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制造业企业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制造业企业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第九讲全员品管零缺点(上)

全员品管概述

1.零缺点和全良品

很多企业都在推零缺点运动,或者在推六西格玛。六西格玛的不良率是3%左右,几乎是零缺点了。

零缺点是一个理想

严格讲起来,零缺点是一个理想,是永远追求的目标。就算能在某段时间内做到零缺点,也许过段时间就又会出现新的缺点。因为顾客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顾客对品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提升的,所以零缺点只能是努力追求的理想。

全良品是可以实现的

企业可以做到每一个出货都是良品,每一个交到顾客手上的商品,都是良品。作为良品,也许有一些缺点,但是那些缺点是不影响使用的。

企业可以先做到全良品,然后再继续迈向零缺点,向零缺点靠近。但是没有一个企业,可以说它的产品已经是零缺点。

2.广义的品质

以前对于品质的理解,常常局限于产品的品质,其实这是不够的,它还包括人的品质、事的品质。因为人的品质不好,他做事的品质也就不好,生产出产品的品质也同样不好。所以人、事、物的品质都要兼顾,才是广义的品质,而不能只看这个产品。

3.品质故事

某工厂接到日本一个生产电脑显示器的订单,由于熟知日本人办事严谨,特派高级技师督导每一步生产流程,全部检验合格并得到认证的产品,销售一路畅通。

就在已经销售掉百分之七八十,准备扩大生产的时候,工厂接到日本公司要求全数退货的通知,原因是商场有大量消费者要求退货,这种情况一旦达到一定比例,商场就要求全部退掉。工厂派专人到现场抽查调试,产品本身几乎没有任何瑕疵。

厂家苦恼于找不到原因,最后一位消费者道出了真正原因:原来是在打开包装箱后,在包装材料上会看到很多包装时弄到上面的黑手印,一是视觉上感觉极不舒服,继而会联想到厂家的管理不到位,这样不注意细节的厂家,如何保证产品质量一定不会出现问题呢?这才是消费者大量退货的真正原因。

由此可见:做好品质,不单是靠技术,还得靠管理、靠理念、注重细节。

品质是谁的责任

1.人人有责还是品管负责

品质出现问题,是人人有责还是品管负责?当然是品管单位负责。如果人人有责,出现问题就是人人无责了,法不责众,所以必须是品管单位负责。

2.品管单位的责任

品管单位负责品质,有以下三个责任:

制定品管规范

品管单位首先要负责制定品管规范。如果品质没有做好是因为没有检验标准和品管标准,那么这就是品管的责任。

教导及督促执行品管规范

品管单位还要教导及督导各执行者执行品管规范,也就是把他教会,然后在他的执行过程中做好督导。将来的品管,不是针对产品去检查,而是针对行为去督导,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品质异常真因追查

品管单位要负责追查品质异常的真正原因,找出来以后交由责任单位去改善。

【自检5-1】

请您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鞋厂总共有8万人,光品管人员就3000多人。后来经过改革,只留了30人继续做品管,其他的人都去了生产车间,并有生产人员自主检查、制程抽查,取消了检验员。

你觉得该鞋厂的改革符合不符合品管的要求?你认为这种改革效果会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5-1

3.各自对本身行为及结果负责

做好上面的三项工作后,可以由生产单位的人或其主管负责检查和抽查,出现问题就是生产单位的责任,而不是品管单位的责任。所以,负责品管的人员只需要很少的几个,只需要做好规范制定、教导督导、真因追查就可以了,而检验和执行可以完全交给生产单位的人。

如何做好品质

1.检查→制造→设计→业务→管理→全员

如何做出让顾客满意的品质?第一,好品质是检验出来的,派人检验,将不良品挑出来,将好的放过去;第二,好品质是制造出来的;第三,好品质是设计出来的,因为如果设计不好,制造再怎么小心也不行;第四,好品质是从业务中来的,如果业务员乱接单,制程条件做不到也不行;第五,好品质是从管理出来的,管理跟不上,其他条件再好也没用;最后,好品质是全员努力的结果。

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在企业的产品质量上起着决定作用,要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来确定。而且,品质要做好,各部门的责任必须明确,且不能推卸责任,这样品质才能做好。

2.A货→B货→C货

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分为A货、B货、C货,A货可以卖好价钱、B货可以卖普通价钱、C货只能报废,A货为企业带来很高的利润、B货可以为企业带来较

少的利润、C货让企业损失。作为企业,都想尽量多地生产出A货,尽量避免C 货,这就要求企业做到品质稳定。

3.高级→中级→低级

不同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划分为高级品、中级品和低级品。为什么同样的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有高、中、低级之分呢?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制程管理的差异。

不同的制程管理,所生产的产品的精细度、质感都是不同的,而且这与所采用的材料无关,差就差在工艺、对品质的认真等方面。

4.高价→中价→低价

高级品的售价最高,中级品售价一般,低级品售价最低,于是就有了高价、中价和低价之分。

5.精品货→大众货→排档货

无论是精品货、大众货,还是排档货,所用的材料不管是什么,其差异不会太大。但是为什么有那么高的质感差异和价格差异呢?

品质和品值,一个是质量的质,一个是价值的值,如何把这个品质的“质”提升到品值的“值”,这个过程利润空间很大。所以,品管单位一样可以替公司创造价值,如果它能够把品质变成品值,它为公司带来的价值,可能比生产单位还要高。

缺点层别

产品缺点可以分为四类,即严重缺点、主要缺点、次要缺点和轻微缺点。先分别给每类缺点定义,然后以打分的形式确定产品的分值,再根据缺点的定义,划分产品的类别。

1.严重缺点

可以造成生命或身体伤害

严重缺点是什么呢?例如,一个产品可以造成对使用者身体的伤害,甚至可以使使用者牺牲生命,这个产品就具有严重缺点。

绝对不能出货

具有严重缺点的产品绝对不能出货,就算客户要求也不能出货。

有过失责任→无过失责任

不能出货的原因在于,在很多国家,不是有过失才要赔,即使厂商没有任何过失,顾客在使用中自己受伤,厂商也要赔。

【案例】

产品引起的赔偿

某家公司由于客户在使用其产品过程中使用不当造成残疾,要求厂家赔偿一万美金。经过执法机关判定,最终由厂家赔偿一千美元赔偿金。也正由于这笔大额赔偿金的支付,导致公司出现严重财务问题。

所以,在产品具有严重缺点时,一定不能出货。

2.主要缺点

欠缺部分功能

主要缺点是指产品欠缺部分功能,但其他功能可以使用。

原则不能出货

具有主要缺点的产品,基本上不能出货。

客户同意则有条件出货

但是,如果客户要求降价销售,并可以接受产品缺陷的话,可以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将产品缺失功能做免责说明,以免日后客户以原来就存在的缺陷向企业索赔。也就是说,可以有条件地出货。

3.次要缺点

部分功能未达标准但不影响使用

次要缺点是指部分功能的不足,即产品的功能不缺失,但是某项功能的效果稍差一些,不影响使用,也符合国家的标准。

扣分未低于合格分即可出货

如果有次要缺点的产品在其打分的时候,没有低于预先确定的合格标准,就可以出货。

内规→行规→国规

产品质量的参考标准有厂内质检标准,叫内规;有行业标准,叫行规;也有国家标准,叫国规。

一般来讲,内规严于行规,行规严于国规。之所以内规最严格,是因为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4.轻微缺点

外观瑕疵不影响使用

轻微缺点讲的是一个外观上的刮痕、脏污或色差等,只是在感官上有一些差异,完全不影响使用。

扣分未低于合格分即可出货

如果有外观瑕疵的产品在其打分的时候,没有低于预先确定的合格标准,就可以出货。

实用面→心理面

但是轻微缺点,有的时候可能会变成次要缺点,甚至会变成主要缺点。以前这些外观瑕疵,消费者不太在意,但是当消费水平提高的时候,这个色差就会变成主要缺点。总之,就是实用面的瑕疵变成了心理面的主要缺点。

【案例】

手提电脑上的指纹

现在的手提电脑即使用手按上去,也不会留下指纹的痕迹,以前的手提电脑却不同,指纹可以被留下。其实,这也只能算是轻微缺点,丝毫不会影响使用。但是,由于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原来的轻微缺点,变成次要缺点,再变成主要缺点,后来消费者就开始纷纷退货。

这就是没能在感性上满足消费者,令他的心里不舒服,所以实用面的瑕疵变成了心理面的主要缺点,并最终导致退货。

5.全良品(扣点制)→零缺点

全良品需要经过三道检查,如果这三道检查确实做好,百分之百的不良品都

可以在厂内挡住,就不会流到外面去。因为在厂内挡住代价最低,流出去以后可能要赔偿,可能是退货,得不偿失。

源流检查占80%

源流检查讲的就是追查不良的源头,把不良的原因消灭掉。如果发现很多的不良是来自于设计的不良、模具的不良、材料的不良、配方的不良时,若没有去改,制程人员再怎么小心,产品也是不良。就是说,很多的不良不是来自于操作者,而是来自于源头上,这就要从源头去消灭,叫源流检查。通过源流检查,可以消除80%的不良品。

自主检查占15%

自主检查是指操作的人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的品质做一个检查。操作的人最了解产品,他如果发现不良品,就直接留下,不让它进入下一道工序。当然,操作的人要检查哪些地方,要怎么检查,要由品管单位去规范。通过自主检查,又可以消除15%的不良品。

顺次检查占5%

顺次检查是由下一工序的人对上一工序交来的东西先检查,确认合格才继续做。如果确定不良,就交由上一工序改善,这就叫顺次检查。通过顺次检查,大概可以挡下5%的不良品。

不做、不交、不收

做好这三道检查以后,有个三不原则:不做不良品、不交不良品、不收不良品,即不做、不交、不收。如果能坚持这三步,那么任何不良品,都可以在厂内挡住。

制程抽查谁来做

由执行者自己检查品质,由执行者的主管做制程抽查,这样品质的责任才能由执行者全部负责。品管既不做检查,也不做抽查。

【案例】

品质决定需求

很多女孩子在结婚的时候,如果嫁妆没有一台捷安特自行车,会认为是很没面子的事。

同样,在美国的硅谷,身价十亿的电子新贵以捷安特自行车代步。

为什么捷安特自行车的需求档次比较高呢?原因就在于它的品质高,品质决定了需求的档次。

第十讲全员品管零缺点(下)

品质稳定的三道标准与四道检查

1.品质合格靠技术,品质稳定靠文化

品质合格与品质稳定是两个概念。品质合格靠好的设备、靠好的技术就能做到,而品质稳定必须靠管理、靠文化,没有很长时间的管理积累与文化积累,品质稳定是做不到的。就算管理有积累、文化有积累,如果方法不对,也还是做不到。

所以,企业首先要积累一定的管理经验,积累一定的正确的文化观念,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做到品质稳定。品质稳定后,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有很大的提升。

2.三道标准

作业方法标准占80%

第一道标准是作业方法标准,有80%的不稳定是因为没有作业方法的标准,或者是有了标准没有照做。

作业条件标准占15%

第二道标准是作业条件,或叫制程条件。有15%的品质不稳定是因为温度设定、速度设定、压力设定、时间设定等制程条件没有标准。因为条件的不稳定,造成品质的不稳定。

原始设计标准占5%

第三道标准是原始设计标准,原始设计标准讲的就是图面、公差、配方等设计没有做好,造成执行者怎么做都没有办法让产品品质很稳定,这部分不稳定大概占5%。

3.四道检查

有没有标准

第一道检查,看有没有标准。先看作业方法的标准有没有,如果没有,就要明确应该由谁来制定。

有没有照标准做

如果有作业方法的标准,那么第二道检查要看有没有照着标准做。如果没有照做,查明原因,提出改善方案。

照做结果是否符合标准

第三道检查,看照做的结果有没有符合标准。如果照着标准做,结果还是不符合标准的话,就要看标准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标准有问题,就要修正。

标准有无定期修正

第四道检查,看标准有没有定期更新。标准不是定下来就不改的,要随着技术进步进行更新。

落实与贯彻

利用这四道检查,再结合三道标准一定可以将品质不稳定的问题查明真相,找出它的责任者,找出它的真因。针对真因,要求责任者彻底改善,品质就能稳定。

ISO的迷思与矫正

1.ISO的迷思

很多企业做了ISO认证,花了很多钱,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很多问题仍然很迷惑,不知道怎么办。

目的何在

首先,做ISO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完善企业的管理、提高效率,但是企业做了以后,达到目的没有?没有。

有何助益

第二,做ISO对老板、对员工有什么帮助和益处?能弥补技术能力不足、加快内部流程等等,但是有没有达到效果呢?没有。

有无阻碍及妨害

第三,做ISO有没有遇到阻碍?有没有造成其他的妨害?有,而且阻碍和妨害还很大。有些企业,只有老板想做ISO,员工都不愿意,结果很多工作都被放在一边,去应付ISO。这叫未谋其利,先受其害。

是否尾大不掉,进退维谷

到后来,不想做也不行了,箭在弦上,进退维谷。可见,一些企业做ISO 的确造成了很多问题。

2.ISO的矫正

对ISO的实施效果做检查,如果能符合下面的四个不,就是真地在做。否则,就是在应付。

不作假

第一个是不作假。ISO如果要作假,就失去了ISO本来的意义。有些企业在做ISO的时候是通过作假才通过认证的,通过以后只好继续作假。

不增负担

第二个是不增加负担。做ISO如果增加负担,那企业做的肯定是错的。ISO 一定是在现况工作中,举手之劳就把它做好。有的企业不了解ISO,把现在的工作放在一边,另外做一套ISO的工作,这肯定是不对的,因为这样的做法给企业增加了负担。

改善不合理

第三个是改善不合理。如果发现作业不合理,就去及时地改善它。但有的企业怕改善的时候牵一发动全身,在ISO复检的时候没办法自圆其说。所以,明知不合理但是不敢改。

不应付检查

第四个是不应付检查。也就是说ISO来检查,企业什么都不要准备,完全拿现状给他看,而不是提前做好准备来应付检查。如果是应付检查,就没有必要做ISO。

说、写、做一致

如果上面的四个不企业不能做到的话,企业就没有必要去做ISO认证,国家也就应该取消其ISO认证。

ISO没有规定企业如何去做,是企业作茧自缚,写了很多做不到的事,最后只好作假。所以,企业就做到三件事,就是说、写、做一致:做如所写,写如所说。ISO越简单越好。

为改善及强化体质而做

ISO的真正目的,就是建立标准化,这个标准化不只是针对品质,而是针对所有的流程。标准化的目的是强化企业体制、流程,让企业的作业更顺畅、更轻松、更有效。ISO应该是一个标准化的委员会,或者是一个幕僚室,来做管理者单位。企业的认识存在界定错误,如果不能矫正,企业就会陷入歧途,永远走不出来。

“全员”的涵义

1.福利有份,负责无份

全员品管的“全员”包括哪些人?包括所有的人员。很多人在分福利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是绝对不可以的,而出现问题却又不想负责任,这种想法是需要改进的。

2.要求“大家”,漏了自己

员工的错误思想:在讲权力的时候都不会漏掉自己,在讲责任的时候却只想到大家;讲福利的时候都有自己,讲义务的时候只有大家。

3.全员负责的先决条件

全员负责,有两个要件:

找得出来

第一,谁造成的品质不良,必须能找得出来。有时候人太多,不能确定到底是谁的责任,就让相关的人员都负责任,全都受到处分。这样,大家就会把真正的责任人找出来。

考绩挂钩

第二,将员工生产的产品的品质与他的绩效考核挂钩。

品质的层别简化及有效管理

1.分清各工序权责

管理者要把各工序的权责分清楚,谁的责任包括什么都要很明确。

2.做好上下工程交接

对上下工序来说,下一工序如果发现不良品,可以拒收,将它退回上一工序。如果下一工序发现不良品,却没有退回,还接着做的话,它就要负相关的不良责任。

3.谁做谁负责

不良品是由谁做的,就由谁负责任。

4.追究责任的目的

品管单位在做好自己该做的三个要件之后,品质不良是谁做的谁就负责。负责的目的不是处分和罚钱,而是改善、提高品质。

5.从源头消除不良因素

在源流检查中,品管的工作很重要,必须找到品质不良的真因,而不是找到它延伸出来的现象。找到真因的源头就要去消除,才能一劳永逸。如果只是针对现象去处理,就不能根本解决品质不良的问题。

6.落实贯彻标准化作业

人们发现80%的不良,来自于非标准作业。那么怎么样能够让人员落实贯彻标准化作业呢?落实是指结合实际需求,如果标准不能跟实际作业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就无法去贯彻。贯彻是坚持照标准做,就是落实贯彻执行标准。落实做到就能贯彻,贯彻做好就更能落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如果作业者做出不良品,而他又不承认没有按照标准做,企业又如何去证明呢?这就需要做一个结果推论:事先按照标准做出来一个结果,并经作业者确认。如果作业者做出来的结果,与按照标准做出来的结果不吻合,就可以推断,他没有照标准做。

要让每一个作业者知道,不照标准做,所产生的损失叫做故违。故违造成的损失,依法可以要求赔偿。这样,作业者就不敢不照标准做。

所以落实贯彻,除了道德劝说以外,还要有一个法理的依据。

品质管理的经验与结论

1.“养刁”顾客的胃口

随着市场的竞争和供大于求的出现,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就是说,当别人的东西比你好的时候,你的东西就卖不掉了。所以,企业要设法养刁顾客的胃口,让他在用惯你的产品之后,一旦用了别人产品,他就会感觉不习惯。这样,他就会非用你的产品不可。

2.Made In China

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商场几乎都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并不觉得自豪,因为这些“Made In China”的产品全是中档产品,进不了精品商店。当“Made In China”的产品达到世界级的精品的时候,中国人才会觉得这是很光荣的事。

随着政策的开放,世界级的大厂商纷纷在我国设立工厂,并带来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Made In China”的产品已经在快速地提高自己的品质,汽车行业是这种变化的代表。

3.人无我有→人有我良→人良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身为一个企业,不要自满,要做到这几点:

人无我有。别人做不出来,我做得出来,我独卖;

人有我良。别人也能做出来,但我做得比他好;

人良我优。别人也能做好的时候,我是这里面做得最好的;

人优我廉。别人也做得非常好的时候,我做得比他便宜;

人廉我转。别人也做便宜的时候,我不跟他竞争了,使用蓝海策略,换一个新产品。

制造业质量管理与控制

制造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摘要:制造过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本文参数了制造质量的内涵,分析了制造质量影响因素,并提出制造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相关理论,以期在制造环节中提高制造质量,保证产品质量。 关键字:制造质量,影响因素,质量管理,工序控制 引言 质量是关系产品生命的重要因素,设计过程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先天因素,而企业制造过程则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后天因素,对制造企业而言,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制造过程中如何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制造活动是企业持续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而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过程质量[1]。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对制造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就能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制造质量内涵 产品经设计后,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制造过程,包括制造部门的技术水平以及对制造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能力。M.Morup博士指出,产品是通过制造过程才能把内部质量显现出来[2-3],制造质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以预防、发现缺陷以及采取措施防止缺陷再发生的方法,通过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能够实现产品质量、产量、交货期的有效结合,以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产品,发挥企业的竞争力。 制造过程包括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一直到产品的入库为止的一个过程,其质量职能包括生产技术准备、生产过程控制、工序管理、质量验证、现场管理、现场质量信息管理等[4],其中又可以分为两部分:工艺质量职能和生产质量职能[5]。工艺质量只能是指产品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工作和管理准备工作;生产职能是指在所有工序实施过程中,做好工序控制和管理,保证产品质量。 2、制造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品的制造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子过程,涉及到生产环境、生产设备以及相关人员技术水平和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制造企业质量管理

制造企业质量管理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什么是质量?从理论上来讲,质量是指某一个产品的固有属性和特征。质量就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制造出来的产品和服务。它不是单纯的指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服务质量。 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要经历三个过程,目前,很多企业仍处于质量意识阶段,也就是质量管理的最基础阶段。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小学六年级的水平,要想提升自己,应该先读初中,具体说是初一,也就是5S管理。因为5S管理是提高员工素质和提升员工质量意识的最好管理方案。 初一读完了要读初二,初二是什么呢?叫IE,就是工作的标准化。员工素质高了,工作的标准化也要跟上,不然仍是野蛮作业。初二读完读初三,初三是TPM。 初三读完读高一,就是SPC(统计过程控制),再到高二的QCC(品管圈活动),接着是高三的TQM(全面质量管理)。 读完高中再读大学,就是ISO 9000。大学读完读研究生,即6δ管理,一百万产品中只有3~4个不良品,那么平均合格率就可达到99.9997%。研究生读完了读博士,即ZD(零缺陷管理)。这就是整个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质量管理的四项基础 质量管理,就是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降到最低,甚至剔除,同时找到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质量缺陷)的最关键节点(质量控制点),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控制的管理技术。 影响产品质量的要素有哪些?主要有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要保持质量稳定,就要消除这五大要素造成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讲,通过对这五大要素进行不断追问和分析,找到并彻底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 也就是说,质量管理要从造成质量不稳定的基本因素抓起,那就是要抓好品质管理的四项基础工作。 1标准化 由于我们的生产模式还处在野蛮制造阶段,员工素质不高,所以要靠标准化进行管理,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和经验。 2. 信息化 由于质量管理是数据管理,所以质管人员要凭数据说话,不能让数据信息中断。那数据信息从何而来?检验日报表就是第一手资料。 质管人员要不断搜集和检查数据信息,不能有任何遗漏。 3. 质量教育 在质量教育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同时要让员工感到质量管理是件好事。 在推动质量管理中,必须以不减少员工工资为前提。比如,虽然过去做1000个产品给1000元,但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比较多;现在搞

1工厂品质管理质量方针

1工厂品质管理质量方针 1-1.1质量方针的制定内容解读 1.质量方针的内容要求 质量方针在内容上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与企业总的经营方针相适应。 (2)对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作出承诺。 (3)从产品质量要求和顾客满意的角度出发作出承诺。 (4)提供制定和评审品质目标的框架。 2.质量方针的制定程序 (1)分析内外部环境。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如下内容。 ①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规模、体制、运行机制、人财物等资源以及员工的需求和期望等。 ②外部环境包括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竞争对手状况、供方和合作者状况等。 (2)清理企业的经营思想。清理经营思想的目的,是根据第一步的分析结果来确定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3)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形成质量方针。 ①确定起草方针的人员。质量方针由谁起草都可以,甚至可以向企业所有人员广泛征求方案。

②起草后的质量方针要经过上上下下的讨论和修改。所谓“上”是指管理层,“下”是指与实施质量方针直接相关的部门和人员,有时也包括一般员工。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中层领导、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参加质量方针的讨论和修改。 (4)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发布。质量方针应当是独立成篇的文件,必须经过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方能公布和实施。 3.质量方针的具体内容 (1)标题。例如“××公司质量方针”。 (2)质量方针的核心内容。核心内容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①质量方针的核心内容可以是几条简明扼要的规定,也可以是几条定性的品质目标(注意:质量方针所规定的品质目标一般不是定量的,定量的品质目标应划入品质目标管理范畴),还可以是几条企业处理质量问题的原则。不管哪种情况,都应包括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的承诺。 ②为了便于员工理解和记忆,可以将上述内容编成顺口溜之类,但不要用过分简化的顺口溜来代替质量方针。 (3)实施质量方针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是宏观的、原则性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具体性的。例如:要使全体员工理解质量方针,在企业内部发生有关冲突时要用质量方针来解决等。

关于制造业质量管理的思考

关于制造业质量管理的思考 随着我国制造业进一步产能过剩,目前整体环境又面临大范围的通货紧缩,人民币相对其他货币的不段升值,贸易顺差有进一步转变成贸易逆差的发展可能性,股票市场从去年2000多点一路上涨到目前的4000多点,导致实体经济的资金快速的抽离,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实体经济是雪上加霜。 那么,既然实体经济整个环境不是很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去产能过剩,帮助制造业度过难关呢? 开源节流,既然市场不景气,只有通过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提高质量,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渡过难关发力,进行大量的竞争力储备,为市场好转后打下快速发展的可能性。 质量管理是站在企业战略、整个价值链角度对公司产品的成本和质量的重新思考。从研发、销售、原材料、生产、代理商、售后服务各个环节进行重新思考,保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上游环节,供应商质量管理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做好原材料的到货及时率与质量控制。生产环节,质量的产品标准和质量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目前有很多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比如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6西格玛管理、JIT、目视化管理等等。下游环节,要做好产品的营销策略和产品的售后服务,做好消费者售后服务,因为消费者的建议是产品更新,质量不断改进的唯一方向。以下通过丰田公司质量管理案例说明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

丰田的企业文化以及其人员管理体系,是如何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丰田的关键成功经验一是丰田生产体系的设计目的是“暴露问题”,只是达到结果的一种手段,而非结果本身。二是丰田的人员体系拥有一个“价值流”,目的是为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增值。三是丰田的每个成员都充分理解并努力实现“长期繁荣共同富裕”的企业目标。四是解决问题是企业组织的中心,每个人都敢于承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五是见多识广的企业领导人员与日常管理体系全力支持员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六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既支持产品价值流,也支持人员价值流。丰田的经理人员专注于“流程维护”,而不是给员工挑错。每一个流程都有一套固定的规则,经理人员就是要保证这些规程的先进性以及可操作性。对于任何意外情况的出现,他们都应该把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之上,而不是找出承担责任的人员。

工厂品质管理

第一章:品质控制 一. 品质控制的意义 1、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 2、质量方针---持续进步; 3、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 4、在“开发、生产、存储、销售及售后服务”加强品管力度; 5、建立品质检验、品质保证。确保生产“高品质、低成本、富有竞争力”的产品; 6、持续改进之需要。 二. 品质控制的演变(基本知识) 三. 1.操作者控制阶段:产品质量的优劣由操作者一个人负责控制。 四. 2.班组长控制阶段:由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产品质量控制。 五. 3.检验员控制阶段: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 六. 4.统计控制阶段:采用统计方法控制产品质量,是品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品质控制的全新局 面。 七. 5.全面质量管理(TQC):全过程的品质控制。 八. 6.全员品质管理(CWQC):全员品管,全员参与。 九. 品质检验方法 十. 1、全数检验:将送检批的产品或物料全部加以检验而不遗漏的检验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形: 十一. ①批量较小,检验简单且费用较低; 十二. ②产品必须是合格; 十三. ③产品中如有少量的不合格,可能导致该产品产生致命性影响。 十四. 2、抽样检验:从一批产品的所有个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来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推断工作。 十五. ①适用于以下情形: a.对产品性能检验需进行破坏性试验; b.批量太大,无法进行全数检验; c.需较长的检验时间和较高的检验费用; d.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品存在。

②抽样检验中的有关术语: a. 检验批:同样产品集中在一起作为抽验对象;一般来说,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批。可以将一个 生产批分成若干检验批,但一个检验批不能包含多个生产批,也不能随意组合检验批。 b. 批量:批中所含单位数量; c. 抽样数:从批中抽取的产品数量; d. 不合格判定数(Re):Refuse的缩写即拒收; e. 合格判定数(Ac):Accept的缩写即接收; f. 合格质量水平(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的缩写。通俗地讲即是可接收的不合格品率。 3、抽样方案的确定: 我厂采用的抽样方案是根据国家标准GB2828《逐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来设计的。 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①确定产品的质量判定标准: ②选择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分Ⅰ、Ⅱ、Ⅲ;特殊检查水平分S-1、S-2、S-3、S-4,一般情况下,采 用一般水平Ⅱ。 ③选择合格质量水平(AQL):AQL是选择抽样方案的主要依据,应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商定。 ④确定样本量字码,即抽样数。 ⑤选择抽样方案类型:如一次正常抽样方案,加严抽样方案,还是多次抽样方案。 ⑥查表确定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Re)。 十六. 检验作业控制 十七. 1、进料(货)检验(IQC):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十八. ①进料检验项目及方法: 十九. a 外观:一般用目视、手感、对比样品进行验证; 二十. b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二十一. c特性:如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二十二. ②进料检验方法:a 全检, b抽检 二十三. ③检验结果的处理:a接收; b拒收(即退货); c让步接收; d拣用(挑出不合格品退货)e返工后重检 二十四. ④依据的标准:《原材料、外购件技术标准》、《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理化检验规程》等等。 二十五. 2、过程检验(IPQC):一般是指对物料入仓后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的品质控制,即

制造业企业“质量月”活动方案

制造公司2012年“质量月”活动方案 质量管控部: 根据公司“质量月”活动的总体要求,为了能全面、系统地开展好该项工作,促进公司产品质量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推动公司“用户满意工程”和“精品工程”的开展与实施。经制造公司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为搞好9月份“质量月”活动,制造公司活动方案如下: 一、组织召开制造公司2012年"质量月"活动动员大会。 参加人员:质量管控部领导、公司经理 生产车间主任、施工管理员、班组长, 职能管理部门部长、副部长。 时间:2012年8月25日上午8:30 生产管理部组织实施,负责制作“质量月”活动宣传横幅,在制造公司办公楼主入口及各生产车间等场所悬挂,进行广泛的“质量月”活动的宣传;在各车间管理看板上进行“质量月”宣传教育,宣传“质量月”相关活动开展情况。9月1日前完成。 二、着力组织好“数控转塔冲床样板机”的生产制造工作。生产管理部、总装三车间组织实施,对样板机总装、调试过程的每道工序进行质量评定,确保达到技术中心规定的装配、调试规范,对达到质量标准的工序进行记录、拍照、存档,作为以后产品制造必须达到的质量参照标本,藉此对装配、调试作业进行规范,编制规范化作业指导书,作为数控转塔冲床的制造质量控制标准。相关部门充分认识样板机活动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对规范化的作业指导书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培训,切实做好产品制造的每个细节,检查、改正以前在生产环节没有做到位的地方,避免产品出厂后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9月30日前完成。 三、切实做好“供应商监督审查”工作。集中采购部组织实施,利用好“质量月”活动,仔细分析前期发生的问题以及现有流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找出问题结症所在,在活动期间,要对供应体系进行细致审视,借助我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现有供应商进行一次切切实实的供方评价,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要求、产品质量粗制滥造、交货质量不诚信的不合格供方予以淘汰。10月15日前完成。 四、开展“产品质量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工艺技术部组织实施,发动制造公司全体员工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为主旨,就公司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献计献策,努力改进产品质量,切实节省制造费用。设立合理化

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为了竞争和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就要努力设法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国内中小型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现状,以全面质量管理以及质量成本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为依据,运用PDCA循环、鱼刺图、流程图等分析方法和工具,找到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内部故障成本过高,员工质量意识薄弱,不合格品处置不及时和产品售后服务欠佳等。并通过对国内外先进质量管理模式的分析与研究,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降低内部故障成本,增强员工质量意识培训和考核,完善对供应商的考核制度,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等系列措施。最终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降低质量总成本,提高公司的总体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制造业;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成本;质量改进;培训 一、绪论 制造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制造业也同样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快于其他行业。中国加入WTO后,竞争更加激烈,制造业由价格竞争转为质量竞争。但是在我国,质量管理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直到改革开放后,质量观念才慢慢受到重视。而在发达国家,质量观念很早就已经产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质量问题成为我国市政府,各制造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只有确保质量管理活动有效实施,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没有良好的质量管理水平就不会有竞争优势。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以顾客为导向的观念已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可以带来更多的客户,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反之,如果没有好的产品和服务,则会对顾客和企业产生不良影响,直接阻碍社会进步。质量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稳定的保障,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因此,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产品、服务的质量能够决定一个企业的未来。在21世纪,制造业仍然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不能仅仅看制造业企业产值和产品数量,更要看重产品质量及整个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随着工业化进程一步步向前推进,制造行业产品竞争和服务竞争愈演愈烈,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需要进行审视和剖析,找到改进的新举措,才能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规范化质量管理是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此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予以改进,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论文主要论述现阶段大多数企业质量管理现有的体系结构,在质量管理思想和质量成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意识、质量成本、不合格品控制、售后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企业质量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予以原因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研究意义

如何做好生产质量管理

各位同仁: 一直以来我们生产的产品种类很多,生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交货紧急、人力紧张、人员技能、质量要求越来越好等。” 制造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与管理能力的竞争。车间是企业的中心,车间和生产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各项指标的完成。如何进行车间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呢? 我们一直在质量控制上做到并不理想,如果这样做下去,不仅会影响我们公司的声誉和形象,更会做垮我们事业部. 大家都想着多赚钱,那么谁会多给我们钱呢-当然是我们自己。 长期以来,我们生产质量管理工作都很被动,我们把主要的精力全放在了检查而不是控制与预防质量问题的产生上,最终导致我们生产的不良率居高不下。 质量的重要性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产品质量没做好的话,最终就会被客户投诉和被客户抛弃,没有客户,企业就会倒闭关门,所以,质量好坏事关企业生死存亡,是企业的生命。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质量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因质量问题而返工不仅影响生产进度,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情绪,从而会导致更多问题的出现,生产进度就进一步受到影响。生产进度跟不上又直接影响交期,从而导致客户抱怨甚至订单丢失,那么工厂还谈什么利润,没有了利润我们的工资哪儿来呢?所以质量不仅关系到公司的兴衰,也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

如何控制好质量 要想控制好质量首先要树立一种观念: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查出来的!1、预防 从源头上控制,重在预防,我们的班组长每日开线前集合员工宣导产品品质要求、作业事项、前一天出现的或QC发现的品质问题进行宣导再教育,总之班组长要把所知的一切及时传达给我们员工,并结合具体的工艺要求及产品质量要求,作一个详细的说明,要让大家都能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及做到什么程度为合格,做的不合格会有什么惩罚等。 2、纠正 员工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有的会去努力达成;但也有的可能是没弄明白或意识稍差或是技术能力有限,不能按我们的要求去做,那么就要求我们的班组长&工程人员去辅导、去督促跟进,特别是在新产品在量产的初期,我们应从第一道工序开始跟进检查,及时纠正错误或不良习惯,保证每一道工序传给下一道工序时是合格的。如果我们真正跟到位,相信成品出来后极少存在返工的现象,不用每个产品再去反复查验了。这样一来员工做的开心,后工序也就做的轻松了。 3、总结 如果确实因技术因素或物料原因导致维修,我们应及时反馈给工程或质量,让其协助解决并记录存档,作为以后类似问题预防工作的参考。

工厂质量管理制度(经典版)

工厂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关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工厂的质量管理工作,在负责技术质量的副厂长领导下,由质量检验科具体负责实施和贯彻高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 一、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入库质量检验 1、凡属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都按有关标准,技术文件订货合同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合格后在验收单上盖章,方可办理入库和报销手续,如果无标准又无明确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必须进行质量检查,方可进行验收。 2、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原材料库的保管情况,严防混料,并按材料标准做好出库检查。 3、对于不符合外购,外协件规定的原材料,必须按有关制度办理代用手续,经有关技术部门同意方可代用,做好生产检验把好质量关。 二、做好生产检验,把好质量关。 1、做到以防为主,首件必检,检查首件时"三对照"(按图样和工艺、工艺要求检查实物)。 2、对于质量控制点或已挂管理图的加工工序,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抽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管理图上,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发出信息。 3、凡经检查合格的零件,在零件的适当位臵加盖标记,转入下道工序,生产中只允许合格品流传。 4、对于生产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不良品(返修品,废品、回用品、次品)要及时发现,并加以管理隔离。 4.1返修品经修复并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加工。

4.2废品应订(写)上标记,返回原工序继续加工或转入废品区。 4.3回用品,检查员加盖回用标记,返回原工序继续加工或转入成品。 4.4次品、不算产值,不预计划,加盖次品标记单独存放,在生产过程中,只允许合格及经同意的回用品流传。 5、为做到以防为主,把好质量关,专职检验人员要当好三员,做好三帮,"三员"即是质量检查员又是质量宣传员,技术辅导员,"三帮"帮助工人找出并分析不良产品产生的原因,帮助工人增强质量第一思想,帮助解决质量问题。 6、认真填写好质量报表,任务单及时做好质量信息反馈。 三、搞好质量检验,确保出厂产品符合标准规定。 1、质量检验科应监督促装配工作按装配工艺操作,并做到不合格配件不装配。 2、按产品的有关规定逐项认真检查。 四、做好工艺装备、设备的质量检查 1、负责生产中使用新的或外加工,量具等工艺装备的检查工作。 2、对于生产中所使用设备的检修质量,备用配件的制造的外外购件质量按有关标准进行检查,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五、提出质量考核建议指标,进行统计考核,上报质量报表 1、根据上级要求和上期产品与工作质量的实际情况,提出年、季(分月)的各单位考核指标的初步意见,交企业管理办公室组织各有关部门讨论,厂长批准后交生产科,技术科统一下达实施。 2、按规定时间汇总,统计上报,并公布全厂各车间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制造业各部门职能职责

制造业企业各部门职能职责分工案例 (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 一、品质保证部 A、质量体系文件控制 1. 体系文件的总控清单;外来技术文件的总控清单。 2. 体系文件的保管和责任 3. 体系文件和资料的标识(图号/编号、更改、受控、存档责任件) 4. 体系复制/分发/回收和借阅规定 5. 体系文件的更改(更改权限、更改标识、相关文件的同步更改、版本状态一览表) 6. 生产现场体系文件的使用和管理 7. 体系文件的存档管理 8. 贮存条件(防火、防潮、防霉、防蛀、防损坏、防窃) 9. 电子文件的管理 10. 存档范围/存档期限的规定(一览表) 11. 存档及借阅规定 12. 企业内部文件和顾客文件保密规定 13. 无效文件的处理 14. 体系文件有效性定期检查 B、质量记录控制 1. 质量记录总控清单 2. 记录表单清样 3. 记录要求(标识、正确、完整、清晰、日期、签名、审核) 4. 存档责任(涉及产品安全性的在产品更新换代后保存15年) 5. 贮存条件(防火、防潮、防霉、防蛀、防损坏、防窃) 6. 电子文件的管理规定 7. 存档范围/存档期限的规定(一览表) 8. 借阅规定 9. 失效记录的处理 C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1. 一、二方ISO/TS16949审核员的资格

2. 内审年度计划和审核实施计划 3. 按部门审核检查表 4. 审核实施(审核记录表、首末次会议记录等) 5. ISO/TS16949体系审核报告 6. 不符合项纠正措施计划 7. 纠正措施效果的验证 C2、产品审核 1. 产品审核年度分月计划(覆盖所有产品) 2. 产品审核缺陷分级指导书 3. 产品审核报告 4. 产品审核QKZ趋势分析 5. 导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D、持续改进过程(领导推动、全员参与) 1. 制定年度优先持续改进计划(注意与纠正措施的区别)¨顾客关心的项目(质量、成本、交付) ¨特殊产品、过程特性 2. 成立项目小组采用相应统计技术实施KVP项目 3. 有形、无形效果验证 4. 开展群众性改进活动(体现全员参与) □ 品质保证部负责“QCC” □ 党委工作部负责“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 □ 综合管理部负责“六改善活动” □ 产品开发部负责“零缺陷工程” 5. 最高管理层要亲自组织,必须营造持续改进的工作氛围。 E、纠正和预防措施 1. 规定解决问题的方法(4D/8D) 2. 重复发生不合格的识别和应用8D方法解决 3. 所有内外部发生的不合格必须彻底闭环 4. 重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输入管理评审 F、管理评审 1. 管理评审计划

浅谈如何做好工厂现场质量管理

浅谈如何做好工厂现场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核心思想在与人,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场质量管理直接打交道的部门是生产部,怎么管理约束生产作业者是每一个质量管理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其实质量管理人员在约束别人的同时,更应该对自己严明律己,在质量这个领域里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在现场处理问题时,能做到学以致用,得心应手。必须把常用的质量五大工具,七大手法运用熟练,这样在处理问题时,才能够找到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源,而不是在问题的表面进行分析,这样做的最终后果是表象可能是问题得到了处理,但是其实过段时间可能问题依然会重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必须要用专业的知识去处理专业的问题,质量领域也不例外。 2.质量人员应该坚持原则,坚持标准 现场作业依靠的是什么?是标准文件、工艺文件资料,这些资料是完全固化的,不经允许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资料,那质量人员依靠的是什么,答案是标准。标准就是质量人员手中的武器,举个例子,在生产现场发现了质量问题,其中某个尺寸与图纸不符,作为质量问题,不可能说你这个零件有问题,必须马上整改,当然整改问题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那作业人员肯定会反问你我的零件出现什么问题,怎么样进行整改?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回馈标准,回归图纸,而质量人员应该这样做,我们是按照图纸中标注的某个尺寸来进行检验的,而你生产出的零件实际尺寸是多少?与图纸相差多少?这样处理问题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无可争辩。坚持原则是什么?作为质量人员在认为某个产品有质量问题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受别人思想的左右,假

如别人说这个产品好像没有问题,而我们自己也认为这个零件是合格的,那我们肯定管理不好质量,所以说作为专业的质量人员一定要带着怀疑的眼光看问题。 3.一定要维护质量的尊严 很多时候,在生产现场出现质量问题后,往往作业者的气势会压过质量管理人员,哪怕他生产的产品确实有质量问题,这个时候身为质量问题必须要端正自己的立场,维护质量的尊严,一个企业一定要有对现场进行约束的质量管理文件,如《质量奖惩制度》,这样才能为质量管理者更好的管理现场质量提供有力的依据,更好的维护质量的尊严。 (原创文档,请勿抄袭) 编制人员:科 日期:2019-4-9

制造业质量管理四大原则

制造业质量管理四大原则 作者:文章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12-05-04 浏览次数:202 制造业的质量管理改进迟迟未见成效,是因为缺乏在设计和制造活动中获得并不断改进其利用质量表现知识的能力。其他企业系统,例如项目生命周期管理(PLM),并不能改进质量,因为这些系统把质量管理改进当成一个流程管理问题来处理。企业要实现质量飞跃,面临的根本挑战就是知识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问题。 一些来自制造商的统计数字显示了质量管理问题表现当前面临的困境: ·80%的质量问题是重复出现的问题。 ·80%的质量问题是因为材料不合格引起的。产品根据既定规格来生产,而问题却仍然出现。我们往往能够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发现,所有部件都是符合规格要求的,但是规格要求本身有错。 若问制造商为何如此,他们的回答是一致的:“工”不能管理学到的经验和最佳实践“以及程设计和制造之间的沟通不够”。即使是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较为满意的公司,在设计原型、测试、返工和上市时间方面也已花费了巨大成本。创新被视为是质量和上市时间的大敌,企业因此宁愿停滞不前,结果产品被竞争对手抛在了后面。 利用知识管理平台 质量管理(QLM)为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设计验证、根本原因分析、纠正措施和控制计划等核心的质量管理流程活动提供了一个知识管理平台,填补了PLM及其他企业系统在质量实现方面的空白。 为了更好地理解质量生命周期管理,首先要把质量定义和质量管理流程区分开。质量定义是在描绘一个产品及其支持流程的特征时执行的一系列活动,而质量管理是在创造和交流过程中引导内容的一系列活动。关键的质量定义活动包括: ·通过质量功能展开(QDF)表达的顾客心声 ·设计FMEA ·设计验证 ·设计规则管理

工厂质量管理方案知识讲解

金山工业区牛桥港以西、九工路以南地块商品房项目 质 量 管 理 方 案 上海宇辉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目录 工厂质量管理制度 (2) 分供方的评价与管理制度 (5) 车间质量管理制度 (5) 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6) 产品检验规程 (7)

工厂质量管理制度 一、原材料、外购件进厂入库质量检验 1、凡属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都按有关标准,技术文件订货合同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合格后在验收单上盖章,方可办理入库手续,如果无标准又无明确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必须进行质量检查,方可进行验收。 2、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原材料库的保管情况,严防混料,并按材料标准做好出库检查。 3、对于不符合外购,外协件规定的原材料,必须按有关制度办理代用手续,经有关技术部门同意方可代用,做好生产检验把好质量关。 二、做好生产检验,把好质量关。 1、做到以防为主,首件必检,检查首件时"三对照"(按图纸和工艺、工艺要求检查实物)。 2、对于质量控制点或已挂管理图的加工工序,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抽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管理图上,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发出信息。 3、凡经检查合格的零件,在零件的适当位置加盖标记,转入下道工序,生产中只允许合格品流传。 4、对于生产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不良品(返修品,废品、回用品、次品)要及时发现,并加以管理隔离。 4.1返修品经修复并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加工。 4.2废品应订(写)上标记,返回原工序继续加工或转入废品区。 4.3回用品,检查员加盖回用标记,返回原工序继续加工或转入成品。 4.4次品、不算产值,不预计划,加盖次品标记单独存放,在生产过

面向制造业的质量管理解决方案

面向制造业的质量管理解决方案 【概述】 如今,移动制造经理面临着通常需要立即引起注意的关键业务决策。远程了解工厂运作情况使经理不管身处何方,都可以立即解决问题,从而有效规避生产停滞现象。 该质量管理解决方案将手持式数据终端、高级数据采集、无线射频识别(RFID)和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与合作伙伴的应用程序相结合,使您能够按组或成批跟踪和追踪在制造流程中使用的部件或材料,在整个供应链确保质量。 【优点】 ·自动记录整个产品组装流程中使用的部件 ·使用户可以轻松访问准确的信息,如果发生产品召回,可用于说明法规遵从性 ·该解决方案具有扫描流程控制统计信息和以电子方式填写报表的功能,可显著节约时间和提高性能 ·通过对制造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更准确的评估,管理人员可以对客户需求迅速做出响应【架构】 ·防止出错 使用移动技术和数据采集系统验证所有操作和基于纸张的作业都已按规范完成。操作员可以在操作前、操作后或整个流程中扫描数据,从而轻松发现被忽略的流程、组装或过程步骤,并在其影响生产率或导致代价高昂的返工前对其进行纠正。 ·检验

基于纸张的检验流程(包括表单)效率低下并且易出错。为您的质量工程师和检验员配备移动数据终端,有助于转变这些手工流程并减少相关错误。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开展检验和验证工作—并且可以实时获得信息,进而实现整个流程的有效监控。 ·隔离 隔离不合规范或超出容许范围的材料和产品是任何质保计划关键但又耗时的一部分。移动数据终端和数据采集系统有助于快速识别和处置隔离材料。实时获得此类信息有助于避免对不合规范的材料的未授权使用或误用,从而保护公司避遭由于产品召回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品牌影响。 ·批次可跟踪性 通过与应用软件相结合,移动数据采集技术有助于通过采集准确的批次序列号来高效且准确地跟踪原材料批次。这种电子记录提供了对所有产品批次的有效监控,从而实现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快速响应。对于采用移动跟踪解决方案来创建电子产品“家谱”的谨慎制造商也是如此,这个“家谱”包含组装产品的所有部件的序列号,有助于在需要时实现快速、高效和负面影响最小的召回。

工厂品质管理培训资料

工厂品质管理培训资料 1、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质量意识,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质量意识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也集中体现在企业最高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是一种自觉地去保证企业所生产的交付顾客需求的产品—硬件、软件和流程性材料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意志力。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质量意识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是通过企业质量管理、质量教育和质量责任等来建立和施加影响的,并且通过质量激励机制使之自我调节而一步步地、缓慢地形成起来的。 2、品质意识 品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而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有错误品质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一个做过大事或见过大事的人,想平庸都难。可想而知,品质意识对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 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企业的职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二、怎样树立品质意识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命脉意识 树立品质是企业命脉意识,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

制造业质量管理到底要如何做

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到底要如何做…… 2016-09-02 昨日,“2015年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结果”吸引了认证君的注意。这份结果全面反映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认证君将其中的重要内容摘编如下,供各位质量人参考。本文内容值得所有质量人一读。 提质增效是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下,中国质量协会持续开展“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2015年完成“第三次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调查范围为国民经济分类C13-C41的28个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调查企业有效数量为1830家。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得分平均为(满分100分),中部和东部地区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分别为和,大中型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为,显着高于小型企业。总体而言,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质量水平怎么样? 产品质量稳中有升 被调查企业报告的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平均值为%,与2013年的%(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稳中有升。汽车用户满意度从2009年的分(满分100分)提高到2015的分(中国质协自2002年每年测评汽车用户满意度并发布)。 质量损失率持续下降 被调查企业报告的总质量损失率(总质量损失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均值为%,与2013年的%、2009年%(通用设备和食品制造业)相比,持续降低。日本制造业企业2012年总质量损失率为%,与之相比,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损失率有些偏高。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高 被调查企业报告的通过ISO9001、GJB9001B和ISO/TS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比例均值为%,比2013年的%、2009年的%分别提高%和%,呈持续上升态势。 质量管理方法普及率大幅提高 被调查企业报告的实施精益管理、QC小组/信得过班组等质量管理方法的企业比例分别为%和%,比2013年分别提高了%和%,增幅较大。 主要问题有哪些?

制造业质量手册

质量管理体系 1、目的 规定对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性要求及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的总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及体系文件的控制。 3、职责 3.1 总经理 a.负责领导建立、实施和保持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 b.负责批准公司的质量手册、质量方针和目标。 3.2 管理者代表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d.代表企业就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事宜对外进行联络。 3.3 质管部

a.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日常运行进行控制; b.负责组织编制与质量方针和目标相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要求 4.1 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公司按照GB/T19001—2000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为此应做到下述要求: a.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公司应对质 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进行识别, 这应包括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及和测量有关的 过程。应根据这些过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大小及复杂程度 进行相应的控制。 b.应确定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列顺序和相 互作用。对产品实现的过程,公司采用流程图的方式说明 主要的实现过程,并明确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和特殊 过程。 c.为使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运行以达到预期目

标,公司根据必要性确定了所需的控制准则和方法,明确 规定了过程的输入、输出及开展的活动和投入的资源。 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对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 e.规定对过程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的方法, 以了解过程运行的趋势及实现策划结果、的程度,并根据 分析的对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实现持续的改进。 f.根据外包加工产品对公司产品符合性的影响程度, 在公司产品实现的过程中,明确对其实施控制的程度。 4.2 质量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并贯彻实施和持续改进 4.2.1 按照GB/T 19001—2000标准的要求及公司 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适宜的文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 行: 4.2.2 公司制定了质量方针和目标,请参阅《质量方针》和《管理策划控制程序》;4.2.3 公司贡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图: 4.2.4 第一级文件为质量手册,包括了所有的程序文件。

制造业企业质量月活动方案

制造公司2012年“质量月”活动方案质量管控部: 根据公司“质量月”活动的总体要求,为了能全面、系统地开展好该项工作,促进公司产品质量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推动公司“用户满意工程”和“精品工程”的开展与实施。经制造公司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为搞好9月份“质量月”活动,制造公司活动方案如下: 一、组织召开制造公司2012年质量月活动动员大会。 参加人员:质量管控部领导、公司经理 生产车间主任、施工管理员、班组长, 职能管理部门部长、副部长。 时间:2012年8月25日上午8:30 生产管理部组织实施,负责制作“质量月”活动宣传横幅,在制造公司办公楼主入口及各生产车间等场所悬挂,进行广泛的“质量月”活动的宣传;在各车间管理看板上进行“质量月”宣传教育,宣传“质量月”相关活动开展情况。9月1日前完成。 二、着力组织好“数控转塔冲床样板机”的生产制造工作。生产管理部、总装三车间组织实施,对样板机总装、调试过程的每道工序进行质量评定,确保达到技术中心规定的装配、调试规范,对达到质量标准的工序进行记录、拍照、存档,作为以后产品制造必须达到的质量参照标本,藉此对装配、调试作业进行规范,编制规范化作业指导书,作为数控转塔冲床的制造质量控制标准。相关部门充分认识样板机活动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对规范化的作业指导书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培训,切实做好产品制造的每个细节,检查、改正以前在生产环节没有做到位的地方,避免产品出厂后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9月30日前完成。 三、切实做好“供应商监督审查”工作。集中采购部组织实施,利用好“质量月”活动,仔细分析前期发生的问题以及现有流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找出问题结症所在,在活动期间,要对供应体系进行细致审视,借助我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现有供应商进行一次切切实实的供方评价,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要求、产品质量粗制滥造、交货质量不诚信的不合格供方予以淘汰。10月15日前完成。 四、开展“产品质量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工艺技术部组织实施,发动制造公司全体员工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为主旨,就公司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献计献策,努力改进产品质量,切实节省制造费用。设立合理化. 建议信箱,组织相关方面的技术专家进行评定,对向公司提出正面的改进意见或建议,确实创造效益的人员,实行物质奖励。第一阶段收集合理化建议日期截止到9月30日,在10月15日评奖。 五、开展“找出差距、提升管理”活动。生产管理部组织实施,利用“质量月”活动,组织车间主任到向对标企业参观学习,各部门负责人准备好需要予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和交流,找出与先进水平的差距,针对部门现状,要求提出至少一项改进意见,对改进方案进行评议,确有成效的,实施奖励。参观学习活动计划在9月14-16日,改进方案在9月30日前提出,10月15日实施。 六、开展“施工样板图片展览”活动。生产管理部组织实施,发动一线员工发掘本岗位产品制造中的亮点,对施工效果好、外观美观、技能突出的作业部位进

制造业车间级管理系统

制造业车间级管理系统(MES)及其典型结构 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是企业CIMS信息集成的纽带,是实施企业敏捷制造战略和实现车间生产敏捷化的基本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MES的概念、功能模型,以及MES与ERP及现场自动化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描述了MES系统的典型结构。 1、概 述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据中心地位。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如何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信息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纵观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现状,建设的重点普遍放在ERP 管理系统和现场自动化系统(Shop Floor Control System, SFC)两个方面。但是,由于产品行销在这一、二十年间从生产导向快速地演变成市场导向、竞争导向,因而也对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的管理和组织提出了挑战,仅仅依靠ERP和现场自动化系统往往无法应付这新的局面。 工厂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MES)恰好能填补这一空白。工厂制造执行系统MES是近10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发展、面向车间层的生产管理技术与实时信息系统。MES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快速反应、有弹性、精细化的制造业环境,帮助企业减低成本、按期交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提高服务质量。适用于不同行业(家电、汽车、半导体、通讯、IT、医药),能够对单一的大批量生产和既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又有大批量生产的混合型制造企业提供良好的企业信息管理。目前国外知名企业应用MES系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国内许多企业也逐渐开始采用这项技术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计划层与过程控制层之间的信息“断层”问题 我国制造业多年来采用的传统生产过程的特点是“由上而下”按计划生产。简单的说是从计划层到生产控制层:企业根据订单或市场等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