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八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八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八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单元说明】

本单元所取角度是古代散文中最能显示其纯文学特征的一些方面。如形式新颖生动,不拘一格,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等等。这些特征,散文较其他文体可以体现得更为充分一些。

本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贴近生活,富于情趣。照顾历史的发展,选了先秦时期的《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明代刘基的《苦斋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这些文章从体裁上看,有语录、序、传、记、志等多种样式;从内容上看,记人、记事、记游、抒情、议论、描写等都有,甚至在文中融入诗歌。或具情趣,或具理趣,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值得反复研读品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它记述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一次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向、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本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主旨明确。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谈话中,也引导学生立志。他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四个学生各言其志后,他能够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认识引导到“礼治”上,从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的语言简短、凝练,却能够恰切地表现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精神气质。文中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他们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和教养。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项脊轩志》亦作《项脊轩记》,“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文章通过记叙项脊轩这间“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小小书斋,动情地回顾了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志趣,并由此引出自己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就全篇结构来看,前半部分为主体,后半部分的内容是对前面的充实和补充。全文结构严谨,前后格调一致,感情贯通。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象毕肖。项脊轩是归有光青年时代的书斋,它同作者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归有光曾在这里读书休憩,在这里听老妪讲述母亲的往事,在这里听祖母的教诲,在这里同妻子闲谈。文章记叙了项脊轩的环境变化及与之有关的人事变迁,抚今追昔,伤悼自怜,表现了对自己家庭兴衰变幻的无限感慨,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正如近人林纾所说,本文以轩为线索,“将人事变迁,家道坎,皆归入此轩,作睹物怀人写法”(《春觉斋论文》)。这是一篇内容充实、言之有物、文风朴实、真切感人的抒情散文。

《苦斋记》出自《诚意伯文集》,是明代文学家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作者围绕一个“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文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观点。文章末尾写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更深一层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文短意丰,见解独特。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

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重点2归纳内容要点☆☆☆☆☆

重点3分析形象特点☆☆☆☆☆

重点4 探究孔子观点态度☆☆☆☆☆

【重点详解】

重点1:积累实词虚词

【要点解读】

重点实词,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重点文言虚词指的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向】积累实词虚词

【例题】写出下列各词在句中的含义。

(1)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且知方也

(2)尔:以吾一日长乎尔子路率尔而对曰

(3)如:如或知尔如五六十如其礼乐

(4)为:由也为之愿为小相焉赤也为之小

(5)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则何以哉加之以师旅以俟君子

(6)言:亦各言其志也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答案】(1)方:方圆道,是非准则

(2)尔:代词,你们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如:假如或者至于

(4)为:管理,治理做替

(5)以:因为,介词认为,动词做、为,动词用、那,介词而,连词

(6)言:说、谈,动词话,名词

【解析】注意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重点诗词要积累,虚词要注意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平时注意积累典型例句,答题时可以经典例句对应。

【名师点睛】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对文言虚的复习,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对点练习】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秦王还柱而走。

D.风吹草低见牛羊。

2.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B.加之以师旅。

C.夫子哂之。

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重点2:归纳内容要点

【要点解读】

归纳内容要点,是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一般的记叙文中,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的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考向】归纳内容要点

【例题】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的言志,那些不同,那些相同?曾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孔子是怎样表示态度的?

【答案】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志向各有侧重,子路直爽,敢作敢为,其理想侧重于强国(有勇知方);冉有其理想侧重于经济生活,富民(可使足民);公西华侧重于礼乐教化,以礼治邦(宗庙会同)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对三个学生言志的内容,孔子当场都未置可否。

曾皙言的志,抒发的是春风沂水的情怀,实际上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是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美好理想的充分展示和流露。它既符合儒家的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既赞许曾皙言的志,又表达了自己对这理想境界的向往。或曾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表现孔子具有热爱自然,陶醉自然的乐天态度。也反映出他对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怅惘。

【名师点睛】

“分析概括要点”是高考必考考点,一般都着眼于对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题型主要有两种,客观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或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常常有以下几种:①错位信息,②错解词语,③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④无中生有,⑤颠倒是非。主观表达题,答出能体现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的内容。

【对点练习】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论语·雍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注】①畔:通“叛”,违背(君子之道)。

1.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孔子和孟子都认识到什么?

2.结合文本,分析孔子主张的“约”和孟子主张的“约”有何不同。

重点3:分析形象特点

【要点解读】

本文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考向】分析形象特点

【例题】试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答案】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

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

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

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曾皙:曾皙很潇洒、淡泊功名、高雅。在老师问到别的同学的志向时,他正在弹瑟。当老师问到他时,他“鼓瑟希”“舍瑟而作”,表现其从容有礼。前边三人谈的是安邦定国的大事,唯独他讲得是玩乐,表现其淡泊功名。

【名师点睛】

分析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文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准确形象地概括出来,并作分析。解答这类题目可首先理清文章结构,然后要筛选出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尽可能寻找可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词汇或句子,最后归纳总结,得到答案。

【对点练习】

(2016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三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

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5分)

重点4:探究孔子观点态度

【要点解读】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张克己复礼。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考向】探究孔子观点态度

【例题】孔子对四弟子述志的态度怎样?

【答案】子路——哂之。赞成他的治国志向,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认为子路的谈话的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孔子“哂之”。

冉有——叹之。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孔子叹之。

公西华——惜之。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曾皙——与之。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的景象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故孔子“与点”。

【解析】这是一道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注意找出文中描写孔子的语言、神态的语句,然后进行分析。

【名师点睛】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

【对点练习】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1.孔子认为,一个人能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算是“仁人”吗?孔子认为行“仁”的方法是什么?

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侍.坐(sì)比.及(bì)哂.笑(shěn)鼓瑟.(sè)

B.饥馑.(jǐn)喟.然(kuì)舞雩.(yú)沂.水(qí)

C.舍瑟.(sè)千乘.(chén)铿.尔(kēng)撰.文(zhuàn)

D.章甫.(fǔ)小相.(xiàn)俟.机(sì)毋.庸(wú)

2.选出下面四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句()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宗庙之事,如.会同

3.下列各项中,有关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居.则曰(闲居)子路率.尔而对(轻率急忙的样子)千乘.之国(兵车)B.夫子哂.之(微笑)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加.之以师旅(加上)

C.因之以饥馑

..(饥,五谷不熟;馑,丰年)比及三年(等到)

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D.方.六七十(纵横)宗庙

..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异乎三子者之撰(

..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4.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孔子向季康子提出了哪些“为政”的主张?请综合以上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5.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5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指出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的异同。(2分)

(2)2012年,“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颁布,其中有“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3分)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观。(1分)

(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10 分) 1. ()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 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 进入20世纪以后,语言研究的主流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为 ()。 4.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5. 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出来的音素叫做 ()。 6. 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7.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字 母。 8. 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起了补充说明的 作用。 9. 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 )?; 在社会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会逐渐被共同语消磨直到同化。 10. 南京方言的“兰”、“南”不分,从音位变体的角度来说,[n ]和[l]是 属于()变体。 二、单项选择题: 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本大题共15 分)

1. 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的语言学流派是()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语言 B.言语 C.言语行为 D.言语作品 3.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是聚合关系。 B.是组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4.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A. 屈折变化 B.变换重音的位置 C. 变化中缀 D.异根 6. 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 [ε]的发音特征是 A.舌面前高不圆唇 B.舌面后高不圆唇 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8. 构成“语言、身体”这两个词的语素的类型() A.都是成词语素 B.都是不成词语素 C.“语”和“言”是成词语素,“身”和“体”是不成词语素 D.“语”和“言”是不成词语素,“身”和“体” 9. 广义地说,汉语动词词尾“着”、“了”、“过”属于语法范畴中的 ()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荆州市“十三五”重点课题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组禹卫东执笔 松滋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松滋市第一高级中学申报的《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经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审核并批准立项为荆州市“十三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高中语文主体阅读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的启动,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提升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力图通过构建科学、开放、多元的高中语文主题阅读体系,进行主题阅读指导和教学研究,探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课题的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 1.课题源起: (1)选题及前期准备工作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中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也要求教师在三级课程整合方面探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高考的改革与命题趋向都指向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现在高中语文教学对考试的功利追求,答题训练把学生的阅读积累的时间挤占得所剩无几,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了答题技术的指导,而指导学生阅读、品味的时间太少。显然,这样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也不符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为此,我们想借“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这个课题研究,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让教师把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上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探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学的新问题:语文学科性质、学科教学目标、阅读教学建议都在课程标准中得到了较好地回答,然而“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现象仍存在于我们的课堂。8年的课程改革,尽管课标及教材的编写者们在引导教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阅读教学仍只限于改良层面。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仍然在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仍然在一课一课地学,老师没有感受到教学的轻松,学生没有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教学没有实现生命成长的目的。教材在教师的解构中成了“片断”知识,教师倾注的大量精力成为了学生的学习沉重负担,教师全部的热情转化为学生严重的精神压力。而语文教学中增设的许多活动项目和选读内容,仅仅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外围战,没有涉及阅读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根本问题还在于语文教师仍没有从“课程”的高度来审视语文教学,没能让自己成为课程(教材)的重构者、践行者、创造者。对于如何将先进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和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统一起来;如何更好地从为学生的学设计教学的角度来“用好”现有的教材、整合各种信息资源、设计课堂流程;对于怎样更好地进行教学,怎样追求教学最优化还缺乏足够认识。 阅读的新定位:探究阅读教学的本义,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学生体会揣摩、交流研讨、总结提高的阅读实践过程。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在文本内容理解的层面上,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共鸣。要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进行

八上英语unit3课文原文

unit3 section A 2d A: Did you like the singing competition yesterday, Anna? B: Oh, it was fantastic! Nelly sang so well! A: Well, I think Lisa sang better than Nelly. B: Oh, which one was Lisa? A: The one with short hair. I think she sang more clearly than Nelly. B: Yes, but Nelly danced better than Lisa. A: You can tell that Lisa really wanted to win, though. B: Well, everyone wants to win. Bu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learn something new and have fun. unit3 section B 2b My mother told me a good friend is like a mirror. I'm quieter and more serious than most kids. That's why I like reading books and I study harder in class. My best friend Y uan Li is quiet too, so we enjoy studying together. I'm shy, so it's not easy for me to make friends. But I think friends like books-you don't need a lot of them as long as they are good. It's not necessary to be the same. My best friend Larr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me. He is taller and more outgoing than me. We both like sports, but he plays tennis better, so he always wins. However, Larry often helps to bring out the best in me. So I'm getting better at tennis. Larry is much less hard working, though. I always get better grades than he does, so maybe I should help him more.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与难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与难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与难点 指导老师陈蓉 1.1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语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也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一是情感,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语言形式粗略的说,包括“语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两类。语汇形式就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实词和固定短语,语法形式包括语序、虚词、形态、重音、语调等形式。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通常叫“词汇意义”,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叫“语法意义”。

在语言里,语素、词、词组、句子等各级单位都有意义,它们的意义都是语义。其中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存在的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在特定睥上下文、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或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才能出现的意义是人别的临时的。前者叫“语言意义”即语义,后者叫“语境意义”。 1.2 语义的概括性 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无论是词义还是句义都是概括的。 1.3 语义的模糊性 所谓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也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如此。不少词语的词义是精确的。 1.4 语义的民族性

语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语义的民族特点也体现在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 2.1 词义的构成 词义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词义可以说是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的。 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的反映而形成的。 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异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为“科学意义”。 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 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语言学概论题目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 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 D ) ??A.文字学B.语音学? ?C.词汇学D.语法学 ?2. 汉语属于( B ) ?A.屈折语B.孤立语 ?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B ) ??A.音素B.音位 ??C.语素D.音节 ?4. 文字的前身是( C ) ??A.结绳记事B.手势 ??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 派生词中包含( B ) ??A.词尾B.词根 ??C.虚词D.根词 ?6. 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C ) ??A.音素B.义素 ??C.语素D.音位 7. 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 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 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 ???C.客套话D.黑话 9. 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C ) ???A.初B.视 ???C.人D.民 10. 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专语语言学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每题2分,共10分)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每题3分,共9分) ?1.瞻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崇敬地]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题目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题目 1、闲情散文探讨 2、现代政治家演说艺术赏析 3、交际口语收集的研究 4、对联欣赏与写作 5、酒与酒文化的研究 6、达城方言的研究 7、王维的诗与趣的研究 8、三国智慧的启示 9、毛泽东诗词的研究10、诗词雅韵11、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 12、三十六计的实际运用13、服饰文化与人文精神 14、诗人李白(或白居易、杜甫等)的生命历程15、余秋雨散文 16、流行歌曲词研究17、中国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18、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研究19、李清照诗词研究 20、苏东坡的生命历程21、秋景与秋词22、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23、高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24、比较文学研究25、古代文论研究 26、金庸小说赏析27、朦胧诗研究28、民歌研究29、孟子研究 30、李贺诗风形成原因初探、31、鲁迅短篇小说研究32、莎土比亚剧作欣赏 33、“豪放派”和“婉约派”34、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研究35、广告语言艺术浅探36、汉赋研究37、网络文学之我见 38、中华文化对金庸创作的影响39、区域文化流派研究40、风俗对联的研究41、民间文学与作家作品42、民间故事反映出的民族文化 43、曹雪芹身世与《红楼梦》44、《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研究 45、汉语外来词研究46、汉语新词语研究47、剖析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风 48、校园文化设计之我见49、剖析湘派奇志-大兵小品的艺术风格50、诗词雅韵51、琼瑶小说中诗文风格赏析52、大话《三国》53、撩开图书馆神秘面纱 54、文化类被遗弃的角落55、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56、有关低龄出书的思考57、我们生活中的广告58、广告在生活中的真正作用59、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 60、古典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及文学考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61、书店管理与图书馆规划62、“三十六计”的实际应用63、修辞在文章中的运用64、东西方文化对比65、孙子兵法在战争中应用66、服饰文化与人文精神 67、文言文虚词研究68、中国姓氏文化的渊源69、中西方诗歌比较阅读 70、茶与茶道71、茶与茶文化72、写作技巧与写作灵感 73、宗教、宗教信仰与社会文化生活74、侦探小说中的逻辑推理75、中国姓名文化76、姓氏文化77、服饰文化与人文78、流行歌曲词研究79、小说中的侠义精神80、起名的学问81、中国古今诗歌82、服饰文化与人文精神83、广告艺术 84、广告语设计85、三毛的一生的研究86、武侠小说中的“情”与“义” 87、中国文学与外国翻译的关系88、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89、《红楼梦》中的诗词联语90、清丽婉约的女诗人李清照 91、唐诗宋词和民族音乐意境审美92、钱钟书与《围城》 93、从鲁迅小说看民族的劣根性94、摇滚乐与当代社会 95、用人之道——(三国演义)96、情海恨天——我心中的《红楼梦》 97、儒雅大使——金庸98、不公正的评价——由《三国演义》看曹操 99、山盟海誓生死相许---唐宋诗词中的爱情篇100、琼瑶作品的特点 101、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102、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03、豪迈洒脱---苏轼诗词研究104、从诗词风格探究毛泽东和曹操的人格异同 105、潇洒飘逸---李白其人106、流行歌曲与诗歌文化 107、调查历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

(完整版)八下unit3课文电子版

Unit3 对话: Section A,1b Mom:Peter, we need to clean the house.Your grandma is coming over at seven. Peter:Sure,but I need to do my homework first. Mom:OK.Then after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let ' s clean up the kitchen.I can do the dishes and sweep the floor.Could you please take out the rubbish? Peter:Sure ,Mom. Mom: Good .And could you please make your bed and fold your clothes? Peter:All right. Mom:And let ' s see …I have to clean the living room before your grandma arrives. Section A,2a,2b Peter:Hey,Dad? Dad:Yes? Peter:Could I go out for dinner with my friend tonight? Dad:Sure ,that should be OK. Peter:Could I go to the movies after that? My friends said the new action movie is really good. Dad:I guess so .But don ' t stay out late. Peter:Could I stay out until eleven?We might get something to drink after the movie. Dad:No ,you can ' t.You have a basketball game tomorrow,remember?You need to have a good rest. Peter:Oh,yeah.Well,could you give me a ride to town now?If I take the bus ,I ' ll be late. Dad:I can ' t.Peter.I have to do some work now. Peter:Oh,Ok.No problem.I ' ll call Alan.Maybe his dad can give me ride. Section B,1c,1d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1.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言语则是使用语言工具的行为和结果。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工具与对工具运用的关系。 2.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言语行为,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言语具有个人因素。可以说,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每个人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个人的特色,而且每一个人每一次说话都可能是不同的。语言是属于社会的,语言要遵循一个原则:全社会都能顺利地进行交流。语言是从言语中归纳出的一套标准、准则的系统,是音义结合,由词汇、语法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它具有社会因素。 3.语言是有限的、封闭的,言语是无限的、开放的。语言的材料、规则是有限的,相对稳定的,因而也是相对封闭的。如现代汉语有400多个音节,上千个语素,几十万个词,语法规则更加有限。汉语如此,其他语种无不如此,其音位、词汇、语法规则都是有限的。而且变化缓慢,相对稳定。 言语的开放性,则表现为利用有限的材料和规则造出所需要的无限的句子。从组合关系上讲,其长度可以是无限长的(从理论上讲)。(如:学生。是学生。是中文系的学生。他是中文系的学生。……他是闽江学院中文系二年级一班的学生。……)人们可以利用聚合关系来替换语言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因而即使在句子的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例如:①我们热爱祖国。②他们喜欢唱歌。③小张爱好音乐。……理论上讲可以是无限的) 数量有限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结合成语素。数量有限的语素构成数量有限的词语。数量有限的语法规则支配数量有限的词语,造出无穷无尽的句子,这就是言语的无限性。语言的有限性,免除了人们不必要的过重的记忆负担;言语的无限性,使人们能够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充分满足交际的需要。 (二)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语言和言语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存在的形式。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是对言语的规范,语言来源于言语而又作用于言语,言语或言语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语言规则。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则,就会造成交际的障碍。 二、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很多,除了语言之外,人类还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身势、表情等,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也都在交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们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和灵便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它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的发挥,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1)文字是辅助性的,处于从属地位。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2)人类语言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漫长,而文字仅有数千年的历史。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因此,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更加后起的交际工具,离开语言和文字,它们就不能独立存在。这些交际工具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表达的内容极其有限,而语言的服务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九年级英语unit3课文翻译

unit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 are ? sectionA 2d 何伟:这就是欢乐时代公园——我们这座城市最大的游乐园。 爱丽丝:就要玩各种游乐项目了,我好兴奋呀! 何伟:我们先玩那样呢?有太空世界、水世界、动物世界…. 爱丽丝:在我们决定前,麻烦你先告诉我哪儿有洗手间吗? 何伟:什么?休息室?你想要休息了?我们可还没有开始玩呢! 爱丽丝:不是的,我不是指休息的地方。我是说…..你知道,一间洗手间或卫生间。 何伟:嗯….那么你是指….卫生间吗? 爱丽丝:对啦!不好意思,也许中国人说英语不常用restroom 这个词。 何伟:就是的,我们常说toilets 或washroom 。不过,厕所在哪里。 爱丽丝:知道了,我一会儿就好! 何伟:没问题,你不必赶的。 Section A 3a 欢乐时代公园————总是欢乐时光 [ 爱丽丝和何伟在太空世界] 爱丽丝:我不知道我们接下来该去哪里。 何伟:去玩玩那边那个新项目怎样?

爱丽丝:啊…..看上去挺吓人的。 何伟:勇敢些!我保证会很好玩!如果害怕就喊出来或抓住我的手。 【乘坐后…..】 爱丽丝:你是对的,这真好玩!我起先有些害怕,但喊叫真管用。何伟:瞧:这并不糟糕,对吧?你需要去尝试,否则永远不会知道你能行。 爱丽丝:是这样的,我真高兴自己尝试了这个项目。 何伟:现在你想去水世界吗? 爱丽丝:当然,但我饿了。你知道哪里有又好吃又快的地方? 何伟:当然知道!我建议去水世界的水城餐馆他们做得很好吃。 爱丽丝:太好了,我们去吧! 何伟:[在去水城餐馆的路上,爱丽丝与何伟路过鲍勃叔叔的餐厅] 爱丽丝:你瞧!这间餐厅看上去很有意思。牌子上写着有个摇滚乐队每晚在演奏。 何伟:我们为何不回头过来在这吃晚饭?咱们去问一下乐队演出几点开始。 【爱丽丝和何伟向门口的员工走去】 爱丽丝:劳驾,请问你们乐队今天晚上何时开始演奏? 何伟:八点。那时人总是很多,所以得来早一点才有桌子。 爱丽丝:好的,谢谢! Section B 2b 请问,你可以…..吗?

《英语语言学概论》重、难点提示

《英语语言学概论》重、难点提示 第一章语言的性质 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基本特征(任意性、二重性、多产性、移位、文化传递和互换性);语言的功能(寒暄、指令、提供信息、询问、表达主观感情、唤起对方的感情和言语行为);语言的起源(神授说,人造说,进化说)等。 第二章语言学 语言学定义;研究语言的四大原则(穷尽、一致、简洁、客观);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口语与书面语、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学、语言能力与言行运用、语言潜势与语言行为);普通语言学的分支(语音、音位、语法、句法、语义);;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字、语言与心理学、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第三章语音学 发音器官的英文名称;英语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语音学的定义;发音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元音及辅音的分类;严式与宽式标音等。 第四章音位学 音位理论;最小对立体;自由变异;互补分布;语音的相似性;区别性特征;超语段音位学;音节;重音(词重音、句子重音、音高和语调)等. 第五章词法学 词法的定义;曲折词与派生词;构词法(合成与派生);词素的定义;词素变体;自由词素;粘着词素(词根,词缀和词干)等。 第六章词汇学 词的定义;语法词与词汇词;变词与不变词;封闭词与开放词;词的辨认;习语与搭配。第七章句法 句法的定义;句法关系;结构;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并列结构与从属结构;句子成分;范畴(性,数,格);一致;短语,从句,句子扩展等。 第八章语义学 语义的定义;语义的有关理论;意义种类(传统、功能、语用);里奇的语义分类;词汇意义关系(同义、反义、下义);句子语义关系。 第九章语言变化 语言的发展变化(词汇变化、语音书写文字、语法变化、语义变化); 第十章语言、思维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定义;萨丕尔-沃夫假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异同。 第十一章语用学 语用学的定义;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语境与意义;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合作原 320240*********

语言学概论真题及答案_语言学概论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 文学院新闻学14级4班陈秋霞2014033004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0分) 1、语言是由人的发出的有的声音。 2、是否能够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3 4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B、音位C、语素D、音节 2、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系叫()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3、发音的时候。声带振动,发音部位之间形成的窄缝比较大,气流略有摩擦。这样发出的音叫() A、元音B、半元音C、浊擦音D、塞擦音 4、汉语的“我”,翻译成英语在不同的句子成分中,分别是“I ”、“me ”、“my ”、“mine ”,这里使用的语法手段是() A、重叠法B、重音移动法C、异根法D、外部附加法 5、能够充当句法结构的结构成分的语法单位是() A、语素B、词C、句子D、句群 6、现代汉语属于() A、比较语言学B、共时语言学C、历时语言学D、一般语言学 7、现代汉语属于()

A、比较语言学B、共时语言学C、历时语言学D、一般语言学 8、汉语“帽子”、“棋子”两个词() A、前者是复合词,后者是派生词B、都是复合词 C、前者是派生词,后者是复合词D、都是派生词 9、根据构成词的语素数量的多少,把词分为() A、单义词和多义词B、类义词和同义词 C、单纯词和合成词D、复合词和派生词 10、下列诸现象中属于构词现象的是() A、汉语的“桌”加“子”变成“桌子” B、汉语的“同学”加“们”变成“同学们” C、英语的“help ”(“帮助”,现在时)加“ed ”变成“helped ”(“帮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探究”课题实施方案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课题实施方案 富县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它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的重要任务。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于2007年秋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我校经过新课程培训和两轮高中新教材的教学试验,已经有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有效教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就面上而言,尽管起用了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新的语文教材,高中语文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有必要启动此项研究工作。 二、课题重要概念的界定 1、“教学”:一般意义上,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本课题所讨论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课堂教学中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范畴。所谓“有效”侧重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发展与进步。其相关标准如下: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目中有“人”,教学有对象意识,能因材施教;有“全人”概念,教学旨在努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其达成度力求能够检测,以体现教学效益的优劣;反对简单的量化和过于量化。 ●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地域教学形成基本的准备、实施、评价策略。 3、“课堂有效教学”: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 4、“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本课题所强调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力求在课堂上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 5、“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指在语文学科基本素养形成的基础上,使学生汉语言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优良精神建模的形成,有利于优良阅读生态的改善,有利于学生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高考。

unit3课文精讲

UNIT 3 My Hobby Section A(P53--54) 一、重点词汇: 1、certainly (adv.) “当然,确定”——同意某人时一般可直接了当地回答。 (在表示委婉请求的问句中,肯定回答也可用certainly等词) 同义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ertainly的否定词为:“__________________ . 当然不是。” ——集邮一定很有趣! ——当然了。 2、time ① “时间”(不可数名词)。如:在空闲时间(P55) ② “次数”(可数名词)。如:一天三次(P6) ③ “时代”(可数名词)。如:特殊时代(P53) 3、valuable (adj.)“有价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常有价值的 它们中有些非常有价值。(P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点短语: ①learn.........from.......... 向.......学习.......... (learn后接学习的内容,from后接学习的人或物) 我们可以从邮票中学到很多有关人、地方、历史和特殊时代的事。(P5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我们应该相互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应该学习照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感兴趣(后接名词或动名词) 我对运动感兴趣。(P5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型: 1、What things do you love doing ? 你喜欢做........东西?(things 作doing 的宾语 ——你喜欢收集什么东西?(P53) ——我喜欢收集油画。 三、重点语法: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一、语言与言语得区别与联系。 (一)语言与言语得区别 1、语言就是表达思想得工具、就是交际得工具,言语则就是使用语言工具得行为与结果。就这一点而言,它们就是工具与对工具运用得关系。 2、言语就是个人得,语言就是社会得。言语就是个人得言语行为,以个人得意志为转移,因而言语具有个人因素。可以说,每个人说话得嗓音、每个音得具体发音、每个人使用得词语与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个人得特色,而且每一个人每一次说话都可能就是不同得。语言就是属于社会得,语言要遵循一个原则:全社会都能顺利地进行交流。语言就是从言语中归纳出得一套标准、准则得系统,就是音义结合,由词汇、语法构成得一个完整得体系,因而它具有社会因素。 3、语言就是有限得、封闭得,言语就是无限得、开放得。语言得材料、规则就是有限得,相对稳定得,因而也就是相对封闭得。如现代汉语有400多个音节,上千个语素,几十万个词,语法规则更加有限。汉语如此,其她语种无不如此,其音位、词汇、语法规则都就是有限得。而且变化缓慢,相对稳定。 言语得开放性,则表现为利用有限得材料与规则造出所需要得无限得句子。从组合关系上讲,其长度可以就是无限长得(从理论上讲)。(如:学生。就是学生。就是中文系得学生。她就是中文系得学生。……她就是闽江学院中文系二年级一班得学生。……)人们可以利用聚合关系来替换语言链条上得各个环节,因而即使在句子得长度相同得情况下,仍然可以造出各种各样得句子来。(例如:①我们热爱祖国。②她们喜欢唱歌。③小张爱好音乐。……理论上讲可以就是无限得) 数量有限得语音形式与语义内容结合成语素。数量有限得语素构成数量有限得词语。数量有限得语法规则支配数量有限得词语,造出无穷无尽得句子,这就就是言语得无限性。语言得有限性,免除了人们不必要得过重得记忆负担;言语得无限性,使人们能够造出各种各样得句子,充分满足交际得需要。 (二)语言与言语得联系 语言与言语又有非常密切得联系。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就是语言存在得形式。语言就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得,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就是对言语得规范,语言来源于言语而又作用于言语,言语或言语行为必须遵循一定得规则——语言规则。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则,就会造成交际得障碍。 二、如何理解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得交际工具 人类社会得交际工具很多,除了语言之外,人类还使用其她得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身势、表情等,这些非语言得交际工具,也都在交际中发挥一定得作用,但就是它们在交际中得重要性与灵便性远不能与语言相比。 1、文字就是记录语言得书写符号体系,它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与空间得限制,大大增强了语言得交际功能得发挥,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得作用。但就是,文字在交际中得重要性远不能与语言相比。 (1)文字就是辅助性得,处于从属地位。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与发展。 (2)人类语言得历史与人类社会得历史一样漫长,而文字仅有数千年得历史。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得语言比有文字得语言多得多。 因此,文字就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得一种最重要得辅助性交际工具。 2、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就是在语言与文字得基础上产生得,就是更加后起得交际工具,离开语言与文字,它们就不能独立存在。这些交际工具都有特殊得服务领域,使用得范围相当狭窄,表达得内容极其有限,而语言得服务领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计划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 设计者姓名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研究学科语文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造就了中国辉煌的文化,而古典实词更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现在信息化时代,生活节奏加快,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还比较浅显。如何提高高中 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使学生更好的继承这一璀璨的民族文化硕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 文素养是值得我们去积极探索尝试的。 2、课题的意义: 对中国古典诗词学习、探究、鉴赏,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同时对于学生高考语文应试成绩的提高也会有好的帮助。 3、课题介绍 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篇章灿若星辰,涉及的内容无限广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若干个名家的诗词入手,首先探究其写作背景,再分析其表达技巧和思想内涵。从多角度、多侧面来探 究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重要的是学生在此研究性活动中有感悟、有收获,而不在于教师的讲 解和传授。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知识与技能:

(1)增进我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4)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传承我国传统诗词文化,不让它流失。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 (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1、学生对研究问题有一定的兴趣。 2、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3、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4、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比较熟悉。 5、学生有一定的好奇心,思维活跃。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更深刻地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 2、在了解古典诗词类型和风格的基础上,能够结合作者生平来分析诗词的动人之处。鉴赏

(新)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课文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在湄公河下来的旅程 PART 1 THE DREAM AND THE PLAN My name is Wang Kun. Ever since middle school, my sister Wang Wei and I have dreamed about taking a great bike trip. Two years ago she bought an expensive mountain bike and then she persuaded me to buy one. Last year, she visited our cousins, Dao Wei and Yu Hang at their college in Kunming. They are Dai and grew up in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near the Lancang River, the Chinese part of the river that is called the Mekong River in other countries. Wang Wei soon got them interested in cycling too. After graduating from college, we finally got the chance to take a bike trip. I asked my sister, "Where are we going?"It was my sister who first had the idea to cycle along the entire Mekong River from where it begins to where it ends. Now she is planning our schedule for the tri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