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突水理论

底板突水理论
底板突水理论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091029001)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开放基金

(07KF04)

煤矿底板突水机理及“五带”理论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煤矿底板突水的基本特点,探讨了其底板突水机理,将煤矿底板突水划分为两大类型,即构造底板突水、工程扰动底板突水。从底板受力和破坏形式的差异出发,将底板分为“三区”和“五带”。运用箱体模型解释了地下水不同储水带、导水带间的径流、补给及排泄现象。

关键词:底板突水五带理论防治方法

Mechanism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and the theory of five

bands

Cao Weikang Zhang Haijun Gao Pengfei Li Zhenlei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 Mining Engineering,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China 221008)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and the discussion of mechanism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water-inrush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led by geologic structure and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led by engineering disturbenc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force of coal floor and failure forms, coal seam floor is divided into Three Districts and Five Bands. The Box Model can be established to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runoff ,supply and

excretion between different Water belts and water flowing fracture of groundwater.

Keywords: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 the theory of Five Bands; Preventive method

0 引言

煤矿水与瓦斯、冲击矿压等灾害并列,是矿山建设与矿山生产过程中上的主要安全灾害之一,其破坏性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煤矿底板突水主要受含水层的富水性和透水性、隔水层的隔水性、地下裂隙的导通性、地下水系的连通性、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根据突水原因可将其分为两类,即地质构造底板破坏性突水和采矿扰动底板破坏性突水。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和工作面开采空间尺度的不断变化,底板突水形成机理及其破坏性都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寻求新的矿井底板突水防治技术与方法,对于现代矿井的建设与开采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1 煤矿底板突水机理

煤矿底板突水是指矿山在建设开发过程中。不同形式、不同水源的水通过某种途径从地板突入矿井,给矿山建设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和灾害的过程,其突水机理是:一定条件下,在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的影响下地板岩层裂纹发育并延伸,使隔水层岩层聚集大量的能量,当集聚的能量超过隔水层岩层的承受能力,隔水层岩层从某一弱面破断,从而使含水层水在水压的作用下沿破断裂隙涌入矿井的过程。一般突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压;突水的难易程度主要受隔水层的影响;突水的持续时间受周围水源和补给路径的控

制[5]。

2 地质构造底板突水

2.1断裂和断层底板突水

断裂是岩石受到某一力的作用而发生的大变形,按其受力分为拉、扭、压三类,一般张性断裂突水性大于压性断裂突水性,扭性断裂突水性居于两者之间。断层是断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突水性远远大于一般的断裂,因为断层既是一个含水体又是一个导水通道。由于其导储水性在空间上的复杂性,通常以断层两盘的岩性来判断其突水性的大小,如图1所示。

断层突水的特点:水量大,破坏性强,突发性强,一般突水后矿井无法恢复。断层产状、规模及其水文条件在空间上的差异,使断层突水研究高度复杂化,所以,对于断层的研究不能以局部特性代替整体性质[2]。

图1

2.2裂隙——岩溶底板破坏突水

裂隙是岩石在成岩过程中或是后期受到外力而产生的一些裂痕、缝隙,

其含水性和透水性相对而言比较小,但裂隙给岩溶的发育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溶岩一旦在裂隙中发育,由于受岩溶水的侵蚀作用,周围岩层就会不断溶解,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储水空间和导水通道。溶岩不仅破坏了岩石的整体性,而且使得整个地下水形成网状、联通的含水体系。其突水的特点:突水性强、破坏性强、突水持续时间长、突水频率高等。下面通过箱体模型说明其突水的特点:

有四个水箱A、B、C、D,水箱的大小表示储水量的大小,箭头表示水流的方向,箭头的粗细表示水流动的难易程度,粗箭头处水容易排泄,水箱水位表示地下水的平均水位[1]。

大的裂隙(断层)和大的溶岩储水体(溶岩陷落柱和大的溶洞),主要以储水为主,导水为次,用A表示;小的裂隙(断裂)和溶岩导水体(溶穴),主要以导水为主,储水为次,用B表示,C和A性质类似,但其储水能力较小;D和B性质类似,其导水能力较小。现用A、B、C、D箱建立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模型,通过四个水箱可以看出四个储水带(带水通道)间的水位、径流及补给等关系。现以A、B、C、D为类分析其突水特点。

1)A类底板突水:一般出现在溶岩发育或地质作用较强的地段,距离地表

的距离较小,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地表水等。储水能力很强,受B、C类水源补给的能力较弱(图2-1);突发性很强、破坏性极强、突水时间较短。

2)B类底板突水:一般出现在裂隙密集或溶岩较发育地段,其导水能力很强,突水时主要受到A类水源的补给(图2-2),破坏性较、强突水时间强。3)C类底板突水:一般出现在奥陶纪等灰岩含水层中,距离地表较深,储水能力较强,突水是直接受B,D类水源补给,间接受A类水源的补给(图2-3),破坏性很强、突发性极强、突水时间很长。

4)D类地板突水:一般出现在地下水排泄的地段,由于储水能力较小、补给的滞后性等特点(2-4),突水时破坏性很小。

3 采动影响底板突水

煤层开采破坏了原始的应力平衡。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回采,在回采过程中引起回采空间的应力重新分布,这种应力分布不仅仅在回采空间周围煤体中集中,还会向底板深部进行传递,在底板岩层一定范围内重新分布,它不仅改变了底板岩层的受力状态,而且影响了底板岩层导水裂隙的发育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底板突水能力的大小。

3.1 下“三区”和“五带”理论[4]

传统的下“三带”和“四带”理论,忽略了矿山开采活动中由于老顶的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冲击矿压等一系列的矿压显现所引起的矿山岩体震动对裂隙的影响,因此这些理论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在煤层开采中,受水压和矿山压力的共同影响,工作面底板根据其受影响的特点,在水平方向分为“三区”,垂直方向分为“五带”

1)水平方向上分布规律

离工作面前方20米左右(如图3),由于受超前支撑压力的影响,这一范围煤层底板整体呈现受压状态,这一区域称超前支撑压力压缩区;工作面至采空区一定范围内,由于顶板应力处于减压区范围内,所以底板卸压后处于膨胀状态,一般出现底板鼓起,这一区域称为稳压区;随工作面向前推进,采空区后方老顶逐渐破断,压实破碎岩石,煤层底板又处于压缩状态,这一区域称为采空区压力压缩区;煤层底板岩层在开采过程中都会经历压缩—膨胀—压缩的过程,从而破坏底板岩层的整体性、隔水性。一般在开采中稳压区底板突水的几率最高,因为这一区域底板呈现膨胀状态,张裂隙发育很快,对隔水层的破坏也极强,最易形成导水裂隙与含水层沟通,发生突水;压缩

区裂隙处于闭合状态,突水的几率相对小一些。

2)垂直方向上分布规律

工作面开采空间的应力通过周围煤体向煤层底板岩层中传递,随深度的增加显现的规律有一定的差别,通过分析将其从上至下分为“五带”(如图3):采动破坏带(1h)、采动裂隙延伸带(2h)、完整隔水带(3h)、水压裂隙延伸带(4h)、承压水原始导高带(5h)。

采动破坏带:靠近煤层底板的岩层,主要受矿山压力的影响而形成的破坏裂隙带;

采动裂隙延伸带:位于采动破坏带和完整隔水层之间,在受到矿山震动或冲击的影响产生的裂隙带;是破坏带裂隙的二次发育;

完整隔水带:在底板岩层中相对情况下,其完整性、隔水性较好;主要受地质构造的作用,在结构面的剪切下形成一些较小裂隙;

水压裂隙延伸带:位于在完整隔水带和承压水原始导高带之间,在水压和矿山岩体的震动、冲击下形成的裂隙,是导水带裂隙对底板的初次破坏;

承压水原始导高带:在不受到矿山开采的影响下,承压水的发育高度;可分为Ⅰ、Ⅱ两部分,Ⅰ是破碎弱导水区,Ⅱ是含水强导水区(图3);

3.2采动破坏最大深度(1h )的计算[7]

1h ——底板最大破坏深度;

ψ——内摩擦角;

r ——以a 为原点与ab 成α角的螺线半径:

0r ——ab 的长度;

α——为r 与0r 之间的夹角;

由图可知,ψαtan 0??=e

r r ;}242{2)ψπ(αππθ-+--= θ

cos 1?=r h ; θcos ψtan α01??=?e r h ;

)2

4cos(20ψπ+=L r ;

)4

2cos(tan 01π-ψα+ψα??=?e r h ; 若取01=α

d dh ,时即可求得最大深度。 0)42sin(tan )42cos(tan 0tan 01=?????=??π-ψα+ψ-π-ψα+αψαψα

e r e r d dh 即tan ψ=tan(α+4

2πψ-); 得出(max)1h =ψψ

πψπθtan )24()24cos(2cos ?+?+?e L 3.3突水分析

3.31延伸带形成的机理[5]

采动裂隙延伸带和水压裂隙延伸带称“裂隙延伸带”。岩体受到外部应力扰动时,会沿其弱面产生裂纹,裂纹可分为张开型(Ⅰ)、滑开型(Ⅱ)、撕开型(Ⅲ)三类[13],裂纹产生的同时伴有能量的产生,当裂纹扩展到某一深度时会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在矿山开采活动中,老顶的初次和周期来压、冲击矿压等一些列矿山震动的影响下,裂纹的稳定状态被破坏,为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裂纹会在原有裂隙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扩展,直到能量达到平衡为止;由于裂纹状态的这种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变化过程以及裂纹周围能量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变化过程,此带岩体称“裂隙延伸带”。

3.32煤岩体地板裂纹产生及扩展的能量分析[6]

由热力学定理可知,系统为了保持平衡状态,自动处于低能量状态,当外界能量输入打破系统原有的平衡时,系统自发寻求该系统的薄弱环节而释放能量。当外界流入的能量大于系统所能承受的能力时,系统就会被破坏,

系统的这种失稳是从系统媒介内部的裂纹失稳开始的,在此对裂纹扩展延伸的能量分析[6]。

由裂纹成核原理可知,裂纹是由位错反应生成的,根据Cottrell 位错模型[15],位错发生位错发应的应变能:

)4ln()1(4221C

R v b Gn U -=π 假定形成的新裂纹长度为C ,则新表面产生的自由能为:

C U γ22=

形成裂纹C 时,系统释放能量为:

G

C v U 8)1(2213σπ-= 裂纹扩展时尖端拉应力做功消耗的能量为: 214nbc

U σ=

则形成大位错所需能量为:

4321裂纹U U U U U +++=

式中:G 为岩体的抗剪强度;1σ为裂纹尖端拉应力;R 为发生位错的岩体边界,v 为岩体的泊松比;n 为位错数,b 为Burgers 量,C 为裂纹长度;γ为岩体的容重。

3.33发生突水的条件

底板突水发生的条件:

(1)是裂纹在隔水层岩层中的贯穿(如图3);

(2)能量在隔水层岩层中的高度集中;

裂纹在隔水层岩层中的贯穿条件:

54321h h h h h H ++++< 隔水层岩层能量释放条件:矿震水压裂纹max U U U U ++<

—U max 隔水带岩层(3h )破断之前所能承受的最大能量;

—U 水压由于水压产生的能量;

—U 矿震矿山开采活动中的一些列矿山震动所释放的能量;

4 防治方法

为了保障矿井建设和生产正常进行,保证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降低矿井水害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技术,统称为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矿井水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并依据不同矿井或采区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合理的选择相应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综合治理。近年来,有关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层出不穷,主要包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探测、矿井水害预测、井下探放水、疏水降压、注浆堵截、留设防水煤柱等。下面就国内目前主要的防治措施进行概述[2]。

首先是“防”,主要包括:

1)查明矿区充水条件、地下水补给条件和地质条件;

2)建立健全水文地质动态观测系统;

3)改进完善矿井防排水系统;

4)地面修筑防排水工程,防渗堵漏;

5)优化开采设计、改变采煤方法;

6)合理留设防水煤柱;

7)构筑放水闸门,分区隔离开采

然后是“治”,包括:

1)利用底板隔水层带压开采

2)注浆工艺的合理选择与利用

3)疏水降压工程

4)探放水工程

5 底板突水现状

根据我国煤矿底板突水事故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矿井生产对底板突水安全防范技术的基本要求,煤矿底板突水所面临的问题如下:1)寻求对新的采矿条件下底板突水机理的研究。近年来由于采深的加大,工作面尺寸的变化,工作面设备的机械化,经典的浅部开采经验公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矿井的建设与生产。

2)加强对新的采矿条件下,煤层隔水底板防突水效应的研究。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石炭二叠纪的煤层直接形成于奥灰岩之上,随着现代矿井采深的不断加大,奥灰水的突出情况越来越严重,对矿井的建设与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传统的堵、截等被动防治方法已经不足以应对其危害。

3)从矿井生产安全角度看,地下水由于其含有巨大的能量而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从环境的角度看,一方面,矿井的开采建设忽视以致浪费了地下水巨大能量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矿井的开采建设极大地破坏污染了地下水系,使地下水水质变差,且水位大幅度下降。

结语:

(1)根据应力分布的不同,水平方向上可将底板分为三区,即超前支撑压力压缩区、稳压区、采空区压力压缩区;垂直方向上可将其分为五带,即

采动破坏带、采动裂隙延伸带、完整隔水带、水压裂隙延伸带、承压水原始导高带。

(2)地下水不同储水带、导水带间的径流、补给及排泄可用箱体模型加以解释。

(3)运用能量的方法阐述了底板突水的机理。

参考文献:

[1]卫修君,邓寅生,郑继东等.煤矿水的灾害防治与资源化.北京:煤炭

工业出版社

[2]虎维岳,矿山水害防治理论与方法。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3]彭苏萍,王金安.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4] [英]B.R.,[英]T.R.. Fracture of brittle Soli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埃沃尔兹,汪希尔著。朱永昌译。断裂力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

版社。1988

[6]吴孔军.矿井突水模拟及机理分析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

[7]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海君男 1988年出生中国矿业大学07级在读本科生徐州 221008

注浆加固技术在陈四楼煤矿防治煤层底板突水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12-06-19 作者简介:段李宏(1986—),男,山西临汾人,助理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现从事煤矿防治水工作。 注浆加固技术在陈四楼煤矿防治煤层底板 突水中的应用 段李宏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永煤公司陈四楼煤矿,河南永城476600) 摘要:陈四楼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受到煤层底板承压充水含水层的水害威胁,针对该情况,陈四楼煤矿应用不同注浆材料对该矿某区进行注浆加固。阐述了研究区注浆试验钻孔设计,并应用不同的注浆材料对研究区进行注浆加固。结果证明,注纯水泥浆液岩心及注蒙脱石和水泥等混合浆液岩心的抗压强度均较大,加固煤层底板强度的效果较好,而且注蒙脱石与水泥混合浆液扩散半径较大,相同情况下,一次注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且蒙脱石的价格也比水泥低,更经济实用。关键词:注浆加固;底板突水;钻孔设计中图分类号:TD74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506(2012)09-0059-03 Applications of Grouting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in Floor Water-inrush Prevention in Chensilou Coal Mine Duan Lihong (Chensilou Coal Mine ,Yongcheng Coal Industry Co.,Ltd.,Henan 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Ltd.,Yongcheng 476600,China )Abstract :Chensilou Coal Mine is under water hazard threats of floor confined aquifer when mining coal seam.Aiming at this situation ,different grouting materials were used to reinforce some region.Introduced the design of the boreholes for grouting in survey region ,dif-ferent grouting materials were used to reinforce survey region , too.Results show that ,core from grouting by pure cement and core from grouting by mixing fluid with montmorillonite and cement both have the big compressive strength.It has reached good effects after coal seam floor grouted by pure cement or mixing fluid with montmorillonite and cement.Especially ,grout diffusion radius of grouting by mix-ing fluid with montmorillonite and cement is bigger than other methods.Mixing fluid with montmorillonite and cement for one time can save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 and the price of montmorillonite is lower than cement ,and is more economic and more suitable.Keywords :reinforce by grouting ;floor water-inrush ;borehole design 陈四楼煤矿位于豫、皖两省交界的河南省永城市北部,自1997年投产以来,该矿已发生过多次突 水,最大突水量1.046?103m 3/h ,其中5次为断层构造导通太原组灰岩出水。突水一度造成巨大的经 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矿井安全生产。随着煤层开采 深度的增加,煤层底板承压充水含水层发生水害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必须对煤层底板进行注浆加固,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1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近年来生产实践证实,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受顶 底板砂岩水影响较小,矿井直接充水水源为煤层顶 底板砂岩水,巷道掘进时涌水量可达25m 3 /h ,但涌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成滴水,最后无水。在褶曲发育处,工作面顶、底板砂岩多数出水,水量可 达35m 3 /h ,工作面采后短期内水量变化一般在5 40m 3/h ,对生产影响不大。在开采过程中,间接充 水水源为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 [1-2] 。回采过程中,在构造条件简单地段,太原组灰岩水对回采无影响;在构造条件复杂地段,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通过断层溃入采场,其涌水量一般在60 120m 3/h ,建井初期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 -720m 辅助水平块段位于陈四楼矿井南翼,北至南三采区下部天然焦边界,南至南十五采区及矿井边界保护煤柱,西至矿井边界保护煤柱,东至-440m 轨道大巷保护煤柱,上限标高为-420m ,下限标高为 · 95·2012年第9期中州煤炭总第201期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最新版)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 (最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29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最新版) 一、矿井突水的一般预兆: 掘进工作面或其它地点突水前,一般都有以下预兆: ⒈挂红。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出现暗红色水锈。 ⒉挂汗。水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煤岩壁上凝结成水珠,此时巷道接近积水区。但有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到低温煤块也会挂汗,这是一种假象。所以,遇到挂汗时,要辨别真伪,方法是剥去一薄层,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潮气,若有则是突水先兆。 ⒊煤壁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冷,煤壁发凉,人一进去就有阴冷的感觉,时间愈长就愈感到阴凉。但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温高,当掘进工作面接近时,温度反而升高。 ⒋出现雾气。当巷道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

形成雾气。 ⒌水叫。井下的高压积水向裂缝挤压与两壁发生摩擦而发出嘶嘶的叫声,说明已很接近积水区。若是煤巷掘进,则突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⒍顶板淋水加大。 ⒎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⒏水色发深,有臭味。老空水含铁质变成红色,酸度大,水味发涩。断层水呈黄色,水无涩味而发甜。溶洞水大多在石灰岩中遇到,是呈黄色或灰色,有时带有臭味,有时也出现挂红。冲击层水色发黄,往往夹有砂子,开始时水小,以后逐渐增大。 ⒐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⒑裂隙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尚远;若出水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当发现上述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判明情况,向矿有关部门或领导报告。如果情况紧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

14-关于富水构造型底板突水系数计算方法的探讨

第24卷第1期(总第146期)煤一矿一开一采Vol.24No.1(Series No.146) 2019年2月COAL MINING TECHNOLOGY February一2019 关于富水构造型底板突水系数计算方法的探讨 樊振丽1,2 (1.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北京100013;2.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北京100013) [摘一要]一为了反映底板突水主控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作用,将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和地质构造因素引入到改进型突水系数计算公式中,提出含水层富水性影响系数(Kω)和底板完整性系数 (K c),并提出了富水构造型突水系数计算公式三通过原始突水系数和富水构造系数计算公式评价结 果对比,改进的全要素突水系数计算公式可解决富水性和地质构造发育程度不一区域的底板突水评价 不准确的问题三 [关键词]一构造突水;底板突水;突水系数;主控因素 [中图分类号]TD745.2一[文献标识码]A一[文章编号]1006-6225(2019)01-0035-05 Calculation Method of Water Bursting Coefficient of Water-rich Tectonic Floor FAN Zhen-li1,2 (1.Coal Mining&Designing Department,Tiandi Science&Technology Co.,Ltd.,Beijing100013,China; 2.Mining Institute,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100013,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llustrated the function of the main control coefficient of floor water bursting to evaluation results,confined aqui-fer watery and geological tectonic were introduced to improving water bursting coefficient formula,and confined aquifer watery coeffi-cient Kωand floor integrity coefficient K were all proposed,the formula of watery tectonic water bursting coefficient was put forward, c and compared with two different formula of original water bursting coefficient and watery tectonic coefficient,the inaccurate question of floor water bursting evaluation for the region by the formula,which was about watery and geological different. Key words:tectonic water bursting;floor water bursting;water bursting coefficient;main control factors 一一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水平的不断延伸二开采深度及强度的增大,许多矿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水文地 质条件,特别是华北型煤田下组煤开采受灰岩岩溶承压含水层的威胁日益严重[1-3]三目前,对底板水害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突水系数法二脆弱性指数法及五图双系数法等,其中,突水系数法以其简单二实用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以及矿井的生产实践中三 众所周知,突水系数法是以典型大水矿区底板突水资料为基础,经统计分析于1964年焦作水文 地质大会提出的,计算式为T=P(水压)/M s (底板隔水层厚度)三煤炭科技及现场工程人员经几十年的实践和研究,认为煤层底板突水是受含水层水压二富水性及渗透性二底板隔水层厚度二矿山压力二底板岩层组合以及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初始的突水系数计算公式评价结果在不同矿井出现了不适用等情况,因而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及学者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探讨,使突水[收稿日期]2019-01-04系数计算公式不断得以改进,所考虑的引发底板突水的各项影响因素逐渐接近客观实际[4-5]三2018年6月4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印发的‘煤矿防治 水细则“将初始公式作为评价底板突水危险性的计算公式,即仅以含水层水压和底板隔水层厚度作为计算要素获取突水系数值三笔者认为初始突水系数计算式作为统计意义的经验公式是底板突水综合要素的量值反映,具有相对较好的适用性,但是,该公式毕竟在一些矿区出现了小于突水系数临界值突水或者大于甚至远大于突水系数临界值未突水的情况,鉴于此,从学术角度探讨矿山压力(对应计算要素为底板破坏带深度)二底板岩层组合(对应计算要素为等效隔水层厚度)二奥灰原始导升带二含水层富水性二地质构造等作为突水系数计算要素,从而解决特定煤层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底板突水评价问题是有意义的三 国内许多学者和科研机构在将底板突水主控因素作为突水系数计算要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6-8]三[DOI]10.13532/j.cnki.cn11-3677/td.2019.01.00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开发项目(2016ZX05045007-003,2016ZX05043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04161) [作者简介]樊振丽(1983-),男,河南郑州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煤矿水害防治二 三下 采煤二矿山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技术应用和研究工作三 [引用格式]樊振丽.关于富水构造型底板突水系数计算方法的探讨[J].煤矿开采,2019,24(1):35-39. 35

矿井突水预兆汇总

矿井突水预兆 1)一般预兆. (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肢。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股起,底殿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 (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 (3)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矿井突水征兆 1.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 (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2.冲积层水突水征兆 (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3.老空水突水征兆 (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 (2)煤层“挂汗”。 (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 (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5)老空水呈红色,含有铁,水面泛油花和臭鸡蛋味,口尝时发涩;若水甜且清,则是“流砂”水或断层水。

矿井(区)底板突水临界水系数的确定

矿井(区)底板突水临界水系数的确定 一、|问题提出 我国广大华北型、华南型石炭=迭系煤田,煤系假整合于原层石灰岩之上,在其上煤层开拓与回探过程中,频频发生底板薄层石灰岩和原层石灰岩透水事故,造成众多淹井事故,为探究其突水原因,掌握规律,做好底板突水预测、预报工作,保证煤矿安全生产,1964年煤炭部在焦作开展矿井水文地质会战,研讨了上述众多议题。大量突水资料表明矿井底板突水是与该处的隔水层厚度、强度、隔水层的岩性及其组合方式、构造发育程度、水压大小、采动过程中的矿压等众多因素有关。但主导因素为是含水层作用于隔水层上的水压力,它起着破坏作用,另一是隔水层的厚度及强度,它起着阻止水压力的破坏作用,而其它因素均可隐含于隔水层的厚度中,它们或是减弱隔水层的强度,或是减少隔水层的厚度。故可以用它们的比值来刻划,隔水层的稳定程度即采场或巷道的平衡状态,帮以下式来表征: T V= 式中,T V:称突水系数或阻力系数(Pa/m) P:作用于隔水层底界面上的水压力(P M:煤层底板至含水层顶界面间的隔水层厚度 该比值即表征,巷道或采面下单位厚度隔水层所能承受的水压力。岩体(隔水层)受力之后,依力的大小,所表现出来的变形与破坏有三个阶段,即弹性变形,塑性变形至永久变形。当水压力值较小,隔水层厚度、强度较大时,该比值的数值较小,表现为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则反映在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是处于安全状态,若比值大时,变形发展至破裂永久性变形阶段,则巷道掘进、采场回采时会出现突水事件。该两种状态之间存在有塑性变形阶段,即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则在工作面上会出底鼓现象。上述诸现象在矿井(区)均可见,为此,我们可以把矿井(区)内、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安全与不安全和极限状态的资料取各点上的水压力和隔水层原度值,分别标示于P——M图中,从中找出其临界点(线),该即为该矿井的临界突水系数值(线)以T V临示之。 二、具体做法 选取一定数量的安全点和不安全点,将其数据展示在纵坐标表示隔水层原度(M):横坐标表示含水层水压力(pa或kg/cm2)计算纸上,且对掘进、回采不安全分别用符号□、○表示;安全点以符号表示。展示后的图上可以看出安全点汇集在左下铡,不安全点汇集在图的右上侧,两区之间存在一条自然界线称P——M经验曲线。可以为突出水与否的标志,并可用方程式表示。(如图) 1、据一些矿区绘制出来的P——M经验曲线图可知:1、P——M关系曲线的形态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2、P——M曲线共同的特点是该曲线与OM轴相交有一个交距,表明该部份隔水层已失去了隔水作用,称之为矿区在破坏的导水厚度。交点往下,随着隔水层的变厚,水压也变大,显示出隔水层的阻水能力。表明采矿活动仅有隔水层上部破坏严重,对下部影响较小。隔水层上部由采矿破坏的导水厚度在8~12M之间。 3、依突出水系数的定义,它即相当于P——M图中曲线的斜率,若从地下水动力学角度即相当于临界水力梯度。为此,我们可以利用临界突出系数值来判断工作面回采时能否突水的标志,即,采面实际突水系数T V临界则安全。 4、若P——M关系曲线呈直线,则可用斜截式方程表示,在已知采面底板隔水层厚度时,代入方程,则可求出该采面的临界水压力值。若实际水压力高于临界水压力时则工作面回采时会产生突水,反之则安全。 若P——M关系曲线呈抛物线时,则可取对数,使其线性化后,用费歇准则下的两组线性判别模型来判别:

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

编号:AQ-JS-00790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 Prediction of mine flood disaster and water inrush omen

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矿井水灾的预测 矿井水灾的预测是指矿井在开采前,根据地质勘探的水文地质资料及专门进行的水害调查资料,确定矿井水灾的危险程度,并编制矿井水灾预测图。 (1)矿井水灾危险程度的确定 ①用突水系数来确定矿井水害的危险程度。突水系数是含水层中静水压力(kPa)与隔水层厚度(m)的比值,其物理意义是单位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极限水压值。 ②按水文地质的影响因素来确定矿井水害的危险程度。该方法是按水文地质的复杂程度将矿区的水害危险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 (2)矿井水灾预测图的编制。根据隔水层厚度和矿区各地段的水压值,计算某开采水平的突水系数,编制相应比例的简单突水预测图,然后根据矿区突水系数的临界值,圈定安全区和危险区。水灾

预测图的另一种编制方法是在开采平面图上圈定地下水灾的等级区域,据此制定最佳矿井规划和防治水害的措施,加强危险区域的监测,保证安全生产。 2.矿井突水预兆 矿井突水过程主要决定于矿井水文地质及采掘现场条件。一般突水事故可归纳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突水水量小于矿井最大排水能力,地下水形成稳定的降落漏斗,迫使矿井长期大量排水;另一种是突水水量超过矿井的最大排水能力,造成整个矿井或局部采区淹没。在各类突水事故发生之前,一般均会显示出多种突水预兆。 (1)一般预兆: ①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②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 ③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④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鼓。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2021新版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新版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 水措施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2021新版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 一、矿井突水的一般预兆: 掘进工作面或其它地点突水前,一般都有以下预兆: ⒈挂红。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出现暗红色水锈。 ⒉挂汗。水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煤岩壁上凝结成水珠,此时巷道接近积水区。但有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到低温煤块也会挂汗,这是一种假象。所以,遇到挂汗时,要辨别真伪,方法是剥去一薄层,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潮气,若有则是突水先兆。 ⒊煤壁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冷,煤壁发凉,人一进去就有阴冷的感觉,时间愈长就愈感到阴凉。但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温高,当掘进工作面接近时,温度反而升高。 ⒋出现雾气。当巷道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

形成雾气。 ⒌水叫。井下的高压积水向裂缝挤压与两壁发生摩擦而发出嘶嘶的叫声,说明已很接近积水区。若是煤巷掘进,则突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⒍顶板淋水加大。 ⒎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⒏水色发深,有臭味。老空水含铁质变成红色,酸度大,水味发涩。断层水呈黄色,水无涩味而发甜。溶洞水大多在石灰岩中遇到,是呈黄色或灰色,有时带有臭味,有时也出现挂红。冲击层水色发黄,往往夹有砂子,开始时水小,以后逐渐增大。 ⒐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⒑裂隙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尚远;若出水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当发现上述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判明情况,向矿有关部门或领导报告。如果情况紧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

矿井突水原因

科技信息 水害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保证煤层的正常开采,在煤层开采之前对煤矿开采区内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查明煤层顶、底板围岩的富水情况,采空区的积水情况和主要断层的含水及导水性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突水原因分析 采掘过程中,造成底板突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台作用的结果。根据现场实际观测及有关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矿压 采矿过程中的矿山压力,对工作面底板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产生新裂隙,并“活化”原有断裂,导致底板突水。随着采煤工面的推进,底板任一断面总是经历超前支撑压力压缩破坏,采后悬顶卸压膨胀破坏,采空区周边剪切破坏,最后顶板冒落压实的再受压过程。矿压对底板的破坏程度是不一样的,其中采空区卸压膨胀及其周边剪切对底板破坏最严重,产生的裂隙最多。工作面初压及周期来压时顶板悬顶面积最大,工作面周围煤体的支撑压力及煤壁处的剪切力达到最大值,煤层底板最易造成破坏,底板最易突水。因此,突水点多在初压及周压地段或煤壁处。 2、断裂 断裂构造是突水的主要因素之一,综台分析其作用主要有:(1)断裂构造的存在破坏了底板完整性,降低了底板的强度。

(2)断层上下两盘错动的结果,缩短了煤层与含水层的距离,甚至使煤层与含水层直接对口。 (3)断裂带破碎、软弱,易形成导水通道。 (4)断层带充水成为充水带,更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 3、隔水层 隔水层对突水起阻挡作用,其阻水能力是由其厚度、岩性组合及力学强度决定的厚度越大,越不易出。其岩性组合及力学强度是控制底板岩层受采动影响的重要因素。当煤层底板岩软硬相间时,不易形成裂隙;当底板岩层自近(煤层)而远,强度由弱到强时,岩层间易形成采动裂隙。 煤层到底板含水层之间的距离由采矿破坏深度、有效隔水层厚度及导高三部分组成。起阻水作用的主要是有效隔水层厚度。如果矿压对底板破坏深度大,导高又大,则有效塥水层厚度相对减小,工作面底板就容易出水。 4、含水层 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水压对工作面底板突水具有重要作用。含水层的富水性是突水大小的物质基础,它决定着突水后水害的规模及对矿井的威胁程度。富水性与其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径流条件、构造发育情况及埋藏深度等因素有关。 含水层的水压是工作面底板突水的动力,表现为静水压力及动水压力两种形式。未突水前表现为静水压力,静水压力对隔水层裂隙具有顶劈扩大作用,水压愈高,作用愈显著;出后承压水头降

矿井突水原因及其防治

矿井突水原因及其防治 尹万才尹增德施龙青 摘要根据现场工作的实际及有关理论分析,将突水原因归纳为矿压、断裂、隔水层、含水层4个方面,在分析突水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防治水措施,减少突水因素的影响,预防突水,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关键词工作面突水因素防治 中图法分类号TD 745 Analysis on Water Inrush and the Prevention of Mine Water Yin Wancai (Feicheng Mine Industry Group,Shandong, Feicheng 271600) Yin Zengde Shi Longqing (Shangdong Institute of Mining & Technology) Abstract According to practical field work and some data, the causes of water inrush to underground pressure, fault, water resisting layer, water bearing layer are discussed. Some suggestion about adopting different way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 inrush in different hydrological condition have been put forward so as to decrease the influence of water inrush factors, prevent water inrush and ensure mine safety. Keywords working face; water inrush fact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0 引言 肥城煤田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全局可采煤层储量中受水威胁的达69%,水患已成为威胁肥城矿区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分析突水原因,研究突水因素,针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减少或消除某些突水因素的影响,预防工作面底板突水,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正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1 突水因素分析 采掘过程中,造成底板突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现场实际观测及有关理论分析,认为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矿压 采矿过程中的矿山压力,对工作面底板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产生

底板突水理论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091029001)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开放基金 (07KF04) 煤矿底板突水机理及“五带”理论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煤矿底板突水的基本特点,探讨了其底板突水机理,将煤矿底板突水划分为两大类型,即构造底板突水、工程扰动底板突水。从底板受力和破坏形式的差异出发,将底板分为“三区”和“五带”。运用箱体模型解释了地下水不同储水带、导水带间的径流、补给及排泄现象。 关键词:底板突水五带理论防治方法 Mechanism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and the theory of five bands Cao Weikang Zhang Haijun Gao Pengfei Li Zhenlei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 Mining Engineering,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China 221008)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and the discussion of mechanism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water-inrush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led by geologic structure and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led by engineering disturbenc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force of coal floor and failure forms, coal seam floor is divided into Three Districts and Five Bands. The Box Model can be established to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runoff ,supply and

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参考文本

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 兆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矿井水灾的预测 矿井水灾的预测是指矿井在开采前,根据地质勘探的 水文地质资料及专门进行的水害调查资料,确定矿井水灾 的危险程度,并编制矿井水灾预测图。 (1)矿井水灾危险程度的确定 ①用突水系数来确定矿井水害的危险程度。突水系数 是含水层中静水压力(kPa)与隔水层厚度(m)的比值,其物 理意义是单位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极限水压值。

②按水文地质的影响因素来确定矿井水害的危险程度。该方法是按水文地质的复杂程度将矿区的水害危险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 (2)矿井水灾预测图的编制。根据隔水层厚度和矿区各地段的水压值,计算某开采水平的突水系数,编制相应比例的简单突水预测图,然后根据矿区突水系数的临界值,圈定安全区和危险区。水灾预测图的另一种编制方法是在开采平面图上圈定地下水灾的等级区域,据此制定最佳矿井规划和防治水害的措施,加强危险区域的监测,保证安全生产。 2.矿井突水预兆 矿井突水过程主要决定于矿井水文地质及采掘现场条

煤矿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

煤矿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 一、矿井突水的一般预兆: 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突水前,一般都有以下预兆: ⒈挂红。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出现暗红色水锈。 ⒉挂汗。水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煤岩壁上凝结成水珠,此时巷道接近积水区。但有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到低温煤块也会挂汗,这是一种假象。所以,遇到挂汗时,要辨别真伪,方法是剥去一薄层,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潮气,若有则是突水先兆。 ⒊煤壁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冷,煤壁发凉,人一进去就有阴冷的感觉,时间愈长就愈感到阴凉。但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温高,当掘进工作面接近时,温度反而升高。 ⒋出现雾气。当巷道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雾气。 ⒌水叫。井下的高压积水向裂缝挤压与两壁发生摩擦而发出嘶嘶的叫声,说明已很接近积水区。若是煤巷掘进,则突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⒍顶板淋水加大。 ⒎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⒏水色发深,有臭味。老空水含铁质变成红色,酸度大,水味发

涩。断层水呈黄色,水无涩味而发甜。溶洞水大多在石灰岩中遇到,是呈黄色或灰色,有时带有臭味,有时也出现挂红。冲击层水色发黄,往往夹有砂子,开始时水小,以后逐渐增大。 ⒐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⒑裂隙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尚远;若出水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当发现上述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判明情况,向矿有关部门或领导报告。如果情况紧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二、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掘进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单靠探放水来保证安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掘进期间采取安全措施加以防范。 ⒈探水巷道的掘进断面不宜过大,以缩小受压面积。同时应有两个安全出口,用于通风、流水和撤人。一般情况下应双巷掘进,必要时在联络巷之间开掘安全躲避洞室。 ⒉掘进巷道坡度不准起伏不平,以免低处的水流不出去,施工人员有被堵的危险。 ⒊上山方向的水害威胁未消除或正在探水时,为保证下山工作人员的安全,应暂停其工作,等水害威胁消除后再继续工作。 ⒋探到老空并已放水的掘进工作面,如果不能马上与老空掘透而

矿井突水征兆

矿井突水征兆 一、矿井突水的原因 这是因为井下采掘活动破坏岩层天然平衡,采掘工作面周围水 体在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作用下,通过断层、隔水层和矿层的薄弱 处很快进入采掘工作面。矿井突水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逐 渐变化的过程,有的表现很快(一、二天或更短),有的表现较慢(采掘后半个月或数天),这与工作面具体位置、采场地质情况、 水压力、矿山压力大小有关。突水前,在工作面及其附近往往显示 出某些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统称为突水征兆。 二、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 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碴、冒顶、支架倾倒或折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这种征兆多随顶板来压之后发生,且较普遍。在采掘工作面围岩内出现裂缝(特别是顶底板为脆性岩层),当突水量大、来势猛时,与底鼓张裂的同时还伴有底爆响声。在受 压最大地段,柔性岩层变薄,相应压力小的地段会出现增厚现象。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由出小水至出大水,时间长短不一,据统计由1~2小时至20~30天不等。如峰峰一矿1532工作面1960年5月8日正式开采,6月2日发现工作面有底鼓张裂现象,且在近F断层的运输平巷的煤层由 1.8m增厚至 2.4m,6月4日随矿山压力逐渐增大,采场底鼓张裂也越趋明显,在距开切 眼20m处发现一条长11m宽0.1m的裂隙,先出风,后出水,底板破

裂时产生巨响,涌水量达到 4.87/m i n。随矿山压力增大,底鼓更 剧,裂缝增多,涌水量愈来愈大,6月5日23时涌水量达到70.2 /m i n。突水水色开始变为灰色后转为棕黄色,不久变清。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三、冲积层水突水征兆 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如吉林舒兰丰广矿三井二路送反石门,准备回采下部 煤层组,当石门揭露13层煤底板砂岩时水砂一涌而出,造成严重透 水事故。最大涌水量26/m i n,含砂量为60%,地表80×700m的范围内先后出现大量塌陷坑。 四、老空水突水征兆 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有此现象时把煤壁剥挖下一薄层作进一步观察,若仍发暗,表明附近有水;若里面煤干燥光亮,则为从 附近顶板上流下的“表皮水”所造成。 2、煤层挂汗。煤层一般为不含水和不透水,若其上或其他方向有高压水,则在煤层表面会有水珠,似流汗一样。其他地层中若积 水也会有类似现象。

矿井突水预兆教学提纲

矿井突水预兆

矿井突水预兆 1)一般预兆. (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肢。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股起,底殿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 (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 (3)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矿井突水征兆 1.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 (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2.冲积层水突水征兆 (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3.老空水突水征兆 (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 (2)煤层“挂汗”。 (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 (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掘进工作面突水征兆处置措施

1302掘进工作面突水预兆处置及防治 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1302运输巷、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上部为1202采空区,掘进过程中可能会有突水情况发生,为加强预防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发生突水,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具体要求及职责 (一)施工区队 1、巷道掘进施工单位安排专职的突水、涌水观测人员,配合技术科跟随掘进面进度进行观察,及时对对巷道周围变化作出观测判断,突水观察员名单报矿调度室、安全科备案。 2、观测员加强日常探放水工作面突水预兆知识培训,技术科负责对观察员突水知识培训。 3、观测员对每班掘进情况进行观测,查看巷道有无突水预兆,并及时记录、备案。 (二)技术科及探水队 1.切实做好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在生产中,随采掘工作的进展,搜集、调查水文地质条件,了解采掘范围内可能出水的断层、裂隙的分布,弄清井下岩层的组成及性质,查明含水层的涌水量及影响范围。

2.做好超前探放水在不能确保没有水害的情况下,在采掘工作之前,必须进行探水,认真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水原则,探明水源后,将水有计划地安全放出,当水源的水量、水压不大时,直接利用探水钻孔排水,如水压较大,另打放水钻孔排放水。 3.注浆堵水注浆堵水是将预先制好的浆液,通过井巷前方的钻孔压入岩层裂隙,浆液在空隙中渗透扩散,凝固硬化形成隔水帷幕带,堵截水源。由于注浆工艺流程简单,其效果较好。 4.注意加强对突水征兆的观测与分析对现场工作人员加强安全知识培训,掌握突水征兆。 5.矿井水的隔离为防止井下开采过程中各种水流入井下,在受水威胁的地段,留设一定或 厚度的煤(岩)柱作为防水煤(岩)柱。 三、采掘工作面透水前的征兆及发现后采取的措施 (一)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透水前,一般都有以下征兆。 1、挂红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缝时,附着在裂隙表面,出现暗红色水。 2、挂汗水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煤岩壁上凝结成水珠,此时巷道接近积水区,但有时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漏煤块时也会挂汗。这是一种假象,所以遇到挂汗时,要辨别真伪,其辨别方法是剥去一薄层,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

矿井突水预兆参考文本

矿井突水预兆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矿井突水预兆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煤矿突水过程主要决定于矿井水文地质及采掘现场条 件。一般突水事故可归纳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突水水量小 于矿井最大排水能力,地下水形成稳定的降落漏斗,迫使 矿井长期大量排水;另一种是突水水量超过矿井的最大排 水能力,造成整个矿井或局部采区淹没。在各类突水事故 发生之前,一般均会显示出多种突水预兆,下面分别予以 介绍。 1.一般预兆 (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 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臌。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臌起,底臌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