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注重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注重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当学生毕业多年,回想自己思想品德课堂,他能剩下些什么呢?那么,反思,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交给学生什么呢?

我们思想品德课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可以说,我们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与学生生活更为接近。但是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将道德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

本人在教学中不满足简单的应试教育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注重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努力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知识的深刻人文思想,精心创设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活动情景体验感悟教学内容,下面就一节课谈自己的做法。

《家,温馨的港湾》我创设一些情景体验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

活动一:让学生课前搜集自己家庭温馨照片,提前感悟自己幸福的温馨家庭生活。活动二:课上展示自己收集的家庭照片,并把家庭生活温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情景活动一、二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家庭生活,感悟家庭的温暖,体会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情感的体验,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美好的现实生活,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活动三:[感恩亲情]:看暴走母亲陈玉荣的视频,谈自己的感动并讲述父母对自己爱的故事(情景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生成知识:1、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2、父母不仅养育我们,还叫我们怎么做人。3、孝敬父母不仅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自然的激发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通过以上.四个活动突出教材重点: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从而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做到“明理”,为下面的“践行”做好准备。

活动四:榜样的力量

全国十大尊老孝亲的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请小组讨论学生该如何孝敬父母。然后推选一位代表扼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情景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感人的故事,感到学生的心灵,正确认识孝敬父母的内容:不仅在物质上、经济上供给父母,更要给父母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料。之后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活动五:生活剧场——我可以这样孝敬父母

※父母要出远门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在工作中遇到烦恼时,我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生病时,我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我还可以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活动,更深一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关心、体贴父母、孝敬父母。从而实现知识到能力、情感到行动的转变,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活动六:【践行回报】

组织学生做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了一天的家,并写下自己这一天的感受。(光课堂中的感受、体验还不够,必须让这些收获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来,通过学生的一天的真实体验和感悟,用身体去经历、进一步巩固生生成的目标)

反思:在本节课中,改变以往教学“家,温馨的港湾”,我过多关注了知识的分析与运用,虽也对学生进行“感恩和爱心教育”,但总感觉激不起学生的热情。总结经验教训,本人进行了一些改变。

1、充分利用情境教育。本节课我就以感恩父母家人教育作为出发点,大量运用了视频、歌曲、图片和故事材料,在情感教育中引发思品知识的学习,学生热情高涨,使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学生在听歌曲、看视频过程中泪流满面。也使我深深感到: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资源创设情景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增进其学习效果。

2、充分重视道德实践活动的价值。给学生布置了实践作业,让学生交流这一天当家的感受,再让学生想一想,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学生说:需要他人的帮忙;有的说,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老师就说:“是啊,你们的父母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把自己最需要的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这种情感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这种角色的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师生的交往不再局限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身心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还是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2019年的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

2019年精选的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 强调:“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道德问题上,教师无疑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一) 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教师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二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 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三、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师生融洽的情感,不仅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关注其情感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心贴心,劲儿往",心贴心,劲儿往一块使,有利于共同发展.标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平常也老提,也注意去做,但都没有这次学习领会地这么深刻,与大家共享: 1.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些有头脑,有思想的"人".他们是有情感的“人"而不是机器人,对任何事情情感态度占据第一位,尤其是他们的主要时间在接受教育,因此,把教育施以情感色彩是很有必要的;另外,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关注情感对他们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渴望关注是人的本性.一本书上曾经说过"人最深刻的本质还是被人欣赏的那份渴望",得到了关注才会注意和检点自己的学习行为,才会反思,从而进步. 3.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心贴心,劲儿往一块使,有利于共同发展. 4.符合规律.情感"软件" 和学知识"硬件"是一个系统.新课改编写组的老师们把它写进新课标,提出新要求,符合系统规律. 5.是时代的要求. 新课改本身是时代的产物,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更人性化,更多地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尤其是语言教学以实用为目的.这是中西方交流的结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学情不再,顺应时代趋势才能办出好的教育,"彰显个性" "人文关怀"成为教育的主流. 画外音:上述说法得以实现得依赖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热爱教育的态度. 只有把心融进新课改当中,肯为教育付出的老师才能做到把关注学生情感放在第一位,否则就只能是"压制式" "一言堂""师道尊严",冷漠而简单,不能弯下腰关注学生情感. 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处于正在长身体和心理不断完善的时期,情感在他们的心中更显得重要和不可或缺。而且,学生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学习的任何一个环节,学生的情感都应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回应,学生学习的积极学习态度才能得到长久的保持和维护。所以,《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 ----结合艾芳菲教师执教《笋芽儿》谈如何体现学情的关注鹰潭市第八小学

2016年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的社会实践报告

2016年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的社会实践 报告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在一定上能反映我国的 教育问题。现代大学生的当代道德情况如何呢?看看社会实践报告吧。 大学生道德素质经济状况素质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键字:大学生道德素质 摘要:本次调查报告主要是针对温州大学学生自身思想意识状况,及其对道德素质问题的看法展开调查。 近年来,高校录取率不断增强,教育普及进一步产业发展。但也 就是说高学历是否就意味着高的道德素养?真才实学是我们每个每个人 希望做到的,但现实中两者中同并不等于是正比例相关。一些大学生 违背道德,甚至泯灭邪气的事,在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的状况下,时常 活生生出现明显在人们眼前。作为温州大学的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审 视自我,了解环境。特作此调查。 一、进行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本次调查报告由温州大学学生处信息调研队,主要以问卷调查的 形式为形式拉开序幕,调查的主要为温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文句 内容从道德素质基本认识及看法、自身道德素质稳定度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反馈回来的调查表统计总结得出温州大学在校生在道德专业技能 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报告的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26份。 1.科学素养基本认识

首先,什么是道德素质?89.9%的受调查者认为是相信一种道德修养,89.7%的同学认为是一种道德情操,认为是某种文化素质的占 71.3%,还有59.7%的同学将之钦点首肯为一种心理素质。本题既然为 多选题,并且每个选项年轻人都有半数以上人舍去,可以看出整体素 质是多方面综合性看出的。它既是一种如上所述的修养,也必会受到 心理文化各方面因素人文精神的影响,随后通过一定的外化,将这种 内在的抽象副反应的素养反应在日常生活中。 在对当今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认识上,认为非常好和好的总共 仅占20.1%,67.5%的同学可以选择了一般,还有12.3%认为差。这样 的数据不免让人疑惑而心有微凉之意。我们从小所以推进为的德智体 美劳第三阶段发展,我们所以为的德才兼备,所以为的要读书,先做人,难道到了大学,到了更远的社会就减缩甚至是遗忘远了? 那么大学生最重要的蠢事是什么? 53.7%的人认为是道德修养,有德才是最基本上的;24.7%的人则 看重社交能力,11.6%的年轻人认为成绩优异最重要,还有10.1%选择 了创新思想。而在当今社会知识与道德素养孰轻孰重的问题上,58.4% 的人认为两者都很重要。 而另一方面,即在道德对公民自由制约作用的问题结构性问题上,21.7%的女孩子认为作用很大,而72.3%的人认为积极作用正在弱化,6%的人则认为完全没有作用。这不仅需要当局学校苏联政府方面的宣传 教育,更重要的是构成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更人会的自我改善。只有人 人道德向上,才会使道德的公信力和约束力增强,真正起到无形之法 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42.3%的人认为 在于个人觉悟,30.7%的人认为在学校教育,还有26.4%的人相信认为 课堂教学也必不可少。确实,道德素养既然作为一个综合性国际性的 存在,在其养成的道路上必然也是受协作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 2. 群体自身及周围人群道德素养水平

道德体验活动心得体会

道德体验活动心得体会 篇一:让学生亲历道德的体验 让学生亲历道德的体验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亲历,在亲历中体验,最后在体验中建构新的道德价值观。体验,顾名思义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体验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本身是一种体验性课程,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因此,品德教育只有让学生亲历过了,有了真切的体验,才会有感悟,教育才会触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体验应该是“情感的、生活的、内需的”。 一、学生亲历道德的体验应该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 【课堂回眸】《寸金难买寸光阴》(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 感受1分钟,体验时间的价值。 1.算一算,一天有几个小时?1小时有几分钟?你感觉到什么?(时间很多哦) 2.感受1分钟:在时钟滴答滴答的情景中感受。(1分

钟的漫长) 3.活动体验1分钟能做多少事:算口算、阅读、跳绳。(感觉时间很快,但很快的1分钟收获了知识) 4.谈话交流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 5.课前采访家人,你知道他们1分钟能做什么事情吗? 6.学生交流后补充消防员宝贵的1分钟的故事,引导讨论,体会时间就是财富,甚至意味着生命…… 7.小结:原来时间不仅仅是时间,它还意味着知识,意味着财富,意味着生命……难怪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教师引领着学生一次次体验1分钟的意义,一次次懂得时间的珍贵。应该说这种情感的体验犹如一个“场”,使学生产生共鸣和道德的升华。 在道德品德的形成过程中,情感往往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它是道德与行为的纽带。教师在课堂上巧妙组织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过程,在过程中自主地产生体验。在学生若有所悟时,教师组织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共鸣、强化、升华原有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构建起真正的道德认识。缺乏情感体验 篇二:道德体验心得 道德体验心得 进入大学,大家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在这个大舞台中

情感体验与阅读

浅谈情感体验在阅读中的作用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也是学生们做题时最为头疼的部分。很多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阅读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但是由于在做阅读的时候,对于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不够深入或不能理解,考虑不够细致等原因,往往得不到理想的分数。这是由于他缺乏人生的经历,缺少情感的体验,不能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去思考体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识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出高度有效的作用。”由此可见,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观念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情感体验在新课标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情感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通过学生的身体性活动,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观的感受、体会、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课程实施方法。有了情感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充满个性的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情感体验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体验中认知所学内容,使认知内容与个人心理产生“共鸣”,使学生切实感悟认知对象的价值和认知内容的涵义,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既体现

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更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目标。作为学习方式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事物时产生情感的目标指向和实施过程。作为学习目标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喜、怒、哀、乐、悲等方面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和情感经验。在欣赏文学作品后要能把握住主题思想,感受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情感,了解作者通过文章传递出来的信息,比如,社会现象、审美观点、道德情操、意识形态、精神意志等,并能进行辨别,分清善恶或是非,准确作出判断。对以上的认识,我们还要进行评价,能运用流畅正确的语句把它表达出来。对文章中有表现力的优美语言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由此可见,在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尤为重要的.它不仅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所在,而且也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真正走进了文本,是否真正的体察了作者的情感及在散文中的感情倾向.这也将决定学生是否可以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并运用到自己在课外更加明朗的阅读及生活中去.而这种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获得则需要靠平时的培养。 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去感悟生活。从最熟悉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开始,从最本真的情感体验入手,在最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真假判别的基础上,努力出体会自己的小小感动。每个人似乎都不自觉地生活在自我的圈子里,只有触动了自己的身体或心灵的人、事、物、景,才会引起关注,引发思考,这样的感动,才能引发真正的感

的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

的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 强调:”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道德问题上,教师无疑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一) 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教师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二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

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三、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我们

大学生道德实践心得总结

大学生道德实践心得总结 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等要素反复内化和外化的运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大致可以概括为研讨型、辩论型、体验型等教学模式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关键是能否使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促进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受教育者主体道德法律意识外化的两大飞跃。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或者片面强调实践教学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规范向行为实践的转化。其教学目标不仅要解决学生对社会道德基本要求和法律规范的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还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完全依靠理论教学是难以奏效的。要想取得这类课程的实效性,必须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知识点,通过

开展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它包括课堂的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有关德育活动等。 1.实践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发展施加影响,使其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内在心理要素发生变化,通过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过程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以便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 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道德法律意识与行为实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反复内化和外化的运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受教育者主体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化,是指外在于受教育者主体的体现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社会舆论,加上学校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形成的合力,在主体知、情、信、意等内在心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心理机制的作用下,使外在的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被受教育者主体所接受和认同,并通过实践体验和感悟内化为其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即精神力量。外化过程是指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将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转化为行为实践,相对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行为。这一过程是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等要素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道

关注学生学习感情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7、8+6、5+2、2 15X(4-0、5)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_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_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民众,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学生都可以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可以这样说:绿叶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在成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之前,以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自我教育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教育的任务,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意发展,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使每个学生逐步实现期待的条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一般说来应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

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积极的思想意识,抑制消极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注意社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作用。 学生在社会中积极热情、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每天接触大量的道德现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方面,但同时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力较差,有的学生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 甚至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 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反对。所以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使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界限,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在生活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

大学生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走出校园,通过各种渠道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一方面提高社会生活能力,一方面促进思想道德观念的内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广泛,有调查访问、公益活动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当代大多数学校将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那社会实践活动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呢?分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确定主题,制定相对应的方案。 就大学生而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主要有这几类:1、社会调查:针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现状,得出结论,并通过宣传活动向社会进行反馈;2、社会奉献:针对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群或是地区制定帮扶计划,进行社会援助;3、行业调查:结合专业知识,利用实习等机会对相关专业进行一些调查,了解行业信息,为自己将来的就业等获得信息乃至人脉资源。 主题确定下来后,就要设计一个相对应的大体方案了。方案应包括这几点:1、活动地点2、活动时间3、大概的活动流程4、参加人员的数量5、活动资金,这几个方面明确后,有利于招募队员,有利于对主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二、分工合作,细化过程。 社会实践活动要想取得成效,坚持不懈是必不可少的,故不宜举办大规模的集中活动,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大规模活动,不仅容易流于形式,还会给他人带来不便,失去支持和配合。人数较多时应分

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负责人——组长,组长要将工作分配到各个组员手中,做到分工合理化和公平化,考虑每个队员的性格特点,分配给每个人最合适的工作。 三、制定规章,有条不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相对应的规章制度也是开展活动的重要基础。基本的制度有:1、活动记录制度:每个同学的表现、活动的社会效应;2、活动计划制度:具体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3、活动支出制度:活动资金的支出记录、采购物品的记录; 4、活动评价制度:活动效果评价、优秀的小组、个人评价。 四、重视安全,顺利开展。 社会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要走向社会,因此存在诸多的不安全隐患,负责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平时工作中,要加强安全教育,自救自护的能力,活动前负责人应实地考察,考虑到劳动的强度,操作的难易度是否适宜,确认没有安全隐患,才允许同学们活动。 做完这几方面的工作,基本上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就算圆满结束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不管结果如何,都是我们一生难忘的财富。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关注中学生情感发展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关注中学生情感发展 积极心理学侧重于关注人类的潜能、动力和能力,研究积极的品质。本文借鉴积极心理学的三个层面来反思当下中学生情感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标签:积极心理学中学生情感发展建议 一、积极心理学主要观点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它倡导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調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具体而言积极心理学可分为以下层面: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积极心理学改变了传统那种偏向问题的价值取向,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上,通过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真正成为一个健康并幸福生活的人[1]。 二、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原因 中学时期的情感教育是一个关键,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往往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以及困惑。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处理不妥当可能会多走弯路甚至误入歧途。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准确的分析,进行恰当的定位。积极心理学倡导的观点是致力于发现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的理念中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谋而合。本文就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帮助教师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三、关注中学生情感发展 1.获得积情绪体验 其中包括积极的主观体验,这指得是对过去的满足和幸福感形成、对现在的快乐和幸福、对未来希望和乐观,,以及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满足、希望、快乐和幸福是积极的主观体验所蕴含的,然而这些又何尝不是现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如今,每一位学子的肩膀上都背负着亲友的期盼、学校升学率的要、竞争日益剧烈的社会等等的重担,越来越多的压力剥夺了学生原本可以享受美好生活时光的机会。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当然,积极情绪并不是完全分离的,众多积极情绪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一致性[2]。 2.培养个人特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民众,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学生都可以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可以这样说:绿叶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在成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之前,以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自我教育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教育的任务,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意发展,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使每个学生逐步实现期待的条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一般说来应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

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积极的思想意识,抑制消极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注意社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作用。 学生在社会中积极热情、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每天接触大量的道德现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方面,但同时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力较差,有的学生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甚至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反对。所以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使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界限,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在生活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关键,同时通过有计划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比如为学校和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加深学生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三、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理

道德实践心得.doc

道德实践心得 第一篇:道德实践心得 道德实践心得 最近,我们小组的青工校学员进行了道德实践活动。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以及时下社会提倡的科学的、绿色的生活生产方式,我们小组将此次的道德实践主题定为“捡拾一片落叶,争做道德模范,”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小组将进行了相应的道德实践活动。 我们一行人步行在校园,刚开始就下起雨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热情。我们迅速进入低碳环保的角色中,做起校园的“环保卫士”。放眼望去,校园风景区呈现浓浓的绿意,各种树木郁郁葱葱。稍稍准备一下后,我们开始“捡拾一片落叶”,其实也不是仅仅的一片落叶,作为一次道德实践,我们是要让环境更美好,影响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在学校的主要地段,卫生状况还是非常好的,于是我们来到校区的小竹林里,这里卫生不易处理和保持,因而不是十分的清洁。于是我们钻在里面捡废纸、塑瓶等垃圾。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工作,我们大大的改善了这片竹林的环境。之后我们又到学校的其他地方,并把捡到的垃圾分门别类,方便回收利用。还有捡的落叶,我留下一片作为标本,以后每次看到都会惊醒我“捡拾校园落叶,争做道德模范”。 针对此次的实践,我们小组回来后又设计了一张海报,旨在进一步宣传“捡拾校园落叶,争做道德模范’。活动开展后,许多同学都热情的支持和积极的响应我们,纷纷在海报上写下自己的祝愿词。我们用相机拍下各种令人感动的瞬间,以保留这美好的时光。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自觉的行动起来,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更加的美好。而作为积极向党靠拢的我们,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这项

活动中来,并带动其他人员共同投身到这项活动中来,加强人们低碳、环保的信念。 这次的实践,查阅了许多知识,让我了解到当下的环境问题是不容轻视的。面对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自然环境,我们采取的措施也最终围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强弱反映了公民素质的高低,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尺,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做环保专家,但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环保知识。而环保知识的宣传又要从枝枝节节做起,只能是润物细无声,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次道德实践活动,我们收获颇多。实践活动前,我们积极的献言献策,最终确定我们的活动主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动手又动脑,使得我们道德实践活动迅速、高效得出完成。不仅加深我们之间的认识,奠定了深厚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更加积极的向党靠拢,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应该与时俱进,使自己不断的进步,符合党的要求 在这次道德实践活动中,我认识到,只要我们乐于做,我们就会有所收获。只要大家都愿意加入到“捡拾校园落叶”的行动中来,我们的社会就会由于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捡拾一片落叶,争做道德模范”,每个人都应为其承担一份责任,愿我们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共同创造健康、绿色的生活。 第二篇:道德实践心得 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等要素反复内化和外化的运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大致可以概括为研讨型、辩论型、体验型等教学模式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关键是能否使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促进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受教育者主体道德法律意识外化的两大飞跃。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心得体会

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心得体会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暑假前,我担任初一(5)班的班主任,同学们一致要求班内要悬挂一块钟表,一是为了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二是为了提醒同学们时间的宝贵性,时不待我,一去不复返。但是,苦于班内无经费,此计划一直没有落实。随着夏天的来临,我突发奇想,号召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捡拾饮料水瓶来筹集班费,果然,短短时间便战果卓著。同时还召开了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让同学们充分讨论此项活动的意义,并表彰了“有功之臣”。通过这一活动,不但培养了同学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而且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使他们感到:环保并不难,就在我身边。 我每年都会定期参加义务献血。最近的一次献血中,在雨衣、雨伞、腰带、钟表等纪念品中,我“别有用心”地选择了一块印有“济宁市中心血站赠”的钟表,悬挂在教室内,同学们都非常吃惊和好奇,抓住这一契机,我向他们

详细讲解了钟表的来历和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全班学生参观了“爱心献血屋”,回来后,召开了一次“我来谈谈无偿献血”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身边的人宣传无偿献血的知识,鼓励他们踊跃参加无偿献血,利人利己利他利国,自己长大后,也要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此举可谓“一石多鸟”。 结合以上亲身经历,我认为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尤其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的道德表率,要让学生信其师、亲其师、学其师。 二、在物欲横流、堪比万花筒的现实社会中,教师要严格自律,特别是与学生家长关系的处理上,要慎之又慎,稍有疏忽,在学生心目中就可能”名节不保”,“伟大”的形象轰然倒塌,纵然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也是枉然,只会招来学生的口水。 三、案例选讲要生活化、乡土化。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要结合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常识性、乡土性和生活性的新颖案例,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实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各种智能因素,进行综合运动,激发兴趣,积极思考,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的`目的,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要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要让学生感到,道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

关注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7、8+6、5+2、2 15X(4-0、5)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武城县第四小学刘海霞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 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 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现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在阅读感悟重点词句中渗透德育。 文章中的思想情感等人文内涵,总是蕴涵在词语、句子中,阅读教学要善于捕捉词、句,在品读、感悟、应用中实施德育的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品德教育。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断中,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让学生知道“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十分矛盾,是因为邱少云所处的境地实在是太危险了,

战友之间的心是紧紧相连的。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提问: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像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邱少云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教育。再如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时侯,理解实验成功的关键原因——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句话时,我让学生先联系前文,想一想“先”的意思,接着提问:“从‘先’字,你体会出什么?”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后回答:“从先字,我体会出小女孩在危险时刻,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学生们思考片刻,有位学生发言:“我想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心里多想着别人。”然后,我又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否“心里想着别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其中有几名学生对自己在生活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为他人着想而感到惭愧,并表示今后要向小女孩学习,做到“心中有他人”。在这样的教学中,使学生受到“先人后己、临危不乱、处事果断”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我们要为学生创造特殊的情境,让他们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下载景点图片制成课件播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