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一、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中介语理论提出,学习者自身存在着一个介于第一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动态的语言系统——中介语,并重视对这一语言系统的研究。研究时主要采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即关注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并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以探求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因此,教学中一般的纠错并不等于偏误分析,进行偏误分析首先要区分“失误”(mistake )和“偏误” (error )。

失误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语言错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紧张等,具有偶然性。第二语言学习者和操母语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类错误,而且在错误发生之后有能力进行改正。所以,它属于语言运用范畴,不能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例如在一位学习者的同一篇作文中,先后出现了以下两句话:

(1 )*从 4 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开始,我妈妈每天给我打电话,想让我回家。

(2)从 5 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开始,电视台停止播放那首歌。

前一句遗漏了量词“个” ,而句法环境相同的后一句却未遗漏,可见前面的错误是由于她的疏忽产生的,属于失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例如:

(3 )*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要)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

(4 )*快八点了,你(要)起床了。

以上两例均出自初级阶段学习者的作业,由于他们还没有熟练掌握助动词“要”的用法,所以在该使用的地方却没有使用,这是他们在特定阶段的语言能力的表现,具有普遍性,所以他们所犯的错误属于偏误。

在教学实践中,纠错应该以偏误为对象,进行有效地分析。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了解偏误的成因,进而预测偏误的发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教学。例如:

(5 )*我每天吃晚饭在食堂。

此例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偏误。汉语中当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共同出现时,地点状语一定要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前,时间状语之后。而英语是地点状语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后,时间状语在前或者在句尾。所以学习者会受英语语序的影响,造出有偏误的句子。因此在讲解动词谓语句的语序时,教师应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在说明基本规则之外,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练习,比如列出以上带有偏误的句子,指导学习者改正,以便学习者早发现问题、早重视、早纠正。

二、语法偏误的成因和特点

(一)偏误成因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通常归纳为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

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主要指教师和教材)等五个主要方面。例如:

(1)*什么你要买?

例(1)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偏误。在用汉语表达疑问时,学习者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将要表达的内容按照英语的语序讲出来,于是产生偏误。

(2)*那个天我们没有去公园。

例(2)误加了量词“个”。学习者因不了解“天”前不能加量词这一特殊规则,误将汉语中名词前要加量词的规则泛化。

(3 )*……。那就是我想说的话。

例(3)误用了代词“那”。汉语中代词“这”表示近指,“那”表示远指,用于总结,即回

指时,把刚刚提及的内容看作“近”的情况,用“这”指代。而英语中表示近指和远指的是

“this ”和“that ”,在相同情况下,把前面提过的内容看作过去的“远”的情况,用“that

指代。所以,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用汉语表达时,常常受母语思维的影响,误用“那” 替代“这”。

(4)*昨天晚上我喝了很多茶不能睡。

例(4)学习者回避使用动补短语,误用“不能睡”这一形式替代

"睡不着”。

(5 )*今天学校在进行运动会。

例(5)偏误在于混淆了“举行”和“进行”的用法。“进行”是谓宾动词,后面不能接名词。

但是它的这一用法无论在教材,还是词典中都没有说明。教材中对“进行”的解释是“be in progress ”,对“举行”的解释是“ be in progress , to carry on , to con duct. ”。而《现代汉语词典》对“进行”的解释是“从事(某种活动)”,对“举行”的解释是“进行(集会、

比赛等)”。所以,学生在使用中容易出现误用偏误。

在实际中,偏误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影响偏误的五个方面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时还同时起作用;另一方面,这五个方面的划分也还不甚科学,分类标

准不统一,概念有所交叉。因此分析偏误的成因,并不是要生搬硬套上述五个方面,而是要

以这五个方面为参照,研究偏误产生的具体的思维心理过程,并在差异中求共性,探求第二

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二)偏误的阶段性特点

中介语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学习者水平的提高不断发展,并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偏误也有不同的特点。

1 ?对比性偏误和非对比性偏误。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因受母语的负迁移作用而产生的偏误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来解释说明,我们称这类偏误为对比性偏误。但是很多

情况下产生的偏误无法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来证实,这类偏误我们称之为非对比性偏误。对比性偏误多发生在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厉害的初级阶段,而非对比性偏误多发生在学习的中、高级阶段,此时学习者受母语的影响减弱,受目的语的影响增强。例如:

(1 )*昨天看的电影没有好看。(不)(2 )*他气得没有话说。(说不出话来)例

(1)是母语为日语的学习者的偏误。当说明人或事物过去的性质或状态时,日语中必须

使用表示过去的助动词。受母语的影响,学习者在该用否定词“不”的地方误用了“没有”。属于对

比性偏误。例(2)是由于用简单形式替代了复杂形式而引起的偏误,属于非对比性偏误。

2. 单句偏误和超单句偏误。单句偏误是指发生在句子内部的偏误,主要表现为与词语的意义、用法有关的偏误,以及由词语充当句子成分的偏误。这类偏误主要发生在初级阶段。例如:

(1 )*我们已经八等了两个小时在火车站。

(2 )*院子(里)有几棵树。

超单句偏误是指发生在句子之间的偏误,如句子之间的连接形式和照应代词的偏误,

以及受语境、语用的限定而出现的偏误。这类偏误主要出现在中、高级阶段。例如:

(3 )*她穿的那件衣服很好看,[于是]大家都很喜欢。

(4)*第一轮,隹(田中)迎战韩国的学生,他(韩国学生)的技术好是好,但是不如田中的技术好。

偏误的产生具有阶段性,也具有反复性、顽固性。所以各个阶段所犯的错误不是截然

分开的,如果学习者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并将正确形式巩固下来,就会堆积偏误,严重影响

向目的语靠近的进程。

三、语法偏误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进行偏误分析之前,首先要确立标准,口语具有多变性,因此应以普通话的标准书面语作为检验的标准,然后再依次进行选材、分类描述和分析解释。

(一)偏误用例的选取

我们可以选取同一学习阶段的用例,反映学习者某一阶段的语言能力。比如在学习了

“怎么……呢?” 这一反问句形式之后,我们从同一班级的不同学习者的作业中收集到以下句子:

(1 )*我借了钱,怎么(不)还给人家呢?

(2 )*你中午吃得那么多,现在怎么[不]会饿呢?

例(1)少用了否定词“不”,例(2)多用了否定词“不”。可见,学生对“否定句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这一规则还没有熟练掌握,必须反复操练。

也可以选取不同学习阶段的用例,历史地动态地反映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比如一个学习

者在不同阶段造的两个句子:

(3 )*上课快迟到了,我(要)快点儿走。

(4 )*又过了几天,我们班的一个韩国同学来我的房间,告诉我明天她也(要)回

国了。例(3)是她上初级班时写的,遗漏了助动词“要” ,例(4)是她上中级班时写的,仍然遗漏了助动词“要”,由此可知,这一偏误在她的学习中已经具有“化石化”倾向,必须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无论是纵向选材还是横向选材,在实际操作中,都要注意区分失误和偏误。例如:

(5)*闯红灯是一种违反交通规则而且具有危险性(的行为)。

例(5)是句式套用造成的宾语中心语的遗失,这是母语为汉语的人因疏忽也会出现的“成分残缺”现象,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不应选为偏误分析的材料。

(二)偏误用例的分类描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是纷繁复杂的,对这些偏误进行整理归类是描述的重要环节。根据分析的需要,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从分析学习者认知过程的角度分为遗漏、误代、错序等。例如:

(1)*即使你们不同意,我(也)要买这本书。(遗漏)

(2)*尽管采用了最好的技术,我们仍然不能修(修不好)这台机器。(误代)

(3)*我好几次遇到过(遇到过好几次)令人吃惊的情况。(错序)也可基于各级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将偏误分为不同的语法项。例如:

(4 )明天早上八点我们出发学校(从学校出发)。(不带宾语的动词使用不当)

(5 )我不太知道中国(了解中国)。(带一个宾语的动词使用不当)

(6 )他借给图书馆(借图书馆)一本书。(双宾语动词使用不当)

(7 )他在朋友的帮助下进行研究人口问题(研究人口问题/进行人口问题的研究)(带动宾的动词使用不当)

无论采取哪种标准,我们都应该注意分类的一致性,因为一方面,如果把不同类别的偏误放在一起,就不能清晰地反映偏误产生的本质原因;另一方面,如果不把同类的偏误放在一起,也不能看到问题的全貌。

(三)偏误用例的分析

学习者的母语不同,或者学习阶段不同,或者使用语言的环境不同,将产生不同的偏误。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偏误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在进行偏误分析时,特别是解释偏误的原因时,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解释必须合乎语言规律;第二、应尽量从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分析应力求深入浅出,尽可能少绕弯子”。(肖奚强,略论偏误分

析的基本原则,语言文字应用,2001,(1) : 46-52 )

语法偏误分析的目的是指出偏误,解释规律,因此分析必须符合语言规律。比如汉语中“一下子”常常用在动补短语前作状语,但是有时可以加“就”,有时不能加“就”。例子如下:

(1 )*他的病很重,一下子就好不了。

(2 )里里外外都干净了,心情一下子就舒服起来。

(3 )房间很小,一下子就收拾好了。

从句法形式上看,例(1)和例(2)、例(3)的最大不同是:例(1)动词后是可能补语,例(2)动词后是趋向补语,例(3)动词后是结果补语。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用“在用‘一下子' 作状语的句子中,可能式动补短语前不能加副词‘就' ”这一规则来解释例(1)的偏误。再比较:

(4 )他骑得很快,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例(4)也是可能式动补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动词前同样可以加“就”。可见前面选取的例子

是不全面的,解释是不完善的。所以,要合理地、准确地解释偏误,我们必须进行全面地深入地考察。

语法偏误分析可以借助各种分析方法,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说明。例如:

(5 )*常常刘老师纠正我们的声调。

(6 )*因为他刚来中国不懂汉语,我朋友常常让我和他一起去买东西。

例(5)是语序的偏误,可以运用对比分析法来分析。偏误来源于母语为韩语的学习者。韩语中时间副词、处所副词的位置十分自由,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末,而汉语绝大多数只能出现在名词的后面,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所以本应放在主语“刘老师”后的“常常” 会被放在句首。例(6)是代词的偏误,可以运用篇章分析法来分析。汉语中很少使用前指的形式,即先出现代词,后出现代词所指的名词,即使出现,后面也往往有“这就是……”

或者“他叫……”这类话语来照应。所以在例(6)第一分句中的“他”应该和第二分句中

的“我朋友”交换位置。

偏误分析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认识正确的规律,并能造出正确的句子。因此在分析时应该抓住偏误,揭示规律,并给出正确的句子。例如:

(7)*老师告诉今天下午的课不上了。

(8)老师说今天下午的课不上了。

(9)老师告诉我们今天下午的课不上了。

例(7)的偏误在于双宾动词“告诉”后面遗漏了指人的宾语。所以,虽然例(7)可以改为

例(8),但是不如改为例(9)。因为后者才能体现出“告诉”的使用规则。

另外还有一个容许度的问题。学生使用的句子存在着可能与不可能(即对与错)、好与不好之分,在进行偏误分析时应掌握好尺度。比如汉语中有名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可以由名词或形容词充当谓语。可是,学习者在刚刚接触这两种句型时,常常添加动词“是” 。例如:

(10 )今天是星期几?

(11 )她是很漂亮。

例(10)和例(11)都是合乎语法的句子,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它们的可接受程度较低。例(10)是与日期、时间有关的问题,汉语用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几”来表达,没有必要加“是”。例(11)说话人的本意只是描述她的特点,此时应该用形容词谓语句“她很漂亮”,如果加

上“是”就增加了肯定的意味,常用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例如:

(12 )甲:她很漂亮吧?

乙:她是很漂亮,不过比小王差远了。

答句中加上“是”表示对对方的话的肯定。所以在分析和纠正学生的偏误时,不能简单地停止于是否合乎语法这一层面,应该对偏误的性质进行剖析,采取不同的纠正方式。

四、常见语法错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偏误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词法方面的,主要指各类词的使用偏误,尤其是副词、连词、助词等意义较虚的词的使用偏误,也涉及词和短语的构成偏误。另一类是句法方面的,包括各种短语、句型和句式的使用偏误。这两大类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在形式上大致都表现为遗漏、误加、误用和错位四类。主要讨论单句中的问题

(一)遗漏(缺失)遗漏,也称缺失或缺省,是指在词语或句中缺少了某些该用的成分。单句的遗漏偏误受母语负干扰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1)遗漏缺少母语照应的、意

义比较虚的成分,比如意义比较虚的语素;意义比较虚的词,如介词、助词和副词等;短语中意义比较虚的成分;(2)缺少特殊句型或句式中的成分,比如动词谓语句,“被”字句,

比较句,表示强调的句式中的成分等。具体表现如下:

1、遗漏语素

(1 )*我应该把这只箱(子)拿上来。

(2 )*有人在外(边)等你。

例(1)遗漏的是名词的构词语素“子” 。此例来源于母语为日语的学习者,在日语中表示同一意义的名词只有一个语素“箱” ,因此学习者在使用汉语“箱子”一词时易遗漏后一语素“子”。例(2)遗漏了方位词的构词语素“边” 。此例来源于母语为韩语的学习者,韩语中与汉语“外”对应的词可以单独使用,而汉语中“外”后要加语素“边” 、“面”或“头” ,才能自由使用。

2、遗漏意义较虚的词

(1 )*他(到)图书馆看书去了。

(2 )*他天天(都)很高兴。

(3 )*去火车站接朋友(的)人多极了。

(4 )*上海的感冒可怕(得)好像我太太。

例(1)来源于母语是韩语的学习者。韩语中与汉语介词功能相当的是助词,但是韩语助词在句中的位置与汉语介词正好相反,汉语出现介词的位置,在韩语中缺少对应。所以学习者遗漏了介词“到” 。例(2)受母语影响,遗漏了表示总括的副词“都” 。例(3)和例(4)遗漏的是汉语特有的成分标志,例(3)动词性短语作定语,遗漏定语的标志助词“的” ,例(4)遗漏了动补短语中补语的标志助词“得” 。

3、遗漏短语的构成成分

(1 )*有一条蛇掉进缸(里)。

(2 )*从明天(开始),我要努力学习汉语。

例(1)和例(2)均来源于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例(1)遗漏的是方所短语中的方位词“里”,原因在于汉语中普通名词和方位词组合起来,才能表示处所,而该句对应的英语句子“ A snake fell into the vat. ”中,没有和“里”相对应的词语。例(2)遗漏的是与介词相

照应的动词“开始” ,因为在英语中介词“ from ”后没有类似于“开始”的词语。

4、遗漏特殊句型或句式中的成分

(1 )*我看(见)他了。

(2 )*我被他们抬了(起来)。

(3 )*排队的人很多,厅里面(很)热闹。

例(1)遗漏的是动词谓语句中的结果补语,比较相应的英语句子“I saw him. ”可以看出“saw”这一个单词已经涵盖了汉语“看见”这一动补短语表达的语义。例(2)遗漏的是“被” 字句中的补语。母语为韩语的学习者常会遗漏动词后面的补语成分,是因为韩语被动句中的

动词性成分能够以简单形式出现。例(3)遗漏的是作状语的程度副词“很” 。在汉语中性质

形容词本身就带有比较的意味,单独充当谓语时受条件的限制,一般只能用于对举的情况,如“这边安静,那边热闹” ,否则前面要加其他修饰成分,如表示程度的副词。而学习者受母语影响常常遗忘汉语性质形容词的这种特殊性,因此产生偏误。

除了受母语干扰以外,产生遗漏偏误的因素还有很多。有因目的语规则泛化造成的偏误,偏误常发生在一类语法项目的特殊规则上。例如:

(1)*生了这种病以后,他的身体一(个)月比一(个)月差。

(2 )*我们一起聊天(聊)了很长时间。

例(1)遗漏了量词“个”,因为在“天、星期(周)、月、年”这个表示时间的序列中,“天”、“星期(周)”和“年”都被认为具有量词性,可以直接和数词组合,如“一天”、“三星期(周)”和“五年” ,而“月”却是例外,它一定要加量词,才能和数词组合。学生常因不知

道或遗忘这一特例,而遗漏量词。例(2)遗漏了动词“聊” ,汉语中动词后面可以带时量补

语,表示动作或状态延续的时间,但是“聊天”属于离合词,必须重复出现动词“聊”才能带时量补语,而学生常常忘记这一规则,遗漏需重复的部分。

还有因简化而产生的遗漏。比如运用语气词是汉语特有的表达语气的方法,但是每个语气词所表达的各种语法意义在句法结构上并没有明确的形式依据,这就给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为了减少麻烦,学习者常常采取简化的策略。举例如下:

(3)*我去年(是)趁暑假去中国旅游的。

( 4 )* 天气越来越热(了)。

例(3)是强调句型,遗漏了与“的”相对应的“是” 。因为汉语中“的”也可以单独放在句

末加强肯定语气,所以学习者常遗漏强调句式“是……的”中的“是”。例(4)遗漏了“了

该句表示情况发生了变化,句末应该加“了” ,可“了”是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学习者害怕出错就采取了简化的策略,消极地省去了语气词“了” ,结果产生遗漏偏误。

(二)误加误加,也称多余,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

单句中的误加主要受目的语规则泛化的影响和母语的干扰,表现为误加有特殊意义的语素;误加意义比较虚的词;误加特殊句型、句式的标志性成分等。

1、误加语素

(1)*我们班有十五个学生[们]。

(2)*高三时,我终于在市高中生外语比

赛中得了[第]一等奖。

汉语中常把词尾“们”附加在名词后,表示复数,但是名词前面不能再加表示确指的量词。例(1)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一遗漏偏误 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 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 不管?,[都] ?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 [也] ? 另如: 结构: 除了?以外, [ 都]? 除了?以外, [也] 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 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至于“ beside ” ,“exc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 除了?以外, 也?” ,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 “也”等对应的成分。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 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 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 如: (1 )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对外汉语见习心得体会

对外汉语见习心得体会 对外汉语见习心得体会篇1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对外汉语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对外汉语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对外汉语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对外汉语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对外汉语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对外汉语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对外汉语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对外汉语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对外汉语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教师自我介绍(精选多篇)

对外汉语教师自我介绍(精选多篇) 第一篇:对外汉语考研面试英语自我介绍good morning, every teacher. it’s really a great honor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for an interview. and i hope i can make a

good performance today, eventually enroll in this prestigious university in september. first,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briefly. my name iswangqian,. i am 22 years old, born in

dingzhuo,a small city in hebei province. i’m studying at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i major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order to improve my english

and master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i have passed cet6, the c language examination in the 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level2 and the database examination in

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一、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中介语理论提出,学习者自身存在着一个介于第一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动态的语言系统——中介语,并重视对这一语言系统的研究。研究时主要采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即关注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并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以探求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因此,教学中一般的纠错并不等于偏误分析,进行偏误分析首先要区分“失误”(mistake )和“偏误” (error )。 失误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语言错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紧张等,具有偶然性。第二语言学习者和操母语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类错误,而且在错误发生之后有能力进行改正。所以,它属于语言运用范畴,不能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例如在一位学习者的同一篇作文中,先后出现了以下两句话: (1 )*从4 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开始,我妈妈每天给我打电话,想让我回家。 (2)从5 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开始,电视台停止播放那首歌。 前一句遗漏了量词“个” ,而句法环境相同的后一句却未遗漏,可见前面的错误是由于她的疏忽产生的,属于失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例如: (3 )*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要)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 (4 )*快八点了,你(要)起床了。 以上两例均出自初级阶段学习者的作业,由于他们还没有熟练掌握助动词“要”的用法,所以在该使用的地方却没有使用,这是他们在特定阶段的语言能力的表现,具有普遍性,所以他们所犯的错误属于偏误。 在教学实践中,纠错应该以偏误为对象,进行有效地分析。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了解偏误的成因,进而预测偏误的发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教学。例如: (5 )*我每天吃晚饭在食堂。 此例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偏误。汉语中当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共同出现时,地点状语一定要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前,时间状语之后。而英语是地点状语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后,时间状语在前或者在句尾。所以学习者会受英语语序的影响,造出有偏误的句子。因此在讲解动词谓语句的语序时,教师应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在说明基本规则之外,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练习,比如列出以上带有偏误的句子,指导学习者改正,以便学习者早发现问题、早重视、早纠正。 、语法偏误的成因和特点 一)偏误成因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通常归纳为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我承担幼一、幼二、一年级、二年级的教学工作。幼一班11人,每天一节课,课长为60分钟;幼二班5人,每天一节课,课长为90分钟;一二年级合班上课,每天一节课,课长为60分钟。 教学初期面对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经验的缺乏,没有一个好的针对华语教学的标准和系统。学校内没有规定学生所用的教材,也没有有经验的华语老师来指导,我们也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因此初期教学比较迷茫,不知从何下手,也抓不住重点。我们很难找到教学问题的解决途径。后来,听过两次讲座,才开始能够较好的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吸收别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这对我的教学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后面的教学便能够比较顺利的开展了。此时对学生能够比较好的了解;对华语教学的内容与特点也有所体会;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我一直希望得到有华语教学经验的老师的指导,我想这对一个初期参加教学的老师来说,很重要,一句话或许就能够点透问题所在。自己感觉比较适合一二年级的教学工作,幼儿园的教学建议能够聘请专门幼师专业的老师来完成,他们会更有优势。同时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对新志愿者进行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如果教学赶上去,其他方 面的收效会更好。 教学经验总结: 一二年级: 一二年级合班上,课时一个小时。一开始我采取的方式基本上一二年级同时教授相同课程,但是学校规定的一二年级教材却是不同的,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后来变逐渐开始分班教学,我一二年级的学生较少,虽然一个教室,但是比较好操作。进教室后,我会先检查学生课本、文具的准备,桌椅的摆放,教室的整洁程度,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先去喝水上厕所。如果教室凌乱,也会让他们先进行整理。以此来保证一堂课的顺利进行。组织上课后,尽量达到一静一动,如果一年级复习上节课的字词,记诵课文,二年级便来讲授新的内容,这个过程不要控制的太长,不然两边都会容易乱。复习的过程我会让小朋友结成队子,通过一个语言较好的带动不太好的,他们之间的语言差距较大,我们老师很难照顾全面,结成队子还是能够比较好的促进他们的进步。教授的过程主要通过领读与表演,来使学生理解记诵。课本我们选择的是嘻哈汉语,读来朗朗上口,学生喜欢朗读,也比较容易学生进行记忆。一年级新课教授后,最后的时间我们用来合班比赛,或者合班的小游戏。主要比赛一二年级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表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都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课文表演出来),一二年级比赛,看哪个年级胜出。

《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完全面试攻略

首先说说我的对外汉语方面的面试试讲经历: 1.07年毕业到北京求职,各种教学机构面试,那时候教学能力很差,各种杯具。 2.09年换工作各种面试,那时基本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是很多培训机构待遇太低。 3.10年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面试和派出面试,因为都做了3年对外汉语教师了,轻松拿下。 4.12年北京某高校入职面试,压力不大。 5.11年到13年培训了大量老师,开了专门的面试课程。 6.14年《中小学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面试,轻松拿下。 还有一个就是我11年在一家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做教学主管,当时一个多月面试了100多位老师,所以也能做到换位思考。 总体来说,考试面试和入职面试的风格还是很不一样的,入职面试对教学的要求更高一些,考试面试考察的点多一些。如果面试官经验比较丰富的话,基本上3分钟就能知道来面试的老师水平怎么样了。这里就不谈入职面试的方法了,主要谈谈如何准备《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的面试。 总体分析 那我们先看下这次考试的大纲是怎么说的: 面试 面试是对笔试达到要求的考生进行的考官小组面试。面试着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沟通交际、心理素质、教姿教态等基本职业素养。 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准备时间20分钟,考试时间25分钟,包括说课、试讲和答问三个环节。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满分100分。 (1)说课 重点考查考生语言知识及语言分析、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应用、教学设计等能力。 (2)试讲 重点考查考生的汉语口语交际、板书设计与汉字书写、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手段与辅助资源应用、课堂管理与应变等能力。 (3)答问 重点考查语言点分析、中华才艺与教学相结合、多元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等能力。 我们先看第一句: 面试是对笔试达到要求的考生进行的考官小组面试。 这句话的意思是到时候面试你的不是一位老师,一般而言是三位,按照汉办志愿者考试的标准,这三位考官分别是,中间的是主考(代号A),可能是某大学的主管老师,学术和教学上都很有造诣,但是主要工作不是一线教学,左右两边分别可能是某大学的老师,还在进行一线教学(代号B)和从海外回来的汉语志愿者(代号C)。我觉得这次考试还很有可能是这种配置。 A老师主要会问你整体的教学设计,对你的教学做整体判断。 B老师会针对教学细节进行提问,如语言点,语法点,作为A老师的判断依据。 C老师会针对跨文化交际和课堂教学应对进行提问。 面试着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沟通交际、心理素质、教姿教态等基本职业素养。 第二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要考察这些方面,这几条我会一条一条地解析。

学校外事处个人总结

---------------------------------------------------------------范文最新推荐------------------------------------------------------ 学校外事处个人总结 在党委、行政和主管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学院、部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与外事处全体同志同心协力、恪尽职守、上下一致、主动工作,我校外事工作取得长足的进展。在完成了今年确定的目标任务的同时还有新的突破,现按要求述职如下: 一、德 2、全局观点:外事部门事关学校“国际有影响”的总体目标,在党委、行政和主管校长的领导下,我们时时把外事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事事为办“高水平大学”作贡献,今年中外合作办学喜获教育部批准以及来华留学生上规模、上层次,大大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上半年我处以校庆工作为中心,全力以赴借校庆为契机,扩大对外交流的渠道,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以及开拓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工作的新局面,多次开会专题研究,集思广益,坚持超前计划、定期检查、专人跟踪、保证到位。在校庆准备阶段、校庆接待、校庆大会和文艺晚会等重大活动中,我与全体同志同心协力、主动工作,使领导“最担心”的外事接待在保证没有“出事”的基础上,认真完成了7项校庆工作,为校庆添上了浓墨厚彩。 3、敬业精神:我是一个教授,但我以行政工作为重,做到“三个全”,力争即全身心、全方位和全天候地做好外事工作。上半学期,把研究生的课程尽量安排在晚上或节假日来。下半年因本专业的老师 1 / 14

出国深造,我毫无保酬地每周为本科生上4节课,并利用节假日和晚上加班完成工作。同时我还担任行政总支委员和行政二支部书记,我与本支部全体党员共同努力,在今年被评为一类党支部。 二、能 5、开拓创新:在今年全省出国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了《与时俱进,加大力度,开创派出工作的新局面》的大会发言,在全国来华留学生会议的发言中,也提出了新的思路,整个外事工作的新思路亦在wto有关问题专题的党课中阐述,并努力开拓,实现了“四大突破”。 6、求真务实:要把外事发展的4大亮点和12项目标落到实处,工作上必须投入、抓紧、到位。外事无小事,“到位”特别重要。在留学生教学中,今年长期生人数大增,又加上计划生人数,按照30多位长期生应配备5名对外汉语教师,但物色的教师又未能调进,所以在组织教学上花费大量气力,在许多学院的支持下,及时调剂教师,稳定了留学生教学秩序。在办理白俄罗斯班的学生赴戈梅利大学学习的手续时,由于种种原因,戈梅利大学不接受今年的学生,这随时可能导致这批学生闹事,我就利用各种关系,多方联系,终于收到水平和学费相当的同类学校的邀请,最后,把19位学生送到白俄罗斯交通大学学习,这是我校庆抓的一件急事和大事。由于今年中澳班上线人数爆满,8月下旬,我在校领导的支持、指导下,自己连夜打报告,冒酷暑多次赴宁找人,打电话到北京,使国务院学位办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8名。我处人手少,更无专职秘书,必须直接处理具体事务,承担大量的文字工作。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 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小结

一、最有效的利用教具 别出心裁的教学用具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每节课的教具都能花样翻新也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除了根据课文内容尽量地创造各种各样生动形象的教具外,我们应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那些最为通常而平实的教具,如:生字卡、多媒体、板书等。 1、生字卡: 生字卡,名如其实;它常用于对陌生拼音字母或汉字的教学。我们利用卡片上单一的字母或汉字来吸引学生对这种陌生化的集中关注,以便让他们迅速的掌握理解。除此之外,利用卡片犹如一副扑克牌般小巧的特点,在复习字母或生词时可以不断地“洗”,即“闪卡”。老师迅速地更换展示在学生面前的生字词,让学生逐一迅速地认读,老师再迅速地叫出那些能够既快又准确地认读的学生名字。这样使得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并更积极的配合课堂教学,在快乐中学习汉语。 2、多媒体: 多媒体生动丰富的图片和动漫效果是吸引学生最大的噱头。图片的直观性能够更好地为生词、句子或文章释义。但孩子的趣味往往只在于图片本身,一阵嬉笑或一个顿悟后,汉语便抛之脑后。所以一般多媒体课后的第二节课前复习,我一般都简单描述每张图片,让孩子们回忆图片的过程中说出汉语,让他们“温故而记住”。 多媒体,也是我们传播博大的中华文化的便捷载体。一节成功的多媒体课需要我们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下载的图片、经典的视频和电影以孩子的眼光再权衡、筛选;美轮美奂的现代化建筑,“诡异”新奇的京剧脸谱,刚健煞爽的中华武术……凝固着厚重的文化气息的图片、课件,在孩子们诧异向往的表情里,已全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3、板书(“逐步擦拭法”背诵课文): 背诵汉语课文或简易的古诗对学生来说难度算是比较大的,所以老师的引导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引导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当场记诵,对此我做了些不同的尝试,在一学长的点拨下运用逐步“擦拭”的方法引导学生当场记忆,取得不错的效果。 如:小一《汉语》第三课《爸爸是老师》: 爸爸是老师,妈妈是医生,我是学生。弟弟、妹妹是学生吗?他们不是学生。 引导步骤:(1)、全文抄于黑板。处理生词“老师”、“医生”、“学生”、“弟弟”、“妹妹”,让学生能够认读生词并理解其意;(2)、全文共三句,逐句理解其意。(3)、记诵引导。如:第一句:①读:老师带读——学生认读;②擦拭单下划线词语,将其换为简笔画(如:“老师”用“眼镜、三角板”代替,“医生”用“听诊器”代替,“学生”用“书包”代替等。);③学生看着带有图片的课文再读;④擦拭图片,学生回顾,最终记忆。其他各句方法类似。 运用“逐步擦拭”的方法引导学生记诵课文能够调动学生强迫记忆的紧张感,同时在③④环节中,学生回顾字词并争先恐后的抢答的良好气氛有助于提高他们记诵课文的积极性,使其迅速记忆。 二、多管齐下的教学形式以稳定课堂秩序 1、花样百出的奖励机制 (1)及时表扬: 老师的表扬是最廉价的奖品,却能激发学生不断努力向上。学生在学习上或课堂表现方面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们都应该随堂及时表扬,而且表扬时最好不要笼统地说大家都好,应“具体到人”(点出该学生的姓名)。这样不仅让受表扬的学生更自信,能够积极配合老

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的自我介绍

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的自我介绍 当你面试教师岗位时,介绍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你一定会想要告诉面试官有关自己的事,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的自我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的自我介绍篇1 我叫*** 今年25岁我的生日是8月21日我的家乡是中国的首都北京。我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xxxx年年毕业之后在泰国KANCHABABURI育侨学校担任3年级和4年级的中文教师工作。狮子座的我热情,开朗,心胸宽阔、有爱心,并且忠诚,但是,因为我还差一天就是处女座,所以我也有很多处女座的特点,比如,做事情认真踏实细致,讲原则等等。同样,我也有缺点,判断事情有些主观,脾气有些急躁。我的爱好是读书,看电影,上网冲浪,还有女孩子都喜欢的逛街。 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的自我介绍篇2 尊敬的各位考官 您们好! 我叫XXX是XX大学XX级中文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涉足教育事业一直是我的人生梦想,XX大学的几年的学习与砺炼为我实现事业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专业特长更使我明确了择业目标:做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选择了教育事业,以及选择了XX大学的中文专业,春风化雨育桃李的信念便更加铭刻于心。 进入大学以后,我抓紧每一天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教学基本功的培养,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以及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高为师,身正方可为范。 作为师范生,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乐观向上,对大是大非保持清醒认识,不畏难繁,有信心、有责任感。 在能力培养上,校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校外广泛尝试,多次进行教学实践,既实践了所学,又锻炼了自己实践能力。 早有所闻贵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成长展才的沃壤,重视教育,重视能力,上下团结一心,有坚实的教育基础,对此,我十分仰幕。现把一个真实的我以自荐书的形式展现给您,望贵校给我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为贵校出力争光,同时也圆我的育人梦想! 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的自我介绍篇3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历史 学院名称:人文社科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3东策划 姓名:丁玎 学号:2013801102 指导教师姓名:程树铭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2014年6月 摘要:通过对语法历史发展的回顾,即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广泛的探究这段历史,充分领悟现代汉语语法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更好掌握语法知识,能使我们再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字: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表达功能 语言是由语音形式、语义内容、结构关系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构成了语言。语音是语言的形式部分,词汇是语言的意义部分,语法是语言单位的关系部分,说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的问题。三个部分在语言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简单来表述:没有语音形式,语言就无法存在,

没有词汇的内容意义,语言就是一个毫无作用的空壳,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例如:山上草在吃牛儿--牛儿在山上吃草从上面的一些组合的例子可以看出,语法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于语言之中的。一种语言,即使是最原始的语言,也得有一套语法规则系统,指导人们按照已有的规则去组织符号,构成表达思想的句子,否则,像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同样的意思同样的词语,不同的人完全自说自话,别人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你说的什么内容,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了。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要素。简单地说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而从八十多年来,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究。 汉语语法学者从一开始就关注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词类"问题的广泛讨论和不懈探究就是一部汉语基本语法范畴的确立历史。和其他语言的研究者一样,汉语语法学者首先准确地辨析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的基本词类范畴,但在分析手续上却遇到了许多西方学者所未曾遇到的难题。因为汉语几乎没有可供辨识的外在词形标记,在确定词类成员的问题上就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早期的汉语语法学者看到英语这样形态

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在新加坡华文学校有一段时日了,小学和中学的孩子在华文的吸收程度有明显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孩子我注重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以下是这段时间教学的工作总结。首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展现中国老师的特色,获得学生的认可。老师的魅力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华裔后代基本上远隔了华文学习的环境。经过深入的交流,我发现,他们事实上对华文没有特殊的感情,有的甚至讨厌华文。他们平时交流的语言基本上是英语,其次是华语。因此如何拉近学生与华语的距离,关键因素在于老师的作用。从年龄上讲,比较年轻,因此与我跟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会太困难。其次,由于来自异国,这本身对学生就存在一种新鲜感,更能发挥优势作用,引导学生走进华语课堂。教师的魅力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学生与华语的距离。 第二,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搞好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对华语的学习兴趣。相对于文字,图像和影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在课余时间,我寻找各种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让他们开口说华语。比如学习《可爱的新加坡》,我找来新加坡各种水果的照片,新加坡各地方的美景以及中国的美景,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友好相处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讲了什么故事”等等。此外,在每节课的后半部分,让学生上黑板写字或者口头回答,并当场打分,这对于激励学生有重要作用。 第三,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开口说话。中学学生的基本 特点是会写汉字,但不大愿意开口说华语,这是通病,好比中

国人在中国校园里说英语。我们应当知道,一种语言的习得,单纯掌握文字的书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言是工具,工具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换句话说,我们事实上更愿意看到学生说华语比写汉字好。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当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相当重要的。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课后的交流。很多学生喜欢跟中国来的老师交流,但往往碍于羞涩不大愿意用华语。因此老师要多鼓励他们,多与他们说话,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这点十分重要。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以后,他们将加倍地敞开心扉面对你。这对于他们学习华语的兴趣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学习华语的障碍将变得轻松许多。 第四,在无形中传播中华文化。这是高一层次的需求, 也是可有可无的标准。当学生在理解你的言语举止时,仍存在着一定困难时,你要把深厚的中华文化告诉他们,让他们理解,则显得笨拙。当然,既然无形,便意味着很多时候不需要什么难度。比如,讲《可爱的新加坡》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可爱的中国,让学生听中国音乐或者了解中华大地东西南北的地形地貌等,这些在学生已经开始注意力下降的课堂后半部分是很有好处的。同时,课后交流也是十分重要,同时融合自己的游历,让学生比较接近地认识中国文化,同时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增加老师个人的魅力,这对于他们了解、学习和掌握中华文化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观看一些优秀的中国影视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可可西里》、《士兵突击》等。总而言之,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得抓住特点,发挥老师优势,让他们主动理解博大的中华文化。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在新加坡华文学校有一段时日了,小学和中学的孩子在华文的吸收程度有明显的

2013年8月份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面试题

2013年8月份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面试题 学员从下面抽取试题作为面试试讲题目,考试时间10-20分钟 1、星期五晚上你有空儿吗? 菲雅:李老师,星期五晚上你有空儿吗? 李冬生:星期五?今天星期几? 菲雅:今天星期三。 李冬生:星期五是几号? 菲雅:星期五是12 月10 号。 李冬生:对不起, 12月 10号是我朋友的生日。 菲雅:星期六你有空儿吗? 李冬生:星期六我也有事儿,星期天行吗? 菲雅:下星期再说吧。 2、去游泳怎么样? A:今天你上哪儿了? B:今天我们去颐和园了。你呢? A:我们去香山了。你昨天去哪儿了? B:昨天我们上长城了。你明天上哪儿? A:我们明天去故宫。你呢? B:我也想去故宫。 A:太好了!咱们明天一块儿去吧。 3、去邮局 麦克:玛丽,这不是你前天寄出去的信吗? 玛丽:是啊,怎么又退回来了?是不是地址或者邮政编码没写对? 麦克:不是,通知单上说,邮票没贴够。 玛丽:我放进去了几张照片,可能超重了。还欠多少邮票? 麦克:还需要再贴五块钱的。 玛丽:我这儿正好有一张五块的,帮我贴上去吧。 麦克:贴好了。投进下边的邮筒里去吧。 (他们等电梯……) 玛丽:别等电梯了,我们走下去吧。 麦克:我刚才就是走上来的。 玛丽:辛苦你了! 麦克:哪里。 4、我在这儿买光盘 王小云:大卫,你在这儿买什么? 马大为:我买音乐光盘。 王小云:你常常来这儿吗? 马大为:我不常来这儿。星期天我常常跟林娜去小商场。这个商场很大。王小云:你喜欢什么音乐? 马大为:我喜欢中国音乐。这张光盘怎么样? 王小云:这张光盘很好,是《梁祝》,很有名。 马大为:好,我买这张。这儿有没有书和报? 王小云:这儿没有书,也没有报。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第一节 层次分析

第一节层次分析 1.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 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一个句子或是句法格式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内部有一种层次的透景。(松紧程度不一样) 如:他刚来。(这三个词内部的松紧程度不一样。“刚”和“来”关系紧密,“他”和“刚”关系疏远,“刚”和“来”先组合,再和“他”组合) 2、结构的三个特点: *整体性(作为一个结构,一定具有整体性。) *可分割性(作为一个结构,一定可以被分割成多个部分。) *有规则性(一个结构作为一个整体,一定是由好几部分组成的,这好几个部分组合的时候,它是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 如:形声字:形+声,再+字(“形声字”这个词,不是一些语素随便凑成,而是按一定规则组成的。)【有两个以上语素组合时,其内部一定有层次结构。】 *音节也是有层次的,如:天[tian55] 这个音节也是有层次的: 声调——超音段成分 声母+韵母——音段成分 韵母——韵头+韵部(韵基) 韵基——韵腹(主要元音)+韵尾 【由此,我们可以说的宽泛一点,这叫语言的层次构造,这种构造,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不论是语音、词汇、句子都有这样的层析构造问题。】 3、层次分析:在分析一个句子,或是句法结构的时候,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并说明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这种分析手段就是层次分析。 如:他刚来 “他刚来”的直接组成成分:他+刚来主谓 谓语“刚来”的直接组成成分:刚+来状中 4、层次分析包含两个内容: 二他所写的文章怎么切分? 切分:怎样断句 定性: 层次分析的三种主要表示方法:从小到大、框式、树型图: 5、怎么切分? 同一结构如何切分 例句:他所参观的工厂。 名词性偏正结构定中 他所参观? 他所参观的工厂 他所参观的工厂会导致他和工厂有领属关系 所以他所参观的工厂 他所参观怎么分析? 他参观

教师志愿者活动总结五篇

教师志愿者活动总结五篇 篇一:学校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工作总结 淮北师范学校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工作总结 20**年,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按照上级的总体要求,广泛动员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到文明建设行动中,充分实践“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宗旨,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和示范行动,积极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现将20**年我校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高度重视该次活动并就活动的开展,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安排,特制定了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计划,务求从思想、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做到领导重视,干部职工团结的良好势头。为开展好这一活动,我们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版面、校园网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广造舆论、营造氛围,力求扩大影响力度,弘扬志愿精神。 二、主题突出,内容丰富 我们以“服务社会,结对共建”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增强了党的活力,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1.政策咨询。 此项活动把法律、政策宣传、就业指导、扶贫帮困、维

权等志愿者服务队的措施送到近郊社区,实现了送服务,献爱心的目标。 2.教学服务。完善听、评课制度。 以“构建有效课堂”为目标,党员教师带头开“示范课”、“课”、“研讨课”,并主动走进青年教师的课堂,认真点评,加强指导,促进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效益。如我们的“党员献课”活动。 3.党团员拜师结对。 开展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并举行了简朴而郑重的拜师结对仪式,将党员教师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耐心指导和日常教导纳入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容,党员老老师和团员的“结对子”计划就希望促进党员教师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送课下乡。 我校于20**年4月开始了对茶园小学的送课下乡的帮扶活动。如我校党员干部李萍老师就参与了此项活动,受到帮扶学校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5.设立青年志愿岗 校党支部在相关部门设立了护校值日、电子屏维护和信息更新、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站等青年教师志愿者岗位,引导青年党员争相走上了志愿岗,积极参与学校的多项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党员教师走进社区,通过爱心捐助、开设讲座、

对外汉语教师面试题目

对外汉语教师面试题目 汉办面试 分海外孔子学院院长选拔、公派汉语教师选拔(针对高校或中小学正式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针对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选拔三种。三类考试可相互参照。基本流程如下: (一)教师选拔: 一、报到: 前往汉办指定地点,不一定抽签,可能是事先分好了组。可以先考口语,也可以先考试讲,一般是一个组去试讲,另外一个组的人就先考口语。 二、心理测试: 等待考试时,先做,非常简单,大约不到100道题吧,基本就是测试你的心理健康及与人相处的能力。 三、抽签、准备: 先到候考室抽签决,决定讲什么题目。一般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不长。语法点已经给出,选讲其中的一个,准备大约半小时后进场。 四、试讲: 1.很简单的自我介绍,说自己的学校及准备前往的地方。 2.介绍整体的讲课思路。 3.讲语法点。其实这只是一个例子,他们想看的是你的讲课能力及素质,重要的是怎么讲,而不是讲什么。讲完大约只要三分钟 4.答考官问。就你讲的文章提问,基本不难,但把字句、被字句、离合词是要准备的。再就是问些文化历史常识。 五、口语。

核心考查内容 自我介绍 外语考场 答考官问 抽题、准备 试讲介绍教学思路 选讲语法点 教学考场教学语法类 答考官问文学文化类 孔院工作类 一、外语考场 1.自我介绍(2到3分钟) 2.答考官问(3到5分钟) 高频题: 1,作为一个汉语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2,围绕所去国家提问,比如春节快到了,如果在美国你该如何和学生一起过春节, 3.上课碰到学生迟到,怎么应对这种情况。其他类似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话题。 另外,考官可能参考教师简历和自我介绍随机提问: 1.举一个文化冲突的例子,说说你的处理。 2.如果不带年幼子女和你一起出去,以当地人的文化观念,很不可思议,你该如何向他们解释。 3.去美国后你会在课后教学生什么,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

第四章现代汉语语法 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识别、纠正、语法错误,能正确分析语法现象,用词造句合乎规范。 教学重点:词类;短语;句法成分;句型。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上面说过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2.语法学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体系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3.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语法学者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 跟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一)抽象性 1.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语法是抽象出来的公式。 2.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因此语法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二)稳固性 1.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因为它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体系。 2.语法的稳固性并不限制语法的演变。 (三)民族性 1.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样也表现在语法上。 2.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3.要警惕拿别的语言的语法来硬套汉语的语法。 此外,语法还有生成性、系统性、递归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一)语法单位四级: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初级水平越南留学生汉语习得语法偏误的案例分析

语 言教学研究 odern chinese M 119 XIANDAI YUWEN 2009.12 章,然后让学生模仿范文,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提纲的形式写出来,但要保证全文必须连贯。经过系统地强化训练,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减少语篇方面的偏误。 五、小结 以上我们对高级班两名留学生一个阶段的作文偏误进行了分析,虽然不能代表作文偏误的整体性问题,但通过对学生一个月作文情况的跟踪调查,可以证实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需要指出的是,留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与某一阶段内的强化训练有很大关系,一旦离开这样的环境,写作能力也会出现退步。有位作文曾获得HSK10级的韩国留学生回国生活后,在给老师写来的信件中偏误明显增多,这就验证了我们的观点。因此,作文教学应保持其连贯性。 参考文献: [1]何立荣.浅析留学生写作的篇章失误[J].汉语学习,1999,(1).[2]刘俊玲.留学生作文中的篇章偏误类型[J].语言文字应用,2005, (S1). [3]吕文华,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J].汉语学习,1993, (1). [4]田善继.非对比性偏误浅析[J].汉语学习,1995,(6). [5]吴平.从学习策略到对外汉语写作教学[J].汉语学习,1999, (3). [6]辛平.对11篇留学生作文中偏误的统计分析及对汉语写作课教学 的思考[J].汉语学习,2001,(4). [7]赵成新.外国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方式偏误分析[J].台州学院学 报,2005,(2). [8]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2. [9]吴丽君.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2. (吴泓 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中文系 150025) 一、引言 无论在学习本民族语言还是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都经常会出现各类偏误,这是难以避免的。以汉语为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由于国籍、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也各有不同。越南语和汉语都属于孤立语,和汉语一样几乎没有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具有重要的语法意义。越南学生可能因为母语本身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所以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并没有感到特别困难,虽然有的声调也发不好,如阴平和去声往往区别不清,但是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对于越南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时最困难的是汉语语法。为了更好地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我们有必要对不同母语背景下的第二语言习得者 初级水平越南留学生 汉语习得语法偏误的案例分析 □高 洁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两名初级水平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的个案调查,对其语法偏误进行了研究。依据中介语理论,将语法偏误主要分为误用、误加、缺失、重叠、错序等类型,同时指出了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学习环境时期产生语法偏误的重要原因。本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级水平的越南人学习汉语时的语法特点。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语法偏误 越语 汉语习得 案例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