mm,l=2920mm,m1=630mm,m2=1480mm; 水平支撑梁的截面惯性矩I = 1130.00cm4,截面模量(抵抗矩) W = 141.00cm3。受脚手架作用集中强度计算荷载 N=(不考虑风载) 水平钢梁自重强度计算荷载 q=××××10=m k=m/l== k1= m1/l== k2= m2/l== 代入公式,经过计算得到 支座反力 RA= 支座反力 RB= 最大弯矩 MA= 抗弯计算强度 f=×106/×= mm2 水平支撑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mm2,满足要求!

二、钢梁B的内力计算: 内力按照集中荷载P与均布荷载q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L=2840mm,a1=630mm,b1=2210mm,a2=300mm,b2=2540mm F1=,F2= 最大弯矩的计算公式为:M=ql2/8+F1a1b1(1+a1/b1)/l+ F2a2b2(1+a2/b2)/l+ F2 l/4 水平钢梁自重荷载 q=×××10=m 则代入公式:M=抗弯强度计算: = M/r x w x ≤[f] = ×106/×141000 = mm2 该钢梁的抗弯强度计算 < [f]=215N/mm2,满足要求!

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

悬挑式扣件钢管脚手架计算书 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计算参数: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19.0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立杆的纵距1.50米,立杆的横距0.90米,内排架距离结构0.40米,立杆的步距1.80米。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 连墙件采用2步3跨,竖向间距3.60米,水平间距4.50米。 施工活荷载为3.0kN/m2,同时考虑2层施工。 脚手板采用竹笆片,荷载为0.10kN/m2,按照铺设3层计算。 栏杆采用竹串片,荷载为0.17kN/m,安全网荷载取0.0100kN/m2。 脚手板下小横杆在大横杆上面,且主结点间增加一根小横杆。 基本风压0.45kN/m2,高度变化系数1.6300,体型系数0.8720。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16号工字钢,其中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1.50米,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2.50米。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拉杆与建筑物拉结,最外面支点距离建筑物1.50m。拉杆采用钢丝绳。 一、小横杆的计算 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小横杆在大横杆的上面。 按照小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 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kN/m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100×1.500/2=0.075kN/m 活荷载标准值 Q=3.000×1.500/2=2.250kN/m 荷载的计算值 q=1.2×0.038+1.2×0.075+1.4×2.250=3.286kN/m 小横杆计算简图 2.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计算公式如下: M=3.286×0.9002/8=0.333kN.m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二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Li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 柱基础内插筋长度二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 搭接长度(Li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 (6d, 150) 当基础高w LaE寸,弯折长度为15d b. 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c. 顶层锚固长度: 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②边、角柱锚固长度: 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 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考试用) 2?柱箍筋: 单根长度=(b-2c+h-2c)*2+2* max (10d, 75) b.柱宽;h.柱高; c.柱保护层 根数二(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 -1)加密区长度:

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 (hn本层柱净高) 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 (he, hn/6 , 500)(考试用) 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 (he, hn/6 , 500)(考试用) 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 00mm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 .梁上部纵筋长度二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当he-保护层&t;LaE时,弯锚,锚固长度二支座宽-保护层+15d 当he-保护层>LaE寸,直锚,锚固长度二max (LaE +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 2 .下部通长筋长度二净跨长+ 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3. 上部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 4. 上部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2 (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 (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5 .架立筋单长二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 箍筋单长(2肢箍)二(长-2保+宽-2保)*2+2* max (10d, 75)根数

悬挑梁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 共有1 跨 梁材性:Q235 荷载来源计算 体系系数2.0 增大系数1.05 受荷宽度6m 基本风压0.75KN/M2 基本荷载2.0*1.05*0.75*6=9.45KN/M 9.45*1.4=13.23 KN/M 全梁有均布荷载13.23KN/M 风荷载方向与自重方向性相反,偏安全不考虑自重 第1 跨计算结果: 跨度为1.4 M 截面为150x150x7x10 截面Ix = 1.60066e+007 mm4 截面Wx = 213421 mm3 面积矩Sx = 119788 mm3 腹板总厚7 mm 塑性发展系数γx = 1.05 整体稳定系数φb = 1 由最大壁厚10 mm 得: 截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f = 215 MPa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fv = 125 MPa 剪力范围为-1.05413e-006--18.9517 KN 弯矩范围为9.78385e-007--13.2662 KN.M 最大挠度为1.97141 mm (挠跨比为1/710) 由Vmax x Sx / (Ix x Tw) 得 计算得最大剪应力为20.2611 MPa 满足! 由Mx / (γx x Wx) 得 计算得强度应力为59.1997 MPa 满足! 由Mx / (φb x Wx) 得 计算得稳定应力为62.1597 MPa 满足! 受压翼缘外伸宽度与厚度之比为7.15 满足!(GB50017--2003 第32页4.3.8) 腹板高厚比为18.5714 无局部压应力可不配置加劲肋!(GB50017--2003 第26页4.3.2)

梁受力计算

第5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何谓无腹筋梁?简述无腹筋梁斜裂缝形成的过程。 答:不配置腹筋或不按计算配置腹筋的梁称为无腹筋梁。 无腹筋梁的斜截面破坏发生在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的区段。只配置受拉主筋的混凝土简支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当荷载较小,裂缝出现以前,可以把钢筋混凝土梁看作匀质弹性体,按材料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随着荷载增加,当主拉应力值超过复合受力下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时,首先在梁的剪拉区底部出现垂直裂缝,而后在垂直裂缝的顶部沿着与主拉应力垂直的方向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发展并形成几条斜裂缝,当荷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在几条斜裂缝中形成一条主斜裂缝。此后,随荷载继续增加,剪压区高度不断减小,剪压区的混凝土在剪应力和压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复合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强度,导致梁失去承载能力而破坏。 2.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主要形态有哪几种?破坏发生的条件及特点如何? 答: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主要形态有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三种类型。如图题2所示。 (1)斜压破坏 这种破坏多发生在集中荷载距支座较近,且剪力大而弯矩小的区段,即剪跨比比较小(1<λ)时,或者剪跨比适中,但腹筋配置量过多,以及腹板宽度较窄的T 形或I 形梁。由于剪应力起主要作用,破坏过程中,先是在梁腹部出现多条密集而大体平行的斜裂缝(称为腹剪裂缝)。随着荷载增加,梁腹部被这些斜裂缝分割成若干个斜向短柱,当混凝土中的压应力超过其抗压强度时,发生类似受压短柱的破坏,此时箍筋应力一般达不到屈服强度。 (2)剪压破坏 这种破坏常发生在剪跨比适中(31<<λ),且腹筋配置量适当时,是最典型的斜截面受剪破坏。这种破坏过程是,首先在剪弯区出现弯曲垂直裂缝,然后斜向延伸,形成较宽的主裂缝—临界斜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大,斜裂缝向荷载作用点缓慢发展,剪压区高度不断减小,斜裂缝的宽度逐渐加宽,与斜裂缝相交的箍筋应力也随之增大,破坏时,受压区混凝土在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被压碎,且受压区混凝土有明显的压坏现象,此时箍筋的应力到达屈服强度。 (3)斜拉破坏 题图2(a) 破坏形态(b) 荷载-挠度曲线

2019梁、板、墙、柱钢筋锚固长度计算公式.doc

钢筋锚固的计算公式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 +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 +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 ,0.5Hc +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 ,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 ,0.5Hc +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 (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 ×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 ,箍筋计算时增加了 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 +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 +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 +前中间支座值)+ (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 +前中间支座值)+ (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 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 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 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 +5d 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 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梁模板支架计算(二层悬挑)

二层悬挑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依据2《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9.75m , 梁截面 B ×D=1000mm ×1000mm ,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40m ,立杆的步距 h=0.80m , 梁底增加3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18mm ,剪切强度1.4N/mm 2,抗弯强度15.0N/mm 2,弹性模量6000.0N/mm 4。 木方60×80mm ,剪切强度1.3N/mm 2,抗弯强度13.0N/mm 2,弹性模量9500.0N/mm 4。 梁两侧立杆间距 1.20m 。 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5根计算。 模板自重0.50kN/m 2,混凝土钢筋自重25.00kN/m 3,施工活荷载3.00kN/m 2。 梁两侧的楼板厚度0.12m ,梁两侧的楼板计算长度16.80m 。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1070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计算中考虑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以集中力方式向下传递。 集中力大小为 F = 1.20× 25.000×0.120×16.800×0.400=24.192kN 。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 1 = 25.000×1.000×0.400=10.00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 2 = 0.500×0.400×(2×1.000+1.000)/1.000=0.60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 1 = (1.000+2.000)×1.000×0.400=1.200kN 均布荷载 q = 1.20×10.000+1.20×0.600=12.720kN/m 集中荷载 P = 1.40×1.200=1.680kN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40.00×1.80×1.80/6 = 21.60cm 3; I = 40.00×1.80×1.80×1.80/12 = 19.44cm 4; A 计算简图 0.183 弯矩图(kN.m)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第6章 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原理

6 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原理 6.1 概述 本章介绍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受剪及受扭承载力计算方法。钢筋混凝土梁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所组成,且混凝土本身是非弹性、非匀质材料。抗拉强度又远小于抗压强度,因而其受力性能有很大不同。研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构件加载试验。建筑工程中梁常用的截面形式如图6-1所示。 6.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6.2.1 材料的选择与一般构造 1)截面尺寸 为统一模板尺寸以便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宜采用下列尺寸: 梁宽一般为100m m、120m m、 150m m、180m m、 200m m、220m m、250和300m m,以上按 b/,50m m模数递增。梁高200~800m m,模数为50m m,800m m以上模数为100m m。梁高与跨度只比l h/,主梁为1/8~1/12,次梁为1/15~1/20,独立梁不小于1/15(简支)和1/20(连续);梁高与梁宽之比b 在矩形截面梁中一般为2~2.5,在T形梁中为2.5~4.0。 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为了满足对受力钢筋的有效锚固及耐火、耐久性要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应有足够的厚度。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与钢筋直径,构件种类、环境条件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具体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6-1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注:(1)基础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2)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做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3)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采用。 (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5)处于二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另作水泥砂浆保护层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

多排悬挑架主梁验算计算书(加2道钢丝绳)

多排悬挑架主梁验算计算书一、基本参数 二、荷载布置参数 附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三、主梁验算 主梁材料类型工字钢主梁合并根数n z 1 主梁材料规格16号工字钢主梁截面积A(cm2) 26.1 主梁截面惯性矩I x(cm4) 1130 主梁截面抵抗矩W x(cm3) 141 主梁自重标准值g k(kN/m) 0.205 主梁材料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15 主梁材料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q=1.2×g k=1.2×0.205=0.25kN/m 第1排:F1=F1/n z=8/1=8kN 第2排:F2=F2/n z=8/1=8kN

第3排:F3=F3/n z=8/1=8kN 1、强度验算 弯矩图(kN·m) σmax=M max/W=2.9×106/141000=20.58N/mm2≤[f]=215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剪力图(kN) τmax=Q max/(8I zδ)[bh02-(b-δ)h2]=9.73×1000×[88×1602-(88-6)×140.22]/(8×11300000×6)=11.5N /mm2

τmax=11.5N/mm2≤[τ]=125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变形图(mm) νmax=0.48mm≤[ν]=2×l x/400=2×2600/400=13mm 符合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R1=-0.28kN,R2=10.71kN,R3=14.92kN 四、上拉杆件验算 钢丝绳型号6×19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N/mm2) 1550 钢丝绳直径(mm) 20 钢丝绳不均匀系数α0.85 钢丝绳安全系数k 9 钢丝绳绳夹型式马鞍式拴紧绳夹螺帽时螺栓上所受力T(kN) 15.19 钢丝绳绳夹数量[n] 3 花篮螺栓在螺纹处的有效直径 d e(mm) 15 花篮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f t](N/mm2) 170 主梁拉环直径d(mm) 20 焊缝厚度h e(mm) 10 焊缝长度l w(mm) 100 角焊缝强度设计值f tw(N/mm2) 160

梁钢筋的表示方法

钢筋混凝土构件图示方法中梁钢筋的标注: 1.梁箍筋 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例: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A8-100(4)/15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表示间距不是用"@",而是用"-"。 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及肢数),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例:13A10-15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18A12-120(4)/20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2;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2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两肢箍。 2.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 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注写时,须将架立筋写入括号内。 例:2B22用于双肢箍;2B22+(4A12)用于六肢箍,其中2B22为贯通筋,4A12为架立筋。 当梁的上部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且各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 例:3B22;3B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B22的贯通筋,梁的下部配置3B20的贯通筋。 3.梁支座上部纵筋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B25 4/2,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B25,下一排纵筋为2B25。 注意:上述表示中"25"与"4/2"之间有一个空格,这个空格不可忽略,否则将出现错误。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B25放在角部,2B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B25+2B22。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4.梁下部纵筋 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B25 2/4,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2B25,下一排纵筋为4B25,全部伸入支座。注意:上述表示中"25"与"2/4"之间有一个空格,这个空格不可忽略,否则将出现错误。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B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B25,且不伸入;。一排纵筋为4B25,全部伸入支座。 梁下部纵筋注写为2B25+3B22(-2)/5B25,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B25和3B22,其中2B22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5B25,全部伸入支座。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侧面抗扭纵筋 当梁某跨侧面布有抗扭纵筋时,须在该跨的适当位置标注抗扭纵筋的总配筋值,并在其前面加"*"号。例:在梁下部纵筋处另注写有*6B18时,则表示该跨梁两侧各有3B18的抗扭纵筋。 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组成,应符合下列的规定。 梁类型代号: 梁类型 注:(XXA)为一端有悬挑,(XXB)为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例:KL7(5A)表示第7号框架梁,5跨,一端有悬挑; L9(7B)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AKL5-4(1)400x150

梁端支座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梁端支座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分析

梁端支座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分析 一.概述 砌体结构系指其承重构件的材料是由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的结构。砌体结构建筑物中的竖向结构体系为纵向和横向的由砖石或砌块和砂浆砌筑而成的承重墙,水平结构体系为屋盖和楼盖,屋盖和楼盖一般由板.次梁及主梁组成,主要用于承受楼面竖向荷载,是土木与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型式。砌体结构中支承钢筋混凝土梁的砖墙的支承面均属局部受压状态,其特点是局部受压截面存在有未受压或受有较小压力的砌体,限制了局部受压砌体在竖向压力作用下的横向变形,从局部受压砌体的受力状态分析,该砌体在竖向压力作用下的横向变形受到周围砌体的箍束作用产生的侧向横向压力,使局部受压砌体处于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因而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其抗压强度。但当砌体受到局部压力时,压力总要沿着一定扩散线分布到砌体构件较大截面或者全截面上,这时如果按较大截面或全截面受压进行构件承载力计算足够的话,在局部承压面下的几皮砌体处却有可能出现被压碎的裂

缝,这就是砌体局部抗压强度不足造成的破坏现象。因此,设计砌体受压构件时,除按整个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外,还应验算局部承压面下的承载力。 二. 梁端支座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 1.梁端支座处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中按下式计算: N 0+N l fA l =1.5-0.5A 0/A l =1+0.3511 0 A A 式中参数具体含义见砌体规范GB50003-2001中第 5.2.4条。上式是基于梁端底部砌体表面的应力分布,按极限强度理论建立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砌体表面的应力分布考虑了上部荷载在梁端底面引起的应力以及梁端反力引起的应力之叠加。 2.当梁端支座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2.1 在梁端设置刚性垫块,扩大局部受压面积A l ,刚性垫块下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 0+N l 1fA b 式中参数具体含义见砌体规范GB50003-2001第5.2.5

梁计算公式大全(教学备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多排悬挑架主梁验算计算书(新)

多排悬挑架主梁验算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基本参数 二、荷载布置参数

附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三、主梁验算

荷载标准值: q'=g k=0.279=0.279kN/m 第1排:F'1=F1'/n z=8/1=8kN 第2排:F'2=F2'/n z=8/1=8kN 第3排:F'3=F3'/n z=8/1=8kN 第4排:F'4=F4'/n z=8/1=8kN 荷载设计值: q=1.2×g k=1.2×0.279=0.335kN/m 第1排:F1=F1/n z=11/1=11kN 第2排:F2=F2/n z=11/1=11kN 第3排:F3=F3/n z=11/1=11kN 第4排:F4=F4/n z=11/1=11kN 1、强度验算

弯矩图(kN·m) σmax=M max/W=31.47×106/237000=132.785N/mm2≤[f]=215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剪力图(kN) τmax=Q max/(8I zδ)[bh02-(b-δ)h2]=29.274×1000×[100×2002-(100-7)×177.22]/(8×23700000×7)=2 3.817N/mm2 τmax=23.817N/mm2≤[τ]=125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变形图(mm)

νmax=10.254mm≤[ν]=2×l x/360=2×4000/360=22.222mm 符合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R1=1.279kN,R2=-6.208kN,R3=51.944kN 四、下撑杆件验算 下撑杆件角度计算: β1=arctanL1/L2=arctan(3300/2200)=56.31° 下撑杆件支座力: R X1=n z R3=1×51.944=51.944kN 主梁轴向力: N XZ1=R X1/tanβ1=51.944/tan56.31°=34.629kN 下撑杆件轴向力: N X1=R X1/sinβ1=51.944/sin56.31°=62.429kN 下撑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N X=max[N x1...N xi]=62.429kN 下撑杆长度: L01=(L12+L22)0.5=(33002+22002)0.5=3966.106mm 下撑杆长细比: λ1=L01/i=3966.106/41.4=95.8 查《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表C得,υ1=0.621 轴心受压稳定性计算: σ1=N X1/(υ1A)=62428.929/(0.621×1430)=70.3N/mm2≤f=205N/mm2 符合要求! 对接焊缝验算:

悬挑梁的受力计算(20210122071424)

附件三:钢梁B的抗弯强度验 算: 、悬挑梁A的受力计算: 悬挑脚手架按照带悬臂的单跨梁计算。 悬出端C受脚手架荷载N的作用,里端B为与楼板的锚固点,A为墙支点 悬臂单跨梁计算简图 支座反力计算公式 貝「机2十今?十号〔1十七尸 理一N■禺十妬)+乡(1?*) 支座弯矩计算公式 3 卫三--N〔删f 宓1)一--------- Qi 7 钢梁 B 0冊C1815 钢梁 A rs i s 皿MC92 63 0. 1SBII .639 \ ■- T ' 2&tn

C 点最大挠度计算公式 % 二也1(1“ +泌(1“?旦?必护) 嗣3EI 1 3E1 13E18 十借(”枷…严孟(2化)(》呻 其中k = m/l,k | = m/l,k2 = m2/l 。 本算例中各参数为: m=1580mm, l=2920mm, m i=630mm, m2=1480mm; 水平支撑梁的截面惯性矩I = 1130.00cm4,截面模量(抵抗矩)W = 141.00cm3 受脚手架作用集中强度计算荷载N=10.51kN (不考虑风载) 水平钢梁自重强度计算荷载q=1.2 X 26.10 X 0.0001 X 7.85 X 10=0.25kN/m k=m/l=1.58/2.92=0.54 k1= mi1/l=0.63/2.92=0.22 k2= mi2/l=0.51/2.92=0.51 代入公式,经过计算得到 支座反力RA=29.56kN 支座反力RB=-7.41kN 最大弯矩MA=-22.49kN.m 抗弯计算强度f=22.49 X 106/(1.05 X 141000.0)= 151.908N/mm2 水平支撑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15.0N/mn?,满足要求! 二、钢梁B的内力计算: 内力按照集中荷载P与均布荷载q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综合楼悬挑梁的受力计算及框架图

某地铁XX 线某标项目部 悬挑脚手架搭设及拆卸 方案 某公司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一月

方案审批 编制: 审核: 批准: 某公司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一月

目录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工程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劳动力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材料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劳动力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施工工艺验收及检查验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悬挑架的选用形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悬挑架的搭设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工艺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构造形式及设置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悬挑架验收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保障机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保证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脚手架搭设及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应急预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脚手架在搭设和使用期间的监测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文明施工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安全文明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环境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计算书及相关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计算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相关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