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有法可依

让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有法可依
让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有法可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03890635.html,

让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有法可依

作者:曹福宁

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03期

摘要:教师惩戒权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相当长的

时间里,人们对这个问题研究甚少。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教师行使正当的惩戒权却屡屡遭到批评和质疑、学生失范行为难以得到纠正、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影响等现象的发生,教师惩戒权才逐渐被关注和重视。因此,本文将中小学教师惩戒权作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中美比较回答这样两个问题:国内教师行使惩戒权的过程中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保

障教师正确地行使惩戒权。

关键词:教师惩戒权;中国;美国;立法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虽然多数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正当的教育管理,合理地实施惩戒权,但是,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部分媒体不负责任的舆论报道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正当的惩戒权开始有被误解的倾向,其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 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力度不当

随着家长和学生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媒体对教师不当惩戒行为的强烈谴责,一些教师因噎废食,把惩戒看成是一种“高压电线”,因怕“出事”而不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小学教育的一种悲哀,也给学生的健康发展和中小学教育秩序的维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而也有一些教师对自己到底具有哪些教育的惩戒权并不清楚,在行使惩戒权的过程中不时超出合理权限,过度甚至滥用惩戒权。

2.教师惩戒权行使的标准不当

在中小学教育中,虽然有些教师明确自己是惩戒权行使的主体,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存在着惩戒权行使标准不当的现象。比如有些教师有明显的偏向:当“好学生”与“差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时,教师常常偏袒“好学生”而严厉责备“差学生”。这种不公正的惩戒对学生心理所造成的伤害,往往比单纯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更加严重。[1]

3.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场合不当

有些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不分场合,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对于某些惩戒行为,不宜在众人面前实施的,个别教师却不顾学生的自尊,也不关注惩戒的效果,在不适宜的场合行使惩戒权。这些惩戒行为非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对学生带来其他伤害。

教师行为之惩罚

教师行为之惩罚 文:九州狐 犹如奖赏一样,惩罚也是教师教育教学中重要的行为之一,是最直接,也是最能立即“生效”的教育行为,远比奖赏的效果“明显”。惩罚是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最敏感的话题之一,遮遮掩掩却无时不在的传承使用着。 凡是给予的行为或物品,能使学生产生痛苦的,均可称为惩罚。 我比较相信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观点,中国古代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言。在台湾的桃园县就明确规定老师有惩罚学生的权利;美国的37个州中也有三分之一的州允许老师有惩罚学生的权利;现在我国的有关规定中也明确了班主任有“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批评教育,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了,只不过是在表述上含蓄了些。 惩罚一般分为两个方面: 1、给予被惩罚对象厌恶性刺激,例如恶语、讽刺、讥笑等; 2、剥夺权利,比如使之散失参加活动的机会,散失学习的机会。通常表现在使学生站在课堂之外等等。绝大多数人认为“权利的剥夺”对儿童的伤害较小,也是改变儿童行为的有效方式。 每个老师在自己任教之前都受过一二十年的教育,耳濡目染了老师教育自己的过程,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会复制过去以往的经历。 使用奖赏或惩罚无非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也就是帮助他人寻求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教育的崇高境界,也是教师使用奖赏或惩罚的初衷。 这里所说的惩罚指的是教育惩戒,不能等同于体罚,惩罚一定是建立在合理、有效的基础上的一种教育手段。 而体罚却有很多的负面效应: 1、受罚学生日后会仿效体罚的暴力行为,以作为人际冲突的最佳方法; 2、体罚只能使学生暂时压抑不良行为,而难以彻底消除不良行为; 3、体罚会引起强烈的不快情绪,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4、体罚会破坏师生感情; 5、纠正错误行为的方法有很多种,体罚并非最有效的一种; 6、一般老师缺乏施加体罚的技巧,体罚很难有效的得到实施; 7、教育行政当局严禁体罚。 所以惩罚把握适度尤为重要,否则则变成了体罚。 惩罚不应伤害到学生的身体;在诉诸惩罚之前必须先要尝试过其它的处理手段;学生应该知道游戏规则,即什么样的过错行为将会受到惩罚,惩罚前老师必须要说明理由,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受到惩罚,最好让学生自己说出错在了哪儿,自己说出应该受到什么惩罚;当学生错误必须告知家长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老师应该如何告知家长,以示尊重学生,避免学生误认为老师告黑状;惩罚必须对事情不对人格,不同的人犯同样的错误应受到同样的处罚,不能厚此薄彼;还要注意及时实施惩罚后的心理辅导。 只有这样,规则由学生通过讨论制定,看得见,摸得着,违反的是自己的规则,接受处罚无可声辩,心服口服。 但是,奖赏和惩罚的本质乃是一种塑造服从行为的控制技术,它们不是硬币的不同的两个面,而是同一个面,而且奖赏和惩罚都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把孩子的兴趣作为一项工作,那他们将很快失去兴趣;如果我们最终关心的是我们的孩子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就没有捷径可走,好的价值观必须由内而外地产生,奖赏、

浅谈教育惩戒

惩罚要适时适度得法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害人,实施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前提:适时、适度、得法。适时是指要抓住实施惩罚的时机。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实施惩罚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最能让孩子刻骨铭心。适度是指要把握好惩罚的量,要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严。孩子作业完成得不好就罚他重做十遍、二十遍,搞清洁卫生不认真就罚扫地一个月等做法,都是没有把握好惩罚的度。得法是指实施惩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人而异。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孩子,宜采用温和式的惩罚;对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差的孩子宜采用严厉式的惩罚;对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宜采用谈心式的惩罚。得法还指在实施惩罚时要讲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让孩子能体会实施惩罚者的良苦用心,能较平和地接受惩罚。(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李德超) 师爱解开惩戒难题 今年9月1日施行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其中虽然没有提到“不得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但教育惩戒最起码应当符合

上述法定要求。看了《中国教育报》10月30日的报道后,我似乎发现了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之间的区别,或者说是发现破解教育惩戒难题的钥匙,那就是师爱。作为一线教师,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琐碎事情,不可能真的能把每一次教育惩戒都打磨成教育艺术,但至少在实施惩戒前,可以先想想自己带有善意和爱心的惩戒能不能唤醒学生的善意和爱心?千万不能只看一时的成效,暂时的成效也许会掩盖心灵长久的伤害。(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陈健) 可不惩戒时绝不惩戒 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有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喜欢给学生来个“下马威”,或当着大家的面“杀鸡儆猴”,要不就是训得他晕头转向,然后写下保证书,而我却喜欢“不惩戒”。有人会担心我这么做,学生们还不闹翻了天。事实上,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我们的学生能做到相互提醒,犯错误越来越少。纵然某个学生又出现不好现象,大家也能宽容他。这又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品质。教育要真正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中去,是不能依靠硬邦邦的禁止和惩戒的,只有师生之间心灵的默契,彼此将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设人的灵魂的伟大工程。(浙江省上虞市实验小学任伟良) 惩戒“利器”还需慎用

师德师风奖惩制度

平峰中学师德师风 奖惩制度 平峰中学 2010年3月1日

平峰中学师德师风奖惩制度 1、学校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对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和职业道德建设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并大力宣传。 2、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加强教育,限期改正,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 3、积极鼓励,并配合家长会,学会座谈会和社会有关方面对学校教职工师德进行监督、评议,学校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对教职工的意见及时反馈,要求整改。 4、对于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守则》,遵守、执行的教师,在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优先评选。 5、对于违反师德规范,触犯“十不准”规定,经学生或家长举报,调查属实者,视其情节轻重,影响恶劣程度,给予教师大会点名批评、告诫、检讨直至报送教育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并按规定取消年度教师考核评优、评先、评聘职称等资格,酌情扣发该学期学校发放奖金,处理决定经由行政会讨论,校长办公会作出。具体规定如下: (1)、对学生实行体罚或变相体罚者,一经学生本人或其家长举报,经调查属实,由校长在教师大会上点名批评;情节较重,影响较恶劣者,责令当事人于教师大会上作检讨,艰以告诫,造成学生身体受伤害的,由当事人赔偿医疗费用;事实真相被反映到报刊

或有关部门,对学校声誉造成严重影响,经调查属实者,将报送教育主管部门对朴关当事人予以相应行政处分,有以上行为者,取消学年度评优,评先等资格,并视其影响酌情扣发该学期学校所发奖金。 (2)、将学生赶出教室,停学生的课,剥夺学生上课权利者,一经学生或其家长举报,经调查属实,由校长在教师大会上点名批评,多次触犯,造成恶劣影响,责令当事人在教师大会上作检讨,予以告诫。如因此造成学生发生意外事故者,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并报送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相应处分,有以上行为者,取消当年度评优、评先等资格,酌情扣发该学期学校发了奖金。 (3)未经校长批准,应学生邀请参加学生本人或其家人生日等喜庆宴会者,酌情扣发该学期学校所发奖金。 (4)违反“十不准”其它规定者,经举报,调查属实,由校长在教师大会上予以点名批评,告诫,影响较恶劣者,责令其在教师大会上作检讨,对学校声誉造成严重影响者,取消该学年度评优、评先资格,酌情扣发该学期学校所发奖金,并报送教育主管部门处理。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经充分调研与广泛征求意见,我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 规则内容: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称学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概念界定)本规则所称教育惩戒,是指教师和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中基于教育目的与需要,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职务行为。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第四条(职责要求)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

心健康行为的,教师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制止有害于学生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 第五条(实施原则)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育人为本。应当基于关爱学生的宗旨、符合育人规律,达到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改过向上的目的。 (二)合法合规。应当以事先公布的规则为依据,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遵循法治原则,程序正当、客观公正。 (三)过罚适当。应当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个性特点、身心特征、认知水平、一贯表现、过错性质、悔过态度等,选择适当的惩戒措施,实现最佳教育效果。 (四)保障安全。应当事先了解学生行为动机、判断行为性质,并注意方式、场所和环境的安全,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六条(一般惩戒)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形,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当场进行教育惩戒:(一)点名批评; (二)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 (三)适当增加运动要求; (四)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 (五)暂扣学生用以违反纪律、扰乱秩序或者违规携带的物品;

论教育惩罚的意义及其实现

论教育惩罚的意义及其实现 论教育惩罚的意义及其实现 当前,以表扬、赞赏为特征的赏识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教育“时尚”。诚然,从带有惩罚色彩的传统教育过渡到以赏识为鲜明特征的新型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然而,赏识教育无节制地泛滥却带给我们的教育另外一种危机——惩罚教育的缺失。对于惩罚,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偏颇。因此,对惩罚的本质和作用需做理论上的探讨,以使我们对惩罚这一教育手段或方法有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 一、教育惩罚的涵义 教育惩罚是指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批评或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教育惩罚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教育惩罚是指在学校中,针对个人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批评或处分(不包括体罚),以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狭义的惩罚与奖励相对,是学校教育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改正缺点

和错误。这类惩罚的具体方式由轻到重依次为:口头批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广义的教育惩罚是指包括体罚(变相体罚)在内的惩罚。如有的教师使用体罚、讽刺、挖苦等惩罚来达到教育目的,这是现代教育所不允许的。 二、对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狭义的惩罚与体罚的区别 狭义的惩罚与体罚的区别:一是程度不同。惩罚引起的是一种不愉快感;而体罚所引起的是身心的痛苦。二是手段不同。惩罚是以对事物或活动的否定、限制或剥夺可接受的方式来达到受罚者行为可能的变化;而体罚则是采取击打或者限制身体自由等强制性手段,来使受罚者行为达到可能的变化。三是影响不同。惩罚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的职业权利之一,造成的是受教育者行为的变化,甚至心灵的可能转变;而体罚虽然可能引起受罚者行为的改变或限制,但对学生的身心却造成了伤害,是一种违法行为。 (二)惩罚与尊重的关系 从教育伦理上说,惩罚不一定意味着不尊重,而不惩罚也不一定意味着尊重。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

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心得55424

学习《教师礼仪》心得体会 本周我们学习了金正昆教授的《教师礼仪》,知道礼仪的概念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规范的行为表达方式。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共定下来。礼仪、文明交往等,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就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所以我认为学习文明礼仪,使我们每个人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学习了有关教师礼仪方面的内容,过后,我又进行了一翻思考,我认为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礼仪问题: 1、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目光、站姿、手势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2、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即;表达要准确、音量要适当、语言要精练、讲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与学生谈话: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分清场合,入情入理。在与人谈话时,老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不要言过其实,故意夸大事实,也不应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 通过这次文明礼礼仪学习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从小小的鞠躬礼到文明用语,似乎我们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时生活中鞠躬礼不标准、文明用语、声音的大小、面部无表情等常见问题我们好象都没有多加注意。 由于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度过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像平常很多教师都会说:“别人都会你怎么不会,笨得像个猪。”“看你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来混日子。”“来这里捣乱!回家算了。”等等恶语在伤害着孩子们,这使得学生产生了不想学的状况。这些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没有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缺乏使用文明语言而引起的恶果,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如果我们使用了文明语言,不仅仅有助于思维、情绪的完善表达,还使学生产生美感、亲切感,从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通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还会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通过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是教书

师德师风建设奖惩制度

御史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奖惩制度 为了正确评价教职工在师德建设工作中的成绩和作用,激励督促教职工重视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和确保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为其年终考核奖惩、职称晋升、聘任等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考核的对象:全体教职工;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第二条此项工作归于校长和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平衡和审定。 第三条考核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由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可单独组织,也可与教师年度考核结合进行。具体办法采取在自评、同事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形式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评价意见和教师本人教育教学业绩做出考核结论。 第四条教职工有下列情况者,考核为不合格: 1、工作懒散,不负责任,拒绝接受学校安排的教育工作任务,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一推了之。 2、歧视、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3、举止粗俗,出言不逊,搬弄是非,闹不团结,在师生中造成恶劣影响。 4、行为失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损师德要求的行为。 5、违反以下“十不准”。 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打骂、讽刺、挖苦、嘲笑、侮辱学生或停学生的课;不准厚此薄彼,歧视有障碍的学生,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准对家长盛气凌人、斥责家长、让家长陪读、罚家长代学生受过;不准收受家长钱物、暗示家长请客送礼,让家长办违反政策的事或帮助,推销产品;不准向学生收取学校规定以外的费用,截留本应上交或退还的钱物;不准在教室里抽烟、酒后进入教室或找学生谈话;不准说脏话或向学生灌输消极落后的思想;不准违犯上级规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或购买学习资料;不准上无教案、无准备的课或带着个人私怨上赌气课;不准违规私自安排学生进班、调班、转学。 6、在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失误。 第五条考核结果的使用: 学校在教师评比先进、职务评聘、年度考核、晋级提薪、培训学习时,充分利用师德考核结果。对师德优秀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并提名“师德标兵”候选人;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该年度不得申报各类先进,不得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

教师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教师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2019-11-22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称学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概念界定)本规则所称教育惩戒,是指教师和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中基于教育目的与需要,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职务行为。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第四条(职责要求)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心健康行为的,教师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制止有害于学生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 第五条(实施原则)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育人为本。应当基于关爱学生的宗旨、符合育人规律,达到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改过向上的目的。

(二)合法合规。应当以事先公布的规则为依据,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遵循法治原则,程序正当、客观公正。 (三)过罚适当。应当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个性特点、身心特征、认知水平、一贯表现、过错性质、悔过态度等,选择适当的惩戒措施,实现最佳教育效果。 (四)保障安全。应当事先了解学生行为动机、判断行为性质,并注意方式、场所和环境的安全,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六条(一般惩戒)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形,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当场进行教育惩戒: (一)点名批评; (二)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 (三)适当增加运动要求; (四)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 (五)暂扣学生用以违反纪律、扰乱秩序或者违规携带的物品;(六)课后留校教导; (七)学校校规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 学生扰乱课堂或者教学秩序,影响他人或者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教师可以采取必要措施,将学生带离教室或者教学现场,暂时隔离。教师对学生实施前款措施后,应当视情况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家长),要求家长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第七条(较重惩戒)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情节较重或者经现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教师经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同意,可以实施以下

我对教育惩戒的理解

我对“教育惩戒”的理解 我们现在对“惩戒教育”的理解,就是一种体罚或变相体罚,所以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明确了一个观点:教师对学生“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但由此而全面放弃惩戒教育,一味地用“爱”去感化学生,在道德上崇高,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践中却难用。教育惩戒是实现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当前教育惩戒适用存在着放弃教育惩戒、把教育惩戒等同于道德谴责、把教育惩戒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把教育惩戒等同于教育暴力等误区。规避教育惩戒的适用误区就是要进一步探索建立教育惩戒实施细则、加强教育惩戒监督、建立教育惩戒救济制度、优化教育惩戒环境、把教育惩戒与表扬教育接续起来等措施。 我认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师是应当尊重学生,但是尊重学生并不是不批评学生。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连一句批评都不能有勇气接受,将来又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这种一味迁就、信马由缰、放任自流,看上去是尊重了学生,实际上是使得学生从小是非不分,弱化耐挫力。长期以来,我们在反思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又走进了重表扬轻批评的误区,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无批评教育”。的确,教育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但是,以表扬为主,并非以表扬为惟一的、全部的方法。教育是讲究分寸的,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我们看到,与表扬相对的批评,与奖励相对的惩戒,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

惩戒要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进行批评教育,这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职业道德。适当的惩戒必不可少,但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度”。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惩戒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批评和惩戒中获得教益,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过错,成为一个能承担责任和对社会负责的人。所以,处罚学生是学生犯错后经批评教育无效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教育手段,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不是滥施淫威。惩戒学生应当从尊重和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惩戒学生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被惩罚,也要让学生明白教师惩戒是出于关心、爱护他,是在帮助他改正错误与缺点。惩戒要谨慎,讲究方式方法:犯了错误就要负责,这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其实教育过程中,表扬、批评、奖励、惩罚等都应该有。有时我们需要对学生的某些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时需要对学生的某些行为给予告诫和惩罚,二者都是必需的。但惩戒需要运用得当,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市区某中学,我们去看了一些班级的规章制度,他们的做法就是学生违反了班级制度,影响了班级荣誉,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来弥补过失。学生在校园内乱扔垃圾,可以罚他扫地,让学生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学生辱骂了他人,可以让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被骂学生道歉等。教师也可选择集体训话、面壁思过等处罚方式。总之,惩戒要把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放在首位,以让学生改过为最终目的。 要把教育惩戒与表扬教育接续起来,巩固教育惩戒效果,当教育惩戒完成后,应准确及时地实施接续教育,把教育惩戒与表扬教育结

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及各种制度

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师德建设是一项改造人的思想意识、规范人的教学行为的异常艰巨的复杂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建立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长效运做机制。要在强化动力机制,优化制度环境下功夫,调动广大教师力行师德规范,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积极探索实践师德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建立了以师德承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工作机制”。 (一)师德承诺机制。一是教师向社会承诺。学校组织教师通过家长会议向家长郑重承诺;设立师德承诺公开栏等加大校内师德宣传氛围,增强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二是师生双向承诺。首任教师任教前,必须向学生做出承诺,同时,学生也向老师做出承诺,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样就做到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承诺、相互监督。三是师德宣誓。由学校利用开学、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组织教师向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做出师德承诺,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师德评价机制。一是学校领导评议;二是教师之间互相评议;三是学生评议教师;四是学生家长评议。最后,学校综合四个方面的评议,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给每位教师的师德表现做出最后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的师德考核结果。 (三)师德奖惩机制。师德承诺与评价的核心是奖惩的兑现。我们一手抓奖励机制的完善,一手抓惩罚措施的健全。将师德考核结果

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直接与评先树优、职称评聘挂钩,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师德是教师政治生命”的真正内涵。对评议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五年内不得列入评先树优对象,并限期整改,仍不改进的,进行转岗;对基本合格的,给予黄牌警告;对违反师德承诺的教师,一经查实,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按有关政策规定,取消其教师资格,调离教师队伍。 一般地说,师德的形成由外部的他律逐步地转化为自我内部的自律。在师德教育中,要有效地运用外部力量——他律形式,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更要依靠教师发自内心的信念。一个教师只有真正懂得了师德要求的重要性,只有发自内心地对人民教师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在教育实践中恪守人民教师的道德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教书育人。 2011.3.10 师德考核奖惩制度 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展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德保障。为此,特制定师德考核奖惩制度如下:

小学一年级教师惩罚学生的方式

小学一年级教师惩罚学生的方式 《1、作业不按时完成者,罚讲名人或古人勤奋学习的小故事。在讲故事当中,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改进。 2、上课不守纪律时,相互打骂者。课后学生进办公室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读后效果如果不好,就要求学生背诵。每周评比礼仪星,这方面做不好,就不能争取到这颗星了。 3、自身卫生意识缺乏,罚在校园里拾捡一袋纸屑。在此不能评比环保星。 4、作业字迹潦草者罚临帖两页。有进步了,可以被评为进步星。如果能坚持练习,则马上可以被评为勤奋星。 5、爱站起来的孩子,奖励你站立2分钟。进步了奖励进步星。 7、课堂乱插嘴,课后奖励他把学习内容重读几遍。能在课堂上发表独特的见解,马上被评为智慧星。 6、不爱护公物和花草树木者,罚他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创造一幅美术作品,或者罚他在课间的时间站在那儿维护自己校园的一草一木。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就只能像“正义的卫士”一样时刻记得保护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 7、对于经常迟到的孩子,罚他每天管理班级的钥匙,他当心同学和老师进不了教室,他会早早的到校。

8、经常忘佩带徽巾的孩子,叫他每天检查班上孩子的佩带情况,对于孩子来说,他很乐意接受。 一年级的孩子的行为几乎完全以服从权威为特征,为权威的他律阶段。但可以在现在的他律中慢慢渗透我们要自觉遵守纪律的思想。比如,“能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的孩子是最棒的”等等。 一次在上完一个班级的课后,为该班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所气恼,尽管对他们提出批评,也没有多大作用,上课时,这些调皮的学生影响了课堂组织纪律,破坏了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不能顺利进行。下课后,我十分疲劳,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休息一下,看着窗外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们做着各式各样的事情,突然发现课堂上“可恶”的他们还是很有个性的、很可爱的,这些调皮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表现给了教师不同的感受。因此,面对课堂上司空见惯的不遵守纪律学生现象,从怎样的角度去看待,正确分析这种现象,妥善处理不遵守纪律学生,对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实个别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较轻微的过失。这些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相比,会变得微不足道,可以容忍。 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来妥善处理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1、保持良好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不要看到有调皮现象,就怒发冲冠,不要把学生看成是军营中绝对服从的士兵。2、为人师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青年老师更因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3、教师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练习中来,只要每个学生都喜欢你的课,都被你的课所吸引,他也就无暇做其它小动作,自然而然的专心听你授课。4、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对顽劣成性的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自己,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放弃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的高压手段,避免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产生“口服心不服”的强烈反弹与变本加厉。 总之,课堂上出现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是正常的现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分析这种现象,妥善处理,保持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教育的惩罚

浅谈教育的惩罚 教育惩罚指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 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1】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惩罚存在明显的不同,主要是指教育者或教育集体有意施加的足以影响受教育者生理、物质或精神需要满足程度的举 措。 一、学校教育中惩罚的类型 从惩罚是否具有合理性来看,可分为合理的惩罚与不合理的惩罚两类。合理的惩罚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性:首先,具有合法性。就是指应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施行惩罚。其次,具有教育性。惩罚应符合教育要求,惩罚的目的是教育而非惩罚本身。要充分考虑实施惩罚的时间、地点、情境、学生的个性及心理承受力等。第二,符合道德规范。惩罚应在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施行。由此可知,既是合法的、合道德的,又具有教育性的惩罚是合理的惩罚。除此之外,合理的惩罚必须指向被惩罚者的过错行为并在惩罚实施后起到一定的警示或对过错行为的遏制作用。不合理的惩罚笔者主要从下列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不合法性,是指惩罚者所实施的惩罚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给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在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体罚是违法行为。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其次,不合道德性,是指有些教师不体罚学生,而是嘲讽、挖苦和歧视学生,抑或是暴露学生的稳私、践踏学生的自尊等。1984年发

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第4条规定:教师应该不歧视、讽刺学生。再次,不合教育性,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假使合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惩罚,但具体到学生个体身上不一定都能发挥教育的作用。同样的惩罚,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合适的,能够达到教育效果,但对另一些学生来说,不但没有教育作用还可能产生相反作用。例如,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来说,当众受到严厉批评,能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过错,甚至心灵受到震憾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然而,对于性格内向、自尊心强或者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来说,这种形式的惩罚只会加剧其反对情绪。相反,私下的教育惩罚或许更适合于他们,更有助于他们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改正。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往往忽视不合教育性的惩罚,其实,这种惩罚与前两种惩罚危害性同样大。 从惩罚的动机看,笔者认为可将惩罚分为以下四种。即报应性惩罚、恕道性惩罚、感化性惩罚、惩戒性惩罚。首先,报应性惩罚,“是通过向违纪学生施加相应的痛苦体验,企图达到使其赎罪的目的。关注的是违纪学生的不端行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害之程度。这种惩罚方式追求的是一种以恶报恶的对等关系。”【3】即对别人作恶就是对自己作恶,似乎要让被惩罚者明白害人如害己的道理。然而,殊不知以此逻辑推断,报应性的惩罚会给违纪学生带来痛苦,这也是一种恶。所以这种以恶报恶的惩罚又是不道德的。因为惩罚的本质是矫正过错行为而非抵罪。其次,恕道性惩罚,是指教育者以宽仁之道对学生的过错行为实施的惩罚。摒弃了对过错人强行施加痛苦体验,而是用宽容的态度和讲道理的方法。第三,感化性惩

小学师德师风奖惩制度

师德奖惩制度 为了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省、市教教育局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拟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计划,希全体教职工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依法执教,依法从教,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魏云飞 副组长:陈利孟灵 组员:刘继鹏李传令刘昌喜 高连云 组长职责: 1、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全面工作。 2、制订计划和总结。 3、实施考核和奖惩。 成员职责: 1、执行计划。 2、进行考核。 3、对违反师德师风一般现象及时进行处理,批评教育并上报组长处。 三、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制度

学校每学期开校与每一位教职工签定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把师德师风建设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人头,做到师德师风建设无死角、无漏洞、无空白。 四、师德师风目标责任建设互助制度 学校把全体教职工依序排列,从中挑选师德好,业务强,思想道德修养高的教师担任帮扶人,把个别易犯错误、脾气暴躁、性格内向、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作为被帮扶对象,做到一人帮一个。主要从安全、师德和收费几方面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被帮扶人每月底之前按时向帮扶人主动汇报思想工作,帮扶人不定时找被帮扶人谈话,了解工作情况和思想动向,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或不良思想趋向。重大问题必须及时报告组长,力争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中,凡被帮扶人出现违反师德师风现象的帮扶人将负连带责任。 五、师德师风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利用周前会,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知识,以会代训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通过学习教育让每一位教职工明白: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应该努力做好什么,不能做什么,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应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六、师德师风警示制度 学校为每位教师制作了座签牌,座签牌正面是教师的姓名,反面是关于安全、教师形象、性犯罪、乱收费的警示图案。当每一位教师在教师办公室看见图案时,就能感觉到是在警示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一旦触犯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让每一位教师望而却步。 七、师德师风督促制度 1、学校建立了师大师风建设网络,由全体教职工相互监督、学生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层层监督网络,并设立师德师风问题举报箱,公开监督电话。 2、学校每学期都要广泛向教职工、学生家长及社会群众征求对本校师德师风建设意见一次,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制订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到位。 3、继续严格执行学校干部、教职工发现教师违法犯罪报告制度。学校中凡发现有教师违法犯罪现象的干部、教职工,不论是否属于自己的直接工作范围,都必须向学校有关人员反映,凡视而不见,推委纵容、任其发展的,学校将按照

关于教师惩罚行为的研究综述

关于教师惩罚行为的研究综述 【摘要】:如何看待作为教育和教学手段之一的教师惩罚行为?从心理学和大量相关研究入手,论述关于教师惩罚行为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结果,揭示惩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教师;学生;惩罚行为;心理学 一、概念的界定 惩罚,是指某种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长期以来,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被用于对学生学习失误、问题行为和不良行为等的教育和纠正。 关于惩罚,现代心理学有两大学说,即联结派的学说和认知派的学说。联结派各家从关心行为结果的角度,认为惩罚本身并不能使受惩罚者形成新行为;认知派各家从关心行为过程的角度,强调只有当学习者将外部影响内化为内部经验认识时,才能产生强化作用,控制其行为。但是,在认识惩罚对于改正不正当行为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方面,他们是一致的。因此,两派实际上都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惩罚作为教育手段并不适合的结论。 二、国外研究综述 1关于惩罚行为负面效应的研究 Lipsey对500名学生进行访谈的结果表明,学校对学生暴力行为最无效的三种方式之一即惩罚。Noguera的研究也证明了对暴力问题严厉惩治的在创造学校的安全环境方面并没有多大的效果。Sammons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程式化的惩罚不但无效,而且过于频繁的使用回造成班级紧张而消极的气氛,会给出勤率带来不好的影响,导致学生的退缩行为。 此外的一些相关研究也表明惩罚所具有的负面效应.例如较多使用惩罚手段的教师的学生他们往往都不太愿意学习,并且有更多的侵犯性行为;儿童被惩罚越少,他们的顺从性越高;被温和地惩罚过的学生与被严厉惩罚过的学生相比,重犯错误的可能性更低,严厉地惩罚会提高儿童对违规行为本身的关注;学生的反社会性行为的高比例与教师的惩罚性教育方式之间明显相关;学生的攻击破坏、拖延、逃学等行为的增多与缺乏积极的学校支持系统的惩罚手段之间明显相关。 2关于教师惩罚行为普遍性的研究 教师在学生犯错的时候,常常会选择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惩罚,其中极端的方式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关于什么是体罚,有研究认为,体罚不仅仅是在盛怒之下对违反规则学生的身体伤害,它还常常被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定为违反规则的常规后果,从而有预谋的对学生施加身体的痛苦。 更据Hyman的报告,从1976年起,美国人权办公室采用学生名单取样的方法,每半年对公立学校进行一次体罚事件调查。另有调查显示了美国教师对体罚现象的态度。更据Johns 和Frank等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表明有31%的女老师和63%

谈谈教育的奖励与惩罚

谈谈教育的奖励与惩罚 谈谈教育的奖励与惩罚 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奖励与惩罚是教育者常用的两种控制被教育者行为的方法。此方法不但使教育者能控制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它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形成关于个人的行为和结果的关系的信念,进一步形成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负责的模式。 奖惩法是以教育者为主导的广泛存在于不同领域的教育方法,它属于外加的激励作用。当受教育者对于努力学习工作和自我管理约束,没有自发的内在的动机时,教育者通常采用的便是利用表扬、奖励或批评、训斥。但是奖励如果要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而非一般的教育手段,就应该是一门教育的艺术。教育者在实施这个方法时要注意奖励的艺术性,包括以下几点要求:1、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即过程中表现的动机、态度、学习方式、意志力等。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频率指当奖则奖。不能无原则地乱用奖励,使之成为一种效应逐渐降低的手段。程

度指奖励的级别应与成就的高低相当,过高或过低的奖励都会降低奖励的功效。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应注意奖励的时效性、针对性,实施奖励的最佳时间应在正确行为发生后不久,才能加深记忆,增强效力。在奖励对象上,一些胆小没有信心的学生特别需要鼓励,而一些自尊稳定,有骄躁表现的学生,过多的奖励反而对他们有害。所以奖励既要有统一和公平的性质,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此外奖励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从点头赞许到口头表扬,到用特定形式(奖状、奖品、奖金等)进行的奖励都应当恰当和灵活运用。4、无论何种形式的奖励,本质上都应是精神上的鼓励。作为鼓励的外在象征可以是奖品和奖金,但在学校教育中,除了要慎用物质奖励以外,就是要努力引导学生将奖励的象征意义而不是象征形式看成是第一位的。5、奖励应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以形成集体舆论,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也收到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6、奖励的标准要适中。奖励条件高了不容易做到,就会失去争取的信心,奖励也就没有意义;奖励条件太容易,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兴趣也就不高了,奖励的功效也不能持久。针对不同的对象,必要时可分层、分级实施,让每个人都有获胜的机会。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心得体会 20__年11月22日早上在学校大会上学习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下午又分组讨论,使我对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把这十项准则分为了四个方向:政治法律方向、扎实学识方向、管理学生方向、自我修养方向。 一、政治法律方向: 对应的是十项准则的第一条坚定政治方向,第二条自觉爱国守法,我们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损害党中央的权威,不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二、扎实学识方向: 对应的是十项准则的第一条坚定政治方向,第三条传播优秀文化,第四条潜心教书育人。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该有自来水,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更多的其他知识,只有自己的知识广博了,才可以识破虚假信息,从而才能做到不转发错误观点,传递正能量。同时要不断学习

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更好的为学习服务。 三、管理学生方向 对应的是十项准则的第五条关心爱护学生,第六条加强安全防范。作为教师就要有仁爱之心,教师对学生有爱了才会真正的关心学生中,而真正关心学生了才可以做到不歧视、侮辱学生,不虐待伤害学生。就职中的学生来说,我觉得首先要充分的分析学生情况,给他们一个合理的心理定位,不要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本着先教会他们做人,再教会他们怎样学习。学习纪律好的学生对他们要求要严格一些,学习纪律不好的学生对他们放松一些,并且不断看他们有什么进步,不断鼓励,平时多和比较不听话的学生谈谈心。这样学生也就会越来听老师的话。当然作为教师在面临危险时要时刻想着学生的安危,不擅离职守,不自行逃离。 四、自我修养方向: 对应的是十项准则的第七、八、九、十条。作为教师就应该更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止要文明,作风要正派,自重自爱。坚持原则,处事公正,不弄虚作假。俭以修身,清廉从教,不参与有偿补课。 总之,我觉得这次学习很有意义,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定了我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

小学师德师风考核奖惩制度

小学师德师风考核 奖惩制度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德保障。为此,特制定小学师德考核奖惩制度如下: 一、热爱教育是师德的灵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遵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对利用教师职业便利谋取私利,诸如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乱发资料者,在晋升职称、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2、教师不得有违反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有损教师形象声誉的言行,不得参与赌博、封建迷信和色情活动,不得将学生带入寝室内进行作业辅导、补课、谈话、开会, 以及娱乐活动等。 3、教师不得在参与各类考试工作中徇私舞弊;不得在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评选优秀教师、晋级等活动中弄虚作假。一经发现上述行为,情节较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4、教师不得敷衍塞责,无教案上课;不得随意停课;不得让学生家长批改家庭作业或学生代改作业。一经发现上述行为,按比例实行师德量化扣分。 5、学校通过师德量化记分,8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定为“基本合格”等次。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一) 关心、爱护、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1.以父母、兄弟、朋友之情,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2.不管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经济条件, 以及学生本人的品行、学业、智力、身体、性格如何, 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 一视同仁。 3.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心理、智力、能力、身体的全面发展, 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素质。 4.坚持正面教育, 不偏爱学生, 不歧视学生, 不简单粗暴对待学生, 不讽刺、不挖苦、不侮辱学生,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如罚跪、罚自己打自己、罚抄写作业、拉出教室外等)。 5.认真听取学生、家长意见,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 二) 主动关爱学生、矫正不良行为。 1.任何活动与节假日前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并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事故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