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人格:德莱加认为人格是个体持久的、内在的特征系统,该系统促进了个体行为的一致性。

2 、特质:是指用于区分人和物的特征或品质,尤其是指一种或多或少相一致的行为模式。其一特质是指个体行为上的规律性或广泛的一致性。其二作为人格基本单元的特质以及用以描述个体差异的特质词,具有广泛的应用。

3、人格障碍:是一种明显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的认知方式的,稳定、慢性、不适应的感知、思维、情感或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可以严重损害一个人在社交或职业场合的功能,并造成显著的痛苦。

4 、A型人格:又称A型行为模式,描述了个体对其身体和社会环境作出反应的总的一致性行为方式,它被概括为一个人陷入在短而又短的时间里干多而又多的事情的不断斗争进取的境况中所表现的行为模式。(要素:无缘无故的敌意、攻击性、争强好胜、总是感到时间紧迫、没有耐心、行色匆匆、不停地去实现并不明确的目标、讲话和运动迅速而莽撞)

C型人格:与A型人格相反,主要特点是不表现出愤怒,而将愤怒藏在心里并加以控制,习惯于自我克制追求完善。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别人过分合作,对别人过分有耐心,尽量回避各种冲突,不表现负面的情绪,屈从于权威等。

5、认知失调理论:⑴假定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性的趋向。⑵当认知的不一致就意味着认知不协调或失调。⑶认知失调的本质:两个认知要素是相关的且是相互独立的;可由一个要素导出另一个要素的反面,这两个认知要素就是失调关系。

6、集体无意识概念:根据荣格的理论,是若干年前人类祖先的经验沉积物,这些保持在脑中的祖先经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种族记忆”、“初级印象”或“原始意象”。

7、高峰体验:马斯洛提出高峰体验是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时体验,

8、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这种学习指个体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就可以习得这种行为。(班杜拉提出)

9、艾森克三因素结构理论:①外倾—内倾②神经质—稳定性③精神质—超我机能。

10、图式:是由一些类别构成的知觉世界的方法,是帮助人们知觉、组织、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认知结构。

11、奥尔波特特质论:奥尔波特将特质定义为“心理结构”,它是个体的“神经特性”,“能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能发动并主导等值(意义上一致)形式的适应行为与表达行为”。他将个人特质按其在人格中普遍程度分为三类: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二、简答题

1、人格研究的方法

⑴临床研究⑵相关研究⑶实验研究⑷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2、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⑴个体差异:①人格的构成②人格的发展和改变③人格的过程和行为

⑵心理的普遍性

3、艾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关键:心理社会

人格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的文化和个体的教养。

4、幼儿期人格发展的具体问题有:

⑴排便训练问题⑵攻击性与性的社会化问题⑶好奇心和寻求信息

5、弗洛伊德认为超我包括从社会习得的道德态度,一部分成为良心,另一部分成为自我理想。他将压抑视为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的基石。

6、人格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⑴奥尔波特:提出了人格特质的含义,将个人特质按其在人格中普遍程度分为三类: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⑵卡特尔: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⑶艾森克:人格结构的三个维度①外倾—内倾②神经质—稳定性③精神质—超我机能。

7、凯利的个体建构理论:

⑴最高公设——“人是科学家”,人可以预测未来即构念。

⑵凯利将构念视为人格建构的单元,其主要功能是用以描述、理解、预测事件的发生。构念是个体在其生活中通过对环境中的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所形成的观念。构念系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例如,“好—坏”、“成功—不成功”。

⑶人们产生心理障碍是因为他们构念系统的紊乱,而不是过去创伤经验的残留,当人们不能预期未来的事件时就会产生焦虑,一般采取固定角色疗法。

8、人格障碍的其他疗法:

⑴生物医学治疗,包括精神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

⑵团体治疗,包括婚姻家庭治疗和社会性支持团体。

⑶人际关系疗法。

9、简述当代人格理论的发展趋势:

⑴该领域正在形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个体模型。

⑵部分不同流派的理论家,表现出对其他理论观点所强调的理论感兴趣。

⑶是对生物学研究发展的重视。

10、简述人格五因素理论:

一般的,人格结构的五个因素指的是外倾性、神经质、宜人性、严谨性和开放性。

外倾性反应了个体神经系统强弱及其动力特征

神经质反应了个体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及内心体验的倾向性

宜人性反映人性中的人道主义方面及人际取向

严谨性反应自我约束能力及取得成就动机和责任感

开放性反映个体对经验的开放性、智慧和创造性程度及其探求的态度。

11、简述阿德勒的人格动力的理论内涵:

⑴自卑感和追求优越:①自卑感:阿德勒认为一般的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②追求优越: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是为了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种努力,而并非一种要超越他人的欲望。

⑵创造性的自我:是指人格中的自由成分,它使得个体能在可供选择的生活格调和追求目标之间进行选择。

⑶出生顺序与父母态度:①出生顺序的影响;②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12、简介主题统觉测验及其应用:

主题统觉测验是施测者对被试展示一系列不同场景的图片,被试根据这些图片描述一个故事,包括图片中的人物想什么、做什么,施测者评价故事的结构和内容,评价被试描述的个体行为,并试图发现被试关心的问题、动机及其人格特点。

其作用(应用)是能够投射出人际关系中的某些情感问题及其人格方面的问题。

(TAT评估人格的基本假设是:被试在同性的人像上投射自己能接受的冲动,在异性的人像上投射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

13、简述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⑴逃避自由:现代民主的兴起使人们获得了自由感,但是这种极端的自由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使我们无能为力。

①逃避的手段一是诉诸权威主义二是破坏(独裁机制)。

②积极的自由:自发性是达到积极自由、使自己的情感和智力得到表达的关键。

⑵社会性格和社会潜意识:

①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性格,另一部分是社会性格。

②个人潜意识和社会潜意识:社会潜意识包含着该社会所持有的思想和感情,不容许个人有所觉知,它是个人带有社会制约性的过滤过程的产物。它只允许符合社会需要的某些思想感情存留于意识之内,而把不和社会要求的观念情感排斥于意识之外。

14、简介罗特社会学习理论中行为预测理论和预测公式:

罗特认为,我们主要的或基本的行为模式是在社会情境中获得的,个体在寻求满足时必须有他人作为没接,一个人的行为不只由行为之后的强化所决定,而且还取决于对所选择的行为将导致强化的预期。

预测公式为行为潜势=预期×强化效价。

①行为潜势:是指在达成某种目标的特定情境中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②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某种特定情境中以某种方式行动就会产生预测强化所抱的信念。

③强化效价:指某一物品或结果对某个特定的个体的个体具有的心理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

④心理情境:即它是如何对特定情境进行解释和定义的

15、简介认知方式理论的新进展:

⑴柯里的洋葱模型:洋葱模型的第一层面为“学习偏好”,第二层面为“信息加工防护”,第三层面叫“认知性人格方式”。

⑵瑞丁的认知方式两大家族及认知控制模型:最级水平是潜在的初级资源——过去经验和知识的记忆;次级水平的是认知控制。

⑶斯腾伯格的心理自我管理理论:按管理的功能、形式、水平、范围、和倾向将思维方式分为5个维度和13种方式。第一维度是管理的功能,第二维度是管理的形式,第三维度是管理的水平,第四维度是管理的范围第五维度是管理的倾向。

16、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是怎样的:

人格的形成是由个人、行为和环境三个因素交互作用决定的。用三因素交互因果作用来解释心理社会功能。

17、什么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来源有哪些?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的事件通过施加某种控制的方式进行行为表现的能力的信念。

自我效能的来源由四种基本的信息来源构成。分别是⑴“掌握性经验”(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⑵“替代性经验”⑶“社会劝导”⑷“身体和情绪状态”。

三论述题

1、试论决定人格的因素及其作用

答:⑴人格发展的天性:

①遗传与进化是人格形成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

②遗传基因对人格发展影响的程度是通过身体的生理机能直接起作用;

③大多数人的人格特征是由多种基因交互作用决定的;

④教育和环境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人格

⑵人格发展的教养

①人格发展的共享与非共享环境

②教养方式与人格差异。权威性放纵性民主性

③父亲角色的重要性

⑶人格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

⑷人格发展中天性与教养的交互作用

①同样的环境经验对具有不同遗传构成的个体影响不同

②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可能会唤起不同的环境反应

③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会寻求、改变、和创造不同的环境

2、结合实际,论述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正是内部稳定而有机的人格结构的反映。

这种理论主要强调三个方面:

①情境的具体性。个体的行为被视为具有高度的可变性和相对的情境具体性。

②强调人类认知机能的鉴别力。人们一般都能识别与不同情境有关的奖励和需要,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

③强调人格机能适应性的自我调节方面。即人们是怎样通过改变自己的机能,来满足某个特定的情境需要。

米歇尔进一步指出,我们遇到的事件会与一个复杂的认知——情感单元发生交互作用,并最终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所谓认知——情感单元其实指的是所有的心理表象,它由人格中的五种特殊元素组成:编码方式,预期和信念、情感、价值和目标、能力与自我调节。

⑴人格系统的认知—情感单元

认知—情感单元,指所有的心理表象,由人格中的特殊元素组成:

编码方式;预期和信念;情感;价值和目标;能力与自我调节系统。

⑵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的框架结构

①两个基本假设:

a长期的可及性的个体差异。CAPS首先假定,人们在稳定的易接近性即特定的认知和情感心理表征或单元激活的难易程度上存在差异。

b单元间稳定关系组织的个体差异。CAPS模型的第二个假设指出,个体的差异不仅反映了具体认识和情感的可及性,而且反映了单元中“关系组织”的区别性。

②人格的多水平分析:

第一个水平是人格的心理加工系统,具有在内部能够被激活的人格结构和“加工动力”;

第二个水平是行为表达,它可通过系统的表达和显示在个体独特的“行为”水平上观察到,并在不同个体身上展开;

第三个水平是关于人格和人的行为“知觉”,包括个体的自我知觉;

第四个水平是由一个代表个体生活空间的稳定的个人情境组成;

⑶人格的认知结构

图式;原型;对人格中认知成分的分析。

3、论述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

⑴罗洛梅指出,人既是经验的主体又是经验的客体。客体以为着我们是物理的存在,事情因此而在我们身上发生。主体不单是单纯的拥有经验,而且还按照自己的经验去解释、评价并作出选择,我们赋予自己的经验以意义。

⑵罗洛梅认为人是一种能自由选择、自我决定、自我负责的存在。

并提出存在有四个基本因素:

①自由是存在的基础,是人格的基本条件。

②个体性是自我的前提。个体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

③社会整合是完整存在的条件。

④宗教紧张感是人格完善的动力。

⑶罗洛梅阐述了人类存在的六种本体论特点:

①自我核心,指一个人本质上不同于别人的存在,即人的唯一性。

②自我肯定,指一个人保存自我核心的勇气。

③参与,指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必须不断与别人交往,加入到其他个体中去,同他人建立和保持必要的相互关系。

④觉知,指一个人对自我核心的主观认知。

⑤自我意识,这是觉知表现在人类身上的一种独特形式,是人领悟自我的一种独特能力。

⑥焦虑,指人的存在面临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4、试比较分析存在主义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并谈谈你对健康人格塑造的认识。

答:⑴共同点:

①人有自由意志,所以能对他们的行为负责。

②研究人的最恰当的方法是研究完整的主观经验的现象学。

③要理解人,必须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任何形式的元素论都是对人性的歪曲。

④人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任何对于动物的认识都不能用来认识人。

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此对一个人的认识不能用来认识其他人。

⑥享乐主义不是人的行为的主要动机。人不是趋乐避苦的,人追寻的是以个人成长为特征的、有意义的生活。

⑦本真生活比非本真生活好。

⑧因为人有诸如自由意志这类独特属性,所以不能用传统的科学方法来对人进行有效的研究。需要创建一门新的、独一无二的人文科学。

⑵区别:

①对人性的假设。人本主义者认为人根本上是善的。存在主义者把人性看成是既善又恶的,人生来就有的唯一属性使其有选择存在性质的自由。

②存在主义者认为意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是非常重要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不会太多的研究死亡对人的存在的意义。

谈谈你对健康人格塑造的认识。

⑴创造的紧张是人格健康的必要条件;

⑵创造性的人格调整是解除心理困境的出路;

⑶同焦虑作斗争,找回失落的自我;

⑷成为一个有创造性勇气的人;

⑸力量是形成善恶人格的基础。

5、试论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罗杰斯认为: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个体和环境互动的许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⑴积极关注的需要:即个体需要别人的关注、赞赏、接受、尊敬、温暖和爱。

⑵价值的条件:即个人体验到关注的条件。

⑶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即无论儿童做什么父母都给予全部的、真正的爱。

⑷人格适应:自我实现者

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①自我实现的人坦诚对待自己的经历

②自我实现的人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

③自我实现的人能深刻而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感。

6、如何运用人格资源维护健康

⑴乐观的解释方式,乐观的解释方式与健康呈正相关,与疾病呈负相关。

⑵乐观的性情,乐观的性情可以被界定为一种相信自己在生活中将会体验到积极结果的稳定倾向。

⑶自我效能感,强大的自我效能感与良好的健康状况、较高的成就水平以及更多的社会融合有关。

人格心理学笔记3之新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章新精神分析理论 一、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并非指完全个人的或个别差异的心理学。他所指的个体是一个与社会、与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有自己独特的目的、寻求人生意义、追求未来理想的和谐整体。 (一)阿德勒的理论观点 阿德勒对人格方面的重要贡献:寻求优越、自卑与补偿、社会兴趣、创造性自我、父母在人格发展上的作用以及出生顺序的影响。 1. 寻求优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寻求优越的概念来说明人类的主要动机。寻求优越始于自卑,他认为每个人一出生就有着深刻的自卑感,该自卑感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在阿德勒看来,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优越感来克服生活中的障碍,克服自卑感。 一个人越自卑,寻求优越感的要求越强烈。阿德勒把商业成功看作是寻求优越感的表达。但过度自卑会产生自卑情结:他们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差的太多,以至于产生一种无助感,而不是驱使自己去建立优越感。过度自卑的儿童和成人会拒绝或远离挑战而不是去战胜他们。他还认为,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的人通过社会兴趣来表达对优越感的寻求;相反,自我调节差的人是通过损害他人利益的自私行为和追求个人名誉来寻求优越感。 为了克服自卑,一个人会通过“追求卓越”来实现人生完美的发展目标。但是,也会出现病态反应—优越情结。优越情结是指力争上游过程中一味地要高人一等,以胜过别人为人生乐趣,待人倨傲、喜人奉承,时常以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优越情结与自卑情结实为一体的两面,均为病态。 2. 自卑与补偿 (1)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把性本能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而认为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动力。自卑感驱使人产生对优越的渴望。阿德勒把自卑与补偿看作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 (2自卑感起源于个人生活中所有不完全或不完美的感觉,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障碍,不管是真实的障碍或想象的障碍。(补偿或超补偿就是直接指向于个人真实的或想象的自卑感) (3)对自卑感的补偿有两条基本途径: A. 觉知到自己的某种缺陷后,集中力量在缺陷处发展其功能。如体弱者通过持久的 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B. 承认自己的某种缺陷,发展自己的其他机能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例如,失明者 通过发展听觉或触觉来进行弥补。 (4)阿德勒认为,个人的自卑感起源于婴幼儿时期的无力、无能和无知。婴幼儿完全依赖成人才能生存,所以生命之初就有自卑感。有了自卑感,人也就有了补偿的需要;不断地补偿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努力。一方面感到自卑,一方面又有优越目标的引导,这种一推一拉的过程持续不止,这就是一个人发展的基本动力。 (5)自卑感一方面是积极的驱动力,同时也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沉重的自卑感可能使人产生无助感,束手无策,心灰意懒,甚至导致万念俱灰、万事皆休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自卑感便成了阻碍个人积极成长的障碍力量和破坏力量,阿德勒称这种情况为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指个体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差得太多,以至于产生一种无助感,而不是驱使自己去建立优越感。[情结是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包括观念的和情感的)聚集在一起,缠绕在一起,

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整理

现代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范型: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人格结构:是研究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 4.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5.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6.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7.里比多:即为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泛指心理活动的能量。 8.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9.潜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0.意识:人格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12.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1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14.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5.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16.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7.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18.梦的分析: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19.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20.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21.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2.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2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24.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25.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26.显在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产生情景性神经症。 27.基本焦虑: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潜伏着的危险因素。 28.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29.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 30.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31.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32.动力特质:是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 33.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4.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5.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36.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3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38.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 39.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之为约拿情节。 40.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41.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42.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43.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 44.原型: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概念 心理:只要属于精神现象,都可以归之为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人格: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个性。 认知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对信息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对最理想的人类技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能使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大小、形状、距离、立体和方位等知觉。 适应: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 情绪记忆:是指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由于它主要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故又叫工作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表象: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即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分配:注意的分配即根据任务要求,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于不用的对象。 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称为心情。 情绪智力:用来表示情绪和理智结合起来对事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道德感:是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趋避式冲突: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它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式冲突。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行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有效的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判断,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

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

人格心理学 1人格的含义 1-1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1-1-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1-1-2性格和人格相互联系又区别,性格是个人的品行与其有道德评价含义的心理品质,是人格的下位概念,强调人社会层面和价值观的成分较多。 1-1-3詹姆斯对人格的层次性定义认为自我是内在的人格,第一层次是物质的自我,第二层次是社会的自我,第三层次是精神的自我、第四层次是纯粹的自我。 1-1-4阿尔伯特在《人格》中收集了50条人格定义分为集合式定义、整合和完形式定义、层次性定义、适应性定义、个别性定义、代表性定义六种。 1-2人格的基本性质: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共同性。 1-2-1人类文化学者把同一文化所陶冶出来的共同人格特征成为群体人格或众数人格。在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中,人格心理学家更注重的是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稳定性反应在人格的形成方面、表现方面、特征方面。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教育目的就在于提高健康人格的功能性,使人的生活中获得积极的行为结果。 2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 2-1精神分析流派 2-1-1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本能的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人格界定:没有对人格进行明确的界定,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体。潜意识是某些被排斥于意识之下的心理内容和过程。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决定人的大部分行为,在早期,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潜意识。 人格结构: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间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地形学模型将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部分。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应,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前意识指没有浮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也称为无意识,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中心概念。结构模型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本我是原始的潜意识的本能,是基本的驱力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从本我分化而来,是人格中有组织合理的现实的取向系统,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从自我中分化而来、道德化了的自我,有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遵循道德原则。 人格动力:弗洛伊德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全部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本能的支配。他将本能分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前者代表心理活动的性欲成分后者代表破坏成分。与生的本能相联系的一切能量成为力比多。 人格发展: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主要是性本能的发展,他的理论是被称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人格的发展过程是性心理的发展过程,身体快感作为五阶段划分的指标,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 研究主题:①梦心理学,梦改装欲望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四种:凝缩,置换,象征,润饰。 ②焦虑:焦虑的唯一功能是向自我发出危险信号,三种焦虑: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对应的根源是现实本我和超我。③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地采用的非理性的、歪曲现实的应付焦虑、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方式,是自我的机能。首次系统的整合防御机制的心理学家是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概括防御机制有五个重要特征:1)具有控制冲突及情感的作用。2)在潜意识层面进行。3)在各种机制之间互有差别。4)尽管防御通常带有精神病状的特点,但它是可逆的。5)既是适应性的也是病理性的。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人的心理包括____和____两大类。() 2.感受性是指可机体对____的感觉能力,它的大小通过____来度量。() 3.意志行动的基本心理过程包括____和____。() 4.根据情绪产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外部表现,可把情绪分为____、____、和____。() 5.个性心理特征中最稳固的成份是____。() 6.动机冲突表现为三类:____、____和____。() 7.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___于___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从此,心理学便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输入和编码的不同,储存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三种____、____和____。() 9.感觉的基本规律是感受性与感觉阈限____。(成反比关系) 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横座标代表____,纵座标代表____。(天数、记忆保持百分数) 11.思维的特征是____和____,____是思维的工具。() 12.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 13.注意的特征是____、____。() 14.“一目十行”属于注意的____品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属于注意的____品质。() 15.情感的交际功能主要通过表情实现,表情有三种形式:____、____、____。() 16.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按照其重要的顺存分为七类,即最低层是____,最高层是____。() 17.巴甫洛夫通过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各种特性的研究指出,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具有三个特性____、____、____,三者的不同结合,构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并且认为,这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古希腊人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____、____、____、____是相对应的。() 18.性格是由各种不同的特征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人们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性格结构,即____、____、____、____。19.德国心理学家____对遗忘进程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____。() 20.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____,它具有____、____和____三种功能。() 21.情绪通常是指与____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是指与____相联系的体验。() 22.智商是____和____正比,智商等于100,表示这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是____。() 23.性格是一个人对____和____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24.个性的基本特征是____和____和社会制约性。() 25.知觉是人脑对____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反映。() 26.性格特征主要有四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 27.美国心理学家____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其中____是最低层次的需要,____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28.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___、和____三个方面。() 29.性格按心理倾向分为____和____。() 30.心理学是研究____及其____的一门科学。() 3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____和____。() 3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客观事物的____和____。() 33.思维的基本过程和记忆最重要的品质分别是____和____。() 34.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____、____和调节功能。() 35.思维的基本特征是____和____性,____和____是其的基本过程。() 36.____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其中____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37.____功能、____功能和____功能是注意的三大功能。() 38.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和____。() 39.思维的特征是____和____。() 40.思维的基本过程是____,思维按水平分为____、____、____三类。() 41.情感的功能是____、____和____,其外部表现称____。() 42.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___于___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3.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很多,最基本、最常用的是____和____。() 44.情感按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____三种;按社会内容分为_____。() 45.智力的核心是____。()

郑雪--人格心理学 读书笔记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 人格--简单的说,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个体差异。(至今学术界对这个概念的内涵还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其意指面具、脸谱。 人格的现代定义: 1、罗列式---是一切生物个体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有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整合的或完形的 3、层次性定义 4、适应性,受达尔文影响 5、区别性 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本书的人格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一个个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着一定组织和层次结构的模式,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2、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是人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3、相对稳定的,在时间上的前后一贯性和空间上的普遍性。同时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 4、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八个主要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体系: 1、古典精神分析 2、新精神分析 3、特质论 4、行为学习论 5、交互作用论 6、生物学论 7、人本主义 8、认知论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6 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1937年,奥尔波特发表《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理论--26 1、人格的前科学理论 前科学理论--日常生活经验,非正式、系统理论。 科学理论--有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要求客观性、逻辑性、系统性等。 5、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精准性、可检验性、概括能力、简洁性、逻辑一致性、有用性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1’*20=20’二、判断:1’*10=10’ 三、名字解释:5’*4=20’四、简答:5’*5=25’ 五、论述:10’+15’=25' 第一编:人给格心理学导论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研究的主题:人性哲学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成因人格改变人格测量 第二章:人格理论的学习要领: 第三章:人格的界定: 1.人格:(阿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生理系统的动态组织,他决定了此人对其他环境的独特适应。(人格是个性与共性的结合。)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取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特征。反映了个体差异性与共性的对应。 气质: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 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人格的基本性质的四个方面: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3.人格的基本性质: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系统性 第四章:人格成因: 1.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1)遗传与生理因素: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 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③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 用的结果。 2)家庭与早期经验: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他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②父母 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③父母在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的影响和 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社会遗传性” 3)学校与社会文化: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 特征;②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 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4)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人格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 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第五章:人格心理学发展趋势 第二编:经典精神分析学派; 第一章:弗洛伊德的经典分析理论 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 1.人性观:1)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 2)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3)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 2.人格界定:潜意识深度心理学=潜意识的心理学 3.个人结构:1)地形学模型:人格结构由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构成。意识是人对客 观现实的自觉地反应;前意识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潜意识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2)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 1、成就动机:就是想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创造出优异业绩的那种动机,即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去完成目标的一种动机。 2、课堂教学程式: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而采取的一定的教学组织与操作形式。 3、心理效应:指由于某种刺激或作用的影响使得人产生相应于这种刺激或作用的心理效果或反应。 4、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5、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7、认知活动: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8、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9、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任何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 10、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11、观察法:有计划的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以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12、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的形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问题的联系或关系的方法。 13、测验法:测验法是应用标准化的量表考察、测定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点以及心理差异的方法。 1、情绪: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挫折:一个人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者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4、意志: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2、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与特征。 3、意识状态:是指能够被主体清晰觉知到的心理活动,是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心理的主要方面和基本状态。1.动机: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2.需要: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3.气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特征。4.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四、简答题 1、个体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 个体心理由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部分构成(3分)。 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心理状态主要包括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注意状态和应激状态;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3分) 2、心理行为的关系怎样? 答:心理与行为是不同的,这表现在:首先,心理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而行为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其次,心理是一种内隐的观念形态,行为则是一种外显的躯体运动和生理变化。(3分) 心理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现在:第一,心理支配与调控行为。第二,行为表现与反馈心理。(3分) 3、人的心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人的心理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分)。人的心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2)心理现象的观念性;(3)心理活动的主观性;(4)心理反映的能动性;(5)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每个特征1分)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下面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四道德性原则。(6分)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有哪些? 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有一、刺激变量;二个体变量;三反应变量(每点2分,共6分) 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一选择和确定课题;二确定研究设计;三搜集资料;四分析资料;五做出结论(每点1分,共6分) 7、简述成就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心理学笔记第三章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95页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基础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 1、包含三个方面: 1)心理的种系发展: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 2)心理的种族发展 3)个体心理发展:个体人类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2、心理发展的性质: 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方向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3、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是本质特征。 4、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第2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层层递进的关联,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发展心理学大多采用横向研究设计 3、纵向研究设计师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纵向跟踪研究。 4、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跨文化比较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的整合、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第3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200页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

2、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环境决定论。华生是观点代表人物 3、二因素论观点是:心理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4、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的理论被称为是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班杜拉(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 5、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维果茨基 6、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代表:维果茨基,他认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1)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 2)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 3)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a.最近发展区 b.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c.学习和指导的 最佳期限 以个体的发展成熟为前提 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 条件 7、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观点203页 1)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 构学说 图式(认知结构)、同化、顺应、平衡3)心理起源于动作,是主题的主动发展趋向 4)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 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205页 1、皮亚杰把认知(智慧)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

人格心理学复习材料

论述题: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性格的类型论与特质论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从与自陈测验相比较的角度,谈谈投射测验的特点。 3.如何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你现实生活中的一位亲人或朋友进行性格方面的描述。 4.试述评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 5.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荣格的性格类型论进行述评。 6.述评测量性格的方法。 7.埃里克森自称是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你如何理解。 8.能力是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谈谈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自己具有什么能力。 9.评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0.述评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11.简述弗洛伊德的性格理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理论进行评价。 12.试述成功智力理论。 13.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分歧有哪些。 14.什么是能力?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 15.评述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6.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试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进行述评。 17.谈谈你对西方“Big Five”模型与“FFM”的理解。 18.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失调。”对此你怎样理解。 19.述评人格五因素模型。 20.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该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你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如何理解。 简答题: 1.人们对气质的含义主要有哪几种意见? 2.简要说明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的功能。 3.简要说明罗杰斯提出的“机能健全的人”具有哪些特征。 4.简要说明能力和知识的关系。

(综合版)同等学力心理学全国统考复习资料复习课程

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伴随状态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间接的认识。揭示本质属性。 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概念: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情绪过程: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 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活动 ●个性倾向性: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兴趣、理想、动机、世 界观、信念。 ●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研究方法: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描述研究: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 相关研究:测量两个及两个以上事件研究方法或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非实验性研究方法。相关不代表因果关系。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实验研究: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或创设条,以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进而被试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其他:心理测验法、自我报告法、内容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社会测量法、元分析法。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精神分析的研究:早起弗洛伊德的理论研究人的意思、潜意识,找到各方的批评。20世纪30年代,安娜、克莱因、埃里克森,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不像弗洛伊德以精神异常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而不是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把青少年看成力必多活动的高潮时期,而不是过分强调它在儿童时期的影响。 行为主义的研究:代表人物是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不关心有机体的内在过程和机制。强调人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人格心理学精品笔记

本人格心理学分为六大章节,分别是: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精神分析范型(上) 第三章精神分析范型(下) 第四章人格特质范型 第五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第六章现象学范型 【部分内容展示】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研究现实的人,探求、描述和揭示个人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并综合诸多足以影响个人的各种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与生物学的、发展的、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和社会的种种交互作用,进而对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作整体性解释。人格心理学所探讨的问题十分令人神往;诸如人的本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还是非善非恶的?人的意志是自由的,还是有某种控制不了的原因所决定的;人的性格是一层不变的,还是可以改变的?人的行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以及什么是健康人格、怎样测量人格、怎样改变异常行为等等。这些问题不断地吸引学者们不倦的探索,其研究成果也已不断地广泛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第一章导论 本章主要问题: 1.什么是人格? 2.人格有什么特性? 3.遗传和环境如何影响人格的发展? 4.什么是人格理论? 5.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的领域、方法是什么? 第一节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的定义 活动导入 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研究取向,对人格有不同的定义。有人把人格看成是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有的看成一种控制行为的内部机制,也有的看成是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奥尔波特(1937)曾考察过五十个人格定义。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学者们一致公认的人格定义。以下是国内外一些专家的定义。

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成,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Eysenck,1970) 能加以测量的个体差异的所有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维度的总和。(Byrne,1974) 代表个人或人们的一般特征,说明对情境的反映何以是持久的模式。(Pervin,1980)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Mischel,1986) 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陈仲庚,1986)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黄希庭,1999) 二、人格的特性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在人身上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联系的。人的行为不是某个部分作用的结果,而总是与其它部分紧密联系,协调一致活动的结果。各部分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由自我(self)进行协调和监控。最常见的精神病(schizophrenia)的就是精神内部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的结果。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即从时间上看,一个人的人格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在其幼儿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有相当的一致性;从空间上看,一个人不管在家里、在学校,还是在公共场所,其人格也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因此,我们描述一个人的人格时,总是指他经常、一贯的表现,而不是偶然、间或的表现。如某人具有处世谨慎的人格特征,说明他一贯循规蹈矩,持事稳重。而偶尔他表现出的冒失,轻率,则不是他的人格特征。人格的稳定性使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儿童时期的人格特征推测其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另一方面,人格稳定性并不排斥其发展和变化。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一层不变,而是指较为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性的特征。人格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人格特征随年龄的不同表现方式也不同;二是对个人由决定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如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重大改变、丧失配偶、迁居异地等往往会使一个人的人格发生较大的甚至彻底的改变。三是意志坚强的人通过自我教育也可能塑造自己的人格,使其向理想的方面发展。不过人格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7.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升华、理智化、反向、否认、投射、替代 8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9.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0.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1.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陈式问卷、投射测验 12.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13.人格动力: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马斯洛是自我实现 14.1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15.斯金纳提出了两种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16.罗杰斯“机能完善者”: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和睦相处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8.多拉德与米勒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19.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将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21.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特殊反应、习惯反应、特质、类型四个水平 22.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23.大五人格的维度有: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24.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包括:良好的判断目标、良好的特质、良好的信息、良好的判断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