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

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
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

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1

梁思成

一、中国建筑

中国的建筑系统从他的原始雏形发展到今天,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它的主要特征在用木材做成构架以承托房屋上层和屋顶的重量;所有的墙壁只有间隔的功用,不是负重部分。因此中国建筑的门窗分配极为灵活,其位置和大小完全不受墙壁的限制,因而能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和个地方极端不同的气候。这种结构法先用立柱和横梁构成骨干,与现代的钢架或钢筋混凝土建筑有原则上相同之处。至迟在公元前十二世纪中,中国的匠师已明确的采用了这结构法。三千余年来,在这结构系统之内,中国建筑继续的发展着,一直到今天。

为了解决横梁与立柱衔接处的剪力问题,古代的匠师发明了用方形木块和前后左右挑出的臂形横木组成的“斗拱”成为立柱与梁架间的过渡部分,将建筑物上部分散的力量集中到底下的柱头上。在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斗拱”结构变化最大,做法最巧,起初很简单,至迟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已成为大殿等尊贵建筑物所必具的因素(图一)。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结构更复杂而巧妙。一直到今天,凡是中国重要的高大建筑物仍然用这方法承托外部屋檐和内部的梁架;因此这个结构部分同时也成为极富于装饰性的部分,增加了建筑物外表的华丽。建筑物以数间平列为一单位,大多数为单层的,少数为两层,多层楼阁则为例外。

图一斗拱模型

1文章出自《文物参考资料》,1953年10月。

这种建筑物,木构架的下面大多有砖造或石造的台基承托着。木构架的各根柱子之间,按阳光、风向、建筑物的功用,以及其他条件之需要,或装门窗、或砌墙壁、或完全空着,因而可成为开敞的厅堂,也可称为严密的房屋,可以筑为仓库,或防御的碉堡,也可以作为乘凉的亭子或避雨的走廊,同样简单的构架可以有极不同的功用和外表。上面的屋顶多是前后两坡,坡面是凹弯的,屋檐支出墙面之外很远。如果是四坡的,四角向上微微翘起。这一切都是内部木架结构自然形成的形式(图二)。

图二祈年殿台基

在平面的部署上,中国的“一所屋子”都是由几个单位的主要房屋和附属的廊庑周绕着一个或多个庭院所组成的,与欧洲以单座建筑作为一所房子的整体、而将内部分划成为房间的做法是不同的。

中国今日尚保存着的古代建筑遗迹有许多类型,属于过去很多不同时代里的创造。现在分八节分述如下:

(一)汉朝遗物(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这是中国现存建筑实物最早的时代,并且在佛教还没有来到中国之前。这时期实物有若干墓前的石阙,如四川渠县冯焕阙、河南嵩山太室阙等(图三),和

用石头建造的小纪念堂(近代称作“石室”或“石祠”),如山东嘉祥县的武梁祠、肥城郭巨祠等。此外还有在山崖上凿出的崖墓,如四川乐山白崖山崖墓,彭山江口镇崖墓等。他们上面都是以石头雕刻出当时的木架结构和斗拱的形状。

图三雅安高颐墓阙

(二)佛教遗物(公元618年—公元1911年)

由唐朝起一直到清朝一千三百年的期间内不同年代的佛寺内大殿。寺内外的佛塔。

(1)寺内大殿——佛殿的部署规模和结构形状是同中国其他非宗教建筑的平面与结构并无二致的;任何佛殿就可以作为中国最基本的一个建筑单位的典型,任何佛寺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全组的典型。殿堂的形状和结构的变化都在于各时代作风上的不同,或在技术方面的改变。

现存最古的木构就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大殿(图四),建于唐朝末页(公元857年)。殿为单层东西五开间,柱上斗拱雄大,表现着结构上的功能,同时表现了高度的装饰效果。外面屋檐极深远,内部梁架做法很特殊。这个木构建筑物是立在很高的砖台上,符合记载上所常见的古代传统习惯。十世纪以后木构佛殿实例渐多。最重要的一个建筑物在河北省的蓟县(图五),它是一座三层的“阁”,

图四佛光寺大殿

当中一层是“暗夹层”,中间立着一尊菩萨像,由底层上去通过第二层及第三层周围的栏杆,头部在屋顶底下,共高16公尺(图六)。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内有一个藏佛经的殿,内部三面围着藏经的橱子上面刻着小型的建筑结构,做出屋内檐的部分。殿和书橱都是十一世纪的实物。在大同城内离这寺不远还有一座十

图五蓟县独乐寺

二世纪的大殿—善化寺正殿(图七),结构极雄壮可贵,也是立在高台上面。山东曲阜的孔子庙是和佛寺事同归于一种类型的,内中有许多殿堂及庭院。结构最早的是十二世纪,最晚的到了第一次革命以后,因为在过去,孔庙经常受到最好的保护,所以到现在为止,全部情形尚良好。此外代表十四世纪的有山西赵城的广济寺,代表十五世纪的有北京的智化寺,内中大殿都是卓越的结构,经过专家测量制图研究过的。

图六独乐寺观音阁纵断面图

图七善化寺天王殿

(2)佛塔——它不同于佛殿,它是从印度来的新因素,掺和了中国原有结构而产生的新形体。它们外状特殊,变化极多,不但各时代不同,各地方也有不同的型类。并且所用材料也不同,有木塔、砖塔、石塔等分别。

最初的佛塔是木构的,平面四方形,主题是中国原有多层的楼,但顶上都安放一个印度式的窣堵坡。因为木材比较容易毁坏,所以后来的塔逐渐改用砖石。这些原始的木塔至今已无一存在。现存唯一的木塔是山西省应县佛宫寺的木塔(图八)。这塔建于公元1056年,平面八角形,共五层,高约66公尺。除此以外,所有的塔全数是砖塔和少数的石塔或铁塔。

图八应县木塔图九大雁塔

砖塔有三种主要类型:(一):完全模仿原有木塔形式的,如陕西省长安县的大雁塔(公元704年完成),平面四方形,每面有门窗,在里面还用砖砌成的柱和横额。(“一横额”是两柱头上横放的木材),第十世纪以后,八角形成为塔通常的平面,实例有河北省涿县的双塔(十一世纪),它们是应县佛宫寺塔的忠实的砖制仿本。(二):中国化了的窣堵坡。印度窣堵坡的半球形的塔身,变成中国正方形或八角形的木构形式,成为主要塔身的第一层。这上面用距离极密、层层重叠的瓦檐代表了窣堵坡上部的刹。(“刹”是塔顶上高而尖的饰物)。十一世纪以后在华北这种塔最多,如北京天宁寺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图十)。(三):窣堵坡,十三世纪以后随着西藏的喇嘛教传入,北京的妙应寺塔(公元1260年建)

就是最古最大的一个实例(图十一)。

图十天宁寺塔图十一妙应寺塔(三)宫殿御苑

北京的明清故宫承继了许多朝代的传统艺术,是十五世纪以后有计划的建筑中最辉煌的实例。这所宫殿由几百座不同的建筑物组成,各个建筑物大多用白色的大理石做台基和栏杆;建筑物木构的本身,如木柱、门、窗等都用朱漆,横额上却用清凉的以蓝绿两色为主的彩画,墙壁也用红色粉刷;屋顶用的是黄色琉璃瓦,全部精美绝伦,面积约三十六万平方公尺,四周有紫禁城的城墙和护城河围护,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布局。

在故宫的西面和北京城西郊还有十七世纪以来的御苑。其中最精美最伟大的圆明园已于公元1860年被英法两帝国主义的联军所烧毁。现存的城内的三海公园和西郊的颐和园,都是用了人民的极大的劳动力为皇室部署的美丽花园,今日已成人民的公园了。

(四)城墙城楼

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全长二千三百余公里,蜿蜒在险峻的山脊上筑起。它以盖世的气魄,朴实单纯的工程,收到极伟大的艺术效果。长城现存的砖面大多是十六世纪以后所增补的(图十二)。还有各地方的城墙;北京的城墙和它上面的

城楼就是特别成功的创作。

图十二万里长城

(五)桥梁

中国桥梁中最能表现中国古代工程师的创造天才的莫如河北省赵县的隋代(公元581-618年)的大石桥。它是一道跨长约38公尺的单孔石券桥(图十三)。

图十三赵县大石桥

隋代的天才匠师李春在大券上每端用了两个小券,创造了世界第一道“空撞券桥”。这种做法直至公元1912年才初次为欧洲工程师所采用。其他用铁索及竹索做成的长桥如四川灌县竹索桥(图十四),西康泸定铁索桥(图十五),都是伟大的创造。

图十四四川灌县竹索桥

图十五西康泸定桥

(六)陵墓

过去中国统治阶级的陵墓,都用极大的土丘形成,除了墓葬之外,它的前面还有许多殿堂及庭院的布置,为举行祭典的部分。现存最完整的实例是北京附近的明十三陵(公元1368-1644年)。十三代皇帝皇后的陵墓分布在北京之北约四十公里的山麓下,其中最主要的永乐帝的陵前有长七公里的神道,两旁用巨大的石兽石人排列拱卫,是全世界部署极特殊的陵墓的一种(图十六)。

图十六明十三陵的神道

(七)民间住屋等

中国规模宏大和刻饰精美的建筑遗物虽然都是劳动人民血汗的创造,但在过去都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的财产,归于他们享受,人民大众日常居住的房屋多数是简陋的。但这种人民的建筑物在他们简单的工程中常表现结构的合理与经济,也表现利用天然材料的智巧。便宜的木材、树枝、竹竿、竹皮、稻草、黍梗、泥土、灰沙、石卵和粗糙的金属,都尽量的在各地方被采用为建筑材料。他们的用法经过长期的考验是很成熟的。南方的编竹夹泥墙和北方的夯土及干土坯筑板墙方法就是其中最典型的。如利用现代自然科学将这些传统方法提高,更可以避免许多缺点,对于乡村建筑是很有利的。

因为乡村民居是材料结构的自然结果,他们在形体式样方面有极可使人喜爱

的朴实而自然的轮廓、为了解决农作生活的需要,农舍和农村的部署组织也自然美好。它们的不卫生是因为过去被剥削,生活贫困的缘故。因为节省材料,防御盗窃,所以位置也较拥挤;因为燃料不足,取暖困难,所以门窗很少;因为水的设备不够,且生活没有余暇,所以不清洁;因为工作时间太长,不可能考虑道休息娱乐所需要的室间等等,都说明了数世纪以来人民房屋不可能更发展进步的原因。向着社会主义发展的新中国,已在迅速而努力地改善这种状况。

(八)中西交通以后的建筑

十六世纪末年,苏联会的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建筑欧洲式样的教堂。十八世纪中,清代的乾隆帝在北京附近的圆明园中,在耶稣会传教士的规划之下,建造了多座意大利巴洛克式的欧洲型建筑;在当时只是一种稀奇的“玩具”,没有普遍的影响。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帝国主义的势力已侵略到中国各地,尤其是各“通商口岸”,在街市两旁的商业建筑物摹仿西洋,充分地表现出半殖民地的面貌。一直到公元1920年后,随着五四运动革命潮流的兴起,中国建筑师们逐渐增长了民族意识,开始创造现代化的中国新建筑。他们努力于适应现代需要的条件,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表现传统的民族风格,但尚在尝试阶段,还没有成熟的作风。发展民族形式的途径尚在萌芽。

二、中国建筑师

中国的建筑从古以来,都是许多劳动者,为解决生活中一项主要的需要,在不自觉中的集体创作。许多不知名的匠师们,累积了世世代代的传统经验,在各个时代中不断地努力,形成了中国的建筑艺术。他们的名字,除了少数因服务于统治阶级而留名于史籍者之外,还有许多因杰出的技术,为一般人民所尊敬,或为文学家所记述,或在建筑物旁边碑石上留下名字。

人民传颂的建筑师,第一名我们应该提出鲁班。他是公元前第七或第六世纪的人物,能建筑房屋、桥梁、车舆,以及日用的器皿,他是“巧匠”(有创造性发明的工人)的典型,二千多年来,他被供奉为木匠之神。隋朝(公元581-618年)的一位天才匠师李春,在河北省赵县城外建造了一座大石桥,是世界最古的空撞券桥,到今天还在存在着。这桥的科学的做法,在工程上伟大的成功,说明了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工程师已积累了极丰富的经验,再加上他个人智慧的发明,使他的名字受到地方人民的尊敬,很清楚的雕刻在石碑上。十世纪末页的著名匠

师喻皓,最长于建造木塔及多层楼房。他设计河南省开封的开宝寺塔,先作模型,然后施工。他预计塔身在一百年西北倾侧,以抵抗当地的主要风向。他预计塔身在一百年内可以被风吹正,并预计塔可存在七百年。可惜这塔因开封的若干次水灾,宋代的建设现在已全部不存,残余遗迹也极少,这塔也不存痕迹了。此外喻皓曾将木材建造技术著成《木经》一书,后来宋代的《营造法式》就是依据此书写成的。

著名的画家而兼能建筑设计的,唐朝有阎立德,他为唐太宗计划骊山温泉宫。宋朝还有郭忠恕为宋太宗建宫中的大图书馆——所谓崇文院、三馆、密阁。

此外史书中所记录的“建筑师”,差不多全是为帝王服务、兼修工程而著名的。这类留名史籍的人之中,有很多只是在工程上负行政监督的官吏,不一定会专门的建筑技术的,我们在此只提出几个以建筑技术出名的人。

我们首先提出的是公元前第三世纪初年为汉高祖营建长安城和未央宫的杨城廷,他出身是高祖军队中一名平常的“军匠”,后来做了高祖的将作少府(“将作少府”就是皇帝的总建筑师)。他的天才为初次真正统一的中国建造了一个有计划的全国性的首都,并为皇帝建造了多座皇宫,为政府机关建造了衙署。

其次要提的是为隋文帝(公元第六世纪末年)计划首都的宇文恺。这时汉代的长安已经毁灭,他们在汉长安附近另外为隋朝计划一个新首都。

在这个中国历史中最大的都城里,它们首次实行了分区计划,皇宫,衙署,住宅,商业都有不同的区域。这个城的面积约七十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北京城还大。灿烂的唐朝,就继承了这城作为首都。

中国建筑历史中留下专门技术著作的建筑师是十一世纪间的李诫。他是皇帝艺术家宋徽宗的建筑师。除去建造了许多宫殿、寺庙、衙署之外,他在公元1100年刊行了《营造法式》一书,是中国现存最古最重要的建筑技术专书。南宋时兼修行宫的王焕将此书传至南方。

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征服者入中国以后,忽必烈定都北京,任命阿拉伯人也黑迭儿计划北京城,并监造宫殿。马可波罗所看见的大都就是也黑迭儿的创作。他虽是阿拉伯人,但在部署的制度和建筑结构的方法上都与当时的中国官吏合作,任然是遵照中国古代传统做的。

在十五世纪的前半期中,明朝皇帝重建了元代的北京城,主要的建筑师是阮

安。北京的城池,九个城门,皇帝居住的两宫,朝会办公的三殿,五个王府,六个部,都是他负责建造的。除建筑外,他还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师。

在清朝(公元1644-1912年)二百六十余年间,北京皇室的建筑师成了世袭的职位。在十七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应募来北京参加建造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二十世纪以来,欧洲建筑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带来中国,所以出国留学的学生有一小部分学习欧洲系统的建筑师。他们用欧美的建筑方法,为半殖民地及封建势力的中国建筑了许多欧式房屋。但到公元1920年前后,随着革命的潮流,开始有了民族意识的表现。其中最早的一个吕彦直,他是孙中山陵墓的设计者。那个设计有许多缺点,无可否认是不成熟的,但他是尚欧化的风气中回到民族形式的表现。吕彦直在未完成中山陵之前就死了。那时已有少数的大学成立了建筑系,以训练中国新建筑师为目的。建筑师们一方面努力于新民族形式之创造,一方面努力于中国古建筑之研究。1929年所成立的中国营造学社中的几位建筑师就是专门做实地调查测量工作,然后制图写报告。他们的目的在将他们的成绩供给建筑学系做教材,但尚未能发挥最大的效果。解放后,在毛泽东思想领导下,遵循共同纲领所指示的方向,正在开始的文化建设的高潮里,新中国建筑的创造已被认为一种重要的工作。建筑师已在组织自己的中国建筑工程学会,研究他们应走的道路,准备在大规模建设时,为人民的新中国服务。

(为苏联大百科全书写稿)

当代建筑师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代建筑师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1001401-02 范思秦 摘要:本文为我们展现当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所面临的现状、限制条件,以及他们如何在西方、中国、建筑自主性、社会现实、传统、变革的复杂网络中寻求自身的独特立场,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现象与诉求、操作框架、话语工具、实践策略 一、当代中国建筑师状况 如果我们试图以几个关键词描绘当代中国建筑师所面临的建成环境和社会现实,那么大、纪念性、新奇、快速、廉价、异托邦这组关键词既是中国当下从政府官员、决策者、开发商和私人业主的共同诉求,也是基于这种诉求所达成的建成环境的现状。无论这些词汇背后隐含的语义是褒是贬,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现象构成了建筑师工作的环境文脉和参照,这就是建筑设计作品所处的真实的环境,而建筑师的工作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被要求满足这样的诉求。 与此同时,这些关键词也构成了世界对于中国建造模式的集体认同和想象的框架。中国的当代建筑给世界的印象是具体的散落的优秀个案的蒐集和整体品质低下的并置。而这组关键词所代表的特征,或多或少正是造成中国当代大规模建造的整体品质低下的原因。 而当代中国建筑的快速和低成本的建造,已经成为中国建造的特征。这里,“廉价”或许并不仅仅意味着低成本的建造,同时暗指建造品质的低廉。然而,快速和“廉价”或者粗糙的品质,一方面作为即成现实的存在状态,另一方面也是建筑师必须积极面对并发掘出新的当代建筑可能性的源泉。正是因为可以快速低价地建造,中国建造正日益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灾后重建这类需要快速低成本建造经验的领域,以及基础设施建造的国际竞争中去。另一方面,我们是否可以重新审视快速廉价的积极意义,并创造出具有当代中国特征的建筑美学? 对于我们中国现有的建筑师来说,中国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们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就在于我们如何去把握这些机遇。同时,这些也检验了我们作为建筑师的能力。 所以,对于如此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如何去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呢? 1、正确认识建筑师的天职建筑师不是艺术家。因此,建筑师的首要职责是服务 社会、以自己的一专之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画家的一幅作品标价百万,即便无人问津,尚可孤芳自赏。而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建造和使用,需要社会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并且占用土地和环境资源。建筑师不是理论家。对各种前卫建筑设计流派和时髦的主义与理论,建筑师可以了解,但不能将其视为工作核心,每必奉之。建筑师的首要职责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实现。建筑设计师应该通过身体力行的设计来解决社会与技术问题,而不是主义谈得不精,设计做得不良,偏废正务,不知所从。 建筑师属于服务行业的一支。建筑作品最终要服务于社会中的广大用户。一个小区可能居住着上千户人家,数万人口。一套百余平米的住房,在建筑师而言,或许只是复杂日常工作中一带而过的细节,但对于众多月薪不过千余元的普通居住者,价值几十万元的住宅,往往是一生之中最大的投资,也是

浅析当代建筑设计大师设计风格

浅析当代建筑设计大师设计风格 建筑大师:贝律铭 贝聿铭,美籍华人,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还有丹佛市的摩天大楼,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作品代表作之一:“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前的水晶金字塔” 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法国是艺术的摇篮,卢浮宫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杂志上看到了卢浮宫的真面目,惊叹之余,我把目光投向了那座玻璃结构的金字塔。我喜欢这个作品。为什么这里会有金字塔?又是谁想到把“金字塔”搬到了卢浮宫前?放在这里寓意何在? 带着好奇我翻阅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难以想象的是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更另我欣喜的是这么伟大的建筑物设计师是贝律铭,他出生在中国,祖籍是苏州,苏州的园林世界文明,可以说贝律铭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由于家庭条件好,父亲是当时香港银行分行的行长,很自然他得到了出国的机会,但是他在出国后,放弃了金融行业的学习,而是选择了他喜欢的建筑。也许是兴趣,也许是努力,他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遍布了很多国家。可以说他是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也是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在了解了有关方面的资料后,我明白了那么庞大的玻璃结构金字塔除采光、挡风遮雨等功能上的意义外。有一重艺术意义,那就是既要与卢浮宫相衬,又要保存卢浮宫的面貌,从历史悠久上看,金字塔可以和卢浮宫相衬;从建筑规模上看,二十一米的高度所展现的气势也可以和卢浮宫相衬;至于材料选择玻璃,我想那正是要保存卢浮宫的面貌,透过巨型玻璃结构的金子塔,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气势壮观的卢浮宫。 我们知道,建筑是要考虑环境的,好的建筑必定要和所处的环境相融合。21.6米的玻璃金字塔。这是贝聿铭研究周围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聿铭设计与环境的紧密关系。金字塔的体形简单突出,而全玻璃的墙体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感。起初许多人反对这项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后获得广泛的赞许。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在西侧的三角形被取消,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物,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在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与环境相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另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中国建筑学会评选)(2012.8)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 时间:2012-08 中国建筑学会评选(2012) (按姓氏笔画排序) 院士组 马国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 王小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齐康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 关肇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李道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吴良镛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 吴硕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锦秋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总建筑师 何镜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周干峙住房城乡建设部特邀顾问 郑时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钟训正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教授 崔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彭一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 程泰宁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熹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戴复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 魏敦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 大师组 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 刘景樑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名誉院长 刘克良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孙国城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时匡苏州科技学院教授 吴庐生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新所总建筑师 汪孝安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沈济黄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资深总建筑师

张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周恺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孟建民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胡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胡绍学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袁培煌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 倪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郭明卓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 唐玉恩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黄锡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建筑师 黄星元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 梅洪元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蔡镇钰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 央企院组 丁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裁 于正伦城市建设研究院院总建筑师 马立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院院长王暐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王暐工作室主任王洪礼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王振军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 孙宗列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汪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 张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总建筑师 赵成中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赵擎夏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赵喜成国贸工程设计院副院长 赵元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总建筑师 顾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钱方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总建筑师 曹晓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院副总建筑师 崔彤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韩玉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董霄龙中国五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doc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1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一百二十二人) 院士组(十八人) 马国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 王小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齐康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 关肇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李道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吴良镛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 吴硕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锦秋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总建筑师何镜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周干峙住房城乡建设部特邀顾问 郑时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钟训正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教授 崔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彭一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 程泰宁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熹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戴复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 魏敦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大师组(二十一人) 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 刘景樑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名誉院长 刘克良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孙国城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时匡苏州科技学院教授 吴庐生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新所总建筑师 汪孝安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沈济黄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资深总建筑师 张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周恺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孟建民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胡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胡绍学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袁培煌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 倪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郭明卓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 唐玉恩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黄锡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建筑师 黄星元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 梅洪元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蔡镇钰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 央企院组(二十四人) 丁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裁 于正伦城市建设研究院院总建筑师 马立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院院长王暐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王暐工作室主任王洪礼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王振军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 孙宗列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古代著名建筑师

古代著名建筑师 1.有巢氏——中国第一名建筑师与他的“原始屋” 2.姬旦、弥牟——中国第一对都城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 3.鲁班——中国民间匠师(建筑师)的总代表 4.赢政、蒙恬——中央集权国家建筑文化的开创者 5.萧何、杨城延、刘彻——西汉建筑风格的奠基者 6.曹操、拓跋(元)宏、穆亮、李冲 ——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造)者 7.綦母怀文、郭安兴——中国佛塔建造技术的先驱者 8.刘伶、陶渊明——魏晋文人对建筑的影响 9.宇文恺——中国第一次“文艺复兴”的建筑师 10.阎立德、梁孝仁——唐代“豪劲”风格的兴起及其衰落 11.王维、白居易——唐代文人以及民间匠师的建筑功绩 1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北宋汴京 13.王禹偁、苏轼、苏舜钦——北宋文人建筑师和民间匠师 14.喻皓、李诫——宋代两位杰出的建筑理论家 15.辽代无名匠人存世的著名建筑 16.朱熹、张浩、贺承珍——新“三国”(南宋、金、西夏)建筑师的创造 17.刘秉忠、郭守敬、也墨迭儿——生态城市元大都的规划师和建筑师 18.阿尼哥、张留孙、阿老丁——元代“跨文化”建筑的缔造者 19.朱棣、蒯祥、吴中、阮安——明都城和宫殿的建造师 20.三罗喇嘛、班丹藏布、郭瑾——明代“御敕”宗教建筑 21.卢溶、计成、张涟——明代民宅和私家园林的设计师 22.梁九、雷发达(样式雷)——为清廷服务的职业建筑师 23.李渔、戈裕良、姚承祖、黎巨川——清代的民间建筑师与园林师 1.有巢氏——中国第一名建筑师与他的“原始屋” 知识链接人类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房屋 议论一“中国为什么没有金字塔”及木、石之争 2.姬旦、弥牟——中国第一对都城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 知识链接西方第一位官方建筑师——伊姆霍特普 3.鲁班——中国民间匠师(建筑师)的总代表 知识链接西方建筑师始祖——代达罗斯 4.赢政、蒙恬——中央集权国家建筑文化的开创者 知识链接路易十四的“太阳王”宫殿 5.萧何、杨城延、刘彻——西汉建筑风格的奠基者 知识链接罗马帝国的公共建筑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中国建筑史 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 (一)建筑 1. 仰韶文化: 干阑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有榫卯) 木骨泥墙:西安半坡村、陕西临潼姜寨(大房子,母系) 2.龙山文化: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父系),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3.辽宁建平县女神像——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 (二)其他 ·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祭坛,在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 二、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 (一)夏(前2070~前1600年) (二)商(前1600~前1046年) 图片 ·已大量使用“青铜器”,青铜工艺达到纯熟的程度 ·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载 (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 图片

·瓦的发明,以上建筑使用瓦、脱离了“茅茨土阶”;陶水管的使用;三合土抹面 ·有宗教分封,不能僭越(公侯伯子男,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 (四)春秋(前770~前476年) ·人物:公输班-鲁班 ·开始修筑长城 ·瓦大量使用 ·有建筑装饰:“山节藻棁”,“丹楹刻桷”(shān jié zǎo zhuō)(dān yíng kè jué) 三、封建社会初期(前475~公元581)(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前475~前221)

·各国国都都很大,齐国为例,南北5公里、东西4公里,有高16m ·“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 ·木工技术:棺椁有多样的榫卯(木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铜板错银“兆域图”(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二)秦(前221~前206) ·秦重要建筑:修驰道、筑长城 (三)汉(前206~公元220) ·国力强盛,建筑大发展,留存的建筑形象丰富(画像、明器、墓葬) ·陵墓仍土圹木椁墓,用“黄肠题凑” ·五陵少年: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等七座 ·东汉公元25年定都洛阳,都城内有东西二宫,文献记载有椒房、温室殿、冰室等防寒祛暑房(四)三国(公元220~265) (五)两晋、南北朝(公元265~581)(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建筑师王昀——现代建筑的空间

建筑师王昀——现代建筑的空间 王昀-中国建筑师 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北京大学副教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毕业 1995年取得东京大学硕士学位 1999年以论文《从传统聚落的平面构成中读解空间概念的研究》于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3年参加由日本新建筑杂志举办的第24回日新工业建筑设计竞赛,获二等奖; 1994年参加日本新建筑举办的第4回SXL建筑设计竞赛,获一等奖 主要建筑作品:60平米极小城市,善美写字楼门厅增建,庐师山庄会所,庐师山庄住宅A+B,石景山财政局办公楼,百子湾幼儿园、中学校等。 徘徊在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之间——建筑师王昀访谈 提到传统聚落,人们首先会想到山水之间的民居、村落。它给人一种自由、丰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说到现代建筑,人们首先会想到“少就是多”,“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等宣言。随之想到的是光滑的白墙、大片的玻璃以及冰冷的、反自然的机器美学。通常在人们心目中,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是相差甚远的两种类型。 然而在建筑师王昀眼中,它们却神奇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早年的求学岁月里,王昀跟随老师学习古建。留学日本期间,他专门从事聚落研究。在多年世界聚落的探访调研旅途中,他又深深地被早期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所打动。自此,这两种差别甚大的建筑类型便相互交融,共同作用在王昀脑海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建筑理解。 回国以后,王昀一边在北大进行研究和教学,一边积极地投身建筑实践。从自宅室内改造到新近建成的庐师山庄会所及住宅,他延续着一贯的建筑思考,探索着当前语境下中国现代建筑的可能。 本访谈可算是对王昀从早年建筑学习到今日创作的一个回顾性整理。这样做一方面希望能梳理、介绍他建筑创作的背景和脉络;另一方面也希望由他个人的探索反思中国当代的建筑状况。根据主题,编者将访谈的内容分成几部分,以便阅读,此外,在适当的地方编者还增加了一些批注,这些批注有的是对文中精彩部分的强调,有的是背景资料或相关的引申,其目的在于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张永和(1)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 ——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工作室作为中国当代建筑界的海归派元老级人物,张永和在2000年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上的亮相,带领了中国当代建筑正式登上了国际建筑舞台,他和他的非常建筑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拓荒者。但有人认为,非常建筑的设计,在外观上没有那种给人视觉带来冲击的形式,缺少一种应该有的个人风格。对于这个的解释,西方评论家在评论崔健时说过,他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是他在不断地扩展摇滚乐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空间。而张永和的非常建筑最大的贡献也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而是他在不断扩展实验建筑在中国建筑产业中的空间。 对于张永和的评价,需要把他纳入到所涉及的多重工作中去把握。他所起步的阶段正好是文革一段荒凉的时代之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全球化,亚太地区经济繁荣加剧,条件促使了新一代的建筑师开启建筑创作的新视野。受到西化思想的熏陶,又对中国的传统及当代文化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通过实实在在的建筑实验研究,探索着中国当代建筑的道路。 起初的张永和,着眼的是建筑空间的思考,还属于空想阶段。《非常建筑》中讲到自行车与建筑的空间移位,讲到电影与建筑的空间叙事,都是跨领域的发散思考,就好像一个能 有所为的艺术家童年的丰富想象经验。他的这种自 我思维打开的方式,可以让一个建筑设计者逐渐培 养起对自身经历和生活环境的敏锐与洞察力,对生 活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对人们活动每一个细节及其 意义的研究来体察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 都是纯概念。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感知,张永和 的建筑是从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出发,在他的设计中 没有过多抽象的定义。 而后,概念与建造得以实现。席殊书屋的设计中,自行车与 书架拼贴而成的“书车”,是街上车流在书店中的延续,赋予了书 店一定的城市性。书车为背靠背的双层书架,与原建筑的墙体厚 度相同,又成为了活动的书墙,任意转换它们的位置可以获得书 店内空间的变化,这样空间的灵活性就模糊了基地小的局限。这 也是对中国当时平行城市的一种理解。在那个年代,中国的住宅 都是作为社会福利建造的,强调平均,平行城市中没有单体建筑 的个性但有大结构的严整。对历史空间资源的尊重和再生创造也 就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这里关心的事具体的,现实的生活世界。 在书架和自行车的重叠中,叙述城市中细致的空间历史,建筑不再颂咏空洞而宏大的主题。 建筑的叙事,在基本纯粹的建造关系中展开, 而不是通过外部的、历史的、风格的、装饰的 附加形式,是书车、圆形钢管、玻璃墙、发光 地面、动态的上下前后关系的叙事。 张永和与非常工作室之后关注的核心问 题逐渐转化为建筑与基地,建筑与都市或自然 风景之间的关系。北京山语间怀柔别墅就成功 地建立了地形与建筑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激发的关系。在泉州小当代美术馆的设计中,当地材料和建筑方式与功能主义的线型空间相叠加产生了一种难以归类和定义的建造形式,这种暧昧的,指向不明的空间形式,是对当代中

中国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筑大师,梁思成上榜,你还知道有谁吗

中国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筑大师,梁思成上榜,你还知道有谁 吗? 杨廷宝(1901.10-1982.12),字仁辉,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著名建筑学家,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在推动建筑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童寯(拼音:Tóng Jùn),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他设计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刘敦桢(1897.9.19-1968.5.1),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湖南新宁人。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

学)建筑科。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吕彦直(1894—1929),安徽滁县(今滁州市)人,籍贯安徽滁县(今滁州市),曾祖父起由山东东平迁居滁县(今滁州市),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中国历史有名建筑师

而有据可考的历史中,在绝对确定的人物里,最早的建筑师当属春秋时期的公输班(鲁班)。一般人只知道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公认的建筑师的鼻祖。 “李冰治水”故事的主角李冰同样也是一名建筑师,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也属于建筑范畴。他还在成都主持修建了七座桥。他的建筑是为水利服务的,但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正是他的工作,使得秦国国力迅速上升,为统一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到了汉代,又出现了建造长安城的阳城延。他本是跟随刘邦起义的一位为军队服务的工匠,汉高祖平定天下后,阳城延官至少府,秩中二千石。后来作为排名76的开国功臣,被吕后封为梧侯,食邑500户。先后主持建造长乐宫、未央宫、长安城等国家级工程项目。 下一个是隋代宇文恺。他的家族皆习武,惟宇文恺好学,擅长工艺,尤善建筑。隋代东西两大都城的规划与营造,宫室、宗庙的兴建,几乎都出自他的手笔。其中他设计的“观风行殿”(有轮子、容几百人,可行走)则是其一个十分巧妙的发明。 之后的盛唐没出什么大师,而中国历史的顶峰——北宋则是一个才人辈出的时代。其中在建筑行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有喻皓、丁谓、李诫、张择端、米芾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喻皓、李诫。 喻皓生活在五代末、北宋初,是一位平民建筑师。他最大的贡献在于探索出建造超高层建筑——宝塔的技术。他擅长计算,首先将风力作为载荷考虑其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另外一个伟大贡献就是总结历代建筑师的经验,写成巨著《木经》。可惜的是,这本书已经失传。 李诫生活在北宋末年,他经手很多王府、辟雍、官署、太庙等重大工程,由于优异的工程实绩,官至将作监。他最伟大的贡献在于编修了图文并茂的《营造法式》,直至清朝仍在使用,可谓功在千秋。 明朝是中国历史最后的辉煌,出现了中国最后两位世界级建筑师——蒯祥和徐杲。蒯祥在永乐年间指挥北京工程的营建,并对北京城做出了科学的规划。他一生都在不停地创作,先后主持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长陵、献陵、裕陵,天安门、西苑、隆福寺等重大工程。最后官拜工部侍郎,加正二品衔、食从一品禄。而徐杲则是因主持重建故宫三大殿和西苑永寿宫,受嘉靖皇帝赏识而直接提升为工部尚书。

当代十大建筑师

当代十大建筑师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 里斯本车站 密尔沃基美术馆 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二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 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为中国培养、培训建筑设计师,为推进中国建筑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经典杰作。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大楼的—砖一木,—水—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园内水池中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到。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在他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努力。在设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赋予它们既能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的、过渡的、几何

世界著名的十大建筑师

世界十大最有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先容一: 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有名的 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 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构造设计与艺术建筑驰 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 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 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有名的2004年 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 重身份,他对构造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 绳的控制。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 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雅观, 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力。所以,他经常以大 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示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洁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驰名,展示出技巧理性所能浮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出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约束。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巧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惯例预感。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专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似乎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明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高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端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孔。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 展厅,名号不大,实在却造成了尽对喧宾夺主的局势,End...。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

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

卢毓骏(1904~1975) 卢毓骏先生1904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入巴黎国立公共工程大学学习,1925年在巴黎大学都市规划学院任研究员。1929年回国,在南京考试院工作。1949年到台湾,并于1961年创办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系。 他的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有南京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大考场及铨叙部,汤山望云别墅,南京高等法院,台湾科学馆,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教职员宿舍,“中国文化大学”校园规划及华冈校舍、大仁馆、大义馆、大伦馆、菲华楼、大恩塔,“司法行政部”大法庭及法官训练所,台中日月潭玄及慈思塔、考试院等。 他的专著有《防空建筑工程学》、《防空都市计划学》、《新时代都市计划学》、《现代建筑》、《中国建筑史与营造法》。他发表的论文主要有《建筑艺术新论》、《三十年来中国之建筑工程》、《新时代工业化之应有认识》、(明堂新考——个中国建筑师想像中的中国古代明堂》、《反映有机文明的中国建筑》、《都市计划及造园》、《以柔克刚——防御原子弹建筑的若干构想》等。 他认为,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须与都市计划有良好的配合。在教学中,他强调学生要尽力多涉猎艺术、工学、设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多接触文学、哲学,只有如此才能加强设计的深度。 卢毓骏先生于1975年在台湾病逝。 南京考试院 刘鸿典(1904~1995) 刘鸿典先生,字烈武,1904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后在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办事处任技术员,在此期间曾获实业部颁发的建筑师证书。1936~1939年在上海交通银行任建筑师。1939~1941年在上海浙江兴业银行总行任建筑师。1941年在上海创办宗美建筑专科学校,兼营建筑师业务。1947~1949年成立鼎川营造工程司,执行建筑师业务。新中国成立后任东

与庸俗作斗争中国建筑师代表人物

与庸俗作斗争: 中国建筑师代表人物 大师与普通建筑师的区别往往在于他们超前的理念和独树一帜的风格。建筑是时代的镜子,我们在《十位世界顶尖建筑设计师》专题中选择了十位当代全球最活跃、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师,他们设计了21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物质是易变的,只有精神才是永恒的。通过欣赏这十位建筑师的作品,逼迫我们去回过头,去重新思考这个世界,去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建筑。每一个建筑师都没有办法回避一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建筑? 戴帆(Dai Fan) 戴帆: 最前卫、当代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明星建筑师 “颠覆坚固之价值的冲动点燃了建筑。” ——戴帆 戴帆与DESTROY建筑事务所以设计具有深刻的哲思工程结构与震撼的建筑享誉世界,用极具独创性的建筑形态来向世人展示其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空间想像力。戴帆目前工作于纽约和北京,致力于探求与其时代精神相呼应的建筑表达的新形式,工作领域涉及建筑设计、结构及土木工程、工程设计、城市设计和规划、景观设计、环境美术、项目管理和城市战略研究等方面。他设计的建筑充满深奥、宏伟、怪诞、神圣、科幻的感觉,其建筑语言、构思的独创性以及特殊的建筑风格使其在瞬息万变的建筑潮流中始终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戴帆(Dai Fan)

戴帆是当代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为广泛的建筑师之一,曾入选美国福布斯设计榜单,荣获亚洲设计大奖、环球设计大奖等几十个国际大奖,近年担任全球设计奖评委、亚太建筑空间大奖等一系列国际大奖评委。随着太空时代的到来与深入向前发展,“人类纪”迫切需要创建宇宙时代的建筑创作原则与建筑美学,未来以某种隐匿的方式写在现在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之中。把非人的因素和推理的因素混合起来。他构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宇宙,关于一个时代的建造神话,展现了一种溢满新奇和神秘的建筑空间魅力。戴帆的代表作品有法国巴黎FA PARIS,美国佛罗里达州Florida Art Museum ,马来西亚吉隆坡200米高的东方运营中心(East Operation Center),中国山西大同造园中国造园(Chinese Garden)。

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1.doc

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1 卢毓骏(1904~1975) 卢毓骏先生1904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入巴黎国立公共工程大学学习,1925年在巴黎大学都市规划学院任研究员。1929年回国,在南京考试院工作。1949年到台湾,并于1961年创办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系。 他的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有南京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大考场及铨叙部,汤山望云别墅,南京高等法院,台湾科学馆,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教职员宿舍,“中国文化大学”校园规划及华冈校舍、大仁馆、大义馆、大伦馆、菲华楼、大恩塔,“司法行政部”大法庭及法官训练所,台中日月潭玄及慈思塔、考试院等。 他的专著有《防空建筑工程学》、《防空都市计划学》、《新时代都市计划学》、《现代建筑》、《中国建筑史与营造法》。他发表的论文主要有《建筑艺术新论》、《三十年来中国之建筑工程》、《新时代工业化之应有认识》、(明堂新考——个中国建筑师想像中的中国古代明堂》、《反映有机文明的中国建筑》、《都市计划及造园》、《以柔克刚——防御原子弹建筑的若干构想》等。 他认为,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须与都市计划有良好的配合。在教学中,他强调学生要尽力多涉猎艺术、工学、设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多接触文学、哲学,只有如此才能加强设计的深度。 卢毓骏先生于1975年在台湾病逝。

南京考试院 刘鸿典(1904~1995) 刘鸿典先生,字烈武,1904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后在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办事处任技术员,在此期间曾获实业部颁发的建筑师证书。1936~1939年在上海交通银行任建筑师。1939~1941年在上海浙江兴业银行总行任建筑师。1941年在上海创办宗美建筑专科学校,兼营建筑师业务。1947~1949年成立鼎川营造工程司,执行建筑师业务。新中国成立后任东 北工学院建筑系二级教授,兼教研室和建校设计室主任。1956年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首任系主任。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一、二、五届理事会理事,建工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建委科学研究审查委员会委员,是国家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他还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进、《美术辞林》、《陕西省地方志》等大型辞书的编撰工作。 他的主要建筑作品有上海市中心游泳池、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福州交通银行、南通交通银行、杭州交通银行、上海南京西路美琪大厦。上海虹口中国医院、上海淮海中路上方花园风格各异的独立别墅群。东北工学院校园总平面设计、东北工学院冶金馆、长春分院教学楼。沈阳工学院采矿馆、淮南矿区火力发电厂等他还主持了华山风景区及多个城市规划的评议会。参加了兵马涌二、三号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临潼贵妃池重建,广州市游乐园。西安火车站、西安市南大街拓宽工程等多项设计方案的评

当代全世界著名建筑师的优秀作品

当代全世界著名建筑师的优秀作品中国风景园林网讯:本文展示了在当今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优秀作品。让我们静下心,感受世界最著名建筑大师不寻常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或生动明快,或朴素清新,或标新立异的经典设计之作。从中学习,有所感悟! 1、创新建筑师代表: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 创新建筑师代表: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 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巴伦西亚科学城 巴伦西亚科学城

巴伦西亚科学城 2、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 贝聿铭,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 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 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经典杰作。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大楼的—砖一木,—水—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园内水池中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到。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在他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努力。在设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赋予它们既能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的、过渡的、几何特性不确定的组成部分。使他设计的空间形象具有鲜明的属性。另外,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

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与庸俗作斗争中国建筑师代表人物 4.doc

与庸俗作斗争中国建筑师代表人物 4 与庸俗作斗争: 中国建筑师代表人物 大师与普通建筑师的区别往往在于他们超前的理念和独树一帜的风格。建筑是时代的镜子,我们在《十位世界顶尖建筑设计师》专题中选择了十位当代全球最活跃、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师,他们设计了21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物质是易变的,只有精神才是永恒的。通过欣赏这十位建筑师的作品,逼迫我们去回过头,去重新思考这个世界,去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建筑。每一个建筑师都没有办法回避一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建筑? 戴帆(Dai Fan) 戴帆: 最前卫、当代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明星建筑师 “颠覆坚固之价值的冲动点燃了建筑。” ——戴帆 戴帆与DESTROY建筑事务所以设计具有深刻的哲思工程结构与震撼的建筑享誉世界,用极具独创性的建筑形态来向世人展示其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空间想像力。戴帆目前工作于纽约和北京,致力于探求与其时代精神相呼应的建筑表达的新形式,工作领域涉及建筑设计、结构及土木工程、工程设计、城市设计和规划、景观设计、环境美术、项目管理和城市战略研究等方面。他设计的建筑充满深奥、宏伟、怪诞、神圣、科幻的感觉,其建筑语言、构思的独创性以及特殊的建筑风格使其在瞬息万变的建

筑潮流中始终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戴帆(Dai Fan) 戴帆是当代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为广泛的建筑师之一,曾入选美国福布斯设计榜单,荣获亚洲设计大奖、环球设计大奖等几十个国际大奖,近年担任全球设计奖评委、亚太建筑空间大奖等一系列国际大奖评委。随着太空时代的到来与深入向前发展,“人类纪”迫切需要创建宇宙时代的建筑创作原则与建筑美学,未来以某种隐匿的方式写在现在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之中。把非人的因素和推理的因素混合起来。他构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宇宙,关于一个时代的建造神话,展现了一种溢满新奇和神秘的建筑空间魅力。戴帆的代表作品有法国巴黎FA PARIS,美国佛罗里达州Florida Art Museum ,马来西亚吉隆坡200米高的东方运营中心(East Operation Center),中国山西大同造园中国造园(Chinese Garden)。 与涨水蛾作战小学生周记 【周记】 昨天下午阳光明媚,我和唐艺嘉,李欣雨。分别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到老威中练习,妈妈叫我别去,说有涨水蛾,我不信,便和李欣雨她们去了,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天啦!我们骑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