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古典柱式对西方建筑的影响

浅谈西方古典柱式对西方建筑的影响
浅谈西方古典柱式对西方建筑的影响

浅谈西方古典柱式对西方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西方古典建筑,希腊,罗马,柱式

摘要:在研究西方建筑发展史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它们的柱式艺术。它是欧洲建筑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柱式艺术装饰风格展示了西方古典建筑中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及其历史和文化内涵,对研究西方建筑的整个演变历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柱式是一种建筑结构的样式,分为柱基、柱身、柱头(柱帽)三部分。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计算出包括柱础、柱身和柱头的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出包括基座和山花的建筑各部分尺寸。

纵观整个世界建筑发展史会发现,西方古典建筑曾作为世界建筑的主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古代建筑从古埃及、古西亚时期开始,发展到希腊、罗马时期已基本成熟。到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又有新的发展,形成了以严谨、规范的柱式为主要特色的建筑形式。此后,柱式的运用在早期的古典主义时期建筑中,仍继承着文艺复兴晚期的风貌。而在新古典主义建筑中,对柱式的运用则留有最后余波。

那么对于西方建筑中柱式的研究应该从哪个时段开始着手呢?对于西方建筑艺术史的叙述,如果是以时间轴作为线索,古今中外几乎都会以古希腊建筑史作为开端。然而从全世界的角度看,古希腊文明是相对后期的文明,起码不能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古老文明相提并论。事实证明古希腊文明的源起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附近的更为古老文明的启蒙和影响,特别是埃及文明和两河文明。因此研究西方古典柱式的渊源,应该从古埃及和古西亚开始。

古埃及建筑中主要采用的是圆柱样式,包含纸莎草式、莲花式和棕榈式,这些柱式不仅担负着重量的支撑,同时也体现了极具装饰意味的艺术美感,柱上精美的雕刻表现了古埃及人不朽的艺术创造力。这三种柱式魅力的绽放集中体现在了卡拉克阿蒙神庙中,这些由巨柱构成的建筑显示了宗教与王权的庄严及威慑力量,反映了当时古埃及宗教等级制度的深严和权威的强大。古代西亚洲建筑包括两河流域的建筑、波斯建筑和叙利亚地区的建筑。由于西亚地区政治文化上的开放,军事及经济上的强大使得建筑的类型和装饰手法也更为多样,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在这时期艺术上的繁荣主要体现在宏伟的宫殿和神庙建筑上。亚述在拱形构架的建筑上,采用拱形圆顶和柱式,还发明了女像式柱头,以及爱奥尼式柱头,这两种柱式盛行于波斯及希腊,并传至罗马,后来遍及欧美和世界各地。古代西亚波斯建筑将诸多外来文化融合,创造了一种新的波斯风格,最著名的数波斯波利斯城王宫。从柱式启蒙时期的历史可以看到柱式与建筑的发展紧密相连,外在因素(如政治、经济)和建筑内在需求共同作用推动着柱式的演变与发展。

浅述了西方古典柱式发展的萌芽阶段后,要开始谈到古希腊及古罗马这两个作为古典柱式真正成型和辉煌的时代。自希腊建筑诞生之日起,巨石一直被人类赋予神性内涵,在经过建筑师们反复权衡、精心推敲形式后,终于在古希腊时期走向规范化,确定了几种极具代表性的希腊古典柱式,对后来的古罗马及欧洲各国建筑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希腊建筑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柱式,以及以柱式为基准模数并以此为基本元素来决定建筑形制与风格。其建筑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以柱式为标志,展现人文色彩,以美为终极目标。希腊古典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还有一种女柱式。它们虽起源和形制不同,但在雅典卫城中,四种柱式通过自身在建筑中的特点向世人展现着它们的无限魅力,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古希腊美学中认为,人体是最美的东西,连神灵也不例外,所以他们把人优美的形体赋予给了神灵。从这时期柱式的形态中可以发现,它们都留有抽象的人体美,柱式的比例和规范

也都是人体尺度的形象体现。这主要是由于雅典共和国实行自由民主政体,除了奴隶,自由民都享有民主政治权利,拥有个人自由。所以在这个时代成型的柱式中都表现着一种和谐的人文主义精神。

到了古罗马时期由于国情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建筑对柱式的运用在基于希腊时期柱式的变化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至古罗马时期,建筑在材料、结构、施工与空间创造发面都拥有了很大的成就。如在建筑结构方面,罗马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和拱券结合的体系;在建筑材料上发明了混凝土;在继承与发展古希腊柱式成就的基础上确立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罗马五柱式即: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塔司干式和混合式,并创造了券柱式。它们在此后也形成了西方建筑的母体,并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其中前三种柱式最早起源于希腊,后来被引进到古罗马,在细节上有所改动。马塞鲁斯剧场中,开创了将多种不同的柱式风格放在同一座建筑上的先河。从这以后,这种装饰风格也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的一种特色,被当时的人们广泛利用。

研究整个古罗马时期的柱式中可以发现,成型于希腊建筑中原有的柱式无论是从尺度上、从装饰上、从功能上还是从组合方式上在这个时期都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古罗马人理智,缺少激情,艺术中没有了希腊艺术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理想主义成分。随着古罗马帝国国力和经济上的发展使得社会观念已向世俗化和享乐主义的方向发展,使得这时的建筑呈现出和古希腊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再具备古希腊建筑的细腻,呈现给世人的是建筑上宏伟、豪迈的构思。反映在柱式上,各种柱式的尺度都被相应的拉长、柱式的装饰性被大大的提升、功能开始从承重渐渐走入了纯装饰的逐步转变。尤其是建筑力学的成熟和拱券的发明使得柱式的组合方式焕然一新,成为了典型的罗马风格,以此影响着其功能性的退化。古罗马建筑及其柱式有形和无形的变化,使得它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76年西罗马灭亡,从这个时候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前被人们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在这个大时段中,建筑艺术也在伴随着教会的繁荣而逐步发展,出现了许多代表这个大时代特征的建筑杰作。而贯穿在建筑中的柱式,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延续和变通。这时期明显的延续着古典柱式风格又有所创新的两个典型代表建筑派别是:拜占庭建筑和罗马式建筑。拜占庭帝国的建筑在丰厚的罗马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拜占庭建筑,特点是对穹窿顶大量运用,由于这种建筑构件的运用也带来了柱式的变化。6世纪后产生了拜占庭特有的柱头样式,目的在于完成从厚厚的劵底脚到细细的圆柱的过渡。还有一种柱头呈倒方锥形,刻有植物或动物图案,到后来还有形式和装饰题材都更为丰富的柱头。而罗马式建筑是欧洲各国在11至12世纪期间流行的一种依据古罗马建筑形式而兴起的建筑风格,这个时期建筑中对柱式的运用也表现为对古罗马柱式的一种延续。

结束了中世纪黑暗的教会统治期后,时代进入到崭新的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围绕着宣扬理性和人性的思想拓展到了广泛的艺术领域中,建筑进入了一个蓬勃的发展期。它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运用古典柱式,半圆形拱券等造型因素来创建。这一时期的建筑发展了古希腊的“美是和谐”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和再次高扬的人性思想都可以说是对古希腊建筑思想的一种回归,其建筑样式也是在对古希腊和谐比例柱式建筑运用基础上创新发展,使古典建筑艺术走向了高潮。

古典主义建筑是十七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展开的,随后在欧洲及其他国家传播,多在大型公共建筑中采用。到了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又出现古典复兴建筑的潮流。前者为较早的古典主义建筑后者为新古典主义建筑。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主导潮流是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美学认为,艺术需要有像数学一样明确清晰的规则和规范。在建筑中也形成了古典主义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以古典柱式为构图基础,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

后来随着巴洛克、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到来,古典主义建筑样式似乎已经走向低迷,取而代之

的是繁琐、奇异的建筑装饰风格。但后期,人们对这些繁杂的纯装饰风格感到厌倦。至18世纪初期,由于这种厌倦心理及考古学家在古典建筑研究上取得了新成就,古典主义又日渐重视起来,产生了新古典主义建筑样式。新古典主义建筑是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这时期是西方对古典建筑样式运用的最后余波,主要体现在国会、银行、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中。在此之后,西方建筑走向了新的起点,开始向现代建筑的方向发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和建筑自身的发展,作为完整的建筑体系的古典主义终于逐渐被其他的建筑潮流所替代,以柱式为代表的古典建筑样式也悄然的退出了属于它的舞台。

回望整个西方建筑史我们可感受到,在西方建筑中对柱式的利用一直处于继承和发展中,其不朽的功能样式和其中所蕴含的审美、历史文化价值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在建筑中柱式从承重功能到装饰艺术反复的贯穿着;从赋予柱式人文化的审美比例思想到体现时代变迁的审美思想中不断地推进着;从最初的独立柱式到和各阶段不同建筑技术构件结合中发展着。我们了解和学习西方古典建筑的目的并非为了设计一幢完整的古典建筑,而是从那些伟大的经典范例中吸取到精华,为更好的对当今设计和实践做好准备。而对其柱式的了解和剖析就是对整个西方古典建筑发展演变过程最浓缩的概括和最精美的回顾,对我们现在设计实践中麻木的抄袭或照搬其形式而忽视其内在价值和历史意义给予反思。

参考文献

1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王其钧:《西方建筑图解词典》,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邓庆坦、赵朋飞、张涛:《图解西方近现代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4 罗小未、蔡婉英:《外国建筑历史图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

5 (英)比尔·里斯贝罗著,陈健译:《西方建筑:从远古到现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6 宇文鸿吟、何崴:《欧罗巴的苍穹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2010建筑学本一

王雪冬

外国古代建筑史整理

一、古埃及 金字塔演变:马斯塔巴(仿上埃及住宅)——昭赛尔金字塔(第一座石头金字塔)——锥形金字塔的过渡形式——吉萨金字塔群(最成熟的代表) 矛盾:旧的形式和风格vs新的材料和结构技术 崖墓建筑主要特点:祭祀厅堂成了陵墓建筑的主题,扩展成为规模宏大的祀庙,按纵深系列布局,最后一进时凿在悬崖里的石窟,作为圣堂。墓室开凿在更深的地方,悬崖被巧妙地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 太阳神庙的基本特点:规模庞大,其实是皇帝庙,到处都是皇帝的雕像和壁画,有些神庙与宫殿结合。外部: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内部: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门的样式是一对高达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门前有方尖碑,大殿中塞满柱子。 古埃及建筑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 由尼罗河狭长的河谷构成,气候优越 沙漠(红土地)盛产石材 河谷(黑土地)土壤肥沃,植物丰富 法老统治,神权之上,重视墓葬,奴隶制帝国,劳动力丰富,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卓越,二、古代西亚建筑

粘土技术和彩色饰面的运用:陶钉——沥青+贝壳、石片——石板或砖(墙裙)——琉璃砖西亚地区古代就爱你住的基本特点和社会基础:两河流域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建筑石材主要是粘土,多民族轮流主宰,宗教基本上是原始拜物教,没有古埃及的神秘的建筑形制和艺术风格,世俗力量强大,因此在建筑物里,发展了多种建筑形制和装饰手法,对山岳的信仰促使人民常筑高台。 乌尔山岳台萨艮王宫新巴比伦城波斯帕赛波利斯宫殿 三、古希腊 三种柱式: 多立克:沉重,粗笨,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柱头是倒立的圆锥台,没有柱础,收分卷杀分明 爱奥尼: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应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 柱头有轻巧柔和的涡卷,外廊下垂,有复杂的柱础,线脚复杂 科林斯:柱头宛如一颗旺盛的忍冬草 古典时期 1 雅典成就最高a 位于地中海几条航道的交叉点, 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 B 打败波斯的主力,成为希腊各城 邦的领袖,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高涨 C 有大量钱财,优秀工匠和知识分 子,继承全希腊的文化成就 D 氏族制破坏得最彻底 卫城 山门多立克式摆脱了前一时期多立克柱式的沉重 感首创在多立克建筑中采用了艾奥尼式柱子屋顶 断开,基本形制是从爱琴文化宫殿建筑群的工字型平 面的大门来的。 胜利神庙爱奥尼柱子比较粗壮浮雕取自反波斯侵略战争的场面 帕提农神庙古希腊多立克柱式道德最高成就a卫城最高处 b 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c 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形制最隆重 d 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4:9

古希腊建筑经典柱式

古希腊人建筑神庙的灵感来源于古埃及人,他们将埃及神庙的内部翻转为外,用大量的柱子作为建筑物的支撑。由于柱子外显于建筑外面,爱美的希腊人便发展出了体系完备的柱式结构,并且形成了多样的风格。 1.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 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装饰简洁,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建造比例通常是: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6:1,雄健有力,象征男性美;所以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人柱。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 爱奥尼克柱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爱奥尼克柱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柱高是其直径的8-9倍,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富有曲线美。外形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人柱;爱奥尼克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科林斯柱式是公元前五世纪由建筑师卡利漫裘斯[Callimachus]发明于科林斯[Corinth],此亦为其名称之由来。它实际上是爱奥尼克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比例比爱奥尼克柱更为纤细,只是柱头以毛茛叶纹装饰,而不用爱奥尼亚式的涡卷纹。毛茛叶层叠交错环绕,并以卷须花蕾夹杂其间,看起来像是一个花枝招展的花篮被置于圆柱顶端,其风格也由爱奥尼亚式的秀美转为豪华富丽,装饰性很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就是科林斯柱式。 相传古时候在科林斯这个地方有个美丽的少女,正当她快要出嫁时,突然生急病去世了。家里人都很悲伤,与她日夜相处的一个保姆更为伤心,于是把少女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其它心爱之物搜集起来,装在一个花篮里,放在那少女的坟墓上。第二年春天,坟上长出了一棵毛茛花,茎叶越长越多,竟把这只小花篮环绕起来,形成一个十分美丽的形态。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奇妙的故事设计了一种柱式,上部是藤蔓似的涡卷,下面便是毛茛花的茎叶图案。 4.人像柱 希腊雅典的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南立面的西端有个著名的少女门廊,建筑师别出心裁地用6尊2.1米高的少女雕像作为承重柱,她们长裙束胸,亭亭玉立,乃是全庙最引人注目的所在。这种柱子并不是古希腊的一种主要柱式,它只出现在个别建筑的局部。 据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所著的《建筑十书》中记载,古希腊在与波斯的战争中,伯罗奔撒半岛上的一个城邦――卡利亚邦曾帮助过波斯。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为报复卡利亚邦,就对其宣战,希腊人大肆杀戮卡利亚邦的男子,焚毁城堡,并把妇女都押解到凯旋庆典的行列中,还将她们用永受凌辱的奴隶形象雕刻成柱子,象征着让她们顶着屋檐,承受负重之苦。作为建筑艺术来表达这个故事时还颇用一番心机:柱子应当是垂直的,但女性形象应当是曲线的。古希腊艺术家将这六根女像柱以一腿直立,另一腿微曲的姿态来表现,结果两全其美,可见古希腊艺术之高超。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西方古代建筑特点的区别

中国古代建筑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1、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中国古代建筑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西方古代建筑的特点 1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2 古罗马的建筑风格的特点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范文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 城规122 洪强 一、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讲究精致,爱奥尼,多利克等,古罗马由于帝国强盛,大规模的建造,以规模、气势、数量取胜。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 成为1:1.618或1: 2的矩形,中央是厅 堂,大殿,周围是柱 子,可统称为环柱式 建筑。这样的造型结 构,使得古希腊建筑 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它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陶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

西方古代建筑欣赏(古罗马建筑及其特点)

古罗马建筑及其特点 1引言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2 典型建筑 2.1君士坦丁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是一座三个拱门的 凯旋门,高21米,面阔25.7米,进深 7.4米。由于它调整了高与阔的比例,横 跨在道路中央,显得形体巨大。凯旋门的 里里外外充满了各种浮雕,表面上看去, 巨大的凯旋门和丰富的浮雕虽然气派很 大,但缺乏整体观念。原因是凯旋门的各 个部分并非作为一个统一体而创作的,甚 至其中的大部分构件是从过去的一些纪念性建筑,如图拉真广场建筑上的横饰带、哈德良广场上一系列盾形浮雕以及马克·奥尔略皇帝纪念碑上的八块镶板,拆除过来的。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 2.2 大斗兽场 大斗兽场是连接的拱券支撑的,在它 的表面,罗马人巧妙地“贴”上了一层古 希腊柱式,它在表面虽然只起装饰作用, 却好像比拱墩更突出地起着实际支撑的 作用。他们将多立克柱式放在最下层,让 人感到它们在有力地支撑着上面巨大的 重量。第二层的爱奥尼柱式显然是一种过 渡,它们优雅地举起斗兽场院的上半部分。科林斯柱式被放在最后一个承重层,它们华贵的仪态使斗兽场充满生机,好像花环盘绕在斗兽场的顶部。由多立克到科林斯的性格过渡的顺序,被罗马人恰到好处地发现和运用了。 2.3 万神庙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 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 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园洞,可能寓 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墙厚6.2米,每浇筑1米左右,就砌1 层大块的砖。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 中7个是壁龛,一个是大门。龛和大门也减 轻了基础的负担。基础深4.5米,底厚7.3 米。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华石作骨料。 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 米,深15.5 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后排各4 根。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 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 3 总结 我们发现以上三例建筑具有多处共同点,这其实也是古罗马建筑的普遍特征。 3.1 拱券 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罗马建筑典型的布局方法、空间组合、艺术形式和风格以及某些建筑的功能和规模等等,都同拱券结构有血肉的联系。正是出色的拱券技术才使罗马无比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实现的可能,使罗马建筑那种空前大胆的创造精神有了物质的根据。 3.2 火山灰混凝土的使用。 大大促进古罗马拱券结构发展的是良好的天然混凝土。古罗马混凝土所用的活性材料是一种天然火山灰,它相当于当今的水泥,水化拌匀之后再凝固起来,耐压的强度很高。这种混凝土中加入不同的骨料,可以制成不同强度和容量的混凝土,以便用于不同的位置。浇注混凝土需要模板,拱券和穹顶木板做模板,墙体则用砖石做模板,而且事后并不拆掉,所以使得墙体很厚。 3.3 柱式 古希腊建筑中的三种柱式均被罗马人所继承,其中科林斯柱式得到最广泛的运用。此外,罗马人还发展了两种新的立柱:一是托斯卡柱,它与古罗马建筑里的多立克柱相似,不同点在于柱身上没有凹槽,而且多了个柱础(更加简洁实用);另一个是组合柱式,就是在科林斯式的柱头上再加一对爱奥尼克式的涡旋(变华丽为奢华)。 为了适应多层或高大建筑的需要,罗马人还在柱子的使用方面做出了2项重大发明:一个是叠柱法(大斗兽场),按楼层自下而上分别采用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如果还有第四层,则用科林斯壁柱;另一个叫巨柱式,以一种巨大的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建筑。

园林建筑基本知识

园林建筑基本知识 1.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与构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差不多结构形式有:1)抬梁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要紧形式。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架梁,梁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2)穿斗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截了当由檩传至柱,不用梁。 3)井干式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2.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及等级高低排列为庑殿、歇山、录顶、悬山、硬山、攒尖等形式,屋顶是等级的一大标志,犹如封建时代的冠冕和服饰。一样房屋只能做歇山顶、硬山顶、挑山顶等形式,唯有宫殿、庙宇才能用庞殿顶。 3.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并论述在园林中的意义。 要点: 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是立意、选址、布局、借景、尺度与比例、色彩与质感。 (1)立意:依照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通过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在园林中,建筑的立意,有二个最差不多的因素是建筑功能和自然环境,二者紧密结合;另外环境也专门重要。 (2)选址:园林建筑设计从景观方面讲,是制造某种和大自然相谐调并具有某种典型景效的空间塑造。“相发合宜,构园得体”是进行园林建筑空间布局的一项重要准则。园林建筑选址,在环境条件上既要注意大的方面,也要注意细微的因素。 (3)布局:布局是园林建筑设计方法和技巧的中心咨询题。几个比较重要的布局咨询题:①空间组合形式;②对比、渗透与层次;③空间序列; (4)借景:其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色、香上能增加艺术乐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有特色和变化。方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5)尺度与比例:园林建筑是供人们休憩、游乐、赏景的所在,一样应该轻松爽朗、富于乐趣和使人不尽回味的艺术气氛,因此尺度必须亲切宜人,给人心亲切的感受。

浅析中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浅析中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摘要:无论是西方建筑还是中国建筑,柱式都是极具特征的构件。柱式主要有柱头、柱身和柱础这三个基本要素。对于中国古典柱式来说,人们最为熟悉的还是斗栱。而对于西方古典柱式来说,它是西方古典建筑美学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一份子,它代表着西方人的生活、需求、审美和寓意。然而具体而言,中西方古典建筑的主要区别是来自材料的区别:西方古典建筑一直石头为主体;东方古典建筑主要是以木头做构架。因此,中西方古典建筑艺术也由此具有了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在中西方建筑文化背景的差异下所带来的柱式体系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柱式;中西方建筑艺术;建筑文化背景;柱式体系 1、中国传统建筑的柱式 中国传统建筑建设中主要使用的是木柱和石柱,其中应用最广泛当属木柱。根据西方古典建筑中对柱式的解释,我们也引进了“柱式”这个概念来描述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体系。中国古典建筑一直以宋式为依据,明清虽有发展 ,但未逾越宋式的轨范。在宋式建筑的结构、力学中 ,柱子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室外的柱子 ,它总是立于正门前列最重要的部分 ,在室内也是空间最突出的部分 ,因而古代建筑工匠集中智慧精心设计——造型 ,装饰这个顶天立地的柱式。把整个建筑中最美的形式全部集中到柱式上 ,使它成为建筑中最典型、最美的 ,甚至是“不可超越”的规范。 1.1、中国古典柱式的特征 1.1.1、建筑材料 在选材上,斗栱与柱身的材料主要还是木质材料,柱础则是以石质为主,它们是中国古典建筑营造工艺中的石作制度与大木作制度。利用木质材料的优点是施工效率较高、速度较快,并且比较节省成本,石料的主要特点是坚固且耐久性长,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古典建筑文化的发展。

2021年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艾奥尼亚柱式、多立克柱式、科林斯柱式的异同 欧阳光明(2021.03.07)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是典型的希腊时期古典柱式: 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柱子高度为底径的4-6倍。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 爱奥尼克式的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柱子高度为底径的9至10倍,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科林斯式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花篮的纹饰外,其它各部分与爱奥尼克式相同。 多立克式 多立克式是希腊风格的典型柱式,也是西方古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多立克柱式粗犷、刚劲,基座有三层石阶,柱身由一段段石鼓构成,呈底宽上窄渐收式,柱头由方块和圆盘构成,无饰纹。爱奥尼克柱式整体造型风格坚挺娟秀,比多立克多一个柱础,纵向有凹槽24条,各凹槽的交接棱角上设计一部分圆面,最具特征的是它的柱头,左右各有一对华丽、精巧、柔美的卷

涡式装饰。科林斯柱式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式柱头,规范而细腻,充满生气,其柱高、柱径比例、凹槽都同于爱奥尼克柱式。古希腊风格的三种柱式常用于客厅的隔断中。 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1、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是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另外2种柱式是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们都源于古希腊。在希腊,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建造比例通常是:柱下径与柱高的比例是1:5.5;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4或6:1。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 源于古希腊,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另外两种是多立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性柱,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俄瑞克忒翁神庙(Erechtheum)。 爱奥尼柱式起源于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爱奥尼柱式在前5世纪传入希腊大陆。第一个爱奥尼风格的大神庙,是在被地震摧毁前仅仅存在10年,于前570年至前560年间建于萨摩斯岛的赫拉神

中外建筑史 整理

中国古代七大帝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安阳 一般京城有哪三个城墙:宫城(大内,紫金城)皇城(内城)外城(郭) 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什么是”三朝五门”:”三朝”作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五门”(奉天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 五岳,五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明堂: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铜版错银炎域图:在铜版上用镀银法画的陵区平面图。 云南”一颗印”: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民形式.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形如印观,俗称”一颗印“。 四大佛山:山西王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 金箱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开间:开间是指相邻两个横向定位墙体间的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任见与江南民间建筑。 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其他个槫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起,其目的是借助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测.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 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槽:宋代殿阁类建筑的术语,指殿身内由一系列柱子与斗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柱列与斗拱所在轴线。<营造法式>载有殿阁分槽平面图4种,金箱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 举折: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屋面的材料而定.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条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槽断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的. 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木构架: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头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都料:为古代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专业技术非常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的施工指挥,并以次为生的工匠,唐时称“都料匠”。 《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工程质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这本书不仅对北宋末年京城的宫廷建筑有直接影响,南宋时,还因在苏州重刊而影响江南一带。 李诫:中国宋代土木建筑家,长期在将作监任职,在任期间曾先后主持王府、辟雍、尚书省署,太庙、龙德宫等,他的突出贡献是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建筑做法共3272条,都是可以操作的实际经验总结,并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使后人得以全面了解宋代管式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状况。 宇文凯:中国隋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精熟历代典章制度和多种工艺技能,官至工部尚书。主持兴建了隋东西两大都,而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蒯祥:明代建筑师,随其父为木匠,永乐时参与宫殿、长陵的兴建,后又负责宫中的前三殿、献陵、裕陵、隆福寺等。玛斯塔巴:孟菲斯一带的早期帝王陵墓.其形式可能源于对当时贵族的长方形平台式砖石住宅的模仿,内有厅堂,墓室在地下,上下有阶梯或斜坡甬道相连.后来的金字塔是从此发展起来的。 方尖碑: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地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大下小,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高度不等,以知最高者达50余米.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石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 神庙:在古埃及是仅次于陵墓的重要性建筑类型之一.其布局轴线对称,沿着纵深方向顺序布置着牌楼门,内院,底层次次的神殿及僧侣用房.围墙高而且厚,庙前常有两房排着斯芬克斯的神道.神殿内部石柱粗大密集,天棚越往里间越低,

西方古典柱式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课程考察报告 (专项实训) ( 2010/11-上学期) 课程:结构选型 题目:西方古典柱式院系:艺术设计学院班级:环艺081 学号:200811214126 学生姓名:张东林 指导教师:程秩婷 设计时数: 成绩: 2010年12 月16 日

目录 一、古希腊柱式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 ●科林斯柱式 ●人像柱 二、古罗马柱式 ●罗马多立克柱式 ●罗马爱奥尼克柱式 ●罗马科林斯柱式 ●塔司干柱式 ●混合柱式 三、各种柱式对比及参考文献

多立克柱式 多立克柱式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装饰简洁,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建造比例通常为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6:1,雄健有力,象征男性美,所以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人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帕提农神庙:

爱奥尼克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爱奥尼克柱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柱高是其直径的8-9倍,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富有曲线美。外形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人柱;爱奥尼克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 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 神庙(Erechtheum)。 胜利女神神庙: 非曲直伊瑞克提翁神庙:

建筑设计基础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代码:099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业设计专业(专科)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讲述建筑设计的原理方法。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是考生能够基本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知识及设计基本原理、方法及实践过程。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建筑初步》是工业设计专业大学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工业设计专业的一些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室内设计》等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建筑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概念与特点、构成要素、建筑空间、建筑与环境以及学习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一般) 识记:对建筑形成基本概念 (二)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重点) 理解:建筑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三)建筑空间(重点) 理解:建筑功能的集中表现 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四)建筑与环境(次重点) 理解:建筑与环境关系 有关环境各要素 有关学科发展知识 (五)建筑设计的学习方法(一般) 识记:学习建筑设计的方法 第二章建筑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历史、包括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及西方近代建筑基本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重点) 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二)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重点) 理解:西方古典建筑概述 西方古典建筑柱式及柱式组合 (三)西方现代建筑简介(重点) 理解:现代主义建筑产生 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现代建筑的多样发展 第三章表现技法初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基本设计表现技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线条图(一般) (二)水墨渲染图(一般) (三)水彩渲染图(一般) (四)钢笔徒手图(一般) (五)模型制作(一般) 第四章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学习特点、分析调研方法及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设计(一般) (二)方案设计的任务分析(次重点) (三)方案的构思与选择(次重点) (四)方案的调整与深入(一般) (五)方案设计的表达(一般) (六)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般) 第五章形态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形态构成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形的基本要素及特征(一般) (二)基本形和形与形的基本关系(一般) (三)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一般) (四)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重点) (五)学习方法和实例分析(一般)

古希腊柱式结构

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 摘要: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构造入手,系统论述了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采用木柱,基本造型与装饰以自然形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态为主,并具鲜明的民族特色。西方建筑中则以石柱为主,古埃及石柱粗壮,其柱头、柱身充分体现了巨石柱子的艺术。古希腊建筑中的3种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及科林斯式)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并将其造型艺术拟人化。古罗马柱则是用石头说话的世界艺术珍品,并将古希腊柱式发展为5种: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式及塔司干式。从结构上看,这些柱子的长细比均控制在10以下,中国柱式的收分是从柱的2/3开始,而西方柱式一般是从1/3开始。总之,柱式的艺术造型与结构技术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 关键词:古典建筑柱式造型结构建筑艺术 现在的一些建筑设计中,人们常常为用何种材料作柱的饰面而绞尽脑汁,并搬出各种古典柱式作对比,却忽略了现代建筑的基本特性。几千年的建筑发展史表明,柱在完成其功能作用的同时,作为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形式,它的发展变迁在引导和伴随着整个建筑艺术的发展。 本文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结构入手,系统论述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 1.柱式造型 1.1 中国柱式 中国古典建筑一直以宋式为依据,明清虽有发展,但未逾越宋式的轨范。在宋式建筑的结构、力学中,柱子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室外的柱子,它总是立于正门前列最重要的部分,在室内也是空间最突出的部分,因而古代建筑工匠集中智慧精心设计——造型,装饰这个顶天立地的柱式。把整个建筑中最美的形式全部集中到柱式上,使它成为建筑中最典型、最美的,甚至是“不可超越”的规范。 中国古典柱式结构见表1 ,它是从自然形态发展起来的,柱身像树干,斗拱像树枝,因之中国自然形态的装饰风格最为突出,如菊花头、麻叶头、三伏云、蚂蚱头,柱础也同样以自然形象命名,但它的形象已高度地概括为几何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柱式的比例:以斗口为基数,如斗口为3寸,则六份18寸为柱圆。 表1中国古典柱式的造型结构 柱式斗拱斗拱 昂咀.菊花头 蚂蚱头.麻叶头 柱卷杀(从2/3柱高开始内收) 柱基木质覆盆 直径,柱高则为六十份(柱圆直径 1 0倍),即1 .80寸为柱高。卷杀从 2 / 3柱高(1 .2 0寸)开始向上收分,柱子形成下大上小,其上的大斗底四周出四分紧杀,使柱斗与大斗相合,柱下加柱础的盘托显得安定有力。从中国柱式的线脚形态看:“斗”看是以直线为主,“拱”是由直线转到曲线,“昂”是斜线与弧线的组合,“菊花头”是圆线与S线相结合,

外国建筑史全整理(从马斯塔巴到现代建筑)

古代埃及 Mastaba原是埃及贵族阶层的陵墓(阿拉伯人叫他凳子(发音就是马斯 塔巴),因为陵墓样式比较像)(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zoserBC2778金字塔对法老平台形房屋的模仿,加几层显得伟大,一直加到成为金字塔)(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这里有个故事说是埃及法老Zosar昭赛尔认为四棱台形状的马斯塔巴已经无法显示自己的功绩。想造一座与众不同名垂千史的陵墓。这个想法被伊姆霍普特(一个精通数学的大臣)的情报网给知道。于是伊姆霍普特为了帮国王完成愿望,先造了一个尺寸超大的马斯塔巴,甚是壮观。但只是按比例扩大原来的马斯塔巴。Zosar看了之后不甚满意,主子的不满意让伊姆霍普特的工程需要另辟蹊径。于是想到 了这样一种方式将几个马斯塔巴像叠面包一样叠起来,这样一来, 法老的脸上的笑容果然像尼罗河水一样泛滥开来。这种形制对埃及后面的建筑样式有很大影响,是后面金字塔的初始状态。 -------→DahshurBC2723金字塔(因为设计失误斜面倾斜的角度太大,可能会坍塌,所以上部收拢的比下部快)并非外星人建造(埃及是山谷中的冲积平原建筑一开始就是砖石混用,到现在为止对石头的加工也远远难于制作砖,所以在古王国时期,法老或者平民的住宅都是用砖的,到现在极少。所以法老陵墓用石头)------→建造大金字塔的第四王朝(吉萨金字塔群)石块是碎石石灰岩贝壳人工合成的混凝土,表面用白色花岗岩。(胡夫最大,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底边每边长230多米,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北侧离地面13米高处有一个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 方尖碑(obelisk)(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截面正方形上细下粗。高宽比约10,整块花岗岩雕成,高50余米,20层楼高。是法老的记功柱,象形文字西方每次征服埃及就拉一块方尖碑炫耀比如拿破仑和罗马人。华盛顿纪念碑就是在模仿方尖碑。

希腊古典柱式图解

古希腊柱式 柱式 facts and information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计算出包括柱础(Base)、柱身(shaft)和柱头(Capital)的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的建筑各部分尺寸。 柱式包括古希腊的三个柱式和古罗马的五个柱式。 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介绍了有关古希腊柱式的传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建筑教育家塞利奥出版一系列关于古典建筑样式的书,在第四册书中,首次出现了对古罗马的五种柱式划分等级的说法。随后著名的建筑大师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1508—1580)在威尼斯发表的论文《建筑四书》中明确将柱式系统规范化,形成了被建筑界广为接受的建筑立面设计规范。他设计的维琴察圆厅别墅(Rotonda in Villa Capra,1550)就是采用此规范的典范。 历史 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前7世纪末,除屋架之外,均采用石材建造。神庙是古希腊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其典型型制是围廊式。由于石材的力学特性是抗压不抗拉,造成其结构特点是密柱短跨,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神庙的外立面形式。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这些形式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后古罗马人所称的“柱式”。 古希腊三柱式 多立克柱式 希腊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试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

试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质结构,讲究对称美,建筑理念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西方的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同样也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对比,可以发觉出中西方物质文化、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西方古代建筑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每一种建筑都是一个地区、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心理和思想的象征,建筑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无论是建造的选取,还是建筑的装饰和造型,都是经过很多的思考而得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域的差异必然导致了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两种所体现出的精神都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 1.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 1.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1.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体美。 1.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西方建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 2.中国古代建筑与易经的关系

建筑史——中国传统柱式与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中国传统柱式与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宋代柱式与古罗马爱奥尼柱式的比较 【摘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中,柱式是最具特征的构件之一。本文主要从造型、材料和做法方面对着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种不同建筑文化背景下柱式体系之间 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传统柱式西方古典柱式差异 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柱子都是作为重要的承重结构起到支撑作用,是建筑物内不可缺少的构件之一,后来人们越来越关心柱子的装饰功能。在中国,柱子最后发展成了集结构与装饰于一体的构件,但是西方人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用了很多拱券结构来突出柱子的装饰功能。 这些我们可以从从柱子外观造型的比较上看出来,中国的柱子上一般没有太多的装饰,都是简单的几何形态,这样既提高了建造的效率,也更好与大自然中的形态结合起来。比如说宋代柱子,它的柱身断面一般都是圆形的,即保持树木原来的形状。但是古罗马的爱奥尼柱式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强调细节的塑造,喜欢运用多种加工手法来达到他们心理上追求的艺术效果,特别是柱头通常都装饰的很漂亮。所以说有时候我们可以从爱奥尼柱式的柱头形态来判断它装饰的好不好。 另外,中西方在选择的材料上也有所不同,虽然说中西方最早期的柱子都是用木构架的,但是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人越来越认同石材坚固耐久的特性以及石作工艺技术的不断成熟导致他们抛弃木材开始大量使用砖石结构。但是中国人不一样,中国古代很重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再加上木材加工速度快,效率高,导致中国人坚持使用木材作为柱子的主材。 柱子的做法也各有不同,柱子一般包括柱头、柱身和柱础三个组成要素,其中中国的柱头就是众所周知的斗栱(如图1所示)。宋代的斗栱外形上一般都很庞大,实用功能较强,斗栱的各个部分都是根据严格的力学原理进行分布的,可谓是木构架建筑的精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人高深莫测的智慧。柱身部分大多为圆形,外观上看起来比较粗犷雄健,像一个男人一样,内柱部分却和外观上我们看到的不一样,一般都较为细长。柱础部分一般都会雕刻花纹,上半部分的花纹一般为横向雕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分顺着纹理蔓延上来;下半部分的雕刻就不一样了,一般都是师傅们精心雕刻的比较复杂的花纹,从这些花纹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古代文化的丰富多彩。爱奥尼柱头不像我们一样,他们更偏向于装饰性,他们的柱头部分是不起支撑作用的,他们只关注它是不是能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至于柱身部分,它的比例是根据柱子间距的不同进行调节来达到整体比例的和谐。柱础是由很多圆盘堆叠组成的 , 其尺寸有严格的要求,按照比例进行精确的划分,看起来很美观。 以上对中西方传统柱式进行了大概的比较,不难发现中西方柱式的差别实则是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造成的。古代西方国家,经常被外来民族所毁灭,因此他们文化的发展是断断续续的的,他们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会随着社会的进化而发生改变。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从古代发展到现在,是直线性的发展,就算是有外来文化入侵,也绝不动摇主流文化的地位,往往是在各种文化的相互影响中并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