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专题_数列中的4类探索性问题

难点专题_数列中的4类探索性问题
难点专题_数列中的4类探索性问题

难点专题:破解数列中的4类探索性问题1.条件探索性问题

此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针对一个结论,条件未知需探求,或条件增删需确定,或条件正误需判定,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执果索因,先寻找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再通过检验或认证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在“执果索因”的过程中,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不考虑推理过程的可逆与否,误将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应引起注意.

[例1] 已知数列{a n}中,a1=2,a2=3,其前n项和S n满足S n+2+S n=2S n +1(n∈N*);数列{b n}中,b1=a1,b n+1=4b n+6(n∈N*).

+1

(1)求数列{a n},{b n}的通项公式;

(2)设c n=b n+2+(-1)n-1λ·n a2(λ为非零整数,n∈N*),试确定λ的值,使得对任意n∈N*,都有c n+1>c n成立.

2.结论探索性问题

此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有条件而无结论或结论的正确与否需要确定.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是:先探索结论而后去论证结论,在探索过程中常可先从特殊情形入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来作一番猜测,得出结论,再就一般情形去认证结论.

[例2]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满足:a2n+1=2a2n+a n a n+1,且a2+a4=2a3+4,其中n∈N*.

(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b n}满足:b n=

na n

2n+12n

,是否存在正整数m,n(1

使得b1,b m,b n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的m,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令c n=1+n

a n,记数列{

c n}的前n项积为T n,其中n∈N*,试比较T n与9

的大小,并加以证明.

3.存在探索性问题

此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要判断在某些确定条件下的某一数学对象(数值、图形、函数等)是否存在或某一结论是否成立.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假定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或暂且认可其中的一部分结论,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若由此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结论,其中反证法在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3] 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a 1=35,a n +1=3a n

2a n +1,n ∈N *.

(1)求证:数列????

??

1a n -1为等比数列;

(2)记S n =1

a 1+1

a 2+…+1

a n

,若S n <100,求最大正整数n ;

(3)是否存在互不相等的正整数m ,s ,n ,使m ,s ,n 成等差数列,且a m

-1,a s -1,a n -1成等比数列?如果存在,请给以证明;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规律探索性问题

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未给出问题的结论,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猜想、证明一般结论.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通常需要研究简化形式,但保持本质的特殊情形,从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猜想来探路,解题过程中创新成分比较高.在数列问题研究中,经常是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所提供的信息作大胆的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4]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对一切n ∈N *

,点?

????

n ,S n n 都在函数f (x )

=x +a n

2x

的图象上.

(1)求a 1,a 2,a 3的值,猜想a n 的表达式,并证明你的猜想;

(2)设A n 为数列????

??

a n -1a n 的前n 项积,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不等式A n a n +1

2a

对一切n ∈N *都成立?若存在,求出a 的取值围;若不存在,说明

理由.

难点专题:破解数列中的4类探索性问题答案1.条件探索性问题

[例1] 已知数列{a n}中,a1=2,a2=3,其前n项和S n满足S n+2+S n=2S n +1(n∈N*);数列{b n}中,b1=a1,b n+1=4b n+6(n∈N*).

+1

(1)求数列{a n},{b n}的通项公式;

(2)设c n=b n+2+(-1)n-1λ·n a2(λ为非零整数,n∈N*),试确定λ的值,使得对任意n∈N*,都有c n+1>c n成立.

[解] (1)由已知得S n+2-S n+1-(S n+1-S n)=1,

所以a n+2-a n+1=1(n≥1).

又a2-a1=1,

所以数列{a n}是以a1=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a n=n+1.

因为b n+1=4b n+6,即b n+1+2=4(b n+2),又b1+2=a1+2=4,

所以数列{b2+2}是以4为公比,4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所以b n=4n-2.

(2)因为a n=n+1,b n=4n-2,

所以c n=4n+(-1)n-1λ·2n+1.要使c n+1>c n成立,

需c n+1-c n=4n+1-4n+(-1)nλ·2n+2-(-1)n-1λ·2n+1>0恒成立,

化简得3·4n-3λ(-1)n-12n+1>0恒成立,

即(-1)n-1λ<2n-1恒成立,

①当n为奇数时,即λ<2n-1恒成立,当且仅当n=1时,2n-1有最小值1,所以λ<1;

②当n为偶数时,即λ>-2n-1恒成立,当且仅当n=2时,-2n-1有最大值-2,所以λ>-2,即-2<λ<1.

又λ为非零整数,则λ=-1.

综上所述,存在λ=-1,使得对任意n∈N*,都有c n+1>c n成立.

[点评] 对于数列问题,一般要先求出数列的通项,不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要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遇到S n要注意利用S n与a n的关系将其转化为a n,再研究其具体性质.遇到(-1)n型的问题要注意分n为奇数与偶数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本题易忘掉对n的奇偶性的讨论而致误.

2.结论探索性问题

[例2]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满足:a2n+1=2a2n+a n a n+1,且a2+a4=2a3+4,其中n∈N*.

(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b n }满足:b n =na n

2n +12n

,是否存在正整数m ,n (1

使得b 1,b m ,b n 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的m ,n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令c n =1+n

a n

,记数列{c n }的前n 项积为T n ,其中n ∈N *,试比较T n 与9

的大小,并加以证明.

[解] (1)因为a 2n +1=2a 2

n +a n a n +1,

即(a n +a n +1)(2a n -a n +1)=0.

又a n >0,所以2a n -a n +1=0,即2a n =a n +1. 所以数列{a n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由a 2+a 4=2a 3+4,得2a 1+8a 1=8a 1+4,解得a 1=2. 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n ∈N *).

(2)因为b n =na n 2n +12n =n 2n +1,

所以b 1=13,b m =m 2m +1,b n =n

2n +1

.

若b 1,b m ,b n 成等比数列,则?

????m 2m +12=13? ??

??

n 2n +1, 即m 24m 2+4m +1=n

6n +3

. 由m 24m 2+4m +1=n 6n +3,可得3n =-2m 2+4m +1

m 2, 所以-2m 2

+4m +1>0,从而1-62

.

又n ∈N *,且m >1,所以m =2,此时n =12.

故当且仅当m =2,n =12时,b 1,b m ,b n 成等比数列.

(3)构造函数f (x )=ln(1+x )-x (x ≥0),则f ′(x )=11+x -1=-x

1+x

.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及其教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及教学策略 医专任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灵魂就是教师如何讲述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学习重难点。这样的讲法并不为过,这主要是由于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首先,就医学而言,教师对学生传授的是整个医学教育体系,学科门类众多,知识与技能要素浩如烟海,尽管教材已经对课程的容已经了初步筛选,但仍然很庞杂。而且教学中一定存在教学容多与课时少的普遍矛盾,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容再处理时,一定要细致地剥茧抽丝,遴选出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理清教材脉络主线,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因此,准确地把握并有效地实施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是评价一名教师教学能力优劣的重要容。惟其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为什么在对教师教学日常评估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将教师教学重难点的掌控能力作为重要指标,在学生学习评价与测量中,将重难点的考核作为主要容。 一、我校教师在教学重难点认知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在督导听课与教学观摩活动中,我对听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教学的认识是:愿意主动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环节尚完整,但教学预设不够细致,教学生成严重不足,没有形成有效课堂。其中对教学重难点方面,无论是理论认知还是具体实施,都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教学重难点理论认识不足对教学重难点地位认识不清(在知识体系中);对教学重难点特点理解不足(教学重难点在不同层次学生中的变化);重难点趋同性与差异性。 2.对教学重难点宏观把控不足来源不清、数量不清、资源与重难点之间关系不清、教学预设、教学反馈等活动与重难点之间关系不清。误区:(1)认为教师教材中规定的重点难点就是我们教学的唯一重点难点,不用去调整,直接就可以用。(2)将职业考试的考纲不加整合就是教学重点难点。(3)自己的工作经验就是重难点;(4)无所谓重点难点或处处是重点难点。 3.对教学重难点实施评估不足没有体现、体现不足、手段单一。 二、什么是教学重点与难点 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容,是知识网络中的连接点,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三、教学重难点的分类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高考数学重点难点讲解十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运用

难点 12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运用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是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 n 项和公式的引申. 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往往可以回避求其首项和公差或公比,使问题得到整体地解 决,能够在运算时达到运算灵活,方便快捷的目的,故一直受到重视.高考中也一直重点考 查这部分内容.
●难点磁场 (★★★★★)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的和为 30,前 2m 项的和为 100,求它的前 3m 项的 和为_________. ●案例探究
[例 1]已知函数 f(x)= 1 (x<-2). x2 4
(1)求 f(x)的反函数 f--1(x);
(2)设 a1=1, 1 =-f--1(an)(n∈N*),求 an; a n 1
(3)设 Sn=a12+a22+…+an2,bn=Sn+1-Sn 是否存在最小正整数 m,使得对任意 n∈N*,有 bn< m 25
成立?若存在,求出 m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与函数、数列有关的综合性题目,着重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本题融合了反函数,数列递推公式,等差数列基本问题、数列的和、函数单
调性等知识于一炉,结构巧妙,形式新颖,是一道精致的综合题. 错解分析:本题首问考查反函数,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这是一个易错点,
(2)问以数列{
1 an2
}为桥梁求
an,不易突破.
技巧与方法:(2)问由式子 1 an1
1 an2
4得
1
a
2 n1
1 an2
=4,构造等差数列{
1 an2
},从而
求得 an,即“借鸡生蛋”是求数列通项的常用技巧;(3)问运用了函数的思想.
解:(1)设 y=
1 ,∵x<-2,∴x=- x2 4
4
1 y2
,
即 y=f--1(x)=-
4
1 y2
(x>0)
(2)∵ 1 an1
4
1 an2
,
1 an12
1 an2
4,
∴{
1 an2
}是公差为
4
的等差数列,

数列求和精选难题易错题含答案

1、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a1=t,点在直线y=2x+1上,。(1)若数列{an}是等比数列,求实数t的值; (2)设bn=nan,在(1)的条件下,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3)设各项均不为0的数列{cn}中,所有满足的整数的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令(),在(2)的条件下,求数列的“积异号数”。 解:(1)由题意,当时,有 两式相减,得即:() 当时,是等比数列,要使时是等比数列, 则只需,从而得出 (2)由(1)得,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 ① 可得② 得 (3)由(2)知, ,, ,数列递增 由,得当时,数列的“积异号数”为1。

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Ⅱ)令,且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满足,求n的最小值; (Ⅲ)若正整数m,r,k成等差数列,且,试探究:am,ar,ak能否成等比数列?证明你的结论. 解:(Ⅰ)∵, 由,∴, 又,∴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即; (Ⅱ), ∴ , ∴,即n的最小值为5; (Ⅲ)∵, 若,,成等比数列, 即 由已知条件得,∴, ∴, ∴上式可化为, ∵,∴, ∴, ∴为奇数,为偶数, 因此不可能成立, ∴,,不可能成等比数列.

3、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公比是正数的等比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已知a1=1,b1=3,a2+b2=8,T3-S3=15 (1)求{an},{b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cn}满足求数列{cn}的前n项和Wn。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 ∵a1=1,b1=3由a2+b2=8,得1+d+3q=8 ① 由T3-S3=15得3(q2+q+1)-(3+3d)=15 ② 化简①②∴消去d得q2+4q-12=0 ∴q=2或q=-6 ∵q>0∴q=2则d=1∴an=n bn=3·2n-1 ⑵∵an=n∴① 当时,…② 由①-②得∴cn=3n+3 又由⑴得c1=7 ∴ ∴{an}的前n项和… 4、已知各项均不相等的等差数列的前四项和是a1,a7。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Tn为数列的前n项和,若对一切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大值。 解:(1)设公差为d ,由已知得解得d=1或d=0(舍去) 。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 点的有效策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来说是依据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 在这里,我以郭文姬老师讲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为例,就这篇文章的重难点的突破策略,谈谈我认识到的几点看法: 一、一课一难点,重难点能否突破,即在于重难点的确立 一堂课重难点明确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方法也就会应运而生,围绕重难点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好突破的策略,才会让学生学得懂,弄得明白。 本节课中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重难点。这个难点确立好了,那么在教学时方向就很明确。 二、注意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充分性与延展性 充分性是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必要的充分适度的展开与延伸,但绝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同义反复,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全面的调控。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本节课郭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自己喜欢的写景词语或者句子,并作批注。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接下来,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教师反馈,及时点拨引导。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难点就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被分解并消化了。 三、课堂深刻性:即一课一得 课堂深刻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精心备课,用心上课,扮演好课堂的主导角色,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岂能不深刻? 然而,语文课堂是否深刻,不能简单的以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解决了多少问题或是学生的活跃度、参与面来衡量。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它不像非文字学科那样,用单位时间内知识点掌握的多和少来判断教学效果。语文偏于感性,更注重读和悟。可以说,语文课堂深刻性就是能调动学生感性思维的课堂,就是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课堂。 因此,语文课堂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空间!教师应多方式、多途径,创设多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

数列中的常见错误

数列中的易错问题分析 11,1 12,22n n S n n n S S n k b -=?==≥?-≥?=+n n n n n+1n n n+1 n n n+1n n 一、数列基础知识上的常见错误在数列概念考察上常见题型有: (1)已知a 与S 的关系,求通项a ,a 注意分清与两种情况的讨论。 ()形如a -a =f(n)的递推数列可用迭代法或累加法,求通项a a 形如 =f(n)的递推数列可用累乘法,求通项a a 形如a a 的递推数列可构造等差或等比数列求通项a (一) 概念理解错误 例题1:两个数列 {}n a 与{}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且 :(513):(45)n n S T n n =++,则1010:a b =( ) 易错警示:(513),(45)n n S n k T n k =+=+则 115,4n n n n n n a S S k b T T k --=-==-= 所以1010:a b =4:3,故选C , 从:(513):(45)n n S T n n =++可知,比值:n S (513)n +=n T :(45)n +随着项数 n 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设为常数k ,这里忽略了项数n 的可变性而致错。 解析:设(513),(45)n n S n nk T n nk =+=+,则 1(108)n n n a S S n k -=-=+ 1(81)n n n b T T n k -=-=+,其中2n ≥ :n n a b ∴=(108):(81)n n ++ 所以1010:a b =4:3,故选D 。 例题2: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前2m 项,前3m 项的和分别为23,,m m m S S S , 若230,90m m S S ==,求3m S 。 易错警示:由{}n a 为等差数列,得出23,,m m m S S S 为等差数列的结论是错误的。 解析:设数列的公差为d ,则 123......m m S a a a a =++++ 212312...........m m m m S a a a a a a +=+++++++

从教学案例中反思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从教学案例中反思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个发现、一处质疑、一句插嘴,这些微小的细节,有时竟藏着一个个教学生成点,关注了这些细节,就是捕捉住了课堂动态生成。在《凡卡》(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及时关注了课堂中的两个细节,致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成的活力,充满了思辨与灵性。 【片段一】凡卡为什么会写信 生1:老师,凡卡没有读过书,他根本不识字,为什么会写信? 生2:是啊!小凡卡家里很穷,他才九岁就被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他哪有钱去读书?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凡卡为什么会写信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吗? 生3:我知道,凡卡会写信,是他爷爷教的。 师:是吗?请你说说理由。 生3:因为从文末对凡卡梦境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凡卡的爷爷识字,说不定爷爷在平时生活中曾教过凡卡。 师:说得很好!还有谁认为凡卡会写信是爷爷教的? 生4:从文中“砍圣诞树”一节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小时候在乡下,家里虽然穷,但爷爷很疼爱凡卡,闲暇的时候,爷爷一定会教小凡卡识字。 生5:我很有感触,我也有一个非常疼爱我的爷爷,小时候,爷爷常常教我写字,教我背古诗,给我讲故事,晚上还抱着我数天上的星星。我想凡卡的爷爷那么疼爱他,一定也会这么做吧!这样凡卡会写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师:说得多好啊!原来凡卡会写信是爷爷教他的。谁还有不同的解释? 生6:老师,我认为凡卡会写信,还与另外一个人有关。 师:哦!那是谁呀?是文中的人物吗? 生6:不是。我曾经看过小说的原文,文中说凡卡的母亲在世时曾在席瓦列维父老爷家里当女佣,老爷的女儿很喜欢聪明的小凡卡,教他念书、写字、数数,还教他跳四组舞。由此可以看出,凡卡之所以能写信,是老爷家小姐教他念书、写字的结果。

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几乎每节课都有重、难点,许多知识内容的重、难点基本上是融为一体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及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上。在“备好课”专题理论的引领下,在我的教学实践的摸索和探究下,我的教学观也与时俱进,特别重视在备课中怎样去突破教学重、难点,设计和运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中,我除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更注重对重、难点的突破。依据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我设计了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运用直观手段强化学生的感知,让学生在“做”中去主动建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知识带来的乐趣,从而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多媒体具有声、光、音、像特点和直观、灵活的优势,能充分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能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属性,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和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强调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做,要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去突破重、难点。 以上是我工作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其实,备课中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这昭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学习、汲取、摸索、探究和应用,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伴学生共成长。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的重难点突破

等差数列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明确“同一个常数”的含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3.会判定或证明等差数列;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基础知识 1.等差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__________,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______,通常用字母d 表示. 名师点拨 (1)定义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的含义有两个:其一是强调作差的顺序,即后面的项减前面的项;其二是强调这两项必须相邻. (2)公差d ∈R ,当d =0时,数列为常数列;当d >0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d <0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做一做1】 等差数列4,7,10,13,16的公差等于__________. 2.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 1,公差是d ,则通项公式是a n =________. 归纳总结 (1)如果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pn +q (p ,q 是常数),那么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 (2)如果数列{a n }满足2a n =a n -1+a n +1(n >1,n ∈N *),那么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 【做一做2】 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首项a 1=4,公差d =-2,则通项公式a n 等于( ) A .4-2n B .2n -4 C .6-2n D .2n -6 3.等差中项 如果三个数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____叫做______的等差中项. 归纳总结 等差中项的性质: ①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则A =a +b 2 或2A =a +b ,即两个数的等差中项有 且只有一个. ②当2A =a +b 时,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 【做一做3】 13与-11的等差中项m =__________. 重点难点 1.对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指导教师:任宝安 参加学生:路栋胡思敏 李梅张大山 ?【例1②×2①×2③+b a 和 993)3(f ∴3 3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解下列各题 (1) 设βα、是方程0622=++-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2)1()1(-+-βα的最小值是 思路分析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3个陷阱,很容易上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6,2+==+k k αββα 有的学生一看到4 49 - ,常受选择答案(A )的诱惑,盲从附和,这正是思维缺乏反思性的体现。如

果能以反思性的态度考察各个选择答案的来源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就能从中选出正确答案。 原方程有两个实根βα、 ∴0)6k (4k 42≥+-=??.3k 2k ≥-≤或 当3≥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8; 当2-≤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18 这时就可以作出正确选择,只有(B )正确。 (2)已知(x+2)2+=1,求x 2+y 2的取值范围。 错解∴当分析∴ x 2 【例3错解)2的最小 值是分析2 1 ,第二 原式 由ab ∴原式≥2×17+4=2(当且仅当a=b=2时,等号成立), ∴(a+a 1)2+(b+b 1 )2的最小值是。 ●不进行分类讨论,导致错误 【例4】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求.n a 错误解法.222)12()12(1111----=-=+-+=-=n n n n n n n n S S a 错误分析显然,当1=n 时,1231111=≠==-S a 。 错误原因:没有注意公式1--=n n n S S a 成立的条件是。

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 体育教学是围绕动作技能展开的教学过程,而动作技能中的重难点,是体育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的关键教学内容,准确的确定动作中的重难点,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体育教学有目的、计划、有层次的组织实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重、难点的确定 1、“重点” 重点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动作技能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环节,它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不因学习者的知识、体质、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并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是完成动作的前提保障。如:肩肘倒立动作首先要强调倒立动作的完成——立的稳,是完成动作的基础,因此,重点也就是夹肘内收。 2、“难点” 难点是针对学习者自身而言的,是指教材中学习者言难以掌握、理解的知识点,是动作技能教学必须突破和解决的重要环节,它受学习者的心理状况、身体素质、理解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学生动作学习的质量,是提高动作水平的关键。如:肩肘倒立在学生掌握时,要强调立的直,即展髋挺腹,这一动作受学生腰腹力量、理解能力、空中方位感知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掌握上会出现难点,因此,可以把他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重、难点的同异

1、共同点 重难点是体育教学必须紧紧围绕、重点解决的技术环节,是完成动作技能学习关键,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出现在动作教学之中,是随着教学不断深入、学生掌握情况的提高而随时进行调整的,同一内容在不同的课次会发生重难点动作的变化,且在同一课会出现重难点类似(急性跳远1课次: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或者不同课次重难点梯次变换的情况。如肩肘倒立:1课次:重点为夹肘内收,难点为展髋挺腹;2课次:重点为展髋挺腹,难点为动作协调顺畅;3课次:重点为动作协调顺畅,难点为具有体操表演意识。 2、相异处 首先是教学重难点针对的对象不同,重点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是教学内容本身涵盖的、是完成动作的基础,并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而发生变化。教学难点是受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身体素质的影响,是在教学中生成的、可预知的内容,随学生能力的提高而发生变化;其次教学重难点的目标指向不同,重点是基础,是完成动作的前提,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突出的,难点是提升,是提高动作质量的关键,是教学过程中要突破、解决的。 三、重、难点的突破: 体育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学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拦路虎”,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课的结构、针对性的运用教学方法、突出重难点的讲解、简化评价标准等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学习、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篇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等差数列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等差数列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

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

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 1.教法 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如何突破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或难以掌握的知识、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往往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如何突破小学英语教学的重难点,是我很多时间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阅读资料,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关注学生差异,调整教学难点。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的个体,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程度有深有浅。相同的知识点在某个班是教学难点,而在另一个班也许就不是难点。因此,要上好英语课,教师就必须了解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调整教学难点。 2、分析教学重点,发现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有时会与教学重点完全一致或包含在教学重点中。有些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认为不难,但学生接受困难较大或与以前所学知识有混淆,那么这些内容也应该确定为教学难点。教师在分析教学重点的时候,应该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相联系,以确定该教学重点是否也是教学难点。 3、根据教学经验,确定教学难点。 教师要求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反思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这样在下一次教学前,教师就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或教训,确定教学难点,从而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确定了教学重难点之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巧妙性,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其更好地发挥。以下是我从一些教学资料中获得的几种突出教学重难点的常用方法: 一.比喻说明法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就是运用人们熟知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个巧妙的比喻,可以很快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所以说比喻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机智,难怪有人说比喻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例如在英语学习中,难点与要点之一是动词的时态与语态。因为中文无时态的概念。尽管教师不厌其烦,以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但学生往往只是在语言文字层面上记住教师所讲的,但实质上并未真正理解其内涵,其结果还是需要教师一遍遍的“回炉”。因为在学生的眼里,这些概念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是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的东西,一遇到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又如我们换一个角度,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难点中的关键,利用形象化的语言载体,借助贴近生活的日常事物,学生在心理上或许更容易接受一些,在讲解时态等概念时笔者做了一些尝试;再如现在进行时态中有两个缺一不可的条件be动词和动词加ing 形式,学生总是不是少be动词,就是动词不记得加ing。笔者巧妙地将这两个条件比喻做我们穿的两只鞋,简称“左鞋”、“右鞋”,而忘加ing,就是鞋底掉了。用如此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比喻来纠错,学生学得愉快,记忆深刻,很快地就化解了这一教学难点二.练习法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我们认为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

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

课题§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等差数列的概念》,本节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是数列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拓展。同时等差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继续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b.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a.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

科学精神。 b. 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问题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作为高中生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前面已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与认识,对数学公式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小组探究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分析、探索,得到结论。从而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通过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分析】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索新知。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过程设计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新备战高考《数列》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新数学《数列》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2611203a a a a --+=,则21S 的值为( ) A .63 B .21 C .63- D .2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性质,原式可变为()220616113()a a a a a +-+-=,即可求得 21112163S a ==-. 【详解】 ∵261116203a a a a a ---+=, ∴()220616113()a a a a a +-+-=, ∴113a =-,∴21112163S a ==-, 故选:C . 【点睛】 此题考查等差数列性质和求和公式,需要熟练掌握等差数列基本性质,根据性质求和. 2.在递减等差数列{}n a 中,2132 4a a a =-.若113a =,则数列1 1 { }n n a a +的前n 项和的最大值为 ( ) A . 24143 B . 1143 C . 2413 D . 613 【答案】D 【解析】 设公差为,0d d < ,所以由2 1324a a a =-,113a =,得 213(132)(13)42d d d +=+-?=- (正舍),即132(1)152n a n n =--=- , 因为 111111()(152)(132)2215213n n a a n n n n +==----- ,所以数列11n n a a +?? ???? 的前n 项和等于 1111116 ()()213213213261313 n --≤--=-?- ,选D. 点睛:裂项相消法是指将数列的通项分成两个式子的代数和的形式,然后通过累加抵消中 间若干项的方法,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形如1n n c a a +?? ???? (其中{}n a 是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 列,c 为常数)的数列. 裂项相消法求和,常见的有相邻两项的裂项求和(如本例),还有一类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就要想办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是因为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这里,我以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老山界》一文的教学为例,将我认识到的关于突破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策略在这里浅谈几点: 一、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 直奔重点,辐射全文这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就要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老山界》这篇文章记叙了红军战士历经千辛万苦翻越老山界的故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红军战士们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了解红军战士的的品质及其情感。教学时,我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引导学生由“从哪里可以看出环境的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翻越老山界的?”这两个问题出发,

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成功地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高效解决重难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事倍功半。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能将事物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老山界》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期,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缺乏直观感受。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出示长征相关的资料,播放红军过草地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真切的画面感受长征的艰险和革命英雄的顽强毅力、崇高人格,奠定了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 三、学练结合抓牢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于“用”。 在学习《老山界》一课,寻找表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语句段落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形象,先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出示的图片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再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指导他们进行分角色表演朗读,在一步步融入感情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人物的品质。到此仍未结束,我

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解决策略

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来说是依据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 在这里,我以郭文姬老师讲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散文《散步》一文的教学为例,就这篇文章的重难点的突破策略,谈谈我认识到的几点看法: 一、一课一难点,重难点能否突破,即在于重难点的确立 一堂课重难点明确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方法也就会应运而生,围绕重难点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好突破的策略,才会让学生学得懂,弄得明白。 本节课中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重难点。这个难点确立好了,那么在教学时方向就很明确。 二、注意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充分性与延展性 充分性是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必要的充分适度的展开与延伸,但绝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同义反复,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师发

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全面的调控。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本节课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自己喜欢的写景词语或者句子,并作批注。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接下来,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教师反馈,及时点拨引导。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难点就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被分解并消化了。 三、课堂深刻性:即一课一得 课堂深刻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精心备课,用心上课,扮演好课堂的主导角色,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岂能不深刻? 然而,语文课堂是否深刻,不能简单的以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解决了多少问题或是学生的活跃度、参与面来衡量。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它不像非文字学科那样,用单位时间内知识点掌握的多和少来判断教学效果。语文偏于感性,更注重读和悟。可以说,语文课堂深刻

等差数列易错题分析

数列易错题分析 一、疑难知识导析 1.数列的概念应注意几点:(1)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则就是不同的数列;(2)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3)数列看做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1,2,3,…,n })的函数. 2.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通常不是唯一的. 3.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S n 与a n 之间的关系:???≥-==-).2(),1(11 n S S n S a n n n 若a 1适合 a n (n>2),则n a 不用分段形式表示,切不可不求a 1而直接求a n . 4.从函数的角度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 a 1+(n-1)d=d ·n+ a 1-d, a n 是关于n 的一次式;从图像上看,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n,n a )均匀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不难得出,任两项可以确定一个等差数列. 5、对等差数列的前n 项之和公式的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 项之和公式可变形为n d a n d S n )2(212-+=,若令A =2d ,B =a 1-2 d ,则n S =An 2+Bn. 6、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时,如已知,a 1,a n ,d ,n S ,n 中任意三个,可求其余两个。 三、经典例题导讲 1.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6=36, s n =324, s 6-n =144 (n >6),则n=( ) A 15 B 16 C 17 D 18 正确答案:D 错因:学生不能运用数列的性质计算a 1+a n =6 14432436-+ 2.已知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2+a 4+a 15是一个确定的常数,则数列{s n }中是常数的项是( ) A s 7 B s 8 C s 11 D s 13 正确答案: D 错因:学生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逆向使用和等差数列的性质不能灵活应用。 3.一个只有有限项的等差数列,它的前5项的和为34,最后5项的和为146,所有项的和为234,则它的第七项等于( ) A. 22 B. 21 C. 19 D. 18 解:设该数列有n 项且首项为a 1,末项为a n ,公差为d 则依题意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