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简介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简介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简介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简介

·学科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

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学科调整的

精神,由原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和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于

2001年合并组成的新教研室。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和免疫

学家余氵贺教授和我国著名寄生虫学家潘孺孙教授在上海第

二医科大学分别创建的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和人体寄生虫

学教研室,曾在感染与免疫和血吸虫病防治方面取得重要

成就。现任主任为国家教学名师郭晓奎教授。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现有教师12名,技术人

员3名。12名教师中有10人具有博士学历,7人有海外留

学背景。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教研室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

验,有多名青年教师先后赴国外进行博士后研究或短期进修。在

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教研室成员在教科研岗位上踏实进取,取

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成绩,获得了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教学

名师、“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宝钢优秀教师奖、霍英东青年

教师奖、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在内的多

项荣誉。

目前,本教研室承担以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和

四年制本科生为对象的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

学、医学微生物学进展、临床寄生虫学、寄生虫学检验、微生物与健康等课程;并承担病原生物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包括病原基因组学、细胞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进展等学位课程)等教学任务;同时招收以病原生物学为研究领域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教学方面坚持“以网络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手段,教材建设为重点,教学方法改进为突破,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建设和完善具有国际水平的病原生物学教育教学体系。其中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在2005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在2006年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精品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及报告、临床寄生虫学讲义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室生物安全等项目分别获

医学院教材建设计划支持。医学微生物

学e -education 体系的建立和实践、病原

生物学双语教学的研究、病原生物学八

年制考核改革、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贯

穿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等课题分获上海

交大医学院医学教育发展与研究基金支

持。教研室同时还承担学院双语、英语示

郭晓奎教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罗宾·沃伦与郭晓奎教授合影

·学科介绍·

范课程,还参与了医学人文教育通识等课程建设工作,并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科委的资助下完成了医学微生物网站建设、医学微生物数据库及其共享体系的建立。与教学内容相配套,近年来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在教材建设上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目前使用的由教研室主编、参编和自编教材计10余部,包括“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病原生物学》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等,针对不同医学专业,基本满足了夜大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等不同层次以及临床医疗、口腔、高护、医学检验和药学等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由于编撰认真、内容丰富,多本教材受到各使用院校及学生的好评,其中《病原生物学》于200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于2011年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病原生物学纲要》于2011年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教研室教职工在原有的基础上锐意突破,积极寻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发展创新,其中病原生物学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病原生物学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与实践、融合式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学的发展和实践等课题在近年来分获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及国家“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特等奖等奖项。由于在教学方面表现突出,病原生物学教学团队于2008、2009年分别成为上海交大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更于2010年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的称号。

上海交通大学病原生物学是我国第一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十一五”期间被列为国家“211”重点学科组成单位,“085”工程扶持学科。在科研上,学科带头人注重聚焦国家战略,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分子细菌学、分子病毒学、分子寄生虫学和感染与免疫等,目前教研室下设:分子微生物学(郭晓奎)、病原细菌学(姚玉峰)、感染与免疫(王兆军)、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秦金红)、结核病诊断及其疫苗研究(张舒林)和细胞微生物学(何平)等6个研究组。近年来,教研室承担了包括国家、省、校级科研课题50余项(国家级项目29项)。先后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目前教研室12位教师承担在研项目有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1项、“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12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是一个温暖的大集体,团队中各个成员在基础与临床的教科研中,坚持教学与科研相长,注重学术与师德同修,秉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打造了一支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教科研队伍。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事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 1、目的 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 2、范围 适用于微生物检查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 3、职责 3.1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3.2 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3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3.4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 4、内容 4.1 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暴露人员的医

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4.2 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4.3 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4.4 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理小组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5 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菌液、菌种)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以及专家);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

上交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解答

各章例题、习题以及解答 第1章原子结构与键合 1.何谓同位素?为什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总为正整数? 答案: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位置,尽管它们的质量不同,然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的物质称为同位素。由于各同位素的含中子量不同(质子数相同),故具有不同含量同位素的元素总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正整数。 2.已知S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若100g的Si中有5×1010个电子能自由运动,试计算:(a)能自由运动的电子占价电子总数的比例为多少?(b)必须破坏的共价键之比例为多少? 答案:原子数=个 价电子数=4×原子数=4×2.144×1024=8.576×1024个 a) b) 共价键,共有2.144×1024个;需破坏之共价键数为5×1010/2=2.5×1010个;所以 3.有一共聚物ABS(A-丙烯腈,B-丁二烯,S-苯乙烯),每一种单体的质量分数均相同,求各单体的摩尔分数。 答案:丙烯腈(-C2H3CN-)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53; 丁二烯(-C2H3C2H3-) 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54; 苯乙烯(-C2H3C6H5-) 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4; 设三者各为1g,则丙烯腈有1/53mol,丁二烯有1/54mol,苯乙烯有1/104mol。 故各单体的摩尔分数为

1. 原子中一个电子的空间位置和能量可用哪四个量子数来决定?答案 2. 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案 3.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元素结构有什么区别?性质如何递变?答案 4. 何谓同位素?为什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总为正整数?答案 5. 铬的原子序数为24,它共有四种同位素:4.31%的Cr 原子含有26个中子,83.76%含有28个中子,9.55%含有29个中子,且2.38%含有30个中子。试求铬的相对原子质量。答案 6. 铜的原子序数为29,相对原子质量为63.54,它共有两种同位素Cu 63和Cu 65,试求两种铜的同位素之含量百分比。答案 7. 锡的原子序数为50,除了4f 亚层之外其它内部电子亚层均已填满。试从原子结构角度来确定锡的价电子数。答案 8. 铂的原子序数为78,它在5d 亚层中只有9个电子,并且在5f 层中没有电子,请问在Pt 的6s 亚层中有几个电子?答案 9. 已知某元素原子序数为32,根据原子的电子结构知识,试指出它属于哪个周期?哪个族?并判断其金属性强弱。答案 10. 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答案 11. 图1-1绘出三类材料—金属、离子晶体和高分子材料之能量与距离关系曲线,试指出它们各代表何种材料。答案 12. 已知Si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若100g 的Si 中有5×1010个电子能自由运动,试计算:(a)能自由运动的电子占 价电子总数的比例为多少?(b)必须破坏的共价键之比例为多少?答案 13. S 的化学行为有时象6价的元素,而有时却象4价元素。试解释S 这种行为的原因。答案 14. A 和B 元素之间键合中离子特性所占的百分比可近似的用下式表示: [ ] 1001%2 )(25.0?-=--B A x x e IC 这里x A 和x B 分别为A 和B 元素的电负性值。已知Ti 、O 、In 和Sb 的电负性分别为1.5,3.5,1.7和1.9,试计算TiO 2和InSb 的IC%。答案 15. Al 2O 3的密度为3.8g/cm 3,试计算a)1mm 3中存在多少原子?b)1g 中含有多少原子?答案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作业答案在线

1.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经外毒素脱毒制成 B 只能中和外毒素 C 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 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3.关于TI-Ag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辅助 B 只有B细胞表位 C 不引起细胞免疫 D 可引起再次应答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A 蛋白质 B 多糖 C 核酸 D 类脂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关于TD-Ag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的辅助 B 只能引起体液免疫 C 不能引起再次应答 D 具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 分子量大小 B 表位性质 C 结构复杂性 D 化学组成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对SIgA的错误描述是() A 是黏膜局部抗体 B 其SP能保护SIgA不被蛋白酶水解 C 初乳中含量最丰富 D 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 出生时即具有 B 反应迅速 C 特异性 D 无记忆性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9.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Ig是() A IgG B IgM C SIgA D IgD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0.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 A 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系 B 与相应抗体结合 C 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结合 D 与MHC结合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1.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2.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 A 通过遗传获得 B 特异性 C 反应缓慢 D 有记忆性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复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复习题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提出著名的无性细胞系选择学说, 使用禁忌细胞的概念来阐述自身无免疫应答现象的学 者是( ) A、伯内特 B、巴斯德 C、琴纳 D、李斯特 2、自身抗原不应包括( ) A、血型抗原 B、修饰的自身抗原 C、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 D、被异常淋巴细胞误认为异物的自身正常物质 3、人类主要组织相容系统( MHS )称为( ) A、H -2 B、HLA C、 4、下列哪种细胞是 CD 4+ ( A、T c B、T h C、γδT 5、人T细胞上的表面标志物是( A、C 3b 受体 B、EB病毒受体 6、关于NK细胞的特性错误的是( ) A、具有自然杀伤靶细胞作用 C、可发挥 ADCC 作用 7、能通过胎盘并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作用的是 A 、 IgG B 、 IgM C 、 IgA D 、IgD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B 、免疫球蛋白均为抗体,但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 C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不同也无关 D 、抗体均为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有明确的抗体活性 9 、独特型决定簇存在于 Ig 分子的() A 、重链 C 区 B 、轻链 C 区 C 、重链 V 区 D 、重链和轻链 V 区 DLA D、 SLA ) D、B细 胞 ) C、E受体D、葡萄球菌A蛋白受 体 B、具有吞噬作用

10 、补体裂解产物中具有调理作用的片段是() A、C2a B、C5a C、C3a D 、C2b 11 、补体旁路途径激活必须有哪种成分参加() A、C1qB 、C2C、C4D、B 因子 12 、B7(CD80)分子的配体是() A、CD4 B、CD28 C、LFA-2D 、VCAM-1 13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10B 、IFN- α、βC、IL-1 α、βD 、SCF 14 、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 A、抗原递呈细胞 B、Th 细胞 C、TD 细胞 D、B 细胞 15、B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无抗原递呈作用 B、可直接识别抗原构象决定簇 C、可分化为浆细胞 D、可产生免疫记忆 16 、细胞间相互作用时不受MHC 限制的是() A、抗原递呈细胞与Th 细胞 B、Th 细胞与 B 细胞 C、CTL 与靶细胞 D、NK 细胞与靶细胞 17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不包括() A、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 B、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 C、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 D、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8 、抗体对 B 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反馈抑制作用() A 、与抗体的浓度无关 B 、与抗体的类别无关 C 、与抗体的特异性无关 D、与抗体的完整性无关 19 、初次注射大量抗毒素所致的血清病属超敏反应() A、I型 B、II型 C、III 型 D、IV 型 20 、幼儿易患哮喘通常与缺乏下列哪种抗体有关()

上交材料科学基础各章例题、习题与及解答

各章例题、习题与及解答 第1章原子结构与键合 1.何谓同位素?为什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总为正整数? ????答案: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位置,尽管它们的质量不同,然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的物质称为同 位素。由于各同位素的含中子量不同(质子数相同),故具有不同含量同位素的元素总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正整数。 ????2.已知S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若100g的Si中有5×1010个电子能自由运动,试计算:(a)能自由运动的电子占价电子总数的比例为多少?(b)必须破坏的共价键之比例为多少? ????答案:原子数=个 ????价电子数=4×原子数=4×2.144×1024=8.576×1024个 ????a) ????b) 共价键,共有2.144×1024个;需破坏之共价键数为5×1010/2=2.5×1010个;所以 ????3.有一共聚物ABS(A-丙烯腈,B-丁二烯,S-苯乙烯),每一种单体的质量分数均相同,求各单体的摩尔分数。 ????答案:丙烯腈(-C2H3CN-)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53; ????丁二烯(-C2H3C2H3-) 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54; ????苯乙烯(-C2H3C6H5-) 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4; ????设三者各为1g,则丙烯腈有1/53mol,丁二烯有1/54mol,苯乙烯有1/104mol。 ????故各单体的摩尔分数为 1.原子中一个电子的空间位置和能量可用哪四个量子数来决定?答案 2.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案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元素结构有什 么区别?性质如何递变?答案 4.何谓同位素?为什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总为正整数?答案 5.铬的原子序数为24,它共有四种同位素:4.31%的Cr原子含有26个中子,83.76%含有28个中子,9.55% 含有29个中子,且2.38%含有30个中子。试求铬的相对原子质量。答案 6.铜的原子序数为29,相对原子质量为63.54,它共有两种同位素Cu63和Cu65,试求两种铜的同位素之含量 百分比。答案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1任务0005

01任务_0005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 抗原提呈细胞是B细胞 B. 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短 C. 抗体滴度较高 D. 抗体产生慢,维持时间长 E. 抗体产生慢,维持时间短 2. 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A. C123456789 B. C124536789 C. C142356789 D. C124356789 E. C356789 3. 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A. 朗罕细胞 B. 巨噬细胞 C. 树突状细胞 D. 并指状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4. 移植排斥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是() A. HLA系统的高度多态性 B. 移植物血供不良 C. 移植物被细菌感染

D. 受者体内已经存在对移植物致敏的淋巴细胞 E. 受者的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 5.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 A. TCR和BCR B. 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不同阶段以及在活化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C. 白细胞表面的全部膜分子 D. T细胞表面的膜分子 E. B细胞表面的膜分子 6. 识别TD抗原时需要T细胞辅助的细胞是() A. B1细胞 B. B2细胞 C. CTL细胞 D. 肥大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7. 受抗原首次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 A. 骨髓 B. 胸腺 C. 腔上囊 D. 血液 E. 淋巴结 8. 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 A. IgG B. IgD C.

IgE D. IgM E. IgA 9. 关于胸腺描述正确的是() A. 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B. 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C. 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场所 D. T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E. 成熟T细胞定居的场所 10.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胸腺 C. 淋巴结 D. 脾脏 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11. 下列不属于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 溶血性贫血 B. 重症肌无力 C. 肾小球肾炎 D. 血清过敏性休克 E.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2. 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A. 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 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试题真题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博试卷[回忆版] 材料科学基础: 8选5。每题两问,每问10分,我当10个题说吧,好多我也记不清是那个题下的小问了。 1。填空。你同学应该买那本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了吧,看好那本此题就没多大问题,因为重复性很强。 2。论述刃位错和螺位错的异同点 3。画晶面和晶向,立方密排六方一定要会,不仅是低指数;三种晶型的一些参数象原子数配位数之类的 4。计算螺位错的应力。那本习题也有类似的,本题连续考了两年,让你同学注意下此题 5。置换固熔体、间隙固熔体的概念,并说明间隙固熔体、间隙相、间隙化合物的区别。那本习题上有答案、 6。扩散系数定义,及对他的影响因素 7。伪共晶定义,还有个相关的什么共晶吧,区分下。根据这概念好像有个类似计算的题,这我没做,不太记得了,总之就是共晶后面有点内容看下 8。关于固熔的题,好像是不同晶型影响固熔程度的题,我就记得当时我画了个铁碳相图举例说明了下还有两个关于高分子的题,我没做也没看是啥题 总之,我觉得复习材科把握课本及习题,习题很重要,有原题,而且我发现交大考试重基础,基本概念要搞清楚,就没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材料科学基础考博试卷[回忆版] 5 个大题,每个大题20分。下面列出的是材料科学基础的前五个大题,其中第一大题有几个想不起来了,暂列9个。 其实后边还有三道大题,一道是关于高分子的,一道是关于配位多面体的,还有最后一个是作为一个材料工作者结合经验谈谈对材料科学特别是对材料强韧化的看法和建议,我都没敢选。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 密排六方晶体有()个八面体间隙,()个四面体间隙 2 晶体可能存在的空间群有(230)种,可能存在的点群有(32)种。 3 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间的平衡距离取决于(),而正离子的配位数则取决于()。(鲍林第一规则) 4 共价晶体的配位数服从()法则。 5 固溶体按溶解度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那么()固溶体永远属于有限固溶体。 6 空位浓度的计算公式:()。 7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的是()扩散过程,菲克第二定律描述的是()扩散过程。 8 原子扩散的动力是(),物质由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的扩散过程称为()。9 一次再结晶的动力是(),而二次再结晶的动力是()。 二在立方晶体和密排六方晶体中画出下列M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20分,每个2分)各有三个晶面、两个晶向,别的不记得了,就记得一个在密排六方中画[2 2 -4 3]晶向。 三简答 1 写出霍尔佩奇公式,并指出各参数的意义。(8分) 2 说明什么是屈服和应变失效,解释其机理。(12分) 四简答 1 忘了。。。(8分) 2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异同点(12分) 五相图题(20分)这个就是个送分题,Pb-Sn相图,分析w(Sn)%=50%的平衡凝固过程,并用杠杆定律计算室温下α相的含量。(见交大第三版材科第268、270页) 感言:可以看出,上交今年的材科题目比较简单,偏重于基础知识。这次考材科感觉像是上当了,复习的方向完全不对,那么多计算公式一个也没用到,像是一拳打出去扑了个空,而空间群有多少种、共价晶体配位数服从的8—N法则这种基础知识却没看到!所以以后要考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课本要细细看一遍那,太难的题目基本不用做的。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参考答案

1.正常菌群对机体的益处不包括( D ) A.刺激免疫系统成熟 B.抗肿瘤 C.抗致病菌生长 D.产生干扰素 E.提供营养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2.溶菌酶对G+菌的作用是( B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E.降解核酸 参考:教材169页尾行 3.可在细菌间传递DNA的物质是( E ) A.鞭毛 B.中介体 C.荚膜 D. 普通菌毛 E. 性菌毛 参考:教材174页2。性菌毛 4.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E ) A.荚膜 B.菌毛 C.侵袭性酶 D. 毒素 E. 毒力 参考:教材192页,第三节细菌的毒力物质 5. .决定痢疾杆菌侵袭力的首要因素是( D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 D.菌毛 E.肠毒素 参考:教材252页,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6.湿热灭菌法中杀菌效果最彻底的是( D )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参考:教材201页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7.可用于分离脑膜炎球菌的培养基是( B ) A.血平板 B.巧克力平板 C.沙氏培养基 D.双糖培养基 E.碱性平板 参考:教材240页一、脑膜炎奈瑟菌2。培养特性

8.以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并可引起全身感染的肠道致病菌是( A ) A. 伤寒杆菌 B. 志贺痢疾杆菌 C. 大肠杆菌 D.霍乱弧菌 E.肠炎杆菌参考:教材198页3)内毒素血症 9.不引起毒血症的毒素是( B ) A.葡萄球菌肠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志贺毒素 D.白喉毒素 E.破伤风痉挛毒素 参考:教材198页2)毒血症 10.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C )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无芽胞厌氧菌 D.白色念珠菌 E.沙门菌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11.结核菌素试验的用途不包括( C ) A.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判断卡介苗接种效果 C.诊断Ⅳ型超敏反应? D.辅助诊断婴幼儿结核病 E.判断细胞免疫功能 参考:教材269页(三)结核菌素试验 12.引起败血症的细菌除外( A ) A.白喉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绿脓杆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大肠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4)败血症 13.一般不入血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是( A ) A. 白喉杆菌 B. 大肠杆菌 C. 绿脓杆菌 D. 变形杆菌 E. 产气荚膜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4)败血症 14. 与结核杆菌致病性有关的物质是( D ) A.外毒素 B.侵袭性酶 C.菌体表面构造 D.细胞壁类脂 E.内毒素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作业1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作业1 1.免疫是指()。 正确答案是:机体识别和排除“非己”的功能 2.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正确答案是:恶性肿瘤 3.固有免疫具有的特征是()。 正确答案是:快速发挥效应 4.适应性免疫具有的特征是()。 正确答案是:抗原依赖 5.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正确答案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6. 在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正确答案是:抗原决定簇(表位) 7.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正确答案是:半抗原 8. 胸腺依赖性抗原的特点为()。 正确答案是: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激活并产生抗体 9.抗原的异物性是指()。 正确答案是:成分与自身相异或胚胎期未曾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10.下列属于TI-Ag的物质是()。 正确答案是: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须T细胞辅助的物质 11. 属于自身抗原的是()。 正确答案是:甲状腺球蛋白 12.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正确答案是:胸腺 13. 主要针对血源性抗原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 正确答案是:脾脏 14.生发中心中主要含有()。 正确答案是: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 15. 脾脏的功能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过滤淋巴液的作用 16.sIgA的分子特性,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是:是主要分布于外分泌液的抗体 17.受感染后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是()。 正确答案是:IgM 18.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是()。 正确答案是:IgD 19.3~6个月的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缺乏()。 正确答案是:sIgA 20.针对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IgM抗体水平具有诊断意义是因为()。 正确答案是:相对高水平的IgM抗体常常同近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关 21.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正确答案是:IgE 22.细胞因子中有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是()。 正确答案是:集落刺激因子 23.可识别MHC Ⅰ分子的CD分子是()。 正确答案是:CD8 24.可与TCR结合,传导T细胞活化信号的CD分子是()。 正确答案是:CD3 25. 移植排斥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是:HLA系统的高度多态性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1、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正常或异常时有何生物学效应? 答:(1)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正常时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时如果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感染。 (2)免疫稳定: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正常时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和保护。功能紊乱时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动攻击。 (3)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功能正常时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时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2、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答:(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细菌及细菌毒素、病毒等微生物,既可在感染时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清除病原微生物,也可人工利用这些抗原制备疫苗、类毒素、抗毒素用于人工免疫预防和治疗,或体外进行抗原抗体检测进行疾病的诊断。 (2)动物免疫血清:人工制备的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是由马血清制备,对人而言,既含有特异性抗体可中和毒素,又含有异种动物蛋白引起超敏反应。在应用抗毒素前应做皮试判断有无过敏现象。 (3)同种异性抗原:如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输血和器官移植前应进行血型鉴定或组织配型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4)肿瘤抗原: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如肝癌患者体内出现高水平AFP(甲胎蛋白),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3、简述抗体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答: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不同分为五类:IgG IgA IgM IgD IgE。 IgG:血清中含量最高,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毒素 等。还能激活补体,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理作用),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儿免受感染。 IgA:分为单体和双体两种。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双体存在于粘膜表面及分泌物中,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IgM: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作用和调理作用,时作重要的抗感染因子,且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 IgD: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 IgE:血清中含量最少,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Ⅰ型超敏反应。4、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答: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 (1)溶菌和溶细胞。细菌等抗原物质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等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最终导致细菌细胞或靶细胞裂解。 (2)促进抗体中和及溶解病毒。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在没有特异性抗体存在的条件下,补体也可溶解灭活某些病毒。 (3)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与细菌及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若与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可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1任务—003

01任务_000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 与Ⅰ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是() A. IgE参与 B. 补体参与 C. 个体差异 D. 无严重组织损伤 E. 肥大细胞 2. 与内源性抗原提呈密切相关的分子是() A. MHCⅠ类分子 B. MHCⅡ类分子 C. FcγR D. mIg E. C3bR 3.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B. 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C. APC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E. 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4. 交叉反应是由于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 A. 线性表位 B. 构象表位 C. 共同表位

D. 不同的抗原表位 E. 隐蔽性表位 5. 属于II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 新生儿溶血症 B. 输血反应 C. 血清病 D. 接触性皮炎 E.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6. T细胞表面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并向胞内传递刺激信号的结构是() A. TCR B. TCR-CD3 C. CD28 D. CD2 E. CD3 7. 可与TCR结合,传导T细胞活化信号的CD分子是()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28 8. 既具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提呈作用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巨噬细胞 C. 树突状细胞

D. B细胞 E. NK细胞 9. 3-6个月的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缺乏() A. sIgA B. IgG C. IgM D. IgD E. IgE 10. sIgA的分子特性,正确的是() A. 可以通过胎盘的抗体 B. 主要分布于外分泌液的抗体 C. 胚胎晚期合成的主要抗体 D. 在感染中最早合成的抗体 E. 五聚体 11. 主要识别TI抗原,属于固有免疫细胞的是() A. B1细胞 B. B2细胞 C. NKT细胞 D. γδT细胞 E. 巨噬细胞 12. 引起Ⅲ型超敏反应组织损伤的主要细胞是() A. 巨噬细胞 B. 血小板 C. 淋巴细胞

2005_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827材料科学基础试题真题版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博试题[ 回忆版] 材料科学基础: 8选5。每题两问,每问10 分,我当10 个题说吧,好多我也记不清是那个题下的小问了。 1。填空。你同学应该买那本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了吧,看好那本此题就没多大问题,因为重复性很强。 2。论述刃位错和螺位错的异同点 3。画晶面和晶向,立方密排六方一定要会,不仅是低指数;三种晶型的一些参数象原子数配位数之类的 4。计算螺位错的应力。那本习题也有类似的,本题连续考了两年,让你同学注意下此题 5。置换固熔体、间隙固熔体的概念,并说明间隙固熔体、间隙相、间隙化合物的区别。那本习题上有答案、 6。扩散系数定义,及对他的影响因素 7。伪共晶定义,还有个相关的什么共晶吧,区分下。根据这概念好像有个类似计算的题,这我没做,不太记得了,总之就是共晶后面有点内容看下 8。关于固熔的题,好像是不同晶型影响固熔程度的题,我就记得当时我画了个铁碳相图举例说明了下还有两个关于高分子的题,我没做也没看是啥题 总之,我觉得复习材科把握课本及习题,习题很重要,有原题,而且我发现交大考试重基础,基本概念要搞清楚,就没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材料科学基础考博试题[回忆版] 5个大题,每个大题20 分。下面列出的是材料科学基础的前五个大题,其中第一大题有几个想不起来了,暂列9 个。 其实后边还有三道大题,一道是关于高分子的,一道是关于配位多面体的,还有最后一个是作为一个材料工作者结合经验谈谈对材料科学特别是对材料强韧化的看法和建议,我都没敢选。 一填空(20 分,每空1 分)

1密排六方晶体有()个八面体间隙,()个四面体间隙 2晶体可能存在的空间群有(230)种,可能存在的点群有(32 )种。 3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间的平衡距离取决于(),而正离子的配位数则取决于()。(鲍林第一规则) 4共价晶体的配位数服从()法则。 5固溶体按溶解度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那么()固溶体永远属于有限固溶体。6 空位浓度的计算公式:()。 7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的是()扩散过程,菲克第二定律描述的是()扩散过程。 8 原子扩散的动力是(),物质由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的扩散过程称为()。9 一次再结晶的动力是(),而二次再结晶的动力是()。 二在立方晶体和密排六方晶体中画出下列米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20 分,每个2 分)各有三个晶面、两个晶向,别的不记得了,就记得一个在密排六方中画[2 2 -4 3] 晶向。 三简答 1写出霍尔佩奇公式,并指出各参数的意义。(8 分) 2说明什么是屈服和应变失效,解释其机理。(12 分) 四简答 1忘了。。。(8 分) 2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异同点(12 分) 五相图题(20 分)这个就是个送分题,Pb-Sn 相图,分析w(Sn)%=50%的平衡凝固过程,并用杠杆定律计算室温下α相的含量。(见交大第三版材科第268、270 页) 感言:可以看出,上交今年的材科题目比较简单,偏重于基础知识。这次考材科感觉像是上当了,复习的方向完全不对,那么多计算公式一个也没用到,像是一拳打出去扑了个空,而 空间群有多少种、共价晶体配位数服从的8—N 法则这种基础知识却没看到!所以以后要考 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课本要细细看一遍那,太难的题目基本不用做的。 英语部分:(没有听力~~)最后,附上今年的英语作文题目:Some people argue that one can succeed by taking risks or chances, however, some other people advocate that careful planning is the key to success.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with the two opinions? Use specific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view. (300 words)感言:今年的英 语题目类型跟2008 年的题型一样,第一大题40 个选择题(20 分),第二大题6 篇阅读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 1 免疫防御2免疫检视3免疫应答4中枢免疫器官5抗原6抗原决定簇7抗体8Ig9补体10经典途径11细胞因子12白细胞介素13IFN14MHC限制性15BCR复合物16浆细胞17CTL18TCR19抗原提呈细胞20内源性抗原21外源性抗原22再次应答23故有免疫24超敏反应 1微生物2 正常菌群3机会致病菌4L型细菌5热源质6细菌素7病毒体8感染性核酸9刺突10复制周期11隐蔽期12干扰现象13质粒14败血症15脓毒血症16内毒素血症17潜伏感染18包涵体19毒血症20菌血症21SPA22血浆凝固酶23破伤风痉挛毒素24破伤风抗毒素25卡介苗26感染免疫27结核菌素试验28抗原转换29抗原漂移30Dane颗粒31无症状HbsAg携带者 免疫简答 1简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 2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3简述免疫功能失调时的异常表现 4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含义及作用 5免疫器官的组成 6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7简述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8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有哪些 9简述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的关系 10简述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区别 11简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和联系 12简述IgG的特性及功能 13简述IgM的特性及功能 14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5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16何谓MHC限制性?在免疫应答中MHC分子是如何发挥其限制性的? 17简述HLA-I、II类分子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特点 18简述B细胞产生的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几种方式及其应用 19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20简述T淋巴细胞的亚群? 21何谓阳性选择、阴性选择?各自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22抗原是如何通过MHCI类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 23抗原是如何通过MHCII类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 24简述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以及杀伤机制 25试述效应T细胞的主要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26简述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27简述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28简述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29简述I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30为什么过去未注射过青霉素的患者会对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培训教材 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沅江市疾控中心吟 二零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在开展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的实验室研究中,为了防止生物因子(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毒剂泄漏逃逸到实验室外环境,研制了一系列的防护装备和设备,如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生物安全柜等;建设了BSL-3实验室和BSL-4实验室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发展 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发展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调查 美国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Sulkin and Pike调查了5000多个实验室,发现: ——累计实验室相关感染3921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 肝炎、布氏菌病、肺结核、野兔热(土拉弗氏菌)、斑疹伤寒、 委瑞拉马脑炎(Ven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原因 在3921例实验室感染中,对导致感染的原因分析发现: ——低于20%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与已知的事故有关; ——80%与实验室工作人员暴露与感染性气溶胶有关。 ——80% 是不明原因的感染。 ——20% 感染的原因是明确的。 其中80% 是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20% 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原因 在3921例实验室感染中,对导致感染的原因分析发现: 导致感染最多的4种实验室事故 ——溢出和泼洒; ——针头和注射器; ——锐器、碎玻璃; ——动物或动物体外寄生虫的咬伤或抓伤。 案例一 ——新加坡实验室人员感染SARS(2003年) 案例二 ——国实验室人员感染SARS(2004年) 早在1979年,美国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Pike在他的一篇评论中指出: ——"生物安全知识、防护技术和设备对防止大多数实验室感染的发生是非常有用的"。 病原微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定义 为了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中有害或有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硬件)和管理措施(软件),达到对人、环境和社会的安全防护目的。 什么是实验室生物安全?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CJZYJ10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 课程类型:医学基础课 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44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护理、药学、预防、口腔、检验、影像专业 基本要求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现象的原理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和应用性学科。其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为应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防治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相关性疾病打下基础。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以及对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进行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的学科。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学习临床医学相关课程以及从事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按教材分章顺序,每章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一部分内容为教师讲授,另一部分安排学生自学。其中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理解的重点。对于了解的内容或部分熟悉的内容可酌定为自学。关于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即实验教学,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进行。 教学时间分配

第一章抗原 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的概念与抗原的两种特性;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 2.熟悉半抗原和完全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分类方法和医学上常见的抗原。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半抗原和完全抗原的概念。 2.抗原的分类TD-Ag和TI-Ag;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和自身抗原。 3.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异物性、化学特性。 4.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决定簇(表位)的概念、种类。 5.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目的要求: 1.掌握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征与功能。 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3.了解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H链和L链;V区(HVR/CDR)和C区; J链和SP。 3.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VL和CL;VH和CH。 ’。 4.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Fab、Fc、F(ab) 2 5.五类Ig的结构特征与功能(教师指导下自学)。 6.熟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7.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第三章补体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补体经典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的异同点;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2.熟悉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过程。 3.了解补体活化的调控。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补体的定义、组成与命名、补体的理化性质。 2.补体经典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的过程。 3.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4.补体系统发挥生物学作用的意义:参与早期的抗感染免疫,以及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上海交大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要点(原版)】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参考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第一次作业 1.举例说明各种结合键的特点。 ⑴金属键:电子共有化,无饱和性,无方向性,趋于形成低能量的密堆结构,金属受力变形时不会破坏金属键,良好的延展性,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 ⑵离子键:大多数盐类、碱类和金属氧化物主要以离子键的方式结合,以离子为结合单元,无方向性,无饱和性,正负离子静电引力强,熔点和硬度均较高。常温时良好的绝缘性,高温熔融状态时,呈现离子导电性。 ⑶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原子共用电子对,配位数比较小,结合牢固,具有结构稳定、熔点高、质硬脆等特点,导电能力差。 ⑷范德瓦耳斯力:无方向性,无饱和性,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结合较弱。 ⑸氢键:极性分子键,存在于HF,H2O,NF3有方向性和饱和性,键能介于化学键和范德瓦尔斯力之间。 2.在立方晶体系的晶胞图中画出以下晶面和晶向:(1 0 2)、(1 1 -2)、(-2 1 -3),[1 1 0],[1 1 -1],[1 -2 0]和[-3 2 1]。 (213) 3. 写出六方晶系的{1 1 -20},{1 0 -1 2}晶面族和<2 -1 -1 0>,<-1 0 1 1>晶向族中各等价晶面及等价晶向的具体指数。 {1120}的等价晶面:(1120)(2110)(1210)(1120)(2110)(1210) {1012}的等价晶面:(1012)(1102)(0112)(1012)(1102)(0112) (1012)(1102)(0112)(1012)(1102)(0112) 2110 <>的等价晶向:[2110][1210][1120][2110][1210][1120] 1011 <>的等价晶向:[1011][1101][0111][0111][1101][1011] [1011][1101][0111][0111][1101][1011]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 一、填空题 1.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发挥——功能、——功能和——功能。 2.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功能缺陷。 3.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物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4.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变性细胞的功能称为。该项功能失调可引起——。 5.医学免疫学的起源学科是——。 二、名词解释 1.免疫 三、问答题 1.简述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2.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失常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过强,免疫监视 3.自己,非己 4.免疫自稳功能,自身免疫病 5.微生物学 二、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三、问答题 1.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抗原物质的种类和特点。(3)免疫应答的过程、规律和特点。(4)免疫学应用,包括免疫学防治和免疫学诊断。 2.免疫系统的功能及效应: (1)免疫防御:是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功能正常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 害,即抗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有两种情况: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机能。功能正常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 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与保护。功能紊乱或失调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即认己为敌,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起攻击。 (3)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 功能正常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第一章免疫器官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和——。 2.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 3.人类周围免疫器官包括——、——和——。 4.骨髓是——分化成熟场所;胸腺是——分化成熟场所。 5.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是——、——和——。 6.淋巴结中的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区,而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结的——。 二、A型选择题 1.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D.脾 E.淋巴结 2.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脾 E.淋巴结 3.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 A.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4.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 )。 A.接受抗原刺激 B.产生免疫应答 C.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 D.造血及产生免疫细胞 E.过滤血液 三、问答题 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