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物理基础

真空物理基础
真空物理基础

第2讲 真空物理基础

张世伟 张振厚

为了阐述真空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物理知识,特别是那些在真空行业中会经常遇到的一些基本物理定律和相关的理论问题,如理想气体定律、气体与蒸气的性质,气体内部各种动力过程的规律以及气体与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等一系列问题,对真空物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介绍是十分必要的。

2.1 理想气体定律及其状态方程

本节所介绍的定律及相关公式是针对平衡状态下,符合理想气体的有关假设条件的前提下而得出的。由于在真空技术中研究的气体大多数处于常温和低压状态下,因此在工程计算中应用这些定律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现就有关问题分述如下:

2.1.1 气体定律

气体的压力p(Pa)、体积V (m 3)、温度T (K )和质量m (kg )等状态参量间的关系,服从下述气体实验定律:

2.1.1.1 波义耳—马略特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维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力和体积的乘积为常数。即:

pV=常数 2-1

2.1.1.2 盖·吕萨克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力维持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即:

2.1.1.3 查理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当体积维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力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即:

上述三个公式习惯上称为气体三定律。具体应用方式常为针对由一个恒值过程连结的两个气体状态,已知3个参数而求第4个参数。例如:初始压力和体积为P 1、V 1的气体,经等温膨胀后体积变为V 2,则由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即可求出膨胀后的气体压力为P 2=P 1V 1/V 2。这正是各种容积式真空泵最基本的抽气原理。

2.1.1.4 道尔顿定律:相互不起化学作用的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种气体分压力之和,即:P=P 1+P 2+……P n 2-4 这里所说的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气体的分压力,是指这种气体单独存在时所能产生的压力。道尔顿定律表明了各组分气体压力的相互独立和可线性叠加的性质。

2.1.1.5 阿佛加德罗定律:等体积的任何种类气体,在同温度同压力下均有相同的分子数,或者说,在同温度同压力下,相同分子数目的不同种类气体占据相同的体积,人们把1mol 任何气体的分子数目N A 叫做阿佛加德罗数,N A =6.022×1023mol -1。在标准状态下(P 0=1.01325×105Pa ,T 0=0℃),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V 0称为摩尔体积。

V 0=2.24×10-2m 3/mol 。

根据上述气体定律,可得到反映四个气体状态参量P 、V 、T 、m 之间定量关系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的M 为气体的摩尔质量(kg/mol ),R 为普适气体常数,R=8.31J/(mol.K)。在已知

常数=T V 常数

=T P

RT M m pV =2-5 2-2

2-3

kT p RT pN MV mN n A A ===RT

pM ==V m ρ2203131s s nm p ρυυ==11221-=???????????? ??++=∑k j j j l oj ol n m m σσπλp 、V 、T 、m 四参量中的任意三个量时,可由此式求出另外一个量的值。例如气体的质量m=Pvm/RT 。

一定质量的气体,由一个状态(参量值为P 1、V 1、T 1)经过任意一个热力学过程(不必是恒值过程)变成另一状态(参量值为P 2、V 2、T 2),根据状态方程,可得

P 1V 1/T 1= P 2V 2/T 2 2-6 对(2-5)变换,还可计算单位体积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目和气体质量,即气体分子密度n(m -3)和气体密度ρ(kg/m 3)

系数k=R/N A =1.38×10-23J/K 称为波尔兹曼常数。

2.2 气体分子运动论基础

2.2.1 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分子,其热运动速度的分布服从麦克斯违速度分布定律。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介于υ-υ+d υ之间的几率为

式中F (υ)中速率υ(m/s )的连续函数,称为速率分布函数。M 0=M/N A ,称为一个气体分子的质量(kg )。

利用速率分布函数,可以计算出反映分子热运动强度的三种特征速率。最可几速率υm 是在气体分子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热运动速率中出现几率最大的速度,即与F (υ)最大值

相对应的υ值;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叫做算术平均速度把所有气

体分子的速度的平方加起来,然后被分子总数除,再开方就得到均方根速度υS 。它们的计算式分别为:

2.2.2 理想气体的压力基本公式,将气体分子微观热运动的强弱直接与宏观上的气体压力定量联系起来:

2.2.3 气体中一个分子与其它分子每连续二次碰撞之间所走过的路程称为自由程,自由程有长有短,差异很大,但大量自由程的统计平均值却是一定的,称为平均自由程(m )。单一种类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

如果是含有k 种成份的混合气体,则

2-7 2-8 υυυππυυd kT m kT m d F N dN 220320)2exp()2(4)(?-?== 2-9

M RT M RT M RT S m 3;8;2===υπυυ2-10 2-11

p kT

n 22221

πσπσλ==2-12

2-13

??? ??-=?λλx x p exp )(95.0)25.0exp(≥-i λP kT 2πσe λi λ

式中б是气体分子的有效直径(m ),下标l 、j 分别代表第l 、j 种气体成份的参数。 还可定义电子和离子在气体中运动的平均自由程 和(m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电子或离子的自由程,是指电子或离子在气体中运动时与气体分子连续二次碰撞间所走过的路程,而没有考虑电子或离子本身之间的碰撞,所以电子和

离子平均自由程计算式中出现的都是气体分子的参数,而与电子或离子的空间密度无关。

2.2.4 气体分子的某一次自由程取值完全是随机的,但大量自由程的长度分布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气体分子自由程大于一给定长度x 的几率为

类似地可得出,电子或离子在气体中运动的自由程大于一给定长度x 的几率为

利用这种分布规律,结合平均自由程计算公式2-12~2-15,可以计算出做定向运动的粒子束流穿过空间气体时的散失率,或根据所限定的散失率确定空间气体所必须达到的真空度。

例如:一台离子束真空设备中,高能离子流由离子源射向25cm 处的靶,若要求离子流与真空室内残余气体分子碰撞的散失率小于5%,那么温度为27℃的残余气体压力应为多少?

根据题意,可知当x=0.25cm ,要求P i (λI >x)≥1%-5%,由(2-18)式,解出

则λi ≥0.25/(-In0.95),即 ≥4.87m 。再此结果代入(2-15)式得 ≥4.87m ;

取空气的分子有效直径б=3.72×10-10m ,则要求残余气体压力P ≤1.38×10-23×300/

(π×3.722×10-20×4.87),即P ≤1.95×10-3Pa 。

2.2.5 关于气体分子对所接触固体表面(如容器壁)的碰撞问题,可以从入射方向和入射数量二方面加以讨论。若一立体角d ω与面积元ds 的法线间的夹角为θ,则单位时间内由d ω方向飞来碰撞到ds 上的气体分子数目dN θ与Cos θ成正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余弦λπσσπλ244422===p

kT n e 2-14 2-15

??

? ??-=?λλx x p e exp )(??? ??-=?λλx x p i exp )(2-16 2-17 2-18

ds d n dN ??=ωθπυθcos 42-19

λπσσπλ2122===p kT n i λ

定律:

单位时间内碰撞在固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数目称为气体分子对表面的入射率υ(m -2s -1),其计算式为

根据平衡状态的假设,气体分子飞离固体表面时的方向分布及数量应与入射相一致,因此仍可按式2-19、2-20计算。克努曾余弦反射定律还说明,不论气体分子的入射方向怎样,其反射都服从2-19式的余弦规律。

2.2.6 如果两个相连通的真空容器温度不同,那么内部气体达到状态平衡时的参数也会有差异。在低真空条件下,即粘滞流态时,二容器的平衡条件是压力相等,二容器内气体压力、温度及分子密度关系为:

在高真空条件下,即分子流态时,二容器内气体达到动力平衡的条件,是在连通处的入射率γ相等,从而有关系:

这种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气体流动,平衡时产生压力梯度的现象,称为热流逸现象。它会给真空测量带来误差。例如某真空电阻炉热场区温度为1800K ,通过细管连接的真空规管

工作在300K 温度下,若规管测得压强为2×10-4Pa ,则可由2-22式算得炉内的真实气体压

力为

2.3 蒸汽

所谓蒸汽(又称可凝性气体),是相对于永久气体(或称非可凝性气体)而言的。对于任何一种气体,都存在着一个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的气体,不能通过等温压缩发生液化,称为永久气体;而在临界温度以下的气体,靠单纯增加压力即能使其液化,便是蒸汽。 空间中的蒸汽分子返回到液体内去的过程叫凝结。蒸汽的凝结率W[kg/(m 2·s)],即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液面上凝结的蒸汽质量,可借助(2-20)式计算

式中α为凝结系数,P υ1为蒸汽的分压力。

凝结的逆过程,即液体分子飞到空间变成蒸汽的现象,叫蒸发。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

液面蒸发的质量叫蒸发率G υ[kg/(m 2·s)],在汽、液共存的条件下,蒸发和凝结现象同时

存在,若蒸发率大于凝结率,则宏观上表现为液体的蒸发;若蒸发率小于凝结率,则宏观上表现为蒸汽的凝结;二者相等时,则处于饱和状态,此时空间蒸汽的压力称为对应平衡温度下的饱和蒸汔压P S 。物质的饱和蒸汽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液体的蒸发率与对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间的关系为

MRT N P kT m p n A

ππυυ2241

0?===2-20

212121T T n n p p ==和2-21

2

1211221

21;;T T P P T T n n ===γγpa

p 44109.4300/1800102--?=?=kT m P m W παυαυ20

0==2-23

kT m p G s πυ20

?=2-24

2-22

%100(%)22?=O

H P O H P S υ相对温度2-25 此式常用于蒸发镀膜中金属蒸发量的计算。

一种蒸汽的实际压力P ν与其对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P S 之比,称为蒸汽当时的饱和度,作为最常用的一项指标参数,常把空气中水蒸汽的饱和度定义为空气的相对温度。 例如:工程中定义标准环境条件为温度20℃,相对湿度65%,大气压力101325Pa 。已知水蒸汽在20℃时的饱和蒸汽压为2333Pa (17.5托),则可计算出标准环境条件下大气中水的分压力为0.65×2333=1516Pa(11.375托)。

饱和蒸汽压的存在,是蒸汽有别于理想气体模型的根本之处,也是我们要将蒸汽的性质单独作为一节讨论的原因。在真空工程中,在蒸汽没有达到饱和之前,即饱和度〈1时,我们可以使用前面介绍的理想气体定律和公式来描述蒸汽的性质;而蒸汽一旦达到饱和,情况却大不相同,如果我们对饱和蒸汽继续作等温压缩,蒸汽压力将不再升高而是维持饱和蒸汽压的值不变,即不再服从波义耳—马略特定律,为多余部分的蒸汽将凝聚为液态或固态;反之,在饱和蒸汽与其凝聚相(液态或固态)平衡共存的情况下,对蒸汽作等温膨胀,蒸汽的压力也不会降低,而是其凝聚相不断蒸发或升华来补充蒸汽,直至全部变成蒸汽为止。饱和蒸汽与其凝聚相间的这种等温相变,尤其是水蒸汽的存在,在真空工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在相联通的真空系统中,如果某一处存在有挥发性较强的固体或液体,那么此处就相当于系统中的一个放气源,使该物质在系统中的压力始终为对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这常常会限制系统极限真空度的提高;如果相联通的真空系统各部分温度不同,那么整个系统中蒸汽的分压力都将与最低温度所对应的饱和蒸汽压相等,多余的蒸汽物质最后都将凝聚在具有最低温度的表面上,这正是低温冷阱可以提高系统真空度的原理。

饱和蒸汽受压缩时发生液化这一性质常给变容式真空泵的抽气带来困难,最突出的就是水蒸汽的抽除问题。以最常见的旋片泵为例:一个抽气周期包括进气腔膨胀吸气、隔离和排气腔压缩排气三步骤。如果吸入的气体中水蒸汽的比例较大,在水蒸汽和永久气体被压缩达到排气压力之前,水蒸汽的分压力已经达到饱和蒸汽压,那么继续压缩的过程中,就会有一部分水蒸汽发生液化而混入泵油中,无法排出泵外,并且回到膨胀腔后还会在低压下重新汽化成蒸汽,增大吸气侧的水蒸汽比例和压力,导致泵的抽气能力和极限真空的下降。若要保证水蒸汽能够全部排出泵外而不发生液化,那么吸入的水蒸汽分压力P υ、永久气体分压力P P 、对应泵温下的水蒸汽饱和蒸汽压P S 和泵的排气压力P e 间应满足如下关系:

例如:取泵的排气压力P e =1.1×10-5Pa ,泵温7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3.125×10-4Pa ,

则水蒸汽占吸入气体的比例必须小于P S /P e =28.3%。在抽气后期,尤其是空气湿度较大时,这一条件很难达到。因为此时被抽容器内的永久气体成份已经很少,但容器内表面凝结的水蒸汽却不断放出,所占比例就变得很大。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传统方法是加气镇,即向压缩腔内充入永久气体成份以降低水蒸汽所占的比例,使其在达到饱和前便被排出。

水蒸汽的存在也会影响到压缩式真空计(麦氏计)的精确使用。测量读数时,如果测量管内经过压缩的气体中,水蒸汽的分压力尚低于当时饱和蒸汽压,那么读数显示的是水蒸汽和永久气体的压力;若水蒸汽已经达到饱和发生液化,那么读数会比永久气体的分压力高一些,但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为消除水蒸汽对测量的干扰,常在麦氏计前安一低温冷阱,这样测得的就只是永久气体的分压力。

液体(或固体)在真空中蒸发(或升华)变成蒸汽时需要吸收热量,称为汽化热。物理的汽化热随着汽化温度的升高而略有降低。比如1mol 水,在50℃汽化,汽化热为42780J ,s

e s p e s p p p p p p p p p p p -??+υυυ或2-26

而在100℃汽化,汽化热为40680J。蔬菜真空保鲜工艺中,让蔬菜的一部分水分在真空中蒸发后抽除,这些水蒸发时要从蔬菜体内吸取汽化热,从而使蔬菜在脱水同时降温,正是利用了水蒸吸热的原理;这种现象有时也会给真空操作带来问题,比如在大型真空装置中积存一些水,抽真空后一部分水蒸发成蒸汽排除,而这部分水吸收汽化热使其余的水降温直至结冰,余下的水就只能以升华的方式缓慢蒸发,从而会延长抽真空的时间。

2.4 气体吸附

气体或蒸汽被固体表面浮获而附着在表面上,形成单层或多层气体分子层的现象叫做吸附。能捕集气体的固体叫吸附剂,而被吸附的气体成份叫吸附质。发生吸附作用的原因是由于在吸附剂表面存在着力场。

根据吸附力的不同,气体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是气体分子受范德瓦尔斯力的吸引作用而附着在吸附剂表面之上,与气体的液化过程相类似,其特点是吸附较弱,吸附热较小,吸附不稳定,较易脱附,但对吸附的气体一般无选择性,温度越低吸附量越大,能形成多层吸附,分子筛吸附泵和低温泵的吸气作用就属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是靠固体表面原子与气体分子间形成吸附化学键来实现的,与发生化学反应相类似,同物理吸附相比,化学吸附的特点是吸附强,吸附热大,稳定不易脱附,吸附有选择性,温度较高时发生化学吸附的气体分子增多,只能紧贴表面形成单层吸附(在化学吸附的分子上面还能形成物理吸附),溅射离子泵和电子管中吸气剂的吸气作用就包括化学吸附。

气体吸附的逆过程,即被吸附的气体或蒸汽从表面释放出来重新回到空间的过程,称为脱附或解吸。解吸现象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人为加速的。自然解吸有两种情况,一是从宏观平均地看,每个吸附气体分子在表面停留一段时间后,都要发生脱附飞回空间,这时也会有其它气体分子发生新的吸附,在气体温度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吸附速率与脱附速率相等,表面上的气体吸附量维持恒定;另一种情况是在抽真空的过程中,空间气体压力不断降低,表面上脱附速率大于吸附速率,气体吸附量逐渐减少,气体从表面上缓缓放出,这种现象在真空中叫做材料的放气或出气。工程中最关心的问题是表面上的气体吸附总量和抽空时的放气速率,但至今还没有很准确通用的计算方法,只能从实验经验中总结出:在低真空阶段,表面吸附及表面放气与空间气体相比,数量很小,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中真空阶段,表面放气量已接近空间气体量,对二者应同样重视;进入高真空乃至超高真空阶段,表面放气(不计系统漏气时)已成为主要气体负荷,放气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抽空时间。

通过人为的手段有意识地促进气体解吸现象的发生,在真空技术中叫做去气或除气.人工去气可以缩短系统达到极限真空的时间;可以获得没有气体分子遮盖的清洁表面。加热烘烤去气方法通过提高吸气表面的温度,增加分子热运动能量来促进解吸,边加热边排气,常用于超高真空系统容器内表面及内部构件的去气和真空电子器件内灯丝等内部金属元件的去气;离子轰击去气方法一般是在空间形成气体放电,产生离子体区,使高能离子轰击待清洗的固体表面,产生气体溅射,使吸附气体发生脱附,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简捷迅速的除气手段,在薄膜技术、表面科学等有气体放电条件或有离子源的设备中广泛采用。

2.5 气体流动

当真空管道两端存在有压力差时,气体就会自动地从高压处向低压处扩散,便形成了气体流动。任何真空系统都是由气源(待抽容器)\系统构件(管道阀门等)及抽气装置(真空泵)组成的,气体从气源经过系统的构件向抽气口源源不断流动,是动态真空系统的普遍特点。

真空技术中,气体沿管道的流动状态可划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式:从大气压力下开始抽真空的初期,管道中气体压力和流速较高,气体的惯性力在流动中起主要作用,流动呈不稳定状态,流线无规则,并不时有旋涡出现,这种流动状态称为湍流(涡流,紊流);随着流速和气压的降低,在低真空区域内,气流由湍流变成规则的层流流动,各部分具有不同速度的流动层,流线平行于管轴,气体的粘滞力在流动中起主导作用,此时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

)//(3s J s m Pa dt

dG qG =?=υ

q P qG ?=程λ仍远小于导管最小截面尺寸d ,这种流态叫做粘滞流;当气体流动进入高真空范围,分子平均自由程λ远远大于导管最小尺寸d 时,气体分子与管壁之间的碰撞占居主要地位,分子靠热运动自由地直线前进,只发生与管壁的碰撞和热反射而飞过管道,气体流动由各个分子的独立运动叠加而成,这种流动称作分子流;发生在中真空区域内,介于粘滞流与分子流之间的流动状态叫做中间流或过渡流。

在不同的流动状态下,管道中的气体流量和导气能力计算方法不同,因此在气体流动计算时,首先要进行流态判别。由于在真空抽气过程中湍流的出现时间较短,常常不加以单独考虑,而是将其归入粘滞流态。其它流动状态的判别可用克努曾数λ/d 或管道中平均压力p 与几何尺寸d 的乘积pd 作为判据:

为了考虑管道中流过的气体数量的多少,可以使用气体的质量流率q m (kg/s)和摩尔流率q v (mol/s),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某一截面的气体质量和气体摩尔数。不过这两种流率不便于实际测量,因此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是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指定截面的气体体积,即体积

流率q v (m 3/s)。在气体压力为P 的截面上,q v 、q m 、 q γ的关系为

在真空泵入口处的气体体积流率又称为泵的抽气速率(简称抽速),是真空泵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由于在不同压力下,相同的体积流率对应有不同的质量流率,所以在计算体积流率量值时,必须指明所对应的气体压力。

为了更方便地计算流过气体的多少,工程中还定义气体的压力与其体积的乘积为气体量

G(Pa ·m 3=J),即G=PV ;单位时间内流过指定横截面的气体量为流量

;在任一指定截面上,气体流量、压力和抽速间的关系为: 在稳定流动状态下,即管道各截面处的气体压力不随时间变化时,根据质量守恒原理,真空系统任一截面上的气体质量流率q m 相等;若整个系统中各处温度相同,则化为流量连续方程,即各截面上的气体流量相等。

如果气体流动过程中温度有变化,例如流过冷却器后温度由T 1降至T 2,则对应的流量qG 1、qG 2间的关系为qG 1/T 1= qG 2/T 2。

实验说明,气体流过一段真空管道的流量qG 与管道两端的压力差P 1-P 2成正比,即有 313

110011001

????

d d d λλλ}?????????????????m Pa d p m Pa d p m Pa m Pa d p 03.0103.01粘滞流 中间流 分子流 2-27

υγυq RT p q q RT pM q m ?=?=和2-28

2-29 i i q p q p q p qG υυυ===2211 2-30

Qg=C ·(P 1-P 2) 2-31

式中的比例系数C 具有体积流率的量纲(m 3/s ),它所反映的是管道允许流过气体能力的大小,定义为该段管道的流导。

流导是各种真空系统元件(管道、阀门、冷阱、孔口等)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直接反映该元件对气体流动的阻碍程度,是真空系统计算中需要首先计算的参数。元件的流导与所流过气体的流动状态有关,气体流动为粘滞流时,流导值与元件的几何结构尺寸及流过气体的平均压力有关;为分子流时,流导仅与几何结构尺寸有关。

根据组成真空系统的需要,有时将几个真空元件(如管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联接在一起,称为元件的并联,并联后元件的总流导等于各分支流导之和。

C=C 1+ C 2+……+ C n 2-32 有时将几个元件首尾顺序联接,称为元件的串联,串联后元件的总流导的倒数等于各元件流导的倒数之和

把一个被抽容器的出口和一台真空泵的入口,用总流导为C 的真空管路联接起来,若真空泵在其入口处的抽速为S ,则该真空系统在被抽容器出口处所能产生的有效抽速Se 为

此式习惯上称为真空技术基本方程。从中可以看出,在被抽容器出口产生的有效抽速Se ,比泵口抽速S 和管路流导C 都要小;若要获得较大的Se ,应该合理地搭配S 和C ,单独增大其中的一个,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n 21C 1......111+++=C C C 2-33

C S C

S Se +?=2-34

真空物理基础要点

第2讲真空物理基础 为了阐述真空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物理知识,特别是那些在真空行业中会经常遇到的一些基本物理定律和相关的理论问题,如理想气体定律、气体与蒸汽的性质、气体内部各种动力过程的规律以及气体与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等一系列问题,对真空物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介绍是十分必要的。 2.1 理想气体定律及其状态方程 本节所介绍的定律及相关公式是针对平衡状态下,符合理想气体的有关假设条件的前提下而得出的。由于在真空技术中研究的气体大多数处于常温和低压状态下,因此在工程计算中应用这些定律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现就有关问题分述如下: 2.1.1 气体定律 气体的压力p(Pa)、体积V(m3)、温度T(K)和质量m(kg)等状态参

量间的关系,服从下述气体实验定律:2.1.1.1 波义耳—马略特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维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力和体积的乘积为常数。即: pV=常数 2-1 2.1.1.2 盖·吕萨克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力维持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即: V 常数 T 2-2 2.1.1.3 查理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体积维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力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即: P/T=常数

2-3 上述三个公式习惯上称为气体三定律。具体应用方式常为针对由一个恒值过程连结的两个气体状态,已知3个参数而求第4个参数。例如:初始压力和体积为P1、V1的气体,经等温膨胀后体积变为V2,则由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即可求出膨胀后的气体压力为P2=P1V1/V2。这正是各种容积式真空泵最基本的抽气原理。 2.1.1.4 道尔顿定律: 相互不起化学作用的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种气体分压力之和,即: P=P1+P2+……P n 2-4 这里所说的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气体的分压力,是指这种气体单独存在时所能产生的压力。道尔顿定律表明了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都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动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在平衡位置时(r=r0),分子势能最小. 分子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系. 3.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各个分子热运动动能不同,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对确定的物体来说,总的分子动能随温度单调增加。 (3)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相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的变化则又影响着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物体的体积。这就在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因此分子势能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跟温度有关系,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所以物体的内能跟物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内能增加; 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因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此外, 物体的内能还跟物体的质量和物态有关。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真空镀膜技术文摘 _Fixed

第二讲:真空物理基础(上)作者:张世伟 2对于任何一种真空产品或一项真空工艺,都有着专门的物理知识作为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但本次讲座所要介绍的,仅仅是那些在真空行业的各个领域中都会经常遇到的最基本的物理知识。主要包括气体及蒸汽的性质及其内部各种动力过程的规律(空间过程)、气体与固体间的作用规律(器壁过程)以及气体流动的规律。限于篇幅,每个方面只能作简单的介绍。 一、理想气体定律 首先应该说明,本节及以后几节中所介绍的定律和公式,是针对平衡状态下的理想气体得出的。不过,常温(与室温相比)低压(相对大气压而言)下的各种气体都可以看作是近似程度相当好地理想气体,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把这些定律和公式应用于真空工程的绝大部分计算之中。这其中包括通常所涉及到的各种气体,甚至于接近饱和的蒸汽(如水蒸汽);也包括各类气体状态过程,甚至于明显的非平衡状态(如气体的流动过程)。 气体的压力p(Pa)、体积V(m3)、温度T(K)和质量m(kg)等状态参量间的关系,服从下述气体实验定律: 1、波义耳~马略特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温度维持不变,气体的压力和体积的乘积为常数 pV = 常数 (1) 2、盖·吕萨克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压力维持不变,气体的体积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V/T = 常数 (2) 3、查理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体积维持不变,气体的压力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p/T = 常数 (3) 上述三个公式习惯上称为气体三定律。具体应用方式常为针对由一个恒值过程连结的两个气体状态,已知3个参数而求第4个参数。例如:初始压力和体积为P1、V1,的气体,经等温膨胀后体积变为V2,则由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可求得膨胀后的气体压力为P2 = P1V1/V2。这正是各种容积式真空泵最基本的抽气原理。 4、道尔顿定律:相互不起化学作用的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种气体分压力之和。 P = P1 + P2+····+ P n (4) 这里所说的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气体的分压力,是指这种气体单独存在时所能产生的压力。 道尔顿定律表明了个组分气体压力的相互独立和可线性叠加的性质。 5.阿佛加德罗定律:等体积的任何种类气体,在同温度同压力下均有相同的分子数;或者说,在温度同压力下,相同分子数目的不同种类气体占据相同的体积。1mol任何气体的分子数目叫做阿佛加德罗数,N A= 6.022×1023mol-1。在标准状态下(p o= 1.01325×105Pa,T o = 0o C),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称为标准摩尔体积,V o= 2.24×10-2m3mol-1。 根据上述气体定律,可得到反映气体状态参量p、V、T、m之间定量关系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m/M(RT) (5) 式中的M为气体的摩尔质量(kg/mol),R为普适气体常数,R=8.31J/(mol·K)。在已知p、V、T、m四参量中的任意三个量时,可由此式求出另外一个值。例如气体的质量m = pVM/(RT)一定质量的气体,由一个状态(参量值为p1、V1、T1)经过任意一个热力学过程(不必是恒值过程)变成另一状态(参量值为p2、V2、T2),根据状态方程,可得到关系式:p1V1/T1 = p2V2/T2 (6) 对(5)变换,还可计算单位体积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目和气体质量,即气体分子数密度n(m-3)和气体密度p(kg/m3) n = mN A/MV = pN A/RT = p/kT (7) p = m/V = pM/RT (8) 系数k = R/N A= 1.38×1023J/K 称为波尔兹曼常数。 二、气体分子运动论基础 1. 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分子,其热运动速度的分布服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定律。气体分子热运动率介于v~v+dv之间的几率为 dN/N = F(v)dv = 4π(m o/2πkT)3/2·exp·(-m o v2/2kT)·v2dv (9)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

y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方程 ()r r t =r r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r r r

大学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大学物理上》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2012.6) 一、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 振幅A : 角频率ω:反映振动快慢,系统属性。 初相位?: 取决于初始条件 二、简谐运动物体的合外力: (k 为比例系数) 简谐运动物体的位移: 简谐运动物体的速度: 简谐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三、旋转矢量法(旋转矢量端点在x 轴上投影作简谐振动) 矢量转至一、二象限,速度为负 矢量转至三、四象限,速度为正 四、振动动能: 振动势能: 振动总能量守恒: 五、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几种标准形式: ][)( cos o u x t A y ?ω+= ][2 cos o x t A ?λ π ω+= 0?:坐标原点处质点的初相位 x 前正负号反应波的传播方向 六、波的能量不守恒! 任意时刻媒质中某质元的 动能 = 势能 ! 2 02 0)(ω v x A +=) (cos ?ω+=t A x T πω2=m k =2 ω)(cos ?ω+=t A x ) (sin ?ωω+-=t A v )(cos 2?ωω+-=t A a kx F -=) (sin 21 21 2 22?ω+==t kA mv E k 221kx E p =)(cos 2 1 2 2 ?ω+=t A k p k E E E +=2 2 1 A k =

a,c,e,g 点: 能量最大! b,d,f 点: 能量最小! 七、波的相干条件:1. 频率相同; 2. 振动方向相同;3.相位差恒定。 八、驻波:是两列波干涉的结果 波腹点:振幅最大的点 波节点:振幅最小的点 相邻波腹(或波节)点的距离:2 λ 九、电场的高斯定理 真空中:∑?= ?) (0 1 内S S q S d E ε 介质中:∑?= ?) (0 内S S q S d D 0q :自由电荷 电位移:E D r εε0= 电极化强度:E P r 0)1(εε-= 十、点电荷的电场:球对称性!方向沿球面径向。 点电荷q 的电场:2 04)(r q r E πε= 点电荷dq 的电场: 2 04)(r dq r dE πε= 十一、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两侧为匀强电场)

第二讲:真空物理基础

第二讲:真空物理基础 对于任何一种真空产品或一项真空工艺,都有着专门的物理知识作为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但本次讲座所要介绍的,仅仅是那些在真空行业的各个领域中都会经常遇到的最基本的物理知识。主要包括气体及蒸汽的性质及其内部各种动力过程的规律(空间过程)、气体与固体间的作用规律(器壁过程)以及气体流动的规律。限于篇幅,每个方面只能作简单的介绍。 一、理想气体定律 首先应该说明,本节及以后几节中所介绍的定律和公式,是针对平衡状态下的理想气体得出的。不过,常温(与室温相比)低压(相对大气压而言)下的各种气体都可以看作是近似程度相当好地理想气体,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把这些定律和公式应用于真空工程的绝大部分计算之中。这其中包括通常所涉及到的各种气体,甚至于接近饱和的蒸汽(如水蒸汽);也包括各类气体状态过程,甚至于明显的非平衡状态(如气体的流动过程)。 气体的压力p(Pa)、体积V(m3)、温度T(K)和质量m(kg)等状态参量间的关系,服从下述气体实验定律: 1、波义耳~马略特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温度维持不变,气体的压力和体积的乘积为常数 pV = 常数(1) 2、盖·吕萨克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压力维持不变,气体的体积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V/T = 常数(2) 3、查理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体积维持不变,气体的压力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p/T = 常数(3) 上述三个公式习惯上称为气体三定律。具体应用方式常为针对由一个恒值过程连结的两个气体状态,已知3个参数而求第4个参数。例如:初始压力和体积为P1、V1,的气体,经等温膨胀后体积变为V2,则由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可求得膨胀后的气体压力为P2 = P1V1/V2。这正是各种容积式真空泵最基本的抽气原理。 4、道尔顿定律:相互不起化学作用的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种气体分压力之和。 P = P1 + P2+····+ P n (4) 这里所说的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气体的分压力,是指这种气体单独存在时所能产生的压力。 道尔顿定律表明了个组分气体压力的相互独立和可线性叠加的性质。 5.阿佛加德罗定律:等体积的任何种类气体,在同温度同压力下均有相同的分子数;或者说,在温度同压力下,相同分子数目的不同种类气体占据相同的体积。1mol任何气体的分子数目叫做阿佛加德罗数,N A = 6.022×1023mol-1。在标准状态下(p o = 1.01325×105Pa,T o = 0o C),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称为标准摩尔体积,V o = 2.24×10-2m3mol-1。 根据上述气体定律,可得到反映气体状态参量p、V、T、m之间定量关系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m/M(RT) (5) 式中的M为气体的摩尔质量(kg/mol),R为普适气体常数,R=8.31J/(mol·K)。在已知p、V、T、m四参量中的任意三个量时,可由此式求出另外一个值。例如气体的质量m = pVM/(RT) 一定质量的气体,由一个状态(参量值为p1、V1、T1)经过任意一个热力学过程(不必是恒值过程)变成另一状态(参量值为p2、V2、T2),根据状态方程,可得到关系式:p1V1/T1 = p2V2/T2 (6) 对(5)变换,还可计算单位体积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目和气体质量,即气体分子数密度n(m-3)和气体密度p(kg/m3)

大学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大学物理上》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2012.6) 一、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 x Acos( t ) 振幅 A:A x 02 (v 0 )2 角频率 :反映振动快慢,系统属性。 初相位 : 取决于初始条件 2 2 k T m 二、简谐运动物体的合外力: F kx (k 为比例系数 ) 简谐运动物体的位移: 简谐运动物体的速度: 简谐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x Acos( t ) v Asin( t ) a 2 A cos( t ) 三、旋转矢量法( 旋转矢量端点在 x 轴上投影作简谐振动) 矢量转至一、二象限,速度为负 A x o 矢量转至三、四象限,速度为正 x 四、振动动能: E k 1 mv 2 1 kA 2 sin 2 ( t ) 2 2 振动势能: E p 1 kx 2 1 k A 2 cos 2 ( t ) 2 2 振动总能量守恒: E E k E p 1 k A 2 2 五、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几种标准形式: y Acos [ (t x ) o ] A cos [ t 2 x o ] u 0 :坐标原点处质点的初相位 x 前正负号反应波的传播方向 六、波的能量 不守恒! 任意时刻媒质中某质元的 动能 = 势能 !

a,c,e,g点:能量最大! b,d,f 点:能量最小! 七、波的相干条件: 1. 频率相同; 2. 振动方向相同; 3.相位差恒定。 八、驻波:是两列波干涉的结果 波腹点:振幅最大的点波节点:振幅最小的点 相邻波腹 (或波节 )点的距离: 2 九、电场的高斯定理 真空中:介质中:电位移: 1 q E dS S ( S内) D dS q0q0:自由电荷 S(S内) D0r E 电极化强度: P ( r 1) 0 E 十、点电荷的电场:球对称性!方向沿球面径向。 q 点电荷 q 的电场 : E( r ) 2 4 0 r 点电荷 dq 的电场:dE(r )dq 2 4 0r 十一、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两侧为匀强电场) E E E E 2 0 2 0 2 0 2 0

大学物理知识点汇总

大学物理I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2011-5-12)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参考系坐标系质点 2、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3、角量和线量的关系(角量:角坐标角速度角加速度) 4、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 5、相对运动绝对=牵连+相对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常见的三种力(万有引力、弹性力、摩擦力)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动量冲量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以及动量守恒定律 2、功保守力和非保守力的功势能 常见的保守力:重力弹性力万有引力 势能:引力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4、系统的功能原理 5、机械能守恒定律 6、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第四章:刚体 1、刚体刚体的运动 2、刚体的定轴转动 3、力矩转动惯量转动定律 4、质点的角动量质点的角动量定理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5、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 6、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7、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8、刚体定轴转动时力矩做功 9、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第五章:静电场

1、点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伦定律 2、电场强度电场叠加原理 3、电势电势叠加原理 4、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5、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6、电场强度和电势梯度之间的关系 7、求场强的三种方法: (1)已知空间电荷分布,用场强叠加原理求场强 (2)已知电荷分布,电荷分布具有高度对称性,高斯定律求场强(3)已知电势分布,可利用电势梯度来计算电场强度 第六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1、静电场中的导体 (1)均匀导体静电平衡的条件: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2)根据均匀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可以得到以下推论: (a)导体为等势体,其表面为等势面 (b)导体表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都垂直于该处表面 (c)当带点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处处没有净电荷存在,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 (d)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大小与该处电荷的面密度成正比。即(e)孤立带电导体表面各处电荷密度的大小与该处表面的曲率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大的地方,电荷面密度越小。 (3)静电屏蔽 在静电平衡条件下: (a)外电场不可能对空腔内部空间发生任何影响 (b)接地封闭导体腔外电场不受腔内电荷的影响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电介质的极化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表面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2)电极化强度矢量 P (3)电位移矢量D P、D、E之间的关系 (4)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3、电容器电容 (1)电容的定义 (2)串联和并联的等效电容 4、静电能 (1)电场的能量密度

7-0_真空技术基础知识.

第七单元 真空技术 7-0 真空技术基础知识 “真空”是指气体分子密度低于一个大气压的分子密度稀薄气体状态。真空的发现始于1643,那年托利拆利(E.Torricelli )做了有名的大气压力实验,将一端密封的长管注满水银倒放在盛有水银的槽里时,发现了水银柱顶端产生了真空,确认了真空的存在。此后,人们不断致力于提高真空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获得低于10-10Pa 的极高真空。 在真空状态下,由于气体稀薄,分子之间或分子与其它质点之间的碰撞次数减小,分子在一定时间内碰撞于表面上的次数亦相对减小,这导致其有一系列新的物化特性,诸如热传导与对流减小,氧化作用小,气体污染小,气化点降低,高真空的绝缘性能好等等,这些特征使得真空特别是高真空技术已发展成为先进技术之一,目前,在高能粒子加速器、大规模集成电路、表面科学、薄膜技术、材料工艺和空间技术等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尤其是在电子工业的生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真空物理基础 1. 真空的表征 表征真空状态下气体稀薄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真空度。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越少,气体压强越低,真空度越高,习惯上采用气体压强高低来表征真空度。 在SI 单位制中,压强单位为 牛顿/米2 (N/m 2): 1牛顿/米2 =1帕斯卡(Pascal ), (7-0-1) 帕斯卡简称为帕(Pa ),由于历史原因,物理实验中常用单位还有托(Torr )。 1标准大气压(atm )=1.0135×105(Pa), 1托=1/760标准大气压 (7-0-2) 1托=133.3帕斯卡 习惯采用的毫米汞柱(mmHg )压强单位与托近似相等(1mmHg=1.00000014)托。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见附表7-1 2. 真空的划分 真空度的划分(不同程度的低气压空间的划分)与真空技术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通常可分为: 低真空(Pa 10~101 3 -)、高真空(Pa 10~1061 --)、超高真空(Pa 10~10-10 -6)和极高真空 (低于Pa 10 10 -)。 20世纪70年代进一步提高到的宽达20个数量级的真空度范围,并随着某些新技术、新材料、新 工艺的应用和开拓,将进一步接近理想的真空状态。 3. 描述真空物理性质的主要物理参数 (1)分子密度:用于表示单位体积内的平均分子数。气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为 nkT p = (7-0-3) 其中n 为分子密度,k 为玻耳兹曼常数,T 为气体温度。 (2)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平均自由程是指气体分子在连续两次碰撞的间隔时间里所通过的平均距离。对同一种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 p kT 2 2πσλ= (7-0-4)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

y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程 ()r r t =r r 运动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 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向是曲线切线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大学物理上知识点整理

大学物理上知识点整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2章质点动力学 一、质点: 是物体的理想模型。它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平动物体可作为质点运动来处理,或物体的形状 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是也可近似为质点。 二、力: 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接触作用与场作用。在经典力学中,场作用主要为万有引力(重力),接触作用主要为弹性力与摩擦力。 1、弹性力:(为形变量) 2、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永远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趋势)相反。 ?固体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固体间的滑动摩擦力: 3、流体阻力:或?。 4、万有引力: ?特例:在地球引力场中,在地球表面附近:。 ?式中R为地球半径,M为地球质量。 ?在地球上方(较大),。 ?在地球内部(),。

三、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时,。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惯性与力的概念,定义了惯性系。 牛顿第二定律: 普遍形式:; 经典形式:(为恒量)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体低速运动()时所遵循的动力学基本规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四、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 1、惯性力: 惯性力没有施力物体,因此它也不存在反作用力。但惯性力同样能改变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这体现了惯性力就是参考系的加速度效应。2、引入惯性力后,非惯性系中力学规律: 五、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步骤 恒力作用下的连接体约束运动:选取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趋势,画出隔离体示力图,列出分量式的运动方程。变力作用下的单质点运动:分析力函数,选取坐标系,列运动方程,用积分法求解。 第3章机械能和功 一、功

大学物理教案真空中的静电场

第五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 一、 电荷 电子具有电荷191.6021910e C -=-?(库仑),质子具有电荷 191.6021910p C e -=?,中子不带电。物理学对电荷的认识可概括为: (1)电荷和质量一样,是基本粒子的固有属性; (2)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一切基本粒子只可能具有电子或质子所具有电荷的整数倍; (3)电荷具有守恒性; (4)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作媒质传递的。 不同质料物体相摩擦后,每个物体有若干电子脱离原子束缚,进入到对方物体中去,双方失去电子数目不一样,一个净获得电子,一个净失去电子,这就是摩擦起电。核反应中,电荷也是守恒的,例如 用α粒子42He 去轰击氮核147 N ,结果生成178O 和质子11H 反应前后,电荷总数皆为9e 。 根据(2),电荷€电场€电荷,质量€引力场€质量。 在电解液中,自由电荷是酸碱盐溶质分子离解成的正、负离子;在电离的气体中,自由电荷也是正、负离子,不过负离子往往就是电子;在超导中,传导电流的粒子是电子对(库珀对),还可能是极化子、双极化子、孤子等。

从微观上去看,电荷是分立的,宏观上来看,其最小变化量与宏观粒子系统的总电荷量比较完全可被当作无穷小处理。所以宏观小微观大的带电体,电荷的连续性与分立性得到了统一。 二、 库仑定律 12301 4q q F r r πε=r r 或122014r q q F e r πε=r r 0ε为真空电容率(vacuumpermittivity), 其数值为()()1222122208.85418781810/8.8510/C N m C N m ε--=??≈?? 介质中的库仑力 0r εε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r ε是相对介电常数。 电介质中作用力比真空中小,是因为介质极化后,在点电荷周围出现了束缚电荷。它削弱了原点电荷之间的作用。 三、 叠加原理 实验表明,如果同时存在多个点电荷相互作用,则任意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

第二讲真空物理基础

第二讲:真空物理基础 第二讲:真空物理基础(1) 对于任何一种真空产品或一项真空工艺,都有着专门的物理知识作为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但本次讲座所要介绍的,仅仅是那些在真空行业的各个领域中都会经常遇到的最基本的物理知识。主要包括气体及蒸汽的性质及其内部各种动力过程的规律(空间过程)、气体与固体间的作用规律(器壁过程)以及气体流动的规律。限于篇幅,每个方面只能作简单的介绍。 一、理想气体定律 首先应该说明,本节及以后几节中所介绍的定律和公式,是针对平衡状态下的理想气体得出的。不过,常温(与室温相比)低压(相对大气压而言)下的各种气体都可以看作是近似程度相当好地理想气体,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把这些定律和公式应用于真空工程的绝大部分计算之中。这其中包括通常所涉及到的各种气体,甚至于接近饱和的蒸汽(如水蒸汽);也包括各类气体状态过程,甚至于明显的非平衡状态(如气体的流动过程)。 气体的压力p(Pa)、体积V(m3)、温度T(K)和质量m(kg)等状态参量间的关系,服从下述气体实验定律: 1、波义耳~马略特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温度维持不变,气体的压力和体积的乘积为常数 pV = 常数 (1) 2、盖·吕萨克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压力维持不变,气体的体积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V/T = 常数 (2) 3、查理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体积维持不变,气体的压力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p/T = 常数 (3) 上述三个公式习惯上称为气体三定律。具体应用方式常为针对由一个恒值过程连结的两个气体状态,已知3个参数而求第4个参数。例如:初始压力和体积为P1、V1,的气体,经等温膨胀后体积变为V2,则由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可求得膨胀后的气体压力为P2 = P1V1/V2。这正是各种容积式真空泵最基本的抽气原理。 4、道尔顿定律:相互不起化学作用的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种气体分压力之和。 P = P1 + P2+····+ P n (4) 这里所说的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气体的分压力,是指这种气体单独存在时所能产生的压力。

基础物理学上册第四章习题解答和分析

习题四 4-1 观察者A 测得与他相对静止的Oxy 平面上一个圆的面积是12 cm 2 ,另一观察者B 相对于A 以 0.8 c (c 为真空中光速)平行于Oxy 平面作匀速直线运动,B 测得这一图形为一椭圆,其面积是多少?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长度收缩效应。 解:由于B 相对于A 以0.8v c =匀速运动,因此B 观测此图形时与v 平行方向上的线度将收缩为b c R 2)/(122=-v ,即是椭圆的短轴. 而与v 垂直方向上的线度不变,仍为2 2 R a =,即是椭圆的长轴. 所以测得的面积为(椭圆形面积) R c R ab S ?-π=π=2)/(1v 22)/(1c R v -π==7.2cm 2 4-2 长度为1m 的米尺L 静止于'K 中,与x 轴的夹角'30,'K θ=?系相对K 系沿x 轴运动,在K 系中观察得到的米尺与x 轴的夹角为45θ=?,试求:(1)'K 系相对K 系的速度是多少?(2)K 系中测得的米尺的长度?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长度收缩效应。根据两个参考系下米尺的不同长度再结合长度收缩效应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得到两个参考系之间的相对速度 解:(1)米尺相对'S 系静止,它在''x y 和轴的投影分别为: 00'cos '0.866'sin '0.5x y L L m L L m θθ==== 米尺相对S 系沿x 方向运动,设运动速度为v ,为S 系中的观察者,米尺在x 方向将产生长度收缩,而y 方向的长度不变,即 x x L L ='y y L L = 故米尺与x 轴的夹角满足 'y x L L tg L θ= = 将θ与'x L 、'y L 的值代入可得: 0.816v c = (2)在S 系中测得米尺的长度为: 0.707()sin 45y L L m = =? 4-3 已知x 介子在其静止系中的半衰期为8 1.810s -?。今有一束π介子以0.8c υ=的速度 离开加速器,试问,从实验室参考系看来,当π介子衰变一半时飞越了多长的距离?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时间膨胀效应。根据静止系中的半衰期加上时间膨胀效应我们可以求出在实验室参考系中的半衰期,然后根据该半衰期求出飞行距离。 解:在π介子的静止系中,半衰期8 0 1.810t s -?=?是本征时间。由时间膨胀效应,实验室

大学物理(上)知识点整理

第2章质点动力学 一、质点: 是物体的理想模型。它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平动物体可作为质点运动来处理,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是也可近似为质点。 二、力: 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接触作用与场作用。在经典力学中,场作用主要为万有引力(重力),接触作用主要为弹性力与摩擦力。 1、弹性力:(为形变量) 2、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永远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趋势)相反。 固体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固体间的滑动摩擦力: 3、流体阻力:或。 4、万有引力: 特例:在地球引力场中,在地球表面附近:。 式中R为地球半径,M为地球质量。 在地球上方(较大),。 在地球内部(),。 三、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时,。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惯性与力的概念,定义了惯性系。 牛顿第二定律: 普遍形式:;

经典形式:(为恒量)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体低速运动()时所遵循的动力学基本规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四、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 1、惯性力: 惯性力没有施力物体,因此它也不存在反作用力。但惯性力同样能改变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这体现了惯性力就是参考系的加速度效应。 2、引入惯性力后,非惯性系中力学规律: 五、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步骤 恒力作用下的连接体约束运动:选取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趋势,画出隔离体示力图,列出分量式的运动方程。 变力作用下的单质点运动:分析力函数,选取坐标系,列运动方程,用积分法求解。 第3章机械能和功 一、功 1、功能的定义式: 恒力的功: 变力的功: 2、保守力 若某力所作的功仅取决于始末位置而与经历的路径无关,则该力称保守力。或满足下述关

7-0 真空技术基础知识.

第七单元真空技术 7-0 真空技术基础知识 “真空”是指气体分子密度低于一个大气压的分子密度稀薄气体状态。真空的发现始于1643,那年托利拆利(E.Torricelli)做了有名的大气压力实验,将一端密封的长管注满水银倒放在盛有水银的槽里时,发现了水银柱顶端产生了真空,确认了真空的存在。此后,人们不断致力于提高真空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获得低于10-10Pa的极高真空。 在真空状态下,由于气体稀薄,分子之间或分子与其它质点之间的碰撞次数减小,分子在一定时间内碰撞于表面上的次数亦相对减小,这导致其有一系列新的物化特性,诸如热传导与对流减小,氧化作用小,气体污染小,气化点降低,高真空的绝缘性能好等等,这些特征使得真空特别是高真空技术已发展成为先进技术之一,目前,在高能粒子加速器、大规模集成电路、表面科学、薄膜技术、材料工艺和空间技术等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尤其是在电子工业的生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真空物理基础 1.真空的表征 表征真空状态下气体稀薄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真空度。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越少,气体压强越低,真空度越高,习惯上采用气体压强高低来表征真空度。 2在SI单位制中,压强单位为牛顿/米(N/m2): 2 1牛顿/米=1帕斯卡(Pascal),(7-0-1) 帕斯卡简称为帕(Pa),由于历史原因,物理实验中常用单位还有托(Torr)。1标准大气压(atm)=1.0135×105(Pa), 1托=1/760标准大气压(7-0-2) 1托=133.3帕斯卡 习惯采用的毫米汞柱(mmHg)压强单位与托近似相等(1mmHg=1.00000014)托。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见附表7-1 2.真空的划分 真空度的划分(不同程度的低气压空间的划分)与真空技术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通常可分为:低真空(10~10Pa)、高真空(10 (低于10-103-1-1-6-10~10-6Pa)、超高真空(10~10Pa)和极高真空Pa)。 20世纪70年代进一步提高到的宽达20个数量级的真空度范围,并随着某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和开拓,将进一步接近理想的真空状态。 3.描述真空物理性质的主要物理参数 (1)分子密度:用于表示单位体积内的平均分子数。气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为p=nkT (7-0-3)

大学物理知识点整理

一、质点: 是物体的理想模型。它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平动物体可作为质点运动来处理,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是也可近似为质点。 二、力: 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接触作用与场作用。在经典力学中,场作用主要为万有引力(重力),接触作用主要为弹性力与摩擦力。 1、弹性力:(为形变量) 2、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永远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趋势)相反。 固体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固体间的滑动摩擦力: 3、流体阻力:或。 4、万有引力: 特例:在地球引力场中,在地球表面附近:。 式中R为地球半径,M为地球质量。 在地球上方(较大),。 在地球内部(),。 三、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时,。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惯性与力的概念,定义了惯性系。 牛顿第二定律: 普遍形式:; 经典形式:(为恒量)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体低速运动()时所遵循的动力学基本规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四、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 1、惯性力: 惯性力没有施力物体,因此它也不存在反作用力。但惯性力同样能改变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这体现了惯性力就是参考系的加速度效应。 2、引入惯性力后,非惯性系中力学规律: 五、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步骤 恒力作用下的连接体约束运动:选取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趋势,画出隔离体示力图,列出分量式的运动方程。 变力作用下的单质点运动:分析力函数,选取坐标系,列运动方程,用积分法求解。 第3章机械能和功 一、功 1、功能的定义式: 恒力的功: 变力的功: 2、保守力 若某力所作的功仅取决于始末位置而与经历的路径无关,则该力称保守力。或满足下述关系的力称保守力:

真空物理复习提纲

1.什么是溅射产额?溅射产额与哪些因素有关? 2.为什么溅射产额与离子的入射方向有关?溅射离子角分布(方向分布)如何? 3. 什么是弹性碰撞?什么是非弹性碰撞?什么是激发和电离?它们属于哪一类非弹性碰撞? 4. 物理吸附为什么是多分子层吸附?化学吸附为什么是单分子层吸附? 5. 如何判断粘滞流和分子流? 6. 电子和离子在气体中的平均自由程与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有何区别? 7. 气体热运动有代表性的速率有哪些?它们各自的表达式? 8. 画图并简答离子镀工作原理。 9. 计算题:大气气氛下国产95号硼硅玻璃制成球形容器,壁厚0.1cm,直径10cm,抽口有效抽速2升每秒,计算由于渗氦,其内极限真空度是多少?同样静态真空容器渗氦造成的压升率是多少?半年后其内氦分压是多少?【必要参数K等见教材,考试时会给出】 10. 论述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11. 简述气体溶解于固体中的步骤。12. 电子发射包括哪几类? 13. 什么是二次电子发射?Gama伽马过程? 14. 场致发射与热电子发射的主要区别是? 15. 什么是光电子发射?红限频率是? 16. 简要论述光电流与光强、入射光频率、发射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关系。 17. 钨阴极表面电子逸出功为4.52eV,求发生光电发射时的光子临界频率是多少? (h=6.63x10^-34 J/s)

18. 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概念?弹性碰撞过程中弹粒子与靶粒子能量交换的规律? 19. 第一类非弹性碰撞是什么?非弹性碰撞过程中弹粒子与靶粒子交换能量的关系? 20. 附着过程概念,它是第几类非弹性碰撞,为什么? 21. 什么是复合过程?它是第几类非弹性碰撞,为什么? 22. 什么叫转荷过程?什么样的转荷过程是第一类非弹性碰撞,什么样的转荷过程是第二类非弹性碰撞,请简述理由? 23. 画图并论述气体放电实验及其全伏安特性曲线,详细解释各段含义。24. 画图并解释电子繁流过程 25. 简述什么是alfa、gama,beta过程? 26. 画图讨论巴邢曲线,解释巴邢定律。 27. 画图解释空间电荷引起的电力线和电位分布示意图,包括无空间电荷、空间有电子、空间有正离子。 28. 用空间电荷效应解释气体放电伏安特性曲线。 29. 画图论述潘宁放电及其应用,回答此种放电的优点有哪些? 30. 在20摄氏度室温下一硼硅玻璃球泡直径20cm,壁厚1mm,用长10cm,内径2.4cm的直管与极限真空度为4x10^(-8)Pa的真空机组相连。已知大气中氮、氧、氦和氢的丰度为595托、159托、0.4Pa和0.038Pa,其相应分子有效直径为3.75,3.64,2.18和2.75 (乘以10^(-10)m)。硼硅玻璃对氦气和氢气的渗透系数为5x10^(-11)和2.8x10^(-14). 求(1)达到极限真空时,球泡内的气体分子数、平均速率、碰撞频度、平均自由程、氢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和碰撞频度,及球泡内气体总能量;(2)停泵,外部烘烤400度,若原来吸附

第13讲 真空系统的检测技术-9

真空技术及应用系列讲座 东北大学真空工程博士点,博士导师杨乃恒先生主持 第一讲:真空科学的发展及其应用李云奇 95(2) …………………………………………………… 第二讲:真空物理基础张世伟 95(3)………………………………………………………………… 第三讲:机械真空泵(一)(二)(三)(四)(五)(六)张以忱95(4)、(5)、(6)、96(1)、(2)、(3) ………… 第四讲:蒸汽流真空泵姚民生 96(4)………………………………………………………………… 第五讲:气体捕集式真空泵徐成海 96(5) …………………………………………………………… 第六讲:真空测量刘玉岱 96(6)、97(1)、(2)、(3)、(4)……………………………………………… 第七讲:真空检漏关奎之 97(5)、(6)、98(1)、(2)、(3)……………………………………………… 第八讲:真空系统设计王继常 98(4)、(5)、(6)、99(1)、(2)、(3)…………………………………… 第九讲:真空系统组成元件王继常 99(4)、(5)、(6)、00(1)、(2)、(3)、(4) ………………………… 第十讲:真空密封王继常 00(5)、(6)、01(1)、(2)、(3)、(4)、(5)…………………………………… 第十一讲:真空材料张以忱 01(6)、02(1)、(2)、(3)、(4)、(5)、(6)、03(1)………………………… 第十二讲:真空工艺张以忱 03(2)、(3)、(4)、(5)、(6)……………………………………………… 第十三讲:真空系统的检测技术张以忱 04(1)、(2)、(3)、(4)、(5)、(6)、05(1)、(2) ……………… 第十三讲:真空系统的检测技术 张以忱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4) 中图分类号:TB743;TB79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220322(2005)0320062203 (上接2005年第2期第64页) 5.7.2 制造加工过程中的检漏问题 ①焊接件 焊接件在加工过程需要配合检漏,采用何种检漏方法应根据焊接质量和设备所允许的最大漏率来确定。 对于焊制零件是加工好后就检漏,还是组焊成部件或在总装以后再检漏,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最好是每个零件检漏好再组焊,因为有时组焊后检漏不方便,或者无法检漏和补修。如:冷阱、杜瓦的内胆⑨如果在总装后对冷阱内胆的焊缝进行检漏时,由于装配后焊缝不能暴露在外面,即使发现了漏孔也无法进行补焊,所以组焊前一定要检漏。否则,将无法检漏。又如某些大容器在总装后的容积过大,使检漏灵敏度降得很低,检不出小漏孔,从而达不到检漏的要求。考虑到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应在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就对焊缝进行检漏。 已检过漏的零件在对焊缝进行切削加工后,还需再次进行检漏。补焊后的焊缝也需要重新检漏。 ②加工件 棒料及板材经切削加工制造的零件,一般不需要检漏(铸件或超高真空装置除外)。各种管材(特别是薄壁管材)经弯曲加工制成的零件,可能出现裂纹(特别是弯曲部位),必须进行检漏。 对表面和材料内部有缺陷(夹渣、气孔、裂纹)的金属材料,则必须进行检漏。 5.7.3 安装调试阶段的检漏 安装调试过程中仍需要检漏,主要的检漏工作有: ①已经过检漏的零件、部件受到冷热冲击或机械冲击(振动)后,在总装前需要再次进行检漏。 ②安装过程中,对再次加工的某些零件、部件要重新检漏。 ③安装时,根据安装顺序按步骤进行检漏。最好是在每装好一个部件后,便对该部件和连接处进行检漏,检漏合格后再安装下一个部件。 ④在安装中,对经过再次加工过的某些零、部件要重新检漏。例如有些管道,在装配时受了较大的拉应力,或者重新弯曲过,都会造成焊缝和原材料的拉裂,必须重新检漏。 ⑤设备安装完毕后,首先对密封圈、转动密封等各个可拆密封处进行检漏。随之再做静态升压漏率试验,测定总漏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⑥对于需进行烘烤或加冷却剂的部件,必须经过冷、热冲击试验后再进行检漏。例如,冷阱、冷却障板等部件,在烘烤除气后,应立即注入冷却剂(液氮、氟里昂等),然后测量其漏率。在这些过程中,漏孔不一定是在最冷态或最热态出现,应予以注意。 5.7.4 运行及维修时的检漏 一台真空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还可能出现漏孔。 第42卷第3期2005年5月 真 空 VACUU M Vol.42,No.3 M ay.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