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一、引言

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需要时再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输血方式。自体输血可以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自体输血制度管理

1. 自体输血管理团队

(1)建立自体输血管理团队,包括输血科医生、护士、实验室技师等相关人员,确保自体输血的全程管理和监督。

(2)明确自体输血管理团队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 自体输血申请和审批

(1)患者需要提前向医生申请自体输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进行评估和审批。

(2)自体输血申请和审批的过程应该有明确的记录和文档,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3. 自体输血血样采集和保存

(1)自体输血血样的采集应由专业的护士或实验室技师进行,确保采集的血样质量和安全性。

(2)采集的血样应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保存和标识,确保血样的追溯性和可靠性。

4. 自体输血血液处理和配血

(1)自体输血血液处理应在符合规范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确保血液的处理

过程无菌、安全。

(2)自体输血血液的配血应根据患者的血型和配血需求进行,确保输血的准

确性和安全性。

5. 自体输血的质量控制

(1)建立自体输血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标准,包括血液的质量、安全性、有效

性等。

(2)定期进行自体输血的质量控制检查和评估,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

性达到标准要求。

三、自体输血技术管理

1. 自体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1)自体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水平、

肝功能、肾功能等。

(2)自体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补充治疗,如纠正贫血、调整电解

质平衡等。

2. 自体输血的操作技术

(1)自体输血的操作应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自体输血的操作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包括血液的准备、输血

设备的连接、输血速度的控制等。

3. 自体输血的监测和记录

(1)自体输血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

呼吸等。

(2)自体输血过程中,需要对输血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包括输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输血量等。

4. 自体输血后的观察和处理

(1)自体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包括输血反应等不良事件的

发生。

(2)自体输血后,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护理,如输液、调

整药物治疗等。

四、结论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确保自体输血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通过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操作规范,可以减少自体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各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以提高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一、背景介绍 自体输血是指将病人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手术或治疗中再输回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可以减少外源性输血的需求,降低输血相关的风险,提高手术和治疗的成功率。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自体输血制度管理规范 1.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适应症:手术前准备、术中失血较多的病人、术后失血较多的病人等。 - 禁忌症:感染性疾病、肝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 2. 自体输血的操作流程 - 病人评估:评估病人是否适合进行自体输血。 - 血液采集:采集病人的血液,并进行标本处理和保存。 - 血液检测: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必要的检测,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 血液保存:按照规定的条件保存血液样本,确保血液的质量。 - 输血操作: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输血。 3. 自体输血的设备和材料 - 采血器具:包括采血针、采血管、采血袋等。 - 血液保存设备:包括血液保存冰箱、冷冻设备等。 - 输血设备:包括输血管、输血泵等。

4. 自体输血的质量控制 - 血液检测: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必要的检测,包括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等。 - 血液保存:按照规定的条件保存血液样本,确保血液的质量。 - 输血操作:在输血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 1. 自体输血技术人员的资质要求 - 医生: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术,熟悉自体输血的操作流程。 - 护士:具备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能熟练操作自体输血设备。 2. 自体输血技术培训和考核 - 医院应定期组织自体输血技术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 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了自体输血的技术要求。 3. 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 操作前准备:包括设备和材料的准备、病人评估等。 - 操作过程: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自体输血,包括采血、血液保存、输血等。 - 操作后处理:对设备和材料进行清洁和消毒,做好相关记录。 4. 自体输血技术的质量控制 - 设备检测:定期对自体输血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一、引言 自体输血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收集患者自身的血液,经过特定处理后再输回 患者体内,用于补充失血或预防术后输血反应。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实施自体输血的医疗机构和相关医务人员。 三、术前准备 1. 患者评估: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等,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自体输血。 2. 血液采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方式和采血量,并确保采 血过程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3. 血液处理:采集的血液应经过适当的处理,如离心、分离血浆等,以确保血 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术中操作 1. 输血前准备: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病历号等,以避 免输错血。 2. 输血方式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如静脉 输血、动脉输血等。 3. 输血监测: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并及时 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4. 输血记录: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量、 输血速度等,以便后续追踪和评估。 五、术后处理 1. 输血后观察: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包括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及输血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 不良反应处理:如果患者出现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相 应的处理措施,如停止输血、予以适当的药物治疗等。 3. 输血后记录: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输血后的观察结果和处理措施,以便后续 评估和改进。 六、质量控制 1. 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自体输血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的 政策、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培训与教育: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自体输血的原理、操 作要点和不良反应处理等,以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3. 质量评估与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自体输血的质量评估,包括对操作过 程的监督和检查,以及对不良事件的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七、安全措施 1. 无菌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自体输血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 包括手部消毒、穿戴手套等,以避免感染风险。 2. 输血标识:医务人员应在输血袋上正确标注患者的身份信息、输血类型和输 血时间等,以避免输错血。

自体输血制度及规范

X X X 医院 自身输血技术管理制度 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为进一步规范自身输血,做好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特制定本制度。 1、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根据《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的要求,制定自体输血技术管理制度。 2、自身输血方法:包括贮存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I)及回收式自身输血。 3、术前自身贮血(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由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在手术期间输用。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4、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5、对于符合条件的手术患者,经治医师要动员患者进行自身输血,双方签订《自身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自身输血应由患者主治医师在取得患者的同意后,向血库或麻醉科提出申请。 6、血库或麻醉科医师在确认患者的情况符合自身输血的条件后,方可进行。

7、自体血的采集和保存严格按照自体输血技术规范进行。 8、严格执行自体血回输前查对,输中观察,输后血袋处置及其医疗文书记录。 9、未输完的自体血不得转让他人使用,要以血液报废的方式处理。 血库 2014/12/10

自身输血技术规范 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为进一步规范自身输血,做好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特制定本规范。 一、自身输血的申请: 1、自身输血应由经治医师在取得患者的同意下,双方签订《自身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后,向血库或麻醉科提出申请。 2、血库或麻醉科医师在确认患者的情况符合自身输血的条件后,方可进行。 3、患者自身血液采集后,在血库或麻醉科保存,待需要时进行使用。 4、自身输血除交叉配血外其它操作及标准应严格按照异体输血标准进行。 二、自身输血方法:包括贮存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I)及回收式自身输血。 1、贮存式自身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适应证:适用于大部分的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如心、胸、血管外科、整形外科、骨科(尤其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失败修正术、股骨头无菌坏死带血管游离骨板移植术及脊柱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XXX医院 自体输血管理制度与技术规范 一、自体输血管理制度 (一)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可以自体输血。 (二)自体输血要严格遵守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 (三)自体输血前,医师必须履行知情告知义务,尊重患者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五)规范自体输血各项文书。 二、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有三种方法: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I)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 贮存式自体输血适用于身体一般情况良好,需行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保存,手术期间使用。 1、患者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 2、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按相应的血液贮存条件贮存。 3、每天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采血前后给予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进行自体输血。(考虑菌血症或者正在治疗的菌血症患者) 6、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自体输血。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一定量的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是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良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维持红细胞压积不低于0.25。 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变化,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5、等容量血液稀释收集的血液在输注前保存在下述条件下: 室温保存8小时(收集时开始计时)、8小时之内放入1-6℃的冰箱可保存24小时。 6、下列情况不宜进行血液稀释: (1)患者血红蛋白<100g/L; (2)低蛋白血症; (3)凝血机制障碍;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麻城市人民医院自体输血管理制度与技术规范 一、自体输血管理制度 (一)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可以自体输血。 (二)自体输血要严格遵守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 (三)自体输血前,医师必须履行知情告知义务,尊重患者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五)规范自体输血各项文书。 二、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有三种方法: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I)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 贮存式自体输血适用于身体一般情况良好,需行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保存,手术期间使用。 1、患者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 2、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按相应的血液贮存条件贮存。 3、每天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采血前后给予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进行自体输血。(考虑菌血症或者正在治疗的菌血症患者)

6、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自体输血。(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一定量的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是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良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维持红细胞压积不低于0.25。 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变化,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5、等容量血液稀释收集的血液在输注前保存在下述条件下: 室温保存8小时(收集时开始计时)、8小时之内放入1-6℃的冰箱可保存24小时。 6、下列情况不宜进行血液稀释: (1)患者血红蛋白<100g/L; (2)低蛋白血症; (3)凝血机制障碍; (4)静脉输液通路不畅; (5)不具备监护条件。 (三)回收或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1.引言 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它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再次输回给患者,以减少外源性输血的需求。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2.自体输血制度管理规范 2.1 自体输血资质评估 医疗机构应建立自体输血资质评估制度,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适合接受自体输血,并记录评估结果。 2.2 自体输血知情同意 在进行自体输血前,医疗机构应向患者充分解释自体输血的风险和好处,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 2.3 自体输血血液采集与保存 2.3.1 血液采集 医疗机构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血液采集,确保采集过程无菌、安全。采集的血液应标记清晰,包括患者姓名、采集日期、采集者签名等信息。 2.3.2 血液保存 采集的血液应立即送往血库,并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保存。血液保存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监测,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2.4 自体输血操作规范 2.4.1 输血前准备

医疗机构应对血液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离心、洗涤等步骤,以确保血液的质量。 2.4.2 输血操作 医疗机构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自体输血,包括输血设备的准备、输血速度的控制等。输血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监测,包括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 2.4.3 输血后处理 自体输血结束后,医疗机构应对输血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洗,确保设备的卫生。 3.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 3.1 自体输血技术培训 医疗机构应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自体输血技术培训,包括血液采集、保存和输血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2 自体输血质量控制 医疗机构应建立自体输血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血液采集和保存的质量控制、输血操作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定期对自体输血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测,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3.3 自体输血设备管理 医疗机构应对自体输血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维护和报废等方面。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 3.4 自体输血记录与报告 医疗机构应建立自体输血记录和报告制度,对自体输血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记录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血液采集和保存的相关信息、输血操作的相关信息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