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旅游资源及鉴赏开发

生物旅游资源及鉴赏开发
生物旅游资源及鉴赏开发

模块四生物旅游资源及鉴赏开发

生物是自然界最具活力的组分。在地球上没有生物出现之前是寂静的、单调的,生命的出现使地球上有了生机,有了色彩。生命演化至今,丰富多彩的生物使地球生机盎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物以其特有的方式和作用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课题一生物旅游资源认知

一、生物旅游资源

(一)生物旅游资源的概念

生物是地球表面有生命物体的总称,是自然界最具活力的群落,它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据统计,现今被发现、记载并定名的生物体约有2000000种,这使得自然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生物景象。作为旅游资源的生物,主要是指由动、植物及其相关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各种过程与现象。

生物旅游资源以其复杂的形态和由其自身生命节律所表现出的变化性构成了旅游景观的实体,是自然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类型。

(二)生物与旅游的关系

生物具有构景、成景、造景三个方面的旅游意义。

1、构景

构景指的是生物以其美化环境、装饰山水的功能而成为构成旅游景观的一大组分,失去生物,旅游景观便会因此失去魅力。有的人将植物比作大自然的毛发,“峨嵋天下秀”的“秀”,指的就是在起伏流畅的山势上由茂密植被所构成的色彩葱绿、线条柔美的景观特色;“青城天下幽”的“幽”,指的是在深山峡谷中茂密的植被更增加了其景深层次,使人产生幽深、恬静的美感。有人将动物比作大自然的精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的就是主要由猿声而构成的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观。“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所形容的都是由生物美化环境的功能所构成的美景。人们早已认识到生物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生物进行园林建筑、装点城市。

2、成景

成景指的是自然界中由动植物本身的美学价值引起人们的美感,吸引游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而形成的旅游景观。动植物的成景作用源于其形态和生命过程的美、奇、稀的特征。从生物的形态上看,不少植物的花色之艳、花姿之俏,不少动物色彩艳丽、体形奇特、鸣声悦耳,此为“美”;不同环境有不同的生物,致使热带动植物对于温带的人来说充满奇特之感,此为“奇”;世界上数量稀少而又极具科学考察和观赏旅游价值的生物,被视为无价之宝而倍受人们宠爱,如我国的大熊猫,此为“稀”。从生物的生命过程来看,植物随季节变化形成的春季观花、秋季赏叶,动物随季节迁徙形成的蝴蝶谷、天鹅湖等,都能成景。

3、造景

造景指的是人们根据生物的特征,将野生生物驯化后进行空间移置,在新的空间创造出新的具有旅游价值的景观。通过人工营造环境,将各地的植物活体汇集一园形成的植物园,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探奇、观赏、娱乐价值,如英国邱皇家植物园、美国阿诺尔德树木园、加拿大蒙特利尔植物园,中国的、XX、华南和西双版纳等植物园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人类驯化并栽培和养殖的生物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态景观,为大自然添景增色,如极有韵律的梯田、麦浪滚滚的丰收景象、万亩油菜花的壮美、硕果累累的果园等景观,历来为人称颂,成为田园旅游美景。

二、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生命性

是指生物具有生长繁殖、衰老死亡、开花落叶、迁徙捕食等生命特性。它是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是旅游资源中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类型。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地貌、水文等要素都属于无机物,由它们构成的风景景观,也有动、静的变化,但这种动态变化主要是在内外营力作用下的自然运动过程,是无生命的。而动、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它们的存在给自然界增加了生命的活力。如XX湖鸟岛上的成千上万只禽鸟,使原本孤寂的荒漠景观变得热闹非凡、生机盎然。

(二)丰富性

丰富性指生物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地球上任何地方,无论是陆地或海洋,无论是天空或地下,都有生物存在,而且生物种类、自然生态系统均丰富多样,都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再加上各地区人工创造的各具特色的生物景观,使地球表面广泛存在着丰富的生物旅游资源。

我国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包括不少特有、独存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珍稀物种。据统计,目前我国有高等植物30000多种;维管束植物约有27150多种;独有的树木50多种,其中银杏、水松、水杉、金钱松、银杉被称为“植物的活化石”。我国的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约2000多种,其中鸟类约有1189种,兽类近500多种,爬行类约有320多种,两栖类约210多种。世界上有不少陆栖脊椎动物为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如丹顶鹤、马鸡、金丝猴、羚羊等。还有一些属于第四纪冰川后残留的孑遗种类,如大熊猫、扬子鳄、大鲵、白鳍豚等,都是极为珍贵的物种资源。

(三)观赏性

观赏性是由生物的色彩、形态、发声、习性、运动等特征引起人们美感的特性。这一特性也正是生物成其为旅游资源的根本所在。观赏动植物的色彩是最引人注目、最具感染力的。XX的一棵万朵山茶树被誉为“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边天”,十分壮观。北极熊雪一样洁白的皮毛;鸟类清脆、婉转的鸣啼声,使大自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猛虎下山、鱼游水中的生物运动曾令不少人浮想联翩。

(四)季节性

季节性是指生物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的形态和空间位置变换而形成季节性旅游景观的特点。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植物开花,如冬天的梅花、秋天的菊花等。不少植物的叶色也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如银杏的叶子,春夏季为绿色,秋季为黄色。一些动物的毛色也随季节而变化。如雷鸟在冬季为了与雪地的颜色保持一致,它的羽毛会退变为白色,作为防御敌人的保护色。许多动物如候鸟、蝴蝶、驯鹿等,为寻找更好、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会随季节有规律的迁徙,从而出现生物空间位置随季节变化的景象。

(五)再生性

是指由生物的繁殖功能、可驯化功能和空间移置性所决定,由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形成的生物景观的特性。这决定了生物的再生性和利用的可持续性。人们在生物的可繁殖性基础上,借助生物的可驯化性和空间可移动性特征,在局部改变生态环境条件,运用人工干预的手段将许多动、植物进行驯化、移植、饲养、培育,形成人工生物景观。如我国通过人力作用保护了濒危灭绝动物大熊猫和其生存环境,并将它作为珍贵的礼物赠送给许多国家,让更多人可目睹这一珍贵的“活化石”。

(六)脆弱性

脆弱性是指生物及自然生态系统受胁迫增大且在抗干扰能力上较为脆弱的特点。

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质,灾害性环境变迁,会使不少生物死亡甚至整个物种绝灭,如地质时期白垩纪时灾变环境,使称霸一时的恐龙绝灭。人类过度地干扰破坏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物种的绝灭。如原始的刀耕火种,烧去茂密树林,使动物失去栖息地而影响其生存,土地失去植物根系的固着导致水土流失,这种遭破坏的生态系统必然失去其旅游美学价值。由此可见生物旅游景观是极为脆弱的,在开发利用上只宜提倡保护与利用并重的生态旅游。

(七)特色性

特色性指的是生物受地域分异规律控制而形成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生物景观的特点。可以说地球上不存在环境完全相同的地区,地区之间多少存有差异。环境的地区差异,大尺度的遵循纬度地带性、干湿差异性;中尺度的遵循垂直地带性;小尺度的遵循地方性等地域分异规律。生物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生物。热带的植物叶大、常绿、秋冬不落叶,寒带的植物多为针状叶,秋冬落叶;热带的动物皮毛不如寒带的厚。各个地方都存在适应当地环境的生物奇观。人们一提到热带,就联想到陆地上茂密的热带林、独树成林的大榕树、大象和孔雀,海洋中的热带观赏鱼;提到两极就会联想到北极的北极熊、南极的企鹅;提到澳大利亚就会联想到袋鼠;这一系列的“联想”都来自各地特色生物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深刻印象的自然反映。

(八)冶情性

生物的某些特征中蕴藏着某种备受人们推崇的精神,能够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这就是生物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所在。岁寒三友的松、竹、梅不畏严寒的精神,成为人们不畏逆境的精神支柱;孔雀和大象成了傣族人民对美丽和威武追求的象征;不少动植物因其精神价值而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象征,国花、国鸟、市花都寄托着人们的某种精神追求。

三、生物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植物旅游资源

1、观赏植物

根据观赏植物中最具美学价值的器官和特征,将其划分为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叶植物和观枝冠植物。

(1)观花植物

花是植物中最美、最具观赏价值的器官,花色、花姿、花香和花韵为观赏花卉的四大美学特性。

世界名贵花卉资源极为丰富,如朝鲜的金达莱花、坦桑尼亚的丁香花、奥地利的白百合花等。其中有些花卉极具有观赏价值,如日本的樱花、荷兰的郁金香和我国的十大名花等。

①我国的十大名花

中国具有数以万千的奇花异卉,1986年1月至1987年4月,由XX园林学会等单位发起,通过全国4万余X选票选出了“中国十大传统名花”:牡丹(万花之王)、月季(花中皇后)、梅花(群花之冠、雪中高士)、菊花(寒秋之魂、花中隐士)、杜鹃(花中西施)、兰花(花中君子、空谷佳人)、山茶(花中珍品、花中妃子)、荷花(水中芙蓉)、桂花(金秋娇子)、君子兰(黄金花卉)。

梅花。梅花又称春梅、红绿梅和干枝梅等,属蔷薇科落叶乔木,原产于我国,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在漫天飞雪、万花凋零时,唯有梅花傲然挺立、淡雅悠然,是寒冬唯一的观赏名花。梅花神、色、韵、姿、香俱佳,自古就是观赏名花,我国栽梅、赏梅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许多赏梅胜地。XX余杭超山的“十里梅海”,素有“超山梅花天下奇”之誉,梅林中两株古梅,一唐一宋,尤为珍贵;XX邓尉山素有“梅花甲天下”的美称,被誉为“香雪海”。此外,XX黑龙潭、XX罗岗、闽西十八洞和歙县多景园等都是闻名遐迩的赏梅胜地。

牡丹。牡丹又称XX花、木芍药、百两金和富贵花等,属毛茛科落叶小乔木。牡丹原是我国西北深山中的花草,南北朝时,人们将其引种作为观赏植物。牡丹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幸福、繁荣的象征,它以其花大形美、雍容华贵、气味芳香而获得“花中之王”的美称。XXXX、XX的XX是我国著名的牡丹产地。每年“牡丹节”期间,XX游人如织,盛况空前。近年来,XX建立了“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等牡丹种植园,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旅游者前来观花赏奇。近年来,作为专项旅游产品的“花展”,受到游客们的青睐。例如从 1983 年起,XX每年举办牡丹花会,吸引了四海宾客,真是举城轰动,万众欢腾。正如白居易诗云:“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荷花。荷花别名莲花、芙蓉等。2500多年前,荷花就以叶大青翠、花大色丽,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成为宫廷、园囿和私家花园的珍贵观赏花卉。今天,XX金县和新金县沼泽地还有千年古莲花;东北兴凯湖莲花河附近有大片野生荷花,都被列为保护之列。我国荷花分布很广,以XX东湖、XX西湖、XX南湖、XX洞庭湖等赏荷、育荷最为出名。

②日本的樱花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东京的市花。日本樱花有300多个品种,分为白、黄、绿、粉、淡红等多种颜色,其中有一种五色樱,花瓣有五种色彩,其形美不可言。由于受光照、水分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遍布日本各地的樱花,开花时间各不相同,每年,不少游人都不惜财力、精力赏遍各地樱花。

③荷兰的郁金香

荷兰有“欧洲花园”之称,其花卉中郁金香最为出名,也是荷兰的国花之一。郁金香从土耳其引进到荷兰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引进之初,品种极为单一,直到17世纪30年代,由于“疯狂的郁金香贸易”,才使其身价倍增。经过数百年的培育,现已有700多个品种,每年有80%的花卉出口远销到世界100多个国家,让更多的人可以目睹郁金香迷人的风采。

④奇异花卉

奇异的花卉,往往以奇特的美吸引着旅游者。奇异的“奇”是指某种独一无二的特征。如花最大、最古老等。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热带森林中的大王花奇大无比,直径约1.4米,最重超过5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王莲,直径2—4米,可负载20—30公斤的小孩儿,是世界上最大的莲。

⑤国花、市花

某些具有典型特征的花卉,被作为某种性格特征和理想、愿望或民族追求的象征,而成为国花、市花。如英国的国花是玫瑰;泰国的国花是睡莲。我国的国花有“一国二花”、“一国四花”之拟,“二花”指牡丹和梅花,“四花”则是按四季排列的牡丹、荷花、菊花、梅花。我国不少城市也确定了市花,多数城市的市花为一种,也有不少城市为两种,如——菊花、月季;XX——白玉兰;XX——梅花;XX——石榴、月季;XX——茶花等。

(2)观果植物

果实是丰收的象征,成熟的果实以其色彩、形态、美味吸引着人们。果实的颜色完备大自然七彩之色。观赏果实的色彩以红紫为贵,如苹果、桃、李、荔枝、山楂、樱桃等,黄色次之,如杏、梨、橙等;果实的形状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篮球,如西瓜,有的小如指甲,有的为圆形,也有的为自己独特的形状,如梨形;论其味道,甜、酸、香、苦、涩,真是各具风味,且大多数果实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备受人们青睐。集色、形、味为一体享誉世界的十大名果为:榴莲(果中之王)、西瓜(瓜中上品)、中华猕猴桃(超级水果)、梨(百果之祖)、苹果(记忆之果)、葡萄(水晶明珠)、柑橘(美味佳果)、香蕉(长腰黄果)、荔枝(果中皇后)、菠萝蜜(微花巨果)。

旅游资源赏析论文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他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建筑在不同时期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儒家礼教、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民俗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 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 1。 一、儒家礼教等级制与中国古建筑 儒家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到传统建筑的布局、造型和色彩等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多以中轴线布局,主建筑为中,次要建筑在两侧,左右对称,以众多的单体建筑有序的组成一组建筑群体。这些单体是以中心建筑为核心,布局有严格的方向性,等级分明,层次清晰。其组成的方式是严格按照儒家“尊卑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思想。纵向以北为上,东西为下,横向结构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居住方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也都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摆设、室内陈设都有严格的限定。如中国传统屋顶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十字脊顶、盝顶、盔顶。硬山顶等级最低,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 中国古代建筑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等级划分,总的来说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 顶色调 2。 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建筑 老子提出“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聚落选址、总体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布置,直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各方面。 中国古代房屋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古代风水学中,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背负高山,面对江河,坐北朝南,享受最充足的阳光,是修建房屋的最佳的位置,这也体现了人渴望与自 然相融合,从而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的居住环境。 3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所生成,由此决定了宇宙万物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黄帝工经》),阴阳是生命的核心,住宅是生命的载体,中国民居正是以阴阳合成的观念,塑造了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建筑空间外为阳,内为阴,高为阳,平为阴,屋宇为阳,院落为阴。在房屋室内设计中,院落承接阳光雨露、日月精华,纳气通风,具有“通天接地”的功能。以过厅、穿堂把院落和室内联在一起,由于木结构框架系统的优点,使墙不承受上部结构的压力,就可以任意开窗,特别是在南方,通向庭院的一边,常常开满一排落地长窗,一打开,使室内外的气流完全贯通。在密集的居住状态下,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地解决了日照、通风、保温、隔热、反光和防噪等等问题。 在取材方面,中国的古建筑是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木材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天然的,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融合自然的心理需求,木材较之石土更具有生命力,它本来就有自然的纹路,而且坚韧,便于加工,适合做房屋的各种构件,这还很好的和中国中庸的传统思想相契合中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

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解析

摘要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为对象,对其特色资源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利于今后本地旅游资 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特色旅游资源道教 1 引言 旅游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的最基本条件,但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往往还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特色旅游资源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武当山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武当山旅游资源开发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备受各界关注。迄今为止,海内外学者已从多角度对武当山进行过研究:如王光德、杨立志(1993)对武当道教渊源及发展的研究;刘守华(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对武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强(1993,2001)对武当道教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学者对武当建筑、历史等方面进行的专题性研究。从特色旅游资源角度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冀群风(2001)、廖兆光(2002)在对武当山旅游发展研究,李程(2002)对武当山人文旅游资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 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界、人类社会中,凡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区域性等特征突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和事物。本文依据上述特性,尝试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归纳。 2 独树一帜的道教文化——武当山最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 2.1武当山道教——道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1918),它在中国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先后被皇帝封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于五岳,被尊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雄镇打岳而祀超百代”。武当山成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领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2.2武当山道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奇迹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 规模宏伟,工程浩大。明朝政府“南修武当,北修故宫”大兴土木,先后动用了30万工匠,历时12年来修建武当宫观,建成9宫,9观,36庵堂、73岩庙的大规模的道教建筑群,成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统治的 重要场所。经过后来的不断扩展,武当山共达到2万多间庙宇,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场面。 选址独特,布局巧妙。武当山建筑选址融合“阴阳典术”的道家思想、中国古代“风水术”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话,并严格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布局方面,武当山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处处结 合自然环境,巧妙利用峰峦岩涧和奇峭幽壑,建设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 武当建筑群的中心位于天柱峰顶的金殿,处于全山各悬崖绝壁的八大宫为主体,众多的庵堂神祠自成体系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庞大建筑群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

17、旅游资源赏析

第十七章旅游资源赏析 学习目的 熟悉审美规律;掌握旅游资源主要美感类型;把握旅游审美要求。 主要内容 ●旅游与审美 意义特点规律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形态色彩声音嗅味质感动态形式 朦胧 ●旅游审美要求 素质具体要求 第一节旅游与审美 一、旅游资源美感研究的意义 人们旅游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同一个人每次的旅游动机也会不同。然而,无论何人、无论其旅游动机如何,在一切旅游活动中都无不包含着对美的追求,并且首先是从美的享受开始。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享受,其核心是对美的享受。 旅游业经营者和一切旅游从业者,仅仅考虑一时的接待数量和经济效益是不够的,能否将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所蕴含的美充分表现出来,能否发现美、创造美,才是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经营成败的关键。高度的美学价值是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 研究旅游资源的美感所在、旅游审美活动的规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旅游审美的特点 1.审美对象复杂而综合 罗丹曾指出:“美是无处不在的。”何况作为重要审美对象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资源包罗万象,其时间跨度亦非常之大,这就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并且经常以综合形式出现,各种因素间又有着密切联系,相互产生影响,形成综合效果(这往往也正是旅游业经营者所追求的)。因而对旅游者的审美能力要求较高。 旅游资源类型不同,其所提供的美感的基本属性有明显的差别。自然旅游资源本身无所谓意图,因而其美感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或称为欣赏者的主观性。即使同一对象,可因观赏主体的个人处境和心境的差异而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如面对同一优美的景色,有人会认为 181

是“良辰美景”、“姹紫嫣红”,因而兴致勃勃;有人却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认为是“奈何天”。甚至同一个旅游者面对同一对象在不同的时期也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感受。而人文旅游资源则因其创造之初就融入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并调动一切手段来体现其倾向性,犹如影视作品中的“蒙太奇”。因而便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了主导性,或称为强制性。越是成功的作品,这种主导性越强烈。 2.旅游审美主体的群众性 现代旅游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由于每个旅游者的各方面状况的差异,即使面对同一对象,其感受和理解也往往大相径庭。而旅游者中相当数量的人受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等限制,其审美能力并不很高。这便与第一项要求恰恰矛盾。但另一方面,旅游者都有积极主动获取美感的愿望,在旅游过程中最易直接、生动、形象地接受美学教育,所以旅游过程又最易提高审美能力。 3.旅游审美过程直接却短暂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可亲临现场,直接面对审美对象,获得切身的感受,信息刺激强烈。这是优点。然而由于旅游时间的限制,旅游者经常只能是走马观花,没有机会反复观察和深入思考,一般重复前往某地旅游的可能性较少,因而其对旅游对象的印象难免是庞杂的、浮泛的。 这些既是特点,也是困难,甚至比专业美学工作者还困难。因为后者大多有条件反复地、长时间地审视某一审美对象。 旅游从业者的职责就包括了尽可能解决上述难题,以提高旅游者的审美能力。 三、一般审美规律 1.信息来源及途径 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所涉及的现象都可成为信息来源。这些信息最主要的是通过旅游者的视觉和听觉器官进入旅游者的大脑,此外还通过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由于各旅游对象的特点是否突出和旅游者的旅游偏好与兴奋点不同,每个旅游者所接受的刺激强度会有差别。 应当说明,因为人类在长期接受外来信息刺激过程中,各种感官之间经常会互相协作,因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联系,故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虽然某一信息只是通过某一特定感官接收到的,但其他某些感官也会有所反应。这种现象在视觉与听觉之间最易发生。例如“此时无声胜有声”1、“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2等,都说明视觉器官引起了听觉器官的联带反应。“望梅止渴”则是视觉器官所引起的味觉器官的联带反应。 2.信息的加工 经过神经中枢对各种信息进行分辨、判断、综合、加工,即思维过程,形成形象和概念,对人的感情和思想产生影响,从而达到了旅游审美效果。其过程为:外界信息→感官反应→情绪变化→分析判断→联想→思维→概念→理性认识→行为。不同性质的旅游资源所产生的1白居易:《琵琶行》。 2白居易:《画竹歌》。 182

(完整word版)旅游和旅游资源练习题.doc

河北安国中学高二地理 编制人:宋树威 王艳 审核人:齐丽新 旅游和旅游资源练习题 一、结合教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方面知识完成如下连线: 浙江雁荡山 山水组合景观 险峻华山 路南石林 生物景观 武陵源群峰 黄山云海 地质地貌景观 黄果树瀑布 桂林山水 气象气候景观 香山红叶 二、结合教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方面知识完成如下连线: 八达岭长城 埃及金字塔 风土民情 巴黎埃菲尔铁塔 北京故宫 秦始皇陵兵马俑 宗教文化景观 少林寺 彝族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古代遗存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 ) A .风土民情 B .孔府碑林 C .北京云居寺 D .路南石林 2.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位置的景观是( ) A .地貌景观 B .生物景观 C .森林景观 D .建筑景观 3.下列旅游资源中,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的是( ) A .北京故宫 B C .哈尔滨的冰雪节 D 4.自然景观美的核心是( ) A .形象美 B .色彩美 C .动态美 D .听觉美 5.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 ) A .科学价值 B .美学价值 C .经济价值 D .历史文化价值 6.长白山的科学价值主要是因为长白山地区有( ) A .喀斯特地貌 B .断块山 C .河流峡谷 D .山地垂直自然带 7.布达拉宫的旅游价值在于它具有( ) A .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B .动听的听觉美价值 C .形象的动态美价值 D .变换万千的气象价值 8.张家界、九寨沟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游览,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三亚的潜水.埃及金字

A.历史文化价值B.经济价值 C.美学价值D.科学价值 9.下列风景名胜区与其地貌特征的组合中,不正确的是() A.海南的天涯海角——海浪侵蚀地貌 B.挪威的峡湾——河流峡谷地貌 C.日本的富士山——火山地貌 D.五大连池——火山地貌 10.北京先后修建了“世界公园”、“北京海洋馆” 、“昌蒲河公园”等一批著名旅游 景点,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的特性之一是() A.多样性B.非凡性C.可创造性D.长存性 11.乞力马扎罗山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资源,其非凡性表现为它() ①有“赤道上的雪峰”之称②是非洲的最高峰 ③是世界上自然带最丰富的山峰之一④是世界上最险峻的山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 12.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自然风光、文化古迹,还是民族风情和革命纪 念地都十分丰富。这句话说明:旅游资源的特性之一是() A.多样性B.非凡性C.地域性D.可创造性 13、以下自然现象或事物中,不可能成为旅游资源的是 () A.温泉B.台风C.溶洞D.雾松 14、下列旅游资源的特性中,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所独有的是 ( ) A.位置相对稳定性B.物质景象组合性 C.历史文化属性D.非消耗性 15、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共有的特性是 ( ) ① 位置相对稳定性② 物质景象组合性③ 美学属性④ 历史文化属性⑤ 非消耗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16、下列各选项中旅游景观均属于文化景观的是( )

中国旅游资源鉴赏

中国旅游资源鉴赏论文------中国古典园林鉴赏及苏州园林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中国古典园林不仅给游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国古典园林从选址、布局和造景上都有着独特的讲究。就是因为这样我国古典园林既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又具有多方面的旅游功能。 我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它们绝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 对于大自然的爱好,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所不同的,在于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 “创作自然,借景寓情”也概括了创作这种园林形式时所遵循的章法。笔者曾经将它归纳为“五要”和“五避”。即:在地域有限的空间里,要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人工斧凿的山石水池,要做到“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各类建筑物的设置,要同周围景色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夸奇斗胜,或画蛇添足。画面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独花无叶,或喧宾夺主。景色的组织,要有统一的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这个“五要”“五避”,即是创作园林必须遵循的章法,也是我们平时欣赏、评价园林时参照的依据。 苏州园林属于我国南方园林的代表和典范,它的选址和总特点都体现出中国园林的特点,特别是在布景和结构上体现出中国园林所独有的特点,自然和谐的处理好主景的布局与借景的关系,让面积不是很大的园林体现出扩大高远之景,同时以山水或楼廊相隔,相互造景体现出无限的园林景观和园林的深邃。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园林注意从园内各个角度观察都应能尽可能多地观赏园内景物,不留有死角,即使在屋内、院内通过窗户和漏窗等赏景,四面都可观景,使游览者不论在园内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完美的景色。 苏州园林讲究各种景物的布局,善于叠山理水,注意景物高与低,近与远的变化与层次。苏州园林设计如同美术作品一样,如同中国国画疏密有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布局不要太小巧玲珑,留白。 苏州园林巧于布局,善于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借景是因为本园受环境或资金所限,借用其它处的景物,使借用的景物与本园景物浑然一体。 在苏州园林中不同风格的景区有不同的特点,中间有分割和过渡,这个分割用一堵墙、一个院落或是假山,用一堵墙分开太楞,假山是最好的过渡空间,在苏州园林中假山也是起这个作用的。几乎没有一个园林没有假山。 在苏州园林中院落分割空间也是很多见的,比方在一个较大的空间,根据其大小在其中建一个方形或不规则的院子,最小的只有三五平米,在四面墙上都开

旅游资源鉴赏论文

浅谈经济落后地区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 和意向行为特征研究——以永州为例 房立凯 (工商管理系09级工商管理一班) 论文摘要:基于调查得知,经济落后地区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和意向行为特征表现为:知晓率低,主要的了解渠道是电视;学生外出进行红色旅游主要受到景点服务质量、讲解水平和知名度的影响,在红色旅游方式友情彰显,喜欢和同学朋友一起,其外出旅游时间集中在寒暑假期,以增长见识和放松休闲为主要目的,消费水平低,但其意愿消费比实际消费高,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在下次红色旅游景点选择上,以韶山和长沙的相关景点为主。据此,提出相应的营销对策。 一、研究背景 潜在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对其的研究始于20世纪6o年代,主要以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为基础来探讨旅游者本身的属性,重视理论意义,1967—1969年英国地理学家罗杰斯(H·B·Rodgers)主持了第一次试验性全国游憩调查,获得了有意义的旅游流规律资料;随后1978年,波兰学者A·Szwichtenberg采用问卷方式对旅游者进行调查,找到了相应的旅游行为特征。80年代后的研究注重指导性和实用性,并将心理学内容引入进来,主要侧重于对旅游需求模型和旅游流形成机制的探讨,如Shih(1986)提出了价值与生活方式的概念,他认为感知和形象是目的地选择的决定因素,Joseffink和AlfredKobsa(2002)基于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和特征,提出了一个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从国内情况来看,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针对客源地居民的行为特征进行的研究:保继刚早在1987年以行为科学为指导揭示了北京市居民的旅游动机、动力、决策、偏好等方面的特征,其后他还对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对宾馆选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吴必虎对中国城市居民关于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

第五章 水体旅游资源

第五章水体旅游资源 第一节水环境与旅游 一、水环境与水体旅游资源 、水体的含义 水体是指以陆地为边界的水域,是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和海洋的总称。包括水以及其中的溶解物、水生生物和底泥等,共同构成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水体成为旅游资源应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水体的卫生环境质量(水质) ()水质的含义:(注意水质与水体的区别)水体的卫生环境质量,简称水质,是指包括在水中微量化学元素和生物含量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总和。 ()影响水质的因素 与水接触的岩石、土壤、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物质组成及其溶解性有关,以及与接触过程中的地形、水文条件和气候有关。 二是水体自身的优美度 ()形态美 地球上的水体分布呈现不同形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美。如江、河、溪、涧等线型水体,其长短、宽窄、曲直变化万千;大海、湖泊、水库等面型水体,有开阔、辽远的美感。 ()色彩美 、透入水中的光线受水和其中悬浮物的选择吸收和反射作用的影响,呈现不同的颜色。如海洋呈蓝色 、天空颜色影响水的颜色 、水中的生物影响水的颜色 、水的深浅、泥沙含量、水底沉淀物等影响水的颜色 ()光影美 水体近周的山、石、树、花及白云、蓝天、桥梁建筑等都会因光反射而在水中形成影像。实物虚影相互辉映,构成美景。 影响光影清晰度的因素: 、水中光影的清晰度与水体表面的平静度有关。 、水体的透明度会影响光影的清晰度。 、水中倒影与光线角度有关,一般早晚太阳高度角较低,反射率高,倒影

清晰。 ()声音美 水体受外力冲击或流动会发出各种声响,给人以听觉美。 ()奇趣美 还有一些水体具有特殊的奇趣美。如:济南趵突泉、甘苦泉、等。 、水体是风景的血脉 ()水体自身就是重要的风景——不同形式的水体,构成了不同的美学特征()水体是重要的构景要素——水体与山、生物、气候、人文景观等共同组合构成风景名胜 ()水体可养育花木、动物——使风景区更加秀丽、充满活力 、水体使周边气候更加舒适 ①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因水的热容量大于陆地) ②在水陆交界地区形成水陆风(水、陆温度差引起) ③增加空气湿度(水体水分蒸发、水汽丰富) ④负离子浓度高、空气清新 、利用水体,可以开展多种旅游活动 如观赏、滑水、游泳、划船、驶帆、冲浪、垂钓、漂流、滑冰、品茗等。 第二节海洋与海滨旅游资源 、现代旅游业中的“三”(, , )最受人们欢迎,此三者都与海滨有关。 、观潮胜景 常发生于喇叭状的江河入海口处,最典型者为钱塘潮,最高曾达米,每年农历每月初一初五、十五二十,但一年中最佳观潮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十八。 第三节湖泊旅游资源(重点) 一、中国湖泊简况 、湖泊的含义 湖泊是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 、中国湖泊的特点 ①数量多(天然湖泊大小万多) ②分布范围广,而又相对集中 ③类型多样

中国旅游资源赏析论文

水之物语——大美九寨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世纪70年代,一群偶然闯入的伐木工人发现了这片仙境,伐木工人刀下留情,留下了这片森林,成为国家森林公园,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且又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7年又被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2001年摘取“绿色环球21”桂冠,成为世界唯一获得三项国际桂冠的旅游风景区。 九寨沟是自然遗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①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②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③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④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海拔在2000—3200米之间,保存有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水乳交融,美不胜收。现代诗人肖草《九寨沟》诗:“放眼层林彩池涟,鱼游云头鸟语欢;飞瀑洒落拂面来,九寨山水扬海天”是对九寨沟真实的诠释。 “九寨归来不看水”,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泉、瀑、河、滩将108个海子连缀一体,碧蓝澄澈,千颜万色,多姿多彩,异常洁净,能见度高达20米。以翠海(高山湖泊)、叠海、彩林、雪山、藏情、蓝冰“六绝”驰名中外,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

世界旅游资源赏析

世界旅游资源赏析 欧洲旅游景观的特点及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键入文档副标题] 姓名: 学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欧洲旅游景观的特点及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中国旅游业发 展的启示 摘要:欧洲是一个旅游大洲,其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属于世界的顶尖水平,游客数量一直是世界第一。论旅游资源,中国绝不比欧洲少,论人口数量,中国也不比欧洲少,而中国的旅游业还是很不发达,很难与欧洲相比,那么我们就应该去学习、去借鉴欧洲旅游发展的成功要诀来使我国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合理、旅游业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健康。 关键词:旅游资源欧洲中国旅游发展 正文: 一、欧洲自然景观的特点及其旅游业开发现状 整个欧洲地势的平均高度底,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有东欧平原、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南欧和北欧的冰岛多火山,地震频繁。南部耸立着一系列山脉,总称阿尔卑斯山系。河网稠密,水量丰沛,分布均匀,多短小而水量充沛的河流,是一个多小湖群的大陆,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总的特点是冰川地形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部分冰岛火山频繁,是世界冰与火之地。常住人口在各大洲中是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一洲,大部分地区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雾,是典型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部因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欧平原北部属温带针叶林气候。北冰洋沿岸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而短促,属寒带苔原气候。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区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由于欧洲工业发达,大部分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经济条件相当好,人民生活水平质量较高。因此人们对于精神的追求相对落后地区要上升一个档次。故而在人们在人文思想、旅游观点等方面的建设也比较强势。从世界各大洲、各国等旅游发展上看,到欧洲的游客数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由于欧洲地区这样的地形地势、气候条件等地理因素,使欧洲的自然景观也呈现出多样式的特点。对于欧洲,我们知道有法国花都香醉痴迷的夜景;德国神秘而若入仙境的浪漫之路;地中海美女如云的蔚蓝海岸;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贡多拉上的歌声;古城罗马令人怀旧的雕塑和那个已沉寂多年的火山脚下的城市;荷兰港口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西班牙惊心动魄的斗牛比赛;阳光、海滩和情人的蜜月岛;音乐国度奥地利蓝色的多瑙河之旅;多瑙河上的明珠布达佩斯中的宁静;阿尔卑斯山亮丽雪景照耀下的瑞士小城及精美绝伦的钟表等等。其实,根据欧洲的地理条件,可以总结出欧洲自然景观的特点:河网稠密,水量丰沛,分布均匀特点,如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所以欧洲自然景观中具有很多著名的湖泊和河流。南欧和北欧的冰岛一带的火山、地震频繁,所以欧洲具有周期性的火山形成的景象。欧洲地势平坦,多为平原、丘陵,如东欧平原、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阿尔卑斯山脉是褶皱山脉,横亘南部,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山势雄伟,许多高峰终年白雪皑皑,山谷冰川发育,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干向东伸展为喀尔巴阡山脉,向东南延伸为韦莱比特山、特纳拉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所以,欧洲具有冰川、褶皱山脉特点。欧洲气候及地理条件使欧洲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在欧洲平原、丘陵、山川拥有很多美丽的植被和

旅游资源鉴赏

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 一、什么是旅游资源? 旅游学理论最早形成于国外。当它被引入到中国时,对其中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出现了歧义,而旅游 资源便是其中之一。 在英文中,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es)称作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 专家观点:郭来喜:“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 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保继刚:“旅游 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科院地理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 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观点的分析: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具有 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吸引性。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还是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我们的界定: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 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如何理解其内涵? 1、旅游资源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人文的(含现代人工创造物);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非物质的。 2、旅游资源的内容不仅非常广泛,而且在发生变化,并不断地丰富和扩大。 3、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各种物质与精神享受必须是积极健康的。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1、区域性:旅游资源总是分布于一定的地理空间,其形成受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制约,又反过来反映着区域环境的特色。如,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中国北方与南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迥然不同:北方山水雄浑,建筑体型高大,人的性格粗犷、豪放;南方山青水秀,建筑玲珑剔透,人的性格细腻、灵秀。 2、不可转移性:这是由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地域性的特征决定的。移动的只是旅游者。 3、时代性:不同的时代,人们对旅游资源的价值判断,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4、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如果利用、保护得当,都是可以延续的,是“出售”不完的。反之,如果利用、保护不当,则很容易遭到破坏,且很难恢复。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1.按资源属性的分类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高考地理冲刺专题卷 专题30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中国地理)(含解析)

专题30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中国地理) 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直升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环北冰洋地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A.破坏森林 B.采挖珊瑚礁 C.水土流失 D.对当地传统社区文化的强力冲击 2.结合材料,有关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背景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②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 ③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限制发展旅游业 ④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D 2.D 【解析】 2.旅游开发对景点景区造成的污染有的是由游客造成的,也有的是由当地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除污染外还包括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视觉效果的破坏,以及对文物古迹的破坏等。但不能因此就不发展或限制旅游业发展,关键是如何协调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故选D。 考点: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下图是英国著名旅游景观“巨人堤”照片,照片中的岩柱高低参差构成了一条有石阶的道路,因此又把它叫做“巨人之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某游客在该景区拍摄到如上图的照片,则其所选择的观赏位置是 A. 乘船移动 B. 在适当距离仰视或遥望 C. 置身其中 D. 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或远眺 4.该地规则的岩柱景观 A. 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 表现出石灰岩的特点 C. 反映亚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 在夏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答案】 3.D 4.A 【解析】 考点:景观的形成及欣赏。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下图为庐山1997年旅游客源地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各客源地人数占总游客数的百分比( to为庐山所在位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五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五章旅游市场 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 一、填空题 1、市场就是一个商品经济的范畴,凡就是存在与的地方,就有市场 2、旅游市场的形成就是一个过程,它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旅游活动、的产物 3、旅游市场就是市场与市场的总与 二、名词解释 1、市场 2、旅游市场 三、单项选择题 1、旅游市场的基本矛盾就是( ) A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B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C食、住、行、游、购、娱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D旅游资源与旅游客源之间的矛盾 2、( )就是旅游市场形成的首要条件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供给 D旅游需求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着世界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国际旅游者及其支出的( )左右产生并流向这一地区 A60% B70% C80% D90% 四、多项选择题

1、在原始社会后期,市场形成的基础条件就是( ) A人类意识的发展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交换行为的发生 2、旅游供给市场从形成到成熟,必须经过( )不同层次的实践过程 A适应需求 B刺激需求 C引导需求 D创造需求 五、判断正误 1、( )在世界旅游市场中,某些大型的旅游产品的提供者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所有旅游客源的需求,解决所有旅游产品的供求矛盾。 2、( )旅游市场形成与经济兴衰就是同步的 3、( )旅游客源市场的分布格局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人均收入水平就是不一致的 4、( )在世界旅游市场中,无论就是国内旅游还就是国际旅游,也无论就是旅游人次还就是旅游收入,都主要取决于旅游距离的远近,远距离旅游占绝对优势,其流动量最大 六、问答题 1、简述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着世界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中,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一直保持着旅游强国的地位。就我国而言,一些经济强省与直辖市往往也就是旅游业发达的地区,比如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联系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旅游者的流动量与流向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主要原因。 3、旅游市场形成的条件?

旅游资源与鉴赏

旅游资源与鉴赏导论 一、自我介绍 二、分章节简要论述、介绍各个板块,主要学习人文旅游资源鉴赏。 (一)古代建筑 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建筑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曾有过秦汉、 盛唐、明清三次历史发展高潮,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练、实践、发展,形 成了一个包括思想、制度和物质遗存在内的科学体系,涌现出许多建筑 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诸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 如以广西为代表的岭南建筑,以安徽为代表的徽派建筑,以苏州为代表 的园林建筑,以北京为代表的宫廷建筑,还有蒙古族、藏族、壮族、回 族等几十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建筑,它们共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 中国古建筑文化,为今天中国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为城市规划、住房 建设、环境设计等提供着丰富的营养和借鉴。 其设计理念可概括为三点(以紫禁城建筑举例子): 1、天人合一宇宙观的环境理论——“风水”; 【风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风水格局】: 乾山乾向水朝乾,乾峰出状元;卯山卯向卯源水,骤富石崇比; 午山午向午来堂,大将值边疆;坤山坤向坤水流,富贵永无休。 2、以人为本的观念所造就的“礼制——法式”的营造体系; 3、传统空间意识虚实相生、时空一体、情景交融的空间美。 (二)宗教文化:世界三大宗教以及中国道教 先介绍佛教、道教,讲述佛教与道教在中国的兴衰发展历程;再介绍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比基督教建教时间晚600年左右? (三)旅游商品: 1、世界三大烹饪流派 (1)东方菜系: 以中国烹饪为主,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北亚和东南亚等地,饮食人口约 16亿。膳食结构以植物原料为主体,主食、副食分明,主食(粮食) 占消费量50%以上;副食以蔬菜为主,肉食为辅,肉食又以猪肉为主, 占整个肉食消费量的75%至80%。其烹饪特点是,技艺精湛,以味为 核心,以养为目的。进餐方式使用筷子、羹匙。 (2)西方菜系: 以法国烹饪为代表,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饮食人口约15 亿。膳食结构以动物性原料为主体,主食、副食不分,主食(粮食)消 费不到40%,肉食以牛肉为主。其烹饪特点是,讲究技艺,注重香味, 无鲜味概念。进餐方式使用刀叉、汤勺。 (3)清真菜系: 以土耳其烹饪为中心,主要分布于中亚、西亚、南亚和北亚,并散布于 信仰伊斯兰教国家,饮食人口约20亿。膳食结构动植物原料大约各占

第五章-旅游资源

第五章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认识意义;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熟悉其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当遵循的原则,认清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熟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措施。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分类。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开发与保护措施。 引言 ?直到目前为止,在旅游学术界,由于对旅游这一核心概念的泛化理解,使人们始终不能统一对旅游资源概念的认识。 ?到底什么是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旅游资源具有何种基本特征?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理解旅游资源这一概念,必须在核心点上谋求与旅游概念的内涵达到统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泛化和偏颇的结论,才能抓住旅游资源最本质的规定性。 (一)定义 ?旅游资源 ?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二)内涵解析:具体地说,此定义包括以下一些命题: ? 1 相对于旅游者而言,旅游资源始终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不存在将旅游资源移到旅游客源地的可能性; ? 2 “资源”的概念本身即含有“有用”,因而,旅游资源应是对形成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客流的恒久作用的促进因素,是一种“拉力”; ?对旅游业来说,旅游资源则是一种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 ? 3 旅游资源应该是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能满足旅游者愉悦的目的,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所必须使用的纯粹接待因素(所以,类似于饭店等 媒介性因素,就不构成旅游资源) ? 4 旅游资源的本体是一种先旅游而存在的物象,它可以按旅游的目的加以开发利用,但不能创制,脱离于这种本体而创制、仿造、移植的旅游对象物,不是 旅游资源而是旅游产品,而且是所谓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 ?案例引导:许仙与白色娘子的故事是不是旅游资源? (三)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有形物质资源,如山川、河流 ●无形的非物质资源,如神话传说 ●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资源的结合体。如长城与孟姜女哭长城、故宫 与历朝王朝的故事

中国旅游资源

。第一模块基础知识 项目一解读中国旅游地理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目的 能力目标: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 第一课时 活动一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研究 研究旅游资源的概念、形成、分类、观赏、保护与开发等 1、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 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 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的观赏:⑴做好观赏前的准备⑵把握好观赏时机⑶选择好观赏位置⑷安 排好观赏节奏⑸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4、旅游环境问题:⑴旅游地污染严重⑵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⑶旅游地超额接待游客 ⑷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地整体环境不协调 5、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⑴特色性原则⑵市场原则⑶经济原则⑷多样性原则 ⑸因地制宜原则⑹保护原则 二、旅游者的研究 研究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客源流向的时空分布和发展预测等 三、旅游业的研究 研究旅游业发展道路与发展战略,游览区的规划,旅游路线的设计与旅游交通等 四、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 研究旅游信息的作用、传播及旅游信息库的建立,旅游地图的特点、分类、作用等 五、旅游区划的研究 研究各旅游区的地理环境概况、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游览地及旅游路线等 补充: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将整个人类旅游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及其活动 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 主体与客体联系的纽带:旅游业 活动二中国旅游地理的实用价值 一、促进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1、能够帮助旅游从业者及管理者充分的认识、开发、利用及保护旅游资源,掌握 客流规律,有效地控制旅游业发展规模并进行合理的建设布局,提高旅游业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掌握一定的中国旅游地理知识成为每个旅游业从业人员必不可缺的职业素质, 成为旅游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课程 二、是旅游者出游的得力参谋 旅游者出游之前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与所具备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旅游目的地,并

生物旅游资源

生物旅游资源 1 生物旅游资源概述: 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生物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中具有生命力、最富有特色的类型。 2.生物与旅游的关系: 生物是富有生机的自然旅游景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生物能使游客在旅游中获得知识,扩大视野,吸引游客探索大自然 生物便于根据游客的需求更新、创造新的旅游景观。 生物与旅游 一、生物与旅游活动: 1、生物的概念:生物是地球表面有生命物体的总称,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2、生物与旅游活动的关系: ①动、植物,是自然界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因素。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各地自然景观富有生气的组成部分,使得环境生机勃勃。 ②生物具有净化、美化和活化环境的作用,是旅游区景观和园林构成的要素之一。 ③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是观赏、采集、垂钓、狩猎等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 二、生物旅游资源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1、生物旅游资源的概念:生物资源中具有旅游利用价值、能吸引旅游者、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部分,称为生物旅游资源,包括动、植物资源。 2、生物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 ①丰富性:指生物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②特色性:指的是生物受地域分异规律控制而形成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生物景观的特点。 ③季节性:指生物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的形态和空间位置变换而形成季节性旅游景观的特点。 ④再生性:指由于生物的繁殖功能、可驯化功能和空间移置性,由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形成的生物旅游景观。 ⑤脆弱性:指生物及自然生态系统在抗干扰的能力上较为脆弱的特点。 ⑥观赏性:是由生物的色彩、形态、发声、习性、运动等特征引起人们美感的特性。 ⑦冶情性:生物的某些特征中蕴藏着某种备受人们推崇的精神,能够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这是生物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所在。 生命性。是指生物具有生长繁殖、衰老死亡、开花落叶、迁徙捕食等生命特征。它是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是旅游资源中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类型。 多功能性:生物因其各自的生态、习性、色彩、造型等特征,从而满足人们的娱乐,、垂钓、疗养、考察、食用等功能的需要。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植物为人类创造幽境、利用药用动植物开展保健、医疗活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