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观(一)

——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

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这一节需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讲的是“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这一小节的考点。

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主要从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两个部分进行讲解。

一、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

1、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的涵义

所谓“教师观”是指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从广义上看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从狭义上看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专业观。是说教师职业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而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这便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之所在。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教学应当被认为是一种专业,它是一种公共服务的形式。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严格的和持续的学习来获得和发展这些知识和技能。”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

在国际组织的文件中得到确认。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第二,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第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

2、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角色。教师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这种角色是一种性质复杂的职业角色。

教师职业的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1)传道者的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现代社会,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教育、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引导学生。除了社会一般道德、价值观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

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3)示范者的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的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的角色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的角色

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3.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教师劳动的特点是在教师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就是教师职业的特点。由于教师劳动的目的、对象和手段与其他职业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就形成了教师劳动独有的特点。

(1)复杂性

复杂性指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简单的劳动,而是一种复杂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还有脑力付出。具体表现在:

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教书又要育人,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学生不仅有先天素质的差异.还有后天环境造成的个性差异。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2)创造性

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具体表现在:第一,因材施教。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得到的发展。

第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

劳永逸的。教学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根据自己对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以及教材的理解,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使其变成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体系,选择最能奏效的教学方法与途径来实现教育目的。

第三,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3)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对于教师而言.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此外.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也是教师劳动主体性的表现。教师所使用的教具、教材也必须为教师自己所掌握,成为教师自己的东西.才能向学生传授。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包括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同时。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也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示范性的价值,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是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也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教师常常还要利用晚上或休息时间来思考、备课、批改作业、写作。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在,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

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是指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他的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进行家访、街访,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5)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首先,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见效比较慢。教师要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之后才能收到成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的写照。其次,教师对学生施教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教育的成效只能在学生未来发展的成就上得到体现。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在学生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教师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打下的基础.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成为他们终身发展的宝贵财富。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只有等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创造财富之后。教师

的劳动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愿.以适应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化。因此,人们对教师的期待和要求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种社会要求和社会期待把教师从“道德偶像”和“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要求教师以一个平等的、有成长经验的人的角色来对待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公正无私、宽容与尊重、睿智与深刻、爱心与关怀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关爱、扶助、引导和行为示范去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从而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

人。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没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基础教育学校中,课程与教学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除在课程的设计、开发过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所谓的“教学”,是按照专家编好的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去教规定好的内容,甚至是按照考试部门编写的考试要求和考试标准去组织教学内容.按照教研部门编制的练习册去安排学生的各种练习内容和练习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启动了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们一般习惯上称这次课程改革所设计实施的课程为“新课程”。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历规模、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它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建立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要求课程与教学必须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课程的忠实执行者的角色.成为课程的积极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

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能力。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和有缺点、过错的学生。

其次,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最后,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观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

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这种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联系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最新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这一节需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一、教师专业化概述 在谈到教师专业发展时,有两个概念常常被交替使用:一个是“教师专业化”,一个是“教师专业发展”。从广义上说,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它们都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如果从狭义上看,这两个概念又是有一定区别的。“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的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的是教师这个职业群体获得专业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教师专业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建立教师专业标准。国家对教师任职不仅有规定的学历要求,也要有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对教育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不仅包括学科专业性的内容。也包括教育专业性的内容。 第二,国家要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形成完备的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养的体制和机制。 第三,国家还应建立较为完备的评估、认定和管理机制,用于对教师教育机构的资质评估、认定和管理,以及对教师任职资格的评估、认定和管理。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针对教师个体而言的。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专业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过程。要成为一名专业合格的小学教师.需要经历一个专业发展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有些教师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其实学习对教师来说同样重要。当前人类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学会如何获得信息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过去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教师“一桶水”相对于学生“一杯水”的丰富渊博.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时刻吸纳新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否则,不仅难以在学生面前维持自己的威望,在专业发展方面也会遭遇重重困难。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教育反思,就是教育者把自己已有的教育实践作为思考的对象.对已有的教育实践成败原因进行探求,从而获得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新知。教育反思作为一种专业发展的方法,应该以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小学教师考试综合素质章节知识点第一章 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知识点: 一、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4.素质教育的要求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主要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人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构建紧密的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3.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4.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三、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现象有三个内涵: 1.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它是可感知到的、可认识的。 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 3.构成教育现象的一个重要规定性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社会中的观察、模仿等学习形式,虽可获得零星的知识技能,但不属于教育现象的范畴。 第二节学生观 知识点: 一、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 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一切能力,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道德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 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劳动从来就是社会的劳动,因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性,就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常考知识点及真题分析五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常考知识点及真题分析五 第三节:教师观主要内容: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考点5 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 (2011 年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解字》)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 。 A.专业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复杂性 正确答案:B (2012 年下)针对本区域环境污染的现状,张老师带领本组老师编写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学生读本,这突出体现了张老师是()。 A.学习的指导者与促进者 B.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C.课堂教学的管理者 D.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正确答案:B (2014 年上)老师在专心致志地讲课时,发现有学生开小差。老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立即停止,让学生站着听课 B.大发雷霆,要求学生公开检讨 C.停止上课,对学生反复劝说 D.轻拍学生,提醒学生集中精力 正确答案:D (2014 年上)【案例 1 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某老师的一段回忆。一年级时,她时常一个人呆坐在教室的一角,不跟别的孩子交流和玩耍。三年级时,她还是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怯生生的看着周遭。后来几年里,她喜欢独自到图书馆读书,极少跟同学交往。许多年后的一天,他出现在教室门口,小声对我说:“老师,您记得我吗?”我说:“当然记得,真高兴再见到你。”“小学时您教过我,我今天来是有事儿找您,朋友说可以绝对信任您。”“我会尽量帮助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问。接下来几个月,我们经常见面,听她说童年的事情,说到激动处,她会尖叫,痛苦,听到她悲惨的童年记忆,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我说:“对不起!真是对不起!我当时不知道,一点也不知道。”大约六岁时,她就开始被酗酒的继父不断地谩骂、殴打、凌辱。可是学校的老师,都没有人注意到。上了大学后,她再也压制不住了,常常自残。辅导员老师坚持要她接受治疗,但毫无起色。后来,她找到我跟她一起面对治疗的过程。十年里,她不断跟我讲述她的痛苦经历,为此我读了很多有关书籍。十年后,她恢复了很多,我也进步很多。现在,我会从隐而不显的线索中去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帮助他们。我知道,没有

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之教师观

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之教师观 第一节教师观概述 一、教师观的内涵 二、传统教师观 (一)传道者 (二)授业、解惑者 (三)示范者 (四)管理者 (五)朋友 (六)研究者 三、新课程下的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二)教师行为观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四)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主体性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的形成 (一)非职业化阶段 (二)职业化阶段 (三)专门化阶段 (四)专业化阶段 二、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师德修养 (二)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三)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第一个层次是教师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第二个层次的能力是教师专业活动的实践能力。

第三个层次的能力是教师反思和研究的能力。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三阶段发展观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二)五阶段发展观 伯林纳认为教育专长的发展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新手、熟练、胜任型、业务精干、专家。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接受系统的职前教育 (二)接受各类在职培训 (三)终身学习 第三节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 二、师生关系的构成 (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三、师生关系的模式 (一)专制型的师生关系 (二)放任型的师生关系 (三)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总结

《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促进 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着眼于学生的可持 续发展5(: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 径和方法)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 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1(途径有: 的基本途径)质教育)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 班主任工作2()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3()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1(方法有:提高素养)念,)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2()引 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开展 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4()建立多层次,多样化 的教学模式5(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 析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 教育现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 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1 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 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 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2 )实施素

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1()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2()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3(二、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社会性需要和精神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面发展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价值取“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学生2()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1(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学生都有潜力)4(学生需要尊重)3(是学习的主体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主体性发展: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社(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培养全面发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

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注释)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注 释) ........................................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 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 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 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 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 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 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

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核心考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核心考点—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教师职业属于一种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素质。根据专业的标准,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教师是为社会服务的,是培养人的人。教师的专业工作是为社会为人类谋利益的社会活动。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不是为了经济的利益,因此,中小学教师这种职业的功能表现在:首先,是让人人都实现其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其次,它通过培养人才使社会的文化得以传承,使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应该认识到它的社会意义,具有这样的一种职业的意识和自觉,努力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体现这种社会意义和价值。要体现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就需要教师遵守专业伦理,许多国家都有教师职业道德规定,我国也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的国家或地方还有《教师誓词》,以此来提醒教师的一言一行。 2.专业知识和技能 从事教育工作需要许多专业知识技能,这也是教师专业训I练的基础。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般认为,有两个特点。首先,是双专业性或复合性,即教师有两个专业:一是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另一个是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育技术学等知识和口语表达、课堂组织、学生观察、心理辅导、活动组织、教育科研等技能。其次,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有技艺性、经验性,我们平时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是一种艺术等都说明了这个特点。

3.专业训练和资格 一名教师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来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这种训练通常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或师范教育来进行。此外,他要经过一定的考核,并取得这种证书,才有从事教师工作的资格。 当然各国对教师取得资格证书的标准和要求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是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比如,美国1987年还成立过国家专业教师标准委员会,制定专业教师的专业标准——《教师应该知道什么,应该能做什么》,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应知应会”。 4.专业自主 指教师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有自主权,能够负责处理。也就是说,有自己的专业权利。我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做过规定,比如教育教学权、评定权、参与管理权等。教师拥有专业权利的原因,是由于受过专业训练,使其有能力独立自主地处理专业范围内的事情,这些事情包括对教材的处理、对教育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对教育结果的反馈等。另一方面,为了体现这种工作的专业性,学校在制度上也应该保证这种自主权,而不应该过多干涉业务范围内的事情。教师在自主处理这些事情时,应该遵循专业的要求,符合教育科学的规律和艺术。仅当违反这些要求时,学校才应该予以干涉。 5.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 专业组织一般是指行业协会。在1955年世界教学专业组织集会上,就强调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组织。现在许多国家都有教师的专业组织。在美国,有全美教育协会(NEA)、全美教师联盟(AFT)、全美教育荣誉协会(IHSIE)等,英国有全国教师联盟(NUT),我国有中国教育学

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核心讲义——教师职业的特点

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核心讲义——教 师职业的特点 不同职业的性质,使不同职业人员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 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充分说明,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 (2)授业解惑者角色。 唐代韩愈早在《师说》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言说“学高为师”。这就是传统意义上大家对教师的普遍和最为代表性的认识作为教师本身,对自身职业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程度上,而应该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和了解,理性、全面地看待教师职业。 (3)管理者角色。 学校教育是一个规范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它是对学生集体的教育,而对于集体而言,要实现共同的目标或目的,就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 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4)示范者角色。 与“学高为师”相辅的就是“身正为范”。 “师者,人之模范”。 学生在成长过程,即个体在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中,他们对社会的

认识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缺失了样板,就无法对行为的正确恰当与否做出合理的判断。于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作为德高望重的人,他的言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一般来说,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似乎将教师与学生放在一个相互对立的层面上;其实在真正的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是教和学的关系,还有更多关于生活和成长方面的内容。 为了很好地达到学校的教育目标,也是按照个人成长的一般规律,教师就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学生的父母和朋友的角色,帮助他们分担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 (6)研究者角色。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 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特点和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并且有所创新。 【例题】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 A 创造性 B 复杂性 C 角色的多样性 D 示范性

关于小学综合素质的知识点

关于小学综合素质的知识点 综合素质 1、什么是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在发展过程的人。(从教育角度,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成长)。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具有巨大的差异(作为老师要能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发现他的优点,帮助他进步)。 4)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总的来说,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职业道德观是?

1)爱国守法,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娘师益友。 3)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做到对工作高度负责,不敷衍赛责。 4)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5)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3、从教育观的角度思考? (1)从素质教育的内涵上看,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 1、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到教育公正。+材料分析。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育观(一) ——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由于教育目的不同,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活动也不同。从而区分了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结果。 教育观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关。在古代教育中,教育是为培养统治者服务的.这种社会政治形式下的教育是培养少数人的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育是为人民普遍的教育需要服务的.是人民的教育。 在同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中,也可以有不同的教育观,这是由对教育活动内部的各种关系认识上的差异而产生的。例如,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上,如果强调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教师中心的教育观;如果强调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学生中心的教育观。再如,在教育内容的德、智、体、美等不同组成方面的关系上,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会产生德育中心的教育观:强调智育的首要地位,会产生智育中心的教育观。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需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教育活动的各种内部关系。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或不能完整认识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都会导致错误的教育观,进而导致错误的教育结果。 教育观(二) ——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一、素质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七点,包括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造就平等的公民、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 基础教育处于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任何有助于并促进身体发育顺利进行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相反.就是不好的教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中小学阶段是个体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化,逐渐成为一个能够独立面对社会.介入周围世界的主体。 3.造就平等的公民 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而中小学教育又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因此,基础教育有必要根据现行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规定.确定自己的现实目标。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素质教育着重于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能够独立面对社会.具备生存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时代.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自我学习并且愿意自我学习。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我国已开始向法制社会迈进这一事实,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真正具有法制意识和观念。对中小学教育中的学生来说,法制意识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使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模块一职业理念 ——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角色。教师角色不但仅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动学生成长,教师这种角色是一种性质复杂的职业角色。 教师职业的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一、传道者的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点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现代社会,虽然道德观、价值观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教育、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这种观点引导学生。除了社会一般道德、价值观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二、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协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三、示范者的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 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管理者的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 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 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实行 控制、检查和评价。 五、朋友的角色 在某种水准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 当作自己的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 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六、研究者的角色 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 持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 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持续学习、持续反思、持续创新。

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不仅是要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良好的教师素质,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容,是有效的教育工具或手段。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面貌、情感态度、学识能力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受到普遍的认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角色,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上。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教学不再只是教师的工作,还应该成为教师的事业。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很高的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爱心。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情感教育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站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尊师爱生的和谐气氛一旦形成,内化的结果便形成良性的情感循环,进而优化育人的心理环境。教师对学生宽严相济,不仅靠原则、宗旨、理想,而且靠情感来维系师生关系,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受到教育。老师们力求同步感受学生的心灵诉说,化解、分担学生内心的忧郁;用自身的仪表、服饰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用平等沟通师生的心灵,架起理解的心桥;用思维多元化的启发来代替单一的现成答案;用生动活泼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内外活动代替老师一言堂状况。老师站在学生面前,不是迂夫子、书呆子,而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而不矜夸,强调纪律却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校园心理环境导致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激发起学生好学上进的内驱力,学生由“尊其师”而“信其道”,产生良好的德育效益。 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应当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这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由此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今天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感到无比的光荣。我将在自己的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为黄冈的教育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最新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观(一) ——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 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这一节需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讲的是“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这一小节的考点。 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主要从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两个部分进行讲解。 一、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 1、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的涵义 所谓“教师观”是指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从广义上看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从狭义上看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专业观。是说教师职业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而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这便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之所在。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教学应当被认为是一种专业,它是一种公共服务的形式。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严格的和持续的学习来获得和发展这些知识和技能。”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

在国际组织的文件中得到确认。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第二,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第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 2、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角色。教师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这种角色是一种性质复杂的职业角色。 教师职业的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1)传道者的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现代社会,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教育、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引导学生。除了社会一般道德、价值观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

2023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2023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小学教师的专业 素养 下面是我整理发布的2023学校综合素养学问点:学校老师的专业素养,欢迎阅读参考! 依据老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学校综合素养》老师观这一节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进展。 老师的专业素养是老师从事专业活动必需具备的专业品质。学校老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老师职业道德修养、老师学科专业素养、老师教育专业素养和老师职业心理素养。 一、老师职业道德修养 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做到: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对待同学:喜爱同学 喜爱同学是老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详细表现。喜爱同学,老师必需做到:全面关怀同学:敬重和信任同学;严格要求同学;理解和宽容同学;解放和放飞同学。 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老师应当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必需做到:相互支持、相互协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弘扬正气,摒弃陋俗。 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敬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要做到:高度自觉,自我监控;身教重于言教。 二、老师专业学问素养 1.本体性学问 老师的本体性学问也称为“学科专业学问”,是指老师所具有的任教学科的学问。例如语文老师所具有的语言文学学问.数学老师所具有的数学学问。详细来说,老师的本体性学问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该学科的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 把握该学科的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是教学中要求同学必需把握的内容,老师自己必需把握。 (2)把握该学科的学问结构体系及相关学问 把握该学科的学问结构体系及相关学问是保证老师从一个更高更深的层面上来把握自己所教的学科内容。它不仅使老师居高临下,明确所教学科的基本结构、来龙去脉、所处地位、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也使老师对所教内容不仅是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学科进展的历史及趋势 既了解学科历史,又了解该学科最新的讨论成果和讨论进展动向。当今时代学问更新快速,科技进展速度加快,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内容不陈旧、不过时,能够适应学问更新的需要,老师必需始终站在该学科的最前沿。 (4)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比如,科学中的观看、调查、试验;数学中的转化、抽象思维、符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重点教师职业的价值

教师职业的价值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职业的价值,就是把人类所建树的一切文明成果,都用来培养合格的人才,为人类文明、治国兴邦、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对人类延续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教师实现文化传递这一职能价值越来越明显。“文化”包含着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即生产技术、政治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广泛内容,这些内容既是人类创造的辉煌成果,又是人类进步和延续的前提条件,年轻一代如何获取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并根据新时代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向更新一代传递,所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独特的职业劳动。 2.教师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以培养生产力中主要因素——劳动者——的形式有力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从而为社会的延续创造条件。教师的劳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作用将越来越大。在现代社会中,生产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就是后天的生产力,这是当前人们的普遍共识。社会物质财富的多寡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快慢成正比,劳动生产率同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成正比,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都直接与教师劳动相关。通过教师的劳动,为社会培养

出一支支具有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意识的科技专家队伍。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各行各业的合格劳动者,为社会造就一批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经济管理人员和社会管理人员,提高了经济管理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了社会的延续和进步。 3.教师是人类智慧的开启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所谓对人类智慧的开启,就是对人类个体蕴藏的极为丰富的精神力量的挖掘,对个体获取知识、创新知识的开发和培养,即对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在对人类智慧的开启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职业的人员都无法比拟的。 (1)教师不仅可以向学生系统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传授凝结在某一具体学科中的思维方法,即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着眼点不仅在于知识的识记和继承,而且在于通过传播知识,促进知识的发展和运用。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基本方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开启了人类的智慧,培养了创新精神。 (2)教师不仅通过传播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智力因素,而且还可以通过更为广泛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探寻未来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坚强意志,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3)教师在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和组织作用。4.教师是人类崇高道德品质的塑造者

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知识点

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知识点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专业发展意识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做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并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对学生学业评价不只是关乎学生的发展也关乎着自己的发展关乎着自己的职业幸福感等。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业评价需要教师有更强的专业意识要不断地把自己当前的教学与过去相比较并从中找到存在的不足和取得的进步:与其他教师相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几年专业发展的方向:要总结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就对于自己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要能够做出客观和理性的分析在规划将来的发展时要着重于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前沿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 (二)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它关系到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问题。教师一般都负担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知识领域的教学工作。掌握这一学科或专业领域较全面和坚实的知识是对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

但是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师的一碗水、一桶水水平显然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如英语教师首先必须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当代科学与人文的基本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基础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帮助保持教学的时代性为评价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视界。其次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掌握学生及其具备的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知晓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能诊断学生英语学习困难和特殊学习的需要。这些知识的储备有利于教师正确、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再次。教师还具有与教师的职业生活相关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它直接可以运用于课堂生活为具体的教育情景提供有效的策略指导。 (三)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提高专业能力应做到:第一提高教学能力;第二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承担着优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使命。教师每天都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每时都面对新知识的困扰每刻都面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冲击。广大教师确感自己理念的滞后、知识的匮乏方法的陈旧。这就迫使教师要不断学习。这是教师职后教育现实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3.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推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研究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研究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5.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美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方面。

6.政府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和约束作用,是实施 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 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7.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包括:将教学目的实现落实到每一 堂课,构建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研究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促进学生研究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8."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教师应该树立的观念,要将学生 看作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人格意义的人,而非单纯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9.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研究的引导者和学 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程的重视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这就要求教师更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拓宽知识视野,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