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复习资料1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1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1

视听语言:试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再现性媒介:运用间接性的符号表达意义,依靠既定的编码和成规,将信息传达给受众。艺术表现为文学、美术、器乐等。

焦距:是指镜头的光学中心到胶片平面的距离,即镜头的中央点到光线聚集的焦点之间的距离。

关系镜头又称场景主镜头,交待镜头或整体镜头。一般以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为主.

动作镜头:又称局部镜头、叙事镜头。动作镜头的景别往往以中景及近景系列(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为主。

渲染镜头:又称空镜头(大部分是有较少人物的景物镜头和环境镜头)。完全取决于镜头内容的要求和前后剪接镜头视觉上的变化要求。

景别:景别通常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几何中心:即画面对边中线交叉点和画面两条对角线交叉点。

视觉中心:按“黄金分割律”分法和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九宫格”分法,可以构成画面中的四个交叉点。

角度,在理论上被称为摄影机拍摄时的视点。

推镜头:主要是指沿摄影机光轴方向向前移动的接近式的拍摄,画面所包容的范围越来越小。

拉镜头:主要是指沿摄影机光轴方向向后移动的远离式的拍摄,画面所包容的范围越来越大。

摇镜头:主要是指摄影机的机位在拍摄中不作位移运动,而是利用三脚架云台的空间可变功能,是摄影机的机身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改变拍摄的方向和范围,以求得不同的画面效果。

光照度:即通常所说的勒克司度(lux),表示被摄主体表面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剪辑:“剪辑”一词,在英文中是“编辑”的意思,在德语中为裁剪之意。而在法语中,“剪辑”一词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来才用于电影,音译成中文,即“蒙太奇”。在我国电影中,把这个词翻译成“剪辑”,其含义非常准确。“剪辑”二字即剪而辑之,这既可以像德语那样直接同切断胶片发生联想,同时也保留了英文和法文中“整合”、“编辑”的意思。而人们在汉语中使用外来词语“蒙太奇”的时候,更多地是指剪辑中那些具有特殊效果的手段,如平行蒙太奇、结构蒙太奇、理性蒙太奇等。

剪辑基调:是指从剧作的文学构思和导演的蒙太奇设想出发,经过剪辑处理而体现出来的影片的节奏基调。

轴线:所谓轴线,是指在镜头的转场中制约角度变化范围的界线。

关系轴线:关系轴线是指由被摄对象(两个人物以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所形成的轴线。

越轴:越轴,亦称为“离轴”、“跳轴”,即在镜头视角转场时超越了轴线一侧180度的范围界线。

硬越轴:又称硬跳轴,在一些动作片的方向轴线上,可以对轴线有所突破,但前提是叙事情节应十分清楚,否则会在视觉、画面上产生方向的混乱。

蒙太奇的基本含义:在电影制作中,按照剧本或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和情节,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画面);然后再按照原定创作的构思,把这些不同镜头(画面)有机地、联想、衬托、悬念及各种节奏功效,从而组成一部能完整地反映生活、表达主题,并为观众所理解的影片。这些电影独有的构成形式和表现方法,总称为蒙太奇。

场面调度:场面调度一词来自法语,原指舞台上处理演员表演活动位置的技巧。场面调度是把剧本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气氛节奏传达给观众的重要语言和造型表现手段,是一种基本的、首要的导演技巧。

演员调度:所谓演员调度,就是导演对演员的运动方向、位置移动、动静态变更、演员与演员相互间变化等的处理,以构成画面不同的造型和景别。

镜头调度:所谓镜头调度,就是导演利用摄影机位的变化,形成的推、拉、移、升、降、旋等运动方式;利用镜头角度的不同,造成平、俯、仰、斜、正、侧、逆等视角;利用景别的变换构成远、全、中、近、特写等镜头画面,从而展示人物关系、情绪以及环境气氛的变化。借助于镜头调度,影片可以控制观众的注意力,其能吸引住观众的时间是喜剧所无法相比的。

分剪:是指将一个镜头分成两个镜头或两个以上的镜头使用。

技巧转场:利用画面技巧结构影片,使其情节进展、时空变换的方法。这种有技巧的结构与剪辑,使动作、情绪、时空、节奏等的转场变化柔和、深沉。

1824年,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1928年,迪斯尼推出以米老鼠为主角的卡通动画《蒸汽船威力》,这是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并获得了成功。

1932年,又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卡通片《花与树》,这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影片。

1926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第一页。 1940年,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

动画视听语言的特点及分类: 动是动画之本实验动画叙事动画

从播放媒介看,动画片可以分为电影动画片和电视动画片

从画面效果和制作手段来看,动画片又可分为二维动画片和三维动画片。

视听语言构成元素:影像、声音、剪辑声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语言、音响、音乐

剪辑包括影像的剪辑和声音的剪辑。

构成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电影首先是“视”(影像),然后是“听”(声音),这些“视”、“听”(影像、声音)最后通过剪辑,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二维动画中影像的形成:分镜头设计、画面设计、场景设计、角色设定、原画、动画、色彩设定、色指定、上色、上色检查、摄影、后期特效编辑等组成,这些因素是最后呈现出动画影像的重要构成因素。

三维动画电影中影像的构成:绘制分镜头画面、场景设计及模型制作、角色设定、制作角色的模型和动画、渲染画面

用透视区分镜头:1短焦距镜头2标准焦距镜头,3长焦距镜头

镜头的三种类型:1关系镜头2动作镜头3渲染镜头:

景别的种类:大远景、远景、打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构图的视觉元素:1几何中心2视觉中心3地平线位置4透视关系5角色位置6背景关系

角度在构图中的位置大体有三种处理方式:居中处理、靠边处理、斜向处理。角度构图的四种形式1/3与2/3法、1/2与1/2法、反1/3与2/3法、中间法。角度决定的三种关系距离关系、方向关系、高度关系

将摄影机的运动形式进行类别划分,可以分为:纵向运动:推镜头、拉镜头、跟镜头;横向运动:摇镜头、移镜头;垂直运动:升降镜头

推镜头的两种情况:(1)改变拍摄点(2)不改变拍摄点

色彩心理效应的三属性:写实写意写情

电影的声音包括三个部分:人声、音响及音乐。

音画关系是指音乐与画面在影片中的结合关系。音乐是听觉艺术,画面是视觉艺术,两者都是通过一定的时间延续来展示各自的艺术魅力,它们势必会以不同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一般来说,音画关系分为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种形式,其中音画对位又包含音画对立和音画并行。 1、音画同步 2、音画对位

电影声音的制作:人声及音响的制作、电影音乐的制作、混合录音

声音的空间感:环境感、透视感、方向感声音的色彩感:地域色彩、民族色彩、时代色彩

蒙太奇的类型:1叙事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连续式蒙太奇、颠倒式蒙太奇)2表现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场面转场法则:无技巧转场(相同主体转场、遮挡镜头转场、主观镜头转场、特写转场、动作转场、景物转场、音乐转场、音响转场)技巧转场:淡入、淡出、叠画、划、定格画面、画面叠印

电影的运动的构成:被摄对象的运动,摄影机的运动。具体表现为:(1)被摄对象运动;(2)摄影机运动;(3)综合运动。

景别概论:景别通常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景别是摄影师在创作中组织、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规范画内空间,暗示画外空间的一种极有效的造型手段。景别还是画面构图的一种视觉形式和方法,更是表达画面内容(叙事)所采取的一种视觉结构。

景别的意义:1.景别是一种外在的语言形式 2.景别是镜头画面空间的表达形式3.景别体现场景(环境)中人物的具体构成关系和构成风格

构图的目的:就是要在无限的空间中寻找具有视觉价值的点,用形、光、色的方式汇集于画面之中,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激发观众产生共鸣并由视觉快感上升为心理快感。

用平角度一般要达到的目的:1.追求画面本身的平稳,视觉端正、平衡,不要大的、明显的透视关系。2.一种叙事风格、视点风格、画面风格,将画面效果融入导演的创作之中。3.代表剧中人的主观视点。这种平角度必须与若干镜头结构在一起,才能体现出其意义。

构图为主题服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2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有时需要刻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即所谓的“不规则构图”。3如果某个构图虽然画面优美,但它与整个影片的风格,主题不符,甚至妨碍了影片主题思想的表达,那么我们必须忍痛割爱。

光线的作用:(一)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工作,实现影像确立(二)突出、明确人物和景物的造型特点(三)帮助画面构图(四)戏剧作用(1.描写、渲染环境2.表现人物的心境 3.塑造、刻画人物4.表现主题)

色彩的作用:用色彩的视觉表达情绪、表达情感、渲染意境;用色彩的语意来表

达影片的内涵,表达形式的美感;用色彩的象征来张扬个人的个性,引起观众的共鸣;用色彩的造型给予人们生理上的刺激和心理上的愉悦。

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1.渲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的心境 2.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3.表现诗意、浪漫、抒情的色彩4.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

音响在电影中的作用 1.增强银幕的真实感 2.渲染画面的气氛 3.突破画面的局限,扩展空间,增加银幕的信息量4.声画组接5.表现人物的心境6塑造人物7.隐喻、象征,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剪辑的内容:1.选择镜头2.指定剪辑方案3.确定剪辑手段4.选择剪接点5.把握剪接基调

剪辑的艺术作用:1.剪辑创造节奏2.剪辑创造运动 3.剪辑创造思想4.剪辑创造时空

越轴的典型方法:1空镜头越轴2人物中性视线镜头越轴3摄影机机位运动越轴4人物位置换位越轴5硬越轴6利用枢轴镜头越轴7利用人物运动越轴

越轴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考虑场景空间存在的可能性。2越轴经常是导演处理镜头的一种手段,也可以是一种风格,但是不能乱用,否则会给人以漫无目的的感觉。3应考虑镜头排列组合的合理性,不要造成不必要的视觉阻断。4如果一场戏中有两次以上的越轴,那么越轴的方式不能重复。

建立新的轴线:1通过人物视线的转移2通过摄影机的运动3通过中性镜头4通过消除旧轴线建立新轴线

场面调度的形式:1平面2环形3纵身4重复5 象征6对比

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1、符合逻辑(故事情节进展的逻辑。人物事件关系的逻辑。时间、空间转场的逻辑。)2、景别的变化规律(1前进式蒙太奇句型2后退式蒙太奇句型3环形蒙太奇句型)

3、遵守轴线规律4使剪辑点流畅(画面剪辑点和声音剪辑点)5符合“动接动”、“静接静”的规律

戏剧调度与电影调度的含义不同:首先,戏剧调度是舞台设计而言的,场面调度只局限在舞台有限的空间内;而电影调度是银幕画面设计而言的,就电影画框的外形来说比舞台空间要小,但其场面调度的内涵,无论是在平面上还是在立体上都比戏剧扩大了许多。其次,两者的视点不同。再次,两者的内容不同。

蒙太奇学派与长镜头学派区别:蒙太奇学派:首先是从主观的思考出发,然后结合对生活的客观观察确定构思方案。它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形象是短镜头,着重于写意的表现。也就是说,蒙太奇学派主张的是一种主观的、写意的艺术,讲求对镜头的分切与组合,它的核心是“形象的队列”。长镜头学派:首先是从客观的观察出发,然后结合主观思考确定实施方案。它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形象是长镜头,着重于写实的表现。也就是说,长镜头学派主张的是客观写实的艺术,讲求的是场面调度,其核心是“再现表现对象的真实”。

需要指出的是,蒙太奇与长镜头虽然存在着这些重要的差异,是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学说或流派,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

事实上,不论是蒙太奇还是长镜头,它们都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太奇学派与长镜头学派都对影视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当代电影艺术仍然是在这两种学说基础上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各自完善与深化,尤其是将两者融为一体运用(即长短镜头相结合的运用)的逐步推广,将电影创作的总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影视视听语言》考试重点复习进程

《影视视听语言》考 试重点

视听语言的特性:单向性、运动性、模仿性、创造性。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等开阔的场景。远景功用1)提供广阔的视觉空间,表现景物的宏观形象2)在影视中作开篇镜头,起到交代环境、开门见山的作用3)作结尾镜头,抒情性强,意味深长。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全景功用1)将人物及其所处的环境空间在一个画面中同时进行表现,环境对人物具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作用2)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从而反映其内心情感和心理状。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中景功用1)中景对人的手臂活动可以实现一种较完美的2)中景可以清晰地表现形体运动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常用来叙述剧情,是影视剧用的最多的景别。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近景功用1)近景画面中人物脸上表情的变化尽显无遗,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2)新闻节目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常以近景出现3)调动观众参与的电视节目尤其是娱乐节目,多用近景画面。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特写功用1)可把近距离极微小的世界用特写画面放大呈现出来2)在叙事性段落中,用特写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和眼神变化,从而反映出其思想活动和内心意念,推动故事情节进展3)用特写画面转场。拍摄方向: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一周360°的相对位置,即正面拍摄、背面拍摄和侧面拍摄。正面拍摄功用1)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2)容易显示出庄重、严肃、静穆的气氛3)正面平角度拍摄人物,可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动作,有利于人物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使观众容易产生参与感和亲切感。背面拍摄功用1)镜头拍摄的方向与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一致,使观众产生与被摄对象有同一视线的主观效果。新闻记者采用这个角度表现追踪式记录或采访,具有很强的现场纪实效果2)观众不能直接看到画面中所拍人物的面部表情,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和悬念感,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和好奇心。侧面拍摄功用

视听语言 期末考试范围1

课后填空 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的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2.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应该说动画的技艺是从“实验动画”开始的。 3.实验动画片一般来讲是由个人编导、设计、制作、配音。 4.叙事动画片具有严谨的故事结构,明确的主人公,明确的时空关系以及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情节的展开、起伏、高潮以及明确的结局。 5.叙事动画片中的影像首先是为剧情服务的,是大众的。 6.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形式特征是每集与每集之间有相同的人物,演绎不同的故事。 7.二万五千年前石器时代洞穴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这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来捕捉动作的尝试。 8.中国唐朝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有幕后透射光源的影子戏。 9.第一部动画片产生在电影之前,埃米尔.雷诺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该片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幽默风格上及人情味表现方面至今还无人能匹敌。 10.利用动画手段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从温瑟.麦凯开始的,他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艺术家。 11.一个镜头是指摄像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 12.对于绝大多数影片来说,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 13.画面设计即画面构成,用来表达镜头影像基本构成的设计图,即将分镜表进行加工,画成接近原画的草稿,并由导演标注上完整的指示告知原话如何工作,是原画和背景设定的基础。 14.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15.在一部电影中,中景镜头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处理的是否得当,关系到影片造型的成败。 16.固定摄影善于表现人、物,观众能够在镜头中详细地观察被拍摄物体的对象,而不必受到各种其他运动物体的干扰。 17.俯拍角度在处理群众场面中课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 18.在拍摄升降镜头的时候经常会安排一些前景,加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 19.镜头主要分为:短焦距镜头(又称“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具有多层焦距的镜头则称为变焦镜头。 20.焦距越短,视角越宽阔。所以广角镜头能在较近的距离,拍摄比较大的范围。 21.景深长指画面中对焦范围大,画面中全部或是大部分的景物是清晰的;景深短指画面中对焦范围小,画面中只有局部的景物是清晰的。 22.景深主要是由镜头的口径来控制的。一般而言,光圈开口越窄,景深越短。它也受焦距的影响:广角镜头具有较深的景深;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较浅。 23.景别可具体划分为大全景、全景、中景、特写、大特写五种。 24.大远景:一般用来表现原理摄像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空间环境、自然景色或群众活动大场景的镜头画面。 25.特写:指腋部或是两肩以上人物的头像或是其他事主体景别细部占满画面的景别。 26.主观视角:把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将摄影角度和人物的眼睛的位置统一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主观视角 27.推镜头:指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拍摄 18.在只有一个演员的情况下,关系轴线存在于他和他所观察的事物之间,一般不能超过关系轴线到另一侧去拍摄。 29.三角形摄像机布局原理的基本规则,就是选着关系轴线的一侧并保持在另一侧。 30.齐镜头属于内反拍摄角度一种极端的位置,将摄影机放在轴线上拍摄,此时拍摄的画面为演员的正面镜头。 31.有若干片段将运动的典型部分拍下来,往往要比只用一个镜头拍下来整个动作更生动,更有趣。 32.运动分切依赖于分切点的选择和分切的数量。 33.轴线是在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角变化范围的界线。轴线有包括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 34.关系轴线:有被摄对象的视线和关系所形成的轴线。运动轴线:有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 35.场面调度的目的不是让演员或者摄影机随心所欲的移动,而是把剧情的含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赋予剧情以美学形式 36.导演必须准确的断定让观众朝那里看、怎样看,他设计的镜头应该试管中没有选择的余地。 37.场面调度的一句主要是剧本提供的内容,作者描述的人物性格与心里活动,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38.电影场面调度基本上包含两个层次,演员调度和场景调度。 39.演员在设计演员场面调度时起码要做到一点,人物的配置要使观众时刻都注视他所应注视的人。 40.镜头场面调度主要依靠景别和运动。 41.演员场面调度又不仅仅只关系到演员本身,还包括布景和灯光。 42.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 43.平面场面调度来自于戏剧舞台,属于戏剧性的场面调度。 44.现代电影艺术创作过程包括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1、剧本创作阶段2、导演拍摄阶段3、剪辑阶段 45.分剪是将一个镜头建成几段和在几个地方使用 46.挖剪解决某个镜头内在拍摄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遗憾和不足抠掉诸如某一多余的表演过程,某一过长的停顿等必须剔除的画面段落技术措施。 1、拼剪是拼接来补救画面长度的不足 2、插入镜头亦称夹接 3、动作错觉法是通过恰当地运用电影特性的某些错觉,加强动作性和节奏感的剪辑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动作的衔接和空间上的大跳跃。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要点总结第一章

Chapter I The Renaissance Period Definitions of the Literary Terms: 文艺复兴时期的界定 1. The Renaissance: The Renaissance marks a transition from the medie val to the modern world. Generally, it refers to the period between the 14 th & 17th centuries. 历史文化背景It first started in Italy, with the flowering of painting, sculpture & literature. From Italy the movement went to emb race the rest of Europe. The Renaissance, which means "rebirth" or "reviva l," is actually a movement stimulated by a series of historical events, such as the re-discovery of ancient Roman & Greek culture, the new discoverie s in geography & astrology, the religious reformation & the economic expa nsion. The Renaissance, therefore, in essence is a historical period in whic h the European humanist thinkers & scholars made attempts to get rid of those old feudalist ideas in medieval Europe, to introduce new ideas that e xpressed the interests of the rising bourgeoisie, & to recover the purity of the early church from the corruption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2. 文艺复兴到英国比较晚的原因The Renaissance was slow in reaching Englan d not only becaus e o f England?s separation from the Continent but also be cause of its domestic unrest. It was not until the reign of Henry VIII that the Renaissance really began to show its effect in England. With Henry VII I?s encouragement the Oxford reformers, scholars and humanists introduc ed classical literature to England. 15th century, began the English Renaissa nce, which was perhaps England?s Golden Age, especially in literature. 人文主义H umanism: Humanism is the essence of the Renaissance. It sprang from the endeavor to restore a medieval reverence for the ancient author s and is frequently taken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Renaissance on its consci ous, intellectual side, for the Greek and Roman civilization was based on s uch a conception that 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Through the new l earning, humanists not only saw the arts of splendor and enlightenment, b ut the human values represented in the works. Renaissance humanists fou nd in the classics a justification to exalt human nature and came to see th at human beings were glorious creatures capable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n the direction of perfections, and that the world they inhabited was thei rs not to despise but to question, explore, and enjoy. Thus, by emphasizin g the dignity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sent life, they voiced their beliefs that man did not only have the right to enjoy the bea uty of this life, but had the ability to perfect himself and to perform wond ers. Thomas More, Christopher Marlowe and William Shakespeare are the b es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nglish humanists. The first period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was one of imitation and assimi lation.

视听语言试题库完整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特写2.场面调度3.对比调度 4.人声5.声画同步6.理性蒙太奇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3.镜头运动的作用。 4.拍摄角度有哪些及其拍摄角度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③动态构图的原则。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图而言,动态构图在通常的点线面色光等要素之外,又加入运动这个因素。动态构图中,各元素在时刻发生变化,这与剪辑有很大的关联。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题型: 一、填空题(20个) 二、名词解释(4个,名词解释不超过5句话) 三、简答题(3个) 四、分析题(1个) 重点: 一、视觉暂留原理 二、似动现象 三、心理补偿机制 四、影像的特点:记录性和幻觉性 五、镜头:包括三方面含义:1、物理学中的“镜头”: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2、拍摄时候谈到的“镜头”:指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 3、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六、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曾吧电影艺术譬喻为一种语言,与戏剧相区别。这种“新语言”的特征(构成要素)是: 1、在同一场面中,电影能够任意改变观者与银幕表现对象的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画面景别。 2、能够吧完整的场景分割成不同的部分。 3、在同一场面中,能够改变拍摄角度、纵深镜头的焦点。 4、蒙太奇:按照一定顺序把镜头连结起来,构成完整的画面时间序列。 七、形成影像的元素: 1、机位: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的位置。 2、画框:最终观看到的影像的边缘。 3、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 4、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不同、距离远近。 5、角度: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 6、焦距:从镜头之镜片中心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7、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在拍摄时的位置或角度改变。 8、照明:拍摄场景中的光效。 9、色彩:画面的色彩表现。 10、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八、构图: 概括的来说,就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结构。对于构图的分析包括方方面面,总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1、线条。 2、几何形状。 3、水平与垂直关系。 4、位置、重心、平衡。 5、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 6、光影、颜色的变化。 构图的重要原则: 1、平衡原则 2、变化原则 3、动态构图原则 九、景别 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具体不同或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1、远景:广阔的场面。 2、全景:人物的全身。 3、中景:膝盖以上的部分。 4、近景:胸部以上的部分。 5、特写:颈脖以上的部分或被摄物体的细部。 十、角度 形成拍摄角度的两方面原因: 1、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在平面中的位置不同、正逆不同。(水平位置) 2、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在高度上的落差。(垂直夹角) 关于角度的分类及不同拍摄角度所可能表达的意义: 十一、焦距 从镜头之镜片中间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十二、景深 指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镜头焦距不同,观众实际看到的画面空间,景深大小也随之不同。不过,景深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焦距,而是由三个要素决定:光圈、焦距、物距。 水平夹角 正面 镜头正对着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 介绍人或物的全貌,是表现面部表情最有效的角度,也称“表情角度” 侧面 镜头与被摄主体正面成90度左右的夹角 适合表现运动、动作、人与人的交谈,也称“运动/动作角度” 背面 与正面相反 适合表现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含蓄地引发观众想象,是一种用来制造悬念的角度 垂直夹角 平视 镜头与被拍摄对象在同一水平高度 典型的新闻拍摄的角度,表达平等、平静、客观、公正的态度 仰视 镜头高度低于被拍摄对象 被摄物体显得高大,有从上往下倾轧的态势,表达景仰、崇敬的态度 俯视 镜头高于被拍摄对象 被拍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收压迫,表达 蔑视、贬义的态度

英美文学选读(自考)Chapter1

自学考试 英美文学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s Part one: English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Old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1. The Old English poetry that has survived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 the religious group and the secular one. The poetry of the religious group is mainly on biblical themes………In addition to these religious compositions, Old English poets produced the national epic poem, Beowulf, a typical example of Old English poetry, is regarded today as the national epic of the Anglo-Saxons. 2. Romance which uses narrative verse or prose to sing knightly adventures or other heroic deeds is a popular literary form in the medieval period. R omantic lov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lot in romance. 3. I t is Chaucer alone who, for the first time in English literature, presented to us a comprehensive realistic picture of the English society of his time and created a whole gallery of vivid characte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his masterpiece The Canterbury Tales. Geoffrey Chaucer is the greatest writer of this period. I n short, Chaucer develops his characterization to a higher artistic level by presenting characters with both typical qualities and individual dispositions. Chaucer introduced from France the rhymed stanzas of various types to English poetry to replace the Old English alliterative verse. Chaucer dominated the works of his15th-centtruy English followers and the so-called Scottish Chaucerians. For the Renaissance, he was the English Homer. Chapter 1 The Renaissance Period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电影的发明的目的是记录运动。运动是电影的本义。西方不管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运动成为其表达的最基本的习惯。 电影节奏感(外在)《后天》 行为,动作是电影的基本,形成情节,情节造就故事。看电影最吸引的不是思想,而是动作和行为。 节奏(节:休、停;奏:动)有规律的停动交替,按照一定方式衔接形成悬念。 《致命弯道》:音乐节奏感,细节,特写镜头造成紧张效果。 做电影要绷得住,张弛有度。穿帮镜头 《刺杀据点》电影的结构是可以松散的 《暗袭》视觉、听觉(通过色彩、镜头(数量和类型)以及景别的变化准确捕捉到导演的意图) 信息层次:前景、中景、后景的安排。 《惊声尖叫3》:警车增加现实感,很少是随机遇到的,进入电影里的任何画面都是有意而为之的。 舞台的演出的艺术质量永远在演出的过程当中。和电影有很大的差别。 当对话多的时候,利用多角度多镜头来表现,以免观众认为视频冗长。 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周传基网站:) 电影发明的目的,就是发明一种可以记录运动的机器。Cinema 人的眼睛喜欢看运动的东西,好莱坞运用各种方式缩短冗长感。失败例子:《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 《日落黄沙》:节奏感,快切镜头,连续动作切分。 1、人的眼睛喜欢看“动”的事物。摄影机模拟人的眼睛,使用者会用它来捕捉运动。运动,就必须要要一个立体的空间。而实验也证明:人喜欢看立体的事物。制作者必须会设置,为各种运动提供一个立体的空间。我们必须研究观众是怎样“看”的,喜欢“看”什么? (舞台演出,左右横移,观众只有固定视角,相当于一个平面,电影是立体的)

2、运动,可以分为外部的运动,比如车追车等;内部的变化,比如:光、天气、色彩、空间大小、声音(空间感)、人物关系、线条等。 《浪人》《致命武器》《越狱》《捉迷藏》 (商业电影:看运动,还要考虑摄影机运动的动机,也就是所谓的调度,要自然流畅) 《士兵之歌》真实自然的感觉。通过细节动作,如敲门拿钥匙,不额外占用荧幕的时间。和文学的叙事时间是有些区别的,文学思维是线性的。它在描述时,时间就被搁置了需要合理去安排。(摄影机的运动是创造含义的) 判断电影好坏的标准:一个是是否是立体的,有空间感,二是看能不能处理好运动。 《菊豆》在狭小的空间上捕捉到了丰富的运动,处理长宽高的空间感。 《染印厂印染机》解析:摄影师会拍,狭小的空间中捕捉到了三个纬度的运动:横向,垂直纵向(深)。即长宽高。他们构成了电影运动的特征:立体空间里的运动。 电影的幻觉:运动幻觉和立体幻觉;两者的关系,用运动幻觉来体现立体的幻觉。 声音也是间歇性的。 《非常嫌疑犯》1、人物动,镜头跟。2、运动的价值和作用。(转场,颜色影调,镜头运动可以交待人物出场。环境音响为摄影机的运动做了引导,这就是运动的动机,摄影机的运动带有一定的悬念性。自然合理的为摄影机运动提供了目的,有了新信息,才能动。车子跑是为了给摄影机提供动机,电影味道十足!) 3、剪辑。构图、色彩匹配,使影片流畅无缝;视线的匹配,静态的方式和静态的内容相结合。 电影不存在于胶片上,甚至不存在于荧幕上,而只存在于把它实现的思想之中。--蒙斯特堡 《云水谣》一个镜头第一格与最后一格最吸引人,动作一定要最精彩。影片开始交代场景设计的运动丰富,如景别变化,运动方向的变化 ,动机设计的特别好。高超的艺术! 《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摄影机运动的动力变化将场景交代特别好。 《人类之子》(客观视点/上帝视点,主观视点) 我国影片中的运动状况 1、漂亮的长宽高运动。 2、看不懂的电影的“评论家”。 3、创造含义的“黄土地”运动。

期末考试答案: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

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课程评价 《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对角线构图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合理且优雅的将画面中的()完美的结合起来。(1.0分)1.0 分 A、 前景与背景 B、 前景与人物 C、 背景与景物 D、 人物与景物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王家卫电影中的手提摄影机跟拍镜头为空间创造了()。(1.0分) 1.0 分 A、 时间感 B、 流动感 C、 光线变化 D、 色彩变化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镜头远景的古堡和镜头近景的古堡周边的园艺的鲜明对比,是导演惯用的()手法。(1.0分)1.0 分 A、 伏笔 B、 暗示 C、 隐喻 D、 运动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柔光或硬光属于()。(1.0分) 1.0 分 A、 光的质量 B、 光的方向 C、 光的亮度 D、 光的色彩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下列哪些不是艺术场景构图起到的目的和作用?()(1.0分) 1.0 分

展现故事内容 B、 交待电影场景 C、 营造电影氛围 D、 强化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6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影视特质,也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视听语言表达方式。(1.0分)1.0 分 A、 人物 B、 色彩 C、 环境 D、 动作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下列哪项不是造成电影和电视剧质感差异的原因?()(1.0分) 1.0 分 A、 演员素质 B、 制作周期

资金量级 D、 制作心态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 喜剧是对人的天性中存在的()进行的一种宣泄。(1.0分)1.0 分 A、 内在欣喜 B、 内在悲伤 C、 内在惊慌 D、 内在愤怒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 深层剖析最核心的部分,是检验角色与()的互动。(1.0分)1.0 分 A、 其他角色 B、 环境氛围 C、 个体意志 D、 世界观结构下各个分支事件

《英美文学选读》模拟试题(1)答案

《英美文学选读》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The excerpt from Chapter 10 of Sons and Lovers ends with the conflict between Paul and his mother. The conflict is possibly caused by Paul and his mother’s different views towards _____. A. Paul’s father B. art C. life D. Paul’s brother 2.The _____ can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themes of Joyce’s story “Araby”. A. loss of innocence 在所有有關童年故事中,孩子都是同叔叔同姨媽同住,父母則不在身邊—這便是一種象征,象征父母與孩子之間骨肉親情的隔絕和一種正常關系的缺 失. B. childish love C. awareness of harsh life D. false sentimentality 錯誤的多愁善感 3.After reading “Araby”, one more feel the story has a _____ tone. A. joyous B. harsh C. solemn D. painful 4.In “Araby”, Joyce’s diction evokes a sort of _____ quality that characterizes the boy on this otherwise altogether ordinary shopping trip. A. religious B. moral C. sentimental D. vulgar 5.The major concern of _____ fiction lies in the tracing of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his characters and in his energetic criticism of the dehumanizing effect of the capitalist industrialization on human nature. A. D. H. Lawrence’s B. J. Galsworthy’s C. W. Thackeray’s D. T. Hardy’s 6.The mission of _____ drama was to reveal the mo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uth

视听语言复习考试(学生)

一、填空题 1.()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法国的()被认为是电影的奠基人。2.美国的()将镜头作为电影的基本组成单位,开创了完整视觉语言形成时期。3.光线按照光位划分包括()、()、()、()、()。 4.场面调度包括()和()。 5.画面组接的连贯因素包括()、()、()、()。 6.主体动作剪辑方法主要包括()、()、()。 7.场面转换技巧主要包括()和()两种。 8.在某一场景插入前一镜头某个人物的思绪或回忆的叙述手法是()。 二、名词解释 1.似动现象 2.主观视角 3.无声 4.蒙太奇 5.景物镜头 6.场面调度 三、简答题 1.试举例说明,影像中的色彩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2.影视作品中的镜头按照作用和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四、论述题 双人对话具有哪些典型机位组合试举例说明双人对话场面设计有哪些方式至少列出四种,并绘制简略机位图辅助说明。 五、综合题 运用所学过的视听语言知识,试写一个人物出场段的分镜头稿本。不限主题和题目,要体现出人物的特征和性格,并交代适当背景信息,镜头数量不超过20个。 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听语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 2.大卫?格里菲斯 3.顺光、逆光、侧光、顶光、底光 4.演员调度镜头调度 5.逻辑因素、相似因素、缓冲因素、队列因素 6.分解法、增减法、错觉法 7.有技巧转场无技巧转场 8.闪回 二、名词解释 1.似动现象:格式塔心理学以完形原理对影像似动现象的心理学解释。影片的一幅幅静态画格以每秒16格或24格的速度连续呈现,会产生似动和深度感的幻觉,这不仅是由于生理的视觉暂留现象,而且还有赖于把影像组织成更高层次的动作整体的“完形”过程,是大脑积极参与认同的结果。 2.主观视角:摄影机直接代表某一剧中人物的视点,是将观众直接引入剧情的有力手段之一。 3.无声:又叫做“静场”,相当于声音的定格,强调着某一时刻的心理冲击,在表现能 力 上有时胜过最强大的音效。 4.蒙太奇:来自法语,愿意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的意思。在电影中,蒙太奇是指创作者根据影片表现需要,运用艺术手段和技巧,将镜头、场面、段落等按照一定关系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产生一定意义,这种构成一部影片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5.景物镜头:又叫空镜头,通常指画面中没有人物的镜头。在时空转换和调整节奏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6.场面调度:来自法语,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开始应用于舞台 剧, 后应用到电影创作。场面调度主要是指导演根据剧本所提供的内容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两部分。 三、简答题 (一)试举例说明,影像中的色彩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1.形成视觉基调。色彩整体基调效果是一部影片色彩构成的总倾向,也是一种色彩或几种相近色彩所构成的主导色调。色彩的倾向性的形成有助于形成一定的视觉基调和视觉风格,从而产生象征意义、渲染意境并引起共鸣。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新的

举例题(以“功夫”为例) 一、简答题 21、结合作品实例,说明什么是平行式蒙太奇。 答:平行式蒙太奇是叙事蒙太奇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交错叙述,把不同地点而同时发生的事件交错地表现出来,使两处或两处以上的事件起到互相烘托、互相补充的作用。 实例:表述清楚,有理有据如影片《南征北战》中,高营长奉命抢占摩天岭高地,以阻击前来增援的国民党张军长部,并全歼李部,活捉了李军长,导演用平行蒙太奇表现国民党和解放军双方抢占摩天岭的场面,造成了紧张的节奏扣人心弦。 34、什么是积累式蒙太奇?举例说明。 答:积累式蒙太奇是指将若干内容相关或有内在相似性联系的镜头并列组接在一起,造成某种效果的积累,可以达到渲染气氛、强调情节、表达情感的目的。 实例:表述清楚,有理有据韩国爱情篇电视剧 37、什么是对比式蒙太奇?举例说明。 答:对比式蒙太奇是叙事蒙太奇的一种。它的特点是:镜头或场景的组接是以内容上、情绪上、造型上的尖锐对立或强烈的对比作为连接的依据。对比镜头的连接会产生互相衬托、互相比较、互相强化的作用。 实例:表述清楚,有理有据 38、举例说明3种常见的“跳切”的转场方式。 答:常见的“跳切”的转场方式有: (1)利用相似性因素;《辛德勒名单》电影中开篇的那个蒙太奇,彩色场景转换到黑白场景,借用一个特写镜头给出蜡烛的燃烧,然后,熄灭,一缕白烟,推近镜头,继续特写烟,烟自然是白色的,背景被景深弄得暗掉了,是黑色的,这时恰好就转换到了黑白场。利用了烟和背景颜色的相似性。 (2)利用遮挡元素; (3)利用景物镜头(或称空镜头); (4)利用声音; (5)利用承接因素。 (以上任意写出3种,每种1分)《辛德勒名单》电影中黑白场中开篇处,由蜡烛熄灭的一缕白烟剪到了火车头冒出的烟,通过烟这一元素承接进行转场。《功夫》电影最后,周星驰扮演角色将暗器的细针抽掉,放飞花瓣式暗器,飘到黄圣依扮演角色身旁,进行从居民房场景到街道场景的转换。 二、论述题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课文翻译)

英美文学选读翻译(英语专业自考) 第一部分:英国文学 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标志着一个过渡时期,即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一般来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它从意大利兴起,伴随着绘画、雕塑和文学领域的百花齐放,而后文艺复兴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即重生、复苏,是由一系列历史事件激发推动的,其中包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地理天文领域的新发现,宗教改革及经济发展。因此,文艺复兴从本质上是欧洲人文主义者竭力摒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推行代表新兴城市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思想,并恢复早期宗教的纯洁性,远离腐败的罗马天主教廷的一场运动。 文艺复兴浪潮影响到英国的速度比较慢,不仅因为英国远离欧洲大陆,而且还因为其国内的动荡不安。乔叟去世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好战的贵族篡取了王位,使英国走上自我毁灭之路。著名的玫瑰之战就是极好的例子。后来理查三世的恐怖统治标志着内战的结束,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英国的民族情感又成长起来。然而直到亨利八世统治期间(1509-1547),文艺复兴的春风才吹入英国。在亨利八世的鼓励下,牛津的改革派学者和人文主义者们将古典文学引入英国。基于古典文学作品及《圣经》的教育重获生机,而十五世纪就被广泛传阅的文学作品则更加流行了。自此,英国的文艺复兴开始了。英国,尤其是英国文学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涌现出莎士比亚、斯宾塞、约翰逊、锡德尼、马洛、培根及邓恩等一大批文学巨匠。但英国的文艺复兴并未使新文学与旧时代彻底决裂,带有十四、十五世纪特点的创作态度与情感依然贯穿在人文主义与改革时代。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它源于努力恢复中世纪产生的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尊崇。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是因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础是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灵。通过这些对古代文化崭新的研究,人文主义者不仅看到了光彩夺目的艺术启明星,还在那古典作品中寻求到了人的价值。在中世纪的社会中,个人完全隶属于封建统治,没有独立和自由可言;在中世纪的神学理论中,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仅仅是人消极适应或消极遁世,不允许追求快乐,以备死后灵魂得以超脱。然而人文主义者们却从古代文化遗产中找到了充足的论据,来赞美人性,并开始注意到人类是光荣的生命,人自己可以不断发展,至善至美,而且人们生存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供他们怀疑、探索以及享受。由此,人文主义者通过强调人类的尊严、强调今生今世的重要性,喊出了他们的信仰,即人类不仅有权利在今生今世美好生活,而且还有能力完善自我,创造奇迹。人文主义遍布英国思想领域的。标志是荷兰学者伊拉斯谟先后到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讲授古典文化研究。托马斯·漠尔、克利斯朵夫·马洛和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代表。

视听语言考试复习资料

2011——2012秋期《视听语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时间:2012.1.7下午2:30—4:20 考试形式 一、填空题(1分×15=15分) 二、单选题(1分×10=10分) 三、多选题(2分×10=20分)【多选、错选、少选不给分】 四、名词解释(5分×3=15分)【主要意思正确,表述有差别的给分,否则,酌情给分】 五、简单题(10分×2=20分)【主要意思正确,表述有差别的给分,否则,酌情给分】 六、论述题(20分×1=20分)【如题目需要例证分析,仅给出答案要点的得一半分,举例 但未对例证分析的,酌情给分,例证分析详细清楚的,给满分】 主观题备选题目 名词解释 1.视听语言 2.视觉暂留原理 3.似动现象 4.心理补偿机制 5.九宫格构图法 6.色调 7.运动镜头 8.连贯性剪辑 9.平行蒙太奇 10.交叉蒙太奇 11.隐喻蒙太奇 12.对比蒙太奇 13.长镜头 14.声画同步 15.声画对位 简答

1.景别的组接规则包括哪些? 2.变焦形成的推镜头与移动机位形成的推镜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推镜头、前移镜头与跟镜头有什么异同之处? 4.摇镜头的表现功能有哪些? 5.升降镜头的表现功能有哪些 6.什么是轴线原则? 7.如何实现合理越轴 8.什么是“三镜头”法?并画出一个简单的机位图。 论述 1,远景与特写是两种比较特殊的景别,请举例论述它们的表现特点。 2,线条是构图的重要原素,请举例论述不同线条形式在影视构图中的表现与作用。 3,色彩在电影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请举例论述色彩在电影中的表现出的情绪功能4,不同位置的光源会对电影画面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亦有不同的用途,请举例说明。5,推拉镜头具有哪些表现功能,请举例说明,并回答在拍摄推拉镜头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

视听语言: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视听语言三大构成主体:影像、声音、剪辑 视听语言的特殊性 电影、电视的基本语言单位:镜头;基本视觉元素:一格(帧)画面 视听语言的演变(五个) 1、单镜头影片 (1)固定机位静态拍摄:《工厂大门》1895(卢米埃尔兄弟) (2)单镜头的纵深变化:《火车进站》1896(路易·卢米埃尔) (3)戏剧性场景的记录,创造了戏剧性的叙事:《水浇园丁》1895 2、单镜头组合叙事 《不可能的航行》1904(乔治·梅里爱) (1)把事件分解成几个场景单元,通过场景组合,连接叙事 (2)对故事空间的进行压缩,把不同的地点展示的活动并列在一起,构成独特的银幕空间 3、多时空叙事 《火车大劫案》1903(埃德温·鲍特) (1)打破以往用单个镜头连续拍摄某个场景或像舞台剧一样安排镜头连接的线性叙事形式 (2)使用叙事结构,使画面有详有略,叙事紧凑,节奏流畅 4、分镜头叙事 《一个国家的诞生》片段1915(大卫·格里菲斯) (1)进一步发展梅里爱和鲍特的艺术,并使这门艺术更加完整,更加鲜明,更有效果。 (2)分解出“镜头”这单位 (3)提出了“轴线原则”与“三镜头法” (4)创造了“闪回”技法 5、法国新浪潮“跳切”革命 (1)《筋疲力尽》1968(戈达尔):米歇尔偷车杀警察后到达巴黎的片段

(2)颠覆了格里菲斯以来确立的以“流畅、无缝剪辑”等为特征的连续剪辑原则,形成了以阐述导演观念或是推进叙事、渲染情绪为主要准则 (3)镜头之间的组接不再束缚于镜头之间的匹配和剪辑的不可见性,而更加重视剪辑创造出的于镜头并列的意境和潜台词 A影视艺术 电影技术→电影艺术 技术美学→艺术美学 A1前期筹备阶段 1.选择剧本 2.组建创作班子(导演、副导演、场记、演员、摄影、摄影助理、美工、置景、 照明、录音、剪辑、服装、化妆、道具、制片、剧务) 3.分镜头剧本:二度创作(脚本) 4.分镜头剧本的格式 一个完整的分镜头要包括7大要素,这七大要素分别是镜头编号、景别、内容、对话(解说词、旁白)、音乐、音效和镜头长度。 5.分镜头剧本的创作说明 分镜头脚本不是对文学剧本的翻译,而是导演在理解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艺术创创造。他对作品的每个镜头的拍摄方案和镜头间组接方式都予以精心考虑,并将组成每个镜头所有元素的处理方法列成表格形式。 镜号:即镜头在分镜头稿本中所处的顺序号,用数字表示。 景别:景别是拍摄过程中,由于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或采用的焦距不同而形成的,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但采用运动镜头拍摄时,景别会产生变化。这时景别这栏中就应注明镜头景别的初末态。 拍摄技巧:(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甩、悬、空、切、综、短长、反打、变焦拍摄、主观拍摄。 画面内容:即用文字描述的具体画面的内容。 台词: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 音效: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共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音乐:注明音乐的起止位置、内容、风格等。 时长:即镜头的长短,一般以秒标明。(1min30s用1`30”表示) 备注:此栏为导演提供了一个标注特殊事项的地方特别要求. 在前面的各项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比如拍摄的地点,时间。 6.分镜头剧本的创作特征 (1)景别具体,动作具体。例如,描述一个人搭车的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镜头:一是全景,一个男子背影,他站在一辆自行车前忙活着;二是中景,该男子鬼鬼祟祟地四处张望;三是近景,两只手在撬锁,每个分镜头都有各自的景别,由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